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02544A - 图像形成装置、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02544A
CN109302544A CN201810818792.1A CN201810818792A CN109302544A CN 109302544 A CN109302544 A CN 109302544A CN 201810818792 A CN201810818792 A CN 201810818792A CN 109302544 A CN109302544 A CN 109302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lan
access point
effect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187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02544B (zh
Inventor
内川慎
内川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9302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2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02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02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5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 G06F3/1286Remote printer device, e.g. being remote from client or server via local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95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6Connect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95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 H04N1/00103System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picture signal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o transmission, e.g. via satelli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以通信方式连接至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对应的适当接入点。图像形成装置经由接入点通过无线LAN进行通信。作用设置单元使用户设置无线LAN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作用。控制单元控制对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对应的接入点的设置。在改变了无线LAN的作用的情况下,控制单元使用户重新设置接入点。无线LAN的作用示出无线LAN用作主线还是副线。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其控制方法和存储其控制程序的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已知MFP作为进行无线LAN通信的图像形成装置。当进行无线LAN通信时,MFP检索MFP能够以通信方式连接的接入点,并且使用户从检索到的选择候选中设定期望的接入点。在与设置的接入点成功进行通信连接之后,MFP管理与接入点的连接历史(连接历史)。例如,在MFP启动时,MFP基于连接历史以通信方式连接至接入点。因此,MFP容易地以通信方式连接至在过去成功进行通信连接的接入点,而无需用户重复设定接入点。
另外,还开发了进行除无线LAN通信之外的有线LAN通信的MFP。这种MFP配设有进行有线LAN通信的通信接口和进行无线LAN通信的通信接口两者(例如,参见日本特开第2003-319461号公报(JP2003-319461A))。对于配备有多个通信接口的MFP,还研究了除了仅使用主线(main line)的上述单线通信功能之外的、利用通过根据用途对网络进行分类而可用的多条线路的通信功能。在多线通信中,例如,有线LAN用作主线并且作为与有线LAN不同的网络的无线LAN用作副线(subline)。在该MFP中,当用户在单线通信功能和多线通信功能之间切换时,可以改变无线LAN的作用。例如,在单线通信功能中用作主线的无线LAN的作用,在多线通信功能中被改变为副线。此时,MFP需要将MFP以通信方式连接的接入点,从连接至主线的网络的接入点切换成连接至副线的网络的接入点。
然而,当无线LAN的作用改变时,传统的MFP自动连接至在过去成功进行通信连接的接入点,并且不能以通信方式连接至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对应的接入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以通信方式连接至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对应的适当接入点的图像形成装置、其控制方法和存储其控制程序的存储介质。
相应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经由接入点通过无线LAN进行通信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作用设置单元,被构造为使用户设置无线LAN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作用;以及控制单元,被构造为控制对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对应的接入点的设置。在改变了无线LAN的作用的情况下,控制单元使用户重新设置接入点。无线LAN的作用示出无线LAN用作主线还是副线。
相应地,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经由接入点通过无线LAN进行通信,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作用设置步骤,使用户设置无线LAN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作用;以及控制步骤,控制对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对应的接入点的设置。在改变了无线LAN的作用的情况下,在所述控制步骤中提示用户重新设置接入点。无线LAN的作用示出无线LAN用作主线还是副线。
相应地,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使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的控制方法的控制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以通信方式连接至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对应的适当接入点。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描述通过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MFP进行的通信的网络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MFP的硬件构造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在图2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接口选择画面的示例的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MFP的软件构造的框图。
图5是示出了由图1的MFP执行的通信接口改变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在图2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消息的示例的视图。
图7是示出了由图1的MFP执行的选择画面显示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了在图2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接入点选择画面的示例的视图。
图9是示出了由图1的MFP执行的无线LAN设置画面显示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了在图2的操作面板上显示的设置画面的示例的视图。
图11是示出了由图1的MFP执行的连接历史登记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由图1的MFP管理的连接历史的示例的视图。
图13是示出了由图1的MFP执行的连接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用于描述通过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MFP 11进行的通信的网络图。
如图1所示,MFP 11通过经由接入点12加入网络13而构成无线LAN。MFP 11将诸如接入点12的SSID等的连接目的地信息登记至,用于管理成功进行通信连接的接入点的连接历史(与接入点的连接历史)。连接历史被存储在下文所述的HDD 205中。在该实施例中,MFP11在启动时从上述连接历史获得接入点12的SSID并且自动设置所获得的SSID。这使得MFP能够容易地与接入点12重新连接,而无需用户重复地设置与接入点12的通信连接。另外,MFP 11通过经由LAN线缆(未示出)连接的HUB 14加入网络13而构成有线LAN。网络13被用作MFP 11的主线。网络13通过网关15连接至因特网16。能够使用因特网16的通信装置能够加入网络13。因此,MFP 11能够通过作为主线的网络13与包括可以使用因特网16的通信装置的许多装置通信。用户能够将无线LAN或有线LAN设置为由MFP 11使用的主线。
另外,MFP 11还配设有能够与主线并行通信的副线。副线与主线相比在功能上受到限制,从而能够与主线并行地通信。MFP 11使用有线LAN和无线LAN中的一者作为主线并且使用另一者作为副线。例如,当使用有线LAN作为主线并且使用无线LAN作为副线时,MFP11通过经由接入点17加入网络18而构成作为副线的无线LAN。此时,MFP 11将诸如接入点17的SSID等的连接目的地信息登记至上述连接历史。网络18不连接至因特网16并且仅由特定的通信装置组成。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成为通信连接目的地的接入点,根据作为主线或副线的无线LAN的作用而改变。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所示的MFP 11的硬件构造的框图。
如图2所示,MFP 11配设有控制器201、打印机207、扫描器209和操作面板211。控制器201连接至打印单元207、扫描器209和操作面板211。控制器201配设有CPU 202、RAM 203、ROM 204、HDD 205、打印机I/F 206、扫描器I/F 208、操作面板I/F 210、无线LAN I/F 212、有线LAN I/F 213和传真I/F 214。CPU 202、RAM 203、ROM 204、HDD 205、打印机I/F 206、扫描器I/F 208、操作面板I/F 210、无线LAN I/F 212、有线LAN I/F 213和传真I/F 214通过总线215相互连接。
控制器201总体地控制整个MFP 11。CPU 202从ROM 204读取用于控制MFP 11的各个部分的程序,将其展开至RAM 203,并且运行读取的程序。RAM 203被用作CPU 202的主存储器并且被用作数据的临时存储区域。尽管该实施例作为示例描述了控制器201配设有单个CPU 202和单个RAM 203的构造,然而控制器201中的CPU 202和RAM 203的各自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例如,控制器201可以配设有多个CPU 202和多个RAM 203。在这种情况下,多个CPU 202和多个ROM 204可以协作来控制各个部分。ROM 204存储由CPU 202执行的程序以及设置值等。HDD 205存储用于控制各个部分的程序和数据。
打印机I/F 206将打印单元207连接至控制器201。打印机207将通过打印机I/F206输入的打印数据打印在片材上。扫描器I/F 208将扫描器209连接到控制器201。扫描器209读取堆叠的原稿并且基于读取的图像信息生成图像数据。扫描器209生成的图像数据通过打印机207打印或者被存储在HDD 205中。此外,上述图像数据通过传真I/F 214、无线LANI/F 212、和有线LAN I/F 213发送至通信装置。操作面板I/F 210将操作面板211连接至控制器201。操作面板211配设有触敏显示单元。操作面板211显示用于设置MFP 11的各个值的设置画面并且接收由用户输入的指令。在该实施例中,例如在操作面板211上显示图3示出的接口选择画面300(作用设置单元)。
接口选择画面300是用于MFP 11的基础架构设置的设置画面。当“仅有线(主线)(WIRED(MAIN LINE)ONLY)”301被设置为开启时,MFP 11使用有线LAN作为主线。当“仅无线(主线)(WIRELESS(MAIN LINE)ONLY)”302被设置为开启时,MFP 11使用无线LAN作为主线并且通过接入点12进行无线LAN通信。当“有线(主线)+无线(副线)(WIRED(MAIN LINE)+WIRELESS(SUB LINE))”303被设置为开启时,MFP 11使用有线LAN作为主线。另外,MFP 11使用无线LAN作为副线并且通过接入点17进行无线LAN通信。在接口选择画面300中,仅三个候选“仅有线(主线)”301、“仅无线(主线)”302和“有线(主线)+无线(副线))”303中的一个被设置为开启。选择OK按钮304将接口选择画面300上的设置值存储至HDD 205等中。
无线LAN I/F 212通过根据在接口选择画面300上设置的值而选择的接入点12和17中的一个接入点,进行无线LAN通信。有线LAN I/F 213通过连接MFP 11和HUB 14的LAN线缆(未示出)进行有线LAN通信。传真I/F 214通过电话网络(未示出)与外部装置进行传真通信。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MFP 11的软件构造的框图。
如图4所示,MFP 11配设有无线LAN客户端模块401、连接历史管理模块402、通信接口管理模块403、和UI控制模块404。当CPU 202执行存储在ROM 204中的程序时实现上述模块。
无线LAN客户端模块401提供无线LAN客户端功能并且连接至接入点12和17。连接历史管理模块402管理上述连接历史。通信接口管理模块403管理通信接口(诸如无线LANI/F 212和有线LAN I/F 213)的设置。例如,通信接口管理模块403管理示出无线LAN在MFP11中的作用的信息,具体地说,例如关于由无线LAN使用的主线或副线的信息、以及示出可用于所设置作用的无线LAN的认证方法的信息。UI控制模块404进行操作面板的控制,诸如在操作面板中的显示控制和在操作面板上输入的信息的接收控制。
图5是示出由图1中的MFP 11执行的通信接口改变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当CPU 202运行存储在ROM 204中的程序并且当用户操作接口选择画面300时,进行图5中的处理。图5中的处理以以下事实为前提,即示出了接入点12和17中的任一者的连接目的地信息被登记在连接历史中。
在MFP 11中,当“仅无线(主线)”302被设置为开启并且与接入点12的通信连接成功时,示出接入点12的连接目的地信息被登记至连接历史中。然后,与接入点12的通信连接被一次切断,并且无线LAN在MFP 11中的作用被改变。特别地,当在接口选择画面300上将开启设置从“仅无线(主线)”302切换至“有线(主线)+无线(副线)”303时,MFP 11设置通过连接历史中登记的连接目的地信息示出的接入点,从而进行无线LAN通信。此时,MFP 11需要设置关于接入点17的连接目的地信息以便使用无线LAN作为副线。传统的MFP自动地设置示出在连接历史中登记的接入点12的连接目的地信息。也就是说,当改变无线LAN的作用时,传统MFP不能以通信方式连接至与改变后的作用相对应的接入点。
鉴于该问题,在该实施例中,当无线LAN在MFP 11中的作用改变时,用户被提示再次设置接入点。
如图5所示,CPU 202首先确定在接口选择画面300上是否改变了无线LAN的作用(步骤S501)。在步骤S501,当在接口选择画面300上进行了将设置从“仅无线(主线)”302切换至“有线(主线)+无线(副线)”303的操作或者将设置从“有线(主线)+无线(副线)”303切换至“仅无线(主线)”302的操作时,CPU 202确定无线LAN的作用已经改变。同时,当未进行上述操作时,CPU 202确定无线LAN的作用未改变。
作为在步骤S501中的确定的结果,当无线LAN的作用未改变时,CPU 202结束该处理。同时,作为在步骤S501中的确定的结果,当无线LAN的作用已经改变时,CPU 202从HDD205删除登记连接目的地信息的连接历史(步骤S502)。接下来,CPU 202将提示用户重新设置接入点的图6中的消息显示在操作面板211上(步骤S503)。确认消息601的用户通过例如在下文描述的图8中的接入点选择画面800上的操作,来重新设置接入点。接下来,CPU 202将示出用户重新设置的接入点的连接目的地信息存储在HDD 205等中(步骤S504)并且结束该处理。
图5中的处理使用户在无线LAN的作用改变时重新设置接入点。也就是说,在过去成功进行通信连接的接入点的SSID不被自动设置,而是由用户设置与无线LAN的改变后的作用对应的适当的接入点的SSID。因此,MFP 11以通信方式连接至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对应的适当的接入点。
另外,在图5的处理中,当无线LAN的作用改变时,与成功进行通信连接的接入点的连接历史被删除。这当然防止了基于连接历史与不对应于无线LAN的作用的不适当的接入点的自动通信连接。
另外,由于在上述图5的处理中当无线LAN的作用改变时,显示提示用户重新设置接入点的消息601,因此用户被通知需要重新设置接入点。
图7是示出了由图1中的MFP 11执行的选择画面显示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当CPU 202运行存储在ROM 204中的程序时还执行图7中的处理。另外,当确认消息601的用户指定MFP 11显示关于MFP 11可用的接入点的列表信息时,执行图7的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主线在可用的功能和认证方法方面不受限制,然而副线在可用的功能和认证方法方面受到限制,以便能够与主线并行通信。同时,当用户为主线和副线设置接入点时,传统的MFP执行接入点检索处理,该接入点检索处理从布置于MFP能够以通信方式连接的位置处的接入点中,检索将成为选择候选的接入点。在接入点检索处理中,当设置主线或副线的接入点时,检索支持可用于MFP(即可用于主线)的所有认证方法的接入点。因此,在使用户设置副线的接入点时,传统的MFP甚至引用不可用于副线的接入点。结果,例如,即使图5中的处理提示用户重新设置接入点,用户也无法肯定地从选择候选中选择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对应的适当的接入点。
鉴于该问题,在该实施例中,不支持可用于无线LAN的作用的认证方法的接入点在操作面板211上以不可选择的状态显示。
如图7所示,CPU 202首先检索MFP 11能够以通信方式连接的接入点并且获得关于可应用的接入点的列表信息(步骤S701)。上述列表信息包括各个接入点的SSID和无线电场强度、各个接入点支持的认证方法和检测到各个接入点处的无线电波段。接下来,CPU 202获得主线或副线的无线LAN的作用(步骤S702)并且获得所获得作用的无线LAN可用的认证方法(步骤S703)。例如,在该实施例中,WPA-PSK、WEP和WPA-EAP认证方法可用于作用是主线的无线LAN。同时,作用是副线的无线LAN不能使用可用于主线的功能中的功能(例如IEEE802.1x功能)并且不能使用WPA-PSK、WEP和WPA-EAP认证方法中的与上述IEEE802.1x功能有关的WPA-EAP认证方法。
接下来,CPU 202确定在步骤S701获得的列表信息中包含的各个接入点是否支持可用于所获得作用的无线LAN的认证方法(步骤S704)。例如,当所获得作用是副线时,在步骤S704中,CPU 202确定列表信息中包含的各个接入点是否支持可用于副线的无线LAN的WPA-PSK和WEP认证方法。
作为步骤S704中的确定的结果,当接入点支持可用于所获得作用的无线LAN的认证方法时,CPU 202在图8的接入点选择画面800中以可选择状态显示该接入点(步骤S705)。接入点选择画面800是在操作面板211上显示以使用户从多个选择候选中选择期望的接入点的操作画面。在步骤S705,例如在接入点选择画面800上显示用于选择上述接入点的复选框801。
在接下来的步骤S706中,CPU 202确定在步骤S702获得的列表信息中是否存在未确认的接入点。
作为在步骤S706中的确定的结果,当存在未确认的接入点时,CPU 202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704。同时,作为在步骤S706中的确定的结果,当不存在未确认的接入点时,CPU 202结束该处理。
作为在步骤S704中的确定的结果,当接入点不支持可用于所获得作用的无线LAN的认证方法时,CPU 202在接入点选择画面800上以不可选择状态显示该接入点(步骤S707)。在步骤S707,例如在接入点选择画面800上不显示用于选择上述接入点的复选框。然后,CPU 202结束该处理。
在上述图7的处理中,在接入点选择画面800上以可选择状态仅显示支持可用于无线LAN的作用的认证方法的接入点。另外,以不可选择状态显示不支持可用于无线LAN的作用的认证方法的接入点。这使用户肯定地从接入点选择画面800中的选择候选中选择与无线LAN的作用对应的适当的接入点。
接下来,将描述用户直接输入接入点的SSID等的情况。
图9是示出了由图1的MFP 11执行的无线LAN设置画面显示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当CPU 202运行存储在ROM 204中的程序时也执行图9的处理。另外,当确认消息601的用户指定MFP 11显示下文所述的图10中的用于直接输入接入点的SSID等的设置画面1000时,执行图9的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用户通过下文所述的图10中的用于直接输入接入点的SSID等的设置画面1000,来设置将要使用的认证方法。在传统的MFP中,即使当设置主线或副线的接入点时,可用于MFP 11的所有认证方法都能够在设置画面1000上选择。因此,传统的MFP存在如下问题,即,当用户直接设置副线的接入点的SSID时,用户可能选择不可用于副线的认证方法。
鉴于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装置进行控制使得不能选择不可用于无线LAN的作用的认证方法。
在图9的处理中,CPU 202获得可用于MFP 11的所有认证方法(步骤S901)。接下来,CPU 202获得无线LAN的作用(步骤S902)并获得可用于所获得作用的无线LAN的认证方法(步骤S903)。接下来,CPU 202确定在步骤S901获得的认证方法是否包括不可用于所获得作用的无线LAN的认证方法(即无效认证方法)(步骤S904)。
作为步骤S904中的确定的结果,当包括无效认证方法时,CPU 202显示图10示出的设置画面1000,控制设置画面1000使得不能在操作面板211上选择无效认证方法(步骤S905)。在设置画面1000中,与作为无效认证方法的示例的“WPA/WPA2-Enterprise”相对应的设置按钮1001以变灰的状态显示从而不可选。然后,CPU 202结束该处理。
作为步骤S904中的确定的结果,当不包括无效认证方法时,CPU 202在设置画面1000上以可选择的状态显示与所有可用于MFP 11的认证方法相对应的设置按钮,并且结束该处理。
在上述图9的处理中,显示设置画面1000,控制设置画面1000使得不能选择不可用于无线LAN的作用的认证方法。这防止在设置画面1000中设置不可用于无线LAN的作用的认证方法。
尽管通过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进行控制使得在步骤S707不能选择上述接入点就足够了。例如,可以不在接入点选择画面800上显示上述接入点。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控制使得在步骤S905不能选择不可用于无线LAN的作用的认证方法就足够了。例如,可以不在设置画面1000上显示对应于上述认证方法的设置按钮。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目的地信息和关于与连接目的地信息相关联的无线LAN的作用的信息可以被登记至连接历史。
图11是示出了由图1的MFP 11执行的连接历史登记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当CPU 202运行存储在ROM 204中的程序时也执行图11的处理。另外,当MFP 11与接入点成功进行通信连接时,执行图11的处理。
如图11所示,CPU 202执行连接至所设置的接入点(下文称为“设置接入点”)的通信连接处理(步骤S1101)。接下来,CPU 202确定与设置接入点的通信连接是否成功(步骤S1102)。
作为步骤S1102中的确定的结果,当与设置接入点的通信连接失败时,CPU 202结束该处理。同时,作为步骤S1102中的确定的结果,当与设置接入点的通信连接成功时,CPU202获得无线LAN的作用(步骤S1103)。接下来,CPU 202将所获得的作用和示出了设置接入点的连接目的地信息彼此相关联地登记至图12中的连接历史1200(步骤S1104)。连接历史1200包括示出了与MFP 11成功进行通信连接的接入点的SSID、上述接入点支持的认证方法、和与上述接入点通信连接时关于无线LAN的作用的信息。接下来,CPU 202结束该处理。
图13是示出了由图1的MFP 11执行的接入点连接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当CPU 202运行存储在ROM 204中的程序时也执行图13的处理。另外,当MFP 11启动时并且当改变无线LAN的作用时执行图13的处理。图13中的处理的前提是,示出无线LAN的作用的连接目的地信息和对应于无线LAN的作用的接入点已经彼此关联地被登记在连接历史1200中。
在图13的处理中,CPU 202获得当前设置的无线LAN的作用(步骤S1301)。例如,当响应于无线LAN的作用从主线改变为副线而开始图13的处理时,CPU 202获得“副线”作为无线LAN的作用。接下来,CPU 202获得连接历史1200(步骤S1302)并且确定在所获得的连接历史1200中是否存在可用于通信连接的接入点(步骤S1303)。
作为在步骤S1303中的确定的结果,当在连接历史1200中存在可用于通信连接的接入点时,CPU 202以通信方式连接至该接入点(步骤S1304)。例如,当无线LAN的作用是“副线”并且当连接历史1200中SSID是“AP04”的接入点位于能够以通信方式连接至MFP 11的位置时,CPU 202以通信方式连接至该接入点。然后,CPU 202结束该处理。
作为在步骤S1303中的确定的结果,当在连接历史1200中不存在可用于通信连接的接入点时,CPU 202通知用户以提示对接入点进行手动设置并且结束该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MFP 11以通信方式连接至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关联的接入点。因此,MFP 11肯定地以通信方式连接至与无线LAN的作用对应的适当的接入点。
其他实施例
另外,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更完整地称为“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利用通过由所述系统或装置的所述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电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所述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7年7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143588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经由接入点通过无线LAN进行通信,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作用设置单元,其被构造为,使用户设置无线LAN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作用;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控制对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对应的接入点的设置,
其中,在改变了无线LAN的作用的情况下,控制单元使用户重新设置接入点,并且
其中,无线LAN的作用示出,无线LAN用作主线还是副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控制单元管理与图像形成装置成功进行通信连接的接入点的连接历史,并且在改变无线LAN的作用的情况下删除连接历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连接历史中,示出与图像形成装置成功进行通信连接的接入点的连接目的地信息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关联,并且图像形成装置以通信方式连接至,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关联的连接目的地信息示出的接入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改变了无线LAN的作用的情况下,控制单元显示提示用户重新设置接入点的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控制单元显示用户设置接入点的接入点选择画面,并且
其中,在接入点选择画面上以可选择的状态仅显示,支持可用于无线LAN的作用的认证方法的接入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接入点选择画面上以不可选择的状态显示,不支持可用于无线LAN的作用的认证方法的接入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接入点选择画面上不显示,不支持可用于无线LAN的作用的认证方法的接入点。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经由接入点通过无线LAN进行通信,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作用设置步骤,使用户设置无线LAN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作用;以及
控制步骤,控制对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对应的接入点的设置,
其中,在改变了无线LAN的作用的情况下,在所述控制步骤中提示用户重新设置接入点,并且
其中,无线LAN的作用示出,无线LAN用作主线还是副线。
9.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使计算机执行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控制程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经由接入点通过无线LAN进行通信,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作用设置步骤,使用户设置无线LAN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作用;以及
控制步骤,控制对与无线LAN的作用相对应的接入点的设置,
其中,在改变了无线LAN的作用的情况下,在所述控制步骤中提示用户重新设置接入点,并且
其中,无线LAN的作用示出,无线LAN用作主线还是副线。
CN201810818792.1A 2017-07-25 2018-07-24 图像形成装置、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093025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3588A JP6991765B2 (ja) 2017-07-25 2017-07-25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7-143588 2017-07-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02544A true CN109302544A (zh) 2019-02-01
CN109302544B CN109302544B (zh) 2021-09-21

Family

ID=65038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18792.1A Active CN109302544B (zh) 2017-07-25 2018-07-24 图像形成装置、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3012B2 (zh)
JP (1) JP6991765B2 (zh)
KR (1) KR102263938B1 (zh)
CN (1) CN1093025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6426B2 (ja) * 2016-08-05 2020-08-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871810B2 (en) * 2019-05-09 2024-01-16 Tai Hong Chen Communication helmet
JP7387421B2 (ja) * 2019-12-24 2023-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3867A (ja) * 2006-07-21 2008-02-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2013161250A (ja) * 2012-02-03 2013-08-19 Canon Inc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130303083A1 (en) * 2012-05-09 2013-11-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50189023A1 (en) * 2013-12-27 2015-07-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structions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US20160095146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N205405745U (zh) * 2016-02-29 2016-07-27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加密型税控打印终端
US20160291851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control devic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instructions for display control
US20170123736A1 (en) * 2015-11-03 2017-05-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recovering error thereof, mobil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covering error of mobile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2814B2 (ja) 2002-04-25 2008-01-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通信端末、ルータ、端末局、および固定端末
JP4125172B2 (ja) 2003-04-23 2008-07-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050709B2 (en) 2004-11-16 2011-11-01 Marvell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Ltd. Wireless printer configuration module
US8140103B2 (en) * 2007-07-10 2012-03-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scaling in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7920534B2 (en) 2007-10-04 2011-04-0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LAN setting system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wireless LAN setting method
JP2010262450A (ja) * 2009-05-01 2010-11-18 Brother Ind Ltd 表示装置
JP4834754B2 (ja) 2009-05-26 2011-12-14 株式会社東芝 携帯端末
JP5761993B2 (ja) * 2010-12-28 2015-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探索装置、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の探索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110679A (ja) * 2011-11-24 2013-06-06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491697B2 (en) * 2012-06-08 2016-11-08 Softbank Corp.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for same,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same
JP5700013B2 (ja) 2012-09-21 2015-04-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該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画像形成装置の省電力状態からの復帰方法並びに外部端末
JP6448173B2 (ja) * 2013-03-14 2019-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6224902B2 (ja) 2013-03-15 2017-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14763B2 (ja) * 2014-09-03 2019-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02399B2 (ja) * 2014-11-17 2018-03-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近距離無線通信部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70031682A (ko) * 2017-03-13 2017-03-21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에서의 무선랜 설정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3867A (ja) * 2006-07-21 2008-02-0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2013161250A (ja) * 2012-02-03 2013-08-19 Canon Inc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20130303083A1 (en) * 2012-05-09 2013-11-1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50189023A1 (en) * 2013-12-27 2015-07-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nstructions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US20160095146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60291851A1 (en) * 2015-03-31 2016-10-0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control device,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storing instructions for display control
US20170123736A1 (en) * 2015-11-03 2017-05-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recovering error thereof, mobil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covering error of mobile apparatus
CN205405745U (zh) * 2016-02-29 2016-07-27 浪潮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加密型税控打印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63938B1 (ko) 2021-06-11
US20190034142A1 (en) 2019-01-31
US10853012B2 (en) 2020-12-01
KR20190011680A (ko) 2019-02-07
CN109302544B (zh) 2021-09-21
JP6991765B2 (ja) 2022-01-13
JP2019029689A (ja) 2019-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4982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hat determines whether a format of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tag data is appropriate for searching printer,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CN104917917B (zh) 图像形成装置、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5392103B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US984656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storage mediu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ng with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saving a transmission history based on a user instruction
US20160261975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178607B2 (en) Method of deleting SSID of access point stored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20170034768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JP6172074B2 (ja)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プリントサーバー、プリン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038661A (zh) 移动终端设备及其方法
CN109302544A (zh) 图像形成装置、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KR102116687B1 (ko) 무선 다이렉트 통신 기능을 갖는 인쇄장치 및 인쇄장치의 제어방법
US1058168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ontrol method of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US1020391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that changes a message to be displayed when an icon is operated by a user, in accordance with setting regarding a near fiel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unction,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storage medium
CN106708447B (zh)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230229367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ne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JP5754904B2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78968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US10430132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9274727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performing connection to a processing target apparatus
JP689166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5136097A (ja) 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632486A (zh) 信息处理装置、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JP7277275B2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4212500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操作端末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8195888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