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428C - 一次性写入光盘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写入光盘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428C
CN1080428C CN95108582A CN95108582A CN1080428C CN 1080428 C CN1080428 C CN 1080428C CN 95108582 A CN95108582 A CN 95108582A CN 95108582 A CN95108582 A CN 95108582A CN 1080428 C CN1080428 C CN 108042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ata
zone
asymmetric
recor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8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238A (zh
Inventor
宇田川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4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42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11B20/10046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 G11B20/10212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filtering or equalising, e.g. setting the tap weights of an FIR filter compensation for data shift, e.g. pulse-crowding effec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数据信号记录到光记录载体上的装置,包括:用于发射激光束到所述光记录载体上的装置,光电转换器,射频检测电路,非对称检测电路,中央处理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当已有数据信号记录到所述邻近区时设定由所述非对称检测电路检测的非对称值为目标非对称值。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当没有数据信号记录到所述邻近区上时设定一预定的非对称值为所述目标非对称值。

Description

一次性写入光盘记录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记录装置,用于发射激光束到要记录数据的光盘上。
众所周知,在光盘装置中,激光束照射到圆盘形记录载体上,形成用于记录信息的顺序排列的凹痕。这种光盘装置的实例是按照小型盘(CD-R)的标准提供的可记录小型盘驱动器。
在这种可记录小型盘(CD-R)驱动器内使用的光盘称为一次性写入光盘,在该装置内,强激光束照射到位于光盘上的预制槽之间的记录层区域上,这些槽是预先形成的导槽,用于改善该记录层的光学特性,以利于信息被一次性全部记录到该盘上。
采用CD-R装置,记录数据被实行8-14调制(EFM),产生调制信号S1,其中逻辑“1”和逻辑“0”出现的几率是相等的,如图1A所示。由激光二极管发射的光束是以该调制信号S1为参考的。间歇地照射到光盘上的激光束与调制信号S1的逻辑电平有关。于是在各预制槽之间的记录层区域内产生低反射率的区,即凹痕,此时该激光二极管以高输出功率驱动工作。
调制信号S1的产生使得在3T-11T的时间间隔范围内持续出现高电平和低电平,T是一参考周期。于是顺序产生影响数据记录的凹痕P。尚未形成凹痕的高反射率区被称为岛。
在数据再现期间,激光二极管被以低输出驱动,用于照射输出激光束到光盘上。从光盘上反射的激光束被光电检测器接收。重放信号的信号电平相应于图1C所示的反射光的强度而变化,即产生射频(RF)信号。射频信号的信号电平被检测;它具有限制电平SL,用作检测图1D所示的重放数据的参考。
由于记录信号S1由EFM产生,因此逻辑“0”和逻辑“1”出现的可能性将是相等的,该限制电平SL的选择应使重放数据D1的逻辑“0”和逻辑“1”出现的可能性相等。这可减少比特误差率。
另一方面,在记录数据期间,凹痕尺寸相应于环境温度或激光波长的变化而变化,尽管该激光二极管是被一恒定功率驱动发射激光束的。由于这个原因,激光二极管驱动功率顺序地在光盘的试验区内变换成记录试验数据。如此记录的试验数据被再现。用于检测每一步驱动功率的非对称值ASY。采用非对称检测电路可很容易地检测出非对称值。根据被检测的非对称值ASY,选出尽可能靠近预设定的非对称值ASY的非对称值。当得到选定的非对称值ASY后,设定驱动功率为激光二极管的驱动功率的最佳值。
非对称值是凹痕和岛之间的平均时间比,具体地,从光盘再生的射频信号(RF)具有图2所示的波形,因此非对称值代表了图1D所示的重放数据D1的限制电平SL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提供了逻辑“0”和逻辑“1”出现的相等的功能,另一方面提供了重放信号的峰值和低谷电平。这就是说,采用下列等式(1)得到该非对称值。 Asy = X 2 + X 3 2 - X 1 + X 4 2 X 1 - X 4 - - - ( 1 ) 其中对应脉冲宽度11T,峰值电平为X1,低谷电平为X4,对应脉冲宽度3T,峰值电平为X2,低谷电平为X3。
采用上述CD-R驱动装置,记录在光盘上的记录信号的非对称值应选择
使数据误差率最小,此时读取记录信号时产生的射频信号被解码,例如变换成双电平数据。将提供最小数据误差率的非对称值取决于所述CD-R驱动器、激光器光发射时间或光盘特性的光系统特性。因此目标非对称值随机器型号或CD-R驱动器的制造厂不同而有差别。
例如,由一个公司A生产的CD-R驱动器的目标非对称值(targetasymmetry value)是0%,而由另一个公司B生产的CD-R驱动器的目标非对称值为-5%,在这种情况下,由公司A生产的CD-R驱动器记录的数据如果达到光盘的中间区域。并且由公司B生产的CD-R驱动器记录的数据串采用辅助数据记录,则射频信号的非对称值在开始辅助数据记录之前和之后突然变化,变化幅率为5%。
采用CD驱动器或CD-R驱动器变换射频信号为相应的双电平(bi-level)信号,虽然限制电平在重放期间是随该射频信号的非对称值而变化的,但这种非对称值的变化只能在几十KHz范围内进行。
因此,当从光盘上读取数据时,已制作好的辅助数据记录在CD驱动器或CD-R驱动器上会出现下列问题,即非对称值在该辅助记录开始之前和之后突然变化,而限制电平不能跟随非对称值的急剧变化,导致在变换射频信号为相应的双电平信号时频繁地产生错误。
根据上述对现有技术的陈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记录装置,它能实现辅助数据记录,而且在开始辅助数据记录之前和之后其非对称值不会突然发生变化。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将数据信号记录到光记录载体上的装置,包括:
用于发射激光束到所述光记录载体上的装置,
光电转换器,用于将从光记录载体反射的激光束变换为电信号,
射频检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光电转换器的输出检测所属数据信号是否记录在所述光记录载体上,
非对称检测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光电转换器的输出检测非对称值,和
中央处理单元,控制所述射频检测电路在记录所述数据信号到所述光记录载体上之前检测是否已有数据信号记录到邻近记录了数据信号的光记录载体的区域的另一区域,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当已有数据信号记录到所述邻近区时设定由所述非对称检测电路检测的非对称值为目标非对称值,所述检测是根据从所述邻近区再现的数据信号进行的,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当没有数据信号记录到所述邻近区上时设定一预定的非对称值为所述目标非对称值。
采用本发明的光盘记录设备可以降低数据差错率。因为当向光盘上辅助记录数据时,可以从已记录到光盘内的数据检测出非对称值,并且附加记录数据的非对称值可以与在先记录的数据的非对称值相同。
图1A-1D表示传统录放数据操作中信号波形的波形图;
图2表示传统设备中射频信号非对称性的曲线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记录格式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光盘设备的方框图;
图5表示本发明射频检测电路的方框图;
图6A-6D表示图5所示射频检测电路工作的时间曲线图;
图7表示本发明光盘设备的典型的工作流程图;
图8表示本发明光盘设备又一典型的工作流程图;
图9A-9C表示本发明光盘设备的另一典型的工作流程图。
首先看图3,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光盘7的记录格式。
如图3所示,光盘7的内圆周侧和外圆周侧上具有程序区,其上分别包括带有内容表(Toc)区的引入区和引出区。在更靠近引入区的内圆侧是程序存储区PMA,用于记录所述程序区的记录状态,最内侧是功率控制区PCA,它作为写入数据的试验写入区,用于调节激光驱动功率。
下面参考图4的方框图简要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设备。
图中,激光二极管1发射的光束命中一准直透镜2,接着又通过光栅3和束的分离设备4传送到物镜6,从物镜又变换到光盘7上。
另一方面,部分照射到束分离设备4上的激光束被分离后传送到激光监测器5上。被传送到激光监测器5上的光束经光电变换后产生一正比于光强度的电流值。该电流值经监测器前置放大器30变换成一电压值,再输出到自动功率控制电路31(APC)。这个APC电路采用来自在监测器前置放大器30的信号,以便实现其控制功能,使激光二极管1的激光输出强度保持为常数,不受外界因素、如温度的影响。APC电路31的控制信号传送到激光调制电路29。激光调制电路29根据APC电路31的控制信号以一定驱动率驱动激光二极管1工作。
照射到光盘7上又反射回来的激光束透过物镜6打到束分离器4上。束分离器4将激光束转射到多重镜8上。这个多重镜组是由含聚透镜和柱面透镜等组成的,它将该反射光会聚到光电检测器9上。
前置放大器10将光电检测器9的输出转换成相应的电压值,继而送入矩阵变换电路11内。矩阵变换电路对前置放大器10的输出信号进行加和减处理,并以公知的方式求出一轨道误差信号、一聚焦误差信号和一推挽信号PP。
轨道误差信号TE和聚焦误差信号FE分别提供到相补偿电路12和13。由相补偿电路12调整相位后的轨道误差信号TE传到驱动电路14。驱动电路14根据来自相补偿电路12的轨道误差信号操纵轨道传动机构16,这一轨道控制用于调正物镜6与光盘7的相对位置关系。驱动电路15根据来自相补偿电路13的TE信号操纵聚焦传动机构17,这一聚焦控制用于调节物镜6和光盘7的关系。
另一方面,轨道误差信号TE的低频分量送到一螺纹相补偿电路32进行相补偿。径相补偿的信号从螺纹相补偿电路32输出到驱动电路33。驱动电路33根据来自螺纹相补偿电路32的信号驱动螺纹电机34,带动一螺纹机构44受控运动。
矩阵变换电路11的推挽信号PP输出到一摆动检测电路1。摆动检测电路检测沿光盘7的轨道预先形成的摆动信号,并将检测出的摆动信号输出到一绝对时间预制纹道(ATIP)解调器22。ATIP解调器22从检测出的摆动信号中检测ATIP信号和ATIP读出时钟信号。这些获得的ATIP信号和ATIP读出时钟信号输入ATIP译码器23。ATIP译码器根据ATIP信号和ATIP读出时钟信号再现地址信息。之后这些地址信息被送入中央处理器CPU24内。
由摆动检测电路21检测出的摆动信号和由ATIP解调器22检测出的ATIP读出时钟信号还输出到一主轴伺服电路25,该电路根据摆动信号和ATIP读出时钟信号通过电机驱动器26驱动主轴电机27。此时,主轴伺服电路25实施控制功能,使由摆动检测电路21测出的摆动信号维持在22.05KHZ的固定频率上,从而由ATIP解调器22输出的ATIP读出时钟信号将维持在6.35KHZ的固定频率上。
由矩阵变换电路11输出的射频RF信号送到双电平电路18后,被变换为相应的双电平信号,送入PLL电路19中,PLL电路19根据双电平信号产生时钟信号。该时钟信号与双电平信号一起送入解码电路20。解码电路20根据该时钟信号对双电平信号译码,再现数据信号和子代码。再现的数据信号送到输出端子42输出,同时子代码则送入CPU24。
由PLL电路19产生的时钟信号送入主轴伺服电路25,在那与参考时钟信号比较。比较结果输出作为旋转误差信号送入电机驱动器26中。电机驱动器26根据旋转误差信号控制驱动主轴电机27。
上述操作过程在从光盘7数据再现期间和在记录数据到光盘7上时都将进行。
在说明记录方式的操作之前,先介绍记录方式采用的射频(RF)检测电路45。
当处于光盘7的数据记录方式时,RF检测电路45根据RF信号检测是否已有数据记录到光盘7上,并将检测结果信号送到CPU24中。
已有的RF检测电路的实例公开在美国专利USP-5,175,719中。图5表示另一种RF检测电路45。
图6A表示输入到RF检测电路45中的RF信号。从图6A可看出,从已记录数据的区内再现的RF信号的信号电平总是变化的,而从空白记录区内再现的RF信号的信号电平基本上恒定。如图6B所示,该RF信号经高通滤波器(HPF)55滤波后产生一以零电平为中心的变化的信号电平。
HPF55的输出信号送入比较器56,在那里被限幅到一预定限幅电平,其输出信号在记录区内变为与脉冲周期宽度3T或11T有关的‘0’和‘1’,以及在无记录区内变为永久的“1”,且脉冲宽度长于11T,如图6C所示,这一输出信号送入脉宽检测电路57。
脉宽检测电路57当双电平信号的脉宽短于11T时,输出的检测信号变为“1”,表明该信号是要从记录区重放的信号,而当双电平信号的脉宽大于11T时,该电路输出的检测信号变为“0”,表明该信号是要从无记录区重放的信号。这种检测信号示于图6D中。
图7的流程图中示出了在CPU24控制下进行数据记录的顺序。
在步骤S1,根据中央计算机(图中未示出)发布的指令或根据连接光盘的输入装置的命令设定光盘上数据记录的位置,也就是说设定记录开始位置和记录结束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光盘7上连续记录数据和从盘上连续重放数据均是从盘的内圆周朝盘的外圆周进行的。
在下一步S2,光盘拾取器沿轨道移动,跳到预定数据量区域的前端;恰好在数据记录位置之前。该区的大小是这样设定的,以便足以检测出非对称值。该区最好具有必要的最小值,因为区域尺寸过大会导致检测时间的延长,这里选择该区与一子发送代码数据相等。
CPU24输送一控制信号到驱动电路33,控制螺纹电机34驱动螺纹机构44工作,使光学拾取器沿光盘7的半径接通(make up)激光二极管1。于是光学拾取器移向恰好在光盘7的记录开头位置之前的子代码(Sub code frame)。CPU24控制APC电路31以再现激光驱动功率驱动激光二极管1,通过该光学拾取器再现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数据。RF信号是由光学拾取器的光接收元件9,前置放大器10和矩阵变换电路11获得的,该射频信号送入RF检测电路45。RF检测电路45检测是否已有数据记录在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区内。
CPU24收到来自RF检测电路45的检测信号后,判断出是否已有数据记录在紧靠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区中,即图中步骤S3。
于是CPU24使紧接在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至少一个子代码的区域被重放,现在利用类似于上述方法的方式判断是否已有数据记录在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子代码区。
如果数据已记录到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区内或已记录到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子代码区内,则CPU24转向步骤S4。
非对称检测电路46根据在步骤S2再现的RF信号检测出非对称值,继而输出到CPU24。
在步骤S4,CPU24根据非对称检测电路46的检测结果设定该非对称值作为目标非对称值,并将该值送到存储器47内寄存。
如果在步骤S3没有发现数据记录在记录开始位置前的子代码区,或记录在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子代码区,则CPU跳到步骤S5,将预先存入存储器47内的标准非对称值设为目标非对称值,然后存入存储器47。
接着CPU转入步骤S6,执行一OPC操作,也就是激光驱动功率的校正。CPU控制驱动电路33移动光学拾取装置到光盘7的PCA,例如接通激光二极管1。从存储器36读出的试验数据以逐渐变化的激光驱动功率被记录到PCA区内。在再现这些以变化的激光驱动功率记录的试验数据时获得射频RF信号,对非对称值进行检测,从这些非对称值中选出最接近于目标非对称值的值(步骤S4或S5)。
在步骤S7,APC电路31受控使激光驱动功率等于从步骤S6选择的非对称值所推出的记录试验数据时所用的激光驱动功率。接着从记录开始位置进行数据记录操作。
参见图8的流程图,现在说明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在步骤S11,设置记录位置。在步骤S11的操作与图7的流程图中步骤S1相同。在步骤S12,判断光盘交换信息是否进行。这种判断是指基于光盘检测装置34的检测结果来确定光盘7是否已完成信息交换。光盘检测装置34可采用光电耦合器或类似装置。当光盘7进行数据交换时,表示光盘交换信息处于接通状态,当光盘7已交换完毕时,光盘交换信息处于中断状态。如果光盘交换信息接通,由于光盘7装在光盘机上,非对称值的目标值无设定。在这种情况下,CPU转入步骤S13,检测出目标非对称值。该目标非对称值存在存储器47内,步骤S13的操作相当于图7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S5。如果在步骤S12的光盘交换信息处于中断状态,则CPU转向步骤S14,设定目标非对称值。该值即为存储器47内所存的非对称值。在下一步S15,执行与图7的步骤S6相同的校正激光驱动功率的操作。在下一步S16,APC电路31受控使激光驱动功率等于根据最接近于目标非对称值的非对称值推导出记录试验数据时所周的功率。接着从记录开始位置进行数据记录。
下面参照图9A-9C所示的流程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在这个实施例中,数据被记录在两个子代码区上,即在数据记录位置之前和在数据记录位置之后的子代码区。数据的预设量被记录,所需激光驱动功率的设定取块于由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所检测出的非对称值。于是数据记录操作以同样的预设量进行多次,而每次激光驱动功率逐渐改变一预定值到一适当的功率,该功率取决于从在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子代码区检测出的非对称值。
在步骤S21,设定数据记录位置。在下一步S22,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被再现。在下一步S23,检测是否已有数据记录在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区内。这一检测行为与RF检测电路45的输出有关。如果已有记录的数据,CPU转去执行S24,即根据在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区再现的数据检测出在记录开始位置的非对称值。将被检测出的非对称值存入存储器47内,并视为目标非对称值。如果发现无数据在S23被记录,CPU设定标准非对称值为在记录开始位置的目标非对称值。这就是说。标准非对称值已存在存储器47内,CPU设定或视其为目标非对称值。在下一步S26,在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子代码区被再现,在下一步S27,判断是否有数据记录到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子代码区上。如果发现已有数据记录,CPU转入S28,根据从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子代码区再现的数据检测在记录结束位置的非对称值。并将检测出的该非对称值存入存储器47内作为目标非对称值。如果发现数据没有(在S27)被记录,设定标准非对称值作为在记录结束位置的目标非对称值。在下一步S30,执行OPC(优化功率控制)操作,即执行激光驱动功率的校正操作。OPC操作实现的前提是已发现数据被记录在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区或在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子代码区内。
OPC操作指在激光二极管1记录期间,寻找出激光驱动功率的最佳值的操作,下面将详细说明此操作。
激光驱动功率的优化值是指用于记录RF信号时激光二极管1的激光驱动功率值,这个RF信号带有在再现时数据误差率最小的非对称值。在OPC操作期间,主轴电机27和螺纹机构44受控使光学拾取器移向光盘7的PCA区。接着开关35转换,接通存储器36,于是存在存储器36内的用于检测非对称值的试验数据被读出,并经由数据译码器28送到激光调制电路29。APC电路31受控以多个激光驱动功率值驱动激光二极1。这使记录在光盘7的PCA内的试验数据具有多种不同的激光驱动功率值。再现已记录的试验数据,非对称值检测电路46检测代表各激光驱动功率值的非对称值。CPU24在由非对称检测电路测出的代表各激光驱动功率值的各非对称值中选出最接近于目标非对称值的那个非对称值,并设定与这个非对称值相关的那个激光驱动功率值为优化功率值,这个驱动功率信息表明在传送到APC电路31的同时,将该激光驱动功率优化值存入存储器47内。到此OPC操作完成。
接着CPU执行步骤S31,根据在S13和S16的检测结果判断数据是否记录在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区内和在数据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子代码区内。如果发现数据已记录到两个子代码区上,CPU执行步骤S32,根据下列等式推导出每个子读数系统激光驱动功率的变化量:
变化量=(在记录结束位置的激光驱动功率)-(在记录开始位置的激光驱动功率)/(在记录结束位置的读数系统号)-(在记录开始位置的读数系统号)
计算出的变化量存入存储器47内。这使激光驱动功率根据子代码读数系统号逐步地变化。
CPU执行步骤S33,设定在记录开始位置的驱动功率信息。即CPU24从存储器47内读出在记录开始位置的驱动功率信息,并且根据这个驱动功率信息向APC电路31输出一控制信号,从而在APC电路31设定目标激光驱动功率。在下一步S34,一个子代码读数系统的数据经过数据译码器28送到激光驱动电路29,并带有在S33设定的记录光盘7上一子代码系数的数据用的目标激光驱动功率,在下一步S35,判断是否到达记录结束位置。这也就是说检测在S34中是否已有数据记录在该记录结束位置。如果发现已到达该记录结束位置,则结束此处理过程。如果尚未到达,CPU执行S36,采用一等于上述变化量的值改变目标激光驱动功率值。即,CPU24读出存储器47内所存的变量值数据,以便根据该变量值控制APC电路31的目标激光驱动功率。接着CPU转到S34,执行与前述相同的操作。
如果数据没有记录在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区和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子代区上,也就是说数据只记录在上述两子代码区之一内,或数据没记录到这些子代码区内,CPU执行S37,根据在步骤S23和S27的检测结果判断数据是否只记录到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那个子代码读数系统内,如果数据只记录到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那个子代码读数区内,CPU执行S38,以在记录开始位置从目标非对称值得到的目标激光驱动功率记录全部数据。即,CPU24读出存储器47内的在记录开始位置的驱动功率信息,根据所读出的驱动功率信息控制APC电路31的目标驱动功率。CPU指令以这个目标驱动功率将所有数据记录在光盘7上。如果在步骤S37发现数据不是只记录在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区中,也就是说,如果数据只记录到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子代码区中或数据既没记录到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区,也没记录到记录结束之后的子代码区,则CPU执行步骤S39。在步骤S39,所有数据被记录,记录时所用的激光驱动功率是由记录结束位置的目标非对称值求得的。这就是说,CPU24从存储器47读出存在其内的在记录结束位置的驱动功率信息,并根据该目标驱动功率信息控制APC电路31的目标驱动功率。于是所有数据在目标驱动功率驱动下记录到光盘7上。应注意到,如果数据既没记录到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区中,又没记录到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子代码区中,则数据记录过程是由在记录结束位置的目标驱动功率所实现的。其原因在于,如果数据没有记录在任一子代码读数系统区内,存在存储器47内的驱动功率信息是同样数值。即对于记录开始和记录结束位置的功率是一样的,因此使用这两个驱动功率信息中的任一个均可。
在上述流程图中,在再现记录开始位置之前的子代码读数系统和设定记录开始位置的目标非对称值之后才再现在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子代码读数系统。不过本发明并不只限于此方式,例如,可以在再记录开始位置之前和记录结束位置之后的子记录读数系统后,设定记录开始位置和记录结束位置的目标非对称值。
非对称值也可通过控制激光照射时间进行控制,也就是说控制形成同样尺寸的凹坑所用的激光照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例如,该凹坑具有3T的时间周期,这些时间通过改变激光二极管1的激光驱动功率得到调节。以这种方式,CPU24向激光调制电路29发出控制信号,使激光照谢时间得到控制。
还可以在上述非对称值之处采用一中间能量值β。这个中间能量值β可用下式求出:
从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光盘记录装置能使数据错误率降低,因为当在光盘上增加记录数据时,从已记录在光盘上的数据可检测出非对称值,并且增加记录的数据的非对称值可等于以前记录的数据的非对称值。

Claims (8)

1.一种用于将数据信号记录到光记录载体上的装置,包括:
用于发射激光束到所述光记录载体上的装置,
光电转换器,用于将从光记录载体反射的激光束变换为电信号,
射频检测电路(45),用于根据所述光电转换器的输出检测所属数据信号是否记录在所述光记录载体上,
非对称检测电路(46),用于根据所述光电转换器的输出检测非对称值,和
中央处理单元(24),控制所述射频检测电路(45)在记录所述数据信号到所述光记录载体上之前检测是否已有数据信号记录到邻近记录了数据信号的光记录载体的区域的另一区域,所述中央处理单元(24)当已有数据信号记录到所述邻近区时设定由所述非对称检测电路(46)检测的非对称值为目标非对称值,所述检测是根据从所述邻近区再现的数据信号进行的,所述中央处理单元(24)当没有数据信号记录到所述邻近区上时设定一预定的非对称值为所述目标非对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24)根据所述目标非对称值设定驱动激光发射装置的驱动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24)命令所述射频检测电路(45)检测是否已有数据信号记录在紧邻光学记录载体的已记录数据信号的区域之前的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24)命令所述射频检测电路(45)检测是否已有数据信号记录在紧邻光学记录载体的已记录数据信号的区域之后的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24)命令所述射频检测电路(45)检测是否已有数据记录在紧邻光学记录载体的已记录数据信号的区域之后和之前的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信号已被确定已记录到紧邻光学记录载体的已记录数据信号的区域之后和之前的区域内时,所述中央处理单元(24)命令所述非对称检测电路(46)从紧邻光学记录载体的已记录数据信号的区域之前的区域所再现的数据信号中得出第一非对称值,所述中央处理单元(24)还命令所述非对称检测电路(46)从紧邻光学记录载体的已记录数据信号的区域之后的区域所再现的数据信号中得出第二非对称值,所述中央处理单元(24)在记录所述数据信号期间驱动所述激光发射装置,驱动功率的设定取决于在要记录信号的区域的引导端处的第一非对称值和在要记录信号区域的尾端处的第二非对称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24)当驱动功率逐渐变化时命令所述激光发射装置在所述光记录载体的一试验写入区内记录预先设定的数据信号,所述中央处理单元(24)命令所述非对称检测器根据由所述光电转换器从该试验写入区再现的数据信号检测出对应每个驱动功率值的非对称值,所述中央处理单元(24)以与最接近所述目标非对称值的非对称值相应的驱动功率驱动所述激光发射装置的辐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24)根据所述目标非对称值设定用于所述激光发射装置的驱动时间。
CN95108582A 1994-05-31 1995-05-31 一次性写入光盘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4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941694 1994-05-31
JP119416/94 1994-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238A CN1121238A (zh) 1996-04-24
CN1080428C true CN1080428C (zh) 2002-03-06

Family

ID=14760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85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428C (zh) 1994-05-31 1995-05-31 一次性写入光盘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563862A (zh)
KR (1) KR950034126A (zh)
CN (1) CN1080428C (zh)
MY (1) MY13058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33261A1 (fr) * 1994-05-31 1995-12-07 Sony Corporation Enregistreur de donnees
EP0753846A1 (en) * 1995-07-13 1997-01-15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US5940358A (en) * 1996-06-13 1999-08-17 Cirrus Logic, Inc. CD-R recording circuit with formatter to increase rate of generating control signals
US5898656A (en) * 1996-08-29 1999-04-27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shape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tting illumination power thereof
JP3874211B2 (ja) * 1996-10-31 2007-01-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100425437B1 (ko) * 1997-01-17 2004-07-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사율이 낮은 cd-rom 디스크 리드 장치 및 방법
JPH11120687A (ja) * 1997-10-15 1999-04-30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564291B2 (ja) * 1998-03-05 2004-09-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3718082B2 (ja) * 1998-10-26 2005-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US7050367B1 (en) * 1999-04-28 2006-05-23 Taiyo Yuden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ecorded medium where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control program is recorded
KR100713402B1 (ko) * 1999-09-16 2007-05-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크 기록매체의 기록가능 위치 결정방법 및 장치
JP3505452B2 (ja) * 1999-11-05 2004-03-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US7106673B2 (en) * 2001-10-10 2006-09-12 Tea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optimum power control
TWI231477B (en) * 2002-10-24 2005-04-21 Mediatek Inc Data buff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cal recording device
CN100380456C (zh) * 2003-02-25 2008-04-09 Lg电子有限公司 一次性写入光盘及在其上记录管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7916588B2 (en) * 2003-10-20 2011-03-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ccess apparatus, access method, program, and write-once recording medium
JP3897118B2 (ja) * 2003-10-31 2007-03-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再生方法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JP4348213B2 (ja) * 2004-02-27 2009-10-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の記録制御方法、記録制御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US7459660B2 (en) * 2004-10-05 2008-12-02 Mediatek In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ibrat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060256679A1 (en) * 2005-05-10 2006-11-16 Kuang-Jung Chang Laser power controlling method for recording data and related apparatus
KR100672048B1 (ko) * 2005-06-01 2007-0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pc기록과 opc측정 완료 후 광원구동특성 학습재수행을 통한 opc수행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광기록장치
WO2007029430A1 (ja) * 2005-09-05 2007-03-15 Nec Corporation 光学情報再生方法、光学情報再生装置及び光学情報記録媒体
CN102037509A (zh) * 2008-05-22 2011-04-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集成电路、信息记录再生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26682A1 (fr) * 1983-05-20 1984-11-28 Thomson-Csf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calibration de la puissance optique appliquée à un disque optique pour l'enregistrement de donné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71478A (ja) * 1989-11-30 1991-07-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未書き込みセクタの検出装置
US5493549A (en) * 1990-04-10 1996-02-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regeneration apparatus with compensation circuit
JPH0411325A (ja) * 1990-04-27 1992-01-16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3241400B2 (ja) * 1991-06-24 2001-12-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3039056B2 (ja) * 1991-11-25 2000-05-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追記型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3084916B2 (ja) * 1992-03-31 2000-09-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再生データ処理回路
KR940010809B1 (ko) * 1992-06-30 1994-11-1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데블데크 콤팩트 디스크 기록 장치 및 기록방법
JPH0676489A (ja) * 1992-08-26 1994-03-18 Pioneer Electron Corp 情報信号記録装置
JP3336581B2 (ja) * 1992-10-19 2002-10-21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追記型光ディスクの媒体検査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3558168B2 (ja) * 1992-10-30 2004-08-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式情報再生装置
JP3240016B2 (ja) * 1993-05-11 2001-12-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デイ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イスク装置の評価方法
US5450383A (en) * 1994-05-26 1995-09-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onitoring and adjusting laser write power in an optical disk recorder using pulse-width modulated power level checking signal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26682A1 (fr) * 1983-05-20 1984-11-28 Thomson-Csf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de calibration de la puissance optique appliquée à un disque optique pour l'enregistrement de donné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563862A (en) 1996-10-08
MY130581A (en) 2007-06-29
KR950034126A (ko) 1995-12-26
CN1121238A (zh) 1996-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428C (zh) 一次性写入光盘记录装置
EP1158500B1 (en) Data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174434B (zh) 光学记录介质驱动设备和球面像差调节方法
JP200229837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20040032767A (ko) 디스크 드라이브 및 프리피트 검출방법
US20040233826A1 (en) Laser power control device,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optical disk apparatus, laser power source drive current value determin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method
US20040136284A1 (en) Disk drive and pre-pit detection method
CN1249684C (zh) 光盘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CN1322497C (zh) 盘驱动设备
CN1670834A (zh) 盘驱动设备和记录功率设置方法
JPH08329469A (ja) データ記録装置
JP3246271B2 (ja) データ記録装置
JP3473423B2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CN100487798C (zh) 记录脉冲生成设备及信息记录设备
CN1469349A (zh) 检拾器和信息记录装置
CN101051484A (zh) 信息存储介质及在其上记录和/或从其再现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20030031105A1 (en) Optical disc drive
US7362670B2 (en) Optical disc drive
CN101154402A (zh) 盘驱动设备和用于调整聚焦偏移和球面象差校正值的方法
CN1132911A (zh) 用于光磁盘的伺服控制方法和装置
JPH0644565A (ja) 光デイスク装置
AU762898B2 (en) Regulatable optical disc driv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regulatable optical disc drive
JP2002367180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23081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H08279205A (ja) データ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306

Termination date: 201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