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4971A - 空气悬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气悬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4971A
CN109414971A CN201780039243.8A CN201780039243A CN109414971A CN 109414971 A CN109414971 A CN 109414971A CN 201780039243 A CN201780039243 A CN 201780039243A CN 109414971 A CN109414971 A CN 109414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air
open
access
alternate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92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14971B (zh
Inventor
小林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414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4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14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49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2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 B60G17/04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fluid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B60G17/052Pneumatic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B60G17/0523Regulating distributors or valves for pneumatic springs
    • B60G17/0525Height adjusting or levelling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2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 B60G17/04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fluid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B60G17/052Pneumatic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B60G17/0523Regulating distributors or valves for pneumatic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52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on a particular type of suspension unit
    • B60G17/015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on a particular type of suspension unit pneumatic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2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 B60G17/04Spring characteristics, e.g. mechanical springs and mechanical adjusting means fluid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B60G17/052Pneumatic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10Type of spring
    • B60G2202/15Fluid spring
    • B60G2202/152Pneumatic sp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5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regulated action or device
    • B60G2500/20Spring action or springs
    • B60G2500/201Air spring system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5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regulated action or device
    • B60G2500/20Spring action or springs
    • B60G2500/202Height or leveling valve for air-springs
    • B60G2500/2021Arrangement of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5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regulated action or device
    • B60G2500/20Spring action or springs
    • B60G2500/204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s for air-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5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regulated action or device
    • B60G2500/20Spring action or springs
    • B60G2500/205Air-compressor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5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regulated action or device
    • B60G2500/30Height or ground clear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5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regulated action or device
    • B60G2500/30Height or ground clearance
    • B60G2500/302Height or ground clearance using distributor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6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particular elements, systems or processes used on suspension systems or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s
    • B60G2600/22Magnetic elements
    • B60G2600/26Electromagnets; Soleno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6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particular elements, systems or processes used on suspension systems or suspension control systems
    • B60G2600/66Humidifying or dry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8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movement or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vehicle and to the end result to be achieved by the control action
    • B60G2800/90System Controller type
    • B60G2800/91Suspension Control
    • B60G2800/914Height Control System

Abstract

空气悬架系统具有储气罐、储气罐侧开闭阀、空气悬架侧开闭阀、系统部等。系统部具有压气机,空气干燥器,在储气罐侧开闭阀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之间并列设置的第一、第二通路,排出阀,储气罐侧控制阀,空气悬架侧控制阀等。空气悬架系统在储气罐侧控制阀、空气悬架侧控制阀的非通电时,通过使排出阀开阀,使第二通路内的空气从空气干燥器的另一侧向一侧流动而使空气干燥器再生。

Description

空气悬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搭载于四轮机动车等车辆的空气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四轮机动车等车辆中,存在搭载有用于进行车高调整的封闭式空气悬架系统的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基于这种关联技术的空气悬架系统具备:空气悬架,其安装在车体与车轴之间,根据空气的给排进行车高调整;压气机,其对空气进行压缩;储气罐,其储存通过该压气机压缩的空气;空气干燥器,其使压缩空气干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060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基于关连技术的封闭式空气悬架系统在空气悬架与储气罐之间配置压气机,将它们通过由配管等组成的通路连接。这些配管内的压缩空气需要经由空气干燥器干燥。然而,如果空气干燥器不能高效地进行再生处理,则存在含有水分的压缩空气留在配管内的隐患,希望高效地进行配管内和空气干燥器内的空气纯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关连技术中的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进行配管内和空气干燥器内的空气纯化并且能够将配管内的压缩空气保持为干燥状态的空气悬架系统。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空气悬架系统包含:空气悬架,其安装在车体与车轴之间,并且根据空气的给排来进行车高调整;系统部,其包含对空气进行压缩的压气机;储气罐,其存储通过所述压气机压缩的空气;第一开闭阀,其设置在所述系统部与所述储气罐之间,将两者之间的空气的流动连通、切断;第二开闭阀,其设置在所述系统部与所述空气悬架之间,将两者之间的空气的流动连通、切断。所述系统部具备:第一通路,其将所述第一开闭阀侧与所述第二开闭阀侧之间连接,并且与所述压气机的吸气侧连接;第二通路,其将所述第一开闭阀侧与所述第二开闭阀侧之间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通路并列地设置,与所述压气机的排出侧连接;空气干燥器,其一侧与所述压气机的排出侧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通路连接;排出阀,其设置在所述压气机的排出侧与所述空气干燥器的一侧之间,能够将空气放出到所述系统部外;第一控制阀,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一开闭阀之间,在非通电时将所述第一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切断并且使所述第二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连通,在通电时使所述第一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连通并且将所述第二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切断;第二控制阀,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二开闭阀之间,在非通电时将所述第一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切断并且使所述第二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连通,在通电时使所述第一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连通并且将所述第二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切断。在所述第一、第二控制阀的非通电时,通过使所述排出阀开阀来使所述第二通路内的空气从所述空气干燥器的另一侧向一侧流动,由此使所述空气干燥器再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能够高效地进行第二通路(配管)内和空气干燥器内的空气纯化,并且能够将第二通路内的压缩空气保持为干燥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悬架系统的整体构成的回路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第一控制阀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第二控制阀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空气悬架系统的第一控制阀、压气机、第一开闭阀(第二开闭阀)、排出阀的时间变化的时序图。
图5是表示将大气吸入空气悬架系统内时的压缩空气的流动的回路图。
图6是表示从储气罐向空气悬架供给压缩空气时的压缩空气的流动的回路图。
图7是表示将空气悬架系统内的压缩空气向外部排出时的压缩空气的流动的回路图。
图8是表示从空气悬架向储气罐排出压缩空气时的压缩空气的流动的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搭载于四轮机动车等车辆的情况为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封闭式空气悬架系统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至图8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图1中,车载用空气悬架系统1具备空气悬架2、储气罐5、系统部11等。
空气悬架2位于车辆的前轮侧和后轮侧,设置在车辆的车体侧与车轴侧(均未图示)之间。具体地说,空气悬架2与前侧的左、右车轮和后侧的左、右车轮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四个(仅图示了一个)。空气悬架2在供给或排出压缩空气时,根据此时的空气的给排量(压缩空气量)向上、下扩张或缩小而进行车辆的车高调整。空气悬架2经由给排路3与系统部11连接。
在这里,给排路3的基端与后述系统部11的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连接,给排路3的前端与空气悬架2连接。在给排路3的中途设有后述压力传感器9和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在这里,给排路4从给排路3分支而与未图示的其他各空气悬架连接。
储气罐5设置为与储气罐管路6连接。该储气罐5贮藏(存留)通过后述压气机14加压的压缩空气。由此空气悬架系统1在向空气悬架2供给压缩空气时,能够使在储气罐5内贮藏的压缩空气向压气机14的吸入侧流通,因此能够缩短向空气悬架2供给高压力的压缩空气的时间。
储气罐管路6设置为位于储气罐5与系统部11的储气罐侧控制阀22之间。具体地说,储气罐管路6的前端与储气罐5连接,储气罐管路6的基端与系统部11的储气罐侧控制阀22连接。
储气罐侧开闭阀7位于储气罐5与系统部11的储气罐侧控制阀22之间,并且设置在储气罐管路6的中途。该储气罐侧开闭阀7通过具备螺线管(线圈)7A的双位双通电磁阀构成,并且被后述控制器44切换控制。储气罐侧开闭阀7通过从控制器44向螺线管7A供电而选择性地切换为将储气罐管路6打开而容许压缩空气相对于储气罐5的给排的开位置(a)和将储气罐管路6关闭而切断压缩空气相对于储气罐5的给排的闭位置(b)。即,储气罐侧开闭阀7构成将储气罐5与系统部11之间的空气的流动连通、切断的第一开闭阀。
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以下,称之为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位于空气悬架2与系统部11的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以下,称之为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之间,并且设置在给排路3的中途。该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通过具备螺线管8A的双位双通电磁阀构成,被控制器44切换控制。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通过从控制器44向螺线管8A供电,选择性地切换为将给排路3打开而允许压缩空气相对于空气悬架2的给排的开位置(c)和将给排路3关闭而将压缩空气相对于空气悬架2的给排切断的闭位置(d)。即,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构成将空气悬架2与系统部11之间的空气的流动连通、切断的第二开闭阀。
压力传感器9位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与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之间,并且设置在给排路3的中途。该压力传感器9检测给排路3、4的压力,从而能够检测出空气悬架2和储气罐5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
系统部11设置为位于空气悬架2与储气罐5之间。具体地说,系统部11的储气罐侧端部经由连接点11A与储气罐管路6连接,系统部11的空气悬架侧端部经由连接点11B与给排路3连接。如图1所示,该系统部11构成为包含吸入管路12、主管路13、压气机14、电动马达15、空气干燥器16、低速回程阀17、排气管路18、排出阀19、第一、第二通路20,21、作为第一控制阀的储气罐侧控制阀22、作为第二控制阀的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等。系统部11成为向空气悬架2供给压缩空气的空气压源。
吸入管路12设置为位于压气机14的吸气侧14A。具体地说,吸入管路12的一端经由吸入过滤器12A与外部连通,吸入管路12的另一端与第一通路20连接。该吸入管路12通过压气机14的工作而使从吸入过滤器12A吸入的外气或大气向压气机14流通。在吸入管路12设有由防止从吸入过滤器12A吸入的空气逆流的止回阀构成的吸入阀12B。
主管路13将后述第一通路20与第二通路21之间连接。即,主管路13的上游侧的端部与第一通路20的连接点20C连接,主管路13的下游侧的端部与第二通路21的连接点21C连接。主管路13构成相对于空气悬架2进行压缩空气的给排的给排管路。在主管路13设有压气机14、空气干燥器16、低速回程阀17。
压气机14位于主管路13,例如通过往复式压缩机或涡旋式压缩机等构成。压气机14被作为驱动源的例如线性马达、直流马达或交流马达等电动马达15驱动,对从第一通路20侧或吸入管路12侧吸入的空气进行压缩而产生压缩空气。而且,压气机14将压缩空气朝向空气干燥器16排出、供给。在这种情况下,压气机14的吸气侧14A经由主管路13与第一通路20连接,压气机14的排出侧14B经由主管路13与空气干燥器16连接。
空气干燥器16设置为位于主管路13的中途。空气干燥器16的一侧与压气机14的排出侧14B连接,空气干燥器16的另一侧经由低速回程阀17与第二通路21连接。该空气干燥器16内置水分吸附剂(未图示)等,在从压气机14供给的压缩空气向低速回程阀17顺向流通时,通过内部的水分吸附剂吸附水分。而且,空气干燥器16将干燥的压缩空气(干燥空气)向空气悬架2或储气罐5供给。另一方面,从空气悬架2向后述排气管路18逆向流通的压缩空气(排气)在空气干燥器16内逆流,由此夺取水分吸附剂所吸附的水分,使该水分吸附剂再生。
低速回程阀17位于主管路13的中途,并且设置在空气干燥器16与第二通路21之间。该低速回程阀17通过节流部17A与止回阀17B的并列回路构成,相对于顺向流动,止回阀17B开阀而不会使压缩空气的流量减小。然而,相对于逆向的流动,止回阀17B闭阀,此时的压缩空气由于节流部17A而流量减小,因此能够在空气干燥器16内缓慢地以小流量逆流。
排气管路18在压气机14的排出侧14B与空气干燥器16的一侧之间,从主管路13的连接点13A分支设置。具体地说,排气管路18的一端经由连接点13A与主管路13连接,排气管路18的另一端经由排气口18A与外部连通。该排气管路18是用于将空气悬架2内的压缩空气向外部的大气中排出的管路。在排气管路18的中途设有排出阀19。
排出阀19是使与主管路13连接的排气管路18相对于大气连通、切断的阀。该排出阀19通过具备螺线管19A的双位双通电磁阀构成,被控制器44切换控制。排出阀19通过从控制器44向螺线管19A供电,能够选择性地切换为将排气管路18打开而允许来自排气口18A的压缩空气排出的开位置(e)和将排气管路18关闭而切断来自排气口18A的压缩空气的排出的闭位置(f)。即,排出阀19常时闭阀而将排气管路18相对于排气口18A切断。而且,在排出阀19开阀的情况下,使排气管路18与排气口18A连通,将排气管路18内的压缩空气排出(放出)到系统部11外的大气中。
第一通路20位于空气悬架2与储气罐5之间,通过将储气罐侧开闭阀7侧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侧之间连接的配管构成。具体地说,第一通路20的储气罐侧端部与储气罐侧控制阀22连接,第一通路20的空气悬架侧端部与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连接。该第一通路20将给排路3与储气罐管路6之间连接,第一通路20的中途部位与压气机14的吸气侧14A(主管路13的上游侧)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通路20通过将储气罐侧控制阀22与主管路13的连接点20C之间连接的储气罐侧第一通路20A和将主管路13的连接点20C与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之间连接的空气悬架侧第一通路20B(以下,称之为空气悬架侧第一通路20B)构成。
另一方面,第二通路21位于空气悬架2与储气罐5之间,通过将储气罐侧开闭阀7侧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侧之间连接并且与第一通路20并列设置的配管构成。具体地说,第二通路21的储气罐侧端部与储气罐侧控制阀22连接,第二通路21的空气悬架侧端部与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连接。该第二通路21跨过压气机14的排出侧14B而将储气罐侧控制阀22与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之间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通路21通过将储气罐侧控制阀22与主管路13的连接点21C之间连接的储气罐侧第二通路21A和将主管路13的连接点21C与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之间连接的空气悬架侧第二通路21B(以下,称之为空气悬架侧第二通路21B)构成。
储气罐侧控制阀22作为第一控制阀配置在第一通路20和第二通路21与储气罐侧开闭阀7之间。该储气罐侧控制阀22选择性地将储气罐管路6相对于第一通路20或第二通路21连接,因此例如通过双位三通的三向电磁阀构成,被控制器44切换控制在通电位置(g)和非通电位置(h)中的任一位置。如图2所示,储气罐侧控制阀22具备阀筒外壳23、阀保持筒25、线圈26、第一阀体27、铁芯28、弹簧部件29、第一连通路30、作为第一先导室的另一侧室32等。
在这种情况下,储气罐侧控制阀22通过从控制器44被供电,而选择性地切换为通电位置(g)和非通电位置(h)。具体地说,储气罐侧控制阀22在通电时处于使第一通路20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连通并且使第二通路21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切断的通电位置(g)。另一方面,储气罐侧控制阀22在非通电时处于使第一通路20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切断并且使第二通路21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连通的非通电位置(h)。
如图2所示,储气罐侧控制阀22通过成为其外壳的阀筒外壳23而形成为筒状体。阀筒外壳23在第一通路20侧设有与第一通路20连通的一侧连接部24A,并且在第二通路21侧设有与第二通路21连通的另一侧连接部24B。在阀筒外壳23内,在线圈26的内侧配设有阀保持筒25。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侧连接部24A内穿设有将第一通路20与后述第一一侧口25B连通的一侧通路24A1和将储气罐管路6与后述第一公用口25C连通的公用通路24A2。并且,在另一侧连接部24B内穿设有将第二通路21与后述通气路28C连通的另一侧通路24B1。
阀保持筒25设置在阀筒外壳23和后述线圈26的内侧。在阀保持筒25的第一通路20侧设有供第一阀体27接触和分离的一侧阀座25A、通过第一阀体27被从第二通路21切断而经由一侧通路24A1与第一通路20连通的第一一侧口25B、经由公用通路24A2与储气罐管路6连通的第一公用口25C。在阀保持筒25的外周侧,在与阀筒外壳23之间卷绕有线圈26。
第一阀体27在阀保持筒25内与铁芯28在轴向上相对配置,作为阶梯圆柱状的提升阀形成。该第一阀体27位于阀保持筒25的一侧阀座25A与铁芯28之间而能够滑动地插嵌在阀保持筒25内。第一阀体27使用磁性材料形成,在线圈26被励磁时以被吸引到铁芯28侧的方式被驱动。在第一阀体27的第一通路20侧设有与一侧阀座25A接触和分离的一侧阀部27A,在第一阀体27的第二通路21侧设有与铁芯28的另一侧阀座28A接触和分离的另一侧阀部27B。第一阀体27的外径尺寸形成为比后述第一一侧口25B和第一另一侧口28B的孔径A1,A2充分地大。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阀体27将第一通路20和第二通路21中任一方的通路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的口选择性地切断,将另一方的通路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的口选择性地连通。即,第一阀体27在通电时使第二通路21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的口切断,并且使第一通路20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的口连通。另一方面,第一阀体27在非通电时使第一通路20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的口切断,使第二通路21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的口连通。
铁芯28设置为位于另一侧连接部24B与第一阀体27之间。该铁芯28使用磁性材料形成为圆筒状。在铁芯28的一侧设有供第一阀体27的另一侧阀部27B接触和分离的另一侧阀座28A和将第二通路21与另一侧室32之间连通的第一另一侧口28B。并且,在铁芯28的中心侧沿轴向穿设有将另一侧通路24B1与第一另一侧口28B连接的小径的通气路28C。
在这里,第一另一侧口28B的孔径A2(例如,2.2mm)形成为比第一一侧口25B的孔径A1(例如,3.0mm)小。具体地说,在第一一侧口25B闭阀时,第一阀体27承受流入第一一侧口25B的压缩空气压力的受压面积由孔径A1决定。并且,在第一另一侧口28B闭阀时,第一阀体27承受流入第一另一侧口28B的压缩空气压力的受压面积由孔径A2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另一侧口28B的受压面积比第一一侧口25B的受压面积小。
在这里,在第一阀体27与铁芯28之间配设有弹簧部件29,该弹簧部件29常时对第一阀体27向阀保持筒25的一侧阀座25A侧施力。即,弹簧部件29常时对第一阀体27向下(即,通过第一阀体27封闭第一一侧口25B的方向)施力。并且,在第一阀体27的外周侧,形成有由位于其与阀保持筒25之间而沿第一阀体27的轴向延伸的多个纵槽构成的第一连通路30。该第一连通路30在处于一侧阀部27A的外周侧的位置与第一公用口25C、公用通路24A2常时连通,在处于另一侧阀部27B的外周侧的位置与另一侧室32常时连通。即,第一连通路30使另一侧室32与储气罐侧开闭阀7侧之间连通。
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一侧室31设置在第一阀体27与阀保持筒25的一侧之间。即,一侧室31通过在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通电时,第一阀体27克服弹簧部件29的作用力而从阀保持筒25的一侧阀座25A离开,一侧阀部27A使第一一侧口25B打开而形成。
另一方面,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另一侧室32隔着第一阀体27与一侧室31位于轴向的相反侧,并且设置在第一阀体27与铁芯28之间。即,该另一侧室32通过在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非通电时(即,图2所示的状态时),第一阀体27从铁芯28的另一侧阀座28A离开,另一侧阀部27B将第一另一侧口28B打开而形成。此时,另一侧室32处于与第二通路21连通的状态。另一侧室32构成使用第二通路21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使一侧阀部27A对第一阀体27向使一侧阀座25A闭阀的方向施力的第一先导室。
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作为第二控制阀配置在第一通路20和第二通路21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之间。该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选择性地将给排路3相对于第一通路20或第二通路21连接,因此例如通过双位三通三向电磁阀构成,被控制器44切换控制在通电位置(i)和非通电位置(j)中的任一位置。如图3所示,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具备阀筒外壳34、阀保持筒36、线圈37、第二阀体38、铁芯39、弹簧部件40、第二连通路41、作为第二先导室的另一侧室43等。
在这种情况下,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通过被从控制器44供电而选择性地切换为通电位置(i)和非通电位置(j)。具体地说,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在通电时处于使第一通路20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连通并且将第二通路21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切断的通电位置(i)。另一方面,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在非通电时处于将第一通路20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切断并且使第二通路21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连通的非通电位置(j)。
如图3所示,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通过成为其外壳的阀筒外壳34形成为筒状体。阀筒外壳34在第一通路20侧设有与第一通路20连通的一侧连接部35A,在第二通路21侧设有与第二通路21连通的另一侧连接部35B。在阀筒外壳34内,在线圈37的内侧配设有阀保持筒36。在这种情况下,在一侧连接部35A内穿设有将第一通路20与后述第二一侧口36B连通的一侧通路35A1和将给排路3与后述第二公用口36C连通的公用通路35A2。并且,在另一侧连接部35B内穿设有将第二通路21与后述通气路39C连通的另一侧通路35B1。
阀保持筒36设置在阀筒外壳34和后述线圈37的内侧。在阀保持筒36的第一通路20侧设有供第二阀体38接触和分离的一侧阀座36A、被第二阀体38从第二通路21切断并且经由一侧通路35A1与第一通路20连通的第二一侧口36B、经由公用通路35A2与给排路3连通的第二公用口36C。在阀保持筒36的外周侧,在与阀筒外壳34之间卷绕有线圈37。
第二阀体38在阀保持筒36内与铁芯39在轴向上相对配置,作为阶梯圆柱状的提升阀而形成。该第二阀体38位于阀保持筒36的一侧阀座36A与铁芯39之间而能够滑动地插嵌在阀保持筒36内。第二阀体38使用磁性材料形成,在例示线圈37时以被吸引到铁芯39侧的方式被驱动。在第二阀体38的第一通路20侧设有与一侧阀座36A接触和分离的一侧阀部38A,在第二阀体38的第二通路21侧设有与铁芯39的另一侧阀座39A接触和分离的另一侧阀部38B。第二阀体38的外径尺寸形成为比后述第二一侧口36B和第二另一侧口39B的孔径B1,B2充分地大。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阀体38将第一通路20和第二通路21中任一方的通路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的口选择性地切断,使另一方的通路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的口选择性地连通。即,第二阀体38在通电时将第二通路21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的口切断,使第一通路20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的口连通。另一方面,第二阀体38在非通电时将第一通路20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的口切断,使第二通路21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的口连通。
铁芯39设置为位于另一侧连接部35B与第二阀体38之间。该铁芯39使用磁性材料形成为圆筒状。在铁芯39的一侧设有供第二阀体38的另一侧阀部38B接触和分离的另一侧阀座39A和将第二通路21与另一侧室43之间连通的第二另一侧口39B。并且,在铁芯39的中心侧沿轴向穿设有将另一侧通路35B1与第二另一侧口39B连接的小径的通气路39C。
在这里,第二另一侧口39B的孔径B2(例如,2.2mm)形成为比第二一侧口36B的孔径B1(例如,3.0mm)小。具体地说,在第二一侧口36B闭阀时,第二阀体38承受流入第二一侧口36B的压缩空气压力的受压面积由孔径B1决定。并且,在第二另一侧口39B闭阀时,第二阀体38承受流入第二另一侧口39B的压缩空气压力的受压面积由孔径B2决定。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另一侧口39B的受压面积比第二一侧口36B的受压面积小。
在这里,在第二阀体38与铁芯39之间配设有弹簧部件40,该弹簧部件40常时对第二阀体38向阀保持筒36的一侧阀座36A侧施力。即,弹簧部件40常时对第二阀体38向下(即,通过第二阀体38封闭第二一侧口36B的方向)施力。并且,在第二阀体38的外周侧形成有通过位于其与阀保持筒36之间而沿第二阀体38的轴向延伸的多个纵槽构成的第二连通路41。该第二连通路41在成为一侧阀部38A的外周侧的位置与第二公用口36C、公用通路35A2常时连通,在成为另一侧阀部38B的外周侧的位置与另一侧室43常时连通。即,第二连通路41使另一侧室43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侧之间连通。
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一侧室42设置在第二阀体38与阀保持筒36的一侧之间。即,一侧室42通过在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通电时,第二阀体38克服弹簧部件40的作用力从阀保持筒36的一侧阀座36A离开,一侧阀部38A使第二一侧口36B开阀而形成。
另一方面,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另一侧室43隔着第二阀体38与一侧室42位于轴向的相反侧,设置在第二阀体38与铁芯39之间。即,该另一侧室43通过在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非通电时(即,图3所示的状态时),第二阀体38从铁芯39的另一侧阀座39A离开,另一侧阀部38B将第二另一侧口39B打开而形成。此时,另一侧室43处于与第二通路21连通的状态。另一侧室43构成使用第二通路21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使一侧阀部38A对第二阀体38向使一侧阀座36A闭阀的方向施力的第二先导室。
作为对压缩空气向空气悬架2的给排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控制器44通过微型计算机等构成。如图1所示,该控制器44的输入侧与压力传感器9等连接,控制器44的输出侧与电动马达15、储气罐侧开闭阀7的螺线管7A、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的螺线管8A、排出阀19的螺线管19A、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线圈26、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线圈37等连接。
控制器44对电动马达15的驱动、停止进行控制,对储气罐侧开闭阀7、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排出阀19、储气罐侧控制阀22、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进行开闭控制。即,控制器44例如存储与图4所示的时序图对应的关系表等,通过储气罐侧开闭阀7、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排出阀19、储气罐侧控制阀22、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控制,对作为车高调整机构的空气悬架2进行控制,对车辆的车高进行调整。控制器44基于从压力传感器9等输入的检测信号,对电动马达15的驱动或停止进行控制,并且对向储气罐侧开闭阀7、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排出阀19、储气罐侧控制阀22、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供给的电流进行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悬架系统1具有上述结构,接着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储气罐5内未充分储存有压缩空气的情况下(即,储气罐5内的压力比基准的设定压力低的情况下),将储气罐侧开闭阀7从闭位置(b)切换为开位置(a),将储气罐侧控制阀22和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保持在非通电位置(h),(j)。并且,将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排出阀19保持在闭位置(d),(f)。然后,通过电动马达15使压气机14工作(即,压缩运转)。
由此,压气机14通过吸入管路12的吸入过滤器12A、吸入阀12B和主管路13将外部空气吸入压气机14内,对该空气进行加压(压缩)而将压缩空气向空气干燥器16排出。从压气机14排出的压缩空气在被空气干燥器16干燥后,经由低速回程阀17、储气罐侧第二通路21A、储气罐侧控制阀22、储气罐管路6、储气罐侧开闭阀7存储在储气罐5内。而且,例如在储气罐5内的压力达到规定的设定压力时,使压气机14停止。由此,能够在储气罐5内预先填充而储存充足的量的压缩空气。在这种情况下,设有压力传感器9的给排路3与储气罐管路6连接,因此控制器44能够经由压力传感器9对储气罐5内的压力进行监视。并且,空气干燥器16内的水分吸附剂由于压气机14吸入外部空气而处于含有水分的状态。
接着,在从储气罐5向空气悬架2供给空气而提升车高的情况下,控制器44按照图4所示的时序图に对储气罐侧控制阀22(第一控制阀)、压气机14(电动马达15)、储气罐侧开闭阀7(第一开闭阀)、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第二开闭阀)、排出阀19等进行控制。
首先,如图4、图5所示,在时刻t1,将储气罐侧控制阀22打开而从非通电位置(h)切换为通电位置(g)。另外,将储气罐侧开闭阀7、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排出阀19保持在闭位置(b),(d),(f),并且将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保持在非通电位置(j)。
然后,控制器44在时刻t2通过电动马达15使压气机14工作,吸入外部空气而对其进行压缩。通过压气机14压缩的空气在被空气干燥器16干燥后,经由低速回程阀17、空气悬架侧第二通路21B、另一侧连接部35B的另一侧通路35B1、铁芯39的通气路39C、第二另一侧口39B向另一侧室43供给规定压力。供给到另一侧室43的压缩空气对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第二阀体38向第二一侧口36B闭阀的方向施力。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干燥器16的水分吸附剂由于压气机14吸入外部空气而处于含有水分的状态。
在这里,“规定压力”是指第二一侧口36B不会由于作用于第一通路20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而开阀的程度的压力。即,通过使压气机14从时刻t2到时刻t3工作而产生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相当于“规定压力”。
接着,如图4、图6所示,控制器44在时刻t3将储气罐侧开闭阀7和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打开,从闭位置(b),(d)切换为开位置(a),(c)。由此,使空气悬架2与储气罐5之间连通,将储气罐5内的压缩空气经由储气罐管路6、储气罐侧控制阀22、储气罐侧第一通路20A、主管路13、空气悬架侧第二通路21B、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给排路3向空气悬架2供给。在这种情况下,压气机14吸入储气罐5内的干燥的空气,因此空气干燥器16内的水分吸附剂不会进一步从压缩空气中吸附水分。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通路20内的压缩空气经由第一通路20的空气悬架侧第一通路20B使压力也作用于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第二一侧口36B。然而,第二阀体38被供给到另一侧室43的压缩空气和弹簧部件40向使第二一侧口36B闭阀的方向施力,因此能够防止第二一侧口36B开阀。
即,供给到另一侧室43的压缩空气是被压气机14加压的压力更高的压缩空气,因此供给到另一侧室43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成为比供给到第二一侧口36B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更高的压力。而且,供给到另一侧室43的压缩空气对第二阀体38的受压面积为第二阀体38的外径整体,因此比供给到第二一侧口36B的压缩空气对第二阀体38的受压面积大。由此,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保持图1、图3所示的非通电位置(j),第二阀体38在弹簧部件40的作用力小的情况下也维持在第二一侧口36B关闭的闭阀状态。因此,第二阀体38不会从一侧阀座36A意外地离开(开阀)。
另一方面,第二通路21内的压缩空气也使压力经由第二通路21的储气罐侧第二通路21A作用于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第一另一侧口28B。然而,第一阀体27的线圈26被通电而向第一另一侧口28B闭阀的方向被施力,因此能够保持将第一另一侧口28B关闭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供给到一侧室31的压缩空气的第一阀体27的受压面积成为第一阀体27的外径整体,因此比供给到第一另一侧口28B的压缩空气的第一阀体27的受压面积大。由此,即使在线圈26的励磁力(吸引力)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一另一侧口28B意外地开阀。
在车高的升高动作完成后,如图4、图7所示,控制器44在时刻t4将储气罐侧控制阀22、压气机14、储气罐侧开闭阀7、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关闭,将排出阀19打开。即,控制器44将储气罐侧开闭阀7、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从开位置(a),(c)切换到闭位置(b),(d),分别将给排路3和储气罐管路6关闭。由此,切断压缩空气从储气罐5的流出(送出)和压缩空气相对于空气悬架2的供给,空气悬架2能够保持伸长状态,从而保持使车高升高的状态。
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为了进行空气干燥器16的再生处理,控制器44将储气罐侧控制阀22从通电位置(g)切换到非通电位置(h),使储气罐侧控制阀22和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双方处于非通电位置(h),(j),并且将排出阀19从闭位置(f)切换到开位置(e)。由此,能够将储气罐侧控制阀22内(公用通路24A2、第一公用口25C、第一连通路30、另一侧室32、第一另一侧口28B、通气路28C、另一侧通路24B1)、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内(公用通路35A2、第二公用口36C、第二连通路41、另一侧室43、第二另一侧口39B、通气路39C、另一侧通路35B1)、第二通路21内残留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经由低速回程阀17的节流部17A、空气干燥器16、排气管路18从排气口18A直接排出到外部。
在这种情况下,在时刻t4至时刻t5将排出阀19打开(开阀),使从第二通路21内排出的压缩空气从空气干燥器16的另一侧向一侧逆向地、经由主管路13的连接点13A向排气管路18流通。由此,能够从在空气干燥器16内填充的水分吸附剂(干燥剂)除去水分,使水分吸附剂再生。即,控制器44考虑空气干燥器16吸入包含水分的外部空气的时间(在储气罐5内储存压缩空气的时间和车高升高动作中从时刻t2至t3的时间等),从时刻t4至时刻t5进行空气干燥器16的再生处理。因此,在如后所述地使压缩空气向空气干燥器16内顺向流通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通过空气干燥器16的压缩空气成为含有水分的湿空气。需要说明的是,将排出阀19打开的时刻不限于刚好在t4,也可以比将其他设备(压气机14等)关闭的时刻迟。
接着,如图8所示,在使车高下降的情况下,控制器44将储气罐侧开闭阀7、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从闭位置(b),(d)切换到开位置(a),(c),将排出阀19从开位置(e)切换到闭位置(f)。并且,控制器44将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打开,从非通电位置(i)切换到通电位置(j)。
在该状态下,使压气机14开始启动,空气悬架2内的压缩空气经由给排路3、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空气悬架侧第一通路20B、主管路13向压气机14的吸气侧14A流通。然后,通过压气机14吸入空气悬架2内的压缩空气而使其向空气干燥器16侧流通,使该压缩空气经由主管路13、空气干燥器16、储气罐侧第二通路21A、储气罐侧控制阀22、储气罐管路6向储气罐5供给并存留。其结果是,通过从空气悬架2排出压缩空气而使空气悬架2向缩小方向位移,能够使车高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来自空气悬架2的压缩空气从压气机14向空气干燥器16顺向通过,但空气干燥器16内的水分吸附剂已经在时刻t4至时刻t5被再生,因此在空气干燥器16内顺向流动的压缩空气不会成为含有水分的湿空气。
在使车高降低的情况下,与使车高升高的情况相反,第一通路20内的压缩空气如图8所示地使压力经由第一通路20的储气罐侧第一通路20A作用于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第一一侧口25B。然而,第一阀体27被供给到另一侧室32的压缩空气和弹簧部件29向使第一一侧口25B闭阀的方向施力,因此能够防止由第一阀体27错将第一一侧口25B意外打开而造成的意外的动作。
即,供给到另一侧室32的压缩空气是被压气机14加压的压力更高的压缩空气,因此供给到另一侧室32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成为比供给到第一一侧口25B的压缩空气的压力高的压力。而且,供给到另一侧室32的压缩空气的第一阀体27的受压面积成为第一阀体27的外径整体,因此比供给到第一一侧口25B的压缩空气的第一阀体27的受压面积大。由此,即使在弹簧部件29的作用力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由第一阀体27将第一一侧口25B打开而造成的意外的动作。
另一方面,第二通路21内的压缩空气使压力经由第二通路21的空气悬架侧第二通路21B作用于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第二另一侧口39B。然而,第二阀体38的线圈37被通电而向将第二另一侧口39B关闭的方向被施力,因此能够抑制第二另一侧口39B意外打开。而且,供给到一侧室42的压缩空气的第二阀体38的受压面积成为第二阀体38的外径整体,因此比供给到第二另一侧口39B的压缩空气的第二阀体38的受压面积大。由此,即使在线圈37的励磁力(吸引力)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第二另一侧口39B意外打开。
如果根据实施方式的空气悬架系统1,系统部11具备:储气罐侧控制阀22,其在非通电时将第一通路20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切断并且使第二通路21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连通,在通电时使第一通路20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连通并且将第二通路21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切断;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其在非通电时将第一通路20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切断并且使第二通路21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连通,在通电时使第一通路20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连通并且将第二通路21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切断。
由此,空气悬架系统1通过在储气罐侧控制阀22和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非通电时将排出阀19打开,能够使第二通路21内的空气从空气干燥器16的另一侧向一侧逆向流动而使空气干燥器16再生。其结果是,空气悬架系统1在储气罐侧控制阀22和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非通电时,能够高效地进行第二通路21和空气干燥器16的空气纯化,能够将第二通路21内的压缩空气保持为干燥状态。
然而,考虑在车高的升高动作完成后不进行第二通路21和空气干燥器16的空气纯化的情况。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不进行空气干燥器16的再生,在为使车高下降而驱动压气机14时,存在难以将第二通路21内保持为干燥状态的问题。即,在来自空气悬架2内的排气(压缩空气)在压气机14和空气干燥器16顺向流通时,在含有水分的空气干燥器16内通过的可能性高。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悬架系统1完成车高的升高动作后,将储气罐侧控制阀22内、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内、第二通路21内残留的压缩空气排出到外部而进行空气干燥器16的再生处理。由此,能够将第二通路21内保持为干燥状态。其结果是,在使车高下降的情况下,能够使空气悬架2内的压缩空气在预先进行了再生处理的空气干燥器16内通过,能够从第二通路21向储气罐5内供给并且存留干燥状态的压缩空气。
并且,储气罐侧控制阀22具备:第一阀体27,其将第一通路20和第二通路21中的任一方的通路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选择性地切断,使另一方的通路相对于储气罐侧开闭阀7选择性地连通;弹簧部件29,其常时对该第一阀体27向闭阀方向施力;另一侧室32,其通过在非通电时使第一阀体27向闭阀方向移动而形成并且与第二通路21连通;第一连通路30,其使该另一侧室32与储气罐侧开闭阀7侧之间连通。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具备:第二阀体38,其将第一通路20和第二通路21中任一方的通路相对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选择性地切断,并且使另一方的通路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选择性地连通;弹簧部件40,其常时对该第二阀体38向闭阀方向施力;另一侧室43,其通过在非通电时使第二阀体38向闭阀方向移动而形成并且与第二通路21连通;第二连通路41,其使该另一侧室43与空气悬架侧开闭阀8侧之间连通。
由此,通过使压缩空气流入到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另一侧室32,能够向第一一侧口25B闭阀的方向按压第一阀体27。并且,通过使压缩空气流入到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另一侧室43,能够向第二一侧口36B闭阀的方向按压第二阀体38。其结果是,能够减小对第一阀体27向第一一侧口25B闭阀的方向施力的弹簧部件29和对第二阀体38向第二一侧口36B闭阀的方向施力的弹簧部件40,能够使储气罐侧控制阀22和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小型化。
并且,通过弹簧部件29的小型化,在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通电时,能够减小对第一阀体27向第一另一侧口28B闭阀的方向作用的力。由此,能够使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线圈26小型化。在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中,通过弹簧部件40的小型化,同样能够使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线圈37小型化。
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在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非通电时,通过弹簧部件29与第二通路21连通的另一侧室32。由此,空气悬架系统1通过在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非通电时使排出阀19开阀,而使另一侧室32内的空气经由第二通路21、空气干燥器16、排气管路18等向外部排气。其结果是,空气悬架系统1在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非通电时能够高效地进行另一侧室32的空气纯化,能够将储气罐侧控制阀22内的压缩空气保持为干燥状态。
并且,在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中,空气悬架系统1同样地能够在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非通电时高效地进行另一侧室43的空气纯化,能够将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内的压缩空气保持为干燥状态。
即,通过将在储气罐侧控制阀22内、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内、第二通路21内残留的压缩空气向外部排出,能够抑制从第二通路21侧作用于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第一阀体27和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第二阀体38的压力。由此,在对储气罐侧控制阀22和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通电时,能够容易地使第一阀体27和第二阀体38向第二通路21侧位移,能够实现线圈26,37的小型化。
并且,空气悬架系统1在从储气罐5向空气悬架2供给压缩空气时,在对储气罐侧控制阀22通电的状态下向另一侧室43供给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后,使储气罐侧开闭阀7开阀。由此,能够通过另一侧室43内的压缩空气将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第二阀体38向第二一侧口36B闭阀的方向按压,因此能够抑制车高升高时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意外的动作。其结果是,通过将通过了空气干燥器16的规定的压缩空气向空气悬架2供给,因此能够使空气悬架系统1的可靠性提高。
并且,储气罐侧控制阀22由三向电磁阀构成,该三向电磁阀具有被第一阀体27从第二通路21切断且与第一通路20连通的第一一侧口25B、将第二通路21与另一侧室32之间连通的第一另一侧口28B、与储气罐5连通的第一公用口25C。并且,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由三向电磁阀构成,该三向电磁阀具有被第二阀体38从第二通路21切断且与第一通路20连通的第二一侧口36B、将第二通路21与另一侧室43之间连通的第二另一侧口39B、与空气悬架2连通的第二公用口36C。
由此,能够使用储气罐侧控制阀22将第一通路20、第二通路21、储气罐管路6连接,使用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将第一通路20、第二通路21、给排路3连接。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空气悬架系统1整体的设计成本。
并且,第一另一侧口28B的孔径A2形成为比第一一侧口25B的孔径A1小。由此,能够使第一另一侧口28B闭阀时从第一另一侧口28B侧作用于第一阀体27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比第一一侧口25B闭阀时从第一一侧口25B侧作用于第一阀体27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小。其结果是,能够通过另一侧室32内的压缩空气将第一阀体27向第一一侧口25B闭阀的方向按压,因此能够抑制储气罐侧控制阀22的意外的动作。
并且,第二另一侧口39B的孔径B2形成为比第二一侧口36B的孔径B1小。由此,能够使第二另一侧口39B闭阀时从第二另一侧口39B侧作用于第二阀体38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比第二另一侧口39B闭阀时从第二一侧口36B侧作用于第二阀体38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小。其结果是,能够通过另一侧室43内的压缩空气将第二阀体38向第二一侧口36B闭阀的方向按压,因此能够抑制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意外动作。
并且,储气罐侧控制阀22和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成为由提升阀构成的结构。由此,能够使用构造简单的提升阀,因此能够抑制空气悬架系统1的制造成本。并且,由于提升阀(第一阀体27、第二阀体38)行程短且没有滑动密封部,能够抑制从储气罐侧控制阀22和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空气泄漏,并且能够延长储气罐侧控制阀22和空气悬架侧控制阀33的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另一侧口28B的孔径A2形成为比第一一侧口25B的孔径A1小,第二另一侧口39B的孔径B2形成为比第二一侧口36B的孔径B1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另一侧口的孔径可以与第一一侧口的孔径为同一孔径。并且,第二另一侧口的孔径可以与第二一侧口的孔径为同一孔径。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使车高降低的情况下,从空气悬架2经由空气悬架侧第一通路20B、主管路13、压气机14、储气罐侧第二通路21A向储气罐5供给压缩空气。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储气罐内的压力比空气悬架内的压力低的情况下,压缩空气可以不经由压气机而从空气悬架直接向储气罐流通。在这种情况下,压缩空气可以经由第一通路直接供给到储气罐,也可以经由第二通路直接供给到储气罐。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成为在车高的提升动作完成后,将排出阀19开阀,将第二通路21内残留的压缩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进行下一次的车高调整前将排出阀开阀,将第二通路内残留的压缩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结构。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空气悬架2成为在车辆前轮侧和后轮侧设置为四个的结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空气悬架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前轮侧和后轮侧中的任一方。并且,本发明不限于四轮机动车,也能够适用于例如二轮车等其他车辆。
作为基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空气悬架系统,例如考虑以下所述的形态。
根据第一形态,空气悬架系统包含:空气悬架,其安装在车体与车轴之间,并且根据空气的给排进行车高调整;系统部,其包含对空气进行压缩的压气机;储气罐,其存储通过所述压气机压缩的空气;第一开闭阀,其设置在所述系统部与所述储气罐之间,将两者之间的空气的流动连通、切断;第二开闭阀,其设置在所述系统部与所述空气悬架之间,将两者之间的空气的流动连通、切断。所述系统部具备:第一通路,其将所述第一开闭阀侧与所述第二开闭阀侧之间连接,并且与所述压气机的吸气侧连接;第二通路,其将所述第一开闭阀侧与所述第二开闭阀侧之间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通路并列地设置,与所述压气机的排出侧连接;空气干燥器,其一侧与所述压气机的排出侧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通路连接;排出阀,其设置在所述压气机的排出侧与所述空气干燥器的一侧之间,能够将空气放出到所述系统部外;第一控制阀,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一开闭阀之间,在非通电时将所述第一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切断并且使所述第二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连通,在通电时使所述第一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连通并且将所述第二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切断;第二控制阀,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二开闭阀之间,在非通电时将所述第一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切断并且使所述第二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连通,在通电时使所述第一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连通并且将所述第二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切断。在所述第一、第二控制阀的非通电时,通过使所述排出阀开阀来使所述第二通路内的空气从所述空气干燥器的另一侧向一侧流动,由此使所述空气干燥器再生。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第二通路和空气干燥器的空气纯化。
作为第二形态,在第一形态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控制阀具备:第一阀体,其将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任一方的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选择性地切断,使另一方的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选择性地连通;弹簧部件,其常时对该第一阀体向闭阀方向施力;第一先导室,其在非通电时通过使所述第一阀体向闭阀方向移动而形成,并且与所述第二通路连通;第一连通路,其使该第一先导室与所述第一开闭阀侧之间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具备:第二阀体,其将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任一方的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选择性地切断,使另一方的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选择性地连通;弹簧部件,其常时对该第二阀体向闭阀方向施力;第二先导室,其通过在非通电时所述第二阀体向闭阀方向移动而形成,并且与所述第二通路连通;第二连通路,其使该第二先导室与所述第二开闭阀侧之间连通。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第一先导室和第二先导室的空气纯化。
作为第三形态,在第一或第二形态的基础上,在从所述储气罐向所述空气悬架供给空气时,使所述第一开闭阀闭阀,在对所述第一控制阀通电的状态下驱动所述压气机吸入外部空气而对其进行压缩,在向所述第二先导室供给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后,使所述第一开闭阀开阀。由此,能够抑制车高上升时第二控制阀的意外动作。
作为第四形态,在第一至第三形态中的任一形态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控制阀通过三向电磁阀构成,该三向电磁阀具有:第一一侧口,其被所述第一阀体从所述第二通路切断,并且与所述第一通路连通;第一另一侧口,其将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一先导室之间连通;第一公用口,其与所述储气罐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通过三向电磁阀构成,该三相电磁阀具有:第二一侧口,其被所述第二阀体从所述第二通路切断,并且与所述第一通路连通;第二另一侧口,其将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二先导室之间连通;第二公用口,其与所述空气悬架连通。由此,能够减少空气悬架系统整体的控制阀的数量,因此能够抑制空气悬架系统整体的设计成本。
作为第五形态,在第四形态的基础上,成为所述第一另一侧口的孔径形成为比所述第一一侧口的孔径小,所述第二另一侧口的孔径形成为比所述第二一侧口的孔径小的结构。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控制阀的第一阀体和第二控制阀的第二阀体的开闭动作。
作为第六形态,在第一至第五形态中的任一形态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控制阀的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所述第二阀体分别作为提升阀而形成。由此,能够使用构造简单的提升阀,因此能够抑制空气悬架系统的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为使本发明便于理解,上述实施例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一定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并且,能够将某一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在某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基础上追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并且,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对其他结构进行追加、删除、替换。
本申请基于申请日为2016年9月27日、申请号为特愿2016-188144的日本申请主张优先权。本申请在此参照并整体引入申请日为2016年9月27日、申请号为特愿2016-188144的日本申请的包含说明书、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在内的所有公开内容。
附图标记说明
1空气悬架系统;2空气悬架;5储气罐;7储气罐侧开闭阀(第一开闭阀);8空气悬架侧开闭阀(第二开闭阀);11系统部;14压气机;14A吸气侧;14B排出侧;16空气干燥器;20第一通路;21第二通路;22储气罐侧控制阀(第一控制阀);25B第一一侧口;25C第一公用口;27第一阀体;28B第一另一侧口;29弹簧部件;30第一连通路;32另一侧室(第一先导室);33空气悬架侧控制阀(第二控制阀);36B第二一侧口;36C第二公用口;38第二阀体;39B第二另一侧口;40弹簧部件;41第二连通路;43另一侧室(第二先导室)。

Claims (6)

1.一种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空气悬架,其安装在车体与车轴之间,并且根据空气的给排进行车高调整;
系统部,其包含对空气进行压缩的压气机;
储气罐,其存储通过所述压气机压缩的空气;
第一开闭阀,其设置在所述系统部与所述储气罐之间,将两者之间的空气的流动连通、切断;
第二开闭阀,其设置在所述系统部与所述空气悬架之间,将两者之间的空气的流动连通、切断;
所述系统部具备:
第一通路,其将所述第一开闭阀侧与所述第二开闭阀侧之间连接,并且与所述压气机的吸气侧连接;
第二通路,其将所述第一开闭阀侧与所述第二开闭阀侧之间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一通路并列地设置,与所述压气机的排出侧连接;
空气干燥器,其一侧与所述压气机的排出侧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二通路连接;
排出阀,其设置在所述压气机的排出侧与所述空气干燥器的一侧之间,并且能够将空气放出到所述系统部之外;
第一控制阀,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一开闭阀之间,在非通电时将所述第一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切断并且使所述第二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连通,在通电时使所述第一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连通并且将所述第二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切断;
第二控制阀,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二开闭阀之间,在非通电时将所述第一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切断并且使所述第二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连通,在通电时使所述第一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连通并且将所述第二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切断;
在所述第一、第二控制阀的非通电时,通过使所述排出阀开阀来使所述第二通路内的空气从所述空气干燥器的另一侧向一侧流动,由此使所述空气干燥器再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阀具备:
第一阀体,其将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任一方的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选择性地切断,使另一方的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一开闭阀选择性地连通;
弹簧部件,其常时对该第一阀体向闭阀方向施力;
第一先导室,其在非通电时通过使所述第一阀体向闭阀方向移动而形成,并且与所述第二通路连通;
第一连通路,其使该第一先导室与所述第一开闭阀侧之间连通;
所述第二控制阀具备:
第二阀体,其将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任一方的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选择性地切断,使另一方的通路相对于所述第二开闭阀选择性地连通;
弹簧部件,其常时对该第二阀体向闭阀方向施力;
第二先导室,其通过在非通电时所述第二阀体向闭阀方向移动而形成,并且与所述第二通路连通;
第二连通路,其使该第二先导室与所述第二开闭阀侧之间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储气罐向所述空气悬架供给空气时,使所述第一开闭阀闭阀,在对所述第一控制阀通电的状态下,通过驱动所述压气机吸入外部空气而对其进行压缩,在向所述第二先导室供给规定压力的压缩空气后,使所述第一开闭阀开阀。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阀具备三向电磁阀,该第一控制阀的三向电磁阀具有:
第一一侧口,其被所述第一阀体从所述第二通路切断,并且与所述第一通路连通;
第一另一侧口,其将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一先导室之间连通;
第一公用口,其与所述储气罐连通;
所述第二控制阀具备三向电磁阀,该第二控制阀的三向电磁阀具有:
第二一侧口,其被所述第二阀体从所述第二通路切断,并且与所述第一通路连通;
第二另一侧口,其将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第二先导室之间连通;
第二公用口,其与所述空气悬架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另一侧口的孔径形成为比所述第一一侧口的孔径小,
所述第二另一侧口的孔径形成为比所述第二一侧口的孔径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阀的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所述第二阀体分别作为提升阀形成。
CN201780039243.8A 2016-09-27 2017-09-14 空气悬架系统 Active CN1094149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8144 2016-09-27
JP2016188144 2016-09-27
PCT/JP2017/033265 WO2018061799A1 (ja) 2016-09-27 2017-09-14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4971A true CN109414971A (zh) 2019-03-01
CN109414971B CN109414971B (zh) 2022-02-25

Family

ID=61763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9243.8A Active CN109414971B (zh) 2016-09-27 2017-09-14 空气悬架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00223B2 (zh)
JP (1) JP6586531B2 (zh)
CN (1) CN109414971B (zh)
DE (1) DE112017004834B4 (zh)
WO (1) WO20180617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1080A (zh) * 2019-04-10 2021-11-16 Kyb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供电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68782B2 (en) * 2016-04-27 2020-06-02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ryer regeneration method for air suspension system
DE112017003753B4 (de) * 2016-07-27 2021-07-01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Luftfederungssystem
DE112019004247T5 (de) * 2018-09-25 2021-05-20 Hitachi Astemo, Ltd. Luftfederungssystem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7531A (ja) * 2001-03-24 2002-11-27 Continental Ag 車両用の閉鎖型車高調整装置
JP2006240727A (ja) * 2005-03-07 2006-09-14 Tokiko Techno Kk 液体供給装置
KR20070053896A (ko) * 2005-11-22 2007-05-2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콤팩트 공압회로를 갖춘 차량용 에어서스펜션
CN101387311A (zh) * 2007-09-12 2009-03-18 胡斯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压力平衡式提升阀的先导操作阀
CN102145643A (zh) * 2011-03-08 2011-08-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电控空气悬架的闭环气路系统
CN103827492A (zh) * 2011-09-30 2014-05-28 通用电气公司 具有能量回收的脱盐系统以及相关的泵、阀和控制器
JP2015054643A (ja) * 2013-09-13 2015-03-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05387117A (zh) * 2014-08-29 2016-03-09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缓冲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53894Y2 (zh) * 1977-02-22 1980-12-13
JPS5553894A (en) 1978-10-17 1980-04-19 Hitachi Netsu Kigu Kk High frequency heater
JPH065206Y2 (ja) * 1987-04-14 1994-02-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サスペンシヨン装置
JPH065206A (ja) 1992-06-19 1994-01-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セル障壁形成方法
DE19959556C1 (de) * 1999-12-10 2000-12-14 Continental Ag Geschlossene Niveauregeleinrichtung für Fahrzeuge
DE10023329A1 (de) 2000-05-12 2001-11-15 Bosch Gmbh Robert Ventil
US8755929B2 (en) 2012-10-29 2014-06-17 Cascade Corporation Interactive clamp force control system for load handling clamps
WO2017057224A1 (ja) * 2015-09-29 2017-04-0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圧縮装置
KR102514345B1 (ko) * 2018-11-27 2023-03-2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 서스펜션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7531A (ja) * 2001-03-24 2002-11-27 Continental Ag 車両用の閉鎖型車高調整装置
JP2006240727A (ja) * 2005-03-07 2006-09-14 Tokiko Techno Kk 液体供給装置
KR20070053896A (ko) * 2005-11-22 2007-05-2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콤팩트 공압회로를 갖춘 차량용 에어서스펜션
CN101387311A (zh) * 2007-09-12 2009-03-18 胡斯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压力平衡式提升阀的先导操作阀
CN102145643A (zh) * 2011-03-08 2011-08-1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电控空气悬架的闭环气路系统
CN103827492A (zh) * 2011-09-30 2014-05-28 通用电气公司 具有能量回收的脱盐系统以及相关的泵、阀和控制器
JP2015054643A (ja) * 2013-09-13 2015-03-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05387117A (zh) * 2014-08-29 2016-03-09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缓冲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1080A (zh) * 2019-04-10 2021-11-16 Kyb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供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86531B2 (ja) 2019-10-02
DE112017004834B4 (de) 2021-09-02
DE112017004834T5 (de) 2019-06-19
CN109414971B (zh) 2022-02-25
US10800223B2 (en) 2020-10-13
WO2018061799A1 (ja) 2018-04-05
JPWO2018061799A1 (ja) 2019-03-07
US20190275854A1 (en) 2019-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4971A (zh) 空气悬架系统
WO2016194080A1 (ja)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
US10875376B2 (en) Air suspension system
US9829248B2 (en) Dryer circuit for a pneumatic regulating device of a vehicle
JP7186237B2 (ja)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A2474596C (en) Compressed air supply system
JP6231863B2 (ja)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
JP6746720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
US20190100070A1 (en) Air suspension apparatus
JPWO2017187829A1 (ja)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のドライヤ再生方法
US11542966B2 (en) Compressed-air supply system for operating a pneumatic installation, method and vehicle
US10967697B2 (en) Air suspension system
JP7125994B2 (ja)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15054643A (ja)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2717803B2 (ja) 圧縮空気圧力源装置
JP2019038500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ステム
JP3784600B2 (ja) エアリザーバシステム
JP2021115938A (ja) エア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そのエアドライヤの再生方法
JP2002211374A (ja) 車輌の制動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1

Address after: Ibaraki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