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8336A - 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08336A CN108308336A CN201810299719.8A CN201810299719A CN108308336A CN 108308336 A CN108308336 A CN 108308336A CN 201810299719 A CN201810299719 A CN 201810299719A CN 108308336 A CN108308336 A CN 1083083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oung sprout
- roasting
- chloranthus glaber
- tea
- processing meth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茶叶采摘、委凋摊凉、摇青、杀青揉捻、走焙、发酵、复焙、烘干装箱8个加工步骤,茶叶采摘当日立即加工,总耗时24~36h;选取海拔高度≥2500m的草珊瑚新梢为原料,成功加工出一种口味独特、香醇甘甜的草珊瑚红茶,适合任何人群食用,绿色健康,无毒无副作用,富含多种氨基酸和营养元素,具有抗衰老、抗癌、养颜美白等功效;本发明原茶选择新奇,有效拓宽茶叶种类,同时为草珊瑚茶加工方法提供了一条完整的借鉴道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草珊瑚,学名: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为金粟兰科多年生常绿亚灌木,俗称满山香、观音茶、九节花、接骨木等。其形态秀丽、四季馨香,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全株供药用,能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抗菌消炎。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炎、阑尾炎、盆腔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闭经、创口感染、菌痢等。还用以治疗胰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有缓解、缩小肿块、延长寿命、改善自觉症状等功效,无副作用。
草珊瑚茶自面世就因其本身所含有18种氨基酸和有机硒、有机锗等多种抗癌、消炎、抗老防衰的宝贵元素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据了解,野生“云雾草珊瑚茶”(别名又叫:九节茶、宋茶、草珊瑚、观音茶、有称美容茶、接骨茶)生长于常年云雾缭绕、溪流丛林的原始森林之中,该茶味甘馨香,无苦味。该茶无任何副作用,它符合国家GB—9679-88卫生标准,是珍稀名贵的茶药两用保健名茶。云雾草珊瑚茶在中医《药用植物学》、《中草药彩色图谱》均有同样记载。日本一位专家在考察发现此茶后十分惊奇,誉为九节神茶。
现有的草珊瑚茶种类较少,加工方法较为繁琐,市场销售量较少,很多群众听说过草珊瑚茶,但却没真正见过或饮用过。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一套合理易行的草珊瑚茶加工工艺,拓宽草珊瑚茶的应用市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茶叶采摘、委凋摊凉、摇青、杀青揉捻、走焙、发酵、复焙、烘干装箱8个加工步骤,茶叶采摘当日立即加工,总耗时24~36h。
优选的,所述茶叶采摘方法为:选择海拔高度≥2500m的高山地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草珊瑚,晴天上午、露水完全蒸发后,采摘芽叶生育成熟的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新梢,采摘时要求叶面无水、无破损、新鲜、均匀剔透;采摘后将收集到的新梢分级处理,每增加200m的海拔分一级。
优选的,所述委凋摊凉方法为:草珊瑚新梢采摘当日平摊于簸箕中,置于空气温度为20~27℃的阳光下暴晒2~4h,每暴晒1~2h连同簸箕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凉30min,摊凉后将新梢翻面,再次置于阳光下暴晒;由此重复2~3次,直至叶面光泽消失、清香外溢、叶质柔软为止。
优选的,所述摇青方法为:将摊凉结束后的新梢置于带透气阀的圆桶中,装入量为圆桶容积的1/2,圆桶中通入20~23℃的6级强风,每吹风3min后停止通风5min,由此重复5~6次;
待新梢吹风结束后倒入木质转盘中,置于25~27℃的通风温室中,控制转盘顺时针转动45min,停止转动15min,停止转动时间内洗净双手擦干后,双手各抓一把新梢后将左右双手中的新梢对齐甩出、互碰,双手间距离40~50cm;再逆时针转动45min,停止转动15min,停止转动时间内洗净双手擦干后,双手各抓一把新梢,将左右双手中的新梢对齐甩出、互碰,双手间距离40~50cm;转盘转动速度200~250r/min,由此循坏4~6次。
优选的,所述杀青揉捻方法为:待新梢摇青结束后立即放入砂锅中,装入量为砂锅容积的1/3,于55~60℃下炒制3min,80~85℃下炒制2min,50~55℃下炒制2min后立刻将新梢完全转移至揉捻机中,装入量为盛茶桶容积的2/3,轻压揉捻8~12min、重压揉捻3~5min、轻压揉捻2~3min、空压揉捻3~5min。
优选的,所述走焙方法为:新梢揉捻结束后倒入簸箕中,置于干燥通风处摊凉至室温,再倒入焙笼中置于密闭的烘焙间进行走焙,走焙时间12~15min,于100~110℃下走焙3~5min后立即通入85~95℃下走焙5~7,再迅速置于100~110℃下走焙3~5min;相邻走焙间段之间无停留;走焙结束后倒入簸箕中,置于干燥通风处冷却至室温。
优选的,所述发酵方法为:待走焙结束后的新梢叶摊凉至室温后倒入竹筛中,筛去碎末,取筛上部分放入竹筐中,采用湿润纯棉毛巾密封箩筐四周,置于25~30℃的温室中发酵3~5h。
优选的,所述复焙方法为:待新梢发酵结束后倒入簸箕中,置于23~25℃的干燥通风处进行理条;理条结束后于100~105℃的温度下复焙1~2h,再改用75~80℃的低温复焙35~40min。
优选的,所述烘干装箱方法如下:待新梢复焙结束后立即转入80~85℃的热风式烘干机中,装入量为烘干机容积的2/3,热风风力为5级清劲风,烘至新梢含水量≤11%后趁热装箱,干燥贮存。
优选的,所述新梢在复焙结束后,含水量≥15%、≤35%;烘干温度与低温复焙温度完全相同。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带透气阀的圆筒为木质摇青桶,桶直径60~100cm,深100~150cm,木桶下方设有进气阀,上端设有孔径1mm的出气网筛;所述出气网筛直径30~35cm,网筛上钻有50~60个1mm孔径。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木质转盘为直径1~2m的松香木质圆盘,深30~35cm,圆盘中部安装于转子上,可逆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转速200~250r/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草珊瑚红茶加工方法,选取海拔高度≥2500m的草珊瑚新梢为原料,成功加工出一种口味独特、香醇甘甜的草珊瑚红茶,适合任何人群食用,绿色健康,无毒无副作用,富含多种氨基酸和营养元素,具有抗衰老、抗癌、养颜美白等功效;
2、本发明提供的草珊瑚加工方法独特,原茶选择新奇,有效拓宽茶叶种类,同时为草珊瑚茶加工方法提供了一条完整的借鉴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作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包括实施例中展现的内容。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套完整的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加工过程取下:
步骤一茶叶采摘、选择海拔高度大于等于2500m的高山地区人工种植的草珊瑚,晴天上午、露水完全蒸发后,采摘芽叶生育成熟的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新梢,采摘时要求叶面无水、无破损、新鲜、均匀剔透;采摘后将收集到的新梢分级处理,每增加200m的海拔分一级;
步骤二、委凋摊凉:草珊瑚新梢采摘当日平摊于簸箕中,置于空气温度为25℃的阳光下暴晒3h,每暴晒1h连同簸箕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凉30min,摊凉后将新梢翻面,再次置于阳光下暴晒;由此重复3次,直至叶面光泽消失、清香外溢、叶质柔软为止;
步骤三、摇青:将摊凉结束后的新梢置于带透气阀的圆桶中,装入量为圆桶容积的1/2,圆桶中通入20℃的6级强风,每吹风3min后停止通风5min,由此重复、6次;
待新梢吹风结束后倒入木质转盘中,置于25、℃的通风温室中,控制转盘顺时针转动45min,停止转动15min,停止转动时间内洗净双手擦干后,双手各抓一把新梢后将左右双手中的新梢对齐甩出、互碰,双手间距离、50cm;再逆时针转动45min,停止转动15min,停止转动时间内洗净双手擦干后,双手各抓一把新梢,将左右双手中的新梢对齐甩出、互碰,双手间距离、50cm;转盘转动速度210r/min,由此循坏、6次;
步骤四、杀青揉捻:待新梢摇青结束后立即放入砂锅中,装入量为砂锅容积的1/3,于55℃下炒制3min,85℃下炒制2min,50℃下炒制2min后立刻将新梢完全转移至揉捻机中,装入量为盛茶桶容积的2/3,轻压揉捻8min、重压揉捻4min、轻压揉捻2min、空压揉捻4min;
步骤五、走焙:新梢揉捻结束后倒入簸箕中,置于干燥通风处摊凉至室温,再倒入焙笼中置于密闭的烘焙间进行走焙,走焙时间15min,于110℃下走焙3min后立即通入90℃下走焙7,再迅速置于110℃下走焙5min;相邻走焙间段之间无停留;走焙结束后倒入簸箕中,置于干燥通风处冷却至室温;
步骤六、发酵:待走焙结束后的新梢叶摊凉至室温后倒入竹筛中,筛去碎末,取筛上部分放入竹筐中,采用湿润纯棉毛巾密封箩筐四周,置于27℃的温室中发酵4h;
步骤七、复焙:待新梢发酵结束后倒入簸箕中,置于25℃的干燥通风处进行理条;理条结束后于105℃的温度下复焙1h,再改用80℃的低温复焙35min至40min,至新梢含水量为22%;
步骤八、烘干装箱方法:待新梢复焙结束后趁热立即转入80℃的热风式烘干机中,装入量为烘干机容积的2/3,热风风力为5级清劲风,烘至新梢含水量为11%后趁热装箱,干燥贮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带透气阀的圆筒为木质摇青桶,桶直径60cm,深100cm,木桶下方设有进气阀,上端设有孔径1mm的出气网筛;所述出气网筛直径30cm,网筛上钻有50个1mm孔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木质转盘为直径1.5m的松香木质圆盘,深30cm,圆盘中部安装于转子上,可逆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转速200r/min。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委凋摊凉的目的为使新梢丧失水分,失去光泽,失水率为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摇青的目的在于促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性氧化,同时限制其氧化反应速率;通过强风使凉青叶不断滚动回旋和上下翻动,通过叶缘碰撞、摩擦、挤压而引起叶缘组织损伤,促进叶内含物质氧化与转化;摇后静置,使梗叶中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然后再摇,摇后再静置,如此重复6次,逐步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征。
在本实施例中,摇青后置于木质转盘中进行做青,采用独特的做青手法,使得青叶内部分子因碰撞而剧烈运动,使得青草气逐渐为花果香,清香向熟香转化,成品茶叶具有幽而清,浓而不浊、香甜扑鼻之感。
在本实施例中,杀青的目的在于高温破坏茶青中的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工序提供基础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新梢杀青结束之后立即趁热转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防止杀青后新叶继续在氧气中酶化。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走焙、发酵、复焙、烘干技术,在独特的的烘干发酵技术下,成功制作出极品草珊瑚红茶;成品草珊瑚红茶耐泡、滋味醇和、香气熟化,清香扑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茶叶采摘、委凋摊凉、摇青、杀青揉捻、走焙、发酵、复焙、烘干装箱8个加工步骤,茶叶采摘当日立即加工,总耗时32h。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茶叶采摘方法为:选择海拔高度大于等于2500m的高山地区野生草珊瑚,晴天上午、露水完全蒸发后,采摘芽叶生育成熟的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新梢,采摘时要求叶面无水、无破损、新鲜、均匀剔透;采摘后将收集到的新梢分级处理,每增加200m的海拔分一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委凋摊凉方法为:草珊瑚新梢采摘当日平摊于簸箕中,置于空气温度为23℃的阳光下暴晒3h,每暴晒1h连同簸箕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凉30min,摊凉后将新梢翻面,再次置于阳光下暴晒;由此重复3次,直至叶面光泽消失、清香外溢、叶质柔软为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摇青方法为:将摊凉结束后的新梢置于带透气阀的圆桶中,装入量为圆桶容积的1/2,圆桶中通入23℃的6级强风,每吹风3min后停止通风5min,由此重复5次;
待新梢吹风结束后倒入木质转盘中,置于27℃的通风温室中,控制转盘顺时针转动45min,停止转动15min,停止转动时间内洗净双手擦干后,双手各抓一把新梢后将左右双手中的新梢对齐甩出、互碰,双手间距离45cm;再逆时针转动45min,停止转动15min,停止转动时间内洗净双手擦干后,双手各抓一把新梢,将左右双手中的新梢对齐甩出、互碰,双手间距离45cm;转盘转动速度235r/min,由此循坏6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杀青揉捻方法为:待新梢摇青结束后立即放入砂锅中,装入量为砂锅容积的1/3,于60℃下炒制3min,80℃下炒制2min,55℃下炒制2min后立刻将新梢完全转移至揉捻机中,装入量为盛茶桶容积的2/3,轻压揉捻8min、重压揉捻3min、轻压揉捻2min、空压揉捻3min。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走焙方法为:新梢揉捻结束后倒入簸箕中,置于干燥通风处摊凉至室温,再倒入焙笼中置于密闭的烘焙间进行走焙,走焙时间13min,于100℃下走焙3min后立即通入85℃下走焙7,再迅速置于100℃下走焙3min;相邻走焙间段之间无停留;走焙结束后倒入簸箕中,置于干燥通风处冷却至室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酵方法为:待走焙结束后的新梢叶摊凉至室温后倒入竹筛中,筛去碎末,取筛上部分放入竹筐中,采用湿润纯棉毛巾密封箩筐四周,置于25℃的温室中发酵5h。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焙方法为:待新梢发酵结束后倒入簸箕中,置于25℃的干燥通风处进行理条;理条结束后于100℃的温度下复焙1h,再改用80℃的低温复焙40min,至新梢含水量为2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装箱方法为:待新梢复焙结束后立即转入80℃的热风式烘干机中,装入量为烘干机容积的2/3,热风风力为5级清劲风,烘至新梢含水量9%后趁热装箱,干燥贮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带透气阀的圆筒为木质摇青桶,桶直径70cm,深120cm,木桶下方设有进气阀,上端设有孔径1mm的出气网筛;所述出气网筛直径35cm,网筛上钻有60个1mm孔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木质转盘为直径2m的松香木质圆盘,深35cm,圆盘中部安装于转子上,可逆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转速230r/min。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茶叶采摘、委凋摊凉、摇青、杀青揉捻、走焙、发酵、复焙、烘干装箱8个加工步骤,茶叶采摘当日立即加工,总耗时24~36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采摘方法为:选择海拔高度≥2500m的高山地区野生、或人工种植的草珊瑚,晴天上午、露水完全蒸发后,采摘芽叶生育成熟的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新梢,采摘时要求叶面无水、无破损、新鲜、均匀剔透;采摘后将收集到的新梢分级处理,每增加200m的海拔分一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委凋摊凉方法为:草珊瑚新梢采摘当日平摊于簸箕中,置于空气温度为20~27℃的阳光下暴晒2~4h,每暴晒1~2h连同簸箕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凉30min,摊凉后将新梢翻面,再次置于阳光下暴晒;由此重复2~3次,直至叶面光泽消失、清香外溢、叶质柔软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摇青方法为:将摊凉结束后的新梢置于带透气阀的圆桶中,装入量为圆桶容积的1/2,圆桶中通入20~23℃的6级强风,每吹风3min后停止通风5min,由此重复5~6次;
待新梢吹风结束后倒入竹质转盘中,置于25~27℃的通风温室中,控制转盘顺时针转动45min,停止转动15min,停止转动时间内洗净双手擦干后,双手各抓一把新梢后将左右双手中的新梢对齐甩出、互碰,双手间距离40~50cm;再逆时针转动45min,停止转动15min,停止转动时间内洗净双手擦干后,双手各抓一把新梢,将左右双手中的新梢对齐甩出、互碰,双手间距离40~50cm;转盘转动速度125~150r/min,由此循坏4~6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青揉捻方法为:待新梢摇青结束后立即放入砂锅中,装入量为砂锅容积的1/3,于55~60℃下炒制3min,80~85℃下炒制2min,50~55℃下炒制2min后立刻将新梢完全转移至揉捻机中,装入量为盛茶桶容积的2/3,轻压揉捻8~12min、重压揉捻3~5min、轻压揉捻2~3min、空压揉捻3~5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焙方法为:新梢揉捻结束后倒入簸箕中,置于干燥通风处摊凉至室温,再倒入焙笼中置于密闭的烘焙间进行走焙,走焙时间12~15min,于100~110℃下走焙3~5min后立即通入85~95℃下走焙5~7,再迅速置于100~110℃下走焙3~5min;相邻走焙间段之间无停留;走焙结束后倒入簸箕中,置于干燥通风处冷却至室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方法为:待走焙结束后的新梢叶摊凉至室温后倒入竹筛中,筛去碎末,取筛上部分放入竹筐中,采用湿润纯棉毛巾密封箩筐四周,置于25~30℃的温室中发酵3~5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焙方法为:待新梢发酵结束后倒入簸箕中,置于23~25℃的干燥通风处进行理条;理条结束后于100~105℃的温度下复焙1~2h,再改用75~80℃的低温复焙35~4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箱方法如下:待新梢复焙结束后立即转入80~85℃的热风式烘干机中,装入量为烘干机容积的2/3,热风风力为5级清劲风,烘至新梢含水量≤11%后趁热装箱,干燥贮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梢在复焙结束后,含水量≥15%、≤35%;烘干温度与低温复焙温度完全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99719.8A CN108308336A (zh) | 2018-03-30 | 2018-03-30 | 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299719.8A CN108308336A (zh) | 2018-03-30 | 2018-03-30 | 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08336A true CN108308336A (zh) | 2018-07-24 |
Family
ID=62896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99719.8A Pending CN108308336A (zh) | 2018-03-30 | 2018-03-30 | 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308336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43006A (zh) * | 2018-10-29 | 2018-12-21 | 福安市恒久源商贸有限公司 | 一种草珊瑚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056439A (zh) * | 2020-10-22 | 2020-12-11 | 贵州蔚源中药材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草珊瑚茶的加工技术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105A (zh) * | 1993-08-16 | 1994-05-04 | 广西中医学院 | 珊瑚茶 |
CN104026310A (zh) * | 2014-06-27 | 2014-09-10 | 融安县金宜林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草珊瑚保健茶的加工方法 |
CN104719516A (zh) * | 2015-03-10 | 2015-06-24 | 贵州珠煌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原红茶的制备方法 |
CN105613839A (zh) * | 2016-03-14 | 2016-06-01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一种草珊瑚黑茶的加工方法 |
CN106561847A (zh) * | 2016-10-17 | 2017-04-19 | 安顺市平坝区高山云雾茶有限公司 | 一种天然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
-
2018
- 2018-03-30 CN CN201810299719.8A patent/CN10830833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105A (zh) * | 1993-08-16 | 1994-05-04 | 广西中医学院 | 珊瑚茶 |
CN104026310A (zh) * | 2014-06-27 | 2014-09-10 | 融安县金宜林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草珊瑚保健茶的加工方法 |
CN104719516A (zh) * | 2015-03-10 | 2015-06-24 | 贵州珠煌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原红茶的制备方法 |
CN105613839A (zh) * | 2016-03-14 | 2016-06-01 |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 | 一种草珊瑚黑茶的加工方法 |
CN106561847A (zh) * | 2016-10-17 | 2017-04-19 | 安顺市平坝区高山云雾茶有限公司 | 一种天然花香型红茶的加工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43006A (zh) * | 2018-10-29 | 2018-12-21 | 福安市恒久源商贸有限公司 | 一种草珊瑚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056439A (zh) * | 2020-10-22 | 2020-12-11 | 贵州蔚源中药材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草珊瑚茶的加工技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56634B (zh) | 一种梅山蛮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3493922A (zh) | 有机茉莉花绿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2986949B (zh) | 一种桂花黑茶及其加工方法 | |
CN106720542A (zh) | 一种抹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4336217A (zh) | 有机玉兰茉莉花普洱散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5594901A (zh) | 一种大树茶红茶的加工工艺 | |
CN106720508A (zh) | 一种瀑布红的红茶加工方法 | |
CN103444923A (zh) | 一种用古茶树茶叶制作红茶的工艺 | |
CN105660910A (zh) | 一种冷泡玫瑰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6071822A (zh) | 一种凉粽的制作方法 | |
CN103960396A (zh) | 一种牡丹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125403A (zh) | 一种桂花水仙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7912558B (zh) | 一种粒状鹧鸪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665992A (zh) | 青藏高原野生金露梅的加工方法、金露梅茶叶及其应用 | |
CN108308336A (zh) | 一种草珊瑚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2524444B (zh) | 一种漓江乳雪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6538742A (zh) | 一种高原红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6332992A (zh) | 一种颗粒型小叶苦丁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4206573B (zh) | 有机米兰花黑茶紧压茶的制作方法 | |
CN112205487A (zh) | 一种含金银花的栀子花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222392A (zh) | 有机米兰花红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4186869A (zh) | 一种玫瑰大枣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306152A (zh) | 椒香红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5901213A (zh) | 一种石榴茶制品的制作方法 | |
CN105851300A (zh) | 一种野生红茶的加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