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88330B -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的供给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的供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88330B
CN108688330B CN201810281748.1A CN201810281748A CN108688330B CN 108688330 B CN108688330 B CN 108688330B CN 201810281748 A CN201810281748 A CN 201810281748A CN 108688330 B CN108688330 B CN 1086883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unit
discharge
supply amount
e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28174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88330A (zh
Inventor
平本刚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688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8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88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883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的供给方法,能够对多个喷出部有效供给液体。液体喷出装置(1)具备:多个喷出部(12),喷出液体(I);流路(16),向喷出部(12)供给液体(I);吸引部(9),能够同时从多个喷出部(12)吸引液体(I);计测部(6),按各个喷出部(12)计测从流路(16)向喷出部(12)供给的液体(I)的供给量;调节部(7),能够按各个喷出部(12)调节从流路(16)向喷出部(12)供给的液体(I)的供给量;以及控制部(33),控制调节部,使得计测部(6)所计测的各个喷出部(12)的液体(I)的供给量的差在预定范围内。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的供给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的供给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有从喷出部喷出液体的各种液体喷出装置。其中,如专利文献1至3所公开,优选使用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多个喷出部,并且为能够同时从多个喷出部吸引液体且通过吸引液体向该多个喷出部供给该液体的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1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825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78990号公报
但是,在具备多个喷出部且通过同时从多个喷出部吸引液体来向该多个喷出部供给该液体的现有的液体喷出装置中,由于异物的有无等各个喷出部的状态等,会有向各个喷出部供给液体的状态出现异常的情况。因此,存在无法有效地向各个喷出部供给液体的情况。
这里,例如,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了一种具备能够对液体的流路(管)进行开闭的阀门机构的液体喷出装置(喷墨记录装置)。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具备能够对液体的流路(单独流路)进行开闭的阀门机构的液体喷出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但是,专利文献1至3所公开的液体喷出装置只不过是单独开闭阀门的构成(单纯采用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中任一种状态的构成),会存在无法向多个喷出部有效供给液体的情况。此外,因为是单纯开闭阀门的构成,所以会由于在一部分阀门关闭的状态下同时从喷出部吸引液体而对喷出部等施加大于假定的吸引压力,从而出现使喷出部等受损的情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对多个喷出部有效地供给液体。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喷出部,喷出液体;流路,向所述喷出部供给所述液体;吸引部,能够同时从多个所述喷出部吸引所述液体;计测部,按各个所述喷出部计测从所述流路向所述喷出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调节部,能够按各个所述喷出部调节从所述流路向所述喷出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节部,使得所述计测部所计测的各个所述喷出部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的差在预定范围内。
本方式中,具备计测每个喷出部的液体供给量的计测部以及能够调节每个喷出部的液体供给量的调节部,控制调节部,使得各个喷出部的液体供给量的差在预定范围内。因此,可对多个喷出部有效供给液体。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节部,使得与多个所述喷出部中所述液体的供给量最少的最少喷出部的供给量与多个所述喷出部中除了所述最少喷出部以外的其他喷出部的供给量一致。
如果多个喷出部中的液体供给量存在差异,则各个喷出部的液体的供给量的差将难以缩小,但是,本方式中,因为使其他喷出部的供给量与最少喷出部的供给量一致,所以能够很简单地缩小各个喷出部的液体供给量的差。
另外,“供给量最少的最少喷出部的供给量”的意思是向多个喷出部中的所有喷出部供给液体时供给量最少的喷出部的供给量,存在未被供给液体的喷出部的情况除外。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或第二方式中,所述控制部与所述计测部的计测值对应地实时改变所述调节部对所述液体的供给量的调节程度。
本方式中,因为与计测值对应地实时改变调节部对液体供给量的调节程度,所以尤其能够有效地缩小液体供给量的差。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至第三中的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液体供给量的差超过阈值时,控制所述调节部,使得所述液体供给量的差处在预定范围内。
本方式中,在液体供给量的差超过阈值时,控制调节部,使得将液体供给量的差调节到预定范围内。因此,当液体供给量的差超过阈值,需要调节液体供给量时,能够缩小液体供给量的差。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至第四中任意一个方式中,所述计测部及所述调节部内置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
本方式中,因为计测部及调节部内置于液体喷出装置,所以能够不必另外准备计测部及调节部,并且可抑制由于计测部及调节部的拆卸而产生的向喷出部供给液体不畅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液体的供给方法的特征在于,用于向液体喷出装置中的喷出部供给所述液体,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多个喷出部,喷出液体;流路,向所述喷出部供给所述液体;以及吸引部,能够同时从多个所述喷出部吸引所述液体;所述供给方法具备:计测工序,按各个所述喷出部计测从所述流路向所述喷出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以及调节工序,按各个所述喷出部调节从所述流路向所述喷出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使得所述计测工序所计测的所述每个喷出部的所述液体供给量的差在预定范围内。
本方式中,计测每个喷出部的液体的供给量,并调节每个喷出部的液体的供给量,使得各个喷出部的液体供给量的差在预定范围内。因此,能够对多个喷出部有效供给液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实施液体供给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印刷装置(液体喷出装置)、2:收容部、3:公共流路、4:供给机构、5:分支部、5a:分支部、5b:分支部、6:流量表(计测部)、6a:流量表(计测部)、6c:流量表(计测部)、7:流量调整部 (调节部)、7a:流量调整部(调节部)、7b:流量调整部(调节部)、 7c:流量调整部(调节部)、8:分支流路、8a:分支流路、8b:分支流路、8c:分支流路、9:吸引部、9a:盖(吸引部)、9b:盖(吸引部)、9c:盖(吸引部)、10:废液流路、11:泵、12:喷出部、12a:喷出部、12b:喷出部、12c:喷出部、13:可动部、14:升降机构、 15:注射器、16:流路、18:运输单元、19:喷嘴、20:卷取装置、 21:卷取辊、22:张紧器、23:干燥部、24:线圈、25:内腔、26:张紧器、27:输送部、28:张紧器、29:张紧器、30:从动辊、31:环形带、32:机台、33:控制部、34:通知部、35:支承装置、36:张紧器、37:主动辊、38:张紧器、39:放出装置、40:送出辊、41: CPU、42:存储部、I:墨水(液体)、M: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的印刷装置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示意图。此外,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1的主要部分即墨水(液体)的供给机构4的示意图。然后,图3为图1所示的印刷装置1的框图。
另外,图1及图2中,为了方便说明,示出了X轴、Y轴及Z 轴作为互相正交的3条轴。X轴为沿水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轴、印刷装置的宽度方向即沿图1中的进深方向的轴。Y轴为水平方向且与 X轴正交方向,即,沿图1中的印刷装置1的长边方向的轴。Z轴为垂直方向,即,沿图1及图2中的上下方向的轴。此外,将图中所示的各个箭头的前端一侧作为“正侧”或“+侧”,将初始端一侧作为“负侧”或“-侧”。此外,将图1及图2的上侧称为“上(上方)”,将下侧称为“下(下方)”。
此外,本说明书中,作为液体的墨水I从上游侧(收容部2一侧) 向下游侧(喷出部12一侧)的流动称为“供给墨水I”。
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在供给机构4中具备:收容部2,收容墨水I;喷出部12,被收容部2供给墨水I,并喷出所供给的墨水I来进行印刷;以及流路16(公共流路3及分支流路8),与收容部2与喷出部12连接,墨水I从收容部2向喷出部12流动。
详细来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墨水I的供给机构4具备:多个喷出部12(喷出部12a、喷出部12b及喷出部12c);与收容部2 连接的公共流路3;分支部5(分支部5a及分支部5b);在分支部5a 处分支且与喷出部12a相连的分支流路8a;在分支部5a处分支且与喷出部12b相连的分支流路8b;以及在分支部5a处分支且与喷出部 12c相连的分支流路8c。
并且,各个分支流路8中设有流量表6和流量调整部7。另外,本实施例的流量调整部7为通过从外侧压缩挠性流路16(使其变窄) 而可调整流过流路16的墨水I的流量的构成,但不仅限于该构成。作为流量调整部7可使用阀门等,也可以为扩展开挠性流路16的构成等。
此外,具备与阀门11在废液流路10处连接且能够同时从多个喷出部12吸引墨水I的作为吸引部9的盖9a、盖9b及盖9c。如图2 所示,盖9a对应于喷出部12a,盖9b对应于喷出部12b,盖9c对应于喷出部12c。本实施例的墨水I的供给机构4中,盖9a对喷出部 12a施力,盖9b对喷出部12b施力,盖9c对喷出部12c施力,通过泵11向盖9a、盖9b及盖9c的内部施加负压使墨水I按顺序流过收容部2、公共路径3、分支流路8、喷出部12、吸引部9、废液流路 10,从而向喷出部12供给墨水I的构成。
这里,分支流路8a中设有作为流量表6的流量表6a和作为流量调整部7的流量调整部7a,分支流路8b中设有作为流量表6的流量表6b和作为流量调整部7的流量调整部7b,分支流路8c中设有作为流量表6的流量表6c和作为流量调整部7的流量调整部7c。通过这样的构成,作为计测部的流量表6能够按喷出部12的每个流路计测从流路16向喷出部12所供给的墨水I的供给量。而且,通过这样的构成,作为调节部的流量调整部7能够按喷出部12的每个流路调节从流路16向喷出部12供给的墨水I的供给量。
以下,对印刷装置1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具备:机台32、收容部2、将从收容部 2供给的墨水I喷出到介质M上进行印刷的喷出部12、与收容部2 和喷出部12连接的流路16、输送介质M的输送部27、使介质M上的墨水I变干的干燥部23、升降机构14以及控制部33。
本实施例中,与介质M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为X轴方向、与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为Y轴方向、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为Z轴方向。
收容部2为将各个颜色的墨水I分别独立收容的部件。墨水I能够使用在作为溶剂的水中含有作为着色剂的染料或颜料的、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四种颜色等。另外,还可改变所使用的收容部2(即,改变为所收容的墨水的种类不同的收容部),此时,需要将流路16清洗干净。
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为各个收容部2分别连接于多个喷出部12的构成。
输送部27具备:将被卷成卷状的长条介质M放出的放出装置39、卷取已印刷的介质M的卷取装置20、以及配置于机台32上且支承印刷时的介质M的支承装置35。
放出装置39配置于比机台32更靠介质M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即Y轴方向的上游侧。放出装置39具备将介质M卷成卷状并送出该介质M的送出辊40和在送出辊40和支承装置35之间对介质M施加张力的张紧器38。送出辊40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机,可通过该电机的动作而旋转。
此外,作为介质M可使用被印染材料。被印染材料是指作为印染对象的布料、衣服、其他服饰产品等。布料包括棉、丝绸、羊毛等的天然纤维及尼龙等化学纤维,或者混合了这些的复合纤维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等。此外,衣服、其他服饰产品除了包括缝制后的T 恤衫、手绢、围巾、毛巾、手提袋、布包、窗帘、垫布、床单等的家纺类等以外,还包括作为以未缝制状态存在的部分材料的剪裁前或剪裁后的布料等。
并且,除上述被印染材料之外,介质M也可以使用普通纸、优质纸以及光面纸等的喷墨记录用专用纸等。此外,介质M还可以使用,例如,未进行用于喷墨印刷的表面处理即未形成墨吸引层的塑料膜、在纸等的基础材料上涂有塑料涂层的材料、以及粘着有塑料膜的材料。该塑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氨酯、聚乙烯以及聚丙烯。
卷取装置20相对于放出装置39,配置于比机台32更靠介质M 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即Y轴方向的下游侧。卷取装置20具备:将介质M卷成卷状的卷取辊21、在卷取辊21和支承装置35之间对介质 M施加张力的张紧器22、张紧器26以及张紧器28。卷曲辊21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机,通过该电机的动作可进行旋转。张紧器22、张紧器26以及张紧器28分别按此顺序彼此留有间隔地配置于远离卷取辊 21的方向上。
支承装置35配置于放出装置39和卷取装置20之间。支承装置 35具备:沿Y轴方向彼此留有间隔地配置的主动辊37和从动辊30;跨越主动辊37和从动辊30并在上表面支承介质M的环形带31;以及在主动辊37和从动辊30之间对介质M施加张力的张紧器36和张紧器29。
主动辊37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机,可通过该电机的动作而旋转。此外,从动辊30通过经由环形带31所传递的主动辊37的旋转力,可与该主动辊37联动旋转。
环形带31为表面形成有具有粘着性的粘着层的带。介质M的一部分粘着固定在此粘着层上,沿Y轴方向输送。然后,在该输送期间内在介质M上实施印刷。此外,实施印刷之后,介质M从环形带 31脱离。
张紧器36及张紧器29也和主动辊37及从动辊30一样,沿Y 轴方向彼此留有间隔地配置。
张紧器36可在其与主动辊37之间连同环形带31夹持介质M,张紧器29可在其与从动辊30之间连同环形带31夹持介质M。由此,被张紧器36及张紧器29施加张力的介质M在被施加了张力的状态下固定在环形带31上而被输送。通过该状态,在输送过程中可减少介质M出现例如褶皱,因此,在实施印刷时,该印刷将成为正确且高品质的印刷。
如图3所示,这种输送部27与控制部33进行电连接,其动作被控制。
喷出部12具备:运输单元18,具有向介质M上喷出墨水I并通过印刷进行记录的多个喷嘴19;以及未图示的X轴工作台,将运输单元18支承为可沿X轴方向移动。这里,印刷装置1具备可动部13,具有喷出部12的该可动部13为进行印刷时可移动的部分。
此外,喷出部12具有对应于每个喷嘴19的压电元件,向压电元件施加电压时,墨水I作为液滴从各个喷嘴19喷出。这种喷出部12 与控制部33进行电连接,其动作被控制。
在印刷装置1中,使通过放出装置39所放出的介质M以在环形带31上粘着固定的状态沿Y轴方向间歇性地被输送进行副扫描,并且相对于固定状态的介质M,使运输单元18沿X轴方向往返移动进行主扫描的同时,从喷嘴19喷出墨水I。进行上述动作直至印刷完成且介质M上形成图像图案。另外,图像图案可以为用多种颜色印刷的图案,也可以为用单一颜色印刷的图案。
图1所示的升降机构14能够调节喷嘴19的高度。该升降机构 14能够设为具有例如电机、滚珠丝杠以及直线导轨的构成。此外,该电机中内置有编码器。可根据该编码器所检测的旋转量来检测喷嘴 19的高度。如图3所示,这种升降机构14也与控制部33进行电连接,其动作被控制。
如图1所示,干燥部23配置于比喷出部12更靠介质M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支承装置35和卷取装置20的卷取辊21之间。
干燥部23具有内腔25和配置于内腔25中的线圈24。线圈24 例如为由镍铬丝所构成,并且是通过供给电力而发热的发热体。并且,通过线圈24所产生的热量,能够烘干在内腔25内部通过时的介质M 上的墨水I。
如图3所示,控制部33具有CPU41(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和存储部42。
如上所述,CPU41执行用于印刷处理等各种处理的程序。
存储部42例如具有作为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一种的 EEPROM(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可存储各种程序等。
此外,如图3所示,控制部33还与流量表6(详细来说是流量表6a、流量表6b以及流量表6c)、流量调整部7(详细来说时流量调整部7a、流量调整部7b、流量调整部7c)、泵11电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具备:多个喷出部12,喷出墨水I;流路16,向喷出部12供给墨水I;吸引部9,能够同时从多个喷出部12吸引墨水I;流量表6,按每个喷出部12计测从流路16 向喷出部12供给的墨水I的供给量;流量调整部7,能够按每个喷出部12调节从流路16向喷出部12供给的墨水I的供给量。
并且,通过具有图3所示的构成,本实施例的控制部33能够控制流量调整部7,使得流量表6所计测的各个喷出部12的墨水I的供给量的差在预定范围内(控制对流路16的压缩程度的调整)。
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具备:流量表6,计测每个喷出部12的墨水I的供给量;以及流量调整部7,能够调节每个喷出部12的墨水 I的供给量,由于能够控制流量调整部7,使得各个喷出部12的墨水 I的供给量的差在预定范围内,所以能够高效地向多个喷出部12供给墨水I。
另外,在从喷出部12喷出墨水I等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存在混入或产生垃圾、液体中的固体成分的析出、气泡等异物的情况。多个喷出部12(或多个分支流路8)中只有一个流路出现这种异物时,如果以相同条件对各个喷出部12进行吸引,那么只有有异物的喷出部12的液体供给量会减少。这种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减少没有异物的喷出部12的供给量(使其与有异物的喷出部12中的分支流路 8的流量一致),向各个喷出部高效地供给液体,并且还可通过吸引部9除去该异物。
例如,当各个喷出部12的墨水I的供给量的差超过阈值时,本实施例的控制部33能够控制流量调整部7,使得墨水I的供给量的调节到预定范围内(调整向各个喷出部12供给的墨水I的流量)。因此,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为,当墨水I的供给量的差超过阈值,需要调节墨水I的供给量时,可使墨水I的供给量的差缩小的构成。
而且,本实施例的控制部33可根据流量表6的计测值实时改变流量调整部7对墨水I的供给量的调节程度。具体来说,例如,能够按预定周期确认流量表6的计测值,根据该计测值的变化改变流量调整部7的调节程度(改变对挠性流路16的压缩程度)。换言之,使用流量表6按预定周期计测流量,当所计测的计测值与之前相比有变化时,或者该计测值的变化在预定值以上时,根据该计测值的变化程度,改变流量调整部7对流量的调节程度(改变对挠性流路16的压缩程度),使得各个喷出部12的墨水I的供给量的差成为预定范围内。因此,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因为能够根据计测值实时改变流量调整部 7的调节程度,所以是尤其能够高效缩小墨水I的供给量的差的构成。
更详细地来说,本实施例的控制部33能够控制流量调整部7,使得多个喷出部12中的墨水I的供给量与其中供给量最少的最少喷出部的供给量一致。
多个喷出部12中墨水I的供给量存在差异时,各个喷出部12的墨水I的供给量的差难以缩小。这是因为,向墨水I的供给量较大的喷出部12供给墨水I时伴随墨水I的流动而产生的阻力较小(即,墨水I更容易流动)。但是,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使其他喷出部12 的供给量与最少喷出部的供给量一致,因此能够使伴随墨水I流动的阻力在各个喷出部12相等,从而,能够简单地缩小各个喷出部12的墨水I的供给量的差。
此外,“供给量最少的最少喷出部的供给量”是指,多个喷出部 12中所有喷出部均被供给墨水I时,供给量最少的喷出部12的供给量,存在未被供给墨水I的喷出部12的情况除外。这是因为,当存在未被供给墨水I的喷出部12时,供给量最少的喷出部12的供给量为零。这里,当存在未被供给墨水I的喷出部12时,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能够通过流量调整部7从外侧压缩未被供给墨水I的喷出部 12以外的喷出部12的分支流路8的挠性流路16来向喷出部12供给墨水I(即,能够减少流量的供给),也能够不通过流量调整部7从外侧压缩任何一个喷出部12的分支流路8的挠性流路16,向喷出部12 供给墨水I。
另外,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中,流量表6和流量调整部7内置于装置中。因此,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没有必要另外安装流量表6 和流量调整部7,并且可抑制由于流量表6和流量调整部7的拆卸而使气泡混入从而产生向喷出部12供给墨水I不顺畅的情况的发生。但是,该印刷装置1也能够为流量表6和流量调整部7中至少一方可从装置上拆卸下来的构成。
此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中,在废液流路10 安装注射器15,可经由废液流路10对作为吸引部9的盖9a、盖9b 和盖9c内部施加负压。通过具有这样的构成,例如,能够以比泵11 产生的吸引压力更大的吸引压力同时从多个喷出部12吸引墨水I。
接下来,对使用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向喷出部12进行液体(墨水I)供给的方法进行说明。
这里,图5为使用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的液体供给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如果开始执行使用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的液体供给方法,则首先,在步骤S110中,通过流量表6计测流过流路16(详细来说是指分支流路8a、分支流路8b及分支流路8c)的墨水I的流量。另外,此时,所有流量调整部7(流量调整部7a、流量调整部 7b及流量调整部7c)均处于初始状态(未压缩挠性流路16的状态)。
接下来,在步骤S120中,控制部33根据流量表6的计测结果判断流过分支流路8a、分支流路8b及分支流路8c的墨水I的流量是否分别为所假定流量,换言之,向各个喷出部12供给的墨水I的供给量的差是否在预定范围内。
当判断墨水I的流量为各个假定流量时,结束本实施例的液体供给方法,当判断墨水I的流量不是各个假定流量时,进入步骤S130。
另外,对流过分支流路8a、分支流路8b及分支流路8c的墨水I 的流量是否分别为所假定流量的判断,例如可以是对各个墨水I的流量是否超过了阈值的判断,也可以是对流过分支流路8a、分支流路 8b及分支流路8c的墨水I的流量差是否超过了阈值的判断。
在步骤S130中,对应于流过分支流路8a,分支流路8b及分支流路8c的墨水I的流量,控制部33通过控制流量调整部7来调整,使得流过分支流路8a、分支流路8b及分支流路8c的墨水I的流量的差变小。具体来说,例如,供给量相对较多的分支流路8中的流量调整部7压缩挠性流路16使流路16变窄,使得与多个喷出部12中的墨水I的供给量最少的最少喷出部的供给量一致。另外,如果有多个只流过比假定流量少的流量的分支流路8,则除假定流量的分支流路 8以外,还要调整只流过比假定流量少的流量的其他分支流路8(流量调整部7压缩挠性流路16使流路16变窄),使得与最少喷出部的分支流路8的流量一致。
然后,例如,以预定定时反复进行步骤S120和步骤S130,控制部33实时控制流量调整部7(实时调整流过各个分支流路8的流量)。详细来说,例如,与最少喷出部的供给量的增加对应地增加其他喷出部的供给量(减小流量调整部7对挠性流路16的压缩程度)。
然后,在步骤S120中判断墨水I的供给量最少的最少喷出部的供给量达到假定流量时,结束本实施例的液体供给方法。换言之,在步骤S120中判断向各个喷出部12供给的墨水I的供给量在预定范围内时,结束本实施例的液体供给方法。
如此,通过使用具备喷出墨水I的多个喷出部12、向喷出部12 供给墨水I的流路16以及能够同时从多个喷出部12吸引墨水I的吸引部9的本实施例的印刷装置1,可执行具有计测工序(步骤S110) 和调节工序(步骤S130)的液体供给方法,其中,该计测工序计测从流路16向每个喷出部12所供给的墨水I的供给量,该调节工序按各个喷出部12调节从流路16向喷出部12供给的墨水I的供给量,使得计测工序所计测的每个喷出部12的墨水I的供给量的差在预定范围内。
如此,计测每个喷出部12的墨水I的供给量,以每个喷出部12 的墨水I的供给量的差在预定范围内的方式调节每个喷出部12的墨水I的供给量,从而能够对多个喷出部12有效供给墨水I。
另外,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可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喷出部,具有多个喷嘴并喷出液体;
第二喷出部,具有多个喷嘴并喷出所述液体;
第一流路,向所述第一喷出部供给所述液体;
第二流路,向所述第二喷出部供给所述液体;
吸引部,能够同时从多个所述第一喷出部以及所述第二喷出部吸引所述液体;
第一计测部,计测从所述第一流路向所述第一喷出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
第二计测部,计测从所述第二流路向所述第二喷出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
第一调节部,能够调节从所述第一流路向所述第一喷出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
第二调节部,能够调节从所述第二流路向所述第二喷出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部以及所述第二调节部,使得所述第一计测部所计测的所述第一喷出部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与所述第二计测部所计测的所述第二喷出部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的差在预定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部以及所述第二调节部,使得多个所述第一喷出部以及所述第二喷出部中所述液体的供给量最少的最少喷出部的供给量与多个所述第一喷出部以及所述第二喷出部中除了所述最少喷出部以外的其他喷出部的供给量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与所述第一计测部以及所述第二计测部的计测值对应地实时改变所述第一调节部以及所述第二调节部对所述液体的供给量的调节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的供给量的差超过阈值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部以及所述第二调节部,使得所述液体的供给量的差处在预定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计测部以及所述第二计测部和所述第一调节部以及所述第二调节部内置于所述液体喷出装置。
6.一种液体的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向液体喷出装置中的第一喷出部以及第二喷出部供给液体,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
所述第一喷出部,具有多个喷嘴并喷出液体;
第二喷出部,具有多个喷嘴并喷出所述液体;
第一流路,向所述第一喷出部供给所述液体;以及
第二流路,向所述第二喷出部供给所述液体;
吸引部,能够同时从多个所述第一喷出部以及所述第二喷出部吸引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的供给方法具有:
第一计测工序,计测从所述第一流路向所述第一喷出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
第二计测工序,计测从所述第二流路向所述第二喷出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以及
调节工序,调节从所述第一流路向所述第一喷出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和从所述第二流路向所述第二喷出部供给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使得所述第一计测工序所计测的所述第一喷出部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与所述第二计测工序所计测的所述第二喷出部的所述液体的供给量的差在预定范围内。
CN201810281748.1A 2017-04-10 2018-04-02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的供给方法 Active CN1086883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7310 2017-04-10
JP2017077310A JP2018176502A (ja) 2017-04-10 2017-04-10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の供給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88330A CN108688330A (zh) 2018-10-23
CN108688330B true CN108688330B (zh) 2021-06-04

Family

ID=63844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281748.1A Active CN108688330B (zh) 2017-04-10 2018-04-02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的供给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8176502A (zh)
CN (1) CN10868833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9109A (ja) * 1999-04-26 2000-11-0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999057B2 (ja) * 2002-06-13 2007-10-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整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6082517A (ja) * 2004-09-17 2006-03-30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305418B2 (ja) * 2005-06-13 2009-07-29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07069144A (ja) * 2005-09-08 2007-03-2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塗工装置およびこの洗浄方法
JP5233073B2 (ja) * 2006-02-27 2013-07-1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インク供給方法
US7850290B2 (en) * 2006-12-28 2010-12-14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k supplying mechanism and ink supplying method
US20080158321A1 (en) * 2006-12-28 2008-07-03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k supplying mechanism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2009178990A (ja) * 2008-01-31 2009-08-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299179B2 (ja) * 2009-09-02 2013-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8449053B2 (en) * 2009-09-28 2013-05-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harging method
JP2014076594A (ja) * 2012-10-11 2014-05-01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そ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76502A (ja) 2018-11-15
CN108688330A (zh) 201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07315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EP3263345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7405917B (zh)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CN108454239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过滤器的清洗方法
CN108688330B (zh) 液体喷出装置及液体的供给方法
US10737486B2 (en)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EP3196039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8016134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N107554082B (zh) 阀单元、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EP3208090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EP2767401B1 (en) Printing system
EP3332977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7009737B (zh)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JP2016185611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16117181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