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4230A - 开闭体开闭机构 - Google Patents

开闭体开闭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4230A
CN108474230A CN201780007136.7A CN201780007136A CN108474230A CN 108474230 A CN108474230 A CN 108474230A CN 201780007136 A CN201780007136 A CN 201780007136A CN 108474230 A CN108474230 A CN 108474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
close body
guiding elements
interconnecting piece
closed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713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4230B (zh
Inventor
妹尾研朗
妹尾研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 Ho Refrigeration Industry Co Ltd
Hi L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i Ho Refrigeration Industry Co Ltd
Hi L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 Ho Refrigeration Industry Co Ltd, Hi Lex Corp filed Critical Tai Ho Refrigeration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74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4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4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4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05D15/1042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carriag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32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5F15/64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 E05F15/646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operated by flexible elongated pulling elements, e.g. belts, chains or cables allowing or involving a secondary movement of the wing, e.g. rotational or transvers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34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with only one kind of movement
    • E06B3/42Sliding wings; Details of frames with respect to guiding
    • E06B3/46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34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with only one kind of movement
    • E06B3/42Sliding wings; Details of frames with respect to guiding
    • E06B3/46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6B3/4636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for doors
    • E06B3/4645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for doors with the sliding wing flush closing or moving a considerable distance towards the opening when clos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05D15/1042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carriage
    • E05D2015/1055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carriage with slanted or curved track sections or ca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5/0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 E05D15/06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 E05D15/10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 E05D15/1042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carriage
    • E05D2015/1055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carriage with slanted or curved track sections or cams
    • E05D2015/1057Suspension arrangements for wings for wings sliding horizontally more or less in their own plane movable out of one plane into a second parallel plane with transversely moving carriage with slanted or curved track sections or cams the carriage swinging or rotating in those track se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201/00Constructional element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0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Y2201/622Suspension or transmission members elements
    • E05Y2201/684Rails; Tra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port Devices For Sliding Doors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开闭体移动时容易地进行顺畅的移动的开闭体开闭机构。开闭体开闭机构(M)具有:第一开闭体(D1)、第二开闭体(D2)、支承第一开闭体(D1)的第一支承构件(21)、支承第二开闭体(D2)的第二支承构件(22)、第一引导构件(31)、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2),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31c)和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32c)平行地配置,并且配置为:具有在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31c)和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32c)中的一方从各连接部(21a、21b、22a、22b)承接由第一开闭体(D1)以及第二开闭体(D2)产生的载荷的方向的一侧存在另一方的引导构件中间部的重叠区域,在第一~第四连接部(21a、21b、22a、22b),在对引导构件(3)施加载荷的一侧具有滚动体。

Description

开闭体开闭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双向推拉地对开闭体进行开闭的开闭体开闭机构。
背景技术
已知有进行多个开闭体(例如,拉窗、门等)的开闭的开闭体开闭机构。作为这样的开闭体开闭机构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拉门装置。该拉门装置具备:行进体,在左右方向行进;左引导体以及右引导体,可向左右方向转动地装配于该行进体;拉门装配体,具有沿着左引导体行进的左滚子以及沿着右引导体行进的右滚子;拉门,装配于该拉门装配体;以及施力单元,设于行进体与拉门装配体之间,对拉门装配体向后方施力。该拉门装置能够获得拉门装配体的顺畅的移动,能够谋求拉门的操作性的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197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拉门装置中,在与拉门从开口分离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前侧的导轨与后侧的导轨分离设置。因此,与两导轨卡合而行进的行进体受到由拉门的重量引起的旋转力矩,因而在导轨的宽度方向会被施加载荷。因此,圆弧状导向部等导轨的延伸方向发生转换的部位的行进困难,难以进行顺畅的移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开闭体移动时容易地进行顺畅的移动的开闭体开闭机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开闭体开闭机构具备:开口构件,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第一开闭体,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口部开口的打开位置与所述第一开口部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第二开闭体,能够在所述第二开口部开口的打开位置与所述第二开口部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第一支承构件,装配于所述第一开闭体,并支承所述第一开闭体;第二支承构件,装配于所述第二开闭体,并支承所述第二开闭体;以及引导构件,设于所述开口构件,经由所述第一支承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承构件,以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往返的方式分别引导所述第一开闭体和所述第二开闭体,所述引导构件具有分别从所述开口构件的第一开口部侧延伸至第二开口部侧的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所述第一支承构件具有可相对移动地与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可相对移动地与所述第二引导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承构件具有可相对移动地与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可相对移动地与所述第二引导构件连接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具有:第一关闭位置引导部,以使所述第一开闭体向关闭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关闭位置引导部,以使所述第二开闭体向关闭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引导部和第二关闭位置引导部连接,能供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移动,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具有:第三关闭位置引导部,以使所述第一开闭体向关闭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第二连接部;第四关闭位置引导部,以使所述第二开闭体向关闭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第四连接部;以及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与所述第三关闭位置引导部和第四关闭位置引导部连接,能供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移动,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和所述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平行地配置,并且配置为:具有在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和所述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中的一方从所述各连接部承接由所述第一开闭体以及所述第二开闭体产生的载荷的方向的一侧存在另一方的引导构件中间部的重叠区域,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在对所述引导构件施加载荷的一侧具有滚动体,所述第一支承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承构件装配于在所述第一开闭体和所述第二开闭体中的一方位于关闭位置时,另一方能够双向推拉地移动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开闭体开闭机构,能够在开闭体移动时使开闭体顺畅地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开闭体开闭机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开闭体开闭机构的第一开闭体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使第一开闭体从图2的状态向打开位置移动后的概略俯视图。
图5是使第二开闭体从图2的状态向打开位置移动后的概略俯视图。
图6是在开闭体的移动方向上观察图1的开闭体开闭机构所使用的连接部的概略图。
图7是从前表面侧观察图6的连接部的概略图。
图8是表示图1的开闭体开闭机构的第二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1的开闭体开闭机构的具有倾斜的滚动面的第一关闭位置引导部以及第三关闭位置引导部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位于图9所示的具有倾斜的滚动面的第一关闭位置引导部以及第三关闭位置引导部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1是图1的开闭体开闭机构的概略仰视图。
图12是表示在设于图1的开闭体开闭机构的下部的第三引导构件连接有第五连接部的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机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开闭体开闭机构所使用的移动构件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机构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机构M具备:开口构件1,具有第一开口部11和第二开口部12;第一开闭体D1,能够在第一开口部11开口的打开位置与第一开口部11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以及第二开闭体D2,能够在第二开口部12开口的打开位置与第二开口部12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开闭体开闭机构M是使第一开闭体D1以及第二开闭体D2(以下,有时仅统称为开闭体D)双向推拉(交错滑动)地移动,而对第一开口部11以及第二开口部12进行开闭的机构。开闭体开闭机构M的用途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适用于商用冰箱/冰柜等容纳对象物的构造体的门机构。
如图1所示,开口构件1具有第一开口部11和第二开口部12,第一开口部11以及第二开口部12分别通过第一开闭体D1以及第二开闭体D2进行开闭。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开口构件1是内部具有容纳部的壳体。更具体而言,开口构件1是具有前表面、后表面、上表面、下表面以及一对侧面的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在前表面侧具有第一开口部11以及第二开口部1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将开闭体D为了进行开闭而移动的方向称为开闭体D的移动方向X,将铅直方向称为上下方向Y,将相对于移动方向X以及上下方向Y双方垂直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Z(参照图1)。开口构件1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可以采用具有大致长方体状以外的形状的壳体,也可以采用具有第一开口部11以及第二开口部12的框体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开口部11以及第二开口部12隔着分隔部P(参照图3)在图1中在左右方向上邻接地配置。第一开口部11以及第二开口部12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形成为大致矩形,但如果能通过开闭体D进行开闭,则第一开口部11以及第二开口部12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
如图2、图4以及图5所示,第一开闭体D1以及第二开闭体D2构成为:分别在打开位置(参照图4以及图5)与关闭位置(参照图2)之间移动,并双向推拉地移动。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开闭体D1以及第二开闭体D2在第一开闭体D1以及第二开闭体D2双方处于关闭位置的情况下,以表面在大致同一平面上的方式横向排列且隔开间隙地配置。此外,在一方位于关闭位置,另一方向打开位置移动的情况下,如图4以及图5所示,除了向移动方向X的移动以外,也向一方的表面的前后方向Z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开闭体D1以及第二开闭体D2分别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但如果能够分别对第一开口部11以及第二开口部12进行开闭,则第一开闭体D1以及第二开闭体D2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开闭体D1以及第二开闭体D2在前表面侧具备手动开闭用的拉手H,使第一开闭体D1以及第二开闭体D2的开闭变得容易。
此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开闭体开闭机构M具备:第一支承构件21,装配于第一开闭体D1,并支承第一开闭体D1;以及第二支承构件22,装配于第二开闭体D2,并支承第二开闭体D2。第一支承构件21和第二支承构件22装配于,在第一开闭体D1和第二开闭体D2中的一方位于关闭位置时,另一方能够双向推拉地移动的位置。此外,如图1所示,开闭体开闭机构M具备引导构件3,所述引导构件3设于开口构件1,经由第一支承构件21和第二支承构件22,以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往返的方式分别引导第一开闭体D1和第二开闭体D2。如图1以及图2所示,引导构件3具有分别从开口构件1的第一开口部11侧延伸至第二开口部12侧的第一引导构件31和第二引导构件32。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支承构件21装配有第一开闭体D1,并连接于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双方。第一支承构件21在第一开闭体D1在打开位置以及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由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引导。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支承构件21具有可相对移动地与第一引导构件3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a和可相对移动地与第二引导构件3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1b。此外,第一支承构件21具有装配于第一开闭体D1的第一装配部21c,并经由第一装配部21c装配于第一开闭体D1。由此,在第一开闭体D1开闭移动时,第一开闭体D1和第一支承构件21在打开位置以及关闭位置之间一起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就第一开闭体D1和第一支承构件21而言,除了第一装配部21c以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也通过辅助装配部21d来装配,第一开闭体D1更稳定地装配于第一支承构件21。需要说明的是,辅助装配部21d是任意的。第一装配部21c以及辅助装配部21d可以通过螺钉等公知的固定方法装配于第一开闭体D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支承构件21具备:第一延伸部21e,在第一装配部21c与第一连接部21a之间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21f,在第一装配部21c与第二连接部21b之间延伸。第一连接部21a可摆动地连接于第一延伸部21e,第二连接部21b可摆动地连接于第二延伸部21f。对于第一延伸部21e以及第二延伸部21f将在后文叙述。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二支承构件22装配有第二开闭体D2,并连接于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双方。第二支承构件22在第二开闭体D2在打开位置以及关闭位置之间移动时,由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引导。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二支承构件22具有可相对移动地与第一引导构件31连接的第三连接部22a和可相对移动地与第二引导构件32连接的第四连接部22b。此外,第二支承构件22具有装配于第二开闭体D2的第二装配部22c,并经由第二装配部22c装配于第二开闭体D2。由此,在第二开闭体D2开闭移动时,第二开闭体D2和第二支承构件22在打开位置以及关闭位置之间一起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就第二开闭体D2和第二支承构件22而言,与第一支承构件21同样地,除了第二装配部22c以外,也通过辅助装配部22d来装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二支承构件22具有:第三延伸部22e,在第二装配部22c与第三连接部22a之间延伸;以及第四延伸部22f,在第二装配部22c与第四连接部22b之间延伸。第三连接部22a可摆动地连接于第三延伸部22e,第四连接部22b可摆动地连接于第四延伸部22f。对于第三延伸部22e以及第四延伸部22f将在后文叙述。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引导构件31具有:第一关闭位置引导部31a,以使第一开闭体D1向关闭第一开口部11的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式引导第一连接部21a;第二关闭位置引导部31b,以使第二开闭体D2向关闭第二开口部12的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式引导第三连接部22a;以及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31c,与第一关闭位置引导部31a和第二关闭位置引导部31b连接,能供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三连接部22a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引导构件31是沿着开闭体D的移动方向X延伸的细长的轨道状的构件。第一引导构件31具有: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31c,与开闭体D的移动方向X大致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以及第一和第二关闭位置引导部31a、31b,分别设于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31c的长尺寸方向的两端侧,以随着向第一引导构件31的端部前进而远离开闭体D的方式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引导构件31的剖面形成为大致C字形。而且,第一引导构件31具备:滚动面311,设于载荷所施加的方向(在图6中为下侧),供后述的滚动体滚动;以及卡定部312,以第一连接部21a以及第三连接部22a不会脱落的方式进行卡定。更具体而言,第一引导构件31形成为开闭体D侧开口的剖面大致C字形,并具备:设于下部侧的滚动面311、从滚动面311朝向上方延伸的后表面313、与滚动面311平行地设置的上表面314、以及从上表面314的前侧向垂直方向下方延伸并供后述的推力滚子TR可滚动地卡定的卡定部312。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二引导构件32具有:第三关闭位置引导部32a,以使第一开闭体D1向关闭第一开口部11的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式引导第二连接部21b;第四关闭位置引导部32b,以使第二开闭体D2向关闭第二开口部12的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式引导第四连接部22b;以及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32c,与第三关闭位置引导部32a和第四关闭位置引导部32b连接,能供第二连接部21b和第四连接部22b移动。第二引导构件32及其各部分基本上是与第一引导构件31及其各部分同样的构成,因此省略具体说明。
如图2、图6~图8所示,由第一引导构件31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2引导的第一~第四连接部21a、21b、22a、22b在对引导构件3施加载荷的一侧具有滚动体R1、R2、R3、R4(以下,有时仅统称为滚动体R)。需要说明的是,图6以及图7示出了第一引导构件31以及由第一引导构件31引导的第一连接部21a,图8示出了第二引导构件32以及由第二引导构件32引导的第二连接部21b,但其它连接部也具有同样的构成。在第一以及第二开闭体D1、D2沿着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移动时,滚动体R沿着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的滚动面311、321滚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8所示,第一连接部21a、第二连接部21b、第三连接部22a以及第四连接部22b具备在垂直方向承接载荷的径向滚子(滚动体)R和承接水平方向的载荷的推力滚子TR。更具体而言,如图6~图8所示,第一~第四连接部21a、21b、22a、22b具备:基部B,可旋转地支承径向滚子R以及推力滚子TR;径向滚子R,可绕水平轴旋转地装配于基部B;以及两个推力滚子TR,可绕垂直轴旋转地装配于基部B。如图6~图8所示,径向滚子R载置于设于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的下部侧的滚动面311、321,推力滚子TR配置于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的卡定部312、322与后表面313、323之间。如图8所示,基部B可绕垂直轴摆动地连接于第一~第四延伸部21e、21f、22e、22f。第一~第四连接部21a、21b、22a、22b在从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31c、32c向第一~第四关闭位置引导部31a、31b、32a、32b移动时,相对于第一~第四延伸部21e、21f、22e、22f进行摆动。由此,第一~第四连接部21a、21b、22a、22b的滚动体R沿着第一~第四关闭位置引导部31a、31b、32a、32b改变朝向,而顺畅地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第四关闭位置引导部31a、31b、32a、32b中,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滚动面311、321可以具有朝向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的各引导部的端部下降的倾斜。该情况下,在滚动体R滚动至开闭体D的关闭位置时,滚动体R容易通过重力进行滚动,能够容易地将开闭体D引导至关闭位置。此外,在开闭体D处于关闭位置时,开闭体D呈通过自身重力而被推压向开口部的状态,因此,为了打开开口部,滚动体R需要以爬上滚动面311、312倾斜的第一~第四关闭位置引导部31a、31b、32a、32b的方式移动,因而能够保持开闭体D的闭锁状态。
此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31c和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32c平行地配置,并且配置为:具有在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31c和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32c中的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31c)从各连接部21a、21b、22a、22b承接由第一开闭体D1以及第二开闭体D2产生的载荷的方向的一侧存在另一方的引导构件中间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32c)的重叠区域OL(参照图2)。
如图2所示,重叠区域OL是沿着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31c、32c的长尺寸方向、在承接开闭体D的载荷的方向的一侧(即上下方向Y的下侧)重叠地配置的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31c、32c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21a以及第二连接部21b装配于第一开闭体D1的上侧,第三连接部22a以及第四连接部22b装配于第二开闭体D2的上侧,第一引导构件31和第二引导构件32在上下方向Y上重叠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在上下方向Y上重叠,且沿着开闭体D的移动方向X配置于一条直线上。在重叠区域OL中,第一引导构件31的第二开闭体D2的打开位置侧与第二引导构件32的第一开闭体D1的打开位置侧重叠,重叠区域OL形成于将第一引导构件31和第二引导构件32合在一起的整体的长尺寸方向中央部。
通过以具有这样的重叠区域OL的方式配置有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与例如将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在开口构件1的前后方向Z(在图2中为上下方向)上错开而水平配置的情况等相比,能够缩小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在前后方向Z的占用空间,此外,能够抑制像在与引导构件之间产生妨碍开闭体的移动的程度的摩擦力那样的、以第一~第四连接部21a、21b、22a、22b为中心的大的旋转力矩。因此,例如在开口构件1的上表面等设置未图示的其它构件的情况等下,也能够确保设置空间较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引导构件31配置于上侧,第二引导构件32配置于下侧,但也可以使第一引导构件31和第二引导构件32的上下关系相反地配置第一引导构件31和第二引导构件32。
如上所述,第一~第四连接部21a、21b、22a、22b在对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施加载荷的一侧具有滚动体R。因此,由滚动体R支承的开闭体D的载荷从滚动体R分别向相同方向、即下方施加于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在第一以及第二开闭体D1、D2的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持续承接由滚动体R产生的朝下的载荷。由此,会抑制从滚动体R向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的载荷所施加的方向不一致。因此,能够抑制因载荷所施加的方向不一致而产生的第一~第四连接部21a、21b、22a、22b在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内的松动、第一~第四连接部21a、21b、22a、22b与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之间的摩擦。因此,能够使第一开闭体D1以及第二开闭体D2顺畅地移动。
此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通过使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在上下方向重叠,在使一个开闭体D移动时,进行滚动的两处滚动体R1、R2(R3、R4)在开闭体D的移动方向的整体范围内距离开闭体D的前后方向Z上的分离距离相同。因此,因开闭体D的重量而施加于开闭体D的力矩的影响在滚动体R1、R2(R3、R4)间几乎不变。由此,能够在使开闭体D进行开闭时,使两个滚动体R沿着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顺畅地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5所示,第一支承构件21具有第一延伸部21e,所述第一延伸部21e是在第一开闭体D1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装配部21c从第一连接部21a向与第一引导构件31分离的方向延伸而成。
第一延伸部21e在第一连接部21a与第一装配部21c之间延伸。第一延伸部21e从第一开闭体D1位于关闭位置时的第一连接部21a朝向相对于第一引导构件31分离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从第一引导构件31分离的方向包括第一开闭体D1的移动方向X、载荷所施加的方向即上下方向Y、与移动方向X以及上下方向Y垂直的前后方向Z。具体而言,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延伸部21e构成为:在从第一连接部21a沿前后方向Z朝向第一开闭体D1侧延伸后,在第一开闭体D1的移动方向X上向关闭位置侧(图2中为右侧)延伸,并且向上下方向Y的下方延伸,而与第一装配部21c相连。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支承构件21具有第二延伸部21f。第二延伸部21f在第二连接部21b与第一装配部21c之间延伸。第二延伸部21f在从第二连接部21b沿前后方向Z朝向第一开闭体D1侧延伸后,在第一开闭体D1的移动方向X上向打开位置侧延伸。第一延伸部21e以及第二延伸部21f以第一装配部21c为起点,分别朝向第一开闭体D1的移动方向X的两侧延伸。因此,第一装配部21c在第一开闭体D1的移动方向X上配置于第一延伸部21e以及第二延伸部21f的中央区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二支承构件22具有第三延伸部22e。第三延伸部22e在第三连接部22a与第二装配部22c之间延伸。第三延伸部22e在从第三连接部22a沿前后方向Z朝向第二开闭体D2侧延伸后,在第二开闭体D2的移动方向X上向打开位置侧延伸。
此外,如图1~图5所示,第二支承构件22具有第四延伸部22f。第四延伸部22f夹在第二装配部22c与第四连接部22b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以及图5所示,第四延伸部22f在从第四连接部22b沿第二开闭体D2的移动方向X向关闭位置侧延伸后,在前后方向Z上朝向第二开闭体D2侧延伸。第三延伸部22e以及第四延伸部22f以第二装配部22c为起点,分别朝向第二开闭体D1的移动方向X的两侧延伸。因此,第二装配部22c在第二开闭体D1的移动方向X上配置于第二延伸部22e以及第四延伸部22f的中央区域。
如图5所示,第四延伸部22f设为:在第二开闭体D2位于打开位置时,在第二开闭体D2的移动方向上与第一延伸部21e交叉。在此,“交叉”是指在第一延伸部21e和第四延伸部22f移动至第二开闭体D2的打开位置为止,第一支承构件21与第二支承构件22不接触,而进行交叉。需要说明的是,开闭体开闭机构M构成为:以在第二开闭体D2移动至打开位置时,将第一连接部21a和第一延伸部21e向第一开闭体D1的连接部位(第一装配部21c)连结的直线与将第四连接部22b和第四延伸部22f向第二开闭体D2的连接部位(第二装配部22c)连结的直线交叉的方式,使第一开闭体D1和第二开闭体D2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5所示,第一延伸部21e向相对于第二引导构件32位于上侧的第一引导构件31延伸,第四延伸部22f向位于下侧的第二引导构件32延伸。在第二开闭体D2向打开位置移动时,第四连接部22b以及第四延伸部22f与第二开闭体D2一起在移动方向X上向打开位置侧移动,第四连接部22b在移动方向X上越过第一连接部21a的位置地移动。而且,当使第二开闭体D2向打开位置侧移动时,第四延伸部22f向第一延伸部21e的下方不与第一延伸部21e接触地交叉,而第二开闭体D2到达打开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延伸部22f中在前后方向Z上延伸的部分设定于在将第二开闭体D2移动至打开位置为止不与第一延伸部21e或第一装配部21c接触的位置。第一延伸部21e与第四延伸部22f之间的交叉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案,为了防止第一延伸部21e与第四延伸部22f之间的干涉,第一以及第四延伸部21e、22f中的任一方的延伸部在另一方的延伸部的下方延伸、或者一方的延伸部以跨过另一方的延伸部的上侧的方式延伸即可。此外,如果第一以及第四延伸部21e、22f的形状为在第二开闭体D2移动至打开位置为止第一支承构件21与第二支承构件22能够不接触地交叉的形状,则并无特别限定。
这样,如图4以及图5所示,通过第一延伸部21e与第四延伸部22f交叉,能够在开闭体D打开时,第一延伸部21e与第四延伸部22f不干涉地打开开闭体D。而且,通过采用这样使第一延伸部21e与第四延伸部22f交叉而不干涉的构成,能够扩大设于一个支承构件的两个连接部(例如,在第二开闭体D2的第二支承构件22的情况下为第三以及第四连接部22a、22b)间的间隔。通过扩大支承开闭体D的连接部的间隔,开闭体D的重量的支承变得容易,开闭体D的支承状态稳定。并且,通过扩大支承开闭体D的连接部的间隔,不容易产生绕与开闭体D的表面垂直的轴的旋转力矩。因此,在开闭体D开闭时,开闭体D不容易松动,能够使开闭体D更顺畅地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的第一以及第四延伸部21e、22f的构成,能够扩大设于一个支承构件的两个连接部间的距离,因此,能够缩短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的长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不但能够稳定地支承开闭体D,还能够缩短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的长度,能够实现开闭体开闭机构M的轻量化以及节省空间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以及图11所示,开口构件1在与设有第一引导构件31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有第三引导构件33。如图11所示,第一开闭体D1在与装配有第一支承构件21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的位置装配有具有与第三引导构件33连接的第五连接部23a的第三支承构件23。此外,如图11所示,第二开闭体D2在与装配有第二支承构件22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的位置装配有具有与第三引导构件33连接的第六连接部24a的第四支承构件24。
第三引导构件33可以采用与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同样的构成,因此省略说明。第三以及第四支承构件23、24经由第五以及第六连接部23a、24a将第一以及第二开闭体D1、D2与第三引导构件33连接。第五以及第六连接部23a、24a可以采用与图8所示的第二连接部21b同样的构成,可以设置径向滚子等滚动体R、推力滚子TR。在第一以及第二开闭体D1、D2开闭时,第五以及第六连接部23a、24a共用相同的第三引导构件33地移动。第一以及第二开闭体D1、D2不仅由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引导,也由第三引导构件33引导,由此,第一以及第二开闭体D1、D2能够更稳定地进行开闭动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在第三引导构件33中,第五连接部23a设于推压第三引导构件33的位置。通过在推压第三引导构件33的位置设有第五连接部23a,即使在开闭体D以开口构件1的上侧的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侧为支点,以与移动方向X平行的轴为中心的旋转力矩施加于开闭体D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开闭体D的晃动。即,在旋转力矩施加于开闭体D,开闭体D的下端侧像图12中箭头表示的那样被施加有靠近开口构件1的方向的力的情况下,第五连接部23a推压第三引导构件33,而限制开闭体D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开闭体D的下端的晃动,能够实现更顺畅的开闭体D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第六连接部24a也是同样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引导构件33配置于比第一以及第二引导构件31、32靠近开闭体D的一侧,并通过第五以及第六连接部23a、24a的推力滚子TR来推压第三引导构件33的后表面333,抑制了开闭体D的下端的晃动。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开闭体开闭机构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手动对开闭体进行开闭的开闭体开闭机构,而第二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机构是通过电动对开闭体进行开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同点省略说明,而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机构通过使用控制线缆的驱动机构,使具有滚动体的连接部沿着引导构件移动而对开闭体进行开闭。以下,以打开第一开闭体D1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机构M2具备驱动部4和控制线缆,所述控制线缆具备在驱动部4与第一引导构件31的两端之间延伸的外壳51以及可滑动地容纳于外壳51内的内索(inner cable)52(参照图14)。此外,如图14所示,开闭体驱动机构M2具备移动构件6,所述移动构件6通过由驱动部4驱动的内索52而沿着第一引导构件31移动,并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a,而使第一连接部21a沿着第一引导构件31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构件6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a,但也可以连接于第三连接部22a。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移动构件6由第一内索52a以及第二内索52b操作,第一以及第二内索52a、52b的一端连接于移动构件6,另一端连接于设于驱动部4的卷筒41。第一以及第二内索52a、52b沿着第一引导构件31布线,并在第一引导构件31的端部通过滑轮等方向转换构件7转换方向,在外壳51内朝向驱动部4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4具备旋转驱动卷筒41的电动马达(未图示),当马达进行工作时,通过卷筒41的旋转,第一以及第二内索52a、52b被卷起、抽出,移动构件6沿着第一引导构件31移动。当移动构件6沿着第一引导构件31移动时,移动构件6所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a的滚动体R1沿着第一引导构件31滚动,第一支承构件21移动,第一开闭体D1移动。此时,第一支承构件21的第二连接部21b的滚动体R2从动于由移动构件6驱动的滚动体R1。第二开闭体D2的开闭也是同样的。马达的工作是通过使用者操作未图示的开关、传感器等来进行的。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机构通过电动来驱动滚动体R,由此,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容易且顺畅地使开闭体D移动。本实施方式的开闭体开闭机构尤其适用于开闭商用冰箱、冰柜等重的开闭体的情况。
附图标记说明:
1开口构件;11第一开口部;12第二开口部;21第一支承构件;21a第一连接部;21b第二连接部;21c第一装配部;21d辅助装配部;21e第一延伸部;21f第二延伸部;22第二支承构件;22a第三连接部;22b第四连接部;22c第二装配部;22d辅助装配部;22e第三延伸部;22f第四延伸部;23第三支承构件;23a第五连接部;24第四支承构件;24a第六连接部;3引导构件;31第一引导构件;31a第一关闭位置引导部;31b第二关闭位置引导部;31c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32第二引导构件;32a第三关闭位置引导部;32b第四关闭位置引导部;32c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33第三引导构件;311、321滚动面;312、322卡定部;313、323、333后表面;314上表面;4驱动部;41卷筒;51外壳;52内索;52a第一内索;52b第二内索;6移动构件;7方向转换构件;B基部;D开闭体;D1第一开闭体;D2第二开闭体;H拉手;M、M2开闭体开闭机构;OL重叠区域;P分隔部;R、R1、R2、R3、R4滚动体(径向滚子);TR推力滚子;X开闭体的移动方向;Y上下方向;Z前后方向。

Claims (5)

1.一种开闭体开闭机构,具备:
开口构件,具有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
第一开闭体,能够在所述第一开口部开口的打开位置与所述第一开口部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第二开闭体,能够在所述第二开口部开口的打开位置与所述第二开口部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支承构件,装配于所述第一开闭体,并支承所述第一开闭体;
第二支承构件,装配于所述第二开闭体,并支承所述第二开闭体;以及
引导构件,设于所述开口构件,经由所述第一支承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承构件,以能够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往返的方式分别引导所述第一开闭体和所述第二开闭体,
所述引导构件具有分别从所述开口构件的第一开口部侧延伸至第二开口部侧的第一引导构件和第二引导构件,
所述第一支承构件具有可相对移动地与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可相对移动地与所述第二引导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支承构件具有可相对移动地与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可相对移动地与所述第二引导构件连接的第四连接部,
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具有:
第一关闭位置引导部,以使所述第一开闭体向关闭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第一连接部;
第二关闭位置引导部,以使所述第二开闭体向关闭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
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与所述第一关闭位置引导部和第二关闭位置引导部连接,能供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移动,
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具有:
第三关闭位置引导部,以使所述第一开闭体向关闭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第二连接部;
第四关闭位置引导部,以使所述第二开闭体向关闭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关闭位置移动的方式引导所述第四连接部;以及
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与所述第三关闭位置引导部和第四关闭位置引导部连接,能供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移动,
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和所述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平行地配置,并且配置为:具有在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中间部和所述第二引导构件中间部中的一方从所述各连接部承接由所述第一开闭体以及所述第二开闭体产生的载荷的方向的一侧存在另一方的引导构件中间部的重叠区域,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在对所述引导构件施加载荷的一侧具有滚动体,
所述第一支承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承构件装配于在所述第一开闭体和所述第二开闭体中的一方位于关闭位置时,另一方能够双向推拉地移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体开闭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支承构件具有:
第一装配部,装配于所述第一开闭体;以及
第一延伸部,在所述第一开闭体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装配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与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分离的方向延伸而成;
所述第二支承构件具有:
第二装配部,装配于所述第二开闭体;以及
第四延伸部,夹在所述第二装配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并设为:在所述第二开闭体位于打开位置时,在所述第二开闭体的移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闭体开闭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装配于所述第一开闭体的上侧,
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装配于所述第二开闭体的上侧,
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与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在上下方向上重叠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体开闭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具备在垂直方向上承接载荷的径向滚子和承接水平方向的载荷的推力滚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体开闭机构,其中,
所述开口构件在与设有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以及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有第三引导构件,
所述第一开闭体在与装配有所述第一支承构件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的位置装配有具有与所述第三引导构件连接的第五连接部的第三支承构件,
所述第二开闭体在与装配有所述第二支承构件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的位置装配有具有与所述第三引导构件连接的第六连接部的第四支承构件,
所述第三引导构件设于所述第五连接部和所述第六连接部推压所述第三引导构件的位置。
CN201780007136.7A 2016-01-18 2017-01-18 开闭体开闭机构 Active CN1084742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07445 2016-01-18
JP2016007445A JP6527473B2 (ja) 2016-01-18 2016-01-18 開閉体開閉機構
PCT/JP2017/001599 WO2017126567A1 (ja) 2016-01-18 2017-01-18 開閉体開閉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4230A true CN108474230A (zh) 2018-08-31
CN108474230B CN108474230B (zh) 2020-03-20

Family

ID=59362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7136.7A Active CN108474230B (zh) 2016-01-18 2017-01-18 开闭体开闭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24282B2 (zh)
JP (1) JP6527473B2 (zh)
CN (1) CN108474230B (zh)
WO (1) WO201712656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7426A (zh) * 2020-05-23 2020-09-18 上海康建防护屏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移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11560A1 (de) * 2017-05-26 2018-11-29 Thyssenkrupp Ag Fahrkorb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Öffnen und Schließen einer Türöffnung
CN108397956B (zh) * 2018-04-19 2023-12-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站
CN109488167B (zh) * 2018-10-19 2020-05-12 广州玖嘉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机械锁结构的电子门
JP7221240B2 (ja) * 2020-05-19 2023-02-13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JP7221241B2 (ja) * 2020-05-19 2023-02-13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EP3933156A1 (de) * 2020-07-02 2022-01-05 Heinz Dusar Schiebetüranordnung für ein tiefkühlmöbel
US11864669B2 (en) * 2020-11-25 2024-01-09 Hussmann Corporation Merchandiser including track door system
CN113187341B (zh) * 2021-03-19 2022-11-08 深圳市财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直线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91A (zh) * 1993-07-02 1996-08-07 斯特林普卢明集团公司 浴室门组件
CN1207793A (zh) * 1995-12-22 1999-02-10 赫尔曼-布罗克哈根两合公司 多段式悬挂门
JP3284894B2 (ja) * 1996-07-15 2002-05-20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JP2005179893A (ja) * 2003-12-16 2005-07-07 Yamaha Livingtec Corp 収納家具
JP2006241906A (ja) * 2005-03-04 2006-09-14 Nabtesco Corp 自動ドアの開放異常検出装置及び自動ドア
JP2010105547A (ja) * 2008-10-30 2010-05-13 Fuso Denki Kogyo Kk プラットホームの扉開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4222A (en) * 1884-08-26 Sliding sash for book-cases
DE1166429B (de) * 1956-08-02 1964-03-26 Magnus Kornberg Schiebetuer fuer Moebel
GB871745A (en) * 1958-09-10 1961-06-28 Reginald Henry Procter Sliding closure or door means
JPS5219733B2 (zh) 1971-12-31 1977-05-30
JPS5915179A (ja) * 1982-07-16 1984-01-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US4565031A (en) * 1983-02-02 1986-01-21 Sugatsune Industrial Co., Ltd. Rail arrangement for flush sliding door panels
ITBL20030004A1 (it) * 2003-04-09 2004-10-10 Bortoluzzi Mobili S P A Ora Borto Luzzi Mobili S Porte scorrevoli con guida a camma per chiusura complanare,
JP2006002419A (ja) * 2004-06-17 2006-01-05 Nabtesco Corp 電動間仕切装置
ITBL20070017A1 (it) * 2007-06-29 2008-12-30 Bortoluzzi Mobili Srl Dispositivo perfezionato per la chiusura complanare di porte scorrevoli, in particolare per mobili a due o piu ante.
JP4200468B1 (ja) * 2008-03-13 2008-12-24 株式会社シバサキ フラットドアの開閉機構
JP5219733B2 (ja) 2008-10-23 2013-06-26 株式会社ムラコシ精工 引戸装置
US8113607B2 (en) * 2009-05-08 2012-02-14 Steelcase Inc. Storage assembly
CH704985A1 (de) * 2011-05-20 2012-11-30 Eku Ag Führungsschienenanordnung für flächenbündige Schiebetüren.
ITTV20110071A1 (it) * 2011-05-23 2012-11-24 Bortoluzzi Lab S R L Dispositivo per ante scorrevoli a chiusura complanare, particolarmente per mobili e simili
ITTV20110070A1 (it) * 2011-05-23 2012-11-24 Bortoluzzi Lab S R L Dispositivo per ante scorrevoli a chiusura complanare, particolarmente per mobili e simili
US20130020918A1 (en) * 2011-07-19 2013-01-24 Decoma Design S.R.L. Coplanar closure sliding mechanism for two or three wing wardrobes and the like
KR101249976B1 (ko) * 2012-11-23 2013-04-03 (주)지씨아이 미닫이식 도어의 개폐장치
PL3204583T3 (pl) * 2014-10-12 2022-08-08 Bortoluzzi Sistemi S.P.A. Mebel z mechanizmem przesuwnego skrzydła
EP3088646B1 (de) * 2015-04-27 2020-02-19 Hawa Sliding Solutions AG Füh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schiebetür
JP6806226B2 (ja) 2019-12-23 2021-01-06 コクヨ株式会社 フラップ天板付き家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91A (zh) * 1993-07-02 1996-08-07 斯特林普卢明集团公司 浴室门组件
CN1207793A (zh) * 1995-12-22 1999-02-10 赫尔曼-布罗克哈根两合公司 多段式悬挂门
JP3284894B2 (ja) * 1996-07-15 2002-05-20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装置
JP2005179893A (ja) * 2003-12-16 2005-07-07 Yamaha Livingtec Corp 収納家具
JP2006241906A (ja) * 2005-03-04 2006-09-14 Nabtesco Corp 自動ドアの開放異常検出装置及び自動ドア
JP2010105547A (ja) * 2008-10-30 2010-05-13 Fuso Denki Kogyo Kk プラットホームの扉開閉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77426A (zh) * 2020-05-23 2020-09-18 上海康建防护屏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移门机
CN111677426B (zh) * 2020-05-23 2022-02-11 上海康建防护屏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移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27473B2 (ja) 2019-06-05
CN108474230B (zh) 2020-03-20
US20190024426A1 (en) 2019-01-24
US10724282B2 (en) 2020-07-28
WO2017126567A1 (ja) 2017-07-27
JP2017128863A (ja) 2017-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4230A (zh) 开闭体开闭机构
CN105873807B (zh) 用于厢体的门的门驱动装置
KR101233770B1 (ko) 파노라마 선루프용 롤러 블라인드 장치
CN104533239B (zh) 一种折叠式自动入户门
JP2013514468A5 (zh)
CN107599955A (zh) 一种伸缩车辆篷布架
KR101233765B1 (ko) 2웨이 연동 슬라이딩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한 롤러 블라인드 장치
US20160009357A1 (en) Telescoping aircraft panel door
KR20200096548A (ko)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구조
CN101936117B (zh) 推拉平开门窗
CN105437931A (zh) 用于车辆的带有滑动车门的鸥翼式车门
JP2007084218A (ja) エレベータの操作盤
CN103298379A (zh) 改进的机动窗户遮光装置
CN109312588A (zh) 无台阶滑动门系统
JP2007138479A (ja) 建設機械の前窓開閉装置
JP6700875B2 (ja) 連動伝達装置及び遮蔽装置
CN107724853A (zh) 车门承载机构
KR100682631B1 (ko) 2단 슬라이드 구조를 갖는 미닫이문
CN107664010A (zh) 双排同步运行伸缩段滑门
CN202831927U (zh) 铰链
CN204343913U (zh) 一种折叠式自动入户门
CN201016256Y (zh) 电动窗户
JP5826468B2 (ja) パネル装置、縦型パネルルーバー及び移動間仕切装置
JPH054516A (ja) 建設機械用キヤビンのフロントウインド開閉装置
KR101060230B1 (ko) 도어 개폐 작동 장치 및 도어 개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