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198C - 印章制作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章制作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198C
CN1080198C CN96123835A CN96123835A CN1080198C CN 1080198 C CN1080198 C CN 1080198C CN 96123835 A CN96123835 A CN 96123835A CN 96123835 A CN96123835 A CN 96123835A CN 1080198 C CN1080198 C CN 108019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making
image data
character
direction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23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981A (zh
Inventor
羽山均
渡边健二
龟田登信
新村朋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im Monarch Co Ltd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m Monarch Co Ltd,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Jim Monar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9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1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19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DAPPARATUS FOR THE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SURFACES FOR STEREOTYPE PRINTING; SHAPING ELASTIC OR DEFORMABLE MATERIAL TO FORM PRINTING SURFACES
    • B41D7/00Shaping elastic or deformable material, e.g. rubber, plastics material, to form prin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不用区别印章图像的配置方向、能以上下标记作为基准正确压印的方形印章或圆形印章的印章制作方法及其装置。以标记作为目标将印章本体沿所定方向设置。制作将图像朝所定的第1方向配置的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具有所述标记的印章本体在该标记以外区别其方向困难的情况下被检出时,将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的图像整体制作成沿第2方向配置的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具有所述标记的印章本体上用所述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对印章制版。

Description

印章制作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涉及在方形印或圆形印等区别方向困难的印章本体上、将通常沿不同方向配置的印章图像进行制版的印章制作方法及其制作装置。
在印章装置中,针对在装置本体上形成的凹槽上所装设的印章本体对印章图像进行制版。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凹槽的形状等的限制,印章本体需沿横长方向设置,作为制版对象的文字、图形、记号等的印章图像也以横写为主体。在印章本体上,印刷有标识此时印章上下的标记,在压印时该标记作为上下标记而被活用。另一方面,在竖写印章的情况下,由于上述的限制,也需将印章本体设置成横长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使作为制版对象的各文字等的印章图象沿反时针方向旋转90度,通过从左至右顺次排列实观竖写。并且,在包含权利要求书的本说明书中,“竖写”就象日本语与汉语的表示一样,意味着文字及记号等的符号(或它们的图像)需纵向地从上到下(从开头到结尾)进行读写地排列。
然而,在纵长方向的竖写印章的情况下,由于容易区分其方向,即使不活用上述的标记,也很难将横向按压方向弄错,但在方形印章的情况下,从其形状上很难判断印章的纵向与横向,所以必须要有上下标记。与此相对,以往的竖写方形印章其上下标记朝向横方向,因而上下标记就是横方向。因此,当以与横写的方形印章同样的标记作为目标压印时,就朝横向方向按压,这就需注意将横写与竖写的方形印分别使用,因而存在着使用时很烦杂的缺点。并且,在圆形印章的场合,不但在横向,而且在不同的角度上压印的可能性也很高,更有必要有正确的上下标记。
本发明的第1目的是提供不用区别印章图像的配置方向、就能将上下标记作为基准、正确压印的方形印章或圆形印章的印章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不用区别印章图像的配置方向、就能将上下标记作为基准正确压印的方形印章或圆形印章的印音制作装置。
为实现上述第1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1形式,提供了一种印章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具有标记的印章本体以使前述标记朝向一给定方向的方式设置;制作使制版用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多个的构成元素朝与所述给定方向不同的第1方向配置的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具有所述标记的印章本体在该标记以外、区别其方向困难的情况下被检出时,制作使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的整个图像朝第2方向配置的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将所述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使用在所述具有标记的印章本体上进行印章制版。
该印章制作方法是具有前述标记的印章本体在该标记以外区别其朝向困难的情况下被检出时,能将朝第1方向配置图像的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变成朝第2方向配置图像的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能通过将该图像数据做为制版时的印章图像数据,能将设置时作为目标的上下标记作为压印时的上下标记按原样充分利用,能制作方形或圆形的印章。因此,使用者使用该印章不用区分印章图像的配置方向,就能以上下标记为基准正确地压印。
最好是,根据使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的全体沿第2方向配置的指令信号、使前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的全部沿所述第2方向配置。
根据该最佳形式,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使前述指令信号产生,能指定从前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朝沿第2方向配置图像的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变化。
例如,前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是沿前述第1方向的至少一个纵列字符的数据,前述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是沿第2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前述字符的纵列数据。
在该印章制作方法及其装置中,当指示了由上到下的(沿第2方向)纵写的时候,将沿所定横方向(作为沿第1方向延伸的字符的纵列)纵写的所定纵图像数据变更成由上到下(沿第2方向)延伸的、字符的纵列的上下纵图像数据,通过将该图像数据构成制版时的印章图像数据,能将在设置时作为目标的上下标记作为压印时的上下标记进行活用,能制成竖写方形印章或竖写圆形印章。
并且,最好,前述上下纵图像数据的制作通过使所述所定纵图像数据旋转来进行。
因此,所述指令信号是指示出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纵列的字符数据变换成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纵列的所述字符的数据的信号。
更好地是,所述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通过使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旋转而制成。
根据此最佳的形式,使用使图像数据旋转这样的以往手法,能将由上述第1方向的纵列图像数据朝第2方向的纵列图像数据的变更容易地进行。
最好,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的旋转通过将构成各个字符的数据复制到顺次对应的旋转位置来进行。
最好,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通过使沿至少一个前述所定方向配置的字符的横列的各个字符以沿所述第1方向配置的方式制成。
最好,所述各字符的旋转通过将该字符的构成部分顺次复制到对应的旋转位置上来进行。
最好,所述各字符的图像数据是占阵形式的数据,所述各字符的旋转是通过将与所述制版用图像数据对应的所定尺寸的点阵分割了的各部分进行旋转处理来进行的。
例如,所述字符包括符号及图形。
为实现上述的第2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2形式,提供了一种印章制作装置,包括:在具有标记的印章本体上用制版用图像数据对印章制版的制版装置;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制作装置,它将所述标记以朝向给定方向设置的所述制版用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多个构成元素制作成朝与所述给定方向不同的第1方向配置的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将具有所述标记的印章本体在该标记以外区别其方向困难的情况下检出的检出装置;发生指令信号的指令信号发生装置,  它对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的图像整体制作成沿第2方向配置的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进行指令;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制作装置,它根据所述指令信号,将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的图像整体制成沿所述第2方向配置的所述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2形式,具有与第1形式相同的优点。
最好,所述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制作装置具有使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旋转的数据旋转装置。
更详细地说,所述旋转装置将构成各字符的数据顺次复制到对应的旋转位置上。
更好地是所述旋转装置兼作使至少一个沿前述所定方向配置的字符的横列的各字符朝前述第1方向配置而旋转的装置。
根据该构成,各字符以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横列而横写的各个图像的旋转、以及作为沿该第1方向延伸的字符纵列的所定纵图像数据朝作为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字符纵列的上下纵图像数据的变更,能采用相同的旋转装置,与具有其它的装置相比,能使装置整体的构成更简化。
此外,最好所述旋转装置具有将该字符的构成部分复制到顺次对应的旋转位置上的复制装置。
最好,所述旋转装置将与所述制版用图像数据对应的所定尺寸的点阵分割了的各部分进行旋转处理。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可通过下述的根据附图的详细说明而更加明了。
图1A是显示使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印章制作方法的印章制作装置外观的平面图。
图1B是显示所述印章制作装置外观的正面图。
图2是显示印章制作装置的机械装置部内部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印章本体的构造图。
图4是显示制版板构造的附图。
图5是机械装置部的曝光装置周围的平面图。
图6是取下开闭盖状态下的凹槽周围的平面图。
图7A及7B是表示方形印的印章本体朝凹槽中装设状态下的构造说明图。
图7C及7D是表示商业印的印章本体朝凹槽中装设状态下的构造说明图。
图8A是说明小方形印本体的判别图案的说明图。
图8B是说明大方型印本体的判别图案的说明图。
图8C是说明姓名印本体的判别图案的说明图。
图8D是说明小商业印本体的判别图案的说明图。
图8E是说明大商业印本体的判别图案的说明图。
图8F是说明住所印本体的判别图案的说明图。
图8G是说明最大的印章本体的判别图案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印章检出部的检出动作的断面图。
图10是凹槽及印章检出部周围的部分平面图。
图11是印章制作装置的控制流程图。
图12是印章制作装置的多任务处理的概念图。
图13是显示印章制作装置的处理工序的概略的流程图。
图14是显示印章制作装置的主要处理的分级处理图表。
图15是显示印章制作装置的任务监视·切换处理的分级处理图表。
图16是印章制作装置的当前任务实施处理的分级处理图表。
图17是显示印章制作装置的主要任务起动处理实例的流程图。
图1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印章制作方法的竖写图像制作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印章制作方法的通用竖写图像制作处理的流程图。
图20A是显示在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印章制作方法中通常的横写图像的图像数据实例的附图。
图20B是显示图20A的图像数据的矩阵的附图。
图21A1~21B6是与图19的处理相对应的、显示从根据图20B矩阵的、图20A的横写图像数据直至制作成根据所定矩阵的、沿所定横方向的所定纵图像数据的一连串图像数据推移的附图。
图22是显示1个字符图像数据旋转处理实例的流程图。
图23A1~23B5是显示与图22的处理相对应的一系列图像数据及矩阵推移的图形。
图24A1~24A4是显示1个字符的尺寸在使用预先准备的旋转装置而该尺寸不能被除尽的情况下,1个字符图像数据旋转处理的图像数据实例的附图。
图25是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印章制作方法的圆角印竖写处理的流程图。
图26A和26B是显示由图25中的处理所输入的所定纵图像数据及矩阵实例的附图。
图27是显示图像数据旋转处理实例的流程图。
图28A1~28B4是显示与图25的处理相对应的、从根据图26B的矩阵、由图26A的所定纵图像数据至根据所定的矩阵变更成上下方向的上下纵图像数据的一连串的图像数据及矩阵的推移的附图。
图29A及29B是显示图25中处理的处理结果的上下纵图像数据及其矩阵实例的附图。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
首先,图1及图1B示出了适用在一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印章制作方法的印章制作装置。该印章制作装置是在由紫外线硬化树脂形成印面的印章本体上,以打印(印刷)在墨带上的印章文字(含有图形的印章图像)作为掩膜来曝光紫外线而制作成所期望的印章(图章)的。本发明的印章制作方法主要是用于为在墨带上产生掩膜而构成情报的印章图像数据的方法。图1A是印章制作装置的平面图,图1B是印章制作装置的正面图,图11是印章制作装置的控制流程图。
如图1A及1B所示,该印章制作装置由分割成上下两部分的装置机体2形成其外壳,在前部装设电子装置部3,在后部装设机械装置部4。在机械装置部4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将作为印章制作对象物的印章本体A装设到装置本体5上的凹槽6,在凹槽6上设有带窗口的开闭盖7。在机械装置部4的左部装设使印章制作装置1切换成制版(印字)动作及曝光动作、同时使开闭盖7打开的功能开关8。该功能开关8的切换操作在告之后述的控制部300的输入接口304上的同时,在其操作位置上表示出“曝光”、“输入/制版”、“关”和“开”,在其“曝光”、“输入/制版”、及“开”的位置上配设有与控制部300的输出接口305连接的发光元件12。并且,在机械装置部4的右侧部、在印章制作装置1上形成有用于后述的印章文字标签制作用的制版板B的插入口9a及取出口9b。此外,在机械装置部4上、在凹槽6外侧的位置上,设置有可自由装卸的维修盖10。在维修盖10的内部装设着带有墨带C的墨带盒11。
在电子装置部3的上面形成操作部21,内部装有后述的控制部300。在操作部21上装设有与控制部300的输入接口304相连接的按钮群22及操作刻度盘23、与输出接口305相连接的显示器驱动回路24a(参照图11)、以及由该显示器驱动回路24a驱动的显示器24。操作刻度盘23具有由在中心部设置为圆形的实施键31、在键31外侧配设成环状的且被分割成四个部分的指示/转换键32、以及在键32的外部配设成环状的文字输入键33所形成的3重构造,在文字输入键33的表面上印刷有50音的平假名等内容(图中省略)。印章文字的输入通过先按下按钮群22中所规定的按钮22a而确定了文字尺寸后,将文字输入键33旋转调到三角标记25上,按下实施键31来输入平假名。通过指示/转换键32而将该平假名输入适当地转换成汉字。这样,可将所期望的印章文字制作在显示器24上,并将其确定。
在这里,参照图1A、1B以及图2简略地说明制作印章时的一系列操作。首先,将功能开关8从待机位置的“关闭”位置旋转到“打开”位置以打开开闭盖7,将印章本体A设置到凹槽6中。随着印章本体A的设置,通过与控制部300的输入接口304连接的印章检出部66而检测出印章本体A的种类。
其次,将功能开关8转到“输入/制版”位置上,使功能转换到制版动作上,操作按钮群22及操作刻度盘23来输入印章文字。在输入完了印章文字之后,将要制作上印章文字标签的制版板B插入到插入口9a上。
然后,操作按钮群22中所规定的按钮22a,进行制版动作,也即印字动作。该印字是墨带与制版板B同时进行的。当印字完了后,墨带(的印字部分)C为了曝光而被送到前方,同时,制版板9从取出口96被送到外部。由此,通过所送出的制版板B,若是确认了印章文字无错误,就再次将功能开关8转到“曝光”位置,将功能转换成曝光动作,并在后述的曝光部65上进行曝光。
在曝光完了之后,将功能开关8转到“打开”位置以打开开闭盖7,将印章本体A从凹槽6中取出,将其洗净。虽然通过该洗净完成了印章制作,但在印章完成时,需从上述制版板B上剥下印章文字标签,并将其贴到印章的背面。
其次,参照图2~图11,依次进一步说明在印章制作装置1的构成部位中,与后述的控制部300相关连的部位。
墨带盒11可自由装卸地设置在装置本体5上,在消耗墨带C时可与机体一起更换。如图2所示,在墨带盒11上,分别在一端设置有卷取筒13,在另一端设置有开卷筒14。墨带C从开卷筒14上被卷出、沿逆L字旋转的弯曲形状卷取到卷取筒13上。在该沿逆L字旋转形状的墨带C的行走路线上,其短边部分面临后述的印字部64,长边部分面临着曝光部。在该情况下,在印字部64上同时面临着该墨带C及上述的制版板B,在曝光部65上面临着印字后的墨带C。
墨带C由透明的带子及在其上涂覆的油墨而形成,在实施例中,所用的是6μm厚的墨带。当在印字部64上、在该墨带C上印字时,油墨部分转印到制版板B上。因此,在墨带C的带子上,形成了剥离了油墨的文字部分的负图象,而在制版板B上,形成了付着有油墨的文字部分的正图象。因此,墨带C利用其作为掩膜送到前方的曝光部,制版板B用于确认印章文字,需将其贴在制作成的印章上,送到装置外部。
如图4所示,制版板B是将基板Ba与粘贴板Bb叠放而形成的,整体形成了纸笺形。在粘贴板Bb上形成有方形的切割线(虚线)Bc,沿该切割线Bc从基板Ba上剥离了粘贴板Bb的方形部分形成贴在上述印章背面的印章文字标签。印章本体A与作为印章的用途合在一起,构成了形状不同的各种类型,与此相对,制版板B也准备了其印章文字标签Bd部分的多种不同形状(切割线形状)。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印章本体A在底座(实施例中是树脂制的)Aa的前端粘贴着较薄的海绵(发泡氨基甲酸乙脂)Ab,同时,在海绵Ab上粘贴着不受紫外线影响的树脂基Ac,此外,在树脂基Ac上粘贴着构成印面Ad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在该印章本体A的紫外线硬化树脂(印面Ad)的部分上,通过将黑带C作为掩膜曝光紫外线,使与印面Ad的印章文字相当的部分硬化。在该状态下,通过将印章本体A从凹槽6中取出并洗净,使水溶性的未硬化部分被洗下来,完成印章。图中的符号Ae是树脂做的盖。
下面,参照图2及图11说明印字部64。印字部64设有与控制部300的输出接口305连接的打印头驱动回路56a及电机驱动回路57a、通过打印头驱动回路56a驱动且将印章文字印到墨带C上的打印头(热敏打印头)56、由电机驱动回路57a驱动且与打印头56的打印动作相对应地输送墨带C的压板辊57、以及设置在打印头56的打印头表面上的打印头温度传感器56b。并且,在朝向打印头56与压板辊57的接触部分上,在装置机壳2上形成送入上述的制版板B的送入通路181和使制版板B送出的送出通路182。在送入通路181的上游端形成朝外部开放的上述插入口9a,在送出通路182的下游端形成朝外部开放的取出口96。
压板辊57如上所述为驱动辊,在将墨带C从开卷筒14卷出、同时在制版板B加入到打印头56之间的情况下,将墨带C与制版板B在重合的状态下靠近打印头56。打印头56为热敏打印头,通过热转印将涂覆到墨带C的带子上的油墨转印到制版板B上。通过该转印,墨带C上的与印章文字相当的部分被剥离,在该部分上表示透明带子的地方,被剥下的油墨作为印章文字附着在制版板B上。并且,打印头表面温度传感器56b是紧密接合在如上所述的打印头56的打印头表面上的、所设置的热敏电阻等的温度传感器,它与控制部300的输入接口304相连接,检测打印头56的表面温度并报告该温度。
在送入通路181上邻接着检测制版板B的插入及输送基准位置的传感器183,插入到送入通路181上的制版板B根据该传感器183的检测结果,由压板辊57输送,这样可从印章文字标签Bd的前端部位置开始印字。在构成送出通路182的左侧壁上、在其前端(上游端)形成有分离爪部184,通过该分离爪部184,以重合状态输送的墨带C与制版板B被分离。由此,墨带C被送到前方的曝光部,制版板B通过送出通路182被送到装置的外部。
以下,参照图2及图11说明曝光部65。曝光部65具有与控制部300的输出接口305相连的光源驱动路191a、与设置在凹槽6中的印章本体A的印面Ad相对置设置的、且由光源驱动回路191a驱动的紫外线光源191、以及设置在紫外线光源191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之间的压板58。紫外线光源191为被称之为半热管的自加热型热阴极管,它由设置在图中未示的基板上的荧光管座所支承,对于印章本体A的印面Ad、压板58及紫外线光源191来说,它们分别存在间隙地相互平行地设置,在该印面Ad与压板58之间设置墨带C。
压板58由透明的树脂等构成,前进(沿图2中下方行进)时将墨带C压在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上。也即,在曝光时,由压板58将墨带C压到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上以后,点亮紫外线光源191,隔着压板58将墨带C作为掩膜进行曝光(参照图5)。并且,在该曝光部65上设置有与控制部300的输入接口304相连接、将曝光部65的周围(环境)温度检出并报告的热敏电阻等的周围温度传感器67。
并且,随着压板58的前进,第1导杆53和第2导杆54也沿同方向移动。该移动使在第1及第2导杆53、54之间伸展的墨带C的张紧变得松驰,墨带C在其张力减少的状态下,也即在不产生纵向折皱的状态下压到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上。
现参照图2和图5更详细地描述该状态,在图2中行走着的黑带C上由卷取筒13作用着很强的张力,如上所述,由于墨带C为极薄的带子,会产生纵向折皱。因此,当这样的墨带C被压向印章本体A的印面Ad上时,墨带C会随意地产生纵向折皱地压在印面Ad上,使印章文字以歪斜的状态曝光。另一方面,若使墨带C松驰,就会使印章文字偏离位置地曝光。因此,如图5所示,随着压板58的前进,也使第1导杆53及第2导杆54前进,在使墨带C的张紧松驰的同时,此时通过张紧销55,以在墨带C上不发生纵向折皱的较小的力给予张紧。
并且,图5的曝光状态下的墨带C通过张紧销55和第2通路销52的作用,墨带C以压板58的两端向后方折曲,通过在压板58的两端上形成的倒角部分207的作用,在墨带C上不会产生无用的折皱。
如上所述,通过印字,在制版板B上形成的正图像及在墨带C上形成的负图像分别作为印章文字标签及曝光用掩膜来使用。也即,这些图像的完成映像直接反映在作为印章的完成品的完成映像上。特别是,作为曝光用掩膜使用的墨带C歪斜时,由于印章文字歪斜地曝光,因而,除了上述的针对张力的机械构造上的方法以外,还有针对热量的电气功能上的方法,以使墨带C上不会发生无用的折皱。
以下,说明与开闭盖7的开闭连动的印章检出部66。该印章检出部66在检测印章本体A装设在凹槽6中的同时,也判别印章本体A的种类。在印章本体A上予先准备好方型印用、姓名印用、商业印用、住所印用等各种不同的形状,这些印章本体A尽管长度相同,但宽度及厚度是不相同的。而且,“长度”是指印面Ad与反对侧的面之间的印章本体A的尺寸,“宽度”是指在装设到凹槽6上的位置处的两侧面之间的尺寸,“厚度”是指装设在凹槽6上的位置处的印章本体的上面与底面之间的尺寸。为将这些宽度及厚度不同的各种印章本体A在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上设置在凹槽6内的一定的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A~7D所示,在凹槽6的底面6b上竖直设立有长短4根凸起251,251,251,251,与其相对应,在印章本体A上形成有与凸起251配合的配合孔Af。
4根凸起251,251,251,251设置成“T”字形,与其相对应,例如,在方型印上形成两个配合孔Af,Af(图7A和7B),在商业印上形成4个配合孔Af,Af,Af,Af(图7C和7D),这样,印章本体A的配合孔Af的数目及深度根据印章本体A的种类是不同的,通过这些配合孔Af及凸起251的组合,装设在凹槽6上的各种印章本体A的印面Ad的中心通常以在同一位置出来的方式确定位置。
在印章本体A的印面Ad及相反的背面Ag上,沿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横向并列地形成复数的小孔(种类检出孔)Ah,通过后述的印章检出部66的开关组件262的协同动作来判别印章本体A的种类(参照图8A~8G)。并且,在印章本体A的背面Ag上粘贴着在印字后与墨带C分离并送到装置外部的制版板B上的印章文字标签Bd,由此使小孔Ah隐藏起来。
如图9及图10所示,印章检出部66设有沿印章本体A的背面Ag对置设置的开关支架(兼作凹槽6的壁面用)261、以及支承在开关支架261上的由6个检出开关263构成的开关组件262。各检出开关263由按压开关等构成的开关本体264、以及其前端面对凹槽6内的开关头部265构成。开关头部265由平板部266、沿平板部266直角延伸的检出突起部267所构成。开关头265由在平板部266的下部处、沿开关支架261上形成的导向突起268导引,并且由检出突起部267沿在开关支架261上所形成的导向孔269所导引,沿前后方向移动。
开关本体264固定到基板270的里面,而其柱塞271以朝开关头部265的平板部266突伸的方式设置着。在该情况下,柱塞271用其弹性力将开关头部265压向凹槽6侧,通过该加压使检出突起部267的前端从开关支架261的导向孔269向凹槽6侧突出的状态、以及反抗该压力而没入到导向孔269中的状态与检出开关263的on-OFF相对应。在该情况下,开关组件262内的任一个检出开关263变成ON的状态,就检出印章本体A没装设上,当所有的检出开关263都变成OFF状态时,就检测出印章本体A设有被装设上。这样,开关组件262的各个检出开关263通过对应的印章本体A的小孔Ah的有无,就变成ON或OFF的状态。因此,通过6个检出开关263的ON·OFF的图案就能判别印章本体A的种类。
图8A~8B表示印章本体A的小孔Ah、6个检出开关(检出突起部)263的关系。从6个检出开关263与小孔Ah的有无之间的关系中可以得到28-1种、也即63种判别图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方形印等宽度窄小的印章本体A来说,与其两外端的2个检出开关263、263相对的小孔Ah不存在,该两个检出开关263,263向印章本体A的两侧的空间突出。也即,对于方型印等的宽度窄小的印章本体A来说,以具有印章本体A的最外端上架空的小孔Ah的判别图案进行识别。
以下,参照图11说明控制部300。该控制部300由例如微机构成,其具有CPU301、ROM302,RAM303、输入接口304、输出接口305、以及与这些部分连接的系统总线306。
在ROM302上存储有各种程序、以及假名汉字变换用辞书数据、文字记号等的字体数据、所定的印章架数据等的固定数据。RAM303作为作业区域使用,并且用于存储与使用者的输入有关的固定数据。该RAM303的存储数据也在断电时作为备用数据。
输入接口304将来自所述的功能开关8、操作部21的按钮群22、操作刻度盘23、印字部64的打印头表面温度传感器56b、曝光部65的周围温度传感器67、印章检出部66等的输入信号借助于系统总线306而传入到CPU301及RAM上。输出接口305用于将来自CPU301、ROM302、或RAM303的各种控制信号及各种控制用数据通过系统总线306而输入,并对前述的发光元件12、操作部21的显示部驱动回路24a、印字部64的打印头驱动回路56a、电机驱动回路57a、曝光部65的光源驱动回路191等的输出加以连接。
CPU301根据来自输入接口304的输入信号、以及根据此时的处理内容确定的ROM302内的处理程序,将RAM303作为作业区域使用,并且,必要时适当用存储在ROM302及RAM303内的固定数据进行处理。
在该印章制作装置1的情况下,CPU301按以下说明进行多重任务处理。
图12是本实施例的多重任务处理的概念图。将需处理的多个任务分类成优先顺序RDYO~RDYn(图示的情况下,n=7),根据优先顺序来决定处理顺序,起动各个任务。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分类成最高优先顺序RDYO的任务以TCBOi(i=0、1、2、…)表示,将分类成最低优先顺序RDY7的任务表示成TCB7i,其它优先顺序也同样地,将分类成优先顺序RDYj(j=0~7)的任务表示成TCBji。并且,将分类成优先顺序RDYj且变成该分类中的等待状态,例如,以任务TCBmO作为TCBjO登记表示,将优先顺序RDYj中1个以上的任务被登记表示为在RDYj上“有任务”。
并且,如同图中所示,在该多重任务处理中,无论按下按钮群22中的哪一个按钮以及操纵操作刻度盘23而发生中断等的事件,应将显示必要的处理内容的任务名(图示中的TCBmO等)重新进行登记,确保将各个任务之间的通信(图示的mailm1等:以下简称为“邮件”)进行登记的排序。以下,该排序表示为“邮件信箱MBX”。此外,将显示当前实施中处理内容的任务名表示为TCBrO,将实施该任务并进行处理表示为“当前任务实施处理”,并且省略表示为“RUN处理”,例如,当选择TCBOO起动时,表示为“将TCBOO以TCBrO进行登记并起动”。在后述的分级处理图表及流程图上,将这种情况的登记显示为“TCBrO←TCBOO”。邮件信箱MBX内的任务TCBmO等具有在当前实施中可否强制中断任务TCBrO、或登记在哪个优先顺序RDYj上等的情报,在后述的MBX处理中,根据这些情报处理任务TCBMO。
图13是使用通常的流程图、尝试着显示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处理顺序。如同图中所示,当通过接通电源使处理工序开始时,首先,进行印章制作装置1内各部分的初期设定(S01),其次,在进行了任务监视·切换(RDY)处理(S02)之后,进行邮件信箱(MBX)处理(S03)。其次,检查哪些事件正在发生或没有发生(S04),当发生时,进行与所发生的事件相对应的处理(S05),之后,进行当前任务实施(RUN)处理(S06)。并且,从RDY处理(S02)到RUN处理(S06)反复地进行。
此外,在实际的处理中,上述的RDY处理、MBX处理仅由定期确定的定时进行处理,并且,与各个事件相对应的处理是根据该事件的发生而被起动的处理。对于其它的定时,由于进行RUN处理,不容易用该流程图进行正确的表示,而且,也难于理解程序的分级构造。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当说明一个连续的处理时,不论是否起动其它任务等实际的多重任务的动作,都使用将该任务处理作为子程序显示的流程图,在事件驱动类型、也即由事件发生等所起动的任务等的说明中,用与图14所示的记述的方法(以下,简称为“分级处理图表”)来说明。
在此,在分级处理图表上,具有◇符号的处理分支表示为事件驱动形的任务、程序、或者子程序,在由中断以及由于其它的任务引起的任务起动等的事件发生时实施。图14中的任务监视·切换(RDY)处理由来自实时监视器等的一定间隔的定时产生中断,并仅由该定时起动。并且,邮件信箱(MBX)处理也通过所谓RDY处理的另外的一定间隔的定时中断来起动。如前所述,事件发生处理是,由操作刻度盘23的操作等的种种事件起动的任务登记在邮件信箱MBX内的处理,实际上,各个事件每个都是独立发生且在邮件信箱MBX上存取的,虽然将与该事件的处理相对应的任务名进行登记,但在图14中,仅以一个作为这些的代表来表示。
如图14所示,通过接通电源等而起动处理时,首先进行处理分支In的初期设定(以下,以“初期设定(In)”来表示)。在初期设定(In)中,为确定整个印章制作装置1的处理流程,将后述的主要任务起动处理的任务TCBin登记在MBX上(In1)。初期设定(In)终了,不是临时的RDY处理的定时,也不是MBX处理的定时,如果哪种事件都没有发生,则接下来移到RUN处理(CT),在这里,还用不着进行登记,由于没有在进行实施,变成了RDY处理或MBX处理的起动定时等待。
在该状态下,当变成RDY处理的定时时,尽管RDY处理(R)被实施,但由于在RDYO~RDY7上没有登记任务,也即,由于在RDY0~RDY7上不会有任务(R1~R8),因而也不进行任何处理而终止。另一方面,当变成MBX处理的定时时,实施MBX处理(M),在MBX内,由于主要任务起动处理用的任务TCBin以TCBM0来登记,因而进行“在MBX上有任务(M1)”的处理,将MBX内的任务TCB登记到RDY上(M11)。也即,例如,若任务TCBin的被指定的优先顺序与RDY4相当,任务TCBin以TCB40登记到RDY4上。
在该状态下,当变成RDY处理的定时、实施RDY处理(R)时,例如,进行“在RDY4上有任务(R3)”的处理。现在,参照图15说明“在RDYi上有任务(R(i-1))”的处理。在该处理中,在大的方面,在起动新任务的情况下,任务不起动,在针对当前实施中的任务传送中断依赖邮件的情况下,分支成任何一种处理都不进行的情况。
首先,在没有当前实施任务的情况下,也即哪种也没有以TCBrO登记、没有进行RUN处理的场合,或者,当前实施中的任务TCBrO的优先顺序是RDY(i+1)以下、且该当前实施任务处于可能中断的情况下,起动新任务。所谓该可能中断的场合,是新任务可将当前实施任务强制中断的情况,或相对后述的中断依赖邮件、该回信邮件的内容可中断邮件的情况,或与显示已经终止了的终止邮件的情况相当。该条件成立时,也即,(无当前实施任务)+(当前实施任务RDY(i+1)以下)&(可强制中断)+(有返回到MBX上的邮件)&[((可中断邮件)+(终止邮件))]的条件成立时,在(R(i-1)1)上,新任务被起动(R(i-1)11)。在这里,“+”表示逻辑之和,“&”表示逻辑之乘积。
另一方面,当前实施任务的优先顺序为RDY(i+1)以下、且由该任务的回信邮件不存在、可中断或不可中断不明确的情况,或者是以前一度依赖时不可中断、通过该状况再次依赖的情况下,将要求中断的中断依赖邮件传送到邮件信箱MBX上。也即,(当前实施任务RDY(i+1)以下)&(不可强制中断)&(在MBXE没有回信邮件)+(不可中断邮件)的条件成立时(R(i-1)2),进行中断依赖邮件传送(R(i-1)21)。并且,这些条件对于双方也不成立时,也即,当前实施任务的优先顺序在RDYi以上时,不进行任何处理,将“在RDYi上有任务(R(i-1))”终止。
“新任务起动(R(i-1)11)]的场合,在该处理之前,例如,由于比优先顺序高的另外的任务起动而被中断,而且,起动子任务、并在等待该子任务的处理结果的状态下存在被中断的任务等的情况下,通过后述的恢复情报等判断可否再恢复,在可能恢复的情况下,实施“(有中断任务)&(可恢复)(R(i-1)111)”的处理。在该处理中,将以当前实施任务名TCBr0而被中断的任务名登记(R(i-1)1111)、在有保存的数据等的情况下,将它们复位(R(i-1)1112)、重新起动RUN处理(R(i-1)1113)。由于该事件发生,在后述的RUN处理(CT)中,新任务起动(CT1)的处理被启动。
在没有被中断的任务的情况下,进行处理“无中断任务(R(i-1)112)”,在“TCBr0←新任务名(R(i-1)1121)”后,重新启动RUN处理(R(i-1)1122)。例如,在主要任务起动处理的任务TCBin的时候,在新任务起动(R311)的处理中,在无中断任务(R3112)的“TCBr0←TCBin(R31121)”之后,实施RUN处理起动(R31122)。
另一方面,在有中断任务的不可恢复的情况下,由于待机直到可能恢复,也不进行任何处理,终止新任务起动(R(i-1)11)。并且,上述的子任务由于通常将优先顺序比新任务更高地设定,在处理该新任务起动(R(i-1)11)时子任务终止着,所以子任务变成可能恢复的情况是一般的。
以下,参照图14说明邮件信箱MBX处理。在该处理中,在MBX上有任务(M1)的情况下,根据该任务被指定的优先顺序将MBX内的任务TCBm0登记在对应的优先顺序的RDYj上(M11)。并且,在MBX上有邮件(M2)的情况下,中断依赖邮件的时候(M21)以最新依赖邮件进行登记(M211)、传送(M212)到当前实施任务TCBr0上,同时,(回信邮件)+(终端邮件)的时候(M22),以最新依赖邮件作为回信邮件进行登记(M221),传送(M222)到回信等待RDY上。
以下,说明事件发生处理(E)。尽管为了说明上的便利,前述的初期设定(In)作为别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但实际上,它是该事件发生处理(E)的一种。也即,事件处理(E)是将来自操作刻度盘23的操作等的装置外部的动作事件所引起的起动的任务、以及为了内部处理而在程序上所产生的任务等进行在MBX上登记的处理(E1)。主要任务起动处理的任务TCBin是在登记在该MBX上之后,再登记在RDY上,作为新任务以下述说明的RUN处理(CT)来实施。
以下,参照图16说明当前任务实施(RUN)处理(CT)。该处理是,在上述其它的事情不发生时,继续当前实施任务TCBro而进行处理的,作为在该处理中所发生的事情,具有新任务起动(CT1)、“有中断依赖邮件(CT2)”以及“当前实施任务终止(CT3)”,这些事件不发生时继续进行当前实施任务处理(CT4)。当起动新任务(CT1)时,将用于当前实施中任务的数据进行存储等(CT11),并中断当前实施任务(CT12),在被预定了恢复继续的情况下(CT13),将恢复情报作为任务情报进行记录(CT131),与该情报同时地、将该任务再登记到以前的RDY上(CT132)。
在有中断依赖邮件(CT2)时,判断此时当前实施任务的状态能否有可能中断,当可能中断(CT21)时,将可中断邮件传送到MBX上(CT211),不可中断(CT22)时,传送不可中断邮件(CT221)。此外,在RUN处理(CT)中,在前述的RDY处理(R)、MBX处理(M)、或事件发生处理(E)进行切换时,尽管为使RUN处理一时地中断、而进行着同样的过程,但与其它任务的切换变得不同,由于是实时监视器的基本的处理,因而省略了说明。并且,在当前实施任务TCBr0的处理终了时(CT3),终端邮件传送到MBX上(CT31),待机直到下次的新任务起动(CT32)。
图17显示了主要任务起动处理的一个例子。如图所示,当主要任务起动处理(任务TCBin)起动时,首先,将确保工作(作业)区(S11)的任务登记到邮件信箱MBX上,接下来,登记显示处理(S12)以及装置(印章本体)判定错误处理(S13)的任务,其次,将输入错误判定处理(S14)、字符等输入处理(S15)、制版(印章)图像制作处理(S16)、板处理(S17)、以及蜂鸣处理(S18)等的任务进行登记,之后,在登记了印刷处理(S19)的任务之后,登记曝光处理(S20)的任务,它们的子任务通过MBX处理分类登记在各个优先顺序RDYj上,并通过RDY处理一个接一个地被起动。并且,当这些子任务被起动时,根据需要将子任务的子任务(孙任务)登记到邮件信箱MBX上,并通过RDY处理分别地加以起动。
也即,含有初期设定的任务TCBin的复数的任务是直到变成任何一种等待处理状态才分别地使处理推进。若印章制作装置1内的内部处理由成为等待处理原因的另外的任务的处理继续进行而使等待状态解除时,为了通过前述的多重处理继续进行下次的处理,其结果,使使用者的输入变成了另外的等待操作。反之,在使用者进行了操作以后、并且直到变成下一次的等待操作状态之前,包含区域处理的各个任务的处理会一个接一个地进行。
因此,其结果,作为操作时的真实感,可将种种处理并列且同时地进行。也即,在该印章制作装置1的处理中,与将使用者的操作仅从一个一个地等待移到下一个的处理相比,后者能先进行必要的种种处理。由此,能极度削减人的等待时间,实现高速化。并且,上述的多任务处理这样的并列处理将程序或上述的任务处理作为整体中断处理也能通过采用将发生了中断的优先顺序进行控制的中断控制回路来实现。
在图17中的虚线表示在外现上同时并列处理的任务处理的图像。并且,字符等输入处理(S15)、输入错误判断处理(S14)以及制版图像制作处理(S16)都被同时地处理。具体地说,在从进行最初的字符等(文字·记号·图形等)的输入到进行下一次的字符等的输入(S15)之间,判断输入到文本内的文字数等不合格现象是否存在(S14),再制作制版用的图像(S16)。在这些处理过程中,当进行字符的输入时(S15),输入错误判定处理(S14)以及制版图像制作处理(S16)被立刻中止,重新恢复最初的各个处理。并且,在这些处理期间,显示处理(S12)及蜂鸣处理(S18)、以及制版板B插入时的板处理(S17)是并列实施的。
在该印章制作装置1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印章制作方法及其装置主要是通过控制部300、操作部21以及印章检出部66来实施的,以下参照图29B说明构成其特征的动作。
如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印章制作装置1进行竖写图像制作处理。该处理是由前述图17中的制版图像制作处理(S16)所起动的子任务,在由字符等输入处理(S15)输入新的字符时,由于制版图像制作处理(S16)被恢复,因而该处理也每次都恢复重新处理。并且,图18中的最初2个处理、即印章种类判别(S51)和印章图像数据点数判定(S52)是在本处理开始前已经由装置判定处理(S13)所实施,此外,圆形印或方形印判定(S55)及图19的“有外架数据”判定(S540)由字符等输入处理(S15)所实施,在此,尽管只是参照如此所得到的情报,但在说明上包括在处理流程中。
当开始竖写图像制作处理时,首先,通过印章检出部66判断印章本体A是否被装设、以及在被装设的情况下判断印章本体A的种类(S51)。在该情况下,在印章本体A上印刷着显示该印章上下(显示出上)的上下标记,使用者能以该上下标记作为目标将印章本体A设置在印章制作装置1的凹槽6中。并且,在设置印章本体A(S51)时,接下来,在进行了决定印章图像数据的点数(S52)之后,进行通用竖写图像处理(S53)。在此,在所装设的印章本体A为圆形印或方形印的情况下,也即在圆形印或方形印的印章本体A装设后的上面,在本处理也即被指定为竖写的情况(S55)下,进门了圆方形印竖写处理(S56)之后,终止本处理(S57)。也就是说,在被指定为竖写时(S55),将圆方印竖写处理(S56)的处理结果的后述的上下纵图像数据作为印章图像数据,并且,在没有被指定时(S55),将通用竖写图像处理(S53)的处理结果的所定纵图像数据作为印章图像数据进行后面的处理,也即图17的印刷处理(S19)及曝光处理(S20)。
竖写的指定(S55)是按下操作部21的按钮群22中所定的按钮,使选择内容显示在显示器24上,并通过操作刻度盘23变更所显示的选择内容,在显示“纵·横”的某一时间点上,当按下操作刻度盘23的实施键31时,由于在显示器24上显示了“横写”及“竖写”中的任何一个,因而在由操作刻度盘23显示“竖写”时,通过按下实施键31,就能加以选择了。这时被选择的内容被保存,直到印章制作装置1本体重新设置或再设定为止。
在通用竖写图像处理(S53)中,如图19所示,首先进行横写图像数据读数(S531)。例如,所输入的文字等的字符、也即构成图像原稿的文本数据在由第1行的2个汉字“纵书”以及第2行的2个汉字“位置”构成的情况下,由于预先制作了如图20A、20B所示的通常的横写图像数据,因而进行该横写图像数据读数(S531)。在这里,图20A、20B是将1个字符相对32×32点的4个字符、也即对于“纵书位置”的4个字符,将64×64点的图像数据分别用将图像简化了的矩阵来表示。在以下叙述中,为了说明这样的图像数据,在所构成的有用的成对的各个图中,由于图象的数据被充分地表示了,因而,图像被看作与图像数据等价,图象称为图像数据。该尺寸根据使用印章本体A的种类及印章外架与否有各种,但在这里,以64×64点、且以制作后述的、附有外架的方形印章的图像数据来说明。并且,图像数据(图20A)是将整个模型分割成8×8点单位的分割矩阵的集合与矩阵(图20B)相对应来显示,各个分割矩阵内的数字表示着用于说明的分割矩阵数。并且,图像数据及矩阵中央上部的标记表示附在制版对象的印章本体A上的与前述的上下(显示出上)标记相对应的位置。此外,例如,图21A1的图像数据C531与矩阵M531(图21B1)表示以与图19的横写图像数据读出(S531)的处理相对应的方式,将处理(Sxxx)及与图像数据Cxxx相对应的矩阵Mxxx附以相同的序号。
如图19及图21A1~21B6所示,当横写图像数据读数(S531)终止时,接着以定数I输入字符数(该场合I=4)(S532),在成为了变数J=0之后(S533),使I中的第J号数(J=0、1、2、…I-1:该场合,J=0、1、2、3)的字符数的图像数据反时针方向旋转90°(S534~S537)。在这里,借助于后述的1个字符图像数据旋转处理(使用任务TCB_rot32),首先,J=0时,使与10~1F的分割矩阵号数相对应的“纵”(参照图21A2)的图像数据旋转(S534),在通过J=J+1(S538)而变成J=1时,由于J≥1(S539)不成立,接着,由J=1使30~3F的分割矩阵号数的“书”的图像数据旋转(S535),同样地,用J=2使00~OF的“位”(S536)、以及用J=3使20~2F的“置”(S537)旋转,在J=J+1=4(S538)时,J≥I(S539)成立,旋转终止。其次,进行是否有外架数据的判别(S540),在有的情况下,执行附加外架(S541)。是否附加该外架也用与上述的“纵·横”的选择相同的方法,也即,用按下按钮群22中所定的按钮使其起动,选择使用显示器24和操作刻度盘23。现在,接着对附加外架的场合进行说明。附加了外架(S541)的图像数据C541(参照图21A6)作为沿给定的横方向竖写的所定图像数据C541、用下一个所定纵图像数据记录(S542)而存储到存储器内,之后终止通用竖写图像处理(S543)。
以下,参照图22~图24B3说明前述的旋转处理,也即1个字符图像数据旋转处理(使用任务TCB_rot32)。在该处理中,首先,读出32×32点的图像数据(S5341),例如,在前述的图19的情况下,最初处理的图像数据变成如图23A1中所示的汉字“纵”的图像数据C5341。当读出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时,接下来,通过16×16点图像数据旋转处理(使用任务TCB_rot16),使左上的16×16点的图像数据,也即与矩阵排号10、11、14以及15相对应的图像数据沿反时针方向90°旋转,将输出图像数据朝左下方复制(S5342)。在这种情况下,在任务TCB_rot16中,还可以使用使8×8点旋转的任务TCB_rot8,作为任务TCB_rot16的直接替代,也可以使用任务TCB_rot8。
当最初的左上图像数据的旋转处理(S5342)终了之后,再同样地,使右上的图像数据,即矩阵排号12、13、16及17的图像数据旋转,朝输出图像数据的左上方复制(S5343)。接下来同样地,在将左下的矩阵排号18、19、1C及1D的图像数据复制到输出图像的右下(S5344)之后,将右下的矩阵排号1A、1B、1E及1F的图像数据复制到右上方(S5345),完成了1个字符图像数据旋转处理(S5348)。
现在,对1个字符的尺寸用所考虑的旋转装置,即上述的任务TCB_rot16及任务TCB_rot8不能完全除尽点数的情况加以说明。例如,对于44×44点的图像数据,在使用与8×8点旋转装置的任务TCBrot8相对应的情况下,如图24A1~24B3所示,将44×44(dr=44)点的字符“纵”的图像数据C5346(图24A1)作为48×48(di=48)点的图像数据C53461(图24A2)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与图22及图23A1-23B5的任务TCB_rot32的旋转处理同样地,在将图像数据C53461反时针旋转90°的图像数据C53471制作完了以后,将该图像数据C53471中的44×44点部分的图像数据C5347抽出来,则可成为旋转处理结果的图像数据C5347。
以下,参照图25~图29B说明图18中的圆方印竖写处理(S56)。在该处理中,首先,进行所定纵图像数据的读出(S561)。在此被读出的图像数据C561如图26A、26B所示,是与用图19的通用竖写图像处理(S53)制成的所定图像数据C541相同的。接着,通过64×64点图像数据旋转处理(使用TCB_rot64)使该全部图像数据C561沿反时针方向90°旋转(S562:参照图28A2及28B2)。
该情况下的图像数据旋转处理(使用TCB_rot64)是,使作为前述的图22中的1个字符图像数据旋转处理(S534)旋转装置的任务TCB_rot32能把成为其子任务的TCB_rot16使用4次来实现,同样地,能将其任务TCB_ror32使用4次(如图27所示)来实现。该场合通过图27的最初的旋转处理(S5621),使图26B的矩阵排号10~1F中的“纵”的图像数据沿反时针方向旋转90°并复制到输出图像数据的左下方(S5621),接下来同样地,使右上的矩阵排号30~3F的“书”旋转并复制到左上处(S5622),将左下的“位”朝右下复制(S5623),右下的“置”朝右上方复制(S5624),而后结束处理(S5625)。
对于圆角竖写处理(S56),如图25及图28A1~28B4所示,在进行了两次与上述的旋转处理(S562)同样的旋转处理(S563,S564)之后,将该处理结果的图像数据C564作为从上到下竖写的上下纵图像数据C565(参照图29A及29B)存储在存储器内(S565),而后结束圆角印竖写处理(S566)。
正像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对于本发明的印章制作方法来说,在图18的竖写图像制作处理中,在将上下标记作为目标而设置到印章制作装置1的凹槽6中的印章本体A为圆型印及方形印的情况下,也即圆形印及方型印的印章本体被设置的上面的情况下,该处理,也即指定从上到下竖写方向的情况(S55)下,以圆角印竖写处理(S56)的处理结果的上下纵图像数据作为印章图像数据,并且,在未被指定时(S55),以通用竖写图像处理(S53)的处理结果的所定纵图像数据作为印章图像数据,进行图17的印刷处理(S19)及曝光处理(S20)。
因此,对于该印章制作方法及其装置来说,在指示了从上到下的竖写时,沿所定的横方向将被竖写的所定纵图像数据变换成从上到下的上下纵图像数据,通过将该图像数据制版形成时的印章图像数据,将设置时成为目标的上下标记作为压印时的上下标记来活用,能制作竖写方形印章或竖写圆形印章。横写印章的场合,由于长期以来能使该上下标记作为压印时的目标,因此,若使用由该印章制作方法作成的印章,用户(使用者)不管是印章图像的竖写或横写,能以上下标记为基准正确地压印。
并且,上述的任务TCB_rot64等,使用使图像数据旋转这样的以往手法,能容易地从上述所定纵图像数据变更到上下纵图像数据。此外,将横写的各个图像加以旋转以及从所定纵图像数据到上下纵图像数据的变更能采用任务TCB-rot32这样的同一旋转装置来进行,与具有特别的装置相比较,能使整个装置的构成更简单。
再有,在上述的印章制作方法及其装置中,说明了将所定纵图像数据变更成上下纵图像数据的圆方印竖写处理,但是例如,以圆形印作为印章本体,在非常小的印章图像的角度加以变化的情况下,在图22的任务TCB_rot32等中的任务TCB-rot16或任务TCB-rot8的旋转角度能通过操作部21的显示器24及操作刻度盘23等被指定,在仅以指定角度旋转处理后,可复制到输出图像数据上。由此,任意角度的印章图像的旋转变成可能。
因此,在本发明的印章制作方法及其装置中,当朝第2方向的图像的配置被指示时,图像朝第1方向配置的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与图20A的情况中的所定横图像数据C531相当)变成朝第2方向配置图像的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与同图的上下纵图像数据C564(图28A4)相当),该图像数据能通过制版时成为印章图像数据、将设置时作为目标的上下标记作为压印时的上下标记来活用,可制成圆形或方形印章。其结果,若使用该圆形印或方形印,使用者不用区别印章图像的配置方向就能以上下标记为基准正确地压印。
以上是本发明最佳实施形式的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有各种变化,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Claims (19)

1  一种印章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标记的印章本体以使前述标记朝向一给定方向的方式设置;
制作使制版用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多个的构成元素朝与所述给定方向不同的第1方向配置的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
具有所述标记的印章本体在该标记以外、区别其方向困难的情况下被检出时,制作使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的整个图像朝第2方向配置的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
将所述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使用在所述具有标记的印章本体上进行印章制版。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根据将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的全部配置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指令信号,将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的全部配置在所述第2方向上。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是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纵列的字符数据,所述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是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所述字符的纵列数据。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所述指令信号是指示出将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纵列的字符数据变换成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纵列的所述字符数据的信号。
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所述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是通过使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旋转来制作的。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的旋转是通过将构成各个字符的数据复制到顺次对应的旋转位置上来进行的。
7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是通过使沿至少一个所述所定方向配置的字符的横列的各个字符以沿所述第1方向配置的方式旋转而制成的。
8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所述各字符的旋转是通过使该字符的构成部分复制到顺次对应的旋转位置来进行的。
9  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所述各个字符的图像数据是点阵形式的数据,所述各个字符的旋转是通过将与所述制版用图像数据对应的所定尺寸的点阵分割了的各部分进行旋转处理来进行的。
10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章制作方法,所述字符包括符号和图形。
11  一种印章制作装置,包括:
在具有标记的印章本体上用制版用图像数据对印章制版的制版装置;
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制作装置,它将所述标记以朝向给定方向设置的所述制版用图像数据的图像的多个构成元素制作成朝与所述给定方向不同的第1方向配置的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
将具有所述标记的印章本体在该标记以外区别其方向困难的情况下检出的检出装置;
发生指令信号的指令信号发生装置,它对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的图像整体制作成沿第2方向配置的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进行指令;
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制作装置,它根据所述指令信号,将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的图像整体制成沿所述第2方向配置的所述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
12  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是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纵列的字符数据,所述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是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所述字符的纵列数据。
13  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所述指令信号是指示出将沿第1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纵列的字符数据变换成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纵列的所述字符数据的信号。
14  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所述第2方向配置图像数据制作装置具有使所述第1方向配置图像数据旋转的数据旋转装置。
15  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将构成各个字符的数据复制到顺次对应的旋转位置上。
16  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兼作为使沿至少一个所述所定方向配置的字符的横列的各个字符以沿所述第1方向配置的方式旋转的装置。
17  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具有将该字符的构成部分复制到顺次对应的旋转位置上的复制装置。
18  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将与所述制版用图像数据对应的所定尺寸的点阵分割了的各部分进行旋转处理。
19  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章制作装置,所述字符包括符号和图形。
CN96123835A 1995-12-28 1996-12-27 印章制作方法及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1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199095A JP3209492B2 (ja) 1995-12-28 1995-12-28 印章作成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341990/95 1995-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81A CN1159981A (zh) 1997-09-24
CN1080198C true CN1080198C (zh) 2002-03-06

Family

ID=18350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238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198C (zh) 1995-12-28 1996-12-27 印章制作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5896490A (zh)
JP (1) JP3209492B2 (zh)
KR (1) KR100441812B1 (zh)
CN (1) CN1080198C (zh)
HK (1) HK1001857A1 (zh)
TW (1) TW3547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6412B1 (en) * 1996-03-04 2001-07-0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recogn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image rotation information
US7322870B2 (en) * 2003-11-05 2008-01-29 Fridrich Elmer G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finishing light source filament tubes and arc tubes
US7243842B1 (en) 2004-07-27 2007-07-17 Stamps.Com Inc. Computer-based value-bearing item customization security
US7933845B1 (en) * 2004-07-27 2011-04-26 Stamps.Com Inc. Image-customization of computer-based value-bearing items
US8065239B1 (en) 2004-07-27 2011-11-22 Stamps.Com Inc. Customized computer-based value-bearing item quality assurance
US7979358B1 (en) 2004-07-27 2011-07-12 Stamps.Com Inc. Quality assurance of image-customization of computer-based value-bearing items
US8805745B1 (en) 2004-07-27 2014-08-12 Stamps.Com Inc. Printing of computer-based value-bearing items
US7874593B1 (en) 2006-05-16 2011-01-25 Stamps.Com Inc. Rolls of image-customized value-bearing item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rolls of image-customized value-bearing items
US10839332B1 (en) 2006-06-26 2020-11-17 Stamps.Com Image-customized labels adapted for bearing computer-based, generic, value-bearing item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image-customized labels
US8505978B1 (en) 2006-12-20 2013-08-13 Stamps.C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and providing shape-customized, computer-based, value-bearing items
JP4366414B2 (ja) * 2007-04-27 2009-1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印刷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10373398B1 (en) 2008-02-13 2019-08-06 Stamps.C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activation of postage
US9978185B1 (en) 2008-04-15 2018-05-22 Stamps.C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tivation of postage indicia at point of sale
US9087337B2 (en) * 2008-10-03 2015-07-21 Google Inc. Displaying vertical content on small display devices
US9911246B1 (en) 2008-12-24 2018-03-06 Stamps.C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utilizing gravity feed for postage metering
US9914320B1 (en) 2011-04-21 2018-03-13 Stamps.Com Inc. Secure value bearing indicia using clear media
US10713634B1 (en) 2011-05-18 2020-07-14 Stamps.C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handsets for providing postage
US10373216B1 (en) 2011-10-12 2019-08-06 Stamps.Com Inc. Parasitic postage indicia
US10846650B1 (en) 2011-11-01 2020-11-24 Stamps.Com Inc. Perpetual value bearing shipping labels
US10922641B1 (en) 2012-01-24 2021-02-16 Stamps.Com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providing known shipper information for shipping indicia
JP6593203B2 (ja) * 2016-01-29 2019-10-23 シヤチハタ株式会社 印面加工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57137A2 (en) * 1992-02-21 1993-08-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inting on a tape-like medium
US5469514A (en) * 1987-01-12 1995-1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utput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52553A (ja) * 1985-09-02 1987-03-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印判加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S62159291A (ja) * 1986-01-07 1987-07-15 Toshiba Corp 文章入力装置
JPH04111117A (ja) * 1990-08-31 1992-04-13 Canon Inc 文書処理装置
JPH04148470A (ja) * 1990-10-12 1992-05-21 Casio Comput Co Ltd 書式設定装置
US5293431A (en) * 1991-09-06 1994-03-08 Opex Corporation System for orienting documents in the automated processing of bulk mail and the like
JP3251959B2 (ja) * 1991-10-17 2002-0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52758A (ja) * 1993-11-29 1995-06-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文書処理装置
KR100338876B1 (ko) * 1993-12-22 2002-10-31 킹 짐(주) 테이프인자장치
JPH07256214A (ja) * 1994-03-22 1995-10-09 Toshiba Corp 郵便物の宛名読取装置および郵便物の宛名領域判別装置および郵便物の宛名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9514A (en) * 1987-01-12 1995-1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utputting apparatus
EP0557137A2 (en) * 1992-02-21 1993-08-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inting on a tape-lik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81A (zh) 1997-09-24
HK1001857A1 (en) 1998-07-17
KR100441812B1 (ko) 2004-10-02
JP3209492B2 (ja) 2001-09-17
US5896490A (en) 1999-04-20
TW354775B (en) 1999-03-21
US6181433B1 (en) 2001-01-30
JPH09174988A (ja) 1997-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198C (zh) 印章制作方法及其装置
EP0829373B1 (en) Seal making device
CN1082892C (zh) 印刷装置及由印刷装置制作曝光用的掩膜图案的方法
CN1775538A (zh) 点字信息处理装置、点字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0379555C (zh) 印刷方法及其装置
US5701170A (en)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exposing and labeling a plurality of lithographic plates
JPH07246738A (ja) プリンタ
CN1160635A (zh) 印章图象生成方法及其装置以及印章制作装置
CN1133953C (zh) 图象形成装置上的自造字制作方法
TW580431B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validity of paper with a printer
JP3587815B2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による加工対象物加工方法
JP3904624B2 (ja) 印章作成装置
JP3278339B2 (ja) 電子機器
JPH11198504A (ja) 印章画像の作成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09286157A (ja) 孔版印刷装置
US6058336A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method of processing workpiece therefor and method of guiding operation with operating element thereof
CN1220208A (zh) 字符串图像的生成和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JP2015060540A (ja) 修正シートの作成装置及びその作成方法
JP2003048352A (ja)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S63314967A (ja) 読取範囲選択機構
JPS59140090A (ja) 印字装置
JPH05313258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H1049050A (ja) シール製造装置
JPH05169730A (ja) 手動型印字装置
JPH11138907A (ja) 文字サイズ決定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ING JIM CO., LTD.;KING JIM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2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Seiko Epson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Jim Monarch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eiko Epson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306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