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8776A - 物品搬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物品搬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8776A
CN108438776A CN201810148931.4A CN201810148931A CN108438776A CN 108438776 A CN108438776 A CN 108438776A CN 201810148931 A CN201810148931 A CN 201810148931A CN 108438776 A CN108438776 A CN 108438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line
pair
article transport
path
ru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489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38776B (zh
Inventor
岛津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fu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fu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fu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fu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38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8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38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8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92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cars adapted to travel in storage ais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Platform Screen Doors And Railroad System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容易将行驶轨道的设置所需要的空间抑制得较小的物品搬送设备。物品搬送车(4)具备能够相对于行驶轨道(3)而旋转的行驶部,行驶部具备在行驶轨道(3)上转动的一对行驶车轮(24),行驶轨道(3)具备第一直线部(35)、第二直线部(36)以及交叉部,第一直线部(35)具有支撑行驶车轮(24)的一对第一直线支撑部(38),第二直线部(36)具有支撑行驶车轮(24)的一对第二直线支撑部(39),交叉部具有一对第一直线支撑部(38)和一对第二直线支撑部(39),并且,在被互相交叉的一对第一直线支撑部和一对第二直线支撑部包围的内侧区域,行驶部具有旋转支撑部,该旋转支撑部形成于与在交叉部处围绕纵轴心旋转的情况下的一对行驶车轮(24)的轨迹重叠的位置,支撑行驶车轮(24)。

Description

物品搬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品搬送设备,该物品搬送设备具备物品搬送车,该物品搬送车在沿着行驶路径设置的行驶轨道上行驶。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1-116313号公报中,记载了一种物品搬送设备,该物品搬送设备具备物品搬送车,该物品搬送车在沿着行驶路径设置的行驶轨道上行驶。该物品搬送设备中的物品搬送车的行驶路径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直线状的第一路径(主行驶路径6a中的直线状的部分)、沿着相对于该第一路径而正交的第二方向的直线状的第二路径(副行驶路径6b中的直线状的部分)以及圆弧状的曲线路径。然后,行驶轨道具有沿着第一路径的第一直线部、沿着第二路径的第二直线部以及沿着曲线距离的曲线部。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通过曲线部而连接,物品搬送车经由曲线部而从第一直线部行驶至第二直线部,另外,经由曲线部而从第二直线部行驶至第一直线部。
发明内容
在该物品搬送设备中,由曲线部将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连接,在物品搬送车行驶于曲线部的期间,变更物品搬送车的行驶方向,由此,在第一直线部中,物品搬送车沿着第一方向行驶,在第二直线部中,物品搬送车沿着第二方向行驶。然而,曲线部必须成为物品搬送车能够回旋的曲率半径。因此,为了设置曲线部,需要大的空间,由此,容易导致行驶轨道的设置需要宽广的空间。
因此,期望实现容易将行驶轨道的设置所需要的空间抑制得较小的的物品搬送设备。
鉴于上述,物品搬送设备的特征构成在于以下这点:具备行驶轨道和物品搬送车,行驶轨道沿着行驶路径设置,物品搬送车在所述行驶轨道上沿着所述行驶路径行驶,
所述行驶路径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直线状的第一路径和沿着当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而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直线状的第二路径,所述物品搬送车具备行驶部,该行驶部能够围绕沿着上下方向的纵轴心相对于所述行驶轨道而旋转,所述行驶部具备在所述行驶轨道上转动的一对行驶车轮,所述行驶轨道具备第一直线部、第二直线部以及交叉部,所述第一直线部具有一对第一直线支撑部,这一对第一直线支撑部形成于与所述行驶部沿着所述第一路径行驶的情况下的一对所述行驶车轮的轨迹重叠的位置,支撑所述行驶车轮,所述第二直线部具有一对第二直线支撑部,这一对第二直线支撑部形成于与所述行驶部沿着所述第二路径行驶的情况下的一对所述行驶车轮的轨迹重叠的位置,支撑所述行驶车轮,所述交叉部具有一对所述第一直线支撑部和一对所述第二直线支撑部,并且,在被互相交叉的一对所述第一直线支撑部和一对所述第二直线支撑部包围的内侧区域,具有旋转支撑部,该旋转支撑部形成于与所述行驶部在所述交叉部处围绕所述纵轴心旋转的情况下的一对所述行驶车轮的轨迹重叠的位置,支撑所述行驶车轮。
依据该构成,由交叉部将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连接,由此,物品搬送车能够经由交叉部而从第一直线部行驶至第二直线部,或经由交叉部而从第二直线部行驶至第一直线部。而且,物品搬送车在位于交叉部上的状态下,使行驶部相对于行驶轨道而围绕纵轴心旋转,由此,一对行驶车轮的方向改变,能够变更物品搬送车的行驶方向。另外,当这样使行驶部相对于行驶轨道而旋转时,行驶车轮从一对第一直线支撑部上或一对第二直线支撑部上偏离,但通过由旋转支撑部支撑该偏离的行驶车轮,从而能够不使行驶车轮从行驶轨道脱落,就改变一对行驶车轮的方向。由于能够在物品搬送车停止的状态下,在交叉部处,对物品搬送车的行驶方向进行变更,因而能够使交叉部在行驶路径的长度方向上较短。因此,交叉部能够设置成与物品搬送车行驶且同时使物品搬送车的行驶方向变更的曲线部相比而较小的空间,与此相伴的是,容易抑制行驶轨道的设置所需要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物品搬送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物品搬送车的正视图;
图3是物品搬送车的正视图;
图4是物品搬送车的侧视图;
图5是行驶轨道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直线轨道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弯曲轨道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分支轨道部件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物品搬送车行驶于第二直线部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示出物品搬送车位于交叉部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示出物品搬送车行驶于第一直线部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物品搬送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物品搬送设备具备:多个自动仓库1,其收纳物品W;行驶轨道3,其沿着行驶路径2设置;以及物品搬送车4,其在行驶轨道3上沿着行驶路径2行驶而搬送物品W。如图2所示,行驶轨道3具备以一定间隔互相平行地配置的一对轨道部3A,由顶板C悬挂支撑。另外,作为一个示例,物品搬送车4以容纳多块显示器用的玻璃基板的容器作为物品W而搬送。
如图1所示,自动仓库1具备:物品收纳架7,其具备多个收纳物品W的收纳部6;和塔式起重机8,其搬送物品W。自动仓库1通过塔式起重机8而将位于入库部9的物品W搬送至收纳部6,并且,将收纳于收纳部6的物品W搬送至出库部10。此外,在入库部9和出库部10,配备有支撑物品W的四角的支撑台(未图示)。
接着,对行驶路径2进行说明。此外,将当沿上下方向Z观察时,相对于第一方向X而正交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Y而说明。另外,有时候将与行驶路径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路径宽度方向。
如图1所示,行驶路径2具有沿着第一方向X的直线状的第一路径2A和沿着第二方向Y的直线状的第二路径2B。因此,对于行驶路径2中的第一路径2A,行驶路径2的延伸方向成为第一方向X,行驶路径2的路径宽度方向成为第二方向Y。另外,对于行驶路径2中的第二路径2B,行驶路径2的延伸方向成为第二方向Y,行驶路径2的路径宽度方向成为第一方向X。
而且,行驶路径2具有环绕路径2C和从环绕路径2C分支或汇合的分支汇合路径2D。加以说明,使第一路径2A和第二路径2B组合,形成环绕路径2C或分支汇合路径2D。在本实施方式中,行驶路径2具有一个环绕路径2C和多个分支汇合路径2D。此外,物品搬送车4沿预先设定的环绕方向(例如,顺时针转)行驶于环绕路径2C,物品搬送车4沿往复行驶或预先设定的一个方向行驶于分支汇合路径2D。
接着,对物品搬送车4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物品搬送车4具备:主体部13,其设有保持物品W的保持部16;和行驶部14,其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3而围绕沿着上下方向Z的纵轴心旋转。
主体部13具备:基部15;保持部16,其保持物品W;以及升降操作部17,其使保持部16相对于基部15而升降。在基部15,配备有:四个限制轮18,其围绕沿着上下方向Z的轴心旋转自由;四个辅助车轮19,其围绕沿着水平方向的轴心旋转自由;以及基体22。辅助车轮19配备于当沿上下方向Z观察时,以矩形状形成的基部15的四角。另外,辅助车轮19位于围绕纵轴心移动的行驶车轮24的旋转轨迹的外侧(参照图10)。由基体22围绕沿着上下方向Z的轴心旋转自由地支撑脚轮框20,由脚轮框20围绕沿着水平方向的轴心旋转自由地支撑辅助车轮19。由辅助车轮19和脚轮框20构成脚轮21。沿第一方向X并排的一对脚轮21的间隔和沿第二方向Y并排的一对脚轮21的间隔成为相同的间隔。
限制轮18配备于基部15的四角。另外,限制轮18位于围绕纵轴心移动的行驶车轮24的旋转轨迹的外侧(参照图10),而且,相对于配备于基部15中的同一角的辅助车轮19而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位于外侧。如图3所示,在行驶轨道3,以沿着行驶路径2的状态且沿路径宽度方向以一定间隔配备有一对限制部3B,四个限制轮18位于一对限制部3B之间。关于物品搬送车4,限制轮18与行驶轨道3的限制部3B接触,由此,对向路径宽度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同时,沿着行驶路径2行驶。沿第一方向X并排的一对限制轮18的间隔和沿第二方向Y并排的一对限制轮18的间隔成为相同的间隔。此外,由四个限制轮18构成对主体部13的相对于行驶轨道3的路径宽度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机构。
另外,如图3所示,在基部15中的第二方向Y的两端部,配备有电力接收部23,电力接收部23从沿着第一方向X设置的供电线40非接触地接收电力,如图4所示,在基部15中的第一方向X的两端部,配备有电力接收部23,电力接收部23从沿着第二方向Y设置的供电线40非接触地接收电力。
如图3和图4所示,行驶部14具备:一对行驶车轮24,其在行驶轨道3上转动;一对行驶用电动机25,其分别使一对行驶车轮24旋转驱动;以及旋转部26,其相对于基体22而围绕纵轴心旋转自由。关于行驶部14,旋转部26围绕纵轴心旋转自由地联接至基体22,由此,由主体部13支撑,从而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3而围绕纵轴心旋转。
行驶部14通过由一对行驶用电动机25使一对行驶车轮24沿同一方向旋转,从而使物品搬送车4行驶。另外,行驶部14通过由一对行驶用电动机25使一对行驶车轮24沿反方向旋转,从而使行驶部14相对于主体部13而围绕纵轴心旋转。通过这样使行驶部14相对于主体部13而旋转,从而行驶部14围绕沿着上下方向Z的纵轴心相对于行驶轨道3而旋转。这样,行驶部14以能够围绕沿着上下方向Z的纵轴心相对于行驶轨道3而旋转的方式构成。另外,当这样使行驶部14相对于主体部13而旋转时,限制轮18与限制部3B接触,由此,对主体部13的相对于行驶轨道3的旋转进行限制(参照图10)。因此,主体部13不是相对于行驶轨道3而旋转,而是相对于行驶部14而相对地旋转。
升降操作部17具备连杆机构28和升降用电动机29。基部15的基体22和保持部16的升降部32联接至连杆机构28,通过升降用电动机29的驱动而使连杆机构28沿上下方向Z伸缩,由此,使保持部16在上升位置(参照图3)和下降位置(参照图2和图4)升降移动。因此,关于物品搬送车4,继在使保持部16位于上升位置且由保持部16支撑物品W的状态下,使物品搬送车4行驶至入库部9之后,通过使保持部16下降至下降位置,从而能够将由保持部16支撑的物品W承载于支撑台。另外,关于物品搬送车4,继在使保持部16位于下降位置且未由保持部16支撑物品W的状态下,使物品搬送车4行驶至出库部10之后,通过使保持部16上升至上升位置,从而能够使保持部16支撑承载于支撑台的物品W。
保持部16具备:支撑部31,其在对向水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状态下,支撑物品W;升降部32,其联接有连杆机构28;以及回旋用电动机33,其使支撑部31相对于升降部32而围绕沿着上下方向Z的轴心旋转。保持部16以通过利用回旋用电动机33的驱动来使支撑部31旋转,从而能够变更由支撑部31支撑的物品W的方向的方式构成。
接着,对行驶轨道3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行驶轨道3由直线轨道部件I、弯曲轨道部件L以及分支轨道部件T的组合构成。在环绕路径2C和分支汇合路径2D分支或汇合的部分,设置有分支轨道部件T,除了环绕路径2C中的分支或汇合的部分以外,还设置有直线轨道部件I和弯曲轨道部件L。即,如图1所示,在使环绕路径2C以矩形状形成的情况下,在环绕路径2C的四角的部分,设置弯曲轨道部件L,在弯曲轨道部件L之间,并排设置直线轨道部件I,由此,形成沿着矩形状的环绕路径2C的行驶轨道3。而且,在使环绕路径2C和分支汇合路径2D分支汇合的情况下,将在环绕路径2C中的分支汇合路径2D分支汇合的部分设置的直线轨道部件I或弯曲轨道部件L置换成分支轨道部件T,沿着分支汇合路径2D设置直线轨道部件I或弯曲轨道部件L,由此,形成沿着分支汇合路径2D的行驶轨道3。
如图6所示,直线轨道部件I是成为第一直线部35或第二直线部36的直线状的轨道部件。在第一直线部35,作为沿着第一方向X的一对轨道部3A的一对第一轨道部38沿第二方向Y以一定间隔互相平行地配置。如图11所示,当物品搬送车4在第一直线部35行驶时,一对行驶车轮24位于一对第一轨道部38上。即,一对第一轨道部38的各个以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带状形成,配置于与行驶部14沿着第一路径2A行驶的情况下的一对行驶车轮24的轨迹重叠的位置,支撑行驶车轮24。此外,一对第一轨道部38相当于一对第一直线支撑部。在第二直线部36,作为沿着第二方向Y的一对轨道部3A的一对第二轨道部39沿第一方向X以一定间隔互相平行地配置。如图9所示,当物品搬送车4在第二直线部36行驶时,一对行驶车轮24位于一对第二轨道部39上。即,一对第二轨道部39的各个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带状形成,配置于与行驶部14沿着第二路径2B行驶的情况下的一对行驶车轮24的轨迹重叠的位置,支撑行驶车轮24。此外,一对第二轨道部39相当于一对第二直线支撑部。一对第一轨道部38的路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Y)的间隔和一对第二轨道部39的路径宽度方向(第一方向X)的间隔成为相同的间隔。
这样,直线轨道部件I具有一对轨道部3A,如图6所示,一对轨道部3A以沿着第一方向X的方式设置直线轨道部件I,由此,直线轨道部件I用作第一直线部35,一对轨道部3A以沿着第二方向Y的方式设置直线轨道部件I,由此,直线轨道部件I用作第二直线部36。
如图7所示,弯曲轨道部件L是如下的形状的轨道部件:具备第一直线部35、第二直线部36以及交叉部37,第一直线部35从交叉部37仅伸出至第一方向X的一方侧,第二直线部36从交叉部37仅伸出至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此外,对于弯曲轨道部件L,第一直线部35从交叉部37突出的方向成为第一方向X的一方侧,第二直线部36从交叉部37突出的方向成为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而且,弯曲轨道部件L能够配置成,通过围绕沿着上下方向Z的轴心旋转,从而更换第一方向X的一方侧和成为其相反侧的另一方侧以及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及其相反侧中的一方或双方,如图7所示,弯曲轨道部件L能够以四种方式使用。
交叉部37具有一对第一轨道部38和一对第二轨道部39。而且,对于交叉部37的轨道部3A中的第一轨道部38和第二轨道部39重复的部分,兼用于第一轨道部38和第二轨道部39。另外,交叉部37具有旋转支撑部3C,在被互相交叉的一对第一轨道部38和一对第二轨道部39包围的内侧区域,旋转支撑部3C形成于与行驶部14在交叉部37处围绕纵轴心旋转的情况下的一对行驶车轮24的轨迹重叠的位置,支撑行驶车轮24。在旋转支撑部3C的内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Z贯通的贯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以圆形形成。
如图8所示,分支轨道部件T具备第一直线部35、第二直线部36以及交叉部37,而且,分支轨道部件T是如下的形状的轨道部件:第一直线部35从交叉部37伸出至第一方向X的两侧,第二直线部36从交叉部37仅伸出至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或者,分支轨道部件T是如下的形状的轨道部件:第一直线部35从交叉部37仅伸出至第一方向X的一方侧,第二直线部36从交叉部37伸出至第二方向Y的两侧。而且,弯曲轨道部件L通过围绕沿着上下方向Z的轴心旋转,从而能够以如下的合计四种方式使用:第一直线部35从交叉部37伸出至第一方向X的两侧,第二直线部36从交叉部37仅伸出至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的形状的两种方式和第一直线部35从交叉部37仅伸出至第一方向X的一方侧,第二直线部36从交叉部37伸出至第二方向Y的两侧的形状的两种方式。
如上所述,直线轨道部件I、弯曲轨道部件L以及分支轨道部件T使第一直线部35、第二直线部36以及交叉部37适当组合而构成。即,行驶轨道3具备第一直线部35、第二直线部36以及交叉部37。此外,第一方向X的一方侧或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由弯曲轨道部件L的各个和分支轨道部件T的各个确定。因此,例如,某一弯曲轨道部件L的第一方向X的一方侧和除了该弯曲轨道部件L之外的弯曲轨道部件L的第一方向X的一方侧有时候为相反侧。另外,例如,某一弯曲轨道部件L的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和某一分支轨道部件T的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有时候为相反侧。
以相对于一对第一轨道部38而位于第二方向Y的两侧的方式配备一对针对一对第一轨道部38而设置的限制部3B。该针对一对第一轨道部38的一对限制部3B以沿着第一路径2A的状态配备于行驶轨道3。另外,以相对于一对第二轨道部39而位于第一方向X的两侧的方式配备一对针对一对第二轨道部39而设置的限制部3B。该针对一对第二轨道部39的一对限制部3B以沿着第二路径2B的状态配备于行驶轨道3。而且,在仅具备第一轨道部38或第二轨道部39的任一方的直线轨道部件I,在轨道部3A的长度方向上,遍及存在轨道部3A的整个区域而配备有一对限制部3B。相对于此,在具备第一轨道部38和第二轨道部39的双方的弯曲轨道部件L或分支轨道部件T,在轨道部3A的长度方向上的存在轨道部3A的区域中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沿着交叉的路径的存在一对轨道部3A的区域和该一对轨道部3A之间的区域上,不具备一对限制部3B的一方或双方,从而物品搬送车4能够沿相对于限制部3B而正交的方向行驶。
沿着一对第一轨道部38和一对第二轨道部39配备有供电线40。以位于轨道部3A的两侧的方式配备一对供电线40,而且,一对供电线40与一对限制部3B同样地相对于直线轨道部件I而遍及存在轨道部3A的整个区域而配备有一对限制部3B,但相对于弯曲轨道部件L或分支轨道部件T而未在存在轨道部3A的区域中的一部分中配备一对供电线40的一方或双方,从而当物品搬送车4沿相对于供电线40而正交的方向行驶时,供电线40不与该物品搬送车接触。
接着,对物品搬送车4的行驶状态从横向行驶的状态切换成正交的状态的情况下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有时候将物品搬送车4沿第一方向X行驶的状态称为前进行驶,将物品搬送车4沿第二方向Y行驶的状态称为横向行驶。如图9所示,在沿着行驶路径2(第二路径2B)行驶(横向行驶)于直线轨道部件I(第二直线部36)上的情况下,两个行驶车轮24和四个辅助车轮19由第二轨道部39支撑,并且,由四个限制轮18对物品搬送车4的向路径宽度方向(第一方向X)的移动进行限制。
然后,如图10所示,在行驶至弯曲轨道部件L的交叉部37上的状态下,两个行驶车轮24由第二轨道部39支撑,四个辅助车轮19由兼用于轨道部3A中的第一轨道部38和第二轨道部39的部分支撑。然后,使行驶部14围绕纵轴心旋转,由此,两个行驶车轮24从第二轨道部39上移动至第一轨道部38上。这样,使行驶部14旋转而使两个行驶车轮24移动,由此,使物品搬送车4的行驶状态从横向行驶的状态(一对行驶车轮24的旋转轴心沿着第一方向X,且一对行驶车轮24位于一对第二轨道部39上的状态)变化成前进行驶的状态(一对行驶车轮24的旋转轴心沿着第二方向Y,且一对行驶车轮24位于一对第一轨道部38上的状态)。然后,当这样使行驶车轮24从第二轨道部39上移动至第一轨道部38上时,行驶车轮24从第一轨道部38上和第二轨道部39上偏离,但通过由旋转支撑部3C支撑该偏离的行驶车轮24,从而行驶车轮24不从行驶轨道3脱落。另外,当这样使行驶部14旋转时,四个限制轮18中的至少两个与限制部3B接触,由此,对主体部13相对于行驶轨道3而旋转的状况进行限制。
然后,通过使物品搬送车4行驶(前进行驶),从而换乘至直线轨道部件I(第一直线部35)。如图11所示,在沿着行驶路径2(第一路径2A)行驶(前进行驶)于直线轨道部件I(第二直线部36)上的情况下,两个行驶车轮24和四个辅助车轮19由第一轨道部38支撑,并且,由四个限制轮18对向路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Y)的移动进行限制。
接着,对物品搬送设备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行驶轨道3由直线轨道部件I、弯曲轨道部件L以及分支轨道部件T构成,但行驶轨道3也可以仅由直线轨道部件I和弯曲轨道部件L构成,或仅由直线轨道部件I和分支轨道部件T构成。另外,除了这些直线轨道部件I、弯曲轨道部件L以及分支轨道部件T之外,行驶轨道3也可以具备例如交叉轨道部件之类的另外的轨道部件而构成。此外,交叉轨道部件是如下的形状的轨道部件:具备第一直线部35、第二直线部36以及交叉部37,第一直线部35从交叉部37伸出至第一方向X的两侧,第二直线部36从交叉部37伸出至第二方向Y的两侧。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在行驶路径2具有环绕路径2C,但也可以设定为在行驶路径2不具有环绕路径2C。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将行驶路径2设定为仅具有物品搬送车4往复行驶的主路径和相对于主路径而分支或汇合的分支汇合路径2D。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直线轨道部件I、弯曲轨道部件L以及分支轨道部件T组合,从而构成行驶轨道3,但也可以不是这样使单元化的轨道部件组合,而是使轨道部3A或旋转支撑部3C等个别地组合,由此,构成行驶轨道3。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使行驶部14相对于行驶轨道3而围绕纵轴心旋转的情况下,通过使行驶部14相对于主体部13而围绕纵轴心旋转,从而使行驶部14相对于行驶轨道3而旋转,但也可以通过使行驶部14和主体部13一体地围绕纵轴心旋转,从而使行驶部14相对于行驶轨道3而围绕纵轴心旋转。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限制机构来对主体部13相对于行驶轨道3而旋转的状况进行限制,但也可以通过在主体部13,除了限制机构之外,还具备相对于行驶轨道3而卡合和脱离自由的卡合部,使该卡合部卡合于行驶轨道3,从而对主体部13相对于行驶轨道3而旋转的状况进行限制。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物品W作为收纳多块显示器用的玻璃基板的容器,但也可以将容纳多块半导体基板的FOUP等其他容器或除了托盘等容器以外的容器作为物品W。
(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顶板C悬挂支撑行驶轨道3,但也可以将行驶轨道3支撑于地面上。
(8)此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构成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还能够与其他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构成组合而适用。关于其他构成,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也仅仅只不过是以全部点举例说明。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进行各种改变。
以下,对在上述中说明的物品搬送设备的概要进行说明。
物品搬送设备具备沿着行驶路径设置的行驶轨道和在所述行驶轨道上沿着所述行驶路径行驶的物品搬送车,
所述行驶路径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直线状的第一路径和沿着当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而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直线状的第二路径,所述物品搬送车具备能够围绕沿着上下方向的纵轴心相对于所述行驶轨道而旋转的行驶部,所述行驶部具备在所述行驶轨道上转动的一对行驶车轮,所述行驶轨道具备第一直线部、第二直线部以及交叉部,所述第一直线部具有一对第一直线支撑部,这一对第一直线支撑部形成于与所述行驶部沿着所述第一路径行驶的情况下的一对所述行驶车轮的轨迹重叠的位置,支撑所述行驶车轮,所述第二直线部具有一对第二直线支撑部,这一对第二直线支撑部形成于与所述行驶部沿着所述第二路径行驶的情况下的一对所述行驶车轮的轨迹重叠的位置,支撑所述行驶车轮,所述交叉部具有一对所述第一直线支撑部和一对所述第二直线支撑部,并且,在被互相交叉的一对所述第一直线支撑部和一对所述第二直线支撑部包围的内侧区域,具有旋转支撑部,该旋转支撑部形成于与所述行驶部在所述交叉部处围绕所述纵轴心旋转的情况下的一对所述行驶车轮的轨迹重叠的位置,支撑所述行驶车轮。
依据该构成,由交叉部将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连接,由此,物品搬送车能够经由交叉部而从第一直线部行驶至第二直线部,或经由交叉部而从第二直线部行驶至第一直线部。而且,物品搬送车在位于交叉部上的状态下,使行驶部相对于行驶轨道而围绕纵轴心旋转,由此,一对行驶车轮的方向改变,能够变更物品搬送车的行驶方向。另外,在这样使行驶部相对于行驶轨道而旋转的情况下,行驶车轮通过比一对第一直线支撑部和一对第二直线支撑部更靠近内侧的位置,但通过由旋转支撑部支撑该情况下的行驶车轮,从而能够不使行驶车轮从行驶轨道脱落,就改变一对行驶车轮的方向。由于能够在物品搬送车停止的状态下,在交叉部处,对物品搬送车的行驶方向进行变更,因而能够使交叉部在行驶路径的长度方向上较短。因此,交叉部能够设置成与物品搬送车行驶且同时使物品搬送车的行驶方向变更的曲线部相比而较小的空间,与此相伴的是,容易将行驶轨道的设置所需要的空间抑制得较小。
在此,优选为,所述物品搬送车具备主体部,该主体部设有保持物品的保持部,所述行驶部由所述主体部支撑,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而围绕所述纵轴心旋转。
依据该构成,由于使行驶部相对于主体部而旋转,变更物品搬送车的行驶方向,因而能够不使主体部相对于行驶轨道而旋转,就变更物品搬送车的行驶方向。因此,能够防止当变更物品搬送车的行驶方向时,物品从保持部落下或保持部所保持的物品散落等。
另外,优选为,以与所述行驶路径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路径宽度方向,所述主体部具备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对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于所述行驶轨道的路径宽度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依据该构成,由于对当物品搬送车沿着行驶路径行驶时,物品搬送车沿路径宽度方向移动的状况进行限制,因而通过使物品搬送车的行驶方向偏移至路径宽度方向,从而能够防止行驶车轮从轨道部脱落。
另外,优选为,所述行驶轨道由直线轨道部件、弯曲轨道部件以及分支轨道部件的组合构成,当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而正交,所述直线轨道部件是成为所述第一直线部或所述第二直线部的直线状的轨道部件,所述弯曲轨道部件是如下的形状的轨道部件:具备所述第一直线部、所述第二直线部以及所述交叉部,所述第一直线部从所述交叉部仅伸出至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侧,所述第二直线部从所述交叉部仅伸出至所述第二方向的一方侧,所述分支轨道部件具备所述第一直线部、所述第二直线部以及所述交叉部,而且,所述分支轨道部件是如下的形状的轨道部件:所述第一直线部从所述交叉部伸出至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直线部从所述交叉部仅伸出至所述第二方向的一方侧,或者,是如下的形状的轨道部件:所述第一直线部从所述交叉部仅伸出至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侧,所述第二直线部从所述交叉部伸出至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
依据该构成,由于能够使直线轨道部件、弯曲轨道部件以及分支轨道部件组合,还包含分支的路径而形成沿着第一路径和第二路径的行驶轨道,因而能够减少用于形成行驶轨道的部件的种类。另外,关于弯曲轨道部件或分支轨道部件,由于第一直线部或第二直线部从交叉部伸出,因而在将直线轨道部件和曲线轨道部件联接的情况下,或在将直线轨道部件和分支轨道部件联接的情况下,能够与直线轨道部件彼此的联接同样地进行联接。
另外,优选为,所述行驶路径具有环绕路径和相对于所述环绕路径而分支或汇合的分支汇合路径,在所述环绕路径和所述分支汇合路径分支或汇合的部分,设置有所述分支轨道部件,除了所述环绕路径中的分支或汇合的部分以外,还设置有所述直线轨道部件和所述弯曲轨道部件。
依据该构成,能够通过直线轨道部件、弯曲轨道部件以及分支轨道部件的组合而设置沿着环绕路径和分支汇合路径的行驶轨道。而且,在形成有矩形状的环绕路径的情况下,沿着第一方向的一对第一直线部彼此的路径宽度方向的间隔距离能够根据沿着第二方向的一对第二直线部的长度而自由地变更,因而一对第一直线部能够以并非互相沿路径宽度方向隔开超过必要的程度的距离的状态设置。
另外,优选为,所述行驶轨道由顶板悬挂支撑,所述物品搬送车以容纳多块显示器用的玻璃基板的容器作为物品而搬送。
依据该构成,容纳多块玻璃基板的容器大型,搬送该容器的物品搬送车和行驶轨道也容易大型化,但这样容易将容易大型化的行驶轨道的设置所需要的空间抑制得较小。另外,在由顶板悬挂支撑行驶轨道的情况下,容易抑制该行驶轨道的设置所需要的空间。
符号说明
2:行驶路径
2A:第一路径
2B:第二路径
2C:环绕路径
2D:分支汇合路径
3:行驶轨道
3C:旋转支撑部
4:物品搬送车
13:主体部
14:行驶部
16:保持部
24:行驶车轮
35:第一直线部
36:第二直线部
37:交叉部
38:第一轨道部(第一直线支撑部)
39:第二轨道部(第二直线支撑部)
I:直线轨道部件
L:弯曲轨道部件
T:分支轨道部件
W:物品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上下方向。

Claims (10)

1.一种物品搬送设备,是具备沿着行驶路径设置的行驶轨道和在所述行驶轨道上沿着所述行驶路径行驶的物品搬送车的物品搬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路径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直线状的第一路径和沿着当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而交叉的第二方向的直线状的第二路径,
所述物品搬送车具备能够围绕沿着上下方向的纵轴心相对于所述行驶轨道而旋转的行驶部,
所述行驶部具备在所述行驶轨道上转动的一对行驶车轮,
所述行驶轨道具备第一直线部、第二直线部以及交叉部,
所述第一直线部具有一对第一直线支撑部,这一对第一直线支撑部形成于与所述行驶部沿着所述第一路径行驶的情况下的一对所述行驶车轮的轨迹重叠的位置,支撑所述行驶车轮,
所述第二直线部具有一对第二直线支撑部,这一对第二直线支撑部形成于与所述行驶部沿着所述第二路径行驶的情况下的一对所述行驶车轮的轨迹重叠的位置,支撑所述行驶车轮,
所述交叉部具有一对所述第一直线支撑部和一对所述第二直线支撑部,并且,在被互相交叉的一对所述第一直线支撑部和一对所述第二直线支撑部包围的内侧区域,具有旋转支撑部,该旋转支撑部形成于与所述行驶部在所述交叉部处围绕所述纵轴心旋转的情况下的一对所述行驶车轮的轨迹重叠的位置,支撑所述行驶车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搬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品搬送车具备设有保持物品的保持部的主体部,
所述行驶部由所述主体部支撑,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而围绕所述纵轴心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搬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以与所述行驶路径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路径宽度方向,
所述主体部具备限制机构,该限制机构对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于所述行驶轨道的路径宽度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物品搬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轨道由直线轨道部件、弯曲轨道部件以及分支轨道部件的组合构成,
当沿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而正交,
所述直线轨道部件是成为所述第一直线部或所述第二直线部的直线状的轨道部件,
所述弯曲轨道部件是如下的形状的轨道部件:具备所述第一直线部、所述第二直线部以及所述交叉部,所述第一直线部从所述交叉部仅伸出至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侧,所述第二直线部从所述交叉部仅伸出至所述第二方向的一方侧,
所述分支轨道部件具备所述第一直线部、所述第二直线部以及所述交叉部,
而且,所述分支轨道部件是如下的形状的轨道部件:所述第一直线部从所述交叉部伸出至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直线部从所述交叉部仅伸出至所述第二方向的一方侧,或者,是如下的形状的轨道部件:所述第一直线部从所述交叉部仅伸出至所述第一方向的一方侧,所述第二直线部从所述交叉部伸出至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搬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路径具有环绕路径和相对于所述环绕路径而分支或汇合的分支汇合路径,
在所述环绕路径和所述分支汇合路径分支或汇合的部分,设置有所述分支轨道部件,除了所述环绕路径中的分支或汇合的部分以外,还设置有所述直线轨道部件和所述弯曲轨道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搬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轨道由顶板悬挂支撑,
所述物品搬送车以容纳多块显示器用的玻璃基板的容器作为物品而搬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搬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轨道由顶板悬挂支撑,
所述物品搬送车以容纳多块显示器用的玻璃基板的容器作为物品而搬送。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搬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轨道由顶板悬挂支撑,
所述物品搬送车以容纳多块显示器用的玻璃基板的容器作为物品而搬送。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品搬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轨道由顶板悬挂支撑,
所述物品搬送车以容纳多块显示器用的玻璃基板的容器作为物品而搬送。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品搬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轨道由顶板悬挂支撑,
所述物品搬送车以容纳多块显示器用的玻璃基板的容器作为物品而搬送。
CN201810148931.4A 2017-02-16 2018-02-13 物品搬送设备 Active CN1084387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27142 2017-02-16
JP2017027142A JP6711297B2 (ja) 2017-02-16 2017-02-16 物品搬送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8776A true CN108438776A (zh) 2018-08-24
CN108438776B CN108438776B (zh) 2021-06-01

Family

ID=63192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48931.4A Active CN108438776B (zh) 2017-02-16 2018-02-13 物品搬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11297B2 (zh)
CN (1) CN108438776B (zh)
TW (1) TWI7432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8876A (zh) * 2019-08-01 2021-02-02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运输方法和控制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5094A (en) * 1971-11-11 1975-10-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Multi-directional railway vehicle
CN86101244A (zh) * 1985-02-13 1986-09-03 肯萨尼·弗朗塞斯科 拣选车间的自驱动车架
US20090260955A1 (en) * 2008-04-22 2009-10-22 Ceratis Gmbh Workplace carrier and conveyor system
CN101844672A (zh) * 2009-03-27 2010-09-29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搬送设备
JP2011203797A (ja) * 2010-03-24 2011-10-13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
JP2012035948A (ja) * 2010-08-05 2012-02-23 Murata Machinery Ltd 搬送車システム
CN202897422U (zh) * 2012-09-29 2013-04-24 厦门思尔特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重型有轨自由穿梭小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711A (ja) * 1982-06-25 1984-01-05 Hitachi Kiden Kogyo Ltd 縦横方向走行用地上移動体
TWI397482B (zh) * 2006-07-27 2013-06-01 S & S Engineering Corp The level of handling the trolley
CN201362255Y (zh) * 2008-12-24 2009-12-16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轨道运输车
KR101000514B1 (ko) 2009-11-24 2010-12-14 (주) 덴토존 바이트블럭을 이용한 led 구강조명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5094A (en) * 1971-11-11 1975-10-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Multi-directional railway vehicle
CN86101244A (zh) * 1985-02-13 1986-09-03 肯萨尼·弗朗塞斯科 拣选车间的自驱动车架
US20090260955A1 (en) * 2008-04-22 2009-10-22 Ceratis Gmbh Workplace carrier and conveyor system
CN101844672A (zh) * 2009-03-27 2010-09-29 株式会社大福 物品搬送设备
JP2011203797A (ja) * 2010-03-24 2011-10-13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
JP2012035948A (ja) * 2010-08-05 2012-02-23 Murata Machinery Ltd 搬送車システム
CN202897422U (zh) * 2012-09-29 2013-04-24 厦门思尔特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重型有轨自由穿梭小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8876A (zh) * 2019-08-01 2021-02-02 菜鸟智能物流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物品运输方法和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31104A (ja) 2018-08-23
JP6711297B2 (ja) 2020-06-17
TW201831384A (zh) 2018-09-01
CN108438776B (zh) 2021-06-01
TWI743294B (zh) 2021-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08078B1 (ko) 반송 시스템
JP6278341B2 (ja) 物品搬送設備
CN108116889A (zh) 悬吊式运输系统
CN103359438A (zh) 物品保管设备以及物品运送设备
JP2013110370A (ja) 天井設置型の物品搬送設備
US20140090954A1 (en) Ceiling Installation Type Article Transport Facility
JP6946965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CN105102353A (zh) 物品输送设备
JP6629567B2 (ja) 搬送装置
JP2015209700A (ja) タイヤ挟持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自動車搬送装置
CN109071120A (zh) 托板搬送装置
JP6769336B2 (ja) 物品搬送車
CN108438776A (zh) 物品搬送设备
CN105966495A (zh) 正交双向载运车及其控制方法
JP5025257B2 (ja) 跨座型モノレール分岐器
CN214689589U (zh) 防侧翻的推车
CN103978564A (zh) 基板加工装置
CN104379474A (zh) 输送机和输送设备
FI126632B (fi) Menetelmä nosturin kääntöajamiseksi
JPH08258763A (ja) 物品搬送車
CN102791610A (zh) 跨运车
CN101804903A (zh) 蛙腿型移载装置
JP2000006797A (ja) 有軌道台車システム
TW202214468A (zh) 搬運台車以及搬運台車系統
TW201900532A (zh) 保管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