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5607A - 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075607A CN108075607A CN201711102737.4A CN201711102737A CN108075607A CN 108075607 A CN108075607 A CN 108075607A CN 201711102737 A CN201711102737 A CN 201711102737A CN 108075607 A CN108075607 A CN 1080756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or
- output mechanism
- temperature sensor
- electric rotating
- rotating mach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59 detection of temperature stimul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5—Devices for sensing temperature, or actuated thereb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5/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2205/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drain passages or by venting, breathing or pressure compensa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02K9/19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with provision for replenishing the cooling medium;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leakage of the cooling med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具有旋转电机、温度传感器、以及第1排出机构。所述第1排出机构的多个排出孔被配置于避开回避区域的区域,所述回避区域是如下区域:是在沿着定子的轴向看时,相对于通过定子芯的轴的垂直线而言的右侧区域和左侧区域中、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放置区域相同的区域,并且,是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下端更靠重力方向上侧的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以旋转轴与重力方向交叉的姿势被载置,并在从定子芯的轴向一端侧的端面向轴向外侧突出的一端侧线圈端部安装着温度传感器。例如,本发明的旋转电机作为车辆驱动用的电动机而被搭载于车辆。
背景技术
如周知的那样,旋转电机随着驱动会产生铜损、铁损、机械损失这样的损失,会产生与上述损失相应的热。若旋转电机因上述发热而变得过于高温的话,则会招致零部件的劣化、永磁体的减磁等。于是,在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向定子线圈中比定子芯更向轴向外侧突出的线圈端部喷射作为制冷剂的液体、例如冷却油,从而冷却定子线圈乃至旋转电机。
例如,在日本专利第5740311中公开了如下的冷却结构:设置覆盖电动马达(旋转电机)的侧面部(线圈端部)的侧罩,在上述侧罩形成有供润滑油流动的油路、以及朝向定子的上侧半圆部分喷出上述润滑油的多个排出孔。根据该技术,在润滑油沾到定子的上侧半圆部分后,在重力的影响下,润滑油也流到定子的下侧半圆部分,所以,能够有效地冷却整个定子。
发明内容
在旋转电机中,为了检测出定子线圈的温度,有的安装了温度传感器。在此情况下,根据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变更各种控制参数。例如,存在如下情况:为了保护旋转电机不受热的损害,在定子线圈的检测温度过高的情况下,限制在定子线圈流动的电流,降低铜损。另外,也存在如下情况:根据定子线圈的检测温度,调整制冷剂液体的排出流量。这样,通过根据定子线圈的温度来控制通电量、制冷剂的排出流量,能够更切实地保护旋转电机不受热的损害。
但是,通常,温度传感器大多被设置于线圈端部。因此,如日本专利第5740311等那样,若向线圈端部排出制冷剂的话,有时会在温度传感器沾上制冷剂。若在温度传感器沾上制冷剂的话,定子线圈的实际温度与由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检测温度之间的偏离就会加大,结果,无法适当地控制通电量、制冷剂的排出流量。
于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维持定子线圈的温度的检测精度又能适当地冷却定子的旋转电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旋转电机具有:与重力方向交叉的旋转轴;定子,该定子具有定子芯、以及从该定子芯的轴向第一端侧的端面向轴向外侧突出的第一端侧线圈端部;转子;保持所述定子和转子的壳;安装于所述第一端侧线圈端部的温度传感器;以及第1排出机构,该第1排出机构在与所述第一端侧线圈端部在轴向上相对向的所述壳的面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端侧线圈端部排出制冷剂的多个排出孔。所述第1排出机构的多个第1排出孔被配置于避开回避区域的区域。所述回避区域是如下区域:是在从水平方向看、从将定子左右均匀分割的左右分割线观察时,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配置区域相同的区域,并且,是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下端更靠重力方向上侧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第1排出机构的多个排出孔避开回避区域地配置,能够防止制冷剂沾到温度传感器。结果,既能够维持定子线圈的温度的检测精度,又能够适当地冷却定子。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被安装于从水平方向看比将所述定子上下均匀分割的上下分割线更靠重力方向上侧。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比上下分割线更靠重力方向上侧,回避区域变小,第1排出机构的多个排出孔的可配置范围变大。另外,通过采用该配置,温度传感器难以浸入积存于封装壳的底部的制冷剂,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定子线圈的温度的检测精度。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1排出机构的多个排出孔可以被配置于比所述上下分割线更靠重力方向上侧。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采用该配置的情况下,从多个排出孔排出的制冷剂由于重力而也向下方扩展。结果,即使排出孔的个数少,也能够在大范围沾到制冷剂。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也可以还具有第2排出机构,该第2排出机构在与从所述定子芯的轴向另一端侧的端面向轴向外侧突出的另一端侧线圈端部在轴向上相对向的所述封装壳的面,具有朝向所述另一端侧线圈端部排出制冷剂的多个排出孔。所述第2排出机构的多个排出孔可以隔着所述左右分割线被配置于左右两侧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未设有温度传感器的另一端侧也设置排出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定子线圈。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每单位时间从所述第2排出机构排出的制冷剂量比每单位时间从所述第1排出机构排出的制冷剂量大。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增加无需避开温度传感器的第2排出机构的排出流量,能够更有效地冷却整个定子。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封装壳可以具有壳本体、覆盖所述壳本体的一端的罩、以及第1排出板。可以在所述壳本体和罩的任一方侧的部件的内面中、在与所述线圈端部在轴向相对向的位置,形成在周向延伸的第1冷却槽。所述第1排出板可以具有所述第1排出机构的所述多个排出孔,并且以覆盖所述第1冷却槽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本体和罩的任一方的内面。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采用该构成的情况下,冷却槽部分成为供制冷剂流动的制冷剂路。通过由壳本体和罩的任一方侧的部件以及排出板这二个部件构成制冷剂路和多个排出孔,用于形成多个排出孔以及与所述多个排出孔连通的制冷剂路的加工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将第1排出机构的多个排出孔避开回避区域地配置,所以,能够防止制冷剂沾到温度传感器。结果,既能维持定子线圈的温度的检测精度,又能适当地冷却定子。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产业的意义进行描述,其中,用相似的符号表示相似的元件。
图1是作为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概略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1排出机构的多个排出孔与定子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第2排出机构的多个排出孔与定子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相关技术的排出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相关技术中的引线侧的多个排出孔与定子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相关技术中的引线相反侧的多个排出孔与定子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引线侧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检测温度与相关技术中的检测温度的图。
图11是表示引线相反侧的本实施方式中的检测温度与相关技术中的检测温度的图。
图12是表示其它排出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其它排出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其它排出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其它排出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进行说明。图1是作为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的概略纵剖视图。另外,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另外,图4是图2的IV-IV剖视图。此外,在图1~图3中,重力从纸面的上方向下方地作用,Z轴方向为重力方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为水平方向。
上述旋转电机10搭载于电动车辆,例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在电动车辆中,上述旋转电机10可以作为产生用于使车辆行驶的动力的行驶用马达来使用,也可以作为通过再生制动力、发动机的剩余动力而发电的发电机来使用。在电动车辆中,旋转电机10以其旋转轴12与重力方向大致正交的姿势被载置。但是,旋转电机10只要旋转轴12与重力方向交叉即可,也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配置。
旋转电机10具有旋转轴12、固定于上述旋转轴12的转子14、配置于转子14的外周围的定子16、以及收容上述构成要素的封装壳(外装壳)18。旋转轴12经由轴承28而轴支撑于封装壳18,能自转。转子14是具有由层叠钢板等构成的转子芯、以及埋入上述转子芯内的多个永磁体的大致环状部件。转子14固定于旋转轴12,旋转轴12与上述转子14一体地旋转。
定子16具有定子芯20和定子线圈22。定子芯20是由层叠钢板等构成的大致环状部件,具有环状的轭部、以及从上述轭部的内周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在各齿卷绕着构成定子线圈22的绕线。上述绕线的卷绕方法可以是在一个齿卷绕绕线的集中卷绕,也可以是跨多个齿卷绕绕线的分布卷绕。不管怎样都是在定子16的轴向两端存在线圈端部22e,该线圈端部22e是定子线圈22中从定子芯20的轴向端面向轴向外侧突出的部分。
定子线圈22是连接三相线圈、即U相线圈、V相线圈、W相线圈而构成的。线圈的连线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在中性点一并连接三相线圈各自的末端而成的星形连接。在旋转电机10作为电动机而使用的情况下,对上述定子线圈22施加三相交流电流。由此,形成旋转磁场,转子14旋转。另外,在旋转电机10作为发电机而使用的情况下,通过车辆的再生制动力、发动机的剩余动力而使旋转轴12和转子14旋转。由此,在定子线圈22感应出电流。
三相线圈各自的始端与设置于端子台30(在图1中并未图示,请参照图2)的输入输出端子32相连。端子台30是安装于定子16的轴向一端的部件,具有输入输出端子32。输入输出端子32对三相线圈的各自与设置于外部的变换器(inverter)进行电中继。此外,以下,将旋转电机10的轴向两侧中、设有上述端子台30和后述的温度传感器34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称为“引线侧”,将相反侧(图1中的右侧)称为“引线相反侧”。本实施方式中的“引线侧”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一端侧”,“引线相反侧”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另一端侧”。
在引线侧的线圈端部22e,设有用于检测定子线圈22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4。温度传感器34只要是能够输出与温度相应的电信号,则没有特别地限定,例如由热敏电阻等构成。控制旋转电机10的驱动的控制部(未图示)为了保护旋转电机10不受热的损害,在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高的情况下,限制在定子线圈22流动的电流。另外,控制部根据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来调整向定子线圈22排出的冷却油(制冷剂)的排出流量。
在此,如图2所示,在从轴向观察定子时,将左右平均分割定子16的线作为垂直线(左右分割线)Lv,将上下平均分割定子16的线作为水平线(上下分割线)Lh。垂直线Lv和水平线Lh通过定子的轴。于是,端子台30和温度传感器34被设置于相对于左右分割线Lv倾斜20~60度左右的位置。换言之,端子台30和温度传感器34被设置于比定子16的水平线更靠上侧且偏离垂直线的位置。
封装壳18被大致划分成壳本体24、罩26、以及安装于壳本体24和罩26的内面的二个排出板46、56。壳本体24是轴向一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引线侧端部)开口的大致圆筒形部件。另外,罩26是覆盖壳本体24的开口的部件,利用螺栓等固定部件而被固定于壳本体24。上述封装壳18的基本构成能够利用公知的相关技术,所以,省略此处的详细说明。以下,主要对设置于封装壳18的第1排出机构40和第2排出机构42进行说明。
在罩26中与引线侧的线圈端部22e相对向的相对向面,设有用于排出冷却油的第1排出机构40。另外,在壳本体24中与另一端侧(图1的右端侧)的线圈端部22e相对向的相对向面,设有用于排出冷却油的第2排出机构42。
如图2、图4所示,第1排出机构40由形成于罩26的内面的第1冷却槽44和覆盖上述第1冷却槽44的第1排出板46构成。第1冷却槽44是在罩26中、在轴向上与线圈端部22e相对向的位置处在周向延伸的槽。
另外,第1排出板46是宽度比第1冷却槽44大足够多的圆弧状的板。上述第1排出板46利用螺栓等而被固定于罩26的内面。此时,第1排出板46液密地紧贴于罩26的内面并覆盖第1冷却槽44。由此,在罩26与第1排出板46之间,形成供冷却油流动的制冷剂路52。
在第1排出板46形成有在周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排出孔48。各排出孔48在厚度方向贯通第1排出板46。在制冷剂路52流动的冷却油经由上述多个排出孔48而向外部喷出。因此,冷却油从制冷剂路52经由多个排出孔48沿轴向喷出,碰到引线侧的线圈端部22e的轴向端面。第1排出板46的多个排出孔48配置于冷却油不沾到温度传感器34的位置,之后对上述位置进行详细说明。
第2排出机构42也具有与第1排出机构40大致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第2排出机构42由在壳本体24的内面在周向延伸的第2冷却槽54和覆盖上述第2冷却槽54的第2排出板56构成。第2排出板56液密地紧贴于壳本体24的内面并覆盖第2冷却槽54。在第2排出板56形成有在周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排出孔58。冷却油从制冷剂路52经由多个排出孔58沿轴向喷出,碰到引线相反侧的线圈端部22e的轴向端面。第2排出板56的多个排出孔58配置于冷却油沾到线圈端部22e的整个面的位置,之后将对上述位置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在封装壳18的外侧设有将冷却油导向第1排出机构40和第2排出机构42的制冷剂通路62。上述制冷剂通路62在中途分支成两股。分支后的制冷剂通路62与第1冷却槽44和第2冷却槽54连通。另外,排出到线圈端部22e的冷却油由于重力而向下方落下,积存于封装壳18的底部。在封装壳18的底部连接着用于回收积存的冷却油的回收通路(未图示)。经由回收通路而回收的冷却油在自然冷却后,再次经由制冷剂通路62而向第1、第2排出机构40、42供给。
接下来,参照图5、图6对第1、第2排出机构40、42中的多个排出孔48、58的配置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第1排出机构40的多个排出孔48与定子16的位置关系的图。图6是说明第2排出机构42的多个排出孔58与定子16的位置关系的图。此外,图5是从图1的纸面左侧观察引线侧的线圈端部22e。图6是从图1的纸面右侧观察引线相反侧的线圈端部22e。因此,图2与图5、以及图3与图6的视线的朝向翻转。并且,由于视线的朝向翻转的关系,在图2与图5、以及图3与图6中,多个排出孔48、58、温度传感器34等的位置被左右翻转地观察到。
如上述那样,在引线侧的线圈端部22e,安装有温度传感器34和端子台30。温度传感器34和端子台30被配置于比水平线Lh更靠上侧且偏离垂直线Lv的位置。通过这样将温度传感器34配置于比上下分割线Lh更靠上侧,温度传感器34难以浸入积存在封装壳18的底部的冷却油中。另外,通过将温度传感器34配置于比水平线Lh更靠上侧,能够缩窄后述的回避区域、扩大多个排出孔48的可配置区域。
第1排出机构40的多个排出孔48被配置于冷却油难以沾到上述温度传感器34的位置。具体地说,多个排出孔48被配置于避开了回避区域La的区域。回避区域La指的是如下的区域:在图5中,被虚线所包围的区域,是在从垂直线Lv观察时与温度传感器34相同的一侧且比温度传感器34的下端更靠重力方向上侧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着垂直线Lv而与温度传感器34相反的一侧且比水平线Lh更靠上侧的区域,设有第1排出机构40的多个排出孔48。从多个排出孔48排出的冷却油在碰到线圈端部22e的轴向端面后,在重力的影响下,沿着上述线圈端部22e向下方落下。在图5中,薄墨阴影示出了沾到冷却油的范围。
从图5可知,若将多个排出孔48配置于比水平线Lh更靠上侧,则排出的冷却油由于重力而向下方扩展,因此,即使排出孔48的个数少,也能够在大范围沾到冷却油。另外,在从垂直线Lv观察时与温度传感器34相同的一侧并未设置排出孔48,所以,冷却油不会沾到温度传感器34上。
在图6中也同样地,薄墨阴影示出了沾到冷却油的范围。另外,在图6所图示的引线相反侧并未设置温度传感器34,但在图6中,作为参考,用双点划线示出了配置于引线侧的温度传感器34的位置。
第2排出机构42的多个排出孔58隔着垂直线Lv被配置于左右两侧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垂直线Lv为中心,在与温度传感器34相同的区域设有五个排出孔58,在与温度传感器34相反的一侧的区域设有二个排出孔58。换言之,第2排出机构42设有7个排出孔58,比第1排出机构40的排出孔48多。相应于排出孔的个数多的量,每单位时间从第2排出机构42排出的制冷剂流量也比第1排出机构40的制冷剂流量多。另外,所有的排出孔58均配置于比水平线Lh更靠上侧。
从多个排出孔58喷出的冷却油在碰到引线相反侧的线圈端部22e的轴向端面后,在重力的影响下,沿着上述线圈端部22e向下方落下。另外,在左右两侧设有多个排出孔58,所以,冷却油沾到整个线圈端部22e。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线相反侧,将在面对观察时配置于左侧的排出孔58设置得比在面对观察时配置于右侧的排出孔58多。如上述那样设置多个排出孔58是因为:在引线相反侧的面对观察时的左侧是引线侧的面对观察时的右侧,是配置温度传感器34的一侧。在引线侧,配置温度传感器34的区域不沾上冷却油,冷却能力容易变低。于是,在引线相反侧,为了增加冷却油的排出流量而提高冷却能力,增加了排出孔58的个数。
接下来,与相关技术相比较地说明将多个排出孔48、58设为上述那样的配置的理由。图7是表示相关技术的排出机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另外,图8是说明引线侧的多个排出孔104与定子16的位置关系的图。图9是说明引线相反侧的多个排出孔106与定子16的位置关系的图。
在相关技术中,在比线圈端部22e更靠重力方向上侧,设有与旋转轴12平行地延伸第1、第2配管100、102。各配管100、102是上述各配管的始端与冷却油的供给源相连且上述各配管的末端被封闭的配管。在配管100、102的末端附近的周面,分别形成两个排出孔104和两个排出孔106。从上述排出孔104、106向外部放出冷却油。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冷却油从配管100、102经由排出孔104、106沿径向排出,碰到线圈端部22e的外周面。然后,碰到线圈端部22e的外周面的冷却油沿着线圈端部22e向下方落下。然而,虽然也取决于冷却油的排出流量,但冷却油却很难到达比水平线Lh更靠下侧。通常,如图8、图9中薄墨阴影所示那样,在从垂直线Lv倾斜40~70度左右的范围内沾到冷却油。
在此,在引线侧,温度传感器34被设置于相对于垂直线Lv倾斜20度~70度左右的位置,所以,在相关技术中,温度传感器34的配置范围与沾到冷却油的范围重叠。因此,在相关技术中,冷却油容易沾到温度传感器34上。在此情况下,温度传感器34的温度降低,所以,定子线圈22的实际温度与温度传感器34检测的检测温度的偏离变大。
在此,如上所述,旋转电机10的控制部为了保护旋转电机10不受热的损害,基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来控制通电量、冷却油的流量等。因此,若在温度传感器34上沾上冷却油而检测到比实际的线圈温度低的温度的话,就无法适当地保护旋转电机10不受热的损害。
为了避免该问题,也考虑了将温度传感器34配置于比垂直线Lh更靠下侧。若是该配置,则在相关技术中也同样地,从排出孔104排出的冷却油不会沾到温度传感器34。但是,在封装壳18的下部有时会积存落下的冷却油。若将温度传感器34设在定子16的下部的话,存在温度传感器34浸入积存的冷却油的可能性。在此情况下也同样地,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精度降低。也就是说,为了维持检测温度的精度,希望将温度传感器34设置于比水平线更靠重力方向上侧。
另外,在相关技术中,排出孔104仅设置于定子16的上侧,所以,沾到冷却油的范围小,定子线圈22的冷却效率恶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排出孔48、58在周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所以,能够在线圈端部22e的大范围沾上冷却油。结果,根据本发明,能够高效地冷却定子1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线侧,仅在从垂直线Lv观察时温度传感器34的相反侧沾上冷却油,所以,能够将实际的线圈温度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的偏离抑制得小。
图10、图11是测定了本实施方式与相关技术中的定子线圈22的温度的实验结果。在实验中,驱动本实施方式和相关技术的旋转电机10,检测此时的定子线圈22的温度。在定子线圈22的温度检测中,采用由热敏电阻构成的温度传感器34、以及热电偶。温度传感器34设置于引线侧的线圈端部22e中从垂直线Lv倾斜45度的位置。热电偶在引线侧以45度间隔设有8个,在引线相反侧以45度间隔设有7个。各热电偶以不沾上冷却油的方式设置于线圈端部22e的内部。因此,可以说热电偶的检测温度比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更接近实际的线圈温度。
图10示出了引线侧的温度测定结果,图11示出了引线相反侧的温度测定结果。另外,在图10中,黑方块表示相关技术中的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白方块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另外,在图10、图11中,虚线表示相关技术中的热电偶的检测温度,实线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热电偶的检测温度。另外,图10、图11中的径向的标度Kn表示温度,相邻的标度的差值(Kn+1-Kn)不管n的值如何都是一定的固定值。
从图10、图11可知,在相关技术中,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黑方块)为K2左右。而热电偶的检测温度(虚线)在线圈端部22e的下半侧、尤其是引线相反侧的下半侧变高,超过了K4。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白方块)为K3左右。另外,热电偶的检测温度(实线)在配置着温度传感器34的引线侧的右半部分变高,超过了K4。
若比较相关技术与本实施方式的话,热电偶的检测温度的最高值在相关技术和本实施方式中是大致相同的,但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在相关技术中比在本实施方式中低。也就是说,接近实际的线圈温度的热电偶的检测温度与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的偏离在相关技术中较大。
在此,旋转电机10的控制部为了保护旋转电机10不受热的损害,若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变高,则减少通电量、或增加冷却油的流量。在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与实际的线圈温度的偏离变大时,本来需要电流限制、冷却油量的增加,尽管如此,却存在不进行电流限制、冷却油量的增加而无法充分保护旋转电机10不受热的损害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引线侧的多个排出孔48配置于冷却油不沾到温度传感器34的位置,所以,与相关技术相比,温度传感器34的检测温度与实际的线圈温度的偏离小。结果,能够适当地控制定子线圈22的通电量、冷却油的流量。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线侧,配置着温度传感器34的一侧的冷却容易不足。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弥补引线侧的冷却能力的降低,使引线相反侧的排出孔58的数量多。由此,每单位时间从第2排出机构42排出冷却油量比每单位时间从第1排出机构40排出的冷却油量多。由此,能够提高引线相反侧的冷却能力,能够进一步抑制定子线圈22的温度增加。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引线相反侧,在从垂直线Lv观察时配置于与温度传感器34相同的区域的排出孔58的个数(五个)比配置于温度传感器34的相反侧的排出孔58的个数(二个)多。由此,能够在引线相反侧弥补引线侧的冷却不足,能够进一步降低定子线圈22的温度的不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在轴向上与线圈端部22e相对向的面形成的多个排出孔48、58排出冷却油。因此,与从线圈端部22e的重力方向上侧的排出孔104、106排出冷却油的相关技术相比,能够在大范围沾上冷却油,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定子线圈22。尤其是在未设有温度传感器34的引线相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油能够沾到整个线圈端部22e,所以,与相关技术相比,能够整体地降低线圈端部22e的温度。
另外,如至此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出孔48、58都设置在比水平线Lh更靠重力方向上侧。通过采用该构成,能够利用重力使冷却油也沾到比多个排出孔48、58更靠下侧。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排出孔仅设置在比水平线Lh更靠下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冷却定子线圈22。
至此说明的构成是一个例子,只要至少是设置于引线侧的多个排出孔48避开回避区域La(从垂直线Lv观察时与温度传感器34相同的一侧且比温度传感器34的下端更靠重力方向上侧的区域)地配置,也可以是其它构成。
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配置于引线侧的第1排出机构40形成为向下侧凸的大致C字状,将一部分的排出孔48配置于从垂直线Lv观察时与温度传感器34相同的一侧且比温度传感器34的下端更靠下侧的位置。
另外,排出机构40、42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因此,如图13所示,可以隔着温度传感器34在左右两侧设置第1排出机构40。另外,温度传感器34的位置也可以适当地变更,如图13所示,也可以将温度传感器34配置于垂直线Lv上而将第1排出机构40配置于温度传感器34的两侧。另外,冷却槽44、54和排出板46、56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直线状。
另外,在至此的说明中,排出机构40、42由壳本体24或罩26、以及排出板46、56构成,但只要能得到向线圈端部22e的轴向端面排出冷却油的排出孔48、58,也可以适当采用不同的构成。例如,如图15所示,也可以不要第1排出板46,作为代替,在罩26的外面(外方的面)设置第1冷却槽44并在内面设置排出孔48。在此情况下,只要在罩26的外面安装覆盖第1冷却槽44的覆盖部件60即可。
Claims (7)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重力方向交叉的旋转轴;
定子,该定子具有定子芯、以及从该定子芯的轴向第一端侧的端面向轴向外侧突出的第一端侧线圈端部;
转子;
收纳所述定子和转子的壳;
安装于所述第一端侧线圈端部的温度传感器;以及
第1排出机构,该第1排出机构在与所述第一端侧线圈端部在轴向上相对向的所述壳的第1面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端侧线圈端部排出制冷剂的多个第1排出孔,
其中,所述第1排出机构的多个第1排出孔被配置于避开回避区域的区域;
所述回避区域是如下区域:是沿着定子的轴向看时,相对于通过定子芯的轴的垂直线而言的右侧区域和左侧区域中的、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放置区域相同的区域,并且,是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下端靠重力方向上侧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传感器被安装于沿着所述定子的轴向看时比通过所述定子的轴的水平线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排出机构的多个排出孔被配置于比所述水平线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排出机构的多个排出孔被配置于沿着所述定子的轴向看时比通过定子的轴的水平线靠重力方向上侧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该旋转电机还包括第2排出机构,该第2排出机构在与第二端侧线圈端部在轴向上相对向的所述壳的面,具有朝向所述第二端侧线圈端部排出制冷剂的多个第2排出孔,所述第二端侧线圈端部从所述定子芯的轴向第二端侧的端面向轴向外侧突出;
所述第2排出机构的多个第2排出孔被配置于所述垂直线左右两侧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每单位时间从所述第2排出机构排出的制冷剂量比每单位时间从所述第1排出机构排出的制冷剂量大。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具有壳本体、覆盖所述壳本体的一端的罩、以及排出板;
在所述壳本体和罩的某一者的内面中、在与所述线圈端部在轴向上相对向的位置,形成在周向延伸的第1冷却槽;
所述排出板具有所述第1排出机构的所述多个排出孔,并且以覆盖所述第1冷却槽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本体和罩的某一者的内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23089 | 2016-11-16 | ||
JP2016223089A JP6500878B2 (ja) | 2016-11-16 | 2016-11-16 |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075607A true CN108075607A (zh) | 2018-05-25 |
CN108075607B CN108075607B (zh) | 2020-05-01 |
Family
ID=60244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0273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75607B (zh) | 2016-11-16 | 2017-11-10 | 旋转电机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68949B2 (zh) |
EP (1) | EP3324519B1 (zh) |
JP (1) | JP6500878B2 (zh) |
KR (1) | KR101990208B1 (zh) |
CN (1) | CN108075607B (zh) |
BR (1) | BR102017023086A2 (zh) |
RU (1) | RU201713763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26657A (zh) * | 2018-12-26 | 2021-08-06 | 株式会社牧田 | 电动作业机 |
CN113711476A (zh) * | 2019-04-19 | 2021-11-26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驱动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00878B2 (ja) * | 2016-11-16 | 2019-04-1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
US10788111B2 (en) * | 2017-12-12 | 2020-09-29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Torque converter cover for supplying cooling to a hybrid electric motor |
JP2019205260A (ja) * | 2018-05-22 | 2019-11-2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 |
KR102610731B1 (ko) * | 2018-10-08 | 2023-12-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모터 냉각구조 |
JP2020150641A (ja) * | 2019-03-12 | 2020-09-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およびモータユニット |
CN115088164B (zh) * | 2020-02-10 | 2023-05-26 | 株式会社明电舍 | 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 |
JP7456192B2 (ja) * | 2020-02-28 | 2024-03-27 | ニデック株式会社 | 駆動装置 |
CN115257232A (zh) * | 2021-04-30 | 2022-11-01 | 德纳Tm4股份有限公司 | 带有引导的转子和头部喷射冷却的电动车桥 |
CN115693995A (zh) * | 2021-07-27 | 2023-02-03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马达及马达定子 |
WO2023076799A1 (en) * | 2021-10-27 | 2023-05-04 | Atieva, Inc. | Dual sided stator cooling system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45892A (ja) * | 2008-08-11 | 2010-02-25 | Toyota Motor Corp | 回転電機 |
US20110148229A1 (en) * | 2008-05-07 | 2011-06-23 | Paul Esse |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spray and sump cooling |
US20140126606A1 (en) * | 2012-11-02 | 2014-05-08 | Honda Motor Co., Ltd. | Method of estimating magnet temperature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ry |
US20140300222A1 (en) * | 2013-04-08 | 2014-10-09 | Honda Motor Co., Ltd. |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
JP5740311B2 (ja) * | 2010-10-05 | 2015-06-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の駆動装置 |
US20160013705A1 (en) * | 2014-07-08 | 2016-01-14 | Denso Corporation |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20269A (en) | 1979-07-25 | 1981-02-25 | Miyoshi Kousakushiyo Yuugen | Method of building high working rest in narrow place and said rest |
JP4586542B2 (ja) * | 2005-01-17 | 2010-11-2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 |
JP4535189B2 (ja) * | 2008-12-09 | 2010-09-0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回転電機 |
US8558422B2 (en) * | 2011-03-31 | 2013-10-15 | Caterpillar Inc. | Uniform contained cooling for stator |
JP5811665B2 (ja) * | 2011-07-28 | 2015-11-1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気 |
JP2013211941A (ja) * | 2012-03-30 | 2013-10-10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回転電機における固定子コイル温度検出の信頼性向上 |
JP5604498B2 (ja) * | 2012-11-08 | 2014-10-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体 |
JP2014107956A (ja) * | 2012-11-28 | 2014-06-09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モータ駆動装置 |
JP2015063266A (ja) * | 2013-09-26 | 2015-04-09 | Ntn株式会社 | 車輪用駆動装置 |
JP6500878B2 (ja) * | 2016-11-16 | 2019-04-1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
-
2016
- 2016-11-16 JP JP2016223089A patent/JP6500878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10-26 BR BR102017023086-4A patent/BR102017023086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7-10-27 RU RU2017137630A patent/RU2017137630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7-10-27 US US15/796,095 patent/US1046894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11-02 EP EP17199788.5A patent/EP3324519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7-11-10 CN CN201711102737.4A patent/CN10807560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11-13 KR KR1020170150298A patent/KR10199020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148229A1 (en) * | 2008-05-07 | 2011-06-23 | Paul Esse |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spray and sump cooling |
JP2010045892A (ja) * | 2008-08-11 | 2010-02-25 | Toyota Motor Corp | 回転電機 |
JP5740311B2 (ja) * | 2010-10-05 | 2015-06-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の駆動装置 |
US20140126606A1 (en) * | 2012-11-02 | 2014-05-08 | Honda Motor Co., Ltd. | Method of estimating magnet temperature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ry |
US20140300222A1 (en) * | 2013-04-08 | 2014-10-09 | Honda Motor Co., Ltd. |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
US20160013705A1 (en) * | 2014-07-08 | 2016-01-14 | Denso Corporation |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26657A (zh) * | 2018-12-26 | 2021-08-06 | 株式会社牧田 | 电动作业机 |
CN113226657B (zh) * | 2018-12-26 | 2024-04-23 | 株式会社牧田 | 电动作业机 |
CN113711476A (zh) * | 2019-04-19 | 2021-11-26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驱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017137630A (ru) | 2019-04-29 |
EP3324519B1 (en) | 2021-11-24 |
KR101990208B1 (ko) | 2019-06-17 |
US20180138787A1 (en) | 2018-05-17 |
JP2018082555A (ja) | 2018-05-24 |
US10468949B2 (en) | 2019-11-05 |
RU2017137630A3 (zh) | 2019-04-29 |
JP6500878B2 (ja) | 2019-04-17 |
CN108075607B (zh) | 2020-05-01 |
KR20180055713A (ko) | 2018-05-25 |
EP3324519A1 (en) | 2018-05-23 |
BR102017023086A2 (pt) | 2018-06-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075607A (zh) | 旋转电机 | |
US8110952B2 (en) |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guide or outlets for splitting refrigerant | |
US20220286001A1 (en) | Cooling mechanism of a stator for an axial flux machine | |
EP3460958B1 (en) | Oil circulation type motor and eco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 |
JP6760099B2 (ja) | 回転電機 | |
JP4949983B2 (ja) | 回転電機 | |
CN110071587A (zh) | 旋转电机的转子和旋转电机 | |
US9647500B2 (en) | Ro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 |
US20170279322A1 (en) |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 |
KR20160050197A (ko) | 구동 모터의 냉각유닛 | |
JP6760103B2 (ja) | 回転電機の冷却構造 | |
DE102012100248A1 (de) | Elektrische Permanentmagnetmaschine mit integriertem Magnetflussgeber | |
Hawkins et al. | Design optimization,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f general motors new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drive unit (1ET35) | |
WO202209400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machines using coolant cans | |
CN109962575A (zh) | 旋转电机 | |
US11545875B2 (en) | Motor provided with cooling system | |
CN106464050A (zh) | 具有用于旋转电机的磁通量集中的永磁体的转子 | |
JP2020099177A (ja) |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 |
JPWO2011151874A1 (ja) |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 |
CN104471843A (zh) | 电机 | |
CN106849545A (zh) | 用于电机的转子的制造方法和具有该转子的电机 | |
US11084399B2 (en) | Vehicle control apparatus | |
CN104620479A (zh) | 电机 | |
EP2942861A1 (en) | Multifunction electromagnetic retarder | |
US20220140669A1 (en) | Distribution ring for electric mo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Yamagishi Yoshitada Inventor after: Imagawa Tadashi Inventor after: Sugiyama Toshiya Inventor after: Chikawa Tetsuro Inventor before: Yamagishi Yoshitada Inventor before: Imagawa Tadashi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