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72016U - 空气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72016U
CN203672016U CN201320483428.7U CN201320483428U CN203672016U CN 203672016 U CN203672016 U CN 203672016U CN 201320483428 U CN201320483428 U CN 201320483428U CN 203672016 U CN203672016 U CN 203672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producing medium
air
absolute humidity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834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牧野浩招
铃木康巨
前山英明
石井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72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720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6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to leakage of heat-exchange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空气调节器。空气调节器(10)具有:制冷循环回路(100),其具备:流路(30a),由可燃性的HFC形成的制冷剂在该流路中循环;以及与流路(30a)连接、通过使制冷剂蒸发或冷凝来进行与空气的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31);将借助室内热交换器(31)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朝空气调节对象的空间(R)供给的送风机(32);检测制冷剂从制冷循环回路(100)的泄漏的氧浓度传感器(33);以及控制单元(40)。在利用氧浓度传感器(33)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对制冷循环回路(100)及送风机(32)进行控制,以便通过进行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的运转来降低室内(R)的绝对湿度。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使用可燃性的HFC制冷剂的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以空气调节器为代表的制冷循环装置中,作为制冷剂使用R410A之类的HFC制冷剂。R410A与以往的R22之类的HCFC制冷剂不同,臭氧消耗潜势ODP(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为零,不破坏臭氧层,但具有全球变暖潜势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高的性质。因此,作为防止地球变暖的一个环节,正在研究从R410A之类的GWP高的HFC制冷剂朝GWP低的HFC制冷剂变更。 
作为低GWP的HFC制冷剂的候选,存在R32(CH2F2;二氟甲烷)。并且,作为具有同样特征的候选制冷剂,存在组分中具有碳的三键结合的卤代烃,例如HFO-1234yf(CF3CF=CH2;四氟丙烯)、HFO-1234ze(CF3-CH=CHF)。上述候选制冷剂与R32同样是HFC制冷剂的一种,但由于具有碳的双键结合的不饱和烃被称作烯,因此,为了与R32那样在组分中不具有碳的双键结合的HFC制冷剂加以区分,多使用烯的O而记载为HFO。 
这样的低GWP的HFC制冷剂(包含HFO制冷剂)虽然并不像R290(C3H8;丙烷)等HC制冷剂那样具有强燃性,但与不燃性的R410A不同,具有微燃水平的可燃性,因此,需要注意制冷剂泄漏。以下将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称作可燃性制冷剂。 
针对这样的制冷剂泄漏的问题,在日本特开2000-81258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空气调节器:当在空气调节器内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使空气调节器的送风风扇旋转,从而使制冷剂在房间内扩散,以降低房间内整体的制冷剂浓度。 
在日本特开2000-81258号公报所记载的空气调节器中,根据送风运转的风向的设定等的不同,存在比较高浓度的制冷剂在地面局部滞留 的忧虑。假设所滞留的制冷剂的体积浓度处于可燃浓度区域,且某种点火源对制冷剂点火的情况下,可燃性制冷剂起火燃烧。燃烧规模根据制冷剂种类而不同,低GWP的HFC制冷剂为微燃性,因此,与丙烷那样的强燃性的HC制冷剂相比,燃烧规模小。此处,燃烧规模大意味着燃烧时间的倒数大,例如表现为火焰的传播快,压力上升大,所产生的火焰大。 
根据针对与丙烷等强燃性的制冷剂相比燃烧规模小的微燃性的HFC制冷剂的燃烧现象的研究、评价可知,关于R32、HFO制冷剂的燃烧现象,在相同条件下,绝对湿度越大则燃烧规模越大。因此,在使用R32、HFO制冷剂之类的低GWP但具有微燃性的HFC制冷剂的空气调节器等的制冷循环装置中,根据上述的燃烧规模与绝对湿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必须提高针对万一发生的制冷剂泄漏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针对在使用R32、HFO制冷剂之类的低GWP但具有可燃性的HFC制冷剂作为制冷剂时万一发生的制冷剂泄漏的安全性的空气调节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具有:制冷循环回路,该制冷循环回路具备:流路,由可燃性的HFC形成的制冷剂在该流路中循环;以及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与流路连接,通过使制冷剂蒸发或者冷凝来进行与空气的热交换;送风机,该送风机将借助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朝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供给;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制冷剂从制冷循环回路的泄漏;以及控制部。在检测部检测出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控制部对制冷循环回路以及送风机进行控制,以便通过进行对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的运转来降低室内的绝对湿度。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器构成为,上述送风机具备风向控制部,该风向控制部控制风向。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器构成为,上述检测部具有:氧浓度传感器,该氧浓度传感器计测氧浓度;以及氧浓度判别部,该氧浓度判 别部判别上述氧浓度传感器所计测出的氧浓度是否在设定氧浓度以下。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器构成为,上述空气调节器具备冷凝水承接部,该冷凝水承接部承接通过上述热交换器与上述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产生的冷凝水,上述氧浓度传感器配置在上述冷凝水承接部附近。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器构成为,上述空气调节器具有绝对湿度计测部,该绝对湿度计测部用于计测上述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的上述绝对湿度。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器构成为,上述绝对湿度计测部由计测上述室内的上述绝对湿度的绝对湿度传感器构成。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器构成为,上述绝对湿度计测部由计测上述室内的相对湿度的相对湿度传感器以及计测上述室内的室温的室温传感器构成。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器构成为,上述空气调节器具有框体,该框体覆盖上述热交换器以及上述送风机,在上述框体形成有用于将从上述室内取入的空气朝上述绝对湿度计测部供给的开口,上述绝对湿度计测部配置在形成于上述框体的上述开口的附近。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器构成为,上述检测部具有报告部,在检测出上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该报告部对上述制冷剂发生泄漏这一情况进行报告。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调节器构成为,上述制冷循环回路具有:压缩机,该压缩机与上述流路连接,并对上述制冷剂进行压缩;以及排出温度计测部,该排出温度计测部计测从上述压缩机送出的上述制冷剂的排出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由可燃性的HFC形成的制冷剂发生泄漏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对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的运转来降低室内的绝对湿度。因此,能够减小制冷剂的燃烧规模。结果能够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的示意图。 
图2是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3是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替代制冷剂的绝对湿度与燃烧规模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用于对空气调节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莫里尔图。 
图6是用于对空气调节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0:空气调节器;11:连接配管;12:扩口螺母;13:继流阀;20:室外机;20a、20b、20c:流路;21:压缩机;22:四通阀;23:室外热交换器;24:膨胀阀;25:排出温度传感器(排出温度计测部);30:室内机;30a:流路;31:室内热交换器;31a:管;32:送风机;32a:送风风扇;32b:风扇马达;33:氧浓度传感器;34:绝对湿度传感器;35:框体;35a:吹出口;35b:吸入口;35c:开口;36A;36B:冷凝水承接部;37:风向板;38:风路;39:异常显示灯(报告部);40:控制单元(控制部);50:室温传感器;100:制冷循环回路;R:室内;C:氧浓度;Cs:设定值(设定氧浓度);H:绝对湿度;Hs:设定值(第一设定绝对湿度);Hs2:设定值(第二设定绝对湿度);T:排出温度;Ts:设定值(设定排出温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6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10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10是通过使制冷剂在制冷循环回路100中循环流动来进行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R的空气调节的装置。如图1所示,空气调节器10具有室外机20和室内机30。作为 制冷剂,使用全球变暖潜势(GWP)小的制冷剂,例如使用氢氟碳化合物(HFC)系制冷剂的R32。 
室外机20设置于屋外,具备压缩机21、四通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阀24、连接上述各部的管状的流路20a以及排出温度传感器25。流路20a构成为包括压缩机21的排出侧的流路20b以及膨胀阀24附近的流路20c(膨胀阀24的入口侧以及出口侧的流路)等。并且,在室外机20内配置有控制单元40。 
压缩机21是对所被供给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的设备,例如由回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构成。压缩机21通过对制冷剂进行压缩而使该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而,压缩机21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由压缩机21的排出侧的流路20b送出至四通阀22。并且,在该流路20b配置有排出温度传感器25。排出温度传感器25计测从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的温度(排出温度)T。排出温度T是为了实现在残存于制冷循环回路100内的制冷剂的量变少的情况下使制冷循环的动作停止的目的而使用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温度传感器25配置于压缩机21的排出侧的流路20b,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配置在压缩机21的容器(外壳)上。 
四通阀22设置于压缩机21的下游侧。四通阀22通过切换制冷剂的循环流动方向而切换成制热运转的循环和制冷运转的循环中的任一个。四通阀22由控制单元40控制。 
室外热交换器23通过使流入的制冷剂蒸发或者冷凝而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空气进行冷却或者加热。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流入的制冷剂冷凝。并且,在制热运转时,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流入的制冷剂蒸发。 
膨胀阀24使流入的制冷剂膨胀。此时,制冷剂进行等焓膨胀而变成低压的制冷剂。膨胀阀24将所生成的低压制冷剂经由流路20c送出。 
上述的压缩机21、四通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以及膨胀阀24被收纳于金属制的框体。 
室内机30设置于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R,具备室内热交换器31、 送风机32、氧浓度传感器33、绝对湿度传感器34以及流路30a。流路30a将室内热交换器31与室外机20的压缩机21、膨胀阀24连接在一起。 
图2是室内机30的立体图。另外,在图2中,Y轴方向是室内机30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如图2所示,室内机30还具备室温传感器50。并且,构成室内机30的上述的各部件(室内热交换器31、送风机32、氧浓度传感器33、绝对湿度传感器34、室温传感器50等)由框体35覆盖。框体35的长度方向沿着Y轴方向,在框体35的前面板的下方形成有用于供给冷风、暖风的吹出口35a。并且,在框体35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吸入室内R的空气的吸入口35b。并且,在框体35的侧面(+Y侧的侧面)形成有用于将从室内R取入的空气朝绝对湿度传感器34以及室温传感器50供给的开口35c。绝对湿度传感器34以及室温传感器50安装在该开口35c里侧附近。通过将绝对湿度传感器34以及室温传感器50安装在开口35c里侧附近,准确地计测室内R的绝对湿度、室温。 
图3是室内机30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室内热交换器31配置成覆盖送风机32的上方(+Z侧)以及正面(+X侧)。在室内热交换器31的内部设置有多根管31a。制冷剂通过管31a,由此,室内热交换器31与室内热交换器31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对制冷剂进行冷却或者加热。例如,在制冷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31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使流入的制冷剂蒸发。由此,室内热交换器31从室内热交换器31周围的空气吸收热,对周围的空气进行冷却。并且,在制热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31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流入的气体制冷剂冷凝。由此,室内热交换器31朝室内热交换器31周围的空气放出热,对周围的空气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室内热交换器31和流路30a、以及上述的室外机20的压缩机21、四通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膨胀阀24、流路20a、排出温度传感器25等构成图1所示的制冷循环回路100。 
返回到图3,在室内热交换器31的下方(-Z侧)设置有冷凝水承接部36A、36B。冷凝水承接部36A、36B是承接制冷运转、除湿运转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1的热交换而凝结的水滴的托盘。冷凝水承接部 36A与冷凝水承接部36B通过未图示的水路连接,冷凝水承接部36B所承接的冷凝水流入冷凝水承接部36A。进而,滞留于冷凝水承接部36A的冷凝水通过配水管等被排出至室内R的外部。 
如图1所示,送风机32具有送风风扇32a以及使送风风扇32a旋转的风扇马达32b。如图3所示,送风机32通过送风风扇32a的旋转将借助室内热交换器31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朝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R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机32的送风风扇32a由横流式风扇构成。并且,在框体35的吹出口35a安装有多个风向板37。风向板37限定从送风机32供给的空气的供给方向(风向),且被支承为能够以与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作为中心轴旋转。来自送风机32的空气通过形成于送风机32的下侧(-Z侧)的风路38,并被风向板37引导,被朝水平方向(图3的箭头W3所示的方向)、室内R的地面方向、或者斜上方向(图3的箭头W4所示的方向)吹出。 
氧浓度传感器33计测室内机30的框体35内的氧浓度C。氧浓度C是为了检测来自制冷循环回路100的制冷剂的泄漏而使用的。空气中所含的氧浓度通常为20.95%,因此,当在空气中混入有制冷剂时,氧浓度相应地减少。例如,当在空气中混入有14.4%的制冷剂时,混合气体(混入有制冷剂的空气)中的空气的比例减少至85.6%(=100%-14.4%)。于是,氧浓度从20.95%相对地降低至17.93%(=85.6%×0.2095)。因此,例如当氧浓度C在预先设定的设定值Cs以下(例如在18.7%以下。这是估算比上述的17.93%稍大的氧浓度)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判断为制冷剂从制冷循环回路100泄漏。 
氧浓度传感器33配置在冷凝水承接部36A附近。由于制冷剂的比重大于空气的比重,因此,当制冷剂从室内热交换器31泄漏的情况下,制冷剂滞留于冷凝水承接部36A。因此,氧浓度传感器33配置在泄漏的制冷剂容易滞留的冷凝水承接部36A附近。并且,氧浓度传感器33由冷凝水承接部36A的框部分经由支架等支承,以免与滞留于冷凝水承接部36A的冷凝水接触。由此,能够防止滞留于冷凝水承接部36A的冷凝水与氧浓度传感器33接触而导致氧浓度传感器33的检测精度降低。并且,如图2所示,氧浓度传感器33例如配置在空气调节器10的长度方向(图2所示的Y轴方向)的中央附近。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氧浓度传感器33也可以配置在中央附近以外的部位。并且,也可以配置多个氧浓度传感器33,算出各个氧浓度传感器33计测出的氧浓度的平均值等。 
参照图3可知,绝对湿度传感器34例如配置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4的室内空气的气流的上游侧,以便与从吸入口35b被吸入的室内空气接触。并且,绝对湿度传感器34从室内热交换器31隔开规定的距离配置,以便不会受到室内热交换器31所进行的热交换的影响。绝对湿度传感器34计测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R的绝对湿度H。在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10中,如上所述,作为在制冷循环回路100中流动的制冷剂,使用对防止全球变暖有效的低GWP的HFC制冷剂(此处为R32)。由于这样的HFC制冷剂具有微燃性,因此要求空气调节器10针对万一发生的制冷剂泄漏具有高安全性。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对这样的对防止全球变暖有效的低GWP的HFC制冷剂(替代制冷剂)反复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发现在绝对湿度H(g/m3)与在替代制冷剂着火的情况下的燃烧规模(1/s,燃烧时间的倒数)之间具有规定的相关关系。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绝对湿度H(g/m3)与替代制冷剂着火的情况下的燃烧规模(1/s,燃烧时间的倒数)之间的关系的图。 
详细来说,如图4所示,对于上述低GWP但呈现微燃性的HFC制冷剂(R32、HFO),根据针对这些制冷剂的最近的研究、尤其是燃烧规模的评价可知:在绝对湿度H以外的条件为相同条件的情况(相同制冷剂种类、相同的制冷剂气体浓度、因相同的点火源而着火的情况)下,存在绝对湿度H越大则燃烧规模越大的倾向。 
在针对HFC制冷剂(R32,HFO)的评价中,例如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评价。首先,在实验箱中封入制冷剂气体。此时,封入的制冷剂气体的量为使得实验箱内的制冷剂气体浓度成为可燃区域(如果是R32则为14.4vol%~29.3vol%,如果是HFO-1234yf则为6.2vol%~12.3vol%)的某一特定值的量,并利用设置在实验箱内的搅拌风扇使箱内的制冷剂气体浓度分布均匀。 
进而,对设置于实验箱内的镍铬线加热器通电,对该加热器进行加热,直到实验箱内的制冷剂着火为止。观察从制冷剂着火燃烧到燃烧自然停止的过程,并且,对燃烧范围、燃烧时间、压力上升情况等进行评 价,并进行汇总来判断燃烧规模的大小。利用绝对湿度传感器计测实验箱内的绝对湿度,通过利用氧浓度计确认实验箱内的氧浓度相同来代替确认制冷剂气体浓度相同。 
以实验箱内的绝对湿度作为参数,多次实施上述的微燃性HFC制冷剂的评价,如图4所示,发现存在绝对湿度越大则燃烧规模越大的倾向。另外,绝对湿度根据当天的天气、季节、时刻等而变化。根据该评价得到的结果,可以导出如下想法:在绝对湿度小的情况下,在因某种原因对相对于空气的制冷剂浓度处于可燃区域的R32、HFO制冷剂提供了火种(存在点火源)而起火的情况下,能够减小燃烧规模,针对万一发生的制冷剂泄漏的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在绝对湿度以外的条件为相同条件的情况(相同的制冷剂种类、相同的制冷剂气体浓度、因相同的点火源而着火的情况)下,随着替代制冷剂的绝对湿度变低,燃烧规模也变小。此处,燃烧规模大表现为燃烧时间的倒数大,例如表现为火焰的传播快、压力上升大、所产生的火焰大。即,如果替代制冷剂的绝对湿度H变低,则制冷剂着火的情况下的燃烧规模变小,能够削弱制冷剂的燃烧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器10进行降低室内R的绝对湿度H的制冷运转、除湿运转,以使得绝对湿度传感器34所计测出的绝对湿度H在设定值Hs以下。该设定值Hs是认为即便假设制冷剂燃烧,燃烧规模也足够小,能够确保用户的安全的阈值,例如为10.0g/m3。 
并且,如图2所示,绝对湿度传感器34配置在形成有框体35的侧面的开口35c的里侧附近。当送风机32的送风风扇32a旋转时,从框体35的开口35c取入室内R的空气,因此,绝对湿度传感器34高精度地计测室内R的绝对湿度H。 
在室内机30的框体35的正面设置有异常显示灯39。该异常显示灯39例如通过在检测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闪烁而对空气调节器10的用户报告制冷剂发生了泄漏。 
如图1所示,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室外机20的流路20a和室内机30的流路30a通过连接配管11和扩口螺母12连接。借助该连接配管11以及扩口螺母12,制冷循环回路100构成为相对于外部密闭的回路。并 且,在室外机20的流路设置有继流阀13。例如,当继流阀13闭阀时,阻止制冷循环回路100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而,当继流阀13开阀时,制冷循环回路100中的制冷剂再次开始流动。 
控制单元4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主存储部、辅助存储部以及将上述各部相互连接的总线。控制单元40的主存储部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用作CPU的作业区域。辅助存储部构成为包括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控制单元40的辅助存储部存储CPU所执行的程序、以及各种参数等。 
如图1所示,在控制单元40,借助缆线等连接有氧浓度传感器33、绝对湿度传感器34以及排出温度传感器25。控制单元40接收来自氧浓度传感器33的氧浓度C、来自绝对湿度传感器34的表示绝对湿度H的信号、以及来自排出温度传感器25的排出温度T。进而,朝控制单元40的CPU通知氧浓度C、绝对湿度H以及排出温度T。 
控制单元40与四通阀22以及送风机32的风扇马达32b连接。控制单元40基于CPU的指示对四通阀22进行控制,以切换制冷剂的循环流动方向。并且,控制单元40基于CPU的指示对送风机32的送风风扇32a施加与转速对应的电压,以便控制送风机32的送风风扇32a的旋转。 
控制单元40的CPU执行存储于辅助存储部的程序,并进行上述各部的总括控制。另外,在图1中,控制单元40配置于室外机20内,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控制单元40也可以由室外控制单元和室内控制单元构成,并分别配置于室外机20和室内机30。并且,也可以配置于室外机20的外部,例如与遥控器等一体地构成。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空气调节器10通过进行送风运转、制冷运转、除湿运转以及制热运转来进行室内R的空气调节。送风运转是不使制冷循环系统动作、而仅利用送风机32供给空气的运转。制冷运转、除湿运转以及制热运转是在使制冷循环系统动作的同时利用送风机32供给冷风以及暖风的运转。制冷运转以及除湿运转时的制冷循环的动作相同。以下,使用图1以及图5以制冷运转以及除湿运转为例对制冷循环 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图5的莫里尔图中的横轴表示制冷剂的每单位质量的焓(比焓),纵轴表示制冷剂的压力。 
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四通阀22进行切换,将来自压缩机21的制冷剂送出至室外热交换器23。进而,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内热交换器31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首先,当制冷剂(图5的状态Sa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21时,所流入的制冷剂被压缩机21压缩。于是,制冷剂的压力以及比焓上升,变成高温高压的状态(状态Sb),并被从压缩机21送出。从压缩机21被送出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并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 
当状态Sb的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23时,制冷剂通过与空气的热交换而冷凝。于是,制冷剂在压力恒定的状态下比焓下降。由此,制冷剂变成液体的状态(状态Sc)。进而,制冷剂被从室外热交换器23送出。 
当状态Sc的制冷剂流入膨胀阀24时,制冷剂借助膨胀阀24而膨胀。于是,制冷剂在比焓恒定的状态下从高压的状态变成低压的状态(状态Sd)。进而,制冷剂被从膨胀阀24送出。 
当状态Sd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31时,制冷剂通过与周围的空气的热交换而蒸发。于是,制冷剂在压力恒定的状态下比焓上升。由此,制冷剂变成干燥度大的制冷剂的状态(状态Sa)。 
此时,如图3所示,利用送风机32从室内R经由框体35的吸入口35b吸入的空气(以箭头W1所示的方式流动的空气)在室内热交换器31通过与制冷剂的热交换而被冷却。如箭头W2所示,冷却后的空气通过风路38从框体35的吹出口35a被吹出。结果,作为冷风而被朝室内R供给。 
返回到图1以及图5,从室内热交换器31送出的制冷剂(状态Sa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22再次流入压缩机21。以下,反复进行同样的制冷循环。 
此处,在制冷剂从制冷循环回路100泄漏的情况下,残存于制冷循 环回路100内的制冷剂量变少,如图5所示,莫里尔图朝压力变低的方向、且朝比焓变高的方向移动。例如,从压缩机21流出的状态Sb的制冷剂变成状态Sb’的制冷剂,制冷剂的温度变高。状态Sb、Sb’的制冷剂的温度由上述的排出温度传感器25计测。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排出温度传感器25所计测出的排出温度T在设定值Ts以上(例如120℃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单元40使制冷循环的动作停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与上述的制冷运转的情况相同的方式使制冷循环动作,并且与制冷运转时相比减小送风机32的送风风扇32a的转速,由此来进行除湿运转(弱制冷除湿运转)。 
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四通阀22进行切换,使得将来自压缩机21的制冷剂送出至室内热交换器31。在该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2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并且室内热交换器31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从压缩机21被送出的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31。 
当制冷剂流入室内热交换器31时,制冷剂通过与周围的空气的热交换而冷凝。于是,制冷剂在压力恒定的状态下比焓下降。由此,制冷剂变成液体的状态。此时,通过与制冷剂的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31周围的空气被加热,该被加热后的空气由送风机32作为暖风朝室内R供给。 
从室内热交换器31送出的制冷剂依次通过膨胀阀24、室外热交换器23、四通阀22再次流入压缩机21。 
其次,使用图6对空气调节器10的控制单元4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所示的流程图示出控制单元40所执行的制冷剂泄漏检测处理。该制冷剂泄漏检测处理在用于进行室内R的空气调节的运转(送风运转、制冷运转、除湿运转以及制热运转)停止时执行。 
在最初的步骤S101中,控制单元40使用氧浓度传感器33计测氧浓度C。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使用氧浓度传感器33计测冷凝水承接部36A附近的氧浓度C。 
其次,控制单元40对所计测出的氧浓度C与预先存储于控制单元40的辅助存储部的设定值Cs进行比较,判别氧浓度C是否在设定值 Cs以下(步骤S102)。 
设定值Cs例如设定成18.7%。这是根据R32的燃烧下极限值为14.4vol%的情况算出的值。详细来说,当在空气中混入有14.4vol%的R32时,混合气体(混入有制冷剂的空气)中的空气的比例成为85.6%(=100%-14.4%),因此氧浓度成为17.93%(=85.6%×0.209476)。即,当氧浓度在17.93%以下时,达到R32的燃烧下极限值即14.4vol%以上,存在R32燃烧的忧虑。作为设定值Cs而设定的18.7%是估算比氧浓度17.93%稍大的氧浓度。 
在该步骤S102中,当判断为氧浓度C大于设定值Cs的情况下(步骤S102:否),返回步骤S101。进而,再次使用氧浓度传感器33进行计测。另一方面,当判断为氧浓度C在设定值Cs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认定为制冷剂发生了泄漏,转移到下一步骤S103。 
在步骤S103中,控制单元40使异常显示灯39闪烁。 
其次,控制单元40使送风机32的送风风扇32a旋转。由此,开始送风运转。此时,控制单元40对风向板37进行调整,将送风的风向调整成水平方向。 
其次,控制单元40使用绝对湿度传感器34计测室内R的绝对湿度H(步骤S105)。此时室内R的空气已经通过送风运转被从框体35的开口35c取入,因此绝对湿度传感器34能够高精度地计测室内R的绝对湿度H。 
其次,控制单元40对所计测出的绝对湿度H与预先存储于控制单元40的辅助存储部的设定值Hs进行比较,判别绝对湿度H是否在设定值Hs以上(步骤S106)。设定值Hs例如设定成10.0g/m3。 
在该步骤S106中,当判别为绝对湿度H小于设定值Hs的情况下(步骤S106:否),认为即便假设制冷剂燃烧,燃烧规模也足够小,能够确保用户的安全,返回步骤S105。进而,再次使用绝对湿度传感器34进行计测。另一方面,当判别为绝对湿度H在设定值Hs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6:是),转移到下一步骤S107。 
在步骤S107中,判别当前的空气调节器10的运转是否是除湿运转。在判别为当前的空气调节器10的运转是除湿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107:是),转移到步骤S109。另一方面,在判别为当前的空气调节器10的运转不是除湿运转的情况下(步骤S107:否),转移到下一步骤S108。 
在步骤S108中,切换四通阀22,使制冷循环以制冷运转循环进行动作。进而,朝室内R供给冷风。由此,开始除湿运转。通过该除湿运转,室内R的绝对湿度H下降。并且,将除湿运转的风向维持在水平方向。 
其次,控制单元40使用排出温度传感器25计测来自压缩机21的排出温度T(步骤S109)。 
其次,控制单元40对所计测出的排出温度T与预先存储于控制单元40的辅助存储部的设定值Ts进行比较,判别排出温度T是否在设定值Ts以上(步骤S110)。设定值Ts例如设定为120℃。当判断为排出温度T小于设定值Ts的情况下(步骤S110:否),返回步骤S105。进而,再次使用绝对湿度传感器34进行计测。另一方面,当判断为排出温度T在设定值Ts的情况下(步骤S110:是),转移到下一步骤S111。 
在步骤S111中,使压缩机21的动作停止,使制冷循环整体的动作停止。由此,停止除湿运转。但是,送风机32的送风风扇32a继续旋转,由此,开始送风运转(步骤S111)。 
其次,控制单元40等待来自用户的送风运转的停止操作(步骤S112)。该停止操作例如是由通过异常显示灯39的闪烁而注意到制冷剂的泄漏的用户进行的操作。例如经由遥控器进行停止操作。持续进行在步骤S111中开始的送风运转,直到发生该停止操作为止。 
在该步骤S112中,当不存在送风运转的停止操作的情况(步骤S112:否)下,在步骤S112中,再次等待来自用户的送风运转的停止操作。另一方面,当存在送风运转的停止操作的情况(步骤S112:是)下,转移到下一步骤S113。 
在步骤S113中,停止送风机32的送风风扇32a的旋转。由此,停止送风运转,控制单元40结束处理。另外,在用户完成送风运转的停 止操作之后,异常显示灯39也继续闪烁。异常显示灯39的闪烁例如在制冷剂的泄漏被修复之后停止。例如,由维修空气调节器10的专业技术人员停止。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10,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空气调节器10进行除湿运转直到室内R的绝对湿度H变为设定值Hs以下为止。因此,室内R的空气中的水分被除去,室内R的绝对湿度H下降。如上述图4所示那样,替代制冷剂的绝对湿度下降,由此,制冷剂着火的情况下的燃烧规模也变小。由此,能够削弱制冷剂的燃烧性,结果,能够提高安全性。 
并且,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空气调节器10进行除湿运转。借助伴随着该除湿运转的制冷循环的动作,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1的制冷剂成为低压,因此,与送风运转时相比能够抑制制冷剂的泄漏。 
并且,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空气调节器10不论室内R的绝对湿度H是否在设定值Hs以下都进行送风运转。因此,能够使制冷剂在室内R内扩散,从而降低室内R内整体的制冷剂浓度。由此,即便在室内R内存在点火源,也能够防止制冷剂燃烧,结果,能够提高安全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送风运转后进行由绝对湿度传感器34进行的对室内R的绝对湿度H的计测。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计测室内R的绝对湿度H。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温度传感器25计测从压缩机21送出的制冷剂的排出温度T,并基于该排出温度T使制冷循环的动作停止。由此,在残存于制冷循环回路100内的制冷剂量少的状态下,能够防止使制冷循环动作。并且,在残存的制冷剂量少的状态下,能够防止制冷循环动作从而压缩机21吸引室内R的空气。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空气调节器10将空气朝水平方向供给。由此,制冷剂容易在室内R整体扩散,能够进一步降低室内R内整体的制冷剂浓度。但是,空气的供给方向并不限定于水平方向,只要是制冷剂容易在室内R整体扩散的方向即可。 例如,也可以是相比水平方向朝上倾斜的方向。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氧浓度传感器33配置在从制冷循环回路100泄漏的制冷剂容易滞留的冷凝水承接部36A附近。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制冷剂的泄漏。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氧浓度传感器33进行制冷剂的泄漏的检测。氧浓度传感器33作为在制冷剂的泄漏的检测中使用的检测构件而言比较廉价,能够抑制空气调节器10的制造成本。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绝对湿度传感器34配置在形成于框体35的侧面的开口35c的里侧附近。当送风机32的送风风扇32a旋转时,从框体35的开口35c取入室内R的空气,因此,绝对湿度传感器34能够高精度地计测室内R的绝对湿度H。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器10中,在发生了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空气调节器10进行除湿运转。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降低室内R的绝对湿度H的运转即可,也可以是其他的运转(例如制冷运转)。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低GWP但具有可燃性的HFC制冷剂使用了R32,对于在组分中具有碳的双键结合的卤代烃亦即HFO-1234yf等HFO制冷剂(HFC制冷剂的一种),绝对湿度与燃烧规模之间的关系也具有与R32相同的倾向,并且与R32相同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作为在制冷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在使用该HFO制冷剂的情况下、或者使用R32和HFO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应用本实用新型而得到与使用R32的情况下相同的效果。 
另外,当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R32以外的制冷剂的情况下,需要基于各个制冷剂的燃烧下极限值变更存储于控制单元40的辅助存储部的设定值Cs。例如,在HFO-1234yf的情况下,燃烧下极限值为6.2vol%。因此,在使用HFO-1234yf的情况下,将设定值Cs例如设定为19.7%(≈(100%-6.2%)×0.209476)。 
并且,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的R32以外的替代制冷剂(例如HFO-1234yf、HFO-1234ze)也反复进行了分析,发现具有与图4所示的相关关系相同的关系。但是,相对于绝对湿度H的燃烧规模根据每个替代制冷剂而不同,需要针对每个替代制冷剂设定绝对湿度的设定值Hs。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计测室内R的绝对湿度H,使用绝对湿度传感器34。但是,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相对湿度传感器和室温传感器。在该情况下,能够基于相对湿度传感器所计测出的相对湿度以及室温传感器所计测出的室温算出室内R的绝对湿度H。相对湿度传感器与绝对湿度传感器相比廉价,因此能够抑制空气调节器10的制造成本。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氧浓度传感器33配置于从制冷循环回路泄漏的制冷剂容易滞留的冷凝水承接部36A附近。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如图7所示,也可以配置在风路38上。从冷凝水承接部36A溢出的制冷剂通过风路38,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计测氧浓度C。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40判别排出温度传感器25所计测出的排出温度T是否在设定值Ts以上,当在设定值Ts以上的情况下,使压缩机21的动作停止。由此,使制冷循环回路100的制冷剂的循环停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预先设定比绝对湿度H的设定值Hs低的绝对湿度的设定值Hs2,当绝对湿度H变为该设定值Hs2以下时,使制冷循环回路100的制冷剂的循环停止。设定值Hs2例如为5.0g/m3。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报告制冷剂泄漏的情况的构件,使用异常显示灯。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报告制冷剂泄漏的情况的构件,也可以使用发出警告音的警报器。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实现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加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器具有: 
制冷循环回路,该制冷循环回路具备:流路,由可燃性的HFC形成的制冷剂在该流路中循环;以及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与所述流路连接,通过使所述制冷剂蒸发或者冷凝来进行与空气的热交换; 
送风机,该送风机将借助所述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后的所述空气朝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供给; 
检测部,该检测部检测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循环回路的泄漏;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检测部检测出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对所述制冷循环回路以及所述送风机进行控制,以便通过进行对所述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的运转来降低所述室内的绝对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机具备风向控制部,该风向控制部控制风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具有: 
氧浓度传感器,该氧浓度传感器计测氧浓度;以及 
氧浓度判别部,该氧浓度判别部判别所述氧浓度传感器所计测出的氧浓度是否在设定氧浓度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器具备冷凝水承接部,该冷凝水承接部承接通过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产生的冷凝水, 
所述氧浓度传感器配置在所述冷凝水承接部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器具有绝对湿度计测部,该绝对湿度计测部用于计测所述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的所述绝对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对湿度计测部由计测所述室内的所述绝对湿度的绝对湿度传感器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对湿度计测部由计测所述室内的相对湿度的相对湿度传感器以及计测所述室内的室温的室温传感器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调节器具有框体,该框体覆盖所述热交换器以及所述送风机, 
在所述框体形成有用于将从所述室内取入的空气朝所述绝对湿度计测部供给的开口, 
所述绝对湿度计测部配置在形成于所述框体的所述开口的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具有报告部,在检测出所述制冷剂的泄漏的情况下,该报告部对所述制冷剂发生泄漏这一情况进行报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回路具有:压缩机,该压缩机与所述流路连接,并对所述制冷剂进行压缩;以及排出温度计测部,该排出温度计测部计测从所述压缩机送出的所述制冷剂的排出温度。 
CN201320483428.7U 2012-08-10 2013-08-08 空气调节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7201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7767 2012-08-10
JP2012177767A JP2014035171A (ja) 2012-08-10 2012-08-10 空気調和機、空気調和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72016U true CN203672016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284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83428.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72016U (zh) 2012-08-10 2013-08-08 空气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35171A (zh)
CN (1) CN203672016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16450A (zh) * 2015-03-20 2016-10-12 江森自控日立空调技术(香港)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7003051A (zh) * 2014-11-18 2017-08-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8474580A (zh) * 2016-01-19 2018-08-31 开利公司 用于制冷剂检测的传感器阵列
CN110173814A (zh) * 2019-05-31 2019-08-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装置
CN112665106A (zh) * 2019-10-15 2021-04-16 开利公司 制冷剂泄漏检测
CN114777285A (zh) * 2018-05-21 2022-07-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以及空调机的捆包套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59633B1 (en) * 2014-06-19 2019-08-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device, and air-condition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said indoor unit
WO2016084128A1 (ja) * 2014-11-25 2016-06-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431366B2 (ja) * 2014-12-26 2018-11-28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6540106B2 (ja) * 2015-03-09 2019-07-1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JP6640473B2 (ja) * 2015-05-28 2020-02-05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表示制御方法
JP2017040381A (ja) * 2015-08-17 2017-02-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調室内機
JP2017053509A (ja) * 2015-09-08 2017-03-16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の警告報知方法
JP6584649B2 (ja) * 2016-04-19 2019-10-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477767B2 (ja) * 2017-03-31 2019-03-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6750696B2 (ja) 2019-01-31 2020-09-0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媒サイクル装置
US11231198B2 (en) 2019-09-05 2022-01-25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frigerant leak detection in a climate control system
CN110578988A (zh) * 2019-09-20 2019-12-17 广州华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JP7519593B2 (ja) 2020-06-03 2024-07-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22112061A (ja) * 2021-01-21 2022-08-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12117191B2 (en) 2022-06-24 2024-10-15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Climate control system with improved leak det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47442A (ja) * 1989-03-20 1990-10-0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故障診断方法
JPH0755267A (ja) * 1993-08-20 199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H10122711A (ja) * 1996-10-18 1998-05-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凍サイクル制御装置
JP3744330B2 (ja) * 2000-09-26 2006-02-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FR2954342B1 (fr) * 2009-12-18 2012-03-16 Arkema France Fluides de transfert de chaleur a inflammabilite reduite
JP2011202831A (ja) * 2010-03-25 2011-10-13 Hitachi Appliances Inc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ラ及び室内ユニット並びに空気調和機
JP2012013348A (ja) * 2010-07-02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JP2012127519A (ja) * 2010-12-13 2012-07-05 Panasonic Corp 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3051A (zh) * 2014-11-18 2017-08-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调节装置
CN106016450A (zh) * 2015-03-20 2016-10-12 江森自控日立空调技术(香港)有限公司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8474580A (zh) * 2016-01-19 2018-08-31 开利公司 用于制冷剂检测的传感器阵列
CN114777285A (zh) * 2018-05-21 2022-07-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以及空调机的捆包套组
CN110173814A (zh) * 2019-05-31 2019-08-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冷媒泄露检测方法、装置
CN112665106A (zh) * 2019-10-15 2021-04-16 开利公司 制冷剂泄漏检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35171A (ja) 2014-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72016U (zh) 空气调节器
JP6598878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2679921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6536225B1 (en) Air conditioner
US20180313591A1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8006505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20150075203A1 (en) Outdoor unit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767841B2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US11408624B2 (en) Refrigerant leak detection
US20180106492A1 (en) Hvac/r system with auxiliary power sour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n hvac/r system
EP3882528B1 (en) Baffle and method for directing refrigerant leaks
US11835244B2 (en) Evaporator with one or more leak mitigation dampers
WO2019156107A1 (ja) 冷媒検知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9642762A (zh) 车用空调装置
CN103229008A (zh) 冷冻循环装置的部件更换方法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AU2010364872B2 (en) Part replacement method for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2020148380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7156019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7258174B2 (ja) ショーケース
JP7154441B2 (ja) ショーケース
WO2021020163A1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3426931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0550218B1 (ko) 냉난방 겸용 에어컨의 제상장치
CN116399005A (zh) 空调器的除潮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电子设备
JP2006242438A (ja) 冷凍サイクル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