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282734A - 直线度确认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线度确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282734A
CN109282734A CN201810757262.0A CN201810757262A CN109282734A CN 109282734 A CN109282734 A CN 109282734A CN 201810757262 A CN201810757262 A CN 201810757262A CN 109282734 A CN109282734 A CN 109282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ness
pin
notch
surface part
not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572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282734B (zh
Inventor
井崎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u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Corp filed Critical Fanu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282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2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282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282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 G01B5/25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angles or taper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for testing the alignment of ax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线度确认方法。该直线度确认方法能够确认多个部件以直线状排列时的直线度。该直线度确认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作为确认直线度的对象的、以直线状配置的多个部件(10)的直线状的构件(13)的两端部分别竖立销,并且,在两端部的中间部竖立在侧面的一部分成型有缺口(523)的带缺口的销(52);在两端部的销分别固定线状材料(61)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使带缺口的销(52)的未形成有缺口(523)的侧面的部分即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与线状材料(61)的中间部接触;以及使带缺口的销(52)旋转,确认线状材料(61)有无由带缺口的销(52)的旋转产生的振动。

Description

直线度确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成直线状的多个部件的直线度确认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确认直线度的方法,具有一种通过目视确认拉伸成直线状的线与销之间的接触状态的方法。在该方法中,通过目视判断拉伸成直线状的线是否未被销按压、而成为一点接触的、所谓的零接触的状态,从而进行直线度的确认。
此外,以往,公知有一种在对建筑物的地基进行施工时使用的调平的方法。
在调平的方法中,将浇灌于砂箱的混凝土中被认为最高的部位设为基准部位,在该部位的砂箱上利用保持体设置在周面形成有外螺纹的棒状的治具主体。棒状的治具主体的下端部与混凝土的顶端接触,与水位线相配合地固定有与在治具主体的周面形成的外螺纹螺纹结合的螺母形状的固定体。然后,通过读取与固定体的上表面的位置相对应的且是设于治具主体的刻度,从而确认基准部位处的、混凝土的顶端相对于水位线的位置。然后,使治具主体与保持体一起沿着砂箱逐渐移动,在治具主体的下端部自混凝土的顶端分开时,通过在该部位浇灌顶端填平剂(ならし剤),而使混凝土的顶端成为与基准部位相同的的高度,反复进行该操作,而使混凝土的顶端水平。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7-1904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通过目视难以确认零接触的状态,实际上难以将该方法用于确认例如将多个部件排列并设成直线状而构成的装置的直线度。
而且,公知有上述公报所记载的那样的调平的方法,但该方法无法直接用于确认将多个部件排列并设成直线状而构成的装置的直线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认将多个部件排列成直线状时的直线度的直线度确认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为一种直线度确认方法,该直线度确认方法使分别具有直线状的构件(例如,后述的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的多个部件(例如,后述的行进轴部10、30)以所述直线状的构件彼此成为直线状的方式配置,并确认所述直线状的构件彼此的直线度,其中,该直线度确认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作为确认直线度的对象的、以直线状配置的所述多个部件的所述直线状的构件的两端部分别竖立销(例如,后述的销51),并且,在所述两端部的中间部竖立在侧面的一部分成型有缺口(例如,后述的缺口523)的带缺口的销(例如,后述的带缺口的销52);在所述两端部的所述销分别固定线状材料(例如,后述的线61)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使所述带缺口的销的未形成有缺口的侧面的部分即非缺口形成侧面部(例如,后述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与所述线状材料的中间部接触;以及使所述带缺口的销旋转,确认所述线状材料有无由所述带缺口的销的旋转产生的振动。
(2)根据(1)的直线度确认方法,可以是,所述非缺口形成侧面部在所述带缺口的销(例如,后述的带缺口的销52A)的轴向上具有不同的多个直径,在使所述非缺口形成侧面部与所述线状材料的中间部接触的工序中,在所述非缺口形成侧面部的具有一个直径的部分(例如,后述的顶端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6A)自所述线状材料分开而未与所述线状材料接触的情况下,以使所述非缺口形成侧面部的具有另一直径的部分(例如,后述的基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5A)与所述线状材料接触的方式,改变所述非缺口形成侧面部在所述带缺口的销的轴向上的位置,并使所述非缺口形成侧面部(例如,后述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具有所述另一直径的部分与所述线状材料接触。
(3)根据(1)或(2)的直线度确认方法,可以是,确认直线度的对象为以所述直线状的构件彼此成为直线状的方式将所述多个部件配置为直线状而构成的装置(例如,后述的行进轴1)。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确认以直线状排列多个部件时的直线度的直线度确认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利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确认直线度的对象的行进轴1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作为利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确认直线度的对象的多个行进轴1的一端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3是表示作为利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确认直线度的对象的多个行进轴1的另一端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表示作为利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确认直线度的对象的多个行进轴1的中央部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中固定于行进轴1的带缺口的销52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中固定于行进轴1的带缺口的销52的缺口523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中固定于行进轴1的销51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中、带缺口的销52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与线61接触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中、带缺口的销52的缺口523与线61相对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中固定于行进轴1的带缺口的销52A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行进轴;10、30、行进轴部(部件);13、33、长度方向板状构件(直线状的构件);51、销;52、带缺口的销;61、线(线状材料);521、基部;523、缺口;524、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5A、基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6A、顶端部侧的一半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中作为确认直线度的对象的、由多个行进轴部10、30构成的行进轴(日语:走行軸)1。
行进轴1配置有多个作为构成行进轴1的部件的行进轴部10、30,例如,如图1所示,以直线状排列配置两个行进轴部10、30来使用。在行进轴1上,LM导轨行进。两个行进轴部10、30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主要说明配置于图1的左侧的行进轴部10,省略对右侧的行进轴部30的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利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确认直线度的对象的行进轴1的俯视图。
行进轴部10、30分别包括两个方形钢管11、31、宽度方向板状构件12、32、以及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两个方形钢管11以平行的位置关系配置。宽度方向板状构件12以跨过两个方形钢管11的方式固定于方形钢管11。而且,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以与两个方形钢管11分别平行、且在两个方形钢管11的上侧分别各重叠一个的位置关系固定于宽度方向板状构件12的端部。
如图2~图4所示,在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形成有多个孔131。孔131与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形成。而且,在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上,孔131的各列以规定的公差且以较高的精度形成于自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的宽度方向上的缘部分别分开了规定的距离的位置。
图2是表示作为利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确认直线度的对象的多个行进轴1的一端部的放大俯视图。图3是表示作为利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确认直线度的对象的多个行进轴1的另一端部的放大俯视图。图4是表示作为利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确认直线度的对象的多个行进轴1的中央部的放大俯视图。
接着,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中使用的销51和带缺口的销52。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中固定于行进轴1的带缺口的销52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中固定于行进轴1的带缺口的销52的缺口523的侧视图。如图5、图6所示,带缺口的销52具有固定于孔131(参照图4等)等的基部521和与线61接触的顶端部522。基部521形成为圆柱形状,插入于在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的位于图1的中央附近的部分形成的孔131(参照图4),并固定于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
顶端部522构成为比基部521大径的圆柱形状,与基部521具有轴心一致的位置关系。在顶端部522的一部分形成有缺口523,该缺口523具有与带缺口的销52的轴心平行地切开顶端部522的侧面的一部分而成的形状。如图5所示,在从与缺口523的部分的平坦面平行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缺口523以未到达基部521的程度的深度形成。
如图7所示,销51与带缺口的销52相同地具有基部521和顶端部511,但顶端部511的形状与带缺口的销52的顶端部522不同。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带缺口的销52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具体而言,销51的顶端部511形成为未形成有缺口523的圆柱形状。图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中固定于行进轴1的销51的侧视图。
接着,说明直线度确认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分别具有直线状的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的多个行进轴部10、30以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彼此成为直线状的方式配置,确认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彼此的直线度。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中、带缺口的销52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与线61接触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中、带缺口的销52的缺口523与线61相对的状态的俯视图。
在直线度确认方法中,首先,进行竖立销51和带缺口的销52的工序。在竖立销51和带缺口的销52的工序中,首先,利用起重机等搬运构成作为确认直线度的对象的行进轴1的行进轴部10、30并使其配置成大致一条直线状。更具体而言,以一个行进轴部10的方形钢管11与另一行进轴部30的方形钢管31成为直线状、而且一个行进轴部10的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与另一行进轴部30的长度方向板状构件33成为直线状的方式配置两个行进轴部10、30。
接着,在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的孔131、331竖立销51和带缺口的销52。具体而言,将销51的基部521插入于在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的位于行进轴1的两端部(图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的部分形成的孔131、331(参照图2、图3),并竖立销51。另外,将带缺口的销52的基部521插入于在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的相对于行进轴1的两端部(图1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位于中央部的部分形成的孔131、331(参照图4),并竖立带缺口的销52。以上为竖立销51和带缺口的销52的工序。
接着,进行在销51分别固定作为线状材料的线61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的工序。具体而言,将线61的一端部固定于图1的左端部的销51(图2所述的销51),并且,将线61的另一端部固定于图1的右端部的销51(图3所述的销51)。由此,线61设为以直线状拉伸的状态。
接着,进行使带缺口的销52的未形成有缺口523的侧面的部分即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与线61的中间部接触的工序。具体而言,使用锤等敲打方形钢管11、31,从而使行进轴部10、30的位置略微移动,如图8所示,通过目视使带缺口的销52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与线61的中间部接触。
接着,使带缺口的销52旋转,进行确认线状材料有无由带缺口的销52的旋转产生的振动的工序。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使带缺口的销52旋转,从而从带缺口的销52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与线61的中间部接触的状态设为缺口523与线61相对的状态。
在行进轴部10、30的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彼此以较高的精度以直线状配置且直线度较高的情况下,线61未被带缺口的销52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按压,而成为以一点接触的、所谓的零接触的状态。该状态下,即使带缺口的销52旋转,线61也不会被带缺口的销52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按压,因此,在能够目视判断的程度上,线61不会振动。但是,在行进轴部10、30的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彼此未以那么高的精度以直线状配置且直线度不高的情况下,线61被带缺口的销52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按压并与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强烈接触。该状态下,在带缺口的销52旋转时,线61以被带缺口的销52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按压的状态相对于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滑动,因此,在能够目视判断的程度上,线61振动。配置行进轴部10、30的作业人员确认该线61有无振动,对所配置的行进轴部10、30的直线度是否较高进行确认。
而且,在线61振动的情况下,使用锤等敲打方形钢管11、31使其略微移动,最终,调整成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相对于线61成为零接触的状态,并利用螺栓将行进轴部10、30彼此固定。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直线度确认方法,该直线度确认方法将分别具有直线状的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的多个行进轴部10、30以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彼此成为直线状的方式配置,并确认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彼此的直线度,其中,该直线度确认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在作为确认直线度的对象的、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的两端部分别竖立销51,并且,在两端部的中间部竖立在侧面的一部分成型有缺口523的带缺口的销52;在两端部的销51分别固定作为线状材料的线61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使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与线61的中间部接触;以及,使带缺口的销52旋转,确认线61有无由带缺口的销52的旋转产生的振动。
由此,仅通过目视确认线61与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之间的接触状态,难以判断线61是否未被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按压、而成为一点接触、所谓的零接触的状态,但通过确认在使带缺口的销52旋转时线61有无振动,能够容易地确认是否成为零接触的状态。
而且,确认直线度的对象为以长度方向板状构件13、33彼此成为直线状的方式、以直线状配置多个行进轴部10、30而构成的行进轴1。由此,在由于供LM导轨行进并供机器人等移动而要求较高的直线性的行进轴1中,能够得到充分高的直线度。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带缺口的销52A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带缺口的销52的结构不同。相伴于此,在使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与作为线状材料的线61的中间部接触的工序中进行的内容也不同。除此以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因此,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各结构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直线度确认方法中固定于行进轴1的带缺口的销52A的主视图。
如图10所示,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在带缺口的销52A的轴向上具有不同的多个直径。具体而言,在带缺口的销52A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中,顶端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6A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带缺口的销52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相同的半径。相对于此,在带缺口的销52A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中连接于基部521的基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5A具有比顶端侧的一半的部分526A大的规定值的半径。
在直线度确认方法中的、使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与作为线状材料的线61的中间部接触的工序中,首先,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通过使用锤等敲打方形钢管11、31,而使行进轴部10、30的位置略微移动,通过目视使线61的中间部与带缺口的销52A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顶端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6A接触。接着,使带缺口的销52A向带缺口的销52A的轴心方向移动,通过目视使线61的中间部与带缺口的销52A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基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5A接触。
此时,在虽然看起来利用目视使线61的中间部与带缺口的销52A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顶端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6A接触但实际上略微未接触而产生有间隙的情况下,存在使带缺口的销52A向带缺口的销52A的轴心方向移动时线61振动的情况。
具体而言,在线61与带缺口的销52A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顶端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6A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带缺口的销52A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基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5A的半径与带缺口的销52A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顶端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6A的半径之差的情况下,在使带缺口的销52A向带缺口的销52A的轴心方向移动时,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基端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5A与线61接触。由此,线61产生振动。相对于此,在线61与带缺口的销52A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顶端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6A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带缺口的销52A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基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5A的半径与带缺口的销52A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顶端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6A的半径之差的情况下,在使带缺口的销52A向带缺口的销52A的轴心方向移动时,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基端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5A未与线61接触。因此,线61不会振动。由此,判断线61与带缺口的销52A的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顶端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6A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何种程度。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在带缺口的销52A的轴向上具有不同的多个直径。
在使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与线61的中间部接触的工序中,在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顶端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6A自线61分开而未接触的情况下,以使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具有其他直径的基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5A与线61接触的方式,改变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在带缺口的销52A的轴向上的位置,并使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基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5A与线61接触。
由此,在改变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在带缺口的销52A的轴向上的位置,并使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基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5A与线61接触时,通过线61的振动的有无,能够确认自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顶端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6A到线61以何种程度分开。而且,在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的顶端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6A未与线61接触的情况下,只要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的基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5A与线61接触,就能够通过使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的基部侧的一半的部分525A与线61接触,实施直线度确认方法。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施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了各种变更而成的方式。例如,能够像以下说明的变形例那样进行变形并实施。
例如,利用直线度确认方法确认直线度的对象为行进轴1,但并不限定于此。而且,在直线度确认方法中使用了线61,但并不限定于线61,只要是线状材料即可。而且,直线度确认方法中使用的各构件、例如销、带缺口的销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销51、带缺口的销52的结构。而且,非缺口形成侧面部524A在带缺口的销52A的轴向上具有不同的多个直径,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带缺口的销相同地使用非缺口形成侧面部具有一个直径的多个带缺口的销,该多个带缺口的销分别具有不同的直径。

Claims (3)

1.一种直线度确认方法,该直线度确认方法使分别具有直线状的构件的多个部件以所述直线状的构件彼此成为直线状的方式配置,并确认所述直线状的构件彼此的直线度,其中,
该直线度确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作为确认直线度的对象的、以直线状配置的所述多个部件的所述直线状的构件的两端部分别竖立销,并且,在所述两端部的中间部竖立在侧面的一部分成型有缺口的带缺口的销;
在所述两端部的所述销分别固定线状材料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
使所述带缺口的销的未形成有缺口的侧面的部分即非缺口形成侧面部与所述线状材料的中间部接触;以及
使所述带缺口的销旋转,确认所述线状材料有无由所述带缺口的销的旋转产生的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度确认方法,其中,
所述非缺口形成侧面部在所述带缺口的销的轴向上具有不同的多个直径,
在使所述非缺口形成侧面部与所述线状材料的中间部接触的工序中,在所述非缺口形成侧面部的具有一个直径的部分自所述线状材料分开而未与所述线状材料接触的情况下,以使所述非缺口形成侧面部的具有另一直径的部分与所述线状材料接触的方式,改变所述非缺口形成侧面部在所述带缺口的销的轴向上的位置,并使所述非缺口形成侧面部的具有所述另一直径的部分与所述线状材料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线度确认方法,其中,
确认直线度的对象为以所述直线状的构件彼此成为直线状的方式将所述多个部件配置为直线状而构成的装置。
CN201810757262.0A 2017-07-19 2018-07-11 直线度确认方法 Active CN1092827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9708 2017-07-19
JP2017139708A JP6490158B2 (ja) 2017-07-19 2017-07-19 真直度確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82734A true CN109282734A (zh) 2019-01-29
CN109282734B CN109282734B (zh) 2020-02-28

Family

ID=64951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57262.0A Active CN109282734B (zh) 2017-07-19 2018-07-11 直线度确认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93494B2 (zh)
JP (1) JP6490158B2 (zh)
CN (1) CN109282734B (zh)
DE (1) DE102018004594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43164U (zh) * 2017-02-15 2017-06-11 Nishoku Tech Inc 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5486A (zh) * 1998-11-10 2001-12-05 达马利尼股份公司 找齐的设备和方法
CN101870142A (zh) * 2009-04-24 2010-10-27 株式会社东京精密 切割装置、切割装置组件和切割方法
CN201885675U (zh) * 2010-12-09 2011-06-29 苏州塞维拉上吴电梯轨道系统有限公司 半自动t型导轨扭曲校直机直线度检测装置
CN102607503A (zh) * 2012-03-29 2012-07-25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倾角传感器的直线度测量仪及其直线度测量方法
CN103245280A (zh) * 2013-05-20 2013-08-14 无锡市钻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钻杆直线度检测装置
CN203772199U (zh) * 2014-03-24 2014-08-13 朱金龙 抽油机皮带轮的四点一线校检尺
CN105387794A (zh) * 2015-08-19 2016-03-09 安徽宇晟浩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丝直线度检具
US9816796B2 (en) * 2014-10-09 2017-11-14 Wurtec, Incorporated Guide rail straightness tes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3635A (en) * 1975-08-14 1976-10-05 Virgil Hinson Auto frame gauge
US4324048A (en) * 1980-01-16 1982-04-13 Chemetron Railway Products, Inc. Locator for rail aligning device
JPS57190411A (en) 1981-05-19 1982-11-24 Nec Corp Adaptive type automatic equalizer
JPS57190411U (zh) * 1981-05-29 1982-12-02
JPS6133364A (ja) * 1984-07-26 1986-02-1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磁石式連続輸送方式
US4884889A (en) * 1987-11-19 1989-12-05 Brown & Sharpe Manufacturing Company Calibration system for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JPH06185963A (ja) * 1992-09-10 1994-07-08 Misawa Homes Co Ltd 真直度測定装置
JP3035826B1 (ja) * 1999-04-08 2000-04-24 康博 張能 鍵盤楽器のアクション装置
JP4485667B2 (ja) * 2000-08-21 2010-06-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のオフセット測定用基板及び部品実装装置のオフセット測定方法
US6421926B1 (en) * 2000-11-10 2002-07-23 Louis W. Cappuccio Stringline guide system
US20020073571A1 (en) * 2000-12-15 2002-06-20 Brannon Michael P. Measuring device
JP4874704B2 (ja) * 2006-04-26 2012-02-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真直度測定装置、方法、及び塗布方法
US20080256810A1 (en) * 2007-04-17 2008-10-23 Akihary Tenny M Angle measurement tool
US8261460B2 (en) * 2010-04-09 2012-09-11 Linovation Corp. Line holders for masonry work and the like
US8539691B2 (en) * 2010-07-22 2013-09-24 Roberto R. Daniel Hanging device
US8291606B2 (en) * 2011-03-23 2012-10-23 Rodney Miller Guide tool and method for laying concrete block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5486A (zh) * 1998-11-10 2001-12-05 达马利尼股份公司 找齐的设备和方法
CN101870142A (zh) * 2009-04-24 2010-10-27 株式会社东京精密 切割装置、切割装置组件和切割方法
CN201885675U (zh) * 2010-12-09 2011-06-29 苏州塞维拉上吴电梯轨道系统有限公司 半自动t型导轨扭曲校直机直线度检测装置
CN102607503A (zh) * 2012-03-29 2012-07-25 西安理工大学 基于倾角传感器的直线度测量仪及其直线度测量方法
CN103245280A (zh) * 2013-05-20 2013-08-14 无锡市钻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钻杆直线度检测装置
CN203772199U (zh) * 2014-03-24 2014-08-13 朱金龙 抽油机皮带轮的四点一线校检尺
US9816796B2 (en) * 2014-10-09 2017-11-14 Wurtec, Incorporated Guide rail straightness tester
CN105387794A (zh) * 2015-08-19 2016-03-09 安徽宇晟浩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铜丝直线度检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20284A (ja) 2019-02-07
CN109282734B (zh) 2020-02-28
US20190025038A1 (en) 2019-01-24
US10393494B2 (en) 2019-08-27
JP6490158B2 (ja) 2019-03-27
DE102018004594A1 (de) 2019-01-24
DE102018004594B4 (de) 2021-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48863U (zh) 一种钻孔打磨一体机
CN101482397A (zh) 形状测量方法
CN104889967B (zh) 一种平面圆弧划线工具及应用
CN104598665B (zh) 收缩齿弧齿非圆锥齿轮的设计方法
JP6113998B2 (ja) 形状測定機、形状測定機の調整方法および形状測定方法
CN109282734A (zh) 直线度确认方法
CN102331714B (zh) 球头立铣刀s形刃曲线的形成方法
CN107848052A (zh) 用于超细孔放电加工机的电极垂直校正方法
CN104237980B (zh) 具有微透镜阵列的漫射板
CN105634327A (zh) 一种二自由度球形超声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90967A (zh) 基于多自由度振动的高表面质量超精密切削成形方法
CN205490233U (zh) 一种二自由度球形超声电机
CN107244801A (zh) 刻划装置及刻划方法
CN107790795B (zh) 刀具及渐变曲面加工方法
CN104190793A (zh) 一种弯管模具及弯管压制方法
CN102513986B (zh) 用赤道板样板进行球罐极带板壳板整体放样切割方法
CN108494285A (zh) 一种精密放大柔性微动系统
CN105050750A (zh) 用于在金属体中制造盲孔的方法
CN107244203A (zh) 一种汽车摇摆臂、压装工装及工装压装摇摆臂的方法
JP2010151538A (ja) 歯面測定基準設定装置および歯面測定基準設定方法
CN207114387U (zh) 一种岩心
CN206876169U (zh) 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自冲铆连接定位装置
CN206047144U (zh) 一种高精度斜孔的加工装置
CN102015207B (zh) 用于抛光半导体裸片的设备和方法
KR20200004885A (ko) 지석 및 연삭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