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43164U - 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 - Google Patents

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43164U
TWM543164U TW106202195U TW106202195U TWM543164U TW M543164 U TWM543164 U TW M543164U TW 106202195 U TW106202195 U TW 106202195U TW 106202195 U TW106202195 U TW 106202195U TW M543164 U TWM543164 U TW M54316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sheet
block
silicon steel
upper top
lower cl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202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iao-Fu Chen
jian-sheng Cai
wen-xian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Nishoku 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hoku Tech Inc filed Critical Nishoku Tech Inc
Priority to TW106202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43164U/zh
Publication of TWM543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43164U/zh
Priority to US15/674,610 priority patent/US10317185B2/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3/00Measuring 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3/14Templates for checking contou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
本創作一種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尤指應用於模具相關領域之技術,其主要特徵在於不損壞矽鋼片本體,又能提高模具射出成形的良率,讓產品的尺寸規格更佳統一、精準,即為一種實用性極佳之創作。
在這工業蓬勃發展的世代裡,改善了龐大人力的需求,以機械取代了人力的產出,尤其是在具射出成形的相關業者更為顯著,射出成型(Injection moulding)是一種生產由熱塑性塑膠或熱固性塑膠所構成的部件的過程。射出成型就是將塑膠(一般為粒料)在射出成型機的料筒內加熱熔化,當呈流動狀態時.在柱塞或螺杆加壓下,熔融塑膠被壓縮並向前移動,進而通過料筒前端的噴嘴以很快速度注入溫度較低的閉合模具內,經過一定時間冷卻定型後,開啟模具即得製品。這種成型方法是一種間歇操作過程,其包括兩個主要部分,一個注射裝置及一個夾緊裝置;射出機中的模具可以固定在水平或垂直位置,但大多數機器是水平方向的,而垂直機器用於一些特殊應用,此過程類似鑄造,材料被注入到一個被加熱的桶,混合(由固態熔化成粘稠的液態)後被擠進鑄模。材料可以在鑄模(型腔)中冷卻和凝固成鑄模的形狀,又形狀的呈現通常是由工業設計者或者工程師完成 產品設計,射出用鑄模是由鑄模製造者(或工具(模具)製造者)所製造,通常是以鋼或鋁一類的金屬製成,而所期望的部件的外形特徵由精密機械加工而成的型腔來形成。射出成型廣泛用於製造各種零部件(絕大部分的塑膠製品),從汽車的最小的部分到汽車的車身面板。
而根據上述對於射出成形的基礎說明下,為了要製作並射出成形特殊造型的產品,因此都會在模具內放置有相對應造形之矽鋼片,矽鋼片是一種含碳極低的矽鐵軟磁合金,一般含矽量為0.5~4.5%,加入矽可提高鐵的電阻率和最大磁導率,降低矯頑力、鐵芯損耗(鐵損)和磁時效。矽鋼片主要用來製作各種變壓器、電動機和發電機的鐵芯,雖然矽鋼片本身沒有磁鐵般的磁性,但在通電後就會有良好的磁性。因此變壓器、馬達、發電機等電機設備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矽鋼片所構成的鐵芯形成磁路,把電能轉為二次電能,或是把電能轉為機械能。然而,矽鋼片在模具內的使用上具有些缺失存在,最大的缺失莫過於進模與退模的過程中,因組裝的問題而導致矽鋼片在進模與退模時必須仰賴工具的使用,並以重力進行敲打、撞擊方可組裝、退卻矽鋼片於模具內,此方式導致了矽鋼片的缺角、變形等問題產生,矽鋼片在模具內本來就是維持產品射出時的精準性,但矽鋼片的缺角、變形卻會影響了產品的射出良率,導致產品不符合成本、無法進行後續的製作、販售等。
有鑑於上述所說明習知缺失,本創作人投入許多時間研究相關知識,並加以比較各項優劣,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究及開發,並歷經的多次實驗及測試,而終於推出一種『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改善上述缺失,以符合大眾所需使用。
本創作最主要的技術特徵在於提供塑膠射出時的良率能夠維持在最精準,且在組裝、拆卸上免除敲打、撞擊的方式即可順暢的操作,藉此保護矽鋼片的使用並且順便檢測矽鋼片在使用上的尺寸是否吻合所要射出的產品之規格;其改善習知射出模具機在進行運作射出產品時,因矽鋼片的進模、退模操作上,必須費力的敲打、撞擊才可組裝、拔離,卻導致矽鋼片的變形、壞損等問題,進而影響了射出產品的完整性、精確性及良率等問題。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與功效,本創作一種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係組裝於模具內並與矽鋼片進行結合,其包括:一上頂片,其底面凹設形成有至少一淺弧槽;另設有複數螺銷孔由上頂片頂面貫穿至底面;一下夾片;其設置在相對上頂片之底面的一側,且該下夾片與上頂片呈間距設置,又該下夾片對應上頂片的一側進一步浮凸設有至少一淺凸條,且該至少一淺凸條與淺弧槽呈相互對應,另該下夾片設有同於上頂片之各螺銷孔,且上頂片之各螺銷孔係對應下夾片之各螺銷孔;一模塊組,其夾設於上頂片與下夾片之間,該模塊組係與上頂片、下夾片之間形成有至少一夾掣軌道,又該至少一夾掣軌道的兩端分別具有一開口,矽鋼片係滑組於至少一夾掣軌道內,另外該上頂片的整體長度係大於下夾片、模塊組,並以上頂片的兩端分別凸出於模塊組,該上頂片兩端所凸出之處以及模塊組之間分別形成有一置料區;複數螺栓,其穿設於上頂片及下夾片之各螺銷孔並貫穿模塊組;其中,透過上頂片、下夾片以及模塊組的設置以包覆矽鋼片,藉此先形檢測矽鋼片的長度精確性,再以整組含矽鋼片一同裝入或拆離於模具,藉由此設置使矽鋼片在 進模、退模作業上不會受到任何的損壞,並維持射出成品的一致性、精確性、完整性。
本創作根據前述的說明下,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模塊組進一步包含有一第一翼塊及一第二翼塊,該第一、第二翼塊對應各螺銷孔則設有同於螺栓數量之螺孔,各螺栓係貫穿上頂片、下夾片之各螺銷孔以及模塊組之第一翼塊及第二翼塊。
本創作根據前述的說明下,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第一翼塊、第二翼塊在相互對應的一側進一步分別凸設有一凸塊,又各凸塊的設置係分隔夾掣軌道形成有一上狹部、一下狹部及一頸部連通上狹部與下狹部,另外該上狹部的兩側壁面分別凸設有一弧凸塊及凹設有一半弧槽,該弧凸塊與半弧槽係夾直固定矽鋼片於夾掣軌道內。
本創作根據前述的說明下,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上頂片的淺弧槽內進一步凸設有一限位凸條,該限位凸條、弧凸塊及半弧槽以三點定位方式夾持矽鋼片於夾掣軌道內。
本創作根據前述的說明下,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模塊組進一步有一第一翼塊、一第二翼塊及一區間塊,該第一翼塊及第二翼塊係位於區間塊的兩側並呈間距設置,而該下夾片具有二淺凸條,該上頂片則具有二淺弧槽,該上頂片與下夾片夾置第一翼塊、第二翼塊及區間塊則形成有二夾掣軌道,該第一翼塊及第二翼塊在對應各夾掣軌道的一側分別凸出有一凸塊,而該區間塊對應各夾掣軌道的一側分別沿伸有一側塊,各夾掣軌道係以凸塊及側塊的沿伸設置而區分形成有一上狹部、一下狹部及一頸部連通上狹部與下狹部,另外各上狹部的兩側壁面分別凸設有一弧凸塊及凹 設有一半弧槽,該弧凸塊與半弧槽係夾直固定矽鋼片於夾掣軌道內。
本創作根據前述的說明下,其進一步的技術特徵在於,該上頂片的各淺弧槽內進一步凸設有一限位凸條,該限位凸條、弧凸塊及半弧槽以三點定位方式夾持矽鋼片於夾掣軌道內。
綜合上述針對本創作所描述的各項技術特徵之下,其得到的優點在於,不論是第一翼塊、第二翼塊夾持矽鋼片,或是第一翼塊、第二翼塊及區間塊夾持二塊矽鋼片的設置,重點在於透過夾持方式固定並保護矽鋼片,並於後續組裝於模具內、拆離模具內,能夠杜絕了工具敲打、撞擊矽鋼片的機會,以維持矽鋼片的完整性,此方式能夠確保射出成形的成本能夠保有一定的精準性;不僅如此,透過夾持矽鋼片的方式還可以同時檢查矽鋼片的尺寸是否為正確,以及限位凸條、弧凸塊、半弧槽的設置防止矽鋼片的晃動等,藉此讓射出成品能夠保有最高的良率,並維持射出的穩定。因此本創作可說是一種相當具有實用性及進步性之創作,相當值得產業界來推廣,並公諸於社會大眾。
(10)‧‧‧模具
(20)‧‧‧矽鋼片
(1)‧‧‧上頂片
(11)‧‧‧淺弧槽
(111)‧‧‧限位凸條
(12)‧‧‧螺銷孔
(2)‧‧‧下夾片
(21)‧‧‧淺凸條
(3)‧‧‧模塊組
(31)‧‧‧第一翼塊
(32)‧‧‧第二翼塊
(33)‧‧‧螺孔
(34)‧‧‧區間塊
(341)‧‧‧側塊
(4)‧‧‧夾掣軌道
(41)‧‧‧開口
(42)‧‧‧置料區
(43)‧‧‧上狹部
(44)‧‧‧下狹部
(45)‧‧‧頸部
(5)‧‧‧螺栓
(6)‧‧‧凸塊
(7)‧‧‧弧凸塊
(8)‧‧‧半弧槽
第一圖係本創作具單個夾掣軌道之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係本創作與矽鋼片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第四圖係上頂片之另一視角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創作矽鋼片於夾掣軌道內,並與模具之分解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創作射出成品置於置料區之立體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創作具有二個夾掣軌道之立體示意圖。
第八圖係第六圖之分解立體示意圖。
為了清楚說明本創作所能達成上述之目的及功效,茲搭配圖示就本創作的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其特徵與功效。請參閱第一圖至第六圖所示,本創作一種具整矽鋼片之治具結構,係組裝於模具(10)內並與矽鋼片(20)進行結合,其包括:一上頂片(1)呈片狀,其底面凹設形成有至少一淺弧槽(11),該淺弧槽(11)呈圓弧狀;另設有複數螺銷孔(12)由上頂片(1)頂面貫穿至底面;一下夾片(2)呈片狀;其設置在相對上頂片(1)之底面的一側,且該下夾片(2)與上頂片(1)呈間距設置,又該下夾片(2)對應上頂片(1)的一側進一步浮凸設有至少一淺凸條(21),該淺凸條(21)呈微圓弧凸狀,且該至少一淺凸條(21)與淺弧槽(11)呈相互對應,另該下夾片(2)設有同於上頂片(1)之各螺銷孔(12),且上頂片(1)之各螺銷孔(12)係對應下夾片(2)之各螺銷孔(12);一模塊組(3),其夾設於上頂片(1)與下夾片(2)之間,該模塊組(3)係與上頂片(1)、下夾片(2)之間形成有至少一夾掣軌道(4),該至少一夾掣軌道(4)呈I字型,又該至少一夾掣軌道(4)的兩端分別具有一開口(41),矽鋼片(20)係滑組於至少一夾掣軌道(4)內,另外該上頂片(1)的整體長度係大於下夾片(2)、模塊組(3),並以上頂片(1)的兩端分別凸出於模塊組(3),該上頂片(1)兩端所凸出之處以及模塊組(3)之間分別形成有一置料區(42);複數螺栓(5),其穿設於上頂片(1)及下夾片(2)之各螺銷孔(12)並貫穿模塊組(3);其中,透過上頂片(1)、下夾片(2)以及模塊組(3)的設置以包覆矽鋼片(20),藉 此先形檢測矽鋼片(20)的長度精確性,再以整組含矽鋼片(20)一同裝入或拆離於模具,藉由此設置使矽鋼片(20)在進模、退模作業上不會受到任何的損壞,並維持射出成品的一致性、精確性、完整性(前述為本創作主實施例之主要技術特徵,其對應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內容,得以詳知本創作之目的與實施型態,而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是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內容的詳述或附加技術特徵,而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界定範圍,應知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不必要一定包含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
使用者、相關業者在進行模具的操作前,能夠先將矽鋼片(20)置入於本創作的夾掣軌道(4)內,透過模塊組(3)、上頂片(1)及下夾片(2)的夾持下,可先針對矽鋼片(20)的尺寸進行檢查,如具有尺寸不符之矽鋼片(20)時就可立即取出替換,反之矽鋼片(20)的尺寸符合所要射出之標準尺寸時,透過螺栓(5)貫穿上頂片(1)、下夾片(2)及模塊組(3),使其相互緊密靠合夾持矽鋼片(20),完成事前的檢查後即可置入模具(10)內,本創作進入模具(10)內後矽鋼片(20)會對應到模具(10)內部的射出位置,模具(10)內會具有此次預備要射出成形之模形,矽鋼片(20)的用處則是提供限制成品的整體形態(如第五圖所示),故當射出完成後即可將本創作拔離模具(10)內,又可以連同矽鋼片(20)一起卸下,如此一來可以免去敲打、撞擊的機會而造成矽鋼片(20)的壞損,且透過本創作的設置能夠讓矽鋼片(20)於模具(10)內穩固,以維持成品的標準性、精準性、統一性,進而保有成品最高的射出良率。
接續上述之說明,本創作在模塊組(3)的設計上具有兩 種以上的實施例,但現於下僅以單一夾掣軌道(4)與二夾掣軌道(4)進行說明,夾掣軌道(4)的數量取決於模具(10)的大小,以及所要射出成形之成品的數量,因此夾掣軌道(4)的數量主要是以模塊組(3)的變化而形成的,因此僅以單一夾掣軌道(4)與二夾掣軌道(4)予以說明,首先請參閱第一圖至第五圖所示,圖中為單一夾掣軌道(4),該模塊組(3)進一步包含有一第一翼塊(31)及一第二翼塊(32),該第一翼塊(31)與第二翼塊(32)係受到上頂片(1)與下夾片(2)的夾持,且該第一翼塊(31)與第二翼塊(32)呈間距設置,另外該第一翼塊(31)與第二翼塊(32)上對應各螺銷孔(12)的設置則開設有相同數量之螺孔(33),各螺栓(5)係貫穿上頂片(1)、下夾片(2)的各螺銷孔(12),以及貫穿模塊組(3)的第一翼塊(31)、第二翼塊(32)的螺孔(33),如此才可讓上頂片(1)、下夾片(2)完全緊密的夾固矽鋼片(20);不單如此,為了讓矽鋼片(20)於夾掣軌道(4)內不會擅自位移而影響成品的射出良率,因此在該第一翼塊(31)、第二翼塊(32)在相互對應的一側進一步分別凸設有一凸塊(6),又各凸塊(6)的設置係分隔夾掣軌道(4)形成有一上狹部(43)、一下狹部(44)及一頸部(45)連通上狹部(43)與下狹部(44),請參閱第三圖所示,該矽鋼片(20)的形狀同於夾掣軌道(4),另外該上狹部(43)的兩側壁面分別凸設有一弧凸塊(7)及凹設有一半弧槽(8),該弧凸塊(7)與半弧槽(8)係夾直固定矽鋼片(20)於夾掣軌道(4)內,又在該上頂片(1)的淺弧槽(11)內進一步又凸設有一限位凸條(111),如此一來矽鋼片(20)的兩側及頂面都會受到限位凸條(111)、弧凸塊(7)及半弧槽(8)的設置下,以三角方位對於矽鋼片(20)進行夾持定位,藉此確實達到穩固矽鋼片(20)的夾持外,更可以減少晃動的情況發生,讓射出的成品之良率維持在穩定下,以最佳的精準性 及統一性而完成射出,請參閱第二、三、四圖所示,並以第五圖為輔助說明。
接續說明本創作具有二夾掣軌道(4)之實施例,二夾掣軌道(4)的實施例不同於單一夾掣軌道(4)之處在於更進一步具有一區間塊(34)的設置,該第一翼塊(31)、第二翼塊(32)及區間塊(34)皆受到上頂片(1)與下夾片(2)的夾設,且第一翼塊(31)與第二翼塊(32)會位於區間塊(34)的兩側並呈間距設置,如此一來即可形成二夾掣軌道(4),又該上頂片(1)的淺弧槽(11)及下夾片(2)的淺凸條(21)則會對應二夾掣軌道(4)的設置也增加其數量;又該第一翼塊(31)及第二翼塊(32)在對應各夾掣軌道(4)的一側進一步會凸設有一凸塊(6),相同的在區間塊(34)對應各凸塊(6)的一側亦分別凸設有一側塊(341),使得凸塊(6)、側塊(341)分隔各夾掣軌道(4)而區分形成有一上狹部(43)、一下狹部(44)及一頸部(45)連通上狹部(43)與下狹部(44),另外各上狹部(43)的兩側壁面分別凸設有一弧凸塊(7)及凹設有一半弧槽(8),該弧凸塊(7)與半弧槽(8)係夾直固定矽鋼片(20)於夾掣軌道(4)內,而在上頂片(1)之各淺弧槽(11)內同樣都凸設有一限位凸條(111),透過限位凸條(111)、弧凸塊(7)及半弧槽(8)以三點定位方式穩固夾持矽鋼片(20),請參閱第七、八圖所示;綜合上述不論是單一夾掣軌道(4)或是二夾掣軌道(4)的設置,無非就是增加設出成品的數量而已,但本創作最重要的技術則在於確實保護矽鋼片(20)的設置,不用在透過工具進行敲擊而造成矽鋼片(20)的損壞、缺角等問題發生,如此即可確實的維持射出成品的高良率,讓成品的尺寸趨於一致性,且完全的精準而配合後續的組裝使用等加工,且高良率的射出成形可穩定增加成品的數量,由此可見透過本創作的增 設下,不單只是保護矽鋼片(20)的使用以外,還可以維持成品的高良率,比起習知技術來說,本創作實質上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與進步性,也更符合相關業者進行使用。
由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創作精神下所做有關本創作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為其他可據以實施之型態且具有相同效果者,皆仍應包括在本創作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創作「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其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創作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創作可較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創作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起專利申請,並敬請 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1)‧‧‧上頂片
(12)‧‧‧螺銷孔
(2)‧‧‧下夾片
(21)‧‧‧淺凸條
(3)‧‧‧模塊組
(4)‧‧‧夾掣軌道
(41)‧‧‧開口
(42)‧‧‧置料區
(43)‧‧‧上狹部
(44)‧‧‧下狹部
(45)‧‧‧頸部
(5)‧‧‧螺栓

Claims (6)

  1. 一種具整矽鋼片之治具結構,係組裝於模具內並與矽鋼片進行結合,其包括:一上頂片,其底面凹設形成有至少一淺弧槽;另設有複數螺銷孔由上頂片頂面貫穿至底面;一下夾片;其設置在相對上頂片之底面的一側,且該下夾片與上頂片呈間距設置,又該下夾片對應上頂片的一側進一步浮凸設有至少一淺凸條,且該至少一淺凸條與淺弧槽呈相互對應,另該下夾片設有同於上頂片之各螺銷孔,且上頂片之各螺銷孔係對應下夾片之各螺銷孔;一模塊組,其夾設於上頂片與下夾片之間,該模塊組係與上頂片、下夾片之間形成有至少一夾掣軌道,又該至少一夾掣軌道的兩端分別具有一開口,矽鋼片係滑組於至少一夾掣軌道內,另外該上頂片的整體長度係大於下夾片、模塊組,並以上頂片的兩端分別凸出於模塊組,該上頂片兩端所凸出之處以及模塊組之間分別形成有一置料區;複數螺栓,其穿設於上頂片及下夾片之各螺銷孔並貫穿模塊組;其中,透過上頂片、下夾片以及模塊組的設置以包覆矽鋼片,藉此先形檢測矽鋼片的長度精確性,再以整組含矽鋼片一同裝入或拆離於模具,藉由此設置使矽鋼片在進模、退模作業上不會受到任何的損壞,並維持射出成品的一致性、精確性、完整性。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其中,該模塊組進一步包含有一第一翼塊及一第二翼塊,該第一、第二翼塊對應各螺銷孔則設有同於螺栓數量之螺孔,各螺栓係貫穿上頂片、下夾片之各螺銷孔以及模塊組之第一翼塊及第二翼塊。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其中, 該第一翼塊、第二翼塊在相互對應的一側進一步分別凸設有一凸塊,又各凸塊的設置係分隔夾掣軌道形成有一上狹部、一下狹部及一頸部連通上狹部與下狹部,另外該上狹部的兩側壁面分別凸設有一弧凸塊及凹設有一半弧槽,該弧凸塊與半弧槽係夾直固定矽鋼片於夾掣軌道內。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其中,該上頂片的淺弧槽內進一步凸設有一限位凸條,該限位凸條、弧凸塊及半弧槽以三點定位方式夾持矽鋼片於夾掣軌道內。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其中,該模塊組進一步有一第一翼塊、一第二翼塊及一區間塊,該第一翼塊及第二翼塊係位於區間塊的兩側並呈間距設置,而該下夾片具有二淺凸條,該上頂片則具有二淺弧槽,該上頂片與下夾片夾置第一翼塊、第二翼塊及區間塊則形成有二夾掣軌道,該第一翼塊及第二翼塊在對應各夾掣軌道的一側分別凸出有一凸塊,而該區間塊對應各夾掣軌道的一側分別沿伸有一側塊,各夾掣軌道係以凸塊及側塊的沿伸設置而區分形成有一上狹部、一下狹部及一頸部連通上狹部與下狹部,另外各上狹部的兩側壁面分別凸設有一弧凸塊及凹設有一半弧槽,該弧凸塊與半弧槽係夾直固定矽鋼片於夾掣軌道內。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其中,該上頂片的各淺弧槽內進一步凸設有一限位凸條,該限位凸條、弧凸塊及半弧槽以三點定位方式夾持矽鋼片於夾掣軌道內。
TW106202195U 2017-02-15 2017-02-15 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 TWM543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2195U TWM543164U (zh) 2017-02-15 2017-02-15 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
US15/674,610 US10317185B2 (en) 2017-02-15 2017-08-11 Silicon steel bar check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202195U TWM543164U (zh) 2017-02-15 2017-02-15 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43164U true TWM543164U (zh) 2017-06-11

Family

ID=59688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202195U TWM543164U (zh) 2017-02-15 2017-02-15 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317185B2 (zh)
TW (1) TWM543164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11404A1 (de) * 2004-03-05 2005-09-22 Prüftechnik Dieter Busch AG Messgerät zur Bestimmung der Geradheit von Wellen oder Wellentunneln
US8020300B2 (en) * 2007-08-31 2011-09-2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Cast-in-place torsion joint
CN101458059A (zh) * 2007-12-13 2009-06-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检具
US7900368B2 (en) * 2008-10-11 2011-03-08 John Cerwin Train rail alignment and distance system
US9228820B2 (en) * 2014-02-11 2016-01-05 Chin-Chang Huang Straightness measuring instrument
JP6490158B2 (ja) * 2017-07-19 2019-03-27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真直度確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17185B2 (en) 2019-06-11
US20180231362A1 (en) 2018-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58383A1 (en) Creation of injection molds via additive manufacturing
KR101021087B1 (ko) 인서트 사출장치용 지그
JP5363229B2 (ja) 射出成形方法
TWM543164U (zh) 具整合矽鋼片之治具結構
CN102145527A (zh) 具有镶件结构的注塑模具
JP2008162213A (ja) 射出成形金型
CN106113412A (zh) 一种设有面针板直接推出滑块镶件机构的模具
CN206810992U (zh) 一种含有导柱的高精度定位模具
CN205631245U (zh) 一种铜螺母镶嵌专用模具
CN103358491B (zh) 微量注射成型仪专用脱模装置
CN202517671U (zh) 微量注射成型仪专用脱模装置
CN206663645U (zh) 具整合硅钢片的治具结构
CN214773803U (zh) 精密注塑件骨架防变形装置
CN210362213U (zh) 一种汽车过滤器下壳体注塑模具
CN204844694U (zh) 料带式高精度嵌件注塑模具
CN202805523U (zh) 用于投放零件于风扇框架模具的治具
CN216068398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模具托盘
JPH0711949Y2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用金型
CN214562548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4023414U (zh) 一种高精度的紧密模胚
CN220883200U (zh) 一种用于制作螺纹盖的注塑模具
CN217434848U (zh) 一种用于电池冷注塑模具的静电传导装置
CN212636449U (zh) 一种具有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21022126U (zh) 藤条茶几注塑模具的拼插式装配机构
CN113492488B (zh) 一种便于快速退模的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