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01651B - 稳定器衬套 - Google Patents

稳定器衬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01651B
CN108501651B CN201711339532.8A CN201711339532A CN108501651B CN 108501651 B CN108501651 B CN 108501651B CN 201711339532 A CN201711339532 A CN 201711339532A CN 108501651 B CN108501651 B CN 108501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rubber
bushing
mounting base
stabil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395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01651A (zh
Inventor
秋山芳周
水崎雅薰
本间裕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iko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iko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iko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501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1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01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01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36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F16F1/38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with a sleeve of elastic material between a rigid outer sleeve and a rigid inner sleeve or pin, i.e. bushing-type
    • F16F1/3842Method of assembly,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Mount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1/00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60G21/02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 B60G21/04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 B60G21/05Interconnection systems for two or more resiliently-suspended wheels, e.g. for stabilising a vehicle body with respect to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centrifugal forces permanently interconnected mechanically between wheels on the same axle but on different sides of the vehicle, i.e. the left and right wheel suspensions being interconnected
    • B60G21/055Stabiliser bars
    • B60G21/0551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00Springs
    • F16F1/02Springs made of steel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low internal friction; Wound, torsion, leaf, cup, ring or the like spr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spring not being relevant
    • F16F1/14Torsion springs consisting of bars or tubes
    • F16F1/16Attachments or moun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10Type of spring
    • B60G2202/13Torsion spring
    • B60G2202/135Stabiliser bar and/or tub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10Mounting of suspension elements
    • B60G2204/12Mounting of springs or dampers
    • B60G2204/122Mounting of torsion springs
    • B60G2204/1222Middle mounts of stabiliser on vehicle body or chas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4/00Indexing codes related to suspensions per se or to auxiliary parts
    • B60G2204/40Auxiliary suspension parts; Adjustment of suspensions
    • B60G2204/41Elastic mounts, e.g. bush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Spring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安装用基座和托架的碰撞而防止异响的产生的新型构造的稳定器衬套。稳定器衬套(10)构成为包括:筒状的橡胶衬套主体(18),具备用于供稳定杆(12)插通的内孔(24);以及安装用基座(20),装配于橡胶衬套主体(18)相对于车辆车身(16)的安装面(30a)上,该稳定器衬套以利用固定于车辆车身(16)的近似U字形的托架(14)而将橡胶衬套主体(18)的外周面(30a)经由安装用基座(20)向车辆车身(16)侧按压的方式装配,在橡胶衬套主体(18)设置有缓冲橡胶部(76),该缓冲橡胶部(76)由于托架(14)的按压所产生的压缩力而弹性变形并向安装用基座(20)的宽度方向两侧鼓出从而进入安装用基座(20)与托架(14)之间(70)。

Description

稳定器衬套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7年2月28日提交的名称为“稳定器衬套”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37667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稳定杆防振支承于车辆车身的稳定器衬套,特别涉及一种在衬套主体的相对于车辆车身的重叠面上组装有安装用基座的带基座的稳定器衬套。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等车辆中,使用为了抑制转弯时等的车身的倾斜而提高行驶稳定性的稳定杆。稳定杆也被称为防倾杆,一般跨越配设于左右的悬架部件之间,并且,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经由稳定器衬套而防振支承于车辆车身。
一般而言,稳定器衬套具备由筒状的橡胶弹性体构成的橡胶衬套主体,这样的橡胶衬套主体以外插状态、且以粘接或非粘接的方式装配于稳定杆。另一方面,在橡胶衬套主体的外周面外嵌有近似U字形的托架,以橡胶衬套主体在周向上局部地与车辆车身侧重叠的状态,利用托架将橡胶衬套主体安装于车辆车身侧。
而且,在利用橡胶衬套主体的弾性特性而将稳定杆防振支承于车辆车身的同时,通过稳定杆相对于橡胶衬套主体在周向上的滑动、橡胶衬套主体的弹性变形,允许因在车辆行驶时所产生的左右两个车轮的差动而在稳定杆产生的扭转方向上的变形。
然而,还存在稳定杆与车辆车身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车型而不同、稳定杆从车辆车身大幅离开的情况等。在该情况下,如日本特开2011-178274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中记载的那样,有时使用在橡胶衬套主体的相对于车辆车身的重叠面组装有安装用基座的带基座的稳定器衬套。通过调整基座的尺寸,无需使橡胶衬套主体大型化等就能够应对稳定杆和车辆车身之间的间隔尺寸。
然而,在现有构造的带基座的稳定器衬套中,装配于橡胶衬套主体的基座有时因从扭转变形的稳定杆施加于橡胶衬套主体的绕中心轴的外力而在托架内向周向移动,由此导致的基座与托架的抵接所产生的碰撞声音有时会成为问题。此外,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还研究了无间隙地将基座嵌合装配于托架的方案,但因零件的公差等而难以实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782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以如上情形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安装用基座与托架的碰撞从而防止产生异响的新型构造的稳定器衬套。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下,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对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记载。此外,能够以尽可能任意的组合而采用在以下所记载的各方式中采用的结构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一种稳定器衬套,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包括:筒状的橡胶衬套主体,该筒状的橡胶衬套主体具备用于供稳定杆插通的内孔;以及安装用基座,该安装用基座装配于该橡胶衬套主体相对于车辆车身的安装面上,上述稳定器衬套以利用固定于该车辆车身的近似U字形的托架而将该橡胶衬套主体的外周面经由该安装用基座向该车辆车身侧按压的方式装配,在上述橡胶衬套主体设置有缓冲橡胶部,该缓冲橡胶部由于上述托架的按压所产生的压缩力而弹性变形并向上述安装用基座的宽度方向两侧鼓出从而进入该安装用基座与该托架之间。
根据形成为依照本方式的构造的稳定器衬套,在利用托架而装配于车辆车身的装配状态下,由于缓冲橡胶部进入并介于安装用基座与托架之间,从而能够缓冲安装用基座与托架之间的碰撞而防止异响的产生。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稳定器衬套的基础上,相对于上述安装用基座中与上述橡胶衬套主体重叠的那侧的宽度尺寸A,该橡胶衬套主体的最大宽度尺寸B在外力未施加于该橡胶衬套主体的状态下设为A≤B。
根据形成为依照本方式的构造的稳定器衬套,在外力未施加于橡胶衬套主体的状态下,由于橡胶衬套主体的最大宽度尺寸B设为安装用基座的与橡胶衬套主体重叠的那侧的宽度尺寸A以上(A≤B),因此,通过将托架外嵌于橡胶衬套主体而施加压缩力,由此能够使设置于橡胶衬套主体的缓冲用橡胶部更容易进入安装用基座与托架之间。即,在橡胶衬套主体的除了与安装用基座重叠的那侧的表面以外的外周面,托架以大致密接的状态与之重叠而施加紧固力,由于施加于该外周面的紧固力,橡胶衬套主体以朝向面对设定于安装用基座和托架之间的间隙的自由表面鼓出的方式弹性变形而进入上述间隙。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稳定器衬套的基础上,在上述安装用基座与上述橡胶衬套主体的重叠面,在该橡胶衬套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设置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嵌合部。
根据形成为依照本方式的构造的稳定器衬套,利用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设置的凹凸嵌合部而抑制由托架对橡胶衬套主体的外周面施加紧固力而在橡胶衬套主体所产生的向轴向两侧鼓出的弹性变形量。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确保橡胶衬套主体进入安装用基座与托架之间的鼓出变形量,使得作为目的的缓冲橡胶部能够更稳定地发挥功能。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稳定器衬套的基础上,在上述安装用基座的相对于上述橡胶衬套主体的重叠面,在宽度方向两侧缘部设置有角部被倒角成R角状的弯曲角部。
根据形成为依照本方式的构造的稳定器衬套,在安装用基座与橡胶衬套主体的重叠面,安装用基座的宽度方向两侧缘部的角部形成为被倒角成R角状的弯曲角部,因此,设置于橡胶衬套主体的缓冲橡胶部能够更有效且更容易地沿弯曲角部进入托架与安装用基座之间。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稳定器衬套的基础上,在上述安装用基座和上述橡胶衬套主体之间设置有卡止部,该卡止部阻止上述安装用基座和上述橡胶衬套主体彼此的脱离而将它们保持为组装状态。
根据形成为依照本方式的构造的稳定器衬套,由于在安装用基座和橡胶衬套主体之间设置有相互组装的卡止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用基座和橡胶衬套主体的组装操作。在此基础上,由于利用卡止部而将上述安装用基座和橡胶衬套主体保持为组装状态,因此,还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安装用基座和橡胶衬套主体的组装体安装于托架与车辆车身之间的操作。
发明效果
根据形成为依照本发明的构造的稳定器衬套,由于在橡胶衬套主体设置有进入安装用基座和托架之间的缓冲橡胶部,因此,能够避免安装用基座与托架直接碰撞而有效地抑制异响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以相对于车辆的装配状态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稳定器衬套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稳定器衬套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IV-IV截面的主要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图5是以相对于车辆的非装配状态表示图1所示的稳定器衬套的主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稳定器衬套的侧视图。
图7是图5所示的稳定器衬套的仰视图。
图8是图6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图5的IX-IX剖视图。
图10是图5的X-X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稳定器衬套、12:稳定杆、14:托架、16:车辆车身、18:橡胶衬套主体、20:安装用基座、24:内孔、30a:外周面(重叠面,安装面)、32:嵌合凸部(凹凸嵌合部)、38:卡止突部(卡止部)、46:上表面(重叠面)、48:肩部(弯曲角部)、52:嵌合凹部(凹凸嵌合部)、60:插通孔(卡止部)、70:间隙、76:缓冲橡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图4中,以相对于车辆的装配状态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稳定器衬套10。在图5~图10中,以相对于车辆的非装配状态示出了该稳定器衬套10,稳定杆12插通于图5~图10所示的稳定器衬套10,并且,托架14从外侧外嵌于稳定器衬套10,将该托架14固定于车辆车身16而装配于车辆。而且,在这样的稳定器衬套10相对于车辆的装配状态下,利用稳定器衬套10将稳定杆12防振支承于车辆车身16。此外,在以下说明中,轴向或长度方向是指作为稳定杆12的中心轴方向的图1中的上下方向。另外,上下方向是指图2中的上下方向,宽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
更详细而言,稳定器衬套10构成为包括橡胶衬套主体18、以及设置于该橡胶衬套主体18与车辆车身16之间的安装用基座20。
亦如图5~图10所示,橡胶衬套主体18整体形成为具有近似长圆形的截面形状的厚壁的筒状,并沿轴向(图6中的左右方向)延伸。即,橡胶衬套主体18具有周壁部22、以及位于该周壁部22的内周侧的内孔24。该周壁部22的上下两侧部分26a、26b分别形成为近似半圆形状,并且,宽度方向两侧部分26c、26c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与上下两侧部分26a、26b的周向两端部连接,由上述上下两侧部分26a、26b和宽度方向两侧部分26c、26c构成具有近似长圆形截面的周壁部22。另一方面,内孔24以圆形截面而笔直地延伸,该内孔24在轴向上将橡胶衬套主体18的大致中央部分贯通。
另外,在橡胶衬套主体18的轴向中间部分形成有外径尺寸比轴向两端部分的外径尺寸大的大径部28。该大径部28具有规定的轴向尺寸,且遍及周向的整周地形成。即,橡胶衬套主体18的外周面30构成为包括大径部28的外周面30a,该大径部28的外周面30a整体形成为遍及周向的整周地扩展的圆环形状的弯曲面。
而且,在这样的大径部28的外周面30a的轴向两端部分,遍及周向的整周地向外周侧突出形成有外径尺寸进一步增大的嵌合凸部32、32。因此,在大径部28的外周面30a的轴向中间部分,遍及周向的整周地形成有相对于嵌合凸部32、32相对地凹陷的凹槽34。这样的凹槽34具有规定的轴向尺寸,且凹槽34的槽底面在整周上连续地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大径部28的凹槽34的形成部分的外径尺寸(凹槽34的槽底面的外径尺寸)比从大径部28的轴向两端面突出的橡胶衬套主体18的轴向两端部分的外径尺寸大。
另外,在大径部28的轴向中央部分设置有定位突部36、36,该定位突部36、36位于凹槽34的槽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且从宽度方向两侧部26c、26c的外周面30a向下方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定位突部36、36形成为在侧视时和仰视时均为近似矩形的块状,该定位突部36、36的下表面形成为随着趋向宽度方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平缓的弯曲面。
进一步,在大径部28的轴向中央部分形成有卡止突部38,该卡止突部38位于定位突部36、36之间、且从下侧部分26b的外周面30a向下方突出。该卡止突部38具备突出基端(上方)侧的柄部40以及突出前端(下方)侧的帽部42,帽部42的外径尺寸设为比柄部40的外径尺寸大。
此外,在这样的橡胶衬套主体18,在周向上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图5中的左侧)设置有在壁厚方向上贯通的狭缝状的切口44。这样的切口44遍及橡胶衬套主体18的轴向全长地延伸,在橡胶衬套主体18对夹持切口44的两侧朝在周向上分离的方向进行拉伸,由此能够使橡胶衬套主体18在切口44的形成部位向张开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例如可以在橡胶衬套主体18的成形后利用切刀等对其进行切割而设置出这样的切口44。
将安装用基座20组装于形成为如上形状的橡胶衬套主体18。安装用基座20整体形成为具有近似矩形截面的块状,且形成为长度方向尺寸(图6中的左右方向)比宽度方向尺寸(图5中的左右方向)大的近似长方体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9所示,在外力未施加于橡胶衬套主体18的状态下,安装用基座20的长度尺寸与橡胶衬套主体18的长度尺寸相同或者略大于橡胶衬套主体18的长度尺寸。例如可以由硬质的合成树脂、金属等适当地形成这样的安装用基座20。
该安装用基座20的上表面46形成为与橡胶衬套主体18的周壁部22中的下侧部分26b的大径部28的外周面30a大致对应的形状。即,在安装用基座20的上表面46,宽度方向两侧缘部形成为比宽度方向中央部分更向上方突出的形状。简而言之,在安装用基座20的上表面46,在宽度方向两侧缘部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肩部48、48,另一方面,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分设置有与这些肩部48、48相比相对地凹陷且向上方开口的弯曲凹面50、50。在本实施方式中,肩部48、48的角部被倒角成R角状,由这些倒角后的肩部48、48构成弯曲角部。另外,以与在橡胶衬套主体18的下侧部分26b设置的大径部28的外周面30a大致对应的曲率而形成弯曲凹面50,该弯曲凹面50沿安装用基座20的宽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在安装用基座20的长度方向两侧部分,在从长度方向端面向长度方向内侧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处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分,形成有比弯曲凹面50、50进一步凹陷的嵌合凹部52、52。即,在上述嵌合凹部52、52的长度方向之间,形成有上表面形成为弯曲凹面50、且与嵌合凹部52、52相比而相对地凸出(深度尺寸变小)的中央凸部53。该嵌合凹部52以及中央凸部53分别形成为与橡胶衬套主体18的嵌合凸部32、32以及凹槽34大致对应的凹部及凸部,并且沿安装用基座20的宽度方向延伸。此外,亦如图7所示,安装用基座20的宽度尺寸在嵌合凹部52、52的形成位置处局部地增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表面46中,从上述嵌合凹部52、52向长度方向端部延伸的面形成为随着趋向长度方向外侧而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54、54。
更进一步,在设置于安装用基座的宽度方向两端缘部的肩部48、48,在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定位凹部56、56。这些定位凹部56、56形成为与设置于橡胶衬套主体18的外周面30a的定位突部36、36对应的形状,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将肩部48、48贯通。此外,这样的定位凹部56、56的底面与定位突部36、36的下表面对应,并且形成为随着趋向宽度方向外侧而向下方倾斜的平缓的弯曲面。
另一方面,在安装用基座20的下表面,在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中央凹部58。该中央凹部58形成为颠倒的有底圆形凹部,在上底壁部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在上下方向贯通的插通孔60。由此,该插通孔60在安装用基座20的上表面46开口。此外,中央凹部58的内径尺寸大于橡胶衬套主体18的卡止突部38的帽部42的外径尺寸。另一方面,插通孔60的内径尺寸小于卡止突部38的帽部42的外径尺寸、且大于柄部40的外径尺寸。
橡胶衬套主体18从上方与形成为如上形状的安装用基座20重叠、且彼此卡止固定,从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稳定器衬套10。即,从橡胶衬套主体18的宽度方向两侧向下方突出的定位用突起36、36嵌入于在安装用基座20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的定位凹部56、56,并且,从橡胶衬套主体18向下方突出的卡止突部38插通于在安装用基座20设置的插通孔60。此外,在将卡止突部38插通于插通孔60的情况下,卡止突部38的突出前端的帽部42发生弹性变形而变得小于插通孔60的内径尺寸,并且,在穿过插通孔60之后,弹性地复原变形而防止卡止突部38从插通孔60向上方脱离。
这样,通过将设置于橡胶衬套主体18的定位突部36、36嵌入于在安装用基座20设置的定位凹部56、56,并且将卡止突部38插通于插通孔60,由此防止橡胶衬套主体18相对于安装底座20绕中心轴旋转。另外,由于卡止突部38插通于插通孔60而防止向上方脱离,因此,由上述卡止突部38以及插通孔60构成阻止彼此的脱离而保持为组装状态的卡止部。
另外,在这样的橡胶衬套主体18和安装用基座20的组装状态下,橡胶衬套主体18的嵌合凸部32、32嵌入于安装用基座20的嵌合凹部52、52,并且,安装用基座20的中央凸部53嵌入于橡胶衬套体18的凹槽34,橡胶衬套主体18和安装用基座20彼此重叠。即,橡胶衬套主体18的周壁部22中的下侧部分26b的大径部28的外周面30a与安装用基座20的上表面46形成为相互重叠的重叠面。而且,由上述嵌合凸部32、32以及嵌合凹部52、52构成在稳定器衬套10的长度方向两侧将重叠面之间沿宽度方向延伸地相互嵌合的凹凸嵌合部。
在这里,亦如图5所示,在外力未施加于橡胶衬套主体18的状态下,安装用基座20的与橡胶衬套主体18重叠的部分(上端部分)的宽度尺寸A(参照图5)优选设为橡胶衬套主体18的最大宽度尺寸B(参照图5)以下(A≤B),安装用基座20的上端部分的宽度尺寸A更优选设为小于橡胶衬套主体18的最大宽度尺寸B(A<B)。在本实施方式中,橡胶衬套主体18的嵌合凸部32、32中,上下方向中央部分的宽度尺寸最大,比在安装用基座20形成有嵌合凹部52、52、且宽度尺寸在局部增大的部分的宽度尺寸A略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用基座20的宽度方向两端面沿上下方向延伸,安装用基座20的最大宽度尺寸与上端部分的宽度尺寸相等,但是,例如,在安装用基座趋向下方而宽度尺寸增大等情况下,可以使得安装用基座的最大宽度尺寸大于橡胶衬套主体18的最大宽度尺寸。
将稳定杆12插通于形成为如上构造的稳定器衬套10的橡胶衬套主体18的内孔24,并且,将托架14从橡胶衬套主体18的上方外嵌于该橡胶衬套主体18并将该托架14固定于车辆车身16,从而将稳定器衬套10装配于车辆。即,橡胶衬套主体18经由安装用基座20而安装于车辆车身16上,橡胶衬套主体18的相对于安装用基座20的重叠面,简而言之下侧部分26b的大径部28的外周面30a形成为相对于车辆车身16的安装面。而且,安装用基座20重叠安装于橡胶衬套主体18的该安装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橡胶衬套主体18设置有切口44,因此,使橡胶衬套主体18在切口44的形成部分处张开变形,并从稳定杆12的侧方将该稳定杆12夹入,由此使得稳定杆12插通于橡胶衬套主体18。另外,可以将具有自润滑性的合成树脂、润滑剂等介于或涂敷于内孔24与稳定杆12之间等,由此提高橡胶衬套主体18与稳定杆12之间的滑动性。但是,也可以使橡胶衬套主体18与稳定杆12彼此粘接,本发明的稳定器衬套10可以是粘接于稳定杆12的类型的稳定器衬套。
在这里,托架14不是构成稳定器衬套10的部件,在本发明中并不受任何限定,亦如图2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托架14构成为包括形成为颠倒的近似U字状的门形部件62,一对安装部64、64从该门形部件62的开口两端部向外侧伸出。此外,在门形部件62的长度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的两侧部分,沿周向延伸地形成有内径尺寸大于长度方向中间部分的内径尺寸、且在内周侧开口的嵌合凹部66、66。由此,长度方向中间部分的内径尺寸比长度方向两侧部分的内径尺寸小,在上述嵌合凹部66、66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设置有比嵌合凹部66、66更向内周侧突出的中央凸部67。上述嵌合凹部66、66以及中央凸部67分别形成为与橡胶衬套主体18的嵌合凸部32、32以及凹槽34大致对应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述嵌合凹部66、66向长度方向端部延伸的内表面形成为随着趋向长度方向外侧而向内周侧倾斜的倾斜面68、68。
进一步,这样的门形部件62的内周面的最大上下方向尺寸(从门形部件62的内周面至安装部64、64与车辆车身16的重叠面的尺寸)比托架14的非装配状态下的稳定器衬套10的上下方向尺寸(即,图5~图10的状态下的上下方向尺寸)小。即,门形部件6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中央凸部67的形成部分)的内周面的最大上下方向尺寸C1(参照图3)比稳定器衬套1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凹槽34的形成部分)的上下方向尺寸D1(参照图6)小。与此同时,门形部件62的嵌合凹部66、66的形成部的内周面的最大上下方向尺寸C2(参照图3)比稳定器衬套10的嵌合凸部32、32的形成部分的上下方向尺寸D2(参照图6)小。
更进一步,门形部件62的内周面的宽度方向尺寸比安装用基座20的宽度方向尺寸大,从而容易进行将托架14装配于稳定器衬套10的操作。此外,门形部件62的内周面的宽度方向尺寸只要至少在供安装用基座20插入的门形部件62的开口部分(图2中的下方)大于安装用基座20的宽度方向尺寸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门形部件62的开口部分的内周形状形成为与安装用基座20的外周形状大致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为宽度尺寸增大了规定尺寸的形状,在门形部件62的开口部分的内周面与安装用基座20的外周面的宽度方向之间形成有间隙70、70。该间隙70、70在安装用基座20及门形部件62的长度方向的大致全长上形成为大致恒定的宽度尺寸E(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将间隙70、70的宽度尺寸E设定为0.5mm~1.5mm的范围内。此外,包括间隙70的宽度尺寸E等在内的托架14的尺寸只要能实现固定于车辆的装配状态即可,在装配前的状态下,对托架14的尺寸没有限定。即,可以在稍微施加变形的同时对托架14进行装配。
另外,门形部件62的封闭侧(图2中的上方)的内周形状形成为比托架14的非装配状态下的橡胶衬套主体18的外周形状小一圈的形状。即,例如,门形部件6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的内周面的内径尺寸F(参照图4)小于托架14的非装配状态下的橡胶衬套主体18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的宽度方向尺寸G(参照图8)。此外,由于门形部件62的内周形状与橡胶衬套主体18的外周形状大致对应,因此,在橡胶衬套主体18与门形部件62的长度方向的大致全长上,门形部件62的内周面的内径尺寸比托架14的非装配状态下的橡胶衬套主体18的宽度方向尺寸小。
将形成为如上形状的托架14外嵌于稳定器衬套10,并将螺栓74、74螺合安装于在安装部64、64设置的螺栓插通孔72、72,由此将托架14固定于车辆车身16。此时,托架14的内周面14与橡胶衬套主体18的周壁部22中的上侧部分26a及宽度方向两侧部分26c、26c的外周面30a重叠,橡胶衬套主体18的嵌合凸部32、32嵌入于托架14的嵌合凹部66、66,并且,托架14的中央凸部67嵌入于橡胶衬套主体18的凹槽34。
在这里,由于托架14的内周面的上下方向尺寸以及宽度方向尺寸比托架14的非装配状态下的稳定器衬套10的上下方向尺寸以及橡胶衬套主体18的宽度方向尺寸小,因此,通过将托架14固定于车辆车身16而在托架14与车辆车身16(安装用基座20)之间对橡胶衬套主体18进行压缩。由此,橡胶衬套主体18的外周面30中的、成为相对于车辆车身16的安装面的下侧部分26b的大径部28的外周面30a经由安装用基座20而被按压向车辆车身16侧。
而且,通过像这样将橡胶衬套主体18向车辆车身16侧按压而在上下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对其进行压缩,基于这样的压缩力,特别是在橡胶衬套主体18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将相对于安装用基座20的重叠部分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朝向安装用基座20且朝下方压扁,并且,在形成为自由表面的比安装用基座20更靠宽度方向两侧的外侧使其以向下方鼓出的方式弹性变形而进入安装用基座20与托架14之间的间隙70、70。即,在这样的橡胶衬套主体18,设置有随着该橡胶衬套主体18的压缩而进入安装用基座20与托架14之间的缓冲橡胶部76、76。
这样的缓冲橡胶部76、76沿着安装用基座20的肩部48、48的宽度方向外表面而向下方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橡胶部76、76的伸出尺寸(从肩部48、48的上端至缓冲橡胶部76、76的下端的上下方向尺寸)H(参照图4)为未达到间隙70的整个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大小,优选设定为0.5mm~2.5mm的范围内。此外,使缓冲橡胶部76、76在橡胶衬套主体18的外周面不形成为底切(undercut)形状,而是通过使橡胶衬套主体18的外径尺寸单纯地在周向上变化而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用基座2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设置有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54、54,并且,在门形部件6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设置有向内周侧倾斜的倾斜面68、68。即,通过上述倾斜面54、54以及倾斜面68、68,使得门形部件62与安装用基座20之间的内径尺寸随着趋向长度方向外侧而逐渐减小。因此,当装配有托架14而对橡胶衬套主体18进行压缩时,上述倾斜面54、54以及倾斜面68、68形成为从长度方向外侧将橡胶衬套主体18的嵌合凸部32、32覆盖的形状。
而且,当对橡胶衬套主体18进行压缩时,亦如图3所示,由于橡胶衬套主体18的弹性变形而使得橡胶衬套主体18的长度尺寸大于安装用基座20的长度尺寸。在这里,防止形成嵌合凸部32、32的部分的橡胶向长度方向外侧的鼓出变形,从而能有效地进行压缩变形。
在形成为如上构造的稳定器衬套10中,在相对于车辆的装配状态下,设置于橡胶衬套主体18的缓冲橡胶部76、76位于安装用基座20与托架14之间的间隙70、70内。由此,即使在来自稳定杆12的周向上的扭转方向上的外力发挥作用而使安装用基座20在周向上移位时,也能避免安装用基座20和托架14直接碰撞,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异响的产生。即,一般情况下,虽然为了对安装用基座20和托架14进行组装而在安装用基座20和托架14之间设置间隙70、70,但能够利用缓冲橡胶部76、76而有效地防止伴随着该间隙70、70的设置而产生的不良情况(异响的产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橡胶衬套主体18突出的定位突部36、36嵌入于在安装用基座20设置的定位凹部56、56,并且,从橡胶衬套主体18突出的卡止突部38插通于安装用基座20的插通孔60。由此,能防止橡胶衬套主体18相对于安装用基座20绕中心轴旋转,例如能够有效地防止稳定杆12和橡胶衬套主体18意外地在周向上相对移位而对车辆行驶性造成不良影响。
而且,通过上述嵌合,安装用基座20容易随着稳定杆12在扭转方向上的移位而在周向上旋转移位,但即使在这样的状态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伴随着安装用基座20和托架14的碰撞而产生异响。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稳定器衬套10中,能够抑制橡胶衬套主体18相对于安装用基座20在周向上的相对移位,并且,通过设置缓冲橡胶部76、76而能够消除随着橡胶衬套主体18和安装用基座20的一体移位而产生的不良情况(异响的产生)。
另外,在这样的稳定器衬套10中,橡胶衬套主体18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因伴随着托架14的固定的压缩力而鼓出变形,并进入安装用基座20与托架14之间的间隙70、70。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力未施加于橡胶衬套主体18的状态下,橡胶衬套主体18的最大宽度尺寸B大于安装用基座20的上端部分的宽度尺寸A(A<B),因此,更容易在组装时产生进入间隙70、70内的变形。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用基座20的宽度方向两侧缘部的肩部48、48形成为被倒角成R角状的弯曲角部,因此,更容易产生沿着该肩部48、48的橡胶衬套主体18的鼓出变形,从而使得缓冲橡胶部76、76更可靠地进入间隙70、70内。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橡胶衬套主体18设置有嵌合凸部32、32,另一方面,在安装用基座20设置有嵌合凹部52、52,上述嵌合凸部和嵌合凹部在橡胶衬套主体18和安装用基座20的组装时凹凸嵌合。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托架14也设置有嵌合凹部66、66,并且该嵌合凹部66、66与橡胶衬套主体18的嵌合凸部32、32凹凸嵌合。由此,能够实现稳定器衬套10和稳定杆12的轴向上的定位、以及对输入时的橡胶衬套主体18的轴向上的鼓出变形量的抑制。
特别是,通过在安装用基座20的轴向两端部设置倾斜面54、54,并且在托架14的轴向两端部设置倾斜面68、68,由此使安装用基座20与托架14之间的内径尺寸随着趋向轴向外侧而减小,由此能够实现稳定器衬套10和稳定杆12的轴向上的定位、以及对输入时的橡胶衬套体18在轴向上的鼓出变形量的抑制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其结果是,在装配橡胶衬套主体18时,能够使橡胶衬套主体18中产生压缩变形的橡胶更容易进入安装用基座20与托架14之间的间隙70、70。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橡胶衬套主体18设置卡止突部38、且使其插通于安装用基座20的插通孔60,由此将橡胶衬套主体18和安装用基座20组装成彼此无法脱离。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将托架14外嵌于稳定器衬套10并将该托架14固定于车辆车身16的操作。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这毕竟只是示例,不应根据与这样的实施方式相关的具体记载而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性的解释。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橡胶衬套主体18设置卡止突部38、且将其插通于安装用基座20的插通孔60,由此将橡胶衬套主体18和安装用基座20保持为组装状态,但是上述卡止突部、插通孔并非必不可少,例如,可以利用粘接剂等将橡胶衬套主体和安装用基座保持为组装状态。但是,橡胶衬套主体和安装用基座并非必须保持为组装状态,可以使橡胶衬套主体和安装用基座以非固接的方式重叠,并利用托架向车辆车身侧的按压力而将安装用基座夹持于橡胶衬套主体与车辆车身之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安装用基座20的最大宽度尺寸A设为比橡胶衬套主体18的最大宽度尺寸B小(A<B),但是,若设置有随着橡胶衬套主体的压缩而进入托架和安装用基座之间的间隙的缓冲橡胶部,则安装用基座与橡胶衬套主体的重叠部分的宽度尺寸A可以设为与橡胶衬套主体的最大宽度尺寸相等(A=B),安装用基座与橡胶衬套主体的重叠部分的宽度尺寸A也可以设为比橡胶衬套主体的最大宽度尺寸B大(B<A)。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橡胶衬套主体18中,设置有具有嵌合凸部32、32、凹槽34的大径部28,但是,上述嵌合凸部、凹槽、大径部并非必不可少,橡胶衬套主体例如可以形成为遍及长度方向的全长地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尺寸的筒状,下侧部分的外周面可以形成为在水平方向上扩展的平坦面。另外,在安装用基座中,弯曲凹面、嵌合凹面等也并非必不可少,作为与橡胶衬套主体的重叠面的上表面例如可以是在水平方向上扩展的平坦面。

Claims (5)

1.一种稳定器衬套(10),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包括:筒状的橡胶衬套主体(18),该筒状的橡胶衬套主体(18)具备用于供稳定杆(12)插通的内孔(24);以及安装用基座(20),该安装用基座(20)装配于该橡胶衬套主体(18)相对于车辆车身(16)的安装面(30a)上,所述稳定器衬套(10)以利用固定于该车辆车身(16)的近似U字形的托架(14)而将该橡胶衬套主体(18)的外周面(30a)经由该安装用基座(20)向该车辆车身(16)侧按压的方式装配,
在所述橡胶衬套主体(18)设置有缓冲橡胶部(76),该缓冲橡胶部(76)由于所述托架(14)的按压所产生的压缩力而弹性变形并向所述安装用基座(20)的宽度方向两侧鼓出从而进入该安装用基座(20)与该托架(14)之间(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器衬套(10),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安装用基座(20)中与所述橡胶衬套主体(18)重叠的那侧的宽度尺寸A,该橡胶衬套主体(18)的最大宽度尺寸B在外力未施加于该橡胶衬套主体(18)的状态下设为A≤B。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稳定器衬套(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用基座(20)与所述橡胶衬套主体(18)的重叠面(30a、46),在该橡胶衬套主体(18)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部分设置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凹凸嵌合部(32、5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稳定器衬套(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用基座(20)的相对于所述橡胶衬套主体(18)的重叠面(30a、46),在宽度方向两侧缘部设置有角部被倒角成R角状的弯曲角部(4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稳定器衬套(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用基座(20)和所述橡胶衬套主体(18)之间设置有卡止部(38),所述卡止部(38)阻止所述安装用基座(20)和所述橡胶衬套主体(18)彼此的脱离而将它们保持为组装状态。
CN201711339532.8A 2017-02-28 2017-12-14 稳定器衬套 Active CN108501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7667 2017-02-28
JP2017037667A JP6754311B2 (ja) 2017-02-28 2017-02-28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1651A CN108501651A (zh) 2018-09-07
CN108501651B true CN108501651B (zh) 2021-03-16

Family

ID=63245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39532.8A Active CN108501651B (zh) 2017-02-28 2017-12-14 稳定器衬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53417B2 (zh)
JP (1) JP6754311B2 (zh)
CN (1) CN1085016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48964B2 (ja) * 2018-02-26 2021-10-13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接着用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および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付スタビライザバー
JP7145039B2 (ja) * 2018-11-01 2022-09-30 Toyo Tire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7095572B2 (ja) * 2018-11-28 2022-07-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ー装置及びスタビライザー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284647B2 (ja) * 2019-06-20 2023-05-31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KR20210010205A (ko) * 2019-07-19 2021-01-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튜닝 자유도 개선형 부시 및 현가 시스템
JP7200075B2 (ja) * 2019-09-26 2023-01-06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樹脂モジュール及び車両用樹脂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1002779B (zh) * 2019-12-19 2021-06-08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安装夹子
JP7260500B2 (ja) * 2020-03-19 2023-04-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CN212667060U (zh) * 2020-05-22 2021-03-09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
US11577569B2 (en) * 2020-11-04 2023-02-14 The Pullman Company Bushing snubber bracket
US11787257B2 (en) 2021-06-08 2023-10-17 Jerry A. Edwards Torsion bushings and related assemblies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39A (zh) * 1991-10-18 1993-05-05 戈登·约瑟夫·泰勒 衬套总成
JPH0791474A (ja) * 1993-09-24 1995-04-04 Toyoda Gosei Co Ltd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JPH10169711A (ja) * 1996-12-05 1998-06-26 Toyoda Gosei Co Ltd ブッシュ
US6854750B2 (en) * 2001-12-14 2005-02-15 Meritor Light Vehicle Technology, Llc Variable rate bushing for stabilizer bar
EP1659009A3 (en) * 2004-11-18 2006-06-14 Meritor Suspension Systems Company, U.S. Integrated stabilizer bar bushing and strap
JP2006182188A (ja) * 2004-12-27 2006-07-13 Favess Co Ltd 伝達比可変操舵装置
CN101054055A (zh) * 2006-04-13 2007-10-17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车辆稳定杆衬套组件
CN201784428U (zh) * 2010-07-19 2011-04-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衬套
JP2011178274A (ja) * 2010-03-01 2011-09-15 Bridgestone Corp スタビライザーブッシュ
CN106218345A (zh) * 2016-08-09 2016-12-14 安徽纯启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横向稳定杆衬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4674Y2 (zh) * 1985-05-31 1990-04-20
JP3047501B2 (ja) * 1991-04-15 2000-05-2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筒状防振ブッシュ
JP3893890B2 (ja) * 2001-03-21 2007-03-14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防振ブッシュ組付体
US6893034B2 (en) * 2002-10-15 2005-05-17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Stabilizer bar with bushings that remain fixed to the bar
JP4124114B2 (ja) * 2002-12-19 2008-07-23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バーの弾性支持装置の組付方法
US6971640B2 (en) * 2003-04-18 2005-12-06 Research And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Of America Sway bar bushing
JP4135719B2 (ja) * 2004-08-31 2008-08-20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JP2007170601A (ja) * 2005-12-26 2007-07-05 Bridgestone Corp ブッシュ
DE102006032826A1 (de) * 2006-07-14 2008-01-17 Carl Freudenberg Kg Stabilisator zur Anlenkung einer Stabilisatorstange an einem Kraftfahrzeug
JP4890371B2 (ja) * 2007-07-12 2012-03-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ーの支持構造
KR101328715B1 (ko) * 2008-08-07 2013-11-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서스펜션의 스태빌라이저 바 마운팅 장치
JP5622654B2 (ja) * 2011-05-23 2014-11-12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とその製造方法
US8505940B1 (en) * 2012-04-09 2013-08-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tabilizer bar bushing attachment assembly
JP5638656B2 (ja) * 2013-04-19 2014-12-10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用ブッシュ
JP6176196B2 (ja) * 2014-07-02 2017-08-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バー支持装置
JP6347226B2 (ja) * 2015-04-16 2018-06-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バー取付装置、スタビライザバー取付用ブラケット
US9931902B2 (en) * 2015-04-16 2018-04-0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Stabilizer bushing and stabilizer-bar mounting device
JP2017019324A (ja) * 2015-07-08 2017-01-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JP6339544B2 (ja) * 2015-09-17 2018-06-06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ッシュ付スタビライザバー
KR101846533B1 (ko) * 2016-11-24 2018-04-06 주식회사 세명기업 브래킷 일체형 스태빌라이저 바 부싱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스태빌라이저 바 조립체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39A (zh) * 1991-10-18 1993-05-05 戈登·约瑟夫·泰勒 衬套总成
JPH0791474A (ja) * 1993-09-24 1995-04-04 Toyoda Gosei Co Ltd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JPH10169711A (ja) * 1996-12-05 1998-06-26 Toyoda Gosei Co Ltd ブッシュ
US6854750B2 (en) * 2001-12-14 2005-02-15 Meritor Light Vehicle Technology, Llc Variable rate bushing for stabilizer bar
EP1659009A3 (en) * 2004-11-18 2006-06-14 Meritor Suspension Systems Company, U.S. Integrated stabilizer bar bushing and strap
JP2006182188A (ja) * 2004-12-27 2006-07-13 Favess Co Ltd 伝達比可変操舵装置
CN101054055A (zh) * 2006-04-13 2007-10-17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车辆稳定杆衬套组件
JP2011178274A (ja) * 2010-03-01 2011-09-15 Bridgestone Corp スタビライザーブッシュ
CN201784428U (zh) * 2010-07-19 2011-04-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杆衬套
CN106218345A (zh) * 2016-08-09 2016-12-14 安徽纯启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横向稳定杆衬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01651A (zh) 2018-09-07
US20180245654A1 (en) 2018-08-30
JP6754311B2 (ja) 2020-09-09
JP2018140759A (ja) 2018-09-13
US10753417B2 (en)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01651B (zh) 稳定器衬套
KR101846533B1 (ko) 브래킷 일체형 스태빌라이저 바 부싱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스태빌라이저 바 조립체
KR101886474B1 (ko) 스태빌라이저 링크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4050761A1 (ja) 防振装置
US9731586B2 (en) Mount apparatus
KR102453592B1 (ko) Tm마운트의 스토퍼
CN110537035B (zh) 扭转杆
EP3530500B1 (en) Stabilizer bushing for adhesive use and stabilizer bar equipped with stabilizer bushing
US9931902B2 (en) Stabilizer bushing and stabilizer-bar mounting device
KR102540392B1 (ko) Tm마운트의 스토퍼
KR20150075095A (ko) 스태빌라이저용 부시, 접착용 공구, 및, 접착 방법
CN109572407B (zh) 排气管支承体
JP6681189B2 (ja) クッション体を有するアッパーサポート
JP2007331617A (ja) スタビライザ装置
CN109312814B (zh) 扭转杆
JP2007253737A (ja)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JP4016323B2 (ja) 筒型マウント
KR20070032134A (ko) 전륜 현가 장치용 텐션 링크 부시
JP2008223794A (ja) 筒型マウントおよび筒型マウントに用いる別体ストッパゴム
CN112922988B (zh) 带托架的筒型防振装置
CN114623190B (zh) 筒形防振装置
US20140124995A1 (en) Bearing Unit for Commercial Vehicles
JP5860273B2 (ja)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および軸受装置
JP2001336575A (ja) 防振ブッシュ
JP5876267B2 (ja)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および軸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