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12936A - 风冷式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风冷式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12936A
CN109312936A CN201780030607.6A CN201780030607A CN109312936A CN 109312936 A CN109312936 A CN 109312936A CN 201780030607 A CN201780030607 A CN 201780030607A CN 109312936 A CN109312936 A CN 109312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 pan
baffle
heat
width direction
exchang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06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后藤孝英
冈田拓也
寺冈正广
松本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312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12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6Drip trays for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8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val Of Water From Condensation And Defrosting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冷式冷却器。本发明的风冷式冷却器具备:挡板(15),设置于热交换室(12)的下端(12a),且从中央(15C)朝向两端部(15A)向下方倾斜;及一对排水盘(17),在机械室(11)与热交换室(12)之间沿Y方向延伸配置,且能够容纳从挡板(15)的宽度方向的端部(15A)落下的排出水,该风冷式冷却器在排水盘(17)的宽度方向上分离一对排水盘(17)。

Description

风冷式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冷式冷却器。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6年10月14日于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6-203001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制冷设备(风冷式冷却器),其具备:机械室;空气热交换室,配置于机械室的上方,且被设定为随着从上端朝向下端而宽度变窄的形状;风扇,配置于空气热交换室的上端;及排水盘,以与空气热交换室的下端接触的方式配置于机械室与空气热交换室之间。
上述排水盘被设定为V字状,且中央部设有排水口。排水盘经由上述排水口,将通过在空气热交换室内流经配管的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产生的水排出至制冷设备的外部。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9962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排水盘与空气热交换室的整个下端接触(换言之,由于空气热交换室的下端与排水盘之间没有间隙),因此存在排水盘内堆积污垢或灰尘等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排水盘内的清扫的问题。因此,设置于排水盘的排水口有可能被污垢或灰尘堵塞。
并且,在寒冷地区使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制冷设备(风冷式冷却器)的情况下,需要在与机械室的上表面对置的排水盘的表面粘贴加热器,以防止水冻结。
然而,在被设为与空气热交换室的下端的宽度相等的宽度的排水盘的中央部粘贴加热器较困难。即,相对于排水盘的作业较困难。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轻松地清扫排水盘内,且能够轻松地进行相对于排水盘的作业的风冷式冷却器。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风冷式冷却器具备:机械室,沿规定方向延伸;热交换室,以与该机械室分开的状态设置于所述机械室的上方,且将所述规定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并使制冷剂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挡板,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室的下端,且将所述规定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并从中央朝向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下方倾斜;及一对排水盘,以与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对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机械室与所述热交换室之间,且将所述规定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并能够容纳从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落下的排出水,所述一对排水盘在该排水盘的宽度方向上分离,所述排水盘与所述热交换室的宽度方向的端对置配置,在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上,在所述排水盘的外侧壁与所述热交换室的宽度方向的端及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设有间隙。
根据本发明,具备:挡板,设置于热交换室的下端,且将规定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并从中央朝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下方倾斜;及一对排水盘,以与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对置的方式设置于机械室与热交换室之间,且将规定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并能够容纳从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落下的排出水,在排水盘的宽度方向上分离一对排水盘,由此能够将各排水盘的宽度设为较窄。
并且,在挡板的宽度方向上,在排水盘的外侧壁与热交换室的宽度方向的端及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设置间隙,并经由间隙,能够轻松地清扫滞留于宽度较窄的排水盘内的污垢或灰尘。
并且,如上所述,能够将各排水盘的宽度设为较窄,因此在寒冷地区使用风冷式冷却器时,能够在与机械室的上表面对置的排水盘的表面轻松地粘贴加热器(排出水的防冻用加热器)。即,能够轻松地进行相对于排水盘的作业。
并且,在上述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风冷式冷却器中,可以具有:连结用排水盘,连结沿所述排水盘的长度方向配置的该排水盘的两端中一侧的端;及排出口,设置于所述连结用排水盘,且排出所述排出水。
如此,由于具有:连结用排水盘,连结沿排水盘的长度方向配置的排水盘的两端中一侧的端;及排出口,设置于连结用排水盘且排出排出水,从而仅设置一个排出口即可,因此相较于清扫多个排出口的情况,能够缩短排出口的清扫时间。
并且,上述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风冷式冷却器中,所述排水盘也可以以该排水盘的所述一侧的端比另一侧的端更靠近所述机械室的上表面的方式倾斜地配置。
如此,以排水盘的一侧的端比另一侧的端更靠近机械室的上表面的方式倾斜地配置排水盘,由此能够将排出水轻松地引导至连结用排水盘。
并且,在上述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风冷式冷却器中,所述连结用排水盘的形状被设为该连结用排水盘的中央的铅垂方向的高度比连接有所述排水盘的该连结用排水盘的两端低,且所述排出口也可以配置于所述连结用排水盘的中央。
如此,将连结用排水盘的形状设为中央的铅垂方向的高度比连接有排水盘的连结用排水盘的两端低,由此能够将排出水轻松地引导至排水口。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风冷式冷却器中,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以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排水盘对置的方式延伸,在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也可以设有沿该挡板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多个贯穿部。
如此,通过在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设置沿挡板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多个贯穿部,能够经由多个贯穿部,将排出水引导至排水盘,因此能够抑制排出水从挡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溢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轻松地清扫排水盘,且能够轻松地进行相对于排水盘的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冷式冷却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为放大图1所示的区域A的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挡板的俯视图。
图4为放大图1所示的区域B的侧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一对排水盘及连结用排水盘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冷式冷却器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挡板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冷式冷却器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一对排水盘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图示的各部的大小或厚度或尺寸等,有时与实际的风冷式冷却器的尺寸关系不同。
〔第1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冷式冷却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中,X方向表示机械室11、热交换室12、挡板15及排水盘17的宽度方向(相对于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Y方向表示相对于X方向正交的机械室11、热交换室12、挡板15及排水盘17的长度方向(规定方向),Z方向为相对于XY平面正交的铅垂方向。
图2为放大图1所示的区域A的主视图。图2中,对与图1所示的结构体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参考图1及图2,第1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10具有机械室11、热交换室12、多个风扇13、挡板15、一对排水盘17、支承部18、22、连结用排水盘19及排出管24。
机械室11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框体25、容纳于框体25内的压缩机、四通切换阀、水热交换器、膨胀阀、制冷剂配管、水配管及水循环泵(没有全部图示)。
压缩机、四通切换阀、水热交换器及膨胀阀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水配管与水热交换器及水循环泵连接。
风冷式冷却器10通过切换四通切换阀,构成为能够与制冷运行及供暖运行这两者的运行对应。
压缩机例如具备通过逆变器驱动的马达。在压缩机中,通过控制上述马达的转速来调整向制冷剂配管排出的制冷剂的量。
水热交换器使流经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与流经水配管的水进行热交换。
水配管具有从风冷式冷却器10的外部向水热交换器供给水的第1水配管及向风冷式冷却器10的外部排出水热交换器的水的第2水配管。
膨胀阀设置于水热交换器与热交换室12之间。膨胀阀与构成热交换室12的多个热交换部12A连接。
水循环泵向构成机械室11的多个水热交换器供给水。
热交换室12以与机械室11分开的状态设置于机械室11的上方。热交换室12具有沿Y方向延伸的框体28及容纳于框体28内的多个(图1的情况下为4个)热交换部12A。热交换部12A相对于X方向及Y方向,分别配置有两个。沿X方向配置的两个热交换部12A的下端12aa被设为倒V字状。即,热交换室12的下端12a的形状为倒V字状。
框体28的侧壁部分相对于机械室11支承热交换室12。框体28具有吸入外部气体(空气)的侧壁部28A。通过多个风扇13旋转,经由侧壁部28A外部气体(空气)吸入于框体28内。
热交换部12A为空气式热交换器。热交换部12A具有导入经由侧壁部28A吸入的外部气体(空气)的空间(未图示)及配置于该空间,且与压缩机连接的多个传热管(未图示)。
在多个传热管内,通过压缩机而制冷剂进行循环。在热交换部12A中,多个传热管与经由侧壁部28A吸入的外部气体(空气)进行热交换。
多个风扇13设置于热交换室12的上端。多个风扇13相对于Y方向按规定的间隔排列。多个风扇13向热交换部12A内的空间吸入外部气体,并且向风扇13上方排出经热交换的外部气体。
图3为图2所示的挡板的俯视图。图3中,对与图2所示的结构体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参考图2及图3,挡板15沿Y方向(长度方向)延伸。挡板15的宽度(X方向的宽度)构成为比热交换室12的宽度更宽。挡板15的形状被设定为从其中央15C朝向X方向(宽度方向)的两个外侧向下方倾斜的倒V字状。挡板15的形状与热交换室12的下端12a的形状对应。
挡板15具有与热交换室12的下端12a(多个热交换部12A的下端12aa)接触的面15a及沿X方向配置的两个端部15A。挡板15的面15a为在热交换室12内产生的排出水流经的面。流经挡板15的面15a的排出水被引导至端部15A。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两个端部15A记载为两端部15A。
挡板15固定于热交换室12的下端12a。挡板15例如能够利用螺栓或螺钉等固定于热交换室12。
挡板15在固定于热交换室12的下端12a的状态下,两端部15A沿热交换室12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外侧延伸。挡板15的端部15A以与配置于其下方的排水盘17对置的方式配置。挡板15的两端部15A的前端被设定为向朝向其下方的方向折弯的L字状。
在挡板15的两端部15A具有沿Y方向配置的多个贯穿部15B。多个贯穿部15B与排水盘17的内表面对置。多个贯穿部15B使在多个热交换部12A产生的排出水滴下(下落)在沿下方配置的排水盘17。
通过将被设为这种结构的多个贯穿部15B设置于挡板15,能够经由多个贯穿部15B将排出水引导至排水盘17,因此能够抑制排出水从挡板15的两端部15A溢出。
上述被设为倒V字状的挡板15将从热交换部12A产生的排出水引导至端部15A及多个贯穿部15B。并且,引导至端部15A及多个贯穿部15B的排出水流落在配置于挡板15的前端的下方的排水盘17,由此回收于排水盘17内。
作为上述挡板15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耐水性优异的不锈钢。
另外,在图3中,作为一例,举出相对于Y方向设置多个贯穿部15B的情况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例如作为贯穿部15B,也可以设置沿Y方向延伸的一个贯穿槽。在该情况下,能够得到与设置多个贯穿部15B时同样的效果。
图4为放大图1所示的区域B的侧视图。图4中,对与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体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5为图2所示的一对排水盘及连结用排水盘的俯视图。图5中,对与图1、图2及图4所示的结构体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参考图2、图4及图5,排水盘17以与挡板15的一个端部15A对置的方式在机械室11与热交换室12之间设有两个。在俯视的状态下,一对排水盘17沿Y方向延伸。排水盘17以相对于X方向分开的状态配置有两个。各排水盘17的宽度构成为比热交换部12A的宽度足够窄。
如此,通过设置在X方向上分离的一对(两个)排水盘17,能够将各排水盘17的宽度设为比热交换部12A的宽度足够窄。由此,在寒冷地区使用风冷式冷却器10时,工作人员能够在与机械室11的上表面11a对置的排水盘的表面17a(外面)轻松地粘贴加热器(未图示的排出水防冻用加热器)。即,能够轻松地进行相对于排水盘17的作业。
排水盘17容纳从挡板15的端部15A落下的排出水。排水盘17以与热交换室12的X方向(宽度方向)的端12B对置的方式配置。排水盘17具有沿Y方向配置的一侧的端17A及另一侧的端17B。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指一侧的端17A及另一侧的端17B这两者的情况下,有时记载为两端17A、17B。
一对排水盘17的一侧的端17A与连结用排水盘19连接。排水盘17以一侧的端17A比另一侧的端17B更靠近机械室11的上表面11a的方式倾斜地配置。
如此,以一侧的端17A比另一侧的端17B更靠近机械室11的上表面11a的方式使排水盘17倾斜地配置,由此能够将排出水轻松地引导至连结用排水盘19。
并且,在排水盘17的外侧壁17C与热交换室12的端12B及挡板15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端部15A之间,设有沿X方向配置的间隙26。间隙26为将Y方向设为长度方向的间隙。
如此,在X方向上,在排水盘17的外侧壁17C与热交换室12的端12B及挡板15的宽度方向的端部15A之间设有间隙26,因此经由间隙26,能够轻松地清扫滞留于宽度较窄的排水盘17内的污垢或灰尘。
间隙26的宽度被设定为清扫排水盘17的内侧时所使用的能够插入清扫工具的大小。间隙26的宽度例如优选设为12mm以上。
支承部18在排水盘17的表面17a与机械室11的上表面11a之间设有多个。支承部18通过连接排水盘17与机械室11来支承排水盘17。
参考图2及图5,连结用排水盘19设置于一侧的排水盘17的一侧的端17A与另一侧的排水盘17的一侧的端17A之间。连结用排水盘19具有沿X方向配置的端19A、19B(两端)。
连结用排水盘19的端19A与一侧的排水盘17的一侧的端17A连接,端19B与另一侧的排水盘17的一侧的端17A连接。
在连结用排水盘19的中央部设有与排出管24连接的排出口19C。排出口19C经由排出管24,向风冷式冷却器10的外部排出经由排水盘17的排出水。
如此,通过具有连结两个排水盘17的一侧的端17A的连结用排水盘19及设置于连结用排水盘的排出口19C,能够将排出口19C的数量设为一个,因此相较于设置多个排出口的情况,能够简单地进行排出口19C的清扫。
连结用排水盘19的形状被设为连结用排水盘19的中央的Z方向(铅垂方向)的高度比连结用排水盘19的端19A、19B低的V字状。
如此,通过将连结用排水盘19的形状设为V字状,能够将经由排水盘17的排出水有效地引导至设置于连结用排水盘19的中央的排出19C。
支承部22在机械室11的上表面11a与连结用排水盘19之间设有多个。多个支承部22支承连结用排水盘19。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10,具备:挡板15,设置于热交换室12的下端12a,且从中央15C朝向X方向的端部,向下方倾斜;及一对排水盘17,以与挡板15的端部15A对置的方式配置于机械室11与热交换室12之间,并能够容纳从挡板15的宽度方向的端部15A落下的排出水,通过在排水盘17的宽度方向上分离一对排水盘17,能够将各排水盘17的宽度设为较窄。
并且,在X方向上,在排水盘17的外侧壁17C与热交换室12的端12B及挡板15的端部15A之间设置间隙26,由此经由间隙26,能够轻松地清扫滞留于宽度较窄的排水盘17内的污垢或灰尘。
并且,如上所述,能够将各排水盘17的宽度设为较窄,由此在寒冷地区使用风冷式冷却器10时,能够在与机械室11的上表面11a对置的排水盘17的表面17a轻松地粘贴未图示的加热器(排出水的防冻用加热器)。即,能够轻松地进行相对于排水盘17的作业。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例举使用被设为V字状的连结用排水盘19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连结用排水盘19的形状也可以为相对于X方向,沿直线状延伸的形状。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例举使排水盘17倾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排水盘17也可以以相对于XY平面成为水平的方式配置。在该情况下,从通过排水盘17有效地抽出滞留的排出水的观点考虑,优选沿排水盘17的Y方向设置多个排出口19C。
〔第2实施方式〕
图6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冷式冷却器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6中,对与图2所示的结构体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7为图6所示的挡板的俯视图。图7中,对与图6所示的结构体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参考图6及图7,第2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30将热交换室12的宽度设为比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10的热交换室12更宽,并且代替挡板15而具有挡板31,除此以外,以与风冷式冷却器10同样的方式构成。
热交换室12的两个端12B(以下,有时将两个端12B记载为“两端12B”)比挡板31的端部31A更向外侧延伸。热交换室12的端12B在Z方向上与排水盘17对置。
如此,在Z方向上,热交换室12的端12B与排水盘17以对置的方式配置,因此经由热交换室12的端12B,能够使比挡板31的端部31A更向外侧移动的排出水落下于排水盘17。
在X方向上,在热交换室12的端12B与排水盘17的外部之间形成有清扫排水盘17内时所使用的能够插入清扫工具的间隙33。
挡板31被设定为与热交换室12的下端12a的形状对应的倒V字状。挡板31的X方向的宽度比热交换室12的X方向的宽度窄。挡板31固定于热交换室12的下端12a。挡板31例如能够利用螺栓或螺钉等固定于热交换室12。
挡板31具有沿X方向配置的两个端部31A(以下,有时将两个端部31A记载为“两端部31A”)。挡板31在固定于热交换室12的下端12a的状态下,两端部31A配置于比热交换室12的两个端12B更靠内侧。
挡板31的两端部31A被设定为前端向下方折弯的L字形状。挡板31的前端与排水盘17的侧壁的内表面接触。挡板31的前端例如利用螺栓或螺钉固定于排水盘17。
被设为上述结构的第2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30能够得到与先前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10同样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图8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风冷式冷却器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8中,对与图2所述的结构体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图9为图8所示的一对排水盘的俯视图。图9中,对与图8所示的结构体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
参考图8及图9,在第3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40中,从构成要件中排除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10的连结用排水盘19,并且在各排水盘17设置了排出口19C,除此以外,以与风冷式冷却器10同样的方式构成。在各排水盘17的一侧的端17A(在Z方向上,配置于比另一侧的端17B更低的位置的端)中设有排出口19C。
被设为这种结构的第3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40中,能够将各排水盘17的宽度设为较窄,因此在寒冷地区使用风冷式冷却器40时,能够对与机械室11的上表面11a对置的排水盘17的表面17a轻松地粘贴加热器(排出水的防冻用加热器)。即,能够轻松地进行相对于排水盘17的作业。
并且,在X方向上,在排水盘17的外侧壁17C与热交换室12的端12B及挡板15的端部15A之间设置间隙26,由此经由间隙26,能够轻松地清扫滞留在宽度较窄的排水盘17内的污垢或灰尘。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例举使排水盘17倾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排水盘17也可以以相对于XY平面成为水平的方式配置。在该情况下,从通过排水盘17有效地抽出滞留于排水盘17的排出水的观点考虑,优选沿排水盘17的Y方向设置多个排出口19C。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特定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技术方案的范围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及变更。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例举挡板15的两端部15A配置于热交换室12的两个端12B的外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例举挡板31的两端部31A配置于热交换室12的两端12B的内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热交换室12的两个端12B及挡板15、31的端部15A、31A的前端配置于同一位置。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的风冷式冷却器10、30同样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风冷式冷却器。
符号说明
10、30、40-风冷式冷却器,11-机械室,11a-上表面,12-热交换室,12a、12aa-下端,12A-热交换部,12B、19A、19B-端,13-风扇,15、31-挡板,15a、17a-表面,15A、31A-端部,15B-贯穿部,15C-中央,17-排水盘,17A-一侧的端,17B-另一侧的端,17C-外侧壁,18、22-支承部,19-连结用排水盘,19C-排出口,24-排出管,25、28-框体,26、33-间隙,28A-侧壁部,A、B-区域。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2018年2月2日(02.02.2018)国际事务局受理]
(补正后)一种风冷式冷却器,其具备:
机械室,沿规定方向延伸;
热交换室,以与该机械室分开的状态设置于所述机械室的上方,且将所述规定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并使制冷剂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
挡板,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室的下端,且将所述规定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并从中央朝向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下方倾斜;及
一对排水盘,以与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对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机械室与所述热交换室之间,且将所述规定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并能够容纳从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落下的排出水,
所述一对排水盘与所述挡板分开形成,且在该排水盘的宽度方向上分离,
所述排水盘与所述热交换室的宽度方向的端对置配置,
在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上,在所述排水盘的外侧壁与所述热交换室的宽度方向的端及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设有间隙,
所述挡板的两端部为向下方折弯的L字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式冷却器,其具有:
连结用排水盘,连结沿所述排水盘的长度方向配置的该排水盘的两端中一侧的端;及
排出口,设置于所述连结用排水盘,且排出所述排出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式冷却器,其中,
所述排水盘以该排水盘的所述一侧的端比另一侧的端更靠近所述机械室的上表面的方式倾斜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风冷式冷却器,其中,
所述连结用排水盘的形状被设为该连结用排水盘的中央的铅垂方向的高度比连接有所述排水盘的该连结用排水盘的两端低,
所述排出口配置于所述连结用排水盘的中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式冷却器,其中,
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以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排水盘对置的方式延伸,在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设有沿该挡板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多个贯穿部。

Claims (5)

1.一种风冷式冷却器,其具备:
机械室,沿规定方向延伸;
热交换室,以与该机械室分开的状态设置于所述机械室的上方,且将所述规定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并使制冷剂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
挡板,设置于所述热交换室的下端,且将所述规定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并从中央朝向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向下方倾斜;及
一对排水盘,以与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对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机械室与所述热交换室之间,且将所述规定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并能够容纳从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落下的排出水,
所述一对排水盘在该排水盘的宽度方向上分离,
所述排水盘与所述热交换室的宽度方向的端对置配置,
在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上,在所述排水盘的外侧壁与所述热交换室的宽度方向的端及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之间设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式冷却器,其具有:
连结用排水盘,连结沿所述排水盘的长度方向配置的该排水盘的两端中一侧的端;及
排出口,设置于所述连结用排水盘,且排出所述排出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式冷却器,其中,
所述排水盘以该排水盘的所述一侧的端比另一侧的端更靠近所述机械室的上表面的方式倾斜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风冷式冷却器,其中,
所述连结用排水盘的形状被设为该连结用排水盘的中央的铅垂方向的高度比连接有所述排水盘的该连结用排水盘的两端低,
所述排出口配置于所述连结用排水盘的中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式冷却器,其中,
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以在铅垂方向上与所述排水盘对置的方式延伸,
在所述挡板的宽度方向的端部设有沿该挡板的长度方向配置的多个贯穿部。
CN201780030607.6A 2016-10-14 2017-09-06 风冷式冷却器 Pending CN1093129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03001 2016-10-14
JP2016203001A JP2018063101A (ja) 2016-10-14 2016-10-14 空冷チラー
PCT/JP2017/032084 WO2018070143A1 (ja) 2016-10-14 2017-09-06 空冷チラ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12936A true CN109312936A (zh) 2019-02-05

Family

ID=61906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0607.6A Pending CN109312936A (zh) 2016-10-14 2017-09-06 风冷式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447394A4 (zh)
JP (1) JP2018063101A (zh)
KR (1) KR20180135010A (zh)
CN (1) CN109312936A (zh)
WO (1) WO20180701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2721A (zh) * 2018-11-16 2019-03-08 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模块机组外框
WO2021024405A1 (ja) * 2019-08-07 2021-0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チリングユニット及びチリングユニットシステ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6065A (ja) * 1982-09-22 1984-03-31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空冷式空気調和機のドレン処理装置
JPH01167527U (zh) * 1988-05-12 1989-11-24
JPH0714732Y2 (ja) * 1990-07-16 1995-04-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20050061979A (ko) * 2003-12-19 2005-06-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드레인팬
JP2013076518A (ja) * 2011-09-30 2013-04-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5158347A (ja) * 2014-02-25 2015-09-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201252U (ja) * 2014-06-20 2015-12-03 トレイン エアー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システムズ(チャイナ)シーオー.,エルティーディー. ドレンパン、冷却ユニット及び冷却装置
CN105452777A (zh) * 2013-08-09 2016-03-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单元
CN106016450A (zh) * 2015-03-20 2016-10-12 江森自控日立空调技术(香港)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室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8479U (zh) * 1980-06-17 1982-01-16
JPH0694263A (ja) * 1992-09-10 1994-04-05 Hitachi Ltd 多室型空気調和機
JP3223099B2 (ja) * 1996-02-26 2001-10-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2000283492A (ja) * 1999-03-30 2000-10-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熱交換ユニット
CN102753895B (zh) * 2010-02-15 2015-07-15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致冷单元
CN204141754U (zh) * 2014-09-22 2015-02-04 贝莱特空调有限公司 换热器融霜水无障碍排除结构及风冷热泵
CN105066521B (zh) * 2015-09-01 2018-04-24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热泵机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6065A (ja) * 1982-09-22 1984-03-31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空冷式空気調和機のドレン処理装置
JPH01167527U (zh) * 1988-05-12 1989-11-24
JPH0714732Y2 (ja) * 1990-07-16 1995-04-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20050061979A (ko) * 2003-12-19 2005-06-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드레인팬
JP2013076518A (ja) * 2011-09-30 2013-04-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05452777A (zh) * 2013-08-09 2016-03-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单元
JP2015158347A (ja) * 2014-02-25 2015-09-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201252U (ja) * 2014-06-20 2015-12-03 トレイン エアー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システムズ(チャイナ)シーオー.,エルティーディー. ドレンパン、冷却ユニット及び冷却装置
CN106016450A (zh) * 2015-03-20 2016-10-12 江森自控日立空调技术(香港)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47394A4 (en) 2019-06-26
WO2018070143A1 (ja) 2018-04-19
EP3447394A1 (en) 2019-02-27
KR20180135010A (ko) 2018-12-19
JP2018063101A (ja) 2018-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59329U (zh) 具有成角度的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
US20140311175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01069052B (zh) 嵌入式制冷装置
CN206861838U (zh) 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N109312936A (zh) 风冷式冷却器
CN101008507A (zh) 空调室内单元
CN211041522U (zh) 一种制冷设备
KR20110139834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2338527A (zh) 冰箱
CN109416194B (zh) 用于安装在房间天花板之下的冷却装置
CN208588117U (zh) 热交换器和室外机以及热交换器的制造装置
CN112229236A (zh) 冷却塔和制冷系统
CN105698359B (zh) 分段式换热器及制冷装置
JP2012167913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5175848U (zh) 热回收空调系统
CN213630702U (zh) 移动式空调器
CN202835742U (zh) 一种落地式空调蒸发器
CN208222674U (zh) 一种空调机
WO2015129398A1 (ja) 空気調和機
CN210267677U (zh) 一种空调用冷凝水盘
CN210267814U (zh) 一种翅片式风冷冷凝器
JP2004270997A (ja) ドレン水蒸発装置
JP2007240095A (ja) 解凍機
CN110779197B (zh) 防干燥空调换热器
JP7202607B2 (ja) 温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