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3646B - 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3646B
CN111103646B CN201911019161.4A CN201911019161A CN111103646B CN 111103646 B CN111103646 B CN 111103646B CN 201911019161 A CN201911019161 A CN 201911019161A CN 111103646 B CN111103646 B CN 1111036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polarizing plate
optical film
film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191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03646A (zh
Inventor
赵廷敏
小林直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03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3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03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3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8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偏振板及显示装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振板,其在置于高温环境下的情况下面内中央部的透射率也难以降低,在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情况下偏振度也难以降低。本发明是如下的偏振板,即,具有偏振片、层叠于偏振片的一个面的第一光学膜、层叠于偏振片的另一个面的第一粘接层、和配置于第一粘接层的与偏振片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粘接层,第一光学膜的透湿度为100g/m2·24hr.以下,第一粘接层的透湿度为500g/m2·24hr.以上,第二粘接层的透湿度为100g/m2·24hr.以下。

Description

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偏振板被经由粘合剂层贴合于液晶单元、有机EL元件等图像显示元件与前面板、触控面板等透明板之间,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等各种图像显示装置中。近年来,此种图像显示装置除了用于便携电话、平板终端等移动设备以外,有时还作为导航装置、后视监视器等车载用的图像显示装置使用。与之相伴,对于偏振板,要求比以往所要求的更加严酷的环境下的耐久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偏振板的两面经由粘合剂层层叠有玻璃板的层叠体,并记载了使偏振板的每单位面积的水分量、以及构成偏振板的透明保护膜的饱和给水量分别为给定值以下。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内容,即,即使将该层叠体置于高温环境下(温度95℃)下,偏振板的面内中央部的透射率也难以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23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偏振板起到防止在高温环境下偏振板的面内中央部的透射率降低的效果。然而,该效果未必令人满意。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偏振板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偏振度易于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振板,其在置于高温环境下的情况下面内中央部的透射率也难以降低,在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情况下偏振度也难以降低。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1]一种偏振板,其具有偏振片、层叠于偏振片的一个面的第一光学膜、配置于偏振片的另一个面的第一粘接层、和配置于第一粘接层的与偏振片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粘接层,
第一光学膜的透湿度为100g/m2·24hr.以下,
第一粘接层的透湿度为500g/m2·24hr.以上,
第二粘接层的透湿度为100g/m2·24hr.以下。
[2]根据[1]中记载的偏振板,其中,在第一粘接层与第二粘接层之间具有第二光学膜,
第一粘接层及第二粘接层与第二光学膜接触。
[3]根据[1]或[2]中记载的偏振板,其具有层叠于第一光学膜的与偏振片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第三粘接层。
[4]根据[1]~[3]中任一项记载的偏振板,其具有层叠于第二粘接层的与偏振片侧相反的一侧的第四粘接层。
[5]一种显示装置,其中,[3]中记载的偏振板经由第三粘接层层叠于前面板,经由第二粘接层层叠于显示元件或触控面板。
[6]一种显示装置,其中,[4]中记载的偏振板经由第三粘接层层叠于前面板,经由第四粘接层层叠于显示元件或触控面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偏振板,其在置于高温环境下的情况下面内中央部的透射率也难以降低,在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情况下偏振度也难以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偏振板的层构成的示意剖视图的一例。
图2是表示显示装置的层构成的示意剖视图的一例。
符号的说明
1偏振片,11第一光学膜,12第二光学膜,13第三光学膜,21第一粘接层,22第二粘接层,23第三粘接层,24第四粘接层,31前面板,32显示元件,101、102偏振板,201、202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偏振板>
本发明的偏振板具有偏振片、层叠于偏振片的一个面的第一光学膜、配置于偏振片的另一个面的第一粘接层、和配置于第一粘接层的与偏振片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粘接层。
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偏振板的层构成的一例进行具体的说明。图1(a)所示的偏振板101具有偏振片1、层叠于偏振片1的一个面的第一光学膜11、配置于偏振片1的另一个面的第一粘接层21、和配置于第一粘接层21的与偏振片1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粘接层22。偏振板101在第一粘接层21与第二粘接层22之间具有第二光学膜12,第一粘接层21及第二粘接层22与第二光学膜12接触。偏振板101的第一粘接层21与偏振片1接触。偏振板101具有层叠于第一光学膜11的与偏振片1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第三粘接层23。
该实施方式中,第三粘接层23可以是用于贴合于前面板、触控面板的粘接层,第二粘接层22可以是用于贴合于触控面板、显示元件的粘接层。
图1(b)所示的偏振板102在图1(a)所示的层以外,还具有层叠于第二粘接层22的与偏振片1侧相反的一侧的第四粘接层24。在第二粘接层22与第四粘接层24之间具有第三光学膜13,第二粘接层22及第四粘接层24与第三光学膜13接触。
该实施方式中,第三粘接层23可以是用于贴合于前面板、触控面板的粘接层,第四粘接层24可以是用于贴合于触控面板、显示元件的粘接层。
第一光学膜11的透湿度为100g/m2·24hr.以下,优选为50g/m2·24hr.以下,更优选为20g/m2·24hr.以下。第一光学膜11的透湿度可以为0g/m2·24hr.以上。
本说明书中,光学膜的透湿度是指依照JIS Z0208(杯法(カップ法))在温度40℃、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测定的值。
第一粘接层21的透湿度为500g/m2·24hr.以上,优选为1000g/m2·24hr.以上,更优选为3000g/m2·24hr.以上。第一粘接层21的透湿度可以为10000g/m2·24hr.以下。
第二粘接层22的透湿度为100g/m2·24hr.以下,优选为50g/m2·24hr.以下,更优选为20g/m2·24hr.以下。第二粘接层22的透湿度可以为0g/m2·24hr.以上。
本说明书中,粘接层的透湿度是指依照JIS K7129在温度40℃、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测定的值。试验方法可以设为湿敏传感器法(感湿センサ法)。
第一光学膜11、第一粘接层21、以及第二粘接层22被分别以上述顺序层叠,分别显示出上述透湿度的范围,由此在置于高温环境下的情况下面内中央部的透射率也难以降低,并且在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情况下偏振度也难以降低。可以认为,透湿度高的第一粘接层21在高温环境下易于放出偏振板中的水分,难以产生聚乙烯醇的多烯化。另一方面可以认为,透湿度低的第一光学膜11及第二粘接层22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防止水分侵入偏振板,可以减小偏振度的降低量。
偏振板可以具有图1所示的层以外的层。作为偏振板还可以具有的层,可以举出前面板、遮光图案等。前面板可以配置于偏振板的可视侧。
遮光图案可以形成于前面板的偏振板侧的面上、偏振板的前面板侧的面上、或其双方。遮光图案可以形成于显示装置的边框(非显示区域),使得显示装置的布线不被使用者观察到。
偏振板的主面的形状可以设为圆形、多边形、其他图形、以及它们的组合。偏振板的主面的形状也可以实质上为矩形。所谓主面,是指与显示面对应的具有最大的面积的面。所谓实质上为矩形,是指为将4个角(角部)中的至少1个角部以成为钝角的方式切除而得的形状或设置圆角而得的形状,或者具有垂直于主面的端面的一部分向面内方向凹入的凹陷部(缺口),或者也可以主面内的一部分具有以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及它们的组合等形状挖空的开孔部。在偏振板为车载用途的情况下,偏振板的主面的形状可以为侧后视镜(サイドミラー)的形状、后视镜(バックミラー)的形状、或仪表板(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的形状。
对于偏振板的大小而言,从进一步减小面内中央部的透射率的降低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纳入长边的长度为6cm以上且35cm以下、短边的长度为5cm以上且30cm以下的矩形的大小,更优选为纳入长边的长度为10cm以上且30cm以下、短边的长度为6cm以上且25cm以下的矩形的大小。
以下,对偏振板所具备的各层进行说明。
(1)偏振片
偏振板所具备的偏振片可以是具有如下性质的吸收型的偏振片,即,吸收具有平行于其吸收轴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透射具有与吸收轴正交的(与透射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作为偏振片,可以合适地使用使二色性色素吸附于经过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并取向了的偏振片。偏振片例如可以利用包括如下工序的方法来制造,即,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吸附二色性色素的工序;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硼酸水溶液等交联液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利用交联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
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使用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得的树脂。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可以举出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以举出乙酸乙烯酯与能够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等。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的例子包括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以及具有铵基的(甲基)丙烯酰胺类等。
本说明书中所谓“(甲基)丙烯酸类”,是指选自丙烯酸类及甲基丙烯酸类中的至少一方。在“(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中也相同。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100mol%,优选为98mol%以上。聚乙烯醇系树脂也可以被改性,例如也可以使用由醛类改性了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或聚乙烯醇缩乙醛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优选为1500~5000。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可以依照JIS K 6726求出。
将此种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而得的膜可以作为偏振片的原材膜使用。对于将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聚乙烯醇系原材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为了将偏振片的厚度设为15μm以下,优选使用5~35μm的原材膜。更优选为20μm以下。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单轴拉伸可以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前、与染色同时、或染色后进行。在染色后进行单轴拉伸的情况下,该单轴拉伸可以在交联处理前或交联处理中进行。另外,也可以在这些多个阶段中进行单轴拉伸。
在单轴拉伸时,可以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以单轴方式进行拉伸,也可以使用热辊以单轴方式进行拉伸。另外,单轴拉伸可以是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是在使用溶剂、水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溶胀的状态下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3~6倍。
作为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的方法,例如采用将该膜浸渍于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中的方法。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二色性有机染料。需要说明的是,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优选在染色处理前实施了向水中的浸渍处理。
作为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后的交联处理,通常采用将经过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方法。在使用碘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该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优选含有碘化钾。
从减小偏振片中所含的水分量的观点出发,偏振片的厚度为20μm以下,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3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8μm以下。偏振片的厚度通常为2μm以上,优选为3μm以上。若偏振片的厚度为此种范围,则易于防止面内中央部的透射率降低。
作为偏振片,例如可以使用像日本特开2016-170368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在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得的固化膜中二色性色素发生了取向的偏振片。作为二色性色素,可以使用在波长380~800nm的范围内具有吸收的二色性色素,优选使用有机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例如可以举出偶氮化合物。液晶化合物是可以在保持取向不变的状态下聚合的液晶化合物,可以在分子内具有聚合性基团。另外,也可以像WO2011/024891中记载的那样,由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色素形成偏振片。
(2)第一光学膜
第一光学膜可以是树脂膜。第一光学膜可以是具有保护偏振片的功能的保护膜。保护膜可以是包含具有透光性的(优选光学上透明的)热塑性树脂、例如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之类的聚烯烃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之类的纤维素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之类的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之类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苯乙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改性聚苯醚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的膜。本发明中,保护膜优选为包含聚烯烃系树脂、或(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膜。
作为链状聚烯烃系树脂,除了可以举出聚乙烯树脂(作为乙烯的均聚物的聚乙烯树脂、以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聚丙烯树脂(作为丙烯的均聚物的聚丙烯树脂、以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之类的链状烯烃的均聚物以外,还可以举出包含2种以上的链状烯烃的共聚物。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是以环状烯烃作为聚合单元聚合的树脂的总称,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平1-24051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488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22137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树脂。若举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具体例,则为环状烯烃的开环(共)聚物、环状烯烃的加聚物、环状烯烃与乙烯、丙烯之类的链状烯烃的共聚物(代表性的情况下是无规共聚物)、以及将它们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改性了的接枝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其中,优选使用作为环状烯烃使用了降冰片烯、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之类的降冰片烯系单体的降冰片烯系树脂。
聚酯系树脂是除下述纤维素酯系树脂以外的、具有酯键的树脂,一般包含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多元醇的缩聚物。作为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以使用2价的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可以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甲酸二甲酯。作为多元醇可以使用2价的二醇,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作为聚酯系树脂的代表例,可以举出作为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是以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作为主要构成单体的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类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具有脂环族烃基的化合物的共聚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基酯共聚物等)。优选使用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类的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作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更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成分(50~100重量%、优选为70~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
纤维素酯系树脂是纤维素与脂肪酸的酯。纤维素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包括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二乙酸酯、纤维素三丙酸酯、纤维素二丙酸酯。另外,也可以举出它们的共聚物、羟基的一部分由其他的取代基修饰了的树脂。它们当中,特别优选纤维素三乙酸酯(三乙酰纤维素)。
聚碳酸酯系树脂是包含借助碳酸酯基将单体单元键合而得的聚合物的工程塑料。
保护膜可以在其外表面(与偏振片相反的一侧的面)具备硬涂层、防眩层、光扩散层、防反射层、低折射率层、防静电层、防污层之类的表面处理层(涂层)。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学膜的厚度包括表面处理层的厚度。保护膜也可以具有相位差。
第一光学膜的厚度通常为10~100μm,从赋予给定范围的透湿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60μm,更优选为10~55μm,进一步优选为15~40μm。
第一光学膜例如可以经由粘接剂层贴合于偏振片。需要说明的是,图1、2中对于粘接第一光学膜与偏振片的粘接剂层省略了图示。作为形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可以使用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或热固性粘接剂,优选为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
作为水系粘接剂,可以举出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的粘接剂、水系二剂型氨基甲酸酯系乳液粘接剂等。其中可以合适地使用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的水系粘接剂。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除了可以使用对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处理而得的乙烯醇均聚物以外,还可以使用对乙酸乙烯酯与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进行皂化处理而得的聚乙烯醇系共聚物、或将它们的羟基部分地改性而得的改性聚乙烯醇系聚合物等。水系粘接剂可以包含醛化合物(乙二醛等)、环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系化合物、羟甲基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胺化合物、多价金属盐等交联剂。
在使用水系粘接剂的情况下,优选在将偏振片与第一光学膜贴合后,实施用于除去水系粘接剂中所含的水的干燥工序。干燥工序后,例如可以设置在20~45℃的温度进行熟化的熟化工序。
上述所谓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是含有因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之类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固化性化合物的粘接剂,优选为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
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可以是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作为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环氧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环氧基的化合物)、氧杂环丁烷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作为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具有自由基聚合性的双键的其他乙烯基系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也可以将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与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并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通常还包含用于引发上述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反应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或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在将偏振片与第一光学膜贴合时,为了提高粘接性,可以对它们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贴合面实施表面活化处理。作为表面活化处理,可以举出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处理(辉光放电处理等)、火焰处理、臭氧处理、UV臭氧处理、电离活性射线处理(紫外线处理、电子束处理等)之类的干式处理;使用了水、丙酮等溶剂的超声波处理、皂化处理、锚涂处理之类的湿式处理。这些表面活化处理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
(3)第二光学膜
第二光学膜可以从上述的作为第一光学膜进行了例示的膜中选择。该情况下,第一光学膜与第二光学膜的材料、厚度可以彼此不同,也可以相同。作为第二光学膜,也可以例示出相位差膜。
相位差膜是至少包含相位差层的膜。相位差层也可以是拉伸膜,拉伸膜的材料可以采用上述的形成保护膜的树脂中所例示的材料。该情况下,相位差层可以是包含聚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系树脂的拉伸膜。相位差层也可以是由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构成的层。所谓由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构成的层,具体而言,是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本说明书中,有时将赋予λ/2的相位差的层、赋予λ/4的相位差的层(正A层)及正C层等总称为相位差层。此外,相位差膜也可以包含后述的取向膜。
作为赋予λ/2的相位差的层,优选指波长550nm时的面内相位差值为200~280nm的层,更优选指面内相位差值为215~265nm的层。作为赋予λ/4的相位差的层,优选指波长550nm时的面内相位差值为100~160nm的层,更优选指面内相位差值为110~150nm的层。正C层可以是折射率显示出nx≈ny<nz的关系性的层。正C层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在波长550nm时可以为-50nm~-150nm,可以为-70nm~-120nm。相位差层可以显示出正波长分散性,也可以显示出逆波长分散性。
在第二光学膜包含赋予λ/4的相位差的层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二光学膜以使赋予λ/4的相位差的层的慢轴与偏振片的吸收轴所成的角度为近似45°的方式层叠。所谓近似45°,是指40°~50°。此时,偏振板可以被赋予作为圆偏振板的功能。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例如形成于设于基材的取向膜上。基材可以是具有支撑取向膜的功能、以长尺寸形成的基材。该基材可以作为脱模性支撑体发挥作用,可以支撑转印用的相位差层。此外,优选其表面具有能够剥离的程度的粘接力的基材。作为基材,可以举出上述作为保护膜的材料进行了例示的树脂膜。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经由取向膜形成于基材上。即,依照基材、取向膜的顺序层叠,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层叠于取向膜上。
需要说明的是,取向膜并不限于垂直取向膜,可以是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分子轴水平取向的取向膜,也可以是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分子轴倾斜取向的取向膜。取向膜的厚度通常为10nm~10000nm的范围,优选为10nm~10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nm~200nm的范围。
对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然而根据其形状,可以分类为棒状型(棒状液晶化合物)和圆盘状型(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盘状液晶化合物)。此外,分别有低分子型和高分子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高分子,一般是指聚合度为100以上的化合物(高分子物理·相転移ダイナミクス(高分子物理·相转移动力学)、土井正男著、第2页、岩波书店、1992)。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任意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此外,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棒状液晶化合物、2种以上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或棒状液晶化合物与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混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棒状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以合适地使用日本特表平11-513019号公报的权利要求1、或日本特开2005-289980号公报的[0026]~[0098]段中记载的化合物。作为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以合适地使用日本特开2007-108732号公报的[0020]~[0067]段、或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的[0013]~[0108]段中记载的化合物。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该情况下,至少1种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基团。即,所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优选为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化合物因聚合而被固定后形成的层。该情况下,形成层后已经无需显示液晶性。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具有能够进行聚合反应的聚合性基团。作为聚合性基团,例如优选聚合性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环聚合性基团等能够进行加聚反应的官能团。更具体而言,作为聚合性基团,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烯丙基等。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酰基。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甲基)丙烯酰基,是包含甲基丙烯酰基及丙烯酰基两者的概念。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可以通过将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例如涂布于取向膜上、并照射例如紫外线之类的活性能量射线而形成。在组合物中,可以添加上述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以外的成分。例如,组合物优选包含聚合引发剂。聚合引发剂可以根据聚合反应的形式例如选择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例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α-羰基化合物、偶姻醚、α-烃取代芳香族偶姻化合物、多核醌化合物、三芳基咪唑二聚物与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组合物中的全部固体成分优选为0.01~20质量%,更优选为0.5~5质量%。
从涂布膜的均匀性及膜的强度的方面出发,组合物也可以包含聚合性单体。作为聚合性单体,可以举出自由基聚合性或阳离子聚合性的化合物。其中,优选多官能性自由基聚合性单体。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聚合性单体,优选可以与上述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共聚的聚合性单体。聚合性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1~50质量%,更优选为2~30质量%。
从涂布膜的均匀性及膜的强度的方面出发,组合物也可以包含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以往公知的化合物。其中特别优选氟系化合物。
组合物也可以包含溶剂。作为溶剂优选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举出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亚砜(二甲亚砜等)、杂环化合物(吡啶等)、烃(苯、己烷等)、烷基卤化物(氯仿、二氯甲烷等)、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等)、酮(丙酮、甲乙酮等)、醚(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等)。其中,优选烷基卤化物、酮。另外,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的有机溶剂。
组合物也可以包含偏振片界面侧垂直取向剂、空气界面侧垂直取向剂等垂直取向促进剂、以及偏振片界面侧水平取向剂、空气界面侧水平取向剂等水平取向促进剂之类的各种取向剂。组合物也可以在上述成分以外,还包含密合改良剂、增塑剂、聚合物等。
在第二光学膜为相位差膜的情况下,第二光学膜的厚度优选为0.5μm以上。另外,第二光学膜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下。若第二光学膜的厚度为所述下限值以上,则可以获得充分的耐久性。若第二光学膜的厚度为所述上限值以下,则可以有助于偏振板的薄层化。可以按照获得赋予λ/4的相位差的层、赋予λ/2的相位差的层、或正C层的所期望的面内相位差值、以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的方式调整第二光学膜的厚度。
(4)第三光学膜
第三光学膜可以从上述的作为第一光学膜或第二光学膜进行了例示的膜中选择。该情况下,第一光学膜、第二光学膜、第三光学膜的材料、厚度可以彼此不同,也可以相同。第三光学膜可以是保护膜或相位差膜,优选为相位差膜。
在第二光学膜及第三光学膜均为相位差膜的情况下,第二光学膜及第三光学膜优选为赋予λ/4的相位差的层与正C层的组合、或赋予λ/4的相位差的层与赋予λ/2的相位差的层的组合。
(5)第一粘接层
第一粘接层由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形成。第一粘接层优选为粘合剂层。第一粘接层可以具有将上述的第二光学膜与偏振片层叠的功能。第一粘接层可以以偏振片为基准配置于显示元件侧(即与可视侧相反的一侧)。第一粘接层与偏振片接触。
由于易于将透湿度控制为上述范围,因此作为形成第一粘接层的粘接剂层,优选水系粘接剂层。作为水系粘接剂,可以举出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的粘接剂、水系二剂型氨基甲酸酯系乳液粘接剂等。其中可以合适地使用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的水系粘接剂。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除了可以使用对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处理而得的乙烯醇均聚物以外,还可以使用对乙酸乙烯酯与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进行皂化处理而得的聚乙烯醇系共聚物、或将它们的羟基部分地改性而得的改性聚乙烯醇系聚合物等。水系粘接剂可以包含醛化合物(乙二醛等)、环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系化合物、羟甲基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胺化合物、多价金属盐等交联剂。水系粘接剂层的厚度可以为1μm以下。
第一粘接层也可以由粘合剂层形成。粘合剂层可以由以(甲基)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酯系、硅酮系、聚乙烯基醚系之类的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来构成。其中,由于易于控制透湿度,因此适合为以(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组合物也可以是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热固化型。粘合剂层的厚度通常为3~30μm,优选为3~25μm。
作为粘合剂组合物中所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基础聚合物),例如可以合适地使用以(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酯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优选使极性单体与基础聚合物共聚。作为极性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之类的具有羧基、羟基、酰胺基、氨基、环氧基等的单体。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仅包含上述基础聚合物,然而通常还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以例示出作为2价以上的金属离子、且在其与羧基之间形成羧酸金属盐的物质;作为多胺化合物、且在其与羧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的化合物;作为聚环氧化合物或多元醇、且在其与羧基之间形成酯键的化合物;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且在其与羧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的化合物。其中,优选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6)第二粘接层
第二粘接层由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形成。第二粘接层优选为粘合剂层。第二粘接层可以具有将上述的第二光学膜与第三光学膜层叠的功能、或将上述的第二光学膜与触控面板、显示元件层叠的功能。
由于易于将透湿度控制为上述范围,因此作为形成第二粘接层的粘接剂层,优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层。所谓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是含有因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之类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固化性化合物的粘接剂,优选为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
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可以是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作为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环氧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环氧基的化合物)、氧杂环丁烷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作为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具有自由基聚合性的双键的其他乙烯基系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也可以将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与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并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通常还包含用于引发上述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反应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或自由基聚合引发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层的厚度可以为0.5μm以上且2μm以下。
第二粘接层也可以由粘合剂层形成。从将透湿度控制为给定范围的同时、赋予密合力的观点出发,粘合剂层优选为橡胶系粘合剂、聚烯烃系粘合剂。粘合剂组合物也可以是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热固化型。粘合剂层的厚度通常为3~50μm,优选为3~30μm。
作为橡胶系粘合剂,只要是包含橡胶系聚合物的粘合剂即可。橡胶系聚合物是在室温附近的温度区域中显示出橡胶弹性的聚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异丁烯系聚合物等。从耐候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作为异丁烯的均聚物的聚异丁烯(PIB)。聚异丁烯由于在主链中不包含双键,因此耐光性优异。作为聚异丁烯,例如可以使用BASF公司制的OPPANOL等市售品。
聚异丁烯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万以上,更优选为30万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万以上,特别优选为70万以上。另外,重均分子量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为500万以下,更优选为300万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万以下。通过将聚异丁烯的重均分子量设为10万以上,可以制成高温保管时的耐久性更加优异的橡胶系粘合剂组合物。
聚异丁烯的含量在橡胶系粘合剂组合物的全部固体成分中优选为5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6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0重量%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85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90重量%以上。聚异丁烯的含量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99重量%以下,更优选为98重量%以下。通过在所述范围中包含聚异丁烯,低透湿性优异,因此优选。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橡胶系粘合剂中,也可以包含聚异丁烯以外的聚合物、弹性体等。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异丁烯与正丁烯的共聚物、异丁烯与异戊二烯的共聚物(例如普通丁基橡胶、氯化丁基橡胶、溴化丁基橡胶、部分交联丁基橡胶等丁基橡胶类)、它们的硫化物、改性物(例如用羟基、羧基、氨基、环氧基等官能团改性了的聚合物)等异丁烯系聚合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SIS的氢化物)、苯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SEP、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氢化物)、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BS)、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等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等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丁基橡胶(IIR)、丁二烯橡胶(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EPR(二元系乙烯-丙烯橡胶)、EPT(三元系乙烯-丙烯橡胶)、丙烯酸类橡胶、氨基甲酸酯橡胶、聚氨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酯系热塑性弹性体;聚丙烯与EPT(三元系乙烯-丙烯橡胶)的聚合物共混物等共混物系热塑性弹性体等。它们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中添加,相对于所述聚异丁烯100重量份优选为10重量份左右以下,从耐久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不包含。
另外,橡胶系粘合剂特别优选包含聚异丁烯和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所谓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是如下的引发剂,即,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可以不使引发剂自身裂解地从聚异丁烯夺取氢,在聚异丁烯形成反应点。是可以利用反应点形成来引发聚异丁烯的交联反应的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除了本发明中所用的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以外,还已知有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光聚合引发剂自身裂解分解产生自由基的裂解型光聚合引发剂。然而,若在本发明中所用的聚异丁烯中使用裂解型光聚合引发剂,则聚异丁烯的主链由产生了自由基的光聚合引发剂切断,无法进行交联。本发明中,通过使用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如前所述地进行聚异丁烯的交联。
作为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噻吨酮系化合物、氨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芳香族酮化合物、醌系芳香族化合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它们当中,从反应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二苯甲酮系化合物,更优选为二苯甲酮。
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所述聚异丁烯100重量份优选为0.001~10重量份,更优选为0.005~1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1~10重量份。通过在所述范围中包含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交联反应进行至目标的密度为止,因此优选。
橡胶系粘合剂可以还包含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是作为聚异丁烯的交联剂发挥作用的化合物。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是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基或乙烯基等具有不饱和双键的自由基聚合性的官能团的化合物。
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聚异丁烯100重量份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下。另外,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相对于聚异丁烯100重量份优选为0.1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5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重量份以上。通过使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处于所述范围,可以提高所得的橡胶系粘合剂层的耐久性。
本发明中使用的橡胶系粘合剂可以含有选自包含萜烯骨架的增粘剂、包含松香骨架的增粘剂、以及它们的氢化物中的至少1种增粘剂。通过在橡胶系粘合剂中含有增粘剂,可以形成对各种被粘物具有高粘接性、并且在高温环境下也具有高耐久性的橡胶系粘合剂层。
橡胶系粘合剂可以含有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举出甲苯、二甲苯、正庚烷、二甲醚等,可以单独1种或混合2种以上地使用这些有机溶剂。它们当中,优选甲苯。
在橡胶系粘合剂中,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中,添加所述以外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软化剂、交联剂(例如多异氰酸酯、环氧化合物、烷基醚化三聚氰胺化合物等)、填充剂、抗老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橡胶系粘合剂层可以由所述粘合剂形成。橡胶系粘合剂层可以将粘合剂涂布于各种支撑体等、并利用加热干燥或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等来形成。
作为聚烯烃系粘合剂,只要是包含聚烯烃系树脂的粘合剂即可。作为聚烯烃系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低密度聚乙烯、超低密度聚乙烯、低结晶聚丙烯、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等乙烯共聚物、聚烯烃改性聚合物等。聚烯烃系粘合剂更优选包含非晶聚丙烯系树脂,进一步优选包含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若为此种粘合剂,则可以进一步获得高差追随性优异的粘合剂层。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谓“非晶”,是指不像晶体那样具有明确的熔点的性质。
可以按照使粘合剂层的弹性值为0.7N/mm以下的方式适当地调整粘合剂中所含的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含有比例。粘合剂中所含的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含有比例以重量比计优选为1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10重量%~95重量%。
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可以优选通过使用茂金属催化剂将丙烯与1-丁烯聚合而得到。更具体而言,例如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进行使丙烯与1-丁烯聚合的聚合工序,该聚合工序后,进行除去催化剂残留的工序、除去异物的工序等后处理工序,由此可以得到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经过此种工序,例如以粉末状、颗粒状等形状得到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作为茂金属催化剂,例如可以举出包含茂金属化合物和铝氧烷的茂金属均匀混合催化剂、在微粒状的载体上担载有茂金属化合物的担载茂金属型催化剂等。
如上所述地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聚合的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显示出狭窄的分子量分布。上述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2,特别优选为1.2~1.9。分子量分布窄的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由于低分子量成分少,因此若使用此种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则可以得到能够防止由低分子量成分的渗出造成的被粘物的污染的粘合剂层。
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丙烯来源的构成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80摩尔%~99摩尔%,更优选为85摩尔%~99摩尔%,进一步优选为90摩尔%~99摩尔%。
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1-丁烯来源的构成单元的含有比例优选为1摩尔%~20摩尔%,更优选为1摩尔%~1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1摩尔%~10摩尔%。若为此种范围,则可以得到韧性与柔软性的平衡优异的粘合剂层。
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可以是嵌段共聚物,也可以是无规共聚物。
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200000以上,更优选为200000~500000,进一步优选为200000~300000。若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为此种范围,则与一般的苯乙烯系热塑性树脂、丙烯酸系热塑性树脂(Mw为100000以下)相比,低分子量成分少,可以得到能够防止被粘物的污染的粘合剂层。
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230℃、2.16kgf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1g/10min~50g/10min,更优选为5g/10min~30g/10min,进一步优选为5g/10min~20g/10min。若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为此种范围,则可以利用共挤出成形没有加工不良地形成厚度均匀的粘合剂层。熔体流动速率可以利用依照JISK7210的方法测定。
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可以还包含其他的单体来源的构成单元。作为其他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乙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等α-烯烃等。
聚烯烃系粘合剂层优选还包含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
通过含有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可以将粘合剂层的70℃的弹性模量E’调整为所期望的值。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例可以根据所期望的弹性模量E’设定为任意的合适的比例。对于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的含有比例而言,相对于非晶丙烯-(1-丁烯)共聚物与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的合计重量优选为0重量%~9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90重量%。
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可以是均聚丙烯,也可以是利用丙烯与能够与丙烯共聚的单体得到的共聚物。作为能够与丙烯共聚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乙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癸烯、4-甲基-1-戊烯、3-甲基-1-戊烯等α-烯烃等。在上述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为利用丙烯与能够与丙烯共聚的单体得到的共聚物的情况下,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
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可以通过使用茂金属催化剂进行聚合而得到。若使用如此所述地得到的结晶性聚丙烯系树脂,则可以防止由低分子量成分的渗出造成的被粘物的污染。
聚烯烃系粘合剂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中还包含其他成分。作为该其他成分,例如可以举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耐热稳定剂、防静电剂等。其他成分的种类及使用量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
聚烯烃系粘合剂层可以由所述粘合剂形成,其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然而可以将粘合剂挤出成形于各种支撑体等,并利用加热干燥、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等,形成粘合剂层。
挤出成形中的成形温度优选为160℃~220℃,更优选为170℃~200℃。若为此种范围,则成形稳定性优异。
(7)第三粘接层、第四粘接层
第三粘接层及第四粘接层由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形成。第三粘接层可以具有将上述的第一光学膜与触控面板、前面板层叠的功能。第四粘接层可以具有将上述的第三光学膜与触控面板、显示元件层叠的功能。
第三粘接层及第四粘接层由上述的作为第一粘接层或第二粘接层进行了例示的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形成,优选由作为第一粘接层进行了例示的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形成。第三粘接层及第四粘接层优选为粘合剂层。第三粘接层及第四粘接层的材料、厚度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从进一步减小面内中央部的透射率的降低的观点出发,第三粘合剂层及第四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各自独立地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也可以为30μm以上。第三粘合剂层及第四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0μm以下。
<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具备上述的偏振板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无机EL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参照图2,对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层构成的一例进行具体的说明。图2(a)所示的显示装置201是将图1(a)所示的偏振板101经由第三粘接层23层叠于前面板31、经由第二粘接层22层叠于显示元件32的显示装置。图2(b)所示的显示装置202是将图1(b)所示的偏振板102经由第三粘接层23层叠于前面板31、经由第四粘接层24层叠于显示元件32的显示装置。虽然未图示,然而也可以将前面板、显示元件的一方置换为触控面板。
(1)前面板
前面板配置于偏振板的可视侧。前面板可以经由第三粘接层层叠于偏振板。
作为前面板,可以举出玻璃、在树脂膜的至少一面包含硬涂层而成的前面板等。作为玻璃,例如可以使用高透射玻璃、强化玻璃。在使用特别薄的透明面材的情况下,优选实施了化学强化的玻璃。玻璃的厚度例如可以设为100μm~5mm。
在树脂膜的至少一面包含硬涂层而成的前面板不像现有的玻璃那样刚直,可以具有柔软的特性。硬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5~100μm。
作为树脂膜,也可以是由具有降冰片烯或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之类的包含环烯烃的单体的单元的环烯烃系衍生物、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三乙酰纤维素、乙酰纤维素丁酸酯、异丁酯纤维素(isobutyl ester cellulose)、丙酰纤维素、丁酰纤维素、乙酰丙酰纤维素)、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环烯烃、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醚酰亚胺、聚丙烯酸、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ポリビニルアセタール)、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等高分子形成的膜。树脂膜可以使用未拉伸、单轴或双轴拉伸膜。可以分别单独或混合2种以上地使用这些高分子。作为树脂膜,优选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的聚酰胺酰亚胺膜或聚酰亚胺膜、单轴或双轴拉伸聚酯膜、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并且可以应对膜的大型化的环烯烃系衍生物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及透明性和光学上没有各向异性的三乙酰纤维素及异丁酯纤维素膜。树脂膜的厚度为5~200μm,优选为20~100μm。
硬涂层可以利用包含因照射光或热能而形成交联结构的反应性材料的硬涂层组合物的固化来形成。硬涂层可以利用同时包含光固化型(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或低聚物及光固化型环氧单体、或低聚物的硬涂层组合物的固化来形成。光固化型(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可以包含选自环氧(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及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中的1种以上。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可以通过使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羧酸与环氧化合物反应而得到。
硬涂层组合物可以还包含选自溶剂、光引发剂及添加剂中的一种以上。添加剂可以包含选自无机纳米粒子、流平剂及稳定剂中的一种以上,在此以外可以作为该技术领域中一般使用的各成分还包含例如抗氧化剂、UV吸收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防污剂等。
(2)遮光图案
遮光图案可以作为前面板或应用前面板的显示装置的边框或壳体的至少一部分提供。遮光图案可以形成于前面板的偏振板侧的面上、偏振板的前面板侧的面上、或其双方。遮光图案可以隐藏显示装置的各布线,以便不被使用者观察到。遮光图案的颜色和/或材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用具有黑色、白色、金色等多种多样的颜色的树脂物质形成。
遮光图案的厚度可以为2μm~50μm,优选为4μm~30μm,更优选为6μm~15μm的范围。另外,为了抑制由遮光图案与显示部之间的高差造成的气泡混入及交界部的可视,可以对遮光图案赋予形状。
(3)显示元件
作为显示元件,可以举出液晶显示元件、有机EL显示元件、无机EL显示元件、等离子体显示元件等。具体而言,例如液晶显示元件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而构成。第一基板是具有以矩阵状形成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FT)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第二基板是与第一基板相面对地配置、且具有滤色片的对置基板。有机EL显示元件具有在相互面对的一对电极间夹持有有机发光材料层的薄膜结构体。从一个电极向该有机发光材料层注入电子,同时从另一个电极注入空穴,由此在有机发光材料层内电子与空穴结合而进行自发光。与需要背光的液晶显示元件等相比具有可视性更好、能够进一步薄型化、并且能够直流低电压驱动的优点。
(4)触控面板
触控面板具有基材、设于基材上的下部电极、与下部电极相面对的上部电极、由下部电极和上部电极夹持的绝缘层。基材只要是具有透光性的挠曲性的树脂膜,则可以采用各种膜。例如,作为基材,可以使用上述的作为第一光学膜的材料进行了例示的膜。
下部电极具有例如俯视为正方形的多个小电极。多个小电极以矩阵状排列。多个小电极在小电极的一个对角线方向上相邻的小电极之间被连接,形成多个电极列。多个电极列在端部被相互连接,能够检测相邻的电极列间的电容量。
上部电极具有例如俯视为正方形的多个小电极。多个小电极在俯视下没有配置下部电极的位置,互补地以矩阵状排列。即,上部电极与下部电极在俯视下没有间隙地配置。多个小电极在小电极的另一个对角线方向上相邻的小电极之间被连接,形成多个电极列。多个电极列在端部被相互连接,能够检测相邻的电极列间的电容量。
绝缘层将下部电极与上部电极绝缘。绝缘层的形成材料可以使用作为触控面板的绝缘层的材料通常所知的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设为触控面板为所谓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传感器而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在不损害发明的效果的范围中,采用膜电阻方式等其他方式的触控面板。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以图1(a)所示的偏振板101为例,对偏振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偏振板101由如下工序得到,即,经由粘接剂将偏振片1与第一光学膜11贴合的工序、经由第一粘接层21将偏振片1与第二光学膜12贴合的工序、将第二粘接层22层叠于第二光学膜12的工序、以及将第三粘接层23层叠于第一光学膜11的工序。
偏振板101可以在准备长尺寸的构件、并以卷对卷方式将各个构件贴合后,裁割为给定形状而制造,也可以在将各个构件裁割为给定的形状后贴合。
[实施例]
(1)膜厚度的测定方法
使用株式会社Nikon制的作为数字式测微计的MH-15M测定。
(2)相位差值的测定方法
使用相位差测定装置KOBRA-WPR(王子计测机器株式会社制)测定。
(3)光学膜的透湿度的测定方法
依照JIS Z 0208(杯法),在温度40℃、相对湿度90%的条件测定出透湿度。
(4)粘接层的透湿度的测定方法
使用水蒸气透过率计(Lyssy制L80系列),依照JIS K7129,在温度40℃、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测定出粘接层的透湿度。试验方法设为湿敏传感器法。
[偏振片]
将厚20μm的聚乙烯醇膜(平均聚合度约2400、皂化度99.9摩尔%以上)利用干式拉伸纵向单轴拉伸为约5倍,然后保持紧张状态不变地在60℃的纯水中浸渍1分钟后,在碘/碘化钾/水的重量比为0.05/5/100的28℃的水溶液中浸渍60秒。其后,在碘化钾/硼酸/水的重量比为8.5/8.5/100的72℃的水溶液中浸渍300秒。接着用26℃的纯水清洗20秒后,在65℃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在聚乙烯醇膜上吸附有碘并取向了的厚8μm的偏振片。
[第一光学膜]
第一光学膜A:准备在一个表面具有硬涂层的、经过拉伸的环状烯烃系树脂膜。第一光学膜A的厚度为30μm。第一光学膜A的透湿度为20g/m2·24hr.。
第一光学膜B:准备三乙酰纤维素膜。第一光学膜B的厚度为40μm。第一光学膜B的透湿度为600g/m2·24hr.。
[第二光学膜]
第二光学膜A:如下所示地制作。将下述结构的光取向性材料5份(重均分子量:30000)与环戊酮(溶剂)95份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在80℃搅拌1小时,由此得到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
相对于将以下所示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1、以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2以90:10的质量比混合而得的混合物100份,添加流平剂(F-556;DIC公司制)1.0份、以及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二甲基氨基-2-苄基-1-(4-吗啉代苯基)-1-丁酮(“Irgacure 369(Irg369)”、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6份。
此外,以使固体成分浓度为13%的方式添加N-甲基-2-吡咯烷酮(NMP),在80℃搅拌1小时,由此得到液晶固化膜形成用组合物。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1利用日本特开2010-3122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制造。另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2依照日本特开2009-17389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制造。以下给出各自的分子结构。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1)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2)
在作为基材膜的50μm厚的环烯烃系膜〔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ZF-14-50”〕上实施了电晕处理。在实施了电晕处理的面,利用棒涂机涂布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将涂布膜在80℃干燥1分钟。使用偏振UV照射装置〔USHIO电机株式会社的商品名“SPOT CURESP-9”〕,以轴角45°向干燥了的涂布膜照射偏振UV,得到取向膜。以使波长313nm处的累积光量为100mJ/cm2的方式进行偏振UV的照射。
接下来,在取向膜上,使用棒涂机涂布液晶固化膜形成用组合物。将涂布膜在120℃干燥1分钟。使用高压水银灯〔USHIO电机株式会社的商品名:“Unicure VB-15201BY-A”〕,向干燥了的涂布膜照射紫外线。以使波长365nm处的累积光量为500mJ/cm2的方式,在氮气气氛下进行紫外线的照射工序。如此所述地操作,得到包含基材膜、取向膜、以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的层叠体。
(相位差值的测定)
对于相位差层而言,作为各波长下的相位差值Re(λ),具有Re(450)=121nm、Re(550)=142nm、Re(650)=146nm。其结果是,算出Re(450)/Re(550)=0.85、Re(650)/Re(550)=1.03。相位差层是赋予λ/4的相位差的层。
第二光学膜B:准备在经过拉伸的环状烯烃系树脂膜上形成有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的膜。经过拉伸的环状烯烃系树脂膜为赋予λ/4的相位差的层,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为正C层。第二光学膜B的厚度为21μm。第二光学膜B的透湿度为20g/m2·24hr.。
第二光学膜C:准备三乙酰纤维素膜。第二光学膜C的厚度为20μm。第二光学膜C的透湿度为1600g/m2·24hr.。
[第一粘接层]
第一粘接层A:向具备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滴加装置及氮气导入管的反应容器中,加入丙烯酸正丁酯97.0质量份、丙烯酸1.0质量份、丙烯酸2-羟基乙酯0.5质量份、乙酸乙酯200质量份、以及2,2’-偶氮二异丁腈0.08质量份,将上述反应容器内的空气用氮气置换。一边在氮气气氛下搅拌,一边将反应溶液升温到60℃,使之反应6小时后,冷却到室温。所得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80万。
将上述工序中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值;以下相同)、作为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的三羟甲基丙烷改性甲苯二异氰酸酯(Tosoh株式会社制、商品名“Coronate(注册商标)L”)0.30质量份、和作为硅烷偶联剂的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KBM403”)0.30质量份混合,充分地搅拌,用乙酸乙酯稀释,由此得到粘合剂组合物。
在经过脱模处理的基材膜上,以使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将粘合剂组合物在100℃干燥1分钟,得到第一粘接层A。第一粘接层A的透湿度为3600g/m2·24hr.。
第一粘接层B:将以下的成分混合、脱泡而制备出形成第一粘接层B的粘接剂。该粘接剂为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
3,4-环氧环己烷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基酯(商品名:CEL2021P、株式会社Daicel制):70质量份;
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商品名:EX-211、Nagase ChemteX株式会社制):20质量份;
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商品名:EX-121、Nagase ChemteX株式会社制):10质量份;
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商品名:CPI-100、San-Apro株式会社制):固体成分量2.25质量份(以50%碳酸亚丙酯溶液的形式配合。);
1,4-二乙氧基萘:2质量份。
第一粘接层C:相对于水100质量份,混合以下的成分,制备出形成第一粘接层C的粘接剂。该粘接剂为水系粘接剂。
羧基改性聚乙烯醇〔从株式会社Kuraray获取的商品名“KL-318”〕:3质量份;
作为水溶性环氧树脂的聚酰胺环氧系添加剂〔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商品名“Sumirez Resin 650(30)”、固体成分浓度30%的水溶液〕:1.5质量份。
[第二粘接层]
第二粘接层A:以使固体成分为15重量%的方式调节配合有聚异丁烯(商品名:OPPANOL B80、Mw:约75万、BASF公司制)100重量份、作为多官能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商品名:NK ESTER A-DCP、2官能丙烯酸酯、分子量:304、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制)10重量份、作为夺氢型光聚合引发剂的二苯甲酮(和光纯药工业(株)制)0.5份、完全氢化萜烯酚10重量份的甲苯溶液(粘合剂溶液),制备出橡胶系粘合剂(溶液)。
将橡胶系粘合剂(溶液)涂布于对一面用硅酮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38μm的聚酯膜(商品名:DIAFOIL MRF、三菱树脂(株)制)的剥离处理面而形成涂布层。然后,使涂布层在80℃干燥3分钟,形成粘合剂层,制作出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0μm的粘合片。另外,在粘合片的粘合面,以使剥离处理面与所述粘合剂层接触的方式贴合对一面用硅酮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厚38μm的聚酯膜(商品名:DIAFOIL MRF、三菱树脂(株)制)。覆盖于粘合剂层的两面的聚酯膜作为剥离膜(隔片)发挥作用。剥离一方的隔片,从剥离了隔片的一侧,在室温下照射紫外线,得到包含第二粘接层A/隔片的粘合片。以在UVA区域中使累积光量为1000mJ/cm2的方式照射紫外线。第二粘接层A的透湿度为20g/m2·24hr.。
第二粘接层B:与第一粘接层A同样地得到粘合剂组合物。在经过脱模处理的基材膜上,以使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将粘合剂组合物在100℃干燥1分钟,得到第二粘接层B。第二粘接层B的透湿度为3600g/m2·24hr.。
[第三粘接层]
第三粘接层A:使用与第一粘接层A相同的粘合剂。在经过脱模处理的基材膜上,以使干燥后的厚度为100μm的方式涂布粘合剂组合物。将粘合剂组合物在100℃干燥1分钟,得到第三粘接层A。第三粘接层A的透湿度为900g/m2·24hr.。
[实施例1]
将偏振片与第一光学膜A经由水系粘接剂贴合。在第二光学膜A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上,层叠第一粘接层A。剥离层叠于第一粘接层A的基材膜而露出第一粘接层A,经由第一粘接层A将第二光学膜A与偏振片贴合。在剥离层叠有第二光学膜A的基材膜而露出的取向膜上,层叠第二粘接层A。继而,在第一光学膜A上,层叠第三粘接层A。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各层贴合时,对贴合面实施了电晕处理。如此所述地操作,得到依次层叠有第三粘接层A/第一光学膜A/偏振片/第一粘接层A/第二光学膜A/第二粘接层A的偏振板。
[比较例1]
将偏振片与第一光学膜A经由水系粘接剂贴合。在第二光学膜B的经过拉伸的环状烯烃系树脂膜上,涂布形成第一粘接层B的粘接剂。经由形成第一粘接层B的粘接剂,将第二光学膜B与偏振片贴合。照射紫外线,使粘接剂固化,形成厚度为1.0μm的第一粘接层B。在第二光学膜B上层叠第二粘接层B。继而,在第一光学膜A上,层叠第三粘接层A。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各层贴合时,对贴合面实施电晕处理。如此所述地操作,得到依次层叠有第三粘接层A/第一光学膜A/偏振片/第一粘接层B/第二光学膜B/第二粘接层B的偏振板。
[比较例2]
经由形成第一粘接层C的粘接剂,将第一光学膜B与偏振片与第二光学膜C贴合。使粘接剂干燥,形成第一粘接层C。在第二光学膜C上,层叠第二粘接层B。继而,在第一光学膜B上,层叠第三粘接层A。需要说明的是,在向偏振片贴合第一光学膜B、第二光学膜C时,对第一光学膜B及第二光学膜C实施皂化处理,在层叠粘合剂层时,对粘合剂层实施电晕处理。如此所述地操作,得到依次层叠有第三粘接层A/第一光学膜B/偏振片/第一粘接层C/第二光学膜C/第二粘接层B的偏振板。
[高温耐久试验]
将偏振板裁割为80mm×80mm的大小的正方形。将裁割出的偏振板经由第二粘接层贴合于玻璃板。在第三粘接层上,也贴合玻璃板。玻璃板为Corning公司制EAGLE XG(注册商标),其厚度为0.4mm。玻璃板使用了比偏振板的尺寸大的玻璃板。如此所述地操作,制作出在偏振板的两面层叠有一对玻璃板的评价用层叠体。
将评价用层叠体在温度50度的环境下放置12小时后,投入温度95℃的烘箱300小时,或投入温度105℃的烘箱168小时。将评价用层叠体从烘箱中取出,利用目视确认面内中央部的透射率是否降低。将以上的结果表示于表1中。
〇:在面内中央部,未确认到透射率的降低。
△:在面内中央部,稍微确认到透射率的降低。
×:在面内中央部,清楚地确认到透射率的降低。
[高温高湿耐久试验]
与高温耐久试验同样地制作出评价用层叠体。将评价用层叠体在温度50度的环境下放置12小时后,投入温度85℃相对湿度85%RH的烘箱500小时。将评价用层叠体从烘箱中取出,测定出偏振板的可见度修正偏振度。将以上的结果表示于表1中。
[表1]
实施例的偏振板在置于高温环境下的情况下面内中央部的透射率也难以降低,在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情况下偏振度也难以降低。另一方面,比较例1的偏振板在置于高温环境下时,面内中央部的透射率降低。比较例2的偏振板在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下时,偏振度的降低量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偏振板,其在置于高温环境下的情况下面内中央部的透射率也难以降低,在置于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情况下偏振度也难以降低,因此有用。

Claims (4)

1.一种偏振板,其具有:
使二色性色素吸附于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并取向了的偏振片,
第一光学膜,其层叠于偏振片的一个面、且在与偏振片相反的一侧的面具备防眩层、光扩散层、防反射层、防污层中的至少一种,
配置于偏振片的另一个面的第一粘接层,和
配置于第一粘接层的与偏振片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粘接层,
在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二粘接层之间具有第二光学膜,
具有层叠于所述第一光学膜的与偏振片侧相反的一侧的面的第三粘接层,
第一光学膜的透湿度为50g/m2·24hr.以下,
第一粘接层的透湿度为3000g/m2·24hr.以上,
第二粘接层的透湿度为50g/m2·24hr.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
第一粘接层及第二粘接层与第二光学膜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板,其具有层叠于第二粘接层的与偏振片侧相反的一侧的第四粘接层。
4.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板,所述偏振板经由第三粘接层层叠于前面板,经由第四粘接层层叠于显示元件或触控面板。
CN201911019161.4A 2018-10-26 2019-10-24 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1036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1573 2018-10-26
JP2018201573A JP7331347B2 (ja) 2018-10-26 2018-10-26 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3646A CN111103646A (zh) 2020-05-05
CN111103646B true CN111103646B (zh) 2024-04-02

Family

ID=70390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19161.4A Active CN111103646B (zh) 2018-10-26 2019-10-24 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31347B2 (zh)
KR (1) KR20200047380A (zh)
CN (1) CN111103646B (zh)
TW (1) TWI8287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049492A (ko) * 2019-08-28 2022-04-21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 필름, 적층 편광 필름, 화상 표시 패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4080551A (zh) * 2019-08-28 2022-02-2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膜、层叠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KR20220045928A (ko) * 2019-08-28 2022-04-13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편광 필름, 적층 편광 필름, 화상 표시 패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02353A (ja) * 2012-11-19 2014-06-05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6867418A (zh) * 2015-10-13 2017-06-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17211433A (ja) * 2016-05-23 2017-11-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8169833A (zh) * 2016-12-01 2018-06-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43528A (ja) 2000-03-31 2001-12-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保護膜
JP2003207630A (ja) 2002-01-11 2003-07-2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楕円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6664912B2 (ja) 2014-09-19 2020-03-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6738139B2 (ja) 2014-11-20 2020-08-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有機el表示装置用円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6258911B2 (ja) 2014-12-22 2018-01-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トフィルム付偏光板及びそれを含む積層体
JP2018116542A (ja) * 2017-01-19 2018-07-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フィルム積層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02353A (ja) * 2012-11-19 2014-06-05 Nitto Denko Corp 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6867418A (zh) * 2015-10-13 2017-06-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JP2017211433A (ja) * 2016-05-23 2017-11-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8169833A (zh) * 2016-12-01 2018-06-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粘合剂的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31347B2 (ja) 2023-08-23
TW202027968A (zh) 2020-08-01
TWI828780B (zh) 2024-01-11
JP2020067612A (ja) 2020-04-30
KR20200047380A (ko) 2020-05-07
CN111103646A (zh) 202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3646B (zh) 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JP5811431B2 (ja)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708944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640949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190074227A (ko) 적층체
KR20140128222A (ko) 편광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광학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150108320A (ko) 점착제 부착 수지 필름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광학 적층체
KR102060291B1 (ko) 편광자 보호 필름, 그 제조 방법, 편광판, 광학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2088325B (zh) 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JP2020024421A (ja) 円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793310B (zh) 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KR20160115765A (ko) 점착제층 부착 광학 필름
JP2020024422A (ja) 円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210122699A (ko) 편광판 및 이 편광판을 이용한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0579830B (zh) 光学层叠体
TW201816435A (zh) 偏光板之套組及液晶面板
JP6887222B2 (ja) 偏光板セット
TW202028820A (zh) 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WO2019216094A1 (ja) 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TW202140711A (zh) 偏光板、附黏著劑層之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CN110780373A (zh) 圆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KR20230033710A (ko) 점착제층 부착 편광판
CN110780372A (zh) 圆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