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2974A - 风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2974A
CN109312974A CN201780033228.2A CN201780033228A CN109312974A CN 109312974 A CN109312974 A CN 109312974A CN 201780033228 A CN201780033228 A CN 201780033228A CN 109312974 A CN109312974 A CN 109312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ne plate
vane
flow path
connecting rod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32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田隆司
堀尾好正
正久昌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12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29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du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叶片板的转动空间不易被风门装置的开口面积左右,即使是窄小的空间也能够动作的风门装置。本发明通过风门装置来解决上述课题,该风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源(40)、多个叶片板(20)、以上述各叶片板可转动的方式支承上述各叶片板的框体(10)、和将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转换为上述各叶片板的转动动作的动力传递机构(50),上述框体具有作为流体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的一对开口部(11、12),在将上述框体的连通上述一对开口部的中空部作为该框体的流路部(10a)时,上述多个叶片板在上述流路部内沿着任一个上述开口部即第1开口部(11)平行排列地配置。

Description

风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控制在库内循环的冷气的流路的风门装置的冷藏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025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的风门装置具有一个挡板,通过使其转动来连通或切断冷气的流路。因此,专利文献1的风门装置挡板的转动空间与其开口面积成比例增大,当将开口面积设置得较大时,确保挡板的转动空间成为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叶片板的转动空间不易被风门装置的开口面积左右,即使是窄小的空间也可动作的风门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源;多个叶片板;框体,其以各上述叶片板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各上述叶片板;和动力传递机构,其将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各上述叶片板来使这些各叶片板转动,上述框体具有作为流体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的一对开口部,在将上述框体的将上述一对开口部连通的中空部作为该框体的流路部时,上述多个叶片板,在上述流路部内沿着作为任一个上述开口部的第1开口部平行排列地配置。
通过将开闭流体的流路的叶片板分割成多个,即使在风门装置的开口面积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叶片板的转动空间的扩大。由此,本发明的风门装置容易确保叶片板的转动空间,能够设置在更窄小的空间。
另外,也可以形成下述结构:在将各上述叶片板的与其转动中心线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长度,将各上述叶片板的与正面或背面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宽度,将上述流路部的流体的流路方向的尺寸设为该流路部的高度时,上述流路部的高度大于各上述叶片板的宽度。
通过风门装置的框体具有覆盖多个叶片板的高度,在风门装置出货时、保管时和安装时,能够更安全地保护叶片板。
另外,也可以形成下述结构:在将各上述叶片板的与其转动中心线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长度,将各上述叶片板的与正面或背面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宽度,将上述流路部的流体的流路方向的尺寸设为该流路部的高度时,上述流路部的高度与各上述叶片板的宽度相同,或小于各上述叶片板的宽度。
通过将开闭流体的流路的叶片板分割成多个,即使在风门装置的开口面积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叶片板的转动空间的扩大。本发明的风门装置通过该结构能够实现框体的薄型化。
另外,优选上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配置于上述流路部内的连杆机构,上述连杆机构的摆动范围收于上述流路部内。
由于是多个叶片板的驱动部件即连杆机构在框体的流路部内进行该摆动动作,且不会使该机构突出到框体之外的结构,所以提高风门装置的设置地点的自由度。
另外,优选上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配置于上述流路部内的连杆机构,上述动力传递机构还具有连杆驱动部件,该连杆驱动部件是与上述连杆机构连结,将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连杆机构的部件,上述框体具有作为各上述叶片板的支承部的多个叶片板支承部、和作为上述连杆驱动部件的支承部的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上述多个叶片板支承部和上述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与上述框体一体成形。
通过叶片板支承部和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与框体一体成形,能够确保一定的叶片板和连杆机构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由此,能够抑制尺寸误差或组装误差产生的对这些部件的位置精度的影响,能够担保叶片板的顺利的动作。
另外,优选在将各上述叶片板的与其转动中心线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长度时,在各上述叶片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作为在该长度方向突出的轴部的第1轴部,上述框体具有作为各上述叶片板的支承部的多个叶片板支承部,上述多个叶片板支承部分别是以上述第1轴部可转动的方式支承上述第1轴部的轴承,各上述叶片板的上述一对叶片板支承部中的、至少任一个上述叶片板支承部,在其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插入口,该插入口是上述第1轴部能够在径向上插入到该叶片板支承部的切口部,形成了上述插入口的各上述叶片板支承部的周向上的该插入口的开口角度,是相对于上述第1开口部的与各上述叶片板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既不平行也不成直角的角度。
通过相对于第1开口部的开口径向上的与各叶片板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地形成叶片板支承部的插入口,插入口朝向叶片板的转动动作的中间位置的方向。一般来说,在运送这种风门装置时,风门装置在该叶片板闭合的状态的方向或该叶片板全开的方向排列地被打包。通过将插入口的切口方向朝向叶片板的转动动作的中间位置的方向,能够防止风门装置运送时该叶片板从叶片板支承部脱落。
另外,优选上述一对开口部由上述第1开口部和作为另一个上述开口部的第2开口部构成,在划分出上述流路部的上述框体的内壁面上,以流路随着从上述第1开口部向上述第2开口部去扩宽的方式设置有锥形部。
通过在流路部的内壁面设置锥形部,例如因结露而形成于流路部的水滴被锥形部引导从第2开口部流向框体之外,所以能够抑制在流路部堆积冰堵塞流体的流路,或阻碍叶片板的动作的问题。
另外,优选上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配置于上述流路部内的连杆机构,上述动力传递机构还具有连杆驱动部件,该连杆驱动部件是与上述连杆机构连结,将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连杆机构的部件,在将各上述叶片板的与其转动中心线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长度时,上述连杆机构具有与上述连杆驱动部件连结的第1连杆部件、和将该第1连杆部件与各上述叶片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连结的第2连杆部件。
由于连杆机构具有上述第1连杆部件和第2连杆部件,所以能够构成将第1连杆部件作为驱动连杆,将第2连杆部件作为中间连杆,将框体作为固定连杆,将各叶片板作为从动连杆的四节点连杆机构。由此,以简单的结构可使各叶片板的转动动作同步。
另外,优选上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配置于上述流路部内的连杆机构,上述动力传递机构还具有连杆驱动部件,该连杆驱动部件是与上述连杆机构连结,将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连杆机构的部件,上述连杆驱动部件具有齿轮部和输出轴部,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通过上述动力传递机构所具有的一个或多个齿轮部件传递到上述连杆驱动部件,上述连杆驱动部件的齿轮部和上述齿轮部件收纳在作为箱体的齿轮箱中,上述连杆驱动部件的齿轮部或上述齿轮部件、以及上述齿轮箱,具有在上述连杆驱动部件成为规定的角度位置时彼此抵接来切断上述驱动力的传递的止动部。
通过在叶片板达到其转动极限角度时利用比连杆机构靠前的动力传递部件切断驱动力的传递,能够防止在叶片板、连杆机构上施加过度的应力,能够抑制叶片板和连杆机构的部件寿命降低。
另外,优选上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配置于上述流路部内的连杆机构,上述动力传递机构还具有连杆驱动部件,该连杆驱动部件是与上述连杆机构连结,将上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上述连杆机构的部件,在将各上述叶片板的与其转动中心线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长度时,在各上述叶片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作为在该长度方向突出的轴部的第1轴部,上述框体具有作为各上述叶片板的支承部的多个叶片板支承部、和作为上述连杆驱动部件的支承部的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上述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是以上述连接驱动部件可转动的方式支承上述连杆驱动部件的轴承,上述多个叶片板支承部分别是以上述第1轴部可转动的方式支承上述第1轴部的轴承,上述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的轴孔方向和各上述叶片板支承部的轴孔方向,在一直线上或在成为平行的朝向上延伸。
由于这些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和各叶片板支承部的轴孔方向是相同的方向,所以能够有效传递驱动力,另外,能够抑制叶片板的扭转等施加于各部件的负荷。
另外,优选上述框体具有作为各上述叶片板的支承部的多个叶片板支承部,在各上述叶片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第1轴部,该第1轴部是在该长度方向突出,且被上述叶片板支承部支承的轴部,在各上述叶片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有第2轴部,该第2轴部是在该长度方向突出,且与上述第2连杆部件连结的轴部,在将各上述叶片板的与正面或背面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宽度时,上述第1轴部和上述第2轴部配置于各上述叶片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通过在各叶片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这些轴部,能够以最小限度的驱动力使叶片板转动,并且能够提高叶片板的动作精度。
另外,优选所述驱动源是步进电动机。
步进电动机可正反两方向旋转,另外,能够根据步长数计算其旋转角度。由此,不需要为了检测叶片板的其经常的配置角度,进行另外的旋转编码器等执行的反馈控制。由此,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部件数量的削减和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将各上述叶片板的与其转动中心线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长度,将各上述叶片板的与正面或背面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宽度,将各上述叶片板的宽度方向上的该叶片板的转动中心线侧的端部设为该叶片板的根端部,将其相反侧的端部设为该叶片板的前端部时,上述多个叶片板通过其转动动作来开闭上述第1开口部,各上述叶片板在关闭上述第1开口部时,其前端部跟与其相邻的上述叶片板的根端部重叠。
各叶片板的前端部通过在各叶片板闭合时形成与其相邻的叶片板的根端部重叠的结构,能够提高第1开口部的密闭度。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将各上述叶片板的与其转动中心线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长度,将各上述叶片板的与正面或背面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宽度,将各上述叶片板的宽度方向上的该叶片板的转动中心线侧的端部设为该叶片板的根端部,将其相反侧的端部设为该叶片板的前端部时,各上述叶片板的前端部由弹性部件构成。
由于各叶片板的前端部由弹性部件构成,所以各叶片板闭合时,能够提高第1开口部的密闭度。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风门装置叶片板的转动空间不易被风门装置的开口面积左右,即使是窄小的空间也能够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的概略结构及其动作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叶片板的形状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表示框架的形状的俯视图和侧视截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齿轮部件的减速结构的透视俯视图。
图6是表示止动部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连杆机构的摆动动作的侧视图。
图8是说明叶片板支承部的插入口的开口角度的侧视截面图。
图9是表示叶片板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叶片板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框架的变形例的侧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风门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D配置于未图示的冷藏库的内部,控制库内的冷气的循环。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D嵌入到例如冷藏库的管道的中间或管道与收纳室之间使用。本发明的风门装置的应用对象不限于冷藏库,在进行流体的流路的开闭和流量的调节的目的时,可应用于广范的机器和设备。
<整体结构概要>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D的概略结构及其动作的俯视图。图1(a)是叶片板20闭合的状态的风门装置D,图1(b)是叶片板20打开的状态的风门装置D。
风门装置D具有3个叶片板20和可转动地支承这些叶片板20的框体即框架10。框架10上形成有连通框架10的框内和管道的一对开口部即第1开口部11和第2开口部12。本实施方式的框架10中,冷气从第2开口部12流入,从第1开口部11流出。本实施方式的叶片板20以沿着框架10的第1开口部11的方式平行排列配置。这些叶片板20通过风门装置D具有的电动机40的驱动力转动,开闭第1开口部11。在框架10的第1开口部11侧的端部形成有从其整周朝向第1开口部11的中心的位置延伸的凸缘部10f。第1开口部11由凸缘部10f调节为利用叶片板20能够覆盖其整面的程度的开口面积。在第2开口部12侧未设有凸缘部,由此,第2开口部12的开口面积形成为比第1开口部11宽凸缘部10f的延伸宽度的量。
风门装置D中,开闭第1开口部11的板状部件(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挡板的部件)被分割成多个叶片板20。因此,即使在风门装置D的开口面积增大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叶片板20的数量也能够确保一定的各个叶片板20的转动空间。因此,风门装置D容易确保叶片板20的转动空间,即使在窄小的空间,也能够使叶片板20适当动作。
<叶片板的结构>
图2是表示叶片板20的形状的外观立体图。叶片板20是形成得细长的板状部件。以下的说明中,将与叶片板20的其转动中心线a平行的方向的尺寸称为叶片板20的长度l,将与叶片板20的正面20a或背面20b的长度l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称为叶片板20的宽度w。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叶片板20的宽度w方向的转动中心线a侧的端部称为叶片板20的根端部b,其相反侧的端部称为叶片板20的前端部t。
在叶片板20的长度l方向的两端形成有在长度l方向突出的轴部即第1轴部21。第1轴部21可转动地被支承于框架10,由此,叶片板20的转动中心线a的位置被决定。在叶片板20的长度l方向的一端形成有在长度l方向突出的第2轴部22。第2轴部22接受电动机40的驱动力在以转动中心线a为中心的圆弧上往复移动,决定叶片板20的转动角度。第1轴部21和第2轴部22配置于在叶片板20的宽度w方向大致两端的位置。由此,能够以最小限的驱动力使叶片板20转动,并且提高叶片板20的动作精度。
叶片板20的宽度w方向的两端面由正面20a侧和背面20b侧的角部倒圆的曲面构成。由此,在叶片板20的开闭时,防止相邻的叶片板20和角部接触,能够减小闭合第1开口部11时的各叶片板20间的间隙。
在第2轴部22设置有叶片板20和第2轴部22一体成形的加强部22r。通过加强部22r支承第2轴部22的第1轴部21侧的侧面,来增强第2轴部22的强度。另外,第2轴部22配置于比叶片板20的前端t稍微靠中心侧。从第2轴部22至前端t的空间S1、从加强部22r至第1轴部21的空间S2是用于在各叶片板20闭合第1开口部11时,使后述的叶片板支承部15在该空间内避让,防止叶片板20和叶片板支承部15接触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3个叶片板20,以本发明的风门装置的叶片板数量是2个以上作为条件,对于其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通过减小叶片板20的宽度w,对于相同面积的流路配置更多的叶片板20,能够将每个叶片板20的转动空间进一步抑制得低,但因部件数量增加,故障率和组装工时自然也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减少叶片板20的数量,则能够减少这种问题,但叶片板20的转动空间与减少叶片板20的数量相应而增大。本发明的风门装置的叶片板的数量根据使用风门装置的环境条件,鉴于随着其增减的优点和缺点的平衡,确定最适合的数量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述的连杆机构50l的结构方面,优选叶片板20为奇数。
<框架的结构>
(整体结构)
图3是表示框架10的形状的俯视图和侧视截面图。图3(a)是框架10的俯视图,图3(b)是图3(a)的A-A方向截面图。
框架10是可转动地支承3个叶片板20的大致矩形状的中空的框体。框架10上形成有在其框内供冷气通过的第2开口部12和第1开口部11。以下,将连通第2开口部12和第1开口部11的框体10的中空部称为框体10的流路部10a。如上所述,框架10上,在第1开口部11的整周形成有凸缘部10f。由此,框架10对于外力的刚性提高,抑制外力造成的框架10的变形。另外,收纳后述的齿轮部件50g的箱状部即齿轮箱10g和同样收纳后述的连杆机构50l的空间即连杆机构配置部10l在框架10的图3(a)中看右侧的端部一体成形。
本实施方式的框架10在将流路部10a的流体的流路方向的尺寸设为流路部10a的高度h时,流路部10a的高度h是与各叶片板20的宽度w大致相同的高度。由此,实现风门装置D整体的薄型化。流路部10a的高度h通常不需要与叶片板20的宽度w相同,根据风门装置D使用的环境条件,即可以进一步降低,也可以相反大于叶片板20的宽度w。例如,通过使流路部10a的高度h大于各叶片板20的宽度w,能够防止风门装置D组装时或搬送时在叶片板20施加不必要的力。
(叶片板支承部的结构)
在框架10的框内形成有支承叶片板20的多个叶片板支承部15。叶片板支承部15是各自可转动地支承叶片板20的第1轴部21的轴承。叶片板支承部15与各叶片板20一一对应,设置于相当于叶片板20的长度l方向的两端的位置。各叶片板20的一对叶片板支承部15中的、图3(a)中看右侧的叶片板支承部15形成于凸缘部10f,在其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第1轴部21在径向上插入到该叶片板支承部15的切口部即插入口15a。图3(a)看左侧的叶片板支承部15形成于框架10的内壁面,该叶片板支承部15的轴孔为不贯通框架10的侧壁的凹部。由此,涂敷于该叶片板支承部15的润滑脂(grease)存留在该轴孔内,防止润滑脂容易地流出到外部。
另外,配置于图3(a)中最上侧的叶片板支承部15组在该支承的叶片板20为闭合状态时,该叶片板20的前端部t被调节到与凸缘部10f重叠的位置(参照图1(a))。另外,配置于图3(a)中最下侧的叶片板支承部15组在该支承的叶片板20为全开状态时,该叶片板20的至少一部分从第1开口部11侧观察被调节到隐藏到凸缘部10f的背后的位置(参照图1(b))。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D中,叶片板支承部15通过这样配置,实现第1开口部11的开口面积的最大化。
图8是对应于图3(b)所示的框架10以全开状态配置叶片板20时的侧视截面图。如图8所示,形成有插入口15a的各叶片板支承部15的其周向的插入口15a的开口角度相对于第1开口部11的开口径向上的与各叶片板20的长度l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短边方向11a不平行且不为直角的角度,即设定为相对于第1开口部11的短边方向11a倾斜的角度。此外,所谓第1开口部11的“开口径向”即为确定第1开口部11的开口面积的面方向,且为与图8的坐标轴表示的XY平面平行的方向。另外,与短边方向11a“平行”即为与图8的坐标轴表示的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与短边方向11a成“直角”即为与该坐标轴表示的Z轴方向平行的方向。
通过相对于第1开口部11的短边方向11a倾斜地形成叶片板支承部15的插入口15a,插入口15a在叶片板15的转动动作的中间位置的方向开口。一般来说,在运送本发明的风门装置时,风门装置在其叶片板闭合的状态的朝向或其叶片板全开的朝向排列地被打包。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D因插入口15a的切口方向朝向叶片板20的转动动作的中间位置的方向,防止风门装置D运送时其叶片板20从叶片板支承部15脱落。
<动力传递机构>
(整体结构)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D的分解立体图。风门装置D通过电动机40的驱动力使叶片板20转动开闭第1开口部11,从而或连通或切断冷气的流路。电动机40的驱动力通过由齿轮部件50g和连杆机构50l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50传递到叶片板20。
(电动机)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40,使用步进电动机。步进电动机可正反两方向旋转,另外,能够根据步长数计算其旋转角度。因此,不需要为了检测叶片板20的其每个配置角度进行另外的旋转编码器等执行的反馈控制。由此,实现风门装置D整体的部件数量的削减和装置的小型化。
(齿轮部件)
图5是表示从图4的B方向观察的齿轮部件50g的减速结构的透视俯视图。以下,参照图4和图5对齿轮部件50g进行说明。
电动机40的驱动力从固定于其输出轴的电动机小齿轮41经由齿轮部件50g减速并被传递到连杆机构50l。齿轮部件50g由第1齿轮51~第4齿轮54和使连杆机构50l摆动的连杆驱动部件即第5齿轮55五个齿轮部件构成。
框架10和电动机40通过配置于它们之间的箱体即中箱30连结。第1齿轮51配置于由电动机40和中箱30划分出的空间内,可旋转地被设置于该空间内的支轴42支承。第2齿轮52~第4齿轮54配置于由框架10的箱状部即齿轮箱10g和中箱30划分出的空间内,可旋转地被设置于该空间内的支轴32支承。第5齿轮55可旋转地由形成于中箱30的凹部33、从齿轮箱10g贯通到流路部10a的轴承部即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16支承。
第1齿轮51~第4齿轮54是将电动机小齿轮41的旋转减速并传递到第5齿轮55的减速齿轮组。第5齿轮55是将形成有与第4齿轮54啮合的扇状的齿轮的齿轮部55g和将其驱动力传递到连杆机构50l的输出轴部即轴部55s一体化的部件。第5齿轮55的轴部55s其外周面的一部分被切为平面状。该切口在轴部55s的周向对称的位置设置一对。
构成齿轮部件50g的第1齿轮51~第4齿轮54是在轴向上连结大径的平齿轮和小径的平齿轮且一体化的复合齿轮。第1齿轮51的大径齿轮51w与电动机40的电动机小齿轮41啮合,大径齿轮51w的旋转被该小径齿轮51n减速并传递。在中箱30上形成有向框架10侧突出的有盖筒状的盖部31,在该筒内收纳有第1齿轮51的小径齿轮51n。盖部31其周向的一部分被切除,小径齿轮51n的一部分从这露出。而且,小径齿轮51n的露出的部分与第2齿轮52的大径齿轮52w啮合。以后,电动机40的驱动力从第2齿轮52的小径齿轮52n到第3齿轮53的大径齿轮53w,从第3齿轮53的小径齿轮53n到第4齿轮54的大径齿轮54w,从第4齿轮54的小径齿轮54n到第5齿轮55的齿轮部55g,依次被减速并传递。
图6是从图4的C方向观察插入于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16的第5齿轮55的侧视图。为了方便说明,框架10和第5齿轮55以外的部件省略图示。第5齿轮55的齿轮部55g和框架10的齿轮箱10g具有在叶片板20为规定的转动角度时,即第5齿轮55为规定的角度位置时,通过彼此抵接来切断向连杆机构50l的驱动力的传递的止动部10c、55c。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机构50通过形成为在叶片板20达到其转动极限角度时,利用比连杆机构50l靠前的动力传递部件切断驱动力的传递的结构,防止在叶片板20和连杆机构50l上施加过多的应力,抑制叶片板20和连杆机构50l的部件寿命的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5齿轮55设置止动部55c,但本发明的齿轮部件侧的止动部也可以设置于第5齿轮55以外的齿轮部件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箱10g作为框架10的一部分与框架10一体成形,但齿轮箱10g也可以与框架10异体。
(连杆机构)
图7是从图4的C方向观察连杆机构50l的摆动动作的图。图7(a)是叶片板20为全开状态时的透视侧视图,图7(b)是叶片板20为闭合状态时的透视侧视图。以下,参照图4和图7对连杆机构50l进行说明。
连杆机构50l由第1连杆部件56和第2连杆部件57构成。第1连杆部件56接受第5齿轮55的驱动力使第2连杆部件57摆动,由此第2连杆部件57使3个叶片板20的第2轴部22在以这些各叶片板20的转动中心线a为中心的圆弧上往复移动,使各叶片板20转动。
第1连杆部件56是2个大致圆筒形状的轴承彼此在径向连结的部件。第1连杆部件56具有供第5齿轮55的轴部55s嵌合的嵌合孔56b和以第2连杆部件57的连结轴57a可转动的方式支承第2连杆部件57的连结轴57a的轴孔56a。第1连杆部件56的嵌合孔56b的形状与第5齿轮55的轴部55s的形状对应。由此,轴部55s的被切成平面的部分与嵌合孔56b周向卡合,第5齿轮55和第1连杆部件56一体转动。
第2连杆部件57是以细长的板状体为主结构的部件。在第2连杆部件57的叶片板20侧的面上形成有以叶片板的第2轴部22可转动的方式支承3个叶片板的第2轴部22的3个连结孔57b,在其相反侧的面上被支承于第1连杆部件56的轴孔56a的连结轴57a向第1连杆部件56侧突出。
本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50l、叶片板20、和框架10构成将第1连杆部件56作为驱动连杆,将第2连杆部件57作为中间连杆,将框架10作为固定连杆,将各叶片板20作为从动连杆的四节点连杆机构。由此,以简易的结构使各叶片板20的转动动作可同步。
在此,第5齿轮55的轴部55s被框架10的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16支承。该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16和上述的叶片板支承部15在本实施方式的框架10上一体成形。在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D中,叶片板支承部15和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16与框体10一体成形,由此能够确保一定的叶片板20和连杆机构50l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由此,抑制尺寸误差和组装误差产生的对这些部件的位置精度的影响,确保叶片板20的顺畅的动作。
另外,连杆机构50l如从图1和图4中连杆机构50l的第2开口部12侧由盖部19覆盖看出,其摆动范围被收于框架10的流路部10a的范围内。即,本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50l在其摆动动作的全过程中,其端部不会突出到框架10的外部。由此,提高风门装置D的设置地点的自由度。
另外,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16的轴孔方向和各叶片板支承部15的轴孔方向在一直线上或向平行的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D通过将这些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16和各叶片板支承部15的轴孔方向设定在相同的方向,能够有效传递电动机40的驱动力,另外,能够抑制叶片板20的扭曲等施加于各部件的负荷。
<变形例>
以下,对前面的实施方式的风门装置D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相同或同样的结构和功能的结构,附加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9和图10是表示叶片板20的变形例的示意图。图9的各叶片板20d和图10的各叶片板20e分别由与第1开口部11面对的根端部b侧的部分即基板部25、在闭合第1开口部11时与该图中看在右侧相邻的叶片板20d、20e的基板部25重叠的前端部t侧的部分即重叠部26构成。如图9所示,设置于叶片板20d的重叠部26和与其相邻的叶片板20d的基板部25之间的间隙通过延长冷气的流路而增加冷气流通时的阻力,由此提高叶片板20d的密封性能。此外,这些重叠部26也可以与相邻的叶片板20d的基板部25接触。在图10所示的叶片板20e的重叠部26,在与相邻的叶片板20e的基板部25的相对面粘贴弹性部件27。由此,闭塞叶片板20e的重叠部26和与其相邻的叶片板20e的基板部25的间隙,提高叶片板20e的密封性能。
图11是表示框架10的变形例的侧视截面图。图11是从与图3(b)的框架10相同方向观察框架10d的图。本变形例的框架10d在划分流路部10a的框架10g的内壁面10i设置有流路随着从第1开口部11朝向第2开口部12扩径的锥形部。通过在内壁面10i设置有这种锥形部,框架10d例如因结露而在流路部10a形成水滴时,水滴由锥形部的倾斜引导,从第2开口部12流到框架10之外,所以能够抑制冰堆积在流路部10a堵塞流体的流路,或阻碍叶片板20的动作的问题。另外,框架10d在配置在上下方向的流路时,将第2开口部12向下配置,配置于水平方向的流路时,将第2开口部12朝向冷气的上游侧配置。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可进行各种改变。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一个电动机40的驱动力使全部的叶片板20转动,但也可以考虑使用多个电动机40使这些各叶片板20转动的结构等。

Claims (14)

1.一种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源;
多个叶片板;
框体,其以各所述叶片板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各所述叶片板;和
动力传递机构,其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各所述叶片板来使这些各叶片板转动,
所述框体具有作为流体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的一对开口部,
在将所述框体的将所述一对开口部连通的中空部作为该框体的流路部时,
所述多个叶片板,在所述流路部内沿着作为任一个所述开口部的第1开口部平行排列地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各所述叶片板的与其转动中心线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长度,将各所述叶片板的与正面或背面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宽度,将所述流路部的流体的流路方向的尺寸设为该流路部的高度时,
所述流路部的高度大于各所述叶片板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各所述叶片板的与其转动中心线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长度,将各所述叶片板的与正面或背面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宽度,将所述流路部的流体的流路方向的尺寸设为该流路部的高度时,
所述流路部的高度与各所述叶片板的宽度相同,或小于各所述叶片板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配置于所述流路部内的连杆机构,
所述连杆机构的摆动范围收于所述流路部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配置于所述流路部内的连杆机构,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还具有连杆驱动部件,该连杆驱动部件是与所述连杆机构连结,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连杆机构的部件,
所述框体具有作为各所述叶片板的支承部的多个叶片板支承部、和作为所述连杆驱动部件的支承部的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
所述多个叶片板支承部和所述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与所述框体一体成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各所述叶片板的与其转动中心线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长度时,
在各所述叶片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作为在该长度方向突出的轴部的第1轴部,
所述框体具有作为各所述叶片板的支承部的多个叶片板支承部,
所述多个叶片板支承部分别是以所述第1轴部可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第1轴部的轴承,
各所述叶片板的所述一对叶片板支承部中的、至少任一个所述叶片板支承部,在其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有插入口,该插入口是所述第1轴部能够在径向上插入到该叶片板支承部的切口部,
形成了所述插入口的各所述叶片板支承部的周向上的该插入口的开口角度,是相对于所述第1开口部的与各所述叶片板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既不平行也不成直角的角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开口部由所述第1开口部和作为另一个所述开口部的第2开口部构成,
在划分出所述流路部的所述框体的内壁面上,以流路随着从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第2开口部去扩宽的方式设置有锥形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配置于所述流路部内的连杆机构,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还具有连杆驱动部件,该连杆驱动部件是与所述连杆机构连结,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连杆机构的部件,
在将各所述叶片板的与其转动中心线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长度时,
所述连杆机构具有与所述连杆驱动部件连结的第1连杆部件、和将该第1连杆部件与各所述叶片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连结的第2连杆部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配置于所述流路部内的连杆机构,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还具有连杆驱动部件,该连杆驱动部件是与所述连杆机构连结,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连杆机构的部件,
所述连杆驱动部件具有齿轮部和输出轴部,
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通过所述动力传递机构所具有的一个或多个齿轮部件传递到所述连杆驱动部件,
所述连杆驱动部件的齿轮部和所述齿轮部件收纳在作为箱体的齿轮箱中,
所述连杆驱动部件的齿轮部或所述齿轮部件、以及所述齿轮箱,具有在所述连杆驱动部件成为规定的角度位置时彼此抵接来切断所述驱动力的传递的止动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配置于所述流路部内的连杆机构,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还具有连杆驱动部件,该连杆驱动部件是与所述连杆机构连结,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连杆机构的部件,
在将各所述叶片板的与其转动中心线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长度时,
在各所述叶片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作为在该长度方向突出的轴部的第1轴部,
所述框体具有作为各所述叶片板的支承部的多个叶片板支承部、和作为所述连杆驱动部件的支承部的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
所述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是以所述连接驱动部件可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连杆驱动部件的轴承,
所述多个叶片板支承部分别是以所述第1轴部可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第1轴部的轴承,
所述连杆驱动部件支承部的轴孔方向和各所述叶片板支承部的轴孔方向,在一直线上或在成为平行的朝向上延伸。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具有作为各所述叶片板的支承部的多个叶片板支承部,
在各所述叶片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有第1轴部,该第1轴部是在该长度方向突出,且被所述叶片板支承部支承的轴部,
在各所述叶片板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有第2轴部,该第2轴部是在该长度方向突出,且与所述第2连杆部件连结的轴部,
在将各所述叶片板的与正面或背面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宽度时,
所述第1轴部和所述第2轴部配置于各所述叶片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源是步进电动机。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各所述叶片板的与其转动中心线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长度,将各所述叶片板的与正面或背面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宽度,将各所述叶片板的宽度方向上的该叶片板的转动中心线侧的端部设为该叶片板的根端部,将其相反侧的端部设为该叶片板的前端部时,
所述多个叶片板通过其转动动作来开闭所述第1开口部,
各所述叶片板在关闭所述第1开口部时,其前端部跟与其相邻的所述叶片板的根端部重叠。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各所述叶片板的与其转动中心线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长度,将各所述叶片板的与正面或背面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设为该叶片板的宽度,将各所述叶片板的宽度方向上的该叶片板的转动中心线侧的端部设为该叶片板的根端部,将其相反侧的端部设为该叶片板的前端部时,
各所述叶片板的前端部由弹性部件构成。
CN201780033228.2A 2016-05-30 2017-05-24 风门装置 Pending CN1093129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7712 2016-05-30
JP2016107712A JP6764258B2 (ja) 2016-05-30 2016-05-30 ダンパ装置
PCT/JP2017/019318 WO2017208920A1 (ja) 2016-05-30 2017-05-24 ダン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2974A true CN109312974A (zh) 2019-02-05

Family

ID=60478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3228.2A Pending CN109312974A (zh) 2016-05-30 2017-05-24 风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64258B2 (zh)
CN (1) CN109312974A (zh)
TW (1) TWI725179B (zh)
WO (1) WO201720892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0137B (zh) * 2021-03-09 2022-04-01 香港商彗創工程有限公司 風閘和抽風設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34225B2 (ja) * 2017-05-16 2020-08-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2018194221A (ja) * 2017-05-16 2018-12-06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6734226B2 (ja) * 2017-05-16 2020-08-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3015U (zh) * 1971-05-27 1973-01-13
JPS5733329Y2 (zh) * 1978-06-26 1982-07-22
JPS60125437U (ja) * 1984-01-31 1985-08-23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換気扇連動のシヤツタ−ユニツト
JPS60191877U (ja) * 1984-05-29 1985-1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H0633941Y2 (ja) * 1988-07-06 1994-09-07 高圧瓦斯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
JPH0434343Y2 (zh) * 1988-10-17 1992-08-17
JPH053015U (ja) * 1991-07-02 1993-01-1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イドベンチレータ
JP2002240392A (ja) * 2001-02-20 2002-08-28 Sharp Corp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JP4916458B2 (ja) * 2008-01-31 2012-04-1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ギヤードモータ
TWM476826U (en) * 2013-10-02 2014-04-21 Uangyih-Tech Industrial Co Ltd Backdraft damper with adjustable angle and counterweight adjustme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0137B (zh) * 2021-03-09 2022-04-01 香港商彗創工程有限公司 風閘和抽風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41608A (zh) 2017-12-01
WO2017208920A1 (ja) 2017-12-07
JP6764258B2 (ja) 2020-09-30
JP2017215066A (ja) 2017-12-07
TWI725179B (zh) 202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2974A (zh) 风门装置
CN208736018U (zh) 风门装置
US20140102840A1 (en) Rotary type damper
CN104712586A (zh) 进气导叶组件
CN101939221A (zh) 用于旋翼毂的超前-滞后阻尼器
EP2503180A2 (en) Rotary damper
US20140215756A1 (en) Hinge device with damper
JP6748603B2 (ja) ダンパ装置
JP6734226B2 (ja) ダンパ装置
KR100841898B1 (ko) 회전식 오일댐퍼
JP4135929B2 (ja) 楕円型チャッキダンパ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設備用チャンバ
CN109072654A (zh) 闭门器装置
JP6734225B2 (ja) ダンパ装置
JP2018194222A (ja) ダンパ装置
CN113982978A (zh) 风道旋转机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2829123A (zh) 旋转阻尼器
JP2018194221A (ja) ダンパ装置
US20150083256A1 (en) Direct drive rotary valve
JP6647967B2 (ja) 一方向性ロータリーダンパ
JP6776615B2 (ja) 動吸振器
US20160208928A1 (en) Vibration tolerant butterfly valve
JP4898629B2 (ja) ダンパー装置
CN216589200U (zh) 风道旋转机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457639U (zh) 铰链
JP6733506B2 (ja)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