CN109430445A - 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30445A
CN109430445A CN201811457434.9A CN201811457434A CN109430445A CN 109430445 A CN109430445 A CN 109430445A CN 201811457434 A CN201811457434 A CN 201811457434A CN 109430445 A CN109430445 A CN 109430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thering
white tea
stage
tealeaves
lea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74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Shenghao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Shenghao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Shenghao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Shenghao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574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30445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30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3044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08Oxidation; Fermentation
    • A23F3/10Fermentation with addition of 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包括采摘、第一阶段的萎凋、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冻、酶处理、第二阶段的萎凋、萎凋后处理、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冻、干燥等步骤。本发明采用分段式萎凋和控温干燥,使茶叶缓慢完成物质转化过程,萎凋叶失水均匀,萎凋叶的各种内含生化成分变化正常,能形成良好的白茶品质;干燥均在交底温度下进行,且由低温转入高温,干燥时间合适,使得茶叶具有特有的香气和滋味;在萎凋结束后转入烘干工序前,还经过堆积过程,使得茶叶正常完成萎凋叶内含物必要的理化变化过程,使萎凋叶重新调节各部份的水分分布,促使叶细胞继续氧化,确保鲜甜醇爽的白茶品质风味。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白茶属六大茶类之一,为我国所特有,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白茶因制法独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满披白毫,故称之为“白茶”。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其制法不同于其它茶类,主要通过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完成,因而在品质特征上形成了满披白毫的外形及醇滋味鲜醇甘爽”、香“毫香显露”、亮“汤色浅黄明亮”等品质特点。自古以来,白茶承载着太母娘娘救世济人的美好愿景,深为闽东北地区人民喜爱。但由于白茶产品种类较少,按照采摘标准不同仅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四个等级。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相对中国其他茶类,白茶的香气和滋味较为浅淡。这或许成为白茶未能够在国内风靡的原因。但白茶的香气滋味独具一格。通过现代仪器分析发现白茶特征的香气成分有别于其他茶类。在主要生化成分上也有其突出之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构成白茶滋味的主要成分。茶色素、维生素以及黄酮类物质虽然不是主要呈味物质,但对滋味也有一定的贡献。白茶主要的香气成分为醇类和醛类,但各报道在具体组分含量上的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品种、不同加工工艺引起的。如果可以明确各成分在白茶风味中扮演的角色,结合工艺对组分的影响,即可为白茶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相比于其他茶类,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黄酮含量最高,具有很好的降火消炎及“三降三抗”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等保健功效。近几年,白茶由于其清香鲜醇的口感和独特的保健功效,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识和喜爱,国内外销量不断扩大,对白茶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有必要对影响白茶品质的因素进行探讨和研究。影响白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由茶树品种、茶园生态环境、茶树栽培管理技术及茶叶加工技术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关于白茶的加工生产方法的报道不少,但是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对于如何提高白茶品质的报道还是很少见的,因此,市面上所销售的白茶色泽、口感、滋味等品质还不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发明内容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本发明采用分段式萎凋和控温干燥,使茶叶缓慢完成物质转化过程,萎凋叶失水均匀,萎凋叶的各种内含生化成分变化正常,能形成良好的白茶品质;干燥均在交底温度下进行,且由低温转入高温,干燥时间合适,使得茶叶具有特有的香气和滋味;在萎凋结束后转入烘干工序前,还经过堆积过程,使得茶叶正常完成萎凋叶内含物必要的理化变化过程,使萎凋叶重新调节各部份的水分分布,促使叶细胞继续氧化,制成的茶不会出现“叶色青绿、烘后易变黄、香带青气味微涩”的现象,确保鲜甜醇爽的白茶品质风味。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达到上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摘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叶春茶中后期或夏秋茶初展的细嫩芽叶作为白茶加工原料;(2)第一阶段的萎凋:将白茶鲜叶放置在通风透气的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2~26℃,保持16~20h,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62~68%;(3)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冻:将第一阶段萎凋好的茶叶送入2~6℃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25~35min;(4)酶处理:向急速冷冻后的茶叶中喷洒质量浓度为0.3~0.5%的分解酶,处理时间为20~30min;(5)第二阶段的萎凋:将酶处理后的白茶茶叶送入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8~32℃,风机的风量为0.2~0.4m3/min.kg,保持6~10h;(6)萎凋后处理:将第二阶段萎凋好的茶叶堆积在竹编的匾内,堆积厚度为4~8cm,堆积时间为1~2h,控制堆积环境温度为26~30℃;(7)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冻:将堆积处理后的茶叶送入﹣5~2℃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18~22min;(8)干燥:将急速冷冻好的茶叶送入烘干机干燥,摊叶厚度为3~5cm,设置干燥室的温度为70~75℃,保持时间为4~8min,再将干燥室的温度设置为75~83℃,保持时间为10~15min,经检验合格、包装,即得所述白茶。进一步地,在步骤(2),所述第一阶段的萎凋使茶叶失水率为20~26%。进一步地,在步骤(2),所述第一阶段的萎凋在萎凋开始两个小时之后开启风机,且风机的风量为0.3~0.5m3/min.kg。进一步地,在步骤(4),所述分解酶为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进一步地,所述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0.5~0.8:0.7~1.2。进一步地,在步骤(5),所述第二阶段的萎凋使茶叶失水率为25~32%。进一步地,在步骤(5),所述第二阶段的萎凋中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55~63%。采用两个阶段进行萎凋处理,第一阶段的萎凋控制萎凋条件与自然萎凋条件相似,由于温湿度适中,茶叶缓慢完成物质转化过程,萎凋叶失水均匀,萎凋叶的各种内含生化成分变化正常,能形成良好的白茶品质。进一步地,在步骤(6),在堆积过程中每隔20~25min翻堆一次。萎凋结束后转入烘干工序前的还经过必堆积过程,使萎凋叶重新调节各部份的水分分布,促使叶细胞继续氧化,起着调剂和弥补“发酵”不足的作用,确保鲜甜醇爽的白茶品质风味。进一步地,在步骤(8),经过干燥后茶叶的失水率为95~96%。本发明方法制成的产品,水分含量符合GB/T8304-2013《茶水分测定》;茶多酚、茶素含量符合GB/T8313-2008《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水浸出物含量符合GB/T8305-2013《茶水浸出物测定》;游离氨基酸总量符合GB/T8314—2013;粗纤维测定:GB/T8310-2013《茶粗纤维测定》;咖啡碱测定:GB/T8312-2013《茶咖啡碱测定》;叶绿素测定:比色法;茶叶感官审评依据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参照蒽酮比色法。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丰富了白茶加工方法,为茶叶加工提出了方便可行的方法,增加了茶叶的附加值,提高了茶农的收入和茶叶的经济效益。(2)白茶的加工重在萎凋和干燥,本发明采用分段式萎凋和控温干燥,使茶叶缓慢完成物质转化过程,萎凋叶失水均匀,萎凋叶的各种内含生化成分变化正常,能形成良好的白茶品质;干燥均在交底温度下进行,且由低温转入高温,干燥时间合适,使得茶叶具有特有的香气和滋味,具有提神醒脑、放松心情、美容养颜的作用。(3)本发明在萎凋结束后转入烘干工序前,还经过堆积过程,使得茶叶正常完成萎凋叶内含物必要的理化变化过程,使萎凋叶重新调节各部份的水分分布,促使叶细胞继续氧化,制成的茶不会出现“叶色青绿、烘后易变黄、香带青气味微涩”的现象,确保鲜甜醇爽的白茶品质风味。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摘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叶春茶中后期或夏秋茶初展的细嫩芽叶作为白茶加工原料;(2)第一阶段的萎凋:将白茶鲜叶放置在通风透气的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2℃,保持16h,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62%,使茶叶失水率为20%,在萎凋开始两个小时之后开启风机,且风机的风量为0.3m3/min.kg;(3)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冻:将第一阶段萎凋好的茶叶送入2℃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25min;(4)酶处理:向急速冷冻后的茶叶中喷洒质量浓度为0.3%的分解酶,处理时间为20min;所述分解酶为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所述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0.5:0.7;(5)第二阶段的萎凋:将酶处理后的白茶茶叶送入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8℃,风机的风量为0.2m3/min.kg,保持6h,使茶叶失水率为25%,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55%;(6)萎凋后处理:将第二阶段萎凋好的茶叶堆积在竹编的匾内,堆积厚度为4cm,堆积时间为1h,控制堆积环境温度为26℃,在堆积过程中每隔20min翻堆一次;(7)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冻:将堆积处理后的茶叶送入﹣5℃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18min;(8)干燥:将急速冷冻好的茶叶送入烘干机干燥,摊叶厚度为3cm,设置干燥室的温度为70℃,保持时间为4min,再将干燥室的温度设置为75℃,保持时间为10min,经过干燥后茶叶的失水率为95%,经检验合格、包装,即得所述白茶。
实施例2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摘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叶春茶中后期或夏秋茶初展的细嫩芽叶作为白茶加工原料;(2)第一阶段的萎凋:将白茶鲜叶放置在通风透气的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6℃,保持20h,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68%,使茶叶失水率为26%,在萎凋开始两个小时之后开启风机,且风机的风量为0.5m3/min.kg;(3)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冻:将第一阶段萎凋好的茶叶送入2~6℃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35min;(4)酶处理:向急速冷冻后的茶叶中喷洒质量浓度为0.5%的分解酶,处理时间为30min;所述分解酶为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所述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0.8:1.2;(5)第二阶段的萎凋:将酶处理后的白茶茶叶送入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32℃,风机的风量为0.4m3/min.kg,保持10h,使茶叶失水率为32%,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63%;(6)萎凋后处理:将第二阶段萎凋好的茶叶堆积在竹编的匾内,堆积厚度为8cm,堆积时间为2h,控制堆积环境温度为30℃,在堆积过程中每隔25min翻堆一次;(7)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冻:将堆积处理后的茶叶送入2℃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22min;(8)干燥:将急速冷冻好的茶叶送入烘干机干燥,摊叶厚度为5cm,设置干燥室的温度为75℃,保持时间为8min,再将干燥室的温度设置为83℃,保持时间为15min,经过干燥后茶叶的失水率为96%,经检验合格、包装,即得所述白茶。
实施例3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摘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叶春茶中后期或夏秋茶初展的细嫩芽叶作为白茶加工原料;(2)第一阶段的萎凋:将白茶鲜叶放置在通风透气的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3℃,保持17h,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63%,使茶叶失水率为21%,在萎凋开始两个小时之后开启风机,且风机的风量为0.3m3/min.kg;(3)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冻:将第一阶段萎凋好的茶叶送入3℃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26min;(4)酶处理:向急速冷冻后的茶叶中喷洒质量浓度为0.3%的分解酶,处理时间为21min;所述分解酶为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所述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0.6:0.8;(5)第二阶段的萎凋:将酶处理后的白茶茶叶送入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9℃,风机的风量为0.2m3/min.kg,保持7h,使茶叶失水率为26%,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56%;(6)萎凋后处理:将第二阶段萎凋好的茶叶堆积在竹编的匾内,堆积厚度为5cm,堆积时间为1.1h,控制堆积环境温度为27℃,在堆积过程中每隔21min翻堆一次;(7)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冻:将堆积处理后的茶叶送入﹣4℃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19min;(8)干燥:将急速冷冻好的茶叶送入烘干机干燥,摊叶厚度为3.5cm,设置干燥室的温度为71℃,保持时间为5min,再将干燥室的温度设置为76℃,保持时间为11min,经过干燥 后茶叶的失水率为95%,经检验合格、包装,即得所述白茶。
实施例4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摘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叶春茶中后期或夏秋茶初展的细嫩芽叶作为白茶加工原料;(2)第一阶段的萎凋:将白茶鲜叶放置在通风透气的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5℃,保持19h,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67%,使茶叶失水率为25%,在萎凋开始两个小时之后开启风机,且风机的风量为0.5m3/min.kg;(3)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冻:将第一阶段萎凋好的茶叶送入5℃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34min;(4)酶处理:向急速冷冻后的茶叶中喷洒质量浓度为0.5%的分解酶,处理时间为29min;所述分解酶为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所述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0.7:1.1;(5)第二阶段的萎凋:将酶处理后的白茶茶叶送入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31℃,风机的风量为0.4m3/min.kg,保持9h,使茶叶失水率为31%,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62%;(6)萎凋后处理:将第二阶段萎凋好的茶叶堆积在竹编的匾内,堆积厚度为7cm,堆积时间为1.9h,控制堆积环境温度为29℃,在堆积过程中每隔24min翻堆一次;(7)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冻:将堆积处理后的茶叶送入1℃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21min;(8)干燥:将急速冷冻好的茶叶送入烘干机干燥,摊叶厚度为4.5cm,设置干燥室的温度为74℃,保持时间为7min,再将干燥室的温度设置为82℃,保持时间为14min,经过干燥后茶叶的失水率为96%,经检验合格、包装,即得所述白茶。
实施例5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摘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叶春茶中后期或夏秋茶初展的细嫩芽叶作为白茶加工原料;(2)第一阶段的萎凋:将白茶鲜叶放置在通风透气的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4℃,保持18h,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67%,使茶叶失水率为23%,在萎凋开始两个小时之后开启风机,且风机的风量为0.4m3/min.kg;(3)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冻:将第一阶段萎凋好的茶叶送入4℃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30min;(4)酶处理:向急速冷冻后的茶叶中喷洒质量浓度为0.4%的分解酶,处理时间为25min;所述分解酶为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所述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0.7:1;(5)第二阶段的萎凋:将酶处理后的白茶茶叶送入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30℃,风机的风量为0.3m3/min.kg,保持8h,使茶叶失水率为29%,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59%;(6)萎凋后处理:将第二阶段萎凋好的茶叶堆积在竹编的匾内,堆积厚度为6cm,堆积时间为1.5h,控制堆积环境温度为28℃,在堆积过程中每隔23min翻堆一次;(7)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冻:将堆积处理后的茶叶送入﹣2℃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20min;(8)干燥:将急速冷冻好的茶叶送入烘干机干燥,摊叶厚度为4cm,设置干燥室的温度为73℃,保持时间为6min,再将干燥室的温度设置为79℃,保持时间为13min,经过干燥后茶叶的失水率为96%,经检验合格、包装,即得所述白茶。
实施例6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摘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叶春茶中后期或夏秋茶初展的细嫩芽叶作为白茶加工原料;(2)第一阶段的萎凋:将白茶鲜叶放置在通风透气的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4℃,保持17h,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64%,使茶叶失水率为22%,在萎凋开始两个小时之后开启风机,且风机的风量为0.3m3/min.kg;(3)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冻:将第一阶段萎凋好的茶叶送入3℃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28min;(4)酶处理:向急速冷冻后的茶叶中喷洒质量浓度为0.3%的分解酶,处理时间为22min;所述分解酶为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所述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0.6:0.9;(5)第二阶段的萎凋:将酶处理后的白茶茶叶送入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9℃,风机的风量为0.2m3/min.kg,保持7h,使茶叶失水率为27%,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57%;(6)萎凋后处理:将第二阶段萎凋好的茶叶堆积在竹编的匾内,堆积厚度为6cm,堆积时间为1.2h,控制堆积环境温度为27℃,在堆积过程中每隔22min翻堆一次;(7)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冻:将堆积处理后的茶叶送入﹣3℃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19min;(8)干燥:将急速冷冻好的茶叶送入烘干机干燥,摊叶厚度为3cm,设置干燥室的温度为73℃,保持时间为4~8min,再将干燥室的温度设置为77℃,保持时间为12min,经过干燥后茶叶的失水率为96%,经检验合格、包装,即得所述白茶。
实施例7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摘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叶春茶中后期或夏秋茶初展的细嫩芽叶作为白茶加工原料;(2)第一阶段的萎凋:将白茶鲜叶放置在通风透气的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4℃,保持18h,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66%,使茶叶失水率为24%,在萎凋开始两个小时之后开启风机,且风机的风量为0.5m3/min.kg;(3)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冻:将第一阶段萎凋好的茶叶送入5℃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33min;(4)酶处理:向急速冷冻后的茶叶中喷洒质量浓度为0.5%的分解酶,处理时间为28min;所述分解酶为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所述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0.7:1.1;(5)第二阶段的萎凋:将酶处理后的白茶茶叶送入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30℃,风机的风量为0.4m3/min.kg,保持8h,使茶叶失水率为30%,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61%;(6)萎凋后处理:将第二阶段萎凋好的茶叶堆积在竹编的匾内,堆积厚度为6cm,堆积时间为1.8h,控制堆积环境温度为28℃,在堆积过程中每隔23min翻堆一次;(7)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冻:将堆积处理后的茶叶送入0℃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20min;(8)干燥:将急速冷冻好的茶叶送入烘干机干燥,摊叶厚度为5cm,设置干燥室的温度为73℃,保持时间为6min,再将干燥室的温度设置为81℃,保持时间为13min,经过干燥后茶叶的失水率为96%,经检验合格、包装,即得所述白茶。本发明在确定工艺参数前,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都不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达到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效果。经过了发明人创造性的设计出如下实验之后,才得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丰富了白茶加工方法,为茶叶加工提出了方便可行的方法,增加了茶叶的附加值,提高了茶农的收入和茶叶的经济效益。白茶的加工重在萎凋和干燥,本发明采用分段式萎凋和控温干燥,使茶叶缓慢完成物质转化过程,萎凋叶失水均匀,萎凋叶的各种内含生化成分变化正常,能形成良好的白茶品质;干燥均在交底温度下进行,且由低温转入高温,干燥时间合适,使得茶叶具有特有的香气和滋味,具有提神醒脑、放松心情、美容养颜的作用;在萎凋结束后转入烘干工序前,还经过堆积过程,使得茶叶正常完成萎凋叶内含物必要的理化变化过程,使萎凋叶重新调节各部份的水分分布,促使叶细胞继续氧化,制成的茶不会出现“叶色青绿、烘后易变黄、香带青气味微涩”的现象,确保鲜甜醇爽的白茶品质风味。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腰间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采摘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二叶春茶中后期或夏秋茶初展的细嫩芽叶作为白茶加工原料;(2)第一阶段的萎凋:将白茶鲜叶放置在通风透气的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2~26℃,保持16~20h,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62~68%;(3)第一阶段的急速冷冻:将第一阶段萎凋好的茶叶送入2~6℃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25~35min;(4)酶处理:向急速冷冻后的茶叶中喷洒质量浓度为0.3~0.5%的分解酶,处理时间为20~30min;(5)第二阶段的萎凋:将酶处理后的白茶茶叶送入萎凋室内,控制萎凋室的温度为28~32℃,风机的风量为0.2~0.4m3/min.kg,保持6~10h;(6)萎凋后处理:将第二阶段萎凋好的茶叶堆积在竹编的匾内,堆积厚度为4~8cm,堆积时间为1~2h,控制堆积环境温度为26~30℃;(7)第二阶段的急速冷冻:将堆积处理后的茶叶送入﹣5~2℃的冷库中,保持时间为18~22min;(8)干燥:将急速冷冻好的茶叶送入烘干机干燥,摊叶厚度为3~5cm,设置干燥室的温度为70~75℃,保持时间为4~8min,再将干燥室的温度设置为75~83℃,保持时间为10~15min,经检验合格、包装,即得所述白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所述第一阶段的萎凋使茶叶失水率为20~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所述第一阶段的萎凋在萎凋开始两个小时之后开启风机,且风机的风量为0.3~0.5m3/min.k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所述分解酶为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0.5~0.8:0.7~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所述第二阶段的萎凋使茶叶失水率为25~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所述第二阶段的萎凋中萎凋室空气相对湿度为55~6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在堆积过程中每隔20~25min翻堆一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8),经过干燥后茶叶的失水率为95~96%。
CN201811457434.9A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Withdrawn CN1094304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7434.9A CN109430445A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7434.9A CN109430445A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30445A true CN109430445A (zh) 2019-03-08

Family

ID=65556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7434.9A Withdrawn CN109430445A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3044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7589A (zh) * 2019-04-03 2019-07-12 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发黄金芽立体茶园二轮新梢提前爆发式萌展的方法
CN112956555A (zh) * 2021-03-25 2021-06-15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蜜香型白茶的制作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7589A (zh) * 2019-04-03 2019-07-12 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发黄金芽立体茶园二轮新梢提前爆发式萌展的方法
CN109997589B (zh) * 2019-04-03 2021-03-26 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发黄金芽立体茶园二轮新梢提前爆发式萌展的方法
CN112956555A (zh) * 2021-03-25 2021-06-15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蜜香型白茶的制作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60128B (zh) 一种花香型白茶的制作方法
CN102217683B (zh) 信阳红红茶加工工艺
CN101731377B (zh) 一种红螺春的制备方法
CN105124007B (zh) 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2578313A (zh) 一种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
CN109329459A (zh) 一种炒黄茶的制作工艺
CN108402229A (zh) 一种绿茯茶及其制备工艺和茶饮料
CN102524433A (zh) 一种果香型红茶的生产方法
CN103947781A (zh) 一种低发酵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430445A (zh) 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6190572A (zh) 一种制备香料的方法、香料及其用途
CN101878824A (zh) 一种制备太湖翠竹茶的工艺流程
CN109258839A (zh) 一种花果香型的古茶树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4890A (zh) 一种花香红茶制作方法
CN103783175A (zh) 红茶制备工艺
CN104585393A (zh) 一种玫瑰乌龙茶及制备方法
CN106615303A (zh) 一种高香白茶的加工工艺
CN108576283A (zh) 一种提高白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CN100358429C (zh) 柚花茶生产工艺
CN105285189A (zh) 红茶饼的制作方法
CN106359725A (zh) 一种花红茶的加工方法
CN109497207A (zh) 一种浓香型复合白茶加工工艺
CN106900893B (zh) 黄山彩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70797B (zh) 一种紫娟普洱熟茶的加工工艺
CN104855558A (zh) 一种利用川农黄芽早茶树品种加工黄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