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1927B - 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复合烹调装置及感应加热烹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复合烹调装置及感应加热烹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41927B CN108141927B CN201580083752.1A CN201580083752A CN108141927B CN 108141927 B CN108141927 B CN 108141927B CN 201580083752 A CN201580083752 A CN 201580083752A CN 108141927 B CN108141927 B CN 1081419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uction heating
- cooking
- cooking apparatus
- magnetic field
- compos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5—Heating plates with pan det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备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和复合烹调装置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该复合烹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被感应加热部,其利用由第一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以第一电力被感应加热;发电部,其利用由第二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被电磁感应并发电产生第二电力;以及烹调支援部,其使用由发电部得到的电力动作,在复合烹调装置的被感应加热部载置在感应加热区域上且复合烹调装置的发电部载置在烹调设备区域上时,所述控制部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便在利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加热由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烹调的食材的同时,利用所述烹调支援部支援所述被感应加热部上的食材的烹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复合烹调装置及具备该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和复合烹调装置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尤其涉及具备配置于多个载置区域的下方的多个磁场产生部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具备载置在各载置区域上的被感应加热部和发电部的复合烹调装置、以及具备该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和复合烹调装置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向感应加热线圈供给20kHz~100kHz的高频电流并形成高频磁场,使高频磁场与作为被加热物的锅及平底锅等金属制烹调器具交链而形成涡电流,并产生由涡电流引起的焦耳热,对烹饪器具本身进行感应加热。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向单一的感应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流并对锅等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或者,经由在该感应加热线圈(初级线圈)产生的高频磁场将电力(非接触式地)传递给受电装置的次级线圈。专利文献1记载的受电装置例如是咖啡磨豆机及热水壶等,与锅等被加热物相比,需要的电力量更小。专利文献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通过使用负载判别部判别载置在顶板上的负载是应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还是具备与初级线圈电磁耦合的次级线圈的受电装置,从而能够供给适合该负载的电力量。
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的多线圈结构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能够使多个加热线圈一起动作,对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并能够向非接触受电设备高效地供电。专利文献2记载的受电设备例如是咖啡磨豆机,专利文献2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通过向多个加热线圈供给同相位(相位差为0)的高频电流,从而能够以较高的效率向受电设备供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94174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04481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是具有单一的感应加热线圈(初级线圈)、通过判别载置在顶板上的负载是被加热物还是受电装置而供给适合该负载的电力量的装置,需要在顶板上仅载置被加热物或受电装置中的任一方。
专利文献2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的多个加热线圈在将受电设备载置在顶板上时,供给相位差为0的高频电流,在将被加热物载置在顶板上时,供给具有用于均匀地加热的相位差(π/2~0)或用于高输出加热的相位差(π~π/2)的高频电流。但是,当在顶板上并列载置有受电设备和被加热物时,对于配置在它们的下方的多个加热线圈,无法同时实现受电设备的高效率供电(相位差:0)和被加热物的高输出加热(相位差:π~π/2)。
另外,专利文献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及专利文献2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是对被加热物或受电设备中的任一方选择性地进行感应加热或供电的装置,针对在利用由感应加热线圈产生的高频磁场进行感应加热的同时被供给电力的复合烹调装置,未提出任何方案,未实现高效地对这样的复合烹调装置进行感应加热及供电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平底锅等被加热物直接进行感应加热并接受电力供给而改善或支援被加热物上的食材的烹调方法的复合烹调装置、对复合烹调装置进行感应加热并供给电力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以及具备该复合烹调装置和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涉及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复合烹调装置及具备该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和复合烹调装置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具备:顶板,所述顶板具有感应加热区域及烹调设备区域;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配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及所述烹调设备区域的下方;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向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中的每一个供给高频电流以产生高频磁场;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
所述复合烹调装置具备:被感应加热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利用由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以第一电力被感应加热;发电部,所述发电部利用由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被电磁感应并发电产生第二电力;以及烹调支援部,所述烹调支援部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进行动作,在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载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且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载置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时,所述控制部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便在利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加热由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烹调的食材的同时,利用所述烹调支援部支援所述被感应加热部上的食材的烹调。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能够对锅等被加热物直接进行感应加热,并能够使用烹调支援部支援被加热物上的食材的烹调,例如能够从上方加热食材,改变食材的方向并均匀地加热,对复合烹调装置的内部进行照明。另外,由于复合烹调装置通过改变追加的加热器或食材的方向来支援食材的烹调,所以能够缩短烹调时间,并改善烹调的完成情况。而且,由于复合烹调装置能够对其内部进行照明,所以用户能够目视确认烹调的进展状态,能够根据需要调整烹调时间等,从而进一步改善烹调的完成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安装于厨房的收纳部的IH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在各感应加热区域载置有各种锅且在烹调设备区域载置有辅助烹调装置时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4的(a)及(b)是例示性的加热线圈的俯视图。
图5的(a)是例示性的供电线圈的俯视图,(b)及(c)是载置在烹调设备区域上的辅助烹调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6的(a)及(b)是择一性的供电线圈的立体图及俯视图。
图7的(a)~(c)是其它择一性的供电线圈及变压器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的电路结构的电路框图。
图9是表示被加热物及受电线圈的负载电阻值与频率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本发明的复合烹调装置的局部剖开的立体图。
图11是将复合烹调装置载置在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的顶板上时的局部剖开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由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及复合烹调装置构成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的电路结构的电路框图。
图13的(a)是图11的复合烹调装置的与XZ平面平行的端面图,(b)是图11的复合烹调装置的与YZ平面平行的剖视图,(c)是具有电阻发热体和旋转机构的复合烹调装置的与YZ平面平行的剖视图。
图14是与图2同样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的俯视图,示出了在顶板上载置的被加热物及辅助烹调装置。
图15是示出变形例1的误载置检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变形例1的误载置检测的另一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与图2同样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的俯视图,示出了在顶板上载置在前后颠倒的不适当的位置的复合烹调装置。
图18是与图2同样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的俯视图,示出了在顶板上载置在左右偏移的不适当的位置的复合烹调装置。
图19是示出变形例1的误载置检测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比率分配模式下的电力需求前后的电力变化的图表。
图21是示出感应加热模式下的电力需求前后的电力变化的图表。
图22是示出供电电力模式下的电力需求前后的电力变化的图表。
图23是示出比率分配模式下的电力需求后且一方的加热线圈动作停止后的电力变化的图表。
图24是说明多个电力需求的流程图。
图25是说明多个电力需求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复合烹调装置、及具备该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和复合烹调装置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的实施方式。在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适当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例如“前”、“后”、“左”、“右”、“X”、“Y”、“Z”等),但这些只是用于说明的术语,这些术语并不限定本发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针对同样的结构部件,使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进行参照。
实施方式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100由感应加热烹调装置1及复合烹调装置101构成,首先,单独地说明感应加热烹调装置1及复合烹调装置101中的每一个。
[A.感应加热烹调装置]
以下,一边参照图1~图9,一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的实施方式1。图1是概略地图示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以下,仅称为“IH烹调装置”。)1的整体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IH烹调装置1是安装于在厨房设置的收纳部(未图示)的嵌入型烹调装置,图2是安装于厨房的收纳部的IH烹调装置1的俯视图。该IH烹调装置1大致具有:主要由金属板等形成的主体部2、覆盖主体部2的上侧表面的大致整体并由玻璃等形成的耐热性的盖板(以下,称为“顶板”。)3、多个感应加热区域10a、10b、10c、多个烹调设备区域30a、30b、以及烹调用烤炉(日文:グリル)4。此外,多个感应加热区域10a、10b、10c及多个烹调设备区域30a、30b中的每一个彼此独立地配设在顶板3上的不同区域。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及图2所示的感应加热区域10a、10b、10c分别称为左侧感应加热区域10a、中央感应加热区域10b及右侧感应加热区域10c,将烹调设备区域30a、30b分别称为左侧烹调设备区域30a及右侧烹调设备区域30b。
另外,虽然在此未进行图示,但IH烹调装置1具有各种电路结构部件,大致具有:在各感应加热区域10a、10b、10c的下方对锅等被加热物110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12a、12b、12c(也总称为“第一磁场产生部”。)、向后述的辅助烹调装置(受电装置)70或复合烹调装置101供给电力(供电)的供电线圈32a、32b(也总称为“第二磁场产生部”。)、向加热线圈12a、12b、12c供给高频电流的第一逆变电路14a、14b、14c、向供电线圈32a、32b供给高频电流的第二逆变电路34a、34b、向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施加直流电压的电源部40、以及控制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供给的高频电流的控制部50。此外,电源部40也可以针对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中的每一个单独地设置。
而且,IH烹调装置1具有:供气窗5及排气窗6a、6b,所述供气窗5及排气窗6a、6b设置在顶板3的里侧;上表面操作部(操作面板)7,所述上表面操作部7用于供用户操作各加热线圈12a、12b、12c、供电线圈32a、32b及烹调用烤炉4;前表面操作部(火力调节旋钮)8a、8b,所述前表面操作部8a、8b调整“火力(输出电力)”;以及显示部9a、9b,所述显示部9a、9b用于显示基于操作面板7及火力调节旋钮8a、8b的控制状态、操作引导等,并使用液晶显示元件等。此外,本发明的供排气口5、6、操作部7、8、火力调节旋钮8、显示部9并不限定于上述部件,也可以具有任意的结构。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例示性地说明了将烹调用烤炉4配置于主体部2的大致中央而成的具有所谓的中央烤炉构造的IH烹调装置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同样地应用于使烹调用烤炉4偏向任一个侧面而成的IH烹调装置(具有所谓的侧烤炉构造的IH烹调装置)或不具备烹调用烤炉4的IH烹调装置。另外,图1及图2所示的IH烹调装置1图示为具备三个感应加热区域10a、10b、10c和两个烹调设备区域30a、30b的IH烹调装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具有至少一个感应加热区域10和烹调设备区域30即可,可以具有任意的结构。
图3是示出在顶板3上的各感应加热区域10a、10b、10c载置有大锅110a、小锅110b及平底锅110c、且在右侧烹调设备区域30b载置有后述的搅拌器等辅助烹调装置70时的状态的概略图。用户能够在加热食材F的同时,进行食材的加热前处理。
接着,详细说明IH烹调装置1的各结构部件的结构及其动作。
[A.加热线圈及供电线圈(“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
加热线圈12a从第一逆变电路14接受高频电流的供给并形成高频磁场,锅等被加热物110与高频磁场交链,由此产生由涡电流引起的焦耳热,对被加热物110直接进行感应加热。同样地,供电线圈32a、32b从第二逆变电路34接受高频电流的供给并形成高频磁场,设置于后述的辅助烹调装置70或复合烹调装置101的受电线圈72接受高频磁场并被电磁感应,由此生成电动势。即,由于加热线圈12及供电线圈32在接受高频电流的供给并形成高频磁场这一点具有相同的功能或作用,所以也将它们称为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12、32。
图4的(a)及图4的(b)是例示性的加热线圈12的俯视图。加热线圈12(第一磁场产生部)配置在感应加热区域10的下方,并具有例如通过将利兹线(日文:リッツ線)卷绕多匝而构成的中央线圈13a、13b及四个周边线圈16a~16d,所述利兹线是将多根用树脂等包覆铜线而成的线拧成捻合线而得到的线。中央线圈13a、13b具有呈同心圆状卷绕而成的内侧子线圈13a及外侧子线圈13b,各周边线圈16a~16d是通过沿中央线圈的外侧子线圈13b呈半圆弧状(香蕉状或黄瓜状)卷绕而形成的。图4的(a)的内侧子线圈13a及外侧子线圈13b既可以串联连接,也可以并联连接,或者,也可以构成为使之分别独立并单独地进行驱动,从而能够高效地对小锅P进行加热。
另外,如图4的(b)所示,加热线圈12也可以具有同样地通过将利兹线呈同心圆状卷绕多匝而构成的中央线圈13a、13b及周边线圈16a、16b。既可以为图4的(b)的中央线圈13由串联连接的子线圈13a、13b构成、周边线圈16同样地由串联连接的子线圈16a、16b构成,也可以将各子线圈13a、13b、16a、16b分别并联连接,也可以构成为使各子线圈13a、13b、16a、16b独立并单独地进行驱动,从而能够高效地对具有任意大小的锅P进行加热。此外,构成加热线圈的各线圈的连接结构并不限定本发明。
图5的(a)是例示性的供电线圈32的俯视图。供电线圈32(第二磁场产生部)具有同样地通过将利兹线卷绕多匝而构成的圆形线圈32a及比圆形线圈32a大的矩形线圈32b。图5的(b)及图5的(c)是在顶板3上的烹调设备区域30分别载置有作为搅拌器及烤鱼烹调器的辅助烹调装置70时的剖视图。通过根据辅助烹调装置70或复合烹调装置101的受电线圈72的大小,向圆形线圈32a、矩形线圈32b或它们双方供给高频电流,从而使得辅助烹调装置70或复合烹调装置101的受电线圈72能够接受期望的电力量。例如,图5的(b)的搅拌器70能够利用受电线圈72接受高频磁场而产生的电动势,使马达旋转并切碎或搅拌食材,图5的(c)的烤鱼烹调器70能够同样地向作为负载的辐射加热器等电阻发热体供给由受电线圈72得到并产生的电动势,从上方对鱼等食材进行加热。在此,供电线圈32是产生高频磁场的部件即可,也可以构成为具有圆形、矩形或多边形形状。此外,对于在顶板3上载置复合烹调装置101的情况,随后进行叙述。
图6的(a)及图6的(b)是择一性的供电线圈32的立体图及俯视图。该供电线圈32是对由铜、铁等金属构成的环状(圈状)的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的部件,具有:与顶板3相向的励磁部63和插入变压器65的开口部66的受电部64。变压器65具有: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基部67、相对于基部67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壁部68及形成在一对壁部68之间的开口部66,主要构成在由磁性材料构成的一对壁部68卷绕被绝缘覆膜的绕组69而成的初级线圈。对于图4及图5所示的将利兹线卷绕而构成的加热线圈12而言,通过向利兹线的两端供给高频电流,从而形成高频磁场,对于图6所示的由环状的金属板构成的供电线圈32而言,向绕组69供给高频电流并在一对壁部68之间形成高频磁场,供电线圈32的受电部64与高频磁场交链(如次级线圈那样进行磁耦合),高频涡电流在励磁部63中流动,在励磁部63的周围形成高频磁场。如此形成的高频磁场经由顶板3传播,与辅助烹调装置70或复合烹调装置101的受电线圈72交链并产生电动势。这样,图6所示的供电线圈32由环状的金属板的一部分构成。
图7的(a)~图7的(c)是具有各种形态的其它择一性的供电线圈32及变压器65的俯视图。如图所示,供电线圈32的励磁部63的俯视形状可以具有矩形形状、多边形(八边形)形状或圆形形状。另外,供电线圈32可以按上述方式构成为环状的金属板的一部分,但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层叠在绝缘基板上的环状的金属薄膜的一部分。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将加热线圈12及供电线圈32设为分别具有彼此不同的形态的部件进行了说明,但例如也可以利用环状的金属板的一部分构成加热线圈12,利用卷绕的利兹线构成供电线圈32,只要是作为产生高频磁场的磁场产生部发挥功能的部件,可以具有任意的形态。
[B.电路结构]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IH烹调装置1的电路结构的电路框图。图8所示的IH烹调装置1大致具备:向加热线圈12供给高频电流的第一逆变电路14、向供电线圈32供给高频电流的第二逆变电路34、以及向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施加直流电压的电源部40。另外,IH烹调装置1具备控制部50,所述控制部50控制从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向加热线圈12及供电线圈32供给的高频电流,在控制部50电连接有操作部7、8及显示部9。而且,IH烹调装置1具备:检测载置在加热线圈12的上方的被加热物110的电特性(包括负载电阻及谐振频率等负载特性)的锅检测部(第一检测部)15、检测载置在供电线圈32的上方的辅助烹调装置70或复合烹调装置101的受电线圈72的电特性的线圈检测部(第二检测部)35、以及检测在电源部40消耗的电力的电力检测部45。此外,在上述说明中,对载置在加热线圈12的上方的被加热物110和载置在供电线圈32的上方的辅助烹调装置70或复合烹调装置101的受电线圈72进行了区分,但作为一起载置在顶板3上的部件,有时将它们总称为“载置物”。即,“载置物”包括被加热物110和具备受电线圈72的辅助烹调装置70或复合烹调装置101。另外,电源部40是向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施加直流电压的部件,既可以设置向各逆变电路独立地施加直流电压的多个电源部,同样地也可以在各电源部设置多个电力检测部。
如图8所示,电源部40具有:将从外部供给的单相交流电源41转换为大致直流电流的换流器(例如二极管电桥)42、与换流器42的输出端连接的扼流线圈43及平滑用电容器44、以及检测在电源部40消耗的电力的电力检测部45。如上所述,电源部40向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施加直流电压,电力检测部45检测在电源部40消耗的电力。
第一逆变电路14与电源部40并联连接,具有由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半导体开关元件对构成的驱动支路(日文:駆動アーム)和谐振电容器11,将来自电源部40的直流电流转换为高频电流,并向加热线圈12供给高频电流。
对于加热线圈12而言,作为其电感L和电阻R的等效电路示出,对于经由顶板3载置在加热线圈12的上方(与加热线圈12相向)的锅等被加热物110而言,也同样地作为具有电感成分和电阻成分的部件进行了图示。在向加热线圈12供给高频电流时,在其周围形成高频磁场,被加热物110与高频磁场交链而被感应加热。
在第一逆变电路14设置有锅检测部(第一检测部)15,所述锅检测部15检测施加于加热线圈12的两端的驱动电压V及在加热线圈12中流动的驱动电流I,并基于驱动电压V及驱动电流I检测被加热物110的电特性(包括负载电阻及谐振频率等负载特性)。锅检测部15是检测被加热物110的电特性的部件即可,可以具有已知的任意的电路结构,但优选的是,例如具有与日本特开2012-054179号公开的负载检测部同样的电路结构。
同样地,第二逆变电路34与电源部40并联连接,具有由IGBT等半导体开关元件对构成的驱动支路和谐振电容器31,将来自电源部40的直流电流转换为高频电流,并向供电线圈32供给高频电流。
另一方面,对于供电线圈32而言,作为其电感L'和电阻R'的等效电路示出。另外,图5(b)及(c)所示的辅助烹调装置70的受电线圈72经由顶板3载置在供电线圈32的上方(与供电线圈32相向),随后叙述详细情况,在受电线圈72的两端连接有用于支援烹调的马达及加热器等负载部74,并向它们供给电力。即,对于受电线圈72而言,在向负载部74供给电力这样的观点下,受电线圈72构成发电部,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也将受电线圈72以上位概念的方式称为“发电部72”。另外,对于马达及加热器等负载部74而言,在接受电力的供给并支援烹调这样的含义下,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也将它们总称为“烹调支援部74”。
此外,在图8中,对于辅助烹调装置70而言,作为具有受电线圈(发电部)72和具有电感成分的负载部(烹调支援部)74的部件进行了图示。在向供电线圈32供给高频电流时,在其周围形成高频磁场,在受电线圈(发电部)72中产生电动势,向负载部(烹调支援部)74供给电力,从而支援食材的烹调,以改善烹调的完成。
对于负载部(烹调支援部)74而言,可以包括将在受电线圈72的两端产生的电动势转换为期望的交流电压或直流电压的转换器(未图示),也可以是,例如还具有使图5(b)所示的搅拌器的刀具旋转的马达、或图5(c)所示的烤鱼烹调器的辐射加热器等电阻发热体。
在第二逆变电路34设置有线圈检测部(第二检测部)35,所述线圈检测部35检测施加于供电线圈32的两端的驱动电压V及在供电线圈32中流动的驱动电流I,并基于驱动电压V及驱动电流I,检测载置在供电线圈32的上方的辅助烹调装置70的包括受电线圈72在内的负载部74的电特性(包括负载电阻及谐振频率等负载特性)。线圈检测部35是根据驱动电压V及驱动电流I检测辅助烹调装置70的受电线圈72的电特性的部件即可,可以具有已知的任意的电路结构,可以具有与锅检测部15同样的电路结构。
控制部50与操作部7、8及显示部9连接,控制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以向加热线圈12及供电线圈32供给与用户期望的火力等相应的高频电流。另外,控制部50与锅检测部15、线圈检测部35及电力检测部45连接,能够基于载置在顶板3上的被加热物110和辅助烹调装置70的包括受电线圈72在内的负载部74的电特性,控制各逆变电路14、34的驱动频率及消耗电力。
另外,控制部50能够基于由锅检测部15及线圈检测部35检测到的负载电阻,以简便的方法对在顶板3上载置有被加热物110或辅助烹调装置70的情况进行判断。图9是在使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的输出电压例如以按1kHz的刻度(日文:刻み)变化的方式扫描(频率扫描)时标绘出由锅检测部15及线圈检测部35检测到的负载电阻而得到的图。如图9所示,当在顶板3上载置有被加热物110时,检测到的负载电阻伴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单调增加,另一方面,当在顶板3上载置有辅助烹调装置70时,负载电阻值以在特定的谐振频率处具有最大值(峰值)的方式变化。即,控制部50能够通过频率扫描并进行负载检测,根据图9所示的频率-负载特性的关系,瞬间对载置有被加热物110或辅助烹调装置70中的任一个的情况进行判断。
此外,在锅检测部15及线圈检测部35具有同样的电路结构时,即使将辅助烹调装置70载置在感应加热区域10上并将被加热物110载置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控制部50也能够根据图9所示的频率-负载特性的关系容易地识别它们,并以适当的条件对被加热物110进行感应加热,对辅助烹调装置70的受电线圈72进行电磁感应。换句话说,在上述说明中,对于感应加热区域10及烹调设备区域30,使用不同的名称进行了说明,但由于加热线圈12及供电线圈32均为产生磁场的部件,锅检测部15及线圈检测部35均为检测被加热物110及受电线圈72的电特性(包括负载特性)的部件,因此,各区域10、30具有互换性,能够作为对被加热物110进行感应加热或对辅助烹调装置70的受电线圈72进行电磁感应的区域来利用。
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在锅检测部15检测感应加热区域10上的载置物的电特性并判断为在感应加热区域10上载置有受电线圈72的情况下,或者在线圈检测部35检测烹调设备区域30上的载置物的电特性并判断为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载置有被加热物110的情况下,控制部50判断为载置有复合烹调装置101以外的载置物、或复合烹调装置101未载置在正确的位置,并控制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以不向供电线圈32或加热线圈12供给高频电流。
[C.复合烹调装置]
图10是本发明的复合烹调装置101的局部剖开的立体图,图11是将复合烹调装置101载置在IH烹调装置1的顶板3上时的立体图。另外,图12是示出由IH烹调装置1及复合烹调装置101构成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100的电路结构的电路框图。图10所示的复合烹调装置101具有载置在顶板3的感应加热区域10上的被加热物110(被感应加热部)、和载置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的包括受电线圈72在内的发电部72。图10的复合烹调装置101例如构成为用于对鱼等食材进行煎烤烹调的烤鱼器,其被加热物110是将具有磁性的由铜、铁等金属构成的金属板折弯加工并形成为具有凹部的矩形的盘构件110而成的。也可以在盘构件110的上方设置烤网116,对食材F赋予网状的焦痕。如图10所示,在向配置在感应加热区域10的下方的加热线圈12供给高频电流时,盘构件(被加热物)110利用加热线圈12(第一磁场产生部)进行感应加热,利用其辐射热量加热烹调食材F。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复合烹调装置101具有受电线圈72。与供电线圈32同样地,受电线圈72可以是将利兹线绕线而成的感应加热线圈,或者是由环状的金属板或金属薄膜的一部分构成的部件。在向配置在顶板3的烹调设备区域30的下方的供电线圈32供给高频电流时,受电线圈72被供电线圈32(第二磁场产生部)电磁感应并产生电动势。即,对于复合烹调装置101的受电线圈72而言,与辅助烹调装置70的受电线圈72同样地,当在被供给高频电流的供电线圈32的周围形成高频磁场时,在受电线圈72的两端产生电动势,受电线圈72作为向负载部(烹调支援部)74供给电力的发电部发挥功能。
图10及图11所示的烹调支援部74例如具有:将来自受电线圈即发电部72的高频电力转换为适当的电压及电流的转换器(未图示)、和辐射加热器或护套式加热器(日文:シーズヒータ)等电阻发热体76。另外,图10及图11的烹调支援部74配置在复合烹调装置101的上方,从上方对食材F进行烹调加热。即,本发明的复合烹调装置101通过向IH烹调装置1的加热线圈12及供电线圈32(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供给高频电流,从而能够对放置食材F的盘构件(被加热物)110进行感应加热,并从下方对食材F进行烹调加热,并且,通过向配置在食材F的上方的电阻发热体76供给由电磁感应得到的适当的电力,从而能够从上方对食材F进行烹调加热。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烹调装置101,能够使用盘构件(被加热物)110从下方对食材F进行加热,且能够使用构成烹调支援部74的电阻发热体76从上方高效地对食材F进行加热。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复合烹调装置101而言,即使是不具备烹调用烤炉4的IH烹调装置1,也能够进行煎烤烹调,非常便利,且使用便利性强。而且,由于放置食材F的盘构件110构成为从复合烹调装置101装拆自如,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扫,能够维持清洁性。此外,复合烹调装置101不仅能够烹调图10及图11所示的烤鱼,而且能够烹调烤牛肉等肉类菜肴,从两面烘烤将素面包(日文:食パン)等切片而成的面包。
此外,复合烹调装置101向被加热物110及烹调支援部74这双方供给适当的电力,对食材F进行加热烹调,但向被加热物110供给的最大电力与感应加热区域10的最大供给电力Pih相等,向烹调支援部74供给的最大电力与烹调设备区域30的最大供给电力Pwpt相等。即,通过向复合烹调装置101供给感应加热区域10的最大供给电力Pih和烹调设备区域30的最大供给电力Pwpt的合计电力,从而能够迅速且高效地进行加热。一般来说,对于感应加热区域10的最大供给电力Pih而言,作为能够通过感应加热进行供给的电力,为3000W左右,对于烹调设备区域30的最大供给电力Pwpt而言,作为能够以(以后会标准化的预定的)非接触方式传送的电力,为1500W左右。因此,复合烹调装置101能够以合计4500W的电力进行烹调,能够缩短烹调时间,提高便利性。
本发明的复合烹调装置101的被加热物110及烹调支援部74能够具有各种形态。图13的(a)是图11的复合烹调装置101的与XZ平面平行的端面图,图13的(b)是图11的复合烹调装置101的与YZ平面平行的剖视图。在图13的(a)及(b)中,盘构件(被加热物)110由半筒构件112构成,并具有一对端部114,所述半筒构件112由中空的半圆筒形状的金属构成。也可以在半筒构件112的上方设置烤网116,对食材F赋予网状的焦痕。如图所示,在向配置在感应加热区域10的下方的加热线圈12供给高频电流时,半筒构件112利用加热线圈12(第一磁场产生部)进行感应加热,利用其辐射热量加热烹调食材F。
如图13的(a)所示,在半筒构件(被加热物)112的一方的端部114设置有细缝115。另一方面,图13的(a)及(b)所示的烹调支援部74例如具有:将来自发电部(受电线圈)72的高频电力转换为适当的电压及电流的转换器(未图示)、和构成为使插通于细缝115的臂118沿双向箭头的方向进行摆动动作的旋转机构(烹调支援部)75。即,根据该复合烹调装置101的烹调支援部74,通过在向加热线圈12(第一磁场产生部)供给高频电流而对放置食材F的半筒构件112进行感应加热时,向供电线圈32(第二磁场产生部)供给高频电流,从而向发电部72供给电力,并使用由此被驱动的旋转机构75使半筒构件112的被感应加热的部分连续地移动(移位),从而能够更均匀地对食材F进行加热。
虽然未特别图示,但烹调支援部74也可以具有:在复合烹调装置101内将食材F固定于被加热物110的(例如筒状或鼓状的)固定构件、和使用由发电部72得到的电力使固定构件绕其中心轴360度旋转的旋转机构75。这样的烹调支援部74能够在烹调烤牛肉等肉类菜肴时更均匀地加热食材F。
另外,如图13的(c)所示,烹调支援部74也可以具有图10等的电阻发热体76及图13的(a)等的旋转机构75这双方。
而且,烹调支援部74也可以具有将来自受电线圈72的高频电力转换为适当的电压及电流的转换器、和对复合烹调装置101的框体102内进行照明的照明部(未图示)。在复合烹调装置101的框体102的全部或一部分(窗部)由耐热玻璃等透明构件构成时,通过使用照明部对框体102的内部进行照明,用户能够视觉上确认食材F的烹调的进展情况,能够在外观上也看起来美味地对食材F进行烹调。
烹调支援部74的照明部可以由能够实现各种色调的红色、绿色及蓝色的一系列的LED灯构成。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配置在感应加热区域10及烹调设备区域30的下方的加热线圈12及供电线圈32均为产生高频磁场的部件,锅检测部15及线圈检测部35均检测被加热物110及受电线圈72的电特性(包括负载特性),所以电路结构上(理论上),加热线圈12及供电线圈32能够互换地对被加热物110及受电线圈72进行感应加热和电磁感应。即,本发明的复合烹调装置101即使在IH烹调装置1不具备烹调设备区域30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以在图1所示的左侧感应加热区域10a上载置盘构件(被加热物)110、在右侧感应加热区域10c上载置受电线圈72的方式将复合烹调装置101载置在顶板3上(未图示)。因此,本发明的复合烹调装置101能够使用至少具有两个磁场产生部12、32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1来实现上述高效的烹调。
(变形例1:误载置检测1)
另一方面,由于加热线圈12及供电线圈32(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均为产生磁场的部件,所以电路结构上(理论上),供电线圈32对被加热物110进行感应加热、加热线圈12对辅助烹调装置70等的受电线圈72进行电磁感应是可行的。然而,一般来说,利用供电线圈32对被加热物110进行感应加热时所需的电力量会比对辅助烹调装置70等的受电线圈72进行电磁感应时所需的电力量大,所以优选的是,相比于构成对被加热物110进行感应加热的第一逆变电路14的半导体开关元件等,构成用于辅助烹调装置70等的第二逆变电路34的半导体开关元件等的最大额定电流小,且廉价。因此,即使理论上可行,在该实施方式的IH烹调装置1中,从结构部件的小型化及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也极优选使用加热线圈12对锅等被加热物110进行感应加热、使用受电线圈72使辅助烹调装置70等动作。
即,在用户错误地将被加热物110载置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的情况下、或将辅助烹调装置70(受电线圈72)载置在感应加热区域10上的情况下,极优选的是,停止对它们的感应加热或电磁感应。在此,以下,一边参照图14~图16,一边说明由用户导致的被加热物110或辅助烹调装置70的误载置的检测。
图14是与图2同样的IH烹调装置1的俯视图,图中,将锅等被加热物110载置在左侧烹调设备区域30a上,将辅助烹调装置70载置在左侧感应加热区域10a上,将另一辅助烹调装置70载置成跨过右侧烹调设备区域30b、中央感应加热区域10b及右侧感应加热区域10c的一部分。对像这样用户未将被加热物110或辅助烹调装置70载置在感应加热区域10或烹调设备区域30上的适当位置的情况(包括误载置的情况)下的IH烹调装置1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图15是示出用于仅在辅助烹调装置70适当地载置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的情况下对其受电线圈72进行电磁感应并进行电力供给(电磁感应模式或供电模式)、而在未载置有负载的情况下及锅等被加热物110错误地载置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的情况下第二逆变电路34不向供电线圈32供给高频电流(动作停止)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用户使用操作部7、8进行操作,以对辅助烹调装置70的受电线圈72进行电磁感应(供电动作开始)。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辅助烹调装置70及锅等被加热物110如图9所示那样具有频率-负载电阻的关系,辅助烹调装置70的负载电阻在谐振频率(例如20kHz)处具有最大值(峰值)。
在图15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T01中,在线圈检测部35检测到的负载电阻值为规定的第一阈值以上时,控制部50判断为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载置有某些负载(是),并进入步骤ST02。另一方面,在线圈检测部35检测到的负载电阻值小于规定的第一阈值时,控制部50判断为未载置有负载,视觉或听觉上向用户警告该主旨(步骤ST05),使向供电线圈32供给高频电流的第二逆变电路34的动作停止(步骤ST06)。
另外,在线圈检测部35检测出在规定的驱动频率(例如20kHz)处检测到的负载电阻值为比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以上时,控制部50判断为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载置有辅助烹调装置70(是),并进入步骤ST03。另一方面,当在规定的驱动频率处检测到的负载电阻值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部50判断为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未载置有辅助烹调装置70(否),视觉或听觉上向用户警告该主旨(步骤ST05),使向供电线圈32供给高频电流的第二逆变电路34的动作停止(步骤ST06)。
而且,例如如图14所示,在将辅助烹调装置70载置成跨过右侧烹调设备区域30b、中央感应加热区域10b及右侧感应加热区域10c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同与右侧烹调设备区域30b相邻的中央感应加热区域10b及右侧感应加热区域10c对应的锅检测部15也会检测到负载。即,在步骤ST03中,在与其它相邻的感应加热区域10b、10c对应的锅检测部15检测到与线圈检测部35同样的负载特性时,控制部50判断为辅助烹调装置70未适当地载置在右侧烹调设备区域30b上(否),视觉或听觉上向用户警告该主旨(步骤ST05),使向供电线圈32供给高频电流的第二逆变电路34的动作停止(步骤ST06)。因此,在步骤ST03中,在仅与右侧烹调设备区域30b对应的线圈检测部35检测到负载时(是),在步骤ST04中,控制部50控制第二逆变电路34,以向供电线圈32供给高频电流(电磁感应模式)。
图16是示出用于仅在锅等被加热物110适当地载置在感应加热区域10上的情况下对被加热物110进行感应加热(感应加热模式)、而在未载置有负载的情况下、在载置有汤匙等不应该加热的小物件等负载的情况下及辅助烹调装置70的受电线圈72错误地载置在感应加热区域10上的情况下第一逆变电路14不供给高频电流(动作停止)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用户使用操作部7、8进行操作,以对被加热物110进行感应加热(加热动作开始)。在图16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T07中,在锅检测部15检测到的负载电阻值为上述第一阈值以上时,控制部50判断为在感应加热区域10上载置有某些负载(是),并进入步骤ST08。另一方面,在锅检测部15检测到的负载电阻值小于规定的第一阈值时,控制部50判断为未载置有负载,视觉或听觉上向用户警告该主旨(步骤ST11),使向加热线圈12供给高频电流的第一逆变电路14的动作停止(步骤ST12)。
另外,在锅检测部15检测出在规定的驱动频率(例如20kHz)处检测到的负载电阻值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时,或者在锅检测部15检测到与频率一起增大的负载电阻值时,控制部50判断为在感应加热区域10上载置有被加热物110(是),并进入步骤ST09。另一方面,在步骤ST08中,当在规定的驱动频率处检测到的负载电阻值比第二阈值大时,或者当在谐振频率处具有最大值(峰值)时,如图14所示,控制部50判断为在感应加热区域10上载置有辅助烹调装置70(否)。然后,控制部50同样地视觉或听觉上向用户警告,更优选的是,向用户报知在感应加热区域10上载置有辅助烹调装置70等的受电线圈72的情况(步骤ST11),使向加热线圈12供给高频电流的第一逆变电路14的动作停止(步骤ST12)。
而且,虽然未特别图示,但在将被加热物110载置成跨过左侧烹调设备区域30a及左侧感应加热区域10a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同与左侧感应加热区域10a相邻的左侧烹调设备区域30a对应的线圈检测部35会检测到与锅检测部15同样的负载。即,在步骤ST09中,在与左侧感应加热区域10a相邻的左侧烹调设备区域30a对应的线圈检测部35检测到与锅检测部15同样的负载特性时,控制部50判断为被加热物110未适当地载置在左侧感应加热区域10a上(否),向用户警告该主旨(步骤ST11),使向加热线圈12供给高频电流的第一逆变电路14的动作停止(步骤ST12)。因此,在步骤ST09中,在仅与左侧感应加热区域10a对应的锅检测部15检测到负载时(是),在步骤ST10中,控制部50控制第一逆变电路14,以向加热线圈12供给高频电流(感应加热模式)。
因此,根据上述变形例1的误载置检测,在用户错误地将被加热物110载置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的情况下、将辅助烹调装置70(受电线圈72)载置在感应加热区域10上的情况下、或者将被加热物110或辅助烹调装置70载置成跨过彼此相邻的感应加热区域10及烹调设备区域30的情况下,控制部50能够进行控制,以停止第一或第二逆变电路14、34的动作。这样,能够防止加热线圈12向受电线圈72供给过剩的电力而破坏负载部74,或者,能够防止为了得到感应加热所需的电力而向供电线圈32供给过剩的电流,对逆变电路34施加较大的负担。而且,通过可靠地判别负载,能够适当地选择构成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的半导体开关元件等结构部件。
(变形例2:误载置检测2)
图17及图18是与图2同样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1的俯视图,示出了载置在顶板3上的不适当的位置(前后颠倒或左右偏移的位置)的复合烹调装置101。即,这些复合烹调装置101的被加热物110及受电线圈72各自均未载置在感应加热区域10及烹调设备区域30的上方的适当的位置。
对如图17所示那样将复合烹调装置101的被加热物110载置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将受电线圈72载置在感应加热区域10上的情况下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1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用户使用操作部7、8进行操作,以利用复合烹调装置101开始烹调(烹调开始)。如上述说明的那样,被加热物110及受电线圈72如图9所示那样具有频率-负载电阻的关系。在图19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T13中,在锅检测部15及线圈检测部35检测到的负载电阻值为规定的第一阈值以上时,控制部50判断为在感应加热区域10及烹调设备区域30上载置有某些负载(载置物)(是),并进入步骤ST14。在此,在判断为未载置有负载时(否),进入步骤ST17,感应加热烹调装置1停止烹调动作。此外,虽然在此未进行图示,但也可以如变形例1的图15及图16所示,在停止动作(步骤ST17)前,向用户警告复合烹调装置101未正确地载置在顶板3上的主旨。
接着,如上述说明的那样,锅检测部15对载置的负载的频率-负载电阻的关系进行检测,并判断载置在感应加热区域10上的负载是否为被加热物110(步骤ST14)。在此,在判断为载置的负载不是被加热物110时,控制部50进入步骤ST17,并停止烹调动作。
在步骤ST14中,在判断为载置的负载是被加热物110的情况下(是),控制部50进入步骤ST15,利用线圈检测部35检测载置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的负载的频率-负载电阻的关系,并判断载置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的负载是否为受电线圈72(烹调支援部74)。而且,在步骤ST15中,在判断为载置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的负载不是受电线圈72(烹调支援部74)的情况下(否),控制部50进入步骤ST17,并停止烹调动作。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T15中判断为载置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的负载是受电线圈72(烹调支援部74)时(是),控制部50进入步骤ST16,允许复合烹调装置101的动作,并开始烹调。即,在将被加热物110载置在感应加热区域10上且将受电线圈72(烹调支援部74)载置在烹调设备区域30上时,控制部50控制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以允许基于复合烹调装置的烹调动作。
如上所述,图18是示出与变形例1同样地将复合烹调装置101的被加热物110及受电线圈72分别从感应加热区域10及烹调设备区域30在左右方向上偏移地载置的状态的图。由于该情况下的控制部50的动作与变形例1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对详细情况的记载。
这样,由于感应加热烹调装置1构成为在判断为复合烹调装置101的被加热物110和受电线圈72载置在适当的位置的情况下允许复合烹调装置101的动作,所以能够防止在使用者弄错复合烹调装置101的前后方向地载置在顶板3上并开始烹调动作的情况下,加热线圈12向受电线圈72供给过剩的电力而破坏负载部74,或者,能够防止为了得到感应加热所需的电力而向供电线圈32供给过剩的电流,对逆变电路34施加过大的负担。而且,通过可靠地判别负载,能够适当地选择构成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的半导体开关元件等结构部件。
根据按以上方式构成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1、辅助烹调装置70及复合烹调装置101,能够实现如下效果。
a)由于独立地设置驱动部(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所以能够单独地控制各自的电力(第一及第二电力)。由此,在根据烹调的进展状况(完成情况)而想要使来自上面的加热量增大的情况下,能够使向构成复合烹调装置101的烹调支援部74的电阻发热体76供给的电力增大,从而增强电阻发热体76的电力(火力)。另外,在想要防止或抑制食材F的下表面的烹调烧焦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向复合烹调装置101的被加热物110供给的电力,从而减弱感应加热的电力(火力)。这样,由于能够单独地控制向来自上方的烹调支援部74及来自下方的被加热物110供给的电力,所以能够进一步改善烹调的完成情况。
b)通过独立地设置感应加热区域10和烹调设备区域30,从而能够同时进行感应加热和供电(受电),而且,通过分离地(使之分开地)配置感应加热区域10和烹调设备区域30,从而能够抑制区域间的彼此的磁干扰,能够实现效率良好的加热动作。
c)另外,通过独立地设置感应加热区域10和烹调设备区域30,从而复合烹调装置101能够在感应加热区域10输出最大3kW的电力(第一电力的最大值),在烹调设备区域30输出最大1.5kW的电力(第二电力的最大值),输出最大合计4.5kW的电力,能够与烹调内容相应地缩短烹调时间。
d)而且,通过独立地设置感应加热区域10和烹调设备区域30,从而在不使用复合烹调装置101的情况下,能够在感应加热区域10进行通常的加热烹调,另一方面,能够在烹调设备区域30载置并使用别的辅助烹调装置(受电装置)70,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e)由于感应加热区域10和烹调设备区域30也具有磁场产生部,能够对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进行控制,并使之作为感应加热部动作,因此,如果载置跨过这些区域10、30的大的加热负载例如铁板等,则能够利用较宽的面积进行感应加热,提高便利性。
f)由于感应加热烹调装置1构成为通过在感应加热区域10设置锅检测部15、在烹调设备区域30设置线圈检测部35,从而在各区域10、30载置有适当的负载的情况下进行动作,所以能够供给适当的电力,能够防止由误载置导致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1的破坏。
(变形例3:电力需求)
图1所示的IH烹调装置1具有用于对被加热物110进行感应加热的三个加热线圈12(感应加热区域10)、和用于对辅助烹调装置70等的受电线圈72进行电磁感应的两个供电线圈32(烹调设备区域30),而且任意地具有烹调用烤炉4。因此,在图1的IH烹调装置1中,在向多个加热线圈12及供电线圈32同时供给高频电流的情况下,用户对它们期望的各自的火力(消耗电力)的合计有时会超过IH烹调装置1整体的最大供给电力(最大容许电力)Pmax(例如5.8kW)。此时,需要对由至少一个加热线圈12或供电线圈32消耗的电力进行抑制,以防止由多个加热线圈12及供电线圈32消耗的电力的合计超过最大额定电力Pmax。将像这样抑制由加热线圈12或供电线圈32消耗的电力的控制方法称为“电力需求”。
为了简化说明,用户经由操作部7、8,将左侧及中央的加热线圈12a、12b所需要的电力设为加热电力Pa、Pb,将供电线圈32所需要的电力设为供电电力Pc。在判断为加热电力Pa、Pb与供电电力Pc的合计即用户要求的电力P(=Pa+Pb+Pc)超过最大供给电力Pmax时,控制部50抑制加热电力Pa、Pb及供电电力Pc中的至少一个(Pa→Pa',Pb→Pb',Pc→Pc')并进行控制,使得由IH烹调装置1整体消耗的电力P(=Pa'+Pb'+Pc')为最大供给电力Pmax以下(P≤Pmax)。
图20是示出一个技术方案的电力需求前后的电力变化的图表。在图20所示的电力需求中,控制部50在用户要求的消耗电力P超过最大供给电力Pmax时,算出消耗电力P相对于最大供给电力Pmax的比率t(=Pmax/P),并控制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以供给使加热电力Pa、Pb和供电电力Pc乘以比率t得到的电力(Pa'、Pb'、Pc')。将这种情况称为“比率分配模式(调整)下的电力需求”。
[数学式1]
Pa'=t×Pa
Pb'=t×Pb
Pc'=t×Pc
∴Pmax=Pa'+Pb'+Pc'
优选的是,控制部50在进行电力需求时,向用户显示与消耗电力被抑制的加热线圈12a、12b或供电线圈32对应的感应加热区域10a、10b或烹调设备区域30,在显示部9显示被抑制到何种程度(例如比率t),并借助声音等其它报知手段等报知警告。
图21是示出另一技术方案的电力需求前后的电力变化的图表。在图21所示的电力需求中,在用户要求的消耗电力P超过最大供给电力Pmax时,控制部50仅抑制例如中央感应加热区域10b的加热线圈12b所需要的加热电力Pb(Pb'),并控制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使得加热电力Pa、Pb'和供电电力Pc的合计不超过最大供给电力Pmax。将这种情况称为“感应加热模式(调整)下的电力需求”。
[数学式2]
Pa'=Pa
Pb'<Pb
Pc'=Pc
∴Pmax=Pa+Pb'+Pc
图22是示出另一技术方案的电力需求前后的电力变化的图表。在图22所示的电力需求中,在用户要求的消耗电力P超过最大供给电力Pmax时,控制部50仅抑制例如供电线圈32所需要的供电电力Pc(Pc'),并控制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使得加热电力Pa、Pb和供电电力Pc'的合计不超过最大供给电力Pmax。将这种情况称为“供电电力模式(调整)下的电力需求”。
[数学式3]
Pa'=Pa
Pb'=Pb
Pc'<Pc
∴Pmax=Pa+Pb+Pc'
在图22所示的电力需求中,虽然维持了感应加热区域10a、10b的火力,但烹调设备区域30的供电电力被抑制,因此,例如在辅助烹调装置70等的受电线圈72对马达等旋转机构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其旋转力减小。因此,优选的是,控制部50在进行电力需求时,向用户显示与消耗电力被抑制的加热线圈12a、12b及供电线圈32对应的感应加热区域10及烹调设备区域30,在显示部9显示针对辅助烹调装置70等的消耗电力(Pc'),并借助声音等其它报知手段等进行报知。
如上述说明的那样,控制部50能够抑制加热电力Pa、Pb及供电电力Pc中的任意组合的电力。另外,控制部50可以根据感应加热区域10a、10b的烹调模式(炖、烤、煮沸等)及辅助烹调装置70等的动作状态来决定对电力进行抑制的加热线圈12a、12b及供电线圈32的优先顺序及电力抑制量,或者,也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及电力抑制量来决定。作为一种选择,用户也可以使用操作部7、8来决定对电力进行抑制的加热线圈12a、12b及供电线圈32的优先顺序及电力抑制量。同样地,优选的是,控制部50在进行电力需求时,利用显示部9等显示要抑制的加热线圈12a、12b及供电线圈32的优先顺序及电力抑制量。
另外,也可以是,虽然在初期用户要求的消耗电力P超过了最大供给电力Pmax,但例如在停止了由加热线圈12a进行的烹调(将加热电力Pa设定为零)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控制部50对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进行控制,以便用户经由操作部7、8在加热电力Pb及供电电力Pc的合计不超过最大供给电力Pmax的范围供给第二加热线圈12及供电线圈32所需要的加热电力Pb及供电电力Pc。
图24是更具体地说明上述“比率分配模式”及“感应加热模式”下的电力需求的流程图。在步骤ST21中,作为用户对IH烹调装置1进行操作的结果,控制部50在判断为加热电力Pa、Pb与供电电力Pc的合计的电力P(=Pa+Pb+Pc)不超过最大供给电力Pmax时(否),在步骤ST26中,使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向加热线圈12a、12b及供电线圈32供给高频电流,以便能够得到用户期望的电力(动作继续)。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断为合计的电力P超过了最大供给电力Pmax时(是),在步骤ST22中,判断是否正在向供电线圈32供给电力(供电线圈是否正在动作)。如果供电线圈未在动作(否),则控制部50在步骤ST27中向用户报知合计的电力P超过了最大供给电力Pmax的情况。此时,用户例如可以暂时停止辅助烹调装置70的动作,主动削减供电电力Pc。而且,控制部50在判断为正在进行供电动作时(是),接着,在步骤ST23中,判断是否正在向加热线圈12a、12b供给电力(加热线圈是否正在动作)。如果加热线圈未在动作(否),则控制部50在步骤ST28中向用户报知合计的电力P超过了最大供给电力Pmax的情况。此时,用户例如可以暂时减弱与一方的(例如载置有正在炖菜的锅的)中央感应加热区域10b对应的加热线圈12b的火力,主动削减加热电力Pb。
控制部50在判断为正在向加热线圈12a、12b及供电线圈32供电时,在步骤ST24中,判断是否预先设定为比率分配模式。在设定为比率分配模式的情况下(是),在步骤ST25中,控制部50算出消耗电力P相对于最大供给电力Pmax的比率t(=Pmax/P),并控制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以供给使加热电力Pa、Pb和供电电力Pc乘以比率t得到的电力(Pa'、Pb'、Pc')。另一方面,在未设定为比率分配模式的情况下(否),在步骤ST29中,用户以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抑制加热电力Pa、Pb(感应加热模式)。
图25是更具体地说明上述“感应加热模式”及“供电电力模式”下的电力需求的流程图。在步骤ST31中,作为用户对IH烹调装置1进行操作的结果,控制部50在判断为加热电力Pa、Pb与供电电力Pc的合计的电力P(=Pa+Pb+Pc)不超过最大供给电力Pmax时(否),在步骤ST36中,使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14、34向加热线圈12a、12b及供电线圈32供给高频电流,以便能够得到用户期望的电力(动作继续)。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判断为合计的电力P超过了最大供给电力Pmax时(是),在步骤ST32中,判断是否正在向供电线圈32供给电力(供电线圈是否正在动作)。如果供电线圈未在动作(否),则控制部50在步骤ST37中向用户报知合计的电力P超过了最大供给电力Pmax的情况。此时,用户例如可以暂时停止辅助烹调装置70的动作,主动削减供电电力Pc。而且,控制部50在判断为正在进行供电动作时(是),接着,在步骤ST33中,判断是否正在向加热线圈12a、12b供给电力(加热线圈是否正在动作)。如果加热线圈未在动作(否),则控制部50在步骤ST38中向用户报知合计的电力P超过了最大供给电力Pmax的情况。此时,用户例如可以暂时减弱与一方的(例如载置有正在炖菜的锅的)中央感应加热区域10b对应的加热线圈12b的火力,主动削减加热电力Pb。
控制部50在判断为正在向加热线圈12a、12b及供电线圈32供电时,在步骤ST34中,判断是否预先设定为供电模式。在预先设定为使供电模式优先的情况下(是),在步骤ST35中,控制第一逆变电路14,以维持供电电力Pc并抑制加热电力Pa、Pb中的一方。另一方面,在未设定为使供电模式优先的情况下(否),在步骤ST39中,抑制供电电力Pc。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感应加热烹调装置(IH烹调装置),2…主体部,3…顶板,4…烹调用烤炉,5…供气窗,6…排气窗,7…操作部(操作面板),8…操作部(火力调节旋钮),9…显示部,10…感应加热区域,11…谐振电容器,12…加热线圈(第一磁场产生部),13…中央线圈,14…第一逆变电路,15…锅检测部(第一检测部),16…周边线圈,30…烹调设备区域,31…谐振电容器,32…供电线圈(第二磁场产生部),34…第二逆变电路,35…线圈检测部(第二检测部),40…电源部,41…单相交流电源,42…换流器(二极管电桥),43…扼流线圈,44…平滑用电容器,45…电力检测部,50…控制部,63…励磁部,64…受电部,65…变压器,66…开口部,68…壁部,69…绕组,70…辅助烹调装置(受电装置),72…发电部(受电线圈),74…烹调支援部(负载部),75…旋转机构,76…电阻发热体,100…感应加热烹调系统,101…复合烹调装置,110…被加热物(锅,盘构件),112…半筒构件,114…端部,115…细缝,116…烤网,118…臂,F…食材。
Claims (21)
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系统,具备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和复合烹调装置,所述感应加热烹调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具备:
顶板,所述顶板具有感应加热区域及烹调设备区域;
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配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及所述烹调设备区域的下方;
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向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中的每一个供给高频电流以产生高频磁场;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
所述复合烹调装置具备:
被感应加热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利用由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以第一电力被感应加热;
发电部,所述发电部利用由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被电磁感应并发电产生第二电力;以及
烹调支援部,所述烹调支援部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进行动作,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还具备:
第一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载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的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的负载电阻;以及
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载置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的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的负载电阻,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第一及第二检测部检测到的负载电阻的频率特性,判断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是否载置有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及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是否载置有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
在判断为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载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且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载置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时,所述控制部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便在利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加热由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烹调的食材的同时,利用所述烹调支援部支援所述被感应加热部上的食材的烹调。
2.一种感应加热烹调装置,与复合烹调装置一起使用,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顶板,所述顶板具有感应加热区域及烹调设备区域;
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配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及所述烹调设备区域的下方;
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向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中的每一个供给高频电流以产生高频磁场;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
所述复合烹调装置具备:
被感应加热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利用由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以第一电力被感应加热;
发电部,所述发电部利用由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被电磁感应并发电产生第二电力;以及
烹调支援部,所述烹调支援部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进行动作,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还具备:
第一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载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的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的负载电阻;以及
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载置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的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的负载电阻,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第一及第二检测部检测到的负载电阻的频率特性,判断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是否载置有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及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是否载置有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
在判断为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载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且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载置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时,所述控制部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便在利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加热由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烹调的食材的同时,利用所述烹调支援部支援所述被感应加热部上的食材的烹调。
3.一种复合烹调装置,与感应加热烹调装置一起使用,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具备:
顶板,所述顶板具有感应加热区域及烹调设备区域;
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配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及所述烹调设备区域的下方;
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向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中的每一个供给高频电流以产生高频磁场;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
所述复合烹调装置具备:
被感应加热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利用由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以第一电力被感应加热;
发电部,所述发电部利用由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被电磁感应并发电产生第二电力;以及
烹调支援部,所述烹调支援部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进行动作,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还具备:
第一检测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载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的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的负载电阻;以及
第二检测部,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载置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的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的负载电阻,
所述控制部基于由所述第一及第二检测部检测到的负载电阻的频率特性,判断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是否载置有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及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是否载置有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
在判断为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载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且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载置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时,所述控制部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便在利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加热由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烹调的食材的同时,利用所述烹调支援部支援所述被感应加热部上的食材的烹调。
4.一种感应加热烹调系统,具备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和复合烹调装置,所述感应加热烹调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具备:
顶板,所述顶板具有感应加热区域及烹调设备区域;
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配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及所述烹调设备区域的下方;
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向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中的每一个供给高频电流以产生高频磁场;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
所述复合烹调装置具备:
被感应加热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利用由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以第一电力被感应加热;
发电部,所述发电部利用由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被电磁感应并发电产生第二电力;以及
烹调支援部,所述烹调支援部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进行动作,
所述烹调支援部具有:框体,所述框体包括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构件构成的窗部;以及照明部,所述照明部配置在所述框体内,并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对食材进行照明,
在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载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且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载置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时,所述控制部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便在利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加热由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烹调的食材的同时,利用所述烹调支援部支援所述被感应加热部上的食材的烹调。
5.一种感应加热烹调装置,与复合烹调装置一起使用,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顶板,所述顶板具有感应加热区域及烹调设备区域;
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配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及所述烹调设备区域的下方;
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向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中的每一个供给高频电流以产生高频磁场;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
所述复合烹调装置具备:
被感应加热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利用由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以第一电力被感应加热;
发电部,所述发电部利用由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被电磁感应并发电产生第二电力;以及
烹调支援部,所述烹调支援部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进行动作,
所述烹调支援部具有:框体,所述框体包括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构件构成的窗部;以及照明部,所述照明部配置在所述框体内,并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对食材进行照明,
在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载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且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载置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时,所述控制部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便在利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加热由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烹调的食材的同时,利用所述烹调支援部支援所述被感应加热部上的食材的烹调。
6.一种复合烹调装置,与感应加热烹调装置一起使用,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具备:
顶板,所述顶板具有感应加热区域及烹调设备区域;
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配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及所述烹调设备区域的下方;
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向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中的每一个供给高频电流以产生高频磁场;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
所述复合烹调装置具备:
被感应加热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利用由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以第一电力被感应加热;
发电部,所述发电部利用由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被电磁感应并发电产生第二电力;以及
烹调支援部,所述烹调支援部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进行动作,
所述烹调支援部具有:框体,所述框体包括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构件构成的窗部;以及照明部,所述照明部配置在所述框体内,并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对食材进行照明,
在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载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且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载置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时,所述控制部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便在利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加热由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烹调的食材的同时,利用所述烹调支援部支援所述被感应加热部上的食材的烹调。
7.一种感应加热烹调系统,具备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和复合烹调装置,所述感应加热烹调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具备:
顶板,所述顶板具有感应加热区域及烹调设备区域;
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配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及所述烹调设备区域的下方;
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向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中的每一个供给高频电流以产生高频磁场;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
所述复合烹调装置具备:
被感应加热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利用由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以第一电力被感应加热;
发电部,所述发电部利用由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被电磁感应并发电产生第二电力;以及
烹调支援部,所述烹调支援部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进行动作,
所述烹调支援部使要被感应加热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的部分移动,
在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载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且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载置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时,所述控制部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便在利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加热由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烹调的食材的同时,利用所述烹调支援部支援所述被感应加热部上的食材的烹调。
8.一种感应加热烹调装置,与复合烹调装置一起使用,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顶板,所述顶板具有感应加热区域及烹调设备区域;
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配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及所述烹调设备区域的下方;
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向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中的每一个供给高频电流以产生高频磁场;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
所述复合烹调装置具备:
被感应加热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利用由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以第一电力被感应加热;
发电部,所述发电部利用由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被电磁感应并发电产生第二电力;以及
烹调支援部,所述烹调支援部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进行动作,
所述烹调支援部使要被感应加热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的部分移动,
在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载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且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载置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时,所述控制部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便在利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加热由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烹调的食材的同时,利用所述烹调支援部支援所述被感应加热部上的食材的烹调。
9.一种复合烹调装置,与感应加热烹调装置一起使用,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具备:
顶板,所述顶板具有感应加热区域及烹调设备区域;
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配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及所述烹调设备区域的下方;
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向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中的每一个供给高频电流以产生高频磁场;以及
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
所述复合烹调装置具备:
被感应加热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利用由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以第一电力被感应加热;
发电部,所述发电部利用由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产生的高频磁场被电磁感应并发电产生第二电力;以及
烹调支援部,所述烹调支援部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进行动作,
所述烹调支援部使要被感应加热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的部分移动,
在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载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且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载置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时,所述控制部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便在利用所述被感应加热部加热由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烹调的食材的同时,利用所述烹调支援部支援所述被感应加热部上的食材的烹调。
10.根据权利要求1、4或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权利要求2、5或8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或权利要求3、6或9所述的复合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加热区域配设在第一区域,所述烹调设备区域配设在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4或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权利要求2、5或8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或权利要求3、6或9所述的复合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调支援部从与所述被感应加热部不同的方向对食材进行加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感应加热烹调装置或复合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调支援部是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对食材进行加热的电阻发热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4或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权利要求2、5或8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或权利要求3、6或9所述的复合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上的所述感应加热区域及所述烹调设备区域分离地配置,
在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被加热物载置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上时,利用所述第一磁场产生部进行感应加热,
在将辅助烹调装置载置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时,利用所述第二磁场产生部进行供电,
所述控制部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向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供给高频电流。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调支援部具有固定部件和旋转机构,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复合烹调装置内固定食材,所述旋转机构使用由所述发电部得到的第二电力使所述固定部件绕规定轴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检测部检测到在所述感应加热区域载置有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被感应加热部、且所述第二检测部检测到在所述烹调设备区域上载置有所述复合烹调装置的所述发电部时,为了使被感应加热部感应加热并使所述发电部发电,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向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中的每一个供给高频电流。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第一及第二检测部检测到的负载电阻在其规定的负载阈值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供给高频电流。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由所述第一及第二检测部检测到的负载电阻不在其规定的负载阈值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不供给高频电流。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还具备第一及第二电力检测部,所述第一及第二电力检测部检测由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消耗的第一及第二消耗电力,
所述控制部在判断为由所述第一及第二电力检测部检测到的第一及第二消耗电力的合计电力超过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的最大供给电力时,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供给使第一及第二消耗电力乘以合计电力相对于最大供给电力的比例得到的电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4或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权利要求2、5或8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或权利要求3、6或9所述的复合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判断为由所述第一及第二检测部检测到的第一及第二消耗电力的合计电力超过所述感应加热烹调装置的最大供给电力时,控制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输出与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相应的电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4或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权利要求2、5或8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或权利要求3、6或9所述的复合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及第二磁场产生部由将利兹线绕线而成的感应加热线圈构成,或者由环状的金属板的一部分或金属薄膜的一部分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4或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系统、权利要求2、5或8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装置或权利要求3、6或9所述的复合烹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电力的最大值比第二电力的最大值大,
控制部彼此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及第二逆变电路,以向复合烹调装置的被感应加热部供给第一电力、向复合烹调装置的发电部供给第二电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5/079274 WO2017064804A1 (ja) | 2015-10-16 | 2015-10-16 | 誘導加熱調理装置、複合調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を備えた誘導加熱調理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41927A CN108141927A (zh) | 2018-06-08 |
CN108141927B true CN108141927B (zh) | 2020-11-13 |
Family
ID=56920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83752.1A Active CN108141927B (zh) | 2015-10-16 | 2015-10-16 | 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复合烹调装置及感应加热烹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364718B1 (zh) |
JP (1) | JP5992131B1 (zh) |
CN (1) | CN108141927B (zh) |
ES (1) | ES2891788T3 (zh) |
WO (1) | WO201706480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99570B (zh) * | 2017-01-27 | 2021-08-1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感应加热烹调器 |
JP6899696B2 (ja) * | 2017-05-01 | 2021-07-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CN107289474B (zh) * | 2017-07-10 | 2023-05-09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炉炊具的控制方法及其电磁炉炊具 |
CN112394244B (zh) * | 2019-08-19 | 2021-09-14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
JP7325273B2 (ja) * | 2019-09-10 | 2023-08-1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加熱調理器 |
WO2024210078A1 (ja) * | 2023-04-05 | 2024-10-1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受電装置および送電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41790A (ja) * | 1991-05-17 | 1992-11-27 |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 高周波誘導加熱調理器 |
JPH07263132A (ja) * | 1994-03-23 | 1995-10-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電磁誘導加熱装置 |
JP2011004795A (ja) * | 2009-06-23 | 2011-01-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加熱装置および調理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を備えた加熱調理器 |
JP2011055622A (ja) * | 2009-09-01 | 2011-03-17 | Panasonic Corp | Ihクッキングヒータ、ihクッキングヒ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1113948A (ja) * | 2009-11-30 | 2011-06-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CN103181238A (zh) * | 2010-11-22 | 2013-06-2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3201073A (ja) * | 2012-03-26 | 2013-10-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WO2014129208A1 (ja) * | 2013-02-25 | 2014-08-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61668A (en) * | 1972-03-01 | 1973-09-25 | Gen Electric | Small electrical apparatus powered by induction cooking appliances |
JP2001167864A (ja) * | 1999-12-08 | 2001-06-22 | Fuji Xerox Co Ltd | 電磁誘導加熱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励磁コイル並びに画像記録装置 |
WO2012056957A1 (ja) * | 2010-10-28 | 2012-05-0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誘導加熱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加熱システム |
WO2013098016A1 (en) * | 2011-12-29 | 2013-07-04 | Arcelik Anonim Sirketi | Wireless kitchen appliance operated on an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
JP5882284B2 (ja) * | 2013-10-17 | 2016-03-09 |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 複合調理器 |
-
2015
- 2015-10-16 EP EP15906268.6A patent/EP3364718B1/en active Active
- 2015-10-16 CN CN201580083752.1A patent/CN108141927B/zh active Active
- 2015-10-16 JP JP2016520717A patent/JP5992131B1/ja active Active
- 2015-10-16 ES ES15906268T patent/ES2891788T3/es active Active
- 2015-10-16 WO PCT/JP2015/079274 patent/WO201706480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41790A (ja) * | 1991-05-17 | 1992-11-27 |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 高周波誘導加熱調理器 |
JPH07263132A (ja) * | 1994-03-23 | 1995-10-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電磁誘導加熱装置 |
JP2011004795A (ja) * | 2009-06-23 | 2011-01-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加熱装置および調理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を備えた加熱調理器 |
JP2011055622A (ja) * | 2009-09-01 | 2011-03-17 | Panasonic Corp | Ihクッキングヒータ、ihクッキングヒー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1113948A (ja) * | 2009-11-30 | 2011-06-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CN103181238A (zh) * | 2010-11-22 | 2013-06-2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JP2013201073A (ja) * | 2012-03-26 | 2013-10-0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WO2014129208A1 (ja) * | 2013-02-25 | 2014-08-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992131B1 (ja) | 2016-09-14 |
EP3364718A1 (en) | 2018-08-22 |
JPWO2017064804A1 (ja) | 2017-10-12 |
CN108141927A (zh) | 2018-06-08 |
WO2017064804A1 (ja) | 2017-04-20 |
ES2891788T3 (es) | 2022-01-31 |
EP3364718A4 (en) | 2019-05-29 |
EP3364718B1 (en) | 2021-09-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41927B (zh) | 感应加热烹调装置、复合烹调装置及感应加热烹调系统 | |
US10856368B2 (en) | Heating cooker system, inductive heating cooker, and electric apparatus | |
JP5358673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4864850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6591049B2 (ja) | 加熱調理システム及び調理装置 | |
JP6559348B2 (ja) | 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及び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4875939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5279620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6037938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US20200163171A1 (en) | Induction cooktop | |
JP2013218942A (ja) | 誘導加熱装置 | |
JP5473864B2 (ja) | 誘導加熱装置 | |
KR20180025857A (ko) | 유도 조리 장치 및 유도 조리 장치를 제어하는 방법 | |
JP2008130399A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2909979B2 (ja) | 高周波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5606585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5734390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5625296B2 (ja) | 誘導加熱装置 | |
JP2017174531A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2012028349A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6416170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
CN207560378U (zh) | 电磁炉及其线圈盘 | |
JP2021044115A (ja) | 加熱調理器 | |
JP2014041735A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