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6685B - 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6685B
CN108026685B CN201680051345.7A CN201680051345A CN108026685B CN 108026685 B CN108026685 B CN 108026685B CN 201680051345 A CN201680051345 A CN 201680051345A CN 108026685 B CN108026685 B CN 1080266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hing
tub
inner tub
rotating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13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6685A (zh
Inventor
间宫春夫
川村保
中西隆
佐藤弘树
吉田贤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Haier As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As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Haier As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26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6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6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66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30Driving arrangements 
    • D06F37/30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lectric moto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3/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 D06F23/04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 vertic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3/00Control of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washing machines or washer-dryers 
    • D06F33/30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r target of the control 
    • D06F33/32Control of operational steps, e.g. optimisation or improvement of operational steps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the laundry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18Washing liquid level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02Water supply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5/00Systems or parameters controlled or affected b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5/08Draining of washing liquid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3/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 D06F23/06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n inclined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0Mountings, e.g. resilient mountings, for the rotary receptacle, motor, tub or casing;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洗衣机,其能在包括能以与垂直方向交叉的方式转动的洗涤桶的结构中,实现洗涤性能的提高。洗衣机(1)包括:洗涤桶(3),具有能绕轴线(J)旋转的内桶(11);搅拌构件(45),能进行旋转以便搅拌内桶(11)内的洗涤物(Q);电机(46),使内桶(11)以及搅拌构件(45)旋转;转动机构;以及微型计算机(48)。转动机构通过使洗涤桶(3)以轴线(J)与上下方向(Z)交叉的方式转动,从而改变洗涤桶(3)的转动角度(θ)。微型计算机(48)通过控制电机(46)以及转动机构,从而执行以多个转动角度(θ)使搅拌构件(45)反转或使内桶(11)旋转的洗涤运转。

Description

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洗衣机中,在收纳水桶的机壳的四角设置有吊棒,在吊棒的下端部设置有水平台。在自由旋转地由以偏向水平台的前表面的方式设置的倾动支点支承的倾动台,固定有水桶。洗涤桶以自由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水桶,在洗涤桶的底面的内侧,以自由旋转的方式配置有搅拌洗涤桶内的洗涤物、水的波轮。在洗衣机的洗涤过程中,在洗涤桶倾斜的状态下波轮低速旋转。
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洗衣机那样在洗涤过程中倾斜洗涤桶并仅使波轮旋转的结构中,当洗涤桶倾斜了一定程度以上时,波轮旋转产生的机械力变得难以传递给洗涤桶内的洗涤物。这样一来,由于洗涤物在洗涤桶内的活动变得滞涩,导致脏污难以从洗涤物中去除,因此洗涤性能的提高存在极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475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该背景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其能在包括能以与垂直方向交叉的方式转动的洗涤桶的结构中,实现洗涤性能的提高。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洗衣机,包括:洗涤桶,具有内桶和外桶,其中,所述内桶为收容洗涤物的筒状的内桶且能绕其轴线旋转,所述外桶收容所述内桶,所述洗涤桶能以所述轴线与垂直方向交叉的方式转动;搅拌构件,能进行旋转以便搅拌所述内桶内的洗涤物;电机,使所述内桶以及所述搅拌构件旋转;转动机构,通过使所述洗涤桶转动,从而改变垂直方向与所述轴线的交叉角度;以及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电机以及所述转动机构,从而执行以多个所述交叉使所述搅拌构件反转或使所述内桶旋转的洗涤运转。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洗涤运转中所述洗涤桶正在转动的状态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搅拌构件反转或使所述内桶旋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包括能以与垂直方向交叉的方式转动的洗涤桶的洗衣机中,洗涤桶的内桶能绕其轴线旋转,搅拌构件能进行旋转以便搅拌内桶内的洗涤物。洗衣机中,电机使内桶以及搅拌构件旋转,转动机构使洗涤桶转动,由此改变垂直方向与轴线的交叉角度。
在洗衣机的洗涤运转中,通过控制电机以及转动机构,控制部以多个交叉角度使搅拌构件反转或使内桶旋转。这样,通过将搅拌构件的反转和内桶的旋转组合起来,无论交叉角度是哪一个值,换句话说,即使洗涤桶相对于垂直方向倾斜了一定程度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将搅拌构件、内桶产生的机械力高效地传递给洗涤物。此外,能促进内桶内的洗涤物的位置交替,减少洗涤物的洗涤不均。进而,通过将以多个交叉角度进行的搅拌构件的反转以及内桶的旋转组合起来,能进一步高效地将机械力传递给洗涤物,能进一步减少洗涤不均。
上述的结果是,能实现洗衣机的洗涤性能的提高。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洗涤运转中洗涤桶正在转动的状态下,使搅拌构件反转或使内桶旋转。由此,能将洗涤剂高效地溶于水生成高浓度的洗涤水,或使该洗涤水高效地浸透到洗涤物中。因此,能实现洗涤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此外,通过利用洗涤桶转动中的时间生成洗涤水或将洗涤水浸透到洗涤物中,能实现洗涤运转的时间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洗衣机的示意性纵截面左视图。
图3是表示洗衣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洗涤运转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洗涤运转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总结洗涤运转的相关数据的表格。
附图标记说明
1:洗衣机;3:洗涤桶;8:转动机构;10:外桶;11:内桶;45:搅拌构件;46:电机;48:微型计算机;J:轴线;Q:洗涤物;Z:上下方向;θ:转动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的示意性立体图。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称为洗衣机1的上下方向Z,将图1中的左右方向称为洗衣机1的前后方向Y,将与图1的纸面大致正交的横方向称为左右方向X。上下方向Z也即垂直方向。在上下方向Z当中,将上侧称为上侧Z1,将下侧称为下侧Z2。前后方向Y当中,将图1中的右侧称为前侧Y1,将图1中的左侧称为后侧Y2。左右方向X当中,将图1的纸面的表侧称为左侧X1,将图1的纸面的里侧称为右侧X2。
在洗衣机1中,虽然也包括具有干衣功能的洗衣干衣机,但是以下,以省略了干衣功能,只执行洗涤运转的洗衣机为例对洗衣机1进行说明。洗涤运转包括洗涤过程、漂洗过程以及脱水过程。洗衣机1在图1中示出的构成部件包括:机壳2、配置于机壳2内的洗涤桶3、支承框架4、吊棒5、转动部6、锁定解除机构7以及转动机构8。
机壳2为例如金属制,形成为箱状。在机壳2,设置有连接前表面2A和上表面2B的连结面2C。连结面2C是例如随着前侧Y1而下降的倾斜面。用于向洗衣机1内投入取出洗涤物Q(参照后述的图2)的出入口2D以跨连前表面2A和连结面2C的方式形成。
洗涤桶3具有外桶10和内桶11。外桶10为例如树脂制,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在洗涤过程、漂洗过程中,外桶10内蓄有水。通过外桶10的圆心的虚拟的直线是外桶10的轴线J。有底圆筒状的外桶10具有沿着轴线J配置的大致圆筒状的圆周壁12和形成为与轴线J正交的圆盘状并从下侧Z2堵塞圆周壁12的中空部分的底壁13。在洗涤桶3的与底壁13相反侧的上端部,形成有由圆周壁12的上端缘围成的圆形状的开口10A。开口10A供投入取出洗衣机1内的洗涤物Q通过。在圆周壁12的左右侧面,逐一设置有向左右方向X的外侧突出的金属制的转动轴14。图1中,只图示出左侧X1的转动轴14。这左右一对转动轴14从左右方向X观察时配置于同一位置。
内桶11为例如金属制,形成为比外桶10小一圈的有底圆筒状。洗涤物Q收容于内桶11。有底圆筒状的内桶11具有沿着轴线J配置的大致圆筒状的圆周壁15和形成为与轴线J正交的圆盘状并从下侧Z2堵塞圆周壁15的中空部分的底壁16(参照图2)。在内桶11的与底壁16相反侧的上端部,形成有供投入取出内桶11内的洗涤物Q通过的圆形状的开口11A。内桶11同轴状地收容于外桶10内。因此,内桶11的轴线即上述的轴线J。在内桶11收容于外桶10内的状态下,内桶11的开口11A位于外桶10的开口10A的内侧。开口11A与机壳2的出入口2D对置,由此,能向内桶11内投入取出洗涤物Q。在内桶11的圆周壁12以及底壁13,形成有多个贯通孔11B,外桶10内的水经由这些贯通孔11B,往来于外桶10与内桶11之间。因此,外桶10内的水位与内桶11内的水位一致。
支承框架4为金属制,包括左右一对侧板17和架设于这一对侧板17的下端部之间的梁构件18。各侧板17从左右方向X观察形成为大致矩形,左右方向X上较薄。在一对侧板17之间配置有洗涤桶3。
对于洗涤桶3的外桶10而言,向左侧X1突出的转动轴14贯通左侧X1的侧板17,并经由轴承(未图示)由左侧X1的侧板17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对于外桶10而言,向右侧X2突出的转动轴14(未图示)贯通右侧X2的侧板17,并经由轴承(未图示)由右侧X2的侧板17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由此,洗涤桶3由支承框架4支承,并能以外桶10以及内桶11的轴线J与上下方向Z交叉的方式绕转动轴14转动。具体地说,随着洗涤桶3的转动,轴线J相对于上下方向Z向前后方向Y倾斜。洗涤桶3的转动方向称为转动方向K。
沿着上下方向Z延伸的虚拟基准轴L与轴线J的呈锐角的交叉角度为洗涤桶3相对于基准轴L的转动角度θ。转动角度θ越小,洗涤桶3越接近直立姿势,转动角度θ越大,洗涤桶3越是以外桶10的开口10A以及内桶11的开口11A朝向前侧Y1的方式,呈向前侧Y1倾斜的姿势。转动角度θ能以例如5度、15度、30度、45度、60度这五挡进行变更。
作为在洗衣机1中的应用的一个例子,当在洗涤运转开始时将洗涤物Q投入洗涤桶3时,以使洗涤物的投入变得容易的方式将转动角度θ设定为45度,然后,在检测洗涤物Q的负荷量或对洗涤桶3进行供水的情况下,转动角度θ设定为5度。并且,在洗涤过程、漂洗过程中,为了促进内桶11内的洗涤物Q的位置交替以实现高效的洗涤、漂洗,将转动角度θ设定为在5度和60度之间变动。此外,在脱水过程中,由于通过将转动角度θ设定为5度从而内桶11在洗涤桶3几乎直立的状态下高速旋转,因此与转动角度θ为例如60度的情况相比,能将随着内桶11的高速旋转而产生的振动抑制得较小。这样,能改变转动角度θ的洗衣机1能兼具内桶11直立配置即所谓的立式洗衣机的优点和内桶11倾斜配置即所谓的滚筒式洗衣机的优点。
在左侧X1的侧板17的比转动轴14更靠近下侧Z2的区域,形成有沿着左右方向X贯通该侧板17的开口17A。开口17A形成为在前后方向Y上长的大致长方形。在各个侧板17的前端缘以及后端缘,设置有向前后方向Y的外侧突出的支承部19。支承部19既可以形成为与侧板17一体,也可以作为例如树脂制的其他构件安装于侧板17。
吊棒5形成为下端部具有摩擦阻尼器20的棒状。吊棒5存在四根,在机壳2内逐一配置于从上侧Z1观察俯视时的四角。这些吊棒5处于机壳2的上部,详细地说处于从构成机壳2的一部分的金属制外框(未图示)悬吊的状态。在左侧X1前后排列的两根吊棒5当中,前侧Y1的吊棒5的下端部与左侧X1的侧板17的前侧Y1的支承部19连结,后侧Y2的吊棒5的下端部与左侧X1的侧板17的后侧Y2的支承部19连结。在右侧X2前后排列的两根吊棒5当中,前侧Y1的吊棒5的下端部与右侧X2的侧板17的前侧Y1的支承部19连结,后侧Y2的吊棒5(未图示)的下端部与右侧X2的侧板17的后侧Y2的支承部19(未图示)连结。由此,具有侧板17的支承框架4以及由支承框架4支承的洗涤桶3经由吊棒5,由机壳2弹性支承。
转动部6是左右方向X上薄,从左右方向X观察形成为向前侧Y1膨出的大致扇状的金属制的板。转动部6具有形成为沿着转动方向K的圆弧状并向前侧Y1膨出的外周缘6A。在转动部6的与外周缘6A的曲率中心一致的位置,形成有沿着左右方向X贯通转动部6的贯通孔6B。在外周缘6A,形成有多个凹部6C,此处为五个。这些凹部6C向贯通孔6B凹陷并且沿着左右方向X贯通转动部6,并沿着转动方向K排列配置。相邻凹部6C的间隔既可以固定,也可以因转动部6的位置而异。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转动角度θ设定为5度、15度、30度、45度、60度相对应,在图1中的状态下的转动部6,位于最后侧Y2及其前邻位置的两个凹部6C在转动方向K即以贯通孔6B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间隔10度,其他的相邻凹部6C之间的间隔一律为15度。
转动部6配置为比左侧X1的侧板17更靠近左侧X1。洗涤桶3的外桶10的向左侧X1突出并贯通左侧X1的侧板17的转动轴14插通转动部6的贯通孔6B,固定于转动部6。由此,转动部6经由转动轴14,以能一体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洗涤桶3。
在图1的姿势下的转动部6,在外周缘6A的后端,一体地设置有往下侧Z2突出,具体而言往以贯通孔6B为中心的转动部6的径向R的外侧突出的延设部6D。延设部6D形成为径向R上长、左右方向X上薄的板状。在延设部6D,形成有径向R上长且沿着左右方向X贯通延设部6D的引导孔6E。引导孔6E的长边方向的两端处于堵塞状态。引导孔6E在上下方向Z上与左侧X1的侧板17的开口17A位于同一位置。无论转动角度θ为5度~60度中的哪个值,引导孔6E都始终从左侧X1与开口17A对置。
锁定解除机构7固定于左侧X1的侧板17的左侧面。锁定解除机构7包括主体部21和锁定部22。在主体部21,设置有由转矩电机等构成的促动器(未图示)。锁定部22形成为从主体部21向后侧Y2突出,严格来说向后上侧突出的凸状,由主体部21以能向前后方向Y滑动的方式支承。主体部21的促动器工作,从而使锁定部22在向最后侧Y2进入的进入位置与向最前侧Y1退出的退出位置之间滑动。
图1的锁定部22位于进入位置。在转动部6的任意一个凹部6C与锁定部22在转动方向K上位于同一位置的情况下,锁定部22通过进入到进入位置,从而嵌入转动方向K上同一位置的凹部6C。由此,转动部6以及洗涤桶3的转动被锁定。在该状态下,当锁定部22退到退出位置时,由于锁定部22离开凹部6C,因此转动部6以及洗涤桶3的锁定被解除。
在图1中,进入位置的锁定部22处于嵌入位于最上侧Z1并且位于最前侧Y1的凹部6C的状态。此时,在转动角度θ为60度的状态下,转动部6以及洗涤桶3的转动被锁定。随着锁定部22所嵌入的凹部6C变成位于后侧Y2的其它凹部6C,转动角度θ变小,在锁定部22嵌入最后侧Y2的凹部6C的状态下,转动角度θ为5度,该状态下转动部6以及洗涤桶3的转动被锁定。
转动机构8是通过使洗涤桶3转动从而改变转动角度θ的机构,包括:框架25、一对支承部26、螺纹轴27、转动电机28、联轴器29、螺母构件30、以及角度传感器31。
框架25通过将金属板折曲为例如曲柄状而形成,以从右侧X2覆盖左侧X1的侧板17的开口17A的方式,从右侧X2固定于该侧板17。一对支承部26以沿着前后方向Y远离排列的状态固定于框架25,并处于从框架25向左侧X1突出的状态。螺纹轴27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Y细长地延伸的圆柱状,在其外周面的几乎整个区域,形成有螺旋状延伸的螺牙27A。螺纹轴27以能旋转的方式,由设置于前后一对支承部26的轴承32两端支承。
转动电机28是普通的电动电机,具有向后侧Y2突出并与螺纹轴27同轴状配置的输出轴33。螺纹轴27的前端部和输出轴33通过联轴器29以能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因此,当转动电机28被驱动,输出轴33进行旋转时,螺纹轴27与输出轴33一体旋转。螺母构件30具有在内周面形成有螺旋状延伸的螺牙(未图示)的环状的螺母,并以该螺牙与螺纹轴27的螺牙27A相互螺纹连接的方式,外嵌于螺纹轴27。当螺纹轴27随着转动电机28的驱动而旋转时,随着螺纹轴27的旋转,螺母构件30整体沿着螺纹轴27的轴向即前后方向Y移动。螺母构件30通过固定插入转动部6的延设部6D的引导孔6E的连结销34,从而经由连结销34与转动部6连结。因此,当螺母构件30随着螺纹轴27的旋转沿着前后方向Y进行移动时,转动部6通过螺母构件30被拉向前后方向Y,从而随着洗涤桶3转动。
角度传感器31是用于根据前后方向Y的螺母构件30的位置检测洗涤桶3的转动角度θ的传感器,作为角度传感器31,能使用光传感器等光学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角度传感器31设置为与转动部6的凹部6C的数量相同,以沿着前后方向Y排列的状态固定于框架25。在各个角度传感器31,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Y贯通角度传感器31的槽31A,角度传感器31处于检测光沿着上下方向Z横切槽31A的状态。在螺母构件30,设置有被称为限位部的杆状的被检测部30A。当转动角度θ为5度、15度、30度、45度、60度中的任一个角度时,被检测部30A嵌入任一个角度传感器31的槽31A,遮挡该槽31A的检测光。因此,五个角度传感器31统一检测转动角度θ是5度、15度、30度、45度、60度中的哪一个角度。
参照洗衣机1的示意性的纵截面左视图即图2,洗衣机1除了上述的构成部件之外,还包括门39、显示操作部40、洗涤剂收容室41、供水路42、排水路43、支承轴44、搅拌构件45、电机46、传递机构47、以及作为控制部的微型计算机48。
门39沿着机壳2的连结面2C形成为弯曲的板状,开闭机壳2的出入口2D。显示操作部40由开关、液晶面板等构成,并设置于例如机壳2的上表面2B。使用者通过操作显示操作部40的开关等,能将洗衣机1的电源接通/切断;或自由地设定洗涤运转的模式;或对洗衣机1发出开始、停止洗涤运转等指示。在显示操作部40的液晶面板等,以可目视的方式显示洗涤运转的相关信息。
洗涤剂收容室41形成为收容洗涤剂的箱状,配置于洗涤桶3的上侧Z1。如图2所示,当转动角度θ为5度时,洗涤剂收容室41位于内桶11的开口11A的正上方。与水龙头(未图示)连接的供水路42从上侧Z1并且后侧Y2与洗涤剂收容室41连接。来自水龙头的水流过供水路42以及洗涤剂收容室41,从洗涤剂收容室41的底部向开口11A流下,被供给到内桶11内。收容于洗涤剂收容室41的洗涤剂顺着流过洗涤剂收容室41的水被供给到内桶11内。来自洗涤剂收容室41的水可以如虚线箭头所示,呈花洒状流下并被供给到内桶11内。在供水路42的中途,设有为了开始或停止供水而进行开闭的供水阀49。
排水路43从下侧Z2与外桶10的底壁13连接,外桶10内的水从排水路43排出机外。在排水路43的中途,设有为了开始或停止排水而进行开闭的排水阀50。排水路43以无论洗涤桶3的转动角度θ为5度~60度中的哪一个值都不会被拉长的方式,具有一定程度的长度和挠性。
与支承轴44关联地,在外桶10的底壁13的与轴线J一致的圆心位置,形成有贯通底壁13的贯通孔13A,在内桶11的底壁16的与轴线J一致的圆心位置,形成有贯通底壁16的贯通孔16A。支承轴44形成为从底壁16包围贯通孔16A并且沿着轴线J向下侧Z2伸出的管状。支承轴44插通底壁13的贯通孔13A,支承轴44的下端部位于比底壁13更靠近下侧Z2。
搅拌构件45就是所谓的波轮,形成为以轴线J为圆心的圆盘状,在内桶11内沿着底壁16与内桶11同心状地配置。在搅拌构件45的从下侧Z2面对内桶11的开口11A的上表面,设置有放射状配置的多个叶片45A。在搅拌构件45,设置有从其圆心沿着轴线J向下侧Z2延伸的旋转轴51。旋转轴51插通支承轴44的中空部分,旋转轴51的下端部位于比外桶10的底壁13更靠近下侧Z2。
电机46由例如变频电机构成。在机壳2内,电机46配置于外桶10的下侧Z2,经由锚栓(未图示)等固定于外桶10的底壁13。因此,电机46与洗涤桶3以及支承框架4(参照图1)一起经由吊棒5由机壳2弹性支承,与洗涤桶3一体地绕转动轴14转动。电机46具有绕轴线J旋转的输出轴52。传递机构47夹在支承轴44以及旋转轴51各自的下端部与输出轴52的上端部之间。传递机构47将电机46从输出轴52输出的驱动力选择地传递给支承轴44以及旋转轴51的一方或双方。使用公知的离合器等作为传递机构47。当来自电机46的驱动力传递至支承轴44以及旋转轴51时,内桶11以及搅拌构件45绕轴线J进行旋转。
微型计算机例如48包括CPU和RQM、RAM等存储器部,并配置于机壳2内。参照表示洗衣机1的电结构的框图即图3,洗衣机1还包括水位传感器55、旋转传感器56、以及角度传感器31。水位传感器55以及旋转传感器56和上述的角度传感器31以及显示操作部40分别与微型计算机48电连接。供水阀49、电机46、排水阀50、传递机构47、锁定解除机构7以及转动机构8的转动电机28分别通过经由例如驱动电路57,与微型计算机48电连接。
水位传感器55是检测外桶10以及内桶11的水位,换言之检测内桶11内的水量的传感器,水位传感器55的检测结果实时输入微型计算机48。
旋转传感器56是读取电机46的转速,严格来说是读取电机46的输出轴52的转速的装置,例如由多个霍尔IC(未图示)构成。旋转传感器56读取的转速实时输入微型计算机48。微型计算机48根据输入的转速,控制电机46的通电/断电,详细地说控制施加给电机46的电压的占空比,以使电机46以所希望的转速旋转的方式控制电机46。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46的转速与内桶11以及搅拌构件45各自的转速相同。此外,微型计算机48还能控制电机46的旋转方向。因此,电机46能正向旋转或逆向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46的输出轴52的旋转方向与内桶11以及搅拌构件45各自的旋转方向一致。例如,当电机46正向旋转时,从上侧Z1观察俯视时内桶11以及搅拌构件45顺时针正向旋转,当电机46逆向旋转时,俯视时内桶11以及搅拌构件45逆时针逆向旋转。
角度传感器31检测到的转动角度θ实时输入微型计算机48。如上所述,当使用者操作显示操作部40对洗涤运转的运转条件等进行选择时,微型计算机48接受该选择。微型计算机48将必要信息以可目视的方式在显示操作部40上显示给使用者。
微型计算机48通过控制传递机构47,将电机46的驱动力的传递目标切换为内桶11的支承轴44以及搅拌构件45的旋转轴51的一方或双方。微型计算机48控制供水阀49以及排水阀50各自的开闭。因此,微型计算机48在关闭了排水阀50的状态下通过打开供水阀49能对内桶11供水,通过打开排水阀50能执行内桶11的排水。微型计算机48通过控制转动机构8的转动电机28的驱动使得洗涤桶3转动。微型计算机48通过控制锁定解除机构7的主体部21的促动器(未图示),使锁定部22在进入位置与退出位置之间滑动(参照图1)。微型计算机48通过使锁定部22滑动到进入位置,固定洗涤桶3的转动角度θ,限制洗涤桶3的转动,通过使锁定部22从进入位置滑动到退出位置,允许洗涤桶3的转动。
接着,参照图4以及图5的流程图,对洗衣机1中微型计算机48所执行的洗涤运转进行说明。在洗涤运转中,最初进行准备过程,在准备过程之后的洗涤过程中进行洗涤物Q的洗涤,在洗涤过程之后的漂洗过程中进行洗涤物Q的漂洗,在脱水过程中进行洗涤物Q的脱水。脱水过程包括在洗涤运转的最后执行的最终脱水过程和在洗涤过程、漂洗过程之后执行的中间脱水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在洗涤运转中,既可以只使用自来水,也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洗澡水。
在图6的表格中,汇总显示了在洗涤运转的各过程中实施的处理的内容、各处理时内桶11以及搅拌构件45的状态、以及各处理时转动角度θ的值。在对以下内容进行说明时,也一并参照图6。
参照图4,微型计算机48根据使用者通过操作显示操作部40使得电源通电的情况(步骤S1),监视之后使用者是否通过操作显示操作部40发出了开始洗涤运转的指示(步骤S2)。需要说明的是,等待状态的洗衣机1的洗涤桶3的转动角度θ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5度。只要电源通电时转动角度θ不是45度,微型计算机48就迅速使洗涤桶3转动,将转动角度θ变更为45度。在转动角度θ为45度的状态下,内桶11的开口11A(参照图2)与机壳2的出入口2D(参照图2)对置。在该状态下,作为准备过程的准备阶段,使用者将洗涤物Q从出入口2D投入内桶11内。投入洗涤物Q时,内桶11以及搅拌构件45处于停止状态。
之后,当使用者设定洗涤运转的模式,发出开始洗涤运转的指示时(步骤S2中为“是”),微型计算机48在内桶11以及搅拌构件45继续停止的状态下,将转动机构8的转动电机28通电,直到转动角度θ从45度变为5度,由此使洗涤桶3直立(步骤S3)。
接着,微型计算机48检测内桶11内的洗涤物Q的量作为负荷量(步骤S4)。具体地说,微型计算机48在内桶11停止的状态下,使搅拌构件45低速旋转。详细而言,微型计算机48使搅拌构件45以反复交替进行正向旋转和逆向旋转的方式反转。微型计算机48在使搅拌构件45只正向旋转规定时间之后、使搅拌构件45只逆向旋转规定时间之后使电机46的驱动停止,并在停止后立即测定电机46的惯性旋转量。惯性旋转量是例如在电机46惯性旋转期间旋转传感器56的霍尔IC(未图示)输出的脉冲总数。洗涤物Q的负荷量越大,与承载了较重的洗涤物Q的搅拌构件45连结的电机46的惯性旋转量越小。洗涤物Q的负荷量越小,与承载了较轻的洗涤物Q的搅拌构件45连结的电机46的惯性旋转量越大。微型计算机48根据惯性旋转量的大小检测负荷量。负荷量的单位为例如kg。由于在使转动角度θ为5度从而使洗涤桶3直立的状态下,内桶11内的洗涤物Q高效地承载于搅拌构件45,因此能正确地检测负荷量。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使用惯性旋转量,通过使内桶11以低速稳定旋转时的电机46的转速波动来检测负荷量。
微型计算机48将与检测到的负荷量对应的洗涤运转的期间、所需的洗涤剂的量等显示于显示操作部40。此外,微型计算机48根据检测到的负荷量设定洗涤过程中蓄于内桶11的水的水位(步骤S5)。洗涤运转的期间、所需的洗涤剂的量以及水位各自与负荷量的关系预先设定并存储于微型计算机48的存储器部。
由于当步骤S5的水位的设定结束时则准备过程结束,因此微型计算机48开始进行洗涤过程(步骤S6)。作为洗涤过程的最初的处理,微型计算机48打开供水阀49向内桶11供水。转动角度θ继续为5度使得洗涤剂收容室41位于内桶11的开口11A的正上方,因此来自水龙头(未图示)的水穿过供水路42以及洗涤剂收容室41,与洗涤剂收容室41内的洗涤剂一起从开口11A供到内桶11内(参照图2)。在供水过程中,既可以使内桶11停止也可以使内桶11旋转,既可以使搅拌构件45停止也可以搅拌构件45旋转。这里的搅拌构件45的旋转既可以是上述的反转,也可以是与内桶11同向的一体旋转。当水在内桶11蓄到步骤S5中设定的水位时,微型计算机48关闭供水阀49结束供水。
供水后,微型计算机48在使内桶11停止的状态下使搅拌构件45反转(步骤S7)。微型计算机48在继续反转搅拌构件45的状态下,使转动机构8的转动电机28通电,使洗涤桶3以比刚才的直立状态更向前侧Y1倾斜的方式转动(步骤S8)。当通过洗涤桶3的转动,目前为止为5度的转动角度θ达到45度时(步骤S9中为“是”),微型计算机48使转动电机28断电(步骤S10)。并且,当在步骤S7中从搅拌构件45开始反转后经过了规定的第一时间时(步骤S11中为“是”),如图5所示,微型计算机48通过控制传递机构47,将电机46的驱动力的传递目标从目前为止的搅拌构件45切换为内桶11(步骤S12)。由此,内桶11进行旋转(步骤S13)。该第一时间按每个负荷量预先设定并存储于微型计算机48的存储器部。
在步骤S7中从搅拌构件45开始反转直到经过了第一时间的期间,通过供水供给到内桶11内的洗涤剂被随着搅拌构件45的反转在内桶11内产生的水流搅拌。由此,洗涤剂溶于内桶11内的水,从而生成洗涤水。在这样的洗涤剂溶解处理之后,在步骤S13中内桶11进行旋转,内桶11的旋转只持续规定的第二时间。该第二时间按每个负荷量预先设定并存储于微型计算机48的存储器部。在第二时间,洗涤水被随着内桶11的旋转在内桶11内产生的水流浓缩并浸透到洗涤物Q中。在第二时间,既可以使搅拌构件45停止也可以使搅拌构件45旋转。这里的搅拌构件45的旋转既可以是上述的反转,也可以是与内桶11同向的一体旋转。
当在步骤S13中从内桶11开始旋转后经过了第二时间时(步骤S14中为“是”),微型计算机48通过控制传递机构47,将电机46的驱动力的传递目标切换为搅拌构件45,从而使搅拌构件45反转(步骤S15)。微型计算机48继续反转搅拌构件45的状态下,使转动机构8的转动电机28通电,使洗涤桶3以比目前为止更加直立的方式转动(步骤S16)。当目前为止为45度的转动角度θ达到15度时(步骤S17中为“是”),微型计算机48使转动电机28断电(步骤S18)。
当在步骤S16中转动电机28通电时,通过从步骤S15开始持续的搅拌构件45的反转,实施内桶11内的洗涤物Q的正式洗涤。在正式洗涤中,洗涤物Q通过与反转的搅拌构件45的叶片45A接触或顺着反转的搅拌构件45在内桶11内产生的水流,从而被搅拌。通过搅拌时水流对洗涤物Q的摩擦、振动等机械力,脏污从洗涤物Q中被去除,由此洗涤物Q得到清洗。此外,通过内桶11内的洗涤水中所含的洗涤剂将脏污化学分解,由此洗涤物Q也得到清洗。
正式洗涤时,内桶11既可以停止也可以旋转。由于在搅拌构件45反转的同时内桶11也旋转时,能在内桶11内产生复杂的水流,因此通过该水流能高效地清洗洗涤物Q,而且由于能以较少的水清洗洗涤物Q,因此能实现节水。
此外,正式洗涤在步骤S18中处于即使在转动电机28断电之后,搅拌构件45也会继续反转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微型计算机48例如以与步骤S4中的负荷量检测相同的顺序测定电机46的惯性旋转量,并根据该惯性旋转量检测洗涤物Q的状态即吸水后的洗涤物Q的负荷量。当此处的负荷量大到规定负荷量以上时,为了能高效地清洗大量的洗涤物Q,微型计算机48在正式洗涤中提高搅拌构件45的转速,加强水流。当此处的负荷量小于规定负荷量时,现状的水流的强度超出所需,因此为了防止水溅到内桶11的周围,微型计算机48降低搅拌构件45的转速,减弱水流。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洗涤物Q的状态的期间,内桶11处于停止状态。
然后,当在步骤S15中从搅拌构件45开始反转后经过了规定的第三时间时(步骤S19中为“是”),微型计算机48确认洗涤过程的必要循环是否已结束(步骤S20)。该第三时间按每个负荷量预先设定并存储于微型计算机48的存储器部。本实施方式中的必要循环是指例如实施两次正式洗涤。因此,由于当只实施了一次正式洗涤时,必要循环尚未结束(步骤S20中为“否”),因此微型计算机48再次实施步骤S8之后的处理。
微型计算机48在从步骤S15开始持续反转搅拌构件45的状态下,第二次实施步骤S8~S11,由此使洗涤桶3倾斜,直到目前为止为15度的转动角度θ达到45度。之后,微型计算机48第二次实施步骤S12~S14,由此在搅拌构件45停止的状态下使内桶11旋转。由此,在转动角度θ为45度的状态下,在内桶11内产生水流,并通过该水流使内桶11内的洗涤物Q的位置被交替。
之后,微型计算机48通过第二次实施步骤S15从而开始搅拌构件45的反转,并通过第二次实施步骤S16~S18,使洗涤桶3直立,直到目前为止为45度的转动角度θ达到15度。之后,微型计算机48从步骤S15开始持续反转搅拌构件45直到经过了第三时间,由此实施第二次正式洗涤。在这种情况下,搅拌构件45在转动角度θ固定为15度的状态下进行反转的期间被定义为第二次正式洗涤,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和第一次正式洗涤一样,将一边使搅拌构件45反转一边使转动角度θ从45度变化到15度的期间也包含在第二次正式洗涤中。
由于当第二次正式洗涤开始并经过了第三时间时(步骤S19中为“是”),必要循环已结束(步骤S20中为“是”),因此微型计算机48确认是否经过了为本次洗涤过程设定的洗涤时间(步骤S21)。洗涤时间是根据步骤S4中检测到的负荷量设定的洗涤运转的期间的一部分。当尚未经过洗涤时间时(步骤S21中为“否”),微型计算机48也可以执行步骤S13之后的处理,由此在再次切换内桶11内的洗涤物Q的位置之后实施第三次正式洗涤。
当经过了洗涤时间时(步骤S21中为“是”),微型计算机48在内桶11以及搅拌构件45都停止的状态下,使洗涤桶3直立,直到目前为止为15度的转动角度θ达到5度(步骤S22)。之后,微型计算机48在内桶11停止的状态下使搅拌构件45反转(步骤S23)。由此,由于内桶11内的洗涤物Q被搅拌构件45搅拌,因此例如以成团的状态偏倚地配置于内桶11内的洗涤物Q被松解。由于当洗涤物Q的松解结束时则洗涤过程结束,因此微型计算机48继续执行下一个过程即漂洗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在漂洗过程开始之前,微型计算机48也可以先打开排水阀50,将内桶11内的水暂时排出。
如此,微型计算机48在执行洗涤运转的洗涤过程时,通过控制电机46以及转动机构8,从而以多个转动角度θ使搅拌构件45反转或使内桶11旋转。具体而言,参照图6,在从洗涤过程的最初的供水处理到最后的松解处理的期间,微型计算机48将转动角度θ变更为各种值,并以各个转动角度θ实施搅拌构件45的反转以及内桶11的旋转的一方或一同实施两方。
通过像这样讲搅拌构件45的反转和内桶11的旋转组合起来,无论转动角度θ是哪一个值,换句话说,即使在洗涤桶3相对于基准轴L倾斜了一定程度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将搅拌构件45、内桶11产生的机械力高效地传递给洗涤物Q。此外,能促进内桶11内的洗涤物Q的位置交替,减少洗涤物Q的洗涤不均。进而,通过将以多个转动角度θ进行的搅拌构件45的反转以及内桶11的旋转组合起来,能进一步高效地将机械力传递给洗涤物Q,能进一步减少洗涤不均。以上的结果是,能实现洗衣机1的洗涤性能的提高。
此外,像上述的洗涤剂溶解处理那样,微型计算机48在洗涤过程中洗涤桶3正在转动的状态下,使搅拌构件45反转。由此,能将洗涤剂高效地溶于水,生成高浓度的洗涤水。此外,微型计算机48不仅在浓缩以及浸透的处理中使内桶11旋转,还可以在之后的正式洗涤的处理中,在洗涤桶3正在转动的状态下使内桶11旋转。由此,能使洗涤水高效地浸透到洗涤物Q中。因此,能实现洗涤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此外,通过利用洗涤桶3转动中的时间生成洗涤水或浸透到洗涤物Q中,还能实现洗涤运转的时间缩短。
本发明不局限于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洗涤过程中的上述处理的内容只是一个例子,转动角度θ的值、处理的组合能任意变更。
此外,洗涤过程中搅拌构件45的反转和内桶11的旋转的组合也可以在下一个过程即漂洗过程中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微型计算机48在执行漂洗过程时,通过控制电机46以及转动机构8,以多个转动角度θ使搅拌构件45反转或使内桶11旋转。
此外,只要能在转动电机28的驱动停止时限制洗涤桶3的转动,也可以省略锁定解除机构7、转动部6的凹部6C。由此,能对转动角度θ进行无级调整。

Claims (2)

1.一种洗衣机,包括:
洗涤桶,具有内桶和外桶,其中,所述内桶为收容洗涤物的筒状的内桶且能绕其轴线旋转,所述外桶收容所述内桶,所述洗涤桶能以所述轴线与垂直方向交叉的方式转动;
搅拌构件,能进行旋转以便搅拌所述内桶内的洗涤物;
电机,使所述内桶以及所述搅拌构件旋转;
转动机构,通过使所述洗涤桶转动,从而改变垂直方向与所述轴线的交叉角度;以及
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电机以及所述转动机构,从而执行以多个所述交叉角度使所述搅拌构件反转或使所述内桶旋转的洗涤运转;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框架、一对支承部、螺纹轴、转动电机、联轴器和螺母构件,所述框架通过将金属板折曲为曲柄状而形成,一对所述支承部以沿着前后方向Y远离排列的状态固定于所述框架,并处于从所述框架向左侧X1突出的状态,所述螺纹轴以能旋转的方式,由设置于前后一对所述支承部的轴承两端支承,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螺纹轴的前端部通过联轴器以能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所述螺母构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轴,所述螺母构件连接于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经由转动轴,以能一体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所述洗涤桶,且所述转动部能被所述螺母构件拉向前后方向Y。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中,
在所述洗涤运转中所述洗涤桶正在转动的状态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搅拌构件反转或使所述内桶旋转。
CN201680051345.7A 2015-09-07 2016-09-07 洗衣机 Active CN1080266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5841 2015-09-07
JP2015175841A JP6762473B2 (ja) 2015-09-07 2015-09-07 洗濯機
PCT/CN2016/098311 WO2017041713A1 (zh) 2015-09-07 2016-09-07 洗衣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6685A CN108026685A (zh) 2018-05-11
CN108026685B true CN108026685B (zh) 2020-05-12

Family

ID=58239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1345.7A Active CN108026685B (zh) 2015-09-07 2016-09-07 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45263A1 (zh)
EP (1) EP3348693A4 (zh)
JP (1) JP6762473B2 (zh)
KR (1) KR20180049043A (zh)
CN (1) CN108026685B (zh)
WO (1) WO20170417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25455B1 (ko) * 2018-12-18 2024-0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인공지능 세탁물 처리장치의 제어방법
JP7469964B2 (ja) * 2020-06-17 2024-04-17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洗濯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2353A (zh) * 1999-02-04 2000-08-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带有倾斜桶组件的洗衣机
JP2005103180A (ja) * 2003-10-02 2005-04-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機
CN101356309A (zh) * 2006-03-17 2009-01-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洗涤机
CN102134796A (zh) * 2010-01-22 2011-07-27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涤方法
CN102212950A (zh) * 2010-04-09 2011-10-12 谢海洋 三维运动多功能洗衣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9012711A1 (en) * 1988-06-20 1989-12-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Washing and drying machine
JPH02249590A (ja) * 1989-03-23 1990-10-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洗濯機
JP3972504B2 (ja) * 1999-02-19 2007-09-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3802316B2 (ja) * 2000-06-30 2006-07-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4647561B2 (ja) * 2006-03-17 2011-03-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洗濯機
CN101153439B (zh) * 2006-09-27 2011-02-02 海尔集团公司 倾斜桶洗衣方法
JP4619380B2 (ja) * 2007-04-27 2011-0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洗濯機
KR20100040635A (ko) * 2008-10-10 2010-04-20 윤태소 드럼세탁기
CN101718029B (zh) * 2009-08-23 2011-07-20 钟作亮 滚动与波轮二合一洗衣机
IT1403411B1 (it) * 2010-12-20 2013-10-17 Indesit Co Spa Macchina per il lavaggio di biancheria
CN103147258B (zh) * 2012-11-28 2015-04-15 青岛科技大学 洗衣方法及应用此类方法的洗衣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2353A (zh) * 1999-02-04 2000-08-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带有倾斜桶组件的洗衣机
JP2005103180A (ja) * 2003-10-02 2005-04-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機
CN101356309A (zh) * 2006-03-17 2009-01-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洗涤机
CN102134796A (zh) * 2010-01-22 2011-07-27 Lg电子株式会社 洗涤方法
CN102212950A (zh) * 2010-04-09 2011-10-12 谢海洋 三维运动多功能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48693A4 (en) 2019-04-17
CN108026685A (zh) 2018-05-11
JP2017051266A (ja) 2017-03-16
KR20180049043A (ko) 2018-05-10
JP6762473B2 (ja) 2020-09-30
US20180245263A1 (en) 2018-08-30
EP3348693A1 (en) 2018-07-18
WO2017041713A1 (zh) 201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8419B (zh) 洗衣机
WO2016150384A1 (zh) 洗衣机
CN108026685B (zh) 洗衣机
US10669664B2 (en) Wash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EP2471988A2 (en) Washing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30198969A1 (en) Washing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30291313A1 (en) Washing machin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18000856A (ja) 洗濯機
CN108138428A (zh) 洗衣机
WO2017101774A1 (zh) 洗衣机
CN107614779B (zh) 洗衣机
JP6311126B2 (ja) 洗濯機
JP4844590B2 (ja) 洗濯機
KR100643988B1 (ko) 세탁기
JP2007236441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CN114008261B (zh) 控制洗衣机的方法和洗衣机
KR102317045B1 (ko) 의류처리장치의 제어방법
WO2020216252A1 (zh) 洗衣机
JP2015066196A (ja) 洗濯機
JP2005118602A (ja) 全自動洗濯機
JP7344633B2 (ja) 洗濯機
KR20060024579A (ko) 권장 세제량 표시 기능을 갖는 세탁기의 제어 방법
JP2018038520A (ja) 洗濯機
JPWO2019043972A1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2007068757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06

Address after: No. 558, Jiaozhouwan West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AQUA Corp.

Patentee after: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Road, Qingdao hi tech Zone,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No. 1

Co-patentee before: AQUA Corp.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3

Address after: No. 558, Jiaozhouwan West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Patentee after: AQUA Corp.

Patentee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58, Jiaozhouwan West Road, Huangdao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JIAONAN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Patentee before: AQUA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