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47870B - 3d nand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3d nand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47870B
CN108447870B CN201810321212.8A CN201810321212A CN108447870B CN 108447870 B CN108447870 B CN 108447870B CN 201810321212 A CN201810321212 A CN 201810321212A CN 108447870 B CN108447870 B CN 1084478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nand memory
channel
silicon oxide
dimensional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212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47870A (zh
Inventor
侯朝昭
殷华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03212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4478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447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7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47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47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3D NAND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该存储器中的沟道层由能够稳定生长的二维材料形成。因二维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因此,由二维材料作为沟道层材料制成的3D NAND存储器,能够实现3D NAND存储器更好的电学性能。此外,由于二维材料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速度,3D NAND存储器可以具有更好的读写效率。而且,因二维材料的薄膜厚度可达到原子级薄膜厚度,非常有利于3D NAND存储器的沟道孔的直径以及沟道孔间距的减小,从而有利于提高3D NAND存储器的存储密度。

Description

3D NAND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存储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 NAND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平面结构的NAND闪存已接近其实际扩展极限,给半导体存储器行业带来严峻挑战。新的3D NAND技术,垂直堆叠了多层数据存储单元,具备卓越的精度。基于该技术,可打造出存储容量比同类NAND技术高达三倍的存储设备。该技术可支持在更小的空间内容纳更高存储容量,进而带来很大的成本节约、能耗降低,以及大幅的性能提升以全面满足众多消费类移动设备和要求最严苛的企业部署的需求。
在15nm技术节点之后,3D NAND存储器目前正在投入量产,以替代平面浮栅晶体管。
然而现有的3D NAND存储器的电学性能较差,例如所需的读取电流ID偏低,并且,读取电流ID不稳定并分布范围广,同时,ID随着3D NAND堆叠层数的增加而减少。此外,阈值电压Vth也有较大波动。而且,现有的3D NAND存储器的存储密度较低,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D NAND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3D NAND存储器存在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D NAND存储器,包括:
衬底;
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氧化硅层和金属栅层交替层叠结构;
以及贯穿所述氧化硅层和金属栅层交替层叠结构的沟道孔;
其中,所述沟道孔的底部设置有外延结构,所述外延结构的上表面超过最底层金属栅层上表面;所述沟道孔的侧壁上依次设置有阻挡层、电荷俘获层、遂穿层和沟道层,所述沟道层由能够稳定生长的二维材料形成;所述沟道孔内还包括填充在沟道孔间隙内的填充层。
可选地,所述二维材料为过渡金属硫化物。
可选地,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为MoS2
可选地,所述沟道孔的侧壁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遂穿层和所述沟道层之间的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
可选地,所述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为Al2O3和HfO2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3D NAND存储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填充层上方的漏端接触,所述漏端接触由Ti或Au组成。
可选地,所述堆叠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氧化硅层和金属栅层之间的扩散阻挡层,所述扩散阻挡层包括Al2O3层和TiN层。
可选地,所述金属栅层由金属钨形成。
一种3D NAND存储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在衬底上交替沉积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以形成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替层叠结构;
刻蚀所述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替层叠结构,并刻蚀停止在衬底表面上,以形成贯穿所述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替层叠结构的沟道孔;
在所述沟道孔的底部生长外延结构,所述外延结构的上表面超过最底层氮化硅层的上表面;
在沟道孔侧壁上依次形成阻挡层、电荷俘获层、遂穿层和沟道层;所述沟道层由能够稳定生长的二维材料形成;
向沟道孔间隙内填充介质,以形成填充层。
可选地,在沟道孔侧壁上形成遂穿层之后,形成沟道层之前,还包括:
在遂穿层表面上形成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3D NAND存储器中的沟道层由能够稳定生长的二维材料形成。因二维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因此,由二维材料作为沟道层材料制成的3D NAND存储器,能够实现3D NAND存储器更好的电学性能。例如,由该二维材料作为沟道层材料制成的3D NAND,其所需的读取电流ID与理论电流一致,读取电流ID较为稳定,且电流波动范围不大。而且,读取电流ID不会随着3D NAND堆叠层数的增加而减少,或者减少幅度降低,同时,阈值电压Vth较为稳定。此外,由于二维材料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速度,3D NAND存储器可以具有更好的读写效率。
而且,因二维材料的薄膜厚度可达到原子级薄膜厚度,非常有利于3DNAND存储器的沟道孔的直径以及沟道孔间距的减小,从而有利于提高3DNAND存储器的存储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描述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时用到的附图做一简要说明。显而易见地,这些附图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 NAND存储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沿图1中的X-X’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串沿图1中的X-X’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串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 NAND存储器的制造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A至图6P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 NAND存储器的制造方法一系列制程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垂直导通层,
11:存储串(string),
201:衬底,
202:氧化硅层,
203:金属栅层,
204:氧化硅层202和金属栅层203交替层叠结构,
205:沟道孔,
206:外延结构,
207:SiO2阻挡层,
208:Si3N4电荷俘获层,
209:SiO2遂穿层,
210:沟道层,
211:填充层,
212: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
214:漏端接触,
215:扩散阻挡层,
60:氮化硅层,
61:非晶硅保护层;
62:凹槽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介绍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之前,首先介绍描述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用到的专业技术术语的中英文对照及其缩写。
原子层沉积:atom layer deposition,AL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
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
源端选择栅:Select Gate on Source Side,SGS;
漏端选择栅:Select Gate on Drain Side,SGD;
位线:bit line,BL;
字线:word line,WL;
源端:source line,SL。
基于背景技术部分可知,现有的3D NAND存储器存在以下问题:电性能较差、读写效率以及存储密度较低。
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3D NAND存储器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是因为现有的3D NAND存储器为了控制制造成本,多采用多晶硅材料作为沟道层材料。而多晶硅的电子迁移率较低,如此导致3D NAND存储器存在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采用多晶硅作为沟道层材料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能够稳定生长的二维材料来形成沟道层,因相较于多晶硅,二维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因此,由二维材料作为沟道层材料制成的3D NAND存储器,能够实现3D NAND存储器更好的电学性能。例如,由该二维材料作为沟道层材料制成的3D NAND,其所需的读取电流ID与理论电流一致,并且读取电流ID较为稳定,且分布范围较差。而且,读取电流ID不会随着3D NAND堆叠层数的增加而减少,或者减少幅度降低,同时,阈值电压Vth较为稳定。此外,由于二维材料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速度,3D NAND存储器可以具有更好的读写效率。
而且,因二维材料的薄膜厚度可达到原子级薄膜厚度,非常有利于3DNAND存储器的沟道孔的直径以及沟道孔间距的减小,从而有利于提高3DNAND存储器的存储密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 NAND存储器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 NAND存储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 NAND存储器沿图1中的X-X’方向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3D NAND存储器包括:
具有台阶形貌的存储字线区,该存储字线区内包括多条字线WL,
位于存储字线区下方的源端选择栅SGS以及源端SL,
位于存储字线区上方的漏端选择栅SGD、SGD接触、位线接触BL CNT以及WL/SGS/SL接触WL/SGS/SL CNT,WL接触WL CNT通过垂直导通层10分别与每条字线WL垂直电连接,漏端选择栅接触SGD CNT通过垂直导通层10与漏端选择栅SGD垂直电连接,源端接触SL CNT通过垂直导通层10与源端SL垂直电连接,位线接触BL CNT与存储串11的顶端连接。
此外,该3D NAND存储器还包括垂直贯穿漏端选择栅SGD、各层字线WL、源端选择栅SGS的沟道孔(Channel hole)205。
为了实现3D NAND存储器的存储区的分块存储,图1所示的3D NAND存储器中还包括:用于划分存储块的隔离沟槽Slits。
在图1和图2所示的3D NAND存储器中,沟道Channel将各层字线WL串接起来,形成存储串(string)11,该存储串11沿图1中的X-X’方向上的的剖面结构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一个存储串包括上下贯通的位线BL、漏端接触214、沟道孔205、外延结构206以及衬底201,以及层叠设置的漏端选择栅SGD、各条字线WL0~WL5,以及源端选择栅SGS。此外,存储串还包括共用源端SL。
该存储串11对应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一个存储串相当于多个平面存储单元的存储容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 NAND存储器提供了较大的存储容量。
图1所示的3D NAND存储器的立体结构仅能看出该存储器的外部结构,为了清楚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 NAND存储器的内部结构,下面结合图2详细描述该3D NAND存储器的剖面结构。如图2所示,该3D NAND存储器包括:
衬底201;
设置于该衬底201上的氧化硅层202和金属栅层203交替层叠结构204;
以及贯穿该氧化硅层202和金属栅层203交替层叠结构204的沟道孔205;
其中,该沟道孔205的底部设置有外延结构206,该外延结构206的上表面超过最底层金属栅层203上表面;为了清楚地示意出沟道孔205的侧壁结构,图2中还提供了沟道孔205侧壁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如该局部放大图所示,该沟道孔205的侧壁上依次设置有SiO2阻挡层207、Si3N4电荷俘获层208、SiO2遂穿层209和沟道层210。在沟道孔205内还包括填充在沟道孔间隙内的填充层21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衬底201可以为半导体衬底,例如可以为Si衬底、Ge衬底、SiGe衬底、SOI(绝缘体上硅,Silicon On Insulator)或GOI(绝缘体上锗,Germanium OnInsulator)等。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衬底还可以为包括其他元素半导体或化合物半导体的衬底,例如GaAs、InP或SiC等,还可以为叠层结构,例如Si/SiGe等,还可以其他外延结构,例如SGOI(绝缘体上锗硅)等。在该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衬底201为体硅衬底。
设定,氧化硅层202与其下相邻的金属栅层203组成的结构为一层层叠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氧化硅层202和金属栅层203交替层叠结构204可以包括多层层叠结构,例如8层、16层、32层等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最底层金属栅层203用于源端选择栅,外延结构206用于源端选择栅极的沟道层,因此,外延结构206的上表面需要超过最底层金属栅层203的上表面。并且进一步地,该外延结构206的上表面不超过最底层氧化硅层202的上表面,如此,该外延结构206的上表面在最底层氧化硅层202上下表面之间(不包括与最底层氧化硅层202上、下表面对齐的位置)。
此外,在3D NAND存储器领域,其存储单元一般为电荷陷阱型存储结构,该电荷陷阱型存储结构通常包括电荷存储层、电荷俘获层和电荷遂穿层。相应地,沟道孔205的侧壁上依次设置有SiO2阻挡层207、Si3N4电荷俘获层208和SiO2遂穿层209。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为了解决由多晶硅作为沟道层材料的各种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沟道层210由能够稳定生长的二维材料形成。因相较于多晶硅,二维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因此,由二维材料作为沟道层材料制成的3D NAND存储器,能够实现3DNAND存储器更好的电学性能。例如,由该二维材料作为沟道层材料制成的3D NAND,其所需的读取电流ID与理论电流一致,并且读取电流ID较为稳定,且电流波动范围不大。而且,读取电流ID不会随着3D NAND堆叠层数的增加而减少,或者减少幅度降低,同时,阈值电压Vth较为稳定。此外,由于二维材料具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速度,3D NAND存储器可以具有更好的读写效率。
而且,因二维材料的薄膜厚度可达到原子级薄膜厚度,非常有利于3DNAND存储器的沟道孔的直径以及沟道孔间距的减小,从而有利于提高3DNAND存储器的存储密度。
作为示例,该二维材料可以为过渡金属硫化物,更具体地,该二维材料可以为二硫化钼MoS2
作为一具体示例,填充层211的材料可以为SiO2
需要说明,因高κ介电常数介质对二维材料中的库伦散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会改变二维材料中的声子色散。如此,若高κ介电常数介质直接与由二维材料形成的沟道层直接接触,则会提高沟道层的迁移率,同时也会降低沟道层的界面态密度,因此,为了提高沟道层210的迁移率并降低沟道层210的界面态密度,作为本申请一具体示例,可以在遂穿层209和沟道层210之间设置一层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212。该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212可以提高二维材料的迁移率,作为示例,可以将MoS2的迁移率提高到大约200cm2/Vs。增设的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212的作用是作为存储单元的电荷遂穿层。
作为一具体示例,形成该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212的材料可以为Al2O3和HfO2中的至少一种。
该3D NAND存储器还包括设置于氧化硅层202和金属栅层203交替层叠结构204以及沟道孔205上方的介质层213,且该介质层213不覆盖填充层211的上方。介质层213可以由SiO2组成。
该3D NAND存储器还包括设置于填充层211上方的漏端接触214,该漏端接触214被设置于氧化硅层202和金属栅层203交替层叠结构204以及沟道孔205上方的介质层213所包围。作为示例,为了达到良好的电连接效果,该漏端接触214可以由Ti或Au组成。
此外,为了防止金属栅203中的金属原子向氧化硅层202内扩散,在堆叠结构204中,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氧化硅层202和金属栅层203之间的扩散阻挡层215,该扩散阻挡层215包括Al2O3层和TiN层中的至少一层结构。作为更具体示例,为了实现对金属原子更好的阻挡效果,该扩散阻挡层215包括两层阻挡层结构,其中,Al2O3层为靠近氧化硅层202一侧的阻挡层,TiN层为远离氧化硅层202一侧的阻挡层。
作为示例,金属栅203可以为金属钨(W)。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 NAND存储器的具体实现方式。在该具体实现方式中,二维材料替换常用的多晶硅作为3D NAND存储器的沟道层材料,因二维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从而提高了3D NAND存储器的电学性能。而且,二维材料的薄膜厚度可达到原子级薄膜厚度,非常有利于3D NAND存储器的沟道孔的直径以及沟道孔间距的减小,从而有利于提高3D NAND存储器的存储密度。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增设了一层直接与由二维材料形成的沟道层210直接接触的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212,该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212的高κ介电常数介质对沟道层210中二维材料中的库伦散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会改变二维材料中的声子色散。因此,该与沟道层210直接接触的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212会提高沟道层210的迁移率并降低沟道层210的界面态密度,进而提高3D NAND存储器的电学性能。
基于上述具体实现方式提供的3D NAND存储器,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3D NAND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5至图6P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 NAND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
请参见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3D NAND存储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1:在衬底201上交替沉积氧化硅层202和氮化硅层60,以形成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替层叠结构。
采用薄膜沉积工艺在衬底201上交替沉积氧化硅层202和氮化硅层60,从而在衬底201上形成氧化硅层202和氮化硅层60交替层叠结构。该氧化硅层202和氮化硅层60交替层叠结构为ONON结构。设定,氧化硅层202与其下相邻的氮化硅层60组成的结构为一层层叠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氧化硅层202和氮化硅层60交替层叠结构可以包括多层层叠结构,例如8层、16层、32层等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衬底201可以为半导体衬底,例如可以为Si衬底、Ge衬底、SiGe衬底、SOI(绝缘体上硅,Silicon On Insulator)或GOI(绝缘体上锗,Germanium OnInsulator)等。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衬底还可以为包括其他元素半导体或化合物半导体的衬底,例如GaAs、InP或SiC等,还可以为叠层结构,例如Si/SiGe等,还可以其他外延结构,例如SGOI(绝缘体上锗硅)等。在该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衬底201为体硅衬底。
在沉积氧化硅层202之前,需要对衬底201进行清洗,并进行离子注入并退火,形成3D NAND存储器的共用源极。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A所示。
S502:刻蚀所述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替层叠结构,并刻蚀停止在衬底表面上,以形成贯穿所述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替层叠结构的沟道孔205。
本步骤可以具体为:采用干法刻蚀工艺沿衬底竖直方向刻蚀氧化硅层202和氮化硅层60交替层叠结构,并控制刻蚀停止在衬底201表面上,从而形成贯穿氧化硅层202和氮化硅层60交替层叠结构的沟道孔205。该沟道孔205也可以称为存储孔(Memory hole)。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和俯视图分别如图6B1和6B2所示。
S503:在所述沟道孔205的底部生长外延结构206,所述外延结构的上表面超过最底层氮化硅层的上表面。
在沟道孔205的底部外延生长单晶硅,形成外延结构206,该外延结构206作为源端选择栅的沟道,并且由最底层氮化硅层60对应的结构制作成源端选择栅,因此,该外延结构的上表面超过最底层氮化硅层的上表面,并且,进一步地,该外延结构206的上表面不超过最底层氧化硅层202的上表面,如此,该外延结构206的上表面在最底层氧化硅层202上下表面之间(不包括与最底层氧化硅层202上、下表面对齐的位置)。
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C所示。
S504:在沟道孔侧壁上依次形成阻挡层207、电荷俘获层208、遂穿层209、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210和沟道层211;所述沟道层211由能够稳定生长的二维材料形成。
作为S504的一具体实现方式,S504可以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1:采用本领域的薄膜沉积工艺例如CVD在沟道孔205的内表面上形成SiO2阻挡层207,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D所示。
A2:采用本领域的薄膜沉积工艺例如CVD工艺在阻挡层207表面上沉积Si3N4电荷俘获层208,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E所示。
A3:采用本领域的薄膜沉积工艺例如CVD工艺在Si3N4电荷俘获层208表面上沉积SiO2遂穿层209,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和俯视图分别如图6F1和图6F2所示。
A4:采用本领域的薄膜沉积工艺例如CVD工艺在SiO2遂穿层209上沉积一层非晶硅(α-Si)保护层61,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G所示。
A5:采用干法刻蚀工艺沿沟道孔205竖直方向刻蚀沟道孔底部的层结构,以使外延结构206暴露出,在刻蚀完后,去除沟道孔205侧壁上的非晶硅保护层61。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H所示。
在该步骤中,沟道孔底部的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非晶硅保护层61、SiO2遂穿层209、Si3N4电荷俘获层208和SiO2阻挡层207。
A6:采用薄膜沉积工艺例如ALD工艺在沟道孔内部沉积Al2O3层212,该Al2O3层212生长在沟道孔侧壁以及外延结构206的表面上。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I所示。
需要说明,因ALD工艺为原子层沉积,由该工艺形成的Al2O3层具有较好的薄膜质量,例如薄膜厚度较为均匀。应当理解,本步骤不限于ALD工艺,还可以采用其它薄膜工艺,例如CVD、PVD等等。
需要说明,在步骤A6中,Al2O3仅是高κ介电常数介质的一种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高κ介电常数介质不限定Al2O3,其还可以为HfO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l2O3层在整个存储结构中所起的功能为电荷遂穿层,因Al2O3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当Al2O3与二维材料直接接触时,其可以提高后续由二维材料制成的沟道层的迁移率,同时也能降低界面态密度。进而有利于提高3D NAND存储器的电学性能。
A7:采用干法刻蚀工艺沿沟道孔205竖直方向刻蚀沟道孔底部的Al2O3层212,以使外延结构206暴露出,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J所示。
A8:采用薄膜沉积工艺例如CVD工艺在沟道孔内部沉积MoS2层210,该MoS2层210仅生长在Al2O3层212表面上,而不会生长在外延结构206表面上,如此,形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和俯视图如图6K1和图6K2所示。
需要说明,在本步骤中,MoS2沉积过程为选择性生长过程,其仅生长在Al2O3层212表面上,而不在外延结构206表面上生长。
此外,在本步骤中,以MoS2作为能够稳定生长的二维材料的示例说明。实际上,作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扩展,二维材料不限于MoS2层,其可以为过渡金属硫化物。
通过以上步骤A1~A8,在沟道孔侧壁上依次形成了阻挡层207、电荷俘获层208、遂穿层209、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212和沟道层210。
以上为S504的一种实现方式。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步骤A4的非晶硅保护层61的沉积、A5和A7的干法刻蚀工艺,可以提高沉积的Al2O3层212以及MoS2层210的界面平整性,使得后续沉积的Al2O3层212以及MoS2层210的表面较为平整。
作为S504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采用薄膜沉积工艺在沟道孔内表面上依次沉积SiO2阻挡层207、Si3N4电荷俘获层208、SiO2遂穿层209、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212和沟道层210后,再采用干法刻蚀工艺刻蚀沟道孔底部的各层层结构,以露出沟道孔底部的外延结构206。需要说明,在该具体实现方式中,刻蚀的沟道孔底部的各层层结构为先前依次沉积的SiO2阻挡层207、Si3N4电荷俘获层208、SiO2遂穿层209、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212和沟道层210。
S505:向沟道孔间隙内填充介质,以形成填充层211。
S505可以具体为:采用薄膜沉积工艺向沟道孔间隙内填充SiO2,并进行平坦化,形成填充层211。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和俯视图分别如图6L1和图6L2所示。
S506:在沟道孔205以及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替层叠结构的上方形成介质层213。
在沟道孔205以及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替层叠结构的上方沉积SiO2,形成介质层213。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M所示。
S507:对介质层213进行图形化,露出填充沟道孔内的填充层211。
对介质层213进行图案化,露出填充在沟道孔的填充层211。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N所示。
S508:在填充层211上沉积Ti或Au,以形成漏端接触214。
在露出的填充层211上沉积金属Ti或Au,以形成漏端接触214。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O所示。
S509:去除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替层叠结构中的氮化硅层,以形成凹槽结构62。
通过湿法刻蚀法刻蚀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替层叠结构中的氮化硅层60,以形成凹槽结构62。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P所示。
S510:在所述凹槽结构62的氧化硅层表面上依次形成扩散阻挡层215和金属栅层213,所述扩散阻挡层215包括Al2O3层和TiN层。
采用ALD工艺在凹槽结构62的氧化硅层表面上形成扩散阻挡层215,然后在扩散阻挡层215表面上形成金属栅层203,该金属栅层203填满凹槽结构62。该步骤执行完对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以上为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

Claims (9)

1.一种3D NAND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氧化硅层和金属栅层交替层叠结构;
以及贯穿所述氧化硅层和金属栅层交替层叠结构的沟道孔;
其中,所述沟道孔的底部设置有外延结构,所述外延结构的上表面超过最底层金属栅层上表面;所述沟道孔的侧壁上依次设置有阻挡层、电荷俘获层、遂穿层和沟道层,所述沟道层由能够稳定生长的二维材料形成;所述沟道孔内还包括填充在沟道孔间隙内的填充层;述沟道孔的侧壁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遂穿层和所述沟道层之间的高k介电常数介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 NAND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材料为过渡金属硫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 NAND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金属硫化物为MoS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 NAND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为Al2O3和HfO2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 NAND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3D NAND存储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填充层上方的漏端接触,所述漏端接触由Ti或Au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 NAND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氧化硅层和金属栅层之间的扩散阻挡层,所述扩散阻挡层包括Al2O3层和TiN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 NAND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栅层由金属钨形成。
8.一种3D NAND存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衬底上交替沉积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以形成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替层叠结构;
刻蚀所述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替层叠结构,并刻蚀停止在衬底表面上,以形成贯穿所述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交替层叠结构的沟道孔;
在所述沟道孔的底部生长外延结构,所述外延结构的上表面超过最底层氮化硅层的上表面;
在沟道孔侧壁上依次形成阻挡层、电荷俘获层、遂穿层、高k介电常数介质层和沟道层;所述沟道层由能够稳定生长的二维材料形成;
向沟道孔间隙内填充介质,以形成填充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沟道孔侧壁上形成遂穿层之后,形成沟道层之前,还包括:
在遂穿层表面上形成高κ介电常数介质层。
CN201810321212.8A 2018-04-11 2018-04-11 3d nand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8447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1212.8A CN108447870B (zh) 2018-04-11 2018-04-11 3d nand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21212.8A CN108447870B (zh) 2018-04-11 2018-04-11 3d nand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7870A CN108447870A (zh) 2018-08-24
CN108447870B true CN108447870B (zh) 2021-07-27

Family

ID=63199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21212.8A Active CN108447870B (zh) 2018-04-11 2018-04-11 3d nand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4478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7408A (zh) * 2018-07-25 2018-12-11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3d nand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46474B (zh) * 2018-10-16 2020-07-10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存储器以及形成三维存储器的方法
CN109643718B (zh) * 2018-11-22 2019-10-18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存储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48598A (zh) * 2019-04-19 2019-08-20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垂直沟道的三维闪存存储器及其制备
CN110265403B (zh) * 2019-06-20 2020-04-14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3d nand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97346A (zh) * 2019-11-06 2020-02-14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三维存储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1466026B (zh) * 2020-03-11 2022-06-07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二维材料的三维存储器件
US11489043B2 (en) 2020-04-27 2022-11-01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employing thinned insulating layer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US11398496B2 (en) * 2020-04-27 2022-07-26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employing thinned insulating layer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CN115881668A (zh) * 2021-09-27 2023-03-31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结构、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存储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2291A (zh) * 2016-03-09 2016-07-06 复旦大学 一种浮栅存储器及其制备和控制方法
US9711229B1 (en) * 2016-08-24 2017-07-18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3D NAND with partial block erase
CN107431072A (zh) * 2015-06-08 2017-12-01 桑迪士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异质结构量子阱沟道的三维存储器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88945B1 (en) * 2013-10-10 2015-03-24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Programming time improvement for non-volatile memor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1072A (zh) * 2015-06-08 2017-12-01 桑迪士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异质结构量子阱沟道的三维存储器器件
CN105742291A (zh) * 2016-03-09 2016-07-06 复旦大学 一种浮栅存储器及其制备和控制方法
US9711229B1 (en) * 2016-08-24 2017-07-18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3D NAND with partial block era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47870A (zh) 2018-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7870B (zh) 3d nand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1018155B2 (en) Vertical string of memory cells individually comprising a programmable charge storage transistor comprising a control gate and a charge storag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vertical string of memory cells individually comprising a programmable charge storage transistor comprising a control gate and a charge storage structure
US9613981B2 (en) Vertical channel-type 3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663715B (zh) 立體垂直通道nand記憶體之串列選擇閘極的氧化方法
US10541252B2 (en) Memory array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memory arrays
US10720442B2 (en) Tunnel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3D NAND data cell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10014317B2 (en) Three-dimensional non-volatile NOR-type flash memory
US8395941B2 (en) Multi-semiconductor material vertical memory strings, strings of memory cells having individually biasable channel regions, memory arrays incorporating such strings, and methods of accessing and forming the same
CN111415944B (zh) 三维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2240024B1 (ko) 반도체 장치,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및 에피택시얼층의 형성방법
US9553146B2 (en) Three dimensional NAND device having a wavy charge storage layer
WO2018169643A1 (en) Memory cells and integrated structures
JP2005268418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627918A (zh) 一种3d nand存储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87926B (zh) 一种三维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2080B (zh) 一种三维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US8779503B2 (en)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CN111799268A (zh) 存储器阵列及形成集成组合件的方法
KR100807221B1 (ko) 불휘발성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1444208B2 (en)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having low-k dielectric layer on sidewall of control gate electrode
US11289501B2 (en) Integrated assemblies having vertically-extending channel material with alternating regions of different dopant distribution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integrated assemblies
US11925022B2 (en) Microelectronic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a tunneling structure free of high-γ material by a select gate structure, and related methods
TWI788653B (zh) 立體記憶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3497054A (zh) 立体存储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