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21367A -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的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的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421367A CN109421367A CN201810980415.8A CN201810980415A CN109421367A CN 109421367 A CN109421367 A CN 109421367A CN 201810980415 A CN201810980415 A CN 201810980415A CN 109421367 A CN109421367 A CN 1094213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flux
- liquid
- vertical direction
- ejection apparatus
- bub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3—Ink fil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 B41J2/11—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jet control for ink spra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41J2002/1424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having a cover around the piezoelectric thin film ele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07—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dealing with air bubb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2—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with ink circulating through the whole print head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的驱动方法。液体喷出装置具备:过滤器,被设置在向液体喷出头的喷嘴供给液体的流道中;液体贮存室,被设置在流道中的与过滤器相比靠下游侧处,液体贮存室具备:流入口,供液体流入;气泡滞留空间,在铅直方向上处于高于流入口的位置;底面,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气泡滞留空间的位置;第一以及第二流出口,供液体流出,(1)在从铅直方向俯视观察时,隔着穿过将气泡滞留空间朝向底面在铅直方向上投影而成的投影区域的中心的假想线,在一侧具有第一流出口,在另一侧具有第二流出口;或(2)在从铅直方向俯视观察时,第一以及第二流出口处于将气泡滞留空间朝向底面在铅直方向上投影而成的投影区域的外侧。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2017年8月3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7-166259的日本专利申的优先权。申请号为2017-166259的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被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油墨等液体喷出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从液体喷出头中喷出自液体容器经由流道所供给来的油墨等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中,有时会在流道的中途设置用于去除气泡的过滤器或使气泡临时性滞留的空间,以便使混入到流道内的气泡不会进入液体喷出头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结构,即,在流道的中途设置过滤器,并在过滤器的上游侧设置具有使因无法穿过过滤器而被捕捉到的气泡滞留的空间的气泡室的结构。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由于将使气泡滞留的空间设置在过滤器的上游侧,因此无法使通过了过滤器的气泡滞留,从而有可能导致气泡流出至液体喷出头中。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将使气泡滞留的空间设置在过滤器的下游侧而使通过了过滤器的气泡滞留,因此能够对气泡流出至液体喷出头或其喷嘴中的情况进行抑制。但是,根据液体的种类,会存在如下的情况,即,液体的溶剂等在滞留于使气泡滞留的空间内的气泡与液体发生接触的气液界面处蒸发从而容易产生异物(固化物)。关于在过滤器的下游侧产生的异物,由于无法通过过滤器去除,因此有可能流出至液体喷出头或其喷嘴中,从而引起喷出不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317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考虑以上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在过滤器的下游侧产生的异物流出至液体喷出头或其喷嘴中的情况进行抑制。
方式1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过滤器,其被设置于向液体喷出头的喷嘴供给液体的流道中;和液体贮存室,其被设置在流道中的与过滤器相比靠下游侧处,液体贮存室具备:流入口,其供液体流入;气泡滞留空间,其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与高于流入口的位置处;底面,其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气泡滞留空间的位置处;和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其供液体流出,并且,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隔着穿过将气泡滞留空间朝向底面在铅直方向上进行投影而成的投影区域的中心的假想线,而在一侧具有第一流出口,并在另一侧具有第二流出口。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与过滤器相比靠下游侧处具有液体贮存室,因此能够使通过了过滤器的气泡从流入口流入并滞留在气泡滞留空间中。此时,即使在气泡滞留空间的气泡(气体)与液体的气液界面处产生异物并落下,也能够使该异物沉淀在底面的投影区域上。并且,由于具备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隔着投影区域的假想线而处于一侧的第一流出口和处于另一侧的第二流出口,因此通过从第一流出口和第二流出口流出液体,从而会在第一流出口与第二流出口之间产生具有隔着投影区域的假想线而相反的方向成分的液体的流动。因此,通过相反的液体的流动,而使沉淀于投影区域上的异物的移动被抵消,进而使其难以流动到第一流出口和第二流出口处。因此,能够对在过滤器的下游侧的气泡滞留空间内产生的异物从第一流出口或者第二流出口流出至液体喷出头及其喷嘴中的情况进行抑制。
方式2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方式2)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具备:过滤器,其被设置于向液体喷出头的喷嘴供给液体的流道中;和液体贮存室,其被设置在流道中的与过滤器相比靠下游侧处,液体贮存室具备:流入口,其供液体流入;气泡滞留空间,其在铅直方向上处于高于流入口的位置处;底面,其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气泡滞留空间的位置处;和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其供液体流出,并且,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处于将气泡滞留空间朝向底面在铅直方向上进行投影而成的投影区域的外侧。根据以上的方式,即使在过滤器的下游侧的气泡滞留空间与液体的气液界面处产生异物并落下,也能够使该异物沉淀在底面的投影区域上。并且,由于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处于将气泡滞留空间朝向底面在铅直方向上进行投影而成的投影区域的外侧,因此从气泡滞留空间落下的异物难以进入到第一流出口和第二流出口内。因此,能够对在过滤器的下游侧的气泡滞留空间内产生的异物从第一流出口或者第二流出口流出至液体喷出头及其喷嘴中的情况进行抑制。
方式3
在方式1或者方式2的优选例(方式3)中,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第二流出口相对于投影区域的中心的方向为,与第一流出口相对于投影区域的中心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第二流出口相对于投影区域的中心的的方向为,与第一流出口相对于投影区域的中心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容易在第一流出口与第二流出口之间产生相对于投影区域的中心而相反的液体的流动。因此,能够对沉淀于投影区域内的异物移动到第一流出口和第二流出口的任意一方处的情况进行有效抑制。
方式4
在从方式1至方式3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4)中,在液体贮存室的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截面上,在铅直方向上的气泡滞留空间的下方处,具有截面面积小于底面的面积的截面。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与液体贮存室的铅直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铅直方向上的气泡滞留空间的下方处,具有截面面积小于底面的面积的截面,因此能够使气泡滞留空间的投影区域小于底面的面积。因此,容易使从气泡滞留空间落下的异物落下在投影区域的中心附近,因而能够使沉淀在投影区域内的异物远离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进而能够使异物难以流出。
方式5
在方式4的优选例(方式5)中,在液体贮存室的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铅直方向上的气泡滞留空间的下方处,具有截面面积最小的最小截面。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铅直方向上的气泡滞留空间的下方处有截面面积最小的最小截面,从而能够使气泡滞留空间大于最小截面。此外,即使气泡滞留空间较大,也能够使从气泡滞留空间落下的异物下落到将最小截面投影于底面而成的区域,即,与气泡滞留空间的投影区域相比而更小的区域内。因此,能够使沉淀于投影区域内的异物远离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因此能够使异物难以流出。
方式6
在从方式1至方式5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6)中,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在底面上,至少于第一流出口与投影区域之间以及第二流出口与投影区域之间,形成有对沉淀在底面上的异物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从铅直方向的俯视观察时,在底面上至少于投影区域与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之间,形成有对沉淀在底面上的异物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因此即使在底面上产生液体的流动从而使异物发生移动,也能够通过限制部而对异物从限制部进一步向第一流出口侧以及第二流出口侧的移动进行抑制。因此,与不具有限制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物向液体喷出头或喷嘴的流出。
方式7
在从方式1至方式6中的任意一个的优选例(方式7)中,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流入口的位置处。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流入口的位置处,因此与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处于高于流入口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气泡滞留空间。
方式8
在方式7的优选例(方式8)中,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液体贮存室的中心的位置处。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液体贮存室的中心的位置处,因此与处于高于液体贮存室的中心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气泡滞留空间并容易通过浮力而使气泡向气泡滞留空间移动。
方式9
在从方式1至方式8中的任意一个优选例(方式9)中,在气泡滞留空间的铅直方向上侧具备经由气体透过膜而对液体进行脱泡的脱泡室。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气泡滞留空间的铅直方向上侧具备经由气体透过膜而对液体进行脱泡的脱泡室,因此能够使滞留在气泡滞留空间内的气泡从脱泡室排出。因此,能够对气泡滞留空间内的气泡与液体的气液界面处的异物的产生本身进行抑制。
方式10
在从方式1至方式9中的任意一个的优选例(方式10)中,通过使液体从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的任意一方流出,从而在底面上形成液体的流动。根据以上的方式,能够使沉淀在底面上的异物随着流体的流动而从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的任意一方排出。
方式11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方式11)所涉及的方法中,液体喷出装置具备:过滤器,其被设置于向液体喷出头的喷嘴供给液体的流道中;和液体贮存室,其被设置在流道中的与过滤器相比靠下游侧处,液体贮存室具备:流入口,其供液体流入;气泡滞留空间,其在铅直方向上处于高于流入口的位置处;底面,其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气泡滞留空间的位置处;和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其供液体流出,在所述方法中,使液体从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流出,其中,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隔着将气泡滞留空间朝向底面在铅直方向上进行投影而成的投影区域的中心的假想线,第一流出口处于一侧,第二流出口处于另一侧。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在与过滤器相比而靠下游侧处具有液体贮存室,因此能够使通过了过滤器的气泡从流入口流入并滞留在气泡滞留空间中。此时,即使在气泡滞留空间的气泡与液体的气液界面处产生了异物并落下,也能够使该异物沉淀在底面的投影区域内。并且,通过从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隔着投影区域的假想线而处于一侧的第一流出口和处于另一侧的第二流出口流出液体,从而在第一流出口与第二流出口之间产生具有隔着投影区域的假想线而相反的方向成分的液体的流动。因此,通过相反的液体的流动,而使沉淀在投影区域上的异物的移动被抵消,从而使其难以流动至第一流出口和第二流出口。因此,能够对在过滤器的下游侧的气泡滞留空间内产生的异物从第一流出口或者第二流出口流出至液体喷出头及喷嘴中的情况进行抑制。
方式12
在方式11的优选例(方式12)中,液体喷出装置在气泡滞留空间的铅直方向上侧具备经由气体透过膜而对液体进行脱泡的脱泡室,并且经由脱泡室而将滞留在气泡滞留空间内的气泡排出。根据以上的方式,由于能够将滞留在气泡滞留空间内的气泡从脱泡室排出,因此能够对气泡滞留空间中的气泡与液体的气液界面处的异物的的产生本身进行抑制。
方式13
在方式11或者方式12的优选例(方式13)中,通过使液体从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的任意一方流出,从而在底面上形成液体的流动。根据以上的方式,能够使沉淀在底面上的异物随着流体的流动而从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的任意一方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液体喷出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液体喷出头的Ⅲ-Ⅲ剖视图。
图4为表示过滤器室与液体贮存室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表示液体喷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印刷动作时的液体贮存室的作用说明图。
图7为清洁动作时的液体贮存室的作用说明图。
图8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改变例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的底面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改变例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的底面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改变例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2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改变例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3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4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5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改变例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10的局部性的结构图。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为,向印刷用纸等介质11喷出作为液体的例示的油墨的喷墨式的印刷装置。图1所示的液体喷出装置10具备控制装置12、输送机构15、滑架18以及头单元20。在液体喷出装置10上安装有贮存油墨的液体容器14。
液体容器14为,由能够相对于液体喷出装置10的主体进行拆装的箱状的容器构成的油墨罐型的盒。此外,液体容器14并不限定于箱状的容器,也可以是由袋状的容器构成的油墨袋型的盒。在液体容器14中贮存有油墨。油墨既可以为黑色油墨,也可以为彩色油墨。贮存于液体容器14中的油墨被压送至头单元20中。
控制装置12对液体喷出装置10的各个要素进行统一控制。输送机构15在控制装置12所实施的控制下将介质11向Y方向进行输送。头单元20在控制装置12所实施的控制下从多个喷嘴N的各个喷嘴向介质11喷出从液体容器14供给的油墨。
头单元20被搭载于滑架18上。虽然在图1中对在滑架18上搭载了一个头单元20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滑架18上搭载多个头单元20。控制装置12使滑架18在与Y方向交差(在图1中为正交)的X方向上往返。通过与介质11的输送和滑架18的往返的反复并行地由头单元20向介质11喷出油墨,从而在介质11的表面上形成所希望的图像。此外,也可以在滑架18上搭载多个头单元20。将与X-Y平面(与介质11的表面平行的平面)垂直的方向标记为Z方向。
图2为头单元20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头单元20的Ⅲ-Ⅲ剖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头单元20具备阀机构单元41、流道单元42、液体喷出头44以及流道部件46。液体喷出头44从多个喷嘴N喷出油墨。流道单元42为,内部形成有向液体喷出头44供给流经阀机构单元41而来的油墨的液体流道D的结构体。液体喷出头44向介质11喷出从液体容器14经由流道部件46以及流道单元42而供给的油墨。阀机构单元41包括有对从流道部件46供给的油墨的液体流道D的开闭进行控制的后述的开闭阀72。阀机构单元41以从流道单元42的侧面向X方向伸出的方式而被设置在流道单元42。另一方面,流道部件46以与流道单元42的侧面相对置的方式而设置。流道部件46的上表面与阀机构单元41的底面在Z方向上以互相隔开间隔的方式而对置。流道部件46内的液体流道D与阀机构单元41内的液体流道D互相连通。
液体喷出头44为,在流道基板481的一侧配置有压力室基板482、振动板483、压电元件484、框体部485以及密封体486,并且在另一侧配置有喷嘴板487以及缓冲板488的结构体。流道基板481、压力室基板482以及喷嘴板487例如由硅的平板件所形成,框体部485例如通过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型而形成。多个喷嘴N被形成在喷嘴板487上。喷嘴板487中的与流道基板481为相反侧的表面相当于喷出面(液体喷出头44中的与介质11对置的对置面)。
多个的喷嘴N被划分为第一喷嘴列L1和第二喷嘴列L2。第一喷嘴列L1以及第二喷嘴列L2分别为沿着Y方向排列的多个的喷嘴N的集合。第一喷嘴列L1与第二喷嘴列L2在X方向上以互相隔开间隔的方式而并列。此外,也可以使第一喷嘴列L1的各个喷嘴N与第二喷嘴列L2的各个喷嘴N在Y方向上的位置不同(所谓的交错配置或者错开配置)。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44中,与第一喷嘴列L1对应的结构(图3的左侧部分)和与第二喷嘴列L2对应的结构(图3的右侧部分)以相对于Z方向的假想线G-G而大致线对称的方式形成,两个结构实质上是共通的。因此,在下文中,主要着眼于和第一喷嘴列L1相对应的结构(与图3的假想线G-G相比靠左侧部分)进行说明。
在流道基板481上形成有开口部481A、分支流道481B以及连通流道481C。分支流道481B以及连通流道481C为与每个喷嘴N相对应地形成的贯穿孔,开口部481A为跨及多个喷嘴N而连续的开口。缓冲板488被配置在流道基板481中的与压力室基板482为相反侧的表面上,且为将开口部481A封闭的平板件(柔性基板)。开口部481A内的压力变动通过缓冲板488而被吸收。
在框体部485中形成有与流道基板481的开口部481A连通的共用液室(贮液器)SR。图3的左侧的共用液室SR为对向构成第一喷嘴列L1的多个喷嘴N供给的油墨进行贮存的空间,并且跨及所述多个喷嘴N而连续。图3的右侧的共用液室SR为对向构成第二喷嘴列L2的多个喷嘴N供给的油墨进行贮存的空间,并且跨及所述多个喷嘴N而连续。在各个共用液室SR上形成有使从上游侧供给的油墨流入的流入口Rin。
在压力室基板482上以与每个喷嘴N相对应的方式而形成有开口部482A。振动板483为,被设置在压力室基板482中的与流道基板481为相反侧的表面上的能够弹性变形的平板件。在压力室基板482的各个开口部482A的内侧被振动板483和流道基板481夹持而成的空间作为填充从共用液室SR经由分支流道481B所供给的油墨的压力室(空腔)SC而发挥功能。各个压力室SC经由流道基板481的连通流道481C而与喷嘴N连通。
在振动板483中的与压力室基板482为相反侧的表面上,以与每个喷嘴N对应的方式而形成有压电元件484。各个压电元件484为在相互对置的电极间夹设有压电体的驱动元件。当通过驱动信号的供给而使压电元件484变形从而使振动板483进行振动时,压力室SC内的压力发生变动从而使压力室SC内的油墨从喷嘴N被喷出。密封体486对多个压电元件484进行保护。此外,压电元件484经由未图示的柔性印刷电缆(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或覆晶薄膜(COF:Chip On Film)等而与控制装置12连接。
阀机构单元41和流道单元42作为具备液体流道D和气体流道A的流道结构体而发挥功能。阀机构单元41具备阀机构70(自密封阀),流道单元42具备过滤器室50和液体贮存室60。液体流道D为,向液体喷出头44的喷嘴N供给来自液体容器14的油墨的流道。从液体流道D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而依次设置有阀机构70、过滤器室50和液体贮存室60。在液体贮存室60的下游侧设置有液体喷出头44。气体流道A与实施液体流道D的阀机构70的控制的加压室RC和通过气体透过膜MA、MB、MC而实施液体流道D的脱泡(从油墨中去除气泡的动作)的脱泡室Q连通。
阀机构70具备构成液体流道D的一部分的上游侧流道R1、下游侧流道R2以及加压室RC。上游侧流道R1经由流道部件46而与液体压送机构16连接。液体压送机构16为,将贮存在液体容器14中的油墨以加压状态而供给(即,压送)到头单元20中的机构。在上游侧流道R1与下游侧流道R2之间设置有开闭阀72,在下游侧流道R2与加压室RC之间夹设有挠性膜71。
开闭阀72对向液体喷出头44供给油墨的液体流道D进行开闭。开闭阀72具备阀体722。阀体722被设置于上游侧流道R1与下游侧流道R2之间,并使上游侧流道R1和下游侧流道R2连通(开阀状态)或者切断(闭阀状态)。在阀体722上设置有向使上游侧流道R1与下游侧流道R2被切断的方向进行施力的弹簧Sp。因此,当阀体722上未作用有力时,上游侧流道R1与下游侧流道R2之间被切断。另一方面,为了抵抗弹簧Sp的施力而向阀体722施力并向Z方向的正侧移动,从而使上游侧流道R1与下游侧流道R2之间连通。
在加压室RC内设置有袋状体73。袋状体73为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袋状的部件。袋状体73通过气体流道A的加压而膨胀并且通过减压而收缩。袋状体73经由流道部件46内的气体流道A而与泵19连接。本实施方式的泵19为能够实施气体流道A的加压和减压的泵,并且典型来说由空压泵构成。泵19既可以由兼作加压用和减压用的一个泵构成,另外也可以分开构成为加压用的泵和减压用的泵。按照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2的指示而从多个顺序中选择出的顺序来对泵19进行驱动。在多个顺序中包括向气体流道A供给空气的加压顺序和从气体流道A中抽吸空气的减压顺序。通过按照加压顺序而使气体流道A被加压(供给空气),从而使袋状体73膨胀,按照减压顺序而使气体流道A被减压(抽吸空气),从而使袋状体73收缩。
在袋状体73收缩了的状态下,当下游侧流道R2内的压力被维持在预定的范围内时,阀体722被弹簧Sp施力而被推压至上方(Z方向的负侧),从而使上游侧流道R1与下游侧流道R2之间被切断。另一方面,当下游侧流道R2内的压力因液体喷出头44所实施的油墨的喷出或来自外部的抽吸而降低到了小于预定的阈值的数值时,阀体722抵抗弹簧Sp的施力而向下方(Z方向的正侧)进行移动,从而使上游侧流道R1与下游侧流道R2连通。此外,在通过泵19的加压而使袋状体73膨胀时,通过袋状体73实施的按压而以抵抗弹簧Sp的施力的方式使挠性膜71对阀体722进行下压并向Z方向的正侧移动。因此,通过由挠性膜71实现的按压而使阀体722进行移动从而使开闭阀72开放。即,能够与下游侧流道R2内的压力的高低无关地通过泵19所实现的加压而强制性地将开闭阀72开放。通过由泵19实施的加压而强制性地使挠性膜71可动从而将开闭阀72开放的情况,例如列举有最初向头单元20填充油墨(以下,称“初期填充”)的情况,以及在清洁动作时从喷嘴N排出油墨的情况。
在过滤器室50内设置有过滤器F。过滤器F以横切液体流道D的方式而被设置于流道单元42中,并对油墨中混入的气泡或异物进行捕集。具体而言,过滤器F以分隔出空间52和空间54的方式而设置。上游侧的空间52经由流入口FI而与阀机构单元41的下游侧流道R2连通,下游侧的空间54经由流出口FO而与液体贮存室60连通。
液体贮存室60为用于临时对油墨进行贮存的空间。在液体贮存室60中形成有使通过了过滤器F的油墨从空间54经由流出口FO而流入的流入口DI以及使油墨向喷嘴N侧流出的多个流出口(第一流出口DO1、第二流出口DO2)。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分别形成一个与第一喷嘴列L1的喷嘴N连通的第一流出口DO1和与第二喷嘴列L2的喷嘴N连通的第二流出口DO2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分别形成多个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在铅直方向(Z方向)上处于低于流入口DI的位置处。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为相同的截面形状,并且油墨的流出量也大致相同。
液体贮存室60中的于铅直方向上高于流入口DI的空间作为气泡滞留空间P而发挥功能。气泡滞留空间P为用于使通过了过滤器F的气泡(气体)滞留的空间。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液体贮存室60中的于铅直方向上高于流入口DI的空间设为气泡滞留空间P的情况,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液体贮存室60中的于铅直方向上高于流入口DI的空间的一部分设为气泡滞留空间P。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贮存室60的铅直方向上侧处连通有脱泡室Q。脱泡室Q为用于对液体流道D的一部分进行减压而从油墨中去除气泡的空间,并且还具有作为使从油墨中去除的气泡(气体)临时滞留的脱泡空间的功能。
气体透过膜MA、MB、MC以对脱泡室Q和液体流道D的多个部位进行分隔的方式而设置。但是,气体透过膜的配置位置或数量并不局限于所例示的情况。例如,也可以仅在液体流道D的一个部位的部分(例如,气体透过膜MA的部分)设置气体透过膜。气体透过膜MA介于液体贮存室60与脱泡室Q的之间。气体透过膜MB介于共用液室SR与脱泡室Q之间。气体透过膜MC介于于空间52与脱泡室Q之间。
气体透过膜MA、MB、MC分别为能够使气体(空气)透过而是不能透过油墨等液体的气体透过性的膜体(气体透过膜),例如由公知的高分子材料形成。被过滤器F捕集到的气泡通过从气体透过膜MC透过而被排出到脱泡室Q内,从而从油墨中去除。此外,通过了过滤器F的气泡也会从空间54中经由流入口DI而流入到液体贮存室60中。因此,通过使流入到液体贮存室60中的气泡也透过气体透过膜MA,从而被排出至脱泡室Q内。
在共用液室SR中形成有排出口Rout。排出口Rout为被形成在共用液室SR的顶面49的流道。共用液室SR的顶面49为,自流入口Rin侧起朝向排出口Rout侧而变高的倾斜面(平面或者曲面)。因此,从流入口Rin进入的气泡也被引导至排出口Rout侧,并通过从气体透过膜MB透过而被排出至脱泡室Q内。
由于脱泡室Q与气体流道A连通,因此通过利用泵19来对气体流道A进行减压而使脱泡室Q减压。在脱泡室Q被减压时,液体流道D内的气泡从气体透过膜MA、MB、MC通过。通过气体透过膜MA、MB、MC并移动至脱泡室Q内的气体穿过气体流道A而被排出至装置外部。这样,将气泡从液体流道D中去除。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流道D具有用于使液体喷出头44的油墨返回到液体喷出装置10侧的液体流道E。液体流道E为与流道单元42的内部流道(用于向液体喷出头44供给油墨的流道)连通的路径。具体而言,液体流道E与液体喷出头44的共用液室SR的排出口Rout连通。液体流道E经由流道部件46与循环机构47连接。循环机构47具备循环路径、泵等,并且具有使从液体流道E排出的油墨返回至液体喷出装置10侧并以能够再次被液体喷出头44使用的方式而循环的功能。
根据这样的图3的结构,来自液体容器14的油墨在阀机构70的阀体722打开时,穿过过滤器室50并经由流入口DI而流入到液体贮存室60中。液体贮存室60内的油墨从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的一方或者双方流出。在对第一喷嘴列L1的压电元件484进行驱动从而使油墨被喷出的情况下,液体贮存室60内的油墨从第一流出口DO1流入到第一喷嘴列L1的共用液室SR中,并经由开口部481A而被供给至各个压力室SC内,进而从第一喷嘴列L1的各个喷嘴N喷出。在对第二喷嘴列L2的压电元件484进行驱动从而使油墨被喷出的情况下,液体贮存室60内的油墨从第二流出口DO2流入到第二喷嘴列L2的共用液室SR内,并经由开口部481A被供给至各个压力室SC内,进而从第二喷嘴列L2的各个喷嘴N喷出。
此时,虽然混入油墨中的气泡被过滤器F捕捉,但是也存在穿过过滤器F的情况。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与过滤器F相比而靠下游侧处具有液体贮存室60,因此能够使穿过了过滤器F的气泡从流入口DI流入到液体贮存室60中,并通过浮力上升从而滞留在气泡滞留空间P内。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穿过了过滤器F的气泡滞留在气泡滞留空间P内,从而能够对气泡从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流出到液体喷出头44及其喷嘴N中的情况进行抑制。
但是,根据油墨的种类,有时会在滞留于气泡滞留空间P内的气泡与油墨接触的气液界面处,容易因油墨的溶剂等蒸发而产生异物(例如,颜料与粘合剂树脂的凝集物)。例如,固体成分浓度较大的油墨容易随着溶剂的蒸发而产生固化物。此外,在为了能够应用到油墨吸收性不良的塑料制薄膜这样的介质11上而并非应用到纸张这样的油墨吸收性良好的介质11而提高了速干性的油墨中,油墨溶剂的干燥较快也容易产生固形物。在气泡滞留空间P内产生的异物的比重越是大于溶剂,就越容易下落到气泡滞留空间P的下方,从而沉淀在液体贮存室60的底面62上。尤其是在包括以提高显色性、耐色性为目的的颜料在内的油墨中,多数情况下颜料的比重大于油墨溶剂,从而使固化物容易沉淀。
虽然只要是在过滤器F的上游侧(例如,空间52)产生的异物就能够通过过滤器F去除,但是关于在过滤器的下游侧的气泡滞留空间P内产生的异物却无法通过过滤器F而去除,因此,这样的异物有可能会流出至液体喷出头44及其喷嘴N中而引起喷出不良。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从Z方向的俯视观察)中,隔着后述的图4所示那样的假想线O’-O’而在一侧配置第一流出口DO1,并在另一侧配置第二流出口DO2。假想线O’-O’为穿过投影区域P’的中心O的沿着Y方向的直线,所述投影区域P’为,使气泡滞留空间P朝向液体贮存室60的底面62并在铅直方向上投影而成的区域。但是,假想线O’-O’并非必须是沿着Y方向的直线。根据这种结构,通过从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流出油墨,从而在第一流出口DO1与第二流出口DO2之间产生具有隔着投影区域P’的假想线O’-O’而相反的方向成分的油墨的流动。因此,通过相反的油墨的流动而使沉淀在投影区域P’内的异物的移动被抵消进而使异物难以流动至第一流出口DO1或者第二流出口DO2。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对在过滤器F的下游侧的气泡滞留空间P内产生的异物从第一流出口DO1或者第二流出口DO2流出至液体喷出头44及其喷嘴N中的情况进行抑制。
以下,参照附图对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4为表示图3的液体贮存室6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4的上侧的剖视图为通过X-Z面而对过滤器室50和液体贮存室60进行剖切的情况下的剖视图,下侧的剖视图为上侧的剖视图中所示的Ⅳ-Ⅳ剖视图。如图4所示,液体贮存室60被配置在过滤器室50的下游侧。液体贮存室60的气泡滞留空间P在铅直方向上处于高于流入口DI的位置处。液体贮存室60的底面62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气泡滞留空间P的位置处。位于图4的下侧的剖视图中的投影区域P’为,将气泡滞留空间P朝向底面62并在铅直方向上投影的区域。第一流出口DO1隔着穿过投影区域P’的中心O的假想线O’-O’而位于一侧(X方向的负侧),第二流出口DO2处于假想线O’-O’的另一侧(X方向的正侧)。
此外,图4的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被配置在投影区域P’的外侧。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从而使从气泡滞留空间P落下的异物难以进入到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中。因此,能够对在过滤器F的下游侧的气泡滞留空间P中产生的异物从第一流出口DO1或者第二流出口DO2流出至液体喷出头44及其喷嘴N中的情况进行抑制。但是,并不局限于图4的例示,也可以将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配置在投影区域P’的内侧。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隔着穿过投影区域P’的中心O的假想线O’-O’而在一侧配置第一流出口DO1,并在另一侧配置第二流出口DO2,从而容易形成相反的油墨的流动。由此,从气泡滞留空间P下落至底面62上并沉淀在投影区域P’内的异物的移动通过相反的油墨的流动而被抵消,从而使异物难以移动到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因此能够对异物流出至液体喷出头44及其喷嘴N中的情况进行抑制。在图4的结构中,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相对于投影区域P’的中心O的第二流出口DO2的方向为,与第一流出口DO1相对于投影区域P’的中心O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配置在相对于假想线O’-O’而线对称的位置处。因此,容易形成相对于投影区域P’的中心O而相反的油墨的流动,从而能够对沉淀于投影区域P’内的异物向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中的任意一方移动的情况进行有效抑制。
图4的液体贮存室60的形状为,在与液体贮存室60的铅直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铅直方向上的气泡滞留空间P的下方处具有截面面积小于底面62的面积的截面的形状。图4例示了将液体贮存室60设为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截面随着朝向Z方向的正侧而逐渐增大的锥台的形状的情况。虽然在图4中,是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四角锥台,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截面为三角形的三角锥台或截面为圆形的圆锥台。
根据这种形状的液体贮存室60,由于在铅直方向上的气泡滞留空间P的下方处具有截面面积小于底面62的面积的截面,因此能够使气泡滞留空间P的投影区域P’的面积T小于底面62的面积T’。因此,容易使从气泡滞留空间P落下的异物下落到投影区域P’的中心O的附近,因此能够使沉淀在投影区域P’内的异物远离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从而能够使异物难以从第一流出口DO1或者第二流出口DO2流出。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在铅直方向上位于低于流入口DI的位置处。因此,与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位于高于流入口DI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气泡滞留空间P并且容易使气泡通过浮力而向气泡滞留空间P移动。并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液体贮存室60的中心的位置处,因此与位于高于液体贮存室60的中心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气泡滞留空间P并且容易使气泡通过浮力而向气泡滞留空间P移动。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图5为表示印刷动作时和清洁动作时的液体喷出装置10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在此的清洁动作为,用于将沉淀在液体贮存室60的底面62上的异物从液体喷出头44的喷嘴N排出的维护动作。图6为印刷动作时的液体贮存室60的作用说明图。图6的上侧的剖视图为通过X-Z面而对过滤器室50和液体贮存室60进行剖切的剖视图,下侧的剖视图为上侧的剖视图中所示的Ⅵ-Ⅵ剖视图。图7为清洁动作时的液体贮存室60的作用说明图。图7的上侧的剖视图为通过X-Z面而对过滤器室50和液体贮存室60进行剖切时的剖视图,下侧的剖视图为上侧的剖视图中所示的Ⅶ-Ⅶ剖视图。
如图5所示,在步骤S11中,控制装置12对即将执行的动作是印刷动作还是清洁动作进行判断。控制装置12在于步骤S11中判断为即将执行的动作是印刷动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12中执行从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的双方流出油墨的印刷动作。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2基于所接收到的印刷数据而选择性地向与第一喷嘴列L1和第二喷嘴列L2相对应的各个压电元件484供给驱动波形。由此,如图6的实线箭头标记那样穿过过滤器F并流入至液体贮存室60中的油墨从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的双方流出至液体喷出头44及其喷嘴N中,并从第一喷嘴列L1和第二喷嘴列L2的喷嘴N中喷出。
此时,通过了过滤器F的气泡Bu在从液体贮存室60的流入口DI流入时,因浮力而上升从而滞留在气泡滞留空间P内。如此一来,在气泡滞留空间P内形成滞留在气泡滞留空间P的气泡Bu与油墨的气液界面PA。在如图6的上侧的剖视图那样而在气液界面PA中产生异物K时,异物K会下落到底面62上,并如图6的下侧的剖视图那样沉淀在投影区域P’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双方流出油墨,从而会在第一流出口DO1与第二流出口DO2之间产生具有隔着投影区域P’的假想线O’-O’而相反的方向成分的油墨的流动(图6的下侧的剖视图中的实线箭头标记)。以这种方式而通过相反的油墨的流动来使沉淀在投影区域P’内的异物K的移动被抵消,从而使异物难以流动至第一流出口DO1或者第二流出口DO2处。因此,能够对异物K从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流出至液体喷出头44及其喷嘴N中的情况进行抑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气泡滞留空间P的铅直方向上侧隔着气体透过膜MA而具备脱泡室Q,因此能够将在滞留在气泡滞留空间P内的气泡Bu经由脱泡室Q而排出。因此,能够对气泡滞留空间P内的气泡Bu与油墨的气液界面PA处的异物K的产生本身进行抑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贮存室60的结构中,在排出气泡Bu的过程中气液界面PA的投影区域P’逐渐变窄,因此,能够使在气液界面PA中产生的异物K远离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
控制装置12在于步骤S11中判断为即将执行的动作是清洁动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从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的一方流出油墨而执行清洁动作。具体而言,通过未图示的盖而对液体喷出头44的喷出面的喷嘴N进行压盖,并通过未图示的泵对喷嘴N进行抽吸。
此时,例如通过不对第二喷嘴列L2进行压盖而仅对第一喷嘴列L1进行压盖,从而能够使油墨从第一流出口DO1中流出。如此,如图7的实线箭头标记所示的那样,会产生从投影区域P’的中心O仅朝向第一流出口DO1的油墨的流动,因此使投影区域P’的异物K随着该油墨的流动而移动,从而从第一流出口DO1排出。
此外,例如也能够不对第一喷嘴列L1进行压盖而仅对第二喷嘴列L2进行压盖,从而使油墨从第二流出口DO2流出。根据该方式,会产生从投影区域P’的中心O仅朝向第二流出口DO2的油墨的流动,因此投影区域P’的异物K会随着该油墨的流动而进行移动,从而从第二流出口DO2排出。
但是,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液体贮存室60的底面62的形状为长方形的情况,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8所示那样而使液体贮存室60的底面62的形状为菱形。图8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改变例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60的底面62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如图8所示那样而使底面62为菱形的情况下,可以在相互对置的一对顶点处分别配置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通过以这种方式进行设置,从而能够使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远离投影区域P’。
通过图8的结构,也能够通过使油墨从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流出,而在第一流出口DO1与第二流出口DO2之间产生具有隔着投影区域P’的假想线O’-O’而相反的方向成分的油墨的流动。因此,由于通过相反的油墨的流动而使沉淀在投影区域P’上的异物的移动被抵消,从而使异物难以流动至第一流出口DO1或者第二流出口DO2处,因此能够对异物流出至液体喷出头44及其喷嘴N中的情况进行抑制。
此外,如图9所示,也可以将液体贮存室60的形状设为底面62成为三角形的三角锥台。图9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改变例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60的底面62的结构的剖视图。在如图9所示那样而使底面62为三角形的情况下,也可以隔着假想线O’-O’而在一侧的一个顶点处配置第一流出口DO1,在另一侧的两个顶点处分别配置一个第二流出口DO2。在该情况下,在底面62上形成有一个第一流出口DO1和两个第二流出口DO2。通过以这种方式进行设置,从而能够使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远离投影区域P’。
根据图9的结构,也会通过使油墨从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流出,而在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之间产生具有隔着投影区域P’的假想线O’-O’而相反的方向成分的油墨的流动。因此,通过相反的油墨的流动而使沉淀在投影区域P’上的异物的移动被抵消,从而使异物难以流动到第一流出口DO1或者第二流出口DO2,因而能够对异物流出至液体喷出头44及其喷嘴N中的情况进行抑制。
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关于在下文所例示的各个方式中的作用或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元件,沿用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所使用的符号并适当省略各个要素的详细说明。图10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6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0的上侧的剖视图为通过X-Z面而对过滤器室50和液体贮存室60进行剖切的情况下的剖视图,下侧的剖视图为上侧的剖视图中所示的Ⅹ-Ⅹ剖视图。
在图10所示的液体贮存室60的底面62上,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至少在第一流出口DO1和投影区域P’之间以及第二流出口DO2和投影区域P’之间,形成有对沉淀在底面62上的异物K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64。图10的限制部64为以内含投影区域P’的方式而被形成在底面62上的凹部。即,在构成限制部64的凹部的内侧具有投影区域P’,在外侧配置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通过限制部64而在投影区域P’的周围形成高于投影区域P’的壁(构成限制部64的凹部的内壁),因此,即使在底面62因产生油墨的流动而使异物K移动,也能够通过限制部64的内壁而对异物K从该限制部64的内壁而进一步向第一流出口DO1侧以及第二流出口DO2侧的移动进行抑制。因此,与不具有限制部64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物K向液体喷出头44的流出。
此外,限制部64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图10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如图11所示那样,利用以包围投影区域P’的周围的方式而被形成在底面62上的环状突起来构成限制部64。图11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改变例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6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1的上侧的剖视图为通过X-Z面而对过滤器室50和液体贮存室60进行剖切的情况下的剖视图,下侧的剖视图为上侧的剖视图中所示的Ⅺ-Ⅺ剖视图。在构成图11的限制部64的环状突起的内侧具有投影区域P’,在外侧配置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通过限制部64而在投影区域P’的周围形成高于投影区域P’的壁(构成限制部64的环状突起的内壁),因此即使在底面62因产生油墨的流动而使异物K移动,也能够通过限制部64的内壁而对异物K从限制部64的内壁而进一步向第一流出口DO1侧以及第二流出口DO2侧的移动进行抑制。因此,与不具有限制部64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物K向液体喷出头44的流出。
此外,如图12所示,也能够利用以包围投影区域P’的周围的方式而被形成在底面62上的环状槽来构成限制部64。图12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改变例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6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2的上侧的剖视图为通过X-Z面而对过滤器室50和液体贮存室60进行剖切的情况下的剖视图,下侧的剖视图为上侧的剖视图中所示的Ⅻ-Ⅻ剖视图。在构成图12的限制部64的环状槽的内侧具有投影区域P’,在外侧配置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在投影区域P’的周围形成有构成限制部64的环状槽,因此即使在底面62因产生油墨的流动而使异物K进行移动,只要异物K进入到限制部64的环状槽中,就能够对异物K从限制部64的环状槽而进一步向第一流出口DO1侧以及第二流出口DO2侧的移动进行抑制。因此,与不具有限制部64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异物K向液体喷出头44的流出。
第三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液体贮存室60的底面62设置了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的情况,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在液体贮存室60的侧面63设置了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的情况进行例示。图13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6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3的上侧的剖视图为通过X-Z面而对过滤器室50和液体贮存室60进行剖切的情况下的剖视图,下侧的剖视图为上侧的剖视图中所示的ⅩⅢ-ⅩⅢ剖视图。
图13的第一流出口DO1被形成在X方向的负侧的侧面63上,第二流出口DO2被形成在X方向的正侧的侧面63上。根据该结构,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在铅直方向上与底面62分离。因此,与将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形成在底面62上相比,能够使沉淀于底面62上的异物难以从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流出,从而能够使从气泡滞留空间P落下的异物难以进入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
此外,在图13的结构中,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也是在隔着从气泡滞留空间P的投影区域P’的中心O穿过的假想线O’-O’而于一侧配置第一流出口DO1,在另一侧配置第二流出口DO2。由此,在第一流出口DO1与第二流出口DO2之间产生具有隔着投影区域P’的假想线O’-O’而相反的方向成分的油墨的流动,因此通过相反的油墨的流动而使沉淀在投影区域P’上的异物的移动被抵消从而使异物难以流动。因此,根据图13的结构,能够对异物从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流出至液体喷出头44及其喷嘴N中的情况进行抑制。
由于图13的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也在铅直方向上位于低于液体贮存室60的中心的位置处,因此,与位于高于液体贮存室的中心的位置处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气泡滞留空间P。优选为,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位于底面62的附近,例如,处于液体贮存室60的自底面62起的铅直方向的高度(从底面62到顶面为止的Z方向的距离)的四分之一以下或者五分之一以下的位置处。
第四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在液体贮存室60中设置脱泡室Q的情况进行了例示,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未设置脱泡室Q的情况进行例示。图14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6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4的上侧的剖视图为通过X-Z面而对过滤器室50和液体贮存室60进行剖切的情况下的剖视图,下侧的剖视图为上侧的剖视图中所示的ⅩⅣ-ⅩⅣ剖视图。在图14的液体贮存室60中没有设置气体透过膜MA和脱泡室Q。其他的结构与图4相同。在图14的结构中,通过清洁动作从喷嘴N进行抽吸,从而将滞留在液体贮存室60的气泡滞留空间P内的气泡排出。
此外,也可以如图15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改变例那样,在液体贮存室60内设置狭窄部66。图15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改变例所涉及的液体贮存室60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5的上侧的剖视图为通过X-Z面而对过滤器室50和液体贮存室60进行剖切的情况下的剖视图,下侧的剖视图为上侧的剖视图中所示的XV-XV剖视图。图15的液体贮存室60的形状为将两个四角锥台颠倒连接而成的形状,两个四角锥台的连接部成为狭窄部66。
具体而言,图15的液体贮存室60由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截面随着朝向Z方向的正侧而逐渐变大的下侧锥台602以及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截面随着朝向Z方向的负侧而逐渐变大的上侧锥台604所构成。图15的流入口DI被设置于上侧锥台604上,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被设置于下侧锥台602的底面62上。在图15的结构中,与上侧锥台604的流入口DI相比而靠铅直方向的上侧的空间作为气泡滞留空间P发挥功能。
图15的狭窄部66在与液体贮存室60的铅直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于铅直方向上的气泡滞留空间P的下方处成为截面面积最小的最小截面t。如此,由于在铅直方向上的气泡滞留空间P的下方处具有成为最小截面t的狭窄部66,因此与该最小截面t相比能够使气泡滞留空间P较大。此外,即使气泡滞留空间P较大,在气泡滞留空间P内产生的异物也会穿过狭窄部66的最小截面t而下落到底面62上。因此,能够使异物下落到将狭窄部66的最小截面t投影到底面62上的区域t’,即,与气泡滞留空间P的投影区域P’相比而更小的区域内。因此,由于能够使沉淀在投影区域P’内的异物远离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因此能够使异物难以流出。
此外,在图15的结构中,由于沉淀在与气泡滞留空间P的投影区域P’相比而较窄的区域t’内,因此只要至少在区域t’的外侧形成第一流出口DO1和第二流出口DO2,就能够使异物难以进入第一流出口DO1以及第二流出口DO2中。
改变例
以上所例示的方式以及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多种变形。具体的改变方式在下文中进行例示。也可以将以下的例示、从上述的方式中任意选择出的两个以上的方式在互相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合并。
(1)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使搭载了液体喷出头44的滑架18沿着X方向反复地往返的串行头进行例示,但是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使液体喷出头44跨及介质11的整体宽度而排列的行式头中。
(2)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压力室中利用了施加机械性的振动的压电元件的压电方式的液体喷出头44进行了例示,但是也能够采用利用了因加热而在压力室的内部产生气泡的发热元件的热方式的液体喷出头。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液体喷出装置10除了专用于印刷的设备以外,也可以被传真机装置或复印机等的各种各样的设备所采用。原本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10的用途就并不限定于印刷。例如,喷出颜色材料的溶液的液体喷出装置,可以作为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彩色过滤器或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FED(面发光显示器)等的制造装置而被利用。此外,喷出导电材料的溶液的液体喷出装置,可以作为形成配线基板的配线或电极的制造装置而被利用。此外,也可以作为喷出液体的一种的生物有机物的溶液的芯片制造装置而被利用。
符号说明
10…液体喷出装置;11…介质;12…控制装置;14…液体容器;15…输送机构;16…液体压送机构;18…滑架;19…泵;20…头单元;41…阀机构单元;42…流道单元;44…液体喷出头;46…流道部件;47…循环机构;481…流道基板;481A…开口部;481B…分支流道;481C…连通流道;482…压力室基板;482A…开口部;483…振动板;484…压电元件;485…框体部;486…密封体;487…喷嘴板;488…缓冲板;49…顶面;50…过滤器室;52…空间;54…空间;60…液体贮存室;602…下侧锥台;604…上侧锥台;62…底面;63…侧面;64…限制部;66…狭窄部;70…阀机构;71…挠性膜;72…开闭阀;722…阀体;73…袋状体;t…最小截面;t’…区域;A…气体流道;D…液体流道;DI…流入口;DO1…第一流出口;DO2…第二流出口;E…液体流道;F…过滤器;FI…流入口;FO…流出口;G-G…假想线;K…异物;L1…第一喷嘴列;L2…第二喷嘴列;MA、MB、MC…气体透过膜;N…喷嘴;O…投影区域的中心;O’-O’…假想线;P…气泡滞留空间;P’…投影区域;PA…气液界面;Q…脱泡室;Rin…流入口;Rout…排出口;R1…上游侧流道;R2…下游侧流道;RC…加压室;Sp…弹簧;SC…压力室;SR…共用液室;T…投影区域的截面积;T’…底面的面积。
Claims (15)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具备:
过滤器,其被设置在向液体喷出头的喷嘴供给液体的流道中;和
液体贮存室,其被设置在所述流道中的与所述过滤器相比靠下游侧处,
所述液体贮存室具备:
流入口,其供液体流入;
气泡滞留空间,其在铅直方向上处于高于所述流入口的位置处;
底面,其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所述气泡滞留空间的位置处;和
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其供液体流出,
并且,所述液体贮存室满足以下的条件1或者条件2:
条件1为,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隔着穿过将所述气泡滞留空间朝向所述底面在铅直方向上进行投影而成的投影区域的中心的假想线,而在一侧具有所述第一流出口,并在另一侧具有所述第二流出口;
条件2为,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一流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流出口处于将所述气泡滞留空间朝向所述底面在铅直方向上进行投影而成的投影区域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二流出口相对于所述投影区域的中心的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流出口相对于所述投影区域的中心的方向相反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在所述液体贮存室的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铅直方向上的所述气泡滞留空间的下方处,具有截面面积与所述底面的面积相比而较小的截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在所述液体贮存室的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铅直方向上的所述气泡滞留空间的下方处,具有截面面积最小的最小截面。
5.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在所述底面上,至少于所述第一流出口与所述投影区域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流出口与所述投影区域之间,形成有对沉淀在所述底面上的异物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流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流出口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所述流入口的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流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流出口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所述液体贮存室的中心的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在所述气泡滞留空间的铅直方向上侧具备经由气体透过膜而对液体进行脱泡的脱泡室。
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通过使液体从所述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的任意一方流出,从而在所述底面上形成液体的流动。
10.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满足所述条件1。
11.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满足所述条件2。
12.一种液体喷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
过滤器,其被设置于向液体喷出头的喷嘴供给液体的流道中;和
液体贮存室,其被设置在所述流道中的与所述过滤器相比靠下游侧处,
所述液体贮存室具备:
流入口,其供液体流入;
气泡滞留空间,其在铅直方向上处于高于所述流入口的位置处;
底面,其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所述气泡滞留空间的位置处;和
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其供液体流出,
在所述驱动方法中,使液体从所述第一流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流出口流出,其中,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隔着穿过将所述气泡滞留空间朝向所述底面在铅直方向上进行投影而成的投影区域的中心的假想线,所述第一流出口处于一侧,所述第二流出口处于另一侧。
13.一种液体喷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
过滤器,其被设置在向液体喷出头的喷嘴供给液体的流道中;和
液体贮存室,其被设置在所述流道中的与所述过滤器相比靠下游侧处,
所述液体贮存室具备:
流入口,其供液体流入;
气泡滞留空间,其在铅直方向上处于高于所述流入口的位置处;
底面,其在铅直方向上处于低于所述气泡滞留空间的位置处;和
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其供液体流出,
在所述驱动方法中,使液体从所述第一流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流出口流出,其中,在从铅直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时,所述第一流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流出口处于将所述气泡滞留空间朝向所述底面在铅直方向上进行投影而成的投影区域的外侧。
14.如权利要求12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在所述气泡滞留空间的铅直方向上侧具备经由气体透过膜而对液体进行脱泡的脱泡室,
在所述驱动方法中,经由所述脱泡室而将滞留于所述气泡滞留空间内的气泡排出。
15.如权利要求12至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
通过使液体从所述第一流出口以及第二流出口的任意一方流出,从而在所述底面上形成液体的流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66259 | 2017-08-30 | ||
JP2017166259A JP7020000B2 (ja) | 2017-08-30 | 2017-08-30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駆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421367A true CN109421367A (zh) | 2019-03-05 |
CN109421367B CN109421367B (zh) | 2021-07-13 |
Family
ID=65434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80415.8A Active CN109421367B (zh) | 2017-08-30 | 2018-08-27 |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的驱动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556437B2 (zh) |
JP (1) | JP7020000B2 (zh) |
CN (1) | CN1094213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030606A (ja) * | 2019-08-27 | 2021-03-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 |
GB2622590A (en) * | 2022-09-20 | 2024-03-27 | Linx Printing Tech Limited | Filter for ink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20139A (en) * | 1996-11-13 | 2000-09-19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 flow design to provide increased heat removal from an inkjet printhead and to provide for air accumulation |
CN101130306A (zh) * | 2006-08-21 | 2008-02-2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头 |
US20080049084A1 (en) * | 2006-08-28 | 2008-02-28 | Fujifilm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gas processing method |
CN101422985A (zh) * | 2007-11-02 | 2009-05-0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头、该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及液体喷射装置 |
CN101456292A (zh) * | 2007-12-11 | 2009-06-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
CN101861246A (zh) * | 2007-11-22 | 2010-10-13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头和打印设备 |
CN102729632A (zh) * | 2011-04-05 | 2012-10-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14559B2 (ja) | 1995-10-20 | 2003-06-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5909231A (en) * | 1995-10-30 | 1999-06-01 | Hewlett-Packard Co. | Gas flush to eliminate residual bubbles |
JP2007152755A (ja) | 2005-12-06 | 2007-06-21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0125608A (ja) * | 2008-11-25 | 2010-06-10 | Sii Printek Inc |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装置、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供給方法 |
JP5397032B2 (ja) | 2009-06-17 | 2014-01-2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ヘッド |
JP6384656B2 (ja) | 2014-06-10 | 2018-09-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路部材、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US9370935B2 (en) | 2014-06-10 | 2016-06-2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Flow path member,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JP6838322B2 (ja) * | 2016-02-02 | 2021-03-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流路構造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ヘッド |
JP6751256B2 (ja) | 2016-04-21 | 2020-09-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2017
- 2017-08-30 JP JP2017166259A patent/JP7020000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8-27 CN CN201810980415.8A patent/CN109421367B/zh active Active
- 2018-08-29 US US16/116,131 patent/US1055643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20139A (en) * | 1996-11-13 | 2000-09-19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 flow design to provide increased heat removal from an inkjet printhead and to provide for air accumulation |
CN101130306A (zh) * | 2006-08-21 | 2008-02-2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头 |
US20080049084A1 (en) * | 2006-08-28 | 2008-02-28 | Fujifilm Corporatio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gas processing method |
CN101422985A (zh) * | 2007-11-02 | 2009-05-0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头、该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及液体喷射装置 |
CN101861246A (zh) * | 2007-11-22 | 2010-10-13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头和打印设备 |
CN101456292A (zh) * | 2007-12-11 | 2009-06-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
CN102729632A (zh) * | 2011-04-05 | 2012-10-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556437B2 (en) | 2020-02-11 |
JP2019042966A (ja) | 2019-03-22 |
JP7020000B2 (ja) | 2022-02-16 |
US20190061364A1 (en) | 2019-02-28 |
CN109421367B (zh) | 2021-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20824B (zh) | 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 | |
CN104890369B (zh) | 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152643B (zh) |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中的喷嘴的恢复方法 | |
CN107020820A (zh) | 液体喷射装置、压力调节装置 | |
CN106183421B (zh) | 液体喷射头单元、液体喷射装置、擦拭方法以及印刷方法 | |
CN102083629B (zh) |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 |
US10479097B2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102029790B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7303754A (zh) | 液体喷射头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4943383A (zh) | 液体喷出头及其控制方法、液体喷出装置、流道部件 | |
CN109421367A (zh) |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装置的驱动方法 | |
JP2017209821A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 |
CN103302976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3072376A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5667093B (zh) | 液体喷射装置 | |
JP6919267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 |
CN108357213B (zh) |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的驱动方法 | |
JP2024088298A (ja) | 塗装機 | |
US20140225963A1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106476437B (zh) |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 |
CN108973335A (zh) | 液体罐 | |
JP6672913B2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 |
JP7463711B2 (ja) |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 |
JP6794624B2 (ja) |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 |
CN102275388A (zh) | 流体喷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