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3595A - 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3595A
CN108513595A CN201680004020.3A CN201680004020A CN108513595A CN 108513595 A CN108513595 A CN 108513595A CN 201680004020 A CN201680004020 A CN 201680004020A CN 108513595 A CN108513595 A CN 1085135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guardrail
vehicle body
fixed
width direction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40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13595B (zh
Inventor
宫本博史
濑户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513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3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13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3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33Improving access, e.g. for maintenance, steps for improving driver's access, hand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3/00Arrangements of steps or ladders facilitating access to or on the vehicle, e.g. running-boards
    • B60R3/005Catwalks, running boards for vehicle tops, access means for vehicle tops; Handrail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52Details of compartments for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or of operator's stands or cab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66Engine compartment, e.g. heat exchangers, exhaust filters, cooling devices, silencers, mufflers, position of hydraulic pumps in the engine compart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02F9/0891Lids or bonnets or doors or detail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283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a single arm pivoted directly on the chas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作业车辆,具备:车辆主体(110),其具有包括后部通道(R1)的通道;可动护栏(240),其能够绕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线(O2)在沿着后部通道(R1)的后缘在车辆主体(11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通常位置与从车辆主体(110)朝向后方延伸的退避位置之间转动地支承于车辆主体(110)。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作业车辆的一个例子,公开了在车辆主体的通道上设有护栏的轮式装载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WO2012/03584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例如作业人员在后部通道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存在护栏妨碍作业的情况。因此,需要取下护栏,作业变得繁杂。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能够使维护性提高。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形态的作业车辆具备:车辆主体,其具有包括后部通道的通道;可动护栏,其能够绕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线在沿着所述后部通道的后缘在所述车辆主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通常位置与从所述车辆主体朝向后方延伸的退避位置之间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可动护栏从通常位置转动到退避位置,能够避免该可动护栏妨碍后部通道上的作业。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形态的作业车辆,能够使维护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侧视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的侧视图。
图3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是对可动护栏处于通常位置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是对可动护栏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的俯视图,是可动护栏处于退避位置、开闭部处于打开位置的图。
图6是以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车辆后部为纵截面的冷却单元以及处于关闭位置的送风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从后上方观察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送风单元以及对该送风单元进行支承的支承框架的立体图。
图8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转动连结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转动连结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转动连结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可动护栏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作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的变形例的车辆后部的俯视图,是可动护栏处于退避位置、开闭部处于打开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1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车辆的一个例子即轮式装载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作业车辆>
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作业车辆的轮式装载机100具备车辆主体110、工作装置180、发动机47、冷却单元50、固定整流罩60、送风单元(开闭部)70及格栅(开闭部)46。
轮式装载机100具备可动护栏240,并且,如图3~图5所示,具备转动连结部210及拆装固定部250。
如图1、2所示,车辆主体110具有车辆前部120、车辆后部130、前轮140、后轮150、驾驶舱160以及燃料箱170。
车辆前部120构成车辆主体110的前部,车辆后部130构成车辆主体110的后部。车辆前部120和车辆后部130在水平方向上能够彼此转动地连结。
前轮140设置在车辆前部120,后轮150设置在车辆后部130。通过对前轮140以及后轮150进行驱动,使车辆主体110前进、后退。
驾驶舱160设置为在车辆后部130的前方侧的部分向上方突出。在驾驶舱160的内部设有操作席。
燃料箱170设置在车辆后部130的下部,并且储存有燃料。
以下,会将车辆主体110的前后方向、前方、后方以及宽度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前方”“后方”以及“宽度方向”。此外,对于宽度方向,会称之为“右侧”或“左侧”。另外,将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心称为“内侧”,将从宽度方向的中心朝向右侧或左侧称为“外侧”。
工作装置180设置在车辆主体110的车辆前部120的前方侧的部分。工作装置180具有大臂181以及铲斗182。大臂181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车辆主体110。并且,铲斗182经由连杆185与曲拐186的一端连结。在曲拐186的另一端连结有铲斗驱动用油缸184。铲斗182能够转动地连结在大臂181的前端。大臂181由大臂驱动用油缸183驱动,铲斗182由铲斗驱动用油缸184驱动。这些大臂驱动用油缸183及铲斗驱动用油缸184被经由油压回路供给的油压驱动。
<车辆后部>
以下,参照图2~图6对车辆后部130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车辆后部130具有后车架10、保险杠20、外饰罩30、支承框架40以及固定护栏200。
后车架10成为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条状,在宽度方向上空出间隔而彼此平行地设有一对。
<保险杠>
保险杠20设置为在一对后车架10的后方跨过一对后车架10地向宽度方向延伸。保险杠20可以直接固定于一对后车架10,也可以经由跨设在一对后车架10上的端板等其他部件固定。
如图3~图6所示,保险杠20的宽度方向中央的部分为保险杠中央部21,该保险杠中央部21的左右两侧的部分为保险杠侧部22。
保险杠中央部21遍及一对后车架10的宽度方向的间隔地延伸。更详细地说,保险杠中央部21遍及一方的后车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与另一方的后车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地延伸。该保险杠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与水平面平行地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该上表面21a上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而使作业人员能够通行的后部通道R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为后部通道R1的保险杠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遍及车辆主体110的宽度方向地形成有由树脂等形成的防滑垫24a。防滑垫24a也可以是在表面设有凹凸的金属制钢板。
保险杠侧部22是比后车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更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设置在保险杠中央部21的两端侧。保险杠侧部22的上表面22a与水平面平行,配置为比保险杠中央部21高一级。由此,在保险杠侧部22的上表面22a与保险杠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之间形成有阶梯。
在保险杠侧部22的前方侧且后车架10的宽度方向外侧设有例如收纳电池等设备的收纳部23。收纳部23的后方侧与保险杠侧部22相接,宽度方向内侧与后车架10相接。收纳部23可以直接固定于后车架10,也可以经由上述端板固定于后车架10。
收纳部23的上表面23a与保险杠侧部22的上表面22a处于同一高度,并且与水平面平行地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收纳部23的上表面23a和保险杠侧部22的上表面23a成为在保险杠侧部22和收纳部23上遍及前后方向地延伸的侧部通道R2。在成为侧部通道R2的保险杠侧部22的上表面22a和收纳部23的上表面23a上,与后部通道R1同样地设有防滑垫24b。
由后部通道R1和侧部通道R2构成车辆主体110的通道R。
<外饰罩>
如图2~图6所示,外饰罩30具有一对侧部罩31以及上部罩32。
一对侧部罩31成为分别向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在宽度方向上空出间隔设置。这一对侧部罩31的下端在各自的宽度方向上固定于对应的一对后车架10。
上部罩32成为向前后方向及水平方向延伸的板状。上部罩32的宽度方向两端遍及前后方向地与一对侧部罩31的上端连接。
利用由一对侧部罩31及上部罩32构成的外饰罩30在该外饰罩30的内侧形成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的前方侧的部分成为发动机室E,后方侧的部分成为热交换室T。在发动机室E与热交换室T之间可以使空气能够在发动机室E与热交换室T之间流通地设置分隔板,也可以不设置分隔板而使发动机室E与热交换室T连通。侧部罩31上的与发动机室E对应的部位形成有使空气能够在发动机室E的内部与外饰罩30的外部之间流通的通气部33。
在外饰罩30的后端形成有使内外贯通而使热交换室T朝向后方侧露出的开口部35。开口部35形成为以侧部罩31上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端为侧缘部36、以上部罩32上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后端为上缘部37、以保险杠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的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前端为下缘部38的四边形。即,利用外饰罩30的后端以及保险杠20的前端划分形成开口部35。后部通道R1在开口部35的后方侧,沿着该开口部35的下缘部38在宽度方向上延伸。
<支承框架>
如图6及图7所示,支承框架40是在外饰罩30的内侧即热交换室T的后方侧的位置、也就是说在开口部35侧的位置设置的门型的部件。支承框架40具有对送风单元70进行支承的作用。如图7所示,支承框架40具有一对侧部框架41、上部框架42、转动用支架43、固定用支架44。
侧部框架41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状,在宽度方向上空出间隔而设有一对。一对侧部框架41的下端在宽度方向上分别固定于对应的后车架10。一对侧部框架41沿着对应的侧部罩31的内表面配置。侧部罩31可以固定在侧部框架41的宽度方向外侧。一对侧部框架41以靠近开口部35的侧缘部36的方式沿着该侧缘部36设置。
上部框架42成为跨过一对后车架10而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条状,从而连接一对后车架10的上端彼此。外饰罩30的上部罩32可以固定在该上部框架42的上表面。上部框架42以靠近开口部35的上缘部37的方式沿着该上缘部37设置。
转动用支架43具有能够转动地对送风单元70进行支承的作用。转动用支架43一体设置在一对侧部框架41中的一方(宽度方向右侧的侧部框架41)。转动用支架43设置为从侧部框架41的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进一步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转动用支架43在上下方向、即侧部框架41的延伸方向上空出间隔而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在转动用支架43上形成有孔部,该孔部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开闭轴线O1延伸。多个转动用支架43的各孔部位于同一开闭轴线O1上。
转动用支架43配置在热交换室T内的宽度方向一侧,因此穿过该转动用支架43的开闭轴线O1而配置在热交换室T内的宽度方向一侧。开闭轴线O1沿着开口部35的宽度方向一侧的侧缘部36而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固定用支架44具有在固定状态下对相对于该固定用支架44能够拆装地固定的送风单元70进行支承的作用。固定用支架44一体设置在一对侧部框架41中的另一方(宽度方向左侧的侧部框架41)。固定用支架44设置为从侧部框架41的朝向宽度方向内侧的面进一步向内侧突出。
<固定护栏>
固定护栏200是设置为能够供侧部通道R2上的作业人员手扶的护栏。如图3至图5所示,固定护栏200设置为左右一对,而与左右一对侧部通道R2对应。固定护栏200沿着侧部通道R2的外缘设置。即,固定护栏200设置为遍及收纳部23的上表面23a和保险杠侧部22的上表面22a的宽度方向外侧以及保险杠侧部22的上表面22a的后方。固定护栏200设置为从收纳部23和保险杠侧部22向上方立起。
固定护栏200具有纵棒201、横棒203以及导板204。
纵棒20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的部件。纵棒201在侧部通道R2的外缘在前后方向上空出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各纵棒201的下部经由固定部202安装于收纳部23的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和保险杠侧部22的后表面。纵棒201可以固定于保险杠侧部22的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固定护栏200的纵棒201可以通过焊接等固定于车辆主体110。
多个纵棒201中最后方的纵棒201固定在侧部通道R2上的接近后部通道R1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纵棒201固定在保险杠侧部22的后表面。该纵棒201成为经由转动连结部210对可动护栏240进行支承的支柱。
横棒203的沿着侧部通道R2的外缘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棒状的部件。横棒203在上下方向上空出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跨过多个纵棒201地延伸。多个横棒203中最上方的横棒203与各纵棒201的上端连接。该横棒203成为例如在侧部通道R2上通过的作业人员的扶手。
导板204是沿着侧部通道R2的外缘向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导板204跨过多个纵棒201地延伸。导板204例如通过焊接等固定于纵棒201。导板204的下端配置为处于与构成侧部通道R2的收纳部23的上表面23a及保险杠侧部22的上表面21a对应的高度。
<发动机>
如图2所示,发动机47设置在外饰罩30的内侧空间的前方侧的部分即发动机室E。发动机47被从燃料箱170供给的燃料驱动。发动机47的驱动力经由轴传递到前轮140和后轮150,由此使轮式装载机100前进或后退。发动机47的驱动力传递到液压泵(省略图示)。被液压泵加压的工作油经由油压回路供给至大臂驱动用油缸183、铲斗驱动用油缸184等油压驱动设备。发动机47具有水冷式冷却构造。
<冷却单元>
如图2及图6所示,冷却单元50设置于外饰罩30内的热交换室T。冷却单元50比上述开口部35和支承框架40靠前方侧设置。
冷却单元50具备散热器、油冷却器、后冷却器等冷却设备和收纳这些冷却设备的外框框架。外框框架成为从前后方看到的形状为四边形的长方体形状。散热器上的大量散热管所形成的面在冷却单元50的朝向后方的背面51露出。
<固定整流罩>
如图2及图6所示,固定整流罩60是在车辆后部130的热交换室T内设置在冷却单元50的后方的部件。固定整流罩60是包围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基准轴线P的环状的部件。基准轴线P是通过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的中央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固定整流罩60具有将从前方侧流入冷却单元50而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向后方侧流出的空气进一步向后方引导的作用。固定整流罩60的内周面朝向后方侧逐渐缩径。由此,固定整流罩60的内侧的流路的与基准轴线P正交的流路截面积朝向后方侧逐渐变小。
<送风单元>
如图2、图5至图7所示,送风单元70在固定整流罩60的后方侧绕开闭轴线O1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车辆后部130。送风单元70具有向冷却单元50供给用于对该冷却单元50进行冷却的空气的作用。送风单元70支承为能够在从后方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对置的关闭位置、使冷却单元的背面露出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送风单元70具有可动支架71、风扇80、防护部85以及可动整流罩90。
<可动支架>
如图7所示,可动支架71能够转动地支承于车辆后部130,具有对风扇80、可动整流罩90以及防护部85进行支承的作用。如图7所示,可动支架71具有转动支承部72、支架本体73以及固定连结部76。
如图5及图7所示,转动支承部72绕开闭轴线O1能够转动地与支承框架40的转动用支架43连结。可动支架71与一对转动用支架43对应地具有一对转动支承部72。转动支承部72例如经由在沿着转动用支架43的开闭轴线O1的孔部中插入的销能够转动地连结于转动用支架43。
上述转动支承部72一体地固定在支架本体73的一端。支架本体73以固定于转动支承部72的一端为基端,从以开闭轴线O1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径向内侧朝向外侧延伸。
支架本体73如图6及图7所示地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状态为送风单元70的关闭位置。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通过使支架本体73绕开闭轴线O1从关闭位置向车辆后部130的后方转动,支架本体73从开闭轴线O1向斜后方延伸的状态成为送风单元70的打开位置。
如图7所示,固定连结部76设置在支架本体73的另一端。在送风单元70处于关闭位置时,固定连结部76相对于固定用支架44能够拆装地被固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支架本体73成为具有在处于关闭位置时在宽度方向上左右分开配置而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纵框部74和在宽度方向上连结这一对纵框部74而上下分开配置的一对横框部75的框状。转动支承部72设置在一对纵框部74中的一方,固定连结部76设置于另一方。
<风扇>
如图6所示,风扇80具有油压马达81和风扇本体82。
油压马达81是被从上述液压泵经由油压管线(省略图示)供给的工作油旋转驱动的马达。油压马达81固定在可动支架71的支架本体73上的一对横框部75之间。油压马达81固定于支架本体73。油压马达81从支架本体73朝向前方突出配置。油压马达81构成为在供给有工作油时驱动轴旋转。在送风单元70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油压马达81的驱动轴的轴线与基准轴线P一致。
风扇本体82被油压马达81旋转驱动而进行送风。风扇本体82具有在驱动轴的周向上空出间隔而设置的多片叶片。
在送风单元70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送风单元70的风扇80从后方侧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对置。在该状态下驱动油压马达81时,风扇本体82旋转,由此产生从前方侧朝向后方侧的气流。
<防护部>
如图5、图7所示,防护部85是从后方侧及风扇80的径向外侧覆盖该风扇80的部件。防护部85成为由多个棒状的部件构成的格子状,一体地固定于可动支架71。利用防护部85能够避免对气流的阻碍,并且保证风扇80旋转时的安全性。
<可动整流罩>
如图5~图7所示,可动整流罩90与风扇80一体地设置于送风单元70。可动整流罩90成为从外周侧覆盖风扇80的风扇本体82的筒状,具有向风扇本体82引导空气的作用。
在送风单元70处于关闭位置时,如图6所示,该送风单元70处于从后方侧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对置的状态。此时通过将可动整流罩90连结在固定整流罩60的后方侧,在固定整流罩60及可动整流罩90的内侧形成从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向后方连续的流路。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向风扇80引导空气的整流罩成为由固定整流罩60和可动整流罩90构成的分割构造。
在送风单元70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时,不与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的侧缘部36、上缘部37以及下缘部38干涉。即,构成送风单元70的风扇80、可动整流罩90、防护部85成为能够通过开口部35的大小。
<格栅>
如图2、图5及图6所示,格栅46设置为在比送风单元70靠近后方侧的位置能够转动,以使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敞开、封闭。格栅46成为由多个条状部件构成的格子状,其外形是与从前后方向看开口部35时的形状对应的四边形。格栅46能够在封堵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的关闭位置与使该开口部敞开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格栅46设置为在封堵开口部35的状态下,处于朝向前方侧前倾的姿态。格栅46向上下方向延伸并且绕前倾的开闭轴线(省略图示)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一对侧部框架41中的一方(宽度方向右侧的侧部框架41),于一对侧部框架41中的一方(宽度方向右侧的侧部框架41)。在格栅46中,格栅46的开闭轴线可以与送风单元70的开闭轴线O1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格栅46、格栅46与冷却单元50之间的送风单元70构成轮式装载机100的开闭部。
<转动连结部>
接着,对转动连结部210、可动护栏240以及拆装固定部250进行说明。
如图3、图4及图8所示,转动连结部210具有将可动护栏240连结于车辆后部130的作用。在车辆后部130,经由转动连结部210能够转动地支承可动护栏240。在一对固定护栏200的作为支柱的纵棒201上,在上下方向上空出间隔地分别固定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转动连结部210。
如图8及图9所示,转动连结部210具有支承金属件211和橡胶衬套230。
如图9及图10所示,支承金属件211具有金属件本体212、补强部217、分割片218、螺栓223以及螺母224(参照图8)。
金属件本体212成为沿着水平面延伸的板状,具有供固定护栏200中的作为支柱的纵棒201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213。在贯通孔213的周围,金属件本体212与纵棒201可以通过焊接等固定。金属件本体212以形成有贯通孔213的一侧为基端侧而朝向宽度方向内侧W1突出地延伸。
在金属件本体212上的宽度方向外侧W2的基端侧的相反侧、即宽度方向内侧W1的前端侧形成有朝向后方B侧延伸的第一钩状部214。在第一钩状部214的朝向前方F侧的面形成有俯视时朝向后方B侧呈半圆状凹的第一圆弧部215。在金属件本体212上的第一圆弧部215与贯通孔213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螺栓插入孔216。
补强部217设置在金属件本体212的下表面与固定护栏200的纵棒201的朝向宽度方向内侧W1的部分之间。补强部217成为沿铅直面延伸的板状,通过焊接等来固定金属件本体212与固定部202的纵棒201两者。
分割片218具有从上方与金属件本体212上的形成有螺栓插入孔216的部分抵接的抵接板部219。抵接板部219成为沿着水平面延伸的板状。在抵接板部219上以与螺栓插入孔216连通的方式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螺栓贯通孔220。抵接板部219从螺栓贯通孔220向前方F侧延伸。
在抵接板部219的前方F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宽度方向内侧W1延伸的第二钩状部221。在第二钩状部221的朝向后方B侧的面上形成有俯视时朝向前方F侧呈半圆状凹的第二圆弧部222。
在分割片218的抵接板部219放置在金属件本体212上的状态下,螺栓223从上方插入螺栓插入孔216和螺栓贯通孔220。螺母224在分割片218的下表面侧与螺栓223连接。利用螺栓223一体地固定金属件本体212与分割片218。利用金属件本体212的第一圆弧部215和分割片218的第二圆弧部222形成成为圆形的衬套保持部225。
如图9及图10所示,橡胶衬套230是由橡胶形成的圆环状的部件。即,在橡胶衬套230上形成有沿着转动轴线O2贯通的孔部230a。利用金属件本体212的衬套保持部225保持橡胶衬套230的外周面的整周而使其成为被保持面231。在利用如上所述的螺栓223对金属件本体212与分割片218进行组装时,橡胶衬套230被装入衬套保持部225内。
橡胶衬套230的孔部230a的内周面成为用于能够转动地保持后述可动护栏240的基端轴241的轴承面232。即,基端轴241配置为贯通橡胶衬套230的孔部230a。橡胶衬套230的内周面的中心轴线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线O2。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使用树脂制的衬套或金属制的衬套来代替橡胶衬套230。
由于一对转动连结部210成为上述结构,因此如图3~图5所示,转动轴线O2在处于后部通道R1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且后方侧的端部的部位设有左右一对。一对转动轴线O2比送风单元70的转动轴线O1和格栅46的开闭轴线位于宽度方向的外侧且后方。
<可动护栏>
可动护栏240是例如在后述的通常位置设置,以使后部通道R1上的作业人员能够手扶的护栏。这一对可动护栏240设置为基端侧的部分经由转动连结部210相对于固定护栏200能够转动。一对可动护栏240在沿着成为后部通道R1的外缘的后缘延伸的通常位置与从该通常位置向后方侧转动而向后方延伸的退避位置之间转动。处于通常位置的可动护栏240从后部通道R1的后缘、即保险杠中央部21的后缘朝向上方立起地延伸。
可动护栏240具有基端轴241、横棒244、前端轴245、纵棒246以及导板247。
基端轴241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棒状的部件。基端轴241设置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转动连结部210中的橡胶衬套230的轴承面232。基端轴241贯通上下一对转动连结部210中的橡胶衬套230的孔部230a。基端轴241使该基端轴241的外周面沿橡胶衬套230的轴承面232滑动而能够绕转动轴线O2转动。基端轴241能够相对于轴承面232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
如图8所示,在基端轴241上的各橡胶衬套230的上方的部分形成有从该基端轴241的外周面伸出的凸出部242。凸出部242成为以转动轴线O2为中心的圆环状。凸出部242的下表面与橡胶衬套230的上表面抵接。可动护栏240的荷载经由凸出部242施加于橡胶衬套230。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基端轴241的下端形成有从该下端向外周侧伸出的凸缘部243。在将基端轴241向上方抬起规定量时,凸缘部243从下方与转动连结部210的支承金属件211的下表面抵接。由此来限制基端轴241的上下方向的移动。
如图8所示,在基端轴241上的凸出部242的上方部分设有供该基端轴241贯通的成为筒状的套筒261。在固定护栏200的纵棒246上也设有成为供该纵棒246贯通的筒状的套筒262。这些套筒261、262构成为能够利用由一对连结片271a构成、通过螺栓271b能够拆装的连结部件271固定在彼此相对的位置。
如图3至图5所示,横棒244是一端固定于基端轴241,向以转动轴线O2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径向外侧延伸的棒状的部件。横棒244在上下方向上空出间隔而彼此平行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多个横棒244中最上方的横棒244以从基端轴241的上端连续的方式向以转动轴线O2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径向外侧延伸。该横棒244成为例如在后部通道R1通过的作业人员的扶手。
前端轴245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棒状的部件。前端轴245固定于成为多个横棒244的前端的另一端。前端轴245被多个横棒244支承。前端轴245的上端以与最上方的横棒244连续的方式连接。前端轴245的下端以与最下方的横棒244连续的方式连接。
纵棒246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部件。纵棒246在基端轴241与前端轴245之间,在以转动轴线O2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径向上空出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各纵棒246的上端固定于最上方的横棒244,在从该上端朝向下端的中途的位置固定于其他横棒244。各纵棒246的下端比基端轴241及前端轴245的下端位于下方。各纵棒246的下端比成为保险杠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的后部通道R1位于下方。
导板247是在以转动轴线O2为中心的假想圆的径向以及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导板247遍及基端轴241与前端轴245之间的间隔地延伸,例如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多个纵棒246。导板247的下端成为与构成后部通道R1的保险杠中央部21的上表面21a对应的高度。因此,各纵棒246的下端比导板247的下端位于下方。
在这里,如图3所示,以可动护栏240的横棒244从转动轴线O2朝向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状态为可动护栏240的通常位置。在可动护栏240处于通常位置时,导板247沿着后部通道R1的后缘配置,纵棒246处于与保险杠中央部21的后表面对置的状态。另外,在可动护栏240处于通常位置时,一对可动护栏240的前端轴245处于在宽度方向中央并排的状态,即一对可动护栏240的前端彼此在宽度方向上对置的状态。如图4、图11所示,在一对前端轴245上分别外嵌有成为筒状的套筒263。这一对套筒263构成为在一对可动护栏240处于通常位置时,被由一对连结片272a构成且通过螺栓272b能够拆装的连结部件272固定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其结果是,一对可动护栏240经由连结部件272彼此连结。
通常位置的可动护栏240位于包括送风单元70及格栅46的转动轨迹的动作区域上、即该送风单元70和格栅46的动作范围内。一对可动护栏240处于通常位置时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彼此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车辆主体110宽度方向中央为对称面,一对可动护栏240成为对称的形状。
如图4及图5所示,以可动护栏240的横棒244从转动轴线O2朝向后方延伸的状态为可动护栏240的退避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退避位置的可动护栏240从通常位置转动90°而相对于宽度方向呈直角地延伸。退避位置的可动护栏240位于从送风单元70及格栅46的动作区域上脱离的部位、即该送风单元70及格栅46的动作范围外。
<拆装固定部>
如图3及图4所示,拆装固定部250在成为车辆后部130的后表面的保险杠20的后表面上沿宽度方向空出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拆装固定部250的数量与一对可动护栏240的纵棒246的总数相同。即,拆装固定部250与多个纵棒246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拆装固定部250具有一对固定板251、弯曲板252以及一对固定螺栓253。另外,一对固定板251及弯曲板252能够使用由成为一体的一个部件构成的钢板构成。作为这一对固定板251及弯曲板252,例如能够使用对一片钢板进行压力加工而形成弯曲部252,然后进行用于插入固定螺栓253的孔加工的部品。
一对固定板251成为在可动护栏240处于通常位置的情况下在纵棒246的宽度方向两侧与保险杠20的后表面抵接的板状的部件。弯曲板252是朝向后方弯曲的部件,宽度方向两侧的端部分别与一对固定板251连接。弯曲部252的曲面部为半圆状,该半圆的半径比可动护栏240的纵棒246的剖面圆的半径大。需要说明的是,纵棒246的剖面可以不是圆,而是四边形等矩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弯曲部252的形状比纵棒246的剖面形状大即可。固定螺栓253将一对固定板251能够拆装地固定在保险杠20的后表面。
在可动护栏240处于通常位置的情况下,可动护栏240的纵棒246插入在弯曲板252与保险杠20的后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而且,一对固定板251分别被固定螺栓253固定在保险杠20的后表面,由此纵棒246被弯曲板252从后方侧钳制。也就是说,在可动护栏处于通常位置时,弯曲部252为对纵棒246进行收纳固定的收纳部,从而至少围住可动护栏240的纵棒246的至少一部分的外表面。由此,可动护栏240的纵棒246相对于车辆后部130被保持。
<动作及作用效果>
在轮式装载机100的工作时,如图6所示,送风单元70及格栅46处于关闭位置。如图3所示,可动护栏240位于通常位置且被拆装固定部250固定在保险杠20的后表面,一对可动护栏240彼此被连结部件272连结。
在送风单元70的风扇本体82旋转时,从由外饰罩30形成的热交换室T内经由开口部35向后方进行送风。由此,经由外饰罩30的通气部33向发动机室E和热交换室T流入的空气以在热交换室T内穿过冷却单元50的方式向后方流动。对冷却单元50进行冷却而处于高温的空气在由固定整流罩60及可动整流罩90形成的流路内经由风扇80向后方侧流通。然后,从车辆后部130的开口部35经由格栅46排出。
在这里,轮式装载机100用于沙土、碎石等的装载、搬运作业,在这样的作业中使用时暴露于沙尘多的环境。因此,沙尘附着于送风单元70和冷却单元50。因此,作为送风单元70及冷却单元50的维护作业的一个环节需要进行清扫。
在维护作业时,解除连结部件272对一对可动护栏240彼此的连结状态,并且解除拆装固定部250对可动护栏240与保险杠20的后表面固定的状态。通过拧松拆装固定部250的固定螺栓253,使固定板251处于能够从保险杠20的后表面分开的状态。由此,可动护栏240的纵棒246被拆装固定部250约束的状态被解除,处于能够朝向上方移动的状态。拆装固定部250对可动护栏240的固定状态的解除可以从地面进行。
接着,作业人员从后部通道R1上将可动护栏240向上方抬起,将纵棒246从拆装固定部250抽出。然后,作业人员以使纵棒246位于拆装固定部250的外部的方式使可动护栏240回到原来的高度位置。此时可动护栏240的基端轴241的凸出部242从上方放置于转动连结部210的橡胶衬套230,能够利用橡胶衬套230的缓冲效果来缓和冲击。由此,可动护栏240处于能够转动的状态。
然后,作业人员在后部通道R1上或从地面使可动护栏240向后方转动。由此,如图4及图5所示,可动护栏240成为处于退避位置的状态。此外,从上方俯视时,可动护栏240的动作区域与后部通道R1重叠。
接着,使格栅46及送风单元70从关闭位置转动到打开位置。此时由于可动护栏240的退避位置处于从格栅46及送风单元70的动作范围脱离的位置,因此格栅46及送风单元70不会碰到可动护栏240。此外,俯视时,与可动护栏240的动作区域相同,格栅46及送风单元70的动作区域也与后部通道R1重叠。
通过这样地使送风单元70及格栅46转动到打开位置,处于作业人员能够从后部通道R1上对送风单元70、固定整流罩60及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进行维护的状态。
在维护作业结束时,使送风单元70及格栅46从打开位置转动到关闭位置。然后,使可动护栏240从退避位置移动到通常位置,利用拆装固定部250将纵棒246固定在保险杠20的后表面,并且利用连结部件272连结一对可动护栏240彼此。由此,轮式装载机100处于能够再次工作的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可动护栏240从通常位置转动到退避位置,能够扩大格栅46和送风单元70能够不与可动护栏240干涉地转动的范围。通过使构成为一对门状的可动护栏240从通常位置移动到退避位置,能够进一步扩大格栅46和送风单元70的转动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可动护栏240为一对,与例如在后部通道R1的范围设置一个可动护栏240的情况相比,各可动护栏240的转动范围变小,因此容易确保维护作业时的空间。
在这里,例如即使使后部通道R1向后方变大而增大通道宽度,也能够确保格栅46和送风单元70的转动范围。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车辆后部130会变大,在轮式装载机100的转弯时与障碍物干涉的缺点。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常位置的可动护栏240处于格栅46和送风单元70的动作范围内,因此能够使后部通道R1的通道宽度成为适当的尺寸,能够抑制轮式装载机100后部的扩大化。
另一方面,在维护作业时,通过使可动护栏240处于退避位置,能够确保大的格栅46和送风单元70能够不与可动护栏240干涉地转动的范围。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灵活运用开闭式的送风单元70的优点,能够容易地从后部通道R1对送风单元70、固定整流罩60、冷却单元50的背面51进行作业。在维护作业时,可动护栏240处于从后部通道R1向后方延伸的退避位置,因此可动护栏240自身不会妨碍作业人员。
此外,在进行维护作业时,也考虑拆下后部通道R1的护栏自身。在这种情况下,在大型的轮式装载机100中,护栏自身也成为重物,因此需要使用起重机等,作业变得烦杂。另外,在拆下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决定护栏的设置部位,可能会妨碍地面上进行其他作业的作业人员。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能够转动的可动护栏240来保证后部通道R1上的作业人员容易接近,并且在维护作业时不使用起重机等就能够容易地使可动护栏240移动到不与送风单元70和格栅46干涉的退避位置。另外,处于退避位置的可动护栏240处于支承在车辆后部130的状态,因此无需为设置位置担心。另外,由于预先决定了可动护栏240的退避位置,因此不会妨碍地面上其他作业人员的作业和周围的作业车辆的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护栏240的凸出部242从上方与转动连结部210的橡胶衬套230抵接,因此在凸出部242与橡胶衬套230之间产生摩擦力。因此,能够抑制可动护栏240的意外转动。因此,例如在可动护栏240处于退避位置的情况下,即使在强风时或作业人员意外地碰到可动护栏240的情况下,可动护栏240也不会意外地转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性。
另外,在抬起可动护栏240而使纵棒246从拆装固定部250脱离后而使该可动护栏240回到原高度时,橡胶衬套230成为缓冲物,因此能够抑制大的冲击波及到可动护栏240和转动连结部2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侧部通道R2,利用固定护栏200来保证作业人员的可及性。即,仅使与格栅46和送风单元70干涉的部分为可动护栏240,使除此之外的成为固定护栏200。由此,能够避免轮式装载机100的结构变得复杂,保证维护性、可及性。
另外,利用拆装固定部250将可动护栏240能够拆装地固定在保险杠20的后表面,因此能够防止通常位置的可动护栏240意外的转动。由于拆装固定部250设置在保险杠20的后表面,因此地面上的作业人员容易接触到。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可动护栏240的固定状态、被固定状态的切换。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不脱离该发明的技术的思想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例如,作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12所示,可以在后部通道R1仅设置单一的可动护栏240A。在这种情况下,可动护栏240A遍及后部通道R1的宽度方向地延伸。转动轴线O2可以在宽度方向的一侧或另一侧。由此,与实施方式相同,能够确保大的格栅46和送风单元70的转动范围。
此外,尤其是通过使可动护栏240A的转动轴线O2与格栅46和送风单元70的转动轴线O2同样地处于宽度方向一侧,退避位置的可动护栏240A不会成为妨碍物。即,退避位置的可动护栏240A靠近与打开状态的格栅46和送风单元70靠近宽度方向一侧配置,能够能够成为宽度方向另一侧的空间大幅空出的状态。由此,能够确保大的作业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采用格栅46和送风单元70作为开闭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可以将本发明适用于车辆主体110的其他开闭部。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可动护栏240转动到从开闭部的动作区域脱离的位置,能够保证作业性。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格栅46和送风单元70配置在宽度方向一侧的开闭轴线O2等,也可以在宽度方向另一侧配置开闭轴线,也可以将格栅46和送风单元70等的开闭部设置为能够绕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开闭轴线转动。
在实施方式中,一对可动护栏240对称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成为通常位置的一对可动护栏240中的一方的可动护栏24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另一方的可动护栏24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的非对称配置。
另外,可以仅使后部通道R1的护栏中与格栅46和送风单元70干涉的部分为可动护栏240、其他部分为固定护栏200。
在实施方式中,可动护栏240的转动范围为从通常位置起的90°,但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可动护栏240的转动范围与格栅46和送风单元70的转动可能范围相对应地比90°小或大。另外,可以不使可动护栏240转动到退避位置而进行作业。
拆装固定部250不限于设置在车辆后部130的后表面的形态,只要设置在车辆后部130的后部即可。例如,可以在保险杠20上形成插入纵棒246的孔作为拆装固定部。
对转动连结部210固定于固定护栏20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转动连结部210可以固定在车辆主体110的其他部分。即,可动护栏240经由转动连结部210能够转动地与车辆主体110连结即可。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作业车辆的一个例子,对轮式装载机100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作业车辆,也可以适用于例如机动平地机等其他作业车辆。
工业实用性
根据上述形态的作业车辆,能够确保对车辆后部等的アクセス性并且使维护性提高
附图标记说明
10…后车架,20…保险杠,21…保险杠中央部,21a…上表面,22…保险杠侧部,22a…上表面,23…收纳部,23a…上表面,24a…防滑垫,24b…防滑垫,30…外饰罩,31…侧部罩,32…上部罩,33…通气部,35…开口部,36…侧缘部,37…上缘部,38…下缘部,40…支承框架,41…侧部框架,42…上部框架,43…转动用支架,44…固定用支架,46…格栅,47…发动机,50…冷却单元,51…背面,60…固定整流罩,70…送风单元,71…可动支架,72…转动支承部,73…支架本体,74…纵框部,75…横框部,76…固定连结部,80…风扇,81…油压马达,82…风扇本体,83…取付部,84…叶片,85…防护部,90…可动整流罩,100…轮式装载机,110…车辆主体,120…车辆前部,130…车辆后部,140…前轮,150…后轮,160…驾驶舱,170…燃料箱,180…工作装置,181…大臂,182…铲斗,183…大臂驱动用油缸,184…铲斗驱动用油缸,200…固定护栏,201…纵棒,202…固定部,203…横棒,204…导板,210…转动连结部,211…支承金属件,212…金属件本体,213…贯通孔,214…第一钩状部,215…第一圆弧部,216…螺栓插入孔,217…补强部,218…分割片,219…抵接板部,220…螺栓贯通孔,221…第二钩状部,222…第二圆弧部,223…螺栓,224…螺母,225…衬套保持部,230…橡胶衬套(衬套),230a…孔部,231…被保持面,232…轴承面,240…可动护栏,240A…可动护栏,241…基端轴,242…凸出部,243…凸缘部,244…横棒,245…前端轴,246…纵棒,247…导板,250…拆装固定部,251…固定板,252…弯曲板,253…固定螺栓,261…套筒,262…套筒,263…套筒,271…连结部件,271a…连结片,271b…螺栓,272…连结部件,272a…连结片,272b…螺栓,R…通道,R1…后部通道,R2…侧部通,E…发动机室,T…热交换室,O1…开闭轴线,O2…转动轴线,P…基准轴线。

Claims (7)

1.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
车辆主体,其具有包括后部通道的通道;
可动护栏,其能够绕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线在沿着所述后部通道的后缘在所述车辆主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通常位置与从所述车辆主体朝向后方延伸的退避位置之间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护栏设置为一对,
一方的所述可动护栏支承为能够绕在所述后部通道的宽度方向一侧配置的所述转动轴线转动,
另一方的所述可动护栏支承为能够绕在所述后部通道的宽度方向另一侧配置的所述转动轴线转动,
所述通常位置上的一对所述可动护栏的前端彼此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互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主体具备:
开口部,其朝向后方;
所述通道,其沿着所述开口部的下缘部延伸;
开闭部,其在封堵所述开口部的关闭位置与使所述开口部敞开的打开位置之间能够开闭地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
所述通常位置的所述可动护栏位于所述开闭部的动作区域内,
所述退避位置的所述可动护栏位于所述开闭部的动作区域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转动连结部,该转动连结部使所述可动护栏能够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地连结于所述车辆主体,
所述车辆主体经由所述转动连结部对所述可动护栏进行支承,
该转动连结部具有衬套,该衬套具有沿着所述转动轴线贯通的孔部,
所述可动护栏具有:
贯通所述孔部的基端轴;
从该基端轴的外周面伸出而从上方与所述衬套抵接的凸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主体还具备沿着所述通道的外缘延伸的固定护栏,
所述转动连结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护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主体还具备拆装固定部,该拆装固定部设置在所述车辆主体的后部,对所述通常位置的所述可动护栏的下部能够拆装地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在所述车辆主体内设置的冷却单元,
所述开闭部具有:
格栅,其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
送风单元,其配置在所述格栅与所述冷却单元之间,并且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车辆主体。
CN201680004020.3A 2016-12-28 2016-12-28 作业车辆 Active CN1085135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9072 WO2018123007A1 (ja) 2016-12-28 2016-12-28 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3595A true CN108513595A (zh) 2018-09-07
CN108513595B CN108513595B (zh) 2021-08-03

Family

ID=62105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4020.3A Active CN108513595B (zh) 2016-12-28 2016-12-28 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77775B2 (zh)
EP (1) EP3366845B1 (zh)
JP (1) JP6321888B1 (zh)
CN (1) CN108513595B (zh)
WO (1) WO20181230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58309B2 (en) * 2016-12-28 2019-10-29 Komatsu Ltd. Work vehicle
US10696232B2 (en) * 2017-11-16 2020-06-30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Split deck rail
AU2019203354A1 (en) * 2019-05-14 2020-12-03 Caterpillar Underground Mining Pty Ltd Foldable guardrail assembly for selectively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 machine compon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6824B2 (en) * 2000-09-05 2003-03-25 Raymond D Anderson Hingeably connected side gates for use with stakebed vehicles
JP2010058614A (ja) * 2008-09-02 2010-03-18 Yanmar Co Ltd 作業車両
US8186751B2 (en) * 2010-05-06 2012-05-29 Deere & Company Pivotal fan/grill unit for a work vehicle
CN103420256A (zh) * 2012-05-23 2013-12-04 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 电梯轿厢上扶手装置和电梯轿厢上扶手设置方法
CN205417784U (zh) * 2015-04-27 2016-08-03 卡特彼勒公司 机器及其成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2174A (en) * 1970-04-01 1971-11-23 Allis Chalmers Mfg Co Grill guard
US5071185A (en) * 1990-01-29 1991-12-10 Schiele Jim D Truck bed enclosure
JP3005977U (ja) * 1994-06-06 1995-01-17 大喜商事株式会社 横架材に手摺を仕組んだ作業床ユニット
JP2001055761A (ja) * 1999-08-18 2001-02-27 Komatsu Ltd 作業用大型車両
JP2003040587A (ja) * 2001-07-30 2003-02-13 Komatsu Ltd 高所作業車
JP4364496B2 (ja) * 2002-10-24 2009-11-18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JP4321752B2 (ja) * 2003-05-23 2009-08-26 キャタピラ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自走式建設機械
US20080006460A1 (en) * 2006-07-05 2008-01-10 Mario Giovannini Hood assembly for a machine and a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5382694B2 (ja) * 2009-02-16 2014-01-08 キャタピラー エス エー アール エル カウンタウエイトおよび作業機械
WO2012035848A1 (ja) 2010-09-14 2012-03-2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機械のラダー装置
JP5047405B2 (ja) * 2010-12-24 2012-10-1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建設車両
JP2012202071A (ja) * 2011-03-24 2012-10-22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作業機械用ステップ装置
JP5786582B2 (ja) * 2011-09-15 2015-09-30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足場構造
US8893834B2 (en) * 2011-09-23 2014-11-25 Caterpillar Inc. Airflow baffle system for articulating hood with multiple hinge locations
JP5878882B2 (ja) * 2012-05-23 2016-03-08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上手摺り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かご上手摺り設置方法
US20140191537A1 (en) * 2013-01-08 2014-07-10 Caterpillar Inc. Platform grating
US20150136523A1 (en) * 2013-11-18 2015-05-21 Caterpillar Inc. Torsion plate for ladder
JP6391145B2 (ja) * 2014-03-20 2018-09-19 日鐵住金建材株式会社 可倒式柵
US9481307B2 (en) * 2014-04-15 2016-11-01 Caterpillar Undergroud Mining Pty. Ltd. Handrail locking mechanism
US20140353083A1 (en) * 2014-08-14 2014-12-04 Caterpillar Inc. Walkway system for machine
JP6480193B2 (ja) * 2015-01-22 2019-03-06 矢崎化工株式会社 管材構造物相互の連結用継手及び管材構造物
US20150246641A1 (en) * 2015-04-29 2015-09-03 Caterpillar Inc. Guardrail system for a cab environment of a mobile machine
WO2016183620A1 (en) * 2015-05-18 2016-11-24 Access Innovations Pty Ltd A safety barri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36824B2 (en) * 2000-09-05 2003-03-25 Raymond D Anderson Hingeably connected side gates for use with stakebed vehicles
JP2010058614A (ja) * 2008-09-02 2010-03-18 Yanmar Co Ltd 作業車両
US8186751B2 (en) * 2010-05-06 2012-05-29 Deere & Company Pivotal fan/grill unit for a work vehicle
CN103420256A (zh) * 2012-05-23 2013-12-04 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 电梯轿厢上扶手装置和电梯轿厢上扶手设置方法
CN205417784U (zh) * 2015-04-27 2016-08-03 卡特彼勒公司 机器及其成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66075A1 (en) 2018-09-20
EP3366845A1 (en) 2018-08-29
US10577775B2 (en) 2020-03-03
JP6321888B1 (ja) 2018-05-09
WO2018123007A1 (ja) 2018-07-05
EP3366845B1 (en) 2020-04-01
JPWO2018123007A1 (ja) 2018-12-27
CN108513595B (zh) 2021-08-03
EP3366845A4 (en) 2018-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3553A (zh) 作业车辆
CN108513595A (zh) 作业车辆
DE102011109024A1 (de) Elektrisches Antriebsmodul für einFahrzeug, insbesondere Nutzfahrzeug
DE112018005028T5 (de) Elektromotorrad
KR20170122765A (ko) 카운터웨이트용 이동 디바이스
EP3361066B1 (en) Working vehicle
CN104884710B (zh) 带护罩作业车辆用驾驶室以及液压挖掘机
DE112019000007T5 (de) Elektrobaumaschine
JP2013204295A (ja) ブルドーザ
CN108513597A (zh) 作业车辆以及作业车辆的可动部的位置调整方法
CN201447724U (zh) 一种用于挖掘机的机顶罩
JP2019017310A (ja) 自走式防除機
CN101155707A (zh) 回转式作业机械
JP4770417B2 (ja) 建設機械のプラットフォーム
JP2007118745A (ja) 積荷台カバー装置
JP4994201B2 (ja) 建設機械のラダー取り付け構造
WO2014006992A1 (ja) 建設機械の排土装置
CN203581128U (zh) 挖掘装载机发动机机罩
CN210232080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焊接工装
JP7168372B2 (ja) ショベル
CN207059909U (zh) 一种消防车用平移式脚踏板
BR102012030419B1 (pt) chassi de máquina e máquina
JP2016151156A (ja) ショベル
JP2012225104A (ja) 双腕型作業機
JP2005163533A (ja) 作業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