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0899A -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0899A
CN108350899A CN201680065014.9A CN201680065014A CN108350899A CN 108350899 A CN108350899 A CN 108350899A CN 201680065014 A CN201680065014 A CN 201680065014A CN 108350899 A CN108350899 A CN 1083508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ister portion
motor cover
mentioned
ai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50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0899B (zh
Inventor
早光亮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508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08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08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08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28Installation of the electric equipment, e.g. adaptation or attachment to the suction cleaner; Controlling suction cleaners by electric means
    • A47L9/2889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systems, e.g. for prevention of motor over-heating or for protection of the 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04D25/08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the unit having provision for cooling the mo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06Cooling the drive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示例行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具备: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配置的轴的马达;固定于上述轴且配置于比上述马达靠上侧的叶轮;包围上述叶轮的上侧以及径向外侧且在中央具有吸气口的叶轮罩;以及配置于上述马达的径向外侧的马达罩,上述马达具有:固定于上述轴且具有磁体的转子部;与上述磁体对置的定子部;以及相对于上述定子部能够旋转地支撑上述轴的轴承部,上述马达罩具有向下侧开口的筒状的马达罩筒部,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与上述马达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上述马达罩筒部具有将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和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连通的连通部。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能够冷却驱动用半导体元件的电动鼓风机。例如,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平11-336696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动鼓风机主张:使通过叶轮产生且被空气导向件引导的空气沿在外筒与框架间构成的通气路流动,通过在外筒安装驱动用半导体元件,能够实现小型、效率良好、且低噪音的冷却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平11-3366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平11-336696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动鼓风机中,沿通气路流动的空气不流入框架的内部,因此存在无法效率良好地冷却马达的课题。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发明的示例行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实现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配置于马达罩内的马达的送风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示例行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具备: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配置的轴的马达;固定于上述轴且配置于比上述马达靠上侧的叶轮;包围上述叶轮的上侧以及径向外侧且在中央具有吸气口的叶轮罩;以及配置于上述马达的径向外侧的马达罩,上述马达具有:固定于上述轴且具有磁体的转子部;与上述磁体对置的定子部;以及相对于上述定子部能够旋转地支撑上述轴的轴承部,上述马达罩具有向下侧开口的筒状的马达罩筒部,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与上述马达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上述马达罩筒部具有将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和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连通的连通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行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配置于马达罩内的马达。另外,能够实现具备这种送风装置的吸尘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上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仰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下立体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仰视图。
图7是吸尘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行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J延伸的方向设为轴向。另外,将轴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轴向下侧简称为下侧。此外,轴向、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是为了简单地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方向。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将与中心轴J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简称为“周向”。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有时省略剖面的斜线、表示一部分构造的线。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示例行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进行记载。图1是送风装置1的上立体图。送风装置1具有叶轮罩60、鼓风机罩74、以及叶轮50。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的纵向剖视图。送风装置1具备马达10、叶轮50、叶轮罩60、以及马达罩70。马达10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J配置的轴11。马达10具有转子部20、定子部30、以及轴承部40。轴承部40相对于定子部30能够旋转地支撑轴11。
<转子部>
转子部20具有固定于轴11且向上侧开口的有盖圆筒状的转子支架21。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支架21直接固定于轴11。但是,转子支架21也可以经由其它部件固定于轴11。
转子支架21具有转子支架圆筒部22和转子支架底部23。转子支架圆筒部22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位。在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内周面固定有磁体24。即、转子部20固定于轴11且具有磁体24。磁体24是圆筒状。
转子支架底部23配置于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下侧。若更为具体地叙述,则转子支架底部23是从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下端向内侧延伸的大致板状的部位。
<定子部>
定子部30与磁体24对置。定子部30具有定子芯31,通过在定子芯31经由绝缘子(未图示)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32。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0是所谓的外转子型。因此,在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内周面固定磁体24。定子芯31与磁体24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地配置于内侧。
定子部30具有轴承外壳、安装板34、以及电路基板36。轴承外壳33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轴承外壳33的一部分固定于后述的马达罩顶板部71的一部分。轴承部40固定于轴承外壳33的内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40是球轴承。但是,轴承40也可以是滑动轴承等。
安装板34配置于比转子支架21、定子芯31靠上侧。安装板34在比轴承外壳33靠外侧沿与轴11正交的方向扩展。安装板34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轴承外壳33。安装板34由金属制的部件形成。如图3所示,安装板34具有从外缘向径向突出的安装板凸缘部35。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板凸缘部35沿周向形成于三个部位。安装板凸缘部35和后述的马达罩顶板部71由螺纹件固定。
返回图2,马达10还具有电路基板36,该电路基板36安装于比安装板34靠下侧,而且比转子支架21靠上侧。电路基板36在比轴承外壳33靠外侧沿与轴11正交的方向扩展。也就是,电路基板36的径向外端配置于比轴承外壳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外侧。电路基板36的径向内端固定于轴承外壳33。从线圈32引出的引出线与电路基板36电连接。电路基板36与引出线的电连接例如通过焊锡固定来实现。
<叶轮>
叶轮50固定于轴11且配置于比马达10靠上侧。叶轮50伴随固定于轴11的马达10的旋转而与轴11一起绕中心轴J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轴向上侧的俯视中,叶轮50绕逆时针旋转。即、在从轴向上侧的俯视中,叶轮的旋转方向R是逆时针。
叶轮50具有多个动叶片51、主板52、套筒53、以及平衡修正部54。平衡修正部54构成于套筒53。若更为详细地叙述,则平衡修正部54在套筒53的上表面配置于径向外侧的区域。
平衡修正部54具有第一凸部541和第二凸部542。第一凸部541是从套筒53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的环状的部位。第二凸部542是从套筒53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的环状的部位。第二凸部542配置于比第一凸部541靠径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凸部542配置于套筒53的外缘。由此,在第一凸部541与第二凸部542的径向间构成有空间。
在修正马达10与叶轮50的组装体的平衡时,通过在第一凸部541与第二凸部542的径向空间放入平衡锤543,来修正叶轮50与转子部30的组装体相对于中心轴J的旋转平衡。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套筒53的上表面构成有平衡修正部54,因此即使在构成组装体之后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平衡修正。即、提高对组装体进行平衡修正时的作业性。另外,通过第一凸部541的上端配置于比第二凸部542的上端靠上侧,从而能够抑制在叶轮50旋转时空气流入到比第一凸部541靠径向内侧。即、提高套筒53的上表面与叶轮罩60之间的迷宫特性。
多个动叶片51沿周向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动叶片51由第一动叶片511和第二动叶片512构成。第一动叶片511的径向内端配置于比第二动叶片512的径向内端靠径向内侧。即、多个动叶片51由径向的长度不同的两种动叶片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动叶片511和第二动叶片512沿周向配置而构成动叶片51。但是,多个动叶片51也可以全部是相同的形状,也可以是三种以上的不同的形状。
主板52作为与多个动叶片51一体的部件而成型。主板52配置于动叶片51的下侧。多个动叶片51的下部与主板52连接。在主板52的内侧构成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521,叶轮50经由固定于贯通孔521中的叶轮轮毂501而固定于轴11。但是,叶轮50和轴11也可以通过其它固定方法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板52的上表面构成为在中央部最高,且随着朝向外侧而平滑地向下侧扩展的曲面。由此,从上侧流动的空气沿主板52的上表面被引导至径向外侧,因此提高叶轮50的送风效率。此外,主板52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沿与轴11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平板状。
主板52的下表面的内侧配置于比主板52的外缘的下表面靠上侧。主板52的下表面具有随着从内侧朝向外侧而平滑地朝向下侧的曲面。主板52在下表面具有沿周向配置的多个主板肋522。主板肋522的下端的轴向位置与主板52的外缘的下表面的轴向位置大致相同。但是,主板肋522的下端也可以位于比主板52的外缘靠上侧。主板肋522随着从内侧朝向外侧而配置于叶轮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由此,在叶轮50旋转时,主板肋522也成为一体地旋转,因此能够将主板52与后述的马达罩顶板部71的上表面之间的空气向径向外侧排出。因而,能够减少因通过叶轮50的旋转排出至径向外侧的空气流入主板52与马达罩顶板部71的轴向间隙而送风效率降低的情况。另外,通过形成有主板肋522,能够提高主板52的刚性。
套筒53配置于动叶片52的上侧。套筒53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531。多个动叶片52的上部与上套筒53连结。在上套筒53的中央部构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531。由此,从比叶轮50靠上侧吸入的空气通过套筒53的贯通孔531而被吸入至叶轮50的内部。套筒53随着从内端朝向外侧而平滑地向下侧弯曲。因而,吸入至叶轮50内部的空气沿套筒53的下表面和主板52的上表面顺畅地被引导至下侧且外侧。
<叶轮罩>
叶轮罩60包围叶轮50的上侧以及径向外侧,且在中央具有吸气口61。由此,能够经由吸气口61将送风装置1的上侧的空气吸入至送风装置1内。从吸气口61吸入的空气通过形成于套筒53的贯通孔531而被吸入叶轮50内。
叶轮罩60具有叶轮罩上缘部62、叶轮罩倾斜部63、叶轮罩突出部64、叶轮罩筒部65、以及叶轮罩导向部66。
叶轮罩上缘部62在中央具备吸气口61。叶轮罩倾斜部63从叶轮罩上缘部62的外侧平滑地向外侧且下侧扩展。叶轮罩倾斜部63的下表面与套筒53的上表面隔着间隙对置。构成于叶轮罩倾斜部63的下表面与套筒53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大致固定。由此,能够抑制空气流入叶轮罩倾斜部63与上套筒53之间而使送风装置1的送风效率下降。
叶轮罩突出部64从叶轮罩倾斜部63的外侧向上侧突出。叶轮罩突出部64是从叶轮罩倾斜部63的外侧向上侧突出的部位。叶轮罩突出部64以中心轴J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叶轮罩突出部64的下表面配置于比叶轮罩倾斜部63的下表面外侧靠上侧。即、在配置有叶轮罩突出部64的区域,叶轮罩60的下表面向上侧凹陷。在构成于叶轮罩突出部64的下侧的空间配置有上侧平衡修正部54。
叶轮罩筒部65是从叶轮罩突出部64的外侧向下侧延伸的筒状的部位。叶轮罩导向部66在比叶轮50的外端靠外侧以构成为从叶轮罩筒部65的下端部朝向叶轮罩60的外侧突出的平滑的曲面的方式向下侧且径向外侧扩展。由此,将从叶轮50排出的空气顺畅地引导至径向外侧且下侧。
<马达罩>
马达罩70配置于马达10的径向外侧。马达罩70具有马达罩顶板部71和马达罩筒部72。马达罩顶板部71是配置于比马达10靠上侧且沿与中心轴J大致正交的方向扩展的板状的部位。马达罩筒部72是从马达罩顶板部71的径向外侧向下侧延伸的筒状的部位。马达罩筒部72向下侧开口。即、马达罩70具有向下侧开口的筒状的马达罩筒部72。
在比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靠径向外侧配置有鼓风机罩74。鼓风机罩74是与叶轮罩导向部66连接且朝向下侧延伸的筒状的部位。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和鼓风机罩74的内表面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由此,在叶轮罩筒部的外表面721与鼓风机罩74的内表面之间构成流路80。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和鼓风机罩74的下端构成流路80的排气口81。因而,从叶轮50排出至径向外侧的空气沿叶轮罩导向部66的内表面顺畅地朝向径向外侧且轴向下侧被引导,并通过流路80而从排气口81朝向下侧排出。
马达罩70具有在马达罩筒部72的外表面沿周向配置的多个静叶片73。静叶片73的轴向下部配置于比静叶片73的轴向上部靠叶轮的旋转方向R前方侧。若更为详细地叙述,则静叶片73的轴向上部位于叶轮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侧,从上端朝向下侧,朝向叶轮的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且下侧平滑地弯曲,并朝向静叶片73的轴向下部向下侧延伸。由此,能够将流动于流路80内的空气顺畅地朝向排气口81引导。即、通过叶轮50的旋转排出的空气具有朝向叶轮的旋转方向R的前方侧的周向的回旋成分,因此具有回旋成分的空气通过静叶片73而顺畅地朝向下侧被引导。由此,提高流动于流路80内的空气的送风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罩70、静叶片73、以及鼓风机罩74由一体的树脂部件构成。静叶片73的径向外侧与鼓风机罩74的内表面连接。即、叶轮罩70具有从叶轮罩60的下端部向下侧延伸、且与静叶片73的径向外端连接的筒状的鼓风机罩74。由此,马达罩70、静叶片73以及鼓风机罩74能够通过沿上下方向滑动的一对金属模具廉价地成型为一体部件。另外,由于能够用一体部件构成马达罩筒部72和鼓风机罩74,因此与马达罩筒部72和鼓风机罩74为分体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马达罩筒部72的外表面与鼓风机罩74的同轴度。因此,流路80的径向宽度在周向上成为固定,因此能够抑制在流路80内流动的空气产生周向的压力差,因此能够提高送风装置1的送风效率。
<连通部>
在马达罩筒部72的径向内侧配置有马达10。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722与马达1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由此,内转子型马达和外转子型马达的任意一个均能够配置于马达罩筒部72的径向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马达罩筒部72的径向内侧配置外转子型的马达10。马达10具有旋转的转子支架21,通过在转子支架21与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722之间具有径向间隙,从而能够利用外转子型的马达10作为送风装置1的驱动部。
马达罩筒部72具有将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和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连通的连通部75。另外,由于马达罩筒部72向下侧开口,因此在流路80中流向下侧的空气的一部分从排气口81排出后朝向径向内侧回旋,进入在马达罩筒部72的径向内侧扩展的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并从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通过连通部75向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排出。由于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是流路80,因此通过连通部75而排出至流路80的空气与在流路80内向下流动的空气流合流,再次在流路80内向下流动,并从排气口81排出。
在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配置有马达10。因而,由于线圈32、安装于电路基板36的电路元件等发热,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的温度变得比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的温度高。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中,通过上述的机理,在流路80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连通部75在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和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循环,因此能够将在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产生的热的一部分效率良好地排出至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由此,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的温度下降,马达10、安装于电路基板36的电路元件被冷却。另外,轴承外壳33以及安装板34是金属制的部件。由此,轴承外壳33以及安装板34导热性优异,因此积蓄于轴承外壳33以及安装板34的热被流动于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的空气效率良好地冷却。因而,提高马达10的冷却特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罩筒部72的下端周边、即排气口81的周边的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配置于比马达罩筒部72的上侧、即配置有静叶片73的区域周边的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靠径向内侧。若更为详细地叙述,则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具有随着朝向下侧而平滑地向径向内侧弯曲的马达罩下部区域723。由此,在流路80中向下流动并从排气口81排出的空气的一部分根据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的下端周边的形状顺畅地朝向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被引导,因此在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循环的空气的流动变得顺畅。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配置于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的马达10。此外,马达罩下部区域723也可以是随着朝向下侧而朝向径向内侧那样的平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风机罩74的内表面构成为与轴向平行。因此,由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和鼓风机罩74的内表面构成的流路80的径向宽在配置有静叶片73的区域变得狭窄,在构成排气口81的区域变得最宽。由此,在配置有静叶片73的区域,流动于流路80的空气的静压变高,在构成排气口81的区域,空气的静压逐渐变低,因此能够减少排气口81周边的空气阻力。因而,能够减少在流路80产生紊流的情况,提高送风装置1的送风效率。
接着,对连通部75的具体的结构进行记载。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的仰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的下立体图。如图3和图4所记载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罩筒部72具有将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和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722连接的筒部侧壁部76。筒部侧壁部76将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外端部761和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762连接。筒部侧壁部76是连通部75的侧壁。马达罩筒部72具有与上述的筒部侧壁部76在周向上隔着间隙对置的另一筒部侧壁部76。另一筒部侧壁部76是连通部75的侧壁。也就是,马达罩筒部72具有将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和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722连接且构成连通部75的侧壁的筒部侧壁部76。连通部75的周向宽度与在周向上隔着间隙对置的两个筒部侧壁部76的周向宽度相等。
连通部75构成为相对于径向沿周向倾斜。换言之,筒部侧壁部76相对于径向沿周向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外端部761配置于比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762靠叶轮的旋转方向R前方侧。由此,通过连通部75排出至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的空气具有沿叶轮的旋转方向R的周向回旋成分。因而,从连通部75排出至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的空气能够与在流路80流动且具有沿叶轮的旋转方向R的回旋成分的空气顺畅地合流。因此提高流路80内的送风效率。此外,图3是送风装置1的仰视图,因此叶轮的旋转方向R是顺时针。
筒部侧壁部76是将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外端部761和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762连接,且向叶轮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突出的平滑的曲面。由此,通过连通部75向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排出的空气以具有回旋成分的方式被引导,该回旋成分是沿向叶轮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突出的平滑的曲面顺畅地朝向旋转方向R前方侧的回旋成分。因而,能够与流动于流路80的空气更加顺畅地合流,因此提高流路80内的送风效率。此外,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外端部761、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762的形状也可以成为C面、R形状。由此,在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外端部761、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762的周边,能够减少产生空气漩涡而送风效率下降的情况。
马达罩筒部72具有将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和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722连接的筒部上壁部77。筒部上壁部77是连通部75的侧壁部。也就是,马达罩筒部72具有将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和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722连接且构成连通部75的轴向上侧壁的筒部上壁部77。连通部75向轴向下侧开口。即、连通部75是从马达罩筒部72的下端向上侧凹陷的凹部。由此,能够利用沿上下方向滑动的金属模具来成型具有连通部75的马达罩70。因而,能够廉价地成型马达罩70,也提高量产性。
连通部75的至少一部分和鼓风机罩74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对置。由此,通过连通部75排出至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的空气沿构成于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与鼓风机罩74的内表面之间的流路80向下流动。即、通过在连通部75的径向外侧配置有鼓风机罩74,从而通过连通部75排出至径向外侧的风不会流动至比流路80靠径向外侧,而是以在流路80内向下流动的方式被引导,因此提高送风效率。
筒部上壁部77的径向外端部配置于比静叶片73的下端靠轴向下侧。即、连通部75在流路80形成于未配置静叶片73的区域。因而,与在流路80的截面积因配置有静叶片73而变窄的区域形成连通部75的情况相比,在流路80的截面积较大的区域,通过了连通部75的空气与流路80合流,因此能够抑制在流路80内流动的空气的压力变得极高,能够抑制流路80内的送风效率降低。另外,连通部75构成于比静叶片73的下端靠轴向下侧,因此通过了连通部75的空气与被静叶片73整流为向轴向下方的流路80内的空气合流,从而能够减少在流路80内产生紊流的情况。
连通部75沿周向配置有多个。由此,空气通过多个连通部75而在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和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循环,因此能够更加效率良好地放出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的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部75沿周向以等间隔配置。由此,能够使通过连通部75的空气的流动在周向上变得尽可能均匀。因而,能够使流路80内的空气的流动在周向均匀,因此提高送风效率。
多个连通部75也可以沿周向不均匀地配置。即、某连通部75与其它连通部75的周向间隔也可以在周向上不相同。由此,通过连通部75向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排出的空气的流动在周向上在流路80内并非固定,因此在流路80内产生的音波不易成为具有特定频率的定波,因此能够减少产生较大的噪音的情况。
优选的是,连通部75的数量、动叶片51的数量、以及静叶片73的数量相互为质数。例如,构成为连通部75的数量为11、动叶片51的数量为10、静叶片73的数量为27即可。由此,能够减少在叶轮50旋转时,在连通部75、动叶片51、以及静叶片73产生的噪音共振,能够降低产生的噪音。此外,连通部75的数量、动叶片51的数量、以及静叶片73的数量也可以是相互成为质数的其它组合。此时,优选静叶片73的数量变得最大。由此,能够利用多数静叶片73对流动于流路80内的空气进行整流,提高送风效率。另外,优选动叶片51的数量是静叶片73的数量的一半以下。由此,能够扩大动叶片51和相邻的其它动叶片51的间隙,因此空气容易流动。另外,优选连通部75的数量也是静叶片73的数量的一半以下。由此,能够扩大连通部75的截面积,因此提高流动于连通部75的空气的送风效率。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A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重复的结构,省略说明。另外,对于作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部位、部件,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A的纵向剖视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A的仰视图。如图5所示,在送风装置1A中,马达罩筒部72A具有将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A和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A连通的连通部75A。连通部75A是沿径向贯通马达罩筒部72A的贯通孔。即、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的连通部75不同,连通部75A不是向下侧开口的切口,而是沿径向贯通马达罩筒部72A的贯通孔。由此,与构成切口形状的连通部75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马达罩筒部72A的刚性。另外,通过构成连通部75,能够将在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A产生的热效率良好地排出至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A。将在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A产生的热排出至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A时的机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的情况相同。
在送风装置1A中,马达罩筒部72A由从马达罩顶板部71A的径向外侧向下延伸的第一马达罩筒部724A、和从第一马达罩筒部724A的下端部向下延伸的环状的第二马达罩筒部725A构成。即、第二马达罩筒部725A与马达罩70A是分体的部件,且是与第一马达罩筒部724A大致同轴地配置的环状的部件。
马达罩70A具有在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A沿周向配置的多个静叶片73A。多个静叶片73A形成于第一马达罩筒部724A的外表面。第一马达罩筒部724A、多个静叶片73A、以及鼓风机罩74A是一体的树脂部件。第一马达罩筒部724A具有马达罩顶板部71A,因此刚性比第二马达罩筒部725A高。因此,多个静叶片73A通过作为一体的部件构成于第一马达罩筒部724A,从而与构成于第二马达罩筒部725A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固定强度。即、通过在第一马达罩筒部724A的外表面形成静叶片73A,从而能够在空气在流路80A内流动时,降低静叶片73A振动。
马达罩筒部72A具有将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A和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722A连接,且构成连通部75A的轴向上侧壁的筒部上壁部77A。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上壁部77A由第一马达罩筒部724A的下表面的一部分构成。筒部上壁部77A的径向外端部配置于比筒部上壁部77A的径向内端部靠轴向下侧。由此,通过连通部75A而从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A向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A排出的空气具有朝向轴向下侧的速度成分。因而,经由连通部75A流向至流路的空气能够与在流路80A内向下流动的空气顺畅地合流,因此提高流路80A内的送风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上壁部77A是将筒部上壁部77A的径向外端部和筒部上壁部77A的径向内端部连接,且向轴向上侧突出的平滑的曲面。由此,通过连通部75A而向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A排出的空气沿筒部上壁部77A顺畅地被引导至径向外侧且轴向下侧,因此能够更加效率良好地与在流路80A内向下流动的空气合流,从而提高流路80A内的送风效率。
筒部上壁部77A的径向外端部配置于比静叶片73A的下端靠轴向上侧。由此,能够将连通部75A尽可能地配置于轴向上侧。通过叶轮50A的旋转向径向外侧排出并通过流路80A而从排气口81A向下排出的空气的一部分在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A循环,并通过连通部75A再次在流路80A合流,此时,通过将连通部75A尽可能地配置于轴向上侧,从而能够加长循环的空气通过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A的距离,因此能够将在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A产生的热更加效率良好地向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A排出。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36A配置于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A的上侧,因此,通过使在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A循环的空气尽可能地到达轴向上侧而流向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A,从而能够将由配置于电路基板36A上的电路元件产生的热效率良好地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部75A不是向下侧开口的切口,而是由第一马达罩筒部724A和第二马达罩筒部725A构成的贯通孔。因而,与由向轴向上侧较大地凹陷的凹部构成连通部75A直至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A的上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马达罩筒部72A的刚性,因此能够减少马达罩筒部72A因流动于流路80A内的空气而振动的情况。
马达罩筒部72A具有将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A和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722A连接,且构成连通部75A的轴向下侧壁的筒部下壁部78A。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下壁部78A由第二马达罩筒部725A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构成。筒部下壁部78A的径向外端部配置于比筒部下壁部78A的径向内端部靠轴向下侧。由此,通过连通部75A而从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A向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A排出的空气具有朝向轴向下侧的速度成分。因而,经由连通部75A流向流路80A的空气能够与在流路内向下流动的空气顺畅地合流,从而提高流路80A内的送风效率。
马达罩筒部72A具有将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A和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722A连接的筒部侧壁部76A。筒部侧壁部76A将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外端部761A和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762A连接。筒部侧壁部76A是连通部75A的侧壁。马达罩筒部72A具有与上述的筒部侧壁部76A在周向上隔着间隙对置的另一筒部侧壁部76A。另一筒部侧壁部76A是连通部75A的侧壁。也就是,马达罩筒部72A具有将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1A和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722A,且构成连通部75A的侧壁的筒部侧壁部76A。连通部75A的周向宽度与在周向上隔着间隙对置的两个筒部侧壁部76A的周向宽度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筒部侧壁部76A由第二马达罩筒部725A的一部分构成。但是,筒部侧壁部76A也可以由第一马达罩筒部724A的一部分构成。
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外端部761A配置于比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762A靠叶轮的旋转方向R前方侧。若更为详细地叙述,则筒部侧壁部76A是将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外端部761A和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762A连接,且向叶轮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突出的平滑的曲面。由此,能够与流动于流路80A的空气更加顺畅地合流,因此提高流路80A内的送风效率。提高送风效率的机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筒部侧壁部76的机理相同。如图6所示,从轴向下侧观察,叶轮的旋转方向R是顺时针。
此外,沿径向贯通的连通部75A也可以由沿径向贯通作为一体部件的马达罩筒部72A的贯通孔构成。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由第一马达罩筒部724A和第二马达罩筒部725A构成马达罩筒部72A的情况下,能够分别由沿上下方向滑动的金属模具成型第一马达罩筒部724A和第二马达罩筒部725A,因此提高在马达罩筒部72A构成沿径向贯通的连通部75A时的量产性,因此是更优选的结构。
连通部75A优选沿周向构成有多个。由此,能够将在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A产生的热更加效率良好地排出至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0A是所谓的外转子侧,但也可以是内转子型。在配置有内转子型的马达的情况下,在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83A循环的空气在覆盖马达10A的外侧的马达罩的外侧流动。因此,能够将由线圈等产生且经由定子而传递至马达罩的热排出至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2A。
图7是吸尘器100的立体图。吸尘器100具有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由此,在搭载于吸尘器100的送风装置中,能够将在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产生的热效率良好地排出至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因而,能够实现冷却功能优异的吸尘器100。
以上对的本发明的示例行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及它们的组合等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它变更。另外,本发明不被实施方式限定。另外,本发明的送风装置也可以利用于吸尘器以外的电气设备。
符号的说明
J—中心轴,R—叶轮的旋转方向,1、1A—送风装置,10、10A—马达,11—轴,20—转子部,21—转子支架,22—转子支架圆筒部,23—转子支架底部,24—磁体,30—定子部,31—定子芯,32—线圈,33—轴承外壳,34—安装板,35—安装板凸缘部,36—电路基板,40—轴承部,50、50A—叶轮,501—叶轮轮毂,51—动叶片,511—第一动叶片,512—第二动叶片,52—主板,521—贯通孔,522—主板肋,53—套筒,531—贯通孔,54—平衡修正部,541—第一凸部,542—第二凸部,543—平衡锤,60—叶轮罩,61—吸气口,62—叶轮罩上缘部,63—叶轮罩倾斜部,64—叶轮罩突出部,65—叶轮罩筒部,66—叶轮罩导向部,70、70A—马达罩,71、71A—马达罩顶板部,72、72A—马达罩筒部,721、721A—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722、722A—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723—马达罩下部区域,724A—第一马达罩筒部,725A—第二马达罩筒部,73、73A—静叶片,74、74A—鼓风机罩,75、75A—连通部,76、76A—筒部侧壁部,761、761A—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外端部,762、762A—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77、77A—筒部上壁部,78A—筒部下壁部,80、80A—流路,81、81A—排气口,82、82A—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83、83A—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100—吸尘器。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配置的轴的马达;
固定于上述轴且配置于比上述马达靠上侧的叶轮;
包围上述叶轮的上侧以及径向外侧且在中央具有吸气口的叶轮罩;以及
配置于上述马达的径向外侧的马达罩,
上述马达具有:
固定于上述轴且具有磁体的转子部;
与上述磁体对置的定子部;以及
相对于上述定子部能够旋转地支撑上述轴的轴承部,
上述马达罩具有向下侧开口的筒状的马达罩筒部,
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与上述马达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
上述马达罩筒部具有将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和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连通的连通部,
上述马达罩筒部具有将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和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连接,且构成上述连通部的侧壁的筒部侧壁部,
上述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外端部配置于比上述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靠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部沿周向配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部沿周向以等间隔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部向轴向下侧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部是沿径向贯通上述马达罩筒部的贯通孔。
6.(删除)
7.(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筒部侧壁部是将上述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外端部和上述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连接,且向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后方侧突出的平滑的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罩筒部具有将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和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连接,且构成上述连通部的轴向上侧壁的筒部上壁部,
上述筒部上壁部的径向外端部配置于比上述筒部上壁部的径向内端部靠轴向下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筒部上壁部是将上述筒部上壁部的径向外端部和上述筒部上壁部的径向内端部连接,且向轴向上侧突出的平滑的曲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罩具有在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沿周向配置的多个静叶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叶片的轴向下部配置于比上述静叶片的轴向上部靠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罩具有从上述叶轮罩的下端部向下侧延伸,且与上述静叶片的径向外端连接的筒状的鼓风机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罩、上述静叶片以及上述鼓风机罩由一体的树脂部件构成,
上述连通部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鼓风机罩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对置。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罩具有在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沿周向配置的多个静叶片,
上述筒部上壁部的径向外端部配置于比上述静叶片的下端靠轴向下侧。
15.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罩具有在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沿周向配置的多个静叶片,
上述筒部上壁部的径向外端部配置于比上述静叶片的下端靠轴向上侧。
16.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关于修改前的权利要求
关于权利要求1、2、4、10-12的发明,根据引用文献1否定了新颖性以及创造性。
并且,关于权利要求3、5的发明,根据引用文献1否定了创造性。
另外,关于权利要求13、16的发明,根据引用文献1以及引用文献2否定了创造性。
另一方面,关于权利要求6-9、14、15的发明,针对在国际检索报告中引用的文献,被认定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
2.关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追加限定了在国际检索报告中被认定有新颖性、创造性的修改前的权利要求6的内容,修改后的权利要求的发明被认为具有新颖性以及创造性。以下叙述详情。
①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独立权利要求)
在权利要求1中追加限定修改前的权利要求6中的“上述马达罩筒部具有将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和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连接,且构成上述连通部的侧壁的筒部侧壁部,上述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外端部配置于比上述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靠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特征,明确与引用文献的差异。
接着,伴随上述修改,删除了权利要求6。
另外,伴随上述权利要求6的删除,将权利要求7所引用的权利要求的编号修改为权利要求1至5。
②修改后的其它权利要求
修改后的其它权利要求从属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修改后的其它权利要求的发明也确信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的发明相同地具有新颖性以及创造性。
③关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对说明书以及附图产生的影响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对说明书以及附图未产生影响。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仅使用在修改前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用语。

Claims (16)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配置的轴的马达;
固定于上述轴且配置于比上述马达靠上侧的叶轮;
包围上述叶轮的上侧以及径向外侧且在中央具有吸气口的叶轮罩;以及
配置于上述马达的径向外侧的马达罩,
上述马达具有:
固定于上述轴且具有磁体的转子部;
与上述磁体对置的定子部;以及
相对于上述定子部能够旋转地支撑上述轴的轴承部,
上述马达罩具有向下侧开口的筒状的马达罩筒部,
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与上述马达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
上述马达罩筒部具有将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内侧空间和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侧空间连通的连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部沿周向配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部沿周向以等间隔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部向轴向下侧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部是沿径向贯通上述马达罩筒部的贯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罩筒部具有将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和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连接,且构成上述连通部的侧壁的筒部侧壁部,
上述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外端部配置于比上述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靠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筒部侧壁部是将上述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外端部和上述筒部侧壁部的径向内端部连接,且向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后方侧突出的平滑的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罩筒部具有将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和马达罩筒部的内表面连接,且构成上述连通部的轴向上侧壁的筒部上壁部,
上述筒部上壁部的径向外端部配置于比上述筒部上壁部的径向内端部靠轴向下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筒部上壁部是将上述筒部上壁部的径向外端部和上述筒部上壁部的径向内端部连接,且向轴向上侧突出的平滑的曲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罩具有在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沿周向配置的多个静叶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静叶片的轴向下部配置于比上述静叶片的轴向上部靠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罩具有从上述叶轮罩的下端部向下侧延伸,且与上述静叶片的径向外端连接的筒状的鼓风机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罩、上述静叶片以及上述鼓风机罩由一体的树脂部件构成,
上述连通部的至少一部分和上述鼓风机罩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对置。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罩具有在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沿周向配置的多个静叶片,
上述筒部上壁部的径向外端部配置于比上述静叶片的下端靠轴向下侧。
15.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罩具有在上述马达罩筒部的外表面沿周向配置的多个静叶片,
上述筒部上壁部的径向外端部配置于比上述静叶片的下端靠轴向上侧。
16.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CN201680065014.9A 2015-11-09 2016-11-08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Active CN1083508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9104 2015-11-09
JP2015-219104 2015-11-09
JP2016-086362 2016-04-22
JP2016086362 2016-04-22
PCT/JP2016/083019 WO2017082224A1 (ja) 2015-11-09 2016-11-08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0899A true CN108350899A (zh) 2018-07-31
CN108350899B CN108350899B (zh) 2020-06-30

Family

ID=58695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5014.9A Active CN108350899B (zh) 2015-11-09 2016-11-08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42799A1 (zh)
EP (1) EP3376044A4 (zh)
JP (1) JPWO2017082224A1 (zh)
CN (1) CN108350899B (zh)
WO (1) WO201708222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4061A (zh) * 2019-09-19 2021-03-1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和机电设备
CN112524090A (zh) * 2019-09-19 2021-03-1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和机电设备
CN114321017A (zh) * 2019-02-28 2022-04-1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114555952A (zh) * 2019-10-30 2022-05-27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电动送风机以及具备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动吸尘器
CN114635874A (zh) * 2022-03-16 2022-06-17 广州大学 一种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导风机壳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45269B (en) * 2015-12-11 2018-02-28 Dyson Technology Ltd An electric motor
FR3069586B1 (fr) * 2017-07-26 2021-01-01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Pulseur d'ai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N113074137B (zh) * 2020-01-06 2023-06-09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DE102020119881A1 (de) 2020-07-28 2022-02-03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Rohrventilator ausgeführt als Radialventilator
DE102020129084A1 (de) 2020-10-23 2022-04-28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Rohrventilato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98807U (zh) * 1975-02-06 1976-08-07
CN87102745A (zh) * 1986-04-14 1987-12-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风机
EP1100184A1 (fr) * 1999-11-09 2001-05-16 Alstom Dispositif de ventilation et moteur électrique de traction ferroviaire équipé d'un tel dispositif
JP2003074496A (ja) * 2001-08-31 2003-03-12 Sumiyoshi Kinzoku Kk ファンモータ装置
CN1461628A (zh) * 2002-05-31 2003-12-1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吸尘器用离心送风装置
JP2010281231A (ja) * 2009-06-03 2010-12-16 Panasonic Corp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12202282A (ja) * 2011-03-25 2012-10-22 Panasonic Corp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13024134A (ja) * 2011-07-21 2013-02-04 Panasonic Corp 電動送風機ならびに電気掃除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41119Y2 (zh) * 1976-10-25 1981-09-25
JPS60166798A (ja) * 1984-02-10 1985-08-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送風機
JPH11125197A (ja) * 1997-10-22 1999-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送風機
US6461124B1 (en) * 2000-12-14 2002-10-08 Ametek, Inc. Through-flow blower with cooling fan
JP2010059811A (ja) * 2008-09-02 2010-03-18 Panasonic Corp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11080427A (ja) * 2009-10-08 2011-04-21 Panasonic Corp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12202283A (ja) * 2011-03-25 2012-10-22 Panasonic Corp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13029034A (ja) * 2011-07-27 2013-02-07 Panasonic Corp 電動送風機ならびに電気掃除機
JP6011914B2 (ja) * 2012-07-05 2016-10-2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遠心ファン
JP6585873B2 (ja) * 2013-08-09 2019-10-0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98807U (zh) * 1975-02-06 1976-08-07
CN87102745A (zh) * 1986-04-14 1987-12-1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风机
EP1100184A1 (fr) * 1999-11-09 2001-05-16 Alstom Dispositif de ventilation et moteur électrique de traction ferroviaire équipé d'un tel dispositif
JP2003074496A (ja) * 2001-08-31 2003-03-12 Sumiyoshi Kinzoku Kk ファンモータ装置
CN1461628A (zh) * 2002-05-31 2003-12-1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吸尘器用离心送风装置
JP2010281231A (ja) * 2009-06-03 2010-12-16 Panasonic Corp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12202282A (ja) * 2011-03-25 2012-10-22 Panasonic Corp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13024134A (ja) * 2011-07-21 2013-02-04 Panasonic Corp 電動送風機ならびに電気掃除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1017A (zh) * 2019-02-28 2022-04-1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112524061A (zh) * 2019-09-19 2021-03-1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和机电设备
CN112524090A (zh) * 2019-09-19 2021-03-1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送风装置和机电设备
CN114555952A (zh) * 2019-10-30 2022-05-27 日立环球生活方案株式会社 电动送风机以及具备该电动送风机的电动吸尘器
CN114635874A (zh) * 2022-03-16 2022-06-17 广州大学 一种吸尘器电机用高效导风机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82224A1 (ja) 2018-08-23
US20180242799A1 (en) 2018-08-30
CN108350899B (zh) 2020-06-30
EP3376044A4 (en) 2019-08-07
EP3376044A1 (en) 2018-09-19
WO2017082224A1 (ja) 2017-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0899A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KR102043068B1 (ko) 송풍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CN209115352U (zh) 轴流风扇
CN103307023B (zh) 离心风扇
US10184487B2 (en) Blower apparatus and vacuum cleaner
CN108302053A (zh) 直列式轴流风扇
CN108350900A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KR101970245B1 (ko) 송풍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CN107614891A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08651210U (zh) 压缩机
CN108626147A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08302052A (zh) 直列式轴流风扇
CN104521116A (zh) 具有集成的冷却通道的主动冷却的电机
CN204942101U (zh) 风扇
CN206468550U (zh) 混流式通风机
CN110454414A (zh) 一种风机及吸尘器
CN108626145A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JP2014126041A (ja) 送風ファン
CN109276183A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09253110A (zh) 叶轮、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10454416A (zh) 一种风机及吸尘器
JP2019100314A (ja) 送風装置
JP2018053863A (ja) インペラ、遠心ファン、および送風機
JP2019103355A (ja) モータ、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送風装置
CN209180111U (zh) 送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