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91430B - 前翼子板及轮式装载机 - Google Patents

前翼子板及轮式装载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91430B
CN108391430B CN201680003090.7A CN201680003090A CN108391430B CN 108391430 B CN108391430 B CN 108391430B CN 201680003090 A CN201680003090 A CN 201680003090A CN 108391430 B CN108391430 B CN 1083914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plate
connecting member
front fender
upp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30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91430A (zh
Inventor
青山雄一郎
濑户庸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91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1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91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91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8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e.g. mudguard fl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68Mud guards for utility vehic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08Improving mounting or assembling, e.g. frame elements, disposition of all the components on the super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58Arrangement of component parts installed on superstruc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 components, fenders, air-conditioning un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3/00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 E02F3/0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 E02F3/28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 E02F3/34Dredgers; Soil-shifting machines mechanically-driven with digging tools mounted on a dipper- or bucket-arm, i.e. there is either one arm or a pair of arms, e.g. dippers, buckets with bucket-arms, i.e. a pair of arms, e.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m, geometry, material of bucket-arms directly pivoted on the frames of tractors or self-propelled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前翼子板,具备:第一部件,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轮式装载机的前轮胎的上方;第二部件,其包括:上板,其具有与第一部件的下表面对置的上表面;以及后板,其与上板的后端部连接并配置在前轮胎的后方;倾斜板,其与上板的下表面及后板的前表面连接;以及连结部件,其连结上板和第一部件。倾斜板具有:通孔,其设置在连结部件的正下方,连结部件能够穿过其中;以及缺口孔,其设置在倾斜板的下端部。

Description

前翼子板及轮式装载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翼子板及轮式装载机。
背景技术
轮式装载机具备配置在前轮胎周围的一部分的前翼子板。通过前翼子板,能够抑制在轮式装载机行走时飞散的砂土溅到驾驶室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217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前翼子板有时由螺栓类连结部件可装拆地安装到轮式装载机的车身框架。通过将前翼子板可装拆地安装到车身框架,能够顺利地实施前翼子板的更换作业或前轮胎的更换作业。但是,在前翼子板较大的情况下,将前翼子板安装到车身框架的作业以及从车身框架拆下前翼子板的作业的困难程度很高。因此,通过使前翼子板的结构及前翼子板的安装到车身框架的安装结构最优化,有望能提高前翼子板的更换作业及前轮胎的更换作业的作业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顺利地实施安装到车身框架的作业以及从车身框架拆下的作业的前翼子板及轮式装载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前翼子板,其具备:第一部件,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轮式装载机的前轮胎的上方;第二部件,其包括:上板,其具有与上述第一部件的下表面对置的上表面;以及后板,其与上述上板的后端部连接并配置在上述前轮胎的后方;倾斜板,其与上述上板的下表面及上述后板的前表面连接;以及连结部件,其连结上述上板和上述第一部件,上述倾斜板具有:通孔,其设置在上述连结部件的正下方,上述连结部件能够穿过其中;以及缺口孔,其设置在上述倾斜板的下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轮式装载机,其具有安装有第一方式的前翼子板的车身框架。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提供一种能够顺利地实施安装到车身框架的作业以及从车身框架拆下的作业的前翼子板及轮式装载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轮式装载机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轮式装载机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轮式装载机的一个示例的主视图。
图4是从左斜前方观察安装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的前框架的图。
图5是从左斜后方观察安装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的前框架的图。
图6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的立体图。
图7是从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的立体图。
图8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从下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连结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截面图。
图13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三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从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三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框架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
图16是示意性表示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安装到前框架的作业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7是示意性表示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将前翼子板安装到前框架的作业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8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的搬运作业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9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的搬运作业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0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的搬运作业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的搬运作业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22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轮胎的更换作业的一个示例的图。
符号说明
1前翼子板;2连结部件;3连结部件;4连结部件;5定位部件;6连结部件;7连结部件;10第一部件;11前端部;12后端部;13内端部;14外端部;15第一下表面;16第二下表面;17内螺纹孔(第二内螺纹孔);18内螺纹孔(第一内螺纹孔);21上板;21A平板部;21B后板部;21C倾斜板部;22下板;22A平板部;22B间隔部;22C倾斜板部;23内板;24外板;25连接板;26肋部件;27孔;30第二部件;31上端部;32下端部;33内端部;34外端部;35通孔;36缺口孔;37内螺纹孔;41上板;42后板;43内板;44外板;45倾斜板;46肋部件;47孔;48通孔;50第三部件;51上端部;52下端部;53内端部;54外端部;57内螺纹孔;61上板;62下板;63连接板;64连接板;65外板;67孔;68内螺纹孔;70防护部件;71上端部;72下端部;73内端部;74外端部;100轮式装载机;102车身框架;102F前框架;102R后框架;103驾驶室;104行走装置;105车轮;105F前轮;105R后轮;106轮胎;106F前轮胎;106R后轮胎;110关节机构;200作业机;201动臂;202铲斗;202B铲齿;203双臂曲柄;204连杆;211动臂缸;212铲斗缸;FX旋转轴;RS地面;RX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能够适当组合。此外,也可以不使用一部分结构要素。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辅助说明,局部使用虚线示出被遮挡的部分。
轮式装载机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轮式装载机100的一个示例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轮式装载机100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轮式装载机100的一个示例的主视图。轮式装载机100是将由铲斗202铲起的砂土装载到运载机械中的装载机械。轮式装载机100例如用于在矿山中运载砂土及碎石或者进行将砂土及碎石装载到自卸车中的作业。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轮式装载机100具备车身框架102、设置有驾驶席的驾驶室103、行走装置104、由车身框架102支承的作业机200、以及安装于车身框架102的前翼子板1。
车身框架102包括前框架102F和后框架102R。前框架102F和后框架102R经由关节机构110连结。
轮式装载机100由搭乘在驾驶室103内的驾驶员操作。由驾驶员操作的驾驶操作装置配置在驾驶室103内。驾驶操作装置例如包括油门踏板、制动踏板、变速杆、以及用于操作作业机200的作业机杆。驾驶员对驾驶操作装置进行操作,实施轮式装载机100的行走速度的调整、前进或后退的切换、以及作业机200的操作。
行走装置104具有车轮105。轮胎106安装于车轮105。车轮105包括由前框架102F支承的两个前轮105F、以及由后框架102R支承的两个后轮105R。轮胎106包括安装于前轮105F的前轮胎106F、以及安装于后轮105R的后轮胎106R。行走装置104能够在地面RS上行走。
前轮105F及前轮胎106F能够以旋转轴FX为中心旋转。后轮105R及后轮胎106R能够以旋转轴RX为中心旋转。
在以下的说明中,可将与前轮胎106F的旋转轴FX平行的方向称为车宽方向,将与前轮胎106F的与地面RS接触的接地面正交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与车宽方向及上下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在轮式装载机100以直行状态行走时,旋转轴FX与旋转轴RX平行。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可将在车宽方向上靠近车身框架102的中心的位置或方向称为车宽方向的内侧或内侧方向,将远离车身框架102的中心的位置或方向称为车宽方向外侧或外侧方向。此外,可将在前后方向上靠近作业机200的位置或方向称为前侧或前方,将前侧或前方的相反侧或相反方向称为后侧或后方。此外,可将在上下方向上靠近前轮胎106F的接地面的位置或方向称为下侧或下方,将下侧或下方的相反侧或相反方向称为上侧或上方。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可将与车宽方向平行的假想轴称为车宽轴。此外,可将与前后方向平行的假想轴称为前后轴。此外,可将与上下方向平行的假想轴称为上下轴。
前框架102F配置在后框架102R的前方。前轮105F及前轮胎106F配置在后轮105R及后轮胎106R的前方。
作业机200包括与车身框架102连结的动臂201、铲斗202、双臂曲柄(bell crank)203和连杆204。
动臂201通过动臂缸211产生的动力而动作。动臂缸211是产生用于使动臂201移动的动力的液压缸。动臂缸211的一端部与车身框架102连结。动臂缸211的另一端部与动臂201连结。动臂缸211设置有两个。一个动臂缸211在车宽方向上设置在车身框架102的中心的右侧。另一个动臂缸211在车宽方向上设置在车身框架102的中心的左侧。在驾驶员操作作业机杆时,动臂缸211伸缩。由此,动臂201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铲斗202例如是具有多个铲齿202B的挖掘部件。另外,挖掘部件也可以是不具备多个铲齿而齿尖是直的推土铲。铲斗202与动臂201的前端部连结。而且,铲斗202与连杆204连结。双臂曲柄203的一部分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动臂201连结。铲斗缸212的一端部与车身框架102连结。铲斗缸212的另一端部与双臂曲柄203的一端部连结。双臂曲柄203的另一端部经由连杆204与铲斗202连结。因此,铲斗202通过铲斗缸212产生的动力而动作。铲斗缸212是产生用于使铲斗202移动的动力的液压缸。铲斗缸212设置有一个。铲斗缸212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于中央部。在驾驶员操作作业机杆时,铲斗缸212伸缩。由此,铲斗202进行倾斜动作或倾卸动作。
前翼子板1安装于前框架102F。前翼子板1配置在前轮胎106F周围的一部分。前翼子板1分别安装于前框架102F的右部及左部。前翼子板1能够抑制在轮式装载机100行走时从地面RS飞散的砂土溅到驾驶室103、车身框架102、以及由车身框架102支承的外装板等。
前翼子板
图4是从左斜前方观察安装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1的前框架102F的图。图5是从左斜后方观察安装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1的前框架102F的图。图6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1的立体图。图7是从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1的立体图。另外,在图4和图5中,为了容易地观察前翼子板1与前框架102F的关系,省略了作业机200等其他部件的图示。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前翼子板1具备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前轮胎106F上方的第一部件10、配置在前轮胎106F后方的第二部件30、倾斜板45、设置在第二部件30的后部的第三部件50、以及设置在第二部件30的下部的防护部件70。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30、第三部件50和防护部件70是分开的部件。
第一部件10是金属制。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部件10包括前端部11、配置在前端部11的后方的后端部12、内端部13、以及配置在内端部1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端部14。
第一部件1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前轮胎106F的上方。第一部件10的前端部11在前轮胎106F的上方配置在前轮胎106F的旋转轴FX的后方且配置在前轮胎106F的后端部的前方。第一部件10的后端部12在前轮胎106F的上方配置在前轮胎106F的后端部的后方。另外,前轮胎106F的前端部表示前轮胎106F的最前方的位置,前轮胎106F的后端部表示前轮胎106F的最后方的位置。
在车宽方向上,第一部件10的内端部13的位置与前轮胎106F的内端部的位置实质上一致。在车宽方向上,第一部件10的外端部14配置在前轮胎106F的外端部的内侧且配置在前轮胎106F的中心的外侧。即,在车宽方向上,第一部件10配置成覆盖前轮胎106F的大部分,但不覆盖前轮胎106F的包含外端部的一部分。由此,轮式装载机100的回转半径至少根据前轮胎106F的外端部的轨迹设定。此外,第一部件10的前端部11位于前轮胎106F的至少前端部的后方,前轮胎106F的前部的上部从第一部件10露出。因此,驾驶席的驾驶员能够视觉确认前轮胎106F的前端部。其结果,驾驶员能够对回转时的回转半径加以注意地来驾驶轮式装载机100。此外,驾驶员能够一边确认在前轮胎106F的前方是否有岩石等一边驾驶轮式装载机100。
第二部件30是金属制。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二部件30包括上端部31、配置在上端部31的下方的下端部32、内端部33、以及配置在内端部3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端部34。
第二部件30配置在前轮胎106F的后方。第二部件30的上端部31配置在前轮胎106F的上端部的上方。第二部件30的下端部32配置在前轮胎106F的上端部的下方且配置在前轮胎106F的旋转轴FX的上方。
在车宽方向上,第二部件30的内端部33的位置与第一部件10的内端部13的位置实质上一致。在车宽方向上,第二部件30的外端部34的位置与第一部件10的外端部14的位置实质上一致。
倾斜板45是金属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板45例如通过焊接与第二部件30连接。另外,倾斜板45也可以可装拆地安装于第二部件30。
第三部件50是金属制。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三部件50包括上端部51、配置在上端部51的下方的下端部52、内端部53、以及配置在内端部5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端部54。
第三部件50配置在第二部件30的后方。第三部件50的上端部51配置在第二部件30的上端部31的下方。第三部件50的下端部52配置在第二部件30的下端部32的上方。
在车宽方向上,第三部件50的内端部53的位置与第一部件10的内端部13的位置及第二部件30的内端部33的位置实质上一致。在车宽方向上,第三部件50的外端部54配置在第一部件10的外端部14及第二部件30的外端部34的内侧。
防护部件70是具有可挠性的橡胶制或塑料制。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防护部件70包括上端部71、配置在上端部71的下方的下端部72、内端部73、配置在内端部73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端部74。
防护部件70配置在前轮胎106F的后方。防护部件70的上端部71配置在第二部件30的下端部32的上方。防护部件70的下端部72配置在第二部件30的下端部32及前轮胎106F的旋转轴FX的下方且配置在前轮胎106F的下端部的上方。
在车宽方向上,防护部件70的内端部73的位置与第二部件30的内端部33的位置实质上一致。在车宽方向上,防护部件70的外端部74的位置与第二部件30的外端部34的位置实质上一致。
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部件10通过连结部件2与前框架102F可装拆地连结。第一部件10通过连结部件3与第二部件30可装拆地连结。第二部件30通过连结部件6与第三部件50可装拆地连结。第二部件30通过连结部件7与防护部件70可装拆地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30与前框架102F不直接连结。第三部件50通过连结部件4与前框架102F可装拆地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部件50与第一部件10不直接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2、连结部件3、连结部件4、连结部件6和连结部件7是螺栓。
第一部件
图8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部件10的立体图。图9是从下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部件10的立体图。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第一部件10至少包括上板21、下板22、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内侧的内板23、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的外板24、固定于内板23的连接板25、以及设置在上板21的下表面的肋部件26。
上板21包括具有朝向上方的上表面的平板部21A、配置在平板部21A的后方且具有朝向后方的后表面的后板部21B、以及设置在平板部21A与后板部21B之间的倾斜板部21C。
上板21、内板23和外板24是通过对一片金属板实施弯曲加工等而形成的。平板部21A、后板部21B、倾斜板部21C、内板23和外板24均是板厚均匀的平板。
平板部21A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与上下轴实质上正交。后板部21B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与前后轴实质上正交。倾斜板部21C分别与平板部21A的后端部及后板部21B的上端部连接。倾斜板部21C朝向后方向下方倾斜。
内板23具有能够与前框架102F对置的内表面、以及朝向与内表面相反的方向的外表面。内板23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与车宽轴、即车轴实质上正交。内板23的上端部与平板部21A的内端部连接。内板23的后部与倾斜板部21C的内端部及后板部21B的内端部连接。内板23的下端部朝向后方向下方倾斜。
外板24具有隔着间隙与内板23的外表面对置的内表面、以及朝向与内表面相反的方向的外表面。外板24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与车宽轴实质上正交。外板24的上端部与平板部21A的外端部连接。外板24的后部与倾斜板部21C的外端部及后板部21B的外端部连接。外板24的下端部朝向后方向下方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板23的外形及尺寸与外板24的外形及尺寸实质上相同。不过,内板23的外形和外板24的外形也可以不同。
肋部件26固定于上板21的平板部21A的下表面。肋部件26在车宽方向上较长。肋部件26的一端部与内板23连接。肋部件26的另一端部与外板24连接。肋部件26隔开间隔地在前后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肋部件26分别焊接于上板21、内板23和外板24。
下板22包括配置在第一部件10的后部的平板部22A、设置于平板部22A的多个衬垫部22B、以及设置在平板部22A的前方的倾斜板部22C。
平板部22A和倾斜板部22C是通过对一片金属板实施弯曲加工等而形成的。平板部22A和倾斜板部22C是板厚均匀的平板。
平板部22A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与上下轴实质上正交。平板部22A与上板21的后板部21B的下端部、内板23的下端部的后部、以及外板24的下端部的后部连接。
倾斜板部22C朝向后方向下方倾斜。倾斜板部22C分别与上板21的平板部21A的下表面的前后方向上的例如中央部及平板部22A的前端部连接。
间隔部22B设置于平板部22A的下表面。间隔部22B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间隔部22B焊接于平板部22A的下表面。
第一部件10的下表面包含朝向下方的下板22的下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1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与第二部件30对置。与第二部件30对置的第一部件10的下表面包含平板部22A的下表面和间隔部22B的下表面。间隔部22B的下表面配置在平板部22A的下表面的下方。在以下的说明中,可将间隔部22B的下表面称为第一下表面15,将平板部22A的下表面称为第二下表面16。
如上所述,平板部22A是板厚均匀的平板。因此,在第一部件10中,具有第一下表面15的第一部分的厚度比具有第二下表面16的第二部分的厚度厚。第二部分是第一部件10中仅由下板22的平板部22A构成的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部件10中由下板22的平板部22A和间隔部22B构成的部分。
包含第一下表面15的第一部分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包含第二下表面16的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一部分之间。
此外,第一部件10具有设置在第一部件10的上表面的用于与作为吊具的环首螺栓的外螺纹结合的内螺纹孔17(第二内螺纹孔)。内螺纹孔17设置于上板21。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螺纹孔17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两个。
连接板25与前框架102F连接。连接板25是板厚均匀的平板。连接板25焊接于内板23。连接板25的上端部配置在内板23的上端部的上方。连接板25的后端部配置在内板23的后端部的后方。
连接板25具有与前框架102F接触的内表面、以及与内板23固定的外表面。在连接板25设置有用于配置连结部件2的孔27。孔27贯穿连接板25的内表面和外表面。通过使配置在孔27中的连结部件2的外螺纹与设置于前框架102F的内螺纹孔结合,将第一部件10与前框架102F连接。
第二部件
图10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部件30的立体图。图11是从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二部件30的立体图。如图6、图7、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部件30包括上板41、后板42、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内侧的内板43、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外侧的外板44、以及设置在后板42的前表面的肋部件46。
上板41、后板42、内板43和外板44是通过对一片金属板实施弯曲加工等而形成的。上板41、后板42、内板43和外板44均是板厚均匀的平板。
上板4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与上下轴实质上正交。上板41的上表面与包括第一下表面15和第二下表面16的第一部件10的下表面对置。第一部件10的第一下表面15与第二部件30的上板41的上表面接触。第一部件10的第二下表面16隔着间隙与第二部件30的上板41的上表面对置。
后板42的前表面及后表面与前后轴交叉。后板42的前表面及后表面朝向下方向后方倾斜。后板42与上板41的后端部连接,配置在前轮胎106F的后方。
内板43具有能够与前框架102F对置的内表面、以及朝向与内表面相反的方向的外表面。内板43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与车宽轴实质上正交。内板43的上端部与上板41的内端部连接。内板43的后端部与后板42的内端部连接。内板43的前端部朝向下方向后方倾斜。
外板44具有隔着间隙与内板43的外表面对置的内表面、以及朝向与内表面相反的方向的外表面。外板44的内表面及外表面与车宽轴实质上正交。外板44的上端部与上板41的外端部连接。外板44的后端部与后板42的外端部连接。外板44的前端部朝向下方向后方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板43的外形及尺寸和外板44的外形及尺寸实质上相同。另外,内板43的外形和外板44的外形也可以不同。
肋部件46固定于后板42的前表面。肋部件46在车宽方向上较长。肋部件46的一端部与内板43连接,肋部件46的另一端部与外板44连接。肋部件46隔开间隔地沿着上下方向设置有多个。肋部件46分别与后板42、内板43和外板44焊接。
倾斜板
倾斜板45是板厚均匀的平板。倾斜板45朝向后方向下方倾斜。倾斜板45与第二部件30的上板41的下表面及后板42的前表面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板45分别与上板41的下表面的前端部、后板42的前表面的一部分部位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倾斜板45连接的后板42的前表面的部位在上下方向上是上端部与中间部之间的部位。倾斜板45分别与上板41、后板42、内板43和外板44焊接。
上板41和第一部件10通过连结部件3连结。在上板41设置有用于配置连结部件3的孔47。孔47贯穿上板4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通过使配置在孔47中的连结部件3的外螺纹与设置于第一部件10的内螺纹孔18(第一内螺纹孔)结合,将第二部件30和第一部件10安装。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连结部件3的外螺纹结合的内螺纹孔18设置于第一部件10的间隔部22B的第一下表面15。
倾斜板45设置在连结上板41和第一部件10的连结部件3的正下方,具有连结部件3能够穿过的通孔35、以及设置于倾斜板45的下端部的缺口孔36。
通孔35贯穿倾斜板45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35是圆形。另外,通孔35例如可以是矩形。通孔35的大小是连结部件3及操作连结部件3的工具能够穿过的大小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板41和第一部件10分别在不同的八个部位通过连结部件3连结。即,连结部件3例如使用八个。通孔35分别设置在八个连结部件3的正下方。不过,连结部件3的数量不限于八个,也可以是任意多个。通孔35在与多个孔47的正下方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多个。
缺口孔36在车宽方向上设置在与倾斜板45的中心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口孔36包括设置在倾斜板45的中心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缺口孔36、以及设置在倾斜板45的中心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缺口孔36。不过,缺口孔36也可以在车宽方向上设置在倾斜板45的中心附近。
在缺口孔36与后板42的前表面之间形成贯穿倾斜板45的贯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口孔36是矩形。另外,缺口孔36例如可以是半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口孔36的大小大于通孔35的大小。不过,缺口孔36的大小也可以小于通孔35的大小。
此外,第二部件30具有设置于第二部件30的上表面的用于与作为吊具的环首螺栓的外螺纹结合的内螺纹孔37。内螺纹孔37设置于上板41。内螺纹孔37在车宽方向上,上板41的中央部设置有一个。
此外,在第二部件30的后板42还设置有用于通过连结部件6使第二部件30和第三部件50连接的贯通孔即通孔48。
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连结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30的连结结构的一个示例的截面图。如图12所示,第二部件30的上板41的上表面与第一部件10的间隔部22B的第一下表面15接触。第二部件30的上板41的上表面与第一部件10的平板部22A的第二下表面16隔着间隙对置。具有第一下表面15的第一部件10的第一部分的厚度比具有第二下表面16的第一部件10的第二部分的厚度厚。
在前后方向上设置有两个连结部件3。连结部件3的一部分被配置在设置于上板41的作为贯通孔的孔47中。连结部件3的外螺纹与设置于第一部件10的第一部分的第一下表面15的内螺纹孔18连结。
第三部件
图13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三部件50的立体图。图14是从后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三部件50的立体图。如图6、图7、图13和图14所示,第三部件50具有上板61、下板62、与前框架102F连接的连接板63、与第二部件30连接的连接板64和外板65。
连接板63和连接板64是通过对一片金属板实施弯曲加工等而形成的。连接板63和连接板64均是板厚均匀的平板。
连接板63与前框架102F连接。在连接板63设置有用于配置连结部件4的孔67。通过使配置在孔67中的连结部件4的外螺纹与设置于前框架102F的内螺纹孔结合,将第三部件50和前框架102F连结。
连接板64与第二部件30的后板42连接。在连接板64设置有用于配置连结部件6的内螺纹孔68。通过使配置在第二部件30的通孔48中的连结部件6的外螺纹与设置于第三部件50的连接板64的内螺纹孔68结合,将第三部件50和第二部件30连结。
上板61、下板62和外板65均是板厚均匀的平板。上板61与连接板63、连接板64及外板65焊接。下板62与连接板63、连接板64及外板65焊接。
此外,第三部件50具有设置于第三部件50的上表面的用于与作为吊具的环首螺栓的外螺纹结合的内螺纹孔57。内螺纹孔57设置于上板61。内螺纹孔57在上板61的面内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一个。
定位部件
图15是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框架102F的一部分放大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框架102F,以与第一部件10的后部接触的方式设置有对第一部件10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件5。定位部件5例如通过焊接固定于前框架102F。
定位部件5从前框架102F的侧面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件5设置于与第一部件10的连接板25的下端部的后部接触的位置。定位部件5与上板21不接触。
将前翼子板安装到车身框架的作业以及从车身框架拆下的作业
图16和图17是示意性表示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1安装到前框架102F的作业的一个示例的图。如图16所示,第三部件50通过连结部件4安装于前框架102F。在第三部件50与前框架102F连接之后,通过连结部件6将第二部件30与第三部件50连接。由此,第二部件30经由第三部件50安装于前框架102F。
另外,也可以将第二部件30和第三部件50通过连结部件6连接之后安装于前框架102F。
在第三部件50和第二部件30安装于前框架102F之后,通过连结部件2将第一部件10与前框架102F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件5设置于前框架102F。因此,使用定位部件5能够顺利地实施第一部件10的孔27与设置于前框架102F的未图示的内螺纹孔的定位。第一部件10的孔27与设置于前框架102F的内螺纹孔被定位之后,通过连结部件2将第一部件10和前框架102F连结。
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通过连结部件3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板45在连结部件3的正下方具有连结部件3能够穿过的通孔35。因此,连结部件3经由通孔35将连结部件3顺利地配置在上板41的孔47中。此外,能够操作连结部件3的工具也能够穿过通孔35。通过利用工具操作连结部件3,将连结部件3的外螺纹与设置于第一部件10的第一下表面15的内螺纹孔18结合。
此外,防护部件70和第二部件30通过连结部件7结合。由此,将前翼子板1安装于前框架102F。
下面,对从前框架102F拆下前翼子板1的作业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30和第三部件50是分开的部件。因此,能够在第二部件30和第三部件50安装于前框架102F的状态下,从前框架102F将第一部件10拆下。在从前框架102F仅拆下第一部件10的情况下,基于连结部件2的第一部件10与前框架102F的结合被解除,并且基于连结部件3的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30的结合被解除。经由通孔35用工具对连结部件3进行操作,由此来解除基于连结部件3的第一部件10与第二部件30的结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基于连结部件2的第一部件10与前框架102F的结合解除,并将基于连结部件6的第二部件30与第三部件50的结合解除,能够在第三部件50安装于前框架102F的状态下将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从前框架102F拆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基于连结部件2的第一部件10与前框架102F的结合解除,并将基于连结部件4的第三部件50与前框架102F的结合解除,能够将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30和第三部件50一起从前框架102F拆下。
前翼子板的搬运作业
图18、图19、图20和图2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翼子板1的搬运作业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8示出了将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30、第三部件50和防护部件70一起搬运的示例。设置在第一部件10的上表面的两个内螺纹孔17中后方的内螺纹孔17与作为吊具的环首螺栓E的外螺纹结合。如升降机这样的搬运装置通过与内螺纹孔17结合的环首螺栓E,能够将第一部件10、第二部件30、第三部件50和防护部件70一起吊起搬运。
图19示出了搬运第一部件10的示例。设置于第一部件10的上表面的两个内螺纹孔17分别与作为吊具的环首螺栓E的外螺纹结合。搬运装置通过与内螺纹孔17结合的环首螺栓E,能够将第一部件10吊起搬运。
图20示出了搬运第二部件30的示例。设置于第二部件30的上表面的内螺纹孔37与作为吊具的环首螺栓E的外螺纹结合。搬运装置通过与内螺纹孔37结合的环首螺栓E,能够将第二部件30吊起搬运。
图21示出了搬运第三部件50的示例。设置于第五部件50的上表面的内螺纹孔57与作为吊具的环首螺栓E的外螺纹结合。搬运装置通过与内螺纹孔57结合的环首螺栓E,能够将第三部件50吊起搬运。
作用及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通过连结部件3可装拆地连结。因此,能够将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分别安装于车身框架102,或是将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分别从车身框架102拆下。因此,在前翼子板1较大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实施将前翼子板1安装到车身框架102的作业以及从车身框架拆下前翼子板1的作业。
此外,由于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是可装拆的,所以不仅前翼子板1的更换作业,而且前轮胎106F的更换作业也能够顺利地实施。图22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前轮胎106F的更换作业的一个示例的图。在图22中,省略了作业机200的图示。如图22所示,在更换前轮胎106F的情况下,即使不将前翼子板1的所有部分从前框架102F拆下,而仅将第一部件10从前框架102F拆下,也能够顺利地进行如图22的箭头所示那样的将前轮胎106F向上方吊起等更换作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覆盖连结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的连结部件3的方式设置有倾斜板45。换言之,在前轮胎106F与连结部件3之间设置有倾斜板45。由此,例如即使在轮式装载机100行走时因前轮胎106F的旋转会使砂土飞溅,也能够抑制砂土溅到连结部件3。在砂土溅到连结部件3时,连结部件3的头部可能会产生磨损或变形。此外,飞散的砂土可能会附着于连结部件3而凝结。如果连结部件3的头部产生变形或附着于连结部件3的砂土凝结,则将连结部件3从内螺纹孔18拆下的作业的操作性会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倾斜板45配置在前轮胎106F与连结部件3之间,所以能够抑制砂土溅到或附着于连结部件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倾斜板45设置有通孔35。由此,能够顺利地实施将连结部件3与内螺纹孔18结合的作业以及将连结部件3从内螺纹孔18拆下的作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倾斜板45的下端部设置有缺口孔36。由此,能够通过缺口孔36顺利地清洗连结部件3。此外,经由缺口孔36,能够将由倾斜板45的上表面、上板41的下表面、后板42的前表面、内板43的外表面和外板44的内表面限定出的内部空间的异物顺利地排出到外部空间。例如因前轮胎106F的旋转而飞散的砂土的一部分可能经由通孔35进入由倾斜板45的上表面、上板41的下表面、后板42的前表面、内板43的外表面和外板44的内表面限定出的内部空间,而附着于连结部件3或附着于内部空间的内壁。由于设置有缺口孔36和通孔35,所以能够将清洗工具插入到缺口孔36或通孔35中,来清洗连结部件3或内部空间的内壁。清洗工具包括例如能够喷射清洗液的清洗喷嘴。通过从清洗工具喷射出的清洗液,能够将附着于连结部件3或内部空间的内壁的砂土去除。缺口孔36设置于倾斜板45的下端部。因此,包含清洗后的清洗液、从连结部件3去除的砂土、以及从内部空间的内壁去除的砂土中的至少一种的异物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由缺口孔36顺利地排出到内部空间的外侧。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有缺口孔36,所以能够顺利地实施连结部件3及内部空间的内壁的清洗作业。此外,用于清洗的清洗液、以及从连结部件3或内部空间的内壁去除的砂土经由缺口孔36能够从内部空间顺利地排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口孔36在车宽方向上设置于与倾斜板45的中心附近不同的位置。在由内板43的外表面、外板44的内表面和倾斜板45的下表面形成的内部空间内,因前轮胎106F的旋转而飞散并进入到该内部空间的砂土堆积在内部空间的角落的可能性很高。例如进入到内部空间的砂土堆积到内板43的外表面或外板44的内表面的可能性很高。由于缺口孔36设置在内板43的外表面附近或外板44的内表面附近,所以能够将清洗工具插入该缺口孔36,来顺利地去除堆积的砂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部件10设置有间隔部22B,并且设置有与第二部件30的上板41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一下表面15、以及隔着间隙与上板41的上表面对置的第二下表面1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10的第一下表面15与第二部件30的上板41的上表面接触,第一部件10中第一下表面15以外的部分不与第二部件30接触。由此,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的定位精度提高。此外,在第一部件10中,具有第一下表面15的第一部分的厚度比具有第二下表面16的第二部分的厚度厚。因此,第一部件10中的高强度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件30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下表面15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因此,第一部件10和第二部件30的定位精度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连结部件3的外螺纹结合的内螺纹孔18设置于第一下表面15。由于在高强度的第一部分设置内螺纹孔18,所以即使将连结部件3的外螺纹与内螺纹孔18拧紧,也能够抑制第一部件10的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件10具有设置于第一部件10的上表面的用于与吊具的外螺纹结合的内螺纹孔17。因此,通过使内螺纹孔17与吊具结合,能够如参照图18所说明的那样顺利地搬运前翼子板1整体。此外,还能够如参照图19所说明的那样仅将第一部件10顺利地搬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框架102F设置有定位部件5。因此,第一部件10和前框架102F顺利地被定位,从而能够提高将第一部件10安装到前框架102F的操作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矿山中使用的轮式装载机100的前翼子板1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并没有将畜产、土木作业、除雪作业等中使用的轮式装载机排除在外。此外,也不排除具有前翼子板的反铲装载机或轮式液压挖掘机,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这些作业车辆。

Claims (9)

1.一种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部件,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轮式装载机的前轮胎的上方;
第二部件,其包括:上板,其具有与所述第一部件的下表面对置的上表面;以及后板,其与所述上板的后端部连接并配置在所述前轮胎的后方;
倾斜板,其与所述上板的下表面及所述后板的前表面连接;以及
连结部件,其连结所述上板和所述第一部件,其中,
所述倾斜板具有:通孔,其设置在所述连结部件的正下方,所述连结部件能够穿过其中;以及缺口孔,其设置在所述倾斜板的下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孔,在与所述前轮胎的旋转轴平行的车宽方向上设置在与所述倾斜板的中心不同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的下表面包括:第一下表面,其与所述上板的上表面接触;以及第二下表面,其隔着间隙与所述上板的上表面对置,
在所述第一部件中,具有所述第一下表面的第一部分的厚度比具有所述第二下表面的第二部分的厚度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的下表面包括:第一下表面,其与所述上板的上表面接触;以及第二下表面,其隔着间隙与所述上板的上表面对置,
在所述第一部件中,具有所述第一下表面的第一部分的厚度比具有所述第二下表面的第二部分的厚度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表面,在与所述前轮胎的旋转轴平行的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下表面的用于与所述连结部件的外螺纹结合的第一内螺纹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翼子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的用于与吊具的外螺纹结合的第二内螺纹孔。
8.一种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前翼子板的车身框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式装载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定位部件,其固定于所述车身框架,与所述第一部件的后部接触而对所述第一部件进行定位。
CN201680003090.7A 2016-12-08 2016-12-08 前翼子板及轮式装载机 Active CN1083914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6646 WO2018105093A1 (ja) 2016-12-08 2016-12-08 フロントフェンダ及びホイールロ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91430A CN108391430A (zh) 2018-08-10
CN108391430B true CN108391430B (zh) 2019-06-11

Family

ID=60265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3090.7A Active CN108391430B (zh) 2016-12-08 2016-12-08 前翼子板及轮式装载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08289B2 (zh)
EP (1) EP3351460B1 (zh)
JP (1) JP6227807B1 (zh)
CN (1) CN108391430B (zh)
WO (1) WO20181050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11658C (en) * 2018-03-12 2020-01-07 Komatsu Ltd. Dump truck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8053A (en) * 1979-08-27 1981-05-19 Dempster Systems Inc. Wheel fender assembly
JPH11342867A (ja) * 1998-06-02 1999-12-14 Kyokuto Kaihatsu Kogyo Co Ltd 車両の跳上げ水飛散防止装置
CN104249775A (zh) * 2013-06-28 2014-12-31 常州市旭超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重型卡车的右前翼子板
CN105860289A (zh) * 2016-06-07 2016-08-1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翼子板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5661548U (zh) * 2016-06-08 2016-10-26 宁波奔野金属构件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机可拆卸式挡泥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9312B1 (en) * 1997-03-14 2001-01-30 Freightliner Llc Retractable stairway for entering and exiting a vehicle
JPH11321720A (ja) 1998-05-08 1999-11-24 Furukawa Co Ltd 泥よけ装置
JP2005041405A (ja) * 2003-07-24 2005-02-17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ホイールローダ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ー
JP2007106302A (ja) * 2005-10-14 2007-04-26 Komatsu Ltd 車両用フェンダ
US20120274101A1 (en) * 2011-04-26 2012-11-01 Myslak Rafal T Fender providing enhanced visibility
CN104520514B (zh) * 2013-08-08 2016-07-06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轮式装载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8053A (en) * 1979-08-27 1981-05-19 Dempster Systems Inc. Wheel fender assembly
JPH11342867A (ja) * 1998-06-02 1999-12-14 Kyokuto Kaihatsu Kogyo Co Ltd 車両の跳上げ水飛散防止装置
CN104249775A (zh) * 2013-06-28 2014-12-31 常州市旭超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重型卡车的右前翼子板
CN105860289A (zh) * 2016-06-07 2016-08-1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翼子板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5661548U (zh) * 2016-06-08 2016-10-26 宁波奔野金属构件有限公司 一种拖拉机可拆卸式挡泥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51460A1 (en) 2018-07-25
JPWO2018105093A1 (ja) 2018-12-06
CN108391430A (zh) 2018-08-10
EP3351460B1 (en) 2019-09-18
WO2018105093A1 (ja) 2018-06-14
EP3351460A4 (en) 2018-11-14
US10308289B2 (en) 2019-06-04
JP6227807B1 (ja) 2017-11-08
US20180334193A1 (en) 2018-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17628B1 (ja) 把持装置及び建設機械
CN108391430B (zh) 前翼子板及轮式装载机
JP2013035397A (ja) ホイールローダ
CN108025638B (zh) 储箱以及储箱的制造方法
CN104321504B (zh) 作业车辆
JP2010196408A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JP2009215698A (ja) 作業車の排土装置
CN105829149B (zh) 作业车辆、牵引装置的操作方法以及牵引装置的组装方法
WO2021235426A1 (ja) 作業機械
JP2007069877A (ja) キャブおよび作業機械
JP2015166513A (ja) 建設機械の排土装置
US20190381942A1 (en) Console Box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CN111655935B (zh) 工程机械
KR20080093582A (ko) 빔형상의 보강부재가 구비된 굴삭기의 상부프레임
JP5045217B2 (ja) 解体機
CN112482459B (zh) 工程机械
JP7437256B2 (ja) 作業車両
JP2013053520A (ja) ホイールローダ
JP6840662B2 (ja) 作業機のアーム、軸受部材、及び作業機のアームの製造方法
CN203613587U (zh) 履带式扒岩机回转连接装置
JP3247256B2 (ja) 建設機械のトラックフレーム
JP2011074661A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JP5001325B2 (ja) 建設機械
JP6595928B2 (ja) 作業用車両のオペレータキャビン取付構造
JP2005155253A (ja) 船倉内棚落と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