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02360B - 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 - Google Patents

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02360B
CN110402360B CN201880012641.5A CN201880012641A CN110402360B CN 110402360 B CN110402360 B CN 110402360B CN 201880012641 A CN201880012641 A CN 201880012641A CN 110402360 B CN110402360 B CN 110402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indoor unit
indoor
gas sensor
refrigeran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26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02360A (zh
Inventor
南田知厚
配川知之
平良繁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02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2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02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023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6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leakag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9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e.g. by trial operation or configuration che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05/00Aspects relating to compounds used in compression type refrigeration systems
    • C09K2205/40Replacement mix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9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door unit in circulation with outdoor unit in first operation mode, indoor unit in circulation with an other heat exchanger in second operation mode or outdoor unit in circulation with an other heat exchanger in third operation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2Inflammable refriger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2Preventing, detecting or repairing leaks of refrigeration fluids
    • F25B2500/222Detecting refrigerant lea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控制制冷剂气体传感器上的结露,并且能够检测制冷剂泄漏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具有制冷剂回路(10)的空调装置(100)的室内单元(50)具备机壳(60)、室内风扇(53)、以及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制冷剂回路(10)中封入有制冷剂并进行冷冻循环。机壳(60)内部收容制冷剂回路(10)的至少一部分,且该机壳具有向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开口的吹出口(64)。室内风扇(53)被收容在机壳(60)的内部,该室内风扇产生从吹出口(64)朝向机壳(60)外部的气流(F)。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可在机壳(60)的底面(63)的下方检测制冷剂气体。

Description

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
背景技术
如今,为了抑制全球变暖,要求在冷冻装置中采用对环境影响小的制冷剂。在此,作为对环境的影响比目前广泛使用的HFC(氢氟烃)制冷剂小的制冷剂,可举出GWP(全球变暖系数)低的制冷剂。
但是,GWP低的制冷剂通常伴有燃烧性。
针对于此,提出了一种能够检测制冷剂泄漏的技术,以防备制冷剂从冷冻装置泄漏的情况。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90109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技术:为了检测比重比空气大的制冷剂的泄漏,在落地式室内机中将制冷剂气体传感器设置在与排水盘同一高度的位置,或设置在排水盘的下方、深度与排水盘不同的位置。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与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落地式室内单元不同,例如,在壁挂式等室内单元中,若在不进行送风的停止时产生制冷剂泄漏,在为壁挂式的情况下,由于并非设置在地面附近,所以不会在室内单元的内部的热交换器的下方周边滞留泄漏的制冷剂,而是会造成泄漏的制冷剂泄漏到室内单元的外部而滴漏到室内空间中处于下方的区域。在此,若将制冷剂气体传感器设置在处于热交换器的下方的吹出用送风路径的中途,则会使制冷剂气体传感器处于驱动时产生气流的位置,从而有可能会导致在制冷剂气体传感器上产生结露。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要点而完成的,本公开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控制制冷剂气体传感器上的结露,并且能够检测制冷剂泄漏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观点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是一种具有制冷剂回路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其具备机壳、送风风扇、以及制冷剂气体传感器。制冷剂回路中封入有制冷剂并进行冷冻循环。机壳内部收容制冷剂回路的至少一部分,且该机壳具有向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开口的吹出口。送风风扇被收容在机壳的内部,产生从吹出口朝向机壳外部的气流。制冷剂气体传感器可在机壳的下表面的下方或机壳的上表面的上方检测制冷剂气体。
此外,冷冻装置也可以配置在两个空间中。例如,冷冻装置也可以具有设置于室内的室内单元和设置于室外的室外单元而构成。另外,例如,冷冻装置也可以是朝向室内的部分和朝向室外的部分通过一个机壳一体化而成的结构。
在该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中,在使用比重比空气大的制冷剂的情况下,通过制冷剂气体传感器对处于机壳的下表面的下方的制冷剂气体进行检测,在使用比重比空气小的制冷剂的情况下,通过制冷剂气体传感器对处于机壳的上表面的上方的制冷剂气体进行检测,由此,可对制冷剂的泄漏进行检测。而且,制冷剂气体传感器由于是在机壳的下表面的下方或机壳的上表面的上方检测制冷剂气体,所以不易接触到从机壳的向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开口的吹出口朝向机壳外部的气流。因此,能够抑制由于制冷剂气体传感器接触到调和空气而在制冷剂气体传感器上产生结露。通过以上方式,可控制制冷剂气体传感器上的结露,并且能够检测制冷剂泄漏。
第二观点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在第一观点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基础上,封入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是可燃性制冷剂、弱燃性制冷剂、微燃性制冷剂、剧毒性制冷剂中的任一单体制冷剂或混合制冷剂。
在此,作为可燃性制冷剂,可举出分类为ASHRAE34的制冷剂安全性分类标准的A3的制冷剂。另外,作为弱燃性制冷剂,可举出分类为ASHRAE34的制冷剂安全性分类标准的A2的制冷剂。而且,作为微燃性制冷剂,可举出分类为ASHRAE34的制冷剂安全性分类标准的A2L的制冷剂。另外,作为剧毒性制冷剂,可举出分类为ASHRAE34的制冷剂安全性分类标准的B的制冷剂。
在该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中,即使是在制冷剂回路中使用了在泄露时有可能燃烧或有可能对人体带来危害的制冷剂的情况下,亦可控制制冷剂气体传感器上的结露,并且能够检测制冷剂泄漏。
第三观点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在第一观点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基础上,封入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是R32或GWP低于R32的制冷剂。
在此,作为GWP低于R32的制冷剂,可举出R717等自然制冷剂、R170、R1270、R290、R600、R600a、R152a或这些的混合制冷剂等。
在该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中,即使在GWP(全球变暖系数)低的制冷剂被用于制冷剂回路中的情况下,亦可控制制冷剂气体传感器上的结露,并且能够检测制冷剂泄漏。
第四观点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在第一观点~第三观点中任一观点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基础上,制冷剂气体传感器在从机壳的下表面向下30mm以上300mm以下的范围检测制冷剂气体。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以机壳固定于室内的壁面的状态来使用。
在该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中,通过将机壳固定于室内的壁面,机壳以固定于从地面向上方离开的位置的状态来使用。而且,在该冷冻装置中,在使用比重比空气大的制冷剂的情况下,发现泄漏的制冷剂在室内单元的比机壳的下表面靠下方的区域中形成可燃区域。与此相对,在该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中,制冷剂气体传感器在从机壳的下表面向下30mm以上300mm以下的范围检测制冷剂气体。因此,能够准确地检测使用比重比空气大的制冷剂时的制冷剂的泄漏。
第五观点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在第四观点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基础上,制冷剂气体传感器被固定于从机壳的下表面向下30mm以上300mm以下的范围。
在该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中,制冷剂气体传感器由于被固定于从机壳的下表面向下30mm以上300mm以下的范围,所以能够始终检测在比机壳的下表面靠下方的区域中的制冷剂。
第六观点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在第四观点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基础上,还具备控制部。控制部在使送风风扇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通过制冷剂气体传感器对制冷剂气体进行检测。
在该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中,在送风风扇的驱动处于停止的状态下,泄漏的制冷剂难以被从机壳的吹出口吹出,特别是,往往会滞留在机壳的下表面的下方。与此相对,在该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中,控制部在使送风风扇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特别是通过制冷剂气体传感器对制冷剂往往会滞留的地方进行检测,所以能够准确地检测使用比重比空气大的制冷剂时的制冷剂的泄漏。
第七观点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在第六观点所涉及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基础上,还具备升降机构。升降机构是用于将制冷剂气体传感器从机壳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和缩入的机构。控制部在使送风风扇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使用升降机构使制冷剂气体传感器下降到从所述机壳的下表面向下30mm以上300mm以下的位置而使制冷剂气体传感器检测制冷剂气体。
在该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中,在送风风扇的驱动处于停止的状态下,泄漏的制冷剂难以越过机壳的吹出口,特别是,往往会滞留在机壳的下表面的下方。与此相对,在该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中,控制部通过在使送风风扇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使用升降机构使制冷剂气体传感器下降到从机壳的下表面向下30mm以上300mm以下的位置,特别是通过使制冷剂气体传感器移动到制冷剂往往会滞留之处,能够准确地检测使用比重比空气大的制冷剂时的制冷剂的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控制器的概略结构和连接于控制器的各部的框图;
图3是表示壁挂式室内单元设置于室内的壁面的状态的图;
图4是室内单元的侧视截面图;
图5是表示制冷剂泄漏控制模式时的控制器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6是变形例B所涉及的室内单元的侧视截面图;
图7是变形例D所涉及的室内单元的侧视截面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变形例D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控制器的概略结构和连接于控制器的各部的框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D所涉及的制冷剂泄漏控制模式时的控制器的处理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一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的空调装置100的室内单元50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具体例,不限定公开的内容,在不脱离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变更。
(1)空调装置100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概略结构图。空调装置100是通过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来调节对象空间的空气的装置。
空调装置100主要具有:室外单元2、室内单元50、连接室外单元2和室内单元50的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作为输入装置及输出装置的多个遥控器50a、以及控制空调装置100的动作的控制器70。
在空调装置100中,对封入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冷却或冷凝、减压、加热或蒸发,之后再次进行压缩这样的冷冻循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剂回路10中,作为用于进行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的制冷剂填充有R32。
(1-1)室外单元2
室外单元2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与室内单元50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膨胀阀24、室外风扇25、液体侧关闭阀29、气体侧关闭阀30。
另外,室外单元2具有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配管即排出管31、吸入管34、室外气体侧配管33、以及室外液体侧配管32。排出管31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四通切换阀22的第一连接口。吸入管34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四通切换阀22的第二连接口。室外气体侧配管33连接四通切换阀22的第三口和气体侧关闭阀30。室外液体侧配管32从四通切换阀22的第四口经由室外热交换器23及室外膨胀阀24延伸至液体侧关闭阀29。
压缩机21是将冷冻循环中的低压的制冷剂压缩至高压的设备。在此,作为压缩机21,使用旋转式或涡旋式等容积式的压缩要素(省略图示)通过压缩机马达M21旋转驱动的密闭式构造的压缩机。压缩机马达M21用于改变容量,可通过变频器进行运转频率的控制。
四通切换阀22可通过切换连接状态来切换在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的同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气体侧关闭阀30连接的制冷运转连接状态、及在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气体侧关闭阀30连接的同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的制热运转连接状态。
室外热交换器23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冻循环中的高压的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并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冻循环中的低压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
室外风扇25产生用于将室外的空气吸入室外单元2内,并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排出到外部的气流。室外风扇25由室外风扇马达M25旋转驱动。
室外膨胀阀24是能够进行阀开度控制的电动膨胀阀,设置于室外液体侧配管32的中途的室外热交换器23与液体侧关闭阀29之间。
液体侧关闭阀29是配置于室外液体侧配管32与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的连接部分的手动阀。
气体侧关闭阀30是配置于室外气体侧配管33与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的连接部分的手动阀。
在室外单元2中配置有各种传感器。
具体而言,在室外单元2的压缩机21周边,配置有检测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吸入温度传感器35、检测压缩机21的吸入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即吸入压力的吸入压力传感器36、以及检测压缩机21的排出侧的制冷剂的压力即排出压力的排出压力传感器37。
另外,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上设置有检测流经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38。
而且,在室外热交换器23或室外风扇25的周边,配置有检测被吸入室外单元2内的室外的空气的温度的外气温度传感器39。
室外单元2具有控制构成室外单元2的各部的动作的室外单元控制部20。室外单元控制部20具有包含CPU或存储器等的微机。室外单元控制部20经由通信线与各室内单元50的室内单元控制部57连接,进行控制信号等的收发。另外,室外单元控制部20与吸入温度传感器35、吸入压力传感器36、排出压力传感器37、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38、以及外气温度传感器39分别电连接,接收来自各传感器的信号。
(1-2)室内单元50
如图3所示,室内单元50设置于作为对象空间的室内R的壁面上。室内单元50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与室外单元2连接,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
室内单元50具有室内膨胀阀54、室内热交换器52、室内风扇53、以及外壳60等。
另外,室内单元50具有连接室内热交换器52的液体侧端和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的室内液体制冷剂管58、及连接室内热交换器52的气体侧端和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的室内气体制冷剂管59。
室内膨胀阀54是能够进行阀开度控制的电动膨胀阀,设置于室内液体制冷剂管58的中途。
室内热交换器52是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冻循环中的低压的制冷剂的蒸发器起作用,且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冻循环中的高压的制冷剂的散热器起作用的热交换器。
室内风扇53产生用于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室内单元50的外壳60内,并在室内热交换器52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排出到外部的气流。室内风扇53由室内风扇马达M53旋转驱动。
在室内单元50中配置有各种传感器。
具体而言,在室内单元50的外壳60内部配置有检测设置有室内单元50的空间中的空气温度的空气温度传感器82、及检测流经室内热交换器52的制冷剂的温度的室内热交温度传感器83。
另外,在室内单元50的机壳60的外部设有用于检测封入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气体泄漏时的该泄漏制冷剂的浓度的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例如,电反应根据制冷剂气体浓度而不同的传感器)。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经由通信线81a与室内单元控制部57连接,如后所述,位于室内单元50的机壳60的底面63的下方。
另外,室内单元50具有控制构成室内单元50的各部的动作的室内单元控制部57。室内单元控制部57具有包含CPU或存储器等的微机。室内单元控制部57经由通信线与室外单元控制部20连接,进行控制信号等的收发。
室内单元控制部57分别电连接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空气温度传感器82、室内热交温度传感器83,接收来自各传感器的信号。
机壳60是内部收容有室内热交换器52、室内风扇53、室内膨胀阀54、各种传感器82、83、以及室内单元控制部57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框体。如图3、图4所示,机壳60将室内热交换器52以成为从侧面观察时具有大致倒V字形的截面形状的姿态的方式收容于内部,并将横流风扇即室内风扇53以左右方向成为轴向的方式收容于内部。
如图3、图4所示,机壳60具有:构成机壳60的上端部的顶面61、构成机壳60的前部的前面面板62、构成机壳60的底部的底面63、吹出口64、百叶窗65、以及未图示的左右侧面等。机壳60借助设于背面侧的安装板66固定于室内R的壁面。
在顶面61上设有向上下方向开口的多个顶面吸入口61a。前面面板62是从顶面61的前侧端部附近向下扩展的面板。前面面板62在上方部分设有由左右细长开口构成的前面吸入口62a。室内R的空气经由这些顶面吸入口61a和前面吸入口62a被取入机壳60内的由收纳有室内热交换器52和室内风扇53的空间构成的通风路径S。
底面63在室内热交换器52或室内风扇53的下方大致水平扩展。在底面63上设有开口63a,该开口用于使将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与室内单元控制部57连接的通信线81a沿上下方向通过。
吹出口64在前面面板62的下方且在底面63的前侧、即机壳60的前侧下方向前侧下方开口。该吹出口64由左右方向细长的开口构成。吹出口64经由由收纳有室内热交换器52和室内风扇53的空间构成的通风路径S与顶面吸入口61a和前面吸入口62a连通。由此,被从顶面吸入口61a和前面吸入口62a吸入的空调室内的空气被导入通风路径S,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52之后,由室内风扇53升压,通过吹出口64而被向空调室内吹出。此外,在吹出口64设有用于变更向空调室内吹出的空气的风向的百叶窗65。
此外,如图3所示,上述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被配置为不会与流经机壳60内的通风路径S和吹出口64的调和空气F直接接触。即,在室内单元50中被调和的空气经由机壳60的吹出口64向前下方侧流动,而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固定于离开该调和空气F流经的区域的位置。
更具体而言,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设为位于机壳60的底面63的下方30mm以上300mm以下的范围,且固定于室内R的侧面。
(1-3)遥控器50a
遥控器50a是用于输入各种指示的输入装置,各种指示是室内单元50的用户用于切换空调装置100的运转状态的指示。另外,遥控器50a还作为用于进行空调装置100的运转状态或规定通知的输出装置起作用。遥控器50a经由通信线与室内单元控制部57连接,相互进行信号的收发。此外,在遥控器50a中内置有扬声器。
(2)控制器70的详细内容
在空调装置100中,室外单元控制部20和室内单元控制部57经由通信线连接,由此构成控制空调装置100的动作的控制器70。
图2是示意性表示控制器70的概略结构和连接于控制器70的各部的框图。
控制器70具有多个控制模式,根据控制模式控制空调装置100的运转。例如,控制器70作为控制模式具有在正常情况下执行的通常运转模式和在发生制冷剂泄漏时执行的制冷剂泄漏控制模式。
控制器70与室外单元2中包含的各致动器(具体而言,压缩机21(压缩机马达M21)、室外膨胀阀24及室外风扇25(室外风扇马达M25))、以及各种传感器(吸入温度传感器35、吸入压力传感器36、排出压力传感器37、室外热交温度传感器38及外气温度传感器39等)电连接。另外,控制器70与室内单元50中包含的致动器(具体而言,室内风扇53(室内风扇马达M53)、及室内膨胀阀54)电连接。另外,控制器70与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空气温度传感器82、室内热交温度传感器83及遥控器50a电连接。特别是,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通过经由通信线81a与室内单元控制部57连接而与控制器70连接。
控制器70主要具有存储部71、通信部72、模式控制部73、致动器控制部74、以及输出控制部75。此外,控制器70内的这些各部通过使室外单元控制部20和/或室内单元控制部57中包含的各部一体地发挥作用来实现。
(2-1)存储部71
存储部71例如由ROM、RAM、以及闪存存储器等构成,包含易失性存储区域和非易失性存储区域。在存储部71存储有控制程序,该控制程序定义控制器70的各部的处理。另外,存储部71通过控制器70的各部将规定的信息(例如,各传感器的检测值、输入到遥控器50a的指令等)适当地存储于规定的存储区域。
(2-2)通信部72
通信部72是起到作为用于与连接到控制器70的各设备进行信号的收发的通信接口的作用的功能部。通信部72接受来自致动器控制部74的请求,向指定的致动器发送规定信号。另外,通信部72接收从各种传感器35~39、81~83、遥控器50a输出的信号,并将其存储于存储部71的规定的存储区域。
(2-3)模式控制部73
模式控制部73是进行控制模式的切换等的功能部。在室内单元50的任一个中都不满足规定的制冷剂泄漏条件的情况下,模式控制部73将控制模式设为通常运转模式。
另一方面,在室内单元50中满足了规定的制冷剂泄漏条件的情况下,模式控制部73将控制模式切换为制冷剂泄漏控制模式。
(2-4)致动器控制部74
致动器控制部74按照控制程序并根据情况控制空调装置100中包含的各致动器(例如压缩机21等)的动作。
例如,在通常运转模式时,致动器控制部74根据设定温度或各种传感器的检测值等,实时控制压缩机21的转速、室外风扇25、室内风扇53的转速、室外膨胀阀24的阀开度、以及室内膨胀阀54的阀开度等。
另外,在制冷剂泄漏控制模式时,致动器控制部74控制各致动器的动作,以进行规定的运转。具体而言,在制冷剂发生泄漏的情况下,致动器控制部74中断制冷剂向室内单元50的供给。
(2-5)输出控制部75
输出控制部75是控制作为显示装置的遥控器50a的动作的功能部。
输出控制部75将规定的信息输出到遥控器50a,以向管理员显示有关运转状态或状况的信息。
例如,输出控制部75在通常运转模式下执行冷却运转模式的期间,使遥控器50a显示设定温度等各种信息。
另外,输出控制部75在制冷剂泄漏控制模式时,使遥控器50a具有的显示器显示表示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信息。而且,输出控制部75通过内置在遥控器50a中的扬声器,用声音通知发生了制冷剂泄漏。而且,输出控制部75使遥控器50a显示催促向服务工程师发出通知的信息。
(3)通常运转模式
以下,对通常运转模式进行说明。
作为通常运转模式,设有制冷运转模式和制热运转模式。
控制器70基于从遥控器50a等接收到的指示,判断是制冷运转模式还是制热运转模式,并执行。
(3-1)制冷运转模式
在空调装置100中,在制冷运转模式下,将四通切换阀22的连接状态设为在连接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的同时连接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气体侧关闭阀30的制冷运转连接状态,使填充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主要以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室外膨胀阀24、室内膨胀阀54、室内热交换器52的顺序循环。
更具体而言,当制冷运转模式开始时,在制冷剂回路10内,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并在压缩后被排出。在此,冷冻循环中的低压是由吸入压力传感器36检测的吸入压力,冷冻循环中的高压是由排出压力传感器37检测的排出压力。
在压缩机21中,进行与室内单元50所要求的冷却负载对应的容量控制。具体而言,根据室内单元50所要求的冷却负载设定吸入压力的目标值,并控制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以使吸入压力达到目标值。
从压缩机21排出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排出管31、四通切换阀22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端。
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端的气体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风扇25供给的室外侧空气进行热交换并散热、冷凝,形成液体制冷剂,并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端流出。
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端流出的液体制冷剂经由室外液体侧配管32、室外膨胀阀24、液体侧关闭阀29及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流入室内单元50。此外,在制冷运转模式下,室外膨胀阀24被控制为处于全开状态。
流入到室内单元50的制冷剂经过室内液体制冷剂管58的一部分,流入室内膨胀阀54。流入室内膨胀阀54的制冷剂被室内膨胀阀54减压至冷冻循环中的低压之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52的液体侧端。此外,在制冷运转模式下,室内膨胀阀54的阀开度被控制为压缩机2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过热度。在此,使用吸入温度传感器35的检测温度和吸入压力传感器36的检测压力,在控制器70中计算压缩机2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在室内热交换器52中,流入室内热交换器52的液体侧端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53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蒸发,成为气体制冷剂并从室内热交换器52的气体侧端流出。从室内热交换器52的气体侧端流出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室内气体制冷剂管59,流向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
这样,流经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的制冷剂经由气体侧关闭阀30、室外气体侧配管33、四通切换阀22及吸入管34,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
(3-2)制热运转模式
在空调装置100中,在制热运转模式下,将四通切换阀22的连接状态设为在将压缩机21的排出侧和气体侧关闭阀30连接的同时将压缩机21的吸入侧和室外热交换器23连接的制热运转连接状态,使填充在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主要以压缩机21、室内热交换器52、室内膨胀阀54、室外膨胀阀24、室外热交换器23的顺序循环。
更具体而言,当制热运转模式开始时,在制冷剂回路10内,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并在压缩后被排出。在此,冷冻循环中的低压是由吸入压力传感器36检测的吸入压力,冷冻循环中的高压是由排出压力传感器37检测的排出压力。
在压缩机21中,进行与室内单元50所要求的制热负载对应的容量控制。具体而言,根据室内单元50所要求的制热负载设定排出压力的目标值,并控制压缩机21的运转频率,以使排出压力成为目标值。
从压缩机21排出的气体制冷剂在流过排出管31、四通切换阀22、室外气体侧配管33、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管7之后,经由室内气体制冷剂管59流入室内单元50。
流入室内单元50的制冷剂经由室内气体制冷剂管59流入室内热交换器52的气体侧端。在室内热交换器52中,流入室内热交换器52的气体侧端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53供给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并散热、冷凝,形成液体制冷剂,并从室内热交换器52的液体侧端流出。从室内热交换器52的液体侧端流出的制冷剂经由室内液体制冷剂管58、室内膨胀阀54,流向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此外,在制热运转模式下,室内膨胀阀54的阀开度被控制为处于全开状态。
这样,流经液体制冷剂连通管6的制冷剂经由液体侧关闭阀29、室外液体侧配管32,流入室外膨胀阀24。
流入室外膨胀阀24的制冷剂在减压至冷冻循环中的低压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端。此外,在制热运转模式中,室外膨胀阀24的阀开度被控制为压缩机21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成为规定过热度。
在室外热交换器23中,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液体侧端流入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25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并蒸发,成为气体制冷剂,并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端流出。
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端流出的制冷剂经由四通切换阀22及吸入管34,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
(4)制冷剂泄漏控制模式
以下,参照图3的流程图,说明在通常运转模式时发生了制冷剂泄漏时的由控制器70执行的制冷剂泄漏控制模式的处理流程的一例。
在步骤S10中,在执行制冷运转模式或制热运转模式的通常运转模式时,控制器70判断从制冷或制热的运转开始或者从最新的泄漏制冷剂气体浓度的检测开始是否经过了规定期间。在此,在判断为经过了规定期间的情况下,移动至步骤S11。在判断为未经过规定期间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10。
在步骤S11中,控制器70暂时停止室内风扇53的驱动,使室内R的气流减少。
在步骤S12中,控制器70判断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检测到的制冷剂的浓度是否为规定制冷剂浓度以上。该规定氧浓度根据封入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的种类(在本实施方式中为R32)而被预先确定,并存储在存储部71中。在控制器70判断为在氧气传感器82中检测到的氧浓度为规定氧浓度以上的情况下,转移至步骤S14。另一方面,在氧气传感器82中检测出的氧浓度低于规定氧浓度的情况下,移动至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控制器70重新开始停止中的室内风扇53的驱动,继续执行通常运转模式的同时返回到步骤S10。
在步骤S14中,控制器70开始制冷剂泄漏控制模式,并通过输出控制部75将表示制冷剂发生泄漏的信息作为文字信息显示在遥控器50a具有的显示器上。另外,控制器70通过输出控制部75从遥控器50a具有的扬声器作为声音信息通知制冷剂发生泄漏。
在步骤S15中,控制器70以室内风扇53的转速达到最大的方式控制为强制运转状态。由此,能够搅拌漏出的制冷剂,以抑制浓度局部变高。
在步骤S16中,进行抽空运转。在抽空运转中,将四通切换阀22的连接状态设为制冷运转模式的连接状态,同时关闭室外膨胀阀24,驱动压缩机21,并驱动室外风扇25,使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作用。由此,将制冷剂回路10中存在于室内单元50侧的制冷剂从室外单元2的压缩机21的排出侧经由室外热交换器23回收至室外膨胀阀24之间,抑制来自室内单元50的泄漏部位的制冷剂的进一步泄漏。此外,如果是在制冷剂泄漏时执行制冷运转模式的状态,则在维持四通切换阀22的连接状态的同时,进行抽空运转。另一方面,如果是在制冷剂泄漏时执行制热运转模式的状态,则将四通切换阀22切换为制冷运转模式下的连接状态,并进行抽空运转。在吸入压力传感器36的检测压力为规定结束压力以下的情况下,结束抽空运转,停止压缩机21的驱动,停止空调装置100的运转。
(5)特徴
(5-1)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室内单元50中,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设置在离开调和空气F流经的区域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直接与调和空气的气流接触,所以可抑制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自身产生结露。由此,能够提高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的检测精度。
(5-2)
在此,假设空调装置100在执行通常运转模式的情况下,当在保持驱动室内风扇53的状态下要通过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进行检测时,泄漏的制冷剂气体会被以沿着调和空气的气流F的方式向室内单元50的机壳60的前侧下方的空间引导。因此,当要在已驱动室内风扇53的状态下检测泄漏的制冷剂时,应将制冷剂气体传感器配置在调和空气的气流F通过的区域。但是,若将制冷剂气体传感器配置在调和空气的气流F通过的区域,则如上所述在制冷剂气体传感器上会产生结露,从而可能会难以进行准确的检测。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将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配置在室内单元50的机壳60的底面63的下方的区域,并且正在执行通常运转模式,也在使室内风扇53的驱动停止而将室内R的气流控制为很小的状态下通过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进行检测。
这样,由于使室内风扇53的驱动停止而将室内R的气流控制为很小,所以比重比充填在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10中的空气大的制冷剂即R32不会沿着调和空气的气流F被引导,在泄漏时往往会由于自重而集聚于室内单元5的机壳60的下方而非上方的区域。而且,由于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设于该底面63的下方的区域,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5-3)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中,在室内单元50中制冷剂发生泄漏而产生燃烧可能性的情况下,进行抽空运转,并将制冷剂回收到室外单元2,因此,能够抑制来自室内单元50的泄漏部位的制冷剂的进一步泄漏。
(5-4)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室内单元50中,在判断为制冷剂发生泄漏的情况下,由于以最大转速强制驱动室内风扇53,所以能够抑制在室内产生制冷剂浓度局部升高的部位。
(6)变形例
如以下的变形例所示,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变形。此外,各变形例也可以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与其它变形例组合应用。
(6-1)变形例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封入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是R32的情况。
与此相对,封入制冷剂回路10中的制冷剂不限于此,例如作为R32以外的制冷剂,也可以使用ASHRAE34的制冷剂安全性分类标准分类为A3的可燃性制冷剂、ASHRAE34的制冷剂安全性分类标准分类为A2的弱燃性制冷剂、ASHRAE34的制冷剂安全性分类标准分类为A2L的微燃性制冷剂、分类为ASHRAE34的制冷剂安全性分类标准的B的剧毒性制冷剂。
另外,作为封入制冷剂回路10中的R32以外的制冷剂,也可以使用GWP低于R32的制冷剂(R717等自然制冷剂、R170、R1270、R290、R600、R600a、R152a或这些的混合制冷剂等)。
(6-2)变形例B
在使用变形例A中说明的R32以外的制冷剂中比重比空气轻的制冷剂(例如,R717等自然制冷剂)的情况下,例如,如图6所示的室内单元150那样,使通信线81a通过设于顶面61的开口61b,将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配置固定在顶面61上方的空间。
由此,当泄漏时,能够更准确地检测由于比重比空气轻而向上方移动的制冷剂,从而能够进行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处理并取得同样的效果。
(6-3)变形例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执行通常运转模式时,暂时使室内风扇53的驱动停止,抑制室内R的气流而通过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进行检测的情况。
与此相对,例如,也可以在空调装置100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控制器70判断来自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也可以在运转停止时能够检测制冷剂的泄漏。在空调装置100停止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执行通常运转模式时暂时停止室内风扇53同样,由于可将室内R的气流控制为很小,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检测。
(6-4)变形例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总是固定在室内单元50的机壳60的下方的区域的情况。
与此相对,例如,也可以如图7所示的室内单元250那样,具备传感器升降机构88,使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该传感器升降机构88与室内单元控制部57电连接,通过图8所示的结构,由控制器70的致动器控制部74驱动控制。具体而言,传感器升降机构88在使降下的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上升时,以卷取通信线81a的方式被驱动,使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上升直至被收纳在设于底面63的收纳位置81b。另外,传感器升降机构88在使收纳于收纳位置81b的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下降时,以松开通信线81a的方式被驱动,使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下降到底面63的下方的30mm以上300mm以下的规定的位置。
此外,关于使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升降来使用的情况的处理,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步骤S11与S12之间执行使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下降的步骤S11x,进而在步骤S12与步骤S13之间执行使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上升的步骤S12x,由此,可取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在此,由于可将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收容起来,所以能够给人以明快之感。
(6-5)变形例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表示制冷剂发生泄漏的通知中,举例说明了通过遥控器50a的显示器进行文字信息的显示及通过使用遥控器50a的扬声器的声音信息进行通知的情况。
与此相对,作为通知的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在遥控器50a上设有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该灯点亮、闪烁等。在此,在通过灯进行通知的情况下,也可以以改变发光的光量或闪烁速度等不同的方式,对判断为制冷剂未发生泄漏的正常状态时的发光状态、及判断为制冷剂发生了泄漏时的发光状态进行通知。
另外,在控制器70经由通信部72与由计算机构成的外部的远程监视装置等以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向该外部的远程监视装置等发送表示制冷剂发生泄漏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使熟悉在该远程监视装置中进行监视的制冷剂泄漏的应对措施的服务工程师适当地掌握情况。
(6-6)变形例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剂泄漏控制模式下,举例说明了最终进行抽空运转以使空调装置100停止的情况。
但是,作为制冷剂泄漏控制模式中的空调装置100的控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泄漏之后进行使压缩机21的频率比当前降低的控制。另外,在制冷运转模式的执行中制冷剂发生泄漏的情况下,通过关闭室内膨胀阀54,也可以避免向室内热交换器52进一步供给制冷剂的情况。
(6-7)变形例G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室内单元50和室外单元2分别配置在相互分离的场所而构成的空调装置100。
与此相对,也可以构成为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收容在室内单元50内部的构成要素和收容在室外单元2内部的构成要素收容在一个框体内,并且横跨室内侧和室外侧的方式设置使用的空调装置。
(6-8)变形例H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制冷剂发生泄漏的情况下,以室内风扇53的转速达到最大的方式控制为强制性运转状态的情况。
与此相对,例如,也可以是,将与空调装置100分开装设于建筑物中的换气设备的控制器和空调装置100的控制器70构成为能够进行通信,并且在制冷剂发生泄漏的情况下强制使室内风扇53运转时,对于换气设备具备的风扇也强制使其同时运转。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该理解为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公开的宗旨及范围,能够进行形式及细节的各种各样的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2:室外单元
10:制冷剂回路
20:室外单元控制部
21:压缩机
23:室外热交换器
24:室外膨胀阀
50:室内单元
52:室内热交换器
53:室内风扇(送风风扇)
54:室内膨胀阀
57:室内单元控制部
60:外壳
61:顶面(上表面)
63:底面(下表面)
64:吹出口
70:控制器(控制部)
81:制冷剂气体传感器
81a:通信线
82:空气温度传感器
83:室内热交温度传感器
88:传感器升降机构(升降机构)
100:空调装置(冷冻装置)
150:室内单元
250:室内单元
R:室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90109号公报

Claims (6)

1.一种冷冻装置(100)的室内单元(50、150、250),所述冷冻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10),该制冷剂回路中封入有制冷剂并进行冷冻循环,其中,所述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具备:
机壳(60),其内部收容所述制冷剂回路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向上下方向以外的方向开口的吹出口(64);
送风风扇(53),其收容于所述机壳的内部,产生从所述吹出口朝向所述机壳外部的气流;
制冷剂气体传感器(81),其可在所述机壳的下表面(63)的下方检测制冷剂气体;以及
升降机构(88),该升降机构用于将所述制冷剂气体传感器从所述机壳的下表面向下方伸出和缩入。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其中,
封入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是可燃性制冷剂、弱燃性制冷剂、微燃性制冷剂、剧毒性制冷剂中的任一单体制冷剂或混合制冷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其中,
封入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是R32或GWP低于R32的制冷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其中,
所述制冷剂气体传感器在从所述机壳的下表面向下30mm以上300mm以下的范围检测制冷剂气体,
所述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以所述机壳固定于室内(R)的壁面的状态来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其中,
还具备控制部(70),该控制部在使所述送风风扇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制冷剂气体传感器对制冷剂气体进行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250),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送风风扇的驱动停止的状态下,使用所述升降机构使所述制冷剂气体传感器下降到从所述机壳的下表面向下30mm以上300mm以下的位置而使所述制冷剂气体传感器检测制冷剂气体。
CN201880012641.5A 2017-03-31 2018-03-28 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 Active CN1104023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2645 2017-03-31
JP2017072645A JP6555293B2 (ja) 2017-03-31 2017-03-31 冷凍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PCT/JP2018/012959 WO2018181567A1 (ja) 2017-03-31 2018-03-28 冷凍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02360A CN110402360A (zh) 2019-11-01
CN110402360B true CN110402360B (zh) 2021-04-30

Family

ID=63677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2641.5A Active CN110402360B (zh) 2017-03-31 2018-03-28 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31470B2 (zh)
EP (1) EP3604982A4 (zh)
JP (1) JP6555293B2 (zh)
CN (1) CN110402360B (zh)
WO (1) WO20181815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9738B2 (en) 2014-09-26 2018-11-06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vapor injection compressor
US11592215B2 (en) 2018-08-29 2023-02-28 Waterfurnace International, Inc. Integrated demand water heating using a capacity modulated heat pump with desuperheater
JP6991369B2 (ja) * 2019-01-09 2022-01-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EP3760955A1 (en) 2019-07-02 2021-01-06 Carrier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hazard detection system for a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US11231198B2 (en) 2019-09-05 2022-01-25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nt leak detection in a climate control system
US11326797B2 (en) * 2020-04-14 2022-05-10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Gas sensing system for an air conditioner unit
CN114623588A (zh) * 2020-12-09 2022-06-1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80166A (ja) * 1992-12-09 1994-06-28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326075A (zh) * 2000-05-26 2001-12-1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2005016822A (ja) * 2003-06-25 2005-01-20 Toshiba Kyaria Kk 可燃性冷媒空気調和機の冷媒漏洩検知装置
CN202133061U (zh) * 2008-11-26 2012-02-01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制冷剂泄漏探测系统及其制冷剂传感器组件
CN106016450A (zh) * 2015-03-20 2016-10-12 江森自控日立空调技术(香港)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5664530U (zh) * 2016-05-26 2016-10-26 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车间的空调传感器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8208A (ja) * 1996-06-03 1997-12-12 Daikin Ind Ltd 可燃性冷媒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AU777879B2 (en) * 2000-09-26 2004-11-04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er
JP2002195718A (ja) 2000-12-28 2002-07-10 Nakano Refrigerators Co Ltd ショーケース等の集中管理装置
JP2011202831A (ja) * 2010-03-25 2011-10-13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及び室内ユニット並びに空気調和機
JP5818849B2 (ja) * 2013-08-26 2015-11-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冷媒漏洩検知方法
JP5812081B2 (ja) * 2013-11-12 2015-11-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
JP5983707B2 (ja) 2014-10-31 2016-09-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431339B2 (ja) * 2014-11-07 2018-11-28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室内機、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空気調和機
JP6135705B2 (ja) * 2015-04-06 2017-05-3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利用側空調装置
JP6572628B2 (ja) * 2015-05-27 2019-09-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換気システム
WO2017002215A1 (ja) * 2015-06-30 2017-0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媒漏洩検知システム
JP6176304B2 (ja) * 2015-10-29 2017-08-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ンセント、そのカバープレート及び冷媒検知装置、並びに、コンセント又は冷媒検知装置を備えた環境監視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80166A (ja) * 1992-12-09 1994-06-28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機
CN1326075A (zh) * 2000-05-26 2001-12-12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2005016822A (ja) * 2003-06-25 2005-01-20 Toshiba Kyaria Kk 可燃性冷媒空気調和機の冷媒漏洩検知装置
CN202133061U (zh) * 2008-11-26 2012-02-01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制冷剂泄漏探测系统及其制冷剂传感器组件
CN106016450A (zh) * 2015-03-20 2016-10-12 江森自控日立空调技术(香港)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205664530U (zh) * 2016-05-26 2016-10-26 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车间的空调传感器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73249A (ja) 2018-11-08
JP6555293B2 (ja) 2019-08-07
US11131470B2 (en) 2021-09-28
WO2018181567A1 (ja) 2018-10-04
US20200018504A1 (en) 2020-01-16
CN110402360A (zh) 2019-11-01
EP3604982A4 (en) 2020-11-25
EP3604982A1 (en) 2020-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02360B (zh) 冷冻装置的室内单元
CN110402359B (zh) 冷冻装置
CN108474604B (zh) 空调装置
CN107429957B (zh)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制冷循环系统
JP6289757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6935720B2 (ja) 冷凍装置
US20190072291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JP201515828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11536502B2 (en) Refrigerant cycle apparatus
CN109073306B (zh) 制冷循环装置
WO2019163346A1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5199190A1 (ja) 空調室内機
JP6498289B2 (ja) 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201113759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AU2010364872B2 (en) Part replacement method for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7048880B2 (ja) 冷凍空調装置
WO2019097604A1 (ja) ダクト式空気調和機
JP6853205B2 (ja) 低能力室内機
JP6562139B2 (ja) 冷凍装置
JP7187898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20190000584A (ko) 공기 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