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4758B - 增压器 - Google Patents

增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4758B
CN108884758B CN201780021361.6A CN201780021361A CN108884758B CN 108884758 B CN108884758 B CN 108884758B CN 201780021361 A CN201780021361 A CN 201780021361A CN 108884758 B CN108884758 B CN 108884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housing
hole
partition wall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13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4758A (zh
Inventor
西井俊辅
金田真一
文野谦治
采浦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884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4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4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4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1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18Lubricating arrangements
    • F01D25/183Seal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16Arrangement of bearings; Supporting or mounting bearings i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02B39/14Lubrication of pumps; Safety measure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04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axial load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02Part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16C33/04Brasses; Bushes; Linings
    • F16C33/06Sliding surface mainly made of metal
    • F16C33/10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 F16C33/1025Construction relative to lubrication with liquid, e.g. oil, as lubric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72Sealings
    • F16C33/74Sealings of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40Application in turbochar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10Stators
    • F05D2240/14Casings or housings protecting or supporting assemblies with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50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55Se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98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60/00Engines or pumps
    • F16C2360/23Gas turbine engines
    • F16C2360/24Turbochargers

Abstract

增压器具备:轴承外壳(2)、即外壳;配设于外壳并具有推力轴承面(7j)的轴承(7);以及划分壁部(24),该划分壁部组装于外壳,设置有倾斜面(24c),该倾斜面位于推力轴承面(7j)的径向外侧,至少延伸至比推力轴承面(7j)靠铅垂上侧,并相对于与主轴(8)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倾斜。

Description

增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具有推力轴承面的轴承的增压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主轴旋转自如地被枢轴支撑于轴承外壳的增压器。在主轴的一端设置有涡轮叶轮。在主轴的另一端设置有压缩机叶轮。将这种增压器连接于发动机。涡轮叶轮利用从发动机排出的尾气旋转。通过涡轮叶轮的旋转,压缩机叶轮通过主轴旋转。这样,增压器伴随压缩机叶轮的旋转压缩空气,并输送到发动机。
在增压器上搭载形成有推力轴承面的轴承。推力轴承面受到作用于主轴的推力负荷。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全浮轴承的端面成为推力轴承面。推力轴承面受到来自设置在主轴上的隔油部件的推力负荷。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在隔油部件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划分壁部(盖部件)。划分壁部对从推力轴承面到压缩机叶轮的空间进行划分。通过划分壁部,从推力轴承面飞散的润滑油不会朝向压缩机叶轮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487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对轴承进行了润滑的润滑油从排油口排出。排油口设在划分壁部的下方。但是,若润滑油的油量过于增加,则在划分壁部的下方,从排油口排出前的润滑油的油面上升。因此,希望开发提高排油性的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提高排油性的增压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增压器具备外壳、配置于外壳并具有推力轴承面的轴承以及划分壁部,该划分壁部组装于外壳,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位于推力轴承面的径向外侧且至少延伸至比推力轴承面靠铅垂上侧,并相对于与主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倾斜。
倾斜面可以越向轴承侧越向作为径向外侧的方向倾斜。
可以具备形成于外壳,与倾斜面在主轴的轴向上对置的槽部。
还可以具备排油口,该排油口形成于外壳,位于假想的延长线上,该假想的延长线与倾斜面中的位于比主轴靠铅垂下方的外径端部接触。
可以具备从划分壁部中的倾斜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外径壁部、形成于外径壁部中的比主轴的轴心靠铅垂下侧的第一切口部。
可以具备密封板部,该密封板部相对于划分壁部在轴承的相反侧隔离地配置。
划分壁部及密封板部可以一体形成。
可以具备设于划分壁部及密封板部之间的中间部、形成于中间部中的比主轴的轴心靠铅垂下侧的第二切口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高排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增压器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抽出了图1的单点划线部分的图。
图3是抽出了图1的虚线部分的图。
图4(a)是密封划分部件的立体图。图4(b)是从与图4(a)不同的方向观察密封划分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轴承外壳的局部抽出部。
图6(a)是从图5中右侧观察轴承外壳的图,图6(b)是从下侧观察图6(a)的虚线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的数值等只不过为用于使发明容易理解的示例,在除了特别限定的情况下,并不限定本发明。另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关于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通过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另外,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省略图示。
图1是增压器C的概略剖视图。下面,将图1所示的箭头L方向作为增压器C的左侧进行说明。将图1所示的箭头R方向作为增压器C的右侧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增压器C构成为具备增压器主体1。该增压器主体1具备轴承外壳2(外壳)。在轴承外壳2的左侧,通过连结机构3连结涡轮外壳4。在轴承外壳2的右侧,通过连结螺栓5连结压缩机外壳6。轴承外壳2、涡轮外壳4、压缩机外壳6一体化。
在轴承外壳2的外周面设置有突起2a。突起2a设置在涡轮外壳4附近。突起2a向轴承外壳2的径向突出。另外,在涡轮外壳4的外周面设置有突起4a。突起4a设置在轴承外壳2附近。突起4a向涡轮外壳4的径向突出。轴承外壳2和涡轮外壳4通过连结机构3对突起2a、4a进行型套连结并安装。连结机构3例如由夹持突起2a、4a的G接头构成。
在轴承外壳2上形成有轴承孔2b。轴承孔2b在增压器C的左右方向上贯通。在轴承孔2b上设置有轴承7。通过轴承7,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撑主轴8。在主轴8的左端部组装涡轮叶轮9。涡轮叶轮9旋转自如地收纳在涡轮外壳4上。另外,在主轴8的右端部组装压缩机叶轮10。压缩机叶轮10旋转自如地收纳在压缩机外壳6。
在压缩机外壳6上形成有吸气口11。吸气口11向增压器C的右侧开口。吸气口11连接于未图示的空气过滤器上。另外,在通过连结螺栓5连结了轴承外壳2和压缩机外壳6的状态下,形成有扩散流路12。扩散流路12由轴承外壳2和压缩机外壳6的对置面形成。扩散流路12使空气升压。扩散流路12从主轴8的径向内侧向外侧形成为环状。扩散流路12在上述的径向内侧,通过压缩机叶轮10与吸气口11连通。
另外,在压缩机外壳6上设置压缩机涡旋流路13。压缩机涡旋流路13是环状。压缩机涡旋流路13位于比扩散流路12靠主轴8的径向外侧。压缩机涡旋流路13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吸气口连通。压缩机涡旋流路13也与扩散流路12连通。因此,若压缩机叶轮10旋转,则从吸气口11向压缩机外壳6内吸入空气。所吸入的空气在压缩机叶轮10的叶片间流动的过程中,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而增速。增速后的空气在扩散流路12及压缩机涡旋流路13中升压。升压后的空气被引导到发动机的吸气口。
在涡轮外壳4上形成有排出口14。排出口14向增压器C的左侧开口。排出口14与未图示的尾气净化装置连接。另外,在涡轮外壳4上设置有流路15和涡轮涡旋流路16。涡轮涡旋流路16是环状。涡轮涡旋流路16位于比流路15靠涡轮叶轮9的径向外侧。涡轮涡旋流路16与未图示的气体流入口连通。气体流入口对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尾气歧管排出的尾气进行引导。涡轮涡旋流路16还通过上述的流路15与涡轮叶轮9连通。因此,从气体流入口被引导到涡轮涡旋流路16的尾气通过流路15及涡轮叶轮9被引导到排出口14。被引导到排出口14的尾气在其流通过程中使涡轮叶轮9旋转。
并且,涡轮叶轮9的旋转力通过主轴8传递到压缩机叶轮10。如上所述,空气通过压缩机叶轮10的旋转力升压,被引导到发动机的吸气口。
图2是抽出了图1的单点划线部分的图。如图2所示,在轴承外壳2上形成有油路2c。油路2c从轴承外壳2的外部贯通到轴承孔2b。润滑油从油路2c流入轴承孔2b。在轴承孔2b中配置轴承7。在轴承7的主体部7a上形成有插通孔7b。插通孔7b在主轴8的轴向(以下简称为轴向)贯通。在插通孔7b中插通主轴8。在插通孔7b的内周面7c上形成有两个轴承面7d、7e。轴承面7d、7e在轴向上隔离。
主体部7a中的涡轮叶轮9侧(图2中左侧)的端面(后述的推力轴承面7i)从轴承孔2b向涡轮叶轮9侧突出。在推力轴承面7i的径向外侧形成有使润滑油飞散的空间s。空间s在主体部7a的铅垂下方,在轴承7的铅垂下侧与排油口2f侧连通。在此,在空间s中的主体部7a的铅垂上方也可以连通未图示的油路。在该情况下,从未图示的油路向空间s引导润滑油。
另外,轴承面7d的一部分从轴承孔2b向涡轮叶轮9侧突出。轴承面7d的一部分位于空间s内(空间s的径向内侧)。在将主体部7a收纳在轴承孔2b的情况下,主体部7a被轴承外壳2覆盖,因此,主体部7a的轴承面7d附近的散热性下降。通过轴承面7d的一部分位于空间s内(空间s的径向内侧),主体部7a中的轴承面7d附近的散热性提高。另外,例如在设置有从油路2c分支并直接向空间s引导润滑油的油路的情况下,由于利用润滑油冷却主体部7a,因此轴承面7d的冷却性能提高。在此,对涡轮叶轮9侧的轴承面7d的一部分从轴承孔2b突出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压缩机叶轮10侧的轴承面7e可以从轴承孔2b(向压缩机叶轮10侧)突出。
供给到轴承孔2b的润滑油的一部分通过油孔7g流入主体部7a的内周面7c。油孔7g在主体部7a从内周面7c贯通到外周面7f。流入的润滑油从油孔7g向图2中的左右扩散。扩散后的润滑油供给到主轴8与轴承面7d、7e的间隙。并且,通过供给到主轴8和轴承面7d、7e的间隙的润滑油的油膜压力枢轴支撑主轴8。
另外,在主体部7a上设置有贯通孔7h。贯通孔7h从内周面7c贯通到外周面7f。在轴承外壳2上形成有销孔2d。销孔2d形成于与贯通孔7h对置的部位。销孔2d贯通形成轴承孔2b的壁部。在销孔2d中从图2中下侧嵌合定位销20。定位销20的前端插入轴承7的贯通孔7h。通过定位销20,限制轴承7的旋转及轴向的移动。
另外,在主轴8上安装隔油部件21。隔油部件21相对于主体部7a配置于图2中右侧(压缩机叶轮10侧)。隔油部件21是环状部件。隔油部件21使沿主轴8向压缩机叶轮10侧流动的润滑油向径向外侧飞散。即,通过隔油部件21抑制润滑油向压缩机叶轮10侧的漏出。
隔油部件21与主体部7a在轴向对置。隔油部件21中的与主体部7a的对置面21a(被轴承面)的外径比轴承面7e的内径大。另外,比主体部7a的外径大。
在主轴8上设置大径部8a。大径部8a的外径比主体部7a的轴承面7d的内径大。另外,大径部8a的外径比主体部7a的外径大。大径部8a相对于主体部7a位于图2中左侧(涡轮叶轮9侧)。大径部8a与主体部7a在轴向上对置。
这样,主体部7a通过定位销20限制轴向的移动。主体部7a被隔油部件21及大径部8a在轴向上夹持。在主体部7a与隔油部件21的间隙及主体部7a与大径部8a的间隙分别供给润滑油。若主轴8在轴向上移动,则隔油部件21或大径部8a通过与主体部7a之间的油膜压力被支撑。即,轴承7中的主体部7a的轴向的两端面为推力轴承面7i、7j。推力轴承面7i、7j承受推力负荷。
另外,在主体部7a的外周面中的轴向的两端侧分别形成有缓冲部7k、7m。缓冲部7k、7m通过供给到与轴承孔2b的内周面2e的间隙的润滑油的油膜压力抑制主轴8的振动。
如图1所示,在轴承外壳2上,在轴承7的铅垂下侧形成有排油孔2f。用于轴承7的润滑、振动抑制的润滑油从排油口2f排出。
图3是抽出了图1的虚线部分的图。如图3所示,在轴承外壳2上形成有收纳孔2g。收纳孔2g与压缩机叶轮10的背面10a邻接。轴承孔2b的一端向收纳孔2g的底面部2h开口。形成于轴承7的一端的推力轴承面7j从底面部2h向压缩机叶轮10侧突出。
主轴8具有中径部8b。中径部8b是被枢轴支撑于轴承7的轴承面7e的部位。另外,在主轴8中的比中径部8b靠压缩机叶轮10侧形成有小径部8c。在中径部8b与小径部8c之间设置有台阶面8d。台阶面8d沿径向延伸。台阶面8d连接中径部8b和小径部8c。
隔油部件21具有大突起21b。大突起21b是环状。在大突起21b上形成有与推力轴承面7j的对置面21a。大突起21b从隔油部件21的主体部21c向径向外侧突出。大突起21b从轴承7的缓冲部7m延伸到径向外侧。
在主体部21c中的比大突起21b靠压缩机叶轮10侧设置有小突起21d。小突起21d比大突起21b小径。在小突起21d上形成有倾斜面21e。倾斜面21e越靠近压缩机叶轮10侧越小径。在比小突起21d靠压缩机叶轮10侧的前端部21f并列设置例如两个环槽21g。环槽21g是环状。在环槽21g上设置有未图示的密封环。
主轴8的小径部8c插通到隔油部件21。隔油部件21的大突起21b(对置面21a)与主轴8的台阶面8d抵接。插通了主轴8的压缩机叶轮10与隔油部件21的前端部21f抵接。利用在连结部件22(参照图1)与台阶面8d之间产生的轴力保持隔油部件21和压缩机叶轮10。若主轴8旋转,则隔油部件21和压缩机叶轮10与主轴8一起旋转。
这样,在主轴8上设置有隔油部件21。隔油部件21的对置面21a与推力轴承面7j对置。在此,关于与推力轴承面7j对置的被轴承面(对置面21a)与主轴8设置为不同体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与大径部8a相同,与推力轴承面7j对置的被轴承面可以形成于主轴8。
在隔油部件21的径向外侧配设有密封划分部件23。密封划分部件23例如被压入轴承外壳2的收纳孔2g。密封划分部件23安装于轴承外壳2。在此,例如将密封划分部件23压入收纳孔2g的轴向的长度可以不延伸至后述的密封板部25的内面25c。如图3所示,在收纳孔2g(密封划分部件23)中的仅压缩机叶轮10侧的一部分区域压入密封划分部件23。即,密封划分部件23的外周面中的内面25c侧(轴承7)稍微向径向内侧凹。密封划分部件23的外周面中的内面25c(轴承7)侧与轴承外壳2的收纳孔2g隔离(具有间隙)。在该情况下,通过减小密封划分部件23的压入面积,能稳定地进行压入作业。
图4(a)是密封划分部件23的立体图。图4(b)是从与图4(a)不同的方向观察密封划分部件23的立体图。如图3、图4(a)、图4(b)所示,密封划分部件23具有划分壁部24、密封板部25及中间部26。中间部26位于划分壁部24与密封板部25之间。划分壁部24、密封板部25及中间部26一体形成。
划分壁部24具有大径孔24a。在大径孔24a中插通隔油部件21的大突起21b。大径孔24a的内周面24b相对于大突起21b在径向上对置。大突起21b的对置面21a位于比大径孔24a靠轴承7侧。另外,大突起21b中的小突起21d侧的相反面21h位于大径孔24a的内部。即,大径孔24a的内周面24b位于大突起21b的相反面21h的径向外侧。
在划分壁部24上,在轴承7侧形成有倾斜面24c。倾斜面24c位于大径孔24a的径向外侧。例如,倾斜面24c至少从推力轴承面7j延伸至铅垂上侧。在大径孔24a与倾斜面24c之间设置有平面部24d。平面部24d在径向上延伸。
倾斜面24c越向轴承7侧越向成为径向外侧的方向倾斜。即,倾斜面24c相对于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主轴8的径向)倾斜。倾斜面24c位于推力轴承面7j的径向外侧。倾斜面24c与推力轴承面7j在径向上对置。
在此,用双点划线表示与倾斜面24c中的图3中下侧(铅垂下侧)的外径端部24e接触的假想的延长线La。如图1所示,排油孔2f位于该延长线La上。
另外,在倾斜面24c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外径壁部24f。外径壁部24f与底面部2h抵接。即,外径壁部24f从倾斜面24c向径向外侧延伸。外径壁部24f在主轴8的径向上延伸。另外,在轴承外壳2的收纳孔2g的底面部2h形成有槽部2i。槽部2i与划分壁部24的倾斜面24c在轴向上对置。槽部2i位于轴承孔2b的径向外侧。槽部2i在轴承孔2b的圆周方向上延伸。槽部2i的轴向的位置(深度)例如为轴承面7e在轴向上延伸的范围内。槽部2i中的径向外侧的内壁面2ja与倾斜面24c的外周端24g抵接。
槽部2i位于比大径孔24a靠径向外侧。并且,插通到大径孔24a的隔油部件21的大突起21b的径向的位置与槽部2i相比为内侧。即,大突起21b中的径向外侧的一部分与比槽部2i靠径向内侧的底面部2h在轴向上对置。
如图4(a)、图4(b)所示,在外径壁部24f中的铅垂下侧形成有第一切口部24h。第一切口部24h位于比大径孔24a的中心(主轴8的轴心)靠铅垂下侧。在外径壁部24f形成有两个锥面24i、24j。两个锥面24i、24j形成于形成有第一切口部24h并被切割的部位。即,第一切口部24h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部由两个锥面24i、24j形成。锥面24i、24j大致在主轴8的径向上延伸。锥面24i、24j作为一例互相大致为线对称。另外,锥面24i、24j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延伸至比大径孔24a靠铅垂下侧。换言之,作为一例,锥面24i、24j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位于比大径孔24a的中心靠铅垂下侧。将该内侧端部作为起始点,各锥面24i、24j在径向上延伸至比大径孔24a靠铅垂下侧。
返回图3,密封板部25相对于划分壁部24在轴承7的相反侧隔离地配置。密封板部25的主体部25a是环状。主体部25a中的与压缩机叶轮10的背面10a对置的外面25b越向径向内侧越向轴承7侧凹。另外,主体部25a中的与划分壁部24对置的内面25c在内径侧包括越向径向内侧越向划分壁部24侧突出的区域。在该内面25c中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形成有环状突起25d。环状突起25d从内面25c向划分壁部24侧突出。
在环状突起25d的中心形成有板孔25e。板孔25e贯通至背面10a侧。在板孔25e中插通隔油部件21的前端部21f。小突起21d从环状突起25d延伸至划分壁部24侧。在板孔25e中的划分壁部24侧的端部25f形成有扩径部25g。扩径部25g的与划分壁部24邻接的一侧(与压缩机叶轮10相反侧、大突起21b侧)的内径大。隔油部件21的倾斜面21e与扩径部25g的径向内侧对置。
如图4(a)、图4(b)所示,中间部26位于划分壁部24与密封板部25的轴向之间。中间部26与划分壁部24和密封板部25各个的外周面连续。另外,中间部26在大径孔24a的圆周方向上延伸。在中间部26上,与划分壁部24相同,在铅垂下侧形成有第二切口部26a。第二切口部26a位于比大径孔24a的中心(主轴8的轴心)靠铅垂下侧。在中间部26,在形成有第二切口部26a且被切割的部位形成有两个锥面26b、26c。锥面26b、26c大致在主轴8的径向上延伸。即,第二切口部26a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部由两个锥面26b、26c形成。锥面26b、26c作为一例普遍互相大致线对称。另外,锥面26b、26c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延伸至比大径孔24a靠铅垂下侧。换言之,作为一例,锥面26b、26c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位于比大径孔24a的中心靠铅垂下侧。将该内侧端部作为起始点,各锥面26b、26c在径向上延伸至比大径孔24a靠铅垂下侧。
第二切口部26a与第一切口部24h在轴向上连续。即,锥面24i、24j和锥面26b、26c作为一例在轴向上连续并为同一面。
图5是轴承外壳2的局部抽出图。但是,在图5中,表示从图1中右跟前侧观察在与图1相同的位置剖切轴承外壳2的立体。
如图5所示,在轴承外壳2上形成有连通收纳孔2g和排油口2f的连通路2k。另外,在收纳孔2g的底面部2h形成有第三切口部2m。第三切口部2m位于比轴承孔2b的中心(主轴8的轴心)靠铅垂下侧。
图6(a)是从图5中右侧观察轴承外壳2的图。图6(b)是从下侧观察图6(a)的虚线部分的立体图。如图6(a)、图6(b)所示,在底面部2h形成有两个锥面2n、2p。锥面2n、2p形成于形成有第三切口部2m并被切割的部位。即,第三切口部2m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部由两个锥面2n、2p形成。锥面2n、2p大致在主轴8的径向上延伸。锥面2n、2p作为一例互相大致为线对称。另外,锥面2n、2p中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延伸至比大径孔24a靠铅垂下侧。换言之,作为一例,锥面2n、2p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位于比大径孔24a的中心靠铅垂下侧。将该内侧端部作为起始点,各锥面2n、2p在径向上延伸至比大径孔24a靠铅垂下侧。
在轴承外壳2的收纳孔2g中配置有密封划分部件23时,第三切口部2m可以与第一切口部24h在轴向上连续。即,锥面24i和锥面2p以及锥面24j和锥面2n可以分别在轴向上连续并为同一面。另外,并未限定于此,第三切口部2m可以延伸至比第一切口部24h靠铅垂下侧。即,收纳孔2g的底面部2h延伸至比外径壁部24f靠铅垂下侧,在底面部2h和外径壁部24f的连接部形成有在径向上延伸的台阶面。在该情况下,能通过该台阶面抑制润滑油进入轴向的供油侧(油路2c侧)。
返回图3,轴承外壳2的空间S由图3所示的收纳孔2g及槽部2i构成。划分壁部24将空间S划分为轴向的两个空间Sa、Sb。轴承7侧的空间Sa与倾斜面24c邻接。另外,压缩机叶轮10侧的空间Sb形成于密封划分部件23的内部(即,由划分壁部24、密封板部25、中间部26围绕的空间)。这些空间Sa、Sb通过第一切口部24h、第二切口部26a、第三切口部2m与连通路2k连通。
对推力轴承面7j进行了润滑的润滑油利用离心力从对置面21a向径向外侧飞散。并且,一边沿划分壁部24的倾斜面24c向径向外侧流动一边朝向轴承7侧。向铅垂下侧飞散了的润滑油原样通过连通路2k并从排油口2f排出。向铅垂上侧飞散了的润滑油流入槽部2i并沿槽部2i被向连通路2k引导。被向连通路2k引导的润滑油从排油口2f排出。
另外,润滑油的一部分通过隔油部件21的大突起21b与划分壁部24的大径孔24a的间隙并向空间Sb流出。向空间Sb流出的润滑油利用离心力向径向外侧飞散。向铅垂下侧飞散了的润滑油通过连通路2k从排油口2f排出。向铅垂上侧飞散了的润滑油沿中间部26的内壁面在圆周方向传递并被向连通路2k引导。被向连通路2k引导的润滑油从排油口2f排出。
另外,润滑油的一部分进入隔油部件21的倾斜面21e与密封板部25的扩径部25g的间隙。在该情况下,通过伴随隔油部件21的旋转的离心力,通过润滑油向径向外侧,在润滑油上产生返回轴承7侧的力。并且,润滑油从小突起21d中的从环状突起25d稍微向轴承7侧突出的部位向径向外侧飞散。飞散了的润滑油通过连通路2k从排油口2f排出。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推力轴承面7j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倾斜面24c。因此,润滑了推力轴承面7j的润滑油沿倾斜面24c向轴向流动。其结果,飞散了的润滑油难以与之后飞散的润滑油的流干涉。润滑油从空间Sa向连通路2k有效地排出。能提高排油性。
另外,如上所述,设置第一切口部24h、第二切口部26a、第三切口部2m。在该情况下,通过锥面24i、24j、锥面26b、26c、锥面2n、2p抑制来自连通路2k的润滑油的卷起。换言之,能降低润滑油向主轴8的中心侧的进入。在此,只要设置第一切口部24h、第二切口部26a、第三切口部2m中的任一个即可,但并未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以第一切口部24h、第二切口部26a、第三切口部2m中的任意的组合设置两个、或设置全部三个等多个切口部。在该情况下,能成倍地抑制从连通路2k的润滑油的卷起。
另外,小突起21d中的大突起21b侧的面可以位于比环状突起25d的大突起21b侧的端面靠大突起21b侧(轴承7侧)。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润滑油容易从小突起21d中的、从环状突起25d向轴承7侧稍微突出的部位向径向外侧飞散。能抑制润滑油流入环槽21g(未图示的密封环)侧。
另外,内壁面2ka是轴承外壳2的一部分。内壁面2ka形成连通路2k。内壁面2ka例如从连通路2k与收纳孔2g的连通部分连续。内壁面2ka可以位于连通路2k中的压缩机叶轮10侧(图3中右侧)。在密封板部25的内面25c中的径向外侧形成有板面25ca。板面25ca可以位于中间部26的第二切口部26a侧。内壁面2ka位于比板面25ca靠大突起21b侧(轴承7侧)。在该情况下,较宽地确保空间sb。能提高排油性。
另外,隔油部件21的对置面21a的轴向的位置配置于收纳孔2g的底面部2h以及划分壁部24的平面部24d的轴向的位置之间。在该情况下,将从对置面21a飞散的润滑油引导到倾斜面24c。能提高排油性。
另外,隔油部件21的相反面21h的轴向的位置可以配置于划分壁部24的平面部24d以及划分壁部24中的与平面部24d相反侧的面(与环状突起25d对置的面)的轴向的位置之间。在该情况下,在隔油部件21与划分壁部24之间形成孔。在孔出口侧,抑制雾化。
另外,对置面21a的向径向外侧的延长线与倾斜面24c的交点的内径可以小于径向外侧的内壁面2ja的内径(距主轴8的中心轴的距离)与槽部2i中的径向外侧的内壁面2jb的内径的平均值。在该情况下,可以低旋转,容易将飞散的润滑油向倾斜面24c引导。即使是低旋转,倾斜面24c及槽部2i也能有效地发挥功能。
另外,如图1所示,槽部2i可以位于排油口2f的正上方。在该情况下,能将引导到槽部2i的润滑油直接排出到正下方的排油口2f。
另外,大突起21b的外周面的径向的位置可以配置于轴承7的缓冲部7m的径向的位置与槽部2i中的径向外侧的内壁面2jb的径向的位置之间。在该情况下,从轴承7侧向轴向流出的润滑油容易与大突起21b碰撞。因此,容易向槽部2i引导润滑油。
另外,在此,大径孔24a的内径与大突起21b的外径的间隙可以设定得小。若划分壁部24作为密封划分部件23的一部分与密封板部25及中间部26一体化,则例如通过将密封划分部件23压入收纳孔2g,能容易地缩小安装后的大径孔24a的内径与大突起21b的外径的尺寸差。由此,能进一步抑制润滑油从大突起21b与大径孔24a的间隙(上述的孔)向空间sb扩散(例如雾化)而流出。
图7是用于说明变形例的说明图,表示与图3对应的位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在图7中,省略压缩机叶轮10的图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设置有一体形成划分壁部24、密封板部25、中间部26的密封划分部件23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在变形例中,划分壁部124与密封板部125及中间部126形成为不同体。
在轴承外壳2的底面部2h设置有螺纹孔2q。螺纹孔2q设于比槽部2i靠径向外侧。在划分壁部124上设置有贯通孔124k。贯通孔124k与螺纹孔2q对置。贯通孔124k在轴向上贯通。在贯通孔124k中插通连结部件127。螺纹部127a形成于连结部件127的前端部。螺纹部127a与螺纹孔2q螺纹结合。这样,将划分壁部124组装于轴承外壳2。将密封板部125压入收纳孔2g组装在轴承外壳2上。在此,关于利用连结部件127将划分壁部124组装于轴承外壳2,将密封板部125压入收纳孔2g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例如也可以通过压入将划分壁部124组装于轴承外壳2,也可以利用螺栓等将密封板部125组装于轴承外壳2。
相反面124m是划分壁部124中的与密封板部125对置的面。在相反面124m上形成有突出部124n。突出部124n位于相反面124m中的径向外侧。突出部124n向密封板部125侧突出。中间部126从密封板部125的内面125c中的外周侧向划分壁部124侧突出。中间部126的前端部126c在主轴8的径向上延伸。前端面126c与划分壁部124的突出部124n抵接。
如变形例那样,可以将划分壁部124形成为与密封板部125及中间部126不同体。在该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润滑了推力轴承面7j的润滑油沿倾斜面24c在轴向上流动。因此,在轴向上流动的润滑油难以与之后飞散的润滑油的流干涉。其结果,将润滑油从空间Sa向连通路2k有效地排出。能提高排油性。
以上,参照附图关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当然并未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能明白在技术方案所记载的范围中,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即使关于这些方面,也属于技术方案的范围。
例如,在上述的变形例中,关于中间部126与密封板部125一体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中间部可以与划分壁部一体形成,也可以与密封板部形成为不同体。划分壁部无论中间部是一体还是不同体,例如也需要5轴加工等。抑制由使中间部与划分壁部一体形成引起的加工性的下降。另一方面,密封板部若中间部为不同体,则不需要例如5轴加工等复杂的加工。能提高制造性。另外,在密封板部的组装作业中,不需要主轴8的旋转方向的位置的管理。作业性提高。但是,在使中间部126与密封板部125一体形成的情况下,只要利用连结部件127只将划分壁部124安装于轴承外壳2即可。因此,例如可以使中间部与划分壁部一体形成。在该情况下,与连结部件贯通中间部和划分壁部且螺纹结合于轴承外壳2的螺纹孔的情况相比,也能与中间部126的量相应地缩短连结部件127的长度。
另外,例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一体形成划分壁部24和密封板部125的情况下,能利用例如铸造等形成密封划分部件23(划分壁部24、密封板部25)。因此,不需要例如5轴加工等复杂的加工。能提高制造性。另外,能将划分壁部24和密封板部125一起组装于收纳孔2g。作业性提高。另外,通过划分壁部24与底面部2h抵接,决定密封划分部件23整体的位置。组装的稳定性提高。另外,即使不将划分壁部24直接组装于轴承外壳2,只要将密封板部25组装于轴承外壳2即可。不需要贯通孔124k、螺纹孔2q。因此,能将槽部2i向径向外侧扩展到例如与中间部26的内周面相同的位置,提高排油性。另外,例如在能将中间部26的强调维持为最低限的范围,也可以在中间部26中的与第一切口部24h相反侧(例如铅垂上侧)也设置切口。换言之,只要能通过第一切口部24h的锥面24i、24j防止润滑油卷起即可。由此,铅垂上侧的部分由于为了维持中间部26的强度而设置,因此也可以设置切口。在该情况下,能轻量化及降低材料成本。能较宽地确保空间Sb并提高排油性。
另外,在上述变形例中,关于在划分壁部124的相反面124m形成突出部124n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在相反面124m形成突出部124n。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关于设置有第一切口部24h、第二切口部26a、第三切口部2m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切口部24h、第二切口部26a、第三切口部2m。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关于锥面24i、24j、锥面26b、26c、锥面2n、2p互相设置为大致线对称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锥面24i、24j、锥面26b、26c、锥面2n、2p只要至少只设在位于从从主轴8的铅垂下侧旋转方向的前方侧即可。例如,在从压缩机叶轮10观察,主轴8顺时针旋转的情况下,设置在图4(b)中向从铅垂下侧位于左侧的锥面(24i、26b、2p)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切口部。但是,在锥面24i、24j、锥面26b、26c、锥面2n、2p设置为互相大致线对称的情况下,也在具备逆向旋转的主轴8的增压器中也能共通地应用。在该情况下,能与主轴8的旋转方向相应地省略设置两个部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关于锥面24i、24j、锥面26b、26c、锥面2n、2p在主轴8的径向上延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未限定于此。锥面24i、24j、锥面26b、26c、锥面2n、2p的倾斜角度能任意地设定。另外,例如锥面24i、24j、锥面26b、26c、锥面2n、2p的倾斜角度可以在径向上变化。锥面24i、24j、锥面26b、26c、锥面2n、2p可以是弯曲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关于锥面24i、24j、锥面26b、26c、锥面2n、2p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延伸至大径孔24a靠铅垂下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锥面24i、24j、锥面26b、26c、锥面2n、2p可以铅垂方向的下端的位置与大径孔24a相同。锥面24i、24j、锥面26b、26c、锥面2n、2p也可以铅垂方向的下端的位置比大径孔24a靠铅垂上侧。但是,在锥面24i、24j、锥面26b、26c、锥面2n、2p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延伸至比大径孔24a靠铅垂下侧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抑制润滑油从连通孔2k卷起。另外,同样地,锥面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起点侧)未限于比大径孔24a的中心靠铅垂下侧的位置。例如,径向内侧的端部只要能确保从强度面与大径孔24a或轴承孔2b的壁面的厚度,则可以是与大径孔24a相同的铅垂方向的位置。锥面的径向内侧的端部(起点侧)可以比大径孔24a靠铅垂上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关于大突起21b的对置面21a位于比大径孔24a靠轴承7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主轴8、隔油部件21通过在运转时产生的推力负荷(轴向的力)相对于轴承外壳2在轴向上移动。例如,主轴8、隔油部件21在朝向压缩机叶轮10侧的方向上产生推力负荷。在该情况下,主轴8的大径部8a移动到与轴承7大致抵接的位置。主轴8、隔油部件21在朝向涡轮叶轮9侧的方向上产生推力负荷。在此,即使主轴8、隔油部件21向压缩机叶轮10侧移动,大突起21b的对置面21a也可以位于比大径孔24a靠轴承7侧。在该情况下,总是以倾斜面24c位于推力轴承面7j的径向外侧的方式配置。这样,不论相对于主轴8的推力负荷的作用的方向如何,均能稳定地提高排油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关于大径孔24a的内周面24b位于大突起21b的相反面21h的径向外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大径孔24a的内周面24b可以不位于大突起21b的相反面21h的径向外侧。例如,大突起21b的相反面21h可以位于比大径孔24a的内周面24b靠密封板部25、125侧。另外,大突起21b的相反面21h可以位于大径孔24a的内周面24b中的密封板部25、125侧的端部的径向内侧。但是,在大径孔24a的内周面24b位于大突起21b的相反面21h的径向外侧的情况下,具有以下的效果。即,能抑制润滑油从大突起21b与大径孔24a的间隙(上述孔)向空间sb扩散(例如雾化)而流出。能提高排油性。另外,即使在运转时主轴8、隔油部件21在轴向上向压缩机叶轮10侧移动,也可以配置为大径孔24a的内周面24b位于大突起21b的相反面21h的径向外侧。在该情况下,不论相对于主轴8的推力负荷的作用方向如何,均能稳定地提高排油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关于小突起21d延伸至比环状突起25d靠划分壁部24、124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小突起21d可以在划分壁部24、124侧延伸至与环状突起25d相同的位置。环状突起25d可以比小突起21d向划分壁部24、124侧延伸。在小突起21d延伸至比环状突起25d靠划分壁部24、124侧的情况下,容易使润滑油从小突起21d利用离心力向径向外侧飞散。能提高排油性。另外,即使在运转时主轴8、隔油部件21向压缩机叶轮10侧在轴向上移动,也可以配置为小突起21d总是延伸至比环状突起25d靠划分壁部24、124侧。在该情况下,不论相对于主轴8的推力负荷的作用的方向如何,均能稳定地提高排油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关于在底面部2h形成有槽部2i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不在底面部2h设置槽部2i。当在底面部2h形成有槽部2i时,能有效地将沿倾斜面24c朝向轴承7侧的润滑油向连通路2k引导。即使例如在倾斜面24c的径向内侧形成于与轴承7之间的空间被限制的情况下,也能提高排油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关于排油口2f位于与位于倾斜面24c中的、比主轴8靠铅垂下方的外径端部24e接触的假想的延长线La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排油口2f可以位于从倾斜面24c的假想的延长线La上错开的位置。在排油口2f位于倾斜面24c的假想的延长线La上的情况下,也将润滑油的一部分从外径端部24e直接向排油口2f引导。能提高排油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关于倾斜面24c的图3所示的剖面形状为直线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倾斜面在图3所示的剖面中不限于直线状,例如可以是曲线状。即使在该情况下,只要排油口2f位于与倾斜面的外径端部接触的假想的延长线上,也能将润滑油的一部分从外径端部直接向排油口2f引导。能提高排油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关于划分壁部24、124、密封板部25、125、中间部26、126配置于比轴承7靠压缩机叶轮10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划分壁部24、124、密封板部25、125、中间部26、126也可以配置于比轴承7靠涡轮叶轮9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用于具备具有推力轴承面的轴承的增压器。
符号说明
C—增压器,La—延长线,2—轴承外壳(外壳),2f—排油口,2i—槽部,7—轴承,7j—推力轴承面,8—主轴,24—划分壁部,24c—倾斜面,24e—外径端部,24f—外径壁部,24h—第一切口部,25—密封板部,26—中间部,26a—第二切口部,124—划分壁部,125—密封板部,126—中间部。

Claims (7)

1.一种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外壳;
配设于上述外壳并具有推力轴承面的轴承;
被上述轴承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撑的主轴;
划分壁部,该划分壁部组装于上述外壳,设置有倾斜面,该倾斜面位于上述推力轴承面的径向外侧,至少延伸至比上述推力轴承面靠铅垂上侧,并相对于与上述主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倾斜;以及
槽部,其形成于上述外壳,并与上述倾斜面在上述主轴的轴向上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倾斜面越向上述轴承侧越向作为径向外侧的方向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排油口,该排油口形成于上述外壳,位于假想的延长线上,该假想的延长线与上述倾斜面中的位于比上述主轴靠铅垂下方的外径端部接触,并从该外径端部沿上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朝向斜下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从上述划分壁部中的上述倾斜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外径壁部;以及
形成于上述外径壁部中的比上述主轴的轴心靠铅垂下侧的第一切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密封板部,该密封板部相对于上述划分壁部沿上述轴承的轴向在上述轴承的相反侧隔离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划分壁部以及上述密封板部一体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设于上述划分壁部以及上述密封板部之间的中间部;以及
形成于上述中间部中的比上述主轴的轴心靠铅垂下侧的第二切口部。
CN201780021361.6A 2016-03-31 2017-03-29 增压器 Active CN1088847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0560 2016-03-31
JP2016070560 2016-03-31
PCT/JP2017/013032 WO2017170753A1 (ja) 2016-03-31 2017-03-29 過給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4758A CN108884758A (zh) 2018-11-23
CN108884758B true CN108884758B (zh) 2020-07-31

Family

ID=59964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1361.6A Active CN108884758B (zh) 2016-03-31 2017-03-29 增压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57377B2 (zh)
JP (1) JP6575678B2 (zh)
CN (1) CN108884758B (zh)
DE (1) DE112017001796B4 (zh)
WO (1) WO20171707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7005884T5 (de) 2016-11-21 2019-08-08 Ihi Corporation Lagerstruktur und Turbolader
CN108518284B (zh) * 2018-04-18 2024-03-22 常州环能涡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涡喷发动机及其油路结构
US11359774B2 (en) 2018-07-18 2022-06-14 Lumileds Llc Flexible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ing strip with interposer
JP7311029B2 (ja) * 2020-03-24 2023-07-19 株式会社Ihi 過給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3763A (en) * 1983-07-08 1985-06-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Turbocharger lubricating oil sealing method
JPH06317171A (ja) * 1993-05-07 1994-11-15 Taiho Kogyo Co Ltd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用リングシール装置
CN1201105A (zh) * 1997-05-30 1998-12-09 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 涡轮增压器用的推力轴承结构
JPH1182037A (ja) * 1997-09-02 1999-03-26 Nippon Soken Inc 過給機のオイル漏れ防止装置
CN1379184A (zh) * 2001-03-30 2002-11-13 奥尔塞特工程有限公司 润滑油控制装置
CN101815853A (zh) * 2007-08-01 2010-08-25 康明斯涡轮增压技术有限公司 涡轮增压器轴承组件及其润滑
CN102733932A (zh) * 2011-04-13 2012-10-1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涡轮增压器
WO2015013114A1 (en) * 2013-07-26 2015-01-29 Borgwarner Inc. Turbocharger purge seal including axisymmetric supply cavity
JP2015048755A (ja) * 2013-08-30 2015-03-16 株式会社Ihi ロータ軸支持構造及び過給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6338Y2 (ja) * 1977-06-01 1983-12-26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過給機軸受部の油切装置
US4370106A (en) 1979-03-09 1983-01-25 Cummins Engine Company Bearing assembly for high speed shaft
JPS58183822A (ja) 1982-04-19 1983-10-27 Mazda Motor Corp 排気タ−ビン過給機の潤滑構造
JPH0216037Y2 (zh) * 1984-12-20 1990-05-01
JP3253000B2 (ja) 1995-07-28 2002-02-04 大豊工業株式会社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用リングシール装置
US6220829B1 (en) 1998-10-05 2001-04-24 Glenn F. Thompson Turbocharger rotor with low-cost ball bearing
JP4753033B2 (ja) 2006-06-02 2011-08-17 株式会社Ihi 電動過給機
US8348595B2 (en) * 2006-09-29 2013-01-08 Borgwarner Inc. Sealing system between bearing and compressor housing
DE112011102808T5 (de) 2010-08-24 2013-07-18 Borgwarner Inc. Lagergehäuse eines Abgasturboladers
JP2013087725A (ja) 2011-10-20 2013-05-13 Toyota Motor Corp 過給機のオイル漏れ抑制構造
WO2013106303A1 (en) * 2012-01-13 2013-07-18 Borgwarner Inc. Sealing system and turbocharger incorporating the same
WO2013154852A1 (en) * 2012-04-10 2013-10-17 Borgwarner Inc. Turbocharger with thrust bearing providing combined journal and thrust bearing functions
CN104379900B (zh) * 2012-06-29 2017-09-22 株式会社Ihi 增压器
CN104619969B (zh) * 2012-07-15 2018-01-09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涡轮增压器组件和用于润滑涡轮增压器的方法
CN104420899B (zh) 2013-08-30 2016-06-15 株式会社Ihi 转子轴支承结构以及增压器
JP6297414B2 (ja) * 2014-05-28 2018-03-20 大豊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スト軸受及びスラスト軸受構造
US10473207B2 (en) * 2014-12-18 2019-11-12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Engine & Turbocharger, Ltd. Oil-drain device for thrust bearing device and turbocharger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6418331B2 (ja) * 2015-08-11 2018-11-07 株式会社Ihi 軸受構造、および、過給機
CN108138844B (zh) * 2015-10-21 2021-03-02 株式会社Ihi 轴承构造以及增压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3763A (en) * 1983-07-08 1985-06-18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Turbocharger lubricating oil sealing method
JPH06317171A (ja) * 1993-05-07 1994-11-15 Taiho Kogyo Co Ltd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用リングシール装置
CN1201105A (zh) * 1997-05-30 1998-12-09 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 涡轮增压器用的推力轴承结构
JPH1182037A (ja) * 1997-09-02 1999-03-26 Nippon Soken Inc 過給機のオイル漏れ防止装置
CN1379184A (zh) * 2001-03-30 2002-11-13 奥尔塞特工程有限公司 润滑油控制装置
CN101815853A (zh) * 2007-08-01 2010-08-25 康明斯涡轮增压技术有限公司 涡轮增压器轴承组件及其润滑
CN102733932A (zh) * 2011-04-13 2012-10-17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涡轮增压器
WO2015013114A1 (en) * 2013-07-26 2015-01-29 Borgwarner Inc. Turbocharger purge seal including axisymmetric supply cavity
JP2015048755A (ja) * 2013-08-30 2015-03-16 株式会社Ihi ロータ軸支持構造及び過給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70753A1 (ja) 2018-12-27
DE112017001796B4 (de) 2022-06-09
WO2017170753A1 (ja) 2017-10-05
US20190032515A1 (en) 2019-01-31
JP6575678B2 (ja) 2019-09-18
CN108884758A (zh) 2018-11-23
DE112017001796T5 (de) 2018-12-13
US10557377B2 (en)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4758B (zh) 增压器
CN108138844B (zh) 轴承构造以及增压器
CN107849972B (zh) 油封构造及增压器
JP6311788B2 (ja) 過給機
WO2014003057A1 (ja) 過給機
CN107850120B (zh) 轴承结构以及增压器
JP6601499B2 (ja) 軸受構造、および、過給機
JP6593516B2 (ja) 軸受構造、および、過給機
CN111479991B (zh) 增压器
US9322403B2 (en) Compressor
CN109923292B (zh) 轴承构造及增压器
US10400824B2 (en) Oil seal structure and turbocharger
JP5173479B2 (ja) スクロール電動圧縮機
JPWO2018030179A1 (ja) 過給機
CN111556921B (zh) 轴承构造
CN110832181B (zh) 增压器
JP6154125B2 (ja) 油分離器内蔵の圧縮機
CN111441945B (zh) 真空泵
CN114746638A (zh) 增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