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14934A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14934A
CN109414934A CN201780040369.7A CN201780040369A CN109414934A CN 109414934 A CN109414934 A CN 109414934A CN 201780040369 A CN201780040369 A CN 201780040369A CN 109414934 A CN109414934 A CN 1094149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ink
filter
printing
print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03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本刚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14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149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3Ink fil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印刷效率下降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贮留部(11),其对油墨进行贮留;喷出部(13),其从所述贮留部(11)被供给所述油墨,并喷出被供给的所述油墨而进行印刷;油墨流道(16),其对所述贮留部(11)与所述喷出部(13)进行连接,且使所述油墨从所述贮留部(11)向所述喷出部(13)流下,所述油墨流道(16)具有:第一流道(163)、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163)上且对穿过所述第一流道(163)的所述油墨的异物进行捕捉的第一过滤器(168)、独立于所述第一流道(163)的第二流道(164)、对穿过所述第二流道(164)的所述油墨的异物进行捕捉的第二过滤器(169),所述印刷装置被构成为,能够基于预定条件而对使所述油墨穿过所述第一流道(163)以及所述第二流道(164)中的哪一个流道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一种在印刷介质上赋予油墨而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装置具备:头主体,其具有喷出油墨的喷嘴;贮留单元,其对油墨进行贮留;供给流道,其对喷嘴与贮留单元进行连接;过滤器,其被设置于供给流道的中途。
在顺着供给流道流下的油墨中,例如通过过滤器来捕捉并去除油墨的析出物、灰尘等异物。由此,防止了异物从喷嘴被喷出的情况。
在过滤器中,随着对异物的捕捉而异物将会存积,从而有时会引起堵塞。因此,如果在过滤器中存积了异物,则需要将过滤器更换为新的过滤器。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装置中,在更换过滤器时,如果处于印刷过程中则需要暂时中断印刷。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印刷效率下降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966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印刷效率下降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这样的目的通过下述的本发明来实现。
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贮留部,其对油墨进行贮留;喷出部,其从所述贮留部被供给有所述油墨,并喷出被供给的所述油墨而进行印刷;油墨流道,其对所述贮留部与所述喷出部进行连接,且使所述油墨从所述贮留部向所述喷出部流下,所述油墨流道具有:第一流道、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上且对穿过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油墨的异物进行捕捉的第一过滤器、独立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流道、对穿过所述第二流道的所述油墨的异物进行捕捉的第二过滤器,所述印刷装置被构成为,能够基于预定条件而对所述油墨穿过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中的哪一个流道进行切换。
由此,例如在使用第一流道的过程中于第一过滤器中发生了堵塞的情况下,通过将所使用的流道从第一流道切换为第二流道,从而能够防止印刷中断。另外,通过切换为第二流道,从而即便在印刷过程中也能够在截断了油墨在第一流道中的穿过的状态下对第一过滤器进行更换。
如此,根据本发明,即便在一个过滤器中发生堵塞也能够继续进行印刷。因此,能够防止印刷效率下降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油墨流道在中途分支为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
由此,例如与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跨及长度方向的全长而独立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化油墨流道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油墨流道在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分支点相比靠下游侧处汇合。
由此,例如与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跨及长度方向的全长而独立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化油墨流道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过滤器相对于所述第一流道而可拆装,所述第二过滤器相对于所述第二流道而可拆装。
由此,能够将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过滤器分别更换为新品的过滤器。
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流道连同所述第一过滤器而可拆装,所述第二流道连同所述第二过滤器而可拆装
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过滤器或第二过滤器更换为新品的过滤器。
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油墨流道具有:上游侧压力检测部,其被设置在所述油墨流道中的与所述第一过滤器以及所述第二过滤器相比靠上游侧,且对所述油墨流道内的压力进行检测;下游侧压力检测部,其被设置在所述油墨流道中的与所述第一过滤器以及所述第二过滤器相比靠下游侧,且对所述油墨流道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由此,能够对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过滤器的上游侧的压力与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过滤器的下游侧的压力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基于所述上游侧压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压力与所述下游侧压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压力而实施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切换。
由此,可以准确地获知第一过滤器以及第二过滤器的更换时期。
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具有可动部,所述可动部包括所述喷出部且在实施所述印刷时能够进行移动,所述第一过滤器以及所述第二过滤器与所述可动部一起进行移动。
由此,能够利用第一过滤器或第二过滤器而立刻捕捉在可动部中产生的异物。
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过滤器或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更换操作在所述印刷处于停止时被实施。
由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实施更换操作。
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具有可动部,所述可动部包括所述喷出部、且在实施所述印刷时能够进行移动,无论所述可动部的移动以及停止如何,所述第一过滤器以及所述第二过滤器的移动均被限制。
由此,无论在印刷过程中还是在印刷停止中,均能够实施更换操作。
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过滤器或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更换操作在所述印刷中或所述印刷处于停止时被实施。
由此,工作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更换操作。
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具有废液流道,所述废液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分别连接,且将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内的所述油墨排出。
由此,能够在实施更换操作时将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设为空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中,优选为,具有脱气部,所述脱气部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上,且对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进行脱气。
由此,能够除去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内的气泡。
本发明的印刷方法的特征在于,其为使用印刷装置而实施印刷的印刷方法,所述印刷装置具备:贮留部,其对油墨进行贮留;喷出部,其从所述贮留部被供给所述油墨,并喷出被供给的所述油墨而进行印刷;油墨流道,其对所述贮留部与所述喷出部进行连接,且使所述油墨从所述贮留部向所述喷出部流下,所述油墨流道具有:第一流道、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上且对穿过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油墨的异物进行捕捉的第一过滤器、独立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流道、对穿过所述第二流道的所述油墨的异物进行捕捉的第二过滤器,所述印刷方法具有:实施所述印刷的印刷工序;在所述印刷工序中,基于预定条件而对所述油墨穿过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中的哪一个流道进行切换的切换工序。
由此,例如在使用第一流道的过程中于第一过滤器中发生了堵塞的情况下,通过将所使用的流道从第一流道切换为第二流道,从而能够防止印刷中断。另外,通过切换为第二流道,从而即便在印刷过程中也能够在截断油墨在第一流道中的通过的状态下对第一过滤器进行更换。
如此,根据本发明,即便在一个过滤器中发生堵塞也能够继续进行印刷。因此,能够防止印刷效率下降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的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油墨顺着第一流道流下的状态的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以使油墨顺着第二流道流下的方式而进行了切换的状态的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使第一流道脱离的状态的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使第一过滤器脱离的状态的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将第一过滤器脱离更换为新的过滤器的状态的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安装有第一过滤器的状态的图。
图9为表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控制部的控制工作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油墨顺着第一流道流下的状态的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以使油墨顺着第二流道流下的方式而进行了切换的状态的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将第一过滤器脱离更换为新的过滤器的状态的图。
图13为图10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向第一油道供给油墨的状态的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为表示图14所示的油墨流道所具备的脱气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的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油墨顺着第一流道流下的状态的图。图4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以使油墨顺着第二流道流下的方式进行了切换的状态的图。图5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使第一流道脱离的状态的图。图6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使第一过滤器脱离的状态的图。图7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将第一过滤器脱离更换为新的过滤器的状态的图。图8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安装有第一过滤器的状态的图。图9为表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控制部的控制工作的流程图。
此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中,作为相互正交的三个轴而图示了x轴、y轴及z轴。x轴为沿着水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轴,且为沿着印刷装置的宽度、即图1中纵深方向的轴。y轴为在水平方向上且沿着相对于x轴而垂直的方向、即沿着印刷装置的长度方向的轴。z轴为沿着铅直方向、即上下方向的轴。另外,图示的各箭头标记的顶端侧为“正侧”或“+侧”,基端侧为“负侧”或“-侧”。另外,将图1的上侧称为“上(上方)”,下侧称为“下(下方)”。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油墨从上游侧流向下游侧的情况称为“油墨流下”,油墨流下的方向并不一定与重力方向一致。即,无论在油墨流下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的情况下、还是在不一致的情况下,都将油墨流动的情况称为“流下”。
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1具备:贮留部11,其对油墨100进行贮留;作为喷出部的印刷部13,其从贮留部11被供给油墨100,并喷出被供给的油墨100而进行印刷;油墨流道16,其对贮留部11与印刷部13进行连接,且使油墨100从贮留部11向印刷部13流下
另外,油墨流道16具有:作为第一流道的第一分支流道163、被设置在第一分支流道163上且对穿过第一分支流道163的油墨100的异物进行捕捉的过滤器168、独立于第一分支流道163的第二分支流道164、对穿过第二分支流道164的油墨100的异物进行捕捉的过滤器169。
另外,印刷装置1被构成为,能够基于预定条件而对油墨100穿过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中的哪一个流道进行切换
根据这种印刷装置1,例如在使用第一分支流道163的过程中于过滤器168中发生了堵塞的情况下,通过将所使用的流道从第一分支流道163切换为第二分支流道164,从而能够防止印刷中断的情况。另外,通过切换为第二分支流道164,从而即便在印刷过程中也能够在截断了油墨在第一分支流道163中的穿过的状态下将过滤器168更换为新品的过滤器。
以下,对印刷装置1的各部分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具备:机台10;贮留部11;印刷部13,其对作为记录介质的产品W喷出从贮留部11被供给的油墨100而实施印刷;油墨流道16,其对贮留部11与印刷部13进行连接;输送部12,其对产品W进行输送;干燥部2,其对产品W上的油墨100进行干燥;升降机构14;控制部15。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对产品W进行输送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为x轴方向,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为y轴方向,与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均正交的方向为z轴方向。
贮留部11按照每种颜色而相互独立地对油墨100进行贮留。在油墨100中,存在使作为溶剂的水中含有作为着色剂的染料或颜料的、例如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这四种颜色。
输送部12具备:放卷装置3,其对卷绕成卷筒状的长条的产品W进行放卷;收卷装置4,其对印刷完毕的产品W进行收卷;支承装置5,其被配置在机台10上,且对印刷时的产品W进行支承。
放卷装置3被配置在与机台10相比靠产品W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即y轴方向上游侧。放卷装置3具有:送出辊31,其使产品W卷绕成卷筒状,并将该产品W送出;张紧器32,其在送出辊31与支承装置5之间对产品W施加张紧力。送出辊31与电机连接(未图示),并能够通过该电机的工作而进行旋转。
另外,作为产品W,能够使用被印染材料。被印染材料是指,成为印染的对象的布料、衣服、其他服饰制品等。布料包括棉、绢、羊毛等天然纤维、尼龙等化学纤维、或混合有这些纤维的复合纤维的纺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等。另外,衣服、其他服饰制品包括缝制后的T恤、手帕、围巾、毛巾、手提袋、布制的包、幕布、床单、床罩等床上类用品等,此外还包括作为缝制前的状态的配件而存在的裁断前后的布料等。
此外,除了上述被印染材料以外,也能够使用普通纸、优质纸、以及光泽纸等喷墨记录用专用纸等以作为产品W。另外,作为产品W,例如能够使用未实施用于喷墨印刷的表面处理、即未形成油墨吸收层的塑料膜、以及在纸张等基材上涂敷了塑料的产品和粘合有塑料的产品。虽然作为该塑料并未被特别限定,但是例如可列举出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
收卷装置4相对于放卷装置3而被配置在与机台10相比靠产品W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即y轴方向下游侧。收卷装置4具有将产品W收卷成卷筒状的收卷辊41、在收卷辊41与支承装置5之间对产品W施加张紧力的张紧器42、张紧器43以及张紧器44。收卷辊41与未图示的电机连接,并能够通过该电机的工作而进行旋转。张紧器42~张紧器44各自在从收卷辊41远离的方向上依照该顺序而隔开间隔地被配置。
支承装置5被配置于放卷装置3与收卷装置4之间。支承装置5具有在y轴方向上相互分离而被配置的主动辊51以及从动辊52、被架设于主动辊51与从动辊52上且利用上表面而对产品W进行支承的无接头带53、在主动辊51与从动辊52之间对产品W施加张紧力的张紧器54以及张紧器55。
主动辊51与未图示的电机连接,并能够通过该发动机的工作而进行旋转。另外,主动辊51的旋转力经由无接头带53而被传递至从动辊52,从而从动辊52能够与该主动辊51连动地进行旋转。
无接头带53为在其表侧的面上形成有具有粘着性的粘着层的带。产品W的一部分被粘着固定于该粘着层上,并在y轴方向上被输送。并且,在该输送的期间内,对产品W实施印刷。另外,在实施了印刷之后,产品W从无接头带53上剥离。
张紧器54以及张紧器55也与主动辊51以及从动辊52同样地,在y轴方向上相互分离而被配置。
张紧器54能够在其与主动辊51之间将产品W连同无接头带53一起进行夹持,张紧器55能够在其与从动辊52之间将产品W连同无接头带53一起进行夹持。由此,通过张紧器54以及张紧器55被施加了张紧力的产品W以保持施加有该张紧力的状态而被固定于无接头带53上并被其输送。通过这种状态,从而减少了产品W在输送过程中例如出现褶皱的情况,由此在实施了印刷的情况下,该印刷变得准确且高品质。
与图2所示,这种输送部12与控制部15电连接,从而其动作被控制。
印刷部13具备:滑架单元132,其具有多个喷嘴131,所述多个喷嘴131在产品W上喷出油墨100而实施由印刷实现的记录;未图示的X轴工作台,其对滑架单元132以能够在x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另外,印刷部13具有与每个喷嘴131相对应的压电元件,当电压施加于压电元件时,从各喷嘴131喷出作为液滴的油墨100。这种印刷部13与控制部15电连接,从而其动作被控制。
在印刷装置1中,将通过放卷装置3而被放卷的产品W以粘着固定在无接头带153的固定状态在y轴方向上作为副扫描而间歇地进行输送,并且在使滑架单元132在x轴方向上作为主扫描而往复移动的同时,从喷嘴131对固定状态下的产品W喷出油墨100。这个动作能够在印刷结束直至在产品W上形成有图像图案为止而被实施。此外,图像图案既可以由多色印刷而形成,也可以由单色印刷而形成。
图1所示的升降机构14能够对喷嘴131的高度进行调节。例如,该升降机构14能够设为具有电机、滚珠螺杆与线性导轨的结构。另外,在该电机中内置有编码器。能够基于由该编码器检测出的旋转量而对喷嘴131的高度进行检测。如图2所示,这种升降机构14也与控制部15电连接,从而其动作被控制。
如图1所示,干燥部2被配置在与印刷部13相比靠产品W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且被配置在支承装置5与收卷装置4的收卷辊41之间。
干燥部2具有腔室21、和被配置在腔室21内的线圈22。线圈22例如由镍铬线而构成,且为通过供给电力而发热的发热体。而且,通过由线圈22所发出的热量,从而能够使正在穿过腔室21内的产品W上的油墨100干燥。
如图2所示,控制部15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151与存储部152。
CPU151执行前述的印刷处理等各种处理用的程序。
存储部152例如具有作为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一种的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从而能够对各种程序进行存储。
如后文所述,通知部300对在过滤器168或过滤器169中发生了堵塞的情况进行通知。通知部300例如由蜂鸣器、监视器、灯等而构成。由此,可以催促工作人员实施过滤器168或过滤器169的更换操作。
接着,对油墨流道16进行说明。
油墨流道16对贮留部11与喷嘴131进行连接。另外,在油墨流道16内,油墨100从贮留部11朝向喷嘴131流下。
油墨流道16具有上游侧流道161、下游侧流道162、作为第一流道的第一分支流道163、作为第二流道的第二分支流道164、副贮留部165、阀166、阀167、作为第一过滤器的过滤器168、作为第二过滤器的过滤器169、检压计17、检压计18。
上游侧流道161位于贮留部11侧。下游侧流道162位于喷嘴131侧。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位于上游侧流道161与下游侧流道162之间。即,油墨流道16在中途分支为第一分支流道163与第二分支流道164,并且,在与第一分支流道163和第二分支流道164的分支点相比靠下游侧处汇合。根据这种结构,例如与利用两条独立的流道来对贮留部11与喷嘴131进行连接并切换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所切换的阀的数量,或者能够减少贮留部11或喷嘴131的、与油墨流道16连接的连接部的数量。因此,能够简化印刷装置1的装置结构。
此外,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分支流道163连同过滤器168而以相对于作为分支点的阀166以及作为汇合点的阀167可拆装的方式被构成。另外,虽然在图5至图7中图示了使第一分支流道163脱离的状态,但是第二分支流道164也与第一分支流道163同样地,连同过滤器169而以相对于阀166、167可拆装的方式被构成。
副贮留部165被设置于上游侧流道161的中途。该副贮留部165为暂时性地对从贮留部11流下的油墨100进行贮留的部分。
另外,在上游侧流道161的、贮留部11与副贮留部165之间设有电磁阀19。电磁阀19实施上游侧流道161的开闭,并对是否从贮留部11向副贮留部165供给油墨100进行切换。如图2所示,该电磁阀19与控制部15电连接,从而其动作被控制。
阀166位于上游侧流道161与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的边界部、即分支点处。阀167位于下游侧流道162与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的边界部、即汇合点处。
阀166以及阀167为,对顺着上游侧流道161流下的油墨100穿过第一分支流道163而向下游侧流道162流下、或是穿过第一分支流道163而向下游侧流道162流下进行切换的切换部。
如图2所示,这些阀166以及阀167与控制部15电连接,从而其动作被控制。
过滤器168被设置于第一分支流道163的中途,过滤器169被设置于第二分支流道164的中途。由于过滤器168以及过滤器169为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对过滤器168进行代表性地说明。
过滤器168具有对穿过第一分支流道163内的油墨100的异物进行捕捉的功能。过滤器169具有对穿过第二分支流道164内的油墨100的异物进行捕捉的功能。此外,虽然油墨100内的异物例如取决于油墨100的构成,但指的是所析出的油墨100的固体成分、混入油墨100的灰尘等。
这些过滤器168、169例如由通过织入金属材料的线材而设置有多个微细孔的薄片件而构成。通过利用微细孔而使油墨100穿过且禁止异物的穿过,从而这些过滤器168、169发挥上述功能。
检压计17为,被设置于油墨流道16中的与过滤器168以及过滤器169相比靠上游侧即上游侧流道161上从而对上游侧流道161内的压力进行检测的上游侧压力检测部。检压计18为,被设置于油墨流道16中的与过滤器168以及过滤器169相比靠下游侧从而对油墨流道16内的压力进行检测的下游侧压力检测部。通过设置这些检压计17、18,从而能够对上游侧流道161内以及下游侧流道162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在此,在现有的印刷装置中,贮留部与喷嘴之间的油墨流道针对每种油墨而各有一条,且在该油墨流道的中途设置有过滤器。当在该过滤器中积蓄有异物而需要进行过滤器的更换的情况下,需要暂时停止印刷而实施过滤器更换。因此,会导致印刷效率的下降。相对于此,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这种缺陷。以下,利用图3至图8而对此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3为表示印刷装置1正在进行印刷的印刷状态的图。在该印刷状态中,作为一个例子,油墨100穿过上游侧流道161、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下游侧流道162而被供给至图1所示的喷嘴131。此外,在第二分支流道164中,油墨100并未流下,过滤器169呈新品状态,即未积蓄有异物的状态,在第二分支流道164内填充有油墨100。
顺着第一分支流道163流下的油墨100在穿过过滤器168时通过过滤器168而捕捉异物。由此,在油墨100从图1所示的喷嘴131被喷出时,连同异物一起被喷出,从而能够防止在喷嘴131中产生堵塞的情况。
当过滤器168对异物进行捕捉而使异物被积蓄在过滤器168中时,有时会在过滤器168中发生堵塞。在印刷装置1中,基于检压计17检测出的压力和检压计18检测出的压力,而实施第一分支流道163与第二分支流道164的切换。由此,能够准确地获知过滤器168以及过滤器169的更换时期。
在印刷装置1中,当检测到过滤器168的堵塞时,使阀166以及阀167进行工作,从而切换为使油墨100穿过第二分支流道164。由此,油墨100穿过新品的过滤器169,从而能够继续进行异物的捕捉。如此,在印刷装置1中,能够在无需停止油墨从贮留部11向喷嘴131的供给的条件下,实施从产生了堵塞的过滤器168向新品的过滤器169切换的切换操作。因此,即便在印刷过程中过滤器168发生了堵塞,通过切换操作,从而也能够防止印刷中断。因此,能够防止印刷效率下降的情况。
通过印刷装置1而实施了切换操作之后,操作者实施将发生了堵塞的过滤器168更换为新品的过滤器168a的更换工作。首先,如图5中的箭头标记A所示,使第一分支流道163从阀166以及阀167脱离。此时,操作者能够将残留在第一分支流道163内的油墨100排出。
接着,如图6中的箭头符号B所示,使过滤器168脱离,再如图7中的箭头符号C所示,安装新品的过滤器168a。并且,如图8中的箭头符号D所示,以安装有过滤器168a的状态而将第一分支流道163再次安装于阀166、167上。
如此,在印刷装置1中,过滤器168相对于第一分支流道163而可拆装,过滤器169相对于第二分支流道164而可拆装。由此,能够分别将过滤器168以及过滤器169更换为新品的过滤器。
另外,在印刷装置1中,第一分支流道163连同过滤器168而可拆装,第二分支流道164连同过滤器169而可拆装。由此,能够在使第一分支流道163或第二分支流道164脱离的状态下实施更换操作。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更换操作。
在此,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具有可动部200。可动部200包括印刷部13和下游侧流道162的一部分,且为在印刷时能够移动的部分。在印刷装置1中,如图1所示,过滤器168、过滤器169、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位于从可动部200偏离了的位置上,即位于与可动部200相比靠上游侧。由此,无论可动部200的移动以及停止如何,过滤器168、过滤器169、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的移动均被限制。由此,无论在印刷过程中还是印刷停止中,均能够实施更换操作。即,无论印刷装置1的运转或停止如何,均能够在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停止的状态下实施过滤器168以及过滤器169的更换操作。
另外,在印刷装置1中,当在印刷过程中进行第一分支流道163与第二分支流道164切换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为了实施更换操作而停止印刷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印刷效率下降的情况。
此外,“印刷停止中”当然包括不进行印刷之时,而且也包括印刷部13在往返移动过程中的折返地点处处于停止之时或间歇输送的过程中处于停止等的、虽然在印刷过程中但印刷部13也处于停止之时。
另外,例如在油墨100因摇动而固体成分容易沉降的情况下,在可动部200中表现出了容易产生异物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优选为在可动部200中包含过滤器168、过滤器169、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即,优选为采用过滤器168、过滤器169、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与可动部200一起移动的结构。由此,能够利用过滤器168或过滤器169而立刻捕捉在可动部200中产生的异物。
另外,在采用了可动部200中包括过滤器168、过滤器169、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为在可动部200处于停止时实施更换操作。由此,能够在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停止了的状态下,容易地实施过滤器168以及过滤器169的更换。
此外,由于电磁阀19容易成为高温,因此在使用高温中固体成分容易析出的油墨的情况下,表现出了在电磁阀19中容易产生异物的趋势。因此,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也可以被设置于电磁阀19与副贮留部165之间。由此,能够利用过滤器168或过滤器169而立刻捕捉在电磁阀19中产生的异物。
接着,基于图9所示的流程图,对印刷装置1的控制工作、即本发明的印刷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也与上述说明同样地,对油墨100穿过上游侧流道161、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下游侧流道162而被供给至喷嘴131的情况进行说明(参照图3)。
首先,在步骤S101中,开始进行印刷(印刷工序)。
接着,在步骤S102中,对过滤器168的上游侧的压力P1和下游侧的压力P2进行检测。并且,在步骤S102中,对压力P1与压力P2的压力差ΔP是否小于阈值P0进行判断。
在步骤S103中,在判断为ΔP≥P0的情况下,视为在过滤器168中发生了堵塞,并且在步骤S104中,实施切换操作(切换工序)。即,对阀166以及阀167进行切换,从而切换为使油墨100穿过第二分支流道164而被供给至喷嘴131(参照图4)。由此,无论是否在过滤器168中产生堵塞,均能够继续进行印刷。
而且,在步骤S105中,对在过滤器168中发生了堵塞的情况进行通知。由此,如前文所述的那样,操作者能够将过滤器168更换为新品的过滤器168a(参照图5~图8)。
而且,在步骤S106中,对印刷是否已结束进行判断。在判断为印刷未结束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S102,并且按照顺序重复进行之后的步骤。
如此,本发明的印刷方法作为使用印刷装置1而被实施的印刷方法,具有:实施印刷的印刷工序;在印刷工序中,作为预定条件,基于压力P1与压力P2的压力差ΔP而对使油墨100穿过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下游侧流道162中的哪一个流道进行切换的切换工序。
根据这种本发明的印刷方法,即便在过滤器168以及过滤器169中的一个过滤器中发生堵塞,也能够继续进行印刷。由此能够防止印刷效率下降的情况。
此外,虽然在前文中,对基于压力P1与压力P2的压力差ΔP而实施切换操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基于印刷装置1的累计工作时间、油墨100的喷出总量而实施切换操作。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油墨顺着第一流道流下的状态的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切换到油墨顺着第二流道流下的状态的图。图12为图10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将第一过滤器更换为新的过滤器的状态的图。图13为图10所示的印刷装置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且为表示向第一流道供给油墨的状态的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附图对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油墨流道的结构不同以外,均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10至图13所示的印刷装置1A中,油墨流道16具有补充流道20a以及补充流道20b、以及与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分别连接的废液流道20c以及废液流道20d。
补充流道20a对图1所示的贮留部11与第一分支流道163进行连接。该补充流道20a向第一分支流道163补充油墨100。补充流道20b对图1所示的贮留部11与第二分支流道164进行连接。该补充流道20b向第二分支流道164补充油墨100。
废液流道20c与第一分支流道163连接。该废液流道20c将第一分支流道163内的油墨100排出。废液流道20d与第二分支流道164连接。该废液流道20d将第二分支流道164内的油墨100排出。
补充流道20a以及废液流道20c经由未图示的阀而与第一分支流道16连接,从而对连通或不连通进行控制。补充流道20b以及废液流道20d经由未图示的阀而与第二分支流道164连接,从而对连通或不连通进行控制。
此外,在废液流道20c以及废液流道20d上设置有未图示的抽吸泵,从而通过进行抽吸而排出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内的油墨100。
接着,对印刷装置1A的印刷中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0所示,在印刷装置1A中,用第一分支流道163进行印刷。
并且,如图11所示,在过滤器168中发生了堵塞的情况下,从第一分支流道163切换到第二分支流道164而进行印刷。并且,残留在第一分支流道163内的油墨100经由废液流道20c而被排出。由此,第一分支流道163内为空,从而在实施图12所示的过滤器168的更换操作时,能够防止油墨100附着在手上,或者防止油墨100溢出。
在过滤器168与过滤器168a的更换操作结束之后,如图13所示,经由补充流道20a而向第一分支流道163内补充油墨100。如此,通过在使用第二分支流道164的过程中利用油墨100而将第一分支流道163内填满,从而即便在第二分支流道164的过滤器169中发生了堵塞,也能够随时切换到第一分支流道163。
特别是,新品的过滤器168a在微细孔内存在空气,由此在存在空气的状态下表现出了异物的捕捉能力下降的趋势。另外,当空气从喷嘴131被喷出时,表现出了印刷品质下降的趋势。在印刷装置1A中,通过向新品的过滤器168a的微细孔填充油墨100,即,通过预先将空气排出,从而能够防止异物的捕捉能力下降,并且能够防止印刷品质下降。
<第三实施方式>
图14为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所具备的油墨流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5为表示图14所示的油墨流道所具备的脱气部的图
以下,虽然参照该附图对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以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进行说明,对于相同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了设置有脱气部以外,均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印刷装置1B还具有脱气部30a、30b,所述脱气部30a、30b分别被设置于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上,且对第一分支流道163以及第二分支流道164进行脱气。
脱气部30a被设置于第一分支流道163的中途、且与过滤器168相比靠下游侧。脱气部30b被设置于第二分支流道164的中途、且与过滤器169相比靠下游侧。由于这些脱气部30a、30b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下文中对脱气部30a代表性地进行说明
脱气部30a以从第一分支流道163突出的方式被设置,并且具有对油墨100的气泡101进行收纳的收纳部301、和被设置于收纳部301的气体透过膜302。
气体透过膜302由使气泡101透过但禁止油墨100透过的膜部件所构成。收纳部301通过气体透过膜302而被划分为油墨100穿过的部分与存在气泡101的部分。
收纳部301与泵303连接,且油墨100中的气泡101通过抽吸而经由气体透过膜302向收纳部301移动。
根据这种印刷装置1B,例如,如图13所示,在将过滤器168更换为新品的即包含空气的过滤器并且向第一分支流道163补充油墨100时,能够可靠地抽出新品的过滤器168内的空气。
以上,虽然针对图示的实施方式而对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构成印刷装置的各部分也能够置换为可以发挥同样的功能的任意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附加任意的结构物。
另外,本发明的印刷装置也可以为将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两种以上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组合的装置。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了对两个流道进行切换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设置三个以上的流道,并对其进行切换的结构。
另外,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为可拆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也可以不是可拆装结构。
另外,虽然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通过操作者而实施第一过滤器或第二过滤器的更换操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印刷装置具有过滤器的更换机构,并通过该更换机构而自动实施更换。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1A…印刷装置、1B…印刷装置、2…干燥部、3…放卷装置、4…收卷装置、5…支承装置、10…机台、11…贮留部、12…输送部、13…印刷部、14…升降机构、15…控制部、16…油墨流道、17…检压计、18…检压计、19…电磁阀、20a…补充流道、20b…补充流道、20c…废液流道、20d…废液流道、21…腔室、22…线圈、30a…脱气部、30b…脱气部、31…送出辊、32…张紧器、41…收卷辊、42…张紧器、43…张紧器、44…张紧器、51…主动辊、52…从动辊、53…无接头带、54…张紧器、55…张紧器、100…油墨、101…气泡、131…喷嘴、132…滑架单元、151…CPU、152…存储部、161…上游侧流道、162…下游侧流道、163…第一分支流道、164…第二分支流道、165…副贮留部、166…阀、167…阀、168…过滤器、168a…过滤器、169…过滤器、200…可动部、300…通知部、301…收纳部、302…气体透过膜、303…泵、A…箭头标记、B…箭头标记、C…箭头标记、D…箭头标记、P0…阈值、P1…压力、P2…压力、ΔP…压力差、S101…步骤、S102…步骤、S103…步骤、S104…步骤、S105…步骤、S106…步骤、W…产品。

Claims (14)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贮留部,其对油墨进行贮留;
喷出部,其从所述贮留部被供给所述油墨,并喷出被供给的所述油墨而进行印刷;
油墨流道,其对所述贮留部与所述喷出部进行连接,且使所述油墨从所述贮留部向所述喷出部流下,
所述油墨流道具有:第一流道、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上且对穿过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油墨的异物进行捕捉的第一过滤器、独立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流道、对穿过所述第二流道的所述油墨的异物进行捕捉的第二过滤器,
所述印刷装置被构成为,能够基于预定条件而对所述油墨穿过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中的哪一个流道进行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油墨流道在中途分支为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油墨流道在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分支点相比靠下游侧处汇合。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过滤器相对于所述第一流道而可拆装,
所述第二过滤器相对于所述第二流道而可拆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流道连同所述第一过滤器而可拆装,
所述第二流道连同所述第二过滤器而可拆装。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油墨流道具有:
上游侧压力检测部,其被设置在所述油墨流道中的与所述第一过滤器以及所述第二过滤器相比靠上游侧,且对所述油墨流道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下游侧压力检测部,其被设置在所述油墨流道中的与所述第一过滤器以及所述第二过滤器相比靠下游侧,且对所述油墨流道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基于所述上游侧压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压力和所述下游侧压力检测部检测出的压力,而实施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的切换。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具有可动部,所述可动部包括所述喷出部且在实施所述印刷时能够进行移动,
所述第一过滤器以及所述第二过滤器与所述可动部一起进行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过滤器或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更换操作在所述印刷处于停止时被实施。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具有可动部,所述可动部包括所述喷出部且在实施所述印刷时能够进行移动,
无论所述可动部的移动以及停止如何,所述第一过滤器以及所述第二过滤器的移动均被限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过滤器或所述第二过滤器的更换操作在所述印刷过程中或所述印刷处于停止时被实施。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具有废液流道,所述废液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分别连接、且将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内的所述油墨排出。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中,
具有脱气部,所述脱气部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上、且对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进行脱气。
14.一种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使用印刷装置而实施印刷的印刷方法,
所述印刷装置具备:
贮留部,其对油墨进行贮留;
喷出部,其从所述贮留部被供给所述油墨,并喷出被供给的所述油墨而进行印刷;
油墨流道,其对所述贮留部与所述喷出部进行连接,且使所述油墨从所述贮留部向所述喷出部流下,
所述油墨流道具有:第一流道、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上且对穿过所述第一流道的所述油墨的异物进行捕捉的第一过滤器、独立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流道、对穿过所述第二流道的所述油墨的异物进行捕捉的第二过滤器,
所述印刷方法具有:
实施所述印刷的印刷工序;
在所述印刷工序中,基于预定条件而对所述油墨穿过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中的哪一个流道进行切换的切换工序。
CN201780040369.7A 2016-07-01 2017-06-15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Pending CN1094149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1768 2016-07-01
JP2016-131768 2016-07-01
PCT/JP2017/022170 WO2018003524A1 (ja) 2016-07-01 2017-06-15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14934A true CN109414934A (zh) 2019-03-01

Family

ID=60785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0369.7A Pending CN109414934A (zh) 2016-07-01 2017-06-15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7803B2 (zh)
EP (1) EP3480021B1 (zh)
JP (1) JP6607315B2 (zh)
CN (1) CN109414934A (zh)
BR (1) BR112018077524A2 (zh)
WO (1) WO201800352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6364A (zh) * 2019-03-20 2019-08-13 天津市职业大学 滚动式高效光纤研磨机研磨片传送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26982B3 (de) * 2017-11-16 2019-01-31 Océ Holding B.V. Verfahren und Auswerteeinheit zur Ermittlung des Zustands einer Entgasungs-Vorrichtung
JP7059683B2 (ja) * 2018-02-23 2022-04-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CN111559175A (zh) * 2019-02-14 2020-08-21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使水基油墨脱气的方法
JP7287143B2 (ja) * 2019-06-24 2023-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流路構造体およ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FR3133146A1 (fr) * 2022-03-04 2023-09-08 Exel Industries Système de rinçage d’un filtre et d’une tête d’impression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86755A (en) * 1978-12-25 1980-06-30 Ricoh Co Ltd Ink jet recorder
JPH06340084A (ja) * 1993-06-02 1994-12-13 Hitachi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60176346A1 (en) * 2005-01-19 2006-08-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filling method for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N101456292A (zh) * 2007-12-11 2009-06-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JP2011031447A (ja) * 2009-07-31 2011-02-1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記録装置
US20110304678A1 (en) * 2010-06-15 2011-12-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2192328A (ja) * 2011-03-16 2012-10-11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5182444A (ja) * 2014-03-26 2015-10-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保存方法
CN106457840A (zh) * 2014-06-12 2017-02-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2421B2 (ja) 2006-04-27 2009-07-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WO2009108987A1 (en) * 2008-03-03 2009-09-11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Printer comprising priming pump and downstream expansion chamber
JP2011212872A (ja) 2010-03-31 2011-10-27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JP5935264B2 (ja) * 2011-08-23 2016-06-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気泡除去方法
JP6156003B2 (ja) 2013-09-17 2017-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913413B2 (ja) 2014-03-28 2016-04-27 富士変速機株式会社 駐車装置、フォーク式立体駐車装置及び駐車車両の出庫方法
JP6996167B2 (ja) * 2017-08-30 2022-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86755A (en) * 1978-12-25 1980-06-30 Ricoh Co Ltd Ink jet recorder
JPH06340084A (ja) * 1993-06-02 1994-12-13 Hitachi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60176346A1 (en) * 2005-01-19 2006-08-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filling method for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CN101456292A (zh) * 2007-12-11 2009-06-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给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JP2011031447A (ja) * 2009-07-31 2011-02-1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記録装置
US20110304678A1 (en) * 2010-06-15 2011-12-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2192328A (ja) * 2011-03-16 2012-10-11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5182444A (ja) * 2014-03-26 2015-10-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保存方法
CN106457840A (zh) * 2014-06-12 2017-02-22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6364A (zh) * 2019-03-20 2019-08-13 天津市职业大学 滚动式高效光纤研磨机研磨片传送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03524A1 (ja) 2018-01-04
BR112018077524A2 (pt) 2019-04-02
JPWO2018003524A1 (ja) 2019-04-11
EP3480021A4 (en) 2020-02-19
US10857803B2 (en) 2020-12-08
JP6607315B2 (ja) 2019-11-20
EP3480021A1 (en) 2019-05-08
US20190263134A1 (en) 2019-08-29
EP3480021B1 (en) 2021-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4934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N109922967B (zh) 喷墨印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414941B (zh) 用于喷墨印刷装置的真空带
JP5281197B2 (ja) 電気紡糸用噴射ノズルとこれを用いた電気紡糸装置
KR20050094824A (ko) 웨브 재료 또는 최종 제품 상의 고속 잉크젯 인쇄
CN104136104A (zh) 分离膜支持体和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分离膜支持体的分离膜和流体分离元件
CN107538923A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N108454239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过滤器的清洗方法
CN107215095A (zh) 记录装置
US11648786B2 (en)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versely transporting recording medium
CN108688330B (zh)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的供给方法
KR100658499B1 (ko) 나노섬유가 코팅된 매트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 제조된 매트
US11383535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6809001B2 (ja) 弁ユニ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KR100679073B1 (ko) 나노섬유의 제조방법
EP3196039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6994827A (zh)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US20230241892A1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CN217432149U (zh) 吸附式无阻涂布装置
CN107009737A (zh)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JP2024053213A (ja) 搬送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SE508607C2 (sv) Metod och anordning för tillverkning av en rengöringsduk
KR20170071291A (ko) 다이아몬드 십자수 기포(基布) 고정밀도 프린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