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2796B - 连接辅助部件及电路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辅助部件及电路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2796B
CN109302796B CN201810743861.7A CN201810743861A CN109302796B CN 109302796 B CN109302796 B CN 109302796B CN 201810743861 A CN201810743861 A CN 201810743861A CN 109302796 B CN109302796 B CN 1093027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hole
contact portion
protrusion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438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2796A (zh
Inventor
桥口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525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1150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302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27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27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27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4Connection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or cutting insulation or cable stran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5Via connections; Lands around holes or vi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2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23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by an interconnection through aligned holes in the boards or multilayer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01R12/585Terminals having a press fit or a compliant portion and a shank passing through a hole i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5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onsisting of at least two resilient arms contacting the same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joining or terminating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辅助部件,用于对具有通孔的第一电路板和具有能够弯曲的第二接点部的第二电路板进行连接,在通孔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接点部,该连接辅助部件包括底板、从底板的表面突出地被形成且具有弹性的一个以上的突起。突起在将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卷入的同时被嵌入第一电路板的通孔时,将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弹性按压在通孔的内表面,使第一接点部和第二接点部相互电连接。根据本发明,由于突起在将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卷入的同时被嵌入第一电路板的通孔时,将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弹性按压于通孔的内表面,使第一接点部和第二接点部相互电连接,所以能够轻易且高可靠性地连接两个电路板。

Description

连接辅助部件及电路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辅助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对具有通孔的第一电路板和具有能够弯曲的第二接点部的第二电路板进行连接的连接辅助部件,在上述通孔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接点部。
而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连接辅助部件将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连接后的电路板组件。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用于将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等电路板的连接器。如图27所示,该连接器是对配置在FPC1上的多个电路导体2和扁平电缆3内的多个扁平导体4进行连接的连接器,由以夹持着FPC1和扁平电缆3的重叠部的方式彼此对向的连接器主体5和板部件6构成。如图28所示,连接器主体5具有多个金属制的扎透片7,在板部件6上形成有多个容纳凹槽8。
在以多个扎透片7和多个容纳槽8分别与FPC1的多个电路导体2和扁平电缆3的多个扁平导体4相对应的方式,而使连接器主体5和板部件6相对于FPC1和扁平电缆3定位的状态下,如果将连接器主体5的多个扎透片7扎透FPC1和扁平电缆3的重叠部,则FPC1的电路导体2和扁平电缆3内的扁平导体4被扎透片7剪断,随着扎透片7的插入,电路导体2的被剪断部分和扁平导体4的被剪断部分与金属制的扎透片7接触。从而,FPC1的电路导体2和扁平电缆3的扁平导体4经由扎透片7而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22901号公报
然而,电路导体2被配置在FPC1的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基材上,扁平导体4被扁平电缆3的绝缘材料覆盖,所以在将扎透片7扎透FPC1和扁平电缆3的重叠部时,FPC1的基材与电路导体2被一起剪断,扁平电缆3的绝缘材料和扁平导体4被一起剪断。因此,绝缘材料的切除部分被夹持在扎透片7和电路导体2之间以及扎透片7和扁平导体4之间,担心在扎透片7和电路导体2之间以及扎透片7和扁平导体4之间发生接触不良。如果发生这种接触不良,则FPC1的电路导体2和扁平电缆3的扁平导体4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下降。
而且,在将连接器主体5的扎透片7扎透配置有电路导体2的FPC1和内置有扁平导体4的扁平电缆3时,需要很大的力。因此,存在下述问题,即很难轻易地将连接器主体5和板部件6安装在FPC1和扁平电缆3。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现有问题而成,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辅助部件,能够轻易且高可靠性地连接两个电路板。
而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这种连接辅助部件将两个电路板连接后的电路板组件。
本发明涉及的连接辅助部件是用于对具有通孔的第一电路板和具有能够弯曲的第二接点部的第二电路板进行连接的部件,在通孔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接点部;该连接辅助部件具备底板、从底板的表面突出地被形成且具有弹性的一个以上的突起;突起在将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卷入的同时被嵌入第一电路板的通孔时,将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弹性按压在通孔的内表面,使第一接点部和第二接点部相互电连接。
突起从底板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量优选比第一电路板的板厚和第二电路板的板厚之和大。
突起的至少表面部分可以由导电材料构成。在此情况下,突起也可以由金属弹簧构成。而且,也可以具备在相互电绝缘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底板的表面的多个突起。
或者,突起的至少表面部分也可以由绝缘体构成。作为绝缘体,例如可以使用绝缘性橡胶。而且,也可以具备被配置在底板的表面的多个突起。
优选地,突起具有外伸部,在将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卷入的同时被嵌入第一电路板的通孔时,该外伸部从朝向第二电路板的相反侧的第一电路板的表面突出,并从通孔在沿着第一电路板表面的方向外伸。
本发明涉及的第一电路板组件具备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上述连接辅助部件,连接辅助部件的突起将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卷入的同时被嵌入第一电路板的通孔,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被连接辅助部件的突起弹性按压于第一电路板的通孔的内表面,使第一接点部和第二接点部相互电连接。
本发明涉及的第二电路板组件具备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上述连接辅助部件,第一电路板的通孔在通孔内部具有开口宽度缩小的颈缩部,连接辅助部件的突起在将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卷入的同时被嵌入第一电路板的通孔,至少在比颈缩部远离第二电路板的位置,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被连接辅助部件的突起弹性按压在第一电路板的通孔的内表面,使第一接点部和第二接点部相互电连接。
在此情况下,也可以以下述方式构成,即第一电路板的通孔具有锥状截面形状,该锥状截面形状从朝向第二电路板的相反侧的第一电路板的面朝向与第二电路板对向的第一电路板的面变细,颈缩部被形成在与第二电路板对向的第一电路板的面侧的通孔的端部。或者,第一电路板的通孔在与第二电路板对向的第一电路板的面侧,具有通孔的开口宽度变窄的台阶,颈缩部由台阶形成。
可以构成为,第一电路板的通孔具有在内表面形成的多个第一接点部,突起在将第二电路板的多个第二接点部卷入的同时被嵌入通孔,使第一电路板的多个第一接点部和第二电路板的多个第二接点部分别相互电连接。
优选地,第二电路板由在具有绝缘性的柔性基板上形成导电层后的部件构成,第二接点部与导电层连接。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突起在将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卷入的同时被嵌入第一电路板的通孔时,将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弹性按压于通孔的内表面,使第一接点部和第二接点部相互电连接,所以能够轻易且高可靠性地连接两个电路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路板组件组装前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连接辅助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显示实施方式1的第一电路板的通孔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实施方式1的第二电路板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显示实施方式1的第二电路板的局部仰视图。
图5是显示实施方式1的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辅助部件的突起的立体图。
图7是显示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路板组件组装前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连接辅助部件的剖切立体图。
图8是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路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9是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路板组件的剖切立体图。
图10是显示组装后的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的立体图。
图1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路板组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2是显示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路板组件组装前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连接辅助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显示实施方式2的第一电路板的通孔的立体图。
图14是显示实施方式2的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接点部的立体图。
图15是显示实施方式2的连接辅助部件的突起的立体图。
图16是显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路板组件的俯视图。
图17是显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路板组件的立体图。
图18是显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电路板组件所使用的连接辅助部件的突起的侧视图。
图19是显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涉及的电路板组件所使用的连接辅助部件的立体图。
图20是显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涉及的电路板组件所使用的连接辅助部件的突起的立体图。
图21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涉及的电路板组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2是显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电路板组件所使用的第一电路板的通孔的剖视图。
图23是实施方式4涉及的电路板组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4是实施方式4的变形例涉及的电路板组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5是显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电路板组件所使用的第一电路板的通孔的剖视图。
图26是实施方式5涉及的电路板组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7是显示对FPC和扁平电缆进行连接的现有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8是对FPC和扁平电缆进行连接的现有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
1FPC 2电路导体 3扁平电缆 4扁平导体 5连接器主体 6板部件 7扎透片 8容纳凹槽 11、41、81、91第一电路板 12、42第一基板 12A、22A表面 12B、22B背面 13、43第一接线部 14、44、84、94通孔 15、45A、45B、85A、85B、95A、95B第一接点部 21、51第二电路板 22、52第二基板 23第二接线部 24、54开口部 25、55导电部 26、56A、56B第二接点部 27导电层31、61、71、74连接辅助部件 32、62、72、75底板 33、63、73、77突起 33A切口 33B、63B外伸部57突出片 76凸部 77A腕部 81A、81B、91B面 84A、94A颈缩部 S内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在图1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路板组件所使用的第一电路板11、第二电路板21和连接辅助部件31在组装前的状态。第一电路板11、第二电路板21和连接辅助部件31都是平板状的部件,并被相互平行地配置。第二电路板21位于连接辅助部件31的上方,第一电路板11位于第二电路板21的上方。
在此为了方便,第一电路板11、第二电路板21和连接辅助部件31分别沿XY面延伸,并将从连接辅助部件31朝向第一电路板11的方向称作+Z方向。
第一电路板11例如由所谓的印刷电路板构成,其具有:具有刚性的绝缘性的第一基板12、被形成在第一基板12的表面12A和背面12B或内部的第一接线部13、及从第一基板12的表面12A贯穿至背面12B的多个圆形通孔14。通孔14在第一电路板11的宽度方向即X方向配置8列,在第一电路板11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配置4列,共形成有32个。对各个通孔14分别实施通孔电镀,从而如图2所示,在通孔14的内表面S的整个面上形成导电性的第一接点部15。各个第一接点部15与第一接线部13的对应的接线连接。而且,通孔14并不局限于圆形,例如也可以具有大致矩形的平面形状。
而且,如图1所示,第一基板12朝向+Z方向的表面12A的第一接线部13的接线分别与在Y方向排列的4列通孔14中的、+Y方向侧的2列通孔14连接,虽然未图示,但第一基板12朝向-Z方向的背面12B的第一接线部13的接线分别与-Y方向侧的2列通孔14连接。
如图1所示,第二电路板21是在具有绝缘性的、柔性第二基板22的表面22A和背面22B上形成了由导电层构成的第二接线部23后的产品,并具有多个H字形状的开口部24。开口部24与第一电路板11的多个通孔14对应,在第二电路板21的宽度方向即X方向配置8列,在第二电路板21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配置4列,共形成有32个。
如图3和图4所示,沿着各个开口部24的周边形成有导电部25,在开口部24内形成相互以在Y方向上对向的方式突出的一对导电性的第二接点部26。一对第二接点部26能够弯曲,通过导电部25而相互电连接,并与第二接线部23对应的接线连接。
而且,如图3所示,第二基板22朝向+Z方向的表面22A的第二接线部23的接线分别与在Y方向排列的4列开口部24中的、+Y方向侧的2列开口部24中的第二接点部26连接,而且如图4所示,第二基板22朝向-Z方向的背面22B的第二接线部23的接线分别与在Y方向排列的4列开口部24中的、-Y方向侧的2列开口部24的第二接点部26连接。
虽然导电部25在第二基板22的表面22A和背面22B沿各自对应的开口部24的周边被形成,但如图5所示,第二基板22的表面22A侧的导电部25和背面22B侧的导电部25,经由在开口部24的、相互在X方向对向的一对边部的端面(YZ面)所形成的导电层27而相互电连接。
如图1所示,连接辅助部件31具有:具有绝缘性的底板32、在底板32朝向+Z方向的表面突出地形成的多个突起33。突起33与第一电路板11的多个通孔14和第二电路板21的多个开口部24对应,在连接辅助部件31的宽度方向即X方向配置8列,在连接辅助部件31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配置4列,共形成有32个。
如图6所示,突起33从底板32的表面朝向+Z方向突出,并具有大致圆柱形状,且在+X方向端部和-X方向端部分别形成与YZ面平行的切口33A。突起33例如由绝缘性橡胶等绝缘体形成,且至少在Y方向上具有弹性。
而且,在突起33的+Z方向端部,形成有在+Y方向和-Y方向外伸的外伸部33B。另外,突起33从底板32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量被设定成比第一电路板11的板厚和第二电路板21的板厚之和大的数值。
该连接辅助部件31的突起33在将第二电路板21的各个第二接点部26卷入的同时被嵌入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内,在突起33嵌入通孔14时,第二电路板2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26分别处于被夹持在突起33的侧面和通孔14的内表面S之间的状态。此时,突起33在Y方向具有足够的长度,用于将第二电路板21的各个第二接点部26弹性按压在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的内表面S并使其与第一电路板11的第一接点部15电接触。
在使用这种第一电路板11、第二电路板21和连接辅助部件31组装电路板组件时,首先如图7所示,以第一电路板11的多个通孔14、第二电路板21的多个开口部24和连接辅助部件31的多个突起33在Z方向对齐的方式,对第一电路板11、第二电路板12和连接辅助部件31定位。另外,使连接辅助部件31朝向第一电路板11向+Z方向相对移动,使连接辅助部件31的多个突起33通过第二电路板21的多个开口部24并嵌入第一电路板11的多个通孔14。从而,电路板组件被组装。
这样一来,仅使第一电路板11和第二电路板21相互重合,使连接辅助部件31的多个突起33通过第二电路板21的多个开口部24并嵌入第一电路板11的多个通孔14,电路板组件就被组装,能够轻易地连接第一电路板11和第二电路板21。
而且,在组装电路板组件时,在将连接辅助部件31放置在工作台等固定面上的状态下,也可以将第二电路板21夹持在连接辅助部件31和第一电路板11之间,将第一电路板11从上方朝向下方的连接辅助部件31压下,或也可以上下颠倒,将第一电路板11放置在固定面上,将第二电路板21夹持在连接辅助部件31和第一电路板11之间,将连接辅助部件31从上方朝向下方的第一电路板11压下。
在图8和图9显示像这样被组装的电路板组件。连接辅助部件31的多个突起33分别嵌入第一电路板11的多个通孔14。通过将连接辅助部件31的突起33经过第二电路板21的开口部24而嵌入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在第二电路板21的开口部24内突出的一对第二接点部26被突起33向+Z方向推,如图10所示,在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内向+Z方向弯曲。
沿着YZ面剖切连接辅助部件31的突起33被嵌入后的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的内部,并在图11显示该剖视图。第二电路板2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26被连接辅助部件31的突起33卷入到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内并向+Z方向弯曲,并被夹持在突起33的侧面和在通孔14的内表面S所形成的第一接点部15之间。在此,连接辅助部件31的突起33通过由绝缘性橡胶等形成而至少在Y方向具有弹性,所以向+Z方向弯曲的第二电路板2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26被突起33弹性压于第一电路板11的第一接点部15。因此,第一电路板11的第一接点部15和第二电路板2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26能够可靠地相互电连接。
由于第一电路板11具有32个通孔14,所以通过电路板组件的组装,能够进行32个电路系统的连接。
此时,由于第二电路板2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26分别与在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的内表面S所形成的1个第一接点部15接触,所以第一电路板11和第二电路板21的电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而且,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的数量、第二电路板21的开口部24的数量和连接辅助部件31的突起33的数量并不局限于32个,具有1个以上的通孔14、开口部24和突起33即可。
而且,如图11所示,突起33的+Z方向端部从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向+Z方向突出,突起33的外伸部33B在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的+Z方向侧,处于向通孔14的+Y方向和-Y方向外伸的状态。这样一来,通过连接辅助部件33的多个突起33的外伸部33B分别在通孔14的+Z方向侧外伸,能够防止连接辅助部件31从第一电路板11和第二电路板21脱落,能够对第一电路板11和第二连接板21稳定地电连接。
由于电路板组件具有下述结构,即通过将连接辅助部件31的突起33嵌入到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内,使第二电路板21的第二接点部26弯曲,并与在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的内表面S所形成的第一接点部15直接接触,所以,能够实现在Z方向非常薄的电路板组件。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虽然在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的内表面S的整个面上形成有导电性的第一接点部15,相互电连接的第二电路板2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26与第一接点部15接触,也就是针对1个通孔14,形成1个电路系统,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图12显示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路板组件所使用的第一电路板41、第二电路板51和连接辅助部件61在组装前的状态。
第一电路板41例如由所谓的印刷电路板构成,具有:具有刚性的绝缘性的第一基板42、被形成在第一基板42的表面的第一接线部43、从第一基板42的表面贯穿至背面的多个通孔44。通孔44在第一电路板41的宽度方向即X方向配置8列,在第一电路板41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配置2列,共形成有16个。
第二电路板51具有形成在具有绝缘性的柔性第二基板52上的多个H字形状的开口部54。开口部54与第一电路板41的多个通孔44对应,在第二电路板51的宽度方向即X方向配置8列,在第二电路板51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配置2列,共形成有16个。
连接辅助部件61具有:具有绝缘性的底板62、在底板62朝向+Z方向的表面突出地形成的多个突起63。突起63与第一电路板41的多个通孔44和第二电路板51的多个开口部54对应,在连接辅助部件61的宽度方向即X方向配置8列,在连接辅助部件61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配置2列,共形成有16个。
如图13所示,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平面形状,在通孔44的内表面S形成相互电绝缘的一对第一接点部45A和45B。这些第一接点部45A和45B与第一接线部43的相互不同的接线连接。即,第一接点部45A和45B在第一电路板41相互电绝缘。
如图14所示,在第二电路板51的开口部54形成有一对突出片57,该突出片57由柔性第二基板52的一部分构成,并从开口部54的相互在Y方向相向的一对边部向开口部54内突出。在一对突出片57的-X方向端部,形成一对导电性的第二接点部56A,在一对突出片57的+X方向端部也形成一对导电性的第二接点部56B。一对第二接点部56A利用在开口部54的-X方向侧缘部所形成的导电部55而相互电连接,一对第二接点部56B利用在开口部54的+X方向侧缘部所形成的导电部55而相互电连接。
一对第二接点部56A和一对第二接点部56B被形成在突出片57,所以能够随着突出片57的弯曲而弯曲。
而且,虽然未图示,但一对第二接点部56A和一对第二接点部56B分别与由在第二电路板52的背面所形成的导电层构成的第二接线部的相互不同的接线连接。也就是第二接点部56A和第二接点部56B在第二电路板51相互电绝缘。
如图15所示,连接辅助部件61的突起63具有从底板62的表面向+Z方向突出的大致矩形柱形状。突起63例如由绝缘性橡胶等绝缘体形成,并至少在Y方向具有弹性。
而且,在突起63的+Z方向端部形成有向+Y方向和-Y方向外伸的外伸部63B。另外,突起63从底板62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量被设定成比第一电路板41的板厚和第二电路板51的板厚之和大的数值。
另外,突起63在将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和一对第二接点部56B卷入的同时被嵌入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内,在突起63嵌入通孔44时,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和一对第二接点部56B分别处于被夹持在突起63的侧面和通孔44的内表面S之间的状态。此时,突起63在Y方向上具有足够的尺寸,通过将第二电路板51的各个第二接点部56A和56B弹性按压在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的内表面S,使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接点部45A和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相互电连接,并使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接点部45B和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B相互电连接。
在使用第一电路板41、第二电路板51和连接辅助部件61组装电路板组件时,首先以第一电路板41的多个通孔44、第二电路板51的多个开口部54和连接辅助部件61的多个突起63在Z方向对齐的方式,对第一电路板41、第二电路板51和连接辅助部件61定位。另外,使连接辅助部件61朝向第一电路板41向+Z方向相对移动,使连接辅助部件61的多个突起63通过第二电路板51的多个开口部54嵌入第一电路板41的多个通孔44。从而,电路板组件被组装。
在图16和图17显示像这样被组装的电路板组件。连接辅助部件61的多个突起63分别嵌入第一电路板41的多个通孔44。虽然未图示,但通过将连接辅助部件61的突起63经过第二电路板51的开口部54而嵌入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在第二电路板51的开口部54内突出的一对突出片57被突起63向+Z方向推压,在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内向+Z方向弯曲,并被夹持在突起63的侧面和通孔44的内表面S之间。
连接辅助部件61的突起63通过由绝缘性橡胶等形成而至少在Y方向具有弹性,所以在向+Z方向弯曲的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突出片57所形成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被弹性按压于在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的内表面S所形成的第一接点部45A,在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突出片57所形成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B被弹性按压于在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的内表面S所形成的第一接点部45B。因此,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接点部45A和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分别可靠地电连接,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接点部45B和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B分别可靠地电连接。
这样一来,针对第一电路板41的多个通孔44,分别形成双电路系统,能够将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相互连接。因此,虽然在实施方式2涉及的电路板组件中,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的数量“16”是实施方式1的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的数量“32”的一半,但与实施方式1相同,能够进行总共32个电路系统的连接。
而且,在组装电路板组件时,连接辅助部件61的多个突起63的外伸部63B在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的+Z方向侧分别处于向通孔44的+Y方向和-Y方向外伸的状态,能够防止连接辅助部件61从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脱落,并能对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稳定地电连接。
在该实施方式2中,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使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相互重合,使连接辅助部件61的多个突起63通过第二电路板51的多个开口部54并嵌入到第一电路板41的多个通孔44内,电路板组件被组装,能够轻易地连接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
在实施方式2中,电路板组件具有下述结构,即通过将连接辅助部件61的突起63嵌入到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使第二电路板51的第二接点部56A和56B弯曲,并与在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的内表面S形成的第一接点部45A和45B直接接触,所以能够实现在Z方向非常薄的电路板组件。
而且,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的数量、第二电路板51的开口部54的数量和连接辅助部件61的突起63的数量并不局限于16个,具有1个以上的通孔44、开口部54和突起63即可。
而且,在实施方式2中,虽然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平面形状,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相同,具有圆形的平面形状。但是在通孔44的内表面S形成相互电绝缘的一对第一接点部45A和45B,并使其分别与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和一对第二接点部56B接触,所以通孔44优选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平面形状。
而且,通过在第一电路板41的一个通孔44的内表面S形成相互电绝缘的三个以上的第一接点部,在第二电路板51的开口部54内形成三个以上的相互电绝缘的第二接点部,针对1个通孔44,也能形成三个以上的电路系统。
而且,虽然实施方式1的连接辅助部件31的突起33和实施方式2的连接辅助部件61的突起63由绝缘性橡胶等绝缘体构成,但也可以是下述那样的突起,即例如通过仅表面部分由具有弹性的绝缘体形成,该突起至少在Y方向具有弹性。
而且,虽然实施方式1的连接辅助部件31的突起33从底板32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量比第一电路板11的板厚和第二电路板21的板厚之和大,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将第二电路板2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26弹性按压在第一电路板11的第一接点部15并使第二接点部26与第一接点部15电连接,突起33的突出量也可以为第一电路板11的板厚和第二电路板21的板厚之和以下的突出量。在此情况下,虽然不能利用突起33的外伸部33B在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的+Z方向侧外伸,来防止连接辅助部件31从第一电路板11和第二电路板21脱落,但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配置针对第一电路板11和第二电路板21来固定连接辅助部件31的通用固定机构等措施。
同样,实施方式2的连接辅助部件61的突起63从底板62的表面的突出量也可以为第一电路板41的板厚和第二电路板51的板厚之和以下的数值。
而且,虽然实施方式1的第二电路板21的开口部24和实施方式2的第二电路板51的开口部54具有H字形状,但开口部24和54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コ字形状的开口部,1个第二接点部26与1个通孔14内的第一接点部15接触,或采用下述方式构成,即1个第二接点部56A和56B分别与1个通孔44内的第一接点部45A和45B接触。为了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第二电路板21、51的开口部24、54的形状最好采用能够增大在第一电路板11、41的通孔14、44内所形成的第一接点部15、45A、45B与第二电路板21、51的第二接点部26、56A、56B的接触面积的形状。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中,针对第一电路板11的1个通孔14,形成1个电路系统,所以连接辅助部件31的突起33无需由绝缘体构成,能够使用至少表面部分由导电材料构成的突起。例如如图18所示,通过由金属弹簧构成的多个突起73在相互电绝缘的状态下被配置在底板72的表面,构成连接辅助部件71,可以使用该连接辅助部件71代替连接辅助部件31来组装电路板组件。各个突起73包括在Y方向上对向且具有弹性的一对腕部73A,1个突起73的一对腕部73A嵌入实施方式1的第一电路板11的1个通孔14。在突起73嵌入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时,突起73的一对腕部73A边将在第二电路板21的开口部24内突出的一对第二接点部26弹性按压于第一电路板11的通孔14的内表面S,边弹性变形,使第一电路板11的第一接点部15与第二电路板21的第二接点部26相互电连接。
而且,只要底板72能够在相互电绝缘状态下保持由金属弹簧构成的多个突起73,底板72例如也可以由在表面贴附了绝缘薄膜的金属板形成,或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虽然可以使用图18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连接辅助部件71代替实施方式2的连接辅助部件61,但在实施方式2中,针对第一电路板41的1个通孔44,形成双电路系统,所以为了防止双电路系统因由金属弹簧构成的突起73而短路,希望用绝缘涂层等绝缘体至少覆盖突起73的一对腕部73A的表面。
或者,优选地,对应于通孔44的第一接点部45A和45B,将在X方向上相互毗邻且在相互电绝缘状态下被保持的、由金属弹簧构成的2个突起73插入到1个通孔44。在此情况下,2个突起73中的一个突起73的一对腕部73A与通孔44的第一接点部45A对应,2个突起73中的另一个突起73的一对腕部73A与通孔44的第一接点部45B对应。
在图19显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涉及的电路板组件所使用的连接辅助部件74。连接辅助部件74具有底板75、被安装于底板75的多个凸部76。凸部76与实施方式2中的第一电路板41的多个通孔44和第二电路板51的多个开口部54对应,在连接辅助部件74的宽度方向即X方向配置8列,在连接辅助部件74的长度方向即Y方向配置2列,共形成有16个。如图20所示,各个凸部76由一对突起77构成,所述一对突起77由在X方向毗邻且在相互电绝缘状态下被配置的金属弹簧构成,各个突起77具有在Y方向对向且在Y方向具有弹性的一对腕部77A。
而且,底板75例如可以由在表面贴附有绝缘薄膜的金属板形成,或也可以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连接辅助部件74的各个凸部76的一对突起77与在第二电路板51的对应开口部54内突出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和56B对应,与在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的内表面S所形成的第一接点部45A和45B对应。
在图21显示沿着YZ面对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的内部剖切后的剖视图,此时,连接辅助部件74的凸部76在将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和56B卷入的同时被嵌入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的内部。
连接辅助部件74的凸部76的各个突起77具有的一对腕部77A弹性变形,利用两对腕部77A,在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突出片57所形成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被弹性按压于在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的内周面S所形成的第一接点部45A,同时在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突出片57所形成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B被弹性按压于在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的内周面S所形成的第一接点部45B。因此,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接点部45A和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相互电连接、第一电路板41的第一接点部45B和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B相互电连接。
这样一来,针对第一电路板41的多个通孔44,分别形成双电路系统,能够将第一电路板41和第二电路板51相互连接。
实施方式4
如图21所示,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的内表面S垂直于第一电路板41的表面延伸,通孔44在第一电路板41的厚度方向(Z方向)具有恒定的开口宽度,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开口宽度在第一电路板的厚度方向变化、在内部具有通孔的开口宽度缩小的颈缩部的通孔。
图22是显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电路板组件所使用的第一电路板81的通孔84的剖视图。通孔84的内表面S具有从第一电路板81的+Z方向侧的面81A朝向-Z方向侧的面81B变细的锥状的截面形状,在通孔84的-Z方向端部形成开口宽度缩小的颈缩部84A。与图13所示的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相同,在这样的通孔84的内表面S形成在X方向相互离开且电绝缘的一对第一接点部85A和85B。
在图23显示实施方式2的连接辅助部件61的突起63在将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和56B卷入的同时被嵌入第一电路板81的通孔84的内部后的剖视图。
利用连接辅助部件61的弹性变形后的突起63,在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突出片57形成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被弹性按压于在第一电路板81的通孔84的内表面S所形成的第一接点部85A,同时在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突出片57形成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B被弹性按压于在第一电路板81的通孔84的内表面S所形成的第一接点部85B。因此,第一电路板81的第一接点部85A和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相互电连接,第一电路板81的第一接点部85B和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B相互电连接。
此时,由于在第一电路板81的通孔84的-Z方向端部即在与第二电路板51对向的第一电路板81的面81B侧,形成有开口宽度缩小的颈缩部84A,所以在颈缩部84A,连接辅助部件61的突起63的弹性变形量最大,所以在第一电路板81的第一接点部85A和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之间产生很大的接触压力,在第一电路板81的第一接点部85B和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B之间也产生很大的接触压力。
而且,通孔84的内表面S具有从第一电路板81的+Z方向侧的面81A朝向-Z方向侧的面81B变细的锥状的截面形状,所以连接辅助部件61的突起63承受来自通孔84的内表面S的、具有+Z方向成分的反作用力。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连接辅助部件61从第一电路板81和第二电路板51向-Z方向脱落。
另外,连接辅助部件61的突起63的外伸部63B处于在第一电路板81的通孔84的+Z方向侧向通孔84的+Y方向和-Y方向外伸的状态,进一步有助于防止连接辅助部件61从第一电路板81和第二电路板51脱落。
在此,在图24显示实施方式3的连接辅助部件74的凸部76的一对突起77在将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和56B卷入的同时被嵌入第一电路板81的通孔84的内部后的剖视图。
连接辅助部件74的凸部76的各个突起77所具有的一对腕部77A弹性变形,利用一对腕部77A,在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突出片57所形成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被弹性按压于在第一电路板81的通孔84的内周面S所形成的第一接点部85A,同时在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突出片57所形成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B被弹性按压于在第一电路板81的通孔84的内周面S所形成的第一接点部85B。因此,第一电路板81的第一接点部85A和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相互电连接,第一电路板81的第一接点部85B和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B相互电连接。
此时,由于在与第二电路板51对向的第一电路板81的面81B侧,即在通孔84的-Z方向端部,形成有开口宽度缩小的颈缩部84A,所以有效地防止连接辅助部件74的突起77从通孔84向-Z方向脱落。也就是防止连接辅助部件74从第一电路板81和第二电路板51向-Z方向脱落。
实施方式5
在图25显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电路板组件所使用的第一电路板91的通孔94的截面。在通孔94的-Z方向端部,形成有通孔94的开口宽度变窄的台阶,利用该台阶,形成开口宽度缩小的颈缩部94A。与图13所示的第一电路板41的通孔44相同,在这样的通孔94的内表面S形成在X方向相互离开且电绝缘的一对第一接点部95A和95B。
在图26显示实施方式3的连接辅助部件74的凸部76的一对突起77在将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和56B卷入的同时被嵌入第一电路板91的通孔94的内部后的剖视图。
连接辅助部件74的凸部76的各个突起77所具有的一对腕部77A弹性变形,利用一对腕部77A,在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突出片57所形成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被弹性按压于在第一电路板91的通孔94的内周面S所形成的第一接点部95A,同时在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突出片57所形成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B被弹性按压于在第一电路板91的通孔94的内周面S所形成的第一接点部95B。因此,第一电路板91的第一接点部95A和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A相互电连接,第一电路板91的第一接点部95B和第二电路板51的一对第二接点部56B相互电连接。
此时,由于在与第二电路板51对向的第一电路板91的面91B侧,即在通孔94的-Z方向端部,形成有开口宽度缩小的颈缩部94A,所以有效地防止连接辅助部件74的突起77从通孔94向-Z方向脱落。也就是防止连接辅助部件74从第一电路板91和第二电路板51向-Z方向脱落。
而且,在代替实施方式3的连接辅助部件74的凸部76的一对突起77,将实施方式2的连接辅助部件61的突起63嵌入第一电路板91的通孔94的情况下,同样也能有效地防止连接辅助部件61的突起63从通孔94向-Z方向脱落。
而且,也可以具有各自的定位机构,以便实施方式1的第一电路板11、第二电路板21和连接辅助部件31、实施方式2的第一电路板41、第二电路板51和连接辅助部件61、实施方式3的连接辅助部件71和74、实施方式4的第一电路板81、实施方式5的第一电路板91能够不产生位置偏差地轻易地组装电路板组件。
虽然在实施方式1和2中,第一电路板11和第二电路板41由配备有绝缘性第一基板12和42的印刷电路板构成,第一基板12和42具有刚性,但只要具有在内表面S形成有第一接点部的通孔,也可以是所谓的刚性柔性电路板,或也可以是配备有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等柔性第一基板的电路板。同样,实施方式4和5的第一电路板81和91也可以由刚性印刷电路板、刚性柔性基板、柔性基板中任一种构成。
另外,在实施方式1和2中,虽然第二电路板21和51由配备有具有绝缘性的柔性第二基板22和52的电路板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具有可弯曲的第二接点部,也可以由印刷电路板或刚性柔性基板来构成。

Claims (17)

1.一种连接辅助部件,用于对具有通孔的第一电路板和具有能够弯曲的第二接点部的第二电路板进行连接,在所述通孔的内表面形成有第一接点部,其特征在于,具备:
底板;
一个以上的突起,从所述底板的表面突出地被形成且具有弹性;
所述突起在将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所述第二接点部卷入的同时被嵌入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通孔时,将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所述第二接点部弹性按压在所述通孔的所述内表面,使所述第一接点部和所述第二接点部相互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辅助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从所述底板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量比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板厚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板厚之和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辅助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至少表面部分由导电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辅助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由金属弹簧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连接辅助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在相互电绝缘的状态下被配置在所述底板表面的多个所述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辅助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至少表面部分由绝缘体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辅助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是绝缘性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辅助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被配置在所述底板的表面的多个所述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辅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具有外伸部,在所述突起将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所述第二接点部卷入的同时被嵌入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通孔时,该外伸部从朝向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相反侧的第一电路板的表面突出,并从所述通孔在沿着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表面的方向外伸。
10.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辅助部件;
所述连接辅助部件的所述突起在将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所述第二接点部卷入的同时被嵌入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通孔,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所述第二接点部被所述连接辅助部件的所述突起弹性按压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通孔的所述内表面,使所述第一接点部和所述第二接点部相互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通孔具有在所述内表面所形成的多个所述第一接点部,所述突起在将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多个所述第二接点部卷入的同时被嵌入所述通孔,使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多个所述第一接点部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多个所述第二接点部分别相互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由在具有绝缘性的柔性基板上形成导电层后的部件构成,所述第二接点部与所述导电层连接。
13.一种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辅助部件;
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部具有开口宽度缩小的颈缩部;
所述连接辅助部件的所述突起在 将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所述第二接点部卷入的同时被嵌入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通孔,至少在比所述颈缩部远离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位置,所述第二电路板的所述第二接点部被所述连接辅助部件的所述突起弹性按压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通孔的所述内表面,使所述第一接点部和所述第二接点部相互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通孔具有锥状截面形状,该锥状截面形状从朝向所述第二电路板相反侧的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面朝向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对向的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面变细;
所述颈缩部被形成在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对向的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面侧的所述通孔的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通孔在与所述第二电路板对向的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面侧,具有所述通孔的所述开口宽度变窄的台阶;
所述颈缩部由所述台阶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所述通孔具有在所述内表面形成的多个所述第一接点部,所述突起在将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多个所述第二接点部卷入的同时被嵌入所述通孔,使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多个所述第一接点部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多个所述第二接点部分别相互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由在具有绝缘性的柔性基板上形成导电层后的部件构成,所述第二接点部与所述导电层连接。
CN201810743861.7A 2017-07-24 2018-07-09 连接辅助部件及电路板组件 Active CN1093027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2448 2017-07-24
JP2017142448 2017-07-24
JP2018052563A JP7011503B2 (ja) 2017-07-24 2018-03-20 接続補助部材および配線板組立体
JP2018-052563 2018-03-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2796A CN109302796A (zh) 2019-02-01
CN109302796B true CN109302796B (zh) 2020-12-29

Family

ID=62874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43861.7A Active CN109302796B (zh) 2017-07-24 2018-07-09 连接辅助部件及电路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30004B2 (zh)
EP (1) EP3435490B1 (zh)
CN (1) CN10930279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0130A1 (ko) * 2021-05-10 2022-11-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인쇄 회로 기판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25973B4 (de) * 2016-12-22 2019-06-13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Verfahren zum Kontaktieren einer Kontaktfläche auf einer flexiblen Leiterplatte mit einem Metallkontakt, Verbindung von flexibler Leiterplatte und Metallkontakt sowie Steuergerät
KR102659421B1 (ko) * 2018-11-20 2024-04-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커넥터
JP7144332B2 (ja) * 2019-01-21 2022-09-29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配線板組立体および接続構造
JP7151567B2 (ja) * 2019-03-14 2022-10-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回路装置及び電子制御ユニットと回路装置との接続構造
US10637171B1 (en) * 2019-03-15 2020-04-28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7265443B2 (ja) * 2019-07-31 2023-04-2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配線板組立体
US11258189B2 (en) * 2019-10-03 2022-02-2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method
EP4037108A1 (de) * 2021-02-01 2022-08-03 Fronius International GmbH Stromverbindungsvorrichtung für leiterplatten
JP2023102442A (ja) * 2022-01-12 2023-07-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7042A (zh) * 2003-09-23 2006-11-01 恩德莱斯和豪瑟尔两合公司 具有用于保持已布线电子元件的保持机构的电路板,用于制造这种电路板的方法,及其在焊炉中的使用
CN101273494A (zh) * 2006-10-27 2008-09-24 株式会社旭电化研究所 电连接构造
DE102008002041A1 (de) * 2008-05-28 2009-12-03 Endress + Hauser Gmbh + Co. Kg Leiterplatte mit Haltevorrichtungen zum Halten bedrahteter elektronischer Bauteile, deren Herstellverfahren und ein Verfahren zur Verlötung dieser Bauteile auf der Leiterplat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9188A (en) * 1987-10-05 1989-08-22 Cray Research, Inc. Wire/disk board-to-board interconnect device
JP2005122901A (ja) 2003-09-08 2005-05-12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フラット回路体用接続子及び該接続子とフラット回路体との接続構造
WO2009031631A1 (ja) * 2007-09-06 2009-03-12 Fujikura Ltd. コネクタ
US20110278048A1 (en) * 2009-01-27 2011-11-17 Kenshi Numakura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flexible circuit to target member
JP2012124040A (ja) * 2010-12-09 2012-06-28 Panasonic Corp 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オス側コネクタ
TW201409848A (zh) * 2012-08-21 2014-03-01 Adv Flexible Circuits Co Ltd 軟性電路排線插接結構
US8817458B2 (en) * 2012-10-17 2014-08-26 Microelectronics Assembly Technologies, Inc.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connection system
JP6157347B2 (ja) * 2013-12-27 2017-07-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26961B2 (ja) * 2017-07-24 2021-02-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および配線板組立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7042A (zh) * 2003-09-23 2006-11-01 恩德莱斯和豪瑟尔两合公司 具有用于保持已布线电子元件的保持机构的电路板,用于制造这种电路板的方法,及其在焊炉中的使用
CN101273494A (zh) * 2006-10-27 2008-09-24 株式会社旭电化研究所 电连接构造
DE102008002041A1 (de) * 2008-05-28 2009-12-03 Endress + Hauser Gmbh + Co. Kg Leiterplatte mit Haltevorrichtungen zum Halten bedrahteter elektronischer Bauteile, deren Herstellverfahren und ein Verfahren zur Verlötung dieser Bauteile auf der Leiterplatt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0130A1 (ko) * 2021-05-10 2022-11-1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인쇄 회로 기판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30004B2 (en) 2020-04-21
EP3435490B1 (en) 2019-11-20
CN109302796A (zh) 2019-02-01
EP3435490A1 (en) 2019-01-30
US20190027842A1 (en) 2019-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2796B (zh) 连接辅助部件及电路板组件
CN109301543B (zh) 连接器和电路板组件
EP3361575B1 (en) Connector
US20180269606A1 (en) Connector
EP3800739B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ing method
JP7348060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接続方法
EP3487008B1 (en) Connector
JP2022080518A (ja) コネクタ
JP7011503B2 (ja) 接続補助部材および配線板組立体
CN112636040A (zh) 具有保持导电部件的保持部件的连接器
CN111463597B (zh) 连接器、布线板组装件和连接结构
JP2003158356A (ja) 電子回路装置
CN112636042A (zh) 具有保持导电部件的保持部件的连接器
WO2024116791A1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WO2024116701A1 (ja) コネクタ装置及び接続端子
CN117954909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装体
CN117791212A (zh) 连接器
CN118263710A (zh) 连接器和连接方法
JP4845116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2021019039A (ja) Fpc端子接続構造およびfpc端子接続構造の製造方法
CN117638532A (zh) 连接器
JP2024050058A (ja)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接続方法
CN117638542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装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