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8389A - 双面粘着带 - Google Patents

双面粘着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8389A
CN108368389A CN201580085433.4A CN201580085433A CN108368389A CN 108368389 A CN108368389 A CN 108368389A CN 201580085433 A CN201580085433 A CN 201580085433A CN 108368389 A CN108368389 A CN 108368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aminated substrate
double
adhesive tape
face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54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8389B (zh
Inventor
小井沼武夫
中西佐知男
布施贵志
草野大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aoka Seisakush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raoka Seisakush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aoka Seisakush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raoka Seisakush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68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83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83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83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18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着带,是包含层叠基材以及设置于该层叠基材的两面的粘着剂层(4)的双面粘着带,上述层叠基材在树脂膜(1)与黑色印刷层(3)之间具有至少一层亮色印刷层(2),其特征在于,上述黑色印刷层(3)包含来源于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结构;所述双面粘着带难以产生层叠基材的粘连、褶皱,光反射层侧的粘着剂层(4)难以黄变,并且容易调整光反射层的亮度(反射率),因而对于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源单元的固定有用。

Description

双面粘着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光反射性和遮光性两功能的双面粘着带,其对于例如便携电话、触摸面板等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用的背光源面的亮度提高和防止因漏光引起的可见性降低而言是有用的。
背景技术
在便携电话、触摸面板等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液晶显示部与背光源部之间设置双面粘着带,由此固定这两个构件。该双面粘着带具有例如白色的光反射层和黑色的遮光层,有助于提高背光源面的亮度和防止因背光源的漏光引起的可见性降低。这样的有助于亮度提高和遮光性这二者的双面粘着带公开于例如专利文献1~4中。
专利文献1的双面粘着带的光反射层包含含有白色着色剂的聚酯树脂的双轴拉伸树脂膜。然而,这样的包含含有着色剂的树脂膜的光反射层的生产性差,而且亮度(反射率)的调整比较困难。
专利文献2的双面粘着带的光反射层为白色印刷层,遮光层为黑色印刷层。印刷层与含有着色剂的树脂膜相比,生产性优异,亮度(反射率)的调整也容易。然而,该双面粘着带所使用的层叠基材是包含黑色印刷层/树脂膜/白色印刷层的层叠结构,因此如果将该层叠基材卷绕成卷状,则印刷层彼此接触而会产生粘连。因此,需要在一方的印刷层的外侧设置粘连防止膜(薄型涂层)。进一步根据本发明人等的认识,使用了这样的层叠基材的双面粘着带存在白色印刷层侧(光反射层侧)的粘着剂层的黄变成为问题的倾向。认为这是因为白色印刷层与粘着剂层直接接触,由此白色印刷层中的油墨成分移动至粘着剂层,粘着剂层发生变色。这样的光反射层侧的粘着剂层的黄变成为背光源面的亮度降低,可见性降低的原因。进一步,专利文献2的层叠基材的两面具有印刷层,因此在粘着剂的涂覆工序中取出层叠基材时,印刷层因与导辊接触而易于缺损。而且,在进行窄边框形状等微细的冲裁加工时,有印刷层被剥落的担忧。
在专利文献3的双面粘着带中,使用了在透明塑料基材的单侧设置有白色印刷层和黑色印刷层这两者的层叠基材。然而根据本发明人等的认识,如果在刚制造该层叠基材之后卷绕成卷状,则有印刷层的表面发粘而产生粘连,或卷绕时由摩擦力引起的褶皱产生的情况。认为这些现象是由于层叠基材制造时的黑色印刷层的固化速度不充分。
在专利文献4的双面粘着带中,使用了在树脂膜的单侧设置有遮光层(黑色印刷层)的层叠基材。而且记载了:作为该遮光层(黑色印刷层)的粘合剂树脂,使用Tg(tanδ的峰值温度)为-30℃~30℃的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作为固化剂,使用脂肪族或脂环族异氰酸酯。然而,根据本发明人等的认识,如果使用这样的粘合剂树脂和固化剂,则印刷层的固化速度不充分,因此如先前所述那样会有产生粘连、褶皱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560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957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9712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532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粘着带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双面粘着带为具有光反射性和遮光性两功能的双面粘着带,难以产生层叠基材的粘连、褶皱,光反射层侧的粘着剂层难以黄变,并且容易调整光反射层的亮度(反射率)。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在于提供该双面粘着带的简易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使用具有特定的层结构的层叠基材,并且由特定的成分构成黑色印刷层非常地有效,从而完成本发明。
第一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粘着带,其特征在于,包含:在树脂膜与黑色印刷层之间具有至少一层亮色印刷层的层叠基材,以及设置于该层叠基材的两面的粘着剂层,上述黑色印刷层包含来源于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结构。
第二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粘着带,其特征在于,包含:在树脂膜与黑色印刷层之间具有至少一层亮色印刷层的层叠基材,以及设置于该层叠基材的两面的粘着剂层,上述层叠基材的黑色印刷层相对于树脂膜的按照JIS K 7125求出的静摩擦力为2.0N以下。
进一步,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用于制造第一或第二本发明的双面粘着带的方法,由单一工序形成黑色印刷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难以产生层叠基材的粘连、褶皱,光反射层侧的粘着剂层难以黄变,并且容易调整光反射层的亮度(反射率)的双面粘着带。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简易地制造这样的双面粘着带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双面粘着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双面粘着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层叠基材在树脂膜1与作为遮光层的黑色印刷层3之间,具有作为光反射层的亮色印刷层2。而且,在层叠基材的两面设置有粘着剂层4。在这样的层叠结构中,亮色印刷层2(光反射层)与粘着剂层4没有直接接触,因此印刷层的油墨成分不会移动至亮色印刷层2(光反射层)侧的粘着剂层4,难以发生黄变。其结果是,光反射侧的透射率不降低,可以防止例如背光源面的亮度、可见性的降低。另一方面,黑色印刷层3(遮光层)与粘着剂层4直接接触,但遮光层侧的粘着剂层4的透射率的降低从其结构上来看丝毫没有阻害光反射性的功能,因此这一点也不成问题。
进一步,本发明中的层叠基材具有上述特定的层结构,因此在刚制造层叠基材之后(粘着剂层4的形成前)将层叠基材卷绕成卷状的情况下,树脂膜1与黑色印刷层3接触,与以往技术中的亮色印刷层与黑色印刷层接触的情况相比,难以产生粘连、褶皱。而且如后述那样,在第一本发明中,黑色印刷层的固化速度快,在第二本发明中,静摩擦力低,因此它们与层叠基材的特定的层结构表现协同作用,防止粘连、褶皱产生的效果变得显著。
图1所示的双面粘着带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图1所示的双面粘着带中,1层的亮色印刷层2构成光反射层,但根据期望,2层以上的亮色印刷层2的层叠体可以构成光反射层。此外,在图1所示的双面粘着带中,1层的黑色印刷层3构成遮光层,但根据期望,2层以上的黑色印刷层3可以构成遮光层。
此外在图1所示的双面粘着带中,在树脂膜1上直接依次层叠有亮色印刷层2、黑色印刷层3,但树脂膜1与亮色印刷层2之间或亮色印刷层2与黑色印刷层3之间可以存在其它任意的层。此外,在图1所示的双面粘着带中,树脂膜1的外侧面和黑色印刷层3的外侧面各自直接层叠有粘着剂层4,但各外侧面与粘着剂层4之间可以存在其它任意的层。
[树脂膜1]
本发明中的树脂膜1不受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已知能够用于这种粘着带的各种树脂膜。优选为例如,包含聚酯、聚烯烃、聚氨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苯乙烯等的透明塑料膜,从获得的容易性、强度的稳定性等方面出发,特别更优选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聚酯膜。
树脂膜1的厚度根据要求的双面粘着带的厚度来适当决定。特别是从再加工性等方面出发,其厚度优选为2~50μm,更优选为6~38μm。
[亮色印刷层2]
本发明中的亮色印刷层2不受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已知对于这种粘着带能够赋予需要的光反射功能的各种亮色印刷层。亮色印刷层2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的包含含有着色剂的树脂膜的光反射层相比,容易调整光反射层的亮度(反射率)。这里所谓“亮色”,是指能够赋予光反射功能的白色、浅色等颜色。特别优选为白色。具体而言,亮色印刷层2的L*a*b*表色系所规定的L*(亮度)优选为65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亮色印刷层2相对于波长550nm的反射率优选为45%以上,更优选为65%以上。此外,相对于波长380~780nm的平均反射率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
亮色印刷层2通常通过使用了油墨组合物的公知的印刷法来形成。油墨组合物包含例如着色成分(油墨成分)、粘合剂树脂、固化剂。作为粘合剂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聚氨酯系树脂、酚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其中,优选为聚氨酯系树脂。作为固化剂的具体例,可举出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脂肪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脂环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其中,优选为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作为各成分的组成比,可以采用公知的组成比,只要根据需要适当决定即可。
亮色印刷层2所使用的油墨组合物例如,通过在包含着色成分(油墨成分)和粘合剂树脂的市售的印刷油墨中配合固化剂来获得。
包含亮色印刷层2的光反射层的厚度根据要求的双面粘着带的厚度、光反射性来适当决定。光反射层的厚度优选为1~20μm,更优选为3~12μm。亮色印刷层2可以以单层来构成光反射层,但从赋予充分的光反射性方面出发,优选将2~6层的亮色印刷层2层叠成型来构成光反射层。
[黑色印刷层3]
本发明中的黑色印刷层3通常通过使用了油墨组合物的公知的印刷法来形成。油墨组合物包含例如着色成分(油墨成分)、粘合剂树脂、固化剂。
作为黑色印刷层3所使用的粘合剂树脂的具体例,可举出聚氨酯系树脂、酚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其中,优选为聚氨酯系树脂,更优选为聚酯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所谓聚酯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为分子链中还包含酯键的聚氨酯系树脂。脂肪族系和芳香族系的任一聚酯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也可以使用。聚酯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例如,通过使聚酯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和根据需要的其它成分进行反应来获得。优选粘合剂树脂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比较高。具体而言,粘合剂树脂的Tg优选为12℃以上。由此黑色印刷层3即使在固化初始的阶段,粘性也低,难以产生层叠基材的粘连、褶皱。
作为黑色印刷层3所使用的固化剂的具体例,可举出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脂肪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脂环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然而第一本发明中,作为黑色印刷层3所使用的固化剂,使用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由此黑色印刷层3的固化速度变快,难以产生层叠基材的粘连、褶皱。
所谓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是至少包含芳香族异氰酸酯的固化剂。所谓芳香族异氰酸酯,是具有苯环等芳香族基和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通常具有2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作为芳香族异氰酸酯,优选为例如,具有苯环和2个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一般而言,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包含芳香族异氰酸酯的加合物体(二异氰酸酯与三羟甲基丙烷的加成体)、异氰脲酸酯体(二异氰酸酯的三聚体)。
固化剂的配合量相对于印刷油墨100质量份,优选为4~16质量份,更优选为6~12质量份。
黑色印刷层3所使用的油墨组合物例如,通过在包含着色成分(油墨成分)和粘合剂树脂的市售的印刷油墨中配合固化剂来获得。
包含黑色印刷层3的遮光层的厚度根据要求的双面粘着带的厚度、遮光性来适当决定。遮光层的厚度优选为1~8μm,更优选为3~6μm,特别优选为4~6μm。黑色印刷层3可以以单层来构成遮光层,也可以将多个黑色印刷层3层叠形成来构成光反射层。然而,本发明中的黑色印刷层3的固化速度比较快,因此可以以1层的黑色印刷层3来良好地构成遮光层,可以简化其制造工序。
[粘着剂层4]
本发明中的粘着剂层4不受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已知能够用于这种粘着带的各种粘着剂层。作为粘着剂层4所使用的粘着剂,可举出例如,丙烯酸系粘着剂、橡胶系粘着剂、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聚酯系粘着剂、有机硅系粘着剂等透明的粘接剂。其中,优选为丙烯酸系粘着剂、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有机硅系粘着剂。
在粘着剂层4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增粘树脂、交联剂。作为增粘树脂,可举出例如,松香系、聚萜系、石油系、萜-酚系、聚苯乙烯系的树脂。作为交联剂,可举出例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
粘着剂层4的厚度根据要求的双面粘着带的厚度来适当决定。通常,其厚度优选为2~50μm,更优选为5~30μm。
[层叠基材]
本发明中的层叠基材是至少具有以上说明的树脂膜1、亮色印刷层2和黑色印刷层3的基材。层叠基材的厚度根据要求的双面粘着带的厚度来适当决定。通常其厚度优选为12μm~50μm,更优选为10~50μm。
在第二本发明中,层叠基材的黑色印刷层相对于树脂膜的按照JIS K 7125求出的静摩擦力为2.0N以下,优选为1.4~1.8N。通过使层叠基材具有这样低的静摩擦力,从而在刚制造层叠基材之后,卷绕成卷状时难以产生粘连,并且卷绕时也难以产生因摩擦力引起的褶皱。
静摩擦力的测定方法按照JIS K 7125,在层叠基材的树脂膜1上以使固定于重量200g的滑片的另一张层叠基材与黑色印刷层3接触的方式放置,以速度300mm/分钟将滑片平行地移动,测定最初获得的最大应力(静摩擦力)。其详细情况记载于后述的实施例栏中。
第二本发明中的具有低静摩擦力的层叠基材例如,通过适当选定黑色印刷层的固化剂的种类、粘合剂树脂的种类等条件来获得。作为固化剂,特别优选为先前说明的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第一本发明)。然而,第二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即使在不使用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例如Tg比较高的粘合剂树脂,也能够获得具有低静摩擦力的层叠基材。
[双面粘着带]
本发明的双面粘着带是具有以上说明的层叠基材以及设置于该层叠基材的两面的粘着剂层4的粘着带。本发明的双面粘着带可以避免印刷层的粘连、粘着剂层的黄变,因此可以适合用于便携电话、触摸面板等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源单元的固定。
[双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中的层叠基材例如,可以通过在树脂膜1上形成亮色印刷层2,在亮色印刷层2上形成黑色印刷层3来制造。
用于制造第一发明的双面粘着带的方法例如,具有使用包含着色成分(油墨成分)、粘合剂树脂和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油墨组合物来形成黑色印刷层3的工序。优选具有下述工序:在树脂膜1上形成亮色印刷层2的工序,在该亮色印刷层2上使用上述油墨组合物来形成黑色印刷层3而获得层叠基材的工序,以及在该层叠基材的两面形成粘着剂层4的工序。
用于制造第二发明的双面粘着带的方法例如,具有制作黑色印刷层3相对于树脂膜1的按照JIS K 7125求出的静摩擦力为2.0N以下的层叠基材的工序。优选具有下述工序:在树脂膜1上形成亮色印刷层2的工序,在该亮色印刷层2上形成黑色印刷层3而获得黑色印刷层3相对于树脂膜1的按照JIS K 7125求出的静摩擦力为2.0N以下的层叠基材的工序,以及在该层叠基材的两面形成粘着剂层4的工序。
根据以上的各制造方法,在刚制造层叠基材之后卷绕成卷状时难以产生粘连,并且卷绕时也难以发生因摩擦力引起的褶皱。
进一步,本发明的方法的特征在于,由单一工序形成黑色印刷层3。优选具有下述工序:在树脂膜上形成亮色印刷层的工序,在该亮色印刷层上由单一工序形成黑色印刷层来获得层叠基材的工序,以及在该层叠基材的两面形成粘着剂层的工序。
遮光用途的以往的黑色印刷层为了获得充分的遮光性,通过2~3层层叠来形成。然而,本发明的黑色印刷层3能够由单一工序来形成充分的遮光层。由此,可以避免涂装表面的凹凸的高低差变大而易于产生粘连这样的问题,而且可以大幅减轻层叠基材的制造工序。
作为印刷亮色印刷层2和黑色印刷层3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印刷法。作为印刷法的具体例,可举出凹版印刷法、柔版印刷法、平版印刷法、凸版印刷法、网版印刷法。其中,优选为凹版印刷法。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在以下的记载中“份”为“质量份”。
<粘合剂树脂组合物1~3和比较粘合剂树脂组合物C1~C7>
相对于表1和2所示的粘合剂树脂100份,配合固化剂13.0份,获得了粘合剂树脂组合物1~3和比较粘合剂树脂组合物C1~C7。在表中记载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中,粘合剂树脂b1的Tg为DSC测定值,粘合剂树脂b2~b5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由制造商信息得到的值。
(粘连试验)
在厚度12μm的透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面,层叠粘合剂树脂组合物以使厚度为5μm,获得了总厚度17μm的粘合剂涂布膜。将该粘合剂涂布膜切取成30mm×40mm的尺寸,获得了试验片。使试验片5片重合,用厚度1.5mm的玻璃板夹持,载置2kg的秤砣,在40℃静置2天。然后,剥离各试验片,目视按照以下基准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和2中
“〇”:粘连发生了。
“×”:粘连没有发生。
(探针粘性)
通过按照JIS Z 0237的试验法来测定探针粘性。具体而言,将与粘连试验相同的粘合剂涂布膜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层侧以荷重20g按压至直径3mm的SUS制圆柱1.0秒,接着测定以速度1.0cm/秒剥离时的粘接力,将5次试验的测定值的平均值设为探针粘性(N)。将结果示于表1和2中。
(静摩擦力)
通过按照JIS K 7125的试验法来测定静摩擦力(与粘连试验相同的粘合剂涂布膜的透明PET膜对粘合剂涂布膜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层)。具体而言,以使透明PET膜侧朝上的方式将粘合剂涂布膜固定于试验台。另一方面,将另一张粘合剂涂布膜(尺寸:25mm×25mm)固定于重量200g的滑片。然后,以使固定于试验台的粘合剂涂布膜的透明PET膜面与固定于滑片的粘合剂涂布膜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层面接触的方式,将滑片静静地置于试验台上。以速度300mm/分钟将滑片平行地移动,测定最初获得的最大应力(静摩擦力)。将结果示于表1和2中。
[表1]
[表2]
在表1和2中,各缩写表示以下制品。
“b1”:聚酯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商品名E039 medium Z)
“b2”:聚酯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东洋纺株式会社制,商品名UR1400)
“b3”:聚酯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ipporane2304)
“b4”:聚酯聚氨基甲酸酯树脂(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Nipporane3124)
“b5”:聚酯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anprene IB-129)
“ar-i”: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K Hardener)
“al-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脂肪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商品名LP Hardener)
<评价>
由表1所示的结果明确了,使用了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ar-i)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1和2中,全部特性均优异。另一方面,使用了脂肪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al-i)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C1~C4中,粘连试验时产生粘连,探针粘性也高。
进一步,由表2所示的结果明确了,不使用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ar-i),但替换该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而静摩擦力高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3中,全部特性均优异。另一方面,静摩擦力低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C5~C7中,粘连试验时产生粘连,探针粘性也高。
<实施例1>
(黑油墨组合物1的调制)
准备黑色油墨(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商品名E039PETAK墨)。该黑色油墨是与先前说明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1中的粘合剂树脂b1相同的树脂着色成黑色的制品。相对于该黑色油墨100份,配合与粘合剂树脂组合物1中的固化剂(ar-i)相同的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商品名TK Hardener,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8.0质量份,获得了黑油墨组合物1。
(白油墨组合物的调制)
准备白色油墨(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商品名E039PET63白)。该白色油墨是与先前说明的粘合剂树脂组合物1中的粘合剂树脂b1相同的树脂着色成白色的制品。相对于该白色油墨100份,配合与粘合剂树脂组合物1中的固化剂(ar-i)相同的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K Hardener)6.0质量份,获得了白油墨组合物。
(层叠基材A的制作)
在厚度12μm的透明PET膜的一面,使用白油墨组合物进行2次凹版印刷,形成了厚度6μm的白色印刷层(L*(亮度)=83.47,相对于波长550nm的反射率74.4%,相对于波长380~780nm的平均反射率=69.5%)。进一步在该白色印刷层的面,使用黑油墨组合物1进行1次凹版印刷,形成厚度5μm的黑色印刷层,获得了总厚度23μm的层叠基材A。
(丙烯酸系粘着剂组合物的调制)
在具备有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却器和氮气导入管的反应装置中,加入丙烯酸2-乙基己酯70.0份、丙烯酸正丁酯29.9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1份、链转移剂0.1份以及过氧化物系自由基聚合引发剂0.1份。在反应装置内封入氮气,一边搅拌一边在氮气气流下,在68℃,经3小时,然后在78℃,经3小时进行聚合反应。接着冷却直至室温,追加乙酸乙酯。由此,获得了固体成分浓度30%的丙烯酸系共聚物。在该丙烯酸系共聚物中配合固化剂(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制,商品名coronate L-45E)0.3份,获得了透明的丙烯酸系粘着剂组合物。
(双面粘着带的制作)
在层叠基材A的两面,涂布透明的丙烯酸系粘着剂组合物来形成厚度18μm的粘着剂层,获得了图1记载的包含粘着剂层4/黑色印刷层3/白色印刷层(通过2次印刷形成的亮色印刷层2)/树脂膜1/粘着剂层4的层叠结构的总厚度约60μm的双面粘着带。
<实施例2>
(层叠基材B的制作)
使用了厚度6μm的透明PET膜,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层叠基材A同样地操作,制作出总厚度17μm的层叠基材B。
(双面粘着带的制作)
使用层叠基材B,将粘着剂层的厚度变更为21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总厚度约60μm的双面粘着带。
<比较例1>
(黑油墨组合物2的调制)
使用与比较粘合剂树脂组合物C1中的固化剂(al-i)相同的脂肪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商品名LP Hardener),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黑油墨组合物1同样地操作,调制出黑油墨组合物2。
(层叠基材C的制作)
使用黑油墨组合物2,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层叠基材A同样地操作,获得了总厚度23μm的层叠基材C。
(双面粘着带的制作)
使用层叠基材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制作出厚度约60μm的双面粘着带。
<比较例2>
(层叠基材D的制作)
在厚度12μm的透明PET膜的一面,使用白油墨组合物来进行2次凹版印刷,形成厚度6μm的白色印刷层。然后,在透明PET膜的另一面,使用黑油墨组合物1来进行1次凹版印刷,形成厚度5μm的黑色印刷层,获得了总厚度23μm的层叠基材D。
(双面粘着带的制作)
在层叠基材D的两面,形成与实施例1相同厚度18μm的粘着剂层,获得了包含粘着剂层4/黑色印刷层3/树脂膜1/白色印刷层(通过2次印刷形成的亮色印刷层2)/粘着剂层4的层叠结构的总厚度约60μm的双面粘着带。
按照以下方法来评价以上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双面粘着带和层叠基材A~D。将其结果示于表3中。
(粘连试验)
将层叠基材A~D切取成30mm×40mm的尺寸,获得了试验片。对于该各试验片,进行与粘合剂树脂组合物的粘连试验相同的试验来评价。
(静摩擦力)
关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比较例1,通过按照JIS K 7125的试验法来测定静摩擦力(层叠基材的透明PET膜对层叠基材的黑色印刷层)。具体而言,以使透明PET膜侧朝上的方式将层叠基材固定于试验台。另一方面,将另一张层叠基材(尺寸:25mm×25mm)固定于重量200g的滑片。然后,以使固定于试验台的层叠基材的透明PET膜面与固定于滑片的层叠基材的黑色印刷层面接触的方式,将滑片静静地置于试验台上,以速度300mm/分钟将滑片平行地移动,测定最初获得的最大应力(静摩擦力)。此外关于比较例2,采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层叠基材的白色印刷层对层叠基材的黑色印刷层的静摩擦力。
(透射率)
使用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商品名V-670),测定双面粘着带的波长380~780nm的平均的透射率。
(透射浓度)
使用便携式白黑透射浓度计(伊原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M-5),测定双面粘着带的透射浓度。装置的测定范围为0.0~6.0,因此将超过该范围的透射浓度表述为“6.0以上”。
(黄变试验)
将双面粘着带在85℃加热240小时,利用分光色差计(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SE6000)测定加热后的黄色度。色相的评价中选定JIS Z 8729中规定的L*a*b*表色系的b*(黄方向)。该加热前后的b*的差Δb*=(85℃的值)-(初始的值)越大,则意味着黄变的程度越大。
[表3]
[表4]
在表3和4中,各缩写表示以下制品。
“b1”:聚酯聚氨基甲酸酯树脂(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商品名E039 medium Z)
“ar-i”: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商品名TK Hardener)
“al-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脂肪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商品名LP Hardener)
<评价>
由表3所示的结果明确了,实施例1和2的双面粘着带中,全部特性均优异。另一方面,使用脂肪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al-i),并且静摩擦力较高的比较例1的双面粘着带在粘连试验中,产生了粘连。
进一步,由表4所示的结果明确了,包含粘着剂层4/黑色印刷层3/树脂膜1/白色印刷层(通过2次印刷形成的亮色印刷层2)/粘着剂层4的层叠结构的比较例2的双面粘着带的黄变的程度(Δb*)大。认为这是因为白色印刷层与粘着剂层直接接触,因此白色印刷层中的油墨成分移动至粘着剂层,粘着剂层发生变色。此外,比较例2中,层叠基材的粘连试验中产生了粘连。这是因为直接接触的白色印刷层与黑色印刷层的亲和性高。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双面粘着带由于粘着剂层的黄变少,因此可以长期稳定地确保遮光性和光反射性。此外,由于印刷层的油墨迅速地固化,因此卷绕成卷状时,不需要设置粘连防止膜,此外,可以以少的工序形成印刷层,可以大幅减轻基材的制造工序。因此,本发明的双面粘着带作为用于便携电话、触摸面板等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源单元的固定的双面粘着带非常地有用。
符号说明
1 树脂膜,
2 亮色印刷层,
3 黑色印刷层,
4 粘着剂层。

Claims (8)

1.一种双面粘着带,其特征在于,包含:
在树脂膜与黑色印刷层之间具有至少一层亮色印刷层的层叠基材,以及
设置于该层叠基材的两面的粘着剂层;
所述黑色印刷层包含来源于芳香族异氰酸酯系固化剂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着带,层叠基材的厚度为12μm~5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着带,其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源单元的固定。
4.一种双面粘着带,其特征在于,包含:
在树脂膜与黑色印刷层之间具有至少一层亮色印刷层的层叠基材,以及
设置于该层叠基材的两面的粘着剂层;
所述层叠基材的黑色印刷层相对于树脂膜的按照JIS K 7125求出的静摩擦力为2.0N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粘着带,层叠基材的厚度为12μm~50μ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粘着带,其用于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源单元的固定。
7.一种双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粘着带的方法,由单一工序形成黑色印刷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具有下述工序:
在树脂膜上形成亮色印刷层的工序,
在该亮色印刷层上由单一工序形成黑色印刷层来获得层叠基材的工序,以及
在该层叠基材的两面形成粘着剂层的工序。
CN201580085433.4A 2015-12-24 2015-12-24 双面粘着带 Active CN1083683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85972 WO2017109883A1 (ja) 2015-12-24 2015-12-24 両面粘着テー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8389A true CN108368389A (zh) 2018-08-03
CN108368389B CN108368389B (zh) 2021-12-28

Family

ID=59089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5433.4A Active CN108368389B (zh) 2015-12-24 2015-12-24 双面粘着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526240B2 (zh)
KR (1) KR102162899B1 (zh)
CN (1) CN108368389B (zh)
TW (1) TWI738698B (zh)
WO (1) WO2017109883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96647A1 (en) * 2006-02-21 2007-08-23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having light-reflective property and/or light-sheilding propert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037574A (zh) * 2006-03-15 2007-09-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和液晶显示器
CN103980829A (zh) * 2014-05-05 2014-08-13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遮光反射用双面胶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87679B1 (ko) * 2002-08-12 2010-10-13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광반사성과 차광성을 겸비한 lcd 모듈용 점착 테이프
JP3902162B2 (ja) 2002-08-12 2007-04-04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光反射性と遮光性を併有するlcdモジュール用粘着テープ
JP2006089537A (ja) * 2004-09-21 2006-04-06 Sekisui Chem Co Ltd 液晶パネル固定用粘着テープ
DE102004058282A1 (de) * 2004-12-02 2006-06-08 Tesa Ag Doppelseitige Haftklebebänder zur Herstellung von LC-Displays mit lichtreflektierenden und absorbierenden Eigenschaften
JP2007153954A (ja) * 2005-12-01 2007-06-21 Sekisui Chem Co Ltd 遮光用粘着テープ
WO2008105332A1 (ja) * 2007-02-28 2008-09-04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シート状積層体
JP2008247960A (ja) * 2007-03-29 2008-10-16 Dic Corp 遮光性粘着テープ及びこれを用いたlcdモジュール
JP5373296B2 (ja) 2008-02-21 2013-12-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反射及び遮光機能を有する両面粘着テープ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00053240A (ko) 2008-11-12 2010-05-20 김성준 폴리우레탄 스틸 스터드
JP5097262B2 (ja) 2010-12-15 2012-12-12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固定用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WO2012121292A1 (ja) * 2011-03-09 2012-09-13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回路接続用テープ、接着剤リール、積層テープの回路接続材料としての使用、積層テープの回路接続材料の製造のための使用及び回路接続体の製造方法
JP2015212317A (ja) * 2014-05-01 2015-11-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96647A1 (en) * 2006-02-21 2007-08-23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having light-reflective property and/or light-sheilding propert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1037574A (zh) * 2006-03-15 2007-09-1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压敏粘着带或片和液晶显示器
CN103980829A (zh) * 2014-05-05 2014-08-13 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遮光反射用双面胶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109883A1 (ja) 2018-10-04
WO2017109883A1 (ja) 2017-06-29
TW201730305A (zh) 2017-09-01
KR102162899B1 (ko) 2020-10-07
TWI738698B (zh) 2021-09-11
KR20180095014A (ko) 2018-08-24
CN108368389B (zh) 2021-12-28
JP6526240B2 (ja) 2019-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55078B1 (ko) 점착 시트
JP7204830B2 (ja) 表示体
CN102159659B (zh) 具有漫射性质的光学粘合剂
KR101884943B1 (ko) 양면 점착 테이프 및 터치패널 부착 표시장치
KR20200006910A (ko) 점착 시트 및 표시체
TW200404879A (en) Adhesive tap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ombining light reflectivity and light shielding
KR20200115066A (ko) 착색 점착 시트, 및 표시체
CN109423228A (zh) 粘着片、显示体及显示体的制造方法
KR20200075738A (ko) 점착 시트, 표시체 및 표시체의 제조 방법
TW202142660A (zh) 黏著片及附剝離襯墊之黏著片
KR20220153086A (ko) 점착제 및 그 이용
KR20220153646A (ko) 발광 장치
CN106133079A (zh) 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及粘着片
CN107286857A (zh) 带有剥离衬垫的粘合片
JP6770569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貼付用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2017026705A (ja) 光学部材、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情報表示装置
JP2019026731A (ja) 粘着フィルムおよびグラファイトシート積層体
CN108368389A (zh) 双面粘着带
CN109694655A (zh) 粘着片及显示体
JP6971375B2 (ja) 着色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TW202233792A (zh) 黏著片及顯示器
TWI834763B (zh) 著色黏著片及顯示設備
TWI841760B (zh) 著色黏著片及顯示體
CN111748300B (zh) 着色粘着片及显示体
WO2021193314A1 (ja) 粘着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