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71570A - 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71570A
CN108071570A CN201711077573.4A CN201711077573A CN108071570A CN 108071570 A CN108071570 A CN 108071570A CN 201711077573 A CN201711077573 A CN 201711077573A CN 108071570 A CN108071570 A CN 108071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h
drive shaft
crank chamber
inclined plate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775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健治
佐竹规彰
挂川真
挂川真一
久保裕司
广田英
樽谷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71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7157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2Lubrication
    • F04B39/0207Lubrication with lubr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09Controlled pressure
    • F04B2027/1813Crankcas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22Valve-controlled fluid conn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4Valve controlling parameter
    • F04B2027/1845Crankcas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86Open (not controlling) fluid pass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Slid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发挥高的控制性并且能够发挥更高的耐久性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抽气通路(59)包括轴路(51)、第1路径(53a~53c)以及第2路径(55a~55c)。第2路径(55a~55c)连通于轴路(51)并在驱动轴(3)的径向上延伸,且在曲柄室(21)内在比第1路径(53a~53c)靠近斜板(5)的位置开口于驱动轴(3)的外周面(30)。并且,在该压缩机中,第1路径(55a~55c)总是与曲柄室(21)内连通。另外,在驱动轴(3)设置有阀芯(43)。阀芯(43),在斜板(5)的倾斜角度为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将曲柄室(21)内与第2路径(55a~55c)连通,另一方面,在倾斜角度为中间值时,使曲柄室(21)内与第2路径(55a~55c)为非连通。

Description

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往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以下,仅称为压缩机。)。该压缩机具备壳体、驱动轴、斜板、活塞以及控制机构。壳体具有:缸体,其形成有缸孔;第1壳体,在其与缸体之间形成曲柄室;以及第2壳体,其形成有排出室以及吸入室。驱动轴以能够在曲柄室内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另外,在驱动轴设置有凸出部件。凸出部件配置于曲柄室内。
斜板配置于曲柄室内,并能够与驱动轴一体旋转地支承于驱动轴。由此,在曲柄室内凸出部件与斜板相对向。活塞在缸孔内形成压缩室,并且能够以与斜板的倾斜角度相应的冲程在缸孔内往复运动。另外,在该压缩机中,在第1壳体设置有轴孔、密封部件以及连通路。轴孔连接于曲柄室,并能够供驱动轴插通。密封部件配置于比曲柄室、轴孔靠外侧的位置。密封部件一边将驱动轴保持为能够旋转,一边对壳体的外部与曲柄室之间进行密封。连通路以与驱动轴交叉的方式延伸,一方的端部开口于曲柄室内,另一方的端部开口于轴孔与密封部件之间。
控制机构通过曲柄室内的压力对倾斜角度进行变更。控制机构具有:供气通路,其将排出室与曲柄室连通;抽气通路,其将曲柄室与吸入室连通;以及容量控制阀,其能够对供气通路的开度进行变更。另外,抽气通路包括轴路、第1路径(相当于专利文件1中的常开通路45)以及第2路径(相当于专利文件1中的开口于曲柄室内的路径(导入通路46、47双方))。轴路形成于驱动轴,并在驱动轴的轴向上延伸。第1路径以及第2路径分别形成于驱动轴。第1路径以及第2路径分别连通于轴路并在驱动轴的径向上延伸,且开口于驱动轴的外周面。具体而言,第1路径在曲柄室的外侧,在轴孔与密封部件之间,进而在凸出部件与密封部件之间开口于驱动轴的外周面。第1路径通过连通路总是与曲柄室内连通。另一方面,第2路径在曲柄室内在成为斜板的附近的位置开口于驱动轴的外周面。在此,在斜板的附近,与曲柄室内的其他部位相比,制冷剂所含的润滑油的量少。另外,在该压缩机中,在驱动轴设置有阀芯。阀芯能够与斜板联动地在驱动轴的轴向上移动。
在该压缩机中,随着控制机构使曲柄室内的压力升高,斜板的倾斜角度减小。由此,驱动轴每旋转一圈的排出容量减小。相反地,随着控制机构使曲柄室内的压力降低,斜板的倾斜角度增大。由此,驱动轴每旋转一圈的排出容量增大。并且,在该压缩机中,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在驱动轴的轴向上移动了的阀芯堵住第2开口。因此,曲柄室内与第2路径成为非连通,曲柄室内的制冷剂不会从第2路径经由轴路向吸入室导出。另一方面,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比最大值小且比最小值大的中间值时,阀芯使曲柄室内与第2路径连通。因此,曲柄室内的制冷剂分别从第1路径以及第2路径经由轴路向吸入室导出。在此,如上所述,在曲柄室内在斜板的附近,制冷剂所含的润滑油的量少。因此,在该压缩机中,从第2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所含的润滑油的量,比从第1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所含的润滑油的量少。因此,在该压缩机中,通过曲柄室内与第2路径连通,从而能够使从第1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小,另一方面,即使曲柄室内与第2路径连通,也不会由此导致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过量地导出润滑油。
这样,在该压缩机中,在调整曲柄室内的压力时,既能够确保从第1路径、第2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的流量,又能够调整此时与制冷剂一起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润滑油的量。由此,在该压缩机中,既能够提高控制性,又能够容易在曲柄室内确保一定量的润滑油,由润滑油来对曲柄室内进行润滑。结果,能够在该压缩机中发挥高的耐久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324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要求一种提高控制性并且耐久性更优异的压缩机。在这一点上,在上述以往的压缩机中,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小值时,曲柄室内与第2路径成为非连通。由此,在该压缩机中,此时从第1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的流量增大,曲柄室内的润滑油向吸入室导出。在此,即使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小值、制冷剂的排出容量为最少时,也有时从曲柄室导出到吸入室的制冷剂以及润滑油被向压缩室导入,从排出室向压缩机的外部的冷凝器导出。另外,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小值时,从压缩机的外部的蒸发器向吸入室导入的制冷剂的流量变少,所以向曲柄室流入的润滑油的量也变少。由于这些原因,有时会招致曲柄室内的润滑油的不足,所以在该压缩机中,难以进一步提高耐久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其要解决的课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发挥高的控制性,并且能够发挥更高的耐久性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具备:壳体,其形成有排出室、吸入室、曲柄室以及缸孔;驱动轴,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曲柄室内;斜板,其配置于所述曲柄室内且能够与所述驱动轴一体旋转地支承于所述驱动轴;活塞,其在所述缸孔内形成压缩室,并以与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相应的冲程在所述缸孔内往复运动;以及控制机构,其通过所述曲柄室内的压力将所述倾斜角度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进行变更,
所述控制机构具有:供气通路,其将所述排出室与所述曲柄室连通;抽气通路,其将所述曲柄室与所述吸入室连通;以及容量控制阀,其能够对所述供气通路以及所述抽气通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开度进行变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气通路包括:
轴路,其形成于所述驱动轴,并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延伸;
第1路径,其形成于所述驱动轴,连通于所述轴路并在所述驱动轴的径向上延伸,且在所述曲柄室内开口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以及
第2路径,其形成于所述驱动轴,连通于所述轴路并在所述驱动轴的径向上延伸,且在所述曲柄室内在比所述第1路径靠近所述斜板的位置开口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
在所述驱动轴,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斜板联动地在所述轴向上移动的阀芯,
所述第1路径总是与所述曲柄室内连通,
所述阀芯,在所述倾斜角度为所述最大值或所述最小值时将所述曲柄室内与所述第2路径连通,另一方面,在所述倾斜角度为比所述最大值小且比所述最小值大的中间值时,使所述曲柄室内与所述第2路径为非连通。
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通过阀芯将曲柄室内与第2路径连通,从而第1路径与第2路径均连通于曲柄室。因此,曲柄室内的制冷剂分别从第1、2路径中的各路径经由轴路向吸入室导出。于是,通过第1路径与第2路径均连通于曲柄室,从而与曲柄室内与第2路径为非连通的情况相比,在调整曲柄室内的压力时,既能够确保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的流量,又能够使从第1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小。在此,第2路径在曲柄室内在比第1路径靠近斜板的位置开口于驱动轴的外周面。在曲柄室内在靠近斜板的位置,制冷剂所含的润滑油的量少。由此,从第2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所含的润滑油的量比从第1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所含的润滑油的量少。结果,即使在第2路径与曲柄室连通的情况下,也不会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过量地导出润滑油,能够在曲柄室内确保一定量的润滑油。
具体而言,在该压缩机中,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大值时,第1路径与第2路径均连通于曲柄室。由此,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大值时,既能够确保分别从第1、2路径中的各路径经由轴路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的流量,又能够使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润滑油的量减小。因此,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大值时,难以发生曲柄室内的润滑不足。
另外,在该压缩机中,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中间值时,阀芯使曲柄室内与第2路径为非连通。即,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中间值时,曲柄室内的制冷剂不会从第2路径经由轴路向吸入室导出。由此,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中间值时,从第1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的流量变多,由此能够防止在曲柄室内过度贮存润滑油。因此,能够抑制在曲柄室内由斜板搅拌润滑油导致的润滑油的发热。
而且,在该压缩机中,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小值时,第1路径与第2路径均连通于曲柄室。因此,在该压缩机中,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小值时能够减小从第1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的流量。这样,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小值时,既能够确保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的流量,又能够减少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润滑油的量。结果,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小值时,难以发生曲柄室内的润滑不足。
因此,本发明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发挥高的控制性,并且发挥更高的耐久性。
优选的是,第1路径在曲柄室内在比第2路径靠近缸孔的位置开口于驱动轴的外周面。在该情况下,可以适当地使从第1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所含的润滑油的量比从第2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所含的润滑油的量多。
壳体可以具有:缸体,其形成有缸孔;和第1壳体,在其与缸体之间形成曲柄室。另外,可以在第1壳体设置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一边将驱动轴保持为能够旋转,一边对第1壳体的外部与曲柄室之间进行密封。而且,可以在曲柄室内,设置有凸出部件,该凸出部件设置于驱动轴且与斜板相对向。另外,抽气通路可以具有第3路径,该第3路径形成于驱动轴,连通于轴路并在驱动轴的径向上延伸,且在密封部件与凸出部件之间开口于驱动轴的外周面。并且,优选的是,第3路径总是与曲柄室内连通。
在该情况下,通过从第3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所含的润滑油,能够适当地对密封部件进行润滑。另外,如上所述,曲柄室内的制冷剂也通过从第1路径、第2路径经由轴路来向吸入室导出,所以能够调整从第3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的流量。
第2路径可以为多个。并且,优选的是,各第2路径在驱动轴的周向上分别开口于驱动轴的外周面。在该情况下,在曲柄室内与各第2路径连通了时,能够适当地调整从各第2路径经由轴路从曲柄室内向吸入室导出的制冷剂的流量。
另外,本发明的压缩机可以具备:凸出部件,其设置于驱动轴,并在曲柄室内与斜板相对向;和斜板臂,其形成于斜板,并从凸出部件向斜板传递驱动轴的旋转。而且,可以在斜板形成有:插通孔,其供驱动轴插通;和抵接部,其在隔着轴心与斜板臂相反的一侧位于插通孔内,并与驱动轴的外周面抵接。并且,优选的是,第2路径在驱动轴的周向上,在离开抵接部的位置开口于驱动轴的外周面。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在驱动轴的外周面第2路径与抵接部接触,能够适当地变更斜板的倾斜角度。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发挥更高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实施例1的压缩机中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大值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在实施例1的压缩机中斜板的倾斜角度为中间值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在实施例1的压缩机中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小值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涉及实施例1的压缩机的、示出第1路径以及轴路等的图1中的I-I剖视图。
图5是涉及实施例1的压缩机的、示出第2路径以及轴路等的图1中的II-II剖视图。
图6是涉及实施例1的压缩机的、示出斜板的倾斜角度的变化、与第1路径的开口面积和第2路径的开口面积之和的变化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涉及实施例2的压缩机的、示出第2路径等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3…驱动轴
5…斜板
5c…插通孔
5d…抵接部
5f…斜板臂
7…活塞
9…控制机构
13…第1壳体
15a…吸入室
15b…排出室
17…缸体
17a…缸孔
21…曲柄室
23…密封部件
30…外周面
31…供气通路
33…容量控制阀
41…凸出部件
43…阀芯
47…压缩室
50…轴路
53a~53c…第1路径
55a~55c…第2路径
57…第3路径
59…抽气通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实施例1、2进行说明。实施例1、2的压缩机是容量可变型单头斜板式压缩机。这些压缩机均搭载于车辆,构成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回路。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实施例1的压缩机具备壳体1、驱动轴3、斜板5、多个活塞7、以及控制机构9。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纸面左侧设为压缩机的前侧,将图1的纸面右侧设为压缩机的后侧。另外,将图1的纸面上侧设为压缩机的上侧,将图1的纸面下侧设为压缩机的下侧。并且,在图2以后,与图1相对应地表示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此外,实施例1中的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是一个例子。本发明的压缩机与所搭载的车辆相对应地,适当变更其安装姿势。对于后述的实施例2也同样。
壳体1具有:第1壳体13,其位于压缩机的前方;第2壳体15,其位于压缩机的后方;缸体17,其位于第1壳体13与第2壳体15之间;以及阀形成板19。
第1壳体13具有:前壁13a,其在前方在压缩机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和周壁13b,其与前壁13a一体化,并从前壁13a朝向后方延伸。通过上述的前壁13a和周壁13b,第1壳体13呈有底的大致圆筒形状。另外,通过上述的前壁13a和周壁13b,在第1壳体13内,在与缸体17之间形成有曲柄室21。
另外,在第1壳体13,形成有凸起(boss)13c、第1轴孔13d以及连通路13e。凸起13c从前壁13a朝向前方突出。在凸起13c内,设置有从凸起13c的前端朝向后方延伸的第1收容室130。在第1收容室130内设置有密封部件23。第1轴孔13d在压缩机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连接于第1收容室130和曲柄室21。在第1轴孔13d内设置有第1滑动轴承25a。
连通路13e一边倾斜一边在压缩机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连接于第1收容室130和曲柄室21。更具体而言,连通路13e的前端在比密封部件23靠后方处开口于第1收容室130内。并且,连通路13e的后端在后述的凸出(lug)部件41的前方开口于曲柄室21内。由此,第1收容室130通过连通路13e与曲柄室21连通。
在第2壳体15,形成有吸入室15a、排出室15b、环状壁15c、外周壁15d、吸入口15e、第2收容室15f以及排出口15g。吸入室15a由环状壁15c区划出,位于第2壳体15的中心侧。排出室15b由环状壁15c和外周壁15d区划出,位于吸入室15a的外周侧。排出室15b形成为环状,从外周侧包围吸入室15a。
吸入口15e与吸入室15a连通并在第2壳体15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吸入口15e的后端开口于第2壳体15的后端面。由此,吸入口15e使吸入室15a与压缩机的外部连通。第2收容室15f与排出室15b连通并在第2壳体15的前后方向上延伸。排出口15g在第2壳体15的上下方向上延伸,排出口15g的上端开口于第2壳体15的上端面。排出口15g通过第2收容室15f与排出室15b连通。
另外,在第2壳体15,设置有能够对排出室15b与压缩机的外部的连通或非连通进行切换的排出止回阀机构27。排出止回阀机构27配置于第2收容室15f内。排出止回阀机构27具有壳27a、止回阀27b以及第1螺旋弹簧27c。
壳27a通过弹性挡圈29固定于第2收纳室15f内。在壳27a,形成有将壳27a内与排出室15b连通的第1连通孔271,另外,形成有将壳27a内与排出口15g连通的第2连通孔272。止回阀27b能够移动地收纳于壳27a内。第1螺旋弹簧27c设置于壳27a内,对止回阀27b朝向前方施力。
而且,在第2壳体15,形成有第1供气通路31a和第2供气通路31b,另外,设置有容量控制阀33。第1供气通路31a连接于排出室15b和容量控制阀33。第2供气通路31b的后端与容量控制阀33连接,前端开口于第2壳体15的前端面。容量控制阀33通过利用来自于外部的供电控制调节开度,从而调整曲柄室21的内压。此外,关于容量控制阀33的详细情况在后叙述。
在缸体17,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缸孔17a。各缸孔17a的前端与曲柄室21连通。另外,在缸体17形成有止动槽17b,该止动槽17b对后述的吸入簧片阀191a的最大开度进行限制。
另外,在缸体17形成有弹簧室17c、连通室17d、第2轴孔17e以及第3供气通路31c。弹簧室17c从缸体17的前端面朝向后方延伸,并与曲柄室21连通。由此,弹簧室17c构成曲柄室21的一部分。在弹簧室17c内配置有复位弹簧35。复位弹簧35对倾斜角度成为了最小值的斜板5朝向曲柄室21的前方施力。
连通室17d从缸体17的后端面朝向前方延伸。在连通室17d内,设置有第1推力轴承37a和第2螺旋弹簧39。第2螺旋弹簧39位于第1推力轴承37a与阀形成板19之间,对第1推力轴承37a朝向前方施力并支承。第2轴孔17e位于弹簧室17c与连通室17d之间。第2轴孔17e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连接于弹簧室17c和连通室17d。在第2轴孔17e内设置有第2滑动轴承25b。此外,也可以分别采用滚动轴承来替代上述的第1滑动轴承25a以及第2滑动轴承25b。
第3供气通路31c在缸体17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第3供气通路31c的前端开口于曲柄室21,后端开口于缸体17的后端面。
阀形成板19配置于缸体17与第2壳体15之间。阀形成板19具有阀板190、吸入阀板191、排出阀板192以及保持板193。在阀板190、排出阀板192以及保持板193,形成有与缸孔17a数目相同的吸入孔190a。在阀板190以及吸入阀板191,形成有与缸孔17a数目相同的排出孔190b。而且,在阀板190、吸入阀板191、排出阀板192以及保持板193,形成有节流通路190c和第3连通孔190d。
各缸孔17a通过各吸入孔190a与吸入室15a连通。另外,各缸孔17a通过各排出孔190b与排出室15b连通。并且,通过节流通路190c,连通室17d与吸入室15a连通。另外,通过第3连通孔190d,第2供气通路31b与第3供气通路31c连通。
吸入阀板191设置于阀板190的前表面。在吸入阀板191形成有多个吸入簧片阀191a,该吸入簧片阀191a能够通过弹性变形来对各吸入孔190a进行开闭。排出阀板192设置于阀板190的后表面。在排出阀板192,形成有多个排出簧片阀192a,该排出簧片阀192a能够通过弹性变形来对各排出孔190b进行开闭。保持板193设置于排出阀板192的后表面。保持板193对各排出簧片阀192a的最大开度进行限制。
在该压缩机中,由第1~3供气通路31a~31c以及第3连通孔190d,构成供气通路31。在供气通路31中,通过第2、3供气通路31b、31c以及第3连通孔190d,将曲柄室21与容量控制阀33连接。由此,经由供气通路31以及容量控制阀33,曲柄室21与排出室15b连通。
驱动轴3具有外周面30,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驱动轴3插通于第1壳体13和缸体17。更具体而言,驱动轴3从凸起13c侧朝向后方插通,并插通于曲柄室21内以及缸体17。驱动轴3的前端侧在第1收容室130内插通于密封部件23。另外,驱动轴3在第1轴孔13d内由第1滑动轴承25a轴支承,并且在第2轴孔17e内由第2滑动轴承25b轴支承。并且,驱动轴3的后端侧在连通室17d内被第1推力轴承37a支承。这样驱动轴3被支承于曲柄室21内,能够绕与压缩机的前后方向平行的旋转轴心O旋转。另外,密封部件23一边将驱动轴3保持为能够旋转,一边对第1壳体13的外部与曲柄室21之间进行密封。
另外,在驱动轴3的顶端形成有螺纹部3a。驱动轴3通过该螺纹部3a,与未图示的带轮或电磁离合器连接。
而且,在驱动轴3,安装有凸出部件41、斜板5、阀芯43以及第3螺旋弹簧45。凸出部件41被压入于驱动轴3,并配置于曲柄室21内。由此,凸出部件41能够在曲柄室21内与驱动轴3一体地旋转。另外,在凸出部件41与前壁13a之间设置有第2推力轴承37b。
在凸出部件41形成有一对凸出臂41a。凸出臂41a彼此配置成相对于凸出部件41互相相邻,并从凸出部件41朝向后方延伸。另外,在凸出臂41a彼此之间,形成有一对引导面41b。各引导面41b随着从凸出部件41的外周侧靠近旋转轴心O,朝向后方一边倾斜一边延伸。此外,在图1等中,仅图示了凸出臂41a以及引导面41b各自的一方侧。
斜板5在曲柄室21内配置于凸出部件41的后方。斜板5形成为大致圆盘状,具有在曲柄室21内面向前方的前表面5a、和在曲柄室21内面向后方的后表面5b。另外,在斜板5形成有插通孔5c、抵接部5d以及配重部5e。
插通孔5c从前表面5a贯通至后表面5b。通过驱动轴3插通于插通孔5c,从而斜板5能够一体旋转地支承于驱动轴3。抵接部5d位于插通孔5c内,并朝向驱动轴3突出。由此,抵接部5d在插通孔5c内与驱动轴3的外周面30抵接。配重部5e形成为大致半圆的筒状,并从前表面5a朝向前方延伸。在配重部5e形成有按压面500,该按压面500以一边倾斜一边靠近旋转轴心O的方式延伸。按压面500在插通孔5c内连续于抵接部5d。
另外,在斜板5形成有一对斜板臂5f。斜板臂5f彼此配置成相对于斜板5互相相邻,并从前表面5a朝向前方延伸。在斜板5中,各斜板臂5f位于隔着旋转轴心O与抵接部5d以及配重部5e相反的一侧。此外,在图1等中,仅图示了斜板臂5f的一方侧。
在该压缩机中,一边将各斜板臂5f配置于凸出臂41a彼此之间,一边向驱动轴3组装斜板5。由此,在各斜板臂5f位于了凸出臂41a彼此之间的状态下,凸出部件41与斜板5连结。并且,从各凸出臂41a经过各斜板臂5f传递凸出部件41的旋转,从而斜板5能够与凸出部件41一起在曲柄室21内旋转。
另外,通过这样地各斜板臂5f位于凸出臂41a彼此之间,从而在各斜板臂5f中,分别顶端抵接于引导面41b。并且,各斜板臂5f分别在引导面41b上滑动。由此,斜板5自身相对于与驱动轴心O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度,能够在图1所示的最大值、图2所示的中间值、以及图3所示的最小值之间进行变更。在此,中间值是指斜板5的倾斜角度为比最大值小且比最小值大的值。此外,在该压缩机中,中间值具有一定的范围,将维持后述的阀芯43覆盖第2路径55a~55c全体的状态的期间的斜板5的倾斜角度设为中间值。
阀芯43形成为圆环状,并形成有前端面43a、后端面43b、以及朝向后方缩径并且连续于后端面43b的锥面43c。阀芯43被驱动轴3插通,并配置于凸出部件41与斜板5之间。第3螺旋弹簧45被驱动轴3插通,并配置于凸出部件41与阀芯43的前端面43a之间。第3螺旋弹簧45对阀芯43朝向曲柄室21的后方施力。由此,在该压缩机中,如图1~图3所示,无论斜板5的倾斜角度如何,阀芯43的锥面43c总是抵接于斜板5的按压面500。这样,阀芯43能够一边与斜板5联动地在驱动轴3的外周面30滑动,一边在凸出部件41与斜板5之间在驱动轴3的轴向上移动。
各活塞7分别收纳于各缸孔17a内,并能够在各缸孔17a内往复运动。通过上述各活塞7和阀形成板19在各缸孔17a内区划出压缩室47。
另外,在各活塞7分别凹设有卡合部7a。在该卡合部7a内分别设置有半球状的滑履(shoe)49a、49b。各滑履49a、49b作为变换机构发挥功能,将斜板5的旋转变换为各活塞7的往复运动。这样,各活塞7能够以与斜板5的倾斜角度相应的冲程分别在缸孔17a内往复运动。此外,除了滑履49a、49b之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摆动(ワッブル)型的变换机构,该摆动型的变换机构,经由推力轴承将摆动板支承于支承斜板5的后表面5b侧,并且通过连杆将摆动板与各活塞7连接。
在该压缩机中,对于驱动轴3,形成有轴路51、图4所示的三个第1路径53a~53c、图5所示的三个第2路径55a~55c、以及图1~图3所示的一个第3路径57。
轴路51形成于驱动轴3内,并在驱动轴3的轴向上延伸。轴路51的后端向连通室17d内打开。轴路51形成为直径比节流通路190c的直径大。
各第1路径53a~53c配置于驱动轴3的后端侧。如图4所示,各第1路径53a~53c分别与轴路51连通,并且在驱动轴3的径向上延伸并开口于外周面30。在此,各第1路径53a~53c在外周面30在驱动轴3的周向上分别开口。具体而言,第1路径53b、53c在与第1路径53a正交的方向上开口于外周面30。另外,第1路径53b与第1路径53c在隔着旋转轴心O的相反侧开口于外周面30。另外,各第1路径53a~53c形成为直径比图1~图3所示的节流通路190c的直径大。
各第2路径55a~55c配置于驱动轴3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即比各第1路径53a~53c靠驱动轴3的前方侧的位置。如图5所示,各第2路径55a~55c分别与轴路51连通,并且在驱动轴3的径向上延伸并开口于外周面30。各第2路径55a~55c也与各第1路径53a~53c同样,在外周面30在驱动轴3的周向上分别开口。具体而言,第2路径55b、55c在与第2路径55a正交的方向上开口于外周面30。另外,第2路径55b与第2路径55c在隔着旋转轴心O的相反侧开口于外周面30。另外,各第2路径55a~55c形成为与图4所示的各第1路径53a~53c直径相同。由此,各第2路径55a~55c也是直径比图1~图3所示的节流通路190c的直径大。
如图1所示,第3路径57配置于比各第1路径53a~53c以及各第2路径55a~55c靠驱动轴3的前方侧处。第3路径57与轴路51连通,并且在驱动轴3的径向上延伸并开口于外周面30。第3路径57形成为与各第1路径53a~53c以及各第2路径55a~55c直径相同。由此,第3路径57也是直径比节流通路190c的直径大。
并且,在该压缩机中,如上所述,通过将驱动轴3插通于第1壳体13和缸体17,从而各第1路径53a~53c位于弹簧室17c内,即曲柄室21的后方侧。此时,各第1路径53a~53c成为总是与曲柄室21内连通了的状态。
另外,在斜板5的倾斜角度为最大值的情况下,各第2路径55a~55c在曲柄室21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位于斜板5的插通孔5c内。即,各第2路径55a~55c在曲柄室21内,在比各第1路径53a~53c靠近斜板5的位置开口于驱动轴3的外周面30。另一方面,各第1路径53a~53c在曲柄室21内,在比各第2路径55a~55c靠近各缸孔17a的位置开口于驱动轴3的外周面30。
另外,进行驱动轴3与斜板5的定位,以使得在各第2路径55a~55c位于斜板5的插通孔5c内时,在插通孔5c内,各第2路径55a~55c与抵接部5d不面对面。即,各第2路径55a~55c与抵接部5d在驱动轴3的周向上分离地进行配置。并且,在该压缩机中,通过阀芯43在驱动轴3的轴向上移动,从而切换各第2路径55a~55c与曲柄室21内连通的情况和非连通的情况。此外,关于第2路径55a~55c与曲柄室21内的连通以及非连通的详细情况在后叙述。
并且,第3路径57位于第1收容室130内,即密封部件23与凸出部件41之间。在此,通过连通路13e而第1收容室130与曲柄室21连通,所以第3连通路57成为总是与曲柄室21内连通了的状态。
在该压缩机中,由轴路51、第1路径53a~53c、第2路径55a~55c、第3路径57、连通室17d以及节流通路190c,形成了抽气通路59。由此,通过抽气通路59,曲柄室21与吸入室15a连通。并且,在该压缩机中,由供气通路31、抽气通路59以及容量控制阀33,构成了控制机构9。
在该压缩机中,对吸入口15e连接有与蒸发器相连的配管,并且对排出口15g连接有与冷凝器相连的配管。冷凝器经由配管以及膨胀阀与蒸发器连接。由上述的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等构成了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回路。此外,省略了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以及各配管的图示。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压缩机中,通过驱动轴3旋转,从而斜板5旋转,各活塞7在各缸孔17a内往复运动。因此,压缩室47根据活塞7的冲程使容积变化。因此,从蒸发器经由吸入口15e流入到吸入室15a内的制冷剂气体从吸入室15a向压缩室47吸入并被压缩。并且,在压缩室47内压缩了的制冷剂气体向排出室15b排出,并从排出口15g向冷凝器排出。在此,在排出室15b的压力比设定值低的情况下,在排出止回阀机构27中,如图3所示,通过第1螺旋弹簧27c的施加力从而止回阀27b将第1、2连通孔271、272封闭。由此,排出止回阀机构27阻止制冷剂气体从冷凝器向排出室15b逆流。此外,在排出止回阀机构27中,也可能有时由止回阀27b不将第1、2连通孔271、272完全封闭,使从压缩室47向排出室15b排出的制冷剂气体稍稍向冷凝器导出。
并且,在该压缩机中,通过由控制机构9调整曲柄室21的内压,从而能够适当变更排出容量。
具体而言,通过调节容量控制阀33的开度,从而控制从排出室15b通过供气通路31、即第1~3供气通路31a~31c以及第3连通孔190d向曲柄室21导入的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的量、与从曲柄室21通过抽气通路59、即轴路51、第1路径53a~53c、第2路径55a~55c、第3路径57、连通室17d以及节流通路190c向吸入室15a导出的制冷剂气体的量的平衡,决定曲柄室21的内压。并且,根据曲柄室21的内压的变更而曲柄室21与压缩室47的差压被变更,斜板5的倾斜角度被变更,结果,各活塞7的冲程被变更,压缩机的排出容量被调节。
因此,在该压缩机中,若增大容量控制阀33的开度,则曲柄室21的内压上升。由此,斜板5一边使驱动轴3的外周面30抵接于抵接部5d,一边使倾斜角度减小。因此,活塞7的冲程减小,驱动轴3每旋转一圈的排出容量减小。相反地,若减小容量控制阀33的开度,则曲柄室21的内压下降。因此,斜板5一边使驱动轴3的外周面30抵接于抵接部5d,一边使倾斜角度增大。因此,活塞7的冲程增大,驱动轴3每旋转一圈的排出容量增大。
另外,在该压缩机中,对于驱动轴3,形成有连通于轴路51的第1路径53a~53c、第2路径55a~55c以及第3路径57。因此,在该压缩机中,在从曲柄室21向吸入室15a导出制冷剂气体时,通过制冷剂气体在第1路径53a~53c和/或第2路径55a~55c流通,从而能够调整从第3路径57流经轴路51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另外,节流通路190c,由于直径比轴路51、第1路径53a~53c、第2路径55a~55c以及第3路径57的直径小,所以一边适当地调整制冷剂气体的压力,一边向吸入室15a导出。
在此,在该压缩机中,曲柄室21的后方侧靠近各缸孔17a,另外,从缸孔17a漏出的漏气中含有比较多的润滑油。因此,在曲柄室21的后方侧,曲柄室21内的制冷剂气体中所含的润滑油的量比较多。另外,在曲柄室21内因驱动轴3、斜板5等旋转,润滑油在曲柄室21内向径向的外侧飞散。该飞散了的润滑油从第1壳体13的周壁13b沿着前壁13a行进,所以在曲柄室21内的前方侧润滑油丰富。即,在曲柄室21内的前方侧,曲柄室21内的制冷剂气体中所含的润滑油的量比曲柄室21的后方侧多。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因驱动轴3、斜板5等的旋转,而润滑油在曲柄室21内向径向的外侧飞散,所以在曲柄室21的前后方向的中央侧,即在曲柄室21内斜板5的插通孔5c内的附近,制冷剂气体中所含的润滑油的量变少。
因此,经由连通路13e从第3路径57流经轴路51的制冷剂气体所含的润滑油的量,比从第1路径53a~53c流经轴路51的制冷剂气体、从第2路径55a~55c流经轴路51的制冷剂气体所含的润滑油的量多。另外,从第1路径53a~53c流经轴路51的制冷剂气体所含的润滑油的量,比从第2路径55a~55c流经轴路51的制冷剂气体所含的润滑油的量多。换言之,在该压缩机中,从第2路径55a~55c流经轴路51的制冷剂气体所含的润滑油的量最少。
这样,在该压缩机中,在调整曲柄室21的内压的情况下,在从第3路径57经由轴路51、连通室17d以及节流通路190c从曲柄室21内向吸入室15a导出制冷剂气体时,通过该制冷剂气体中所含的润滑油,可除了第2推力轴承37b之外,还对密封部件23、第1轴承25a适当地进行润滑。在此,第3路径57通过第1收容室130以及连通路13e而总是与曲柄室21连通,所以密封部件23等成为总是被润滑的状态。
并且,在该压缩机中,通过阀芯43与斜板5联动地在驱动轴3的轴向上移动,从如图6的图表所示,根据斜板5的倾斜角度的变化,第1路径53a~53c的开口面积与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之和发生变化。即,在该压缩机中,在斜板5的倾斜角度处于最大值或最小值时,第1路径53a~53c的开口面积与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之和成为最大。并且,随着斜板5的倾斜角度从最大值减小,第1路径53a~53c的开口面积与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之和逐渐变小。并且,在斜板5的倾斜角度为中间值的期间,第1路径53a~53c的开口面积与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之和成为最小。另外,随着斜板5的倾斜角度从中间值减小,第1路径53a~53c的开口面积与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之和逐渐变大。在此,第1路径53a~53c总是与曲柄室21连通,所以在该压缩机中,第1路径53a~53c的开口面积总是为恒定,并且第1路径53a~53c的开口面积与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之和不会成为零。对于这样的由第1路径53a~53c的开口面积与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之和的变化产生的作用,在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即,在该压缩机中,如图1所示,在斜板5的倾斜角度处于最大值时,阀芯43由按压面500按压,并在旋转轴3的轴向上向曲柄室21的前方移动。因此,在斜板5的倾斜角度处于最大值时,阀芯43从第2路径55a~55c向前方离开,由此曲柄室21内与第2路径55a~55c连通。即,如上所述,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成为最大。由此,从第1路径53a~53c、第2路径55a~55c以及第3路径57中的各路径经由轴路51、连通室17d以及节流通路190c,从而从曲柄室21内向吸入室15a导出制冷剂气体。此时,第1路径53a~53c的开口面积与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之和成为最大,由此既能够确保从曲柄室21向吸入室15a导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又能够使在第3路径57流通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减小。另外,制冷剂气体在第2路径55a~55c流通,所以与此相应地在第1路径53a~53c流通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也减小。
在此,如上所述,从第2路径55a~55c流经轴路51的制冷剂气体所含的润滑油的量少,所以在第2路径55a~55c与曲柄室21内连通的情况下,不会从曲柄室21内向吸入室15a过量地导出润滑油。由此,在第2路径55a~55c连通于曲柄室21内的情况下,能够在曲柄室21内确保一定量的润滑油。结果,在该压缩机中,在斜板5的倾斜角度处于最大值时,既能够通过在第3路径57流通的制冷剂气体所含的润滑油对密封部件23等进行润滑,又能够使曲柄室21内向吸入室15a导出的润滑油的量减小。由此,在该压缩机中,在斜板5的倾斜角度为最大值时难以发生曲柄室21内的润滑不足。
另外,在该压缩机中,随着斜板5的倾斜角度从最大值减小,阀芯43与斜板5联动地在旋转轴3的轴向上向曲柄室21的后方移动。由此,阀芯43逐渐开始覆盖第2路径55a~55c,所以如图6所示,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逐渐变小,第1路径53a~53c的开口面积与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之和逐渐变小。因此,从第3路径57流经轴路51等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逐渐变大。并且,如图2所示,在斜板5的倾斜角度为中间值时,阀芯43成为完全覆盖第2路径55a~55c的状态,曲柄室21内与第2路径55a~55c成为非连通。由此,在斜板5的倾斜角度为中间值的期间,曲柄室21内的制冷剂气体不会从第2路径55a~55c经由轴路51等向吸入室15a导出。
即,在该压缩机中,通过第1路径53a~53c的开口面积与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之和成为最小,从而与此相应地,从第3路径57流经轴路51等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变多。由此,通过在第3路径57流通的制冷剂气体所含的润滑油,能够适当地对密封部件23等进行润滑。另外,通过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逐渐变小,从而与此相应地,从第1路径53a~53c流经轴路51等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也变多。结果,在该压缩机中,能够防止在斜板5的倾斜角度为中间值时,在曲柄室21内过度地贮存润滑油。因此,在该压缩机中,能够抑制在曲柄室21内由斜板5搅拌润滑油导致的润滑油的发热。并且,通过防止在曲柄室21内过度地贮存润滑油,从而在该压缩机中,也难以发生制冷回路整体的润滑油的循环不良。
而且,在该压缩机中,随着斜板5的倾斜角度从中间值进一步减小,阀芯43能够一边追随斜板5,一边在旋转轴3的轴向上进一步向曲柄室21的后方移动。因此,将第2路径55a~55c覆盖了的阀芯43开始离开第2路径55a~55c,从而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逐渐变大,曲柄室21与第2路径55a~55c逐渐开始连通。并且,如图3所示,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小值时,通过阀芯43从第2路径55a~55c向后方离开,从而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成为最大。因此,第1路径53a~53c的开口面积与第2路径55a~55c的开口面积之和成为最大。即,在该压缩机中,与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大值时同样,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小值时,也既能够确保从曲柄室21向吸入室15a导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又能够使在第3路径57流通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减小。这样,在该压缩机中,在斜板的倾斜角度为最小值时,也既能够确保从曲柄室21内向吸入室15a导出的制冷剂气体整体的流量,又能够减少从曲柄室21内向吸入室15a导出的润滑油的量。
即,在该压缩机中,即使在斜板5的倾斜角度成为最小值、驱动轴3每旋转一圈的排出容量变少的情况下,也可能有时如上所述那样使从压缩室47向排出室15b排出了的制冷剂气体稍稍向冷凝器导出。在该情况下,与制冷剂气体一起从曲柄室21导出到吸入室15a的润滑油被向压缩室47导入,并被从排出室15b向冷凝器导出。另外,通过斜板5的倾斜角度成为最小值,从而从蒸发器经由吸入口15e向吸入室15a内流入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变少,由此向压缩机流入的润滑油的量变少。但是,即使在上述的情况下,在该压缩机中,也难以发生曲柄室21内的润滑不足。
这样,在该压缩机中,在调整曲柄室21内的压力时,既能够确保通过抽气通路59从曲柄室21内向吸入室15a导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又能够适当的调整此时与制冷剂气体一起从曲柄室21内向吸入室15a导出的润滑油的量。由此,在该压缩机中,容易在曲柄室21内确保与斜板5的倾斜角度相应的量的润滑油。
因此,实施例1的压缩机发挥高的控制性,并且发挥更高的耐久性。
尤其是,在该压缩机中,对于驱动轴3形成第1路径53a~53c这三个。因此,在该压缩机中,能够适当的调整从各第1路径53a~53c经由轴路51等从曲柄室21内向吸入室15a导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另外,在该压缩机中,对于驱动轴3而形成第2路径55a~55c这三个。因此,在该压缩机中,在曲柄室21内与各第2路径55a~55c连通了时,也能够适当地调整从各第2路径55a~55c经由轴路51等从曲柄室21内向吸入室15a导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量。
另外,在该压缩机中,通过各第2路径55a~55c与抵接部5d在驱动轴3的周向离开地配置,从而防止了在插通孔5c内第2路径55a~55c与抵接部5d接触。因此,在该压缩机中,能够适当地变更斜板5的倾斜角度。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2的压缩机中,对于驱动轴3,形成有三个第2路径61a~61c。与上述的第2路径55a~55c同样,第2路径61a~61c,也分别与轴路51连通且在驱动轴3的径向上延伸,并在驱动轴3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开口于外周面30。在此,第2路径61a形成为直径比第2路径61b、61c的直径大。并且,第2路径61a配置于在旋转轴3的轴向上比第2路径61b、61c靠后方处。此外,在该压缩机中,旋转轴3的轴向上的第2路径61a~61c的位置调整成,在斜板5的倾斜角度处于中间值时,由阀芯43将第2路径61a~61c全都覆盖。该压缩机中的其他的构成与实施例1的压缩机同样,对于同一构成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关于构成的详细的说明。
在该压缩机中,第2路径61a形成为直径比第2路径61b、61c的直径大,所以能够更适当地调整与阀芯43在旋转轴3的轴向上的移动相伴的第2路径61a~61c的开口面积的变化。该压缩机中的其他的作用与实施例1的压缩机同样。
以上,根据实施例1、2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1、2,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并应用。
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对于驱动轴3不形成第3路径57,将第1路径53a~53c形成于驱动轴3的前方侧,从而第1路径53a~53c在密封部件23与凸出部件41之间开口于外周面30。
另外,可以由第1路径53a这一个构成本发明的“第1路径”,也可以除了第1路径53a~53c之外还形成其他第1路径。同样,可以由第2路径55a这一个构成本发明的“第2路径”,也可以除了第2路径55a~55c之外还形成其他第2路径。而且,也可以除了第3路径57之外还形成其他第3路径。
而且,在实施例1的压缩机中,第1路径53a~53c、第2路径55a~55c以及第3路径57全部形成为相同直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使第1路径53a~53c形成为直径比第2路径55a~55c以及第3路径57的直径大,或者使第2路径55a~55c形成为直径比第1路径53a~53c以及第3路径57的直径大,或者使第3路径57形成为直径比第1路径53a~53c以及第2路径55a~55c的直径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空调装置等。

Claims (5)

1.一种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具备:壳体,其形成有排出室、吸入室、曲柄室以及缸孔;驱动轴,其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所述曲柄室内;斜板,其配置于所述曲柄室内且能够与所述驱动轴一体旋转地支承于所述驱动轴;活塞,其在所述缸孔内形成压缩室,并以与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相应的冲程在所述缸孔内往复运动;以及控制机构,其通过所述曲柄室内的压力将所述倾斜角度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进行变更,
所述控制机构具有:供气通路,其将所述排出室与所述曲柄室连通;抽气通路,其将所述曲柄室与所述吸入室连通;以及容量控制阀,其能够对所述供气通路以及所述抽气通路中的至少一方的开度进行变更,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气通路包括:
轴路,其形成于所述驱动轴,并在所述驱动轴的轴向上延伸;
第1路径,其形成于所述驱动轴,连通于所述轴路并在所述驱动轴的径向上延伸,且在所述曲柄室内开口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以及
第2路径,其形成于所述驱动轴,连通于所述轴路并在所述驱动轴的径向上延伸,且在所述曲柄室内在比所述第1路径靠近所述斜板的位置开口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
在所述驱动轴,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斜板联动地在所述轴向上移动的阀芯,
所述第1路径总是与所述曲柄室内连通,
所述阀芯,在所述倾斜角度为所述最大值或所述最小值时将所述曲柄室内与所述第2路径连通,另一方面,在所述倾斜角度为比所述最大值小且比所述最小值大的中间值时,使所述曲柄室内与所述第2路径为非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所述第1路径,在所述曲柄室内在比所述第2路径靠近所述缸孔的位置开口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所述壳体具有:缸体,其形成有所述缸孔;和第1壳体,在该第1壳体与所述缸体之间形成所述曲柄室,
在所述第1壳体设置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一边将所述驱动轴保持为能够旋转,一边对所述第1壳体的外部与所述曲柄室之间进行密封,
在所述曲柄室内设置有凸出部件,该凸出部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且与所述斜板相对向,
所述抽气通路具有第3路径,该第3路径形成于所述驱动轴,连通于所述轴路并在所述驱动轴的径向上延伸,且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凸出部件之间开口于所述驱动轴的所述外周面,
所述第3路径总是与所述曲柄室内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所述第2路径为多个,
各所述第2路径在所述驱动轴的周向上分别开口于所述驱动轴的外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具备:
凸出部件,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并在所述曲柄室内与所述斜板相对向,和
斜板臂,其形成于所述斜板,并从所述凸出部件向所述斜板传递所述驱动轴的旋转,
在所述斜板形成有:插通孔,其供所述驱动轴插通;和抵接部,其在隔着轴心与所述斜板臂相反的一侧位于所述插通孔内,并与所述驱动轴的所述外周面抵接,
所述第2路径,在所述驱动轴的周向上,在离开所述抵接部的位置开口于所述驱动轴的所述外周面。
CN201711077573.4A 2016-11-07 2017-11-06 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Withdrawn CN1080715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7239A JP2018076782A (ja) 2016-11-07 2016-11-07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217239 2016-11-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71570A true CN108071570A (zh) 2018-05-25

Family

ID=62003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77573.4A Withdrawn CN108071570A (zh) 2016-11-07 2017-11-06 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28252A1 (zh)
JP (1) JP2018076782A (zh)
KR (1) KR20180051404A (zh)
CN (1) CN108071570A (zh)
DE (1) DE1020171256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7889A (zh) * 2019-03-27 2021-11-1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活塞式压缩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41826B1 (ko) * 2018-08-21 2024-02-29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가변 사판식 압축기
KR20200133485A (ko) * 2019-05-20 2020-11-3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공기조화 시스템, 공기조화 시스템용 전자제어밸브 및 공기조화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6791A1 (en) * 2001-11-02 2003-05-08 Breindel John A Variable capacity air conditioning compressor with improved crankcase oil retention
US20060008359A1 (en) * 2004-07-09 2006-01-12 Masafumi Ito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JP2006132446A (ja) * 2004-11-05 2006-05-2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CN101526075A (zh) * 2008-03-06 2009-09-0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旋转斜盘式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97746A (ja) * 1999-04-15 2000-10-24 Bosch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可変容量型斜板式クラッチレスコンプレッサ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86791A1 (en) * 2001-11-02 2003-05-08 Breindel John A Variable capacity air conditioning compressor with improved crankcase oil retention
US20060008359A1 (en) * 2004-07-09 2006-01-12 Masafumi Ito Variable displacement compressor
JP2006132446A (ja) * 2004-11-05 2006-05-25 Toyota Industries Corp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CN101526075A (zh) * 2008-03-06 2009-09-0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旋转斜盘式压缩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7889A (zh) * 2019-03-27 2021-11-19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活塞式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76782A (ja) 2018-05-17
DE102017125682A1 (de) 2018-05-09
US20180128252A1 (en) 2018-05-10
KR20180051404A (ko) 201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2527B (zh) 可变排量斜盘式压缩机
CN101173654B (zh) 压缩机的吸取节流阀
CN108071570A (zh) 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CN104074707B (zh) 可变排量斜板式压缩机
CN103807133B (zh) 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
CN103807136A (zh) 斜板式变排量压缩机
JPH04109481U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CN104755759A (zh) 容量可变型斜盘式压缩机
CN104074708B (zh) 可变排量斜板式压缩机
CN104712528A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盘型压缩机
CN105051368B (zh) 可变容量型斜板式压缩机
CN104948420B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JP6094456B2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CN105556121A (zh) 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CN107269491B (zh) 双头活塞型斜板式压缩机
CN104948412A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CN105889017B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CN101503994A (zh) 旋转斜盘式压缩机
CN101479476B (zh) 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油分离结构
CN105298791B (zh) 旋转斜板式可变排量压缩机
CN104948419A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CN110318970A (zh) 活塞式压缩机
CN104948417B (zh) 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
JP2015090100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9178631A (ja) ピストン式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