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188826A - 透镜镜筒以及照相机主体 - Google Patents
透镜镜筒以及照相机主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188826A CN109188826A CN201811037423.5A CN201811037423A CN109188826A CN 109188826 A CN109188826 A CN 109188826A CN 201811037423 A CN201811037423 A CN 201811037423A CN 109188826 A CN109188826 A CN 1091888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e
- optical system
- lens barrel
- lens
- shoo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透镜镜筒以及照相机主体,其起动性良好。摄像装置具备:具有对由光束形成的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面(12)的摄像构件(10);透镜镜筒(20),具有能调焦的光学系统(L1、L2、L3),能使镜筒的状态在能通过光学系统的调焦使像对焦于摄像面(12)的第一状态和无法使像对焦于摄像面的第二状态之间变更;当摄像构件起动时将透镜镜筒从第二状态朝第一状态变更的变更构件(25);判别透镜镜筒的状态是处于第一状态还是处于第二状态的判别构件(60);以及控制构件(50),当判别出起动摄像构件时的透镜镜筒的状态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利用变更构件将透镜镜筒变更至第一状态,当判别出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维持该第一状态。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人为“株式会社尼康”、发明名称为“摄像装置以及透镜镜筒”、申请日为“2011年07月04日”、申请号为“201110192128.9”、优先权日为“2010年07月05日”这一母案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镜筒以及照相机主体。
背景技术
例如在镜头可换式的照相机等摄像装置中,存在如下的照相机:为了提高便携性,当照相机的开关被切断时,所装配的透镜镜筒的长度最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照相机中,当开关被接通时,透镜从最短状态伸出,成为拍摄准备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43710号公报
但是,由于上述照相机是镜头可换式的照相机,因此存在并非最短状态的透镜镜筒被装配于照相机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当照相机的电源被接通时,透镜暂时缩回而后伸出而成为拍摄状态,起动耗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起动性良好的摄像装置以及透镜镜筒。
本发明借助如下的解决手段解决上述课题。另外,为了容易理解,赋予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应的标号而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1,其特征在于,上述摄像装置具备:摄像构件10,该摄像构件10具有对由光束形成的像进行摄像的摄像面12;透镜镜筒20,该透镜镜筒20具有能够调焦的光学系统L1、L2、L3,并且,能够使镜筒的状态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更,在上述第一状态下,能够通过光学系统L1、L2、L3的调焦使上述像对焦于上述摄像面12,在上述第二状态下,无法使上述像对焦于上述摄像面12;变更构件25,当上述摄像构件10起动时,该变更构件25将上述透镜镜筒20从上述第二状态朝上述第一状态变更;判别构件60,该判别构件60判别上述透镜镜筒20的状态是处于上述第一状态还是处于上述第二状态;以及控制构件50,当判别出起动上述摄像构件10时的上述透镜镜筒20的状态为上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利用上述变更构件25将上述透镜镜筒20变更至上述第一状态,当判别出起动上述摄像构件10时的上述透镜镜筒20的状态为上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维持该第一状态。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摄像装置1中,上述第二状态是沿着上述光学系统L1、L2、L3的光轴方向的上述透镜镜筒20的长度比上述第一状态下的沿着上述光学系统L1、L2、L3的光轴方向的上述透镜镜筒20的长度短的状态。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摄像装置1中,上述第二状态是上述光学系统L1、L2、L3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一状态相比朝上述摄像构件10侧移动后的状态,上述判别构件60具备第一检测构件62F和第二检测构件62R,上述第一检测构件62F检测上述光学系统L1、L2、L3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第一状态下位于作为上述光学系统L1、L2、L3的控制基准的位置的情况,上述第二检测构件62R检测上述透镜镜筒20处于上述第二状态的情况。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摄像装置1中,在判别出起动上述摄像构件10时的上述透镜镜筒20的状态为上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上述控制构件50对上述变更构件25进行控制,使得利用上述第一检测构件62F检测上述光学系统L1、L2、L3位于上述作为控制基准的位置。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或4所记载的摄像装置1中,在判别出起动上述摄像构件10时的上述透镜镜筒20的状态为上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上述控制构件50对上述变更构件25进行控制,使得不利用上述第一检测构件62F进行上述作为控制基准的位置的检测。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摄像装置1中,上述摄像装置1还具备设定构件13,该设定构件13能够设定当解除上述摄像构件10的起动时是否利用上述变更构件25将上述透镜镜筒20从上述第一状态朝上述第二状态变更。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摄像装置1中,上述透镜镜筒20能够从上述摄像装置1分离,上述摄像装置1还具备第二变更构件25,在利用上述设定构件13设定为不朝上述第二状态变更的情况下,当将上述透镜镜筒20从上述摄像装置1分离时,该第二变更构件25使上述透镜镜筒20朝上述第二状态变更。
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摄像装置1中,上述透镜镜筒20能够相对于上述摄像装置1进行装卸,直到将上述透镜镜筒20相对于上述摄像装置1装配完毕为止,上述控制构件50禁止基于上述变更构件25的对上述透镜镜筒20的状态的变更。
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摄像装置1中,上述摄像装置1具备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上述第一模式下,能够通过上述摄像构件10进行摄像,在上述第二模式下,不能通过上述摄像构件10进行摄像,在上述第二模式时,上述控制构件50禁止通过上述变更构件25对上述透镜镜筒20的状态进行变更。
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透镜镜筒20,其特征在于,上述透镜镜筒20具备:能够调焦的光学系统L1、L2、L3;移动部件25,该移动部件25能够通过使上述光学系统L1、L2、L3的至少一部分移动而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对镜筒的状态进行变更,在上述第一状态下,能够通过上述光学系统L1、L2、L3的调焦使像对焦于上述摄像面12,在上述第二状态下,无法使上述像对焦于上述摄像面12;以及判别构件60,该判别构件60判别上述透镜镜筒20的状态是处于上述第一状态还是处于上述第二状态。
另外,赋予标号而进行说明的结构可以适当改进,并且,也可以将至少一部分替代为其他的构成物。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起动性良好的摄像装置以及透镜镜筒。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照相机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相机的立体图。
图2是照相机的功能框图。
图3是透镜镜筒的剖视图,(a)示出缩短收纳状态,(b)示出拍摄待机状态。
图4是透镜状态判别机构的检测信号的时序图。
图5是拍摄结束后对电源开关进行操作而将其置于OFF时的控制流程图。
图6是对电源开关进行操作而将其从OFF置于ON时的控制流程图。
图7是在未装配透镜镜筒的状态下将照相机主体的电源置于ON之后、装配透镜镜筒时的控制流程图。
标号说明
1:照相机;10:照相机主体;11:装卸按钮;12:摄像元件;13:操作部;13A:电源开关;13B:快门按钮;13C:模式选择拨盘;14:显示装置;15:镜筒长度缩短开关;20:透镜镜筒;21:外观筒;23:伸缩筒;25:伸缩驱动马达;30:接环机构;10M:主体接环;10T:主体侧接点;20M:透镜接环;20T:透镜侧接点;40:照相机控制装置;41:设定登记部;50:透镜控制装置;60:透镜状态判别构件;61:突出部;61A:被检测部;62:传感器;62F:第一传感器;62R:第二传感器;OA:光轴;L1:第一透镜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等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各图中,为了容易进行说明和理解,设置适当的XYZ正交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中,将摄影者使光轴OA水平而拍摄横长的图像的情况下的照相机的位置称作正位置。将在该正位置从摄影者观察朝向左侧的方向设定为X正方向,将朝向上侧的方向设定为Y正方向,将朝向被摄体的方向设定为Z正方向,将朝向像侧的方向设定为Z轴负方向。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照相机系统1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a)示出在照相机10装配有透镜镜筒20的状态,(b)示出照相机10与透镜镜筒20分离后的状态。图2是照相机系统1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功能框图。图3是示出透镜镜筒20的概要结构的剖视图,(a)为缩短收纳状态,(b)为伸长拍摄状态。图4是透镜镜筒20所具备的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的检测信号的时序图。
照相机系统1由镜头可换式的数字照相机10和能够相对于该照相机10装卸的透镜镜筒20构成。
对于照相机10和透镜镜筒20,从图1(b)所示的分离后的状态开始,使光轴OA一致,从而如图1(a)所示借助接环机构3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结合。由此,照相机系统1能够根据拍摄对象将焦距、功能等不同的各种透镜镜筒20装配于照相机10而进行拍摄。
并且,装配于照相机10的透镜镜筒20能够取得如下的两个状态:如在图1(a)中以实线所示那样第一透镜组L1缩入固定镜筒21内的紧凑且携带便利的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作缩短收纳状态);以及如在图1(b)中以双点划线所示那样第一透镜组L1伸出而突出的能够进行拍摄的状态(以下称作伸长拍摄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缩短收纳状态朝向伸长拍摄状态的动作称作伸长动作,将从伸长拍摄状态朝向缩短收纳状态的动作称作收缩动作,将二者合在一起称作伸缩动作。
接环机构30是已知的卡合接环(bayonet mount),由设置于照相机10的主体接环10M和设置于透镜镜筒20的透镜接环20M构成。
主体接环10M具备主体侧接点10T,透镜接环20M具备透镜侧接点20T。主体侧接点10T和透镜侧接点20T在主体接环10M和透镜接环20M结合的状态下以能够导通的方式接触,以进行照相机10与透镜镜筒20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从照相机10朝透镜镜筒20供给电力。并且,通过该主体侧接点10T与透镜侧接点20T之间的导通,后述的照相机控制装置40(图1中未图示。参照图2)能够认识到透镜镜筒20的装配情况。
以下,按照顺序对照相机10的各部分进行说明。
照相机10在前表面具备主体接环10M和装卸按钮11。并且,照相机10在其内部具备摄像元件12以及对该照相机1的整体进行总括控制的照相机控制装置40(图1中未示出。参照图2)。此外,照相机10在外表面具备构成操作部13(参照图2)的各种操作部件,在背面具备显示装置14。
如前面所述,主体接环10M是接环机构30中的照相机10侧的构成要素,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透镜镜筒20所具备的透镜接环20M结合。
装卸按钮11配置成能够从照相机10的前表面侧进行按压操作,具有能够通过按压操作来解除基于卡合机构的主体接环10M与透镜接环20M的卡合的功能。并且,装卸按钮11与电动的镜筒长度缩短开关15(在图2中示出)联动,该装卸按钮11的按压信息(即镜筒长度缩短开关15的操作信息)被输入至照相机控制装置40。另外,该镜筒长度缩短开关15的按压(ON)信息用于指令透镜镜筒20的缩短动作。
摄像元件12由将被摄体光转换成电信号的CCD等构成。摄像元件12在照相机10的内部以其受光面与光轴OA正交的方式设置。摄像元件12由照相机控制装置40驱动控制,并将对被摄体光进行转换后的电子图像信息输出至照相机控制装置40。
操作部13具备:电源开关13A、快门按钮13B、以及模式选择拨盘13C。
电源开关13A是开始该照相机10的通电的主开关。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电源开关13A配置在照相机10的上表面。
快门按钮13B是对照相机控制装置40指令拍摄操作的开关,配置在照相机10的上表面。
模式选择拨盘13C是对后述的显示装置14的显示进行切换的开关。例如,在当前利用摄像元件12摄像的图像(预览图像(through image))的显示(实时取景模式)和已拍摄且记录于未图示的存储装置的图像(拍摄图像)的再现显示(再现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模式选择拨盘13C配置于照相机10的上表面。
另外,操作部13除了上述部件以外还具备未图示的进行各种设定的按钮或者拨盘等。并且,操作部13的各操作部件的动作形态、配置位置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能够适当设定。
显示装置14由液晶面板等构成,显示由摄像元件12摄像的预览图像、拍摄图像、及其直方图(histogram)、拍摄信息等。此外,还显示该照相机1的设定信息以及设定菜单、设定事项等。
虽然并未图示,但照相机控制装置40构成为具备CPU、缓冲存储器、以及收纳各种控制程序的存储装置等。并且,照相机控制装置40具备存储使用者任意设定的与该照相机1的控制相关的设定的设定登记部41。设定登记部41例如存储当将电源开关13A置于OFF时“是/否”使装配于照相机10的透镜镜筒20成为缩短收纳状态的设定(以下将此称作镜筒长度缩短设定),作为控制信息。
照相机控制装置40基于经由操作部13输入的操作指令和收纳于存储装置的控制程序对包含透镜镜筒20的照相机1整体进行总括控制。对于基于该照相机控制装置40的、透镜镜筒20的伸缩控制在后面详细叙述。
对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照相机10,当如图1(a)所示在装配有透镜镜筒20的状态下接通电源开关13A时,透镜镜筒20成为伸长拍摄状态而能够进行拍摄。
照相机10由照相机控制装置40控制,当快门按钮13被按压操作时,摄像元件12将由透镜镜筒20成像的被摄体像转换成电信号而作为摄像数据,并将该摄像数据作为图像数据进行信号处理而记录于未图示的记录装置。
如前面所述,在显示装置14,与操作部13的操作对应地显示拍摄图像及其直方图、拍摄信息、该照相机1的设定信息以及设定菜单、设定事项等。如前面所述,拍摄图像在显示装置14的显示通过将操作部13的模式选择拨盘13C切换至再现模式来进行。
并且,在该照相机10的电源开关13A被置于ON的状态下,当在规定时间未进行任何的操作部13的操作时,照相机控制装置40进行在该时刻的状态下直接停止供给电源而成为休眠状态的休眠控制。
其次,对透镜镜筒20进行说明。
透镜镜筒20具备3组透镜组(第一透镜组L1、第二透镜组L2、第三透镜组L3)是能够使焦距变化(变焦)的变焦透镜。并且,如前面所述,透镜镜筒20能够采取如图3(a)所示的伸缩筒23(第一透镜组L1)被收纳在外观筒21的内部的状态(缩短收纳状态)、以及如图3(b)所示的保持第一透镜组L1的伸缩筒23从外观筒21朝前面侧突出的状态(伸长拍摄状态)这两个状态。在缩短收纳状态下,伸缩筒23的前表面与外观筒21的前表面大致一致。在该缩短收纳状态下,无法进行拍摄,变焦是在伸长拍摄状态下进行的。
以下,按照顺序对透镜镜筒20的各部分进行说明。
透镜镜筒20在外观筒21的内部呈同心状地具备:旋转筒22、保持第一透镜组L1的伸缩筒23、以及固定内筒24。并且,透镜镜筒20具备:伸缩驱动马达25、构成透镜控制装置50(图3中未示出,在图2中示出)的控制基板26、以及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等。
外观筒21呈圆筒状,形成该透镜镜筒20的外形。外观筒21的基端部(像侧的端部)被固定于构成透镜接环20M的背面板27。
旋转筒22以旋转自如、且不能沿光轴OA方向移动的方式嵌合在外观筒21的内周。在旋转筒22的内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凸轮槽22A。后述的伸缩筒23的凸轮从动件23B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嵌合于该凸轮槽22A。
并且,在旋转筒22的像侧端部的内周部形成有内周齿轮22G。该内周齿轮22G与后述的伸缩驱动马达25的驱动齿轮25G啮合。
伸缩筒23用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嵌合于旋转筒22的内周面的外径形成为圆筒状,伸缩筒23在其前面侧内周经由圆环状的保持部23A保持第一透镜组L1。
在伸缩筒23的外周面突出设置有凸轮从动件23B,该凸轮从动件2B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嵌合于旋转筒22的凸轮槽22A。
并且,在伸缩筒23的内周,以与光轴OA平行的方式形成有直进槽23C。后述的固定内筒24的直进引导突起24A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嵌合于该直进槽23C。
进一步,在伸缩筒23的内周形成有构成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的突出部61。突出部61呈规定厚度的板状,且从保持部23A以与光轴OA方向平行的方式朝像侧延伸。突出部61的像侧的端缘成为后述的被检测部61A。该突出部61的配置位置与设置于后述的固定内筒24的传感器62(第一传感器62F、第二传感器62R)对应。
固定内筒24在其基端部固定于背面板27。固定内筒24的前面侧的端部比外观筒21的前端面朝像侧缩入。
并且,在固定内筒24的前端部的外周侧突出设置有直进引导突起24A。直进引导突起24A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嵌合于伸缩筒23的直进槽23C。
此外,固定内筒24具备一对(两个)传感器62(第一传感器62F和第二传感器62R),这一对传感器62与形成于伸缩筒23的突出部61一起构成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第一传感器62F设置于固定内筒24的前端部,第二传感器62R从第一传感器62F朝光轴OA方向像侧离开规定间隔设置。
传感器62是发光部和受光部对置配置而成的光断续器,以检测后述的伸缩筒23的突出部61的方式配置。即,在检测区域没有遮蔽物的状态下,传感器62的输出被置于OFF,当突出部61横穿检测区域时,传感器62的输出被置于ON。
如前面所述,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由设置于固定内筒24的传感器62(第一传感器62F、第二传感器62R)以及形成于伸缩筒23的突出部61构成。
此处,突出部61和传感器62(第一传感器62F、第二传感器62R)构成如下的位置关系。
在图3(a)所示的缩短收纳状态下,突出部61位于第一传感器62F的检测区域,此外,被检测部61A恰好位于第二传感器62R的检测区域。在该位置,第一传感器62F的输出信号被置于ON,是当通过从伸长拍摄状态进行收纳动作而伸缩筒23(第一透镜组L1)朝像侧移动过来时第二传感器62的输出信号从OFF切换至ON的位置。以下,将该缩短收纳状态下的信号状态设定为[1,1]。
另一方面,当伸缩筒23(第一透镜组L1)从缩短收纳状态伸长动作时,突出部61持续位于第一传感器62F的检测区域,但被检测部61A从第二传感器62R的检测区域脱离。由此,第一传感器62F的输出信号被置于ON,第二传感器62R的输出信号被置于OFF。将该中间状态下的信号状态设定为[1,0]。
在图3(b)所示的伸长拍摄状态下,突出部61从第二传感器62R的检测区域脱离,被检测部61A恰好位于第一传感器62F的检测区域。在该位置,第二传感器62R的输出信号被置于OFF,是当伸缩筒23(第一透镜组L1)通过进行伸长动作而朝前面侧移动的情况下第一传感器62F的输出信号从ON切换至OFF的位置。以下,将该伸长拍摄状态下的信号状态设定为[0,0]。
根据如上所述的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的结构,能够根据其输出信号掌握透镜镜筒20的伸缩状态。即,如图4所示,能够理解,如果第一传感器62F以及第二传感器62R的输出信号均为ON(信号[1,1])的话,则为缩短收纳状态,如果第一传感器62F以及第二传感器62R的输出信号均为OFF(信号[0,0])的话,则为伸长拍摄状态。并且,能够理解,如果第一传感器62F的输出信号为ON且第二传感器62R的输出信号为OFF(信号[1,0])的话,则为中间状态。
该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的输出信号作为透镜状态检测信息输出至透镜控制装置50。
第二透镜组L2和第三透镜组L3以能够沿光轴OA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固定内筒24的内侧。通过上述第二透镜组L2和第三透镜组L3的在光轴OA方向上的移动,该透镜镜筒20的焦距变化(变焦)。该变焦的操作与设置于外观筒21的外周面的变焦开关28的操作对应地由未图示的变焦驱动机构进行。
并且,第三透镜组L3是对焦透镜,能够独立地沿光轴OA方向移动驱动,通过该第三透镜组L3的在光轴OA方向上的移动,焦点位置变化从而进行对焦调整。
伸缩驱动马达25以旋转轴与光轴OA平行的方式配置在外观筒21与固定内筒24之间的像侧(背面板27侧)。在伸缩驱动马达25的旋转轴固定有驱动齿轮25G,驱动齿轮25G与旋转筒22的内周齿轮22G啮合。由此,伸缩驱动马达25通过其旋转而驱动着旋转筒22旋转。该伸缩驱动马达25由后述的透镜控制装置50进行驱动控制而朝正反两方向旋转。即,伸缩驱动马达25能够驱动着旋转筒22朝正反两方向旋转。
控制基板26配置在外观筒21和固定内筒24之间的与背面板27邻接的位置。控制基板26安装有CPU等而构成透镜控制装置50。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透镜镜筒20中,因固定内筒24的直进引导突起24A嵌合于该伸缩筒23的直进槽23C,因此伸缩筒23不能旋转,但能够沿直进槽23C的延伸设置方向(亦即与光轴OA平行的方向)移动。并且,伸缩筒23的凸轮从动件23B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与旋转筒22的凸轮槽22A嵌合。由此,当旋转筒22旋转时,随着该凸轮槽22A的在光轴OA方向的变位,对伸缩筒23的凸轮从动件23B进行操作而使其在光轴OA方向移动。即,通过利用伸缩驱动马达25驱动着旋转筒22旋转,伸缩筒23沿光轴OA方向移动。如前面所述,伸缩驱动马达25由透镜控制装置50控制并驱动。即,透镜控制装置50对伸缩筒23的伸缩动作进行控制。
当透镜镜筒20借助接环机构30与照相机10结合时,透镜控制装置50经由透镜接环20M(接环机构30)与照相机10的照相机控制装置40以能够进行信息交换的方式连接。进而,透镜控制装置50基于来自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的输入信息掌握透镜镜筒20的伸缩状态,并将该状态信息发送至照相机10的照相机控制装置40,并且,基于从照相机控制装置40发送来的指令对伸缩驱动马达25进行驱动控制。
对于以上述方式由照相机10和透镜镜筒20构成的照相机系统1,照相机10所具备的照相机控制装置40基于操作部13的操作、经由透镜控制装置50发送来的透镜镜筒20的状态信息、以及预先确定的程序,经由透镜控制装置50进行透镜镜筒20的伸缩控制。
其次,参照图5~图7所示的流程图对基于照相机控制装置40的、透镜镜筒20的伸缩控制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以及附图中,将“步骤”简记为“S”。
首先,对图5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拍摄结束后将电源开关13A置于OFF的操作时的控制进行说明。
在拍摄结束的时刻,透镜镜筒20处于伸长拍摄状态。当从该状态将电源开关13A置于OFF时,照相机控制装置40参照设定登记部41的“镜筒长度缩短设定”,根据该“镜筒长度缩短设定”对透镜镜筒20(伸缩驱动马达25)进行控制并驱动。
即,当对电源开关13A进行操作而将其置于OFF时(S01),判断“镜筒长度缩短设定”是否设定为“当电源被置于OFF时缩短镜筒长度”(S02)。
在步骤S02中,当判断为“镜筒长度缩短设定”设定为“当电源被置于OFF时缩短镜筒长度”的情况(是)下,朝收缩动作侧驱动伸缩驱动马达25(S03),判断透镜镜筒20成为缩短收纳状态的时刻(S04)。
该步骤04中的透镜镜筒20成为缩短收纳状态的判断在利用透镜控制装置50检测到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的信号[1,1]的时刻作出。
在步骤04中,当判断出透镜镜筒20已成为缩短收纳状态时(是),停止收纳动作(伸缩驱动马达25的驱动)(S05)。由此,透镜镜筒20成为缩短收纳状态,将电源置于OFF(S06)。
另一方面,在步骤02中,在“镜筒长度缩短设定”设定为“当电源被置于OFF时不缩短镜筒长度”的情况(否)下,不驱动伸缩驱动马达25(在透镜镜筒20为伸长拍摄状态的情形下),仅使镜筒长度缩短开关15的功能有效,将电源置于OFF(S07),并判断镜筒长度缩短开关15的ON操作(亦即装卸按钮11的按压操作)(S08)。
进而,当在步骤08中判断出镜筒长度缩短开关15的ON操作的情况下(是),执行前述的步骤03以后的收纳动作的各步骤,形成缩短收纳状态,并将电源置于OFF(S06)。
根据如上所述的电源开关13A被置于OFF时的控制,通过预先在照相机控制装置40的设定登记部41的“镜筒长度缩短设定”设定为“当电源被置于OFF时不缩短镜筒长度”,能够在使透镜镜筒20为伸长拍摄状态的情形下直接将电源置于OFF。由此,当下次将电源置于ON时,不需要进行使透镜镜筒20从缩短收纳状态成为伸长拍摄状态的伸长动作。
即,如果是透镜控制装置50检测到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的信号[0,0]的伸长拍摄状态的话,则无需进行使透镜镜筒20暂时移动至规定状态而掌握透镜镜筒20的位置的所谓的初始动作,就能够直接认识到伸长拍摄状态而进行以后的控制。因此,如果将电源开关13A置于ON的话则能够以极短时间进行拍摄,能够避免因进行初始化动作而丧失快门时机(shutter chance)的不良情况。
并且,当透镜镜筒20为伸长拍摄状态且电源被置于OFF的状态下,当对镜筒长度缩短开关15进行按压操作时,进行收缩驱动。因此,即便是“镜筒长度缩短设定”设定为“当电源被置于OFF时不缩短镜筒长度”,也能够在电源被置于OFF之后任意地使透镜镜筒20成为缩短收纳状态。
其次,对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对电源开关13A进行操作而将其从OFF置于ON时的控制进行说明。
当对电源开关13A进行操作而将其置于ON时(S11),判定透镜镜筒20是否处于缩短收纳状态(透镜控制装置50是否检测到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的信号[1,1])(S12)。
在步骤12中,当判定为透镜镜筒20处于缩短收纳状态的情况(是)下,对伸缩驱动马达25进行驱动而使其伸长动作(S13),并判断透镜镜筒20成为伸长拍摄状态的时刻(S14)。
该透镜镜筒20成为伸长拍摄状态的判断在利用透镜控制装置50检测到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的信号[0,0]的时刻进行。
在步骤14中,当判断出透镜镜筒20成为伸长拍摄状态时(是),使伸长动作(伸缩驱动马达25的驱动)停止(S15)。由此,透镜镜筒20成为伸长拍摄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中,当判断出透镜镜筒20并不处于缩短收纳状态的情况(否)下,其次,判断透镜镜筒20是否处于中间状态(S16)。
该透镜镜筒20处于中间状态的判断在利用透镜控制装置50检测到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的信号[1,0]的情况下进行。
在步骤16中,当判断出透镜镜筒20处于中间状态的情况(是)下,执行前述的步骤13~15的步骤,使透镜镜筒20成为伸长拍摄状态。
在步骤16中,当判断出透镜镜筒20并不处于中间状态的情况(否)下,则为透镜镜筒20处于伸长拍摄状态(即利用透镜控制装置50检测到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的信号[0,0]的状态)、或者是未装配透镜镜筒20的状态,结束控制。
在如上所述的控制中,当将电源开关13A置于ON时,无论透镜镜筒20在该时刻处于何种状态,都能使其成为伸长拍摄状态。
即,根据前面所述的图5的流程图所示的当将电源开关13A置于OFF时的控制,在照相机1(照相机10)的电源被置于OFF的状态下,透镜镜筒20能够处于缩短收纳状态和伸长拍摄状态这两个状态,此外,能够在电源被置于OFF的状态下进行透镜镜筒20的装卸,能够装配中间状态的透镜镜筒20。
根据本电源开关13A被置于ON时的控制,无论在上述任一种状态下,均能够伴随着电源开关13A被置于ON而使透镜镜筒20成为伸长拍摄状态。
其次,对图7的流程图所示的、在未装配透镜镜筒20的状态下照相机10的电源被置于ON之后、装配透镜镜筒20的情况下的控制进行说明。
当在照相机10的电源被置于ON的状态下装配透镜镜筒20时(S21),首先,判断照相机10的状态是否是拍摄模式(S22)。
在步骤22中,当判断出照相机10的状态并非拍摄模式的情况(否)下,作为再现模式而结束控制。
另一方面,在步骤22中,当判断出照相机10的状态为拍摄模式的情况(是)下,其次,判断所装配的透镜镜筒20是否处于伸长拍摄状态(S23)。
在步骤S3中,当判断出透镜镜筒20处于伸长拍摄状态的情况(是)下,直接结束控制。
在步骤23中,当判断出透镜镜筒20并非伸长拍摄状态的情况(否)下,其次,判断透镜镜筒20是否处于中间状态(S24)。
在步骤24中,当判断出透镜镜筒20并非中间状态的情况(否)下,使照相机10成为休眠状态(S25),结束控制。
在步骤24中,当判断出透镜镜筒20处于中间状态的情况(是)下,在显示装置14进行“装配有中间状态的透镜镜筒20”的警告显示(S26),结束控制。
在如上所述的控制中,当在电源被置于ON的状态下对拍摄模式的照相机10装配缩短收纳状态的透镜镜筒20的情况下,照相机10成为休眠状态。并且,当装配中间状态的透镜镜筒20的情况下,进行警告显示。由此,能够防止因在将透镜镜筒20装配于照相机10的时候透镜镜筒20伸出而导致的不良情况。
休眠状态的照相机10能够通过对操作部13的任一操作部件进行操作而解除休眠状态。当休眠状态被解除时,进行与前面所述的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电源被置于ON时同样的控制,透镜镜筒20成为伸长拍摄状态。
并且,当在照相机10装配中间状态的透镜镜筒20而进行警告显示的情况下,通过将电源开关13A暂时置于OFF而后再次置于ON,进行前面所述的图6的流程图所示的电源被置于ON时的控制,透镜镜筒20成为伸长拍摄状态。
此外,在照相机10为再现模式的情况下,在上述控制中,无论透镜镜筒20处于何种状态都不会工作。在该情况下,通过将模式选择拨盘13C切换至拍摄模式,进行与前述的电源被置于ON时同样的控制,透镜镜筒20成为伸长拍摄状态。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效果。
(1)上述照相机1的透镜镜筒20能够采取缩短收纳状态和伸长拍摄状态的不同状态。透镜镜筒20具备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该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由两个传感器62(第一传感器62F、第二传感器62R)和由该传感器62检测的突出部61构成,透镜镜筒20在缩短收纳状态和伸长拍摄状态下,来自传感器62的输出信号的组合不同。由此,能够根据透镜状态判别机构60的输出信号认识到透镜镜筒20的状态,并能够基于此进行以后的控制。
(2)根据基于照相机控制装置40的、对电源开关13A进行操作而将其置于OFF时的控制,通过预先将照相机控制装置40的设定登记部41的“镜筒长度缩短设定”设定为“当电源被置于OFF时不缩短镜筒长度”,能够在使透镜镜筒20处于伸长拍摄状态的情形下直接将电源置于OFF。由此,当下次将电源置于ON时,无需进行透镜镜筒20的伸长动作就能够直接进行拍摄,能够避免因进行初始化动作而丧失快门时机的不良情况。
(3)根据基于照相机控制装置40的、对电源开关13A进行操作而将其置于OFF时的控制,在透镜镜筒20处于伸长拍摄状态且电源被置于OFF的状态下,当对装卸按钮11进行按压操作时,进行收缩驱动。因此,即便“镜筒长度缩短设定”被设定为“当电源被置于OFF时不缩短镜筒长度”,在电源被置于OFF后也能够任意地使透镜镜筒20成为缩短收纳状态。并且,当为了进行透镜更换而对装卸按钮11进行按压操作时,透镜镜筒20收纳动作而成为缩短收纳状态。由此,被从照相机10卸下后的单体状态的透镜镜筒20一定处于紧凑的缩短收纳状态。
(4)根据基于照相机控制装置40的、对电源开关13A进行操作而将其置于ON时的控制,当将电源开关13A置于ON时,无论透镜镜筒20在该时刻处于缩短收纳状态或者是中间状态等任一状态,都能够使其成为伸长拍摄状态。
(5)根据基于照相机控制装置40的、在未装配透镜镜筒20的状态下照相机10的电源被置于ON之后装配透镜镜筒20的情况下的控制,当在电源被置于ON的状态下将缩短收纳状态的透镜镜筒20装配于拍摄模式的照相机10的情况下,照相机10成为休眠状态。并且,当装配中间状态的透镜镜筒20的情况下,进行警告显示。由此,能够防止因在将透镜镜筒20装配于照相机10的时候透镜镜筒20伸出而导致的不良情况。
变形方式
并不限于以上说明了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以下所示的各种变形、变更,这些变形、变更也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1)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照相机10所具备的照相机控制装置40基于从透镜控制装置50输入的透镜状态信息进行透镜镜筒20的伸缩控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掌握透镜状态信息之后照相机控制装置40进行透镜镜筒20的伸缩控制,并且,也可以构成为透镜控制装置50进行透镜镜筒20的伸缩控制。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以照相机控制装置40和透镜控制装置50适当地分担控制。
(2)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光断续器构成透镜状态判别构件60的传感器62(第一传感器62F、第二传感器62R)。但是,检测构件并不限于此,只要能够进行检测即可,也可以是其他的检测构件。
(3)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装卸按钮11和镜筒长度缩短开关15联动。但是,镜筒长度缩短开关15也可以独立设置。
另外,实施方式以及变形方式能够适当地组合使用,但省略详细说明。并且,本发明并不由以上说明了的实施方式限定。
Claims (16)
1.一种透镜镜筒,能够相对于具有摄像部的照相机主体装卸,其中,具备:
光学系统,其能够在所述摄像部成像被摄体的像;
驱动部,其将所述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沿光轴方向驱动,使所述光学系统能够在拍摄状态和缩入状态间变换;
检测部,其能够检测拍摄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和缩入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以及
控制部,其被从所述照相机主体供给电力,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缩入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光学系统成为拍摄状态,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拍摄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时,所述驱动部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便维持所述光学系统的拍摄状态。
2.一种透镜镜筒,能够相对于具有摄像部的照相机主体装卸,其中,具备:
光学系统,其能够在所述摄像部成像被摄体的像;
驱动部,其将所述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沿光轴方向驱动,使所述光学系统能够在拍摄状态和缩入状态间变换;
检测部,其对所述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被从所述照相机主体供给电力,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而判断处于缩入状态时,所述控制部控制驱动部以使所述光学系统成为拍摄状态,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而判断处于拍摄状态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便维持所述光学系统的拍摄状态。
3.一种透镜镜筒,能够相对于具有摄像部的照相机主体装卸,其中,具备:
光学系统,其能够在所述摄像部成像被摄体的像;
检测部,其对所述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进行检测;
通信部,其将与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向所述照相机主体发送,并从所述照相机主体接收关于基于与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相关的信息进行的所述光学系统的驱动的信息;以及
驱动部,其基于与所述驱动相关的信息将所述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沿光轴方向驱动,使所述光学系统能够在拍摄状态和缩入状态间变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拍摄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便维持所述光学系统的拍摄状态而不使之成为缩入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具备通信部,所述通信部将与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位置相关的信息向所述照相机主体发送,并接收关于基于与所述位置相关的信息进行的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经由所述通信部从所述照相机主体接收到的与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相关的信息控制所述驱动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光学系统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
具有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长于缩入状态且短于拍摄状态的中间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检测部能够检测中间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
所述控制部被从所述照相机主体供给电力,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中间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使所述光学系统成为拍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中间状态下的所述光学系统的位置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驱动部,以便维持所述光学系统的拍摄状态而不使之成为缩入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拍摄状态是能够通过所述光学系统在所述摄像部成像被摄体的像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拍摄状态是所述摄像部能够取得图像数据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缩入状态是无法通过所述光学系统在所述摄像部成像被摄体的像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缩入状态是无法由所述摄像部拍摄的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缩入状态是相比拍摄状态所述光学系统的至少一部分更接近所述摄像部配置的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其中,
所述光学系统至少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
缩入状态下的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比拍摄状态下的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隔短。
16.一种照相机主体,其中,
能够装卸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透镜镜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52908 | 2010-07-05 | ||
JP2010152908A JP5402857B2 (ja) | 2010-07-05 | 2010-07-05 | 撮像装置及びレンズ鏡筒 |
CN201110192128.9A CN102314045B (zh) | 2010-07-05 | 2011-07-04 | 摄像装置以及透镜镜筒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92128.9A Division CN102314045B (zh) | 2010-07-05 | 2011-07-04 | 摄像装置以及透镜镜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188826A true CN109188826A (zh) | 2019-01-11 |
Family
ID=4542733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36485.4A Pending CN109471313A (zh) | 2010-07-05 | 2011-07-04 | 照相机主体以及透镜镜筒 |
CN201811037423.5A Pending CN109188826A (zh) | 2010-07-05 | 2011-07-04 | 透镜镜筒以及照相机主体 |
CN201110192128.9A Active CN102314045B (zh) | 2010-07-05 | 2011-07-04 | 摄像装置以及透镜镜筒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036485.4A Pending CN109471313A (zh) | 2010-07-05 | 2011-07-04 | 照相机主体以及透镜镜筒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92128.9A Active CN102314045B (zh) | 2010-07-05 | 2011-07-04 | 摄像装置以及透镜镜筒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120008218A1 (zh) |
JP (1) | JP5402857B2 (zh) |
CN (3) | CN109471313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13742A1 (ja) * | 2012-07-20 | 2014-01-23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撮像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EP2950126B1 (en) * | 2013-01-25 | 2018-11-07 | Olympus Corporation | Lens barrel |
JP2014150362A (ja) * | 2013-01-31 | 2014-08-21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 |
JP5541430B1 (ja) | 2013-08-19 | 2014-07-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ユニット、装着装置 |
JP5527492B1 (ja) | 2013-08-19 | 2014-06-18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5541429B1 (ja) * | 2013-08-19 | 2014-07-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 |
CN113296336B (zh) * | 2021-05-20 | 2022-12-1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6577900B (zh) * | 2023-07-13 | 2023-09-22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一种具有等位移调焦功能的光电成像系统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352778A3 (en) * | 1988-07-29 | 1993-05-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ing device in camera system |
CN1213786A (zh) * | 1997-09-30 | 1999-04-14 | 富士写真光机株式会社 | 照像机 |
DE69624175D1 (de) * | 1995-07-07 | 2002-11-14 | Canon Kk | Optisches Gerät mit automatischer Fokuseinstellung und Vorrichtung zum Ausgleichen des Bildverwackelns |
JP2003241078A (ja) * | 2002-02-22 | 2003-08-27 | Canon Inc | 光学機器 |
CN1808258A (zh) * | 2004-12-01 | 2006-07-26 | 宾得株式会社 | 具有柔性印制板的成像装置 |
JP2006243239A (ja) * | 2005-03-02 | 2006-09-14 | Ricoh Co Ltd | 撮像装置 |
CN101226267A (zh) * | 2007-01-16 | 2008-07-23 | 佳能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321229A (zh) * | 2007-06-05 | 2008-12-10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359150A (zh) * | 2007-08-02 | 2009-02-04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526719A (zh) * | 2008-03-07 | 2009-09-09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测定装置及方法、摄像装置、以及程序 |
CN101630111A (zh) * | 2008-07-16 | 2010-01-20 | 佳能株式会社 | 镜筒及摄像设备 |
CN101715056A (zh) * | 2005-12-06 | 2010-05-2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数字相机、相机机身、相机系统及该数字相机的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259240A (ja) | 1985-05-14 | 1986-11-17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焦点距離切換式カメラ |
US4717932A (en) | 1985-05-14 | 1988-01-05 |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 Focal length switching type camera |
JP2933341B2 (ja) * | 1990-02-15 | 1999-08-09 |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メラのレンズ収納復帰装置 |
JPH046931A (ja) | 1990-04-25 | 1992-01-10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パケット伝送方式 |
JPH05288976A (ja) * | 1992-04-13 | 1993-11-05 | Nikon Corp | 電動ズーム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電動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
JP2822947B2 (ja) | 1995-08-07 | 1998-11-11 |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ズームレンズを備えるカメラ |
JP2001194574A (ja) | 2000-01-11 | 2001-07-19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移動機構、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
JP2002303779A (ja) * | 2001-04-04 | 2002-10-18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ズームレンズの位置制御装置 |
US20030063322A1 (en) * | 2001-10-01 | 2003-04-03 | Ayumi Itoh | Image taking apparatus |
JP2003140216A (ja) * | 2001-11-01 | 2003-05-1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撮像装置 |
JP4140231B2 (ja) * | 2001-11-16 | 2008-08-27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JP2003161995A (ja) * | 2001-11-29 | 2003-06-0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レンズ交換式カメラ |
JP2005031314A (ja) * | 2003-07-10 | 2005-02-0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カメラ |
CN100390596C (zh) * | 2003-12-09 | 2008-05-2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透镜驱动装置 |
JP4645105B2 (ja) * | 2004-09-02 | 2011-03-09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沈胴式カメラ |
JP2008193228A (ja) * | 2007-02-01 | 2008-08-21 | Canon Inc | 撮像装置 |
JP2010103599A (ja) * | 2008-10-21 | 2010-05-06 | Olympus Imaging Corp | 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交換レンズ |
JP5273033B2 (ja) * | 2009-12-25 | 2013-08-28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撮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再生装置 |
-
2010
- 2010-07-05 JP JP2010152908A patent/JP5402857B2/ja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7-04 CN CN201811036485.4A patent/CN109471313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7-04 CN CN201811037423.5A patent/CN109188826A/zh active Pending
- 2011-07-04 CN CN201110192128.9A patent/CN102314045B/zh active Active
- 2011-07-05 US US13/176,287 patent/US2012000821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
- 2013-03-18 US US13/846,350 patent/US873059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352778A3 (en) * | 1988-07-29 | 1993-05-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ing device in camera system |
DE69624175D1 (de) * | 1995-07-07 | 2002-11-14 | Canon Kk | Optisches Gerät mit automatischer Fokuseinstellung und Vorrichtung zum Ausgleichen des Bildverwackelns |
CN1213786A (zh) * | 1997-09-30 | 1999-04-14 | 富士写真光机株式会社 | 照像机 |
JP2003241078A (ja) * | 2002-02-22 | 2003-08-27 | Canon Inc | 光学機器 |
CN1808258A (zh) * | 2004-12-01 | 2006-07-26 | 宾得株式会社 | 具有柔性印制板的成像装置 |
JP2006243239A (ja) * | 2005-03-02 | 2006-09-14 | Ricoh Co Ltd | 撮像装置 |
CN101715056A (zh) * | 2005-12-06 | 2010-05-2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数字相机、相机机身、相机系统及该数字相机的控制方法 |
CN101226267A (zh) * | 2007-01-16 | 2008-07-23 | 佳能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321229A (zh) * | 2007-06-05 | 2008-12-10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359150A (zh) * | 2007-08-02 | 2009-02-04 | 佳能株式会社 |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526719A (zh) * | 2008-03-07 | 2009-09-09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测定装置及方法、摄像装置、以及程序 |
CN101630111A (zh) * | 2008-07-16 | 2010-01-20 | 佳能株式会社 | 镜筒及摄像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008218A1 (en) | 2012-01-12 |
JP5402857B2 (ja) | 2014-01-29 |
US8730596B2 (en) | 2014-05-20 |
US20130209083A1 (en) | 2013-08-15 |
CN102314045B (zh) | 2018-10-12 |
CN109471313A (zh) | 2019-03-15 |
JP2012015948A (ja) | 2012-01-19 |
CN102314045A (zh) | 2012-0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14045B (zh) | 摄像装置以及透镜镜筒 | |
US7440692B2 (en) | Digital camera | |
JP4098940B2 (ja) | デジタルカメラ | |
JP2007298742A (ja) | ライブビュー可能なカメラ | |
CN1244225C (zh) | 静态图像拾取装置及其拾取方法 | |
CN106094390A (zh) | 镜头更换式照相机系统、更换镜头和镜头控制方法 | |
CN103380396B (zh) | 摄像装置 | |
JP2008261983A (ja) | カメラ | |
JP5433145B2 (ja) | 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カメラ本体 | |
CN101442616B (zh) |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 |
JP2006339902A (ja) | ファインダ装置及びカメラ | |
JP2011019093A (ja) | デジタルカメラ、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更新方法 | |
JP2003098418A (ja) | レンズ移動装置 | |
JP5257031B2 (ja) | スピードライト発光制御装置、カメラ、撮影システム及びスピードライト発光制御用のプログラム | |
JP2001127934A5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7312197A (ja) | ライブビュー可能なカメラ | |
JP2010281848A (ja) | カメラ本体、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
JP2010136163A (ja) | 撮像装置 | |
JP2008053844A (ja) | カメラ | |
JP5556930B2 (ja) | レンズ鏡筒及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 |
JP2003248262A (ja) | 沈胴式カメラ | |
JP5039518B2 (ja) |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影装置 | |
JP2007312198A (ja) | ライブビュー可能なカメラ | |
JP2009122479A (ja) | ストロボ装置 | |
JP2004213037A (ja) | 撮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