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2766A - 服装 - Google Patents

服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2766A
CN108882766A CN201780021817.9A CN201780021817A CN108882766A CN 108882766 A CN108882766 A CN 108882766A CN 201780021817 A CN201780021817 A CN 201780021817A CN 108882766 A CN108882766 A CN 108882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bonding agent
joint portion
fabric piece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218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村宏树
铃木慎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nz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nz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nze Ltd filed Critical Gunz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82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27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10Sleeves; Armh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H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KING CLOTHES, e.g. FOR DRESS-MAKING OR FOR TAIL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1H43/00Other methods, machines or appliances
    • A41H43/04Joining garment parts or blanks by gluing or welding ; Gluing pr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2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75/00Adhesive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75/04Polyuretha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8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elas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D04B21/18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incorporating elas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7/00Producing multi-layer textile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7/00Producing multi-layer textile fabrics
    • D06M17/04Producing multi-layer textile fabrics by applying synthetic resins as adhes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ulti-Layer Textile Fabric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接合部及其周边的坯布的伸缩性保持为同等,且肌肤触感等穿戴感良好的服装。一种服装,其利用粘接剂(30)使多个坯布片(10a)、(10b)接合而构成,在坯布片(10a)、(10b)彼此的接合部未形成粘接剂单层,而是形成了浸透层(Ca)、(Cb)紧密接合而成的粘接层(C),所述浸透层是粘接剂浸透至彼此的坯布片(10a)、(10b)而得到的,粘接层的最大厚度Tbmax相对于接合部的2块坯布片(10a)、(10b)的坯布厚度T之比设定至0.4~0.8的范围。

Description

服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粘接剂使多个坯布片接合而构成的服装。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服装以通过使按照规定的基准图案进行剪裁的多个坯布片彼此接合而呈现贴身的立体结构的方式构成。并且,为了将这样的坯布片接合而采用了使用缝纫机的缝制处理。
但是,就采用了缝制处理的坯布片的端部处理、接合处理而言,由于其缝制部位变厚而成为挤硌等肌肤触感恶化的原因。另外,期望与费时费力的缝制处理相比更简单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接合处理。
专利文献1中,出于通过将接合部分加工得较薄且取消缝制部位来提供肌肤触感良好、能够简单地制造的短裤这一目的,提出了如下短裤:使前半身端部与后半身端部重合,将该部位用热塑性树脂膜进行粘接,另外,将衬布用热塑性树脂膜粘接于裆部。作为热塑性树脂膜,使用了热塑性聚氨酯等具有伸缩性的热熔粘接剂。
另外,专利文献2中,出于获得长时间穿戴后的伸长恢复性良好、洗涤后粘接部位也难以发生剥离、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作为粘接部的边缘部或接合部也不会变硬、质地良好的服装这一目的,提出了如下服装:粘接部是用于将多个服装的边缘部和/或坯布部件接合而构成服装的部件接合部,该粘接部具有:热塑性聚氨酯树脂浸透至坯布内部而成的树脂浸透部、以及与该树脂浸透部接触且在坯布表面由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形成的树脂层,粘接部中的树脂层厚度相对于树脂浸透部厚度之比为0.1~1.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360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030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2记载那样的具备树脂浸透部以及与树脂浸透部接触且在坯布表面形成有树脂层的粘接部的服装能够获得充分的粘接强度,且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伸长恢复特性,但存在如下问题:粘接部与其周围的坯布片在伸缩性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其对肌肤触感等穿戴感造成较大的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将接合部及其周边的坯布的伸缩性保持为同等、且肌肤触感等穿戴感良好的服装。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基于本发明的服装的第一特征构成如本发明第一发明所述,在于如下方面:该服装具备利用粘接剂使多个坯布片彼此接合而成的接合部,上述接合部未形成粘接剂单层,而是形成了浸透层紧密接合而成的粘接层,所述浸透层是粘接剂浸透至彼此的坯布片而得到的。
彼此的坯布片之间未在接合部处形成粘接剂单层,而是形成浸透层在接合部处紧密接合而成的粘接层且该浸透层是粘接剂浸透至彼此的坯布片而得到的,由此,接合部处的坯布的伸缩性不受到粘接剂的伸缩特性的支配,而是主要受到构成各坯布的组织、纹理特性的支配。
因此,在粘接层及其周边,坯布片的伸缩性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随着穿戴者身体的活动而发挥出坯布原本的伸缩性,不会出现接合部变厚或挤硌的情况,可维持肌肤触感良好的状态。而且,通过在两坯布片的接合部处构成各坯布的组织、纹理间的空隙内浸透的粘接剂可以得到充分的粘接强度。
该第二特征构成如本发明第二发明所述,在于如下方面:在上述的第一特征构成的基础上,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上述接合部的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为0.3~0.8。
若厚度比处于上述范围,则能够提供下述服装,其能够维持坯布片原本的肌肤触感的良好状态,且在接合部与其周边区域获得大致同等的伸缩性能,能够实现肌肤触感良好的服装,同时确保充分的粘接强度。
若厚度比小于0.3,则粘接强度弱、无法实现确保充分粘接强度的服装,故不优选。若厚度比大于0.8,则无法维持坯布片原本的肌肤触感的良好状态,接合部的伸缩性能比其周边区域的伸缩性能差,无法实现肌肤触感良好的服装,故不优选。
该第三特征构成如本发明第三发明所述,在于如下方面:在上述第一或第二特征构成的基础上,接合部面积相对于包裹上述接合部的外缘的各坯布片的重叠部的面积之比为0.4~0.8。
若面积比处于上述范围,则在接合部与其周边区域能够得到大致同等的伸缩性能和伸长恢复特性,能够实现肌肤触感良好的服装。
若面积比小于0.4,则粘接强度弱、无法获得确保充分粘接强度的服装,故不优选。若面积比大于0.8,则接合部的伸缩性能和伸长恢复特性比其周边区域的伸缩性能和伸长恢复特性差,无法实现肌肤触感良好的服装,故不优选。
该第四特征构成如本发明第四发明所述,在上述第一~第三中任一种特征构成的基础上,上述粘接剂是配置在坯布片之间且经加热处理从而使坯布片彼此粘接的带状的热熔粘接剂。
通过对一个坯布片配置带状的热熔粘接剂,并在其上重叠另一个坯布片并进行加热处理这一简单的工序,能够容易地进行粘接。可以得到在能够预先将带的宽度、形状加工成期望形状的方面自由度高的粘接图案。
该第五特征构成如本发明第五发明所述,在于如下方面:在上述第一~第三中的任一种特征构成的基础上,上述粘接剂是涂布至坯布片的熔融或软化状态的树脂经加热处理从而进行粘接的热熔粘接剂。
通过对一个坯布片涂布熔融或软化状态的树脂,并在其上重叠另一个坯布片并进行加热处理的工序,即使是除了平坦面之外的弯曲面等也能够容易地粘接。可以得到在能够调整树脂涂布量、涂布图案的方面自由度高的粘接图案。
该第六特征构成如本发明第六发明所述,在于如下方面:在上述第五特征构成的基础上,上述坯布片是织入了热变形弹性纱线的坯布片,热熔粘接剂被涂布于上述坯布片且经加热处理而构成上述接合部,所述热熔粘接剂以选自具有比上述热变形弹性纱线的热变形温度更低的软化温度或熔融温度的聚合物、预聚物和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主成分。
若将以选自具有比热变形弹性纱线的热变形温度更低的软化温度或熔融温度的聚合物、预聚物和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主成分的粘接剂涂布至坯布片的粘接部位并进行加热处理,则织入至坯布片中的热变形弹性纱线不会受到热带来的影响,以选自具有比热变形弹性纱线的热变形温度更低的软化温度或熔融温度的聚合物、预聚物和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主成分的粘接剂发生熔融,并浸润至构成坯布的纤维之间,从而将两个坯布粘接。
其结果,在加热时不会对坯布片造成塑性劣化、倾倒劣化等损伤,不会出现防脱散功能受损、或者耐久性受损从而沿着横列方向发生针眼破损的情况,不会损害伸缩性,能够得到穿戴感良好的服装。
该第七特征构成如本发明第七发明所述,在于如下方面,在上述第六特征构成的基础上,上述热变形弹性纱线是软化温度为140℃~185℃的聚氨酯,上述热熔粘接剂的主成分为选自包含氨基甲酸酯或烯烃的聚合物、预聚物和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热变形弹性纱线的软化温度低于140℃的聚氨酯在制造原纱时容易发生纤度不均,与此相对,软化温度为140℃以上的聚氨酯的纤度不均少且稳定,因此,能够规避坯布品质的降低。若使用热变形弹性纱线的软化温度为185℃以下的聚氨酯,则在制造坯布时不会发生坯布焦糊等,氨基甲酸酯彼此发生热融合,因此能够实现良好的防脱散处理。
若使用软化温度为140℃~185℃的聚氨酯作为热变形弹性纱线,且粘接剂的主成分使用选自包含氨基甲酸酯或烯烃的聚合物、预聚物和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则与聚氨酯的亲和性优异,能够通过比聚氨酯的软化温度更低温度下的热处理来实现良好的粘接。
该第八特征构成如本发明第八发明所述,在于如下方面:在上述第六或第七特征构成的基础上,上述热熔粘接剂的120℃熔融粘度为8000mPa·s~22000mPa·s。
如果粘接剂的120℃熔融粘度为8000mPa·s~22000mPa·s,则即使不在热处理时施加较大的加压压力,粘接剂也会良好地浸润至构成坯布的纤维之间,能够得到充分的粘接强度。其结果,不会出现对热变形弹性纱线造成热影响、或者对坯布片造成塑性劣化、倾倒劣化等损伤的情况,能够良好地进行粘接。
若粘接剂的120℃熔融粘度小于8000mPa·s,则粘接剂过分浸润至坯布中,因而使粘接强度降低或者粘接剂浸润至坯布的相反侧表面,因此发生外观的劣化,故不优选。若粘接剂的120℃熔融粘度大于22000mPa·s,则热处理时如果不施加较大的加压压力,就无法使粘接剂浸润至构成坯布的纤维之间,因此,对热变形弹性纱线造成热影响等,故不优选。
该第九特征构成如本发明第九发明所述,在于如下方面:在上述第五~第八中的任一种特征构成的基础上,上述热熔粘接剂为反应型热熔树脂。
反应型热熔树脂在经加热处理后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稳固的粘接层,若在粘接后进行交联反应,则表现出耐热性,因此在之后的加热处理中不会发生熔融,可维持良好的粘接状态。例如,将熔融的反应型热熔树脂涂布于坯布的粘接部,在进行交联反应之前,对成为粘接对象的坯布进行定位,重叠并轻轻按压从而转移至临时固定状态,其后进行加热处理时,反应型热熔树脂发生熔融而浸润至构成坯布的纤维之间,从而使两个坯布发生粘接。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将接合部及其周边处的坯布的伸缩性保持为同等、且肌肤触感等穿戴感良好的服装。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基于本发明的服装的一例、即汗衫的正面表侧进行观察的说明图,图1(b)是从其背面表侧进行观察的说明图,图1(c)是穿戴状态的说明图。
图2是由针织面料剪裁构成基于本发明的服装的坯布片时的说明图。
图3是构成基于本发明的服装的主坯布的水平针织面料的针织组织的说明图。
图4(a)是肩部接合的接合处理的说明图,图4(b)是袖部的接合处理的说明图,图4(c)是袖窿的接合处理的说明图,图4(d)是结束接合处理后的服装的说明图。
图5是热处理的说明图。
图6(a)~图6(d)分别为粘接图案的样式的说明图。
图7为粘接部的说明图。
图8(a)、图8(b)、图8(c)分别为带状的热熔粘接剂的形状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1~11和比较例1、2的评价结果的特性表,是示出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坯布片的接合部的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粘接剂单层的厚度、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接合部的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粘接面积比)、质地的评价、恢复性的评价的特性表。
图10(a)表示实施例1、图10(b)表示实施例7、图10(c)表示实施例11、图10(d)表示比较例1、图10(e)表示比较例2,分别为坯布片的坯布的厚度方向的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11是表示实施例12~19和比较例3~6的坯布片中使用的热变形性弹性纱线、粘接剂的特性、加热处理温度(压接温度)、粘接强度、粘接部的品质的评价的特性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基于本发明的服装。
图1(a)、(b)、(c)中示出了基于本发明的服装的一例、即前视图、后视图和穿戴状态的汗衫1。该汗衫1具备前半身2、后半身3和左右的袖部4而构成,前后半身2、3的肩线彼此在肩部接合部7处进行接合,且前后半身2、3的袖窿AHf、AHb分别与左右的袖部4的袖山头接合。图1中,各接合部用虚线表示。
如图2所示,该汗衫1使用由圆形针织机织成的筒状的坯布T来构成。具体而言,将平纹针织、罗纹针织或双罗纹针织等长条的筒状坯布T以能够确保需要的身长L1的长度进行剪裁,并且,在筒状体的上部成为袖窿AHf、AHb、肩线SLf、SLb和领口NHf、NHb的部位进行剪裁,从剪裁片剪裁出构成袖部4的坯布片。换言之,该汗衫1由没有肋部接合部的筒状体构成。
如图1(c)所示,接着,以袖部4的边缘40成为筒状的方式在下部进行接合,从而构成袖下接合部41,主坯布的肩线SLf、SLb彼此接合而构成肩部接合部7,将袖部4接合至袖窿AHf、AHb从而构成袖接合部AH,进而将圆领5接合至领口NHf、NHb。
在袖下接合部41、肩部接合部7和袖接合部AH的接合处理中采用了使用粘接剂的粘接处理,在领口NHf、NHb与圆领5的接合处理中采用了缝制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本发明的汗衫1不限定于由使用了水平针织面料的筒状体坯布构成的样式,也可以是以使用前后半身2、3的左右被剪裁的水平针织面料,并将前半身2与后半身3分别在左右的肋部处进行接合的方式构成的样式。此时,优选采用在肋部的接合处理中也使用粘接剂的粘接处理。另外,也可以不在领口NHf、NHb处缝制特殊的领子,而在后述不锁边处理中用领口NHf、NHb自身来构成圆领5。
在使用任意坯布的情况下,均优选以水平针织面料的横列方向沿着体宽的方式、且以纵行方向沿着身长的方式使用,优选以水平针织面料的横列方向沿着袖部4的袖边的方式使用。
图3示出了该汗衫1中使用的水平针织面料(圆针织面料)的针织组织。该水平针织面料10由如下的针织面料构成:使由热变形性弹性纱线11和其它的纱线12经添纱编织而织成、且在其后实施热定型加工从而发生热变形后的热变形性弹性纱线11在其它的纱线12周围彼此融合,由此表现出防脱散功能的针织面料。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热变形性弹性纱线11而使用22~44dtex(分特/长丝)的聚氨酯弹性纱线,作为其它的纱线12而使用单纱纤度为80/1~30/1支的棉纱线或者棉与人造丝的混纺丝。聚氨酯弹性纱线11的长丝数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单丝也可以为复丝。
就分别从不同的供纱口向纺针供给纱线而织成的添纱编织面料而言,由于各针织线圈中的低熔点聚氨酯弹性纱线11与棉纱线12的配置稳定,因此能够使低熔点聚氨酯弹性纱线11邻接于全部的线圈,如果通过织成后的热定型加工而将低熔点聚氨酯弹性纱线熔融,则利用针织面料的全部线圈可靠地表现出防开线功能。
就该水平针织面料10而言,使用圆形针织机织成筒状无缝的针织面料后,用定型机进行定型,以150~190℃进行热定型,根据需要经历染色工序后再次用定型机进行定型,并在施加有张力的状态下,以100~120℃的温度进行最终的热定型。
如上所述,作为与低熔点聚氨酯弹性纱线11一同构成水平针织面料10的其它的纱线12,适合使用棉纱线等天然纤维,除了天然纤维之外,也可以使用铜氨纤维、粘胶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与天然纤维的混纺丝线、聚酯等合成纤维等。
如果采用实施了这种防脱散加工的针织面料,则即使不进行滚边处理等特殊的防脱散处理,纤维也不会从剪裁端部发生脱散。将这种端部称为未经锁边处理的端部,即使反复洗涤也不会导致纤维从未经锁边处理的端部发生脱散之类的外观恶化。
除了滚边处理之外,例如,由于不需要将端部折返并缝合之类的防脱散加工,因此,不会因由端部的厚度等引起的肌肤触感恶化而导致不舒适感,能够提供适于肌肤的服装。
就图1(a)~(c)和图2所示的汗衫1而言,肩线SLf、SLb、领口NHf、NHb、袖窿AHf、AHb、袖部4的边缘40、袖前端44和下摆6进行了不锁边处理。
作为热变形性弹性纱线,除了使用低熔点聚氨酯弹性纱线之类的热融合性弹性纱线之外,也可以使用聚氨酯脲基弹性纤维。通过热定型加工等加热加工,在聚氨酯脲基弹性纤维彼此的接触点处或者聚氨酯脲基弹性纤维与对象纱线的接触点处,发生聚氨酯脲基弹性纤维的压缩变形,发生聚氨酯脲基弹性纤维彼此的粘着或者对象纱线对于聚氨酯脲基弹性纤维的粘着,因此,聚氨酯脲基弹性纤维、对象纱线难以从针织面料脱离,能够得到卷曲、脱散受到抑制的针织面料。
换言之,如果是具备因加热处理而发生熔融或压缩变形那样的特性的热变形性弹性纱线,则除了低熔点聚氨酯弹性纱线、聚氨酯脲基弹性纱线之外的纤维也可以使用。换言之,热变形温度是指:聚氨酯的软化温度、聚氨酯脲基的压缩变形温度等为了实现防脱散功能而进行热变形的温度。
图4(a)示出肩部接合部7的接合状态,图4(b)示出袖下接合部41的接合状态,图4(c)示出袖接合部AH的接合状态,图4(d)示出接合处理后的汗衫1。
如图4(a)所示,在沿着前半身2的肩线SLf的正面侧边缘部的规定宽度的带状区域,以锯齿状涂布粘接剂30,在其上重叠后半身3侧的肩线SLb的背面侧边缘部,从而构成肩部接合部7。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后半身3侧的肩线SLb的正面侧边缘部涂布粘接剂30,并在其上重叠前半身2的肩线SLf的背面侧边缘部。
如图4(b)所示,在袖部4的一对边缘40之中,在沿着后半身3侧的边缘40的正面侧边缘部的规定宽度的带状区域,以锯齿状涂布粘接剂30,并在其上重叠前半身2侧的边缘40的背面侧边缘部,从而构成袖下接合部41。与上述相同,在边缘40的一个边缘部涂布粘接剂并重叠另一个边缘部即可。
如图4(c)所示,肩部接合部7被接合而以环状形成袖窿AHf、AHb,在沿着该袖窿AHf、AHb的正面侧边缘部的规定宽度的带状区域,以锯齿状涂布粘接剂30,并在其上重叠袖部4的袖山头45的背面侧边缘部,从而构成袖接合部AH。也可以在沿着袖部4的袖山头45的正面侧边缘部的规定宽度的带状区域涂布粘接剂30,并在其上重叠袖窿AHf、AHb的背面侧边缘部。
如图4(d)所示,基于粘接剂的接合处理结束时,制成领口NHf、NHb、袖前部44和下摆6经不锁边处理而成的汗衫1。
作为粘接剂,适合使用以选自具有比织入坯布片中的热变形弹性纱线的热变形温度更低的软化温度或熔融温度的聚合物、预聚物和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主成分的粘接剂,通过对经加热熔融的粘接剂以比热变形弹性纱线的热变形温度更低的温度进行加热处理来进行粘接。
具体而言,作为热变形弹性纱线可使用热变形温度为140℃~185℃这一范围的聚氨酯,作为粘接剂可使用以选自主成分包含氨基甲酸酯或烯烃的聚合物、预聚物和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主成分的湿气固化性的反应型热熔树脂。
如图5所示,首先,将加热至120℃的液状的粘接剂30从具备齿轮泵50的喷嘴52供给涂布至坯布片(例如袖部4)的带状区域后,在其上对成为接合对象的坯布片(例如前半身2的袖窿)进行定位并重叠,由此进行临时固定。
在临时固定后,例如将两个坯布片的重叠部夹入筒状体54与加热辊56之间并使加热辊56旋转,从而以约70℃的温度对重叠区域整体进行加热处理,由此使粘接剂30发生熔融而浸润至构成两个坯布片的纤维。在粘接后进行交联反应从而表现出耐热性,在其后的加热处理中不会发生熔融。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处理时的压力优选为150~300gf/cm2
若将这样的粘接剂涂布于坯布片的粘接部位并进行加热处理,则粘接剂发生软化或熔融而浸润至构成坯布的纤维之间从而将两个坯布粘接。此时,织入至坯布片中的防脱散的热变形弹性纱线不会受到热的影响,不会导致防脱散功能的劣化。
粘接剂的120℃熔融粘度优选为8000mPa·s至22000mPa·s、进一步优选为13000mPa·s至19000mPa·s。
如果粘接剂的120℃熔融粘度为这些范围,则即使在热处理时不施加较大的加压压力,粘接剂也会良好地浸润至构成坯布的纤维之间、换言之良好地浸润至坯布的厚度方向和表面方向,能够得到充分的粘接强度。另外,此时粘接剂也不会浸润至坯布的相反侧表面,因此也不会产生外观的劣化。其结果,不会出现对热变形弹性纱线造成热的影响、或者对坯布片造成塑性劣化或倾倒劣化等损伤的情况,能够良好地进行粘接。
作为使用这种粘接剂进行接合处理的适合对象,可列举出袖窿之类的需要将坯布片接合成环状的部位。如果是预先涂布至坯布的粘接剂,则即使是袖窿等立体的接合部也可以容易地进行涂布,另外,通过调整粘接剂的涂布量、涂布图案,能够容易地形成具备后述特征的粘接层,因此,粘接区域中的坯布的伸缩性、柔软性与其它区域相比几乎不变,能够得到良好的肌肤触感。
图6(a)~(f)中例示出了形成粘接层的线状粘接图案。相对于沿着成为主坯布的水平针织面料10的伸缩方向10d、换言之横列方向的直线L,按照以规定的重复间距Bp、规定的振幅Ba进行交叉的方式,将经加热熔融的粘接剂30连续涂布成线状或者涂布成点状,其后,重叠对象侧的主坯布并进行加热处理,由此进行粘接。
若关注沿着水平针织面料10的伸缩方向10d的任意的直线L与线状的粘接图案的交点,则以规定间距Bp的2倍间距涂布有粘接剂的粘接点B与相邻的粘接点B之间的非粘接区域NB呈现交替性排列。换言之,在沿着伸缩方向10d的任意的直线L上,粘接位置分布成点状。
通过在规定宽度的带状区域中维持这种关系,即使在粘接点B沿着在水平针织面料10的伸缩方向10d上的任意的直线L的伸缩略微受到抑制的情况下,在过半的非粘接区域NB中允许伸缩、整体允许伸缩,两个坯布仍然被牢固地粘接。
就涂布粘接剂的带状区域的优选宽度而言,振幅Ba为2mm~15mm,更优选为4mm~10mm。
作为粘接图案,可以采用图6(a)、(b)、(c)所示那样的锯齿图案;图6(d)所示那样的正弦曲线那样的曲线的重复图案;图6(e)所示那样的菱形的重复图案等,在沿着伸缩方向10d的任意的直线L上粘接位置夹着非粘接区域分布成点状那样的任意图案。进而,如图6(f)所示,可以按照排列成规定尺寸的点状的方式来涂布粘接剂。
图7上部示出了以锯齿状涂布有粘接剂30的水平针织面料10b,图7下部示出了在涂布该粘接剂30后重叠成为粘接对象的水平针织面料10a且经热处理后的A-A线截面、换言之粘接层C的截面。
在水平针织面料10b的表面涂布的粘接剂30通过在规定的加压状态下进行热处理而浸润至两个坯布片10a、10b的厚度方向,在坯布片10a、10b彼此的接合部未形成粘接剂单层,而是形成浸透层Ca、Cb紧密接合而成的粘接层C,所述浸透层Ca、Cb是粘接剂30浸透至彼此的坯布片10a、10b而得到的。
若构成这样的粘接层C,则接合部处的坯布的伸缩性不受粘接剂30的伸缩特性的支配,而是主要受到构成各坯布10a、10b的组织、纹理特性的支配。
因此,在粘接层C及其周边处,坯布片10a、10b的伸缩性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随着穿戴者身体的活动而发挥出坯布原本的伸缩性,不会出现接合部变厚或挤硌的情况,肌肤触感的良好状态得以维持。而且,通过在两个坯布片10a、10b的接合部处浸润至构成各坯布的组织、纹理间的空隙的粘接剂而能够得到充分的粘接强度。
在坯布片10a、10b彼此的接合部未形成粘接剂单层,而是形成了彼此的坯布片10a、10b浸透有粘接剂30的浸透层Ca、Cb紧密接合而成的粘接层C的确认通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倍率:50~100倍)对热处理后的已接合的坯布片的厚度方向的截面进行拍摄来进行。
具体而言,确认在下述两种直线之间是否形成了连续的粘接剂单层:包含坯布10a的针织面料表面突出且最接近于坯布10b侧的部分的顶点以及与该最接近部分以相同程度突出的部分的顶点这两点间的直线;以及,包含坯布10b侧的针织面料表面突出且最接近于坯布10a侧的部分的顶点以及与该最接近部分以相同程度突出的部分的顶点这两点间的直线。
本说明书中,在坯布片彼此的接合部未形成粘接剂单层是指:在坯布10a侧连接的直线与在坯布10b侧连接的直线之间未形成连续的粘接剂单层。
此时,优选以粘接层C的最大厚度Tbmax相对于接合部的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T之比落入0.3~0.8这一范围的方式来构成粘接层C。就接合部的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T而言:利用SEM(倍率:50~100倍)对热处理后的已接合的坯布片的截面进行拍摄,测定随机选择的10个接合部的2块坯布片的坯布厚度,并用其平均值来表示。就粘接层C的最大厚度Tbmax而言,从SEM照片来测定粘接层C的厚度在坯布的厚度方向上达到最大的部分的厚度。
若厚度比处于上述范围,则能够得到如下服装:在维持坯布片原本的肌肤触感的良好状态的同时,仍然能够在接合部与其周边区域获得大致同等的伸缩性能,能够实现肌肤触感良好的服装,并且确保充分的粘接强度。
另外,沿着两个坯布片10a、10b的厚度方向发生了浸润的浸透层Ca、Cb优选以均等地浸润至两个坯布的方式来构成,任意一个浸透层Ca的厚度为另一个浸透层的厚度Cb的0.5倍~1.5倍的范围即可,更优选为0.8倍~1.2倍的范围。
包裹接合部外缘的各坯布片10a、10b的重叠部R的面积S、换言之由图6(a)~(f)的粘接部的面积S1相对于重复间距Bp与振幅Ba之积求出的面积之比优选为0.4~0.8、更优选为0.5~0.7。此处,重复间距Bp、振幅Ba是基于成为粘接对象的坯布特性、目标粘接强度等进行适当设定的值。
若面积比处于上述范围,则在接合部及其周边区域能够得到大致同等的伸缩性能和伸长恢复特性,能够实现肌肤触感良好的服装。
作为粘接剂,对于使用以选自包含氨基甲酸酯或烯烃的聚合物、预聚物和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主成分的湿气固化性的反应型热熔树脂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如果是通过比聚氨酯等热变形弹性纱线的热变形温度更低的热处理而能够粘接的粘接剂,则不限定于湿气固化性的反应型热熔树脂,可以使用公知的粘接剂。例如,也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
即,作为粘接剂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在满足上述加热处理条件的范围内,可列举出例如聚氨酯系热熔树脂、聚酯系热熔树脂、聚酰胺系热熔树脂、EVA系热熔树脂、聚烯烃系热熔树脂、苯乙烯系弹性体树脂、湿气固化型热熔树脂、反应型热熔树脂等。其中,湿气固化型热熔树脂出于粘接强度高、且能够以短时间进行粘接的观点而特别优选。
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成为接合对象的坯布片由织入有热变形弹性纱线的坯布片构成,将具有比热变形弹性纱线的热变形温度更低的软化温度或熔融温度的热熔粘接剂涂布于坯布片,并通过加热处理来构成接合部的服装,但本发明应用的坯布片不限定于织入有热变形弹性纱线的水平针织面料片,也可以应用以任意纤维织成的水平针织面料、垂直针织面料、织物。
另外,在对织入有热变形弹性纱线的坯布片之外的坯布片进行接合时,自不用说有时也允许粘接剂的120℃熔融粘度偏离上述范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涂布至坯布片的熔融或软化状态的树脂经加热处理而进行粘接的热熔粘接剂构成的服装,但基于本发明的服装也可以使用配置在坯布片之间且经加热处理从而使坯布片彼此进行粘接的带状的热熔粘接剂。该热熔粘接剂优选由单一树脂层构成。
粘接剂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也可列举出与上述相同的聚氨酯系热熔树脂、聚酯系热熔树脂、聚酰胺系热熔树脂、EVA系热熔树脂、聚烯烃系热熔树脂、苯乙烯系弹性体树脂、湿气固化型热熔树脂、反应型热熔树脂等。
在该情况下,在坯布片彼此的接合部也不形成粘接剂单层,而需要形成彼此的坯布片浸透有粘接剂的浸透层经紧密接合而成的粘接层,因此,需要调整带状的热熔粘接剂的厚度、宽度、加热处理所需的温度和压力。
另外,以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接合部的2块坯布片的坯布厚度之比落入0.3~0.8这一范围的方式构成粘接层,优选以接合部面积相对于包裹接合部外缘的各坯布片的重叠部的面积之比落入0.4~0.8这一范围的方式构成粘接层。
图8(a)示出了简单的带状热熔粘接剂。图8(b)示出了预先切割成锯齿状的热熔粘接剂。图8(c)示出了带状的热熔粘接剂中以规定的间距排列形成有矩形的缺口部的例子。通过调整缺口部的形状、尺寸,能够将接合部面积相对于包裹接合部外缘的各坯布片的重叠部的面积之比调整至上述范围。
使用图8(a)所示那样的带状的热熔粘接剂将坯布片进行接合时,与使用涂布类粘接剂的情况相比需要以更大的压力和温度进行加热处理,此时有可能对坯布片造成塑性劣化、倾倒劣化等损伤而使质地受损,若压力、温度低,则坯布片彼此的粘接强度有可能变弱。从这种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涂布类粘接剂。
但是,通过如图8(b)所示地切割成锯齿状或者如图8(c)所示地形成缺口部或者进一步调整厚度,能够减小粘接面积从而增加坯布厚度方向的粘接剂的浸渗量,能够确保充分的粘接强度而不使坯布的伸缩性、质地受损。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半袖圆领的汗衫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五分袖、七分袖、长袖的汗衫,领子的形状也可以为V领、U领。另外,前后半身需要在左右端部进行剪裁、并将左右的肋部接合时,也可以在肋部的接合中应用基于本发明的使用粘接剂的接合方法。
以上,以汗衫为例对基于本发明的服装进行了说明,但基于本发明的服装不限定于汗衫,能够应用于平角内裤、三角裤、短裤、妇女贴身背心、女式束腰长上衣等贴身衣物,可特别优选地应用于带袖的服装等、需要使用粘接剂将坯布片接合成环状的贴身衣物以及除了贴身衣物之外的服装。
实施例
以下,对于将织入有热变形弹性纱线的坯布片进行粘接而构成的服装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下述实施例中,对于聚氨酯纤维的软化点、粘接强度、倾倒劣化、塑性劣化、质地、氨基甲酸酯劣化的各评价项目,通过下述方法进行了评价。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例中示出的坯布和粘接剂。
[聚氨酯纤维的软化点的测定]
对于作为热变形弹性纱线而使用的聚氨酯纤维的硬链段、中间链段、软链段的弛豫时间T2(自旋-自旋弛豫时间),使用脉冲核磁共振(NMR)装置(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JNM-MU25)进行测定。测定条件如下所示。
测定方式:Solid-Echo法
测定条件:90°
脉冲宽度:2.0μs
脉冲重复时间:4s
累积次数:8次
测定温度:室温、100℃、120℃、140℃、150℃、160℃、170℃、180℃、190℃、200℃
对于通过各温度的脉冲NMR得到的自由感应衰减(FID)信号,用三成分近似进行分析,求出聚氨酯纤维的硬成分、中间成分、软成分的弛豫时间T2。聚氨酯纤维的软成分的分子运动因氨基甲酸酯的氢键而受到抑制。通过升温而使该氢键发生断裂,从而分子链的运动性急剧上升。因此,对各试样的各测定温度下的软成分的T2值进行绘图,由运动性发生变化前后的曲线分别求出切线,将其交点作为聚氨酯纤维的软化点。
[熔融粘度]
熔融粘度的测定按照JIS K5600的“锥-板粘度计法”的测定方法,测定120℃的粘接剂的粘度。将粘接剂投入至板与圆锥之间,使转子旋转,并采用读数稳定时的值。
[粘接强度]
粘接强度的测定按照JIS L 1086的“剥离强度”的测定方法来进行。
由各实施例、比较例中制作的坯布片在纵行方向和横列方向上分别采取5片以上的试验片(宽25mm×长150mm),在长边方向上从边缘起剥开约50mm,使用附带自行记录装置的拉伸试验器,将试验片的夹持间隔设为50mm,夹持于夹钳。
拉伸速度设为100mm/分钟,对50mm之间进行剥离。算出自剥离时显示极大值的大数值起依次采取3个数值和自小数值起依次采取3个数值共计6个的平均值,并将纵行方向和横列方向各5次以上的平均值四舍五入来求出。
[倾倒劣化]
将各实施例、比较例中制作的坯布片作为试样,将粘接部位与非粘接部位进行对比,确认外观是否不同。外观按照下述指标用两个阶段进行评价。“倾倒劣化”是指:因热处理时产生的坯布表面的绒毛倾倒而使光的反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的外观品质的劣化,绒毛的倾倒通过对坯布赋予湿气而得以恢复。
无:外观相同
有:外观不同
[塑性劣化]
将各实施例、比较例中制作的坯布片作为试样,对粘接部位进行观察。纤维发生塑性变形,观察外观品质,外观品质按照下述指标用两个阶段进行评价。“塑性劣化”是指因热处理时产生的纤维的塑性变形而导致的外观品质的劣化,即使施加湿气也不会恢复。
无:外观品质良好
有:外观品质不良
[质地]
将各实施例、比较例中制作的坯布片作为试样,通过触感按照下述指标用四个阶段来评价该粘接部位的坯布质地。
◎:柔软
○:略硬
△:硬
×:非常坚硬
[氨基甲酸酯劣化]
以各实施例、比较例中制作的坯布片作为试样片,将各试样片以5cm的夹持间隔安装于德墨西亚试验机,将试验片沿着纬线方向以2.5倍(150%)的伸长率反复进行5000次的伸缩,其后观察粘接部位周边,按照下述指标用两个阶段来评价氨基甲酸酯劣化。
无:观察不到聚氨酯纱线断裂的部分、或者观察不到聚氨酯纱线的断裂,且观察不到因反复使用而产生的针眼破损
有:观察到聚氨酯纱线断裂的部分、或者虽然观察不到聚氨酯纱线的断裂,但观察到因反复使用而产生的针眼破损
[恢复性]
以各实施例、比较例中制作的坯布片作为试样,将粘接部位在长度方向上反复进行500次的200%伸长(原长度的2倍),按照下述指标用四个阶段对外观品质进行官能评价。
◎:完全没有变化
○:产生微小波纹
△:略微产生波纹
×:产生波纹,呈现松弛状态
[粘接层的确认]
以各实施例、比较例中制作的坯布片作为试样片,利用SEM(JEOL DATUM LTD.制、JSM-6010PLUS/LA、倍率:100倍)对各试样片的厚度方向的截面进行拍摄,确认在坯布片彼此的接合部是否形成了粘接剂单层。
[平均坯布厚度、粘接层的最大厚度]
以各实施例、比较例中制作的坯布片作为试样片,将各试样片沿着坯布的厚度方向进行切断,利用SEM(JEOL DATUM LTD.制、JSM-6010PLUS/LA、倍率:100倍)对各试样片的厚度方向的截面进行拍摄,测定随机选择的10个接合部的2块坯布片的坯布厚度,将其平均值作为平均坯布厚度。
由SEM照片测定粘接层C的厚度在坯布的厚度方向上达到最大的部分的厚度,作为粘接层的最大厚度。
[接合部面积相对于坯布片的重叠部的面积之比(接触面积比)]
将各实施例、比较例中涂布粘接剂的坯布的带状区域作为坯布片的重叠部的面积,由粘接剂的重复间距、振幅和涂布粘接剂的喷嘴的喷嘴宽度求出接合部的面积,并计算接合部面积相对于包裹接合部外缘的各坯布片的重叠部的面积之比。
需要说明的是,就带状的热熔粘接剂而言,坯布片的重叠部的面积与接合部的面积相同。
(实施例1)
<使用坯布>
作为面纱而使用棉与人造丝的混纺丝线(棉:50%、人造丝:50%)60/1支,作为底纱而使用22dtex、软化点140℃的聚氨酯纱线。使用罗纹针织机,将上述混纺丝和聚氨酯纱线从供纱口供纱至纺针从而织成添纱针织面料,利用针盘针、针筒针进行全针成圈针织,织成1×1的橡胶针织面料。将织成的橡胶针织面料在定型机中进行定型,以170℃进行热定型,再次在定型机中进行定型,在施加有张力的状态下以120℃的温度进行最终的热定型,得到实施了防脱散加工的针织面料。将该针织面料切断(宽200mm×长150mm),作为实施例1的坯布。
<粘接剂>
作为粘接剂,使用了聚氨酯系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所用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的120℃下的熔融粘度为7930(mPa·s)。
<粘接接合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1的坯布的带状区域上,将以120℃进行了熔融的上述粘接剂涂布成锯齿后,在其上重叠成为接合对象的坯布片从而进行临时固定。临时固定后,将两个坯布片的重叠部用上部加热器设定为100℃、下部加热器设定为75℃的温度的辊夹住,在压力为340g/cm2、15mm/1秒的粘接条件下对重叠区域整体进行加热处理,从而发生粘接接合,制作实施例1的坯布片。
(实施例2)
除了使用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为0.73的坯布片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2的坯布片。
(实施例3)
除了使用作为面纱而使用聚酯与人造丝的混纺丝(聚酯:50%、人造丝:50%)60/1支,且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为0.44的坯布片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3的坯布片。
(实施例4)
除了使用作为面纱而使用聚酯与人造丝的混纺丝(聚酯:50%、人造丝:50%)60/1支,且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为0.52的坯布片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1的坯布片。
(实施例5)
除了使用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为0.48的坯布片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5的坯布片。
(实施例6)
除了使用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为0.32的坯布片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6的坯布片。
(实施例7)
使用由针织组织为使非弹性纱线(78dex的尼龙纱线)和弹性纱线(22dtex的聚氨酯纱线)同行的1×1经编针织组织、且非弹性纱线和弹性纱线之中的至少一者在各纺针中通过闭环而织成的伸缩性垂直针织面料等形成的坯布,使用将热熔粘接剂涂布成点状、且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为0.46的坯布片,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加工而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7的坯布片。
(实施例8)
除了使用将热熔粘接剂涂布成点状、且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为0.49的坯布片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8的坯布片。
(实施例9)
除了使用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为0.19的坯布片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9的坯布片。
(实施例10)
除了使用作为面纱而使用聚酯与人造丝的混纺丝(聚酯:50%、人造丝:50%)60/1支,且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为0.81的坯布片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10的坯布片。
(实施例11)
使用作为面纱而使用聚酯与人造丝的混纺丝(聚酯:50%、人造丝:50%)60/1支,且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为0.10的坯布片,作为粘接剂,使用将热塑性聚氨酯膜(厚度:100μm、软化点:115℃、BEMIS公司制、型号:3412)切断而成的产物,在温度170℃、压力200g/cm2、时间30秒的粘接条件下进行粘接,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11的坯布片。
(比较例1)
使用作为面纱而使用聚酯与人造丝的混纺丝(聚酯:50%、人造丝:50%)60/1支,且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为0.22的坯布片,且使用带状的热熔粘接剂,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比较例1的坯布片。
(比较例2)
除了使用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为1.00的坯布片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比较例2的坯布片。
图9中示出了上述实施例1~11、比较例1、2的上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坯布片的接合部的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粘接剂单层的厚度、接合部面积相对于坯布片的重叠部的面积之比(接触面积比)、质地的评价、恢复性的评价。
图10示出了实施例3、7、11、比较例1、2的坯布片的坯布的厚度方向的截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由图9、10可知:在实施例3、7的坯布片的接合部未形成粘接剂单层。
尤其是,使用了带状热熔粘接剂的实施例11和比较例1中,如图10所示,实施例11中未形成粘接剂单层,但比较例1中观察到粘接剂单层的形成。
由图9可知:接合部面积相对于坯布片的重叠部的面积之比处于0.4~0.8这一范围的实施例9~14的坯布片中,粘接强度优异,质地、恢复性优异。另一方面可知:实施例16~19和比较例1、2中,接合部面积相对于坯布片的重叠部的面积之比不处于0.4~0.8的范围,粘接强度、质地、恢复性之中的至少一者差。
可知:在实施例16、17的坯布片中,接合部面积相对于坯布片的重叠部的面积之比为0.18、0.37,因在树脂中的浸透少而导致粘接强度弱。反之,可知:在比较例2的坯布片中,接合部面积相对于坯布片的重叠部的面积之比为1.00,树脂过度浸透而浸润至坯布的相反侧表面,粘接强度、质地、恢复性差。可知:在实施例11的坯布片中虽然具有粘接强度,但质地、恢复性差。
可知:将热熔粘接剂涂布成点状的实施例7中,质地、恢复性也优异。另一方面可知:使用了带状热熔粘接剂的实施例11、比较1的质地、恢复性差。
(实施例12)
<使用坯布>
作为面纱而使用棉与人造丝的混纺丝(棉:50%、人造丝:50%)60/1支,作为底纱而使用22dtex、软化点140℃的聚氨酯纱线。使用罗纹针织机,将上述混纺丝和聚氨酯纱线从供纱口供线至纺针从而织成添纱编织面料,利用针盘针、针筒针进行全针成圈针织,织成1×1的橡胶针织面料。将织成的橡胶针织面料在定型机中进行定型,以170℃进行热定型,再次在定型机中进行定型,在施加有张力的状态下以120℃的温度进行最终的热定型,得到实施了防脱散加工的针织面料。将该针织面料切断(宽200mm×长150mm),作为实施例12的坯布。
<粘接剂>
作为粘接剂,使用了聚氨酯系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所用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的120℃下的熔融粘度为7930(mPa·s)。
<粘接接合处理>
对上述实施例12的坯布的带状区域涂布上述粘接剂后,在其上重叠成为接合对象的坯布片从而进行临时固定。临时固定后,对于两坯布片的重叠部,使加热辊旋转而以约75℃的温度、250gf/cm2的压力对重叠区域整体进行加热处理,从而发生粘接接合,制作实施例12的坯布片。
(实施例13)
作为粘接剂,使用120℃下的熔融粘度为21500(mPa·s)的聚氨酯系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以100℃进行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2相同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2的坯布片。
(实施例14)
作为热变形性弹性纱线而使用22dtex、软化点185℃的聚氨酯纱线,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2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14的坯布片。
(实施例15)
作为热变形性弹性纱线而使用22dtex、软化点185℃的聚氨酯纱线,作为粘接剂而使用120℃下的熔融粘度为21500(mPa·s)的聚氨酯系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以100℃进行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2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15的坯布片。
(实施例16)
作为粘接剂而使用120℃下的熔融粘度为13600(mPa·s)的聚氨酯系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以80℃进行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2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16的坯布片。
(实施例17)
作为粘接剂而使用120℃下的熔融粘度为19300(mPa·s)的聚氨酯系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以90℃进行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2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17的坯布片。
(实施例18)
作为热变形性弹性纱线而使用22dtex、软化点185℃的聚氨酯纱线,作为粘接剂而使用120℃下的熔融粘度为13600(mPa·s)的聚氨酯系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以80℃进行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2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18的坯布片。
(实施例19)
作为热变形性弹性纱线而使用22dtex、软化点185℃的聚氨酯纱线,作为粘接剂而使用120℃下的熔融粘度为19300(mPa·s)的聚氨酯系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以90℃进行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2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实施例19的坯布片。
(比较例3)
作为热变形性弹性纱线而使用22dtex、软化点120℃的聚氨酯纱线,作为粘接剂而使用120℃下的熔融粘度为6820(mPa·s)的聚氨酯系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以60℃进行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2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比较例3的坯布片。
(比较例4)
作为热变形性弹性纱线而使用22dtex、软化点120℃的聚氨酯纱线,作为粘接剂而使用120℃下的熔融粘度为24200(mPa·s)的聚氨酯系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以140℃进行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2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比较例4的坯布片。
(比较例5)
作为热变形性弹性纱线而使用22dtex、软化点160℃的聚氨酯纱线,作为粘接剂而使用120℃下的熔融粘度为23200(mPa·s)的聚氨酯系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以140℃进行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2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比较例5的坯布片。
(比较例6)
作为热变形性弹性纱线而使用22dtex、软化点185℃的聚氨酯纱线,作为粘接剂而使用120℃下的熔融粘度为6820(mPa·s)的聚氨酯系的湿气固化型反应性热熔粘接剂,以60℃进行加热处理,除此之外,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织成的坯布进行粘接接合,从而制作比较例6的坯布片。
图11中示出了上述实施例12~19、比较例3~6的坯布片所使用的热变形性弹性纱线、粘接剂的特性、加热处理温度(压接温度)、粘接强度、粘接部的品质的评价。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涂布的粘接剂图案相同,具体而言,反应性热熔粘接剂涂布成6.0mm的宽度、3.0mm间距的锯齿形状。
由图11可知:热变形弹性纱线的软化温度为140℃的实施例12的坯布片与热变形弹性纱线的软化温度为120℃的比较例3的坯布片相比粘接强度更优异。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软化温度为195℃的热变形弹性纱线时,没有不锁边性能,因此不包括在比较例中。基于它们的结果可知:若热变形弹性纱线的软化温度处于140℃~185℃的范围,则不对坯布片造成损伤,能够利用热处理进行良好的粘接。
由图11可知:若120℃下的熔融粘度为8000mPa·s至22000mPa·s,则粘接剂良好地浸润至构成坯布的纤维之间,能够得到充分的粘接强度。另外可知:不会出现对热变形弹性纱线造成热的影响或者对坯布片造成塑性劣化、倾倒劣化等损伤,能够得到良好的粘接物。
可知:作为实验编号1~8(实施例12~19)的热变形弹性纱线而使用软化温度为140℃~185℃的聚氨酯纱线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良好的粘接物。另外可知:使用120℃熔融粘度为8000mPa·s至22000mPa·s的实验编号1~8(实施例12~19)的粘接剂的情况下,能够得到良好的粘接物。
由图9和图11可知:若接合部面积相对于坯布片的重叠部的面积之比处于0.4~0.8的范围,则能够得到良好的粘接物,进而可知:通过作为热变形弹性纱线而使用软化温度为140℃~185℃的聚氨酯纱线,并使用120℃熔融粘度为8000mPa·s~22000mPa·s的粘接剂,能够得到更良好的粘接物。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基于本发明的服装使接合部及其周边处的坯布的伸缩性保持为同等,可应用于肌肤触感等穿戴感良好的各种服装。
附图标记说明
1:服装(汗衫)
2:前半身
3:后半身
4:袖部
5:圆领
6:下摆
7:肩部接合部
10:水平针织面料(主坯布)
30:粘接剂
41:袖下接合部
AH:袖接合部

Claims (9)

1.一种服装,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利用粘接剂使多个坯布片彼此接合而成的接合部,
所述接合部未形成粘接剂单层,而是形成了浸透层紧密接合而成的粘接层,所述浸透层是粘接剂浸透至彼此的坯布片而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的最大厚度相对于所述接合部的2块坯布片的坯布平均厚度之比为0.3~0.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接合部面积相对于包裹所述接合部的外缘的各坯布片的重叠部的面积之比为0.4~0.8。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是配置在坯布片之间且经加热处理从而使坯布片彼此粘接的带状的热熔粘接剂。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是涂布至坯布片的熔融或软化状态的树脂经加热处理从而进行粘接的热熔粘接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坯布片是织入了热变形弹性纱线的坯布片,
热熔粘接剂被涂布于所述坯布片且经加热处理而构成所述接合部,所述热熔粘接剂以选自具有比所述热变形弹性纱线的热变形温度更低的软化温度或熔融温度的聚合物、预聚物和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主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变形弹性纱线是软化温度为140℃~185℃的聚氨酯,
所述热熔粘接剂的主成分为选自包含氨基甲酸酯或烯烃的聚合物、预聚物和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粘接剂的120℃熔融粘度为8000mPa·s~22000mPa·s。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粘接剂为反应型热熔树脂。
CN201780021817.9A 2016-04-05 2017-04-03 服装 Pending CN1088827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5557A JP7088624B2 (ja) 2016-04-05 2016-04-05 衣類
JP2016-075557 2016-04-05
PCT/JP2017/013915 WO2017175706A1 (ja) 2016-04-05 2017-04-03 衣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2766A true CN108882766A (zh) 2018-11-23

Family

ID=60001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21817.9A Pending CN108882766A (zh) 2016-04-05 2017-04-03 服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88624B2 (zh)
CN (1) CN108882766A (zh)
WO (1) WO20171757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3201B2 (ja) * 2018-08-24 2022-02-21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懸架用コイルばね装置
WO2020049679A1 (ja) * 2018-09-06 2020-03-12 株式会社ユタックス 衣類および衣類の製造方法
WO2020184309A1 (ja) * 2019-03-11 2020-09-17 グンゼ株式会社 ほつれ止め開口部を有する衣類
CN111970938B (zh) * 2019-03-11 2022-02-11 郡是株式会社 具有防绽开开口部的衣物
CA3135677A1 (en) * 2019-05-08 2020-11-12 Delta Galil Industries Ltd. Garment and clothes that are unravel-free and roll-free
JP7358794B2 (ja) * 2019-06-17 2023-10-12 株式会社レゾナック 繊維製品を製造する方法
JP2021000805A (ja) * 2019-06-24 2021-01-07 昭和電工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繊維製品の製造方法
JP7484480B2 (ja) 2020-06-19 2024-05-16 株式会社レゾナック 貼合方法及び貼合システム
CN116323175A (zh) * 2020-09-25 2023-06-23 株式会社力森诺科 黏合体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以及布料的黏合方法
US11963564B2 (en) 2020-11-24 2024-04-23 Createme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ed garment manufacturing using adhesive bonding
US11564435B2 (en) 2020-11-24 2023-01-31 CreateMe Technologies LLC Automated garment manufacturing using continuous webs of fabric
JP7279111B2 (ja) * 2021-06-21 2023-05-22 デサント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積層布地製造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7743A (ja) * 1993-12-06 1995-06-20 Toray Ind Inc ホットメルト型接着剤
CN1229827A (zh) * 1998-03-23 1999-09-29 庄建元 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的组成
JP2003138243A (ja) * 2001-10-31 2003-05-14 Nippon Polyurethane Ind Co Ltd 布地用反応性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及び布地の接着方法
CN101130925A (zh) * 2002-01-04 2008-02-27 里克·福勒 耐久防水机织织物的褶边、边缘、补缀和接缝的制作方法
CN101283847A (zh) * 2007-04-10 2008-10-15 金龙九 将毛皮粘贴到纤维材料上的方法及用此方法制成的衣物
CN101328274A (zh) * 2007-06-18 2008-12-24 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结晶性树脂成形体的粘接方法
WO2009141921A1 (ja) * 2008-05-21 2009-11-26 株式会社タカギ フリーカット生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03008A (ja) * 2009-03-04 2010-09-16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衣類
JP2012052257A (ja) * 2010-08-31 2012-03-15 Gunze Ltd ショーツ
CN102517688A (zh) * 2011-12-08 2012-06-27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优异热定型性的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3767196A (zh) * 2014-01-03 2014-05-07 浙江金三发粘合衬有限公司 一种硅处理面料专用粘合衬的制备工艺
WO2015056763A1 (ja) * 2013-10-17 2015-04-23 東レ・オペロン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918779A (zh) * 2013-01-08 2015-09-16 郡是株式会社 伸缩性材料的贴合结构、具有该结构的衣服及伸缩性材料的贴合方法
JP2015190084A (ja) * 2014-03-28 2015-11-02 グンゼ株式会社 環状生地接着装置
CN105380329A (zh) * 2014-08-28 2016-03-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布料粘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9971A (ja) * 2002-10-31 2004-05-27 Unitica Fibers Ltd ホットメルト型接着性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47716B2 (ja) * 2014-10-06 2018-06-27 グンゼ株式会社 衣類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57743A (ja) * 1993-12-06 1995-06-20 Toray Ind Inc ホットメルト型接着剤
CN1229827A (zh) * 1998-03-23 1999-09-29 庄建元 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的组成
JP2003138243A (ja) * 2001-10-31 2003-05-14 Nippon Polyurethane Ind Co Ltd 布地用反応性ホットメルト接着剤及び布地の接着方法
CN101130925A (zh) * 2002-01-04 2008-02-27 里克·福勒 耐久防水机织织物的褶边、边缘、补缀和接缝的制作方法
CN101283847A (zh) * 2007-04-10 2008-10-15 金龙九 将毛皮粘贴到纤维材料上的方法及用此方法制成的衣物
CN101328274A (zh) * 2007-06-18 2008-12-24 宝理塑料株式会社 结晶性树脂成形体的粘接方法
WO2009141921A1 (ja) * 2008-05-21 2009-11-26 株式会社タカギ フリーカット生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03008A (ja) * 2009-03-04 2010-09-16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衣類
JP2012052257A (ja) * 2010-08-31 2012-03-15 Gunze Ltd ショーツ
CN102517688A (zh) * 2011-12-08 2012-06-27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优异热定型性的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4918779A (zh) * 2013-01-08 2015-09-16 郡是株式会社 伸缩性材料的贴合结构、具有该结构的衣服及伸缩性材料的贴合方法
WO2015056763A1 (ja) * 2013-10-17 2015-04-23 東レ・オペロン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767196A (zh) * 2014-01-03 2014-05-07 浙江金三发粘合衬有限公司 一种硅处理面料专用粘合衬的制备工艺
JP2015190084A (ja) * 2014-03-28 2015-11-02 グンゼ株式会社 環状生地接着装置
CN105380329A (zh) * 2014-08-28 2016-03-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布料粘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86695A (ja) 2017-10-12
WO2017175706A1 (ja) 2017-10-12
JP7088624B2 (ja)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2766A (zh) 服装
JP6347716B2 (ja) 衣類
JP6877344B2 (ja) 低融点繊維を含む容易にセット可能な伸長ファブリック
KR101808929B1 (ko) 편물된 직물에서 선택된 영역들의 탄성을 제한하는 방법
CN102212932B (zh) 内饰材料用表皮材料
US11629439B2 (en) Compressive knitted fabric with adhesive effect
AU2011296116A1 (en) Construction of a gripping fabric
KR20070067131A (ko) 수습윤에 의해 요철이 발현하는 권축 섬유 함유 직편물,그리고 그 제조 방법 및 섬유 제품
TW201512484A (zh) 彈性圓形編織物
CN109222294A (zh) 包含弹性复合织物的服装
JP5083561B2 (ja) 伝線防止機能を有する足回り編地製品
CN108697207A (zh) 粘扣带及纤维制品
KR101436282B1 (ko) 다층 섬유 구조물
TWI808300B (zh) 緯編針織物
JPH1143812A (ja) 安定性が改良された布芯地
CN113226094A (zh) 可拉伸服装和制造方法
CN216585498U (zh) 具有不同旦数的可回收的非对称饰面的复合非织造织物
TWI669425B (zh) 花邊編織物
CN107042666A (zh) 具有粘附剂的弹性织物
CN104736751B (zh) 具有单厚度保持边缘的预成形品与针织管状制品及制造该制品的方法
KR101017169B1 (ko) 입체 구조 경편지
JP2018159166A (ja) 衣類
JP3850939B2 (ja) 複合不織布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芯地
JP2020190073A (ja) 衣類の接合方法及び衣類の製造方法
JP2018024956A (ja) 層状編地複合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の層状編地複合材を用いた身体装着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