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1335A - 织物 - Google Patents

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91335A
CN108291335A CN201680069301.7A CN201680069301A CN108291335A CN 108291335 A CN108291335 A CN 108291335A CN 201680069301 A CN201680069301 A CN 201680069301A CN 108291335 A CN108291335 A CN 108291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filament
monofilament
fabric
fiber
form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93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91335B (zh
Inventor
成子聪
土仓弘至
山尾亮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291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1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91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913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4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47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multicomponent, e.g. blended yarns or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03D1/0035Protective fabrics
    • D03D1/0041Cut or abrasion resistan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03D13/008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characterised by weave density or surface weigh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8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synthetic polymer-based, e.g. polyamide or polyester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03D1/04Sack- or bag-like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不易发生由摩擦引起的网眼错位从而耐磨耗性优异,表面平滑且肌肤触感优异的织物。本发明是,经丝或纬丝的任一者的至少一部分是为单丝1的纤维(M),与上述纤维(M)交叉的纤维(N)是至少一部分为复丝2的纤维(N),且满足下述(1)或(2)的织物。(1)上述单丝1与上述复丝2熔合,并同时满足下述(A)、(B)。1.0≤a/L≤1.5(A) 0.5≤h/b≤1.0(B) (2)上述单丝1不与上述复丝2熔合,并同时满足下述(C)、(D)。1.0≤a/L≤1.5(C) 0.7≤h/b≤1.0(D) a: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表面方向的长度 b: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厚度方向的长度 L:隔着纤维(M)而相邻的复丝2彼此的中心间距离 h:单丝1的卷曲高度。

Description

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进一步详细而言涉及能够优选用于鞋、工作服、包等的耐磨耗性、肌肤触感优异的织物。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经丝或纬丝的任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使用单丝,与包含上述单丝的纤维交叉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使用复丝而构成的各种布帛。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聚丙烯复丝用于例如经丝,将芯鞘型复合聚丙烯单丝用于纬丝的网状体。其是使芯鞘型复合聚丙烯单丝的鞘部的熔融温度比芯部的熔融温度高,在织造后,加热而将鞘部的聚丙烯熔解而将经丝与纬丝粘着而得的。
进一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有耐磨耗性并具有软的手感的表皮材用织物,其是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复丝用于纬丝,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单丝用于经丝的织物(专利文献3的实施例6)。
与上述不同,专利文献3中,作为使耐磨耗性提高了的布帛,提出了下述布帛,其通过配合鞘部具有比构成芯部的聚合物熔点低的聚合物的芯鞘复合纤维,进行鞘部的热熔合,从而将纤维彼此固定而抑制了网眼错位发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001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0154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361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一直以来,在鞋、工作服、包等布帛制品中,为了经得起反复的摩擦,在易于擦蹭的袖口、凸部或角的部分等,将布帛重叠,或使用涂布了合成橡胶等的加工布、涂布了氨基甲酸酯等的人工皮革等。任一方法都存在使布帛制品厚、重,使透气性降低并且肌肤触感不好这样的问题,或者存在伴随加工也发生成本上升这样的问题。因此期望耐磨耗性、肌肤触感优异,并且兼备轻量性、透气性的布帛。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织物是建筑工程用途,没有考虑肌肤触感,并未公开肌肤触感好的织物的具体结构。
进一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表皮材用织物虽然有关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的物性、织物的弹性恢复率的记载,但是在实际织造上的简便评价指标不明确,即使直接实施专利文献2的公开内容也得不到耐磨耗性、软的手感优异的织物。
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布帛存在下述问题:虽然通过交叉的纤维彼此的熔合固定而抑制网眼错位,耐磨耗性提高,但是熔合固化了的纤维与摩擦对象接触,因此肌肤触感变差。
本发明的课题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适于对反复滑动的耐磨耗性优异、并且肌肤触感良好的布帛制品的织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成的第1发明是,
一种织物,其经丝或纬丝的任一者的至少一部分是为单丝1的纤维(M),
并且,与上述纤维(M)交叉的纤维(N)是至少一部分为复丝2的纤维(N),上述织物满足下述(1)或(2)的任一条件(第1发明)。
(1)上述单丝1与上述复丝2熔合,并且,复丝被覆率a/L和单丝隐蔽率h/b同时满足(A)式和(B)式。
1.0≤a/L≤1.5···(A)式
0.5≤h/b≤1.0···(B)式
(2)上述单丝1不与上述复丝2熔合,并且,复丝被覆率a/L和单丝隐蔽率h/b同时满足(C)式和(D)式。
1.0≤a/L≤1.5···(C)式
0.7≤h/b≤1.0···(D)式
这里a、b、L、h含义如下。
a: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表面方向的长度
b: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厚度方向的长度
L:隔着纤维(M)而相邻的复丝2彼此的中心间距离
h:单丝1的卷曲高度。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在第1发明中,上述复丝2的覆盖系数为800以上1200以下的织物(第2发明)。
作为其它优选的方案,是在上述任一发明中,上述复丝2的捻系数为0以上10,000以下的织物(第3发明)。
作为其它优选的方案,是在上述任一发明中,上述单丝1的弯曲刚度为1cN以上6cN以下的织物(第4发明)。
作为其它优选的方案,是在上述任一发明中,上述单丝1为芯鞘复合丝,鞘成分的熔点比芯成分的熔点至少低10℃的织物(第5发明)。
作为其它优选的方案,是在上述任一发明中,在依照JIS L1096 8.19.3C法的磨耗试验中,4000次减重小于0.5g并且无开孔的织物(第6发明)。
作为其它优选的方案,是在上述任一发明中,KES表面摩擦特性值的平均摩擦系数MIU为0.10~0.42,并且平均摩擦系数的变动MMD为0.01~0.07的织物(第7发明)。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1发明,可获得将确保耐磨耗性的单丝和确保肌肤触感的复丝的优点彼此进行适当配置的状态,可提供耐磨耗性、肌肤触感优异的织物。此外,通过使构成本发明的单丝和复丝熔合并满足上述(1)的条件、或不熔合并满足上述(2)的条件,从而织物的网眼错位被有效抑制,耐磨耗性被进一步改善。此外可以提供经丝与纬丝的适当配置不易崩溃,维持良好的肌肤触感的织物。
根据第2发明,通过使复丝的覆盖系数在特定范围,从而使经丝与纬丝的约束力变得适当,并且可以良好地维持复丝的卷曲形状。其结果是,提供轻量性、耐久性优异并且肌肤触感、透气性好的织物。
根据第3发明,通过使复丝的捻系数在特定范围,从而复丝的截面形状易于变得扁平,与单丝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与单丝接触的单丝数变多。从而提供由于1根单丝所受到的力被分散从而不易发生单丝断开,耐磨耗性更加优异,并且肌肤触感好的织物。
根据第4发明,通过使单丝的弯曲刚度在特定范围,可以抑制由单丝的弯曲刚度降低引起的网眼错位发生。与此同时,可以防止与过度高的弯曲刚度所引起的卷曲形状维持性能降低相伴随的丝约束力不足所导致的网眼错位、或可以防止由单丝隐蔽率h/b降低导致的耐磨耗性降低。
根据第5发明,经丝与纬丝的熔合不使用熔合剂,可以容易地提供耐磨耗性、肌肤触感优异的织物。
根据第6发明,可以提供在鞋、工作服、包等布帛制品中对摩擦的耐久性优异的织物。
根据第7发明,可以提供在鞋、工作服、包等布帛制品中表面平滑且肌肤触感好的织物。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织物的耐磨耗性优异,并且肌肤触感良好,因此其单独可以适合用作鞋、工作服、包等身穿的布帛制品、随身的布帛制品。此外,用途不限定于此,能够利用于例如交通工具的坐椅用表皮材等要求耐磨耗性和柔软的触感的各种布帛制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用于算出复丝被覆率和单丝隐蔽率的测定部位的概略的织物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织造组织为平纹组织的情况下的织物中的复丝的截面中的织物表面方向的长度a、复丝的截面中的织物厚度方向的长度b的定义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织造组织为2/2斜纹组织的织物的情况下的复丝的截面中的织物表面方向的长度a、复丝的截面中的织物厚度方向的长度b的定义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织造组织为平纹组织的织物的情况下的相邻复丝的中心间距离L、单丝的卷曲高度h的定义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织造组织为2/2斜纹组织的织物的情况下的相邻复丝的中心间距离L、单丝的卷曲高度h的定义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的织物的经丝或纬丝的任一者的至少一部分是为单丝1的纤维(M),并且,与上述纤维(M)交叉的纤维是至少一部分为复丝2的纤维(N),上述织物满足下述(1)或(2)的任一条件。
(1)上述单丝1与上述复丝2熔合,并且,复丝被覆率a/L和单丝隐蔽率h/b同时满足(A)式和(B)式
1.0≤a/L≤1.5···(A)式
0.5≤h/b≤1.0···(B)式
(2)上述单丝1不与上述复丝2熔合,并且,复丝被覆率a/L和单丝隐蔽率h/b同时满足(C)式和(D)式
1.0≤a/L≤1.5···(C)式
0.7≤h/b≤1.0···(D)式
这里a、b、L、h含义如下。
a: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表面方向的长度
b: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厚度方向的长度
L:隔着纤维(M)而相邻的复丝彼此的中心间距离
h:单丝的卷曲高度。
上述a、b、L、h的详细定义如下所述。以下使用图1~图5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用于算出复丝被覆率和单丝隐蔽率的测定部位的概略的、织物的截面示意图。是对该织物沿与经丝或纬丝所包含的单丝1的纤维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将与包含单丝1的纤维交叉的复丝2切断而得的切断面。
图2是用于说明织造组织为平纹组织的情况下的织物中的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表面方向的长度a、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厚度方向的长度b的定义的截面示意图,是以与图1同样的方向切断而得的面。
图3是用于说明织造组织为2/2斜纹组织的情况下的织物中的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表面方向的长度a、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厚度方向的长度b的定义的截面示意图,是除了织造组织不同以外以与上述图1同样的方向切断而得的面。
图4是用于说明织造组织为平纹组织的情况下的织物中的相邻复丝的中心间距离L、单丝1的卷曲高度h的定义的截面示意图。其是以与图1同样的方向切断而得的面。
图5是用于说明织造组织为2/2斜纹组织的情况下的织物中的相邻复丝的中心间距离L、单丝的卷曲高度h的定义的截面示意图,是以与上述图3同样的方向切断而得的切断面。
首先对长度a和长度b进行说明。
参照图2和图3。想像出包围一个复丝2的截面,并且平行的2边与复丝2的截面相接,此外平行的2边成为复丝2的厚度方向和与其垂直的方向(即织物的表面方向)的长方形。将沿着织物表面方向的边的长度设为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表面方向的长度a,将沿着与织物表面方向垂直的方向的边的长度设为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厚度方向的长度b。
接下来对L进行说明。
参照图4和图5。与上述复丝在厚度方向相接的1根单丝1中,将连接相邻的卷曲顶点C1与C2这2点的距离设为2*L,将2*L的一半长度设为相邻复丝的中心间距离L。
最后对h进行说明。
参照图4和图5。将以连接1根单丝的相邻的卷曲顶点C1与C2这2点的距离2L的线为上边,与其平行并且与复丝的底部B(复丝在织物的厚度方向与单丝相接的点)接触的线所形成的长方形的高度(与厚度方向接近的边的长度)设为单丝的卷曲高度h。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涉及的织物中,经丝或纬丝的任一者的至少一部分是包含单丝1的纤维(M),并且与上述纤维(M)交叉的纤维(N)在至少一部分包含复丝2。其中优选经丝或纬丝的任一者的纤维实质上为单丝,并且与该纤维交叉的纤维实质上为复丝。上述所谓实质上,是指基于设计性等理由而能够并用若干其以外的纤维。例如直到20质量%,进一步直到10质量%的量。即,在纤维(M)中单丝1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此外在纤维(N)中复丝2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
复丝为由多根纤维形成的束。单丝直径相对于总纤度是细的,通过使其露出到织物表面,从而可以在与肌肤接触时提供柔软的触感,但因为磨耗而单丝易于断开。另一方面,单丝为1根纤维,单丝直径粗,并且即使对于压碾,纤维直径也不易变形。因此,通过露出到织物表面,从而如果触摸则易于感到表面硬、粗糙,但不易因为磨耗而断开。本发明通过使用这些具有相反特性的纤维,采用上述单丝隐蔽率和上述复丝被覆率这样的参数,实现两者的合适化,从而形成兼备对反复摩擦的耐磨耗性与柔软的肌肤触感的织物。
本发明的织物的上述复丝被覆率a/L为1.0以上1.5以下,并且,在单丝与复丝熔合的情况下,上述单丝隐蔽率h/b为0.5以上1.0以下。
复丝被覆率a/L表示织物表面的复丝与单丝的露出比例。单丝的单丝直径粗,并且与肌肤接触时纤维直径不易变形,因此如果触摸则易于感到表面硬、粗糙。通过使a/L在上述范围,从而用单丝直径细、具有柔软的触感的复丝2覆盖表面,减少单丝1的露出面积,获得柔软的肌肤触感。a/L小于1.0时,单丝1过强接触,因此有肌肤触感变差的倾向。此外,如果a/L高于1.5,则不能用单丝1的卷曲形状的山顶部支撑磨耗面,大量复丝2的单丝磨损,有耐磨耗性变差的倾向。优选为1.2~1.4。
单丝隐蔽率h/b表示织物厚度方向的复丝2与单丝1的露出高度的比例。复丝2的单丝直径细,易于因为磨耗而断开,因此如果b与h相比过大则有耐磨耗性降低的倾向。通过使h/b在上述范围,从而可以用结实的单丝1的卷曲形状的山顶部支撑磨耗面,在单丝1的谷部隐藏复丝2,避免磨耗,获得优异的耐磨耗性。在织物表面被摩擦时,根据摩擦时的荷重而复丝2的纤维束形状直径被某种程度压碾,因此如果为上述范围,则即使b大于h,也可以提供充分的耐磨耗性,并且也提供柔软的肌肤触感。在单丝1与复丝2熔合的情况下,如果h/b小于0.5,则不能用单丝的卷曲形状的山顶部支撑磨耗面,大量复丝2的单丝磨损,因此耐磨耗性变差。此外,如果h/b超过1.0,则单丝1过强接触,因此肌肤触感变差。因此在单丝1与复丝2熔合的情况下,h/b为0.5~1.0的范围。优选为0.7~0.9。
需要说明的是,复丝被覆率a/L和单丝隐蔽率h/b可以通过长丝的调整与织造和织造后的热加工条件来调整卷曲的程度,从而可以为特定范围。关于长丝,是单丝的原材料、特性粘度、纤度、拉伸倍率、拉伸温度、松弛倍率、松弛温度、截面形状、织密度、弯曲刚度,另外是复丝的原材料、捻系数、纤度、织密度、弯曲刚度。在织造时是经丝张力和纬丝张力。在热定形加工时是纵向收缩率和横向收缩率。此外,在单丝1不与复丝2熔合的情况下,与熔合的情况相比,约束复丝2的力弱,在摩擦时大量复丝2的单丝磨损,不利于耐磨耗性。因此,除了复丝被覆率a/L为1.0以上1.5以下以外,如果单丝隐蔽率h/b为0.7以上1.0以下,则隐蔽率不会过小。优选为0.8~0.9。
在本发明中,使用了复丝的经丝或纬丝的覆盖系数优选为800以上1200以下,更优选为1000以上1200以下。这里,覆盖系数是如下计算的值。
如果复丝的覆盖系数小,则经丝和纬丝的约束力不足,在磨耗时发生网眼错位,不易获得所希望的耐久性。此外,如果复丝的覆盖系数过大,则单丝的卷曲形状易于变得平坦,作为结果,不易获得所希望的耐久性。
在本发明中,复丝的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酰胺、聚丙烯、聚乙烯、聚苯硫醚、丙烯酸系等作为基础聚合物。特别是从强度方面考虑,可以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作为基础聚合物。这些基础聚合物也能够根据需要制成与其它成分的共聚物,或制成配合了其它成分的组合物,从而实施改性而使用。例如,如果在PET等中导入磺酸基,则成为能够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阳离子可染聚酯,可获得强度和发色性优异的复丝,因此是适合的。作为这样的阳离子可染聚酯丝的市售品,适合举出東レ(株)制LOCII等。
本发明中使用的复丝中,只要是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则可以使用捻丝、假捻加工丝、塔斯纶加工丝、空气加工丝。但是在通过塔斯纶加工丝、空气加工丝使复丝膨松的情况下,复丝的截面中的织物厚度方向的长度b过度变大,有耐磨耗性降低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注意。此外,作为这些加工、其它原材料,也可以混合使用阻燃剂、抗静电剂、耐候剂、颜料、消光剂等添加剂。此外,也可以制成预先染色了的先染丝而使用。
复丝的单丝纤度优选为1dtex以上10dtex以下,更优选为2dtex以上6dtex以下。如果复丝的单丝纤度为1dtex以上,则易于确保必要的弯曲刚度,易于形成一方的丝的卷曲形状。如果复丝的单丝纤度为10dtex以下,则不易出现手接触的发硬感,易于获得柔软的手感。
复丝的总纤度优选为100dtex以上2000dtex以下,更优选为150dtex以上1700dtex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dtex以上1000dtex以下。如果复丝的总纤度为100dtex以上,则易于确保必要的弯曲刚度,如果为2000dtex以下则织物制造上的操作变得容易。
此外,作为上述复丝的强度,从织物强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3.0cN/dtex以上的纤维丝条。强度条件优选为高强度,但实用上更优选为5.0cN/dtex以上15.0cN/dtex以下的范围的强度。
在本发明中,上述复丝的捻系数优选为0以上10000以下的弱捻状态,更优选为0以上8500以下。这里,捻系数由下式求出。
通过使复丝的捻系数在上述范围,从而复丝的截面形状变为扁平形。复丝与交叉的单丝的接触面积变大,可以与单丝接触的单丝变多。其结果,复丝的单丝所受到的力被分散,从而单丝断开不易发生,有耐磨耗性提高的倾向。此外,复丝被覆率a/L变大,肌肤触感变得良好。相反,在上述复丝的捻系数大于10000的情况下,可以与单丝接触的丝的范围变窄,不接触的单丝变多,因此网眼错位易于发生,有耐磨耗性降低的倾向。
如果由磨耗试验得到的减量小于0.5g并且无开孔,则能够获得织布的所希望的耐久性,对于使用者而言可以获得长寿命的织布,因此优选。更优选为小于0.4g。如果由磨耗试验得到的减量超过0.5g或发生开孔,则得不到目标的耐久性。这里所谓磨耗试验,是依照JIS L1096(2010)8.19.3 C法(JIS手册2013),利用泰伯尔磨耗试验机,在荷重250g、磨耗轮H-18、圆板直径100mm的条件下,进行4000次磨耗的试验。
KES表面摩擦特性值的平均摩擦系数(MIU)表示试样表面的滑动容易性。该值越大则表示表面越不易滑动。此外,摩擦系数的变动(MMD)表示试样表面的粗糙感、凹凸感。该值越大则表示表面的粗糙越大。优选KES表面摩擦特性值的平均摩擦系数MIU为0.10~0.42,并且平均摩擦系数的变动MMD为0.01~0.07。更优选平均摩擦系数MIU为0.20~0.40,并且平均摩擦系数的变动MMD为0.02~0.065。进一步优选平均摩擦系数MIU为0.25~0.38,并且平均摩擦系数的变动MMD为0.025~0.060。
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单丝1的弯曲刚度为1cN以上、6cN以下。如果单丝1的弯曲刚度为1cN以上,则发挥作为骨料的作用,在摩擦时不易发生网眼错位,耐磨耗性良好。如果为6cN以下,则单丝不会过于刚直,易于形成卷曲形状,因此充分获得丝的约束力,在摩擦时网眼错位不易发生,或单丝隐蔽率b/h变高,从而可获得良好的耐磨耗性。
在本发明中,单丝的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等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聚乙烯等聚烯烃、聚苯硫醚、聚酯系弹性体、聚硫醚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等作为基础聚合物。然而,通过使用作为聚合物的弯曲刚度低的原材料作为基础聚合物而制成单丝,从而即使在使复丝更细的情况下,也易于形成所希望的卷曲形状,因此可以制成更薄且轻量的织物。从这样的观点考虑,可以进一步优选使用以聚酯系弹性体、聚硫醚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等弹性体作为基础聚合物的弹性丝,可以进一步优选使用以聚酯系弹性体作为基础聚合物的弹性丝。
作为聚酯系弹性体,优选为作为分子结构由硬链段和软链段构成的聚酯系弹性体。硬链段优选主要以由芳香族二羧酸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与二醇或其酯形成性衍生物形成的芳香族聚酯单元作为主要构成单元。另一方面,软链段优选为以脂肪族聚醚单元和/或脂肪族聚酯单元与二醇作为主要构成单元。
一般而言,如果是由相同聚合物制造的长丝,则有纤度低的长丝弯曲刚度低,进一步如果总纤度相同,则与单丝相比复丝的弯曲刚度低的倾向。而且在弯曲刚度低的情况下有易于形成卷曲的倾向。在本发明中,在制成织物的情况下,从使单丝与复丝的卷曲为适当平衡,丝的约束力提高,并且控制复丝与单丝的露出平衡的方面考虑,单丝的优选纤度范围为复丝的总纤度的0.2倍以上1.5倍以下,更优选为0.3倍以上1.0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倍以上0.8倍以下。单丝的纤度如果为复丝总纤度的0.2倍以上,则因为单丝的刚性和张力,复丝易于被弯曲,单丝的纤度如果为复丝总纤度的1.5倍以下,则因为复丝的刚性和张力,单丝易于被弯曲,两方的丝的卷曲易于以适当平衡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要求透气性的情况下,只要在不妨害透气性的范围,优选构成织物的经丝与纬丝熔合。通过使其熔合,从而不易发生网眼错位,耐磨耗性提高。然而,如果将复丝的表层熔合则易于损害柔软的肌肤触感,不优选。
单丝1可以是芯鞘复合丝等复合丝,也可以是丝整体由相同原材料构成的非复合丝。在使作为单丝的经丝或纬丝的任一者与、上述任一者以外的经丝或纬丝的至少一部分所使用的复丝熔合的情况下,作为单丝,优选为芯鞘复合丝。在该情况下,优选构成上述单丝的鞘成分的原材料的熔点比构成上述单丝的芯成分的原材料的熔点至少低10℃。通常优选单丝的鞘部分整体与其它丝熔合,但如果上述单丝的鞘成分的熔点小于上述单丝的芯成分的熔点+10℃,则在热定形温度超过芯成分的熔点的情况下担心在热定形时熔解直到芯成分,在熔合部分强度降低。需要说明的是,为上述芯鞘复合丝或非复合丝的单丝均可以用于不熔合的情况。
关于单丝采用芯鞘结构的情况下的原材料的种类,芯成分与鞘成分可以由相同或不同成分构成。然而,从提高芯成分与鞘成分的粘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芯成分和鞘成分包含相同成分,更优选芯成分与鞘成分由相同成分构成。其中进一步优选芯成分与鞘成分分别为由包含共同构成成分的多个构成成分构成的共聚物,通过改变这些多个构成成分的组成比等来制成熔点不同的芯成分、鞘成分。
其中从热定形时的粘接性和丝强度方面考虑,最优选为具有由熔点190~250℃的聚酯系弹性体形成的芯成分和由熔点140~190℃的聚酯系弹性体形成的鞘成分的芯鞘复合纤维。
本发明的织物的目付优选在100~500g/m2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00~300g/m2,更优选为100~200g/m2。如果目付为100g/m2以上,则易于获得所要求的耐久性。另一方面,如果目付为500g/m2以下,则易于获得轻量化的优点。
本发明的织物的制造基本上可以通过1)复丝的加捻、2)织造、3)热处理等通常方法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没有热处理也发挥效果,但更优选进行热处理,使一方的丝与复丝熔合。在使用鞘部的熔点比芯部的熔点至少低10℃的芯鞘结构的单丝构成本发明的织物的情况下,热处理温度优选采用比鞘部的熔点高,并且比芯部的熔点低的温度。热处理例如可以在150~220℃的温度进行30~120秒。
本实施方式中的织物的组织只要根据用途而适当选择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或组合了这些组织的双层织物等的组织即可。平纹组织的经丝与纬丝彼此约束的点多,不易网眼错位,因此优选。绽线防止等操作性也良好。此外,织造方法、使用的织机只要可获得本发明的织物,就没有特别限定,只要适当选择即可。
本发明中用于获得规定范围的织物的织造条件根据所使用的纤维的特性而不同。例如在着眼于经丝张力和纬丝张力的情况下,根据所使用的纤维的特性、其组合而不同,因此难以限定为特定范围。但是这些力相互作用于纤维,影响经丝和纬丝的卷曲形状,其结果使复丝被覆率a/L和单丝隐蔽率h/b变化。在经丝张力低、或纬丝张力高的情况下,经丝卷曲易于变小,纬丝卷曲易于变大。在经丝张力高、或纬丝张力低的情况下,经丝卷曲易于变大,纬丝卷曲易于变小。
热定形加工时的纵向收缩率、横向收缩率也根据所使用的纤维的特性、其组合而不同,因此为了制造本发明的织物,难以限定为特定范围。这些收缩率相互作用,同时影响经丝和纬丝的卷曲形状,使复丝被覆率a/L和单丝隐蔽率h/b变化。在纵向收缩率高、或横向收缩率低的情况下,经丝卷曲易于变小,纬丝卷曲易于变大,在纵向收缩率低、或横向收缩率高的情况下,经丝卷曲易于变大,纬丝卷曲易于变小。
因此,在选择织造条件的情况下,只要鉴于所使用的纤维的特性、组合,以织造用丝的卷曲形状成为本发明中规定范围内的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织物用于鞋的表皮材、工作服、包布料、车辆的坐椅构件、鞋的表皮材等构件、足球、排球等体育用球的构件、胶粘带、无纺布的基布、内饰构件、车辆/住宅内层用构件、和土木用材料等用途。
实施例
接下来,基于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织物进行说明。在实施例中说明的特性的测定法如下所述。
1.复丝被覆率(以下也有时简称为“被覆率”)
从织物,在与包含单丝1的纤维(M)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将与纤维(M)交叉的包含复丝2的纤维(N)切断,制成观察用试样。将该试样,在非拉紧状态下在粘接于试样台的状态下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以40倍拍摄放大照片。分别对5处测定与单丝1交叉的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表面方向的长度a(mm)、和相邻复丝的中心间距离L(mm),通过下式求出复丝被覆率(a/L),算出其平均值(参照图1)。
复丝被覆率(a/L)=a÷L
a: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表面方向的长度
L:隔着纤维(M)而相邻的复丝2彼此的中心间距离。
2.单丝隐蔽率(以下也有时简称为“隐蔽率”)
准备以与测定复丝被覆率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切断的试样。进而在非拉紧状态下在粘接于试样台的状态下使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以40倍拍摄放大照片,分别对5处测定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厚度方向的长度b(mm)、和单丝丝的卷曲高度h(mm)。通过下式求出复丝被覆率(h/b),算出其平均值(参照图1)。
复丝被覆率(h/b)=h÷b
b: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厚度方向的长度
h:单丝1的卷曲高度。
3.织密度
按照JIS L1096:2010 8.6.1A法,对不同的5处用放大镜观察织物表面(ひょうめん),计数25.4mm区间的经丝和纬丝的根数,算出各自的平均值。
4.纤度
按照JIS L1013:2010 8.3.1B法,测定公量纤度将其设为纤度。
5.覆盖系数
6.捻系数
依照JISL1013:2010 8.13.1,使用浅野机器(株)制的检捻器,使夹具间隔为50cm,在2.94mN×显示分特的初荷重下安装试样,测定捻数,乘以2而求出每1m的捻数。使用下述式,算出捻系数。
7.单丝的弯曲刚度
在沿水平方向以10mm间隔设置了2根直径2mm的不锈钢棒下,放置切割成长度约4cm的单丝,在2根不锈钢棒的中央部的位置对单丝挂上直径1mm的J字型不锈钢制钩,使用(株)メネベア制TCM-200型万能拉伸-压缩试验机,将不锈钢制钩以速度50mm/分钟提升,以此时产生的最大应力评价弯曲刚度。
8.熔合的有无
取10mm×10mm的样品,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以100倍观察织物表面的表(おもて)面和背面,确认纤维的熔合有无。
9.泰伯尔磨耗试验
依照JIS L1096:2010 8.19.3 C法,利用泰伯尔磨耗试验机,在荷重250g、磨耗轮H-18、圆板直径100mm的条件下,测定4000次磨耗后的重量,将其与试验前的重量差(g)设为“4000次减重”。作为样品片的破裂判定,将无开孔设为A,将有开孔设为B。作为耐磨耗性的综合判定,将4000次减重小于0.5g并且无开孔设为合格,将其它设为不合格。
10.表面摩擦感评价摩擦系数(MIU)
使用カトーテック制KES-SE摩擦感试验机,试验台移动速度为1.00mm/秒,摩擦静荷重为50g,摩擦件为10mm见方钢琴丝,将经纬2方向分别测定3次,求出其平均值。求出摩擦系数(MIU)的式子如下所述。
MIU=(1/X)∫μdx(积分范围:0~X)
μ:摩擦力/压试样的力(50gf)
x:试样表面上的位置
X:移动距离(2cm)
摩擦系数(MIU)表示试样表面的滑动容易性,值越大则表示表面越不易滑动。作为判定,将MIU为0.40以下的情况设为A,将MIU超过0.40且为0.42以下的情况设为B,将MIU超过0.42的情况设为C。
11.表面摩擦感评价摩擦系数的变动(MMD)
使用カトーテック制KES-SE摩擦感试验机,试验台移动速度为1.00mm/秒,摩擦静荷重为50g,摩擦件为10mm见方钢琴丝,对经纬2方向分别测定3次,求出其平均值。求出摩擦系数的变动(MMD)的式子如下所述。
MMD=(1/X)∫|μ-μ’|dx(积分范围:0~X)
μ:摩擦力/压试样的力(50gf)
x:试样表面上的位置
X:移动距离(2cm)
μ’:μ的平均值
摩擦系数的变动(MMD)表示试样表面的粗糙感、凹凸感,值越大则表示表面的粗糙越大。作为判定,将MMD为0.05以下的情况设为A,将MMD超过0.05且为0.07以下的情况设为B,将MMD超过0.07的情况设为C。
12.目付
依照JIS L1096:2010 8.3.2A法,取200mm×200mm的样品3片,测定各自的绝对干燥质量,求出每1m2的质量,算出其平均值。
(实施例1~4和比较例1~4)
将作为热塑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東レ·デュポン制“ハイトレル”(注册商标)6347(熔点215℃)用作芯成分,将“ハイトレル”(注册商标)4056(熔点153℃)用作鞘成分。将各自的颗粒干燥后,用分开的挤出机进行熔融,分别用齿轮泵计量而流入到复合组件中,供给到挤出机,获得了其质量比率为芯:鞘=70:30的700dtex的单丝弹性丝。该弹性丝的弯曲刚度为1.0cN,将其用作纬丝。
此外,将阳离子可染聚酯丝(東レ制LOCII)的167dtex-48长丝丝10根进行了合丝。将所得的总纤度1670dtex-480长丝以经丝捻系数成为表1的方式加捻,使用所得的丝作为经丝。调整经丝张力等织造条件,制作表1记载的平纹组织的织物,将所得的织物利用针板拉幅机使进出的宽度相同,经丝方向的超喂率为0%,在180℃的温度进行了1分钟热处理。然后,按照通常的阳离子染料染色加工方法进行了染色加工。完成的织物都是鞘成分的聚酯系弹性体在织物的经丝和纬丝的交点部分发生了粘接固化。此外,完成的织物的经丝密度和纬丝密度如表1所记载的那样。
如表2和表3所示,实施例1~4中,纬丝密度和经丝捻系数中的任一数值不同,但被覆率和隐蔽率在特定范围,耐磨耗性优异,并且肌肤触感也柔软。
此外,如表2和表3所示,比较例1~4中,被覆率或隐蔽率不在特定范围,耐磨耗性和肌肤触感的任一个不足。比较例1是隐蔽率过小的情况的例子。由于经丝变为扁平形状,被覆率高,因此肌肤触感柔软,但隐蔽率低,仅得到耐磨耗性差的织物。比较例2是隐蔽率过大的情况的例子。单丝露出到表面,仅得到肌肤触感硬的织物。比较例3由于被覆率过小,因此单丝露出到表面,仅得到肌肤触感硬的织物。比较例4也是被覆率过小的情况的例子,单丝露出到表面,仅得到虽然耐磨耗性非常优异但肌肤触感硬的织物。
(实施例5)
作为热塑性聚酯系弹性体,准备了東レ·デュポン制“ハイトレル”(注册商标)6347(熔点215℃)用作芯成分。此外,准备了“ハイトレル”(注册商标)4056(熔点153℃)用作鞘成分。将各自的颗粒干燥后,用分开的挤出机熔融后,分别用齿轮泵计量而流入到复合组件中,供给到挤出机,获得了其质量比率为芯:鞘=70:30的400dtex的单丝弹性丝。该弹性丝的弯曲刚度为0.3cN,使用了该弹性丝作为纬丝。
将阳离子可染聚酯丝(東レ制LOCII)的167dtex-48长丝丝5根进行了合丝。将所得的总纤度835dtex-240长丝以经丝捻系数成为2890的方式加捻,使用所得的丝作为经丝。调整经丝张力等织造条件,制作表1记载的平纹组织的织物,将所得的织物利用针板拉幅机使进出的宽度相同,经丝方向的超喂率为0%,在180℃的温度下进行了1分钟热处理。对于完成的织物,鞘成分的聚酯系弹性体在织物的经丝和纬丝的交点部分发生了粘接固化。此外,完成的织物的经丝密度和纬丝密度如表1所记载的那样。
如表2和表3所示,实施例5的被覆率和隐蔽率在特定范围,确认了耐磨耗性优异,并且肌肤触感也柔软。
(实施例6~8和比较例5、6)
将作为热塑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東レ·デュポン制“ハイトレル”(注册商标)6347(熔点215℃)的颗粒干燥。然后,用挤出机熔融,用齿轮泵计量而流入到复合组件中,供给到挤出机,获得了700dtex的单丝弹性丝。使用该弹性丝作为纬丝。此外,作为经丝,将阳离子可染聚酯丝(東レ制LOCII)的167dtex-48长丝丝10根进行了合丝。将所得的总纤度1670dtex-480长丝以经丝捻系数成为表1的方式加捻。调整经丝张力等织造条件,制作表1所示的平纹组织的织物。将所得的织物利用针板拉幅机使进出的宽度相同,经丝方向的超喂率为0%,在180℃的温度下进行了1分钟热处理。然后,按照通常的阳离子染料染色加工方法进行了染色加工。完成的织物的经丝密度和纬丝密度如表1所记载的那样。关于构成完成的织物的各丝,未见熔合部位。
如表2和表3所示,实施例6~8中,被覆率和隐蔽率在特定范围,确认了耐磨耗性优异,并且肌肤触感也柔软。
比较例5和比较例6中,隐蔽率都过小,因此仅得到耐磨耗性差的织物。
(比较例7)
将作为热塑性聚酯系弹性体的東レ·デュポン制“ハイトレル”(注册商标)6347(熔点215℃)用作芯成分。将“ハイトレル”(注册商标)4056(熔点153℃)用作鞘成分。将各自的颗粒干燥后,用分开的挤出机熔融后,分别用齿轮泵计量而流入到复合组件中,供给到挤出机,获得了其质量比率为芯:鞘=70:30的700dtex的单丝弹性丝。该弹性丝的弯曲刚度为1.0cN,使用其作为纬丝。
此外,使用了将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总纤度1670dtex-288长丝的高强度聚酯复丝丝(東レ制)以经丝捻系数成为表1的方式加捻而得的丝。调整经丝张力等织造条件,并且使纬丝密度为33根/2.54cm,使经密度为25根/2.54cm,制作表1所示的平纹组织的织物。将所得的织物利用针板拉幅机使进出的宽度相同,经丝方向的超喂率为0%,在180℃的温度下进行2分钟热处理,同时仅沿经向进行20%超喂。关于完成的织物,鞘成分的聚酯系弹性体在织物的经丝和纬丝的交点部分发生了粘接固化。此外,完成的织物的经丝密度和纬丝密度如表1所记载的那样。
比较例7中被覆率过小,隐蔽率过大,因此是虽然耐磨耗性非常优异,但肌肤触感硬的织物。
[表1]
【表1】
[表2]
【表2】
[表3]
【表3】
如表1~表3所示,可知本发明的织物的耐磨耗性、肌肤触感良好。
符号的说明
1:单丝
2:复丝
a: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表面方向的长度
b: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厚度方向的长度
L:隔着纤维(M)而相邻的复丝2彼此的中心间距离
h:单丝1的卷曲高度
B:复丝的底部
C1:卷曲顶点
C2:卷曲顶点。

Claims (7)

1.一种织物,其经丝或纬丝的任一者的至少一部分是为单丝1的纤维M,
并且,与所述纤维M交叉的纤维N是至少一部分为复丝2的纤维N,
所述织物满足下述(1)或(2)的任一条件,
(1)所述单丝1与所述复丝2熔合,并且,复丝被覆率a/L和单丝隐蔽率h/b同时满足(A)式和(B)式,
1.0≤a/L≤1.5···(A)式
0.5≤h/b≤1.0···(B)式
(2)所述单丝1不与所述复丝2熔合,并且,复丝被覆率a/L和单丝隐蔽率h/b同时满足(C)式和(D)式,
1.0≤a/L≤1.5···(C)式
0.7≤h/b≤1.0···(D)式
这里a、b、L、h含义如下:
a: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表面方向的长度
b:复丝2的、截面中的织物厚度方向的长度
L:隔着纤维M而相邻的复丝2彼此的中心间距离
h:单丝1的卷曲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所述复丝2的覆盖系数为800以上120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所述复丝2的捻系数为0以上1000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所述单丝1的弯曲刚度为1cN以上6cN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所述单丝1为芯鞘复合丝,鞘成分的熔点比芯成分的熔点至少低1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在依照JIS L1096(2010)8.19.3C法的磨耗试验中,4000次减重小于0.5g并且无开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KES表面摩擦特性值的平均摩擦系数MIU为0.10~0.42,并且平均摩擦系数的变动MMD为0.01~0.07。
CN201680069301.7A 2015-12-03 2016-12-02 织物 Active CN1082913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36198 2015-12-03
JP2015236198A JP6582939B2 (ja) 2015-12-03 2015-12-03 織物
PCT/JP2016/085908 WO2017094887A1 (ja) 2015-12-03 2016-12-02 織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91335A true CN108291335A (zh) 2018-07-17
CN108291335B CN108291335B (zh) 2020-03-27

Family

ID=58797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9301.7A Active CN108291335B (zh) 2015-12-03 2016-12-02 织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63171A1 (zh)
EP (1) EP3385419B1 (zh)
JP (1) JP6582939B2 (zh)
CN (1) CN108291335B (zh)
ES (1) ES2809129T3 (zh)
WO (1) WO20170948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9777B2 (ja) * 2017-03-31 2024-05-24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ノンコートエアバッグ用織物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JP7260297B2 (ja) * 2018-12-21 2023-04-18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搬送用コンベヤベルト
JP7225057B2 (ja) * 2019-08-08 2023-02-20 Ykk Ap株式会社 網材及びロール網戸
US11306419B2 (en) 2019-11-18 2022-04-19 Dongguan Shichang Metals Factory Ltd. Woven fabric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98240A (ja) * 1988-05-26 1989-12-01 Goosen:Kk シートサスペンジョン材
JPH07166476A (ja) * 1993-12-13 1995-06-27 Kanebo Ltd 低通気性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055647A (ja) * 1999-08-17 2001-02-27 Toyobo Co Ltd クッション性および耐ヘタリ性に優れる弾性織物及びクッション材
JP2003171841A (ja) * 2001-12-10 2003-06-20 Toray Ind Inc エアバッグ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US20120052759A1 (en) * 2010-08-31 2012-03-01 Gold-Joint Industry Co., Ltd. Industrial fabric
EP2843091A4 (en) * 2012-04-25 2015-03-04 Toray Industries STRETCH FABRIC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9164A (en) * 1980-05-13 1981-12-08 Hiraoka Shokusen Composite cloth silk having excellent tear strength
JPS58158672U (ja) * 1982-04-17 1983-10-22 小室 徳太郎 垣網用原糸
JP2003166145A (ja) * 2001-11-30 2003-06-13 Hagihara Industries Inc 建築工事用ポリプロピレンメッシュシート
US8701716B2 (en) * 2008-02-29 2014-04-22 Federal-Mogul Corporation Protective textile sleeve having high edge abrasion resistanc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JP5179231B2 (ja) * 2008-03-18 2013-04-10 日本ゴア株式会社 ランニングシューズ
JP5005662B2 (ja) * 2008-12-02 2012-08-22 Kb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液体分離用流路形成材およびその製法
JP5388653B2 (ja) * 2009-03-31 2014-01-15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シューター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98240A (ja) * 1988-05-26 1989-12-01 Goosen:Kk シートサスペンジョン材
JPH07166476A (ja) * 1993-12-13 1995-06-27 Kanebo Ltd 低通気性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055647A (ja) * 1999-08-17 2001-02-27 Toyobo Co Ltd クッション性および耐ヘタリ性に優れる弾性織物及びクッション材
JP2003171841A (ja) * 2001-12-10 2003-06-20 Toray Ind Inc エアバッグ基布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US20120052759A1 (en) * 2010-08-31 2012-03-01 Gold-Joint Industry Co., Ltd. Industrial fabric
EP2423359A3 (en) * 2010-08-31 2013-09-18 Gold-Joint Industry Co., Ltd. Industrial fabric
EP2843091A4 (en) * 2012-04-25 2015-03-04 Toray Industries STRETCH FABRIC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85419A4 (en) 2019-05-22
EP3385419A1 (en) 2018-10-10
JP2017101355A (ja) 2017-06-08
WO2017094887A1 (ja) 2017-06-08
JP6582939B2 (ja) 2019-10-02
EP3385419B1 (en) 2020-06-24
US20180363171A1 (en) 2018-12-20
ES2809129T3 (es) 2021-03-03
CN108291335B (zh) 2020-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55436B1 (ko) 속옷
CN104520481B (zh) 使用扁平多叶形截面纤维而成的织物
TWI694185B (zh) 布帛及纖維製品
CN108291335A (zh) 织物
CA2522075A1 (en) Woven or knitted fabric containing two different yarns and clothing comprising the same
TWI723152B (zh) 紗線及布帛及纖維製品
EP2338363A1 (en) Slippage prevention tape and textile product
CN107075741A (zh) 极细高强力聚酰胺复丝和使用其的包芯纱、长筒袜、织物
EP1849898B1 (en) Woven structure of belt form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US20170233901A1 (en) Hybrid yarns, method of making hybrid yarns and fabrics made of hybrid yarns
JP2010043387A (ja) 布バネ材用経編地
JP7298190B2 (ja) 仮撚複合加工糸および編地
US20090035498A1 (en) Belt-shaped wove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KR100829477B1 (ko) 스웨드 효과가 우수한 스웨드조 직편물
KR20230036066A (ko) 직편물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의복
WO2024018818A1 (ja) 複合繊維、構造糸、織編物及び衣類
EP4283027A1 (en) Composite fiber, composite mixed-filament fiber including same, woven/knitted fabric, and garment
US20230323569A1 (en) Composite fiber, hollow fiber and multifilament
WO2024135185A1 (ja) 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16194170A (ja) 芯鞘型複合繊維
TW202415820A (zh) 假撚加工紗以及包含其之複合假撚加工紗、撚紗、織編物及衣物
KR20030087237A (ko) 형태안정성 및 스웨드 효과가 우수한 스웨드조 직물의제조방법
JP2003105636A (ja) 芯鞘型複合繊維及び該繊維からなる繊維構造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