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016866B -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印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印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016866B
CN109016866B CN201810586270.3A CN201810586270A CN109016866B CN 109016866 B CN109016866 B CN 109016866B CN 201810586270 A CN201810586270 A CN 201810586270A CN 109016866 B CN109016866 B CN 1090168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image data
data
resolution
spot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862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016866A (zh
Inventor
棚瀬和义
境原瞬
安藤晃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016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16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016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0168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525Arrangemen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not covered by group B41J2/21, e.g. applicable to two or more kinds of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2Retouching, i.e. modification of isolated colours only or in isolated picture areas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068Modification of image resolution, i.e. determining the values of picture elements at new relative pos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印刷系统。图像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用户界面(52);图像数据输入部(51),其输入所述图像数据;分辨率转换部(41),其将图像数据转换为与印刷装置(120)相对应的分辨率;颜色转换部(44),其生成油墨量数据;印刷数据生成部(45),其根据油墨量数据而生成印刷数据,分辨率转换部具有:颜色输入部(42),其经由用户界面,而输入用于在颜色转换部中实施在特定条件下对专色进行置换的专色置换的专色以及特定条件;以及细化处理部(43),其在实施将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从第一分辨率转换为与第一分辨率相比较低的第二分辨率的细化处理的情况下,针对包含专色的专色区域(91),而实施简单细化处理。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印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图像处理装置的印刷系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具有将预定的输入图像中的预定的颜色置换为特定的颜色的颜色指定技术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印刷系统)(专利文献1)。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系统中,能够实现将预定的输入图像中的预定的颜色(由R(红色)G(绿色)B(蓝色)表现的三色灰)置换为特定的颜色(由墨版K(黑色)表现的灰)的颜色指定(颜色调节)。当在调节颜色后实施图像形成处理(印刷)时,能够通过墨版K来表现颜色,因此,能够形成不带有色调的无彩色的灰色。而且,通过三色灰的全面涂布而形成背景,在三色灰的全面涂布上颜色明显不均的情况下,当置换为墨版K而实施颜色的表现时,颜色不均的现象会被抑制。
可是,在相对于输入分辨率(输入图像的分辨率)而输出分辨率(印刷分辨率)较低而实施对输入图像的数据进行细化的细化处理的情况下,存在未反映细化处理前的颜色信息而从所指定的颜色产生偏差从而导致画质劣化的情况,而留有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845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而生成印刷装置用的印刷数据,其特征在于,具备:用户界面,其用于供用户对所述图像处理的内容进行设定;图像数据输入部,其输入所述图像数据;分辨率转换部,其将所述图像数据转换为与所述印刷装置相对应的分辨率;颜色转换部,其根据通过所述分辨率转换部进行了转换的所述图像数据,而生成油墨量数据;以及印刷数据生成部,其根据所述油墨量数据而生成所述印刷数据,所述分辨率转换部具有:颜色输入部,其经由所述用户界面,而输入用于在所述颜色转换部中实施将第一色置换为第二色的专色置换的所述第一色以及所述第二色;以及细化处理部,其在实施将所述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从第一分辨率转换为与所述第一分辨率相比较低的第二分辨率的细化处理的情况下,针对包含所述第一色的预定区域,而实施简单细化处理。
图像处理装置根据图像数据输入部所取得的图像数据(以下,称为输入图像数据)而生成印刷装置用的印刷数据。在输入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第一分辨率)高于印刷数据的分辨率(第二分辨率)的情况下,分辨率转换部的细化处理部将第一分辨率的输入图像数据转换为第二分辨率的图像数据(以下,称为输出图像数据),并向颜色转换部输出。颜色转换部根据将被输入至分辨率转换部的颜色输入部中的第一色置换为第二色的条件,而实施将预定区域中的第一色置换为第二色的专色置换。
例如,输入图像数据为栅格形式,并通过由第一栅格、第二栅格、第三栅格和第四栅格组成的四条栅格而被构成,在输出图像数据通过两条栅格而被构成的情况下,细化处理部实施将通过四条栅格而被构成的输入图像数据细化为通过两条栅格而被构成的输出图像数据的细化处理。
细化处理部所实施的简单细化处理为,将由第一栅格、第二栅格、第三栅格和第四栅格构成的输入图像数据细化为由第一栅格和第三栅格构成的输出图像数据的处理、或细化为由第二栅格和第四栅格构成的输出图像数据的处理,通过简单细化处理而被制作的输出图像数据由于反映了输入图像数据,因此,不会被置换为与输入图像数据不同的数据。
完成了简单细化处理的预定区域由于不会将第一色置换为与第一色不同的颜色的数据,因此,在完成了简单细化处理的预定区域中,第一色通过颜色转换部而被置换为第二色。即,颜色转换部由于在被实施了简单细化处理的预定区域中能够适当地实施将第一色置换为第二色的专色置换,因此,难以产生从所指定的颜色(设为目标的颜色)发生偏差进而导致画质劣化的不良情况。
细化处理部所实施的平均细化处理为,将由第一栅格、第二栅格、第三栅格和第四栅格构成的输入图像数据细化为由对第一栅格以及第二栅格进行平均而得到的新的栅格和对第三栅格以及第四栅格进行平均而得到的新的栅格构成的输出图像数据的处理。
在新的栅格与输入图像数据的栅格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平均细化处理而被制作的输出图像数据不会被置换为与输入图像数据不同的数据。在该情况下,在被实施了平均细化处理的预定区域中,颜色转换部能够与被实施了简单细化处理的预定区域同样而适当地实施将第一色置换为第二色的专色置换。
另一方面,在新的栅格与输入图像数据的栅格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平均细化处理而被制作的输出图像数据被置换为与输入图像数据不同的数据。即,预定区域的第一色通过平均细化处理而被置换为与第一色不同的颜色的数据。在该情况下,在被实施了平均细化处理的预定区域中,颜色转换部无法适当地实施将第一色置换为第二色的专色置换,而易于产生从设为目标的颜色产生偏差进而导致画质劣化的不良情况。
因此,针对实施专色置换的预定区域,与画质易于劣化的平均细化处理相比,优选为画质难以劣化的简单细化处理。即,优选为,细化处理部针对预定区域而实施简单细化处理。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细化处理部针对所述预定区域以外的区域而实施平均细化处理。
在通过简单细化处理而将由第一栅格、第二栅格、第三栅格和第四栅格构成的输入图像数据细化为由第一栅格和第三栅格构成的输出图像数据且第二栅格为格线图案(格线)的情况下,在被实施了简单细化处理后的输出图像数据中不包含格线(第二栅格)的信息。在通过简单细化处理而将由第一栅格、第二栅格、第三栅格和第四栅格构成的输入图像数据细化为由第二栅格和第四栅格构成的输出图像数据且第二栅格为格线图案(格线)的情况下,在被实施了简单细化处理后的输出图像数据中包含格线(第二栅格)的信息。
这样,在被实施了简单细化处理后的输出图像数据中,有可能不包含格线(第二栅格)的信息而使格线消失。
在通过平均细化处理而将由第一栅格、第二栅格、第三栅格和第四栅格构成的输入图像数据细化为由对第一栅格以及第二栅格进行平均而得到的新的栅格、和对第三栅格以及第四栅格进行平均而得到的新的栅格构成的输出图像数据且第二栅格为格线图案(格线)的情况下,在对第一栅格以及第二栅格进行平均而得到的新的栅格上反映了第二栅格的信息(格线),因此,在被实施了平均细化处理后的输出图像数据中包含格线(第二栅格)的信息。
而且,在无需专色置换的情况下,由于颜色转换部能够通过以默认值设定的条件,针对被完成了平均细化处理的输出图像数据而适当地进行颜色转换处理,因此,难以产生在无需专色置换的预定区域以外的区域中画质劣化的不良情况。
因此,针对无需专色置换的预定区域以外的区域,与格线有可能消失的简单细化处理相比,优选为,使格线不消失的平均细化处理。即,优选为,细化处理部针对预定区域以外的区域而实施平均细化处理。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优选为,所述预定区域经由所述用户界面而被设定。
将第一色置换为第二色的专色置换如例如象征企业的彩色那样被应用于预定区域(例如,配置有公司的标识性标志的区域),易于使被实施了专色置换的预定区域醒目。可是,在第一色的通用性较高且在预定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包含第一色的情况下,在预定区域以外的区域中也实施了专色置换。因此,有时难以使被实施了专色置换的预定区域醒目。
当预定区域(专色置换的区域)能够经由用户界面而被设定时,在预定区域以外的区域中不实施专色置换,能够仅针对预定区域而实施专色置换。因此,即使在第一色的通用性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被实施了专色置换的预定区域醒目。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色以及所述第二色经由所述用户界面,根据所述第一色以及所述第二色的对应关系被预先定义的预先设置而被设定。
当能够经由用户界面而对第一色以及第二色的对应关系被预先定义的预先设置进行设定时,能够针对各种颜色设定专色置换的条件,并能够适当地对各种颜色实施专色置换。
应用例5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色通过与表示所述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相对应的表色值来表示,所述第二色通过与表示所述印刷数据的颜色空间相对应的表色值来表示。
当将通过与表示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相对应的表色值来表示的第一色置换为通过与表示印刷数据的颜色空间相对应的表色值来表示的第二色从而制作印刷数据时,根据该印刷数据,能够获得印刷有设为目标的颜色(第二色)的印刷物。
应用例6
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优选为,具备报知部,所述报知部在所述预定区域中包含格线的情况下报知给用户。
当具备在预定区域中包含格线的情况下报知给用户的报知部时,在对预定区域进行简单细化处理的情况下,能够向用户报知预定区域中的格线有可能消失的情况。
例如,在预定区域中的格线为重要的要素而不想使格线从预定区域中消失的情况下,根据来自报知部的报知,中止预定区域中的简单细化处理,并置换为其他的细化处理(例如,平均细化处理),从而能够防止格线从预定区域中消失。
应用例7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应用例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印刷装置。
由于在预定区域中实施了难以使画质劣化的简单细化处理,而在预定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实施了使格线不会消失的平均细化处理,因此,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制作可实现高品质的印刷的印刷数据。因此,具备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印刷装置的印刷系统能够进行高品质的印刷。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系统的概要的概要图。
图2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系统的框图。
图3为表示对专色的RGB值以及特定条件进行登记的登记画面的状态的概要图。
图4为包括专色的图像数据的一个示例。
图5为表示细化处理前的专色区域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细化处理后的专色区域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细化处理后的专色区域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表示细化处理后的专色区域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但并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定的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进行任意的变更。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由于将各层或各部位设为在图上可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因此,使各层或各部位的比例尺与实际不同。
实施方式
印刷系统的概要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系统的概要的概要图。图2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系统的框图。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系统100的概要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系统100具备图像处理装置110和印刷装置120,图像处理装置110通过针对从个人计算机等图像生成装置130(参照图2)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而实施图像处理,从而生成印刷装置120用的印刷数据,印刷装置120根据图像处理装置110所制作的印刷数据而在介质7上印刷图像。
印刷装置120为,在对被卷绕成卷筒状的长条的介质7进行放卷的同时,利用喷墨方式而在介质7上印刷图像的装置,且具备大致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外壳1。
在主体外壳1的内部配置有:对印刷装置120的各部进行控制的打印机控制部10、从卷绕成卷筒状的卷筒体R1对介质7进行放卷的放卷部2、向从放卷部2放卷出的介质7喷出油墨并进行印刷的印刷部3、对附着有油墨的介质7进行干燥的干燥部4、将干燥后的介质7收卷成卷筒状而作为卷筒体R2的收卷部5、墨盒CR、以及维护部9。
主体外壳1的内部通过沿着水平面配置的平板状的基台6而被上下划分。在基台6的上侧,配置有墨盒CR、维护部9、印刷部3等。在基台6的下侧,配置有放卷部2、干燥部4以及收卷部5。
放卷部2相对于压印板30而被配置在左斜下侧,并具备对以卷筒状卷绕有介质7的卷筒体R1进行保持的旋转自如的保持轴21。而且,放卷部2具备位于保持轴21的上侧处的辊22以及放卷辊23。
从卷筒体R1解卷的介质7依次张紧架设于辊22以及放卷辊23上。放卷辊23为,从电机(省略图示)接受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驱动辊。而且,放卷辊23通过在绕挂有从保持轴21抽出的介质7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介质7进行放卷的功能。另外,设置有向放卷辊23施力的按压辊24,以便能够可靠地实施放卷辊23对介质7的放卷。
另一方面,收卷部5相对于压印板30而被配置在右斜下侧,并具备旋转自如的收卷轴19。收卷轴19对收卷有介质7的卷筒体R2进行支承。
干燥部4在放卷部2与收卷部5之间被配置在压印板30的正下方。从放卷部2放卷出的介质7在通过由10根辊70~79构成的薄片输送部8而被引导的同时,从印刷部3和干燥部4依次穿过,而被收卷部5收卷。而且,针对介质7,进行由印刷部3所实施的印刷处理、由干燥部4所实施的干燥处理。
在墨盒CR中,贮留有由蓝绿色(C)的油墨、品红色(M)的油墨、黄色(Y)的油墨、黑色(K)的油墨、橘色(Or)的油墨、绿色(Gr)的油墨、透明(CL)的油墨构成的7种油墨。并且,贮留于墨盒CR内的油墨的数量并未限定于7种,既可以少于7种,也可以多于7种。
印刷部3具有压印板30、记录单元31等。压印板30被固定在基台6的上表面上,并具有矩形形状,通过与水平面平行的上表面而从下侧对介质7进行支承。记录单元31具有滑架32、安装于滑架32的下表面上的平板状的支承板33、安装于支承板33的下表面上的多个记录头34。印刷部3中的印刷处理通过被配置在压印板30的上侧处的记录单元31而被实施。在记录单元31中,将通过油墨供给机构(省略图示)而从相对于压印板30配置在左侧的墨盒CR供给的油墨从记录头34的喷嘴35喷出,以在介质7上印刷图像。
滑架32与支承板33以及记录头34一体地移动自如。具体而言,在印刷部3上,设置有在一个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导轨36,滑架32沿着第一导轨36进行移动。而且,在印刷部3上,设置有沿着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副扫描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省略图示),滑架32沿着第二导轨而在副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
而且,针对在压印板30的上表面上停止的介质7,使记录单元31的滑架32二维地移动,从而实施在介质7上印刷图像的印刷。
具体而言,记录单元31交替反复进行在使滑架32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同时从记录头34的喷嘴35向介质7喷出油墨的动作(主扫描)、和使滑架32(记录头34)在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动作(副扫描),并通过进行与印刷分辨率相应的M次主扫描,从而实施1次(一帧)印刷,在介质7上形成一帧图像。
换言之,将油墨作为油墨滴而从记录头34的喷嘴35喷出,并使油墨滴喷落在介质7的目标位置上,在目标位置上形成点。通过在使滑架32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同时从记录头34的喷嘴35向介质7喷出油墨的主扫描,被形成于目标位置上的点形成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点的列。而且,交替反复进行主扫描和副扫描,使被排列在主扫描方向上的点的列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而在介质7上形成一帧图像。
在以后的说明中,有时将一帧图像称为成品。
当在停止于压印板30的上表面上的介质7的印刷面上形成有一帧图像时,介质7在输送方向上被间歇输送,介质7的未印刷面被配置在压印板30的上表面上。接下来,在介质7的未印刷面上实施了新的一帧印刷,在介质7的未印刷面上形成一帧图像。当在介质7的未印刷面上形成有一帧图像时,介质7再次在输送方向上被间歇输送,介质7的未印刷面被配置在压印板30的上表面上。而且,这一系列的动作被反复实施,针对介质7,而反复形成一帧图像。
这样,印刷装置120反复进行对介质7进行一帧印刷的动作、和在一帧印刷结束后对介质7进行间歇输送的动作,而在介质7上反复形成一帧图像(成品)。
在压印板30的上表面上,多个抽吸孔(省略图示)开口,并且,在压印板30的下表面上安装有抽吸部37。而且,通过抽吸部37进行动作,从而在压印板30的上表面的抽吸孔中产生负压,介质7被抽吸在压印板30的上表面上。而且,抽吸部37在为了印刷而使介质7停止于压印板30上的期间内通过对介质7进行抽吸而将介质7保持平坦,而在一帧印刷结束时,能够停止介质7的抽吸,从而实现介质7的顺利的输送。
在压印板30的下表面上安装有加热器38。压印板30通过加热器38而被加热至大致35℃~45℃。被从记录头34喷上了油墨的介质7通过压印板30的热量而被进行一次干燥。通过该一次干燥,从而使喷落于介质7上的油墨一次干燥,抑制了喷落于例如介质7的目标位置上的油墨扩大而与喷落于相邻的目标位置上的油墨干涉的不良情况。
这样,在压印板30的上表面上,接受一帧印刷并被进行一次干燥的介质7通过间歇输送而进行移动,并被送入干燥部4中。而且,在印刷部3中,在介质7的未印刷面上实施了新的一帧印刷的期间内,完成了一帧印刷的介质7滞留于干燥部4中,而被供给有由暖风送风机构14加热的空气,从而实施使喷落于介质7的印刷面上的油墨完全干燥的干燥处理。
而且,在干燥部4中接受了干燥处理的介质7通过间歇输送而进行移动,到达收卷部5,作为卷筒体R2而被收卷部5收卷。
如图2所示,图像处理装置110具备主机控制部40、输入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输入部51、用于用户设定图像处理的内容的用户界面52、以及存储部53。主机控制部40、图像数据输入部51、用户界面52以及存储部53通过总线55而被相互连接。
而且,主机控制部40通过总线56而与打印机控制部10连接。
图像数据输入部51例如为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接口或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等、可连接外部电子设备的接口。图像数据输入部51接收由例如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构成的图像生成装置130所生成的印刷用的图像数据,并将图像数据向分辨率转换部41发送。
用户界面52例如由具有触摸面板的液晶表示装置构成。在用户界面52上,显示了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由印刷装置120印刷的图像、与印刷任务相关的信息等。
存储部53具备以可读取的方式对预定的信息进行存储的ROM、以可写入或读取的方式对各种信息进行存储的RAM等。在存储部53中,存储了印刷控制所需的各种计算机程序、各种信息。
作为通过图像处理装置110、或者印刷装置120的CPU从ROM、RAM读取软件(程序)并执行从而分别实现的功能部分,主机控制部40具备转换为与印刷装置120相对应的分辨率的分辨率转换部41、根据通过分辨率转换部进行了转换的图像数据而生成油墨量数据的颜色转换部44、根据油墨量数据而生成印刷数据的印刷数据生成部45等。而且,分辨率转换部41具备颜色输入部42以及细化处理部43。
在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较高而印刷数据生成部45所生成的印刷数据的分辨率(印刷分辨率)较低的情况下,分辨率转换部41的细化处理部43实施对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细化的细化处理,以使图像数据的分辨率成为与印刷分辨率相等的分辨率。
在分辨率转换部41的颜色输入部42中,登记有用于实施专色置换的预先设置。
并且,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为“第一分辨率”的一个示例,通过分辨率转换部41而进行了细化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为“第二分辨率”的一个示例,并与印刷数据的分辨率(印刷分辨率)相等。
在以后的说明中,在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图4所示的图像数据90)中,主扫描方向的分辨率设为720dpi,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设为720dpi。印刷数据的主扫描方向的分辨率设为720dpi,印刷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设为360dpi。另外,有时将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称为720×720dpi,将通过分辨率转换部41而进行了细化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印刷数据的分辨率)称为720×360dpi。
细化处理部43实施对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细化的细化处理,以使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的分辨率(720×720dpi)成为与印刷分辨率相等的分辨率(720×360dpi)。
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为由红色(R)、绿色(Gr)、蓝色(B)的颜色成分构成的RGB数据。通过分辨率转换部41进行了分辨率转换的图像数据也为由RGB的3种颜色成分构成的RGB数据。即,表示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为RGB颜色空间。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以及进行了分辨率转换的图像数据通过RGB颜色空间中的坐标值(RGB值)而被表示。
并且,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以及通过分辨率转换部41而进行了分辨率转换的图像数据也可以为由蓝绿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的颜色成分构成的CYMK数据。即,表示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也可以为CYMK颜色空间。
颜色转换部44实施将通过分辨率转换部41而进行了分辨率转换的RGB数据转换为CMYK颜色空间的数据的颜色转换处理。即,颜色转换部44根据RGB数据而生成CMYK颜色空间的图像数据。
颜色转换处理后的CMYK颜色空间的图像数据为与印刷装置120所具有的油墨的颜色相对应的数据,且为与印刷系统100中的7种油墨相对应的油墨量数据。该颜色转换处理根据使RGB数据的灰度值与CMYK色系数据的灰度值相对应的表(颜色转换查找表)而被实施。并且,颜色转换处理后的油墨量数据为,通过CMYK颜色空间而被表示的例如256灰度的CMYK色系数据。
印刷数据生成部45实施将从颜色转换部44接收的油墨量数据(256灰度的CMYK色系数据)转换为印刷装置120可形成的灰度数的数据的半色调处理。通过该半色调处理,表示256灰度的数据例如被转换为表示2灰度(有点、无点)的1位数据、或表示4灰度(无点、小点、中点、大点)的2位数据。具体而言,根据灰度值(0~255)与点生成率所对应的点生成率表,求出与灰度值相对应的点的生成率(例如,在为4灰度的情况下,为无点、小点、中点、大点各自的生成率),在所得到的生成率中,利用抖动法/误差扩散法等,而制作图像数据,以使点分散形成。
而且,印刷数据生成部45实施按照应传送至印刷装置120的数据顺序而将通过半色调处理而被制作的图像数据进行重新排列从而制作印刷数据的栅格化处理。印刷数据包括表示各主扫描时的点的形成状态的栅格数据和表示副扫描进给量(使滑架32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数据。
而且,打印机控制部10从主机控制部40读取印刷数据,并对放卷部2、印刷部3、干燥部4、收卷部5、以及薄片输送部8进行控制,反复实施对介质7进行一帧印刷的动作、和对介质7进行间歇输送的动作,而在介质7上反复形成成品。
专色置换的概要
图3为,表示登记专色的RGB值以及可实现专色的油墨量数据(以下,称为特定条件)的画面(以下,称为登记画面)的状态的概要图,被显示在用户界面52上。在图3中,图示了被输入了所需要的信息的登记画面的状态。
接下来,参照图3,对专色置换的概要进行说明。
例如,公司名称的颜色(象征企业的彩色)为象征公司的重要的颜色,并需要严格地实现(印刷)该象征企业的彩色的颜色配合。例如,商品的标识性标志(logo mark)(象征标志)的颜色也是象征商品的重要的颜色,需要同样的颜色配合。这样,在形成于介质7上的成品的颜色中,如象征企业的彩色或象征标志的颜色那样,存在用户具有特色的颜色(以下,称为专色)。
可是,在图像数据中包含专色的情况下,有时颜色转换部44根据通过颜色转换查找表以默认值而制作的油墨量数据(以下,称为标准条件),而无法在成品中实现专色。因此,在图像处理装置110中,实现由用户预先评价的专色的油墨量数据(以下,称为特定条件)被输入(登记)至分辨率转换部41的颜色输入部42,在图像数据中包含专色的情况下,颜色转换部44不是根据标准条件,而是根据预先登记的特定条件,而制作油墨量数据。其结果为,由于印刷装置120根据特定条件而形成成品,因此,能够在成品中实现专色。
即,在图像数据中包含专色且颜色转换部44在根据默认值而制作的标准条件下无法在成品中实现专色的情况下,用户在颜色输入部42中预先登记实现专色的特定条件,颜色转换部44根据预先登记的特定条件而制作油墨量数据。而且,印刷装置120通过如下的印刷数据而能够在成品中实现专色,所述印刷数据为,基于颜色转换部44根据特定条件而制作的油墨量数据,从而得到的数据。
并且,图像数据所包含的专色为“第一色”的一个示例。实现被登记于颜色输入部42中的专色的油墨量数据(特定条件)为“第二色”的一个示例。而且,颜色转换部44实施将图像数据所含的专色(第一色)置换为特定条件(第二色)的专色置换。
另外,作为“第一色”的一个示例的专色通过与表示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RGB颜色空间)相对应的表色值(为RGB颜色空间中的坐标值(RGB值))来表示,作为“第二色”的一个示例的颜色转换部44所制作的特定条件(油墨量数据)通过与表示印刷数据的颜色空间(CMYK颜色空间)对应的表色值(CMYK色系数据)来表示。
如图3所示,在登记画面上,显示已完成登记的专色一览表的区域A、输入所登记的专色名称的区域B、输入专色No的区域C、输入图像数据中的专色的RGB值的区域D、输入在印刷装置120中能够实现专色的油墨量数据(特定条件)的区域E、读取新登记画面的图标F、删除已完成登记的条件的图标G、以及新登记专色的RGB值和特定条件的图标H,被显示在用户界面52上。
而且,被输入至登记画面中的专色(第一色)和实现专色的特定条件(第二色)被关联至特定No(专色名称),并被登记在颜色输入部42中。并且,被登记在颜色输入部42中的内容(专色的RGB值、特定条件)为,“第一色以及第二色的对应关系被预先定义的预先设置”的一个示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色以及第二色的对应关系被预先定义的预先设置经由用户界面52的登记画面而被登记(设定)于颜色输入部42。
换言之,分辨率转换部41具有颜色输入部42,颜色输入部42经由用户界面52而输入用于在颜色转换部44中实施将专色(第一色)置换为特定条件(第二色)的专色置换的专色以及特定条件。而且,专色(第一色)以及特定条件(第二色)经由用户界面52,根据专色以及特定条件的对应关系被预先定义的预先设置而被设定。
图像数据的RGB值为0~255的256级的数值,当数值为255时,其颜色的光量成为100%。另外,当用0~255的值来指定R、G、B的各个颜色时,能够通过值的组合而表现颜色。例如、R(红色)的RGB值为(255、0、0),G(绿色(绿色))的RGB值为(0、255、0),B(蓝色)的RGB值为(0、0、255),W(白色)的RGB值为(255、255、255)。
在以下的说明中,图像数据所含的专色的RGB值设为(100、120、80)。
通过颜色转换部44而进行了颜色转换处理的油墨量数据为,通过CMYK颜色空间而被表示的例如256灰度的CMYK色系数据。详细而言,油墨量数据针对C(蓝绿色)、M(品红色)、Y(黄色)、K(黑色)、Or(橘色)、Gr(绿色)、以及CL(透明)的各色油墨,而通过由0~255的256级所划分的数值来表示。例如,油墨量数据(255、0、0、0、0、0、0)是指,以最大喷出量而仅喷出C(蓝绿色)的油墨。油墨量数据(0、255、0、0、0、0、0)是指以最大喷出量而仅喷出M(品红色)的油墨。油墨量数据(0、0、255、0、0、0、0)是指以最大喷出量而仅喷出Y(黄色)的油墨。油墨量数据(0、0、0、255、0、0、0)是指以最大喷出量而仅喷出K(黑色)的油墨。油墨量数据(0、0、0、0、255、0、0)是指以最大喷出量而仅喷出Or(橘色)的油墨。油墨量数据(0、0、0、0、0、255、0)是指以最大喷出量而仅喷出Gr(绿色)的油墨。油墨量数据(0、0、0、0、0、0、255)是指以最大喷出量而仅喷出CL(透明)的油墨。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印刷装置120中能够实现专色的特定条件(油墨量数据)设为(0、255、0、0、0、0、10)。
在对第一色以及第二色的对应关系被预先定义的预先设置进行设定的情况下,首先,触摸图标F,调出新登记画面。在新登记画面中,在区域A中显示了已完成登记的条件(专色一览表),区域B~区域E以未输入的状态而被显示。然后,将专色名X1输入至区域B中,将专色No1输入至区域C中。通过专色名X1、专色No1,能够选择已被登记了的预先设置。
接下来,将图像数据中的专色的RGB值输入至区域D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图像数据中的专色的RGB值为(100、120、80),因此,将R值=100、G值=120、B值=80输入至区域D中。
接下来,将能够实现专色的特定条件输入至区域E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实现专色的特定条件为(0、255、0、0、0、0、10),因此,将C(蓝绿色)的油墨量数据=0、M(品红色)的油墨量数据=255、Y(黄色)的油墨量数据=0、K(黑色)的油墨量数据=0、Or(橘色)的油墨量数据=0、Gr(绿色)的油墨量数据=0、以及CL(透明)的油墨量数据=10输入至区域E中。
最后,触模图标H,将专色的RGB值(100、120、80)以及特定条件(0、255、0、0、0、0、10)作为专色No1(专色名X1),而登记在分辨率转换部41的颜色输入部42中。
作为专色No1(专色名X1)而被登记在颜色输入部42中的预先设置(专色的RGB值、特定条件)通过制作测图案(彩色色标)并实际评价该彩色色标而被求出。具体而言,针对与专色相对应的标准条件(标准的油墨量数据)而对条件进行变更,并在介质7上制作彩色色标。接下来,通过利用比色计或目视来对彩色色标进行评价,从而求出在印刷装置120中能够实现专色的特定条件(油墨量数据)。而且,将能够实现专色的特定条件输入至区域E中,并将与特定条件相对应的专色的RGB值输入至区域D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户来实施彩色色标的制作、彩色色标的评价、专色的RGB值以及特定条件的登记。
并且,彩色色标的制作、彩色色标的评价、专色的RGB值以及特定条件的登记也可以不通过用户来实施,而在印刷系统100的制造工厂中实施。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印刷系统100的制造工厂中,求出专色的RGB值以及特定条件,并针对每个印刷系统100的机体进行登记的结构。
细化处理的概要
图4为包括专色的图像数据的一个示例。图5为表示细化处理前的专色区域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至图8为表示细化处理后的专色区域的状态的示意图。并且,在图4中,用虚线包围的区域为配置有专色的专色区域91。
接下来,参照图4至图8,对分辨率转换部41的细化处理部43在图像数据90的包括专色的专色区域91中实施的细化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图像数据90具有图中由虚线包围的专色区域91、和通常区域93。专色区域91为“预定区域”的一个示例,为图像数据90中的配置有象征标志92的区域(包含专色的区域)。通常区域93为“预定区域以外的区域”的一个示例,且为图像数据90中的专色区域91以外的区域。
在专色区域91中,配置有公司的象征标志92,象征标志92的颜色为象征企业的彩色,且为用户具有特色的专色。另外,专色区域91中的专色的RGB值、以及能够实现专色的特定条件为,作为专色No1(专色名X1)而被登记于颜色输入部42中的预先设置(专色的RGB值、特定条件)。即,专色区域91中的专色的RGB值为(100、120、80),能够实现专色的特定条件为(0、255、0、0、0、0、10)。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专色的RGB值(100、120、80)称为颜色坐标α。而且,将对专色的RGB值(100、120、80)和白色的RGB值(255、255、255)进行平均后的RGB值(178、188、168)称为颜色坐标β。
在图5至图8中,横向为主扫描方向S1,纵向为副扫描方向S2。而且,在图5至图8中用实线划分出的区域表示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专色区域91中的颜色的基本单位。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90为由红色(R)、绿色(Gr)、蓝色(B)的颜色成分构成的RGB数据,由R像素、G像素和B像素构成的像素单元成为,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专色区域91中的颜色的基本单位。
另一方面,在印刷装置120中,C(蓝绿色)的点、M(品红色)的点、Y(黄色)的点、K(黑色)的点、Or(橘色)的点、Gr(绿色)的点和CL(透明)的点成为基本单位,并形成全彩色的成品。因此,图像数据90中的颜色的基本单位与由成品中的C(蓝绿色)的点、M(品红色)的点、Y(黄色)的点、K(黑色)的点、Or(橘色)的点、Gr(绿色)的点和CL(透明)的点构成的基本单位相对应。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像数据90的包括专色的专色区域91中的颜色的基本单位称为彩色像素P。即,图5至图8中用实线划分出的区域为彩色像素P(颜色的基本单位)。而且,用具有记号α的实线划分出的区域为颜色坐标α的彩色像素P,用具有记号β的实线划分出的区域为颜色坐标β的彩色像素P,用不具有记号的实线划分出的区域为白色的彩色像素P。
而且,在图5至图8中的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专色区域91上,沿着主扫描方向S1以及副扫描方向S2而以矩阵状配置有多个彩色像素P。
为了便于理解说明,在细化处理前的图像数据90的包括专色的专色区域91(图5所示的专色区域91)中,沿着主扫描方向S1而配置的彩色像素P的数量设为8个,沿着副扫描方向S2而配置的彩色像素P的数量设为8个。另外,图5中的符号Ln为沿着主扫描方向S1而配置的8个彩色像素P的列,以下,称为彩色像素列Ln。
细化处理为,在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90的分辨率较高,而印刷数据生成部45所生成的印刷数据的分辨率(印刷分辨率)较低的情况下,分辨率转换部41的细化处理部43对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90的一部分进行细化,以使图像数据90的分辨率成为与印刷分辨率同等的分辨率的处理。
如上所述,图像数据90的主扫描方向的分辨率为720dpi,图像数据90的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为720dpi,印刷数据的主扫描方向的分辨率为720dpi,印刷数据的副扫描方向的分辨率为360dpi,因此,分辨率转换部41的细化处理部43实施将图像数据90中的主扫描方向的数据细化一半的细化处理。
在图像数据90的包括专色的专色区域91中,分辨率转换部41的细化处理部43实施如下的细化处理,即,从图5所示的配置有8个彩色像素列Ln(主扫描方向的数据)的状态中细化至图6至图8所示的配置有4个彩色像素列Ln(主扫描方向的数据)的状态的细化处理。
如图5所示,细化处理前的专色区域91由沿着副扫描方向S2而配置的8列彩色像素列L1、L2、L3、L4、L5、L6、L7、L8构成。在彩色像素列L1、L2、L3、L4、L5、L6、L7、L8(除去彩色像素列L5之外的彩色像素列Ln)中,颜色坐标α的彩色像素P或白色的彩色像素P中的任意一个沿着主扫描方向S1而被配置,在彩色像素列L5中,颜色坐标α的彩色像素P沿着主扫描方向S1而被配置。
并且,沿着主扫描方向S1而配置有颜色坐标α的彩色像素P的彩色像素列L5形成沿着主扫描方向S1而延伸的格线图案,为“格线”的一个示例。
如图6所示,细化处理部43从图5所示的由彩色像素列L1、L2、L3、L4、L5、L6、L7、L8构成的细化处理前的数据中剔除彩色像素列L2、L4、L6、L8的数据,而制作由彩色像素列L1、L3、L5、L7构成的细化处理后的数据。
如图7所示,细化处理部43从图5所示的由彩色像素列L1、L2、L3、L4、L5、L6、L7、L8构成的细化处理前的数据中剔除彩色像素列L1、L3、L5、L7的数据,而制作由彩色像素列L2、L4、L6、L8构成的细化处理后的数据。
图6以及图7所示的细化处理为,从由两个彩色像素列Ln构成的数据中剔除(削减)两个彩色像素列Ln中的一方的数据,而细化为两个彩色像素列Ln中的另一方的数据的处理,为“简单细化”的一个示例。以下,将图6以及图7所示的细化处理称为简单细化处理。
图6以及图7所示的简单细化处理后的专色区域91与图5所示的细化处理前的专色区域91同样地由颜色坐标α的彩色像素P或白色的彩色像素P中的任一个构成。即,在图6以及图7所示的简单细化处理中,反映了细化处理前的颜色坐标α的RGB值,因此,不会通过简单细化处理而使颜色坐标α的RGB值发生变化。
这样,由于通过细化处理部43而被实施简单细化处理的专色区域91中的彩色像素P的颜色坐标α未发生变化,因此,颜色转换部44实施将图像数据90所含的专色(像素P的颜色坐标α)置换为特定条件的专色置换,印刷数据生成部45生成基于能够实现专色的特定条件而得到的印刷数据。于是,印刷装置120根据基于能够实现专色的特定条件而得到的印刷数据而制作成品,因此,能够在成品的专色区域91中实现专色。
假设在通过分辨率转换部41而进行了细化处理的专色区域91中,彩色像素P的颜色坐标α发生变化时,颜色转换部44不是通过能够实现图像数据90所含的专色(彩色像素P发生了变化的颜色坐标)的特定条件,而是通过无法实现专色的标准条件,而对油墨量数据进行设定,从而无法在印刷装置120所制作的成品的专色区域91中实现专色。
因此,为了在成品的专色区域91中实现专色,优选为,在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专色区域91中分辨率转换部41的细化处理部43所实施的细化处理为简单细化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专色区域91中不包含格线图案的情况下,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专色区域91被实施了简单细化处理。换言之,细化处理部43在实施将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从第一分辨率(720×720dpi)转换为与第一分辨率(720×720dpi)相比较低的第二分辨率(720×360dpi)的细化处理的情况下,针对包含专色(第一色)的专色区域(预定区域)而实施简单细化处理。
在图6所示的简单细化处理中,由于格线图案的彩色像素列L5未被剔除,因此,在印刷装置120根据图6所示的简单细化处理而制作的成品中,形成了格线图案,格线图案未消失。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简单细化处理中,由于格线图案的彩色像素列L5被剔除,因此,在印刷装置120根据图7所示的简单细化处理而制作的成品中,格线图案消失。
这样,在细化处理前的图像数据90中包括格线(彩色像素列L5)的情况下,有可能会通过简单细化处理而将格线图案(彩色像素列L5)剔除,从而导致在成品中格线消失。
如图8所示,细化处理部43根据图5所示的由彩色像素列L1、L2、L3、L4、L5、L6、L7、L8构成的细化处理前的数据,而重新制作对彩色像素列L1和彩色像素列L2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彩色像素列L12、对彩色像素列L3和彩色像素列L4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彩色像素列L34、对彩色像素列L5和彩色像素列L6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彩色像素列L56、对彩色像素列L7和彩色像素列L8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彩色像素列L78,而制作出由彩色像素列L12、L34、L56、L78构成的数据。
图8所示的细化处理为,对两个彩色像素列(彩色像素列Ln、彩色像素列Ln+1)进行平均,而重新制作一个彩色像素列(彩色像素列Ln、n+1),从而削减数据的处理,且为“平均细化”的一个示例。以下,将图8所示的细化处理称为平均细化处理。
并且,在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专色区域91中包含格线图案的情况下,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专色区域91被实施简单细化处理或平均细化处理中的任一个,关于详细情况将在后文叙述。
在彩色像素列Ln上配置有颜色坐标α的彩色像素P且在彩色像素列Ln+1上配置有颜色坐标α的彩色像素P的情况下,对两个彩色像素列(彩色像素列Ln、彩色像素列Ln+1)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彩色像素列Ln、n+1中的彩色像素P的RGB值为颜色坐标α(100、120、80)。
在彩色像素列Ln上配置有白色的彩色像素P且在彩色像素列Ln+1上配置有白色的彩色像素P的情况下,对两个彩色像素列(彩色像素列Ln、彩色像素列Ln+1)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彩色像素列Ln、n+1中的彩色像素P的RGB值为白色的RGB值(255、255、255)。
在彩色像素列Ln上配置有颜色坐标α的彩色像素P(RGB值(100、120、80))且在彩色像素列Ln+1上配置有白色的彩色像素P(RGB值(255、255、255))的情况下,对两个彩色像素列(彩色像素列Ln、彩色像素列Ln+1)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彩色像素列Ln、n+1中的彩色像素P的RGB值为颜色坐标β(178、188、168)。
这样,在对两个彩色像素列(彩色像素列Ln、彩色像素列Ln+1)进行平均而重新制作一个彩色像素列(彩色像素列Ln、n+1)的平均细化处理中,有时会形成与颜色坐标α的彩色像素P不同的颜色坐标β的彩色像素P。
在颜色坐标α的彩色像素P中,颜色转换部44在能够实现专色的特定条件下对油墨量数据进行设定,印刷数据生成部45生成基于能够实现专色的特定条件而得到的印刷数据,因此,在成品的专色区域91中实现了专色。
另一方面,在颜色坐标β的彩色像素P中,颜色转换部44在无法实现专色的标准条件下对油墨量数据进行设定,印刷数据生成部45生成基于无法实现专色的标准条件而得到的印刷数据,因此,在成品的专色区域91中未实现专色。
因此,在图8所示的平均细化处理中,在成品的专色区域91中同时存在实现了用户所要求的专色的部分、和未实现用户所要求的专色的部分,因此,严格而言,难以在成品中实现专色。因此,为了在印刷装置120所制作的成品的专色区域91中严格地实现专色,对于在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专色区域91中分辨率转换部41的细化处理部43所实施的细化处理来说,与平均细化处理相比,优选为简单细化处理。
另一方面,在图8所示的平均细化处理中,在对彩色像素列L5和彩色像素列L6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彩色像素列L56中,颜色坐标α的彩色像素P或颜色坐标β的彩色像素P中的任一个沿着主扫描方向S1而被配置,因此,形成有在主扫描方向S1上延伸的格线图案。
即,在对两个彩色像素列(彩色像素列Ln、彩色像素列Ln+1)进行平均而重新制作一个彩色像素列(彩色像素列Ln、n+1)的平均细化处理中,反映了平均细化处理前的图像数据90中的格线图案,不会存在成品中格线图案消失的可能性,能够在成品中严格地形成格线图案。
如上所述,在简单细化处理中,存在格线图案(彩色像素列L5)被剔除从而导致在成品中格线消失的可能性,因此,为了在成品中严格地形成格线图案,优选为平均细化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数据90的通常区域93被实施了平均细化处理。换言之,细化处理部43针对通常区域(预定区域以外的区域)而实施平均细化处理。
成品的通常区域93由于不包含专色,因此,无需严格地实现专色。而且,成品的通常区域93有时会包含格线图案,因此,图像数据90的通常区域93中的细化处理优选为,能够严格地形成格线的细化处理。即,在图像数据90的通常区域93中细化处理部43所实施的细化处理优选为,平均细化处理。
并且,在图像数据90的通常区域93中,颜色转换部44在以默认值设定的标准条件下对油墨量数据进行设定。以默认值设定的标准条件无法在成品中严格地实现专色,但能够在成品中实现可供实用的高品位的颜色。因此,当在图像数据90的通常区域93中细化处理部43实施平均细化处理时,颜色转换部44通过标准条件而对油墨量数据进行设定,因此,印刷装置120能够形成如下的成品,即,严格地形成有格线而且可供实用的高品位的成品。
在印刷系统100中,在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90(细化处理前的图像数据90)的专色区域91中包含颜色坐标α的彩色像素P的格线图案(以下,称为专色的格线)的情况下,用户界面52显示在专色区域91中包含专色的格线的情况,而报知给用户。即,用户界面52兼作将在专色区域91中包含专色的格线的情况报知给用户的报知部。
并且,除了在用户界面52中进行显示以进行报知的结构之外,也可以采用通过派特莱(PATLITE,注册商标)的光或蜂鸣器的声音等而进行报知的结构。
而且,在用户界面52报知在专色区域91中包含专色的格线之后,还针对包含专色的格线的专色区域91,显示对是实施简单细化处理还是实施平均细化处理进行选择的选择画面。用户在认为在成品的专色区域91中与格线相比专色更重要的情况下则选择简单细化处理,在认为在成品的专色区域91中与专色相比格线更重要的情况下则选择平均细化处理。
这样,在印刷系统100中,在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专色区域91中包含专色的格线的情况下,在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专色区域91中实施简单细化处理或平均细化处理的任一个,在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专色区域91中不包含专色的格线的情况下,在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专色区域91中自动实施简单细化处理。
而且,在印刷系统100中,在图像数据90的通常区域93中自动实施平均细化处理。
当用户根据登记于颜色输入部42中的专色一览表而对所期望的专色No(专色、特定条件)进行选择时,印刷系统100从所选择出的专色No(专色名)中自动地对图像数据90的包含有专色的部分(专色区域91)进行设定,为了在成品的专色区域91中实现专色,颜色转换部44在专色区域91中实施将专色置换为特定条件的专色置换。
即,当用户根据登记于颜色输入部42中的专色一览表而对所期望的专色No进行选择时,针对图像数据90的专色,而实施将专色置换为特定条件的专色置换。
另外,存在用户所选择的专色的通用性较高的情况,例如,在图4所示的图像数据90中,存在在除了公司的象征标志92以外的图案中包含专色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不是仅在成品的公司的象征标志92中实现了专色,在成品的公司的象征标志92以外的图案中也实现了专色。例如,当除了完成了专色置换的公司的象征标志92以外的图案的影响变大时,产生公司的象征标志92变得不醒目的不良情况。
因此,印刷系统100除了在装置侧自动地对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部分(专色区域91)进行设定的模式之外,还能够选择由用户对图像数据90的包含专色的部分(专色区域91)进行设定的模式。即,能够使用户界面52显示从图像生成装置130接收的图像数据90,并且用户根据显示于用户界面52上的图像数据90而对专色区域91进行设定。
这样,印刷系统100具有用户可经由用户界面52而对专色区域91(预定区域)进行设定的结构。
并且,图像处理装置110和印刷装置120也可以不是分别单独地被构成,也可以采用印刷装置120具备图像处理装置110的结构。也就是说,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印刷装置120还具有主机控制部40、图像数据输入部51、用户界面52、以及存储部53,并直接取得图像生成装置130的图像数据。
符号说明
2…放卷部;3…印刷部;4…干燥部;5…收卷部;8…薄片输送部;9…维护部;10…打印机控制部;40…主机控制部;41…分辨率转换部;42…颜色输入部;43…细化处理部;44…颜色转换部;45…印刷数据生成部;51…图像数据输入部;52…用户界面;53…存储部;55、56…总线;100…印刷系统;110…图像处理装置;120…印刷装置;130…图像生成装置。

Claims (7)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而生成印刷装置用的印刷数据,
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具备:
用户界面,其用于供用户对所述图像处理的内容进行设定;
图像数据输入部,其输入所述图像数据;
分辨率转换部,其将所述图像数据转换为与所述印刷装置相对应的分辨率;
颜色转换部,其根据通过所述分辨率转换部进行了转换的所述图像数据,而生成油墨量数据;以及
印刷数据生成部,其根据所述油墨量数据而生成所述印刷数据,
所述分辨率转换部具有:
颜色输入部,其经由所述用户界面,而输入用于在所述颜色转换部中实施将第一色置换为第二色的专色置换的所述第一色以及所述第二色;以及
细化处理部,其在实施将所述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从第一分辨率转换为与所述第一分辨率相比较低的第二分辨率的细化处理的情况下,
针对包含所述第一色的预定区域,而实施简单细化处理,
并且针对所述预定区域以外的区域,实施不同于所述简单细化处理的细化处理,
所述简单细化处理为,从由两个像素列构成的数据中剔除两个像素列中的一方的数据,而细化为两个像素列中的另一方的数据的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化处理部针对所述预定区域以外的区域而实施平均细化处理,
所述平均细化处理为,对两个像素列进行平均而重新制作一个像素列的细化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区域经由所述用户界面而被设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色以及所述第二色经由所述用户界面,根据所述第一色以及所述第二色的对应关系被预先定义的预先设置而被设定。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色通过与表示所述图像数据的颜色空间相对应的表色值来表示,
所述第二色通过与表示所述印刷数据的颜色空间相对应的表色值来表示。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报知部,所述报知部在所述预定区域中包含格线的情况下报知给用户。
7.一种印刷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以及
印刷装置。
CN201810586270.3A 2017-06-12 2018-06-08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印刷系统 Active CN1090168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4950A JP6958003B2 (ja) 2017-06-12 2017-06-12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17-114950 2017-06-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016866A CN109016866A (zh) 2018-12-18
CN109016866B true CN109016866B (zh) 2021-11-12

Family

ID=64563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86270.3A Active CN109016866B (zh) 2017-06-12 2018-06-08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印刷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2656B2 (zh)
JP (1) JP6958003B2 (zh)
CN (1) CN1090168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83272B2 (ja) * 2019-07-01 2023-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物生産方法
JP2022015874A (ja) * 2020-07-10 2022-01-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色検証装置、色検証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122166A (ja) * 2021-02-09 2022-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150309A (ja) 2021-03-26 2022-10-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およびカラーチャートデータの生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4677A (ja) * 1988-01-29 1989-08-04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処理装置
JPH07131635A (ja) 1993-10-29 1995-05-19 Canon Inc カラー印刷装置
JP3333894B2 (ja) * 1995-03-07 2002-10-15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H09284584A (ja) 1996-04-08 1997-10-31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85200A (ja) * 1998-07-14 2000-03-28 Canon Inc デ―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デ―タ処理装置のデ―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タが読み出し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JP2003309721A (ja) * 2002-04-12 2003-10-31 Murata Mach Ltd 画像縮小装置
US7465008B2 (en) * 2004-05-12 2008-12-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JP2007215074A (ja) * 2006-02-13 2007-08-23 Seiko Epson Corp 画像データ解析装置、画像データ生成装置、画像データ解析方法、および画像データ生成方法
JP4315458B2 (ja) * 2006-03-31 2009-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4692408B2 (ja) * 2006-06-22 2011-06-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8148007A (ja) * 2006-12-11 2008-06-26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処理装置、印刷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印刷方法
JP2009194894A (ja) * 2008-01-15 2009-08-27 Seiko Epson Corp エッジ周辺の印刷画質を向上可能な画像処理
JP4506854B2 (ja) * 2008-03-04 2010-07-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09000A (ja) * 2010-05-24 2012-01-12 Pfu Ltd 帳票処理システム、ocr装置、ocr処理プログラム、帳票作成装置、帳票作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帳票処理方法
US20130088728A1 (en) * 2011-10-05 2013-04-11 Xerox Corporation Spot color editing assistant tool for spot color reproduction
JP2016186690A (ja) * 2015-03-27 2016-10-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03240A (ja) 2019-01-10
CN109016866A (zh) 2018-12-18
US10382656B2 (en) 2019-08-13
US20180359391A1 (en) 2018-12-13
JP6958003B2 (ja)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16866B (zh)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印刷系统
US10708468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printing system utilizing different gradation tables in overlapping regions based on attribute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JP2012148535A (ja)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1206657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US9415586B1 (en)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JP2001138555A (ja)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印刷方法、記録媒体、および色変換テーブルの設定方法
US11368599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system determining when to generate black dots after resolution reduction
US9936099B2 (en) Print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int control method for print data generation
US20180022107A1 (en) Multi-drop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10647109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US9457585B2 (en) Print apparatus, print method, and serial printer
JP681551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記録装置
JP700596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印刷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9469123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JP6759674B2 (ja) 液滴吐出制御装置、液滴吐出制御方法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EP3225407B1 (en) Liquid droplet discharging control device, liquid droplet discharging control method, and liquid droplet discharging apparatus
US20240140087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printing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6399309B2 (ja)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JP2015036198A (ja)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方法
JP2022080497A (ja) 液滴吐出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液滴吐出方法
US11556750B2 (en) Method of generating color sample data, method of preparing color sample, and color sample preparation device
JP7463760B2 (ja) 画像処理方法、印刷方法、印刷システム
WO2023189726A1 (ja) 印刷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17170669A (ja) 印刷制御方法、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JP2022062888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