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92892B - 双层电梯及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层电梯及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92892B
CN108792892B CN201810366098.0A CN201810366098A CN108792892B CN 108792892 B CN108792892 B CN 108792892B CN 201810366098 A CN201810366098 A CN 201810366098A CN 108792892 B CN108792892 B CN 1087928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fixing member
rope fixing
rope
member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6609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92892A (zh
Inventor
高原悠
三好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92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28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928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928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66B11/0213Car frames for multi-deck cars
    • B66B11/022Car frames for multi-deck cars with changeable inter-deck distan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8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connection to the cars or cages, e.g.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电梯,其能够容易更换对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长度进行调整的增高体。双层电梯具备:轿厢框架;上轿厢;下轿厢;轿厢位置调整绳索;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绳索固定构件,其在悬吊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状态下固定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端部;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其具有延伸部,在绳索固定构件和轿厢框架之间以自由延伸的方式配置,将绳索固定构件以自由移动的方式固定于轿厢框架;以及增高体,其安装在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前端,支承绳索固定构件,增高体具有法兰部,该法兰部在该增高体安装在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前端的状态下,从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方向朝侧向突出。

Description

双层电梯及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电梯及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背景有下述专利文献1。该文献中记载有“一种双层电梯,其具备:轿厢框架2、上轿厢12、下轿厢13、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11、绳状体17,其中,绳状体17的一方或者双方的端部被悬吊在固定构件26a、26b上,经由使固定构件26a、26b移动的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a、25b安装在轿厢框架2上,并且在该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5a、25b的伸长部前端可以安装支承固定构件26a、26b底面的增高体28”。此外,“即使是轿厢框架内配置在上下的吊挂轿厢的绳索长年拉伸而变得无法应对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行程时,仍能够通过改变固定构件移动装置伸长部前端的增高体的高度进行应对,由此能够减少剪短绳索的操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1816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双层电梯中,将固定构件移动装置上安装的增高体更换成更大的增高体时,在操作现场很难降低固定构件移动装置。因此,难以从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前端拆卸原先安装的增高体,不容易进行增高体的更换。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电梯及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该双层电梯能够轻松更换对轿厢位置调整绳索长度进行调整的增高体,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用于在轿厢框架内上下悬吊上轿厢和下轿厢。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双层电梯具备:轿厢框架,该轿厢框架在电梯井内以自由升降的方式配置;上轿厢,该上轿厢被收纳在所述轿厢框架内;下轿厢,该下轿厢被收纳在所述轿厢框架内的所述上轿厢的下方;轿厢位置调整绳索,该轿厢位置调整绳索被设置为其一端被固定于所述轿厢框架,从所述一端延伸设置的中间部吊挂所述上轿厢,并且其的另一端也被固定于所述轿厢框架,从所述另一端延伸设置的中间部吊挂所述下轿厢;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该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具有槽轮,该槽轮卷绕了在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中吊挂所述上轿厢的部分和吊挂所述下轿厢的部分的中间部;绳索固定构件,该绳索固定构件在悬吊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状态下固定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端部;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该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具有延伸部,在所述绳索固定构件和所述轿厢框架之间以自由延伸的方式配置,将所述绳索固定构件以自由移动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轿厢框架上;增高体,该增高体安装在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前端,支承所述绳索固定构件,其中,所述增高体具有法兰部,该法兰部在该增高体安装在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前端的状态下,从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方向朝侧向突出。
发明效果
通过此种结构的本发明的双层电梯,能够轻松更换对用于在轿厢框内上下悬吊上轿厢和下轿厢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长度进行调整的增高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整体结构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固定部分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的工序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7是将第2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主要部分拆分后的结构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的工序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也是将双层电梯的主要部分拆分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双层电梯及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相关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首先说明双层电梯的简要结构,然后说明该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
《第1实施方式》
<双层电梯的结构>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1的整体结构的简要结构图。如图所示,双层电梯1具备设置于建筑物的电梯井1a及设置于电梯井1a上部的机械室1b。在电梯井1a内收纳有:轿厢框架2;一端与轿厢框架2连接并吊挂轿厢框架2的主绳3;以及与主绳3的另一端相连且被吊挂的配重4。轿厢框架2和配重4在电梯井1a内上下互为反向来进行升降。另一方面,在机械室1b内收纳有:驱动装置6,其驱动主绳3;导向轮7,其卷绕着主绳3;以及控制装置8,其通过控制驱动装置6以外的驱动,从而控制双层电梯的运行。
此外,在收纳在电梯井1a内的轿厢框架2上部设置有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11。并且在轿厢框架2内收纳有上轿厢12和配置在上轿厢12下方的下轿厢13。如以下说明所述,这些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构成为即使在电梯井1a中上下的电梯厅楼层F的间隔H不同,也会配合不同的间隔H1、H2,分别在轿厢框架2的内部进行上下升降。
图2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是从与图1不同的侧向观察双层电梯1的主要部分的图。如该图所示,在轿厢框架2内除了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以外,还收纳有悬吊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此外,在轿厢框架2上设置有:分别固定于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两端的绳索固定构件25、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以及增高体28。以下,参照图1及图2,对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1的主要部分的各个要素进行详细说明。
[轿厢框架2]
轿厢框架2通过主绳3的驱动,在电梯井1a内升降。轿厢框架2在电梯井1a内的升降是在此处被省略图示的轿厢框架导轨所引导的状态下而实施。该轿厢框架2具备:上梁2a;从上梁2a的两端垂下的一对竖框架2b、2c;架设在竖框架2b、2c的高度方向中间部之间的中间梁2d;架设在竖框架2b、2c的高度方向下部之间的下梁2e。此种轿厢框架2在上梁2a和中间梁2d之间保持上轿厢12,在中间梁2d和下梁2e之间保持下轿厢13。
此处,在收纳有轿厢框架2的电梯井1a内壁,与各电梯厅楼层F对应的高度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板20。另一方面,在轿厢框架2上设置有轿厢框架位置传感器20a,其基于定位板20检测电梯井1a内的轿厢框架2的位置。而且,构成为将由轿厢框架位置传感器20a检测出的电梯井1a内的轿厢框架2的高度位置传输至控制装置8。
并且,此处省略了图示,在轿厢框架2的中间梁2d上还设置有缓冲器,在上轿厢12在轿厢框架2内过度下降时,该缓冲器从下方支撑上轿厢12进行缓冲。此外,同样在轿厢框架2的下梁2e上也设置有缓冲器,在下轿厢13在轿厢框架2内过度下降时,该缓冲器从下方支撑下轿厢13进行缓冲。
[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11]
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11是用于通过调整以下说明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卷绕及卷出程度,来对悬吊在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上的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在轿厢框架2内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该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11隔着此处省略图示的防振橡胶载放在轿厢框架2的上部。
此种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11具备:卷绕了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中间部的槽轮11a;用于对槽轮11a进行旋转驱动的轿厢位置调整驱动部11b,以及控制轿厢位置调整驱动部11b的驱动的控制部11c。控制部11c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控制装置8,或者构成为控制装置8的一部分。
[上轿厢12、下轿厢13]
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通过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驱动,在轿厢框架2内升降。在上轿厢12下部的两端设置有滑轮12a。此外,在下轿厢13下部的两端设置有滑轮13a。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通过在滑轮12a、13a上卷绕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中间部,成为悬吊在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上的状态。
上轿厢12在悬吊于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状态下,被收纳在轿厢框架2的上梁2a和中间梁2d之间,并在其之间升降。此外,下轿厢13被收纳在轿厢框架2的中间梁2d和下梁2e之间,在其之间升降。
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还构成为通过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驱动,可自由调整上轿厢12和下轿厢13的间隔。此种轿厢框架2内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升降是在此处省略图示的轿厢框导轨引导的状态下实施。
此处,在收纳有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轿厢框架2中,该竖框架2b、2c中的一方,在与上轿厢12对应的高度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板22。此外,在与下轿厢13对应的高度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板23。而且,在上轿厢12上设置有上轿厢位置传感器22a,其基于定位板22检测轿厢框架2内上轿厢12的位置。此外,构成为由上轿厢位置传感器22a检测出的轿厢框架2内的上轿厢12的高度位置会传输至控制装置8。同样,在下轿厢13上设置有下轿厢位置传感器23a,其基于定位板23检测出轿厢框架2内下轿厢13的位置。此外,构成为由下轿厢位置传感器23a检测出的轿厢框架2内的下轿厢13的高度位置会传输至控制装置8。
并且,上轿厢12还设置有作为负荷检测装置的负荷传感器22b,其检测在上轿厢12内搭乘的人、装载的货物等的总重量即轿厢内搭载的负荷。同样,在下轿厢13也设置有作为负荷检测装置的负荷传感器23b,其检测在下轿厢13内搭乘的人、装载的货物等的总重量即轿厢内搭载的负荷。这些负荷传感器22b、23b检测出的搭载负荷会传输至控制装置8。
[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
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是用于悬吊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绳状体。此种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一端被固定于上梁2a,从上梁2a延伸设置的中间部卷绕于上轿厢12的滑轮12a,再卷绕于固定于轿厢框架2上梁2a的槽轮11a,由此悬吊上轿厢12。并且,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另一端被固定于中间梁2d,从中间梁2d延伸设置的中间部卷绕于下轿厢13的滑轮13a,再卷绕在固定于轿厢框架2的上梁2a的槽轮11a上,由此悬吊下轿厢13。
如上文那样卷绕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使槽轮11a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使上轿厢12下降且下轿厢13上升,会缩小上轿厢12和下轿厢13的间隔。相对地,使槽轮11a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使上轿厢12上升且下轿厢13下降,会扩大上轿厢12和下轿厢13的间隔。
此种上轿厢12和下轿厢13在轿厢框架2内的移动由控制部11c驱动轿厢位置调整驱动部11b,通过控制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所缠绕的槽轮11a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来实施。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固定部分结构的图,即表示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相对于上梁2a及中间梁2d的固定部分的图。接下来,基于该图,详细说明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固定部分的结构。另外,由于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相对于上梁2a及中间梁2d的固定部分结构相同,所以此处说明上梁2a的固定部分的结构,省略一部分与中间梁2d的固定部分结构相关的重复说明。
如图3所示,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由多根钢丝绳17a构成。在各个钢丝绳17a的端部,经由绳头套40与绳头杆41连接。在轿厢框架2的上梁2a上设置有此处省略图示的贯通孔。与钢丝绳17a连接的各绳头杆41经由该贯通孔以自由滑动的方式向上梁2a的上部拉出,并经由以下说明的绳索固定构件25,被固定于上梁2a。
[绳索固定构件25]
绳索固定构件25是板状构件,经由在其一个主面侧设置的弹性体25a被固定在上梁2a的上部。作为一例,弹性体25a可以是多个螺旋弹簧。板状的绳索固定构件25以在弹性方向上与上梁2a的上部之间夹持多个弹性体25a的状态被固定在上梁2a上。
此种绳索固定构件25具备此处省略图示的贯通孔。绳索固定构件25通过在插入该贯通孔的绳头杆41的前端拧入螺母25b,将与绳头杆41连接的钢丝绳17a以从轿厢框架2上梁2a悬吊的状态固定。
[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
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用于使经由弹性体25a固定的绳索固定构件25相对于上梁2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此种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例如是在上梁2a和绳索固定构件25的两端之间设置的液压起重器,其由以下装置构成:供应/排出压力流体的压力发生装置26a;作为与压力发生装置26a连通的外筒的液压缸26b;以及其作为以自由滑动的方式插入液压缸26b内的延伸部的柱塞26c。
此种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根据控制装置8发出的信号,从压力发生装置26a向液压缸26b内供应和排出压力流体,并可变更柱塞26c相对于液压缸26b的伸缩量。
因此,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通过延伸柱塞26c,将固定有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端部的绳索固定构件25相对于上梁2a及中间梁2d分别单独抬起。由此,将轿厢框架2内的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分别单独抬起。另一方面,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通过缩短柱塞26c,将固定有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端部的绳索固定构件25相对于上梁2a及中间梁2d分别单独降低。由此,将轿厢框架2内的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分别单独降低。
[增高体28]
增高体28被夹持在绳索固定构件25和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之间,用于将绳索固定构件25相对于上梁2a及中间梁2d的移动量、即上梁2a及中间梁2d与绳索固定构件25之间的间隔变大。
此种增高体28具有柱体形状,在柱体形状一侧的底面具有用于使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的柱塞26c前端陷入的凹部28a。此外,增高体28将柱体形状另一侧的底面作为支承面28b,在该支承面28b上载放绳索固定构件25并进行支承。由此,增高体28进一步扩大并保持绳索固定构件25与上梁2a及中间梁2d的间隔,该扩大并保持的间隔是对应于除了将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的柱塞26c最大限度延伸的高度外,还增加了夹持增高体28的高度的部分。
此种增高体28在柱体形状的侧壁设置有法兰部28c。法兰部28c是从增高体28的柱体形状的侧壁向外侧突出设置的部分。此种法兰部28c以与增高体28的支承面28b之间设置有间隔D的方式,形成于增高体28侧壁的高度位置。该间隔D如以下双层电梯维护方法的说明所述,其大小是将嵌合有增高体28的柱塞26c压回液压缸26b内时所用夹具的前端能够插入的水平。
此外,法兰部28c可以设置在增高体28侧壁的一部分,也可以设置在侧壁的整个周向上。在增高体28侧壁的一部分设置法兰部28c时,以法兰部28c不向弹性体25a的配置侧突出,而是向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固定部分外侧突出的方式,使增高体28嵌合在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的柱塞26c。另一方面,在增高体28侧壁的整个周向上设置法兰部28c时,增高体28与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的柱塞26c的嵌合不存在方向性。
上述结构的增高体28根据柱体形状高度不同而准备了多种尺寸,当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由于长年使用造成永久延伸时,则更换成更高的增高体。此种增高体28的更换步骤在以下说明的双层电梯1的维护方法中详细说明。
[增高体28’的变形例]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只有增高体28’的形状不同。即,增高体28’可以构成为在柱体形状的侧壁设置有沿柱体形状周向的槽部28d,并通过该槽部28d形成法兰部28c。此时,槽部28d的开口宽度W与使用图3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增高体28’的间隔D相同,其大小是将嵌合有增高体28’的柱塞26c压回液压缸26b内时所用夹具前端能够插入的水平。
像这样,与第1实施方式的增高体28相比,通过设置成由槽部28d构成法兰部28c的增高体28’,也能够加大支承面28b。
<双层电梯的驱动>
在如上文那样构成的双层电梯1中,基于轿厢框架位置传感器20a检测出的轿厢框架2的当前位置,控制装置8控制驱动装置6来驱动主绳3,从而使轿厢框架2移动至作为目标的电梯厅楼层的高度位置。
此外,基于由上轿厢位置传感器22a及下轿厢位置传感器23a检测出的轿厢框架2内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当前位置,控制部11c控制轿厢位置调整驱动部11b使槽轮11a旋转。由此,在轿厢框架2内,将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移动至作为目标的电梯厅楼层的高度位置。
并且,在双层电梯1中,用于使轿厢框架2升降的驱动装置6经由防振橡胶被固定在机械室1b内。同样,用于使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升降的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11经由防振橡胶被固定于轿厢框架2。这些防振橡胶、悬吊轿厢框架2的主绳3、以及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根据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中乘客上下电梯所造成的负荷变化来进行伸缩。因此,根据乘客上下电梯的情况,轿厢框架2、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高度位置会发生几十毫米的位置变化。
发生此种位置变化时,针对轿厢框架2的位置变化,与上文同样地通过移动轿厢框架2,从而修正轿厢框架2的高度位置。
对此,针对轿厢框架2内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位置变化,通过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移动绳索固定构件25,修正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高度位置。此时,通过上轿厢位置传感器22a及下轿厢位置传感器23a检测由于乘客上下电梯所造成的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高度位置变化。然后,基于检测出的高度位置变化,控制装置8控制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的压力发生装置26a进行压力流体的供应/排出。由此,控制装置8分别单独变更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两端的固定部分的高度位置,并实施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各自高度位置的修正。
并且,双层电梯1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随着电梯的行驶,会由于一定的负荷产生一定量的拉伸。该拉伸有以下特性,即:如果负荷消失则基本会恢复原样,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长年发生拉伸,则最终会处于永久拉长的状态。此种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由于长年使用造成不可逆的延伸,也通过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移动绳索固定构件25得以修正。
<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
图5是用于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的工序图,也是将设置在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固定部分的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及其周围放大后的工序图。如图所示的维护方法是在对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长年使用所造成的不可逆的延伸进行的修正已达到极限时,对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更换增高体28的步骤。
对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不可逆的延伸的修正是否已达到极限通过如下方式判定。即,即使通过负荷传感器22b、23b检测出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内的搭载负荷为零,但仍通过上轿厢位置传感器22a及下轿厢位置传感器23a检测出轿厢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时,判断对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不可逆延伸的修正已达到极限。此判断可构成为例如通过控制装置8实施,再由此处省略图示的通知单元联系作业人员。
以下,参照图5及前文说明的图1~图3,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维护方法,说明增高体28的更换步骤。
首先如图5(1)所示,分别设置于上梁2a及中间梁2d的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处于以下状态,即:对此处省略图示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不可逆的延伸进行的修正达到极限,柱塞26c接近最大限度地被压出液压缸26b。因此,由于乘客上下电梯造成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时,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难以如前文中双层电梯的驱动中所说明的那样实施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高度位置的修正。
在此状态下,如图5(2)所示,作业人员首先例如使用另外的液压起重器100固定绳索固定构件25的高度位置。只要能够固定绳索固定构件25的高度位置,则也可以使用底座代替另外的液压起重器100。在此状态下,作业人员使用棒状的夹具101,将棒状夹具101的前端按在增高体28的法兰部28c上,隔着增高体28将柱塞26c下压至液压缸26b内。使下压柱塞26c的高度具有在增高体28和绳索固定构件25之间形成用于实施增高体28的更换操作的空间的水平。
之后,如图5(3)所示,作业人员从柱塞26c的前端拆卸增高体28,将比拆卸下的增高体28高度更高的增高体28嵌合在柱塞26c的前端。
接下来,如图5(4)所示,作业人员操作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的压力发生装置26a,向液压缸26b内供应压力流体,将柱塞26c压出液压缸26b,直至达到由更换后的增高体28支承绳索固定构件25的高度。在此状态下,作业人员从上梁2a及中间梁2d与绳索固定构件25之间拆卸另外的液压起重器100,结束操作。
如上文所述,通过由高度更高的增高体28支承绳索固定构件25,使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确保柱塞26c的延伸可动区域h。而且,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能够再次修正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高度位置,以及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进一步的不可逆的延伸。
即,如图5(5)所示,由于乘客乘坐电梯造成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延伸时,或者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进一步产生了不可逆的延伸时,通过推高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的柱塞26c,能够吸收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拉伸部分。由此,能够实施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高度位置的修正以及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不可逆的延伸的修正。
而且,当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不可逆的延伸再次达到通过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的柱塞26c的延伸所进行修正的极限时,通过将增高体28更换成更高的增高体28,能够进一步吸收增高体28的高度尺寸部分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拉伸。
另外,在使用图4中说明的增高体28’时,也同样实施以上说明的步骤。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构成为在增高体28上设置法兰部28c,该增高体28用于加大轿厢框架2的上梁2a及中间梁2d与绳索固定构件25之间的间隔。由此,在操作现场,能够将棒状的夹具101按在法兰部28c上,经由增高体28轻松下压柱塞26c。即,在增高体上未设置法兰部28c时,即使在操作现场想要下压柱塞26c,但由于在增高体及柱塞上没有卡住的部分,所以极难下压柱塞26c。
对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在如上文所述的操作现场,能够将棒状夹具101按在法兰部28c上,轻松下压柱塞26c,从而容易拆卸原先安装的增高体28。此外,也能够轻松地将更高的增高体28嵌入柱塞26c的前端,提升更换增高体28的维护操作的操作性。
《第2实施方式》
<双层电梯的结构>
图6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此外,图7是将第2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主要部分拆分后的结构图。如这些图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与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不同之处在于,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及增高体108的结构。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针对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及增高体108的结构进行说明,对其他与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相同的结构要素标记同一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由于上梁2a和中间梁2d上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固定部分结构相同,所以下面以上梁2a的固定部分为例进行说明,省略重复说明。
[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
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与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的不同之处在于,在被插入液压缸26b内的柱塞26c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定位销50的孔部A。孔部A在从液压缸26b突出的柱塞26c的前端,设置于柱塞26c的侧壁。此种孔部A沿柱塞26c的轴向设置有2处或多处。
[增高体108]
增高体108与第1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增高体28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用于将定位销50插入柱体形状的侧壁的贯通孔B。在将增高体108嵌入柱塞26c前端的状态下,贯通孔B具有与柱塞26c上设置的多个孔部A之一相重叠的位置及形状。此外,通过对柱塞26c变更增高体108的高度,增高体108的贯通孔B与柱塞26c上设置的多个孔部分别重叠。
此种增高体108构成为在增高体108的贯通孔B与柱塞26c的1个孔部A重叠的状态下,通过在孔部A和贯通孔B的重叠处插入定位销50而被固定在柱塞26c的规定高度。
与第1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相同,上述增高体108具有使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的柱塞26c前端嵌入的凹部28a。但是,该凹部28a可以贯通柱体形状的增高体108来设置。
<双层电梯的驱动>
具备如上构成的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及增高体108的双层电梯的驱动以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双层电梯同样的驱动来实施。
<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
图8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的工序图,也是将在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固定部分上设置的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及其周围放大后的工序图。如图所示的维护方法是在对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长年使用所造成的不可逆的延伸进行的修正已达到极限时,针对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提起增高体108的步骤。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步骤同样地,判定对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不可逆延伸的修正是否已达到极限。
以下,参照图8及前面说明的图6和图7,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双层电梯维护方法。
首先如图8(1)所示,分别设置于上梁2a及中间梁2d的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在使贯通孔B与柱塞26c中较靠近液压缸26b一侧设置的孔部A吻合的状态下配置。然后,通过使定位销50在孔部A、B处贯通,从而成为在柱塞26c中较靠近液压缸26b侧的位置上固定有增高体108的状态。
而且,分别设置在上梁2a及中间梁2d的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处于以下状态,即:对此处省略图示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不可逆的延伸进行的修正达到极限,柱塞26c接近最大限度地被压出液压缸26b。因此,由于乘客上下电梯造成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时,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26难以如前面双层电梯的驱动中所说明的那样实施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高度位置的修正。
在此状态下,如图8(2)所示,作业人员首先例如使用另外的液压起重器100固定绳索固定构件25的高度位置。只要能够固定绳索固定构件25的高度位置,则也可以使用底座代替另外的液压起重器100。在此状态下,作业人员使用棒状的夹具101将棒状的夹具101的前端按在增高体108的法兰部28c上,经由增高体108将柱塞26c压回至液压缸26b内。压回柱塞26c的高度是在增高体108和绳索固定构件25之间能形成柱塞26c上设置的孔部A间隔以上的操作空间的水平。
之后,如图8(3)所示,作业人员从嵌合在柱塞26c前端的增高体108上拆卸定位销50。然后,抬起增高体108,使增高体108的贯通孔B与柱塞26c上设置的孔部A中位于柱塞26c前端侧的孔部A吻合,再使定位销50贯穿相吻合的孔部A及贯通孔B。由此,将增高体108移动并固定在柱塞26c的较靠近前端侧。
接下来,如图8(4)所示,作业人员操作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的压力发生装置26a,向液压缸26b内供应压力流体,将柱塞26c压出液压缸26b,直至由增高体108支撑起绳索固定构件25的高度。在此状态下,作业人员从上梁2a及中间梁2d与绳索固定构件25之间拆卸另外的液压起重器100,结束操作。
如上文所述,通过由移动至柱塞26c的前端侧并固定的增高体108支承绳索固定构件25,从而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确保柱塞26c的延伸可动区域h。而且,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能够再次修正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高度位置,以及修正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进一步的不可逆延伸。
即,如图8(5)所示,由于乘客乘坐电梯造成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延伸时,或者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进一步产生不可逆的延伸时,通过推高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的柱塞26c,从而能吸收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拉伸部分。由此,能够实施上轿厢12及下轿厢13的高度位置的修正,以及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不可逆延伸的修正。
以上,当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不可逆的延伸再次达到通过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的柱塞26c延伸进行修正的极限时,通过将增高体108提起至更高的位置并固定,能够进一步吸收提起增高体108的尺寸部分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拉伸。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构成为在增高体108上设置法兰部28c,该增高体108用于加大轿厢框架2的上梁2a及中间梁2d与绳索固定构件25之间的间隔。由此,能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将棒状的夹具101按在法兰部28c上,可经由增高体108容易地下压柱塞26c。结果,能够容易地进行增高体108相对于柱塞26c的固定高度变更的操作,提高变更增高体108高度的维护操作的操作性。此外,根据本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由于仅变更增高体108相对于柱塞26c的固定高度,无需更换增高体108,所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维护操作更容易。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9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也是将双层电梯的主要部分拆分后的结构图。如图所示,作为变更增高体108’相对于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的柱塞26c的固定高度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在柱塞26c上设置1个孔部A,在增高体108’上设置多个贯通孔B。
即,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106’在柱塞26c的侧壁具有1个孔部A。与此相对地,增高体108’沿凹部28a的延伸设置方向具有多个贯通孔B。贯通孔B可以如图所示为2个,也可以是更多个。
此种变形例的结构也能够在柱塞26c的孔部A和增高体108’的贯通孔B中的其中之一重叠的状态下,通过在孔部A和贯通孔B的重叠处插入定位销50,从而选择性地将增高体108’固定在柱塞26c的规定高度,能够获得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以上的第2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可以是与第1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组合的结构。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及变形例,还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为了在说明本发明时能够容易理解,详细地说明了上述实施方式,但并非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此外,可以将某一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替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还可以对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追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此外,针对各个实施方式结构的一部分,可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替换。
标号说明
1……双层电梯
1a……电梯井
2……轿厢框架
12……上轿厢
13……下轿厢
17……轿厢位置调整绳索
11……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
11a……槽轮
25……绳索固定构件
26、106、106’……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
26c……柱塞(延伸部)
28、28’、108、108’……增高体
28a……凹部
28b……支承面(柱体形状的另一侧底面)
28c……法兰部
28d……槽部
50……定位销
101……夹具
A……孔部
B……贯通孔

Claims (10)

1.一种双层电梯,包括:
轿厢框架,该轿厢框架在电梯井内以自由升降的方式配置;
上轿厢,该上轿厢被收纳在所述轿厢框架内;
下轿厢,该下轿厢被收纳在所述轿厢框架内的所述上轿厢的下方;
轿厢位置调整绳索,该轿厢位置调整绳索被设置为其一端被固定于所述轿厢框架,从所述一端延伸设置的中间部吊挂所述上轿厢,并且其另一端被固定于所述轿厢框架,从所述另一端延伸设置的中间部吊挂所述下轿厢;
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该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具有槽轮,该槽轮卷绕了在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中吊挂所述上轿厢的部分和吊挂所述下轿厢的部分的中间部;
绳索固定构件,该绳索固定构件在悬吊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状态下固定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端部;
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该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具有延伸部,在所述绳索固定构件和所述轿厢框架之间以自由延伸的方式配置,使所述绳索固定构件以自由移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轿厢框架;以及
增高体,该增高体安装在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的前端,支承所述绳索固定构件,
所述双层电梯的特征在于,
所述增高体具有法兰部,在该增高体安装在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的前端的状态下,该法兰部从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方向朝侧向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高体具有柱体形状,在柱体形状的一侧的底面具有使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前端陷入的凹部,在柱体形状的侧壁中与柱体形状的另一侧的底面之间隔开间隔的位置上设置有所述法兰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高体在柱体形状侧壁的整个周向上设置有法兰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高体具有在柱体形状侧壁的周向上延伸设置的槽部,所述槽部的侧壁构成所述法兰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沿延伸方向具有多个孔部,
所述增高体具有:在柱体形状一侧的底面使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的前端陷入的凹部;以及在柱体形状侧壁到达所述凹部的贯通孔,在设置于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的多个中的其中之一与所述贯通孔吻合的状态下,通过使定位销从所述贯通孔贯通至所述孔部,而使所述增高体被固定在所述延伸部的规定高度。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在侧壁具有孔部,
所述增高体具有:在柱体形状一侧的底面使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的前端陷入的凹部;以及沿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的前端陷入所述凹部的方向上设置的多个贯通孔,在设置于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的所述孔部与所述贯通孔中的其中之一相吻合的状态下,通过使定位销从所述贯通孔贯通至所述孔部,而使所述增高体被固定在所述延伸部的规定高度。
7.一种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该双层电梯包括:
轿厢框架,该轿厢框架在电梯井内以自由升降的方式配置;
上轿厢,该上轿厢被收纳在所述轿厢框架内;
下轿厢,该下轿厢被收纳在所述轿厢框架内的所述上轿厢的下方;
轿厢位置调整绳索,该轿厢位置调整绳索被设置为其一端被固定于所述轿厢框架,从所述一端延伸设置的中间部吊挂所述上轿厢,并且其另一端被固定于所述轿厢框架,从所述另一端延伸设置的中间部吊挂所述下轿厢;
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该轿厢位置调整驱动装置具有槽轮,该槽轮卷绕了在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中吊挂所述上轿厢的部分和吊挂所述下轿厢的部分的中间部;
绳索固定构件,该绳索固定构件在悬吊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状态下固定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端部;
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该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具有延伸部,在所述绳索固定构件和所述轿厢框架之间以自由延伸的方式配置,使所述绳索固定构件以自由移动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轿厢框架;以及
增高体,该增高体安装在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的前端,支承所述绳索固定构件,
所述增高体具有法兰部,在该增高体安装在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的前端的状态下,该法兰部从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方向朝侧向突出,
所述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相对于所述轿厢框架已确保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的固定状态的状态下,通过使用夹具按压安装在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前端的所述增高体的法兰部,从而缩短所述延伸部,在所述增高体和所述绳索固定构件之间形成操作空间,
通过将所述增高体从所述延伸部提起至所述操作空间,经由所述增高体,提高所述延伸部的延伸长度,
接着通过使所述延伸部延伸,由所述增高体支承所述绳索固定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提高所述延伸部的延伸长度时,通过更换所述增高体来提高所述延伸部的延伸长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沿延伸方向具有多个孔部,
所述增高体具有:在柱体形状一侧的底面使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的前端陷入的凹部;以及在柱体形状的侧壁上到达所述凹部的贯通孔,
在提高所述延伸部的延伸长度时,在使所述多个孔部中设置于较靠近所述延伸部的前端侧的孔部与所述贯通孔吻合的状态下,使定位销从所述贯通孔贯通至所述孔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在侧壁具有孔部,
所述增高体具有:在柱体形状一侧的底面使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的前端陷入的凹部;以及沿所述绳索固定构件移动装置的延伸部的前端陷入所述凹部方向上设置的贯通孔,
在提高所述延伸部的延伸长度时,在所述孔部与所述贯通孔中设置在较接近所述凹部的开口部位置的贯通孔相吻合的状态下,使定位销从所述贯通孔贯通至所述孔部。
CN201810366098.0A 2017-04-26 2018-04-23 双层电梯及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 Active CN1087928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6963 2017-04-26
JP2017086963A JP6720110B2 (ja) 2017-04-26 2017-04-26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および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92892A CN108792892A (zh) 2018-11-13
CN108792892B true CN108792892B (zh) 2020-03-20

Family

ID=64093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6098.0A Active CN108792892B (zh) 2017-04-26 2018-04-23 双层电梯及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20110B2 (zh)
CN (1) CN1087928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0395B (zh) * 2020-05-29 2023-11-17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下梁减震结构
CN113879938B (zh) * 2021-10-28 2023-11-21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曳引绳裁剪装置及其方法
JP7283616B1 (ja) 2022-06-10 2023-05-30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02445A1 (fr) * 2001-06-28 2003-01-0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Detecteur de charge d'ascenseur
JP5481170B2 (ja) * 2009-11-18 2014-04-2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WO2011082898A1 (de) * 2009-12-15 2011-07-14 Inventio Ag Aufzuganlage mit doppeldecker
JP5501159B2 (ja) * 2010-08-30 2014-05-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CN104093657B (zh) * 2012-02-08 2016-01-1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双层电梯
JP5997064B2 (ja) * 2013-01-18 2016-09-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TR201819170T4 (tr) * 2014-12-02 2019-01-21 Inventio Ag Asansör sistemi.
EP3037375A1 (de) * 2014-12-23 2016-06-29 Inventio AG Aufzugsanlage mit einem Halte- und Verstellsystem für eine Aufzugskabinenanordn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92892A (zh) 2018-11-13
JP2018184257A (ja) 2018-11-22
JP6720110B2 (ja) 2020-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92892B (zh) 双层电梯及双层电梯的维护方法
CN107428503B (zh) 具有能够移位的机房的电梯系统
JP5677594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KR101902134B1 (ko) 엘리베이터용 권상기 설치 장치
JP6092356B1 (ja) 補償索の案内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
CN113006500B (zh) 全装配式混凝土节点减隔震装置的安全施工安装装置
JP5501159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
JP2009173386A (ja)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装置
JP2013119458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20120130087A (ko) 이단 승강기 장치
JP2018040127A (ja) 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
KR101862970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03935869B (zh) 双层电梯
JP6419638B2 (ja) 両かごエレベーター
JP633622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1190047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345820B1 (ja) バッファクリアランス調整装置およびバッファクリアランス調整方法
JP525328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641804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釣合い重りクリアランス測定装置及び釣合い重りクリアランス測定方法
JP2012056678A (ja)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の据付方法及び装置
CN108883898B (zh) 电梯装置
JP449130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支持装置
JP7283616B1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KR101089312B1 (ko) 크레인의 마그네트와 코일의 중심을 자동으로 조정하는 센터링 장치
JP441588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