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0408B - 扭转振动降低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扭转振动降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30408B
CN108730408B CN201810369623.4A CN201810369623A CN108730408B CN 108730408 B CN108730408 B CN 108730408B CN 201810369623 A CN201810369623 A CN 201810369623A CN 108730408 B CN108730408 B CN 1087304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direction
corner
torsional vibration
rotating body
redu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6962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30408A (zh
Inventor
堀田修平
天野浩之
铃木裕二
宫原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730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0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30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0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5Masses mounted with play with respect to driving means thus enabling free movement over a limited r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1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cumulation of energy to absorb shocks or vib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30Flywheels
    • F16F15/315Flywhee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pporting arrangement, e.g. mountings, cages, securing inertia member to shaft
    • F16F15/3153Securing inertia members to the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082Dimensional tolerances, e.g. play between mechanic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lley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滚动体与旋转体的侧面的接触并抑制或避免减振性能的下降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滚动体(19)具有从贯通孔突出的轴部(26)、和外径向轴部(26)逐渐地增大的第一角部(32),旋转体(18)具有贯通孔的直径朝向旋转体(18)的轴线方向外侧逐渐地增大的第二角部(35),第二角部(35)具有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成为最大的末端部(18a),第一角部(32)具有在轴线方向上与末端部(18a)相向的相向部(P),从轴部(26)的端部起到相向部(P)为止的滚动体(19)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B)比第二角部(35)的旋转体(18)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A)长。

Description

扭转振动降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惯性质量体的往复运动或摆式运动(日文:振り子運動)来降低扭转振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传递由驱动力源产生的转矩的驱动轴等旋转构件有时会因输入的转矩本身的变动、由于驱动与该旋转构件连结的构件而导致的负载转矩的变动等而产生振动。这样的转矩的变动会作为扭转振动作用于该旋转构件。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用于使这种振动衰减的装置的一例。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构成为:由于产生旋转体的转矩变动,滚动体沿着形成于该旋转体的滚动面移动,借助该滚动体的摆式运动,使旋转体的扭转振动降低。更具体而言,在沿旋转体的圆周方向以一定的间隔形成的滚动室的内部配置有滚动体。另外,在滚动室的内壁面中的旋转体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的内壁面形成有滚动面。另外,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滚动体的截面形状为所谓的“H”形,该“H”形的凸缘部的形状在轴线方向的一方和另一方为不同的形状。
根据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如上所述,凸缘部的一方和另一方为不同的形状,特别是“H”形的截面形状中的支承轴部的外周面与凸缘部的交点(即角部)的形状在凸缘部的一方和另一方为不同的形状。因此,在滚动体相对于旋转体沿其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情况下,旋转体与上述角部接触时产生的旋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平行的力(轴线方向力)的大小在凸缘部的一方的角部和另一方的角部不同。因此,即使由于上述轴线方向力而使得滚动体在旋转体的轴线方向上往复运动,该往复运动也难以按一定的周期反复进行,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成为共振的状态。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92851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中,如上所述,滚动体由“H”形的形状构成,因此,在滚动体相对于旋转体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情况下,由于凸缘部会以与旋转体的两侧面接触的方式卡挂,所以能够抑制滚动体在轴线方向上从滚动室脱离。然而,在上述轴线方向力进行作用的情况下,根据上述角部的形状或轴线方向上的旋转体与滚动体之间的间隙的大小,旋转体的侧面会与滚动体接触。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接触成为滑动阻力,有可能会阻碍上述滚动体的摆式运动,进而使得该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减振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技术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滚动体与旋转体的侧面的接触且抑制或避免减振性能的下降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扭转振动降低装置,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具备:旋转体,所述旋转体承受转矩而进行旋转;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形成于所述旋转体;以及滚动体,所述滚动体伴随着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沿着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移动,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滚动体具有:轴部,所述轴部从所述贯通孔突出;第一角部,所述第一角部的外径向所述轴部的至少任一方的端部逐渐地增大;以及凸缘部,所述凸缘部隔着所述第一角部形成在与所述轴部相反的一侧,且外径比所述贯通孔的宽度大,所述旋转体具有所述贯通孔的直径朝向所述旋转体的轴线方向外侧逐渐地增大的第二角部,所述第二角部具有所述第二角部中的所述旋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成为最大的末端部,
所述第一角部具有相向部,所述相向部在所述滚动体沿着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移动时在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末端部相向,从所述轴部的端部起到所述相向部为止的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角部的所述旋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长。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角部为第一曲面部,所述第二角部为倒角加工部或第二曲面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角部为具有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的第一锥部,所述第二角部为倒角加工部或第二曲面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将在半径方向上向外侧与所述第一角部连续的所述凸缘部的内表面设为具有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的第二锥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角部的所述第一曲面部的半径为0.2mm至2.0mm的范围。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将在半径方向上向外侧与所述第一角部连续的所述凸缘部的内表面设为与所述第一锥部的倾斜角不同的第三锥部。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锥部的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比所述第三锥部的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小。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第三锥部的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的范围为45°至85°。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锥部的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的范围为1°至84°。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锥部的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的范围为1°至50°。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第一锥部的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为45°。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滚动体在所述轴部的两端具备所述凸缘部和所述第一角部,并由第一分割片和第二分割片构成,所述第一分割片具有形成所述轴部的中空圆筒部和与所述中空圆筒部一体化的一方的所述凸缘部,所述第二分割片具有与所述中空圆筒部紧贴嵌合的圆柱部和与所述圆柱部一体化的另一方的所述凸缘部。
并且,在本发明中,可以是,所述轴部的一端侧的所述第一角部的形状与所述轴部的另一端侧的所述第一角部的形状相互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滚动体具有从形成于旋转体的贯通孔突出的轴部、和外径向该轴部的至少一方的端部逐渐地增大的第一角部。另外,隔着该第一角部在与轴部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外径比贯通孔的宽度大的凸缘部。另一方面,旋转体具有贯通孔的直径朝向旋转体的轴线方向外侧逐渐地增大的第二角部。而且,第二角部具有该第二角部中的旋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成为最大的末端部,另外,滚动体的第一角部具有在沿着贯通孔的内表面移动时在轴线方向上与所述末端部相向的相向部。并且,构成为滚动体的轴线方向上的从轴部的端部起到所述相向部为止的长度比旋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第二角部的长度长。即,构成为,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中,从滚动体的轴部的端部起到相向部为止的长度比第二角部的长度长。
因此,即使在上述那样的轴线方向上的力作用于滚动体的情况下,滚动体的凸缘部的内表面也不会与旋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成为最大的末端部接触,在该轴线方向上,欲使滚动体返回到标准位置的推力会进行作用,所以能够避免滚动体的凸缘部的内表面与旋转体的侧面(末端部)的接触。即,在轴线方向上滚动体不与旋转体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或避免由该接触导致的滑动阻力,其结果是,能够避免阻碍滚动体的摆式运动的动作的情形。
另外,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能够避免阻碍滚动体的摆式运动的动作的情形,因此,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该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减振性能。并且,由于不会发生上述旋转体的侧面与滚动体的凸缘部的内表面的接触,所以能够提高旋转体以及滚动体的耐久性,并且能够抑制或避免由上述接触导致的异常声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收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变矩器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的图,且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第一实施例)的图。
图4是图3的放大图,特别是说明旋转体与滚动体的关系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特别是说明旋转体与滚动体的关系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特别是说明旋转体与滚动体的关系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特别是说明旋转体与滚动体的关系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特别是说明旋转体与滚动体的关系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特别是说明旋转体与滚动体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第七实施例)的剖视图,特别是说明旋转体与滚动体的关系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扭转振动降低装置、18…旋转体、18a…侧面(末端部)、18b…端部、19…滚动体、20…滚动室(贯通孔)、23a、23b…凸缘部、24…第一质量体、25…第二质量体、26、28…轴部、29…中空圆筒部、30…圆柱部、32…第一角部、33…凹曲面、34、45、46、…锥部、35…第二角部、36…倒角加工部、42…曲面部、A、B…长度(距离)、X…旋转中心轴线、P…相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具体说明本发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1内置于变矩器2。该变矩器2的结构与以往已知的变矩器相同,对其进行简单说明。通过使连结于发动机3的前罩4与泵壳5一体化,从而形成作为变矩器2整体的壳体。沿着该壳体的中心轴线配置有变速机构的输入轴6。涡轮轮毂7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该输入轴6的外周部。在该涡轮轮毂7连结有涡轮8、锁止离合器9以及扭转振动降低装置1。
涡轮8是与以往已知的涡轮相同的结构,与泵叶轮10相向配置,并构成为承受由泵叶轮10产生的油流而进行旋转。另外,锁止离合器9与前罩4的内表面相向配置,并构成为:通过利用液压压靠于前罩4,从而成为传递转矩的卡合状态,另外,通过使该液压下降而从前罩4离开,从而成为不传递转矩的释放状态。该锁止离合器9经由利用螺旋弹簧的弹性力进行缓冲的锁止减振器11与涡轮轮毂7连结。锁止减振器11具备与锁止离合器9连结的驱动侧构件12、和经由螺旋弹簧13与该驱动侧构件12连结的从动侧构件14,该从动侧构件14与涡轮轮毂7连结。此外,上述驱动侧构件12以及从动侧构件14为环状的板状构件。另外,在泵叶轮10与涡轮8之间,在它们的内周侧的部分配置有定子15,该定子15经由单向离合器17与嵌合于所述输入轴6的外周侧的固定轴16连结。
扭转振动降低装置1配置在上述涡轮8与锁止离合器9或锁止减振器11之间。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该扭转振动降低装置1的一例的图。以下,进行具体说明。该扭转振动降低装置1在旋转体18保持有多个滚动体(质量体)19。旋转体18是圆板状的构件,承受转矩而进行旋转,并且利用该转矩的变动进行扭转振动。该旋转体18以其旋转中心线成为水平或横向的方式安装于图1所示的发动机3的曲轴、向未图示的车轮传递驱动力的传动轴或车轴等旋转构件。在从旋转体18的旋转中心O沿半径方向偏移的位置、即在预定半径的圆周上,沿旋转体18的圆周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地排列形成有多个滚动室20。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八个滚动室20分别形成于隔着所述旋转中心O在直径上相向的位置,换言之,八个滚动室20分别形成于关于旋转中心O成为点对称的位置。
滚动室20为能够供配置在其内部的所述滚动体19在预定的范围进行滚动(往复移动)的适当的形状以及大小,并形成为沿旋转体18的板厚方向贯通旋转体18,滚动室20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贯通孔”。此外,该滚动室20的形状既可以为图2所示那样的所谓的长孔形状,或者也可以为单纯的圆形。滚动室20的内壁面为使滚动体19利用旋转体18的转矩的变动、即扭转振动进行往复运动的滚动面21。该滚动面21的形状为半径比从所述旋转中心O起到该滚动面21为止的尺寸(即旋转体18的半径)小的圆弧面或近似于圆弧面的曲面。另外,与该滚动面21相连的两侧的内壁面为划分各滚动室20的边界面22,滚动体19构成为:以该边界面22为限进行滚动,或在边界面22之间进行滚动。
滚动体19是在旋转体18的转矩变动的情况下利用惯性力进行摆式运动的惯性质量体,且是以沿着滚动面21滚动的方式形成为轴长短的圆柱状或圆板状等圆形截面的构件。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该滚动体19在后述的轴部26的两侧设置有外径比该轴部26的外周面27大的凸缘部23(23a、23b),并构成为截面形状呈所谓的“H”形。在这样的结构中,凸缘部23a与凸缘部23b之间的轴部26的外周面27与滚动面21接触,滚动体19沿着滚动面21滚动,并且以凸缘部23a以及凸缘部23b与旋转体18的两侧面接触的方式卡挂,所以能够抑制滚动体19从滚动室20沿轴线方向脱离。因此,该滚动体19的一部分收容于上述滚动室20。此外,上述轴部26的外周面27的直径设定为比滚动室20的开口宽度最窄的部位的尺寸稍小。这是为了使滚动体19能够在滚动面21上滚动而不与滚动室20的内壁面滑动接触。因此,在滚动体19的外周面27与滚动室20的内壁面之间存在间隙。
此外,将滚动体19及供其进行摆式运动的区域密闭成液密状态,以防止该滚动体19的摆式运动的动作被变矩器2内的油阻碍。即,在旋转体18的半径方向上从中间部至外周端的部分由外壳(未图示)覆盖成液密状态。另外,该外壳例如由截面形状呈帽状的两个外壳构件构成。
图3是用于说明示出了图2所示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滚动体19与旋转体18的关系的剖视图的一例的图,并示出了滚动体19在由旋转体18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压靠于滚动面21的状态。如上所述,在滚动体19设置有凸缘部23(23a、23b),并构成为该滚动体19的截面形状呈所谓的“H”形。若进一步对该滚动体19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则如图3所示,滚动体19由分割构造构成,该分割构造由两个构件构成,该滚动体19具备第一质量体24和第二质量体25。
第一质量体24具备中空圆筒状的轴部26和上述“H”形的凸缘部23中的一方的凸缘部23b。轴部26的轴长形成为比旋转体18的板厚(轴线方向上的长度)长且从贯通孔突出,另外,该轴部26的外周面27的直径构成为比半径方向上的滚动室20的开口宽度中的最窄的部位的尺寸稍小。此外,该轴部26的外周面27是与滚动面21接触的部分,该外周面27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压靠于滚动面21。凸缘部23b隔着后述的滚动体19的第一角部32形成在与轴部26相反的一侧。更具体而言,凸缘部23b与该轴部26一体(一体化)地形成在轴部26的轴线方向上的一方的端部,并形成为相比于轴部26在半径方向上向外侧突出。另外,该凸缘部23b的外径形成为在半径方向上比滚动室20的开口宽度大。此外,该第一质量体24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分割片”。
另一方面,第二质量体25具备由与上述第一质量体24的中空圆筒状的轴部26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构成的轴部28、和上述“H”形的凸缘部23中的另一方的凸缘部23a。轴部28的轴长形成为比旋转体18的板厚长,另外,如上所述,该轴部28的外径形成为与轴部26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大小。即,第一质量体24的轴部26具有在轴线方向上凹陷的中空圆筒部29,与之相反地,第二质量体25的轴部28具有压入或紧贴嵌合于该中空圆筒部29的圆柱部30。另外,凸缘部23a构成为与上述凸缘部23b相向,与轴部28一体(一体化)地形成,并形成为在半径方向上比滚动室20的开口宽度大。此外,第二质量体25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分割片”。另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如上所述,滚动体19由第一质量体24和第二质量体25构成,但该滚动体19例如也可以由进一步具备质量体的多个质量体构成。并且,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滚动体19由在轴部26的两端具有凸缘部23a以及凸缘部23b的“H”形构成,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轴部26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凸缘部23a(23b)即可。
在按这种方式构成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中,如上所述,滚动体19保持于滚动室20,当旋转体18与发动机3的曲轴等旋转构件一起旋转时,该滚动体19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压靠于滚动面21,并且,如图3所示,轴部26的外周面27与滚动面21接触。并且,当在该状态下在旋转构件以及安装于该旋转构件的旋转体18中产生扭转振动时,滚动体19会沿着滚动面21进行与扭转振动相应的往复运动(摆动)。因此,能够利用该往复运动来降低上述扭转振动。
另一方面,上述滚动体19在沿周向进行往复运动时,有时会一并地在轴线方向上进行摇晃或在轴线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这种情况是由于例如发动机3的振动、外部干扰而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可能会阻碍该滚动体19的往复运动的动作。即,在像这样在轴线方向上产生振动时,旋转体18的侧面18a与滚动体19接触,该接触成为滑动阻力,有可能会阻碍上述滚动体19的摆式运动,并且使得该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减振性能下降。因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即使在产生了轴线方向上的振动的情况下,也可抑制或避免上述旋转体18的侧面18a与滚动体19的接触。
具体而言,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滚动体19的凸缘部23a、23b的根部即从轴部26的外周面27起到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为止的第一角部32形成有弯曲的凹曲面33。另外,将在半径方向上向外侧与该凹曲面33连续的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设为倾斜面,即设为锥部(以下,也记为锥形)34。另一方面,在旋转体18中,将滚动面21中的旋转体18的轴线方向上的两侧的端部18b与旋转体18的侧面18a所成的第二角部35设为被倒角的倒角加工部36。即,通过像这样在滚动体19设置第一角部32,并在旋转体18设置第二角部35,从而在图3以及图4的截面形状中的旋转体18的侧面18a与凸缘部23a、23b的朝向旋转体18侧的内表面31即滚动体19之间,形成即使在产生了上述轴线方向上的振动的情况下上述旋转体18的侧面18a也不与滚动体19接触的所谓的避让部(日文:逃げ部)37或间隙部。此外,上述滚动体19的凹曲面33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曲面部”,锥部34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锥部”。
图4是进一步具体说明该避让部37以及旋转体18与滚动体19的关系的图。此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凸缘部23中的凸缘部23a侧和凸缘部23b侧的形状由相同的形状构成,所以仅示出了凸缘部23a侧(图3的右侧)。因此,在之后的说明中,除了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将凸缘部记为“凸缘部23a(23b)”。如上所述,在从滚动体19的轴部26的外周面27起到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形成有第一角部32。另外,该第一角部32具有第一过渡部38,所述第一过渡部38的外径从轴部26的外周面27朝向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逐渐地增大。另外,上述第一角部32以及第一过渡部38的沿着轴线方向的截面形状由曲率中心位于轴部26的外周侧的曲面(即凹曲面33)形成。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旋转体18在轴线方向上的滚动面21的两端部18b,在该滚动面21与旋转体18的侧面18a之间形成有第二角部35。换言之,该第二角部35构成为使得滚动室20的直径朝向旋转体18的轴线方向外侧逐渐地增大。此外,在该第二角部35,将从滚动室20的中心线L计测的尺寸从滚动面21朝向旋转体18的侧面18a逐渐地增大的部分设为第二过渡部39。
并且,构成为:相对于从上述第二角部35的第二过渡部39的滚动面21侧的开始点40起到在轴线方向上计测的长度(距离)或尺寸成为最大的部位(以下,记为末端部)为止的长度A,从第一角部32的第一过渡部38的轴部26侧的开始点41起到滚动体19的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中的在轴线方向上与上述末端部相向的部位(以下,记为相向部)P为止的在轴线方向上计测的长度(距离)B或尺寸更长。此外,如上所述,上述末端部为旋转体18的侧面18a中的在轴线方向上最突出的部位,即为第二角部35中的旋转体18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成为最大的部位。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由于该最突出的或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成为最大的部位为旋转体18的侧面18a,所以该旋转体18的侧面18a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末端部”。
即,第二角部35具有侧面18a,所述侧面18a相当于该第二角部35中的旋转体18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成为最大的末端部,另外,第一角部32具有相向部P,所述相向部P在滚动体19沿着滚动室20的内表面移动时在滚动体19的轴线方向上与侧面18a相向。并且,构成为:在从该滚动体19的轴线方向上的轴部26的端部起到所述相向部P为止的长度B和旋转体18的轴线方向上的第二角部35的长度A中,长度B比长度A长。换言之,构成为:在旋转体18的第二角部35中的倒角加工部36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A、和从滚动体19的外周面27的直线部分的终点、即凹曲面33的起点起到旋转体18的侧面18a与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的距离成为最短距离的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上的部位P为止的长度B中,该长度B比上述长度A长。
总之,构成为:在轴线方向上,在从旋转体18的滚动面21的端部18b的形状从轴线方向切换为半径方向的第二角部35的开始点40起到旋转体18的侧面18a为止的长度A、和从滚动体19的形状切换为圆角形的部分(即第一角部32的开始点41)起到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中的在轴线方向上与上述旋转体18的侧面18a相向的相向部P为止的长度B中,该长度B更长。因此,由于该长度B更长,所以与其距离长出的量相应地产生的间隙成为使旋转体18的侧面18a不与滚动体19接触的避让部37或间隙部。
此外,上述第一角部32的凹曲面33的形状形成在圆角形的半径为0.2mm到2.0mm的范围。另外,锥部34的角度α形成在该角度相对于轴线方向(相对于与轴线方向水平的线)为45°到85°的范围。并且,第二角部35的倒角加工部36例如以45°进行倒角,另外,该倒角的范围形成为1mm以下。此外,通过将上述角度α形成在45°到85°的范围,从而能够避免如下不良情况:例如在角度α小于45°的情况下,滚动体19的切削量增大,滚动体19自身的质量会变轻,有可能使得减振性能下降;并且,在角度α为比85°大的角度的情况下,旋转体18有可能会与滚动体19接触。
此外,在之后的说明中,除了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将上述旋转体18的轴线方向上的第二角部35的长度A仅记为“长度A”。另外,除了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之外,将上述滚动体19的轴线方向上的从轴部26的端部起到相向部P为止的长度B仅记为“长度B”。
因此,通过像这样构成为在长度A和长度B中使长度B更长,从而即使在轴线方向上的力作用于沿着滚动面21往复运动的滚动体19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滚动体19与旋转体18的侧面18a接触。即,在滚动体19的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与旋转体18的侧面18a接触之前,欲使滚动体19返回到标准位置的轴线方向上的力(推力)会进行作用,能够避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末端部即旋转体18的侧面18a与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或避免由该接触导致的滑动阻力。即,在产生了向轴线方向的振动的情况下,旋转体18的滚动面21会爬上滚动体19的凹曲面33,其结果是,欲使滚动体19返回到标准位置的上述推力、即离心力的分力会进行作用,所以能够避免阻碍滚动体19的摆式运动的动作的情形。换言之,能够抑制或避免使滚动体19返回到滚动面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侧即所谓的对准(日文:調芯)性能下降的情形。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能够避免阻碍滚动体19的摆式运动的动作的情形,所以能够一并地提高该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减振性能。而且,由于上述旋转体18的侧面18a不与滚动体19接触,所以能够提高旋转体18以及滚动体19的耐久性,并且能够抑制或避免由于旋转体18与滚动体19接触而产生异常声音的情形。并且,如上所述,由于能够抑制滑动阻力,所以也能够抑制在该滑动时产生的磨损,因此,也能够抑制磨损中的磨损粉末的产生,其结果是,例如能够避免由该磨损粉末给旋转体18、滚动体19的周边构件带来的不良影响。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进行说明。在图3以及图4所示的例子中,在旋转体18与滚动体19的关系中,为了避免旋转体18的侧面18a与滚动体19的接触,对旋转体18的第二角部35的第二过渡部39进行倒角加工,即使其具有倒角加工部36。另外,滚动体19的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由第一角部32和锥部34构成,所述第一角部32为凹曲面33,所述锥部34是在半径方向上向外侧与该第一角部32连续的部分。相对于此,在该扭转振动降低装置中,构成为在上述长度A与长度B的关系中使长度B更长即可,因此,例如,如图5至图9所示,也可以按如下方式构成旋转体18的第二角部35、凸缘部23a(23b)的第一角部32的形状以及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的形状。
图5所示的例子是以45°以外的角度对上述图4的例子中的旋转体18的第二角部35的倒角加工部36进行倒角加工得到的例子。在该图5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以使该加工的角度比图4所示的倒角大的角度β进行倒角加工得到的例子。即,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上述旋转体18的轴线方向上的第二角部35的长度A、和滚动体19的轴线方向上的从轴部26的端部起到相向部P为止的长度B中使长度B比长度A长即可,因此,该倒角加工部36的角度可以进行适当变更。由此,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与上述的例子同样地,也能够避免旋转体18的侧面18a与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的接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该接触导致的滑动阻力,并能够一并地抑制或避免减振性能的下降。
另外,该旋转体18的第二角部35的形状除了上述图4、图5所示的被倒角加工的结构之外,例如也可以如图6所示,由所谓的冲压塌边(日文:プレスだれ)等曲面部42构成。在该图6所示的例子中,构成为:在从滚动面21中的旋转体18的端部18b起到旋转体18的侧面18a中的该冲压塌边的开始点43为止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A、和从滚动体19上的轴部26与凸缘部23a(23b)的第一角部32的开始点41起到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中的在轴线方向上与上述冲压塌边的开始点43相向的相向部P为止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B中,该长度B更长。即,在该图6所示的例子中,由于不需要在上述图4、图5中说明的旋转体18的端部18b的倒角加工、即第二角部35的倒角加工而能够直接利用该冲压加工的形状,所以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此外,上述曲面部42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曲面部”,另外,在该图6所示的例子中,冲压塌边的开始点43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末端部”。另外,上述曲面部42并不限于冲压塌边,例如也可以加工成圆角形。
另一方面,凸缘部23a(23b)的第一角部32的形状如上述那样由凹曲面33和锥部34构成,所述凹曲面33由圆角形构成,另外,所述锥部34为在半径方向的外侧与该圆角形连续的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但上述形状例如也可以由图7那样的形状构成。具体而言,在图7的例子中,将第一过渡部38设为凹曲面33,在半径方向上的外侧与该凹曲面33连续的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由在截面形状中与滚动面21垂直地形成的垂直部44构成。
另外,也可以代替图7的凹曲面33,将该部分设为图8所示那样的倾斜面、即由锥形形成的锥部45。此外,该锥部45的角度γ形成在从与轴线方向水平的线计测的角度为1°到84°的范围。而且,如图9所示,也可以设为图8的锥部45,并将在半径方向上向外侧与该锥部45连续的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设为与锥部45的倾斜角不同的锥部46。在此时的锥部45与锥部46的关系中,锥部45的角度γ形成为比锥部46的角度δ小的角度。更具体而言,与图8同样地,锥部45的角度γ形成在该角度γ为1°到84°的范围,锥部46的角度δ形成在角度相对于轴线方向为45°到85°的范围。更优选的是,角度γ为10°到50°的范围,另外,最优选的角度为45°。此外,将上述角度δ形成在45°到85°的范围的效果与上述图4的例子相同,即能够避免如下两种不良情况:在角度δ小于45°的情况下,为了形成该角度,滚动体19的切削量增大,滚动体19自身的质量会变轻,有可能使得减振性能下降;并且,在角度δ为比85°大的角度的情况下,旋转体18有可能会与滚动体19接触。此外,具有上述角度γ的锥部45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锥部”,具有角度δ的锥部46相当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锥部”。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也可以在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即,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旋转体18的第二角部35、该第二角部35的第二过渡部39的形状、滚动体19的第一角部32、该第一角部32的第一过渡部38的形状、以及凸缘部23a(23b)的内表面31的形状可以是上述任意形状,或者也可以是将上述形状组合得到的形状。即,如上所述,构成为在旋转体18的轴线方向上的第二角部35的长度A和滚动体19的轴线方向上的从轴部26的端部起到所述相向部P为止的长度B中使长度B更长即可。换言之,形成有在旋转体18的轴线方向上的力进行作用而使得滚动体19在该轴线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时使滚动体19不与旋转体18的侧面18a接触的避让部37、间隙部即可,不限于上述圆角(曲面)形、锥形,可以为适当的结构或形状。
另外,在上述图3至图9的各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H”形的滚动体19的凸缘部23a以及凸缘部23b的第一角部32的形状为曲面、锥形,另外,上述形状在凸缘部23的轴线方向的一侧23a和另一侧23b由相同的形状构成。相对于此,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该第一角部32的形状在凸缘部23的一侧23a和另一侧23b为不同的形状,即构成为轴部26的一端侧的第一过渡部38的形状与轴部26的另一端侧的第一过渡部38的形状相互不同。
具体而言,凸缘部23a侧的第一角部32的形状由图9所示的锥形45构成,另外,与该第一角部32连续的凸缘部23a的内表面31由锥形46构成。相对于此,凸缘部23b侧的第一角部32的形状由图4所示的凹曲面33构成,另外,与该第一角部32连续的凸缘部23a的内表面31由锥形34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如上述那样产生了向轴线方向的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旋转体18的侧面18a与滚动体19接触,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或避免滑动阻力。另外,能够一并地避免阻碍滚动体19的摆式运动的情形,能够抑制或避免减振性能的下降。而且,通过像这样构成为使第一角部32的形状在凸缘部23的一侧23a和另一侧23b不同,从而即使由于向轴线方向的振动而使得滚动体19在其轴线方向上进行往复运动,该往复运动也难以以一定的周期反复进行,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成为共振的状态。
而且,在上述任意的实施方式中,均构成为:滚动体19具备轴部26和凸缘部23a、23b,截面形状由所谓的“H”形的形状构成,由于凸缘部23a、23b卡挂于旋转体18的两侧面,所以能够防止在轴线方向上脱离。另一方面,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不在滚动体19设置上述凸缘部23a、23b,而利用旋转体18的中央部进行卡挂。即,也可以构成为:在截面形状中,在旋转体18的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向半径方向外侧凹陷的凹部,滚动体19具备轴部26、和位于该轴部的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的环状的突起部,将该突起部收容于上述旋转体18的凹部。并且,在按这种方式构成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1中,通过在旋转体18与滚动体19的关系中形成上述那样的使旋转体18在轴线方向上不与滚动体19接触的避让部37,从而也能够避免减振性能的下降。

Claims (17)

1.一种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具备:旋转体,所述旋转体承受转矩而进行旋转;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形成于所述旋转体;以及滚动体,所述滚动体伴随着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而沿着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移动,所述扭转振动降低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具有:轴部,所述轴部从所述贯通孔突出;第一角部,所述第一角部的外径向所述轴部的至少任一方的端部逐渐地增大;以及凸缘部,所述凸缘部隔着所述第一角部形成在与所述轴部相反的一侧,且外径比所述贯通孔的宽度大,
所述旋转体具有所述贯通孔的直径朝向所述旋转体的轴线方向外侧逐渐地增大的第二角部,
所述第二角部具有所述第二角部中的所述旋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成为最大的末端部,
所述第一角部具有相向部,所述相向部在所述滚动体沿着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移动时在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末端部相向,
从所述轴部的端部起到所述相向部为止的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二角部的所述旋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角部为第一曲面部,
所述第二角部为倒角加工部或第二曲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角部为具有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的第一锥部,
所述第二角部为倒角加工部或第二曲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在半径方向上向外侧与所述第一角部连续的所述凸缘部的内表面设为具有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的第二锥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角部的所述第一曲面部的半径为0.2mm至2.0mm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在半径方向上向外侧与所述第一角部连续的所述凸缘部的内表面设为与所述第一锥部的倾斜角不同的第三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锥部的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比所述第三锥部的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锥部的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的范围为45°至8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锥部的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的范围为1°至84°。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锥部的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的范围为1°至50°。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锥部的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为45°。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在所述轴部的两端具备所述凸缘部和所述第一角部,并由第一分割片和第二分割片构成,所述第一分割片具有形成所述轴部的中空圆筒部和与所述中空圆筒部一体化的一方的所述凸缘部,所述第二分割片具有紧贴嵌合于所述中空圆筒部的圆柱部和与所述圆柱部一体化的另一方的所述凸缘部。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在所述轴部的两端具备所述凸缘部和所述第一角部,并由第一分割片和第二分割片构成,所述第一分割片具有形成所述轴部的中空圆筒部和与所述中空圆筒部一体化的一方的所述凸缘部,所述第二分割片具有紧贴嵌合于所述中空圆筒部的圆柱部和与所述圆柱部一体化的另一方的所述凸缘部。
14.根据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体在所述轴部的两端具备所述凸缘部和所述第一角部,并由第一分割片和第二分割片构成,所述第一分割片具有形成所述轴部的中空圆筒部和与所述中空圆筒部一体化的一方的所述凸缘部,所述第二分割片具有紧贴嵌合于所述中空圆筒部的圆柱部和与所述圆柱部一体化的另一方的所述凸缘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的一端侧的所述第一角部的形状与所述轴部的另一端侧的所述第一角部的形状相互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的一端侧的所述第一角部的形状与所述轴部的另一端侧的所述第一角部的形状相互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扭转振动降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的一端侧的所述第一角部的形状与所述轴部的另一端侧的所述第一角部的形状相互不同。
CN201810369623.4A 2017-04-24 2018-04-24 扭转振动降低装置 Active CN1087304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5545A JP6551454B2 (ja) 2017-04-24 2017-04-24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JP2017-085545 2017-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0408A CN108730408A (zh) 2018-11-02
CN108730408B true CN108730408B (zh) 2020-08-25

Family

ID=62062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69623.4A Active CN108730408B (zh) 2017-04-24 2018-04-24 扭转振动降低装置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7912B2 (zh)
EP (1) EP3396200A1 (zh)
JP (1) JP6551454B2 (zh)
KR (1) KR102080561B1 (zh)
CN (1) CN108730408B (zh)
AU (1) AU2018202673B2 (zh)
BR (1) BR102018008249A2 (zh)
CA (1) CA3001591C (zh)
MX (1) MX2018004996A (zh)
MY (1) MY193263A (zh)
PH (1) PH12018000109B1 (zh)
RU (1) RU2684980C1 (zh)
TW (1) TWI6674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63253B2 (ja) * 2017-12-06 2021-04-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JP7167905B2 (ja) * 2019-11-27 2022-1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および捩り振動低減装置の制御装置
JP7120206B2 (ja) * 2019-11-29 2022-08-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遠心振り子式ダンパ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375423A1 (ru) * 1971-03-25 1973-03-23 А. П. К. Каволелис , Б. П. Спруогис Вильнюсский инженерно 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Виброгаситель крутильных колебаний
JPS5928515B2 (ja) 1976-10-01 1984-07-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の乗場表示装置
JP2000145750A (ja) * 1998-11-06 2000-05-26 Toyota Motor Corp 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の重量調整方法
FR2986592B1 (fr) * 2012-02-07 2020-01-03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e transmission de couple pour un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13185598A (ja) * 2012-03-05 2013-09-19 Toyota Motor Corp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US9689463B2 (en) 2012-07-31 2017-06-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Roller for a pendulum mass of a centrifugal force pendulum
JP5991085B2 (ja) * 2012-08-29 2016-09-1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DE102014225965A1 (de) * 2013-12-17 2015-06-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JP2015129559A (ja) * 2014-01-08 2015-07-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JP5928515B2 (ja) * 2014-04-04 2016-06-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DE102014210667A1 (de) * 2014-06-05 2015-12-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ollenelement
DE112015003460A5 (de) * 2014-07-28 2017-04-0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2282A (zh) 2018-12-01
AU2018202673B2 (en) 2020-01-02
US10487912B2 (en) 2019-11-26
KR102080561B1 (ko) 2020-02-24
JP2018184975A (ja) 2018-11-22
MX2018004996A (es) 2018-11-09
CA3001591C (en) 2020-07-21
US20180306271A1 (en) 2018-10-25
TWI667423B (zh) 2019-08-01
PH12018000109A1 (en) 2018-10-29
JP6551454B2 (ja) 2019-07-31
AU2018202673A1 (en) 2018-11-08
CN108730408A (zh) 2018-11-02
KR20180119123A (ko) 2018-11-01
RU2684980C1 (ru) 2019-04-16
BR102018008249A2 (pt) 2018-12-18
EP3396200A1 (en) 2018-10-31
MY193263A (en) 2022-09-29
CA3001591A1 (en) 2018-10-24
PH12018000109B1 (en) 2018-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26139B1 (en) Gear mechanism of power transmitting system
CN108730408B (zh) 扭转振动降低装置
CN110715025B (zh) 扭转振动减小装置
EP2821669B2 (en) Vibration reduction device
EP2685127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20150377320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9556944B2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CN109386571B (zh) 摆式扭转振动降低装置
JP2005054845A (ja) ロックアップ装置のダンパー機構
JP2008039113A (ja) スプリングシート及びスプリング組立体
JP2013113348A (ja)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CN111692284A (zh) 扭矩波动抑制装置及扭矩转换器
US20200032875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5838957B2 (ja)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JP7215983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06349057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6837858B2 (ja) トーショナルダンパ
JP7264738B2 (ja) バランサシャフト
CN112041590B (zh) 离心摆
KR101866937B1 (ko)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JP2019100497A (ja)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JP6485376B2 (ja)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JP4737429B2 (ja) センサープレート
JP2017133549A (ja)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JP2012207702A (ja)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