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69833A - 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69833A
CN108169833A CN201711248811.3A CN201711248811A CN108169833A CN 108169833 A CN108169833 A CN 108169833A CN 201711248811 A CN201711248811 A CN 201711248811A CN 108169833 A CN108169833 A CN 108169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polarization plates
adhesive phase
bonding sheet
polar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488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69833B (zh
Inventor
宝田翔
泽崎良平
保井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169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98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698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698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B32B17/064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 B32B23/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such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such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 B32B23/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cellulosic plastic substances, i.e. substances obtained by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e.g. cellulose ethers, cellulose esters, viscose comprising 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vinyl (co)polymers, e.g. styren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B32B27/365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2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2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23/02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9J123/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9J123/2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having four or more carbon atoms having four to nine carbon atoms
    • C09J123/22Copolymers of isobutene; Butyl rubber ; Homo- or copolymers of other iso-olef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53/00Adhesives based on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53/02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C09J153/025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modifi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6Permeability to liquids, ab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2LCD, i.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6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more than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72Five-membered rings
    • C08K5/3475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6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more than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77Six-membered rings
    • C08K5/3492Triaz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2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 C09J2301/208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itself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constituted by at least two or more adjacent or superposed adhesive layers, e.g. multilayer adhesiv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带粘合剂的偏振板(1)具有:包含含有碘的聚乙烯醇类膜的偏振器(11)、贴合于偏振器的第一主面的透明保护膜(15)和以与偏振器的第二主面接触的方式设置的正面侧粘合片(20)。正面侧粘合片为将至少两层粘合剂层层叠而得到的层叠粘合片,具有以与偏振器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粘合剂层(21)和以与偏振器间隔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粘合剂层(22)。优选正面侧粘合片的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为1×105Pa以下,第一粘合剂层的透湿度优选为150g/m2·24小时以下。

Description

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图像显示面板的正面具有透明板或触控面板等的图 像显示装置的形成中使用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此外,本发明涉及使 用该带粘合剂的偏振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广泛用作手机、智能 手机、汽车导航装置、个人电脑用监视器、电视机等的各种图像显示 装置。为了防止由来自外表面的冲击导致的图像显示面板的破损等, 有时在图像显示面板的视觉辨认侧设置透明树脂板或玻璃板等正面透 明板(也称为“窗层”等)。另外,近年来,在图像显示面板的视觉辨认 侧具有触控面板的设备得到普及。
作为在图像显示面板的正面配置正面透明板或触控面板等正面透 明构件的方法,提出了经由粘合剂将配置在图像显示面板的视觉辨认 侧表面的偏振板与正面透明构件贴合的“层间填充结构”。在层间填 充结构中,偏振板与正面透明构件之间由粘合剂填充,因此,界面的 折射率差异减少,可抑制由反射或散射引起的视觉辨认性的降低。
在正面透明构件的面板侧表面的周缘部,形成有目的在于装饰或 屏蔽光的着色层(装饰印刷层)。在具有装饰印刷层的透明构件上贴合粘 合剂时,容易在印刷高差部的周边产生气泡。另外,隔着粘合剂对印 刷高差部直接下方的图像显示面板施加局部的应力,在屏幕端部产生 机械应变,因此有时在屏幕的周缘部产生显示不均。
为了解决由印刷高差引起的这些问题,层间填充剂使用柔软且厚 度较大的粘合片(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 双面带粘合剂的膜,其中,在偏振板的一个面上具有用于与图像显示 面板贴合的粘合剂层,在另一面上具备具有规定的储能弹性模量的层 间填充用粘合剂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96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154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多用于室外的手机、智能手机等的移动显示器(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 イ)用途中,广泛采用使用了粘合剂的层间填充结构。对于移动显示器 而言,对构成元件的薄型化、轻量化的要求高,采用层间填充结构的 显示器也要求薄型化。但是,要求作为层间填充剂使用的粘合剂层构 成元件具有高差吸收性,因此粘合剂层的薄型化存在限度。
本发明人尝试了通过使用仅在偏振器的单面具有保护膜的单面保 护偏振板作为设置在图像显示面板的视觉辨认侧的偏振板,在偏振器 上直接层叠作为层间填充剂的粘合剂来进行薄型化。但是,在偏振器 上不隔着保护膜而设置以往的层间填充用粘合片的构成的情况下,可 以看出在加湿耐久试验中偏振器发生褪色,耐久性存在问题。鉴于所 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兼顾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与加 湿耐久性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通过在偏振板上设置将低透湿度的粘合剂层与具有规定的粘弹性 行为的粘合剂层层叠而得到的层叠粘合片,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具有包含含有碘的聚乙烯醇类膜的偏 振器、贴合于偏振器的第一主面的透明保护膜和以与偏振器的第二主 面接触的方式设置的正面侧粘合片。正面侧粘合片为将至少两层粘合 剂层层叠而得到的层叠粘合片,具有以与偏振器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 一粘合剂层和以与偏振器间隔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粘合剂层。
对于正面侧粘合片而言,优选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为1× 105Pa以下。对于正面侧粘合片而言,优选透湿度为150g/m2·24小时以 下。正面侧粘合片的厚度优选为250μm以下。对于正面侧粘合片而言, 优选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与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25之比 G’25/G’80为2~100。
对于正面侧粘合片而言,优选波长380nm下的透光率为15%以下。 例如,通过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中的至少任一层含有紫外线 吸收剂,能够对正面侧粘合片赋予紫外线吸收性。
对于以与偏振器接触的方式设置的第一粘合剂层而言,优选透湿 度为150g/m2·24小时以下。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50μm以下。 为了以较小的厚度实现低透湿度,第一粘合剂层优选为含有橡胶类聚 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层。第一粘合剂层的80℃下的储能弹性模 量G’80与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25之比G’25/G’80可以为3以下。
对于以与偏振器间隔的方式设置(设置于靠近正面透明构件的一 侧)的第二粘合剂层而言,优选厚度为50μm以上。优选第二粘合剂层 的厚度大于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
对于第二粘合剂层而言,优选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25为1× 104Pa以上,优选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为1×105Pa以下。对于 第二粘合剂层而言,优选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与25℃下的储能 弹性模量G’25之比G’25/G’80为3.5以上。第二粘合剂层优选为含有丙 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层。
本发明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优选配置于正面透明板或触控面板与 图像显示单元之间使用。本发明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可以为在透明保 护膜上还具有单元侧粘合片的双面带粘合剂的偏振板。
此外,本发明涉及在图像显示单元的表面具有上述的带粘合剂的 偏振板和正面透明构件的图像显示装置。在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中, 偏振板与正面透明板或触控面板等正面透明构件由正面侧粘合片进行 贴合。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中,在仅在偏振器的单面设置有透明 保护膜的单面保护偏振板(片保護偏光板)的偏振器上不隔着透明保护 膜而设置有正面侧粘合片。因此,有助于在正面透明构件与图像显示 单元之间具有偏振板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由于正面侧粘合片的 第一粘合剂层的透湿度低,因此,即使在图像显示装置暴露于高湿度 环境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水分向偏振器的转移,不容易产生偏振器 的褪色。另外,通过在第一粘合片上具有第二粘合片,正面侧粘合片 具有高差吸收性,能够抑制在正面透明构件的印刷高差附近的气泡的 混入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不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带粘合剂的偏振板的一个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双面带粘合剂的偏振板的一个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带粘合剂的偏振板的加湿耐久性(端部脱色(端部色抜け))评 价中的显微镜观察像。
附图标记
10 单面保护偏振板
11 偏振器
15 透明保护膜
20 正面侧粘合片
21、22 粘合剂层
30 单元侧粘合片
41、42 保护片
1、2 带粘合剂的偏振板
60 图像显示单元
70 正面透明构件
71 板状透明构件
76 印刷部
100 图像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带粘合剂的偏振板的一个方式的剖视图。带粘合剂的 偏振板1在偏振板10的第一主面上具有正面侧粘合片20。正面侧粘合 片20是在图像显示装置的形成中用于将正面透明构件贴合于偏振板的 视觉辨认侧的粘合片。正面侧粘合片20为具有以与偏振板10的偏振 器11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粘合剂层21和设置在第一粘合剂层21上 的第二粘合剂层22的层叠构成,第一粘合剂层21以与偏振板10的偏 振器11接触的方式配置。
图2是表示在视觉辨认侧表面具有正面透明构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的一个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图像显示装置100中,在透明板71上设 置有印刷部76的正面透明构件70与图像显示单元60之间配置有偏振 板10。偏振板10与图像显示单元60经由单元侧粘合片30而贴合,偏 振板10与正面透明构件70经由正面侧粘合片20而贴合。
[单面保护偏振板]
作为偏振板10而言,使用仅在偏振器11的单面贴合有透明保护 膜15的偏振板(以下,有时将“仅在偏振器的单面设置有透明保护膜的 偏振板10”记载为“单面保护偏振板”)。通过使用单面保护偏振板作 为配置在图像显示单元的视觉辨认侧的偏振板,能够使图像显示装置 薄型化。
<偏振器>
偏振器11为含有碘的聚乙烯醇类膜。作为偏振器中应用的聚乙烯 醇类膜的材料而言,使用聚乙烯醇或其衍生物。作为聚乙烯醇的衍生 物而言,除了可以列举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醛等以外,还可 以列举用乙烯、丙烯等烯烃、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不饱和 羧酸及其烷基酯、丙烯酰胺等进行了改性的化合物。聚乙烯醇通常使 用聚合度约1000~约10000、皂化度约80摩尔%~约100摩尔%的聚 乙烯醇。
通过对聚乙烯醇类膜实施碘染色和拉伸处理,得到偏振器。偏振 器的厚度优选为约1μm~约50μm。作为偏振器,也可以使用厚度为 10μm以下的薄型偏振器。作为薄型偏振器而言,可以列举例如日本特 开昭51-06964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338329号公报、WO2010/100917 号、日本专利第4691205号说明书、日本专利第4751481号说明书等 中记载的偏振器。这样的薄型偏振器例如可以通过包含将聚乙烯醇类 树脂层与拉伸用树脂基材以层叠体的状态进行拉伸的工序和进行碘染 色的工序的制法而得到。
<透明保护膜>
在偏振器11的一个面(第一主面)上设置用于保护偏振器11的透明 保护膜15。透明保护膜15可以具有以扩大视角等为目的的光学补偿膜、 用于与偏振器11一起构成圆偏振板的1/4波片等的功能。
作为构成透明保护膜15的材料而言,可以列举例如透明性、机械 强度和热稳定性优异的树脂材料。作为这样的树脂材料的具体例而言, 可以列举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 聚砜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 烯烃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环状聚烯烃类树脂(降冰片烯类树 脂)、聚芳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乙烯醇类树脂和它们的混合 物。透明保护膜15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从强度、处理性等作业性、 薄膜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为约5μm~约100μm。偏振器11与透明保护 膜15优选经由适当的胶粘剂层(未图示)进行贴合。
[正面侧粘合片]
本发明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在单面保护偏振板10的未设置透明 保护膜15的一侧的面具有正面侧粘合片20。正面侧粘合片20用于将 正面透明构件70贴合于单面保护偏振板10的视觉辨认侧。正面侧粘 合片20为具有至少两层粘合剂层的层叠粘合片。第一粘合剂层21以 与偏振器11接触的方式设置,在第一粘合剂层21上设置有第二粘合 剂层22。在正面侧粘合片20包含第一粘合剂层21和第二粘合剂层22 这两层的情况下,带粘合剂的偏振板1在单面保护偏振板10上依次具 有第一粘合剂层21和第二粘合剂层22。
对于正面侧粘合片20而言,优选透湿度为150g/m2·24小时以下。 通过以与偏振器11接触的方式设置低透湿度的正面侧粘合片20,能够 降低水分从外部向偏振器11的转移,能够抑制高湿度环境下的偏振器 的劣化。对于正面侧粘合片20而言,优选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为1×105Pa以下。通过在偏振板10与正面透明构件70的贴合中使用 高温下的储能弹性模量小的正面侧粘合片20,可以具有高差吸收性, 即使在正面透明构件70具有印刷高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印刷高差 附近的气泡混入或由应力应变导致的显示不均的发生。从薄型化的观 点考虑,正面侧粘合片20的厚度优选为250μm以下。
<第一粘合剂层>
对于以与偏振器11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粘合剂层21而言,优 选透湿度为150g/m2·24小时以下。通过以与偏振器11接触的方式设置 低透湿度的粘合剂层,即使在图像显示装置暴露于高湿度环境的情况 下,也能够抑制偏振器11的劣化。第一粘合剂层21的透湿度更优选 为120g/m2·24小时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g/m2·24小时以下,特别优 选为60g/m2·24小时以下,最优选为40g/m2·24小时以下。透湿度为根 据JIS Z0208的透湿度试验(杯法)测定的值,是在40℃、92%的相对湿 度下在24小时内透过面积1m2的试样的水蒸气的重量。
在单面保护偏振板10的透明保护膜15附设面上贴合有图像显示 单元60、在单面保护偏振板10的偏振器11上经由正面侧粘合片20贴 合有正面透明构件70的图像显示装置100中,水分有可能从透明保护 膜15附设面(第一主面)和正面侧粘合片20附设面(第二主面)转移至偏 振器11。在单面保护偏振板中,通常具有水分从未设置透明保护膜的 第二主面侧向偏振器的转移量变大的倾向。
认为水分从第二主面侧向偏振器11的转移有水分从正面侧粘合 片20的附设面(主面)的转移和水分从正面侧粘合片20的侧面的转移。 在视觉辨认侧表面设置有正面透明板、触控面板等正面透明构件的图 像显示装置中,正面透明构件70具有抑制水分从图像显示装置的主面 进入的作用。因此,能够一定程度地抑制水分从第二主面的正面侧粘 合片附设面的转移。另一方面,由于设置在偏振板10与正面透明构件 70之间的作为层间填充剂的正面侧粘合片20使厚度增大而具有高差吸 收性,因此有时水分经由正面侧粘合片20的侧面向偏振器11的转移 量变大。
在单面保护偏振板上配置有以往的层间填充用粘合片的情况下, 由于从粘合片的侧面转移至偏振器的水分的影响,在偏振器的端面附 近容易产生褪色。与此相对,通过以与偏振器11接触的方式设置低透 湿的第一粘合剂层21,能够降低水分经由正面侧粘合片20的侧面向偏 振器11的转移量,能够抑制由水分引起的偏振器的劣化。在第二粘合 剂层22的透湿度大的情况下,有时水分会从第二粘合剂层22的侧面 进入,但进入至第二粘合剂层22的水分被低透湿的第一粘合剂层21 阻断,因此能够抑制其向偏振器11的转移。因此,如果第一粘合剂层 21为低透湿,则即使在正面侧粘合片20的厚度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 降低水分向偏振器11的转移,能够抑制偏振器的劣化。
从薄型化的观点考虑,第一粘合剂层21的厚度d1优选为50μm以 下,更优选为4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μm以下。从薄型化的观点 考虑,优选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尽量小。另一方面,透湿度与厚度存 在反比关系,对于包含相同材料的片状物而言,随着厚度的减少,具 有透湿度增大的倾向。为了将透湿度调节至上述范围内,第一粘合剂 层21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
第一粘合剂层21的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25优选为1×104Pa~ 1×108Pa,更优选为5×104Pa~1×107Pa,进一步优选为1×105Pa~ 5×106Pa。第一粘合剂层21的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优选为 5×103Pa~5×107Pa,更优选为1×104Pa~5×106Pa,进一步优选为 3×104Pa~1×106Pa。
(第一粘合剂层的组成)
构成第一粘合剂层21的粘合剂只要满足上述的透湿度,则其组成 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选择使用以丙烯酸类聚合物、橡胶类聚合物、 聚硅氧烷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乙烯基醚、乙酸乙烯 酯/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烯烃、环氧类、含氟型等聚合物作为基础聚 合物的粘合剂。正面侧粘合片配置于图像显示装置的正面,因此优选 第一粘合剂层21和第二粘合剂层22的光学透明性优异。具体而言, 优选:第一粘合剂层21和第二粘合剂层22各自的雾度为1.0%以下、 总透光率为90%以上。
从即使以较小的厚度也能够实现低透湿度的方面考虑,第一粘合 剂层21优选为含有橡胶类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橡胶类粘合剂层。在 此,“主要成分”是指在第一粘合剂层中(或者,以用于形成第一粘合 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含有40重量%以上的橡胶 类聚合物。
橡胶类聚合物是在室温附近的温度范围内显示出橡胶弹性的聚合 物。作为橡胶类聚合物而言,优选使用选自由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和 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作为合成橡胶而言,可以列举聚异丁烯(PIB)、丁二烯橡胶(BR)、 异戊二烯橡胶(IR)、异丁烯-异戊二烯橡胶(IIR)、苯乙烯-丁二烯橡胶 (SBR)、氯丁橡胶(C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丁二烯-异戊二烯- 苯乙烯无规共聚物、异戊二烯-苯乙烯无规共聚物、二元乙丙橡胶(EPR)、 三元乙丙橡胶(EPT)、丙烯酸类橡胶、聚氨酯橡胶等。这些之中,从透 明性、耐光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聚异丁烯(PIB)和丁基橡胶(IIR),特别 优选聚异丁烯(PIB)。
作为热塑性弹性体而言,可以列举例如包含苯乙烯-乙烯-丁烯-苯 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 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 共聚物(SEPS;SIS的氢化物)、苯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SEP;苯 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 物(SIBS)等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类热 塑性弹性体;聚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丙烯与EPT(三元乙丙橡胶)的聚 合物共混物等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等。这些之中,从透明性和耐光性 的观点考虑,优选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特别优选苯乙烯-乙烯-丙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
<第二粘合剂层>
以与偏振器11间隔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粘合剂层22具有对正面侧 粘合片20赋予高差吸收性的作用。为了具有高差吸收性,对于第二粘 合剂层22而言,优选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为1.5×105Pa以下, 更优选为1×105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104Pa以下。在第二粘合剂层 22的高温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低的情况下,在真空加热或利用高压釜进 行加热贴合时的流动性高,粘合剂容易进入高差附近,因此能够抑制 在高差附近混入气泡。
在贴合时的加热状态中,为了抑制粘合剂从偏振板的端面突出, 第二粘合剂层22的G’80优选为1×103Pa以上,更优选为3×103Pa以上。
第二粘合剂层22的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25优选为1×104Pa~ 1×107Pa,更优选为4×104Pa~6×106Pa,进一优选为6×104Pa~1×106Pa。 如果常温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为1×104Pa以上,则能够抑制将带粘合剂 的偏振板切割成规定尺寸时粘合剂在切割刀片等上的附着、粘合剂从 端面的突出。如果常温下的储能弹性模量为1×107Pa以下,则能够防 止将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切割成规定尺寸时的切割面中的粘合剂的破裂 或缺损等。另外,如果第二粘合剂层22的G’25为上述范围,则能够保 持加工性、操作性等所需要的凝聚力,并且能够确保贴合时的初始粘 合性。
对于第二粘合剂层22而言,优选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与 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25之比G’25/G’80为3.5以上,更优选为5以 上,进一步优选为7以上。在储能弹性模量的温度依赖性大、G’25/G’80的值大的情况下,在常温下流动性小,能够抑制切割时粘合剂向切割 刀片等的转移和粘合剂从端面的突出,并且在加热时流动性高,粘合 剂也容易进入印刷高差附近,因此能够抑制在印刷高差附近的气泡混 入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不均。第二粘合剂层22的G’25/G’80的上限没 有特别限制,考虑常温下的贴合时的粘合性、加热时的流动性等时, 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
储能弹性模量G’通过读取根据JIS K7244-1“塑料-动态机械特性 的试验方法”中记载的方法、在频率1Hz的条件下在-50℃~150℃的 范围内以5℃/分钟的升温速度进行测定时的、规定温度下的值而求出。
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为光固化型或热固化型,在偏振板10与正 面透明构件70的贴合后进行固化的情况下,只要固化前(贴合时)的粘 合剂的储能弹性模量(G’25、G’80和G’25/G’80)在上述范围内即可。由于 粘合片的切割以及与正面透明构件的贴合在固化前实施,因此,通过 调节固化前的第二粘合剂层22的储能弹性模量,能够达到上述目的。
为了具有高差吸收性,第二粘合剂层22的厚度d2优选为50μm以 上,更优选为60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μm以上。通过增大第二粘 合剂层22的厚度,可以提高高差吸收性,能够抑制在印刷高差附近的 气泡混入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不均。第二粘合剂层22的厚度d2的上 限没有特别限制,从薄型化的观点和防止粘合剂从端面突出等观点考 虑,优选为250μm以下,更优选为2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80μm 以下。
(第二粘合剂层的组成)
构成第二粘合剂层22的粘合剂只要为满足上述特性的粘合剂,则 其组成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选择使用以丙烯酸类聚合物、橡胶类 聚合物、聚硅氧烷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乙烯基醚、 乙酸乙烯酯/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烯烃、环氧类、含氟型等聚合物作 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如上所述,优选第二粘合剂层的光学透明性 优异。
从能够兼顾能够赋予高差吸收性的粘弹特性与高透明性的方面考 虑,第二粘合剂层22优选为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丙烯 酸类粘合剂层。在此,“主要成分”是指在第二粘合剂层中(或者,以 用于形成第二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的全部固体成分为基准)含有 40重量%以上的丙烯酸类聚合物。
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而言,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 单元作为主要骨架的丙烯酸类聚合物。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 “(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而言,优选使用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 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相对于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总量, 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量优选为4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50重 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重量%以上。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为多种(甲 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物。构成单体单元的排列可以为无规,也可以为嵌段。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烷基可以具有支链。通过使用具有支链的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容易对粘合剂赋予柔软性,能够容易地形成具有 上述储能弹性模量的丙烯酸类粘合剂层。作为(甲基)丙烯酸支链烷基酯 而言,可以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 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异十四烷基酯、 (甲基)丙烯酸异十八烷基酯等。
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含有具有可交联的官能团的丙烯酸类单体单 元作为共聚成分。在具有可交联的官能团的情况下,通过丙烯酸类聚 合物的热交联、光固化等,能够使丙烯酸类粘合剂具有高凝聚力。作 为具有可交联的官能团的丙烯酸类单体而言,可以列举含羟基单体、 含羧基单体。其中,优选含有含羟基单体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共聚 成分。在丙烯酸类聚合物具有含羟基单体作为单体单元的情况下,具 有能够提高丙烯酸类聚合物的交联性、并且能够抑制高温高湿环境下 的粘合剂的白浊的倾向,可以得到透明性高的粘合剂。
作为含羟基单体而言,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 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 酯、(甲基)丙烯酸8-羟基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基癸酯、(甲基)丙烯 酸12-羟基月桂酯、丙烯酸(4-羟基甲基环己基)甲酯等。
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构成单体单元总量,含羟基单体单元的 含量优选为0.01重量%~20重量%,更优选为0.1重量%~15重量%, 进一步优选为0.5重量%~10重量%。含羟基单体单元的含量超过上述 范围时,第二粘合剂层的凝聚力过度上升,有时高差吸收性降低。
丙烯酸类聚合物优选除含羟基单体单元以外还含有含氮单体等极 性高的单体单元。通过除含羟基单体单元以外还含有含氮单体单元等 高极性单体单元,能够兼顾高胶粘力和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白浊的抑制。
作为含氮单体而言,可以列举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乙烯基吡 咯烷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哌啶酮、乙烯基嘧啶、乙烯基哌嗪、乙 烯基吡嗪、乙烯基吡咯、乙烯基咪唑、乙烯基唑、乙烯基吗啉、(甲 基)丙烯酰吗啉、N-乙烯基羧酰胺类、N-乙烯基己内酰胺等乙烯基类单 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氰基丙烯酸类单体(シアノアクリレート系モノマー) 等。其中,优选使用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甲基)丙烯酰吗啉。相对于 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构成单体单元总量,含氮单体单元的含量优选为3 重量%~45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4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重 量%~30重量%。
第二粘合剂层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相对于构成单体单元总量, 优选含羟基单体单元的含量与含氮单体单元的含量的合计为3重 量%~5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4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重 量%~30重量。如果含羟基单体单元的含量与含氮单体单元的含量的 合计为上述范围,则容易形成具有适度的凝聚性和加热时的柔软性的 丙烯酸类粘合剂层。
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中,可以含有多官能单体成 分。通过含有多官能单体作为共聚单体成分,具有常温下的储能弹性 模量提高的倾向。多官能单体是具有至少两个聚合性官能团(例如乙烯 基)的单体。多官能性单体的使用量根据其分子量、官能团数等而不同, 相对于形成(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优选为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重量%以下。多官能性单 体的使用量超过5重量%时,粘合剂的柔软性降低,有时产生高差附近 的气泡或显示不均。
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通过溶液聚合、UV聚合、本体聚合、乳液聚 合等公知的聚合方法来制备。从粘合剂的透明性、耐水性、成本等观 点考虑,优选溶液聚合法或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法(例如UV聚合)。作为 溶液聚合的溶剂而言,通常使用乙酸乙酯、甲苯等。
在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备时,可以根据聚合反应的种类使用光聚 合引发剂、热聚合引发剂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而言,只 要可引发光聚合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例如苯偶姻醚类光聚合引 发剂、苯乙酮类光聚合引发剂、α-酮醇类光聚合引发剂、芳香族磺酰氯 类光聚合引发剂、光活性肟类光聚合引发剂、苯偶姻类光聚合引发剂、 苯偶酰类光聚合引发剂、二苯甲酮类光聚合引发剂、缩酮类光聚合引 发剂、噻吨酮类光聚合引发剂、酰基氧化膦类光聚合引发剂等。作为 热聚合引发剂而言,可以使用例如偶氮类引发剂、过氧化物类引发剂、 将过氧化物与还原剂组合而得到的氧化还原类引发剂(例如,过硫酸盐 与亚硫酸氢钠的组合、过氧化物与抗坏血酸钠的组合等)。
为了调节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子量,可以使用链转移剂。链转移 剂能够从生长的聚合物链接受自由基而使聚合物的延伸停止,并且接 受了自由基的链转移剂能够攻击单体而再次引发聚合。因此,通过使 用链转移剂,可以在不使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降低的情况下抑制 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子量的增大,从而可以得到具有适度的柔软性的 粘合剂。作为链转移剂而言,可以优选使用例如α-硫代甘油、月桂基 硫醇、缩水甘油基硫醇、巯基乙酸、2-巯基乙醇、硫代乙醇酸、硫代乙 醇酸2-乙基己酯、2,3-二巯基-1-丙醇等硫醇类。
在除单官能单体以外还使用多官能单体作为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 的单体成分的情况下,可以先将单官能单体聚合,形成低聚合度的预 聚物组合物(预聚合),并在预聚物组合物(预聚浆)中添加多官能单体, 将预聚物与多官能单体进行聚合(后聚合)。通过如此进行预聚物的预聚 合,能够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均匀地引入起因于多官能单体成分的分支点。另外,可以将预聚物组合物与未聚合的单体成分的混合物(粘合 剂组合物)涂布到基材上,然后在基材上进行后聚合而形成粘合片。预 聚物组合物为低粘度且涂布性优异,因此,根据涂布作为预聚物组合 物与未聚合单体的混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后在基材上进行后聚合的方 法,能够提高粘合片的生产率,并且能够使粘合片的厚度均匀。
预聚物组合物例如可以通过使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 (称为“单体成分A”)与聚合引发剂混合而得到的组合物(称为“预聚 物形成用组合物”)进行部分聚合(预聚合)而制备。需要说明的是,预 聚物形成用组合物中的上述单体成分A优选为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 单体成分中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含极性基团单体等单官能单体成 分。单体成分A不仅可以含有单官能单体,还可以含有多官能单体。 例如,可以在预聚物形成用组合物中含有作为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原料 的多官能单体成分的一部分,在将预聚物进行聚合后,添加多官能单 体成分的剩余部分而供于后聚合。
预聚物形成用组合物中除了单体成分A和聚合引发剂以外可以根 据需要含有链转移剂等。预聚物形成用组合物的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 制,从通过调节反应时间而将预聚物的分子量(聚合率)调节为所期望的 范围的观点考虑,优选通过UV光等活性光线照射进行聚合。预聚合中 使用的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使用上述的光 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
预聚物的聚合率没有特别限制,从调节为适合于涂布到基材上的 粘度的观点考虑,优选为3重量%~5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40 重量%。预聚物的聚合率可以通过调节光聚合引发剂的种类或使用量、 UV光等活性光线的照射强度、照射时间等而调节至所期望的范围。需 要说明的是,预聚物的聚合率由将预聚物组合物在130℃下加热3小时 时的加热(干燥)前后的重量通过下式而计算出。在通过溶液聚合进行预 聚合的情况下,将从预聚物组合物的总重量中减去溶剂的量而得到的 重量作为下式中的干燥前重量而计算聚合率。
预聚物组合物的聚合率(%)=干燥后的重量/干燥前的重量×100
在上述预聚物组合物中混合构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成分(称 为“单体成分B”)并根据需要混合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硅烷偶联 剂、交联剂等,从而形成粘合剂组合物。单体成分B优选含有多官能 单体。单体成分B可以除多官能单体以外还含有单官能单体。
后聚合中使用的光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 以使用上述的光聚合引发剂、链转移剂。在预聚合时的聚合引发剂在 预聚物组合物中不失活而残留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用于后聚合的聚合 引发剂的添加。
丙烯酸类聚合物可以根据需要具有交联结构。交联结构的形成例 如通过在预聚合后或基础聚合物的聚合后添加交联剂而进行。作为交 联剂而言,可以使用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环氧类交联剂、唑啉类交联 剂、氮丙啶类交联剂、碳二亚胺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类交联剂等通 常使用的交联剂。
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交联剂的含量通常为0~5重量份 的范围,优选为0~3重量份。交联剂的含量过多时,粘合剂的柔软性 降低,容易产生高差附近的气泡或显示不均。
在粘合剂组合物中含有交联剂的情况下,优选在与被粘物贴合前 通过加热进行交联处理而形成交联结构。交联处理中的加热温度、加 热时间根据所使用的交联剂的种类适当设定,通常在20℃~160℃的范 围内通过约1分钟至约7天的加热进行交联。
第二粘合剂层22可以为光固化型或热固化型的粘合剂。通过使用 光固化型或热固化型的粘合剂作为第二粘合剂层22,在经由正面侧粘 合片20将偏振板10与正面透明构件70贴合后,使第二粘合剂层22 固化,能够增大粘合剂层的储能弹性模量。因此,即使在图像显示装 置暴露于高温环境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粘合剂的流动,能够实现不容 易发生气泡的产生或剥离的具有长期可靠性的胶粘性。特别是从与正 面透明构件贴合后容易固化的方面考虑,优选光固化型的粘合剂。
光固化型的粘合剂除了基础聚合物以外还含有光固化性成分。作 为光固化性成分而言,优选使用具有碳-碳双键(C=C键)的自由基聚合 性化合物(烯属不饱和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以单体或低聚 物的形式存在于粘合剂组合物中,也可以与基础聚合物的羟基等官能 团键合。固化型粘合剂优选含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或热聚合引 发剂)。
在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以单体或低聚物的形式存在于粘合剂组合 物中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一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聚合性官能团的多官 能聚合性化合物。作为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而言,可以列举一分子中 具有两个以上C=C键的化合物、一分子中具有一个C=C键和环氧、氮 丙啶、唑啉、肼、羟甲基等聚合性官能团的化合物等。其中,优选如 多官能丙烯酸酯那样一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C=C键的多官能聚合性化 合物。
通过将具有能够与基础聚合物的官能团键合的官能团和自由基聚 合性官能团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与基础聚合物混合,能够在基础聚 合物中引入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并将粘合剂组合物制成固化型粘合 剂。作为能够与基础聚合物的官能团键合的官能团而言,优选异氰酸 酯基。异氰酸酯基与基础聚合物的羟基形成氨酯键(ウレタン結合),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在基础聚合物中引入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
作为光固化的方法而言,优选对含有光固化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 发剂的体系照射紫外线等活性光线的方法。特别是从光敏度的高度、 可选择的材料丰富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了烯属不饱和化合物和光自 由基发生剂的体系。在第二粘合剂层22为光固化型粘合剂的情况下, 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整体100重量份,光固化性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2 重量份~50重量份,更优选为5重量份~30重量份。
<粘合剂组合物中的添加剂>
用于形成第一粘合剂层21的粘合剂组合物和用于形成第二粘合 剂层22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除了基础聚合物之外还含有各种添加剂。 例如,为了调节胶粘力,可以在粘合剂组合物中添加硅烷偶联剂。硅 烷偶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者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特别是在第 二粘合剂层以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用于形成第二 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优选含有硅烷偶联剂。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 物100重量份,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通常为约0.01重量份~约5重量 份,优选为约0.03重量份~约2重量份。
粘合剂组合物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增粘剂。特别是在第一粘合剂 层21为含有橡胶类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层的情况下,从提高 与偏振器11的胶粘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在粘合剂组合物中含有增粘剂。 作为增粘剂而言,例如可以使用萜烯类增粘剂、苯乙烯类增粘剂、酚 类增粘剂、松香类增粘剂、环氧类增粘剂、二聚环戊二烯类增粘剂、 聚酰胺类增粘剂、酮类增粘剂、弹性体类增粘剂等。特别是作为第一 粘合剂层中使用的增粘剂而言,从与橡胶类材料的相容性和透明性优 异的方面考虑,优选萜烯类增粘剂。
作为萜烯类增粘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α-蒎烯聚合物、β-蒎烯聚 合物、松油精(ジペンテン)聚合物等萜烯聚合物、萜烯酚树脂、苯乙烯改 性萜烯树脂、芳香族改性萜烯树脂、加氢萜烯树脂(氢化萜烯树脂)等改 性萜烯树脂。
对于第一粘合剂层21中含有的增粘剂而言,优选软化点为约 70℃~约200℃,更优选为约100℃~约180℃。软化点为通过JIS K2207 “环球式软化点试验方法”得到的测定值。
相对于橡胶类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第一粘合剂层21中的增粘 剂的含量优选为10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8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 选为50重量份以下。增粘剂的含量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为了得到 提高与偏振器的胶粘性的效果,优选为1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5重 量份以上。
第二粘合剂层也可以含有增粘剂。增粘剂在第二粘合剂层中的使 用能够有助于储能弹性模量的温度依赖性的调节。从对第二粘合剂层 22的储能弹性模量赋予所期望的温度依赖性的观点考虑,对于第二粘 合剂层中含有的增粘剂而言,优选软化点为约50℃~约150℃,更优 选为约70℃~约140℃。
优选在第一粘合剂层21和第二粘合剂层22的至少任意一者中含 有紫外线吸收剂。通常,设置在偏振器的表面的透明保护膜出于防止 由紫外线引起的偏振器的劣化的目的而含有紫外线吸收剂。另一方面, 单面保护偏振板10在正面侧粘合片20的附设面未设置透明保护膜, 因此优选使第一粘合剂层21和/或第二粘合剂层22具有紫外线吸收性 从而防止由紫外线引起的偏振器11的劣化。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而言,可以列举例如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 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类紫外线吸收剂、草酰苯胺类紫外 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类(シアノアクリレート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类紫 外线吸收剂等。相对于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紫外线吸收 剂的含量优选为0.01重量份~15重量份,更优选为0.1重量份~10重 量份。对于正面侧粘合片20而言,优选波长380nm下的透光率为15% 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
除了上述例示的各成分之外,还可以在不损害粘合剂的特性的范 围内向粘合剂组合物中添加增塑剂、软化剂、劣化抑制剂、填充剂、 着色剂、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防静电剂等添加剂。
用于形成第一粘合剂层21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优选橡胶类聚合物 的含量为4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5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 重量%以上。用于形成第二粘合剂层22的粘合剂组合物中,优选丙烯 酸类聚合物的含量为4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50重量%以上,进一步 优选为60重量%以上。
<粘合剂层的形成>
作为粘合剂层的形成方法而言,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具体而言, 例如可以列举辊涂、辊舐涂布、凹版涂布、反向涂布、辊刷、喷涂、 浸渍辊涂布、刮棒涂布、刮刀涂布、气刀涂布、幕帘涂布、唇模涂布、 利用口模涂布机等进行的挤出涂布法等方法。这些之中,优选使用口 模涂布机,特别是更优选使用利用喷注式模头、狭缝式模头的口模涂 布机。
在粘合剂组合物的基础聚合物为溶液聚合聚合物的情况下,优选 在涂布后进行溶剂的干燥。作为干燥方法而言,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采 用适合的方法。加热干燥温度优选为40℃~200℃,进一步优选为 50℃~180℃,特别优选为70℃~170℃。干燥时间可以适当采用适合 的时间。干燥时间优选为5秒~20分钟,进一步优选为5秒~15分钟, 特别优选为10秒~10分钟。
在粘合剂组合物含有交联剂的情况下,可以在涂布至基材后通过 加热进行交联。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可以根据所使用的交联剂的种类 适当设定,通常在20℃~160℃的范围内通过约1分钟至约7天的加热 进行交联。用于使涂布后的粘合剂干燥的加热也可以兼作用于交联的 加热。
第一粘合剂层与第二粘合剂层的层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在 以粘合片的形式单独地形成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的各者后将 两者重叠,也可以先以粘合片的形式形成一个粘合剂层后在其上涂布 另一个粘合剂层而得到层叠粘合片。另外,也可以通过第一粘合剂层 形成用组合物和第二粘合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共挤出而得到层叠粘合片。
正面侧粘合片20可以是包含第一粘合剂层21和第二粘合剂层22 这两层的层叠粘合片,也可以在第一粘合剂层与第二粘合剂层之间、 和/或、在第二粘合剂层22上具有其它粘合剂层。从粘合片的生产率和 薄型化的观点考虑,正面侧粘合片20优选包含第一粘合剂层21和第 二粘合剂层22这两层。
<粘合片的特性>
以与单面保护偏振板10的偏振器11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粘合 剂层21由低透湿度的粘合剂构成,以与偏振器11间隔的方式配置的 第二粘合剂层22由高温下的储能弹性模量小且柔软的粘合剂构成。通 过以与偏振器11接触的方式设置低透湿的第一粘合剂层21,即使在第 二粘合剂层22的透湿度高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第一粘合剂层21阻断 水分向偏振器11的转移,因此能够抑制由水分从正面侧粘合片20的 侧面的转移所引起的偏振器的劣化。
另一方面,对于包含橡胶类聚合物等的低透湿的粘合剂而言,通 常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因此,常温(25℃)和加热时(80℃)的粘合剂的储 能弹性模量的温度依赖性小,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与25℃下的 储能弹性模量G’25之比G’25/G’80通常为3以下。即使在以橡胶类聚合 物作为主要成分的第一粘合剂层21中使用增粘剂,也难以增大 G’25/G’80。在通过使第一粘合剂层中含有大量的增粘剂、增塑剂来减小 G’80而使其具有高差吸收性的情况下,常温(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 G’25也降低,因此容易发生粘合剂从端面突出或向切割刀片等转移。
通过在低透湿的第一粘合剂层21上层叠柔软的粘合剂作为第二 粘合剂层22,粘合剂能够进入正面透明构件的印刷高差附近,因此能 够抑制在高差附近的气泡混入。而且,可以维持正面侧粘合片20整体 的柔软性,因此能够抑制由印刷高差引起的屏幕周缘部的显示不均。
如上所述,对于第二粘合剂层22而言,优选80℃下的储能弹性 模量G’80与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25之比G’25/G’80为3.5以上,更 优选为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以上。第二粘合剂层22的G’25/G’80优 选大于第一粘合剂层21的G’25/G’80。第二粘合剂层22的G’25/G’80优 选为第一粘合剂层21的G’25/G’80的2倍以上,更优选为3倍以上,进 一步优选为4倍以上。第一粘合剂层与第二粘合剂层的G’25/G’80之比 是表示这些粘合剂层的储能弹性模量的温度依赖性的差异的指标,该 比率越大,表示粘弹性行为的差异越大。
第二粘合剂层22的厚度d2优选大于第一粘合剂层21的厚度d1。 第一粘合剂层21的厚度d1与第二粘合剂层22的厚度d2之比d2/d1优选 为1.5~15,更优选为2~10,进一步优选为2.5~8。通过使第二粘合 剂层的厚度与第一粘合剂层相比相对较大,在第一粘合剂层21与第二 粘合剂层22层叠而得到的正面侧粘合片20整体的粘弹性行为中,第 二粘合剂层的粘弹性占支配地位。因此,正面侧粘合片20的高差吸收 性提高,能够抑制在印刷高差附近的气泡混入和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 不均。
从加热时的流动性高、且抑制粘合剂从端面突出的观点考虑,正 面侧粘合片20的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优选为1×103Pa~ 1.5×105Pa,更优选为3×103Pa~1×105Pa,进一步优选为5×103Pa~ 7×104Pa。从防止粘合剂从端面突出和将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切割成规定 尺寸时的粘合剂向切割刀片等的转移、并且抑制粘合剂的破裂或缺损 的观点考虑,正面侧粘合片20的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25优选为 1×104Pa~1×107Pa,更优选为4×104Pa~6×106Pa,进一步优选为 6×104Pa~1×106Pa。
正面侧粘合片20的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与25℃下的储能 弹性模量G’25之比G’25/G’80优选为2~100,更优选为5~50,进一步 优选为7~30。如上所述,通过使第二粘合剂层22的厚度与第一粘合 剂层21相比相对较大,在正面侧粘合片20整体的粘弹性行为中,第 二粘合剂层的粘弹性占支配地位,因此,能够增大正面侧粘合片20的 储能弹性模量的温度依赖性,从而能够将G’25/G’80的值调节至上述范 围内。
在构成正面侧粘合片20的第一粘合剂层和/或第二粘合剂层包含 光固化型或热固化型的粘合剂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优选固化前的粘合 片的储能弹性模量为上述范围。另一方面,正面侧粘合片的透湿度与 将正面透明板和偏振器贴合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加湿耐久性相关,因 此优选固化后(图像显示装置形成后)的值如上所述为150g/m2·24小时以下。
[带粘合剂的偏振板的形成]
在单面保护偏振板10上附设正面侧粘合片20的方法没有特别限 制。可以预先形成将第一粘合剂层21与第二粘合剂层层叠而得到的层 叠粘合片,并将层叠粘合片的第一粘合剂层21贴合到偏振器11上; 也可以在偏振器11上依次贴合第一粘合剂层21和第二粘合剂层22。 也可以在偏振器11上涂布第一粘合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第一粘合 剂层21,并在其上通过涂布或转印而形成第二粘合剂层22。另外,也 可以通过第一粘合剂层形成用组合物和第二粘合剂层形成用组合物的 共挤出而在偏振器11上形成层叠粘合片,从而得到带粘合剂的偏振板。
如图1所示,优选在带粘合剂的偏振板1的正面侧粘合片20上以 可剥离的方式粘贴保护片41。保护片是出于在将粘合剂用于与被粘物 贴合之前的期间对粘合剂的露出面进行保护的目的而使用的。可以将 粘合剂层的形成(涂布)时使用的基材直接用作正面侧粘合片上的保护 片41。
作为保护片41的构成材料而言,优选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膜等塑料膜。保护片的厚度通常为约5μm~ 约200μm,优选为约10μm~约150μm。保护片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聚 硅氧烷类、含氟型、长链烷基类或脂肪酸酰胺类的脱模剂、二氧化硅 粉等进行脱模和防污处理、或者进行涂布型、混炼型、蒸镀型等防静 电处理。特别是通过对保护片的表面适当进行聚硅氧烷处理、长链烷 基处理、氟处理等剥离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从粘合剂的剥离性。
[双面带粘合剂的偏振板]
通过以与单面保护偏振板10的偏振器11接触的方式设置正面侧 粘合片20,并在透明保护膜15的附设面上设置另一个粘合片(单元侧 粘合片)30,由此得到如图3所示的双面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在图3所 示的方式中,在双面带粘合剂的偏振板2的正面侧粘合片20上以可剥 离的方式粘贴有保护片41,在单元侧粘合片30上以可剥离的方式粘贴 有保护片42。
如果使用如此在偏振板10的两面预先附设有粘合剂层的双面带 粘合剂的偏振板,则在将偏振板贴合到图像显示单元的表面后,可以 省略在偏振板上附设另外的粘合片的工序,能够简化图像显示装置的 制造工序。
<单元侧粘合片>
单元侧粘合片30的厚度优选为3μm~30μm,更优选为5μm~ 27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25μm。作为单元侧粘合片而言,可以使 用用于偏振板与图像显示单元的贴合的各种粘合剂。作为构成单元侧 粘合片的粘合剂而言,优选使用丙烯酸类粘合剂。
对于单元侧粘合片30而言,优选2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25为 1×104Pa~1×107Pa,更优选为5×104Pa~5.0×106Pa,进一步优选为 1×105Pa~1×106Pa。如果单元侧粘合片的G’25为上述范围,则能够显示 出适度的胶粘性并且抑制切割时粘合剂向切割刀片等的转移和粘合剂 的破裂、缺损等。
[图像显示装置]
图2是示出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方式的示意性剖视图。本发明的 带粘合剂的偏振板适合用于形成图像显示装置100,所述图像显示装置 100在单面保护偏振板10的偏振器11侧的主面(视觉辨认侧)具有触控 面板或正面透明板等正面透明构件70、在透明保护膜15侧的主面具有 液晶单元或有机EL单元等图像显示单元60。该图像显示装置100中, 正面侧粘合片20用于单面保护偏振板10的偏振器11与正面透明构件 70的贴合。
作为正面透明构件70而言,可以列举正面透明板(窗层)、触控面 板等。作为正面透明板而言,可以使用具有适当的机械强度和厚度的 透明板。作为这样的透明板而言,可以使用例如丙烯酸类树脂、聚碳 酸酯类树脂等透明树脂板、或者玻璃板等。作为触控面板而言,可以 使用电阻膜式、电容式、光学式、超声波式等任意形式的触控面板。
在使用图3所示的双面带粘合剂的偏振板的情况下,图像显示单 元60与带粘合剂的偏振板2的贴合方法、以及正面透明构件70与带 粘合剂的偏振板2的贴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在将粘贴于正面侧 粘合片20和单元侧粘合片30各自的表面的保护片41、42剥离后,通 过各种公知的方法进行贴合。
从提高贴合的作业性、偏振板的轴精度的观点考虑,优选的是, 将保护片42从单元侧粘合片30的表面剥离,然后进行经由粘合片30 将偏振板10与图像显示单元60贴合的单元侧贴合工序,然后,将保 护片41从正面侧粘合片20的表面剥离,进行经由正面侧粘合片20将 偏振板10与正面透明构件70贴合的正面侧贴合工序。
在将正面透明构件70贴合到正面侧粘合片20上之后,优选进行 用于将正面侧粘合片20与正面透明构件70的界面、正面透明构件70 的印刷部76等非平坦部附近的气泡除去的脱泡。作为脱泡方法而言, 可以采用加热、加压、减压等适当的方法。例如,优选:在减压、加 热下抑制气泡混入的同时进行贴合,然后,为了抑制延迟起泡等,通 过高压釜处理等在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
在正面侧粘合片20包含光固化型或热固化型的粘合剂的情况下, 优选在偏振板10与正面透明构件70的贴合后进行固化。通过将粘合 剂层固化,能够提高偏振板10与正面透明构件70的胶粘的可靠性。 粘合剂层的固化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在进行光固化的情况下,优选透 过正面透明构件70照射紫外线等活性光线的方法。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更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 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粘合剂和粘合片的物性的评价方法]
<储能弹性模量>
将多个粘合片层叠而得到厚度为约1.5mm的粘合片,将其作为测 定用试样。需要说明的是,层叠粘合片的储能弹性模量的测定中使用 了将第一粘合剂层与第二粘合剂层交替层叠而得到的厚度为约1.5mm 的粘合片作为测定用试样。关于光固化型的粘合片M1,将固化前后的 各自的粘合片作为测定用试样。使用Rheometric Scientific制造的“Advanced Rheometric Expansion System(ARES)”,通过以下的条件进 行动态粘弹性测定,由测定结果读取了25℃和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 (G’25、G’80)。
(测定条件)
变形模式:扭转
测定频率:1Hz
升温速度:5℃/分钟
测定温度:-50℃~150℃的范围
形状:平行板
<透湿度>
剥离粘合片的一个面的隔片,在露出面上贴合厚度25μm的三乙 酰纤维素膜(透湿度:1070g/m2·24小时),然后剥离另一面的隔片,根 据JIS Z0208的透湿度试验(杯法)在温度40℃、相对湿度92%的恒温恒 湿槽中进行24小时的透湿试验,并计算出透湿度。对于光固化型的粘 合片M1和使用了粘合片M1的实施例3的层叠粘合片而言,在将粘合 片贴合于三乙酰纤维素膜并进行UV固化后,实施了透湿试验。通过该 测定求出的透湿度为三乙酰纤维素膜与粘合片的层叠体的透湿度,但 由于与粘合片的透湿度相比,三乙酰纤维素膜的透湿度足够大,因此 可以认为层叠体的透湿度=粘合片的透湿度。
<紫外线透射率>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粘合片的透射率光谱(透過率スペク トル),读取了波长380nm下的透射率。
[橡胶类粘合片的制作]
<粘合片A1~A5的制作>
将聚异丁烯(PIB;BASF制造的“OPPANOL B80”、重均分子量: 约75万、玻璃化转变温度:-63℃)100重量份和苯并三唑类的紫外线吸 收剂(BASF制造的“TINUVIN 384-2”)7.8重量份与300重量份的甲苯 混合,从而制备了粘合剂组合物A。将上述的粘合剂组合物A涂布于 隔片(单面利用聚硅氧烷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聚酯膜)的剥离处理面,以使 得其达到表1所示的干燥后厚度,然后在130℃下加热2分钟而除去溶 剂,从而制作了粘合片。
<粘合片B1的制作>
使用不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的粘合剂组合物B,以与上述同样的方 式制作了粘合片B1。
<粘合片C1和C2的制作>
将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可乐丽制造的 “SEPTON2063”、苯乙烯含量:13%;SEPS)100重量份和三嗪类的紫 外线吸收剂(BASF制造的“TINOSORB S”)8.9重量份与300重量份的 甲苯混合,从而制备了粘合剂组合物C。将上述的粘合剂组合物C涂 布于隔片的剥离处理面,以使得其达到表1所示的干燥后厚度,然后 在130℃下加热2分钟而除去溶剂,从而制作了粘合片。
将上述的粘合剂组合物A~C的组成以及各粘合片的特性(厚度、 透湿度和储能弹性模量)示于表1。
[丙烯酸类粘合片的制作]
<粘合片K1~K3的制作>
(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向反应容器内投入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40重量份、丙烯酸异 硬脂酯(ISA)40重量份、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19重量份、丙烯酸4- 羟基丁酯(4HBA)1重量份和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 酮(BASF制造的“IRGACURE184”)0.1重量份,在氮气气氛下照射紫 外线,得到了聚合率10%的预聚物组合物。向该预聚物组合物100重 量份中以表2所示的配合量添加了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2,2-二甲氧基 -1,2-二苯基乙烷-1-酮(BASF制造的“IRGACURE651”;IRG651)、作 为多官能单体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作为链转移剂的 α-硫代甘油(TGR)和作为硅烷偶联剂的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 烷(信越化学制造的“KBM403”),然后将它们混合均匀,从而制备了 粘合剂组合物K。
(粘合片的制作)
将上述的粘合剂组合物K涂布于隔片的剥离处理面,以使得其达 到表2所示的厚度,从而形成涂布层,在涂布层上贴合另一个隔片的 剥离处理面。然后,利用以使得灯直接下方的照射面的照射强度为 5mW/cm2的方式进行了位置调节的黑光灯进行UV照射,直至累积光 量达到3000mJ/cm2,使聚合进行,从而制作了丙烯酸类粘合片。
<粘合片L1和L2>
相对于预聚物组合物100重量份,向粘合剂组合物K中添加0.7 重量份的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BASF制造的“TINOSORB S”),从而 制备了粘合剂组合物L。使用该粘合剂组合物L,与上述同样地进行涂 布和UV聚合,制作了厚度100μm的粘合片L1和厚度125μm的粘合片L2。
<粘合片M1>
将72重量份2EHA、13重量份NVP、14重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 酯(2HEA)、0.2重量份作为热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0.12 重量份作为链转移剂的TGR与150重量份乙酸乙酯一并投入反应容器 内,在23℃的氮气气氛下搅拌1小时,进行了氮气置换。然后,在65℃ 下反应7小时,得到了重均分子量(Mw)为25万的丙烯酸类基础聚合物 的溶液。向该丙烯酸类基础聚合物溶液中以表2所示的配合量添加了 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的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成 产物(三井化学制造的“TAKENATE D110N”)、作为光聚合性多官能 单体的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工业化学制造的“NK ESTER APG400”)、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IRGACURE651和作为硅烷偶联剂的 KBM403,然后混合均匀,从而制备了粘合剂组合物溶液。将上述的粘 合剂组合物涂布到隔片的剥离处理面,以使得干燥后的厚度达到 100μm,在100℃下加热6分钟,干燥除去溶剂并且使异氰酸酯交联剂 发生热交联,从而得到了光固化型的粘合片M1。
<粘合片N1和O1>
除了如表2所示地变更了预聚物的投料单体组成、以及多官能单 体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量以外,以与上述粘合剂组合物K同样的方 式制备了粘合剂组合物N和O。使用这些粘合剂组合物,以与上述同 样的方式制作了厚度125μm的粘合片N1和O1。
将上述的粘合剂组合物K~O的组成以及各粘合片的特性(厚度、 透湿度和储能弹性模量)示于表2。
表2
[单元侧粘合片的制作]
(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将作为单体成分的丙烯酸丁酯97重量份和丙烯酸3重量份、以及 作为热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0.2重量份与乙酸乙酯233重 量份一并投入反应容器内,在23℃的氮气气氛下搅拌1小时,进行了 氮气置换。然后,在60℃下反应5小时,得到了重均分子量(Mw)为110 万的丙烯酸类基础聚合物的溶液。向该丙烯酸类基础聚合物溶液中添 加了作为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的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日本聚氨 酯工业制造的“CORONATEL”)0.8重量份和硅烷偶联剂(信越化学制 造的“KBM403”)0.1重量份,然后混合均匀,从而制备了粘合剂组合 物溶液。
(粘合片的制作)
将上述的粘合剂组合物涂布于隔片的剥离处理面,以使得干燥后 的厚度达到20μm,在100℃下干燥3分钟而除去溶剂,从而得到了粘 合片。然后,在50℃下加热48小时,进行交联处理,得到了单元侧粘 合片。
[单面保护偏振板的制作]
在包含浸渗了碘的厚度25μm的拉伸聚乙烯醇膜的偏振器的一个 面(单元侧的面)上,经由胶粘剂贴合聚环烯烃保护膜,从而制作了单面 保护偏振板。
[实施例1]
使用辊式层压机在单面保护偏振板的偏振器的露出面贴合了上述 的粘合片A1。进一步地,使用辊式层压机在粘合片A1上贴合了上述 的粘合片K1。然后,使用辊式层压机在单面保护偏振板的聚环烯烃保 护膜上贴合了上述的单元侧粘合片。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了在单面保护 偏振板的偏振器露出面侧具有包含粘合片A1与粘合片K1的层叠粘合 片的正面侧粘合片、在单面保护偏振板的透明保护膜附设面上具有单 元侧粘合片的双面带粘合剂的偏振板。
[实施例2~7、比较例1~3]
除了如表3所示变更了贴合于单面保护偏振板的偏振器露出面的 正面侧粘合片的构成以外,以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得到了双面 带粘合剂的偏振板。
[比较例4、5]
除了将贴合于单面保护偏振板的视觉辨认侧的面的粘合片分别变 更为包含粘合片A5、L2单层的厚度125μm的粘合片以外,以与上述 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得到了双面带粘合剂的偏振板。
[评价]
<显示不均>
从任天堂3DS的更换用上部液晶面板中卸下背光部分,并卸下与 液晶面板的背光相反侧的偏振板,然后使用浸渍有乙醇的洁净的布除 去了液晶单元表面的粘合剂。将双面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切割成50mm× 80mm的尺寸,然后剥离单元侧表面的隔片,将单元侧粘合片表面重叠 到液晶单元表面的中央部,并使用手动辊进行了贴合。
然后,剥离双面带粘合剂的偏振板的视觉辨认侧表面的隔片,将 在周缘部以框状印刷有黑色油墨的玻璃板(0.7mm厚×50mm×100mm、 油墨印刷厚度=10μm、两短边(长边方向)的油墨印刷宽度:各15mm、 两长边(短边方向)的油墨印刷宽度:各5mm)的印刷面载置到粘合剂的 露出面上,利用真空热压接装置进行了贴合(温度25℃、装置内压力 50Pa、压力0.3MPa、压力保持时间10秒)。然后,进行高压釜处理(50℃、 0.5MPa、15分钟),得到了评价用面板。对于使用了光固化型粘合片的 实施例3而言,在高压釜处理后,使用高压汞灯隔着视觉辨认侧的玻 璃板照射累积光量3000mJ/cm2的紫外线,进行了粘合剂的UV固化, 将所得到的面板作为评价用面板。
将评价用面板与任天堂3DS主体的图像显示面板更换,进行电连 接,得到了评价用图像显示装置。通过目视确认使面板进行白色显示 时在印刷框附近有无显示不均,将未确认到显示不均者记作○,将略 微观察到显示不均者记作△,将容易地确认到显示不均者记作×。
<气泡>
将双面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切割成45mm×75mm的尺寸,然后剥离 单元侧表面的隔片,使用手动辊贴合到0.2mm厚×50mm×100mm的 玻璃板的中央部。然后,与上述的显示不均评价用面板的制作同样地 在双面带粘合剂的偏振板的视觉辨认侧表面上贴合在周缘部以框状印 刷有黑色油墨的玻璃板,进行高压釜处理,从而得到了评价用面板。 对于实施例3而言,与显示不均评价用面板同样地在高压釜处理后进 行粘合剂的UV固化,将所得到的面板作为评价用面板。
利用倍率20倍的数字显微镜对评价用面板的黑色油墨印刷部的 内侧附近进行观察,确认了粘合片中有无气泡(初始评价)。另外,投入 85℃的烘箱中48小时,然后通过同样的方法确认了气泡的有无(加热后 评价)。在初始和加热后的各自的评价中,将未确认到气泡者记作〇, 将确认到气泡者记作×。
<加湿耐久性(端部脱色)的评价>
将双面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切割成50mm×50mm的尺寸,然后在两 面的粘合剂层上分别重叠无碱玻璃板,使用手动辊进行了贴合。进一 步地,对于实施例3而言,隔着贴合在第一粘合剂层侧的玻璃板照射 紫外线,进行了粘合剂的UV固化。将该试验片投入60℃、相对湿度 95%的恒温恒湿槽中,静置300小时后取出。将试验片的偏振板与标准 偏振板以正交尼科耳的方式配置,利用光学显微镜(Olympus制造的 “MX61L”、倍率10倍)对试验片的偏振板的角附近进行观察,测定了 产生了脱色的区域的宽度(距偏振板的端部的距离)。将实施例1和比较 例5的显微镜观察像示于图4。
[评价结果]
将上述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双面带粘合剂的偏振板中的正面侧粘 合片的层叠构成、层叠粘合片的物性(其中,比较例4、5为单层粘合片 的特性)和评价结果示于表3。关于实施例3,对于储能弹性模量而言示 出UV固化前的值、对于透湿度而言示出UV固化后的数值。
在使用单层的丙烯酸类粘合片L2作为正面侧粘合片的比较例5 中,无气泡和显示不均,并且发挥出由粘合片带来的印刷高差吸收性, 但是如图4B所示,加湿试验后的偏振板的端部的脱色显著,加湿耐久 性差。另一方面,在使用单层的橡胶类粘合片A5作为正面侧粘合片的 比较例4中,加湿试验后的偏振板的端部的脱色得到抑制,但是观察 到由正面透明板的印刷高差导致的气泡的混入和显示不均。由这些结 果可知,在设置在单面保护偏振板上的正面侧粘合片为单层的情况下, 难以兼具高差吸收性和耐湿性。
与此相对,可以看出:在以与单面保护膜的偏振器接触的方式设 置有橡胶类的第一粘合剂层、并在第一粘合剂层上设置有丙烯酸类的 第二粘合剂层的实施例1~8中,能够兼具高差吸收性和耐湿性。
实施例6与比较例1的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的组成相同, 但在比较例1中,端部的脱色量变大。认为这是因为,在比较例1中, 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小、透湿度大,因此从正面侧粘合片的侧面进入 的水分容易转移到偏振器的端面附近,从而因水分产生了碘的褪色。
实施例1、实施例7、实施例8和比较例3的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 粘合剂层的组成相同,各自的厚度不同。在这些实施例和比较例中, 也观察到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越大则偏振板的端部的脱色量越小的倾 向,可以看出低透湿度的第一粘合剂层有助于耐久性提高。
在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小且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大的比较例3 中,加湿试验后的偏振板的端部的脱色得到抑制,但是观察到由正面 透明板的印刷高差导致的气泡的混入和显示不均。认为这是因为,厚 度大的第一粘合剂层的粘弹性行为成为层叠粘合片整体的粘弹性行为 的支配性因素,粘合片的G’80大,因此高差吸收性不充分。
在第一粘合剂层与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相等的实施例8中,由正 面透明板的印刷高差导致的气泡的混入得到抑制,但是确认到轻微的 显示不均。认为这是因为,与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大的其它实施例相 比,实施例8的粘合片的高差吸收性小。
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4和比较例2均使用厚度为25μm的 橡胶类粘合片A1作为第一粘合剂层,第二粘合剂层的丙烯酸类粘合剂 的组成不同。在这些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加湿试验后的偏振板的端部 的脱色量均同等,由此可以看出低透湿度的第一粘合剂层有助于耐久 性提高。
在第二粘合剂层的储能弹性模量高的比较例2中,观察到由正面 透明板的印刷高差导致的气泡的混入和显示不均。在实施例4中,由 正面透明板的印刷高差导致的气泡混入得到抑制,但是确认到轻微的 显示不均。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2中,无气泡和显示不均,粘合片 具有良好的高差吸收性。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在单面保护偏振板的偏振器露出面上 设置低透湿度的第一粘合剂层与储能弹性模量的温度依赖性大且G’80小的第二粘合剂层的层叠粘合片,能够赋予较高的耐久性和高差吸收 性,并且能够实现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

Claims (14)

1.一种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其为配置在正面透明板或触控面板与图像显示单元之间使用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其中,
所述偏振板具有:包含含有碘的聚乙烯醇类膜的偏振器、贴合于所述偏振器的第一主面的透明保护膜和以与所述偏振器的第二主面接触的方式设置的正面侧粘合片,
所述正面侧粘合片为将至少两层粘合剂层层叠而得到的层叠粘合片,具有以与所述偏振器接触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粘合剂层和以与所述偏振器间隔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粘合剂层,
所述正面侧粘合片的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为1×105Pa以下,并且
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透湿度为150g/m2·24小时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0μ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为50μm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厚度。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其中,所述正面侧粘合片的厚度为250μ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层为含有橡胶类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层。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为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作为主要成分的粘合剂层。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25为1×104Pa以上、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为1×105Pa以下。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二粘合剂层的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与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25之比G’25/G’80为3.5以上。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其中,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与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25之比G’25/G’80为3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其中,所述正面侧粘合片的80℃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80与25℃下的储能弹性模量G’25之比G’25/G’80为2~100。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其中,所述正面侧粘合片的波长380nm下的透光率为15%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其中,在所述透明保护膜上还具有单元侧粘合片。
1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在图像显示单元的表面具有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粘合剂的偏振板、以及正面透明板或触控面板,并且
所述偏振板与所述正面透明板或触控面板通过所述正面侧粘合片贴合。
CN201711248811.3A 2016-12-01 2017-12-01 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81698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4573 2016-12-01
JP2016234573A JP6934296B2 (ja) 2016-12-01 2016-12-01 粘着剤付き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9833A true CN108169833A (zh) 2018-06-15
CN108169833B CN108169833B (zh) 2021-07-23

Family

ID=62525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48811.3A Active CN108169833B (zh) 2016-12-01 2017-12-01 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34296B2 (zh)
KR (1) KR102164118B1 (zh)
CN (1) CN108169833B (zh)
TW (1) TWI74799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3646A (zh) * 2018-10-26 2020-05-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7061A (zh) * 2018-11-12 2020-10-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膜、层叠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2673291A (zh) * 2018-09-12 2021-04-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有前面板的偏振片
CN114300638A (zh) * 2021-12-29 2022-04-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及显示面板
CN114586087A (zh) * 2019-10-28 2022-06-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54285A1 (ja) * 2018-09-12 2020-03-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前面板付き偏光板
KR102257528B1 (ko) * 2019-07-22 2021-05-31 주식회사 오플렉스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한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JP2021071710A (ja) * 2019-10-30 2021-05-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部材のセット
JP6863502B1 (ja) * 2020-04-09 2021-04-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化粧部材、及び化粧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13724584B (zh) * 2020-05-26 2022-07-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折叠式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220006670A (ko) 2020-07-08 2022-01-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30054304A (ko) * 2021-10-15 2023-04-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및 그의 용도
WO2023063806A1 (ko) * 2021-10-15 2023-04-2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및 그의 용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6096A (zh) * 2005-03-31 2008-04-0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偏振镜保护薄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868813A (zh) * 2007-12-06 2010-10-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显示组件的制造方法、用于其的片制品、及辊卷料
CN102186939A (zh) * 2008-10-15 2011-09-14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透明粘合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US20120314160A1 (en) * 2010-02-26 2012-12-13 In Ho Hwang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THE SAME (As Amended)
JP2016066074A (ja) * 2014-09-19 2016-04-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3273B2 (ja) 2003-01-29 2010-06-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JP5547538B2 (ja) * 2010-04-13 2014-07-16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透明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I611933B (zh) * 2011-09-15 2018-01-21 Nitto Denko Corp 具有接著劑層之影像顯示裝置用單元及使用該單元的影像顯示裝置
JP6275945B2 (ja) * 2012-12-10 2018-02-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152319B2 (ja) * 2013-08-09 2017-06-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KR101577114B1 (ko) * 2013-10-11 2015-12-11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편광판용 접착제 조성물,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6066047A (ja) * 2014-03-25 2016-04-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液晶パネル
KR101845136B1 (ko) * 2014-10-24 2018-05-21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용 점착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KR101822700B1 (ko) * 2014-12-23 2018-01-3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점착제 조성물, 이로부터 형성된 점착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부재
JP6456686B2 (ja) * 2014-12-25 2019-01-2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452483B2 (ja) * 2015-02-16 2019-01-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160121431A (ko) * 2015-04-10 2016-10-19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점착제층 부착 편광 필름 세트, 액정 패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940927B2 (ja) * 2015-06-01 2021-09-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6096A (zh) * 2005-03-31 2008-04-0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偏振镜保护薄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868813A (zh) * 2007-12-06 2010-10-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显示组件的制造方法、用于其的片制品、及辊卷料
CN102186939A (zh) * 2008-10-15 2011-09-14 三菱树脂株式会社 透明粘合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US20120314160A1 (en) * 2010-02-26 2012-12-13 In Ho Hwang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THE SAME (As Amended)
JP2016066074A (ja) * 2014-09-19 2016-04-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3291A (zh) * 2018-09-12 2021-04-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带有前面板的偏振片
CN111103646A (zh) * 2018-10-26 2020-05-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03646B (zh) * 2018-10-26 2024-04-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7061A (zh) * 2018-11-12 2020-10-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膜、层叠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1837061B (zh) * 2018-11-12 2022-05-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膜、层叠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4586087A (zh) * 2019-10-28 2022-06-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CN114586087B (zh) * 2019-10-28 2024-05-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CN114300638A (zh) * 2021-12-29 2022-04-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及显示面板
CN114300638B (zh) * 2021-12-29 2023-12-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69833B (zh) 2021-07-23
KR20180062950A (ko) 2018-06-11
TWI747995B (zh) 2021-12-01
JP6934296B2 (ja) 2021-09-15
KR102164118B1 (ko) 2020-10-12
TW201826583A (zh) 2018-07-16
JP2018091974A (ja)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69833A (zh) 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8230900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04854488B (zh) 双面带粘合剂的光学薄膜以及制造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TWI727494B (zh) 雙面附黏著劑之光學膜、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以及雙面附黏著劑之光學膜之捲曲抑制方法
JP6104706B2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KR101496506B1 (ko) 편광판용 접착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CN104312470B (zh) 图像显示装置用透明双面粘合片及使用该双面粘合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5885717A (zh) 带有粘合剂的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EP2087060B1 (en)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polarizing plate, containing a photo-initiator group
CN104937059B (zh) 透明双面粘接片、使用该透明双面粘接片的用于构成图像显示装置的叠层体、该叠层体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叠层体而形成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6987212A (zh) 光学用粘合片
CN105733476A (zh)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3261351A (zh) 光学薄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光学薄膜用粘合剂层、粘合型光学薄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KR20160042769A (ko) 점착제 딸린 광학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6459695A (zh) 透明粘合片材
CN105073935B (zh) 粘合剂及使用该粘合剂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5807356A (zh) 两面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薄膜、其制造方法及图像显示装置
KR102566966B1 (ko) 광경화성 점착 시트, 광경화성 점착 시트 적층체, 광경화성 점착 시트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및 화상 표시 패널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9971411A (zh) 粘着剂、粘着片及显示体
KR20140130023A (ko) 광학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CN107163867A (zh) 光学用粘合片、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