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23278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23278B
CN108123278B CN201711019911.9A CN201711019911A CN108123278B CN 108123278 B CN108123278 B CN 108123278B CN 201711019911 A CN201711019911 A CN 201711019911A CN 108123278 B CN108123278 B CN 1081232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able
inner barrel
center conductor
connecto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199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23278A (zh
Inventor
松本正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23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3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23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232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3/026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for positioning or holding parts during soldering or welding proce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8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a separate clip or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7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comprising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holding the parts to be soldered or weld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21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action of a nut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其具有穿过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绝缘体的内侧套筒和穿过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绝缘体和屏蔽部件的外侧套筒。内侧套筒包括圆筒状部件,该圆筒状部件围绕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可旋转地被组装到内侧套筒的前端侧,并且具有沿圆周方向以预定的角度范围开放的切口窗口;沿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方向的圆筒状部件的切口窗口的前端侧位置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前端一致;沿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方向的圆筒状部件的切口窗口的后端侧位置与同轴电缆的绝缘体的前端一致;从沿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方向看,圆筒状部件的切口窗口的预定角度范围小于180°,连接圆筒状部件的切口窗口的圆周方向两端部的直线通过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外侧。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被组装在同轴电缆的端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连接器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如图17所示。该连接器具备连接器主体1和电缆连接部外罩2。连接器主体1具有通过绝缘材料构成的保持部4将中心触头5保持在外部导体外壳3内部的结构。另外,中心导体7的外周部由绝缘体8覆盖,绝缘体8的外周部由外部导体9和外皮覆盖,从而构成同轴电缆6。
将形成在外部导体外壳3的圆筒状的外部导体连接部3A插入到同轴电缆6的绝缘体8和外部导体9之间使其与外部导体9电连接,通过形成在外部导体外壳3上的焊接窗口3B,将同轴电缆6的中心导体7焊接在中心触头5上之后,电缆连接部外罩2被组装在连接器主体1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860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中,需要进行末端处理,将同轴电缆6前端的绝缘体8除去而露出预定长度的中心导体7,然后将外部导体外壳3连接在同轴电缆6的前端。而且,绝缘体8和中心导体7的切割位置不设基准,例如,需要使用专用的末端处理机,在同轴电缆6的连接作业现场,就会产生同轴电缆6与连接器的组装作业困难的问题。
并且,虽然同轴电缆6具有围绕中心轴旋转对称的结构,但细长的同轴电缆6通常会有卷曲的倾向,所以在同轴电缆6的前端组装外部导体外壳3时,外部导体外壳3的焊接窗口3B并不一定朝向容易进行焊接操作的方向。而且,由于外部导体外壳3的外部导体连接部3A被插入到同轴电缆6的绝缘体8和外部导体9之间而与外部导体9电连接,因此,难以使组装在同轴电缆6前端的外部导体外壳3相对于同轴电缆6旋转。因此,通过外部导体外壳3的焊接窗口3B的中心触头5和同轴电缆6的中心导体7的焊接作业可能会难以进行。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这种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在同轴电缆连接作业的现场也能够容易地与同轴电缆的前端组装。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连接器是被组装在同轴电缆的前端的连接器,其中,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外周部被绝缘体覆盖且绝缘体的外周部被覆盖屏蔽部件覆盖;该连接器具备穿过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绝缘体的内侧套筒和穿过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绝缘体和屏蔽部件的外侧套筒。其中,内侧套筒包括圆筒状部件,该圆筒状部件围绕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可旋转地被组装到内侧套筒的前端侧,并且具有沿圆周方向以预定的角度范围开放的切口窗口;沿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方向的圆筒状部件的切口窗口的前端侧位置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前端一致;沿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方向的圆筒状部件的切口窗口的后端侧位置与同轴电缆的绝缘体的前端一致;从沿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方向看,圆筒状部件的切口窗口的预定角度范围小于180°,且连接圆筒状部件的切口窗口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部的直线通过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外侧。
优选地,内侧套筒具有被设置在内侧套筒后端侧的内侧套筒主体;圆筒状部件可旋转地被组装到内侧套筒主体上;内侧套筒主体具有多个突起部,该多个突起部被排列在圆周方向上且向直径方向的外侧突出,且被插入到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和屏蔽部件之间;多个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直径方向上弹性变位;外侧套筒具有内周面,该内周面覆盖内侧套筒主体的多个突起部,并沿同轴电缆向同轴电缆的前端的第一方向变细。同轴电缆的屏蔽部件被夹在内侧套筒主体的多个突起部和外侧套筒的内周面之间。
优选地,内侧套筒的多个突起部,分别能够在直径方向上弹性变位。
优选地,内侧套筒的多个突起部以同等间隔被设置在以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为中心的预定的圆周上。
并且,优选地,内侧套筒的多个突起部分别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在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直径方向上的突出量逐渐变小。
优选地,内侧套筒主体和圆筒状部件均由导电材料形成,同轴电缆的屏蔽部件通过与内侧套筒主体接触而与内侧套筒导通。在该情况下,可以构成为:同轴电缆的屏蔽部件被夹持在朝向与内侧套筒主体的内侧套筒主体的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面,和朝向外侧套筒的第一方向的端面之间而被保持。
并且,还能够具备:管状的连接器主体、中心触头和压紧螺母;其中,连接器主体收容内侧套筒和外侧套筒,且具有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且阻挡内侧套筒的内侧套筒抵挡面;中心触头被保持在连接器主体内,并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电连接;压紧螺母通过被拧入连接器主体而向第一方向按压外侧套筒。
进一步,优选地,还具备由绝缘材料形成的且保持中心触头的圆柱形的中心触头保持部;连接器主体具有位于比内侧套筒抵挡面更靠前端侧的位置,且朝向第二方向阻挡中心触头保持部的中心触头保持部抵挡面;中心触头保持部被夹持在连接器主体的中心触头保持部抵挡面与内侧套筒的圆筒状部件之间,而被保持在连接器主体内。
并且,优选地,中心触头具有向第二方向开口的中心导体收容孔;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在被插入到中心导体收容孔的状态下被焊接在中心触头上。
另外,同轴电缆的屏蔽部件也可以由具有弹性的编织物构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内侧套筒包括圆筒状部件,该圆筒状部件围绕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可旋转地被组装到内侧套筒的前端侧,并且具有沿圆周方向开放预定的角度范围的切口窗口;其中,沿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方向的圆筒状部件的切口窗口的前端侧位置和后端侧位置分别与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和绝缘体的前端一致;从沿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方向看,圆筒状部件的切口窗口的预定角度范围小于180°,并且,由于连接圆筒状部件的切口窗口的圆周方向两端部的直线通过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外侧,实现了一种在连接同轴电缆的作业现场也容易组装在同轴电缆前端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是显示被组装到同轴电缆前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是从斜前方观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内侧套筒的立体图。
图4是从斜后方观看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内侧套筒的立体图。
图5是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内侧套筒的侧视图。
图6是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内侧套筒的主视图。
图7是显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内侧套筒的剖视图。
图8显示构成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内侧套筒的内侧套筒主体和圆筒状部件的剖视图。
图9A~9E是显示在同轴电缆前端组装内侧套筒和外侧套筒的施工作业顺序的侧视图。
图10是显示内侧套筒和外侧套筒组装到同轴电缆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图11是显示中心触头组件组装到同轴电缆前端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显示当将中心触头焊接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时同轴电缆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13是显示当将中心触头焊接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时同轴电缆的前端部的平面图。
图14是显示当将中心触头焊接到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时同轴电缆的前端部的侧视图。
图15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6是显示被组装到同轴电缆前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7是现有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连接器主体 2电缆连接部外罩 3外部导体外壳 3A外部导体连接部
3B焊接窗口 4保持部 5中心触头 6同轴电缆 7中心导体
8绝缘体 9外部导体 11、41连接器 12、42连接器主体
12A、42A中心触头收容部 12B、42B同轴电缆收容部
12C、42C中心触头保持部抵挡面 12D、42D内侧套筒抵挡面
12E、42E内螺纹部 13、43中心触头组件 13A、43A中心触头
13B、43B中心触头保持部 13C、43C中心导体收容孔
13D、43D开口部 14内侧套筒 15外侧套筒 15A内周面
16垫片 17压紧螺母 17A筒状部 17B外螺纹部 17C轮缘
21同轴电缆 21A同轴电缆的前端 22中心导体 23绝缘体
24屏蔽部件 25外皮 31内侧套筒主体 31A弹簧部 31B突起部
31C倾斜面 32圆筒状部件 32A环状部 32B圆弧部 32C切口窗口
32D环状板部 32E筒状部 32F筒状部端部 C中心轴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A预定的角度范围 T1、T2切口窗口的圆周方向端部
L直线 R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连接器11的分解图。该连接器11是组装在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的插头,其具有沿中心轴C依次将中心触头组件13、内侧套筒14、外侧套筒15、垫片16和压紧螺母17组装在连接器主体12上的结构。
并且,同轴电缆21具有中心导体22、覆盖中心导体22的外周部的绝缘体23、覆盖绝缘体23的外周部的屏蔽部件24和覆盖屏蔽构件24的外周部的外皮25。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将沿同轴电缆21朝向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D1;将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D2。
图2显示被组装到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的状态的连接器11。
如图2所示,连接器主体12是由金属等导电材料构成的管状部件,在连接器主体12的内部,在第一方向D1侧形成有中心触头收容部12A,且在第二方向D2侧形成有直径大于中心触头收容部12A的直径的同轴电缆收容部12B。
并且,在沿中心触头收容部12A的中心轴C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由在连接器主体12的内周面向中心轴C突出的环状的突出部形成朝向第二方向D2的环状的中心触头保持部抵挡面12C;在中心触头收容部12A和同轴电缆收容部12B的交界部分形成有朝向第二方向D2的环状的内侧套筒抵挡面12D。此外,在连接器主体12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在连接器主体12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部12E。
中心触头组件13具有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形成且沿中心轴C直线延伸的中心触头13A、和由绝缘材料形成且保持中心触头13A的圆柱形状的中心触头保持部13B。中心触头13A沿中心轴C贯穿形成于中心触头保持部13B的贯穿孔,其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和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分别从中心触头保持部13B突出。
并且,在中心触头13A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形成有沿中心轴C延伸且向第二方向D2开口的中心导体收容孔13C,还形成有与中心导体收容孔13C连通且朝向垂直于中心轴C的方向的开口部13D。
中心触头组件13在中心触头保持部13B的第一方向D1侧的周缘部接触连接器主体12的环状的中心触头保持部抵挡面12C的状态下被收容在连接器主体12的中心触头收容部12A中。而且,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的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被收容在中心触头13A的中心导体收容孔13C中,通过从开口部13D进行焊接,中心触头13A被连接在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上。
内侧套筒14由内侧套筒主体31和被组装在内侧套筒主体31上的圆筒状部件32构成,内侧套筒主体31和圆筒状部件32均由金属等导电材料构成。内侧套筒主体31具有在圆周方向按均等的间隔排列且分别沿中心轴C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悬臂状的4个弹簧部31A。各个弹簧部31A上形成有向直径方向的外方突出的突起部31B。
内侧套筒14的内侧套筒主体31具有略大于同轴电缆21的绝缘体23的外径的内径,在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和绝缘体23贯穿其中且4个突起部31B被插入到同轴电缆21的绝缘体23和屏蔽部件24之间的状态下,圆筒状部件32的第一方向D1侧的面与连接器主体12的内侧套筒抵挡面12D接触,从而被收容到连接器主体12的同轴电缆收容部12B中。
外侧套筒15是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形成的环状部件,具有朝向第一方向D1渐细的圆锥面状的内周面15A。内周面15A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的内径的值设为大于同轴电缆21的外皮25的外径的值;内周面15A的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具有的内径小于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的内径,而大于内侧套筒14的内侧套筒主体31的内径。
在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绝缘体23和屏蔽部件24通过且在内周面15A覆盖内侧套筒14的内侧套筒主体31的4个突起部31B的状态下,外侧套筒15被收容在连接器主体12的同轴电缆收容部12B。继而,同轴电缆21的屏蔽部件24被夹持在内侧套筒主体31的4个突起部31B和外侧套筒15的内周面15A之间。
垫片16是由弹性部件形成的环状部件,其构成为被压缩后能够弹性变形。垫片16以包围在同轴电缆21的外皮25的外周部的方式被设置。
压紧螺母17是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形成的管状部件,具有被插入连接器主体12的同轴电缆收容部12B的筒状部17A,筒状部17A的外周部上形成有与连接器主体12的内螺纹部12E对应的外螺纹部17B。并且压紧螺母17上形成有在筒状部17A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向直径方向的外侧伸出的轮缘17C。
压紧螺母17具有比同轴电缆21的外皮25的外径略大的内径,在同轴电缆21通过的状态下,筒状部17A被插入到连接器主体12的同轴电缆收容部12B中,外螺纹部17B被拧入到连接器主体12的内螺纹部12E中,藉此,压紧螺母17被连接器主体12保持。
通过利用轮缘17C使压紧螺母17围绕中心轴C旋转,从而使压紧螺母17向第一方向D1前进,隔着垫片16外侧套筒15向第一方向D1被挤压,被夹持在内侧套筒14的4个突起部31B和外侧套筒15的内周面15A之间的同轴电缆21的屏蔽部件24被夹在内侧套筒14的内侧套筒主体31的朝向第二方向D2的面和外侧套筒15的朝向第一方向D1的端面之间,藉此,同轴电缆21被连接器11保持。
这时,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与中心触头组件13的中心触头13A电连接,同轴电缆21的屏蔽部件24通过内侧套筒14与连接器主体12电连接。
下面对内侧套筒14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图5所示,内侧套筒14是由内侧套筒主体31和圆筒状部件32构成的。圆筒状部件32围绕中心轴C可旋转地被组装到内侧套筒主体31上。
分别形成在内侧套筒主体31的4个弹簧部31A上的4个突起部31B以均等的间隔被设置在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预定的圆周上;分别构成为通过对应的弹簧部31A在直径方向上能够弹性变位。而且,各个突起部31B还具有以越向第二方向D2在直径方向的突出量越小的方式朝向直径方向的外方的倾斜面31C。
圆筒状部件32设置在内侧套筒14的前端侧,也就是第一方向D1侧;其是由可旋转地组装在内侧套筒主体31的外周部的环状部32A和沿中心轴C从环状部32A向第一方向D1突出的圆弧部32B构成的。圆弧部32B具有从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筒切除圆周方向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槽形。在圆周方向的两端部T1、T2之间以预定的角度范围A形成开放的开口窗口32C。
如图6所示,圆筒状部件32的构成方式为,从沿中心轴C的方向看圆筒状部件32的圆弧部32B,圆筒状部件32的切口窗口32C所开放的预定角度范围A小于180°,并且连接切口窗口32C在圆周方向的两端部T1和T2的直线L与通过内侧套筒14的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不相交,而是从离开中心导体22的外周部距离R的直径方向的外侧通过。其中,距离R可以设为例如0.1~0.2mm范围的值。
如图7所示,圆筒状部件32的环状部32A具有在中心轴C上形成有开口的环状板部32D和从环状板部32D的周缘向第二方向D2突出的筒状部32E。而且,内侧套筒主体31被收容在筒状部32E的内侧,由于筒状部32E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具有比内侧套筒主体31的最大径小的内径,所以圆筒状部件32不会从内侧套筒主体31脱落,而是可旋转地被组装在内侧套筒主体31上。
例如,如图8所示,这种内侧套筒14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作。形成圆筒状部件32,使得筒状部32E的整体具有比内侧套筒主体31的最大径略大的内径,在将筒状部32E覆盖内侧套筒主体31的外周部的状态下,通过铆接使筒状部32E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32F变形,将第二方向D2侧端部32F的内径调节为小于内侧套筒主体31的最大径。
另外,代替使用铆接,将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32F的内径预先设为略小于内侧套筒主体31的最大径的筒状部32E,利用弹性变形嵌到内侧套筒主体31的外周部上,也能够制成内侧套筒14。在这种情况下,代替筒状部32E而从环状板部32D的周围向第二方向D2形成突出的多个弹簧部,使这些弹簧部弹性变形从而将圆筒状部件32嵌到内侧套筒主体31的外周部上。
在将连接器11组装到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时,首先,如图9A所示,在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沿中心轴C去掉预定长度的外皮25,使屏蔽部件24露出。然后,在露出屏蔽部件24的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的外周嵌入外侧套筒15,如图9B所示,外侧套筒15被设置在与外皮25的第一方向D1侧端部重叠的位置上。
接着,如图9C所示,沿中心轴C内侧套筒14的4个突起部31B被插入到同轴电缆21的绝缘体23和屏蔽部件24之间,在此状态下内侧套筒14向第二方向D2被压入。
此时,如图10所示,内侧套筒14的4个突起部31B的倾斜面31C通过同轴电缆21的屏蔽部件24与外侧套筒15的内周面15A的第一方向D1侧的边缘部接触;4个弹簧部31A中的至少一个向中心轴C弹性变形,使得4个突起部31B经过外侧套筒15的内周面15A的第一方向D1侧的边缘部;当位于外侧套筒15的内周面15A的内侧时,弹性变形的弹簧部31A复原。也就是说,外侧套筒15的内周面15A覆盖着内侧套筒14的4个突起部31B。
如此一来,如图9D所示,当内侧套筒14组装在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时,内侧套筒14的圆筒状部件32的切口窗口32C的后端侧位置(第二方向D2侧端部位置)P1,也就是圆筒状部件32的环状部32A的第一方向D1侧的面作为引导,用切断工具等切断同轴电缆21的绝缘体23。这时,如图6所示,切口窗口32C开放的预定角度范围A小于180°,且连接切口窗口32C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部T1和T2的直线L通过离开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的外周部距离R的直径方向的外侧,而与中心导体22不相交。由于这种构成方式,切断工具碰到切口窗口32C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部T1和T2后停止,能够防止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被切断工具损伤。
而且,内侧套筒14的圆筒状部件32围绕中心轴C可旋转地组装在内侧套筒主体31上,所以通过圆筒状部件32围绕中心轴C旋转的同时用切断工具切断同轴电缆21的绝缘体23,围绕中心轴C的一周直至与中心导体22的外周部相距距离R的外侧位置的绝缘体被切断。因此,相比切口窗口32C的后端侧位置P1,第一方向D1侧部分的绝缘体23能够容易地剥落。
如图9E所示,通过除掉第一方向D1侧的绝缘体23,露出了向第一方向D1突出的中心导体22,接下来,圆筒状部件32的切口窗口32C的前端侧位置(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位置)P2,也就是圆筒状部件32的圆弧部32B的第一方向D1侧的面作为引导,用切断工具切断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
藉此,如图10所示,圆筒状部件32的切口窗口32C的后端侧位置P1与同轴电缆21的绝缘体23的前端(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一致,圆筒状部件32的切口窗口32C的前端侧位置P2与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的前端(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一致。
接下来,如图11所示,使中心触头组件13沿中心轴C靠近安装有内侧套筒14和外侧套筒15的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将向第一方向D1突出的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插入中心触头组件13的中心触头13A的中心导体收容孔13C中。这时,调整围绕中心轴C旋转的中心触头组件13的旋转位置,使中心触头13A的开口部13D朝向容易进行焊接作业的方向,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被插入中心触头13A的中心导体收容孔13C中。
这时,由于内侧套筒14的圆筒状部件32相对于内侧套筒主体31能够围绕中心轴C旋转,因此,通过围绕中心轴C旋转圆筒状部件32,如图12~图14所示,可以使圆筒状部件32的切口窗口32C朝向与中心触头13A的开口部13D相同的方向,通过圆筒状部件32的切口窗口32C使中心触头13A的开口部13D露出。
在此状态下,通过从中心触头13A的开口部13D进行焊接,中心触头13A被连接到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上。这时,中心触头13A的开口部13D朝向容易进行焊接作业的方向,且圆筒状部件32的切口窗口32C与中心触头13A的开口部13D朝向相同方向,所以即使同轴电缆21易卷曲,也能够通过圆筒状部件32的切口窗口32C在中心触头13A的开口部13D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焊接作业。
另外,在将内侧套筒14组装在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之后,如图10所示,同轴电缆21的屏蔽部件24处于被夹持在内侧套筒14的4个突起部31B和外侧套筒15的内周面15A之间的状态。而且,由于外侧套筒15的内周面15A具有朝向第一方向D1渐细的圆锥面形,所以,来自外侧套筒15的内周面15A的具有向第二方向D2方向的力成分的垂直反作用力作用在内侧套筒14的各个突起部31B上。因此,能够防止4个突起部31B被插入到同轴电缆21的绝缘体23和屏蔽部件24之间的内侧套筒14从同轴电缆21向第一方向D1脱离。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同轴电缆21的绝缘体23和中心导体22的切断作业,以及中心触头13A和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的焊接作业。
为了使同轴电缆21应用于机器人等,而能够承受重复的弯曲动作,即使屏蔽部件24是由带弹性的编织物组成的,连接器11也能够可靠的组装在同轴电缆21上。
这样一来,当中心触头组件13的中心触头13A被组装到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上时,如图2所示,从连接器主体12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向连接器主体12的中心触头收容部12A中插入中心触头组件13;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被收容到连接器主体12的同轴电缆收容部12B中,内侧套筒14的圆筒状部件32的第一方向D1侧的面接触连接器主体12的内侧套筒抵挡面12D。这时,中心触头组件13的中心触头保持部13B被夹持在连接器主体12的环状的中心触头保持部抵挡面12C和内侧套筒14的圆弧部32B的第一方向D1侧的端部之间。
进一步地,被同轴电缆21穿过的垫片16和压紧螺母17的筒状部17A被插入到连接器主体12的同轴电缆收容部12B中,使压紧螺母17围绕中心轴C旋转,将压紧螺母17的外螺纹部17B拧进连接器主体12的内螺纹部12E,藉此,同轴电缆21与连接器11组装完毕。
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通过焊接与中心触头13A电连接,同轴电缆21的屏蔽部件24被夹在内侧套筒14的内侧套筒主体31和外侧套筒15之间;通过内侧套筒14的内侧套筒主体31以及圆筒状部件32和连接器主体12的内侧套筒抵挡面12D与连接器主体12电连接。
另外,当压紧螺母17与连接器主体12拧紧时,设置在外侧套筒15和压紧螺母17之间的垫片16在第一方向D1被压缩发生弹性变形,连接器主体12的同轴电缆收容部12B的内周面和同轴电缆21的外皮25的外周面之间密封。由此能够确保同轴电缆21和连接器11之间的防水性,且能够防止压紧螺母17从连接器主体12松脱。
但是,假如对防水性和防止压紧螺母17松脱无特别要求,也可以省去垫片16,而采用外侧套筒15直接接触压紧螺母17的结构。
在此种连接器11中,内侧套筒14具有可围绕中心轴C旋转的圆筒状部件32,在圆筒状部件32上形成有以圆周方向的预定的角度范围A开放的切口窗口32C,因此,在进行同轴电缆21的连接的作业现场,能够有效的进行同轴电缆21的绝缘体23和中心导体22的切断、中心触头13A和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的焊接,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11组装在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内侧套筒14的圆筒状部件32是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形成的;但是,在无需通过圆筒状部件32将同轴电缆21的屏蔽部件24与连接器主体12电连接时,圆筒状部件32也可以由绝缘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内侧套筒14的4个突起部31B形成在4个弹簧部31A上,分别在直径方向上能够弹性变位,但也不仅限于此。假如至少有1个突起部31B形成在对应的弹簧部31A上,在直径方向上能够弹性变位,在4个突起部31B被插入到同轴电缆21的绝缘体23和屏蔽部件24之间的状态下,内侧套筒14向第二方向D2被压入时,内侧套筒14的4个突起部31B能够经过外侧套筒15的内周面15A的第一方向D1侧边缘部,位于外侧套筒15的内周面15A的内侧。
进一步地说,内侧套筒14的突起部31B不仅限于4个,如果内侧套筒14具备2个以上的突起部31B,在同轴电缆21的屏蔽部件24被夹在这些突起部31B和外侧套筒15的内周面15A之间的状态下,可以相对于同轴电缆21保持内侧套筒14和外侧套筒15,在连接器11的组装作业中不容易脱离,能够实现可靠的组装在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上的连接器11。
实施方式2
实施方式1涉及的本发明的连接器11适用于插头,能够组装在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上;同时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嵌合插头,即插孔(插座)。
图15显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连接器41的分解图。该连接器41是组装在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的插孔,具备沿中心轴C依次将中心触头组件43、内侧套筒14、外侧套筒15、垫片16和压紧螺母17组装在连接器主体42中的结构。也就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中,代替了连接器主体12和中心触头组件13,而使用了连接器主体42和中心触头组件43,其他部件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相同。
如图16所示,连接器42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的连接器主体12相同,是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形成的管状部件,在连接器主体42的内部形成有中心触头收容部42A和同轴电缆收容部42B。
并且,沿中心触头收容部42A的中心轴C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朝向第二方向D2的环状中心触头保持部抵挡面42C,在中心触头收容部42A和同轴电缆收容部42B的交界部分形成朝向第二方向D2的环状内侧套筒抵挡面42D。进一步地说,连接器主体42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42E。
中心触头组件43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的中心触头组件13相同,具有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形成的中心触头43A、由绝缘材料形成的中心触头保持部43B;在中心触头43A的第二方向D2侧的端部形成有沿中心轴C延伸且在第二方向D2开口的中心导体收容孔43C,还形成有连通中心导体收容孔43C的开口部43D。
但是,在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1中,从中心触头保持部13B向第一方向D1突出的中心触头13A的端部具有针形状;但在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41中,从中心触头保持部43B向第一方向D1突出的中心触头43A的端部具有插座形状,在嵌合时能够收容插头的针形状的中心触头13A的端部。
即使是在此种结构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41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进行同轴电缆21的连接的作业现场,也能够有效地进行同轴电缆21的绝缘体23和中心导体22的切断、以及中心触头43A与同轴电缆21的中心导体22的焊接,能够容易地将连接器41组装在同轴电缆21的前端21A上。

Claims (11)

1.一种连接器,其被组装在同轴电缆的前端,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的外周部被绝缘体覆盖且所述绝缘体的外周部被屏蔽部件覆盖;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穿过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和所述绝缘体的内侧套筒;
穿过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所述绝缘体和所述屏蔽部件的外侧套筒;
所述内侧套筒包括圆筒状部件,该圆筒状部件围绕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可旋转地被组装在所述内侧套筒的前端侧,且具有在圆周方向以预定的角度范围开放的切口窗口;
沿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方向的所述圆筒状部件的所述切口窗口的前端侧位置与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的前端一致;
沿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方向的所述圆筒状部件的所述切口窗口的后端侧位置与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绝缘体的前端一致;
从沿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的方向看,所述圆筒状部件的所述切口窗口的所述预定角度范围小于180°,连接所述圆筒状部件的所述切口窗口的圆周方向的两端部的直线通过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套筒具有设置在所述内侧套筒的后端侧的内侧套筒主体;
所述圆筒状部件可旋转地被组装在所述内侧套筒主体上;
所述内侧套筒主体具有在圆周方向上排列且突出于直径方向的外侧,并且被插入到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绝缘体和所述屏蔽部件之间的多个突起部;所述多个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直径方向上弹性变位;
所述外侧套筒具有覆盖所述内侧套筒主体的所述多个突起部且沿所述同轴电缆朝向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前端的第一方向渐细的内周面;
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屏蔽部件被夹在所述内侧套筒主体的所述多个突起部和所述外侧套筒的所述内周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套筒的所述多个突起部分别能够在直径方向上弹性变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套筒的所述多个突起部以同等间隔被设置在以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为中心的预定的圆周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套筒的所述多个突起部分别具有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在直径方向上的突出量逐渐变小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套筒主体和所述圆筒状部件由导电材料形成;
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屏蔽部件通过接触所述内侧套筒主体与所述内侧套筒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屏蔽部件通过被夹在朝向与所述内侧套筒的所述内侧套筒主体的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面和朝向所述外侧套筒的第一方向的端面之间而被保持。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具备:
管状的连接器主体,其收容所述内侧套筒和所述外侧套筒,并具有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且阻挡内侧套筒的内侧套筒抵挡面;
中心触头,其被保持在所述连接器主体内且与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电连接;
压紧螺母,通过被拧入所述连接器主体而向所述第一方向按压所述外侧套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由绝缘材料形成且保持所述中心触头的圆柱形的中心触头保持部;
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位于比所述内侧套筒抵挡面更靠前端侧且朝向所述第二方向阻挡所述中心触头保持部的中心触头保持部抵挡面;
所述中心触头保持部被夹在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所述中心触头保持部抵挡面和所述内侧套筒的所述圆筒状部件之间,而被保持在所述连接器主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触头具备向所述第二方向开口的中心导体收容孔;
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在被插入到所述中心导体收容孔的状态下被焊接在所述中心触头上。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的所述屏蔽部件由具有弹性的编织物构成。
CN201711019911.9A 2016-11-30 2017-10-26 连接器 Active CN1081232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2796 2016-11-30
JP2016232796A JP6734767B2 (ja) 2016-11-30 2016-11-30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23278A CN108123278A (zh) 2018-06-05
CN108123278B true CN108123278B (zh) 2019-07-05

Family

ID=62190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19911.9A Active CN108123278B (zh) 2016-11-30 2017-10-2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97884B1 (zh)
JP (1) JP6734767B2 (zh)
CN (1) CN1081232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5000751U1 (de) * 2015-01-30 2015-03-06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anordnung mit Kompensationscrimp
WO2017123890A1 (en) * 2016-01-13 2017-07-20 Molex, Llc High power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190452B (zh) * 2018-11-30 2021-01-2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缆屏蔽层安装方法、连接器及其尾部附件
CN110086139B (zh) * 2019-03-29 2021-04-09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防水电缆接头
JP7232142B2 (ja) * 2019-07-09 2023-03-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グ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ハーネス
CN111599533B (zh) * 2020-04-24 2021-08-24 杨洪卫 一种同轴电缆的加工工艺
US11670892B2 (en) * 2020-07-14 2023-06-06 J.S.T. Corporation High voltage vertical disk ferru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reof
US11735858B2 (en) * 2020-07-14 2023-08-22 J.S.T. Corporation Elastomer seal sp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8545A (en) * 1987-09-09 1990-02-06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Thin-type coaxial connector and receptacle for mating with the coaxial connectors
ES2014071A6 (es) * 1989-04-28 1990-06-16 Telefonica Nacional Espana Co Telefono publico modular para exteriores.
US5521803A (en) * 1994-08-05 1996-05-28 Eckert; Lee H. Flashlight with flexible core
JP3012183B2 (ja) * 1995-12-08 2000-02-21 日本アンテナ株式会社 終端内蔵同軸コネクター
JP3887302B2 (ja) 2002-12-05 2007-02-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US6848939B2 (en) * 2003-06-24 2005-02-01 Stirling Connectors, Inc.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grip bushing for cables of varying thickness
TWI322539B (en) * 2003-09-03 2010-03-21 Randall A Holliday Adapter for mini-coaxial cable
US7351101B1 (en) * 2006-08-17 2008-04-01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Inc. Compact compression connector for annular corrugated coaxial cable
CN201063393Y (zh) * 2007-06-11 2008-05-21 任纪宁 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1149936Y (zh) * 2008-01-03 2008-11-12 光红建圣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微电缆用转接头
US8975520B2 (en) * 2008-07-27 2015-03-10 Steren 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Llc Ground loop isolator for a coaxial cable
EP2422410B1 (en) * 2009-04-24 2014-01-22 Corning Gilbert Inc. Coaxial connector for corrugated cable with corrugated sealing
CN201956489U (zh) * 2010-12-22 2011-08-31 吕月琼 同轴电缆线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97884B1 (en) 2018-06-12
CN108123278A (zh) 2018-06-05
US20180151996A1 (en) 2018-05-31
JP6734767B2 (ja) 2020-08-05
JP2018092716A (ja)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23278B (zh) 连接器
US6776657B1 (en) Connector capable of connecting to coaxial cable without using tool
CN101048918B (zh) 同轴电缆的电缆插头和这样的电缆插头的组装方法
TWI321884B (en) Connector for spiral corrugated coaxial cabl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US7806725B1 (en) Tool-free coaxial connector
JPS5958767A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927136B2 (en) Connector with shielding connecting portion and press-crimping member
JPH03114156A (ja) 同軸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
JP2009004147A (ja) コンデンサ内蔵同軸コネクタ
JP6792354B2 (ja) コネクタ
JPH0845575A (ja) シールド線の端末処理構造および端末処理方法
CN107516786A (zh) 直插式连接端子
JP4473367B2 (ja) 防水型同軸コネクタ
US6881090B1 (en) Rotatable no strip no crimp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wires
KR101810128B1 (ko) 고전압 커넥터용 와이어 연결장치
JP3188451U (ja) プラグ
JPH0245976Y2 (zh)
CN212783881U (zh) 线缆连接器的头部部件及线缆连接器
JPH0325876A (ja) 同軸コネクタ座および接栓
JP6891800B2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端末構造
JP2607221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プラグ
JPH09312177A (ja) 防水用グロメット、防水用グロメットの装着構造、及びその装着方法
JPH0998013A (ja) 同軸型給電ケーブル用プラグ
JP3683617B2 (ja) 同軸ケーブルの製法
JP3106888U (ja) 工具を必要としない同軸ケーブルの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