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44732B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44732B
CN108644732B CN201810391172.4A CN201810391172A CN108644732B CN 108644732 B CN108644732 B CN 108644732B CN 201810391172 A CN201810391172 A CN 201810391172A CN 108644732 B CN108644732 B CN 1086447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ar light
organic
panel
power supply
light emi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911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44732A (zh
Inventor
志藤雅也
小野田幸央
伊东彻
伊藤义朗
伊代田治彦
塚本广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44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4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44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4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3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F21S43/14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 F21S43/145Surface emitters, e.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60Q1/0483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mounted on a bracket, e.g. details concerning the mouting of the lamps on the vehicle bod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1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F21S43/19Attachment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21S43/195Details of lamp holders, terminals or conn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10Protection of ligh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05B33/06Electr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 H05B33/2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of metallic refl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4/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30Ventilation or drainage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37Ventilation or drainage of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gnal la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5/00Arrangements withi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emi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light
    • F21S45/40Cooling of lighting devices
    • F21S45/47Passive cooling, e.g. using fins, thermal conductive elements or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F21Y2115/15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灯具包括:在基板上形成有有机EL发光部的面状发光体(32);将面状发光体(32)固定在车辆用灯具的灯室内的框状部件(36);以及存在于面状发光体(32)和框状部件(36)之间、通过势能力固定面状发光体(32)的弹性部件(38)。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2月22日,申请号为201480067199.8,发明名称为“车辆用灯具”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面状发光体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有机EL面板等面状发光体作为光源来使用的车辆用灯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配合面状发光体的外周形状地形成的框状的托架(边框)内嵌入固定面状发光体的方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455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有机EL面板的基板目前多是玻璃基板。因此,在通过例如基于螺钉的紧固等固定有机EL面板时,有可能因车辆的振动而对基板产生较大的应力,基板受到损伤。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有面状发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减少施加于面状发光体的基板的应力的固定技术。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一个方案的车辆用灯具包括:在基板上形成有有机EL发光部的面状发光体;将面状发光体固定在车辆用灯具的灯室内的框状部件;以及夹在面状发光体和框状部件之间、通过势能力来固定面状发光体的弹性部件。
根据该方案,利用弹性部件的势能力固定面状发光体,由此弹性部件成为缓冲材料,能减少车辆行驶时施加于面状发光体的基板的应力。
可以在面状发光体的周围边缘的一部分设置用于给有机EL发光部供给电力的电连接点,并且弹性部件被以与电连接点相对的方式配置,介由电连接点供给电力。这样,能使弹性部件兼具面状发光体的固定和给面状发光体供电这两者的功能。
弹性部件可以被配置在框状部件的与面状发光体相对的一侧的一部分。由此,通过对面状发光体的移动保留些许的游隙,能更加减少施加于面状发光体的基板的应力。
可以在框状部件的内部或与面状发光体相对的一侧,设置为弹性部件供给电力的母线。由此,能隐藏布线,故车辆用灯具的美观度得到提高。
弹性部件可以被配置成如下方式,即,在面状发光体与框状部件之间,设有使因面状发光体发热而温度上升了的空气通过的贯通空间。由此,通过贯通空间而形成空气的对流,故提高了面状发光体的散热性。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在具备面状发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减少施加于面状发光体的基板的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有机EL面板(面状发光体)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图2的(a)、(b)是具备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的有机EL面板的光源部的概略剖视图,(c)是光源部的主视图,(d)是框状部件的立体图。
图3的(a)是具备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中的有机EL面板的光源部的概略剖视图,(b)是弹性部件,(c)是框状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再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中的具备有机EL面板的光源部的组装图。
图5是组装后的光源部的背面立体图。
图6是沿图5中的C-C线的光源部的剖视图。
图7的(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有机EL面板的平面图,(b)是固定有机EL面板的托架的平面图。
图8的(a)、(b)分别是沿图7的(b)中的D-D线、E-E线的托架的剖视图。
图9的(a)、(b)是正在将有机EL面板组装于托架时的剖视图。
图10的(a)、(b)是组装完成后的有机EL面板及托架的剖视图。
图11的(a)、(b)是说明另一实施例的有机EL面板的固定方法的图。
图12是表示固定用托架的变形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内置有供电部的固定用托架的立体图。
图14是用水平面切断图13的固定用托架时的剖视图。
图15是说明与具有各种各样外形的有机EL面板相配合的固定用托架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16的(a)是说明再一种实施例的有机EL面板的固定方法的立体图,(b)是固定部件的剖视图,(c)是表示向固定部件内配置电连接部的图。
图17的(a)、(b)是表示图16所示的固定方法的使用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图16所示的固定方法的另一使用例的图。
图19是表示电连接部与有机EL面板的连接的图。
图20是表示电连接部的更加详细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21是垂直于电连接部的长轴的方向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概略立体图。
图23的(a)是沿图22中的F-F线的纵向剖视图,(b)是沿图22中的G-G线的纵向剖视图。
图24的(a)是表示以往技术的面状发光体的背面的供电部配置的示意平面图,(b)是表示粘接于供电部的挠性基板的示意平面图。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体的背面的供电部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26是表示粘接于图25的面状发光体的挠性基板的一例的图。
图27是表示面状发光体的背面的供电部配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平面图。
图28是将多块面状发光体设置于车辆用灯具的灯室内时的概略构成图。
图29的(a)~(c)是表示各种各样形状的面状发光体中的阳极供电部与阴极供电部的配置例的图。
图30的(a)、(b)是图23的(b)中的K部的放大图。
图31的(a)是另一车辆用灯具中所采用的面状发光体的背面的平面图,(b)是粘接于面状发光体的挠性基板的平面图,(c)是表示将面状发光体和挠性基板粘接后的状态的图。
图32的(a)是图31的(b)所示的挠性基板的端子配置部的放大图,(b)是其部分剖视图。
图33是另一实施例的挠性基板的端子配置部的放大图。
图34的(a)是另一实施例的挠性基板的端子配置部的放大图,(b)是其部分剖视图。
图35是另一实施例的面状发光体的背面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后述的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有机EL面板(面状发光体)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有机EL面板10具有在前面玻璃基板12和后面玻璃基板22之间层叠了作为透明导电膜(例如ITO)的阳极层14、微反射金属层16、有机EL发光层18、以及背面侧的作为导电膜的阴极层20的构造。
需要说明的是,阳极层14至阴极层20的层叠物可以采用层叠形成在玻璃基板12上的构造,也可以采用层叠在玻璃基板22上的构造。即,可以采用在玻璃基板12上形成作为有机EL发光部的有机EL发光层18的构造、或者在玻璃基板22上形成作为有机EL发光部的有机EL发光层18的构造。
通过在阳极层14和有机EL发光层18之间配置微反射金属层16,形成了微腔构造。微反射金属层16与阴极层20间的距离是根据从有机EL发光层18发出的光的波长来选择的。通过该微腔构造,从有机EL发光层18发出的光在微反射金属层16与阴极层20之间反复发生反射,仅发生共振的特定的波长被放大。由此,能提高发光部的亮度。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在阳极层14和有机EL发光层18之间设置微反射金属层地来构成有机EL面板10。
实施方式1.
图2的(a)、(b)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的具备有机EL面板的光源部30的、沿图2的(c)中的A-A线、B-B线的概略剖视图,图2的(c)是光源部30的主视图。光源部30在未图示的车辆用灯具的灯室内被固定于框体46。光源部30包括图1中所说明的那样的有机EL面板32、框状部件36、背盖40。
框状部件36被构成为有机EL面板32嵌入其内部。框状部件36的内周被制作得比有机EL面板32的外周略大。
图2的(d)表示框状部件36的背面立体图。如图示那样,框状部件36具有形成长方形包围的周壁36a、和从周壁36a的一端向内延伸出的延伸部36b。在框状部件36的下边,形成有从周壁36a更向下延伸并弯曲成L字形的紧固部36c。紧固部36c上形成有螺栓孔,被利用螺栓48固定于车辆用灯具的框体46。需要说明的是,紧固部36c可以被设置在框状部件36的上边,也可以被设置在左右任一侧边。
背盖40具有将有机EL面板32从背侧向框状部件36按压的作用。在背盖40的与有机EL面板32相对的一侧设有与面板32的背面相抵接的凸部40a。凸部40a可以如图示那样仅被设置在面板的周围边缘部,也可以被设置在其它部分。
在背盖40的周围边缘部形成多个贯通孔40b,通过耦合部42固定于框状部件36的周壁36a。耦合部42可以通过热铆、熔接、粘接等来形成。也可以不形成耦合部42,而是使用卡舌构造或螺钉等其它部件来固定背盖40。
以往的框架构造中,有的是有机EL面板32的周围边缘部直接抵接于框状部件36的延伸部36b的。然而,目前来说有机EL面板的基板是坚固的玻璃基板的情况更多。因此,若基板直接抵接于框状部件36的延伸部36b,则会对玻璃基板施以较强的应力,有可能因车辆行驶中的振动而使得有机EL面板破损。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中,在与有机EL面板32的框状部件36相对的一侧的周围边缘部和框状部件36的延伸部36b之间,夹有弹性部件38。有机EL面板32被弹性部件38的势能力按压,相对于框状部件固定。这样,弹性部件成为缓冲材料,能减少车辆行驶时对有机EL面板的基板施加的应力。
弹性部件38优选不是存在于有机EL面板32的周围边缘部的全周,而是如图2的(c)所示那样隔开适当间隔地配置多个。其理由在于,若遍及有机EL面板的全周地存在弹性部件,则没有了使施加于有机EL面板的基板的应力发散的部位,应力会变大而容易发生破损。通过如图2的(c)所示那样配置弹性部件,能针对有机EL面板的移动给予些许的游隙,能进一步减少施加于有机EL面板的基板的应力。
此外,若弹性部件38彼此空有间隔地配置,则在有机EL面板32和框状部件36之间能形成贯通空间37,使对有机EL面板通电时有机EL面板发热而温度上升了的空气通过。在此情况下,在未配置弹性部件38的部位的框状部件36的周壁36a上设置供空气流通的通气孔36d。这样,因有机EL面板发热而温度上升了的空气会通过贯通空间37及通气孔36d而产生空气的对流,因而能促进有机EL面板的散热,有助于面板的长寿命化、高效率化。
在沿铅直方向竖立地配置有机EL面板32的情况下,只要以贯通空间37同样沿铅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弹性部件38即可。在使有机EL面板32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地配置的情况下,只要以贯通空间37沿有机EL面板32的纵边和大致水平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弹性部件38即可。
弹性部件例如可以是弹性体(elastomer),也可以是凝胶材料。弹性体制成的弹性部件可以预先切成适当大小,在嵌入有机EL面板前预先粘接在框状部件36的延伸部36b。也可以将弹性体的安装面和延伸部36b的安装面分别形成相辅的形状(例如锯齿状、波形等),不使用粘接剂等地进行安装。在弹性部件为凝胶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在嵌入有机EL面板前预先浇注于框状部件36的延伸部36b。
弹性部件可以是透明的部件。这样,在从正面观察车辆用灯具时,能使弹性部件不太醒目。特别是在用透明树脂等形成框状部件和背盖的情况下,优选使弹性部件也为透明部件。
在图2中,是在框状部件36和有机EL面板32之间夹着弹性部件的,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或者取代该方式地在背盖40和有机EL面板32之间配置弹性部件。
图3的(a)是本实施方式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中的具有有机EL面板的光源部50的概略剖视图。光源部50在未图示的车辆用灯具的灯室内被固定于框体。光源部50具有图1中说明的那样的有机EL面板32、框状部件60、背盖40。
框状部件60被构成为有机EL面板32嵌入其内部。框状部件60的内周被制成得比有机EL面板32的外周略大。
图3的(c)表示框状部件60的背面立体图。如图示那样,框状部件60具有形成长方形包围的周壁60a、和从周壁60a的一端向内延伸出的延伸部60b。在框状部件60的下边形成有从周壁60a更向下延伸并弯曲成L字形的连接器插入部60c。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器插入部60c可以被设置在框状部件60的上边,也可以被设置在左右任一侧边。
背盖40具有从背侧向框状部件60按压有机EL面板32的作用。在背盖40的与有机EL面板32相对的一侧,设有抵接于面板32的背面的凸部40a。凸部40a可以如图示那样仅设置在面板的周围边缘部,也可以被设置在其它部分。
在背盖40的周围边缘部形成有多个贯通孔40b,通过耦合部42而被固定于框状部件60的周壁60a。耦合部42可以通过热铆、熔接、粘接等形成。也可以不形成耦合部42,而是利用卡舌构造或螺钉等其它部件固定背盖40。
在本实施例中,在框状部件60的延伸部60b的有机EL面板侧的面上配置有母线56。该母线56沿延伸部60b延伸,其端部延伸到连接器插入部60c上所形成的连接器孔60d内。该延出部发挥连接器针脚的作用,通过向连接器插入部60c插入预定形状的供电连接器,能从外部向母线56供电。母线56例如是通过将金属板挖空并折曲成所需要的形状而形成的。
在有机EL面板32的与框状部件60相对一侧的周围边缘部,形成有用于给有机EL面板32的有机EL发光层供电的供电部32a。
在有机EL面板32的供电部32a和框状部件60上的母线56之间,夹有导电性的弹性部件52。有机EL面板32被弹性部件52的势能力按压而相对于框状部件固定。这样,弹性部件成为缓冲材料,能减少车辆行驶时施加于有机EL面板的基板的应力。
此外,介由导电性的弹性部件52,从母线56向供电部32a供电。导电性的弹性部件52通过势能力而较强地接触于供电部32a,故不但能进行可靠的供电,母线56还能被延伸部60b遮挡而从外部观察不到,故有利于车辆用灯具的美观。
优选导电性的弹性部件52并不存在于有机EL面板32的周围边缘部的全周,而是与图2的(c)所示的一样空有适当间隔地配置多个。由此,能针对有机EL面板的移动给予些许的游隙,能更加减少施加于有机EL面板的基板的应力。
此外,在弹性部件52彼此空有间隔地配置时,能在有机EL面板32和框状部件60之间形成贯通空间(未图示),使对有机EL面板通电时因有机EL面板发热而温度上升了的空气通过。此时,在未配置弹性部件52的部位的框状部件60的周壁60a上设置供空气流通的通气孔(未图示)。这样,因有机EL面板发热而温度上升了的空气通过贯通空间及通气孔而发生空气的对流,故能促进有机EL面板的散热,有助于面板的长寿命化、高效率化。
弹性部件例如可以是弹性体,也可以是凝胶材料。弹性体制成的弹性部件可以预先切成适当的大小,在嵌入有机EL面板前预先粘接于框状部件60的延伸部60b。也可以使弹性体的安装面和延伸部60b的安装面分别形成相辅的形状(例如锯齿状、波形等),不使用粘接剂等地进行安装。在弹性部件为凝胶材料的情况下,可以在嵌入有机EL面板前预先浇注于框状部件60的延伸部60b。
导电性的弹性部件52例如是在橡胶内混合有粒子状导电体的导电橡胶、或者在橡胶上缠绕导线52a形成的导电橡胶(参照图3的(b)),但也可以是其它的构造。另外,导电性的弹性部件52也可以是仅在连接有机EL面板32的供电部32a与母线56的方向上具有导电性的异向性的导电橡胶。
参照图4至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再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用灯具。
图4是车辆用灯具中的具有有机EL面板的光源部100的组装图,图5是组装后的光源部100的背面立体图,图6是沿图5中的C-C线的光源部100的剖视图。
光源部100是以框状部件70和背盖90夹住图1中说明的那样的有机EL面板80而构成的。框状部件70和背盖90具有相同的外形,但有机EL面板80的外形被形成得比框状部件70及背盖90略小。
框状部件70是用于将有机EL面板80固定在未图示的车辆用灯具的灯室内的部件。在框状部件70的下边形成有安装部76,该安装部76具有用于向车辆用灯具的框体安装光源部100的螺栓孔76a。
背盖90具有从背侧向框状部件70按压有机EL面板80的作用。在背盖90的与有机EL面板80相对的一侧,设有与面板80的背面相抵接的凸部(未图示)。凸部可以仅被设置在面板的周围边缘部,也可以被设置在其它部分。
在背盖90的四角形成有多个贯通孔94,通过穿过贯通孔94的耦合部而固定于框状部件70。耦合部可以通过热铆、熔接、粘接等形成。也可以不形成耦合部,而是利用卡舌构造或螺钉等其它部件固定背盖90。
在有机EL面板80的与框状部件70相对一侧的周围边缘部,形成有用于给有机EL面板80的有机EL发光层供电的供电部82。通过像这样在多个位置设置供电部,能使流过有机EL发光层的电流均等化而抑制发光部的亮度不均。
在框状部件70的与有机EL面板80相对的一侧,在与供电部8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72。在凹部72中配置有弹簧状的电连接点74。电连接点74通过被埋入框状部件70内部的母线(未图示)而电连接。母线电连接于形成在框状部件70的下边的连接器78。能够介由该连接器78,为各电连接点74供电。
弹簧状的电连接点74被构成为在没有向框状部件70安装有机EL面板80的状态下、其一部分从表面突出的形式。因此,在将有机EL面板80向框状部件70按压固定时,电连接点74成为对有机EL面板80的供电部82施加势能力的状态。其结果,能对供电部82进行可靠的供电。
另外,如图6的剖视图所示,弹簧状的电连接点74的势能力被设定,使得在组装后的状态的光源部100中,框状部件70和有机EL面板80之间存有些许的间隙。由此,有机EL面板80成为仅通过弹簧状电连接点74的势能力被固定于框状部件70和背盖90之间的状态。因此,弹簧状电连接点74成为缓冲材料,能减少在车辆行驶时施加于有机EL面板的基板的应力。
弹簧状的电连接点74彼此空有适当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故能针对有机EL面板的移动给予些许的游隙,能进一步减少施加于有机EL面板的基板的应力。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该实施方式,用配置在框状部件70的背侧的弹簧状的电连接点固定有机EL面板,从而能不对有机EL面板给予过度的应力地进行固定。此外,还能同时进行对被配置在有机EL面板的周围边缘部的供电部的供电。通过在框状部件的内部设置母线,车辆用灯具的美观度也得到提高。需要说明的是,母线可以配置在与有机EL面板80相对一侧的表面。
实施方式2.
在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那样将面状发光体固定于托架时,为使灯具美观,多将对面状发光体的供电线收纳在托架内。这样,与面状发光体相比托架的厚度会变大,反而有可能损害美观度,而且还存在托架内的线的收回较麻烦这样的问题。
实施方式2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面状发光体向车辆用灯具的灯室内的组装性的技术。
图7至图10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有机EL面板的固定方法的图。
图7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面板130的平面图。有机EL面板130呈大致长方形,在上边和下边分别形成有突起134、136。这些突起能由图1中说明的前面玻璃基板12和后面玻璃基板22中的一者或两者形成。阳极层14~阴极层20的层叠物可以被形成于突起134、136,也可以不形成于突起134、136。
突起134例如在上边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在突起134的至少前端形成有用于给有机EL面板130的有机EL发光部供电的供电部134a。当突起134有两个时,在一者处配置与有机EL面板的阳极层电连接的供电部,在另一者处配置与阴极层电连接的供电部。需要说明的是,突起134也可以是一个,还可以是三个以上。在图7中,突起134的上边缘被形成为圆滑的曲线,但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供电部通常使用由MoO3/Al/MoO3这3层构成的MAM,但也可以使用MoO3/Ag/MoO3等其它导电性材料。
下边的突起136遍及下边的几乎全长地延伸。这是为了在向后述的托架142插入突起136时使有机EL面板130稳定。但是,下边的突起136也可以如上边的突起134那样分成两个以上来形成。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在突起136没有形成供电部,但也可以除上边的突起134外还在下边的突起136形成供电部,或者不在上边的突起134形成供电部,而是在下边的突起136形成供电部。
图7的(b)是作为用于固定有机EL面板130的固定部件的一组托架140、142的平面图。上部托架140被插入有机EL面板130的上边的突起134,下部托架142被插入有机EL面板130的下边的突起136。上部托架140与用于对突起134的供电部134a供给电力的供电线146相连接。
托架140、142被安装于未图示的车辆用灯具的扩展部(extension)。需要说明的是,托架140、142也可以被安装于车辆用灯具以外的照明器具的框体等。
图8的(a)、(b)是沿图7的(b)中的D-D线、E-E线的托架140、142的剖视图。由图可知,下部托架142具有遍及全长地形成有凹部的相同剖面形状。上部托架140也同样具有遍及全长地形成有凹部的相同剖面形状,但如图8的(b)所示那样,在E-E线的位置配置有与供电线146连接的弹性接触部144。弹性接触部144的位置对应于有机EL面板130的上边的突起134的位置。弹性接触部144例如是被形成为弹簧状的金属,但也可以是导电性橡胶等其它素材。
托架140、142被以如下方式安装于扩展部等,即,上部托架140与下部托架142的左侧(背侧)的壁之间的距离L2比有机EL面板130的纵方向的长度L1(参照图7的(a))略短。
图9的(a)、(b)是正将有机EL面板130向托架140、142组装中途的、沿图7的(b)中的D-D线、E-E线的剖视图。在组装时,首先将有机EL面板130的上边的突起134插入上部托架140的凹部。此时,如图9的(b)所示那样,上边的突起134会将在上部托架140的凹部内所设的弹性接触部144押溃。由此,突起134被压入到上部托架140的凹部的深处,从而能够将下边的突起136插入下部托架142内。
图10的(a)、(b)是组装完成后的有机EL面板130及托架140、142的、沿图7的(b)中的D-D线、E-E线的剖视图。如图10的(a)所示,在D-D线的位置,能够在有机EL面板130的上端与上部托架140的凹部的底部之间存有间隙。如图10的(b)所示那样,在E-E线的位置,被形成于上边的突起134的供电部134a与弹性接触部144被维持接触。通过弹性接触部144的势能力,有机EL面板130被向下部托架142按压,故能牢固地固定有机EL面板130。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有机EL面板的供电部相接触的弹性接触部被设置在托架的凹部内,故无需在凹部内收回供电线,能改善有机EL面板向托架的组装性。此外,通过使弹性接触部兼具对有机EL面板的供电和有机EL面板的固定这两个功能,能简化托架的构造。因此,能抑制托架的厚度。
图1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有机EL面板的固定方法的图。
在参照图7至图10说明的实施例中,需要配合有机EL面板的外周形状地制成上部托架和下部托架。例如当有机EL面板的上边或下边为曲线时,上部托架或下部托架也需要具有配合该曲线的凹部形状。进而若有机EL面板的外周形状较为复杂,则可能难以向托架插入突起。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使用多个作为标准部件而准备的固定用托架,来固定各种各样形状的有机EL面板的方法。
图11的(a)是本实施例的有机EL面板150的立体图。在有机EL面板150的上边和下边形成有卡舌151。卡舌151分别具有朝同一方向倾斜的斜面。卡舌151能由图1中说明的前面玻璃基板12和后面玻璃基板22中的一者或两者来形成。阳极层14~阴极层20的层叠物可以被形成于卡舌(lance)151,也可以不被形成于卡舌151。
图11的(b)是本实施例的固定用托架152的立体图。固定用托架152具有在相对的两个壁上形成的凹部152a、设有用于安装托架的安装孔的安装部152b、被形成在凹部152a的底面的卡孔152c。卡孔152c的横向宽度(图中左右方向的宽度)被制成得比卡舌151的横向宽度略大。
两个相同形状的固定用托架152被安装于未图示的车辆用灯具的扩展部。此时,以上下托架152的凹部底部之间的距离L4比有机EL面板150的纵方向的长度L3略大的方式进行安装。
在向有机EL面板150的托架152组装时,使有机EL面板150沿箭头154所示的方向滑动。当卡舌151触及固定用托架152时,托架略微弹性形变,使得卡舌151卡入卡孔152c内。这样,能通过一组固定用托架152固定有机EL面板150。
图12是固定用托架的变形例。在该固定用托架156的卡孔156a的两侧形成有缝隙156b。这样,在使有机EL面板150相对于固定用托架156滑动,卡舌151触及托架156时,形成有卡孔156a的部分容易向上弹性形变,故能够以更小的力来进行有机EL面板的组装。
可以用带缝隙的固定用托架156置换图11的(b)的上下托架152中的一者、也可以将两者都置换。
图13是表示内置有弹性接触部的固定用托架160的立体图,图14是以水平面切断固定用托架160时的剖视图。
固定用托架160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部166、卡孔162、与卡孔162相邻的端子插入部164。凹部166中、端子插入部164下方的壁面形成有凹形的收容部164a,其中收容有弹簧状的弹性接触部168。弹性接触部168与端子插入部164电连接。端子插入部164被制成能插入预定标准的供电用端子的形状。
在使有机EL面板169沿托架的凹部166滑动、未图示的卡舌卡合于卡孔162时,被形成在有机EL面板169的背面的供电部169a与弹性接触部168电接触。这样,能以一个固定用托架160进行有机EL面板的固定和对有机EL面板的供电。也可以用固定用托架160置换图11的(b)的上下托架152中的一者或两者。
图15是说明与具有各种各样外形的有机EL面板相配合的固定用托架的配置的概念图。如图15所示,在外形并非长方形的有机EL面板170的外周,预先形成有多个卡舌172。在车辆用灯具的扩展部176,以配合卡舌172的位置地配置相同数量的卡孔174的方式安装固定用托架。当沿图中箭头方向使有机EL面板170滑动时,四个位置的卡舌172卡合于对应的卡孔174,从而能够固定有机EL面板170。
图16的(a)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再一种实施例的有机EL面板的固定方法的立体图。在未图示的车辆用灯具的灯室内安装固定用托架180。固定用托架180上形成有用于接受有机EL面板200的下边的凹部184。另外,如图16的(b)的剖视图所示那样,在形成凹部184的一个壁面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186。如图16的(c)所示那样,在固定用托架180的凹部184内配置电连接部192。电连接部192具有弹性接触部(参照图18)。
有机EL面板200被插入固定用托架180的凹部184。然后,从贯通孔186向凹部184内注入粘接剂。由此,有机EL面板200被固定于固定用托架180。
如图16所说明的那样,通过将有机EL面板200的一部分用粘接剂固定于固定用托架180,即使不在有机EL面板的全周设置托架,也能固定有机EL面板。
图17的(a)、(b)是表示图16所示的固定方法的使用例的图。在图17的(a)中,仅将正方形的有机EL面板230的二边用粘接剂固定于固定用托架232,其余二边为裸露的状态。另外,在图17的(b)中,圆形的有机EL面板240仅圆周的约1/3被用粘接剂固定于固定用托架242,其余的圆周成为裸露的状态。像这样固定有机EL面板时,裸露的部分能看起来如悬空着一样。
图18是表示图16所示的固定方法的另一使用例的图。具有弯曲部187的固定用托架180通过螺钉等固定于灯具的框体190。有机EL面板200被用粘接剂固定于固定用托架180。由此,能在灯具的灯室250内使有机EL面板200倾斜地配置。在此情况下,可以不在固定用托架180的凹部内配置如图16的(c)所示那样的电连接部192,而是采用焊接固定等其它供电构造。
图19是表示电连接部192与有机EL面板的连接的图。在有机EL面板200的背面形成有与有机EL面板的阳极层电连接的供电部202、和与阴极层电连接的供电部204,在向固定用托架180的凹部184内插入时与电连接部192相接触。
图20是表示电连接部192的更加详细的构造的立体图,图21是垂直于电连接部192的长轴的方向的剖视图。
电连接部192具有弹性接触部210和壳体216。弹性接触部210例如通过铆钉212与供电线214连接。弹性接触部210是使金属板而形成的,剖面呈大致Ω形。在弹性接触部21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缝隙,被缝隙分割开的部分210b分别作为独立的弹簧发挥功能。
弹性接触部210被收纳在壳体216上所形成的凹部218中,利用从孔220注入的粘接剂等固定。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使用壳体216地将弹性接触部210直接连接于挠性印刷基板(FPC)等基板。
在将有机EL面板200插入固定用托架180的凹部184内时,有机EL面板200上所设的供电部202、204进入弹性接触部210的内侧。由此,供电部202、204与弹性接触部210电连接,并且通过弹性接触部210的势能力,有机EL面板200被固定。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利用由金属板形成的弹性接触部,能对有机EL面板进行可靠的供电,并且因壳体216的存在,弹性接触部不会从外侧看到,故灯具的美观度变得良好。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一个框状部件固定一个有机EL面板的情况,但也可以用一个框状部件固定并排的多个有机EL面板。
此外,说明了有机EL面板为长方形的情况,但有机EL面板的形状不被限定,可以是任意的形状。此时,框状部件和背盖要配合有机EL面板的外形形成。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可以作为例如示廓灯、日间行车灯、转向信号灯、车尾灯、刹车灯等来使用。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针对整体平坦的有机EL面板进行了说明,但通过采用支持曲面的极薄玻璃或透明树脂来替代玻璃基板,有机EL面板本身也可以弯曲或折曲。在将这样的有机EL面板插入上述的固定用托架时,可以在有机EL面板的端部贴附树脂或金属制的补强材料。针对有机EL面板以外的面状发光体,在施加必要的修正的基础上也能适用上述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以下这样的构成。
项目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有有机EL发光部的面状发光体,和
将所述面状发光体固定在车辆用灯具的灯室内的固定部件;
在所述面状发光体的周围边缘的一部分设有为所述有机EL发光部供给电力的供电部;
所述固定部件具有接受所述面状发光体的设有所述供电部的部分的凹部,和被设在该凹部中、与所述供电部接触的弹性接触部。
2.如项目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弹性接触部的势能力,所述面状发光体被固定在所述凹部内。
3.如项目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相同形状的所述固定部件,多个所述固定部件配合所述面状发光体的外周形状地配置在所述灯室内。
4.如项目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面状发光体的外周形成有卡舌;
在所述固定部件的凹部的底面,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卡舌卡合的卡孔。
5.如项目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中配置所述弹性接触部后,向该凹部中注入粘接剂来固定所述弹性接触部。
实施形态3.
已知有具备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面板等面状发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例如,日本特开2013-4552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在由外壳和透光盖形成的灯室内设置有由柔软的带状发光材料构成的平面光源的车辆用灯具。
一般,在有机EL面板背面沿面板的外周配置有阳极供电部和阴极供电部,对于这些供电部与从外部供给电力的挠性基板(FPC)的耦合,使用了异向性导电粘接膜。在这样的构造中,存在粘接于供电部的挠性基板的形状变得复杂,因粘接剥落而导致的可靠性降低、材料成本增大这样的问题。
实施方式3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具备有机EL面板等面状发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使为面状发光体供电的挠性基板等基板的形状单纯化,提高灯具的可靠性的技术。
图2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灯具400的概略立体图。车辆用灯具400包括图1所示的有机EL面板等面状发光体10、在灯室内固定支承面状发光体的固定部件330、以及为面状发光体10供电的挠性基板350。
在面状发光体10的背面,形成有与面状发光体的阳极层电连接的阳极供电部(未图示),和与面状发光体的阴极层电连接的阴极供电部(未图示)。这些供电部通常采用由MoO3/Al/MoO3这三层构成的MAM,但也可以采用MoO3/Ag/MoO3。在MAM的供电部没有焊料,故利用异向性导电粘接膜将挠性基板350粘接于这些供电部。
在固定部件330设有形成了安装孔的加强筋332,该安装孔用于将固定部件330安装于车辆用灯具的框体(未图示)。车辆用灯具400例如作为示廓灯、日间行车灯、转向信号灯、车尾灯、刹车灯等标识灯来使用。
图23的(a)是沿图22中的F-F线的纵向剖视图,图23的(b)是沿图22中的G-G线的纵向剖视图。固定部件330具有沿面状发光体10的外周延伸并支承外周的凹部336,和与面状发光体10的背面相对的底面334。如图23的(b)所示,在凹部336的下边侧,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凸部338及排水孔340。关于这些,将参照图30在后面叙述。
图24的(a)是表示以往技术的面状发光体360的背面的供电部配置的示意平面图,图24的(b)是表示粘接于供电部的挠性基板366的示意平面图。
如上述那样,一般在面状发光体的阳极层使用电阻高的透明导电膜。因此,为了使有机EL发光层内的电流密度尽可能地均匀以减少亮度不均,优选尽量加大为阳极层供电的阳极供电部的面积。
以往,如图24的(a)所示那样,在例如面状发光体360为长方形时,在相对的两个边分别配置线状延伸的两根阳极供电部362,并在其余两边分别配置线状延伸的两根阴极供电部364。进而,通过使阳极供电部362的末端弯曲、使其比阴极供电部364更长,来使阳极供电部的面积比阴极供电部更大。
挠性基板366需要与阳极供电部和阴极供电部两者的末端部接触,故在这样的供电部的配置下,如图24的(b)所示那样,需要制成沿面状发光体360的外周呈大致U字状地延伸的复杂形状。由图可知,由于是使较细的挠性基板沿面状发光体的外周延伸的构造,故存在挠性基板容易从供电部脱落,导致供电不良,或挠性基板的制造成本上升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加大面状发光体的阳极供电部的面积来减少亮度不均,并提高了与挠性基板的粘接可靠性的供电部的配置。
图2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体10的背面的供电部配置的一例。如图示那样,在该例中,线状的阳极供电部372及阴极供电部374被沿面状发光体10的背面的外周而设。与图24所示的以往例不同,阳极供电部372及阴极供电部374分别各一根。阳极供电部372沿长方形的面状发光体10的外周中的三边延伸,并且在左右两端进入剩余的一边,被形成为大致U字状。阴极供电部374沿剩余的一边直线状地延伸。其结果,阳极供电部372的两个末端部372a、372b和阴极供电部374的两个末端部374a、374b全都位于面状发光体10的下边侧。
在沿面状发光体10的外周进行测量时,阳极供电部372被形成得比阴极供电部374长很多。通过像这样使阳极供电部的长度比阴极供电部更长,阳极供电部的面积进一步加大,与以往例相比能减少面状发光体的亮度不均。
图26是表示粘接于图25的面状发光体10的挠性基板350的一例的示意平面图。如上述那样,阳极供电部372的两个末端部372a、372b和阴极供电部374的两个末端部374a、374b集中于面状发光体10的下边,故与它们连接的挠性基板350可以是沿面状发光体的下边延伸的单纯的直线形状。即,以在挠性基板350的一端350a侧连接于阳极供电部372的末端部372a和阴极供电部374的末端部374a,在挠性基板350的另一端350b侧连接于阳极供电部372的末端部372b和阴极供电部374的末端部374b的方式形成挠性基板350。通过像这样使挠性基板的形状单纯化,不但能减少挠性基板的材料成本及制造成本,由于粘接范围较短即可,故不易发生脱落,结果,供电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图27是表示面状发光体10的背面的供电部配置的另一例的示意平面图。在该例中,除图25中说明的阳极供电部372外,还追加了沿面状发光体10的下边侧延伸的第2阳极供电部376。即,阳极供电部具有沿面状发光体10的外周形成为环状的部分。由此,阳极供电部的面积进一步增加,故能进一步减少亮度不均。在此情况下,也能使用图26所示的挠性基板350对面状发光体进行供电。
图28是将多个面状发光体402、404、406设置在车辆用灯具的灯室内时的概略构成图。如图示那样,将挠性基板352、354、356分别在发光体的下边粘接,并使要连接至电源的布线352a、354a、356a的朝向统一,由此,挠性基板彼此的连接变得容易。
通过如上述那样使多个面状发光体组合来提高照度,也能作为前照灯来使用。
上述说明了面状发光体为长方形的情况,但在面状发光体为其它形状时,也能适用本实施方式。图29的(a)~(c)是表示各种各样形状的面状发光体中的阳极供电部和阴极供电部的配置例的图。
图29的(a)是面状发光体380为梯形的情况。同面状发光体为长方形时一样,以阳极供电部382和阴极供电部384各自的末端部都位于下边侧的方式在面状发光体380的外周形成阳极供电部382和阴极供电部384。图29的(b)是面状发光体390为不规则形状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通常也优选以阳极供电部392和阴极供电部394各自的末端部位于下边侧的方式在面状发光体390的外周形成阳极供电部392和阴极供电部394。图29的(c)是面状发光体410为圆形的情况。此时,以阳极供电部412和阴极供电部414各自的末端部位于下侧的圆弧部分(例如中心角90°)的方式在面状发光体410的外周形成阳极供电部412和阴极供电部414。
在图29的(a)~(c)的任一种情况下,都能通过设置图27所说明的追加的阳极供电部来使阳极供电部形成为环状。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当在面状发光体的背面,沿外周设置与阳极层和阴极层分别电连接的单一且线状的阳极供电部和阴极供电部时,阳极供电部被构成得比阴极供电部长,由此能减少面状发光体的亮度不均。此外,通过使阳极供电部和阴极供电部的末端部尽可能靠近地配置,能使挠性基板的形状单纯化,故不易发生粘接脱落,并且能减少挠性基板的制造成本。
以下说明使挠性基板更加不易脱落的构造。
图30的(a)、(b)是图23的(b)中的K部的放大图。如上述那样,面状发光体10的供电部和挠性基板350在面状发光体的下边侧耦合。面状发光体10的供电部和挠性基板350通过异向性导电粘接膜342而粘接。在固定部件330的凹部336的沿下边侧,按适当的间隔设有排水孔340。这样,结露的水会贮留在凹部336内,能减少粘接膜342浸水、粘接脱落的可能性。
此外,在固定部件330的底面334,优选在粘接膜342粘接于面状发光体的供电部的部位所对应的位置,形成顶部平坦的凸部338。利用该凸部338按压粘接部,挠性基板350不易脱落,供电的可靠性得到提高。该凸部338可以沿粘接部在水平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也可以按适当的间隔设置多个较短的凸部。
如上述那样,面状发光体和挠性基板一般是介由异向性导电粘接膜相粘接的。作为其替代性方法,本发明的发明人们设计出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1:在面状发光体的供电部和挠性基板的接合面的两者都以镀Au、镀Sn或镀Cu的任一种进行表面处理后,将两者以焊接来接合。
方法2:在面状发光体的供电部和挠性基板的接合面的两者都以镀Au、镀Sn或镀Cu的任一种进行表面处理后,利用超声波振动使两者接合。
以上任一种情况下,都确认能实现与利用异向性导电粘接膜时同等以上的可靠性高的接合。在此情况下,若也如图30的(b)所示那样,在固定部件330的底面334设置按压接合部344的凸部338,则对于防止脱离是有效的。
图31的(a)是用于车辆用灯具的另一面状发光体486的背面(即发光面的相反侧的面)的示意平面图。该面状发光体486同参照图1说明过的面状发光体10一样,被未图示的固定部件固定支承在车辆用灯具的灯室内。
在面状发光体486的背面,形成与面状发光体的阳极层电连接的阳极供电部482和与面状发光体的阴极层电连接的阴极供电部484。对于这些供电部,通常是使用Mo-Al-Mo的3层构成的MAM的,但也可以使用Mo-Ag-Mo或Cr-Al-Cr等。
同参照图25说明的实施例一样,在图31的(a)中,线状的阳极供电部482和阴极供电部484被沿面状发光体486的背面的外周而设。阳极供电部482被形成为沿长方形的面状发光体486的外周中的三边延伸,且两个末端部482a在左右两端进入剩余的一边的大致U字状。阴极供电部484沿剩余的一边延伸。其结果,阳极供电部482的两个末端部482a和阴极供电部484位于面状发光体486的下边侧。
在沿面状发光体486的外周测量时,阳极供电部482被形成得比阴极供电部484长很多。通过像这样使阳极供电部的长度比阴极供电部更长,阳极供电部的面积更加变大,与以往相比能减少面状发光体的亮度不均。
图31的(b)是粘接于图31的(a)的面状发光体486的挠性基板490的示意平面图。挠性基板490呈由直线状的端子配置部493、和形成有使阳极端子492及阴极端子494与外部电源连接器497相连接的导线图形的连接部491构成的大致T字形,端子配置部493设有分别与阳极供电部482的两个末端部482a电连接的阳极端子492、和与阴极供电部484电连接的阴极端子494。在阳极供电部482的两个末端部482a与阳极端子492之间、以及阴极供电部484与阴极端子494之间夹有异向性导电粘接膜,如图31的(c)所示那样,面状发光体486和挠性基板490被粘接。
图32的(a)是图31的(b)所示的挠性基板490的端子配置部493的放大图。如图示那样,在端子配置部493的两端配置阳极端子492,在端子配置部493与连接部491的交点附近配置阴极端子494。阳极端子492连接导线图形496,阴极端子494连接导线图形498,并通过挠性基板490的端子配置部493和连接部491而延伸。阳极及阴极端子与导线图形是在挠性基板上以公知的方法形成布线图形的。
与配置在面状发光体486的下边的两端的阳极供电部482的末端部482a的位置相配合地设置阳极端子492。因此,由图32的(a)可知,在阳极端子492和阴极端子494之间存在未形成布线图形的空区域495。
图32的(b)是沿图32的(a)中的H-H线的概略剖视图,表示了将挠性基板490介由异向性导电粘接膜483地贴于面状发光体486的背面时的样子。
在挠性基板490上形成布线图形的阳极端子492及阴极端子494的表面比未形成布线图形的空区域495要高。因此,在向面状发光体486粘贴挠性基板490时,若向图31的(b)中的箭头方向(例如利用压接头)施加压力,则由于阳极端子492和阴极端子494的突出,将不会对异向性导电粘接膜483均等地施加压力。其结果,在空区域495,与阳极端子492及阴极端子494相比,异向性导电粘接膜的粘接强度会变弱。在粘接强度弱的位置,挠性基板490与面状发光体486之间会形成空气层。在车辆用灯具的高温高湿试验中或车辆的行驶中等,有时水分会侵入该空气层,这可能成为挠性基板脱落的原因。
图33是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施加了用于防止脱落的改良的挠性基板420的端子配置部423的放大图。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挠性基板420中,在阳极端子422与阴极端子424之间形成有虚设(dummy)图形425。该虚设图形425是与阳极端子422及阴极端子424同时形成的,与导线图形426、428没有电连接,不会被通电。
在介由异向性导电粘接膜将挠性基板420贴于面状发光体486的背面时,当对挠性基板420施加压力时,由于虚设图形425的存在,将对异向性导电粘接膜均等地施加压力,故阳极及阴极端子和虚设图形被均匀地粘接于面状发光体。因此,在挠性基板与面状发光体之间将难以形成空气层。其结果,能防止车辆用灯具的高温高湿试验中或车辆行驶中水分侵入到空气层,故能防止挠性基板的脱落。
优选为使得虚设图形425与阳极端子422及阴极端子424之间不存在空区域而连续地形成图形。这是因为只要有一点空区域,该部分就容易形成空气层。此外,虚设图形425与阳极端子422及阴极端子424的膜厚优选大致相同。这是因为若膜厚存在差异,则在厚度变化的部分容易形成空气层。进而,优选虚设图形425与阳极端子422及阴极端子424的一根一根的布线图形的节距大致相同。这样,能消除节距的变化导致的粘接强度的不均。
在采用上述那样的用异向性导电粘接膜来粘接面状发光体和挠性基板的构造的情况下,为可靠地确认面状发光体的供电部与挠性基板上的端子是否电连接了,需要在粘接后进行破坏试验。因此,不可能进行全品检查。
图34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为检查用而改良了的挠性基板430的端子配置部433的放大图。如图所示,针对阳极端子432和阴极端子434分别追加了检查连接用的一组端子435、437。
图34的(b)是沿图34的(a)中的I-I线的概略剖视图,表示了将挠性基板430介由异向性导电粘接膜483粘贴在面状发光体486的背面时的样子。由图可知,检查连接用端子435、437分别与阳极端子432、阴极端子434的一部分布线图形相连接,并贯通挠性基板430而露出于与端子相反侧的面。因此,通过介由检查连接用端子435、437来试着通电,就能容易地检查面状发光体486的供电部与挠性基板430的端子是否电连接了。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非破坏性地检查粘接后的面状发光体和挠性基板,并且由于检查非常简便,能实施全品检查。
参照图33、图34分别说明的实施例可以组合来使用。即、在图34的阳极端子432与阴极端子434之间,可以形成图33所示那样的虚设图形425。
另外,在参照图33、图34分别说明的实施例中,描述了配置有阳极端子和阴极端子的端子配置部为直线状的情况,但端子也可以是一部分为非直线的其它形状。例如,对于图29的(c)所示那样的对阳极供电部和阴极供电部电连接的圆弧形的挠性基板,也能适用这些实施例。
在使用LED(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车辆用灯具中,已知存在灯具的后盖或投影透镜等所带的静电跳至LED、LED发生故障这样的非理想状况。因此,以往进行了使配置在LED周边的扩展部等部件接地等应对策略。
在使用有机EL面板等面状发光体作为光源的车辆用灯具中,已知也同样会发生静电跳至面状发光体而引起故障的情况。通常,面状发光体远比LED尺寸大,故认为采用与LED时同样的静电应对策略是不够的。
图35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施加了静电应对策略的面状发光体450的背面(即、与发光面相反侧的面)的示意平面图。
在面状发光体450的背面,形成有与面状发光体的阳极层电连接的阳极供电部452、和与面状发光体的阴极层电连接的阴极供电部454。在阳极供电部452和阴极供电部454的上面介由异方性导电粘接膜粘接未图示的挠性基板。进而,以覆盖面状发光体450的背面的大部分的方式设有薄膜的金属膜468,且金属膜468接地(470)、或连接于负极布线(472)。通过这样设置,能防止透镜等所带的静电引起面状发光体故障的情况。金属膜468较广地覆盖面状发光体,故作为静电应对策略是特别有效的。
金属膜468还在面状发光体450的散热性能的提高方面发挥作用。可以使金属膜468的形状或厚度局部地变化,以使得面状发光体450的表面的温度分布变得均匀(例如使发热高的部分加厚等)。
可以通过在图1所示的面状发光体的结构中的后面玻璃基板22上贴附箔片状的金属膜或者金属蒸镀来形成金属膜468。在任一种情况下,都能在向面状发光体的供电部粘贴挠性基板后,贴附或蒸镀金属膜。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也可以在粘贴挠性基板的阳极供电部452及阴极供电部454之外,另行设置一组阳极供电部462和阴极供电部464(例如在面状发光体的相反侧),并以连接两供电部的方式设置齐纳二极管466。齐纳二极管466以与面状发光体450成为逆偏置的方式连接(参照图35的(b))。这样,在对面状发光体450施加了逆向极性的静电电压时,静电会流向齐纳二极管466侧,故能防止面状发光体450的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在面状发光体的背面设置齐纳二极管,而是在粘贴于阳极供电部452和阴极供电部454上的挠性基板上设置齐纳二极管。这样,无需在面状发光体另行设置齐纳二极管用的供电部,故能降低成本。
上述的金属膜468和齐纳二极管466可以都设置,也可以仅设置一者。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阳极供电部和阴极供电部的末端部位于面状发光体的下边侧的构成,但该位置并不限于下边侧。例如,在为图25、图31那样的长方形的面状发光体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阳极供电部372与阴极供电部374的位置上下颠倒,使得阳极供电部372的末端部372a、372b和阴极供电部374的末端部374a、374b位于面状发光体的上边侧。在图29所示的各例中,也可以使阳极供电部和阴极供电部的位置上下反转。也可以使得阳极供电部和阴极供电部位于侧面侧。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面状,说明了为给发光体供电而使用挠性基板的情况,但也可以采用印刷基板等非柔软构造的基板。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整体平坦的面状发光体,但也可以取代玻璃基板而采用能支持曲面的极薄玻璃或透明树脂,由此,面状发光体本身可以弯曲或曲折。在此情况下,阳极布线及阴极布线的配置、固定部件的使用、在固定部件的底面设置的凸部等也能与平面时同样地适用。
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包含以下这样的构成。
项目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状发光体,在第1基板上形成有有机EL发光部,且在背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有机EL发光部电连接的单一且线状的阳极供电部及阴极供电部,和
第2基板,已与所述阳极供电部及所述阴极供电部接触的方式连接于所述面状发光体;
在沿所述面状发光体的外周测量时,所述阳极供电部比所述阴极供电部长。
项目2:如项目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基板被构成使得与位于所述面状发光体的外周的所述阳极供电部的两个末端部相接触。
项目3:如项目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供电部具有沿所述面状发光体的外周环状地形成的部分。
项目4:如项目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阳极供电部及所述阴极供电部的末端部被设置使得位于所述面状发光体的一边;
所述第2基板被以与全部所述末端部接触的方式沿所述面状发光体的一边配置。
项目5:如项目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具有支承所述面状发光体的外周的凹部和与该面状发光体的背面相对的底面的固定部件;
所述底面在与所述阳极供电部或所述阴极供电部同所述第2基板的连接部分对应的位置具有凸部。
项目6:如项目5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基板连接于所述面状发光体的下边侧,在位于所述凹部的下边侧的部分形成孔。
项目7:如项目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基板是挠性基板。
项目8:如项目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基板上形成有与所述阳极供电部或所述阴极供电部接触而通电的布线图形、和不通电的虚设图形,且所述布线图形和所述虚设图形的膜厚大致相同。
项目9:如项目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阳极供电部与所述阴极供电部之间存在齐纳二极管。
〔附图标记说明〕
10有机EL面板(面状发光体)、12、22玻璃基板、30光源部、32有机EL面板、32a供电部、36框状部件、38弹性部件、40背盖、50光源部、52导电性弹性部件、56母线、60、70框状部件、80有机EL面板、90背盖、100光源部、112、122玻璃基板、130有机EL面板、134突起、134a供电部、136突起、140、142托架(固定部件)、144弹性接触部、380、390、410面状发光体、318有机EL发光层、330固定部件、332加强筋、334底面、336凹部、338凸部、340排水孔、342异向性导电粘接膜、350挠性基板、372、382、392、412阳极供电部、372a、372b末端部、374、384、394、414阴极供电部、374a、374b末端部、376第2阳极供电部、400车辆用灯具。
〔工业可利用性〕
通过本发明,在具备面状发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减少施加于面状发光体的基板的应力。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基板上形成有有机EL发光部的面状发光体;和
将所述面状发光体固定在车辆用灯具的灯室内的固定部件;
在所述面状发光体的周围边缘的一部分设有为所述有机EL发光部供给电力的供电部,
所述固定部件具有接受所述面状发光体的设有所述供电部的部分的凹部,和被设在该凹部中、与所述供电部接触的弹性接触部,
在所述面状发光体的外周形成有卡舌;
在所述固定部件的凹部的底面,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卡舌卡合的卡孔,
所述卡舌包含:倾斜面,其以越向将所述面状发光体组装于所述固定部件时使所述面状发光体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滑动的滑动方向上的后侧,越从所述面状发光体离开的方式倾斜;卡止部,其与所述倾斜面的所述滑动方向上的后侧连接,并且与所述插入方向实质上正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弹性接触部的势能力,所述面状发光体被固定在所述凹部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相同形状的所述固定部件,多个所述固定部件配合所述面状发光体的外周形状地配置在所述灯室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中配置所述弹性接触部后,向该凹部中注入粘接剂来固定所述弹性接触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中配置所述弹性接触部后,向该凹部中注入粘接剂来固定所述弹性接触部。
CN201810391172.4A 2013-12-25 2014-12-22 车辆用灯具 Active CN1086447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7689 2013-12-25
JP2013-267689 2013-12-25
JP2014020576 2014-02-05
JP2014-020576 2014-02-05
JP2014024494 2014-02-12
JP2014-024494 2014-02-12
JP2014-199841 2014-09-30
JP2014199841 2014-09-30
CN201480067199.8A CN105814360B (zh) 2013-12-25 2014-12-22 车辆用灯具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7199.8A Division CN105814360B (zh) 2013-12-25 2014-12-22 车辆用灯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4732A CN108644732A (zh) 2018-10-12
CN108644732B true CN108644732B (zh) 2020-12-29

Family

ID=5347867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91172.4A Active CN108644732B (zh) 2013-12-25 2014-12-22 车辆用灯具
CN201480067199.8A Active CN105814360B (zh) 2013-12-25 2014-12-22 车辆用灯具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7199.8A Active CN105814360B (zh) 2013-12-25 2014-12-22 车辆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60290586A1 (zh)
EP (2) EP3088797A4 (zh)
JP (1) JP6483621B2 (zh)
CN (2) CN108644732B (zh)
WO (1) WO20150988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3548B2 (ja) 2014-03-10 2018-08-2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灯具
JP6546024B2 (ja) * 2015-07-15 2019-07-17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KR20170033947A (ko) * 2015-09-17 2017-03-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원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명 장치
FR3054296B1 (fr) * 2016-07-07 2020-08-28 Valeo Iluminacion Sa Module lumineux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FR3053763B1 (fr) * 2016-07-07 2020-06-19 Valeo Iluminacion Support d’un moyen lumineux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6122868B (zh) * 2016-08-09 2018-09-04 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单片式oled屏体的汽车尾灯
FR3056283B1 (fr) 2016-09-21 2021-05-14 Valeo Vision Dispositif lumineux comportant une source lumineuse surfacique
JP6818504B2 (ja) * 2016-10-21 2021-01-2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FR3059830B1 (fr) * 2016-12-02 2019-05-24 Valeo Vision Source lumineuse a oled avec connecteur robuste
JP6982580B2 (ja) 2017-01-25 2021-12-17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6968619B2 (ja) 2017-08-23 2021-11-17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FR3071037B1 (fr) * 2017-09-12 2020-09-04 Valeo Vision Module lumineux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19174387A (ja) 2018-03-29 2019-10-10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ひずみゲージ
CN112135999B (zh) * 2018-05-24 2022-08-05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US10641452B2 (en) 2018-08-22 2020-05-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illumination system having a lens with a sawtooth profile
CN113631858B (zh) * 2019-04-01 2023-09-22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车辆用灯具
US10775016B1 (en) 2019-04-04 2020-09-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lighting system
JP7413737B2 (ja) * 2019-11-29 2024-01-16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DE202023103642U1 (de) * 2022-05-30 2023-10-12 Dr Design, Llc Innere Halterung eines Schlusslichtes und Panel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83A (zh) * 1988-08-17 1990-03-21 周德明 组合式垂直板块凝胶电泳池
US7118931B2 (en) * 1998-09-04 2006-10-10 Gentex Corporation Radiation emitter device having an integral micro-groove lens
CN201022547Y (zh) * 2007-02-27 2008-02-20 汪玉华 悬挂货品的展示型板
CN101676609A (zh) * 2008-09-17 2010-03-24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具
JP2010146821A (ja) * 2008-12-18 2010-07-01 Yamagata Promotional Organization For Industrial Technology 有機elパネル
CN203079031U (zh) * 2012-12-20 2013-07-24 吴芝芳 一种手表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45785Y1 (it) * 1998-01-28 2002-03-26 F G E Di Fuca Giacomo Dispositivo di illuminazione a passo variabile.
JP2000066622A (ja) * 1998-08-25 2000-03-03 Tdk Corp 表示装置
JP2001093662A (ja) * 1999-09-24 2001-04-06 Nippon Seiki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の保護回路
JP3622665B2 (ja) * 1999-12-10 2005-02-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接続構造、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592172B2 (ja) * 2000-10-26 2010-12-01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車両用灯具
US6819036B2 (en) * 2002-05-28 2004-11-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lighting apparatus
JP2005050697A (ja) * 2003-07-29 2005-02-2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5091971A (ja) * 2003-09-19 2005-04-07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
WO2006059412A1 (ja) * 2004-11-30 2006-06-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配線基板、接続構造及び装置
JP2006251192A (ja) * 2005-03-09 2006-09-21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JP2007200697A (ja) * 2006-01-26 2007-08-09 Koito Mfg Co Ltd 車輌用灯具
JP4950809B2 (ja) * 2007-08-22 2012-06-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5105517B2 (ja) * 2007-11-22 2012-12-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面発光モジュール
JP5020113B2 (ja) * 2008-02-07 2012-09-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発光装置並びにそれを構成する発光板及び支持体
DE102009009612A1 (de) * 2009-02-19 2010-08-26 Hella Kgaa Hueck & Co. Beleucht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451104B2 (ja) * 2009-02-20 2014-03-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用有機elパネル
KR101719693B1 (ko) * 2010-05-11 2017-03-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12117934A1 (ja) * 2011-03-02 2012-09-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5770046B2 (ja) 2011-08-22 2015-08-26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平面光源を備えた車両用灯具
JP2013065523A (ja) * 2011-09-20 2013-04-11 El Techno Inc 有機発光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FR2982213B1 (fr) * 2011-11-09 2014-05-09 Valeo Vision Dispositif d'eclairage et/ou de signalisation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e diode electroluminescente.
JP2015111496A (ja) * 2012-03-29 2015-06-18 株式会社カネカ 有機elパネル
EP2861042A4 (en) * 2012-06-12 2015-08-12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3345106A (zh) * 2013-07-15 2013-10-09 林璧光 一种照相或摄像机用的外置oled型照明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83A (zh) * 1988-08-17 1990-03-21 周德明 组合式垂直板块凝胶电泳池
US7118931B2 (en) * 1998-09-04 2006-10-10 Gentex Corporation Radiation emitter device having an integral micro-groove lens
CN201022547Y (zh) * 2007-02-27 2008-02-20 汪玉华 悬挂货品的展示型板
CN101676609A (zh) * 2008-09-17 2010-03-24 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灯具
JP2010146821A (ja) * 2008-12-18 2010-07-01 Yamagata Promotional Organization For Industrial Technology 有機elパネル
CN203079031U (zh) * 2012-12-20 2013-07-24 吴芝芳 一种手表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88797A1 (en) 2016-11-02
EP3088797A4 (en) 2017-11-08
CN105814360B (zh) 2019-06-11
EP3372891A1 (en) 2018-09-12
JP6483621B2 (ja) 2019-03-13
CN105814360A (zh) 2016-07-27
WO2015098822A1 (ja) 2015-07-02
US20180270921A1 (en) 2018-09-20
JPWO2015098822A1 (ja) 2017-03-23
US20160290586A1 (en) 2016-10-06
US10462858B2 (en) 2019-10-29
CN108644732A (zh)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4732B (zh) 车辆用灯具
EP2495492B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US8144286B2 (en) LED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517590B2 (en) Light source structure
JP6587508B2 (ja) 発光装置
US20150274064A1 (en) Vehicle lamp
JP2008091275A (ja)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RE42179E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with coaxial leads
JP2011243461A (ja) 面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面発光照明装置
CN110939920B (zh) 车辆用灯具
US9013096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WO2013147010A1 (ja) 有機elパネル
JP5789757B2 (ja) 照明装置
KR20120097802A (ko) 연성기판 구조체
KR200403690Y1 (ko) 전방위 발광 다이오드 구조
CN108119783B (zh) Oled发光模块
KR101719304B1 (ko) 조명 엘리먼트
KR101887623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유닛
JPWO2014054359A1 (ja) 照明装置
JP5369086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取付用モジュール、及び、半導体発光素子モジュール
KR20140035802A (ko) Oled 조명 모듈
JP201015185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122973A (ja)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US9559315B2 (en) Surface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JP2012204153A (ja) Led照明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