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64723A - 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 Google Patents

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64723A
CN108264723A CN201711281767.6A CN201711281767A CN108264723A CN 108264723 A CN108264723 A CN 108264723A CN 201711281767 A CN201711281767 A CN 201711281767A CN 108264723 A CN108264723 A CN 1082647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styrene
acrylonitrile
based copolymer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817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至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 M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 M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 Mei Corp filed Critical Chi M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264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6472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4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12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unsaturated nitri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包括:76重量%至83重量%的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与17重量%至24重量%的橡胶粒子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橡胶粒子包括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其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及0.35μm至0.50μm的双峰分布。苯乙烯系共聚物包括重量平均分子量相异的第一及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基于第一与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含量为100重量%,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80重量%,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0重量%至75重量%。

Description

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组成物,尤其涉及一种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背景技术
热可塑性树脂如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已经普遍地应用于不同领域,例如家用电器、机械零件、办公用品、电子元件或汽车工业等广大领域。其中,由于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所制得的成型品表面光泽度均一,使外观看起来十分美观,经常用于产品的外观件使用。
而常见的热可塑性树脂的加工成型方法,例如:射出成型、押出成型或吹延成型等都能对热可塑性树脂进行塑形。此外,也有像是真空成型之类的特殊加工方法,是先将树脂押成板状(sheet)后,再加热软化,藉助真空压力制成所需要的成型品;其中,加工成型性会因为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的成分而变化。
在现有技术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于进行板材成型时,因为其伸长率(Elongation,EL)低,进而影响其加工成型性,造成所制得板材的外观形状不佳。
因此,如何提升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的伸长率,已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欲突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一种由前述组成物所形成的成型品,能提升伸长率,进而有助于提升树脂组成物的加工成型性。
本发明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包括76重量%至83重量%的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以及17重量%至24重量%的橡胶粒子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所述橡胶粒子包括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及0.35μm至0.50μm的双峰分布。所述苯乙烯系共聚物包括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以及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所述第一与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相异。其中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11万至17万之间,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18万至24万之间。基于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与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含量为100重量%,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80重量%,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0重量%至75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与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含量为100重量%,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75重量%,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75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1万至17万,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8万至24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包含31重量%至40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单元及60重量%至69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包含26重量%至29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单元以及71重量%至74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及0.40μm至0.48μm的双峰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100重量%,所述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含量为60重量%至80重量%,所述重量平均粒径为0.35μm至0.50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含量为20重量%至40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78重量%至81重量%,所述橡胶粒子的含量为19重量%至22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橡胶粒子的总含量100重量%,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含量为90重量%至100重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为100重量%,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与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含量为55重量%至70重量%。
本发明的成型品则是由如上所述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所形成。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中具有特定双峰分布(bimodal)粒径范围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以及两种特定比例的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使得本发明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的伸长(EL)效果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这些实施例为例示性,且本发明揭示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包括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以及橡胶粒子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76重量%至83重量%是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17重量%至24重量%是橡胶粒子所形成的分散相。上述橡胶粒子包括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及0.35μm至0.50μm的双峰分布。上述苯乙烯系共聚物则包含重量平均分子量相异的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以及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其中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11万至17万之间,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18万至24万之间。而基于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与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含量为100重量%,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80重量%,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0重量%至75重量%。以下将就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苯乙烯系共聚物
本实施例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中,用以形成连续相的苯乙烯系共聚物中的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例如在11万至17万之间,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则例如在18万至24万之间。重量平均分子量的测定是以凝胶透析层析仪(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Waters公司制)作分析测定,其中,并以聚苯乙烯作分析标准。在一实施例中,基于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与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含量为100重量%,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80重量%,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0重量%至75重量%;优选地,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75重量%,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75重量%;更佳地,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30重量%至70重量%,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30重量%至70重量%。
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例如包含31重量%至40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单元以及60重量%至69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优选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例如包含31.5重量%至39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单元以及61重量%至68.5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更佳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例如包含32.5重量%至38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单元以及62重量%至67.5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此处,所谓单体单元是指丙烯腈系单体或苯乙烯系单体经共聚合反应而形成的结构单元。
详细而言,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通过一般使用的溶液共聚合法、块状共聚合法、乳化共聚合法、悬浮共聚合法等,优选为溶液共聚合法或块状共聚合法。前述反应所使用的反应器可以是完全混合连续式反应器(CSTR)、柱状流式反应器(Plug flow reactor,PFR)、或者静力混合式反应器(Staticmixing reactor)中的一种或是不同种类的组合。以溶液共聚合法为例,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包括丙烯腈系单体与苯乙烯系单体的单体组份经溶液共聚合反应所制得。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也可以是通过包括丙烯腈系单体、苯乙烯系单体及其他可共聚合单体的单体组份经溶液共聚合反应所制得。
上述丙烯腈系单体也可单独或混合使用,且丙烯腈系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丙烯腈或α-甲基丙烯腈。优选地,丙烯腈系单体为丙烯腈。另外,基于丙烯腈系单体、苯乙烯系单体及其他可共聚合单体的总量为100重量%,丙烯腈系单体的含量范围例如为10重量%至50重量%;优选为15重量%至45重量%;更佳为20重量%至42重量%。
上述苯乙烯系单体可单独或混合使用,且苯乙烯系单体包括但不限于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2,4-二甲基苯乙烯、乙基苯乙烯、α-甲基-对-甲基苯乙烯或溴苯乙烯。优选地,上述苯乙烯系单体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或其组合。另外,基于苯乙烯系单体、丙烯腈系单体及其他可共聚合单体的总量为100重量%,苯乙烯系单体的含量范围例如为50重量%至90重量%;优选为55重量%至85重量%;更佳为58重量%至80重量%。
至于其他可共聚合单体也可单独或混合使用,且其他可共聚合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单体、甲基丙烯酸单体、丙烯酸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单官能性马来酰亚胺系单体、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氯化乙烯、氯化亚乙烯(vinylidenechloride)、四氟化乙烯、氯化乙烯叉、一氯三氟化乙烯、六氟化丙烯、丁二烯、丙烯基胺(propenylamine)、异丁烯基胺(isobutenylamine)、醋酸乙烯、乙基乙烯基醚(ethyl vinylether)、甲基乙烯基酮(methyl vinyl ketone)、无水马来酸(maleic acid)、无水甲基顺丁烯二酸(cis-methylbutenedioic acid)或无水甲基反丁烯二酸(trans-methylbutenedioic acid)等。详细而言,丙烯酸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单体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系单体包括但不限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丙酯,或丙烯酸丁酯。优选地,丙烯酸酯系单体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苯甲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dimethacrylate),或二甲基丙烯酸新戊酯(neopentyl dimethacrylate)。单官能性马来酰亚胺系单体是指单体中只含有单一个马来酰亚胺官能基。单官能性马来酰亚胺系单体可单独或混合使用,单官能性马来酰亚胺系单体例如但不限于马来酰亚胺、氮-甲基马来酰亚胺、氮-异丙基马来酰亚胺、氮-丁基马来酰亚胺、氮-己基马来酰亚胺、氮-辛基马来酰亚胺、氮-十二烷基马来酰亚胺、氮-环己基马来酰亚胺、氮-苯基马来酰亚胺(N-phenylmaleimide,简称PMI)、氮-2-甲基马来酰亚胺、氮-2,3-二甲基苯基马来酰亚胺、氮-2,4-二甲基苯基马来酰亚胺、氮-2,6-二甲基苯基马来酰亚胺、氮-2,3-二乙基苯基马来酰亚胺、氮-2,4-二乙基苯基马来酰亚胺、氮-2,3-二丁基苯基马来酰亚胺、氮-2,4-二丁基苯基马来酰亚胺、氮-2,3-二氯苯基马来酰亚胺、氮-2,4-二氯苯基马来酰亚胺、氮-2,3-二溴苯基马来酰亚胺或氮-2,4-二溴苯基马来酰亚胺等。优选地,单官能性马来酰亚胺系单体例如氮-苯基马来酰亚胺。另外,优选地,其他可共聚合单体可是择自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单官能性马来酰亚胺系单体、或前述组合。另外,基于丙烯腈系单体、苯乙烯系单体及其他可共聚合单体的总量为100重量%,其他可共聚合单体的含量范围例如为0重量%至40重量%;优选为0重量%至30重量%;更佳为0重量%至22重量%。
另外,在溶液共聚合反应中,所使用的溶媒例如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戊烷、辛烷、环己烷、甲乙酮、丙酮或甲丁酮。基于反应物为100重量份,上述溶媒的使用量例如为0至40重量份,优选为5至35重量份。
另外,在溶液共聚合反应中,选择性地可添加聚合起始剂。基于反应物为100重量份,聚合起始剂的使用量例如为0至1重量份,优选为0.001至0.5重量份。
详细而言,聚合起始剂可包括单官能性聚合起始剂、多官能性聚合起始剂或其组合。所述单官能性聚合起始剂可单独或混合使用,且单官能性聚合起始剂包括但不限于苯甲酰基过氧化物(benzoyl peroxide)、二异丙苯基过氧化物(dicumyl peroxide)、叔丁基过氧化物(t-butyl peroxide)、叔丁基过氧化氢(t-butyl hydroperoxide)、异丙苯过氧化氢(cumene hydroperoxide)、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t-butyl peroxy benzoate)、双-2-乙基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bis-2-ethylhexyl peroxy dicarbonate)、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碳酸酯(tert-butyl peroxy isopropyl carbonate,简称BPIC)、过氧化环己酮(cyclohexanone peroxide)、2,2’-偶氮-双-异丁腈(2,2’-azo-bis-isobutyronitrile,简称AIBN)、1,1’-偶氮双环己烷-1-羰腈(1,1’-azo-biscyclohexane-1-carbonitrile),或2,2’-偶氮-双-2-甲基丁腈(2,2’-azo-bis-2-methyl butyronitrile),其中以苯甲酰基过氧化物、2,2’-偶氮-双-异丁腈优选。
所述多官能性聚合起始剂也可单独或混合使用,且多官能性聚合起始剂包括但不限于1,1-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烷(1,1-bis-t-butyl peroxy cyclohexane,简称TX-22)、1,1-双-叔丁基过氧化-3,3,5-三甲基环己烷(1,1-bis-t-butylperoxy-3,3,5-trimethylcyclohexane,简称TX-29A)、2,5-二甲基-2,5-双-(2-乙基过氧化己酰)己烷(2,5-dimethyl-2,5-bis-(2-ethylhexanoxy peroxy)hexane)、4-(叔丁基过氧化羰基)-3-己基-6-[7-(叔丁基过氧化羰基)庚基]环己烷(4-(t-butyl peroxy carbonyl)-3-hexyl-6-[7-(t-butyl peroxy carbonyl)heptyl]cyclohexane)、二-叔丁基二过氧化壬二酸酯(di-t-butyl-diperoxyazelate)、2,5-二甲基-2,5-双(苯甲酰过氧化)己烷(2,5-dimethyl-2,5-bis-(benzoyl peroxy)hexane)、二-叔丁基过氧化-六氢-对苯二酸酯(di-t-butyl peroxyhexahydro-terephthalate,简称BPHTH),或2,2-双(4,4-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基丙烷(2,2-bis-(4,4-di-t-butyl peroxy)cyclohexyl propane,简称PX-12)。
另外,在溶液共聚合反应中,选择性地可添加链转移剂。链转移剂可单独或混合使用,且链转移剂包括但不限于:(1)硫醇(mercaptan)系化合物:甲基硫醇、正-丁基硫醇、环己基硫醇、正-十二烷基硫醇(n-dodecyl mercaptan,简称NDM)、硬脂酰基硫醇(stearylmercaptan)、第三-十二烷基硫醇(t-dodecyl mercaptan,简称TDM)、正-丙基硫醇、正-辛基硫醇、第三-辛基硫醇、第三-壬基硫醇、异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pentaerythritoltetrakis(3-mercapto propionate))、异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pentaerythritoltetrakis(2-mercapto ethanate))、异戊四醇四(4-巯基丁酸酯)(pentaerythritoltetrakis(4-mercapto butanate))、异戊四醇四(5-巯基戊酸酯)(pentaerythritoltetrakis(5-mercapto pentanate))、异戊四醇四(6-巯基己酸酯)(pentaerythritoltetrakis(6-mercapto hexanate))、三-(2-巯基乙酸)三羟甲基丙酯(trimethylolpropanetris(2-mercapto ethanate))、三-(3-巯基丙酸)三羟甲基丙酯(trimethylolpropanetris(3-mercapto propionate),简称TMPT),或三-(6-巯基己酸)三羟甲基丙酯(trimethylolpropane tris(6-mercapto hexanate))等;(2)烷胺(alkyl amines)系化合物:单乙基胺、二乙基胺、三乙基胺、单异丙基胺、二异丙基胺、单丁基胺、二正丁基胺,或三正丁基胺等;(3)其他链转移剂:五苯基乙烷(pentaphenylethane)、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α-methyl styrene dimer)或萜品油烯(terpinolene)等。优选地,链转移剂可是择自于正-十二烷基硫醇、第三级十二烷基硫醇、三-(3-巯基丙酸)三羟甲基丙酯或其组合。另外,基于反应物为100重量份,上述链转移剂的使用量例如为0至2重量份,优选为0.001至1重量份。
另外,溶液共聚合反应的操作温度范围例如是70℃至140℃,优选是90℃至130℃。
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与来源实质上与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相同,亦即以溶液共聚合法为例,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包括丙烯腈系单体与苯乙烯系单体的单体组份经溶液共聚合反应所制得。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也可以是通过包括丙烯腈系单体、苯乙烯系单体及其他可共聚合单体的单体组份经溶液共聚合反应所制得。差异在于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例如包含26重量%至29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单元以及71重量%至74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优选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例如包含26.5重量%至28.5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单元以及71.5重量%至73.5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更佳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例如包含27重量%至28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单元以及72重量%至73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此处,所谓单体单元是指丙烯腈系单体或者苯乙烯系单体经共聚合反应而形成的结构单元。而此处的丙烯腈系单体可自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中采用的丙烯腈系单体所列举的单体中,选择一种单独使用或数种混合使用;此处的苯乙烯系单体同样可自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中采用的苯乙烯系单体所列举的单体中,选择一种单独使用或数种混合使用。另外,基于丙烯腈系单体、苯乙烯系单体及其他可共聚合单体的总量为100重量%,其他可共聚合单体的含量范围例如为0重量%至3重量%;优选为0重量%至2重量%;更佳为0重量%至1重量%。此处的其他可共聚合单体可自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中采用的其他可共聚合单体所列举的单体中,选择一种单独使用或数种混合使用。
橡胶粒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橡胶粒子可单独使用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或混合使用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以及二烯系橡胶粒子。
上述二烯系橡胶粒子的来源可为二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例如由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以及二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所形成的分散相所构成。所述二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的制造方法中的聚合反应,例如但不限于:块状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化聚合法、块状悬浊聚合法等。举例来说,可经由将包含苯乙烯系单体、丙烯腈系单体及其他可共聚合单体,使用已知方法(例如乳化聚合法)接枝聚合在二烯系橡胶聚合物上得到。而此处的二烯系橡胶聚合物可单独或混合使用,例如但不限于:丁二烯橡胶、异戊间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二烯系橡胶、丙烯腈橡胶等。
上述的苯乙烯系单体、丙烯腈系单体及其他可共聚合单体可分别自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中采用的苯乙烯系单体、丙烯腈系单体及其他可共聚合单体所列举的单体中,选择一种单独使用或数种混合使用,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二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可包括两种以上具有不同重量平均粒径的二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
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来源可为丙烯酸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例如由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以及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所形成的分散相所构成。
丙烯酸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如以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系橡胶(ASA)树脂为例,其可包括55重量%至80重量%的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及20重量%至45重量%的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从另一观点而言,丙烯酸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例如包括15重量%至25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单元、55重量%至65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及15重量%至25重量%的丙烯酸酯系单体单元。
上述丙烯酸酯系单体单元、苯乙烯系单体单元及丙烯腈系单体单元,分别指丙烯酸酯系单体、苯乙烯系单体及丙烯腈系单体于聚合及接枝反应后,于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中或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中的重复结构单元。
另外、上述的苯乙烯系单体及丙烯腈系单体可分别自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中采用的苯乙烯系单体及丙烯腈系单体所列举的单体中,选择一种单独使用或数种混合使用,在此不再赘述。
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
本实施例的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可由100重量份(干重)的丙烯酸酯系橡胶乳液与50重量份至100重量份的单体混合物进行接枝聚合反应而得,其中单体混合物可包含65重量%至75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及25重量%至35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前述单体混合物的添加方式可采用一次加入、分批加入、连续加入或将单体混合物中的各种单体分段加入。另外,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可包括两种以上具有不同重量平均粒径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所述两种以上具有不同重量平均粒径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可由两种丙烯酸酯系橡胶乳液分开个别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后再相混合,或是两种丙烯酸酯系橡胶乳液以相混合的状态再进行接枝聚合反应而制得。
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乳液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将做为主成分的丙烯酸酯系单体直接以乳化聚合法进行聚合反应。所述丙烯酸酯系单体例如但不限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戊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庚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其中以丙烯酸正丁酯为佳。
另外,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乳液的制备方法可还包括在进行聚合反应时,将架桥剂加入。架桥剂例如但不限于二丙烯酸乙二酯、二丙烯酸丁二酯、二乙烯基苯、二甲基丙烯酸丁烯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烷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llyl methacrylate,AMA)、甲基丙烯酸二烯丙酯、马来酸二烯丙酯、富马酸二烯丙酯、酞酸二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三烯丙酯、三聚氰酸三烯丙酯、异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三环癸烯醇的丙烯酸酯、聚烷撑二醇的二丙烯酸酯等,其中前述架桥剂可单独使用或2种以上并用。在一实施例中,基于丙烯酸酯系单体及架桥剂的总量为100重量%,架桥剂的使用量优选为0.1重量%至10重量%。
上述丙烯酸酯系橡胶乳液的平均粒径可通过聚合反应条件加以控制,例如:聚合温度;起始剂、乳化剂、活化剂的用量及种类;单体的添加方法等加以控制。
所述起始剂可以是各种已知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起始剂,且所述起始剂的添加方式可采用一次加入或连续地或增量地加入等。详细而言,起始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双叔丁基过氧化物(di-tert-butyl peroxide)、十二烷酰基过氧化物(layroyl peroxide)、十八烷酰基过氧化物(oleyl peroxide)、二甲苯甲酰基过氧化物(ditoluoyl peroxide)、二异丙苯基过氧化物(dicumyl peroxide)、二过酞酸双叔丁酯(di-tert-butyldiperphthalate)、过醋酸叔丁基酯(tert-butyl peracetate)、过苯甲酸叔丁酯(tert-butyl perbenzoate)、重碳酸异丙基过氧基酯(isopropyl peroxy dicarbonate)、2,5-二甲基-2,5-二(第三过氧化丁基)己烷(2,5-dimethyl-2,5-di(tert-butyl peroxy)hexane)、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2,5-二甲基-2,5-二(第三过氧化丁基)己基-3-叔丁基过氧化氢(2,5-dimethyl-2,5-di(tert-butyl peroxy)hexane-3-tert-butyl hydroperoxide)、异丙苯过氧化氢(cumene hydroperoxide)、对-孟烷过氧化氢(p-menthane hydroperoxide)、环戊烷过氧化氢(cyclopentane hydroperoxide)、二异丙基苯过氧化氢(diisopropylbenzene hydroperoxide)、对-叔丁基异丙苯过氧化氢(p-tert-butylcumene hydroperoxide)、蒎烷过氧化氢(pinane hydroperoxide)、2,5-二甲基-己烷-2,5-二过氧化氢(2,5-dimethyl-hexane-2,5-dihydroperoxide)或其混合物。
基于单体混合物的总量为100重量份,起始剂的使用量范围优选为0.01重量份至5重量份。
所述乳化剂的具体实例优选包括:琥珀酸钠、脂肪酸钾、脂肪酸钠、烯基琥珀酸二钾、玫瑰酸皂等的各种羧酸盐;磺基琥珀酸钠二辛酯(Sodium dihexyl sulfosuccinate)、硫酸烷酯、烷基苯磺酸钠等的各种磺酸盐;聚环氧乙烷壬基苯醚硫酸钠等的阴离子系乳化剂。基于单体混合物的总量为100重量份,乳化剂的使用量范围优选为1重量份至10重量份。
所述活化剂的具体实例包括:硫酸亚铁、甲醛化次硫酸钠、乙二胺四醋酸二钠、焦磷酸四钠等。基于单体混合物的总量为100重量份,活化剂的使用量范围优选为1重量份至10重量份。
上述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的接枝分子量也可通过聚合温度;起始剂、乳化剂、活化剂、链移转剂的种类及用量;单体的添加方法等聚合条件的改变来调整,其中接枝聚合的反应温度在90℃以下,尤其在25℃至40℃间为优选。所述起始剂、乳化剂及活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如前文所述。所述链移转剂的具体实例包括:正-丁基硫醇(n-butylmercaptan)、正-辛基硫醇(n-octyl mercaptan)、正-十二烷基硫醇(n-dodecylmercaptan)或叔-十二烷基硫醇(tert-dodecyl mercaptan)。基于单体混合物的总量为100重量份,链移转剂的使用量范围优选为0.01重量份至0.1重量份。
在进行接枝反应以形成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的同时,苯乙烯会与丙烯腈进行聚合反应而产生叔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叔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分子量优选为10,000至100,000。
另外,上述单体混合物所包含的苯乙烯系单体及丙烯腈系单体的具体实例与制备前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苯乙烯系单体及丙烯腈系单体的具体实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的丙烯酸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的制备方法并无特别的限制,可采用一般的混合方法,例如将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及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均匀混合即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一般的混合方法包括:以一般使用的汉歇尔混合机干混后,再以诸如押出混合机、捏合机或班伯立混练机等的混合机熔融混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及0.35μm至0.50μm的双峰分布,优选为0.10μm至0.20μm及0.40μm至0.48μm的双峰分布,更佳为0.10μm至0.18μm及0.40μm至0.48μm的双峰分布。具体而言,橡胶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是用穿透式电子显微镜中的超薄切片法所照得的照片来测得,并且照片中需有300个以上的橡胶粒子。
在另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100重量%,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含量为60重量%至80重量%,重量平均粒径为0.35μm至0.50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含量为20重量%至40重量%。在另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100重量%,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含量为62重量%至78重量%,重量平均粒径为0.35μm至0.50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含量为22重量%至38重量%。在另一实施例中,基于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100重量%,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含量为64重量%至76重量%,重量平均粒径为0.35μm至0.50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含量为24重量%至36重量%。
而且,基于所述橡胶粒子的总含量100重量%,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含量为90重量%至100重量%。
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的制备方法并无特别的限制,可采用一般的混合方法,例如将前述丙烯酸酯系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包含橡胶粒子)与苯乙烯系共聚物均匀混合而得。所述一般的混合方法包括:以一般使用的汉歇尔混合机干混后,再以诸如押出混合机、捏合机或班伯立混练机等的混合机熔融混合。在本实施例中,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中,所述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约为78重量%至81重量%,所述橡胶粒子的含量约为19重量%至22重量%。
添加剂
本实施方式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可依据后续需求选择性地添加各种添加剂。所述添加剂能单独或混合使用,例如但不限于:抗氧化剂、可塑剂、加工助剂、紫外线安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填充剂、强化剂、着色剂、滑剂、带电防止剂、难燃剂、难燃助剂、热安定剂、偶合剂等。
所述抗氧化剂可单独或混合使用,且抗氧化剂例如但不限于酚系抗氧化剂、硫醚系抗氧化剂,或磷系抗氧化剂等。所述酚系抗氧化剂可单独或混合使用,且酚系抗氧化剂例如但不限于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3,5-bis(1,1-dimethylethyl)-4-hydroxybenzenepropanoic acid octadecyl ester,型号︰抗氧化剂IX-1076)、三乙二醇双[3-(3-叔丁基-5-甲基-4-羟苯基)丙酸酯]、四[甲撑基-3-(3,5-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甲烷、2-叔丁基-6-(3-叔丁基-2-羟基-6-甲基苯甲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酯、2,2'-甲撑基-双(4-甲基-6-叔丁基酚)(2,2'-methylene-bis(4-methyl-6-tert-butylphenol),型号︰抗氧化剂2246)、2,2'-硫双(4-甲基-6-叔丁基酚)、2,2'-硫代-二乙撑基-双[3-(3,5-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或2,2'-乙二酰胺-双[乙基-3-(3,5-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等。所述硫醚系抗氧化剂可单独或混合使用,且硫醚系抗氧化剂例如但不限于二硬脂酰硫二丙酸酯、二棕榈酰硫二丙酸酯、五赤藓醇-四-(β-十二甲基-硫丙酸酯),或双十八烷基硫醚等。所述磷系抗氧化剂可单独或混合使用,且磷系抗氧化剂选自于含亚磷酸酯的磷系抗氧化剂或含磷酸酯的磷系抗氧化剂。所述含亚磷酸酯的磷系抗氧化剂例如但不限于三(壬基苯基)亚磷酸酯、十二烷基亚磷酸酯、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基-双十三烷基亚磷酸酯)或三(2,4-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等。所述含磷酸酯的磷系抗氧化剂例如但不限于四(2,4-叔丁基苯基)-4,4'-伸联苯基磷酸酯,或9,10-二氢-9-氧-10-磷酸菲-10-氧撑等。
所述滑剂可单独或混合使用,且滑剂例如但不限于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锂等的金属肥皂、乙撑二硬脂酰胺(ethylene bis-stearamide,简称EBA)、硬脂酸异戊四酯(pentaerythritol stearate,简称PETS)、甲撑二硬脂酰胺、棕榈酸酰胺、硬脂酸丁酯、硬脂酸棕榈酯、季戊四醇四脂肪酸酯、聚丙酸醇三硬脂酸酯、正二十二烷酸、硬脂酸等的化合物、聚乙烯蜡、二十八烷酸蜡、巴西棕榈蜡(carnuba wax)或石油蜡等。
基于上述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为100重量份,添加剂的含量范围优选在0.01重量份至20重量份之间。
所述添加剂可分别在接枝聚合反应中、接枝聚合反应后、凝结前,或是在制备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的过程中添加。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成型品,是由如上所述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所形成。所述成型品的制备方法于此并无特别限制,可采用混炼、加工成型,或上述过程的组合。所述混炼及加工成型可采用已知的方式,故不再赘述。
以下将参照数个实验,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虽然描述了以下实验,但是在不逾越本发明范畴的情况下,可适当地改变所用材料、其量及比率、处理细节以及处理流程等等。因此,不应根据下文所述的实验对本发明作出限制性的解释。
<实例和比较例所使用的原料>
1.AP-1: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混合物(包含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及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
1.1AP-1的制备
首先,将99.0重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1.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烯丙酯、5.0重量份的磺基琥珀酸钠二辛酯、2.0重量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70wt%)、3.0重量份的硫酸亚铁溶液(浓度0.2wt%)、3.0重量份的甲醛化次硫酸钠溶液(浓度10wt%)及4000.0重量份的蒸馏水在60℃的反应温度下反应7小时,以得到重量平均粒径为0.1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乳液(转化率约99%,固体含量约38%)。
将100.0重量份的上述重量平均粒径为0.1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乳液(干重)、70.0重量份的苯乙烯、30.0重量份的丙烯腈、6.0重量份的磺基琥珀酸钠二辛酯、1.0重量份的异丙苯过氧化氢、3.0重量份的硫酸亚铁溶液(浓度0.2wt%)、3.0重量份的甲醛化次硫酸钠溶液(浓度10wt%)及3000.0重量份的蒸馏水混合并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其中苯乙烯及丙烯腈以连续添加方式在5小时内加入反应系统中。在接枝聚合反应完成后,可得重量平均粒径为0.12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乳液(AP-1-1)。
其次,将99.0重量份的丙烯酸正丁酯、1.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烯丙酯、3.0重量份的磺基琥珀酸钠二辛酯、1.0重量份的叔丁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70wt%)、3.0重量份的硫酸亚铁溶液(浓度0.2wt%)、3.0重量份的甲醛化次硫酸钠溶液(浓度10wt%)及4000.0重量份的蒸馏水在65℃的反应温度下反应7小时,以得到重量平均粒径为0.4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乳液(转化率约99%,固体含量约38%)。
将100.0重量份的上述重量平均粒径为0.4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乳液(干重)、37.6重量份的苯乙烯、16.1重量份的丙烯腈、4.0重量份的磺基琥珀酸钠二辛酯、1.0重量份的异丙苯过氧化氢、3.0重量份的硫酸亚铁溶液(浓度0.2wt%)、3.0重量份的甲醛化次硫酸钠溶液(浓度10wt%)及2000.0重量份的蒸馏水混合并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其中苯乙烯及丙烯腈以连续添加方式在5小时内加入反应系统中。在接枝聚合反应完成后,可得重量平均粒径为0.46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乳液(AP-1-2)。
最后,再将70.0重量份(干重)的上述重量平均粒径为0.12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乳液(AP-1-1)及30.0重量份(干重)的上述重量平均粒径为0.46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乳液(AP-1-2)进行混合,以氯化钙凝结、脱水后,再干燥至水份含量2%以下,即可制得所需要的丙烯酸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混合物(AP-1)。其中,丙烯酸酯系橡胶含量为54.5重量%、橡胶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2μm及0.46μm,上述接枝共聚物混合物中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中的苯乙烯单体单元的含量为70重量%及丙烯腈单体单元的含量30重量%。
2.BP-1:二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混合物(包含二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及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
2.1BP-1的制备
首先,将95重量份的1,3-丁二烯、5.0重量份的丙烯腈、15重量份的过硫酸钾溶液(浓度1wt%)、2.3重量份做为乳化剂的松香皂、140.0重量份的蒸馏水及0.2重量份做为链转移剂的叔-十二烷基硫醇在65℃温度下反应12小时,得到含有转化率约94%、固体含量约40%且平均粒径为0.1μm的二烯系橡胶粒子的二烯系橡胶乳液。
将100.0重量份(干重)的上述平均粒径为0.1μm的二烯系橡胶粒子的二烯系橡胶乳液、85.56重量份的苯乙烯、36.67重量份的丙烯腈、0.2重量份的叔-十二烷基硫醇、0.5重量份的异丙苯过氧化氢、3.0重量份的硫酸亚铁溶液(浓度0.2wt%)、3.0重量份的甲醛化次硫酸氢钠溶液(浓度10wt%)、20.0重量份的乙二胺四醋酸溶液(浓度0.25wt%)、及200.0重量份的蒸馏水混合并进行反应。其中,苯乙烯及丙烯腈以连续添加方式在5小时内加入反应系统中聚合,即可制得橡胶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μm的二烯系橡胶接枝乳液(BP-1-1)。
其次,将95重量份的1,3-丁二烯、5.0重量份的丙烯腈、15重量份的过硫酸钾溶液(浓度1wt%)、2.3重量份做为乳化剂的松香皂、140.0重量份的蒸馏水及0.2重量份做为链转移剂的叔-十二烷基硫醇在65℃温度下反应12小时,得到含有转化率约94%、固体含量约40%且平均粒径为0.1μm的二烯系橡胶粒子的二烯系橡胶乳液。
使用3.3重量份(干重)的高分子凝集剂将100重量份(干重)的二烯系橡胶乳液中的二烯系橡胶粒子的粒径增大为0.3μm,以得到一粒子肥大化的二烯系橡胶乳液。
将100.0重量份的上述平均粒径为0.3μm的二烯系橡胶粒子的二烯系橡胶乳液(干重)、30重量份的苯乙烯、12.86重量份的丙烯腈、0.2重量份的叔-十二烷基硫醇、0.5重量份的异丙苯过氧化氢、3.0重量份的硫酸亚铁溶液(浓度0.2wt%)、3.0重量份的甲醛化次硫酸氢钠溶液(浓度10wt%)、20.0重量份的乙二胺四醋酸溶液(浓度0.25wt%)、1.1重量份的松香皂、及200.0重量份的蒸馏水混合并进行反应。其中,苯乙烯及丙烯腈以连续添加方式在5小时内加入反应系统中聚合,即可制得橡胶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3μm的二烯系橡胶接枝乳液(BP-1-2)。
最后,再将50.0重量份(干重)的上述重量平均粒径为0.1μm的二烯系橡胶乳液(BP-1-1)及50.0重量份(干重)的上述重量平均粒径为0.3μm的二烯系橡胶乳液(BP-1-2)进行混合,再以氯化钙凝结、脱水后,再干燥至水份含量2%以下,即可制得二烯系橡胶接枝共聚物混合物(BP-1)。(二烯系橡胶含量为63重量%)。
3.AS-1: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14万,丙烯腈单体单元含量为33重量%、苯乙烯单体单元含量为67重量%。
3.1AS-1的制备
将55重量份的苯乙烯、45重量份的丙烯腈、8重量份的乙苯混合后,并以35kg/hr的流量连续供给至完全混合连续式反应器内,其中所述反应器的容积为40L,内温分别保持为145℃,压力保持为4kg/cm2,整体转换率约为55%。
在聚合终了后,将所得的共聚物溶液以预热器加热,并以减压脱气槽将未反应的单体及溶剂等的挥发性物质除去。接着,将所得的聚合熔融物押出造粒即得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AS-1),其重量平均分子量为14万且其中苯乙烯单体单元含量为67%、丙烯腈单体单元含量为33%。
4.AS-2: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为21万,丙烯腈单体单元含量为28重量%、苯乙烯单体单元含量为72重量%。
4-1.AS-2的制备
将68重量份的苯乙烯、32重量份的丙烯腈、8重量份的乙苯混合后,再以0.01重量份的叔-十二烷基硫醇予以混合,并以35kg/hr的流量连续供给至完全混合连续式反应器内,其中所述反应器的容积为40L,内温分别保持为145℃,压力保持为4kg/cm2,整体转换率约为55%。
在聚合终了后,将所得的共聚物溶液以预热器加热,并以减压脱气槽将未反应的单体及溶剂等的挥发性物质除去。接着,将所得的聚合熔融物押出造粒即得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AS-2),其重量平均分子量为21万且其中苯乙烯单体单元含量为72%、丙烯腈单体单元含量为28%。
伸长率(EL)
EL为伸长量百分率(elongation),系以ISO标准527方法测得,以%来表示。
实例1至5
实例1至5是在干燥的状态下,以双轴押出机(型号:ZPT-25,厂商:泽机工业有限公司)根据表1所列的各组分配比,添加2.0重量份的滑剂在混练温度220℃下进行混掺押出后,分别制得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伸长率(EL)的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至4
比较例1至4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是以与实例1相同的步骤来制备。惟,相异之处在于:改变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的成分及其用量(如表2所示),且比较例4完全没有使用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而是改用二烯系橡胶粒子。比较例1至4的伸长率(EL)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R.C:橡胶粒子总含量
表2
R.C:橡胶粒子总含量
在表1的结果中,实例1至5含有19重量%至22重量%的橡胶粒子(R.C(%)),且基于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与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含量为100重量%,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75重量%,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75重量%,因此使得实例1至5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具有优异的EL。
相对地,在表2的结果中,比较例1至4在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中同样含有19重量%至22重量%的橡胶粒子(R.C(%)),但EL的测试结果相较于实例1至5来说,明显较差。譬如比较例1至3都只有单一种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而比较例4虽含有两种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但改用二烯系橡胶取代粒径有双峰分布的丙烯酸酯系橡胶,所以这些比较例的EL结果相较于实例1至5来说,明显较差。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包括76重量%至83重量%的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以及17重量%至24重量%的橡胶粒子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上述橡胶粒子包括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其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及0.35μm至0.50μm的双峰分布,且上述苯乙烯系共聚物包含重量平均分子量相异的第一及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而基于第一与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含量为100重量%,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80重量%,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0重量%至75重量%。通过上述具双峰分布的重量平均粒径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搭配特定比例的第一与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使得本发明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具有良好的伸长率。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9)

1.一种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76重量%至83重量%的苯乙烯系共聚物所形成的连续相;以及
17重量%至24重量%的橡胶粒子所形成的分散相,其中
所述橡胶粒子包括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及0.35μm至0.50μm的双峰分布,
所述苯乙烯系共聚物包括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以及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其中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11万至17万之间,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在18万至24万之间,且
基于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与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含量为100重量%,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80重量%,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0重量%至75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与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含量为100重量%,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75重量%,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25重量%至75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包含31重量%至40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单元及60重量%至69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包含26重量%至29重量%的丙烯腈系单体单元以及71重量%至74重量%的苯乙烯系单体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及0.40μm至0.48μm的双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100重量%,所述重量平均粒径为0.10μm至0.20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含量为60重量%至80重量%,所述重量平均粒径为0.35μm至0.50μm的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含量为20重量%至40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苯乙烯系共聚物的含量为78重量%至81重量%,所述橡胶粒子的含量为19重量%至22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橡胶粒子的总含量100重量%,所述丙烯酸酯系橡胶粒子的含量为90重量%至100重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为100重量%,所述第一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与所述第二丙烯腈-苯乙烯系共聚物的总含量为55重量%至70重量%。
9.一种成型品,其特征在于,是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所形成。
CN201711281767.6A 2016-12-30 2017-12-07 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Withdrawn CN1082647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4046 2016-12-30
TW105144046A TWI621652B (zh) 2016-12-30 2016-12-30 橡膠改質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64723A true CN108264723A (zh) 2018-07-10

Family

ID=62639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81767.6A Withdrawn CN108264723A (zh) 2016-12-30 2017-12-07 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264723A (zh)
TW (1) TWI62165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5807A (zh) * 2018-08-20 2020-02-28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橡胶改质树脂组成物以及利用其制得的成型品
CN111057327A (zh) * 2018-10-17 2020-04-24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复合材料用树脂组合物、树脂复合材料、及制冷设备
CN116218096B (zh) * 2023-03-15 2024-02-20 广州宝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改性苯乙烯共聚物的无卤阻燃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98737B1 (ko) * 1998-02-05 2003-12-3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내충격성이개선된염화비닐계수지의제조방법
KR20100002408A (ko) * 2008-06-30 2010-01-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열가소성 수지
CN106188926A (zh) * 2014-12-31 2016-12-07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橡胶改质聚苯乙烯系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3247B (zh) * 2012-12-28 2014-09-21 Chi Mei Corp 橡膠改質苯乙烯系樹脂組成物
TWI509014B (zh) * 2013-12-27 2015-11-21 Chi Mei Corp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以及成型品
TWI555759B (zh) * 2015-12-29 2016-11-01 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橡膠改質苯乙烯系樹脂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98737B1 (ko) * 1998-02-05 2003-12-3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내충격성이개선된염화비닐계수지의제조방법
KR20100002408A (ko) * 2008-06-30 2010-01-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열가소성 수지
CN106188926A (zh) * 2014-12-31 2016-12-07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橡胶改质聚苯乙烯系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5807A (zh) * 2018-08-20 2020-02-28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橡胶改质树脂组成物以及利用其制得的成型品
CN111057327A (zh) * 2018-10-17 2020-04-24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复合材料用树脂组合物、树脂复合材料、及制冷设备
CN111057327B (zh) * 2018-10-17 2022-07-29 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复合材料用树脂组合物、树脂复合材料、及制冷设备
CN116218096B (zh) * 2023-03-15 2024-02-20 广州宝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改性苯乙烯共聚物的无卤阻燃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21652B (zh) 2018-04-21
TW201823340A (zh) 2018-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62931B2 (ja) グラフト共重合体、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CN107614598A (zh) 耐热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64723A (zh) 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US8399561B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high impact monovinylaromatic polymers in the presence of a borane complex
US7132474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styrenic resin having high impact strength and gloss
US9963535B2 (en) Swell index of hips using additives
JPS60133044A (ja) Abs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法
CN104744846B (zh) 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品
RU2346964C2 (ru) Усиленные каучуком винилароматические полимеры
CN107075181A (zh) 热塑性树脂、其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104744845B (zh) 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其制备方法及其所制得的成型品
TWI675875B (zh) 丙烯酸酯系橡膠改質樹脂組成物以及利用其製得之成型品
TWI580721B (zh)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CN106496919B (zh) 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CN106928566A (zh) 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其制备方法及其所制成的成型品
TWI465509B (zh) 橡膠改質甲基丙烯酸酯系樹脂組成物
JP3481313B2 (ja) 耐衝撃性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42578B (en) Rubber modified styrene system resin composition for extrusion molding
TWI681006B (zh) 樹脂組合物、成型體、食品接觸用具及食品接觸容器
CN109320890A (zh) 橡胶改质苯乙烯系树脂组合物、其制造方法及成型品
KR20220058567A (ko) 괴상 중합에 의해서 얻은 abs 성형 재료
CN106867127B (zh) 适合真空成型的热可塑性树脂组成物及其所形成的成型品
EP4284848A1 (en) High impact monovinylidene aromatic polymers
JPH03195753A (ja) スチ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TW446729B (en) Rubber-modified polystyrene resin compos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