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8769A - 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8769A
CN108288769A CN201711375935.8A CN201711375935A CN108288769A CN 108288769 A CN108288769 A CN 108288769A CN 201711375935 A CN201711375935 A CN 201711375935A CN 108288769 A CN108288769 A CN 108288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ductor
coupling portion
insulator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759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8769B (zh
Inventor
森茂生
田中宏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88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8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8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87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2Cable terminations
    • H02G15/025Cable termina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or hollow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提高压接精度的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包括:同轴电缆(100);端子金属件(30),具有以同心安装在同轴电缆的外侧导体(103)的端子连接部(103b)与绝缘体(102)之间的管状的导体连接部(32);管状的压接部件(40),使端子连接部以同心安装在与导体连接部之间,将端子连接部压接在导体连接部;管部件(50),是比导体连接部更高强度且硬质的管状体,以同心安装在导体连接部与绝缘体之间,端子连接部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具有压溃部(103a1),压溃部是加压前在周向的相邻的线状导体彼此的间隙通过伴随着加压的压溃而缩小并抵接的部位,将产生氧化皮膜的破裂的压溃状态为目标压溃状态,保持该抵接状态被压溃直至达到与目标压溃状态对应的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的延伸量。

Description

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存在例如具有正极侧的第一电线和负极侧的第二电线的电缆。然而,像这样的双芯电缆有可能导致体积大型化。因此,现有已知一种将其双芯的两个导体以同心配置的同轴电缆(下述专利文献1)。该同轴电缆包括:柱状的中心导体;管状的外侧导体;以及在该中心导体与外侧导体之间存在于同心上的管状的绝缘体。外侧导体由多个线状导体构成,通过将这些线状导体在绝缘体的外周面上并列配置在周向上,从而形成管状。例如,在该同轴电缆中,相对于中心导体物理且电气地连接第一端子金属件,进一步地,相对于外侧导体物理且电气地连接第二端子金属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724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但是,第二端子金属件具有物理且电气地连接外侧导体中的露出的端子连接部的管状的导体连接部。在导体连接部,在径向的外侧配置有同心的管状的压接部件,在与该压接部件之间装有外侧导体的端子连接部。压接部件利用在周向上的多处向径向的内侧加压时的紧固变形,使端子连接部的各个线状导体压接在导体连接部。在该端子压接构造中,在压接部件紧固变形的同时,压溃端子连接部的各个线状导体,从而提高导体连接部与线状导体的压接程度。然而,对于上述同轴电缆,在考虑了其布线路径、布线作业性等的基础上而具有柔软性,进而,利用绝缘体来挡住伴随着加压而产生的来自导体连接部侧的力,因此,很难将与该力同等大小的反作用力返到导体连接部。因此,该现有的端子压接构造中,在作用有伴随着压接部件对端子连接部加压而产生的力时,导体连接部有可能向径向的内侧变形,很难提高端子连接部与导体连接部之间的压接精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压接精度的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端子压接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同轴电缆,其具有以同心从轴心侧依次配置的柱状的中心导体、管状的绝缘体、管状的外侧导体,所述外侧导体由在相对于所述绝缘体的周向的交叉方向、向电缆轴方向沿着所述绝缘体的外周面延伸的多个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线状导体构成,并使各个所述线状导体沿着所述周向排列,从而所述外侧导体被形成为如同管状;端子金属件,其具有:端子间连接部,与对方端子物理且电气地连接;以及管状的导体连接部,以同心安装在所述同轴电缆的电缆端部中的所述外侧导体的露出的端子连接部与所述绝缘体之间,而与所述端子连接部之间物理且电气地连接;管状的压接部件,使所述端子连接部以同心安装在其与所述导体连接部之间,伴随着朝向径向内侧的加压而变形,使所述端子连接部压接在所述导体连接部;以及管部件,其是比所述导体连接部更高强度且硬质的管状体,以同心安装在所述导体连接部与所述绝缘体之间,所述端子连接部的各个所述线状导体具有压溃部,所述压溃部是所述加压前在所述周向的相邻的线状导体彼此的间隙通过伴随着所述加压的压溃而缩小并抵接的部位,将产生氧化皮膜的破裂的压溃状态作为目标压溃状态,该氧化皮膜的破裂是为了得到对所述导体连接部附着所需要的新生面的露出区域,并且,保持该抵接状态被压溃直至到达与目标压溃状态相对应的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的延伸量。
此处,理想的是,所述管部件被成形为:能够使伴随着所述加压而作用的来自所述导体连接部的朝向径向的内侧的力状态不变地作为反作用力返回到所述导体连接部。
另外,理想的是,所述管部件被成形为不会伴随着所述加压而变形。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电缆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包括:同轴电缆,其具有以同心从轴心侧依次配置有的柱状的中心导体、管状的绝缘体、管状的外侧导体,所述外侧导体由在相对于所述绝缘体的周向的交叉方向、向所述电缆轴方向沿着所述绝缘体的外周面延伸的多个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线状导体构成,并使各个所述线状导体沿着所述周向排列,从而所述外侧导体被形成为如同管状;以及连接器,其连接所述同轴电缆的电缆端部,所述连接器,包括:端子金属件,其具有:端子间连接部,与对方连接器的对方端子物理且电气地连接;以及管状导体连接部,以同心安装在所述电缆端部中的所述外侧导体的露出的端子连接部与所述绝缘体之间,而与所述端子连接部之间物理且电气地连接;管状的压接部件,使所述端子连接部以同心安装在其与所述导体连接部之间,伴随着朝向径向内侧的加压而变形,使所述端子连接部压接在所述导体连接部;以及管部件,其是比所述导体连接部更高强度且硬质的管状体,以同心安装在所述导体连接部与所述绝缘体之间,所述端子连接部的各个所述线状导体具有压溃部,所述压溃部是所述加压前在所述周向的相邻的线状导体彼此的间隙通过伴随着所述加压的压溃而缩小并抵接的部位,将产生氧化皮膜的破裂的压溃状态作为目标压溃状态,该氧化皮膜的破裂是为了得到对所述导体连接部附着所需要的新生面的露出区域,并且,保持该抵接状态被压溃直至到达与目标压溃状态相对应的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的延伸量。
另外,理想的是:所述同轴电缆以同心从轴心侧起,依次配置有:所述中心导体、作为所述绝缘体的第一绝缘体、所述外侧导体、与所述绝缘体不同的管状的第二绝缘体、管状的屏蔽件以及管状的保护外覆件,并且,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金属件,该第一端子金属件是与所述端子金属件不同的金属件,与所述中心导体物理且电气地连接;第二端子金属件,其作为所述端子金属件;壳体,其收纳所述第一端子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端子金属件;以及屏蔽罩,其从外方侧覆盖所述壳体,并且,与所述屏蔽件电气连接。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连接器能够使管部件安装在端子金属件(第二端子金属件)的导体连接部与绝缘体(第一绝缘体)之间,并且最终地用管部件阻挡与压接模具对压接部件的加压相对应的力,抑制导体连接部的变形。因此,在该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中,针对安装在导体连接部与压接部件之间的外侧导体的端子连接部,能够用压接部件使该端子连接部的各个线状导体大致均等地压溃,所以能够使各个线状导体压接在导体连接部的外周面。伴随着该压接,在该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中,在各个线状导体形成压溃部。此处,该压溃部是利用压接模具进行加压前在周向的相邻的线状导体彼此的间隙通过伴随着加压的压溃而缩小并抵接的部位,并且被形成为:保持该抵接状态被压溃直至到达与目标压溃状态相对应的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的延伸量。由此,由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在各个压溃部,表面上的氧化皮膜被分割,所期望的露出区域的新生面被露出,所以能够使各个压溃部对于导体连接部的外周面大致均等地附着,能够提高相对于导体连接部的外侧导体的压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带电缆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其它角度观察实施方式的带电缆的连接器时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在电缆的轴方向观察同轴电缆的端面时的图。
图5是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连接有第一端子金属件和第二端子金属件的同轴电缆的立体图。
图7是从其它角度观察连接有第一端子金属件和第二端子金属件的同轴电缆时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同轴电缆和与同轴电缆连接等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第二端子金属件和管部件相对于同轴电缆的设置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二端子金属件和管部件相对于同轴电缆设置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对第二端子金属件的压接模具进行说明的示意图,以截面方式示出压接前的第二端子金属件和同轴电缆。
图12是对第二端子金属件的压接模具进行说明的示意图,以截面方式示出压接中的第二端子金属件和同轴电缆。
图13是示出壳体的立体图。
图14是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第一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X-X线截面图。
图17是图15的Y-Y线截面图,是与壳体一起示出第一密封部件的安装前的状态的图。
图18是图15的Y-Y线截面图,是与壳体一起示出第一密封部件的安装后的状态的图。
图19是示出屏蔽罩的立体图。
图20是屏蔽罩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针对向壳体安装连接有第一端子金属件等的同轴电缆进行说明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电缆的连接器
10:连接器
20:第一端子金属件
21:端子间连接部
22:导体连接部
30:第二端子金属件(端子金属件)
31:端子间连接部
32:导体连接部
40:压接部件
50:管部件
60:壳体
80:屏蔽罩
100:同轴电缆
100a:电缆端部
101:中心导体
101a:端子连接部
102:第一绝缘体(绝缘体)
103:外侧导体
103a:线状导体
103a1:压溃部
103b:端子连接部
104:第二绝缘体
105:屏蔽件
106:保护外覆件
CN:对方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所限定的内容。
[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1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之一进行说明。
图1以及图2的符号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带电缆的连接器。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压接构造是适用于该带电缆的连接器1的技术。以下,进行该带电缆的连接器1的说明,同时,与该说明一并进行端子压接构造的说明。
带电缆的连接器1例如被设置作为被布线在车辆的线束(省略图示)的构成之一。该线束在车辆将混合动力车辆、电动汽车等的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情况,虽然未图示,但承担连接旋转机(动力用的电动机、发电用的发电机等)等行驶用驱动系统侧与电池侧并且从电池向旋转机的供电、旋转机中的再生电力向电池的充电等的输电。例如,带电缆的连接器1即使在该线束中,也被设置作为沿着上面板FP(图2)的车辆下侧的地板表面布线的部件(所谓地板线束)的构成之一。地板线束的两端经由各个上面板FP中的各自的贯通孔而被拉起到地板上,一端与地板上的驱动系统侧连接,另一端与地板上的电池侧连接。本实施方式的带电缆的连接器1是例如为了使该地板线束的另一端侧的地板下侧与地板上侧连结而设置的部件,被配置在地板下侧,经由上面板FP的贯通孔而与地板上侧的对方连接器CN(图2)连接。
带电缆的连接器1包括连接器10与同轴电缆100,并且将同轴电缆100的端部(以下,称作“电缆端部”)100a相对于该连接器10物理且电气地连接(图1以及图2)。连接器10将如下的构造的同轴电缆100作为连接对象。因此,首先对该同轴电缆100进行说明。
同轴电缆100是具有柔软性的部件,包括中心导体101、第一绝缘体102、外侧导体103、第二绝缘体104、屏蔽件105以及保护外覆件106(图3以及图4)。在该同轴电缆100中,以同心从轴心侧依次配置:柱状的中心导体101、管状的第一绝缘体102、管状的外侧导体103、管状的第二绝缘体104、管状的屏蔽件105以及管状的保护外覆件106。
中心导体101是同轴电缆100所具有的两个导电体中的一个导电体,以柱轴方向沿着同轴电缆100的轴线方向(以下,称作“电缆轴方向”)的方式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柱状地形成。在该示例中,使用铝、铝合金,形成为圆柱状。例如,该中心导体101可以是被成形为圆柱状的棒状导体,也可以是将多个裸线捻合而成的绞线。
第一绝缘体102是同轴电缆100所具有的两个绝缘体中的一个绝缘体,以用自身的内周面覆盖中心导体101的外周面的方式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为管状。该示例的第一绝缘体102被成形为圆管状,与中心导体101以同心配置。
外侧导体103是同轴电缆100所具有的两个导电体中的另一导电体。该外侧导体103由在相对于第一绝缘体102的周向的交叉方向沿着第一绝缘体102的外周面向电缆轴方向延伸的多个线状导体103a构成。该线状导体103a是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形为线状的导电体而成的部件。此处,使用铝、铝合金,成形为线状导体103a。该外侧导体103通过将各个线状导体103a沿着第一绝缘体102的周向排列,从而形成为如同管状。该示例的外侧导体103以成为圆管状的方式排列着各个线状导体103a。该外侧导体103与中心导体101等以同心配置。
第二绝缘体104是同轴电缆100所具有的两个绝缘体中的另一个绝缘体,以用自身的内周面覆盖外侧导体103如同管状的外周面侧的方式,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为管状。该示例的第二绝缘体104成形为圆管状,与中心导体101等以同心配置。
屏蔽件105是用自身的内周面覆盖第二绝缘体104的外周面的管状的导电体,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例如,该屏蔽件105可以是将多个裸线编成管状而成的编织物,还可以是被成形为管状的金属箔。该示例的屏蔽件105形成为圆管状,并与中心导体101等以同心配置。
保护外覆件106是用自身的内周面覆盖屏蔽件105的外周面的管状的包覆件(所谓外皮),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成形。该示例的保护外覆件106成形为圆管状,与中心导体101等以同心配置。
该同轴电缆100在进行与连接器10的连接的电缆端部100a中,以中心导体101、第一绝缘体102、外侧导体103、第二绝缘体104以及屏蔽件105在各个电缆轴方向露出预定长度的方式,恰当剥掉第一绝缘体102、外侧导体103、第二绝缘体104、屏蔽件105以及保护外覆件106。在该同轴电缆100中,该中心导体101中的露出部分成为与连接器10的端子{后述的第一端子金属件20(图5)}连接的端子连接部101a(图6~图8),该外侧导体103中的露出部分成为与连接器10的其它端子{后述的第二端子金属件30(图5)}连接的端子连接部103b(图6~图8)。
其次,对连接器10进行说明。
如果该连接器10与现有车辆的示例对照,则安装在上面板FP的地板下面的同时,经由上面板FP的贯通孔而与地板上的对方连接器CN嵌合。因此,在该示例的连接器10中,从地板下朝向地板上的方向成为相对于对方连接器CN的连接器插入方向,从地板上朝向地板下的方向成为相对于对方连接器CN的连接器拔去方向。此处,上面板FP的贯通孔的轴线方向成为连接器10相对于对方连接器CN的连接器插拔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对方连接器CN被安装在上面板FP的地板上表面,经由与同轴电缆100同等构造的同轴电缆或电线而与电气接线箱连接。
连接器10包括:第一端子金属件20、第二端子金属件30、压接部件40、管部件50、壳体60、第一密封部件70、屏蔽罩80以及第二密封部件90(图5)。
在该连接器10中,下述的第一对方端子相对于端子间连接部21的插拔方向和第二对方端子相对于端子间连接部31的插拔方向成为连接器插拔方向。因此,第一端子金属件20和第二端子金属件30以使各个端子间连接部21、31从导体连接部22、32侧向相同方向突出的方式进行配置。在该示例的带电缆的连接器1中,使第一端子金属件20和第二端子金属件30排列配置在电缆轴方向。以下,对该连接器10的各构成进行说明。
第一端子金属件20是连接器10所具有的两个端子金属件中的一个端子金属件,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形。该第一端子金属件20使对方连接器CN的第一对方端子(省略图示)和同轴电缆100的中心导体101电气连接。该示例的第一端子金属件20以铜板的加压成形品的形式准备。该第一端子金属件20具有:端子间连接部21,相对于第一对方端子物理且电气地连接;以及导体连接部22,相对于中心导体101中的露出的端子连接部101a物理且电气地连接(图6~图8)。该示例的第一端子金属件20成形为使该端子间连接部21与导体连接部22交叉(此处,正交)而成的L型端子。
对于端子间连接部21,如果第一对方端子是阳端子,则形成为阴型,如果第一对方端子是阴端子,则形成为阳型。该示例的端子间连接部21形成为长方形的片体状的阳型,并使其插入并嵌合于作为阴端子的第一对方端子,从而相对于该第一对方端子物理且电气地连接。
另一方面,该示例的导体连接部22中,中心导体101由铝或铝合金形成,所以形成为长方形的片体状,利用超音波接合技术将中心导体101的端子连接部101a相对于该导体连接部22的平面部分接合。因此,在端子连接部101a,能够形成在其表面的氧化皮膜被破裂或去除,使新生面露出。由此,在该第一端子金属件20中,能够使中心导体101的端子连接部101a对于导体连接部22的平面部分附着。
第二端子金属件30是连接器10所具有的两个端子金属件中的另一个端子金属件,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形。该第二端子金属件30使对方连接器CN的第二对方端子(省略图示)与同轴电缆100的外侧导体103电气连接。该示例的第二端子金属件30以铜板的加压成形品的形式准备。该第二端子金属件30具有:端子间连接部31,相对于第二对方端子物理且电气地连接;以及导体连接部32,相对于外侧导体103中的露出的端子连接部103b物理且电气地连接(图6~图8)。该示例的第二端子金属件30成形为使该端子间连接部31与导体连接部32交叉(此处,正交)而成的L型端子。
对于端子间连接部31,如果第二对方端子是阳端子,则形成为阴型,如果第二对方端子是阴端子,则形成为阳型。该示例的端子间连接部31形成为长方形的片体状的阳型,并使其插入并嵌合于作为阴端子的第二对方端子,从而相对于该第二对方端子物理且电气地连接。
另一方面,导体连接部32以同轴电缆100的电缆端部100a被插入到内部的管状体的形式形成(图8~图10)。该示例的导体连接部32形成为圆管状且直管状。该导体连接部32以在外周面侧配置外侧导体103的端子连接部103b的方式使中心导体101和第一绝缘体102插通于内部(图9以及图10)。因此,该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被端子连接部103b的如同管状的内周面侧覆盖。也就是说,该管状的导体连接部32是以同心安装在第一绝缘体102与外侧导体103的端子连接部103b之间的部件,在该外周面侧物理且电气地连接端子连接部103b。但是,如下所述,在该导体连接部32与第一绝缘体102之间存在有同心的管部件50。因此,该示例的导体连接部32在能够将管部件50安装于其中的范围内,以成为与该管部件50的外径同等的内径的方式形成。
压接部材40是承担该导体连接部32与端子连接部103b之间的物理且电气的连接的部件。该压接部件4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成形为将同轴电缆100的电缆端部100a插入到内部的管状体(图8~图10)。为了使如同管状端子连接部103b以同心安装在与导体连接部32之间,该示例的压接部件40被形成为圆管状且直管状。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电缆端部100a插通于导体连接部32的内部之前,使电缆端部100a插通于该压接部件40。因此,理想的是:该压接部件40暂时至少退避到第二绝缘体104的位置,直到第二端子金属件30被设置在电缆端部100a为止。因此,该压接部件40成形为比第二绝缘体104的外径更大的内径。
该管状的压接部件40是伴随着朝向径向的内侧加压而变形的部件,伴随着该变形,使端子连接部103b压接在导体连接部32,从而使导体连接部32与端子连接部103b物理且电气地连接。该压接通过在周向相互隔着间隔地排列而成的多个压接模具Mm(图11以及图12)来实施。各个压接模具Mm具有弧状的内周面Mm1,使该内周面Mm1紧贴于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并且,相对于该外周面施加伴随加压而产生的按压力。
各个压接模具Mm被配置能够分别沿着径向往复移动,并且,朝向径向的内侧移动,从而进行相对于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的加压。各个压接模具Mm伴随着向该径向的内侧的移动,而将相邻彼此在周向的间隔堵塞,各个内周面Mm1在周向连接,形成圆柱状的空间。各个压接模具Mm形成为该圆柱状的空间中的直径比压接部件40的外周面的直径小,从而在使压接模具Mm向径向的内侧移动时,用内周面Mm1,对压接部件40的外周面,朝向径向的内侧加压。压接部件40伴随着该加压,在基于各个压接模具Mm的加压位置向径向的内侧变形,使与该变形相对应的朝向径向的内侧的力,经由外侧导体103的端子连接部103b而作用于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压接部件40像这样被紧固于导体连接部32和端子连接部103b时,使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压接在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
在该压接时,理想的是: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通过压接部件40压溃,从而使在该表面的氧化皮膜产生裂纹、或者去除氧化皮膜,使新生面露出,附着在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此处,在伴随着压接部件40的变形的朝向径向的内侧的力作用于导体连接部32之后,从该导体连接部32朝向径向内侧的力作用于同轴电缆100。然而,在该连接器10中,在该导体连接部32的内部,配置有具有柔软性的同轴电缆100的中心导体101和第一绝缘体102。因此,在同轴电缆100中,很难均匀地挡住从导体连接部32作用的每个压接模具Mm的力,并以与该力同等大小的反作用力返回。因此,这样的话,导体连接部32也变形,应该从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作用于该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的力消失,很难使该线状导体103a附着在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
因此,此处,虽然为了改善这一点也考虑提高第一绝缘体102的硬度,但有可能损失同轴电缆100的柔软性。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带电缆的连接器1中,通过提高端子连接部103b对于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的附着程度,从而为了提高导体连接部32与端子连接部103b之间的压接精度,而设置在导体连接部32与第一绝缘体102之间存在有管状的管部件50而成的端子压接构造。在该端子压接构造中,在其间存在有同心的管状的管部件50(图6、图7以及图9~图12)。在该端子压接构造中,通过管部件50均等挡住伴随着来自各个压接模具Mm的加压而来自导体连接部32侧的力,并且从管部件50分别返回与该力同等大小的反作用力,从而抑制导体连接部32的变形,使导体连接部32与端子连接部103b之间的压接精度提高。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如果加压时的推压力的大小、施加时机对于各加压位置在公差的范围内偏移,则虽然对来自导体连接部32侧的各个力也产生同样的偏移,但只要在公差的范围内,考虑使各个力的大小、施加时机均等。
管部件50在使第二端子金属件30压接于外侧导体103时,以同心安装在该第二端子金属件30的导体连接部32与第一绝缘体102之间。该示例的管部件50成形为圆管状且直管状。导体连接部32为了能够使该管部件50安装其中,而成形为与该管部件50的外径同等的内径。
该管部件50成形为在从伴随着来自压接模具Mm的加压而从导体连接部32朝向径向的内侧的力作用时,能够使该力以原样的反作用力返回到导体连接部32。换言之,虽然压接部件40在周向的每个压接模具Mm的各加压位置根据推压力而紧固变形,但管部件50成形为能够达到能够使各个紧固变形的变形形状大致均等的强度。例如,该管部件50成形为比导体连接部32更高强度且硬质的部件。更优选的是,管部件50在通过各个压接模具Mm进行加压后,成形为导体连接部32不会伴随着该加压而变形。如果该管部件50可以得到其期望的强度,则可以使用任何材料成形。例如,管部件50由金属材料成形。
由此,该管部件50在从各个压接模具Mm朝向径向的内侧对压接部件40施加按压力时,能够均等地挡住与各个按压力对应的来自导体连接部32侧的力,使与各个力同等大小的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导体连接部32侧。因此,在该端子压接构造中,能够使压接部件40的各个加压位置变形为大致均等的形状,并且在该压接部件40与导体连接部32之间,以期望的压溃量,将端子连接部103b中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大致均等地压溃。
此处,在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在压接部件40与导体连接部32之间形成有被压溃的压溃部103a1(图12)。该压溃部103a1是用于确保需要对于导体连接部32附着的新生面的露出区域的场所,并且以成为使用于得到该期望的露出区域的氧化皮膜产生破裂的压溃状态的方式压溃。此处,将该压溃状态作为目标压溃状态。
例如,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由于导体连接部32和管部件50进入到内侧,所以在利用压接模具Mm加压前的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上,相邻的线状导体103a彼此在周向上具有间隙(图11)。因此,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在压接部件40与导体连接部32之间作用有伴随着加压的径向的力之后,在自身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沿着该压接部件40的内周面、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的周向,在自身的径向,边扩大边压溃。
此处,使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在自身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压溃,从而形成以与目标压溃状态对应的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的延伸量压溃的压溃部103a1。由此,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以在自身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大致均等地成为目标压溃状态的方式压溃,在各个压溃部103a1,表面上的氧化皮膜被分割并使期望的露出区域的新生面露出。由此,该端子压接构造能够使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对于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大致均等地附着,所以,能够提高导体连接部32与线状导体103a之间的压接精度。
此处,在未达到与目标压溃状态对应的延伸量的情况下,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为了压溃到达其延伸量,只要确定加压前的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上相邻的线状导体103a彼此的间隙即可。例如,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在从各个压接模具Mm朝向径向内侧对压接部件40施加按压力之后,如上所述,在自身的轴方向延伸,并且在自身的径向,一边扩大一边压溃。此时,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通过向其径向扩大从而使相邻的彼此抵接,使伴随着压接模具Mm的加压而作用的力在自身的轴线方向消失,朝向自身的轴线方向延伸。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以此时的延伸量成为与目标压溃状态相对应的延伸量的方式确定在加压前的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上的相邻线状导体103a的彼此的间隙。此处所说的各个压溃部103a1是指,加压前在周向的相邻线状导体103a的彼此的间隙通过伴随着加压的压溃而缩小并抵接的部位,并且是保持该抵接状态的样子并被压溃至与目标压溃状态相对应的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的延伸量的部分。由此,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以抵接后在自身的轴线方向持续延伸的同时大致均等地成为目标压溃状态的方式被压溃,在各个压溃部103a1,表面上的氧化皮膜被分割并使期望的露出区域的新生面露出。由此,该端子压接构造能够使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对于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大致均等地附着,所以,能够提高导体连接部32与外侧导体103之间的压接精度。
管部件50是承担像这样的压溃部103a1的形成的部件,正因为如此,理想的是,成形为与导体连接部32同等以上长度的轴长,并存在于该导体连接部32的内部的电缆轴方向的全部区域。也就是说,理想的是,该管部件50在已用各个压接模具Mm加压时,能够用电缆轴方向的全部区域挡住伴随着该加压的来自导体连接部32的力。
在该带电缆的连接器1中,也可以在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与压接部件40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侧设置锯齿区域。锯齿区域配置在该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与压接部件40的内周面中的至少形成压溃部103a1的区域。该锯齿区域是指,例如,排列了多个凹部、多个凸部或多个凹部与凸部的组合而成的区域。在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中,在伴随着加压而进行压溃的过程中,表面的氧化皮膜被锯齿区域的凹部等的边缘部分剥取,因此能够增加新生面的露出区域。因此,该端子压接构造通过设置像那样的锯齿区域,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导体连接部32与外侧导体103之间的压接精度。
在该连接器10中,将这些第一端子金属件20、第二端子金属件30、压接部件40以及管部件50与同轴电缆100的电缆端部100a一起收纳在壳体60。
壳体60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该壳体60具有长方体状的基体61、从该基体61向连接器插入方向突出而成的嵌合部(以下,称作“连接器嵌合部”)62(图13)。
基体61的内部成为空间,在该内部空间收纳第一端子金属件20的导体连接部22、第二端子金属件30的导体连接部32、压接部件40、管部件50以及电缆端部100a。同轴电缆100被从该基体61的内部向外部向相对于连接器插拔方向的交叉方向(此处,正交方向)拉出。在基体61形成有用于拉出该同轴电缆100的拉出口63。该拉出口63在基体61的一个面上作为圆形的贯通孔而形成。
连接器嵌合部62在其内部收纳有第一端子金属件20的端子间连接部21与第二端子金属件30的端子间连接部31。该连接器嵌合部62在该内部空间具有:第一端子收纳部62a,收纳端子间连接部21;以及第二端子收纳部62b,收纳端子间连接部31。第一端子收纳部62a与第二端子收纳部62b使连接器嵌合部62的突出方向侧的端部开口。该连接器嵌合部62嵌合在对方连接器CN的嵌合部(以下,称作“对方嵌合部”),同时,端子间连接部21和端子间连接部31分别与对方嵌合部内部的第一对方端子和第二对方端子嵌合。
该示例的壳体60变成第一壳体部件60A和第二壳体部件60B的二分割构造(图14)。该第一壳体部件60A和第二壳体部件60B在连接器插拔方向被嵌合。在该壳体60中,通过使第一壳体部件60A与第二壳体部件60B嵌合,从而形成基体61。连接器嵌合部62与第一端子收纳部62a和第二端子收纳部62b一起被形成在第一壳体部件60A。另外,拉出口63在使第一壳体部件60A与第二壳体部件60B嵌合时,利用分别设置于它们的半圆状的切口而形成。
在该第一壳体部件60A与第二壳体部件60B之间,在多个位置设置用于保持相互的嵌合状态的保持构造64。该保持构造例如具有:突出部64a,设置在第一壳体部件60A与第二壳体部件60B中的一侧;以及卡止部64b,设置在其中的另一侧,以不解除第一壳体部件60A与第二壳体部件60B的嵌合状态的方式在连接器插拔方向卡止突出部64a。此处,在第二壳体部件60B设置作为突出部64a的卡止爪,同时,在第一壳体部件60A设置作为卡止部64b的贯通孔。
在该壳体60中,在第一壳体部件60A与第二壳体部件60B的嵌合部分设置第一密封部件70。第一密封部件70是用于提高该第一壳体部件60A与第二壳体部件60B之间的液密性的部件,可以抑制水等从该嵌合部分向壳体60的内部浸入。该第一密封部件70由橡胶、硅等具有柔软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在该示例中,第一壳体部件60A与第二壳体部件60B的嵌合部分构成长方形的环状。因此,该示例的第一密封部件70以沿着该长方形的环状的嵌合部分的方式形成,在该嵌合部分具有与第一壳体部件60A和第二壳体部件60B紧贴的长方形的环状的长方形环状密封部71(图15和图16)。
并且,在该壳体60中,也对同轴电缆100的拉出口63提高液密性。此处,通过隐藏拉出口63的周壁与同轴电缆100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在该拉出口63的液密性。在该示例中,在第一密封部件70设置有为隐藏该间隙而被形成为圆环状的圆环状密封部72。在该圆环状密封部72的内部,以同心插通有同轴电缆100的电缆端部100a中的第二绝缘体104。
此处,第一壳体部件60A与第二壳体部件60B具体而言在相互嵌合部分,长方形的环状的一边分别被开槽(切口),在各个切口部分设置有拉出口63的周壁。因此,在第一密封部件70中,以长方形环状密封部71的一边被置换为圆环状密封部72的状态一体成形。并且,该第一密封部件70在第一壳体部件60A侧和第二壳体部件60B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凸缘73。凸缘73被长方形环状密封部71的三个边与圆环状密封部72的外周面的半圆部分连成一周。并且,该凸缘73被形成为也包含长方形环状密封部71侧与圆环状密封部72侧的边界部分,并且,能够用第一壳体部件60A与第二壳体部件60B在全部区域压溃。因此,第一壳体部件60A、第二壳体部件60B、凸缘73在与该边界部分相关的部位,形成为能够相互紧密结合的形状(图17以及图18)。需要说明的是,图17的双点划线示出被第一壳体部件60A与第二壳体部件60B压溃前的凸缘73的外形线。
另外,第一密封部件70在圆环状密封部72的内周面也设置多个同心的环状的凸缘74。该凸缘74是与第二绝缘体104的外周面紧贴的部件,形成为能够用第二绝缘体104的外周面压溃。
该连接器10通过将连接器嵌合部62从地板下插入上面板FP的贯通孔,从而使该连接器嵌合部62与地板上的对方连接器CN的对方嵌合部嵌合。因此,在该壳体60中,基体61在地板下侧露出。因此,该壳体60通过屏蔽罩80从外方侧覆盖该基体61,并且,抑制噪声从外部侵入。
屏蔽罩8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该屏蔽罩80形成为将一面作为开口81的长方体状的箱体(图19),在其内部配置壳体60的基体61。从该开口81使连接器嵌合部62突出(图1)。
该屏蔽罩80具有将从壳体60拉出的同轴电缆100向外部拉出的拉出口82,并且包括从该拉出口82的周边朝向外部突出的筒状的连接部83。连接部83被形成为圆筒状,使同轴电缆100的电缆端部100a中的第二绝缘体104插通到其内部。另外,该连接部83的外周面被该电缆端部100a中的屏蔽件105覆盖。在该屏蔽件105的径向的外侧,进一步以同心配置管状的紧固部件84(图8)。紧固部件84例如是由金属材料在圆筒上且成形为直管状而成的部件,为了能够随着来自径向的外侧的加压而变形,具有柔软性。屏蔽件105被管状的紧固部件84从外周面侧紧固在连接部83的外周面(图1),相对于该连接部83物理且电气地连接。
另外,该屏蔽罩80在开口81侧的端部设置凸缘状固定部85。固定部85使其平面部分与上面板FP的地板下表面紧贴,固定在该上面板FP。例如,此处,上面板FP包括朝向地板下突出的双端螺栓等阳螺丝部件B(图1以及图2),使该阳螺丝部件B插通的贯通孔85a按照每个阳螺丝部件B而形成在固定部。由此,连接器10使连接器嵌合部62与对方嵌合部嵌合,并且,使上面板FP的阳螺丝部件B插通到该贯通孔85a,同时,使固定部85的平面部分紧贴在上面板FP的地板下表面。该连接器10使阴螺丝部件N嵌入到该阳螺丝部件B,从而被固定在上面板FP的地板下表面。
该示例的屏蔽罩80成为第一屏蔽罩部件80A与第二屏蔽罩部件80B的二分割构造(图20)。例如,第一屏蔽罩部件80A是设置有开口81和固定部85且成为主体的箱状的部件,也形成有与该开口81不同的开口86。该开口86被形成在拉出同轴电缆100的位置。第二屏蔽罩部件80B是堵塞该开口86的板状部件,设置有拉出口82与连接部83。第一屏蔽罩部件80A和第二屏蔽罩部件80B例如通过焊接、紧固等而一体化。
相对于该屏蔽罩80,以在电缆端部100a的轴线方向(也就是说,从拉出口63、82的同轴电缆100的拉出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安装壳体60。在该连接器10中,在多个位置设置用于保持该壳体60与屏蔽罩80之间的安装状态的保持构造。该保持构造例如具有:突出部65,设置在壳体60和屏蔽罩80中的一侧(图13以及图14);以及卡止部87,设置在其中的另一侧,且以不解除壳体60与屏蔽罩80之间的安装状态的方式在连接器插拔方向卡止突出部65(图19以及图20)。此处,在壳体60的第一壳体部件60A设置作为突出部65的卡止爪,同时,在屏蔽罩80的第一屏蔽罩部件80A设置作为卡止部87的贯通孔。突出部65向相对于电缆端部100a的轴线方向和连接器插拔方向的正交方向突出。卡止部87与该突出部65的位置相匹配地配置。
此处,在该突出部65与卡止部87之间,在电缆端部100a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作为游隙的间隙。由此,在该连接器10中,能够使壳体60与屏蔽罩80相互间相对移动该间隙大小的量。因此,该连接器10安装在上面板FP时,在电缆端部100a的轴线方向,即使在连接器嵌合部62与对方连接器CN的对方嵌合部之间产生公差范围内的相对的位置偏移,壳体60也能够相对于屏蔽罩80相对移动,也能够使连接器嵌合部62与对方嵌合部相互嵌合。因此,在突出部65与卡止部87之间,根据该公差的范围内的相对位置偏移量,设定预留间隙的大小。
并且,理想的是,在该屏蔽罩80中,各个贯通孔85a设定为将相对于电缆端部100a的轴线方向和连接器插拔方向的正交方向成为长边方向的长孔,并且,在该正交方向设置相对于阳螺丝部件B的游隙。由此,该连接器10能够相对于上面板FP相对移动该游隙部分的量。因此,该连接器10安装在上面板FP时,在相对于该电缆端部100a的轴线方向和连接器插拔方向的正交方向,即使在连接器嵌合部62与对方连接器CN的对方嵌合部之间产生公差范围内的相对的位置偏移,也能够相对于安装在上面板FP的对方嵌合部相对移动,所以能够使连接器嵌合部62与对方嵌合部相互嵌合。因此,各个贯通孔85a根据该公差的范围内的相对位置偏移量,设定长边方向的长度。
该连接器10包括被配置在与固定后的上面板FP之间的第二密封部件90(图1以及图5)。第二密封部件90是用于使壳体60的基体61与上面板FP的地板下表面之间的液密性提高的部件,抑制水等从其间向连接器嵌合部62侧浸入。在该示例中,基体61的长方形的环状末端与上面板FP的地板下表面面对面。因此,该示例的第二密封部件90以沿着该长方形的环状的末端的方式形成长方形的环状,使基体61的长方形的环状的末端与上面板FP的地板下表面在其对置部分紧贴。该第二密封部件90由橡胶、硅等合成树脂材料成形。
该带电缆的连接器1如下所述地组装。
首先,紧固部件84按照第二屏蔽罩部件80B的拉出口82、第一密封部件70的圆环状密封部72、压接部件40的顺序,插入同轴电缆100的电缆端部100a(图8)。这些紧固部件84、第二屏蔽罩部件80B、第一密封部件70、压接部件40至少退避到电缆端部100a的露出的第二绝缘体104位置。其后,在该电缆端部100a中,管部件50安装在第一绝缘体102与外侧导体103的端子连接部103b之间,进而,第二端子金属件30的导体连接部32被安装在该管部件50与端子连接部103b之间,使压接部件40移动到覆盖该管部件50和导体连接部32的端子连接部103b的位置。在该电缆端部100a中,在该状态下紧固压接部件40,使端子连接部103b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压接在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同时,将第一端子金属件20的导体连接部22用超音波粘合到中心导体101的端子连接部101a。其次,使第一密封部件70移动到电缆端部100a的预定位置。
电缆端部100a与这样安装的第一端子金属件20、第二端子金属件30、第一密封部件70一起收纳在壳体60(图21)。首先,将各个导体连接部22、32配置在第二壳体部件60B的内部。此时,在与第二壳体部件60B的第一壳体部件60A的嵌合部分,嵌入第一密封部件70的长方形环状密封部71,同时,将第一密封部件70的圆环状密封部72嵌入到第二壳体部件60B的半圆状的切口。并且,将端子间连接部21、31分别收纳在第一收纳部62a和第二端子收纳部62b,同时,使第一壳体部件60A相对于第二壳体部件60B嵌合。此时,将第一密封部件70的圆环状密封部72嵌入到第一壳体部件60A的半圆状的切口。然后,在第一屏蔽罩部件80A的开口86嵌入第二屏蔽罩部件80B,同时,在第一屏蔽罩部件80A的内部插入壳体60的基体61。在该第二屏蔽罩部件80B中,在连接部83覆盖屏蔽件105,相对于这些部件紧固紧固部件84。
该带电缆的连接器1像这样组装。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1中,在第二端子金属件30的导体连接部32与第一绝缘体102之间安装有管部件50,最终能够用管部件50阻挡与压接模具Mm向压接部件40的加压相对应的力,并抑制导体连接部32的变形。因此,该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1中,针对安装在导体连接部32与压接部件40之间的外侧导体103的端子连接部103b,能够用压接部件40将该端子连接部103b中的各个线状导体103a大致均等地压溃,所以能够将各个线状导体103a压接在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伴随着该压接,在该端子压接构造和带电缆的连接器1中,在各个线状导体103a形成压溃部103a1。此处,该压溃部103a1是指,通过伴随着加压的压溃将利用压接模具Mm进行加压前在周向的相邻的线状导体103a彼此的间隙缩小并抵接的部位,并且是保持该抵接状态的样子并被压溃至与目标压溃状态相对应的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的延伸量的部分。由此,对于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1,在各个压溃部103a1,表面上的氧化皮膜被分割,所期望的露出区域的新生面露出,所以能够使各个压溃部103a1对于导体连接部32的外周面大致均等地附着,能够提高导体连接部32相对于外侧导体103的压接精度。

Claims (5)

1.一种端子压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同轴电缆,其具有以同心从轴心侧依次配置的柱状的中心导体、管状的绝缘体、管状的外侧导体,所述外侧导体由在相对于所述绝缘体的周向的交叉方向、向电缆轴方向沿着所述绝缘体的外周面延伸的多个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线状导体构成,并使各个所述线状导体沿着所述周向排列,从而所述外侧导体被形成为如同管状;
端子金属件,其具有:端子间连接部,与对方端子物理且电气地连接;以及管状的导体连接部,以同心安装在所述同轴电缆的电缆端部中的所述外侧导体的露出的端子连接部与所述绝缘体之间,而与所述端子连接部之间物理且电气地连接;
管状的压接部件,使所述端子连接部以同心安装在其与所述导体连接部之间,伴随着朝向径向内侧的加压而变形,使所述端子连接部压接在所述导体连接部;以及
管部件,其是比所述导体连接部更高强度且硬质的管状体,以同心安装在所述导体连接部与所述绝缘体之间,
所述端子连接部的各个所述线状导体具有压溃部,所述压溃部是所述加压前在所述周向的相邻的线状导体彼此的间隙通过伴随着所述加压的压溃而缩小并抵接的部位,将产生氧化皮膜的破裂的压溃状态作为目标压溃状态,该氧化皮膜的破裂是为了得到对所述导体连接部附着所需要的新生面的露出区域,并且,保持该抵接状态被压溃直至达到与目标压溃状态相对应的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的延伸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压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部件被成形为:能够使伴随着所述加压而作用的来自所述导体连接部的朝向径向的内侧的力状态不变地作为反作用力返回到所述导体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压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部件被成形为不会伴随着所述加压而变形。
4.一种带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同轴电缆,其具有以同心从轴心侧依次配置的柱状的中心导体、管状的绝缘体、管状的外侧导体,所述外侧导体由在相对于所述绝缘体的周向的交叉方向、向所述电缆轴方向沿着所述绝缘体的外周面延伸的多个铝制或铝合金制的线状导体构成,并使各个所述线状导体沿着所述周向排列,从而所述外侧导体被形成为如同管状;以及
连接器,其连接所述同轴电缆的电缆端部,
所述连接器,包括:
端子金属件,其具有:端子间连接部,与对方连接器的对方端子物理且电气地连接;以及管状导体连接部,以同心安装在所述电缆端部中的所述外侧导体的露出的端子连接部与所述绝缘体之间,而与所述端子连接部之间物理且电气地连接;
管状的压接部件,使所述端子连接部以同心安装在其与所述导体连接部之间,伴随着朝向径向内侧的加压而变形,使所述端子连接部压接在所述导体连接部;以及
管部件,其是比所述导体连接部更高强度且硬质的管状体,以同心安装在所述导体连接部与所述绝缘体之间,
所述端子连接部的各个所述线状导体具有压溃部,所述压溃部是所述加压前在所述周向的相邻的线状导体彼此的间隙通过伴随着所述加压的压溃而缩小并抵接的部位,将产生氧化皮膜的破裂的压溃状态作为目标压溃状态,该氧化皮膜的破裂是为了得到对所述导体连接部附着所需要的新生面的露出区域,并且,保持该抵接状态被压溃直至达到与目标压溃状态相对应的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的延伸量。
5.如权利要求4的所述的带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轴电缆以同心从轴心侧起,依次配置有:所述中心导体、作为所述绝缘体的第一绝缘体、所述外侧导体、与所述绝缘体不同的管状的第二绝缘体、管状的屏蔽件以及管状的保护外覆件,
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金属件,该第一端子金属件是与所述端子金属件不同的金属件,与所述中心导体物理且电气地连接;第二端子金属件,其作为所述端子金属件;壳体,其收纳所述第一端子金属件以及所述第二端子金属件;以及屏蔽罩,其从外方侧覆盖所述壳体,并且,与所述屏蔽件电气连接。
CN201711375935.8A 2016-12-20 2017-12-19 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 Active CN1082887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46474 2016-12-20
JP2016246474A JP6464133B2 (ja) 2016-12-20 2016-12-20 端子圧着構造及びケーブル付き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8769A true CN108288769A (zh) 2018-07-17
CN108288769B CN108288769B (zh) 2019-12-10

Family

ID=62251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75935.8A Active CN108288769B (zh) 2016-12-20 2017-12-19 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4600B1 (zh)
JP (1) JP6464133B2 (zh)
CN (1) CN108288769B (zh)
DE (1) DE102017222352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0648A (zh) * 2019-01-31 2021-08-3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及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5000751U1 (de) * 2015-01-30 2015-03-06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mit Kompensationscrimp
WO2016147376A1 (ja) * 2015-03-19 2016-09-2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209330B2 (en) 2015-03-23 2021-12-28 Rosemount Aerospace Inc. Corrosion resistant sleeve for an air data probe
JP6691098B2 (ja) * 2017-12-20 2020-04-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電線
US11414195B2 (en) 2018-03-23 2022-08-16 Rosemount Aerospace Inc. Surface modified heater assembly
JP6838576B2 (ja) * 2018-03-29 2021-03-03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002754B2 (en) * 2018-11-06 2021-05-11 Rosemount Aerospace Inc. Pitot probe with mandrel and pressure swaged outer shell
DE102019213700A1 (de) * 2019-04-02 2020-10-2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toleranzausgeglichenen Verbindung zwischen einem ersten Bauteil und einem zweiten Bauteil und elektrischer Antrieb
US11428707B2 (en) 2019-06-14 2022-08-30 Rosemount Aerospace Inc. Air data probe with weld sealed insert
JP7027011B2 (ja) * 2019-06-25 2022-03-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2019213702A1 (de) * 2019-09-10 2021-03-1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toleranzausgeglichenen Verbindung zwischen einem ersten Bauteil und einem zweiten Bauteil und elektrischer Antrieb
DE102020101236A1 (de) * 2020-01-20 2021-07-22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Anordnung, Werkzeu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solch einer Anordnung
DE102021107921B4 (de) 2021-03-29 2023-05-17 Te Connectivity Germany Gmbh Elektrisches kabel mit an leitern befestigten, separaten kontaktelementen zur bauraumsparenden anordnung in einem stecksystem
US11662235B2 (en) 2021-10-01 2023-05-30 Rosemount Aerospace Inc. Air data probe with enhanced conduction integrated heater bore and features
US11624637B1 (en) 2021-10-01 2023-04-11 Rosemount Aerospace Inc Air data probe with integrated heater bore and features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41389A (en) * 1978-04-27 1979-11-0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Crucible used in crystal growing device, manufacture of said crucible and crystal growing method using said crucible
JPS5652618Y2 (zh) * 1978-03-24 1981-12-08
CN1180948A (zh) * 1996-07-04 1998-05-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屏蔽电缆屏蔽层的结构
EP1128472A1 (en) * 2000-02-24 2001-08-29 Harness System Technologies Research, Ltd. Shield connector
JP2005276785A (ja) * 2004-03-26 2005-10-06 Ube Nitto Kasei Co Ltd 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18734A (ja) * 2005-07-05 2007-01-2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01620895A (zh) * 2008-07-03 2010-01-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线、对屏蔽线的编织物进行端子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US20100206631A1 (en) * 2009-02-16 2010-08-19 Peters Kenneth J Terminal having integral oxide breaker
CN102904079A (zh) * 2011-07-29 2013-01-30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压接连接件的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46069A (zh) * 2011-11-21 2014-07-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
CN104272528A (zh) * 2012-05-02 2015-01-0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外部导体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
CN104285340A (zh) * 2012-05-02 2015-01-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具有端子的同轴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28953A (zh) * 2012-06-21 2015-03-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同轴电缆的端部与端子之间的接合结构和接合方法
CN104995803A (zh) * 2013-02-15 2015-10-2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
CN103797648B (zh) * 2011-09-12 2016-08-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同轴电缆与屏蔽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及其之间的连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8621A (ja) 2001-01-17 2002-08-02 Yazaki Corp シールド電線の端末処理構造
JP5210965B2 (ja) 2009-05-22 2013-06-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水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5945155B2 (ja) 2012-05-07 2016-07-0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の外部導体端子の接続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2618Y2 (zh) * 1978-03-24 1981-12-08
JPS54141389A (en) * 1978-04-27 1979-11-0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Crucible used in crystal growing device, manufacture of said crucible and crystal growing method using said crucible
CN1180948A (zh) * 1996-07-04 1998-05-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用于处理屏蔽电缆屏蔽层的结构
EP1128472A1 (en) * 2000-02-24 2001-08-29 Harness System Technologies Research, Ltd. Shield connector
JP2005276785A (ja) * 2004-03-26 2005-10-06 Ube Nitto Kasei Co Ltd 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18734A (ja) * 2005-07-05 2007-01-25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01620895A (zh) * 2008-07-03 2010-01-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屏蔽线、对屏蔽线的编织物进行端子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US20100206631A1 (en) * 2009-02-16 2010-08-19 Peters Kenneth J Terminal having integral oxide breaker
CN102904079A (zh) * 2011-07-29 2013-01-30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压接连接件的线缆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97648B (zh) * 2011-09-12 2016-08-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同轴电缆与屏蔽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及其之间的连接方法
CN103946069A (zh) * 2011-11-21 2014-07-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
CN104272528A (zh) * 2012-05-02 2015-01-0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外部导体端子与电线的连接结构
CN104285340A (zh) * 2012-05-02 2015-01-14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具有端子的同轴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28953A (zh) * 2012-06-21 2015-03-18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同轴电缆的端部与端子之间的接合结构和接合方法
CN104995803A (zh) * 2013-02-15 2015-10-2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0648A (zh) * 2019-01-31 2021-08-3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及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CN113330648B (zh) * 2019-01-31 2023-09-2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连接器及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222352A1 (de) 2018-06-21
DE102017222352B4 (de) 2022-01-20
US20180175518A1 (en) 2018-06-21
CN108288769B (zh) 2019-12-10
JP6464133B2 (ja) 2019-02-06
JP2018101528A (ja) 2018-06-28
US10014600B1 (en) 2018-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8769A (zh) 端子压接构造以及带电缆的连接器
US9691527B2 (en) Shielding structure and wire harness using conductive resin mold and non-metallic fiber braid
US7064266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US9819120B2 (en) Connector
US2004023536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holder
US20160043500A1 (en) Connector
US20100178805A1 (en) Shielding connector
US6991493B2 (en) Shielded wire-connecting structure
US9263808B2 (en) Connection structural body,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nnection structural body
US9345180B2 (en) Shielding construction and wiring harness
US20100046189A1 (en) Shield shell
EP2833488A1 (en)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braided shield wir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hield-wire harness
CN102934538B (zh) 屏蔽端子连接结构和方法
JP2008508689A (ja) 電気プラグ及びその取付け方法
JP2007066825A (ja) シールド導電体
CN107017528A (zh) 屏蔽连接器
US1003827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duced size in a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arrangement and extending directions of two wires
US20210351539A1 (en) Male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device
US20140235101A1 (en) Shielded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hielded plug connector
US9825409B1 (en) Shield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hield connector
WO2020129623A1 (ja) コネクタ構造体、及びコネクタ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2015220163A (ja) コネクタ付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防水構造
JP5379900B1 (ja) 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7485703B2 (ja) コネクタ
JP7179418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