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7927B - 一种桑枝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桑枝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7927B
CN108307927B CN201810097116.XA CN201810097116A CN108307927B CN 108307927 B CN108307927 B CN 108307927B CN 201810097116 A CN201810097116 A CN 201810097116A CN 108307927 B CN108307927 B CN 1083079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ulture
extract
fermentation
pleurotus geesteran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71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7927A (zh
Inventor
雷世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hou South longevity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hou South Longevity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hou South Longevity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hou South Longevity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0971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79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079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79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79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79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4Electric or magnetic or acoustic treatment of plants for promoting grow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3/00Calcareous fertil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1/00Other organic fertilis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1/00Other organic fertilisers
    • C05F11/08Organic fertilisers containing added bacterial cultures, mycelia or the 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17/0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 C05F17/20Preparation of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biological or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eps, e.g. composting or fermentation using specific microorganisms or substances, e.g. enzymes, for activating or stimulating the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F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e.g. FERTILISERS FROM WASTE OR REFUSE
    • C05F5/00Fertilisers from distillery wastes, molasses, vinasses, sugar plant or similar wastes or residues, e.g. from waste originating from industrial processing of raw material of agricultural origin or derived products thereof
    • C05F5/002Solid waste from mechanical processing of material, e.g. seed coats, olive pits, almond shells, fruit residue, rice hu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桑枝秀珍菇的栽培方法,本发明的秀珍菇是基于桑枝作为培养料进行培养的,培养料中的桑枝经过发酵处理后大量的维生素、蛋白质、半纤维素物质被释放出来,能很好的被秀珍菇快速吸收,缩短了秀珍菇的培养时间,提高秀珍菇品质,同时,在秀珍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料使用了发酵桑枝,桑枝发酵后的酵香味可以吸引来虫蚁,为了能有效杀灭虫蚁,发明人利用中药水I和中药水II进行驱虫,能有效杀灭有害细菌,保证秀珍菇菌棒不被虫蚁、病菌侵蚀,发明还通过彩色光照刺激出菇,能使秀珍菇快速出菇,营养快速富集,达到提高品质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桑枝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桑枝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学名环柄香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1974年由菌物学家驯化成功,20世纪90年代从中国台湾引进至大陆地区,是近年来栽培面积最广的珍稀食用菌之一。该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各类氨基酸、蛋白质、糖分、维生素和铁、钙、磷、锌等微量元素,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美其名曰“味精菇”。秀珍菇又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木腐菌,生产上可利用工农林业的副产品及下脚料作为栽培原料。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培养基原料日趋紧张,原来以杂木屑为主料栽培的模式严重制约了秀珍菇生产的发展。因此,因地制宜研究和开发可替代的培养料势在必行。在“东桑西移”国策的影响下河池市种植了大量的桑树,桑枝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蛋白,是生产秀珍菇的良好原料,但是桑枝中的蛋白不能有效被食用菌利用,而且,在利用桑枝制备培养料的过程中,由于其味道清香,很容易吸引虫蚁进行啃咬,造成培养料被侵蚀,从而影响秀珍菇的品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桑枝秀珍菇的栽培方法,能有效提高秀珍菇产量、提高秀珍菇品质以及培养料的抗病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桑枝秀珍菇的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培养料:将培养料晒干后混合粉碎,经过100目-150目筛网筛选,然后加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为10%-15%,将培养料建成料堆进行堆沤发酵,所述堆长为4m-5m,堆宽为1m-1.5m,高度为80cm-100cm,坡度为30°-45°,在堆料中打2-4个通气孔,通气孔高度为20cm-30cm,直径为5cm-7cm,保持料堆的相对湿度为10%-15%,当料堆的中心温度达到65℃时,对料堆进行翻堆,发酵总时长为8d-10d,发酵完成后调节料堆的pH值为7.0-8.0,发酵完成后用蒸馏水调节料堆的含水量为50%-60%;
(2)制作菌袋:将步骤(1)制备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装袋,菌袋为聚丙烯塑料袋,其直径×高×厚为12cm-15cm×34cm-37cm×0.04cm-0.06cm,装料高度为20cm-22cm;
(3)灭菌接种:步骤(1)的菌袋装好后,将菌包放入常压灭菌炉中灭菌,灭菌温度为100℃-120℃,灭菌时间为12h-14h,灭菌后冷却到24℃-26℃,之后在无菌室内进行接种,接种量为10mg/g-20mg/g;
(4)出菇管理:将步骤(3)接种好的菌袋放入温度为24℃-26℃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时向空气中喷洒中药水I,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为40%-50%,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至温度为4℃-6℃恒温箱中进行低温刺激50h-54h;然后移入菇棚在温度为18℃-22℃的条件下进行出菇培养,培养时向空气中喷洒中药水II,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5%-95%,菇棚出菇培养过程中,每隔2h-3h对菇棚内菌袋进行1次光照处理;
(5)采收与采后管理:待步骤(4)的秀珍菇子实体长至六七成时开始采收第一潮菇,采摘完成后每天早晚向培养料表面喷洒液肥,使空气湿度达到80%-90%;然后再按照步骤(4)的出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直至采收完5-6潮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的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40份-50份的发酵桑枝、13份-29份的稻壳、17份-28份的玉米芯、9份-19份的石膏粉、11份-23份的油茶渣、14份-25份的火龙果皮和12份-24份的甘蔗渣。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桑枝的发酵方法为:将桑枝粉碎后经过100目-150目的筛网筛选,然后向桑枝粉碎中添加5mg/g-10mg/g的NaCl和4mg/g-6mg/g酶活力为500U/g-800U/g的纤维素酶,搅拌均匀后,按照7mg/g-9mg/g的接种量接入驯化好的桑枝发酵菌种,在温度为25℃-27℃,相对湿度为20%-30%的条件下密闭发酵20d。
进一步的,所述桑枝发酵菌种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12份-23份的活菌数为3.4×108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17份-32份活菌数为2.4×108CFU/g的米曲霉菌3.1×108CFU/g、9份-19份活菌数为5.7×108CFU/g的红霉菌和13份-27份活菌数为6.3×108CFU/g的乳酸菌;所述桑枝发酵菌种的驯化方法为:将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菌、红霉菌分别置于驯化培养基中培养,当驯化培养基中纤维素含量下降一半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1;挑出菌落并重复第一期培养过程,当芽孢杆菌驯化培养基中纤维素含量下降一半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2;如此重复进行n期培养,当Tn=1/2T1时,完成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菌和红霉菌的驯化过程;将乳酸菌置于驯化培养基中培养,当驯化培养基中乳酸含量为含量达到30mg/mL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1;第一期培养结束后进行第二期培养,挑选出第一期培养结束后的菌株并置于相同配方的培养中培养,并重复第一期培养过程,当培养基中乳酸的含量达到30mg/mL时结束第二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2;如此重复进行n期培养,当Tn=1/2T1时,完成驯化过程;
所述驯化培养基的由如下成分组成:质量浓度为40mg/mL的纤维素、20mg/mL的半纤维素、质量浓度为5mg/mL的蔗糖、质量浓度为30mg/mL的酵母浸膏、质量浓度为13mg/mL的火龙果多糖、质量浓度为10mg/mL的琼脂、质量浓度为10mg/mL的芦荟甙、其余为桑叶汁。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的中药水I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13份-27份的桉树叶提取物、12份-29份的柳树皮提取物、11份-27份的辣椒籽提取物、9份-18份的荷叶提取物、12份-31份的薄荷提取物和13份-26份的芸香提取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的中药水II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13份-29份的肉桂皮提取物、12份-31份的茼蒿提取物、9份-23份的菊花提取物、10份-24份的芦荟提取物、7份-25份的苦楝提取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光照处理的处理方式为循环彩色光照处理,共进行4-5个循环处理,所述循环处理的循环方式为:“蓝光处理10min,光照强度为800Lx-1000Lx”~“红光处理15min,光照强度为600Lx-800Lx”~“绿光处理20min,光照强度为600Lx-800Lx”~“白光处理20min,光照强度为900Lx-1100Lx”~暗处理10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的液肥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37份-49份的动物尿液过滤液、13份-27份的油茶渣浸提液、7份-17份的豆粕发酵液、9份-23份的骨粉浸提液和13份-21份的芦荟多糖。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秀珍菇是基于桑枝作为培养料进行培养的,培养料中的桑枝经过发酵处理后大量的维生素、蛋白质、半纤维素物质被释放出来,能很好的被秀珍菇快速吸收,缩短了秀珍菇的培养时间,提高秀珍菇品质,同时,桑枝是本地域的特色植物,取材方便快捷,能因地制宜的进行研究和开发;桑枝发酵过程中,根据桑枝的营养元素特性对发酵菌种进行驯化,能快速对桑枝进行发酵,加快营养物质释放,更适合秀珍菇生长。
2、本发明在秀珍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料使用了发酵桑枝,桑枝发酵后的酵香味可以吸引来虫蚁,为了能有效杀灭虫蚁,发明人利用中药水I和中药水II进行驱虫,中药水由中药提取物配置而成,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萜类、黄酮类、鞣质、间苯三酚类、糖苷类、水扬甙、辣椒素、辣椒碱、荷叶碱、1-薄荷酮等活性成分,能有效驱除虫蚁,杀灭有害细菌,保证秀珍菇菌棒不被虫蚁、病菌侵蚀。
3、本发明还通过彩色光照刺激出菇,能使秀珍菇快速出菇,营养快速富集,达到提高品质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秀珍菇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培养料:将培养料晒干后混合粉碎,经过100目筛网筛选,然后加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为10%,将培养料建成料堆进行堆沤发酵,所述堆长为4m,堆宽为1m,高度为80cm,坡度为30°,在堆料中打2个通气孔,通气孔高度为20cm,直径为5cm,保持料堆的相对湿度为10%-15%,当料堆的中心温度达到65℃时,对料堆进行翻堆,发酵总时长为8d,发酵完成后调节料堆的pH值为7.0,发酵完成后用蒸馏水调节料堆的含水量为50%;
(2)制作菌袋:将步骤(1)制备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装袋,菌袋为聚丙烯塑料袋,其直径×高×厚为12cm×34cm×0.04cm,装料高度为20cm;
(3)灭菌接种:步骤(1)的菌袋装好后,将菌包放入常压灭菌炉中灭菌,灭菌温度为100℃,灭菌时间为12h,灭菌后冷却到24℃,之后在无菌室内进行接种,接种量为10mg/g;
(4)出菇管理:将步骤(3)接种好的菌袋放入温度为24℃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时向空气中喷洒中药水I,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为40%,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至温度为4℃恒温箱中进行低温刺激50h-54h;然后移入菇棚在温度为18℃的条件下进行出菇培养,培养时向空气中喷洒中药水II,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5%,菇棚出菇培养过程中,每隔2h对菇棚内菌袋进行1次光照处理,光照处理的处理方式为循环彩色光照处理,共进行4个循环处理,所述循环处理的循环方式为:“蓝光处理10min,光照强度为800Lx”~“红光处理15min,光照强度为600Lx”~“绿光处理20min,光照强度为600Lx”~“白光处理20min,光照强度为900Lx”~暗处理10min;共进行4个循环;
(5)采收与采后管理:待步骤(4)的秀珍菇子实体长至六七成时开始采收第一潮菇,采摘完成后每天早晚向培养料表面喷洒液肥,使空气湿度达到80%;然后再按照步骤(4)的出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直至采收完5潮菇。
步骤(1)中的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40份的发酵桑枝、13份的稻壳、17份的玉米芯、9份的石膏粉、11份的油茶渣、14份的火龙果皮和12份的甘蔗渣。
上述发酵桑枝的发酵方法为:将桑枝粉碎后经过120目的筛网筛选,然后向桑枝粉碎中添加7mg/g的NaCl和5mg/g酶活力为700U/g的纤维素酶,搅拌均匀后,按照8mg/g的接种量接入驯化好的桑枝发酵菌种,在温度为26℃,相对湿度为25%的条件下密闭发酵20d。其中,所述桑枝发酵菌种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18份的活菌数为3.4×108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23份活菌数为2.4×108CFU/g的米曲霉菌3.1×108CFU/g、12份活菌数为5.7×108CFU/g的红霉菌和21份活菌数为6.3×108CFU/g的乳酸菌;
上述桑枝发酵菌种的驯化方法为:将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菌、红霉菌分别置于驯化培养基中培养,当驯化培养基中纤维素含量下降一半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1;挑出菌落并重复第一期培养过程,当芽孢杆菌驯化培养基中纤维素含量下降一半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2;如此重复进行n期培养,当Tn=1/2T1时,完成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菌和红霉菌的驯化过程;将乳酸菌置于驯化培养基中培养,当驯化培养基中乳酸含量为含量达到30mg/mL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1;第一期培养结束后进行第二期培养,挑选出第一期培养结束后的菌株并置于相同配方的培养中培养,并重复第一期培养过程,当培养基中乳酸的含量达到30mg/mL时结束第二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2;如此重复进行n期培养,当Tn=1/2T1时,完成驯化过程;
上述驯化培养基的由如下成分组成:质量浓度为40mg/mL的纤维素、20mg/mL的半纤维素、质量浓度为5mg/mL的蔗糖、质量浓度为30mg/mL的酵母浸膏、质量浓度为13mg/mL的火龙果多糖、质量浓度为10mg/mL的琼脂、质量浓度为10mg/mL的芦荟甙、其余为桑叶汁。
上述培养料的加工方法为: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均匀混合后粉碎,经过70目筛网筛选得到本实施例所述培养料。
步骤(4)中的中药水I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13份的桉树叶提取物、12份的柳树皮提取物、11份的辣椒籽提取物、9份的荷叶提取物、12份的薄荷提取物和13份的芸香提取物。
①上述中药水I中桉树叶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含水率为3%的桉树叶和按树皮按照质量比为1:2混合后粉碎经过100目筛网筛选,然后将粉末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放入3倍质量份、丁醇体积百分数为15%的丁醇溶液中回流提取18h、过滤取溶剂进行减压蒸馏、干燥直至含水率为4%得到桉树提取物I;另一份放入4倍质量份、石油醚体积百分数为15%的石油醚溶液中回流提取22h、过滤取溶剂进行减压蒸馏、干燥直至含水率为4%得到桉树提取物II。本实施桉树提取物中,萜类成分含量为54.33mg/g、黄酮类成分含量为123.45mg/g、鞣质成分含量为27.75mg/g、间苯三酚类成分含量为105.54mg/g、糖苷类成分含量为97.87mg/g。
②上述中药水I中柳树皮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柳树皮晒干直至树皮的含水率为3%,然后将柳树皮粉碎、过50目筛得到柳树皮粉末,将粉末与乙醇溶液按照质量比为1:4进行混合静置23h,其中乙醇溶液的体积百分数为80%(v/v);静置后,将混合物放入回流提取器中进行回流提取,回流提取时间为24h,之后过滤取溶剂进行减压蒸馏、干燥直至含水率为3%得到柳树皮提取物。提取物中,水扬甙的含量为309.77mg/g、鞣质类成分含量为34.54mg/g。
③上述中药水I中辣椒籽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含水率为4%的干辣椒籽与100mg/g的丙酮溶液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4进行混合,在60℃的水浴中温浸4次,每次1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回收丙酮,至稠膏状,稠膏物的相对密度为1.97g/cm3得到辣椒提取物,提取物中辣椒素的含量为185.32mg/g,辣椒碱的含量为94.65mg/g。
④上述中药水I中荷叶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含水率为4%的干荷叶剪碎,然后与体积百分数为75%(v/v)乙醇溶液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3进行混合,在70℃的水浴中温浸4次,每次1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至膏状,膏状物的相对密度为1.87g/cm3得到所述荷叶提取物,提取物中荷叶碱的含量为154.36mg/g。
⑤上述中药水I中薄荷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新鲜薄荷叶剪碎,然后与300mg/g的甲醇溶液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3进行混合,在90℃的水浴中温浸3次,每次1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浓缩至膏状,膏状物的相对密度为1.53g/cm3得到所述薄荷提取物,提取物中L-薄荷醇的含量为93.77mg/g;1-薄荷酮73.87mg/g。
⑥上述中药水I中芸香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含水率为3%的芸香整株粉碎,然后经过100目筛网进行筛选,得到芸香干粉,将干粉投入萃取釜中,在压力为20MPa时,用液态CO2静态萃取25min,然后逐步释放压力,进行超临界CO2动态萃取,动态萃取工艺参数为:当温度加热到55℃时,对系统进行加压,压力达到35MPa后,调节CO2流量为12L/min,保持恒温恒压进行循环萃取4h后出料,在900r/min的条件下离心分离3min,得到芸香提取物,芸香提取物中的芸香精油含量达到95%。
上述中药水I的加工方法为: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各成分的提取物,将芸香提取物于水按照质量比为1:2混合,然后放入搅拌机在2000r/min的转速下混合3min,然后再与其余各成分混合,均匀混合后将混合物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5与水混合,得到所述中药水I。
步骤(4)中的中药水II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13份的肉桂皮提取物、12份的茼蒿提取物、9份的菊花提取物、10份的芦荟提取物、7份的苦楝提取物。
①上述中药水II中肉桂皮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含水率为3%的肉桂皮粉碎后经过150目筛网筛选得到肉桂皮干粉,将干粉投入萃取釜中,在压力为25MPa时,用液态CO2静态萃取15min,然后逐步释放压力,进行超临界CO2动态萃取,动态萃取工艺参数为:当温度加热到50℃时,对系统进行加压,压力达到25MPa后,调节CO2流量为10L/min,保持恒温恒压进行循环萃取2h后出料,在1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分离5min,得到肉桂皮提取物,肉桂皮提取物中的肉桂精油含量达到98%。
②上述中药水II中茼蒿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新鲜茼蒿捣碎后与等质量的体积百分数为80%(v/v)乙醇溶液进行回流提取,提取2h后将混合液进行过滤,除去滤渣,将滤液均分成等质量的2份,然后其中1份用等体积的氯仿进行萃取,另一份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萃取,萃取时间都为2h,萃取完成后收集氯仿相和乙酸乙酯相,分别进行减压蒸馏除去氯仿和乙酸乙酯混合之后,浓缩至膏状,膏状物的相对密度为2.01g/cm3得到所述茼蒿提取物,提取物中茼蒿素的含量为342.32mg/g。
③上述中药水II中菊花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野菊花与温水按照固液质量比3:1进行混合,在温度为90℃的水浴中搅拌温浸3次,每次30min,过滤,合并滤液进行减压蒸馏浓缩直至浓缩液为原液的1/4,得到所述野菊花提取物,提取物中白菊酮含量为76.98mg/g、香草醇含量为85.98mg/g、野菊花内酯含量为68.09mg/g、菊红甙含量为58.06mg/g。
④上述中药水II中芦荟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新鲜芦荟带皮碾碎,然后按照芦荟与乙醇质量比为1:4加入体积百分数为70%(v/v)的乙醇溶液,在温度为-3℃的冷冻条件下静置24h,然后在放入超声提取器中进行超声提取,超声提取功率为400w,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20min,之后再放入回流提取器中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温度为95℃,提取时间为2h,最后过滤取滤液进行旋转蒸发浓缩、干燥,直至含水率为3%得到芦荟提取物。提取物中芦荟甙含量为128.54mg/g;芦荟多糖含量为210.73mg/g。
⑤上述中药水II中苦楝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含水率为3%的苦楝树皮粉碎,然后经过100目筛网筛选得到苦楝树皮干粉,然后将干粉与乙醇质量比为1:4加入体积百分数为90%(v/v)的乙醇溶液,在温度为-3℃的冷冻条件下静置24h,然后在放入超声提取器中进行超声提取,超声提取功率为500w,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0min,之后再放入回流提取器中进行回流提取,提取温度为95℃,提取时间为2h,最后过滤取滤液进行旋转蒸发浓缩、干燥,直至含水率为3%得到苦楝提取物。提取物中川楝素含量为201.33mg/g;印楝素含量为134.82mg/g。
上述中药水II的加工方法为: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各成分的提取物,均匀混合后将混合物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5与水混合,得到所述中药水II。
步骤(5)中的液肥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37份的动物尿液过滤液、13份的油茶渣浸提液、7份的豆粕发酵液、9份的骨粉浸提液和13份的芦荟多糖。
①上述液肥中动物尿液过滤液的加工方法为:将尿液经过500目的渗透膜过滤,取滤液得到所述动物尿液过滤液。
②上述液肥中油茶渣浸提液的加工方法为:将油茶渣与水按照固液质量比为4:1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加热到50℃,恒温浸提2h过滤得到油茶渣浸提液。
③上述液肥中豆粕发酵液的加工方法为:将豆粕与水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1的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再按照5mg/g的接种量添加乳酸菌,其中,乳酸菌的活菌数为3.6×108,在温度为28℃的条件下发酵25d,过滤得到所述豆粕发酵液。
④上述液肥中骨粉浸提液的加工方法为:将骨粉粉碎到100目,然后与水按照固液质量比为1:1进行混合,再按照1g/L的添加量添加质量百分数为2%的HCl溶液,然后加热到600℃,恒温浸提2h过滤得到骨粉浸提液。
上述液肥的加工方法为: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各成分的提取物,均匀混合后得到所述液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秀珍菇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培养料:将培养料晒干后混合粉碎,经过150目筛网筛选,然后加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为15%,将培养料建成料堆进行堆沤发酵,所述堆长为5m,堆宽为1.5m,高度为100cm,坡度为45°,在堆料中打4个通气孔,通气孔高度为30cm,直径为7cm,保持料堆的相对湿度为15%,当料堆的中心温度达到65℃时,对料堆进行翻堆,发酵总时长为0d,发酵完成后调节料堆的pH值为8.0,发酵完成后用蒸馏水调节料堆的含水量为60%;
(2)制作菌袋:将步骤(1)制备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装袋,菌袋为聚丙烯塑料袋,其直径×高×厚为15cm×37cm×0.06cm,装料高度为22cm;
(3)灭菌接种:步骤(1)的菌袋装好后,将菌包放入常压灭菌炉中灭菌,灭菌温度为120℃,灭菌时间为14h,灭菌后冷却到26℃,之后在无菌室内进行接种,接种量为20mg/g;
(4)出菇管理:将步骤(3)接种好的菌袋放入温度为26℃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时向空气中喷洒中药水I,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为50%,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至温度为6℃恒温箱中进行低温刺激54h;然后移入菇棚在温度为22℃的条件下进行出菇培养,培养时向空气中喷洒中药水II,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为95%,菇棚出菇培养过程中,每隔3h对菇棚内菌袋进行1次光照处理,光照处理的处理方式为循环彩色光照处理,共进行5个循环处理,所述循环处理的循环方式为:“蓝光处理10min,光照强度为1000Lx”~“红光处理15min,光照强度为800Lx”~“绿光处理20min,光照强度为800Lx”~“白光处理20min,光照强度为1100Lx”~暗处理10min;共进行5个循环;
(5)采收与采后管理:待步骤(4)的秀珍菇子实体长至六七成时开始采收第一潮菇,采摘完成后每天早晚向培养料表面喷洒液肥,使空气湿度达到90%;然后再按照步骤(4)的出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直至采收完6潮菇。
步骤(1)中的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50份的发酵桑枝、29份的稻壳、28份的玉米芯、19份的石膏粉、23份的油茶渣、25份的火龙果皮和24份的甘蔗渣。
上述发酵桑枝的发酵方法为:将桑枝粉碎后经过100目的筛网筛选,然后向桑枝粉碎中添加5mg/g的NaCl和4mg/g酶活力为500U/g的纤维素酶,搅拌均匀后,按照7mg/g的接种量接入驯化好的桑枝发酵菌种,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20%的条件下密闭发酵20d。其中,所述桑枝发酵菌种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12份的活菌数为3.4×108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17份活菌数为2.4×108CFU/g的米曲霉菌3.1×108CFU/g、9份活菌数为5.7×108CFU/g的红霉菌和13份活菌数为6.3×108CFU/g的乳酸菌;
上述桑枝发酵菌种的驯化方法为:将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菌、红霉菌分别置于驯化培养基中培养,当驯化培养基中纤维素含量下降一半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1;挑出菌落并重复第一期培养过程,当芽孢杆菌驯化培养基中纤维素含量下降一半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2;如此重复进行n期培养,当Tn=1/2T1时,完成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菌和红霉菌的驯化过程;将乳酸菌置于驯化培养基中培养,当驯化培养基中乳酸含量为含量达到30mg/mL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1;第一期培养结束后进行第二期培养,挑选出第一期培养结束后的菌株并置于相同配方的培养中培养,并重复第一期培养过程,当培养基中乳酸的含量达到30mg/mL时结束第二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2;如此重复进行n期培养,当Tn=1/2T1时,完成驯化过程;
上述驯化培养基的由如下成分组成:质量浓度为40mg/mL的纤维素、20mg/mL的半纤维素、质量浓度为5mg/mL的蔗糖、质量浓度为30mg/mL的酵母浸膏、质量浓度为13mg/mL的火龙果多糖、质量浓度为10mg/mL的琼脂、质量浓度为10mg/mL的芦荟甙、其余为桑叶汁。
上述培养料的加工方法为: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均匀混合后粉碎,经过70目筛网筛选得到本实施例所述培养料。
步骤(4)中的中药水I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27份的桉树叶提取物、29份的柳树皮提取物、27份的辣椒籽提取物、18份的荷叶提取物、31份的薄荷提取物和26份的芸香提取物。
本实施例中药水I中桉树叶提取物、柳树皮提取物、辣椒籽提取物、荷叶提取物、薄荷提取物、芸香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上述中药水I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步骤(4)中的中药水II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29份的肉桂皮提取物、31份的茼蒿提取物、23份的菊花提取物、24份的芦荟提取物、25份的苦楝提取物。
本实施例中药水II中肉桂皮提取物、茼蒿提取物、菊花提取物、芦荟提取物、苦楝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上述中药水II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步骤(5)中的液肥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49份的动物尿液过滤液、27份的油茶渣浸提液、17份的豆粕发酵液、23份的骨粉浸提液和21份的芦荟多糖。
本实施例液肥中动物尿液过滤液、油茶渣浸提液、豆粕发酵液、骨粉浸提液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上述液肥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秀珍菇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培养料:将培养料晒干后混合粉碎,经过120目筛网筛选,然后加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为12%,将培养料建成料堆进行堆沤发酵,所述堆长为4.5m,堆宽为1.2m,高度为90cm,坡度为35°,在堆料中打3个通气孔,通气孔高度为25cm,直径为6cm,保持料堆的相对湿度为12%,当料堆的中心温度达到65℃时,对料堆进行翻堆,发酵总时长为9d,发酵完成后调节料堆的pH值为7.5,发酵完成后用蒸馏水调节料堆的含水量为55%;
(2)制作菌袋:将步骤(1)制备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装袋,菌袋为聚丙烯塑料袋,其直径×高×厚为13cm×36cm×0.05cm,装料高度为21cm;
(3)灭菌接种:步骤(1)的菌袋装好后,将菌包放入常压灭菌炉中灭菌,灭菌温度为110℃,灭菌时间为13h,灭菌后冷却到25℃,之后在无菌室内进行接种,接种量为15mg/g;
(4)出菇管理:将步骤(3)接种好的菌袋放入温度为25℃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时向空气中喷洒中药水I,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为45%,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至温度为5℃恒温箱中进行低温刺激52h;然后移入菇棚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进行出菇培养,培养时向空气中喷洒中药水II,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为90%,菇棚出菇培养过程中,每隔2.5h对菇棚内菌袋进行1次光照处理,光照处理的处理方式为循环彩色光照处理,共进行5个循环处理,所述循环处理的循环方式为:“蓝光处理10min,光照强度为900Lx”~“红光处理15min,光照强度为700Lx”~“绿光处理20min,光照强度为700Lx”~“白光处理20min,光照强度为1000Lx”~暗处理10min;共进行5个循环;
(5)采收与采后管理:待步骤(4)的秀珍菇子实体长至六七成时开始采收第一潮菇,采摘完成后每天早晚向培养料表面喷洒液肥,使空气湿度达到85%;然后再按照步骤(4)的出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直至采收完6潮菇。
步骤(1)中的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45份的发酵桑枝、23份的稻壳、22份的玉米芯、12份的石膏粉、13份的油茶渣、20份的火龙果皮和18份的甘蔗渣。
上述发酵桑枝的发酵方法为:将桑枝粉碎后经过150目的筛网筛选,然后向桑枝粉碎中添加10mg/g的NaCl和6mg/g酶活力为800U/g的纤维素酶,搅拌均匀后,按照9mg/g的接种量接入驯化好的桑枝发酵菌种,在温度为27℃,相对湿度为30%的条件下密闭发酵20d。其中,所述桑枝发酵菌种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23份的活菌数为3.4×108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32份活菌数为2.4×108CFU/g的米曲霉菌3.1×108CFU/g、19份活菌数为5.7×108CFU/g的红霉菌和27份活菌数为6.3×108CFU/g的乳酸菌;
上述桑枝发酵菌种的驯化方法为:将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菌、红霉菌分别置于驯化培养基中培养,当驯化培养基中纤维素含量下降一半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1;挑出菌落并重复第一期培养过程,当芽孢杆菌驯化培养基中纤维素含量下降一半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2;如此重复进行n期培养,当Tn=1/2T1时,完成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菌和红霉菌的驯化过程;将乳酸菌置于驯化培养基中培养,当驯化培养基中乳酸含量为含量达到30mg/mL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1;第一期培养结束后进行第二期培养,挑选出第一期培养结束后的菌株并置于相同配方的培养中培养,并重复第一期培养过程,当培养基中乳酸的含量达到30mg/mL时结束第二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2;如此重复进行n期培养,当Tn=1/2T1时,完成驯化过程;
上述驯化培养基的由如下成分组成:质量浓度为40mg/mL的纤维素、20mg/mL的半纤维素、质量浓度为5mg/mL的蔗糖、质量浓度为30mg/mL的酵母浸膏、质量浓度为13mg/mL的火龙果多糖、质量浓度为10mg/mL的琼脂、质量浓度为10mg/mL的芦荟甙、其余为桑叶汁。
上述培养料的加工方法为:按上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均匀混合后粉碎,经过70目筛网筛选得到本实施例所述培养料。
步骤(4)中的中药水I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23份的桉树叶提取物、22份的柳树皮提取物、24份的辣椒籽提取物、12份的荷叶提取物、25份的薄荷提取物和17份的芸香提取物。
本实施例中药水I中桉树叶提取物、柳树皮提取物、辣椒籽提取物、荷叶提取物、薄荷提取物、芸香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上述中药水I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步骤(4)中的中药水II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21份的肉桂皮提取物、23份的茼蒿提取物、13份的菊花提取物、16份的芦荟提取物、17份的苦楝提取物。
本实施例中药水II中肉桂皮提取物、茼蒿提取物、菊花提取物、芦荟提取物、苦楝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上述中药水II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步骤(5)中的液肥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41份的动物尿液过滤液、23份的油茶渣浸提液、12份的豆粕发酵液、16份的骨粉浸提液和16份的芦荟多糖。
本实施例液肥中动物尿液过滤液、油茶渣浸提液、豆粕发酵液、骨粉浸提液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上述液肥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对照组1:
本对照组的栽培方法严格按照实施例1进行,但是培养料中的桑枝不经过发酵处理,而是直接使用普通桑枝,其它配方和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对照组2:
本对照组的栽培方法严格按照实施例1进行,但是培养料中的不添加发酵桑枝,其它配方和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对照组3:
本对照组的栽培方法严格按照实施例1进行,将中药水I替换成蒸馏水进行喷施,其它配方和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对照组4:
本对照组的栽培方法严格按照实施例1进行,将中药水II替换成蒸馏水进行喷施,其它配方和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对照组5:
本对照组的栽培方法严格按照实施例1进行,将液肥替换成蒸馏水进行喷施,其它配方和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对照组6:
本对照组的栽培方法严格按照实施例1进行,处理光照的方法将彩色光照交替处理替换成白光处理,其它配方和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一致。
测试试验1:
第1潮采收时实施例1-3和对照组1-6第1潮采收时,每个组别分别取10朵;第2潮采收时实施例1-3和对照组1-6第1潮采收时,每个组别分别取10朵;测定朵重、朵高、盖重、盖长、盖宽、盖厚、柄重、柄直径和柄长并取平均值。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Figure GDA0001598655870000141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1-3的朵重、朵高、盖重、盖长、盖宽、盖厚、柄重、柄直径和柄长均大于对照组1-6,说明本申请培养料中的发酵桑枝、中药水I、中药水II、液肥和彩色光照交替能有效提高秀珍菇的朵重、朵高、盖重、盖长、盖宽、盖厚、柄重、柄直径和柄长,能有效提高秀珍菇的品质。
测试试验2:
接种后,每隔10d观察一次秀珍菇病虫害的情况,共观察60d并将病虫害情况进行记录,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Figure GDA0001598655870000151
由上表可知,对照组3和对照组4在分别在第30d、第20d出现霉斑的现象,之后就出现发霉、褐斑、完全腐烂等现象,说明本申请的中药水I和中药水II能有效提高秀珍菇的抗病能力,能有效驱除虫蚁。
综上所述,使用本发明的培养方法,能有效提高秀珍菇产量,提高秀珍菇品质,提高秀珍菇的抗病能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

1.一种桑枝秀珍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培养料:将培养料晒干后混合粉碎,经过100目-150目筛网筛选,然后加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为10%-15%,将培养料建成料堆进行堆沤发酵,所述堆长为4m-5m,堆宽为1m-1.5m,高度为80cm-100cm,坡度为30°-45°,在堆料中打2-4个通气孔,通气孔高度为20cm-30cm,直径为5cm-7cm,保持料堆的相对湿度为10%-15%,当料堆的中心温度达到65℃时,对料堆进行翻堆,发酵总时长为8d-10d,发酵完成后调节料堆的pH值为7.0-8.0,发酵完成后用蒸馏水调节料堆的含水量为50%-60%;
(2)制作菌袋:将步骤(1)制备好的培养料用装袋机装袋,菌袋为聚丙烯塑料袋,其直径×高×厚为12cm-15cm×34cm-37cm×0.04cm-0.06cm,装料高度为20cm-22cm;
(3)灭菌接种:步骤(1)的菌袋装好后,将菌包放入常压灭菌炉中灭菌,灭菌温度为100℃-120℃,灭菌时间为12h-14h,灭菌后冷却到24℃-26℃,之后在无菌室内进行接种,接种量为10mg/g-20mg/g;
(4)出菇管理:将步骤(3)接种好的菌袋放入温度为24℃-26℃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时向空气中喷洒中药水I,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为40%-50%,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将菌袋移至温度为4℃-6℃恒温箱中进行低温刺激50h-54h;然后移入菇棚在温度为18℃-22℃的条件下进行出菇培养,培养时向空气中喷洒中药水II,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5%-95%,菇棚出菇培养过程中,每隔2h-3h对菇棚内菌袋进行1次光照处理;
(5)采收与采后管理:待步骤(4)的秀珍菇子实体长至六七成时开始采收第一潮菇,采摘完成后每天早晚向培养料表面喷洒液肥,使空气湿度达到80%-90%;然后再按照步骤(4)的出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直至采收完5-6潮菇;
所述步骤(1)的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40份-50份的发酵桑枝、13份-29份的稻壳、17份-28份的玉米芯、9份-19份的石膏粉、11份-23份的油茶渣、14份-25份的火龙果皮和12份-24份的甘蔗渣;
所述发酵桑枝的发酵方法为:将桑枝粉碎后经过100目-150目的筛网筛选,然后向桑枝粉碎中添加5mg/g-10mg/g的NaCl和4mg/g-6mg/g酶活力为500U/g-800U/g的纤维素酶,搅拌均匀后,按照7mg/g-9mg/g的接种量接入驯化好的桑枝发酵菌种,在温度为25℃-27℃,相对湿度为20%-30%的条件下密闭发酵20d;
所述桑枝发酵菌种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12份-23份的活菌数为3.4×108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17份-32份活菌数为2.4×108CFU/g的米曲霉菌3.1×108CFU/g、9份-19份活菌数为5.7×108CFU/g的红霉菌和13份-27份活菌数为6.3×108CFU/g的乳酸菌;所述桑枝发酵菌种的驯化方法为:将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菌、红霉菌分别置于驯化培养基中培养,当驯化培养基中纤维素含量下降一半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1;挑出菌落并重复第一期培养过程,当芽孢杆菌驯化培养基中纤维素含量下降一半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2;如此重复进行n期培养,当Tn=1/2T1时,完成枯草芽孢杆菌、米曲霉菌和红霉菌的驯化过程;将乳酸菌置于驯化培养基中培养,当驯化培养基中乳酸含量为含量达到30mg/mL时结束第一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1;第一期培养结束后进行第二期培养,挑选出第一期培养结束后的菌株并置于相同配方的培养中培养,并重复第一期培养过程,当培养基中乳酸的含量达到30mg/mL时结束第二期培养,并将培养时间记为T2;如此重复进行n期培养,当Tn=1/2T1时,完成驯化过程;
所述驯化培养基的由如下成分组成:质量浓度为40mg/mL的纤维素、20mg/mL的半纤维素、质量浓度为5mg/mL的蔗糖、质量浓度为30mg/mL的酵母浸膏、质量浓度为13mg/mL的火龙果多糖、质量浓度为10mg/mL的琼脂、质量浓度为10mg/mL的芦荟甙、其余为桑叶汁;
所述步骤(4)的中药水I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13份-27份的桉树叶提取物、12份-29份的柳树皮提取物、11份-27份的辣椒籽提取物、9份-18份的荷叶提取物、12份-31份的薄荷提取物和13份-26份的芸香提取物;
所述步骤(4)的中药水II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13份-29份的肉桂皮提取物、12份-31份的茼蒿提取物、9份-23份的菊花提取物、10份-24份的芦荟提取物、7份-25份的苦楝提取物;
所述步骤(4)光照处理的处理方式为循环彩色光照处理,共进行4-5个循环处理,所述循环处理的循环方式为:“蓝光处理10min,光照强度为800Lx-1000Lx”~“红光处理15min,光照强度为600Lx-800Lx”~“绿光处理20min,光照强度为600Lx-800Lx”~“白光处理20min,光照强度为900Lx-1100Lx”~暗处理10min;
所述步骤(5)的液肥由如下重量份的成分组成:37份-49份的动物尿液过滤液、13份-27份的油茶渣浸提液、7份-17份的豆粕发酵液、9份-23份的骨粉浸提液和13份-21份的芦荟多糖。
CN201810097116.XA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桑枝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Active CN1083079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7116.XA CN108307927B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桑枝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7116.XA CN108307927B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桑枝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7927A CN108307927A (zh) 2018-07-24
CN108307927B true CN108307927B (zh) 2021-03-16

Family

ID=62888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7116.XA Active CN108307927B (zh) 2018-01-31 2018-01-31 一种桑枝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079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4754A (zh) * 2018-08-09 2018-11-20 合肥福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果发酵栽培料栽培蘑菇的方法
CN108849233A (zh) * 2018-08-28 2018-11-23 铜陵盛牛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产高营养平菇的栽培方法
CN110150027A (zh) * 2019-06-14 2019-08-23 四川菌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海鲜菇出菇整齐度的栽培方法
CN110150028A (zh) * 2019-06-14 2019-08-23 四川菌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高营养海鲜菇的栽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06374B (zh) * 2014-06-30 2016-05-18 广西南宁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利用甘蔗渣、桑杆和玉米渣生产姬菇的方法
CN104094772B (zh) * 2014-06-30 2016-05-18 广西南宁北部湾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利用木薯渣、桑杆和稻草生产姬菇的方法
CN104303846B (zh) * 2014-11-11 2016-06-29 汤阴森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用发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CN104744121A (zh) * 2014-12-26 2015-07-01 芝圣(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食用菌培养方法
CN104541987A (zh) * 2015-02-02 2015-04-29 孙宁 一种利用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4620858A (zh) * 2015-03-12 2015-05-20 象州县科学技术局 利用桑枝种植秀珍菇的方法
CN105532264A (zh) * 2016-01-15 2016-05-04 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反季节高效栽培秀珍菇方法
CN105900689A (zh) * 2016-05-20 2016-08-31 灵璧县恒利健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 一种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CN106927943A (zh) * 2017-01-18 2017-07-07 陆川县新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一种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CN106900348A (zh) * 2017-01-20 2017-06-30 陆川县新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一种富硒平菇的栽培方法
CN107211729A (zh) * 2017-07-27 2017-09-29 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木耳的驯化及其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7927A (zh) 2018-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7927B (zh) 一种桑枝秀珍菇的栽培方法
KR101347219B1 (ko) 밀리타리스 동충하초의 재배방법
KR101943219B1 (ko) 영지버섯 배지 제조방법
CN106905064A (zh) 一种银耳栽培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银耳栽培方法
CN104892086A (zh) 一种复合海藻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94492A (zh) 灵芝的培育方法
CN107455142A (zh) 一种提高灵芝品质的种植方法
JP3865735B2 (ja) 冬虫夏草の人工栽培方法
KR20130098102A (ko) 천연물을 이용한 각종 버섯의 재배방법
CN108432544B (zh) 一种桑枝云耳的栽培方法
CN105272754A (zh) 茄子生长专用复合肥料
CN105505718A (zh) 一种富含dnj的虫草桑汁保健琥珀稠酒
KR102509566B1 (ko) 식물의 약성과 유황 발효를 통해 얻어지는 미생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살균·살충·탈취제의 제조방법
KR20160035372A (ko) 약초박을 포함하는 버섯재배용 배지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버섯의 재배방법
CN107567950A (zh) 一种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3980060A (zh) 一种中华鹅膏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569265A (zh) 一种药用真菌粉的制备方法
CN107821021B (zh) 一种翅荚决明与白三叶草的套种方法
KR101413455B1 (ko) 스테비아 액상 비료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되는 스테비아 액상 비료
CN105941645A (zh) 一种纯天然情人果叶豆腐的制作方法
CN110089341A (zh) 一种桑枝榆黄菇的栽培方法
CN109105155A (zh) 一种茶树套种金针菇的种植方法
CN110627573A (zh) 以茶毫为原料制备改良土壤板结专用肥的方法
KR20210006158A (ko) 고농도 코디세핀을 함유하는 동충하초 배양방법
CN108618123A (zh) 一种刺梨猴菇液的萃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3

Address after: 054999 no.038, zhoulou village, Linxi Town, Linxi County,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ou Lingling

Address before: No. 8 and 9, building 7, Jiangtou Sangye community, Jiangtou community, Qingyuan Town, Yizhou City, Hech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46300

Applicant before: GUANGXI YIZHOU TIANYUAN LYUJI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1

Address after: No. 87, Nanmen Road, Jiaocheng Town, Jiaoling County, Me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4100

Applicant after: Meizhou South longevity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54999 no.038, zhoulou village, Linxi Town, Linxi County,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ou Lingl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