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2647A - 非接触供电装置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供电装置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2647A
CN103262647A CN201280003148XA CN201280003148A CN103262647A CN 103262647 A CN103262647 A CN 103262647A CN 201280003148X A CN201280003148X A CN 201280003148XA CN 201280003148 A CN201280003148 A CN 201280003148A CN 103262647 A CN103262647 A CN 103262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current
power supply
supply device
collec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31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2647B (zh
Inventor
北泉武
片冈章
重冈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62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2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2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2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05B6/062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36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adapted to induce current in a coil to supply power to a device and electrical heating devices powered in this wa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5Heating plates with pan detec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6Cook-top or cookware capable of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具有:顶板,其载置负载;一次线圈,其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产生高频磁场;逆变器,其向所述一次线圈提供高频电力;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逆变器;以及负载判别部,其判别负载是锅等作为金属容器的待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还是具有与所述一次线圈电磁耦合的二次线圈的受电装置,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负载判别部的判别结果控制所述逆变器。

Description

非接触供电装置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高频磁场对锅等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并利用高频磁场对预定的受电装置提供电力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等非接触供电装置以及具有非接触供电装置和受电装置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此类非接触供电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5-184471号公报中提出了在检测到锅的情况或从预定的受电装置取得了特定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动作的非接触供电装置。
另外,在本说明书的公开中,非接触是指没有以电方式和机械方式直接连接的状态,包含由于只是载置在装置上带来的装置彼此的接触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844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作为以往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在将感应加热烹调器用作供电装置的情况下,替代待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即锅等,载置咖啡机或热水壶等来用作受电装置。由此,在将咖啡机或热水壶等用作受电装置的情况下,根据各个受电装置的不同,所需的功率和功率调整范围差异较大,并且与各个受电装置所需的电能相比,在对作为被加热物的锅等进行感应加热时所需的电能有较大不同。因此,在以往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难以实现使用一台非接触供电装置对各个受电装置高效进行供电动作、并且对作为被加热物的锅等高效进行感应加热动作的动作。因此,在本技术领域中,实现能够对受电装置高效进行供电动作、并且对被加热物高效进行感应加热动作的非接触供电装置是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具有:顶板,其载置负载;一次线圈,其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产生高频磁场;逆变器,其向所述一次线圈提供高频电力;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逆变器;以及负载判别部,其判别负载是锅等作为金属容器的待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还是具有与所述一次线圈电磁耦合的二次线圈的受电装置,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负载判别部的判别结果控制所述逆变器。
此外,本发明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具有非接触供电装置和受电装置,该受电装置与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接近配置,与其电磁耦合而被提供来自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的电力,在该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具有:顶板,其载置负载;一次线圈,其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产生高频磁场;逆变器,其向所述一次线圈提供高频电力;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逆变器;以及负载判别部,其判别负载是被加热物、还是具有与所述一次线圈电磁耦合的二次线圈的受电装置,所述受电装置被载置在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上,具有:二次线圈,其接收来自所述一次线圈的高频磁场来形成期望的电力;以及动作部,其通过来自所述二次线圈的电力驱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负载判别部的判别结果,与负载的状态对应地控制所述逆变器。
根据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即使在载置了所需的电能以及电力调整范围等不同的负载的情况下,也以与该负载的种类对应的规格适当进行动作,因此使用者不需要根据负载的种类较大程度地变更操作方法等,从而能够实现使用便利性良好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发明的新特征一定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特别记载的特征,但关于结构和内容双方,通过与其他特征结合并与附图一起阅读以下的详细说明,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评价本发明。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判别载置在非接触供电装置上的负载是作为待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的锅等金属容器、还是预定的受电装置,并进行与所判别的负载的种类对应的适当控制,因此使用者不需要根据负载的种类较大程度地变更操作方法等,从而能够实现使用便利性良好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的概略结构,图1(a)是截面图,图1(b)是俯视图。
图2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上载置其他受电装置后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的截面图。
图5是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判别负载的方法的图。
图6是示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可以具有:顶板,其载置负载;一次线圈,其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产生高频磁场;逆变器,其向所述一次线圈提供高频电力;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逆变器;以及负载判别部,其判别负载是待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还是具有与所述一次线圈电磁耦合的二次线圈的受电装置,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负载判别部的判别结果控制所述逆变器。
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即使在载置了所需的电能以及电力调整范围等不同的负载的情况下,也以与该负载的种类对应的规格适当进行动作,因此使用者不需要根据负载的种类较大程度地变更设定等,从而能够实现使用便利性良好的非接触供电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所述第1方式的所述控制部可以构成为,在根据所述负载判别部的判别结果将负载判别为所述受电装置的情况下,相比将负载判别为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减少提供给所述一次线圈的电力。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能够实现如下的使用便利性良好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在该非接触供电装置中,能够以与各个负载对应的电力适当进行动作,使用者不需要根据负载的种类较大程度地变更设定等,并且可防止在所需电能较少的设备中错误地以大功率进行动作等。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可以是,在所述第1方式或第2方式中,设置有设定对所述一次线圈的通电量的操作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根据所述负载判别部的判别结果将负载判别为所述受电装置的情况下,与所述受电装置的规格对应地变更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内容。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进行与负载的种类对应的操作,因此能够实现使用便利性良好的非接触供电装置。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可以是,在所述第3方式中,设置显示所述操作部的功能的显示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内容的变更来变更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使用者能够通过显示部确认并且容易地进行与负载的种类对应的操作,因此能够实现使用便利性良好的非接触供电装置。
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可以是,在所述第1方式~第4方式中,所述负载判别部构成为至少根据针对逆变器3的输入电流、在一次线圈中流过的电流、在一次线圈中产生的电压的电气特性判别负载的种类,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将负载判别为所述受电装置的情况下,与将负载判别为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相比,降低作为所述负载判别部根据所述电气特性判别为不恰当负载的判别基准等级的所述电气特性的值。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能够提高判别精度,因此能够实现使用便利性良好的安全的非接触供电装置。
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具有非接触供电装置和受电装置,该受电装置与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接近配置,与其电磁耦合而提供来自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的电力,在该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具有:顶板,其载置负载;一次线圈,其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产生高频磁场;逆变器,其向所述一次线圈提供高频电力;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逆变器;以及负载判别部,其判别负载是待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还是具有与所述一次线圈电磁耦合的二次线圈的受电装置,所述受电装置被载置在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上,具有:二次线圈,其接收来自所述一次线圈的高频磁场形成期望的电力;以及动作部,其通过来自所述二次线圈的电力驱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负载判别部的判别结果控制所述逆变器。
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即使在将所需的电能以及电力调整范围等不同的负载即受电装置载置到了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情况下,也以与该负载的种类对应的规格适当进行动作,因此使用者不需要根据负载的种类较大程度地变更设定等,从而能够实现使用便利性良好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在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可以是所述第6方式的所述受电装置具有发送作为所述受电装置的固有认证信号的设备识别信号的二次侧送受电部,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具有接收来自所述受电装置的所述设备识别信号的一次侧收发部,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一次侧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设备识别信号,与所述受电装置的规格对应地控制所述逆变器。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能够实现如下的使用便利性良好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在该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能够以与各个负载对应的电力适当进行动作,使用者不需要根据负载的种类较大程度地变更设定等,并且可防止在所需电能较少的设备中错误地以大功率进行动作等。
在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可以是,所述第7方式的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具有设定针对所述一次线圈的通电量的操作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一次侧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设备识别信号,与所述受电装置的规格对应地变更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内容。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进行与负载的种类对应的操作,因此能够实现使用便利性良好的非接触供电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9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可以是,所述第8方式的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具有显示所述操作部的功能的显示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内容的变更来变更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在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9方式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使用者能够通过显示部确认并且容易地进行与负载的种类对应的操作,因此能够实现使用便利性良好的非接触供电装置。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对使用感应加热烹调器作为供电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但该结构是例示性的,本发明包含具有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的供电装置,并不限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此外,本发明包含适当组合在以下叙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任意结构的结构,在组合后的结构中起到各自的效果。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1~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以及在非接触供电装置上载置有负载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在图1中,(a)是载置有负载9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截面图,(b)是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俯视图。作为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采用了感应加热烹调器。在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具有:用于载置负载9的由晶化玻璃等构成的顶板2;配置于顶板2的下方,利用高频磁场对负载9传递电力的一次线圈1;向一次线圈1提供高频电力的逆变器3;以及控制逆变器3内的半导体开关等的控制部4,其中,所述负载9是作为待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的锅10(参照图2)、具有直流电机的受电装置11(参照图3)以及具有加热器的受电装置21(参照图4)等。此外,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还具有:负载判别部7,其检测负载9是锅等金属容器即待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还是具有二次线圈等的满足预定结构和预定条件的旋转设备等受电装置;操作部5,其进行用于设定一次线圈1中的通电量和通电时间等的操作;以及显示部6,其显示由操作部5设定的设定状态和所设定的定时器剩余时间等。
控制部4根据负载判别部7的检测状态控制逆变器3的动作并经由一次线圈1向负载9提供高频磁场,以使得负载9进行最适当的动作。在负载9是锅等金属容器即待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的情况下,在金属容器中产生感应电流,通过金属容器自身的电阻发热。此外,在负载9是具有二次线圈的受电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将受电装置配置在顶板2上,以使其处于内置于受电装置的二次线圈2可与一次线圈进行磁耦合的位置,利用由高频磁场提供的电力使该受电装置动作。
接着,对如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控制部4使用逆变器3内的半导体开关将从未图示的交流电源提供的电力转换为20kHz~100kHz的高频电力,并使用一次线圈1向负载9输出低输出的高频磁场。此时,在通过负载判别部7将负载9判别为是锅等金属容器的情况下,在非接触供电装置中,为了作为用于对负载9即锅进行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装置进行动作,变更控制部4的控制规格、操作部5的操作规格和显示部6的显示规格等。其详细动作将后述。
另一方面,在负载判别部7将负载9判别为是满足具有与一次线圈电磁耦合的二次线圈等预定条件的受电装置的情况下,在非接触供电装置中,为了能够进行与所判别出的设备种类对应的动作,如后所述,变更控制部4的控制规格、操作部5的操作规格和显示部6的显示规格等。
图2示出了在使用作为待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的锅10作为负载9的情况下的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在使用者将锅10配置到顶板2上的预定位置(感应加热和供电区域),并通过操作部5指示起动动作时,控制部4使逆变器3以低功率动作,并从一次线圈1向锅10提供高频磁场。此处,负载判别部7根据针对逆变器3的输入电流、在一次线圈1中流过的电流以及在一次线圈1中产生的电压等电气特性判别负载9是汤匙等异物、是不适于感应加热的锅、是可进行感应加热的锅10还是受电装置。
如果负载9是可进行感应加热的锅10,则控制部4设为可向一次线圈1输出最大输出的状态、将可在操作部5中设定的范围的所有范围设为可操作状态、将一次线圈1中的输出调整的范围设为最大限度可调整范围。
在负载判别部7中,具有在根据电气特性判别负载9时使用的判别基准等级。该判别基准等级是用于判别为汤匙等异物和不适于感应加热的锅等不恰当负载的基准。
控制部4在作为负载9的锅10的材质是金属但形状较小的情况,或者材质是铝等低导磁率且低电阻的金属等不适于感应加热条件的情况下,停止加热动作,在显示部6上显示负载9是不恰当负载的消息。
图3示出了受电装置11是搅拌器的情况,作为负载9是消耗功率比较低的低功率受电装置的一个例子。作为受电装置11的搅拌器具有直流电机14、与一次线圈1电磁耦合从而接收高频电力的供给的二次线圈12、以及将由二次线圈12接收到的电力提供到直流电机14的直流电源13。此处,作为通过来自二次线圈12的电力驱动的动作部,成为直流电源13和直流电机14的结构,但在本发明中还包括不包含电源的仅驱动部的结构。
在使用者将受电装置11配置到顶板2上的预定位置后,对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操作部5内的起动开关进行操作来指示起动动作时,控制部4使逆变器3以低功率动作,并将来自一次线圈1的高频磁场提供到受电装置11。此处,负载判别部7根据针对逆变器3的输入电流、在一次线圈1中流过的电流、在一次线圈1中产生的电压等电气特性判别负载9的种类。
在通过负载判别部7将负载9判别为比较低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11时,控制部4为了适合该受电装置11,变更最大输入电力、输入电力的电力调整范围、负载动作的设定数以及作为用于判别不恰当负载的基准的判别基准等级等,并且变更操作部5的操作规格和显示部6的显示规格。
在负载9是比较低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11的情况下,与作为待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的锅10相比,所需的输入电力较小,例如为100W以下,并且直流电机14的转速的设定数只要是三阶段左右,例如是低速、中速、高速等的设定数就足够。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具体而言,控制部4根据作为负载判别部7的输出的判别结果,限制一次线圈1中的通电量,使得受电装置11的最大消耗功率,在实施方式1中为100W,成为受电装置11的二次线圈12可接收的最大电力。此外,控制部4为了操作受电装置11,对操作部5进行限制,使其仅能够进行将受电装置11切换为低速、中速、高速或停止的操作,并且结合操作部5的操作内容变更显示部6的显示。并且,在负载9是比较低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11的情况下,与负载9是可进行感应加热的锅的情况相比,负载判别部7难以判别为是不恰当负载,因此与负载9是可进行感应加热的锅的情况相比,将作为负载判别部7判别为不恰当负载的判别基准等级的电气特性的值设定得较低。
控制部4变更为适于受电装置11的控制规格,使逆变器3动作以成为使用者所设定的输入电力,并向与一次线圈1电磁耦合的二次线圈12提供高频电力。提供到二次线圈12的高频电力通过设置于直流电源13内的整流部、平滑电容器等电路转换从而形成直流电源。通过将直流电机14与该直流电源13连接,受电装置11作为旋转设备动作。
接着,图4示出了具有加热器的比较大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21作为负载9的一个例子,示出受电装置21是烤鱼等的烤炉的情况。在图4中,受电装置21具有加热器22、用加热器22进行加热的容器23和二次线圈12,该二次线圈12与一次线圈1电磁耦合从而接收高频电力的供给,并将电力提供到加热器22。此处,作为比较大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21,对具有加热器22的烤炉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作为比较大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21,设为500W以上的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另外,作为比较低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11,设为小于500W的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
在使用者将受电装置21载置到顶板2上的预定位置,并通过操作部5指示起动动作时,控制部4使逆变器3以低功率动作,并从一次线圈1向受电装置21提供高频磁场。此处,负载判别部7根据针对逆变器3的输入电流、在一次线圈中流过的电流、在一次线圈中产生的电压等电气特性判别负载9的种类。
在通过负载判别部7将负载9判别为是比较大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21时,控制部4为了适合受电装置11,变更最大输入电力、输入电力的电力调整范围、负载动作的设定数以及作为用于判别不恰当负载的基准的判别基准等级等,并且变更操作部5的操作规格和显示部6的显示规格。
如图4所示,在负载9是具有加热器的比较大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21的情况下,只要消耗功率是比用于对作为被加热物的锅10进行感应加热时的最大功率稍低的功率,且负载动作的设定数是三阶段左右,例如是低温、中温、高温等的设定数即可。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具体而言,在负载判别部7将负载9判别为是比较大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21时,控制部4限制对一次线圈1的通电量,使得受电装置21的最大消耗功率,在实施方式1中为1000W,成为该受电装置21的二次线圈12可接收的最大电力。此外,控制部4为了操作受电装置21,对操作部5的操作内容进行变更,使其仅能够进行将受电装置21切换为低温、中温、高温或停止的操作,并且结合操作部5的操作内容变更显示部6的显示内容。并且,在比较大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21的情况下,与负载9的种类是可进行加热的锅的情况相比,存在负载判别部7难以判别为不恰当负载的情况,因此进行如下等变更:与负载9是可进行感应加热的锅的情况下的判别基准等级相比,将负载判别部7根据负载9的特性判别为不恰当负载的判别基准等级的电气特性的值设定得较低。
控制部4在变更为适于该受电装置21的控制规格时,使逆变器3动作以成为使用者所设定的输入电力,并向与一次线圈1电磁耦合的二次线圈12提供高频电力。提供到二次线圈12的高频电力被施加到加热器22从而加热器22发热,对容器23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烹调。在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以进行加热烹调的烤炉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进行加热器加热的电熨斗或热水器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以同样的结构进行动作。
此外,还能够在二次线圈12与加热器22之间设置继电器、开关等切换单元,检测容器23和/或加热器22的温度,并通过根据该检测温度进行切换单元的接通/断开控制,调整对加热器22的供电量。
另外,负载9是比较低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11还是比较大消耗功率的受电装置21能够由负载判别部7根据针对逆变器3的输入电流、在一次线圈1中流过的电流、在一次线圈1中产生的电压等电气特性进行判别。
此外,控制部4能够根据受电装置11、21的种类,变更最大输入电力、输入电力的电力调整范围、负载动作的设定数以及不恰当负载的判别基准等级等,并且变更操作部5的操作规格和显示部6的显示规格。
图5是示出根据逆变器3的电气特性判别负载9的种类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在图5中,纵轴是输入电流,横轴是逆变器3中的半导体开关的导通时间。
由于负载9直接与一次线圈1电磁耦合、或者经由二次线圈12与一次线圈1电磁耦合,因此能够通过使逆变器3中的半导体开关的导通时间从较短状态变化为较长状态、或者动作频率从较高状态变化为较低状态,并检测此时的一次线圈的特性,来检测负载9的种类。即,由半导体开关的导通时间根据负载9的种类的变化来确定期待的输入电流值,根据实验,针对导通时间的变化或动作频率与输入电流值之间的关系确定作为判别基准等级的判别线,由此判别负载9的种类。
使用图5说明如下例子:在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根据使逆变器3的半导体开关的导通时间从较短状态变化为较长状态时的输入电流值的变化,检测负载9的种类。
在图5中,在如作为判别基准等级的判别线1左侧的区域那样,输入电流由于半导体开关的导通时间的增大而急剧增大的情况下,能够判别为负载9是异物。此外,在如作为判别基准等级的判别线3的下方区域那样,即使增大半导体开关的导通时间输入电流也不增大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是放置了铝锅等不适于加热的锅的状态、或无负载的状态。
在输入电流伴随半导体开关的通电时间增大的增加量位于作为判别基准等级的判别线1与判别线3之间的区域内的情况下,能够将负载9判别为适于感应加热的锅等被加热物、或受电装置。适于感应加热的锅等与受电装置相比,与一次线圈1的电磁耦合较强且从一次线圈看来的等效电阻也较大,因此输入电流伴随半导体开关的通电时间增大的增加量变多。该增加量根据锅等的材质、形状和大小等而发生变化,因此能够通过实验,根据适于感应加热的锅等被加热物与受电装置之间的输入电流的增加量之差,确定作为判别被加热物和受电装置的判别基准等级的判别线2。
此外,根据受电装置的种类不同,与一次线圈1的电磁耦合的强度也不同,因此能够通过实验,根据输入电流的增加量之差,确定作为判别受电装置种类的判别基准等级的判别线4。在图5中,通过相对于导通时间的、从一次线圈看来的等效电阻之差引起的电气特性的差异,根据作为判别基准等级的判别线4判别设备A和设备B。
另外,在图5中列举导通时间和输入电流之间的关系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能够通过组合输入电流、半导体开关的导通时间、半导体开关的频率、在一次线圈1中流过的电流以及一次线圈1的电压等检测值,进一步提高判别精度。
例如,在组合了逆变器中的半导体开关的导通时间或动作频率、与一次线圈1的电流的情况下,在相对于半导体开关的导通时间或动作频率,一次线圈1的电流大于预先确定的设定范围时,能够将与一次线圈1电磁耦合的负载9判别为铝锅等不恰当的负载。此外,在一次线圈1的电流值小于预先确定的设定值的情况下,也能够判别为不恰当的负载9。在不使用一次线圈1的电流而使用一次线圈1的电压的情况下,该关系也同样如此。
并且,通过组合输入电流、一次线圈1的电流和一次线圈1的电压,针对各个负载9确定期待的区域,因此能够进行各个负载9的判别。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根据逆变器3的电气特性估计负载9的种类,但在本发明中,在负载9为受电装置的情况下,即使是进行IC标签等的读取、和使用者自身输入设备的种类等来进行受电装置的判别等其他方法,也能够确定受电装置的种类,只要是能够根据所确定的受电装置变更控制规格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非接触供电装置,不限于感应加热烹调器,例如可以使用用于对电熨斗进行加热的装置、用于点亮照明器具的装置等。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能够通过检测载置在顶板2上的负载9是锅10等金属容器、还是满足具有与一次线圈1电磁耦合的二次线圈12等预定条件的受电装置,并根据负载9的种类变更控制规格,以与各个负载对应的控制规格适当进行电力供给。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使用者不需要根据负载9的种类较大程度地变更操作方法等,因此能够实现使用便利性良好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6和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供电装置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具有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和受电装置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在实施方式2的结构中,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结构的不同点为:在非接触供电装置内设置有一次侧收发部15;以及在非接触供电装置进行供电的受电装置31内设置有二次侧收发部16。因此,在实施方式2的结构中,在由非接触供电装置和受电装置31构成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是预先保证相互的动作、并进行了认证的设备彼此。
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1中的要素具有实质相同的功能、并进行实质相同的动作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其说明援引实施方式1的说明。
接着,对由如上那样构成的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和受电装置31构成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的动作和作用进行说明。
在使用者将受电装置31载置到顶板2的预定位置后,对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操作部5内的起动开关进行操作来指示起动动作时,控制部4使逆变器3以低功率动作,将来自一次线圈1的高频磁场提供到受电装置31。此时,受电装置31将在该受电装置内的二次线圈中产生的电力作为电源,向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一次侧收发部15发送该受电装置31具有的设备识别信号。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控制部4根据通过一次侧收发部15接收到的来自受电装置31的设备识别信号判别受电装置31的种类。
并且,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控制部4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情况同样,为了对应于受电装置31的种类而适合该受电装置31,变更最大输入电力、输入电力的电力调整范围、负载动作的设定数以及不恰当负载的判别基准等级等,并且变更操作部5的操作规格和显示部6的显示规格,开始供电动作。
在一次侧收发部15没有检测到确定受电装置31的设备识别信号的情况下,将负载估计为适于感应加热的锅等,开始通常的感应加热动作。
另外,一次侧收发部15和二次侧收发部16能够使用以红外线为代表的设备间的无线通信等,但关于其通信方式,在本公开中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作为实施方式2的受电装置31中的二次侧收发部16的电源,以为了判别负载而利用高频磁场在二次线圈中产生的电力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内置电池的方式等,在本公开中没有特别限定,其中,所述高频磁场是在运转初期从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一次线圈1提供的。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将受电装置31作为负载载置到非接触供电装置上,对非接触供电装置的起动开关进行操作来设为接通状态,由此在步骤1中开始动作。在步骤1中,逆变器3以低功率动作,从一次线圈1提供高频磁场。作为负载的受电装置31将二次线圈中产生的电力作为电源,向一次侧收发部15发送该受电装置31具有的设备识别信号即固有的认证信号。非接触供电装置1的一次侧收发部15进行来自受电装置31的认证信号的检测动作(步骤2)。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控制部4根据一次侧收发部15接收到的认证信号判别受电装置31的种类,为了对应于受电装置31的种类而适合该受电装置31,与实施方式1的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情况同样,变更最大输入电力、输入电力的电力调整范围、负载动作的设定数以及不恰当负载的判别基准等级等,并且变更操作部5的操作规格和显示部6的显示规格,开始正式的供电动作(步骤3)。
在如上所述那样开始供电动作后,非接触供电装置检测是否没有输入电力的急剧变化以及将负载9从非接触供电装置上取走等状态变化,监视负载9的状态(步骤4)。步骤4的状态变化的监视持续到有动作结束的指示为止,在控制部4通过操作部5的操作而接收到了结束指示时(步骤5),停止运转(步骤6)。
在步骤4中,当尽管在步骤3中接收到了认证信号,但检测到了输入电力的急剧变化等状态变化时,例如判断为汤匙等异物被载置到了非接触供电装置上,转移到步骤6,停止运转。
另外,在输入电力的急剧变化等状态变化在预先确定的预定时间内恢复到检测前的状态、且一次侧收发部15接收到与变化前相同的认证信号的情况下,继续供电动作。因此,在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能够在供电动作中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供电停止的情况,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便利性。
动作开始后,在步骤2中未接收到来自负载的认证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负载是锅等待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对该被加热物开始感应加热动作(步骤7)。此时,在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中,根据逆变器3的电气特性判别负载是否为适于感应加热的锅等(步骤8)。在步骤8中将负载判别为适于感应加热的锅等的情况下,非接触供电装置在步骤9中检测是否未产生输入电力的急剧变化等状态变化。例如,监视是否未将汤匙等异物载置到非接触供电装置上、或者是否未将负载从非接触供电装置取走等。步骤9的状态变化的监视持续到有动作结束的指示为止,在控制部4通过操作部5的操作接收到了结束指示时(步骤10),停止运转(步骤11)。
在步骤9中检测到输入电力的急剧变化等状态变化时,例如判断为取走了锅等负载时,转移到步骤11,停止运转。
另外,在输入电力的急剧变化等状态变化在预先确定的预定时间内恢复到检测前的状态的情况下,继续感应加热动作。因此,在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能够在烹调中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加热停止的情况,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便利性。
在步骤8中判断为负载是不适于感应加热的锅等的情况下,在显示部6中进行不恰当负载的显示(步骤12)。之后,在经过预定时间为止(步骤13),定期进行认证信号的检测动作和负载的加热恰当性的确认动作,如果即使经过预定时间也无法检测到认证信号,负载保持加热不恰当的状态而没有变化,则停止加热动作(步骤14)。
此外,作为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一次侧送受电部15接收来自受电装置31的二次侧送受电部16的认证信号的定时方式,存在以下方式等:在从一次侧收发部15向受电装置31进行了接收信号送出的请求后,二次侧收发部16发送认证信号的方式;以及受电装置31的二次侧收发部16以固定周期进行认证信号的发送的方式等,关于该方式在本公开中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在使用受电装置31的二次侧收发部16以固定周期发送认证信号的方式的情况下,还能够构成为在不再接收到二次侧收发部16的认证信号时,非接触供电装置将受电装置31判断为异常,停止向该受电装置31提供电力。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非接触供电装置设置了进行与受电装置31之间的信号收发的一次侧收发部15。能够通过在接收到来自受电装置31的设备识别信号即固有的认证信号时,根据该认证信号,将控制部4的控制规格变更为适于该受电装置31的控制规格,在非接触供电装置中实现与该受电装置31对应的最佳的动作状态。其结果,根据实施方式2的结构,能够实现使用便利性良好的安全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和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一定程度详细地说明了发明的优选方式,但该优选方式的当前公开内容在结构的细节部分可能发生变化,在不脱离所要求的发明范围和思想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各要素的组合和顺序的变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具有作为向受电装置的电力供给设备的功能、和作为感应加热装置的功能,并且不论受电装置的电源电压的差异如何,都能够以适应于受电装置的电源电压进行动作,还能够应用于以电池为电源的户外的使用等用途,是通用性高的装置。
标号说明
1:一次线圈
2:顶板
3:逆变器
4:控制部
5:操作部
6:显示部
7:负载判别部
9:负载
10:锅
11:受电装置
12:二次线圈
13:直流电源
14:直流电机
15:一次侧送受电部
16:二次侧送受电部
21:受电装置
22:加热器
23:容器
31:受电装置

Claims (9)

1.一种非接触供电装置,其具有:
顶板,其载置负载;
一次线圈,其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产生高频磁场;
逆变器,其向所述一次线圈提供高频电力;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逆变器;以及
负载判别部,其判别负载是待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还是具有与所述一次线圈电磁耦合的二次线圈的受电装置,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负载判别部的判别结果控制所述逆变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根据所述负载判别部的判别结果将负载判别为所述受电装置的情况下,相比将负载判别为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减少提供给所述一次线圈的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中,
该非接触供电装置设置有设定对所述一次线圈的通电量的操作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根据所述负载判别部的判别结果将负载判别为所述受电装置的情况下,与所述受电装置的规格对应地变更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中,
该非接触供电装置设置有显示所述操作部的功能的显示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内容的变更来变更所述显示部的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中,
所述负载判别部构成为至少根据针对逆变器(3)的输入电流、在一次线圈中流过的电流、在一次线圈中产生的电压的电气特性判别负载的种类,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将负载判别为所述受电装置的情况下,与将负载判别为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相比,降低作为所述负载判别部根据所述电气特性判别不恰当负载的判别基准等级的所述电气特性的值。
6.一种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具有非接触供电装置和受电装置,该受电装置与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接近配置,与其电磁耦合而被提供来自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的电力,在该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中,
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具有:顶板,其载置负载;一次线圈,其配置于所述顶板的下方,产生高频磁场;逆变器,其向所述一次线圈提供高频电力;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逆变器;以及负载判别部,其判别负载是待进行感应加热的被加热物、还是具有与所述一次线圈电磁耦合的二次线圈的受电装置,
所述受电装置被载置在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上,具有:二次线圈,其接收来自所述一次线圈的高频磁场而形成期望的电力;以及动作部,其由来自所述二次线圈的电力驱动,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负载判别部的判别结果控制所述逆变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中,
所述受电装置具有发送作为所述受电装置的固有认证信号的设备识别信号的二次侧送受电部,
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具有接收来自所述受电装置的所述设备识别信号的一次侧收发部,
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的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一次侧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设备识别信号,与所述受电装置的规格对应地控制所述逆变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中,
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具有设定对所述一次线圈的通电量的操作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一次侧收发部接收到的所述设备识别信号,与所述受电装置的规格对应地变更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内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其中,
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具有显示所述操作部的功能的显示部,所述控制部构成为根据所述操作部的操作内容的变更来变更所述显示部的显示。
CN201280003148.XA 2011-12-20 2012-12-17 非接触供电装置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Active CN103262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8112 2011-12-20
JP2011278112 2011-12-20
PCT/JP2012/008054 WO2013094174A1 (ja) 2011-12-20 2012-12-17 非接触給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2647A true CN103262647A (zh) 2013-08-21
CN103262647B CN103262647B (zh) 2016-08-10

Family

ID=48668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3148.XA Active CN103262647B (zh) 2011-12-20 2012-12-17 非接触供电装置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58680A1 (zh)
EP (1) EP2797384A4 (zh)
JP (1) JP6008139B2 (zh)
CN (1) CN103262647B (zh)
WO (1) WO2013094174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2971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能量传输平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具有其的烹饪系统
CN106685102A (zh) * 2016-12-19 2017-05-1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及其的无线输电与电磁加热切换装置、方法
CN107276245A (zh) * 2017-07-20 2017-10-20 徐力 一种电磁感应设备及电磁感应杯
CN107295813A (zh) * 2015-02-02 2017-10-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电气设备以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CN109417311A (zh) * 2016-06-30 2019-03-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以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9874192A (zh) * 2017-12-05 2019-06-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电路、加热平台和器具识别方法
CN110432749A (zh) * 2018-05-04 2019-1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分体式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13305A (zh) * 2018-06-19 2019-12-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供电控制方法及供电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和烹饪设备
CN112394244A (zh) * 2019-08-19 2021-02-23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CN109874191B (zh) * 2017-12-05 2022-02-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器具和加热平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58680A1 (en) * 2011-12-20 2014-06-12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ntactless power feeder and contact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3746464B (zh) * 2013-12-26 2016-04-13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热水器及电热水器的无线供电控制方法
US10454307B2 (en) * 2014-08-04 2019-10-22 Jabil Inc. Wireless power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JP6328572B2 (ja) * 2015-01-22 2018-05-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機能付き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417980B2 (ja) * 2015-01-30 2018-11-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調理装置
JP6173623B2 (ja) * 2015-07-31 2017-08-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1764974B1 (ko) * 2015-08-24 2017-08-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전전력전송 시스템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KR102524092B1 (ko) * 2015-11-11 2023-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전송 시스템 통신 프로토콜
US10281157B2 (en) 2016-02-10 2019-05-07 Wolf Appliance, Inc. Gas cooktop with integrated wok
USD812415S1 (en) * 2016-02-10 2018-03-13 Wolf Appliance, Inc. Wok burner assembly integrated with a gas cooktop
EP3455919B1 (en) 2016-05-10 2020-07-08 Koninklijke Philips N.V.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 in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US10258199B2 (en) * 2016-06-29 2019-04-16 II Victor Anthony Almaraz Drink mixing device
EP3528363B1 (en) 2016-10-13 2020-09-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ES2724125A1 (es) 2018-03-02 2019-09-06 Bsh Electrodomesticos Espana Sa Sistema de cocción
EP3672361B1 (en) * 2018-12-18 2021-07-07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Heating device
EP3672362B2 (en) * 2018-12-18 2024-01-17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Heating device
DE102019202991A1 (de) * 2019-03-05 2020-09-10 E.G.O. Elektro-Gerätebau GmbH Verfahren zur Ansteuerung einer Induktionsspule und Induktionsspulenvorrichtung
KR20210109247A (ko) * 2020-02-27 2021-09-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 가열 구현 가능한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KR20210109246A (ko) * 2020-02-27 2021-09-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 가열 구현 가능한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KR20210109249A (ko) * 2020-02-27 2021-09-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 가열 구현 가능한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3122A (ja) * 2003-09-12 2005-04-07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CN1768462A (zh) * 2003-02-04 2006-05-03 通达商业集团国际公司 具有通信能力的自适应感应电源
CN101449625A (zh) * 2006-03-23 2009-06-03 捷通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食物准备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1668A (en) * 1972-03-01 1973-09-25 Gen Electric Small electrical apparatus powered by induction cooking appliances
JP2855929B2 (ja) * 1992-01-14 1999-02-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コードレス機器
US5746114A (en) * 1995-08-15 1998-05-05 Harris; David P. Intelligent cooking system with wireless control
JP2006102055A (ja) * 2004-10-04 2006-04-20 Cleanup Corp コードレス電源装置
DE102005022352A1 (de) * 2005-05-13 2006-11-23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Energie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EP2203029A1 (en) * 2007-09-21 2010-06-30 Kyushu Electric Power Co., Inc. Cooling apparatus for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JP5094426B2 (ja) * 2008-01-08 2012-1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誘導加熱調理器の制御方法
DE102008054904A1 (de) * 2008-12-18 2010-06-24 BSH Bosch und Siemens Hausgeräte GmbH Haushaltsgerät zur induktiven Energieübertragung
US20140158680A1 (en) * 2011-12-20 2014-06-12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ntactless power feeder and contactless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13219210A (ja) * 2012-04-10 2013-10-24 Panasonic Corp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8462A (zh) * 2003-02-04 2006-05-03 通达商业集团国际公司 具有通信能力的自适应感应电源
JP2005093122A (ja) * 2003-09-12 2005-04-07 Toshiba Corp 加熱調理器
CN101449625A (zh) * 2006-03-23 2009-06-03 捷通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食物准备的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2971A (zh) * 2014-02-28 2015-09-02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能量传输平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具有其的烹饪系统
CN104882971B (zh) * 2014-02-28 2017-10-27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能量传输平台、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具有其的烹饪系统
CN107295813A (zh) * 2015-02-02 2017-10-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电气设备以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CN109417311A (zh) * 2016-06-30 2019-03-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以及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6685102A (zh) * 2016-12-19 2017-05-17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及其的无线输电与电磁加热切换装置、方法
CN107276245A (zh) * 2017-07-20 2017-10-20 徐力 一种电磁感应设备及电磁感应杯
CN109874192A (zh) * 2017-12-05 2019-06-1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电路、加热平台和器具识别方法
CN109874192B (zh) * 2017-12-05 2021-07-2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电路、加热平台和器具识别方法
CN109874191B (zh) * 2017-12-05 2022-02-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器具和加热平台
CN110432749A (zh) * 2018-05-04 2019-11-1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分体式烹饪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13305A (zh) * 2018-06-19 2019-12-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供电控制方法及供电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和烹饪设备
CN112394244A (zh) * 2019-08-19 2021-02-23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WO2021031457A1 (zh) * 2019-08-19 2021-02-25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CN112394244B (zh) * 2019-08-19 2021-09-14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电路、电器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58680A1 (en) 2014-06-12
CN103262647B (zh) 2016-08-10
EP2797384A4 (en) 2015-04-29
EP2797384A1 (en) 2014-10-29
JP6008139B2 (ja) 2016-10-19
JPWO2013094174A1 (ja) 2015-04-27
WO2013094174A1 (ja) 201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2647A (zh) 非接触供电装置及非接触电力传送系统
EP2757658B1 (en) Non-contact power feed device and non-contact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KR102506519B1 (ko) 스마트 테이블
EP2859776B1 (en) A wireless kitchen appliance
CN105103652B (zh) 感应加热炉灶面
CN100596250C (zh) 加热烹饪器具
CN102144885A (zh) 感应加热炊具
CN106685102A (zh) 家用电器及其的无线输电与电磁加热切换装置、方法
CN103565290A (zh) 感应加热烹饪器及其控制方法
EP3570634B1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trol algorithm and circuit structure
EP3557944B1 (e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control algorithm and circuit structure
US20220330388A1 (en) Induction heating system
CN208435216U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
CN206650862U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电磁加热灶具
CN105661915A (zh) 智能餐桌装置
CN105230120A (zh) 感应加热炉灶面
US20210298136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induction heating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209770018U (zh) 一种用于厨用电器无线供电的烹饪灶具装置
CN109407169A (zh) 分体式烹饪器具及其识别方法
CN206755272U (zh) 具有WiFi模块的电磁炉
CN205606657U (zh) 一种节能可远程控制的电磁炉
CN110461193A (zh) 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10099469A (zh) 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保护控制电路
CN211354991U (zh) 防溢检测装置、烹饪器具组件及锅具
CN103017215A (zh) 自动控温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