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6450A - 空调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6450A
CN106016450A CN201510593783.3A CN201510593783A CN106016450A CN 106016450 A CN106016450 A CN 106016450A CN 201510593783 A CN201510593783 A CN 201510593783A CN 106016450 A CN106016450 A CN 106016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door set
detecting sensor
air conditioner
leakage det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937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藤亮
高藤亮一
井本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Ltd filed Critical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 Ko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16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6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泄漏制冷剂的检测性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具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7)以及向室内吹出空气的吹出口(8)的箱体(4);设置于箱体(4)的内部的送风机(21);配置于吸入口(7)与送风机(21)之间且具有供比重比空气的比重大的制冷剂流通的导热管(22e)而成的换热器(22);形成于送风机(21)与吹出口(8)之间的通风路(23);承接来自换热器(22)的冷凝水的前面侧排水盘(24a)以及背面侧排水盘(24b);以及设置于通风路(23)而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的泄漏检测传感器(25),吹出口(8)位于换热器(22)的下方。

Description

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热泵式空调机中,在使用烃等强燃性的制冷剂、R32等燃烧性小的制冷剂的情况下,若万一制冷剂泄漏,则因外在的要因的呈现而存在燃烧性达到成为问题的浓度(以下为“下限燃烧极限LFL”)的可能性。因此,在热泵式的空调机中,在使用强燃性制冷剂、燃烧性小的制冷剂的情况下,要求适当地检测制冷剂的泄漏,而使泄漏出的制冷剂的浓度不会成为下限燃烧极限LFL。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利用所应用的具有燃烧性的制冷剂的比重比空气的比重大这一点,通过在地板放置型室内机的机械室下部的排水盘附近,设置制冷剂的泄漏检测传感器,来检测来自换热器的制冷剂泄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98346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位于机械室的排水盘的附近设有泄漏检测传感器,所以有尽管制冷剂泄漏、而传感器无法检测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泄漏制冷剂的检测性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箱体,其具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以及向室内吹出空气的吹出口;送风机,其设置于上述箱体的内部;换热器,其配置于上述吸入口与上述送风机之间,且具有供比重比空气的比重大的制冷剂流通的配管;通风路,其形成于上述送风机与上述吹出口之间;排水盘,其位于上述换热器的下方;以及泄漏检测传感器,其设置于上述通风路,检测上述制冷剂的泄漏,上述吹出口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换热器的下方。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提高泄漏制冷剂的检测性的空调机的室内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室内机连接于室外机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图3(a)是表示排水盘的立体图,图3(b)是控制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图5(a)是从吹出口侧观察泄漏检测传感器时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泄漏检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泄漏检测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泄漏检测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8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图8(a)是主视图,图8(b)是表示泄漏检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的剖视图。
图9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图9(a)是主视图,图9(b)是表示泄漏检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泄漏检测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图13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图13(a)是主视图,图13(b)是表示泄漏检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中:
1—室内机,2—室外机,4—箱体,7—吸入口,8—吹出口,11a—上下风向板(开闭板),21—送风机,22—换热器,22d—翅片,22e—导热管(配管),22h、22i—钎焊部,23—通风路,23a—上壁(壁),23b—下壁(壁),23c、23d—侧壁(壁),24a—前面侧排水盘(排水盘),24b—背面侧排水盘(排水盘),25、25A、25B、25C、25D、25E、25F—泄漏检测传感器,25a—发光部,25b—受光部,25c—反射部,25d—音源部,25e—录音部,26—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详细地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在没有特别记载冷冻循环的情况下,是指在冷却或加热、或者这两方中能够使用的冷冻循环。并且,为了方便说明,对于在各附图中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正面背面上下左右的方向轴是根据各图的记载而记载的。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室内机连接于室外机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如图1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经由连接配管3等与具备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外送风机、四通阀以及膨胀阀的室外机2连接。该室内机1是安装于室内的地板上的地板放置型,通过经由连接配管3等连接而使制冷剂循环,来对室内进行空气调和。此外,以下以地板放置型为例进行说明,但也能够适用于挂壁型。
并且,室内机1具备将树脂成型加工为大致箱状的箱体4。该箱体4具备覆盖周围的装饰框5和覆盖前面的前面面板6。并且,室内机1在箱体4的上表面设有吸入室内的空气的吸入口7,并在箱体4的前面下部设有向室内吹出空气的吹出口8。吹出口8形成为具有与室内机1的宽度大致相等的宽度的左右细长的形状。
并且,室内机1具备:开闭吹出口8并且使气流向上下方向偏转的上下风向板11a(开闭板);以及使气流向左右方向偏转的左右风向板12。并且,上下风向板11a能够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吹出口8的附近的侧壁23c、23d。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室内机1构成为具备送风机21、换热器22、通风路23、前面侧排水盘24a(排水盘)、背面侧排水盘24b(排水盘)、泄漏检测传感器25、以及控制装置26(参照图4)。
送风机21例如由贯流风扇构成,具有多片风扇叶片21a(仅图示一部分)和圆环状的支承板21b,通过在支承板21b以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风扇叶片21a而构成。并且,送风机21呈大致筒形状,沿换热器22(沿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配设。并且,送风机21的轴向的一端能够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箱体4侧,轴向的另一端与未图示的马达连接。
换热器22呈与送风机21的宽度大致相等的长度(参照图4),由前面侧下部换热器22a、前面侧上部换热器22b、以及背面侧换热器22c构成。前面侧下部换热器22a的下端22a1设定在与送风机21的下端21s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背面侧换热器22c的下端22c1设定在比送风机21的上端21t低的高度位置。并且,换热器22以从其上部覆盖送风机21的方式配设为大致倒V字状(大致Λ形状)。
吹出口8位于换热器22的下方。此外,吹出口8的开口部整体不需要位于换热器22的下方,吹出口8的开口部的一部分位于换热器22的下方即可。
并且,换热器22例如是交叉翅片管型,构成为具有层叠有多片铝制的薄板的翅片22d(热交换板)、和以贯通各翅片22d的方式安装的铜制的导热管22e。翅片22d和导热管22e通过对插入于翅片22d的导热管22e进行液压或者机械式地扩管而紧贴。此外,在翅片22d与翅片22d之间形成有微小的缝隙,在该缝隙流通室内的空气,而在该空气与从室外机2在连接配管3的导热管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即,通过使送风机21旋转,来从吸入口7吸入室内的空气,通过换热器22、送风机21、通风路23而从吹出口8吹出。
通风路23形成于送风机21与吹出口8之间,构成从吹出口8吹出的流路。并且,在通风路23的上游侧存在送风机21的一部分(一半左右)。并且,通风路23构成为具有构成流路的上表面的上壁23a、构成流路的底面的下壁23b、以及构成流路的侧面的侧壁23c、23d(参照图4)。下壁23b从箱体4的前面下端朝向送风机21的背面侧弯曲,一边上升一边延伸。上壁23a以与下壁23b隔开间隔的方式朝向送风机21的下端延伸。此外,通风路23是指直线地连接上壁23a的上游侧的前端23s和下壁23b的上游侧的前端23t的位置、与吹出口8之间的区域。
前面侧排水盘24a承接在换热器22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产生的水分(冷凝水),其配置于前面侧下部换热器22a的下部。背面侧排水盘24同样承接来自换热器22的水分(冷凝水),其配置于背面侧换热器22c的下部。
泄漏检测传感器25对制冷剂的泄漏进行检测,其设于送风机21与吹出口8之间的通风路23。
在箱体4的吸入口7,能够转动自如地设有遮蔽板13a、13b,通过使遮蔽板13a、13b转动来开闭吸入口7。并且,在换热器22的外侧,设有过滤器9a、9b,从吸入口7被吸入的室内的空气通过过滤器9a、9b而除去空气中的尘埃等,之后被导入换热器22。
图3(a)是表示排水盘的立体图,图3(b)是控制框图。
如图3(a)所示,前面侧排水盘24a以及背面侧排水盘24b形成为具有碟形状,沿换热器22的下部细长地形成,成为承接整个换热器22的构造。
并且,前面侧排水盘24a以及背面侧排水盘24b连接有排水配管22s、22s,在前面侧排水盘24a以及背面侧排水盘24b积存的水分(冷凝水)向屋外吹出。此外,前面侧排水盘24a以及背面侧排水盘24b的形状能够根据换热器22的结构而适当地变更。
如图3(b)所示,控制装置26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接口电路等,其容纳在电器箱27(参照图4)。控制装置26根据存储于存储器(ROM)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冷冻循环以及送风系统的控制等。并且,控制装置26与上下风向板11a、11b、左右风向板12、送风机21、泄漏检测传感器25等电连接。例如,控制装置26通过取得来自泄漏检测传感器25的表示制冷剂泄漏的信号,来使送风机21旋转,并且在由上下风向板11a关闭吹出口8时,从泄漏检测传感器25取得信号。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此外,图4是取下了室内机1的外观部件亦即装饰框5和前面面板6的状态下的室内机1的内部结构图。
如图4所示,包括控制装置26的电器箱27设置在机械室28内,该机械室28与通过送风机21而产生空气流的通风路范围S1区别划分。该通风路范围S1设定为与上述的通风路2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致相同的长度。
因连接配管3在制冷运转时成为露点温度以下,而以使在配管表面生成的冷凝水不向控制装置26传递的方式由分隔板29对机械室28内进行分隔。
换热器22的导热管22e中,例如U字状的配管22e1从翅片22d的层叠方向的一端(图示左端)朝向另一端(图示右端)沿水平方向插通,而在另一端、经由接头部件(回转弯头)22f与其它的配管22e1焊接。并且,配管22e1和连接配管3经由接头部件22g焊接。此外,配管22e1与接头部件22f、22g之间的连接部分成为钎焊部22h、22i。
然而,通过在换热器22内流动制冷剂,来在换热器22中对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实现室内的空气调和,但考虑因构成换热器22的导热管22e的劣化、钎焊部22g(连接部)的破损等而使制冷剂向室内机1的内部泄漏。
作为用于冷冻循环的制冷剂,能够应用燃烧性小的单一制冷剂亦即R32、R1234yf、R1234ze、或者以它们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制冷剂。并且,同样作为比重比空气的比重大的制冷剂,也可以使用R290或R600a等单一制冷剂、或者以它们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制冷剂。这样的制冷剂的比重比空气的比重大,从而泄漏出的制冷剂在重力方向上滞留。并且,通过使用作为燃烧性小的单一制冷剂的R32、R1234yf、R1234ze、R1123或者以它们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制冷剂,能够缩小变暖系数,并且与不燃性制冷剂相比能够提高效率。
在制冷剂从构成换热器22的导热管22e泄漏出的情况下,与由分隔板29分隔出的机械室28内的下方空间相比,制冷剂容易在上述侧排水盘24a、背面侧排水盘24b(参照图2)滞留。滞留于前面侧排水盘24a、背面侧排水盘24b的制冷剂随时间的经过而溢出。而且,溢出了的制冷剂向通风路23流出。
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分隔通风路23和机械室28的侧壁23c设置泄漏检测传感器25。
图5(a)是从吹出口侧观察泄漏检测传感器时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泄漏检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的剖视图。
如图5(a)所示,在构成通风路23的流路的侧壁23c,形成有用于安装泄漏检测传感器25的安装孔23c1。在该安装孔23c1,会露出泄漏检测传感器25的元件部25s。
如图5(b)所示,泄漏检测传感器25例如是半导体式,具有元件部25s和支承该元件部25s的基体部25v,其安装在侧壁23c的内侧(与通风路23相反的一侧)。
基体部25v具有堵住安装孔23c1的形状,以使制冷剂不会通过安装孔23c1而向机械室28侧流出的方式封闭安装孔23c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构成通风路23的流路的右侧的侧壁23c配置有泄漏检测传感器25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构成通风路23的流路的左侧的侧壁23d(参照图4)设置安装孔,并在此配置泄漏检测传感器25。
并且,泄漏检测传感器25例如对泄漏出的制冷剂的气体浓度进行监视,在制冷剂的气体浓度达到下限燃烧极限LFL的情况下,向控制装置26的泄漏检测部发送信号。并且,泄漏检测传感器25也可以对因制冷剂泄漏而相对减少的气体成分(例如,氧)的浓度进行监视。这样,泄漏检测传感器25由直接检测气化后的制冷剂气体、或者空气所含有的氧气的气体传感器构成。
此外,在测量空气中的氧浓度的情况下,氧浓度降低的量能够接近大致为因制冷剂泄漏而变稀的量。也就是说,由于认为在氧浓度与泄漏制冷剂浓度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所以通过间接地测量氧浓度,能够对泄漏出的制冷剂浓度进行检测。
并且,泄漏检测传感器25优选总是继续监视,从而也可以是同时采用与室内机1的电源不同的电源装置(例如,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并且,在应用优选定期地进行维护的泄漏检测传感器25的情况下,也可以以能够进行泄漏检测传感器25的拆装的方式,在箱体4设置泄漏检测传感器25的取出用的把手、抽屉,而如盒式那样简单地进行拆装。
在像这样构成的室内机1中,例如在制冷剂从图4的换热器22的点A的位置泄漏出的情况下,泄漏制冷剂从点A朝向重力方向(铅垂方向的下方)而向前面侧排水盘24a的右端下降。下降至前面侧排水盘24a后的制冷剂从前面侧排水盘24a立即溢出、或者在整个前面侧排水盘24a积存后溢出。由于在制冷剂从点A泄漏出的情况下,从前面侧排水盘24a的右端主动地溢出,所以溢出后的制冷剂通过在通风路23的侧壁23c的附近通过,来利用泄漏检测传感器25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并且,在制冷剂从图4的换热器22的点B的位置泄漏出的情况下,泄漏制冷剂从点B朝向重力方向(铅垂方向的下方)而向前面侧排水盘24a的左端下降。下降至前面侧排水盘24a的制冷剂在前面侧排水盘24a积存,并且如图4的箭头R1所示地沿前面侧排水盘24a的长度方向朝右侧流动。而且,若制冷剂到达前面侧排水盘24a的右端,则从前面侧排水盘24a溢出,沿通风路23的侧壁23c而朝向吹出口8流出,并利用泄漏检测传感器25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1中,在通风路23设置泄漏检测传感器25,并且吹出口8位于换热器22的下方。据此,从换热器22泄漏出的制冷剂(比重比空气的比重大的制冷剂)在前面侧排水盘24a、背面侧排水盘24b积存而溢出(参照图2)。而且,溢出后的制冷剂通过通风路23而从吹出口8流出,由此能够利用设于通风路23的泄漏检测传感器25可靠地检测制冷剂的泄漏。由此,能够提高制冷剂的泄漏的检测性能。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构成通风路23的流路的侧壁23c的内侧(与通风路23相反的一侧)设有泄漏检测传感器25,所以能够减少风路阻力。
并且,根据第1实施方式,作为泄漏检测传感器25,通过应用检测氧浓度的传感器,从而无需与制冷剂的种类对应地变更传感器,便能够相对于不同种类的制冷剂应用共用的泄漏检测传感器25。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换热器22,且在配管22e1的轴向的一端设有钎焊部22h、22i,泄漏检测传感器25设置于钎焊部22h、22i的一侧。据此,由于预想存在钎焊部22h、22i的一侧与没有钎焊部的一侧相比,制冷剂泄漏的概率变高,所以通过在钎焊部22h、22i的一侧配置泄漏检测传感器25,能够更加可靠地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并且,根据第1实施方式,由于泄漏检测传感器25位于换热器22的下方,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来自换热器22的制冷剂的泄漏的检测性。
(第2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剖视图。此外,图6表示室内机的下部的剖面结构。并且,图6中未图示的其它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6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A是在构成通风路23的流路的上壁23a具备泄漏检测传感器25的结构。在上壁23a形成安装孔23a1,泄漏检测传感器25设置在形成有该安装孔23a1的上壁23a的内部(与通风路23相反的一侧)。此外,泄漏检测传感器25能够安装在通风路23的宽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
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当从换热器22泄漏出的制冷剂成为无法由前面侧排水盘24a、背面侧排水盘24b(参照图2)完全承接的量时,制冷剂向通风路23流出,由此能够利用泄漏检测传感器25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第3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B是在构成通风路23的流路的下壁23b具备泄漏检测传感器25的结构。在下壁23b形成安装孔23b1,泄漏检测传感器25设置在形成有该安装孔23b1的下壁23b的内部(与通风路23相反的一侧)。此外,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泄漏检测传感器25能够安装在通风路23的宽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
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当从换热器22泄漏出的制冷剂成为无法由前面侧排水盘24a、背面侧排水盘24b(参照图2)完全承接的量后,制冷剂向通风路23流出,由此能够利用泄漏检测传感器25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此处,在作为制冷剂而应用作为燃烧性小的(低的)单一制冷剂的R32、R1234yf、R1234ze、R1123或者以它们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制冷剂的情况下,由于上述制冷剂的比重比空气的比重大,所以泄漏出的制冷剂在重力方向上滞留。这样,通过在构成通风路23的底侧的流路的下壁23b设置泄漏检测传感器25(参照图7),与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更加可靠地对泄漏出的制冷剂进行检测。
(第4实施方式)
图8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图8(a)是主视图,图8(b)是侧视图。
如图8(a)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C是代替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的泄漏检测传感器25而设有泄漏检测传感器25A的结构。
泄漏检测传感器25A具备设置在构成通风路23的流路的侧壁23d的发光部25a、和设置在构成通风路23的流路的侧壁23c的受光部25b。
并且,发光部25a和受光部25b配置在沿水平方向(送风机21的轴向)相互对置的位置。此外,发光部25a和受光部25b的左右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任意的。
如图8(b)所示,泄漏检测传感器25A设置在送风机21与吹出口8之间的通风路23。并且,泄漏检测传感器25A设置在通风路23中的前面侧排水盘24a的附近。
发光部25a由包括作为泄漏的检测对象的制冷剂的吸收波长的光源构成。例如,R32中,由于在1083cm-1(9.23μm)附近的远红外区域存在大的吸收波长,所以作为光源,能够使用表面加热器等热源、具有远红外区域的波长的半导体激光、LED等。此外,在使用R32以外的制冷剂的情况下,与该制冷剂所具有的特征的吸收波长一致。
并且,作为受光部25b,能够使用组合仅透过作为泄漏的检测对象的制冷剂的吸收波长附近的波长的带通滤波器、和接受经由该带通滤波器而入射的光的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后的结构。
并且,作为受光部25b,不是必需限定于透过窄的区域的波长的带通滤波器和热电型红外线传感器的组合,也可以使用利用了仅检测需要的波长(仅检测制冷剂的吸收波长)的MCT(HgCdTe)光导电元件等的红外线传感器。
根据像这样构成的第4实施方式,能够将泄漏制冷剂的检测范围扩大为长度方向(通风路23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与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扩大检测范围。
(第5实施方式)
图9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图9(a)是主视图,图9(b)是侧视图。此外,对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9(a)所示,第5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D是代替第4实施方式的泄漏检测传感器25A而设有泄漏检测传感器25B的结构。
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泄漏检测传感器25B具备设置在构成通风路23的流路的侧壁23d的发光部25a、和设置在构成通风路23的流路的侧壁23c的受光部25b。并且,在第5实施方式的泄漏检测传感器25B中,发光部25a和受光部25b配置为相对于水平方向(送风机21的轴向)倾斜。
即,如图9(b)所示,泄漏检测传感器25B构成为,在送风机21与吹出口8之间,相对于在通风路23的上壁23a与下壁23b的中间通过的线S2,发光部25a位于下壁23b侧,受光部25b位于上壁23a侧。此外,发光部25a与受光部25b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与上述上下相反。
根据像这样构成的第5实施方式,能够在通风路23的宽度方向(换热器22的宽度方向)上扩大泄漏制冷剂的检测范围,与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扩大检测范围。另外,在第5实施方式中,与如第4实施方式那样将发光部25a和受光部25b平行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
(第6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此外,图10是表示室内机1E的下部的放大图。
如图10所示,第6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E是代替第4实施方式的泄漏检测传感器25A而设有泄漏检测传感器25C的结构。
泄漏检测传感器25C具备设置在构成通风路23的流路的下壁23b的发光部25a、和设置在构成通风路23的流路的上壁23a的受光部25b。此外,发光部25a和受光部25b能够使用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并且,发光部25a与受光部25b的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任意的。
根据像这样构成的第6实施方式,能够将泄漏制冷剂的检测范围扩大为上下方向(通风路23的高度方向)的整个区域,与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扩大检测范围。
(图7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如图11所示,第7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F是代替第6实施方式的泄漏检测传感器25C而设有泄漏检测传感器25D的结构。
泄漏检测传感器25D是将第6实施方式的发光部25a和受光部25b的组合而成的(泄漏检测传感器25C)空开间隔地多个配置于通风路23的宽度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组)的结构。
根据像这样构成的第7实施方式,能够在通风路23的高度方向上扩大泄漏制冷剂的检测范围,与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扩大检测范围。并且,与如第6实施方式那样配置有1组发光部25a和受光部25b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
(第8实施方式)
图12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的主视图。
如图12所示,第8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G是代替第4实施方式的泄漏检测传感器25A而设有泄漏检测传感器25E的结构。
泄漏检测传感器25E具备设置在构成通风路23的流路的侧壁23c的发光部25a及受光部25b、和设置在构成通风路23的流路的侧壁23d的反射部25c。反射部25能够使用镜、或者由能够反射与制冷剂对应的吸收波长的材料构成的部件。
根据像这样构成的第8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扩大泄漏制冷剂的检测范围。并且,通过将受光部25a和发光部25b设置于相同的侧壁23c侧,能够将作为电气部件的受光部25a以及发光部25b集中在电器箱27侧。
(图9实施方式)
图13表示第9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内部构造,图13(a)是主视图,图13(b)是表示泄漏检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的剖视图。
如图13(a)所示,第9实施方式的室内机1H是代替第4实施方式的泄漏检测传感器25A而设有泄漏检测传感器25F的结构。
泄漏检测传感器25F具备设置在作为贯流风扇的送风机21的轴向的一端的发光部25a、和设置在轴向的另一端的受光部25b。并且,发光部25a以及受光部25b设置在送风机21的内侧。
如图13(b)所示,泄漏检测传感器25F的发光部25a以及受光部25b配置在送风机21的轴中心附近。此外,由于送风机21由风扇叶片21a和支承板21b构成,所以送风机21的内侧(内部)成为能够使光沿轴向通过的空间。
根据像这样构成的第9实施方式,泄漏检测传感器25F变得接近控制装置26,能够容易获取电源,而能够提高设置性。并且,由于送风机21由多叶片(多个风扇叶片21a)仅网格状地具有缝隙,所以送风机21的内侧的空间变暗。因此,当将泄漏检测传感器25F(发光部25a和受光部25b)设置于送风机21的内部后,由于外部的光难以进入送风机21的内部(由于难以遭受噪声),所以能够缩小泄漏检测传感器25F的误差。
(第10实施方式)
图14是表示第10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动作的流程图。
如图14所示,控制装置26在步骤S10中判定上下风向板11a(开闭板)是否关闭,在判定为上下风向板11a关闭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1,在判定为上下风向板11a未关闭的情况下(否),返回。
在步骤S11中,控制装置26判定是否存在制冷剂泄漏,在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2,在判定为不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否),返回。作为判定为制冷剂泄漏的阈值,例如判定制冷剂浓度是否比LFL的1/4的值(LFL/4)大,在判定为比LFL/4大的情况下,判定为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在步骤S12中,控制装置26使送风机21接通(驱动)。通过使送风机21接通,来确认制冷剂是否继续泄漏。
此处,在制冷剂的喷出速度大的情况下,由于比空气重的制冷剂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所以制冷剂变得容易在室内的下方积存,而难以扩散。因此,在步骤S13中,上下风向板11a朝向斜上方(比水平方向靠上方)。这样,从吹出口8吹出的空气的流动成为朝向上方,从而能够使之高效地扩散。
另外,为了使重的制冷剂高效地在房间内循环,朝上方的角度比40°大,更加优选送风机21的风扇速度也是最大速度(例如吹出口风速4~6m/s左右)。
此外,也可以如在步骤S13中以括号表示那样,使上下风向板11a在包括斜上方(比水平方向靠上方)的范围内摆动(以一定间隔反复转动)。
在步骤S14中,控制装置26判定是否经过规定时间,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5,在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否),继续接通送风机21。此外,规定时间是指,能够使向设置室内泄漏出的制冷剂扩散而使浓度比阈值低的时间。
在步骤S15中,控制装置26使送风机21断开(停止)。
再步骤S16中,控制装置26判定是否存在制冷剂泄漏,在判定为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是),进入步骤S17,在判定为不存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否),返回。此外,在该情况下,也与步骤S11相同,在制冷剂浓度比LFL的1/4的值大的情况下,判定为产生了制冷剂泄漏。
在步骤S17中,控制装置26通知异常,来作为产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例如,使用光和声音,使发光图案、颜色变化、或利用警报器、蜂鸣器发出警报音等,来对存在于室内的用户发出警报、警告。
此外,在图14中,以当上下风向板11a关闭时检测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空调机也可以是在运转过程中即使在上下风向板11a打开时也检测制冷剂泄漏的结构。
并且,在步骤S15中,通过利用LFL的1/4的值的检测来判定存在冷却剂泄漏,由此发出警报、警告,但不限定于此,之后,也可以当判定为制冷剂浓度比LFL的1/2的值大时,向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电源单元(未图示)发出指令,切断向自身进行的电力供给,不向包括容纳于电器箱27的内部的电子电路而成的控制装置26等流动电流。
这样,通过接通/断开送风机21,而再次检测制冷剂泄漏,能够防止因热等引起误检测。并且,通过在上下风向板11a关闭时检测制冷剂泄漏,能够使通风路23内变暗,从而能够防止因太阳光等的侵入引起的误检测。并且,由于在上下风向板11a关闭的情况下,制冷剂变得容易积存,所以能够提高制冷剂泄漏的检测性。
(第11实施方式)
第11实施方式的室内机是代替第4实施方式的发光部25a和受光部25b的组合而将发光部25a设为音源部25d(参照图8)、将受光部25b设为录音部25e(参照图8)的组合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由于通过空气的介质时的音速和通过在空气混有制冷剂的介质时的音速变化,所以通过检测该变化,能够检测制冷剂的泄漏。并且,由于在构成通风路23的侧壁23c、23d设有音源部25d和录音部25e,所以能够在长度方向(通风路23的宽度方向)上扩大泄漏制冷剂的检测范围,与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相比,能够扩大检测范围。
此外,也可以将组合有音源部25d和录音部25e的泄漏检测传感器应用于第5实施方式至第8实施方式。
并且,在第11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关闭上下风向板11a时检测制冷剂泄漏,能够遮挡进入通风路23内的其它的声音,从而难以遭受检测时的噪声。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适当地组合而应用第1实施方式至第11实施方式。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送风机21是一个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安装两个送风机21。

Claims (19)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箱体,其具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以及向室内吹出空气的吹出口;
送风机,其设置于上述箱体的内部;
换热器,其配置于上述吸入口与上述送风机之间,且具有供比重比空气的比重大的制冷剂流通的配管;
通风路,其形成于上述送风机与上述吹出口之间;
排水盘,其位于上述换热器的下方;以及
泄漏检测传感器,其设置于上述通风路,检测上述制冷剂的泄漏,
上述吹出口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换热器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配置在构成上述通风路的流路的侧壁、上壁以及下壁的任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是检测氧浓度的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换热器在上述配管的轴向的一端具有钎焊部,
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设置在上述钎焊部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具有:设置在作为上述通风路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发光部;以及设置在另一端并检测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光的受光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发光部以及上述受光部相对于构成上述通风路的流路的壁以倾斜的朝向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具有:设置在构成上述通风路的上壁或者下壁的任一方的发光部;以及设置在另一方的受光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沿上述通风路的宽度方向配置多组。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冷剂以氟利昂为主要成分,
上述发光部至少发出远红外区域的波长的光,
上述受光部检测上述远红外区域的波长的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具有:设置在作为上述通风路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音源部;以及设置在另一端并检测来自上述音源部的声音的录音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具有:设置在作为上述通风路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发光部及受光部;以及设置在另一端并使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光向上述受光部反射的反射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位于上述换热器的下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送风机是贯流风扇,
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具有:配置在上述贯流风扇的轴向的一端的发光部;以及配置在上述轴向的另一端的受光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设置在上述通风路的壁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制冷剂是R32、R1234yf、R1234ze、R1123的单一制冷剂、或者以它们为主要成分的混合制冷剂。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开闭上述吹出口的开闭板;以及
对上述开闭板进行开闭控制的控制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开闭板关闭时利用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检测上述制冷剂的泄漏。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上述送风机的控制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在利用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上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使上述送风机运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开闭上述吹出口的开闭板;以及
控制上述送风机的控制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在利用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上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使上述送风机运转,使上述开闭板为打开的状态,并且使上述开闭板比水平方向朝向上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中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开闭上述吹出口的开闭板;以及
控制上述送风机的控制装置,
上述控制装置在利用上述泄漏检测传感器检测到上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使上述送风机运转,使上述开闭板为打开的状态,并且使上述开闭板在包括比水平方向靠近上方的范围摆动。
CN201510593783.3A 2015-03-20 2015-09-17 空调机的室内机 Pending CN1060164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7384 2015-03-20
JP2015057384A JP6466219B2 (ja) 2015-03-20 2015-03-20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6450A true CN106016450A (zh) 2016-10-12

Family

ID=57071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93783.3A Pending CN106016450A (zh) 2015-03-20 2015-09-17 空调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66219B2 (zh)
CN (1) CN106016450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2936A (zh) * 2016-10-14 2019-02-05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风冷式冷却器
CN110207411A (zh) * 2018-02-28 2019-09-06 开利公司 具有泄漏检测的制冷系统
CN110249134A (zh) * 2017-02-02 2019-09-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压缩机
CN110402360A (zh) * 2017-03-31 2019-11-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
CN110462299A (zh) * 2017-04-06 2019-11-15 开利公司 中至低全球变暖潜能值制冷剂泄漏检测
CN110603412A (zh) * 2017-05-09 2019-12-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及其制冷剂量设定方法
CN110892211A (zh) * 2017-08-07 2020-03-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WO2020220658A1 (zh) * 2019-04-29 2020-11-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CN112665106A (zh) * 2019-10-15 2021-04-16 开利公司 制冷剂泄漏检测
USD1027682S1 (en) 2021-09-30 2024-05-21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detection sensor housing
US12104809B2 (en) 2021-04-26 2024-10-01 Therm-O-Disc, Incorporated Robust gas sensor for harsh environment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4811B2 (ja) * 2015-05-27 2019-12-25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
JP2017040381A (ja) * 2015-08-17 2017-02-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6638266B2 (ja) * 2015-09-07 2020-01-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7105538B2 (ja) * 2017-01-16 2022-07-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WO2018225217A1 (ja) * 2017-06-08 2018-12-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シロッコ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DE112017007962T5 (de) * 2017-08-21 2020-07-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Klimaanlage und Expansionsventileinheit
JP7004836B2 (ja) * 2018-09-18 2022-01-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7159748B2 (ja) * 2018-09-25 2022-10-2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CN109974090A (zh) * 2019-04-29 2019-07-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10006151A (zh) * 2019-04-29 2019-07-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电控盒组件、空调器及控制方法、检测部件的位置选定方法
JP6922947B2 (ja) * 2019-07-12 2021-08-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の室内機
US11231198B2 (en) 2019-09-05 2022-01-25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nt leak detection in a climate control system
EP3974735A1 (en) * 2020-09-25 2022-03-30 Daikin Industries, Ltd. Indoor unit of a heat pump
US12117191B2 (en) 2022-06-24 2024-10-15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Climate control system with improved leak detect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64793A (ja) * 1990-03-13 1991-11-26 Toshiba Corp 冷却装置の消音装置
JPH11173713A (ja) * 1997-12-05 1999-07-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US20050039468A1 (en) * 2003-08-08 2005-02-24 Robert Bosch Gmbh Air conditioner, in particular for use in motor vehicles, and a method for its operation
CN203672016U (zh) * 2012-08-10 2014-06-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JP2014224612A (ja) * 2011-09-16 2014-12-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93952A (ja) * 1994-08-09 1996-07-30 Furoo Syst:Kk 非分散型赤外線濃度計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64793A (ja) * 1990-03-13 1991-11-26 Toshiba Corp 冷却装置の消音装置
JPH11173713A (ja) * 1997-12-05 1999-07-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US20050039468A1 (en) * 2003-08-08 2005-02-24 Robert Bosch Gmbh Air conditioner, in particular for use in motor vehicles, and a method for its operation
JP2014224612A (ja) * 2011-09-16 2014-12-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203672016U (zh) * 2012-08-10 2014-06-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梁森: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项目教程》", 31 March 2015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2936A (zh) * 2016-10-14 2019-02-05 三菱重工制冷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风冷式冷却器
CN110249134A (zh) * 2017-02-02 2019-09-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压缩机
CN110402360B (zh) * 2017-03-31 2021-04-3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
CN110402360A (zh) * 2017-03-31 2019-11-01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
CN110462299A (zh) * 2017-04-06 2019-11-15 开利公司 中至低全球变暖潜能值制冷剂泄漏检测
CN110462299B (zh) * 2017-04-06 2022-08-09 开利公司 中至低全球变暖潜能值制冷剂泄漏检测器及其操作方法
US11802700B2 (en) 2017-04-06 2023-10-31 Carrier Corporation Moderate-to-low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value refrigerant leak detection
CN110603412A (zh) * 2017-05-09 2019-12-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及其制冷剂量设定方法
CN110892211A (zh) * 2017-08-07 2020-03-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CN110892211B (zh) * 2017-08-07 2021-12-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空调装置的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CN110207411A (zh) * 2018-02-28 2019-09-06 开利公司 具有泄漏检测的制冷系统
WO2020220658A1 (zh) * 2019-04-29 2020-11-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CN112665106A (zh) * 2019-10-15 2021-04-16 开利公司 制冷剂泄漏检测
US12104809B2 (en) 2021-04-26 2024-10-01 Therm-O-Disc, Incorporated Robust gas sensor for harsh environments
USD1027682S1 (en) 2021-09-30 2024-05-21 Carrier Corporation Refrigerant detection sensor hous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66219B2 (ja) 2019-02-06
JP2016176648A (ja) 2016-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6450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638873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12618640U (zh)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JP623354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5931688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110540A (zh) 空调机
WO2019156107A1 (ja) 冷媒検知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7076454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WO2018216052A1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ユニット装置
JP2018054201A6 (ja) ダクトファン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却ユニット
JP2018054201A (ja) ダクトファン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却ユニット
CN206919148U (zh) 空调室内机
JP3669337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空調ユニット
JP6906168B2 (ja) 室内ユニット
JP6653455B1 (ja) 室内ユニット
CN103727590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1349265U (zh) 暖通设备室内机和暖通设备
KR101583520B1 (ko) 백연과 동력을 저감하는 직교류냉각탑 및 그 제어방법
JP3564554B2 (ja) 床暖房装置
JP6070390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3564553B2 (ja) 床暖房装置
WO2020179007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99136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200256625Y1 (ko) 냉각수 비산 방지용 장치를 가진 냉각탑
JP2002195585A (ja) 床暖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Johnson Controls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a

Applicant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Hongkong)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