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4244B - 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4244B
CN112394244B CN201910766202.XA CN201910766202A CN112394244B CN 112394244 B CN112394244 B CN 112394244B CN 201910766202 A CN201910766202 A CN 201910766202A CN 112394244 B CN112394244 B CN 1123942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detected
branch
type
alternating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620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4244A (zh
Inventor
尹坤任
廖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White Goo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6620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424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3405 priority patent/WO2021031457A1/zh
Priority to JP2022504695A priority patent/JP7338942B2/ja
Priority to EP19942462.3A priority patent/EP3998484B1/en
Publication of CN112394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4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4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4244B/zh
Priority to US17/674,217 priority patent/US20220170966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1/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electric power or power fac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145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current or voltag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6Measuring inductance or capacitance; Measuring quality factor, e.g. by using the resonance method; Measuring loss factor; Measuring dielectric constants ; Measuring imped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01R27/2605Measuring capacita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6Measuring inductance or capacitance; Measuring quality factor, e.g. by using the resonance method; Measuring loss factor; Measuring dielectric constants ; Measuring imped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01R27/2611Measuring inducta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6Measuring inductance or capacitance; Measuring quality factor, e.g. by using the resonance method; Measuring loss factor; Measuring dielectric constants ; Measuring imped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01R27/2688Measuring quality factor or dielectric loss, e.g. loss angle, or power fac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6Measuring inductance or capacitance; Measuring quality factor, e.g. by using the resonance method; Measuring loss factor; Measuring dielectric constants ; Measuring imped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01R27/2688Measuring quality factor or dielectric loss, e.g. loss angle, or power factor
    • G01R27/2694Measuring dielectric loss, e.g. loss angle, loss factor or power fac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28Measuring attenuation, gain, phase shift or derived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four pole networks, i.e. two-port networks; Measuring transient respons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所述检测电路至少包括:第一容性组件、第二容性组件、待检测负载和检测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容性组件和所述待检测负载串联组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包含所述第二容性组件的第二支路并联;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交流信号,确定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的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的第二方向,基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电器例如电磁炉能够对锅具进行加热或对受电设备进行充电。在使用此电器时,需要用户人为的对负载类型进行判断,进而选择启动相应的按键,以使电器工作在相应的工作模式,否则,会导致不可预期的风险。换句话说,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电器不能智能识别放置在自身的负载类型,而致使当用户选择错误时导致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有可能损坏电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至少包括:第一容性组件、第二容性组件、待检测负载和检测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容性组件和所述待检测负载串联组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包含所述第二容性组件的第二支路并联;
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交流信号,确定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的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的第二方向,基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输电负载;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加热负载。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容性组件包括第一电容;
或,包括第一电容和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电感、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电感、第一电阻中的至少之一串联;
所述第二容性组件包括第二电容;
或,包括第二电容和以下至少之一:第二电感、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容与第二电感、第二电阻中的至少之一串联。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包含感性组件的第三支路;其中,所述第三支路分别与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串联;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三交流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二交流信号;所述感性组件用于对交流信号进行滤波或补偿处理。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压过零点的第一时刻与电流过零点的第二时刻,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在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输电负载;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不在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加热负载。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感性组件包括第三电感;
或,包括第三电感和以下至少之一:第三电容、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感与第三电容、第三电阻中的至少之一串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器,所述电器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检测电路,所述电器还包括控制组件,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电路中的检测组件确定的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控制所述电器进入相应的工作模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待检测负载包括锅具或受电设备;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所述检测组件确定的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加热负载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电器的线圈盘对放置在所述线圈盘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在所述检测组件确定的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输电负载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电器的线圈盘对放置在所述线圈盘上的受电设备进行输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方案中的所述的电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检测电路中第一支路的第一交流信号和第二支路的第二交流信号,确定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的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的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容性组件和待检测负载;所述第一支路与包含所述第二容性组件的第二支路并联;
基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
基于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控制所述电器进入相应的工作模式。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输电负载;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加热负载。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检测电路中的第三支路的第三交流信号,确定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压过零点的第一时刻与电流过零点的第二时刻;
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在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输电负载;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不在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加热负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所述检测电路至少包括:第一容性组件、第二容性组件、待检测负载和检测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容性组件和所述待检测负载串联组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包含所述第二容性组件的第二支路并联;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交流信号,确定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的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的第二方向,基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此,包含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的电器,能够自动的判断放置在电器上的负载的类型,从而依据负载的类型,进入相应的工作模式,使得电器更加智能化,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电器的安全性和提升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包含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的一种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包含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的一种电路拓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性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类型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型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以下以电磁炉为例先对相关技术中的电磁加热技术和无线输电技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电磁炉又称为电磁灶,分为工频(低频)和高频两种,其工作原理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以加热锅具内的食物。以高频电磁炉为例,其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利用整流电路将50/60Hz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然后利用控制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频率为20~35KHz高频信号,进而使高速变化的电流流过线圈产生高速变化的磁场,由此,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金属锅具底部时,在金属体内产生无数小涡流,使锅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进而加热锅具内事物,达到用户使用的结果。
电能的输送是电力系统中发电和用电的中间环节,无线输电作为一种特殊的输电方式,其根据原理不同可分为四大类:电磁感应原理类、谐振式无线输电类、磁耦合共振类及微波无线输电类,通过采用上述四种类型之一可实现电源与受电设备之间不需要物理连接而进行能量耦合,即在物体之间能够有效性的传输能量。采用无线输电方式,只要将受电设备放置在指定位置即可,此受电设备与无线输电设备(比如,电磁炉)具备相同的无线充电标准,比如,电源事物联盟(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标准、Qi标准和无线充电联盟(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标准等。
在相关技术下,现有的电器还不能智能识别放置在自身的负载类型,而致使当用户选择错误时导致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检测电路,用于对放置在电器上的负载进行智能的识别类型,然后基于识别的类型,使得电器进入相应的工作模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如图1所示,其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检测电路10至少包括:第一容性组件101、第二容性组件102、待检测负载103和检测组件104,其中:
所述第一容性组件101和所述待检测负载103串联组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包含所述第二容性组件102的第二支路并联;
所述检测组件104,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交流信号,确定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的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的第二方向,基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
这里,第一容性组件有多种组成形式,只要使得第一容性组件呈容性,且满足检测电路需求即可。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容性组件101可包括第一电容。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容性组件101可包括第一电容和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电感、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电感、第一电阻中的至少之一串联。同样的,第二容性组件102也有多种形式,比如,可包括第二电容;或,可包括第二电容和以下至少之一:第二电感、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容与第二电感、第二电阻中的至少之一串联。应该理解,此处的“第一”、“第二”仅是为了区分后续的描述,没有限制作用。
应该理解,由于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并联,则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两端的电压理论上是相等,因此,此处的第一交流信号的第一方向是指第一支路上第一交流信号的电流方向;同样的,第二交流信号的第二方向是指第二支路上的第二交流信号的电流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待检测负载的类型可包括输电负载和加热负载两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当检测到第一支路上的第一交流信号的电流方向与第二支路上的第二交流信号的电流方向之间的夹角接近90°时,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为输电负载;当检测到第一支路上的第一交流信号的电流方向与第二支路上的第二交流信号的电流方向之间的夹角不接近90°时,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类型为加热负载。
因此,在利用上述检测电路10判断待检测负载的类型时,所述检测组件104,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输电负载;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加热负载。
这里,第一预设范围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定,可不做限定。
举例来说,用户可将第一预设范围设置为(80°,100°),当检测到第一支路上的电流信号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支路上的电流信号的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在(80°,100°)之间,比如,85°,则此时,待检测负载就可判定为输电负载;当检测到第一支路上的电流信号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支路上的电流信号的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在(80°,100°)之间,比如,75°,此时,待检测负载就可判定为加热负载。
基于与上述相同的发明构思,对于待检测负载类型的判断,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检测电路1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检测电路10还可包括:包含感性组件105的第三支路;其中,所述第三支路分别与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串联;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三交流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二交流信号;所述感性组件105用于对交流信号进行滤波或补偿处理。
这里,感性组件105的组成形式也可有多种,只要所构成的感性组件的性质呈感性即可,基于此,所述感性组件105可包括第三电感;或,可包括第三电感和以下至少之一:第三电容、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感与第三电容、第三电阻中的至少之一串联。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支路位于交流电源侧,与第一支路及第二支路具有相同的节点,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一个电路节点中,流出的电流信号等于流入的电流信号,也就是,第三支路中的第三交流信号的电流等于第一支路中的第一交流信号的电流与第二支路中的第二交流信号的电流之和。
本发明实施例利用感性组件105对交流电源的输出的交流信号进行滤波或补偿。此处的交流电源有很多种,只要能够为检测电路10提供交流信号即可,在此可不做限制,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逆变桥式电路的输出的交流信号,应该理解,此交流信号包括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等物理量,并且在经过逆变桥式电路输出的交流信号大多是方波,含有较多的高次谐波,因此,需要利用感性组件105阻高频通低频,将交流信号中含有的高次谐波过滤掉,仅含有基波(正弦波),比如,具有正弦波形的电压以及具有正弦波形的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并联之后的等效阻抗呈阻性时,也就是,第三支路上的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同相位时,判定待检测负载103为输电负载;当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并联之后的等效阻抗不呈阻性时,也就是,第三支路上的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不同相位时,判定待检测负载103为加热负载。
基于此,检测电路10,在判断待检测负载103的类型时,所述检测组件104,用于检测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压过零点的第一时刻与电流过零点的第二时刻,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检测组件104,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在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103的类型为输电负载;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不在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103的类型为加热负载。
这里,第二预设范围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定,可不做限定。
举例来说,用户将第二预设范围设置为(-0.2,+0.2),当检测到第三支路上的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压过零点的第一时刻与第三交流信号的电流过零点的第二时刻在(-0.2,+0.2),比如,0.01,则此时,待检测负载103就可判定为输电负载;当检测到第三支路上的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压过零点的第一时刻与第三交流信号的电流过零点的第二时刻不在(-0.2,+0.2),比如,0.5,则此时,待检测负载103就可判定为加热负载。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任一检测电路10的电器20,所述电器20还包括控制组件30,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电路10中的检测组件104确定的所述待检测负载103的类型,控制所述电器进入相应的工作模式。
这里,工作模式包括输电工作模式和加热工作模式,也就是,当检测电路10检测到待检测负载103类型为加热负载时,控制组件30控制电器20进入加热工作模式;当检测电路10检测到待检测负载103类型为输电负载时,控制组件30控制电器20进入输电工作模式。
在实际应用中,当所述待检测负载103包括锅具或受电设备时,所述控制组件30,用于在所述检测组件104确定的所述待检测负载103的类型为加热负载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电器20的线圈盘对放置在所述线圈盘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在所述检测组件104确定的所述待检测负载103的类型为输电负载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电器20的线圈盘对放置在所述线圈盘上的受电设备进行输电。
应该理解,所述电器20可为具备上述检测电路10和控制组件30的任何电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电器20可为电磁炉,所述待检测负载103可包括锅具或搅拌杯,此时,当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时,电磁炉通过自身包含的检测电路10与控制组件30,对锅具进行识别并进行加热;当搅拌杯放置在电磁炉上时,电磁炉通过自身包含的检测电路10与控制组件30,对搅拌杯进行识别,并对搅拌杯供电或者对其电池进行充电。
基于与上述同样的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其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电器20中,包括:
S401:获得检测电路中第一支路的第一交流信号和第二支路的第二交流信号,确定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的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的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容性组件和待检测负载;所述第一支路与包含所述第二容性组件的第二支路并联;
S402:基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
S403:基于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控制所述电器进入相应的工作模式。
可选的,对于步骤S402,所述方法还包括:
S4021:检测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
S4022: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输电负载;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加热负载。
对于待检测负载类型的确定,如图5所示,其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还包括:
S501:获得所述检测电路中的第三支路的第三交流信号,确定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压过零点的第一时刻与电流过零点的第二时刻;
S502: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
这里,对于步骤S502,包括:
S5021:检测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
S5022: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在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输电负载;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不在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加热负载。
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构思,下面以无线加热与输电一体机的功率电路拓扑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其电路拓扑结构如图6所示。在此电路拓扑中,包括交流电源、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及输电线盘,其中,第一支路包括第一容性组件和输电线盘;第二支路包括第二容性组件;第三支路包括感性组件;其中,第一容性组件包括一个第一电容;第二容性组件包括一个第二电容;感性组件包括一个第三电感;并且,第一支路中的第一电容与待检测负载串联;并与第二支路并联;第三支路分别与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串联;输电线盘上可放置不同类型的待检测负载,比如,可放置输电负载;或者,可放置加热负载。
在此电路拓扑结构下,判断待检测负载的类型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利用第一支路上的第一交流信号与第二支路上的第二交流信号进行判断。获取第一交流信号与第二交流信号之间关系,基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判断待检测负载的类型。
可选的,检测第一支路上的第一交流信号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支路上的第二交流信号的第二方向,判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接近90°,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判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判定待检测负载为输电负载;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则判定待检测负载为加热负载。
第二种方式:利用第三支路上的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压过零点与第三交流信号的电流过零点进行判断。
可选的,检测第三支路上的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压过零点第一时刻与第三交流信号的电流过零点第二时刻;判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是否相同,在实际应用中,判断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差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若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差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则判定待检测负载为输电负载;若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差不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则判定待检测负载为加热负载。
应该理解,上述两种判断方式可同时存在,也可选择其一,根据用户的初始设定确定。当两种判断方式均存在时,可相互作为一种校验,若二者判断的结果不一致时,则判定检测电路有故障或者检测工具有问题,进而使包含此种检测电路的电器停止工作,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包含此种检测电路的电器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采用上述两种判断方式作为实施例以说明发明构思,应该理解,对于上述电路拓扑结构,还可判断第一支路的第一交流信号的电流值与第二支路的第二交流信号的电流值的平方之和,与第三支路的第三交流信号的电流值的平方是否相等,在实际应用中,判断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电流值与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电流值的平方和与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电流值的平方之差是否在第三预设范围内;也就是,计算第一支路的第一交流信号的电流值与第二支路的第二交流信号的电流值的平方和,再计算与第三支路的第三交流信号的电流值的平方的差值,判断此差值是否在第三预设范围内,当此差值在第三预设范围内,则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输电负载;当此差值不在第三预设范围内,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加热负载。这里,所述第三预设范围也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比如,第三预设范围设定为(-0.5,0.5),那么,当第一支路的第一交流信号的电流值与第二支路的第二交流信号的电流值的平方和,再与第三支路的第三交流信号的电流值的平方之间的差值在(-0.5,0.5),比如,0.3,则此时,确定待检测负载为输电负载;当第一支路的第一交流信号的电流值与第二支路的第二交流信号的电流值的平方和,再与第三支路的第三交流信号的电流值的平方之间的差值不在(-0.5,0.5),比如,0.7,则此时,确定待检测负载为加热负载。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通过检测电路判断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以使电器依据不同的负载类型自动的进入相应的工作模式,能够避免因用户开启错误的按键导致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损坏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至少包括:第一容性组件、第二容性组件、待检测负载和检测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容性组件和所述待检测负载串联组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包含所述第二容性组件的第二支路并联;
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支路的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二支路的第二交流信号,确定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的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的第二方向,基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输电负载;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加热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性组件包括第一电容;
或,包括第一电容和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电感、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电感、第一电阻中的至少之一串联;
所述第二容性组件包括第二电容;
或,包括第二电容和以下至少之一:第二电感、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容与第二电感、第二电阻中的至少之一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包含感性组件的第三支路;其中,所述第三支路分别与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串联;所述第三支路的第三交流信号包括所述第一交流信号和所述第二交流信号;所述感性组件用于对交流信号进行滤波或补偿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压过零点的第一时刻与电流过零点的第二时刻,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在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输电负载;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不在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加热负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性组件包括第三电感;
或,包括第三电感和以下至少之一:第三电容、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感与第三电容、第三电阻中的至少之一串联。
8.一种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电路,所述电器还包括控制组件,用于基于所述检测电路中的检测组件确定的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控制所述电器进入相应的工作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负载包括锅具或受电设备;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所述检测组件确定的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加热负载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电器的线圈盘对放置在所述线圈盘上的锅具进行加热;在所述检测组件确定的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输电负载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电器的线圈盘对放置在所述线圈盘上的受电设备进行输电。
10.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检测电路中第一支路的第一交流信号和第二支路的第二交流信号,确定所述第一交流信号的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交流信号的第二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支路包括串联的第一容性组件和待检测负载;所述第一支路与包含所述第二容性组件的第二支路并联;
基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
基于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控制所述电器进入相应的工作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在所述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输电负载;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加热负载。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得所述检测电路中的第三支路的第三交流信号,确定所述第三交流信号的电压过零点的第一时刻与电流过零点的第二时刻;
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是否在第二预设范围内;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在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输电负载;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之差不在所述第二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检测负载的类型为加热负载。
CN201910766202.XA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394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6202.XA CN112394244B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PCT/CN2019/123405 WO2021031457A1 (zh) 2019-08-19 2019-12-05 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JP2022504695A JP7338942B2 (ja) 2019-08-19 2019-12-05 検出回路、電気器具及び制御方法
EP19942462.3A EP3998484B1 (en) 2019-08-19 2019-12-05 Detection circuit, electrical appliance and control method
US17/674,217 US20220170966A1 (en) 2019-08-19 2022-02-17 Detection Circuit, Appliance and Control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6202.XA CN112394244B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4244A CN112394244A (zh) 2021-02-23
CN112394244B true CN112394244B (zh) 2021-09-14

Family

ID=74603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6202.XA Active CN112394244B (zh) 2019-08-19 2019-08-19 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70966A1 (zh)
EP (1) EP3998484B1 (zh)
JP (1) JP7338942B2 (zh)
CN (1) CN112394244B (zh)
WO (1) WO20210314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5169A (zh) * 2021-06-18 2021-11-02 浙江高泰昊能科技有限公司 Bms防打火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4320A (ja) * 2004-10-14 2006-04-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装置及び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816226A (zh) * 2004-11-15 2006-08-09 株式会社东芝 电感加热烹调器
JP2006332076A (ja) * 2006-09-15 2006-1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装置及び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1335468A (zh) * 2007-06-29 2008-12-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送电控制装置、送电装置、电子设备及无触点电力传输系统
CN103262647A (zh) * 2011-12-20 2013-08-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非接触供电装置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CN104604328A (zh) * 2012-10-24 2015-05-0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装置
CN104634398A (zh) * 2014-12-19 2015-05-20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励磁电路加高压系统及方法
CN104764954A (zh) * 2015-03-24 2015-07-08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网络化智能负载识别装置及识别方法
CN106685102A (zh) * 2016-12-19 2017-05-1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及其的无线输电与电磁加热切换装置、方法
CN207117238U (zh) * 2017-08-03 2018-03-1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无线供电平台
CN107852784A (zh) * 2015-07-31 2018-03-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225755A1 (ja) * 2017-06-09 2018-1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装置
CN109417311A (zh) * 2016-06-30 2019-03-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以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9466350A (zh) * 2018-12-24 2019-03-15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lcl复合型无线充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47177B2 (zh) * 1972-07-04 1977-11-30
JP2745247B2 (ja) * 1991-02-26 1998-04-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JP3546279B2 (ja) * 1996-04-23 2004-07-21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移動体使用の搬送設備
AT407997B (de) 1999-08-10 2001-07-25 Chemiefaser Lenzing Ag Gefärbte cellulosische formkörper
JP2002299028A (ja) 2001-03-30 2002-10-11 Toshiba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5093089A (ja) * 2003-09-12 2005-04-07 Hitachi Hometec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KR100529925B1 (ko) 2003-10-27 2005-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가열 전기밥솥 및 그 동작방법
US7989986B2 (en) * 2006-03-23 2011-08-02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Inductive power supply with device identification
US8766487B2 (en) 2007-12-21 2014-07-01 Access Business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JP2009163915A (ja) 2007-12-28 2009-07-23 Fuji Electric Systems Co Ltd 誘導加熱装置
JP4859862B2 (ja) * 2008-03-18 2012-01-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1181325A (ja) 2010-03-01 2011-09-15 Toshiba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473837B2 (ja) * 2010-09-03 2014-04-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EP2642820B1 (en) * 2010-11-16 2017-06-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nduction-heating cooking system and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an induction-heating cooking system
TWI491136B (zh) * 2012-06-27 2015-07-01 Ind Tech Res Inst 電器負載監測方法與系統
WO2014068647A1 (ja) * 2012-10-30 2014-05-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4485759B (zh) * 2014-12-29 2016-08-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nfc的多头灶电磁炉无线供电系统及其工作模式控制方法
WO2017064804A1 (ja) * 2015-10-16 2017-04-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装置、複合調理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を備えた誘導加熱調理システム
CN107979884A (zh) * 2016-10-21 2018-05-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炉、电磁炉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14320A (ja) * 2004-10-14 2006-04-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装置及び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816226A (zh) * 2004-11-15 2006-08-09 株式会社东芝 电感加热烹调器
JP2006332076A (ja) * 2006-09-15 2006-12-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装置及び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1335468A (zh) * 2007-06-29 2008-12-3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送电控制装置、送电装置、电子设备及无触点电力传输系统
CN103262647A (zh) * 2011-12-20 2013-08-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非接触供电装置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CN104604328A (zh) * 2012-10-24 2015-05-06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装置
CN104634398A (zh) * 2014-12-19 2015-05-20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励磁电路加高压系统及方法
CN104764954A (zh) * 2015-03-24 2015-07-08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网络化智能负载识别装置及识别方法
CN107852784A (zh) * 2015-07-31 2018-03-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17311A (zh) * 2016-06-30 2019-03-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以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6685102A (zh) * 2016-12-19 2017-05-1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及其的无线输电与电磁加热切换装置、方法
WO2018225755A1 (ja) * 2017-06-09 2018-1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装置
CN207117238U (zh) * 2017-08-03 2018-03-1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无线供电平台
CN109466350A (zh) * 2018-12-24 2019-03-15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lcl复合型无线充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31457A1 (zh) 2021-02-25
EP3998484B1 (en) 2024-04-03
JP2022542125A (ja) 2022-09-29
US20220170966A1 (en) 2022-06-02
EP3998484A4 (en) 2022-07-27
EP3998484A1 (en) 2022-05-18
CN112394244A (zh) 2021-02-23
JP7338942B2 (ja)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A direct AC–AC converter for inductive power-transfer systems
US11064576B2 (en) Induction heating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r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resonant current detection accuracy
EP3481147A1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oaded-object on the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US11265973B2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trol algorithm and circuit structure
KR20180080462A (ko) Wpt 구현 가능한 전자 유도 가열 조리기 및 pfc 전력 변환 장치
US11064577B2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trol algorithm and circuit structure
US11064575B2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target object detection accuracy and induction heat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11936208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and communication
CN112394244B (zh) 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CN103797894B (zh) 用于感应加热设备的感应发电机以及用于感应加热元件的感应发电机的操作方法
JP4981607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20190357317A1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trol algorithm and circuit structure
CN107567122B (zh) 电磁加热烹饪系统及其加热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Acero et al. An 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forces on cooking vessels used in domestic induction heating appliances oriented to identify the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CN108141923A (zh) 感应加热方法和系统
EP4207944A1 (en) Heating device and detecting method thereof
CN215734908U (zh) 一种烹饪器具控制电路及烹饪器具
EP4020757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EP4050756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O2024056433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JP2023037346A (ja) 誘導加熱装置
JP2009016210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