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5372A - 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5372A
CN108775372A CN201810367389.1A CN201810367389A CN108775372A CN 108775372 A CN108775372 A CN 108775372A CN 201810367389 A CN201810367389 A CN 201810367389A CN 108775372 A CN108775372 A CN 108775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rod
damper
dust cover
cavity
cushion co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673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5372B (zh
Inventor
肖波峰
万建
崔金泉
翟建龙
杨林海
梁庚法
万马
尹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6738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753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75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5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5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5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活塞杆、缓冲套、防尘罩及连接座,减振器本体的一端从防尘罩的一端穿入到防尘罩内,活塞杆穿过防尘罩,减振器本体设有一型腔,活塞杆的一端伸入到型腔内,并与型腔的内壁滑动连接,型腔内设有液压油,连接座内设有一空腔,空腔内设有缓冲包,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座,并经过缓冲包,且其上设有一环形的缓冲片,缓冲片设于空腔内,缓冲包包裹缓冲片,缓冲套固设于防尘罩内,缓冲套套设于活塞杆上,缓冲套上设有若干第一环形凹槽,其中一第一环形凹槽上设有环形限位块,防尘罩上设有一截面呈波浪形缓冲部。本发明的减振器具有稳定性更高,更安全的特点。

Description

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的理解不断加深,普通百姓越来越注重汽车的舒适性及节能性。为了提高汽车乘坐的舒适性,汽车都配备有悬架系统,悬架系统能缓冲由不平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冲击力,以保证车身能平稳通过。
减振器是悬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能够有效衰减车轮传递到车身的振动,提高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操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现有技术当中,减振器的防尘罩顶端与缓冲块相扣,然后装到减振器的活塞杆上,一部分缓冲块裸露于环境中,易受到污水与泥沙的侵蚀,且活塞杆顶端与顶部支座通过螺母直接固定连接,顶端无缓冲结构,在缓冲块受到压缩时,缓冲块与活塞杆运动频率不一致,顶部支座受到振动。且为了汽车的舒适性,缓冲块越来越软,当减振器本体压缩到缓冲块的压缩极限时,其径向直径会增大,容易撑破防尘罩。
发明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器,以解决缓冲块受挤压时径向距离增大而造成防尘罩破裂的问题,延长减振器的使用寿命。
一种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还包括活塞杆、缓冲套、防尘罩及连接座,所述防尘罩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一端从所述防尘罩的另一端穿入到所述防尘罩内,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防尘罩,且其两端分别突出所述防尘罩,所述减振器本体设有一型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型腔内,并与所述型腔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滑动连接部分与所述型腔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型腔内设有液压油,所述连接座内设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缓冲包,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座,并经过所述空腔,且其上设有一环形的缓冲片,所述缓冲片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缓冲包包裹所述缓冲片,所述缓冲套固设于所述防尘罩内,所述缓冲套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且所述缓冲套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活塞杆采用过盈或过渡配合连接,所述缓冲套上设有若干第一环形凹槽,其中一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上设有环形限位块,所述防尘罩上设有一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截面呈波浪形,所述缓冲部与所述环形限位块相对。
上述减振器,由于连接座的空腔内设有缓冲片,缓冲片被缓冲包包裹,当缓冲套受到挤压时,活塞杆同时也会挤压,因缓冲包与缓冲片的共同作用,具有缓冲减振效果,进一步减轻车身受到的振动,且缓冲套上设有环形限位块,限制减振器本体对缓冲套的进一步压缩,与限位块对应位置的防尘罩上设有截面呈波浪形的缓冲部,可防止环形限位块受到压缩时径向距离增大撑破防尘罩。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套为锥形,其直径沿所述活塞杆轴线方向向靠近所述减振器本体的方向逐渐变小。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套朝向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包容部,所述第一环形包容部环设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且其末端朝向所述活塞杆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套内壁设有一环形凸块,所述活塞杆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环形凸块相对,所述环形凸块嵌入到所述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朝向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二环形包容部,所述第二环形包容部环设于所述防尘罩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穿入到所述减振器本体内的的末端上设有弹性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一端设有一法兰盘,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法兰盘通过非金属嵌件六角螺母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减振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减振器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减振器本体 10 型腔 11
活塞杆 20 弹性垫片 21
第二环形凹槽 22 缓冲套 30
第一环形凹槽 31 环形限位块 32
第一环形包容部 33 环形凸块 34
防尘罩 40 缓冲部 41
连接座 50 缓冲包 51
缓冲片 52 第二环形包容部 53
法兰盘 60 六角螺母 7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减振器本体10、活塞杆20、缓冲套30、防尘罩40及连接座50。
减振器本体10内设有一型腔11,型腔11内设有液压油。
活塞杆20穿过防尘罩40,且其两端分别突出防尘罩40。其一端伸入到型腔11内,与型腔11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滑动连接部分与型腔11的内壁间隙配合。活塞杆20在减振器本体10内做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活塞杆20穿入到减振器本体10内的的末端上设有弹性垫片21。减振器本体10的上移到一定的距离后,活塞杆20上的弹性垫片21与减振器本体10底部接触,减振器本体10无法继续上移,弹性垫片21保护减振器本体10底部不受活塞杆20的抵压而损坏。
缓冲套30固设于防尘罩40内,防止缓冲套30接触空气、泥沙而受污染侵蚀,缓冲套30套设于活塞杆20上,且缓冲套30的至少一部分与活塞杆20采用过盈或过渡配合连接,缓冲套30上设有若干第一环形凹槽31,其中一第一环形凹槽31上设有环形限位块32。
减振器本体10上移到一定距离时,缓冲套30开始被压缩,继续压缩到环形限位块32时,环形限位块32因自身材料具有很大的弹性与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即其有一定的压缩量,环形限位块32在此时限制减振器本体10的继续上移,以达到减振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套30为耐磨、耐腐蚀、耐高温的稳定性优良的聚氨酯材料,环形限位块32为具有高弹性的橡胶。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套30为锥形,其直径沿活塞杆20轴线方向向靠近减振器本体10的方向逐渐变小。在受到减振器本体10压缩时,直径越小的地方越靠近减振器本体10,所受到的压力越大,但因直径小,因而径向直径变化的范围较大,进而保证防尘罩40的完整性,不被撑破。
此外,缓冲套30朝向减振器本体10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包容部33,第一环形包容部33环设于活塞杆20的外侧,且其末端朝向活塞杆20弯折。第一环形包容部33具有导向作用,并进一步分散减振器本体10所给的压力。
防尘罩40上设有一缓冲部41,缓冲部41的截面呈波浪形,缓冲部41与环形限位块32相对。环形限位块32受到挤压膨胀时,缓冲部41可分散环形限位块32所给的径向压力,防止防尘罩40被挤破。
防尘罩40的一端与连接座50连接,减振器本体10的一端从防尘罩40的另一端穿入到防尘罩40内。减振器本体10在防尘罩40内做往复运动。
连接座50内设有一空腔,空腔内设有缓冲包51,活塞杆20的另一端穿过连接座50,并经过空腔,且其上设有一环形的缓冲片52,缓冲片52设于空腔内,缓冲套3051包裹缓冲片52。缓冲片52与缓冲包51可分散连接座50所受到的振动,分散压力。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50远离减振器本体10的一端设有一法兰盘60,活塞杆20与法兰盘60通过六角螺母70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座50朝向减振器本体10的一端设有第二环形包容部53,第二环形包容部53环设于防尘罩40的外侧。第二环形包容部53限制防尘罩40的位置,防止因受径向压力而移位。
本发明中的减振器通过法兰盘与螺栓固定在车身上,减振器本体通过螺簧固定在悬架控制臂上来实现减振器安装在车辆上。车轮往上运动时,减振器本体上移,上移一定距离后,缓冲套接触,继续上移,环形限位块被压缩,当压缩到到达设计的受力极限时,无法继续压缩,即减振器本体无法上移,这样便实现了悬架的上跳限位功能。车轮往下运动时,减振器本体下移,下移到一定距离后,其活塞杆上的橡胶垫与减振器本体底部内壁接触,无法继续下移,这样便实现了悬架的下跳限位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减振器,由于环形限位块与连接座内缓冲包的设置,将很好的保护了减振器,延长其使用寿命。
请参阅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减振器,本实施例中的减振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减振器大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缓冲套30内壁设有一环形凸块34,活塞杆20上设有第二凹槽22,第二凹槽22与环形凸块34相对,环形凸块34嵌入到第二凹槽22内,将活塞杆20卡紧,并且环形凸块34也将受到活塞杆20给的压力,具有分散振动的作用。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塞杆、缓冲套、防尘罩及连接座,所述防尘罩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一端从所述防尘罩的另一端穿入到所述防尘罩内,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防尘罩,且其两端分别突出所述防尘罩,所述减振器本体设有一型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入到所述型腔内,并与所述型腔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滑动连接部分与所述型腔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型腔内设有液压油,所述连接座内设有一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缓冲包,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座,并经过所述空腔,且其上设有一环形的缓冲片,所述缓冲片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缓冲包包裹所述缓冲片,所述缓冲套固设于所述防尘罩内,所述缓冲套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且所述缓冲套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活塞杆采用过盈或过渡配合连接,所述缓冲套上设有若干第一环形凹槽,其中一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上设有环形限位块,所述防尘罩上设有一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截面呈波浪形,所述缓冲部与所述环形限位块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为锥形,其直径沿所述活塞杆轴线方向向靠近所述减振器本体的方向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朝向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环形包容部,所述第一环形包容部环设于所述活塞杆的外侧,且其末端朝向所述活塞杆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内壁设有一环形凸块,所述活塞杆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环形凸块相对,所述环形凸块嵌入到所述第二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朝向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二环形包容部,所述第二环形包容部环设于所述防尘罩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穿入到所述减振器本体内的的末端上设有弹性垫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减振器本体的一端设有一法兰盘,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法兰盘通过六角螺母固定连接。
CN201810367389.1A 2018-04-23 2018-04-23 减振器 Active CN108775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7389.1A CN108775372B (zh) 2018-04-23 2018-04-23 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67389.1A CN108775372B (zh) 2018-04-23 2018-04-23 减振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5372A true CN108775372A (zh) 2018-11-09
CN108775372B CN108775372B (zh) 2024-04-19

Family

ID=64026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7389.1A Active CN108775372B (zh) 2018-04-23 2018-04-23 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753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7984A (zh) * 2020-12-24 2021-04-30 临海市鹿城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车辆减震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98672U (zh) * 2013-03-20 2013-09-18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悬架减振装置
CN104791408A (zh) * 2015-05-04 2015-07-2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减震器及汽车
CN204900648U (zh) * 2015-06-29 2015-12-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减振器及悬架
CN105172508A (zh) * 2015-10-12 2015-12-2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器的缓冲装置
CN205026003U (zh) * 2015-08-31 2016-02-1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减振器
CN208089844U (zh) * 2018-04-23 2018-11-13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减振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98672U (zh) * 2013-03-20 2013-09-18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悬架减振装置
CN104791408A (zh) * 2015-05-04 2015-07-2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减震器及汽车
CN204900648U (zh) * 2015-06-29 2015-12-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减振器及悬架
CN205026003U (zh) * 2015-08-31 2016-02-1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减振器
CN105172508A (zh) * 2015-10-12 2015-12-2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器的缓冲装置
CN208089844U (zh) * 2018-04-23 2018-11-13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减振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7984A (zh) * 2020-12-24 2021-04-30 临海市鹿城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车辆减震装置
CN112727984B (zh) * 2020-12-24 2022-11-08 临海市鹿城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车辆减震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5372B (zh) 202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3338B (zh) 悬架支座
CN208089844U (zh) 减振器
CN105774511A (zh) 一种橡胶衬套式的发动机悬置
CN108775372A (zh) 减振器
CN106481718A (zh) 用于机动车的减震器
CN104179872A (zh) 一种可变阻尼油气悬缸及其矿用自卸车
CN102128233A (zh) 多股螺旋弹簧减震器
CN1975195A (zh) 防尘罩和具有所述防尘罩的减震器
CN205423656U (zh) 一种驾驶室减噪用减震块
CN205298387U (zh) 减震器防刚性接触的减震装置
CN202768702U (zh) 一种隔振块总成
US9145036B2 (en) Shock absorber apparatus
CN201190763Y (zh) 减振器
CN202528880U (zh) 一种汽车座椅减震器
CN203888883U (zh) 皮卡车身悬置总成装置
CN206299629U (zh) 一种减震器
CN106515525A (zh) 一种减震器
KR101724736B1 (ko) 자동차용 쇼크업소버
CN103511534A (zh) 一种单筒高压减振柱式减震器
CN204004121U (zh) 发动机减震装置总成
CN218702582U (zh) 一种agv舵轮用减震机构
CN202301721U (zh) 支柱减振器
CN207725171U (zh) 一种乘用车用气压悬架
CN202451692U (zh) 带防尘罩的汽车减震器
CN105172508A (zh) 一种减振器的缓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