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2010A - 钢板部件组合构造、汽车用构造部件、中柱、保险杠及门横梁 - Google Patents

钢板部件组合构造、汽车用构造部件、中柱、保险杠及门横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2010A
CN107922010A CN201680046964.7A CN201680046964A CN107922010A CN 107922010 A CN107922010 A CN 107922010A CN 201680046964 A CN201680046964 A CN 201680046964A CN 107922010 A CN107922010 A CN 107922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teel sheet
wall portion
sheet component
center pi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69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2010B (zh
Inventor
浜田幸
浜田幸一
大野敦史
伊藤泰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922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2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2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2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56Behaviour during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22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 B60J5/0438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elongated elements
    • B60J5/0443Be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8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06Structural beams therefor, e.g. shock-absorbing
    • B60R2019/1813Structural beams therefor, e.g. shock-absorbing made of metal

Abstract

该钢板部件组合构造具备:第1钢板部件,具有主壁部、从上述主壁部的端缘立起的立起壁部、和从上述立起壁部的端缘相对于上述主壁部平行地延伸的凸缘部;第2钢板部件,被接合在上述第1钢板部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至少一方上,并且具有抵接在上述主壁部上的横壁部及抵接在上述立起壁部上的纵壁部;上述第1钢板部件及上述第2钢板部件满足规定的关系式。

Description

钢板部件组合构造、汽车用构造部件、中柱、保险杠及门横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板部件组合构造、汽车用构造部件、中柱、保险杠及门横梁。
本申请基于2015年8月20日在日本提出的特愿2015-163063号主张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构成汽车车体的构造部件具有在汽车与对象车辆或障碍物碰撞的情况下、或在汽车从车体侧方碰撞的情况下等抑制由碰撞带来的向座舱内的影响的作用。例如,如图17A及图17B所示,作为构成汽车车体的构造部件之一的中柱1如果碰撞体5从车体侧方碰撞到其下部而受到载荷,则中柱1的下部以朝向车体的宽度方向内侧塌入的方式变形。并且,通过该变形,中柱1将由碰撞体5带来的碰撞能量吸收,抑制中柱1的上部进入到座舱内,确保乘员P的安全。
但是,在将来自碰撞体5的载荷充分承接之前在中柱1上发生了断裂等的情况下,不能将由碰撞体5带来的碰撞能量充分地吸收,结果是如图17A所示那样中柱1的上部进入座舱内。为了防止中柱1的断裂等而使能量吸收量增大,可以考虑使中柱1的板厚增大,但板厚的增加带来车体重量的增加。所以,使遭遇碰撞时的能量吸收效率(每单位重量的能量吸收量)提高变得重要。
这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通过在中柱的内部设置泡沫材料,提高对于来自车体侧方的碰撞的初始反作用力,抑制由碰撞带来的中柱的变形发展到座舱内,使座舱内的乘员的安全性提高。
此外,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通过在中柱的下部形成孔或凹条等的脆弱部,主要使车体的下侧部分引起由碰撞带来的变形,抑制变形发展到座舱内,使座舱内的乘员的安全性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081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1735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0951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在原材料及制造工序复杂化这一点上制造成本增大,并且由发泡材料带来的能量吸收量并不能说足够充分。结果,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使能量吸收效率提高而需要大量的发泡材料,制造成本的增加变得显著。
此外,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在碰撞时孔等的脆弱部有可能断裂,并且有可能变形集中于脆弱部而发生局部性的变形。因此,在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可吸收的能量变小,结果,难以使能量吸收效率提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低成本地使碰撞能量吸收效率提高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汽车用构造部件、中柱、保险杠及门横梁。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1)有关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具备:第1钢板部件,具有主壁部、从上述主壁部的端缘立起的立起壁部、和从上述立起壁部的端缘相对于上述主壁部平行地延伸的凸缘部;第2钢板部件,被接合在上述第1钢板部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至少一方上,并且具有抵接在上述主壁部上的横壁部及抵接在上述立起壁部上的纵壁部;当设上述凸缘部的外表面与上述主壁部的外表面的距离及上述凸缘部的上述外表面与上述横壁部的外表面的距离中的较大者的距离为H(mm),设上述立起壁部的板厚与上述纵壁部的板厚的和为t(mm),将上述纵壁部的前端面与上述主壁部的上述外表面的距离及上述纵壁部的上述前端面与上述横壁部的上述外表面的距离中的较大者的距离定义为H1(mm)时,上述第1钢板部件及上述第2钢板部件满足下述的式(a)及式(b)。
(H/t)≦20.0 …式(a)
0.6≦(H1/H)≦1.0 …式(b)
(2)在上述(1)所述的技术方案中,也可以还具备将上述第1钢板部件的上述立起壁部与上述第2钢板部件的上述纵壁部接合的第1接合部。
(3)在上述(1)或(2)所述的技术方案中,也可以还具备将上述第1钢板部件的上述主壁部与上述第2钢板部件的上述横壁部接合的第2接合部。
(4)在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2钢板部件也可以是拉伸强度980MPa级以上的钢板。
(5)在上述(4)所述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1钢板部件也可以是拉伸强度980MPa级以上的钢板。
(6)有关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汽车用构造部件,具备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
(7)有关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中柱,是具有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中柱,具备:中柱内侧件;中柱外侧件,由上述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上述第1钢板部件构成,被接合在上述中柱内侧件上;补缀部件(日语:パッチ部材),由上述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上述第2钢板部件构成,被接合在上述中柱外侧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至少一方上。
(8)有关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保险杠,是具有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保险杠,具备:基础板;保险杠主体,由上述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上述第1钢板部件构成,被接合在上述基础板上;补缀部件,由上述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上述第2钢板部件构成,被接合在上述保险杠主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至少一方上。
(9)有关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门横梁,是具有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门横梁,具备:门横梁主体,由上述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上述第1钢板部件构成;补缀部件,由上述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上述第2钢板部件构成,被接合在上述门横梁主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至少一方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方案,能够低成本地使碰撞能量吸收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中柱的概略立体图。
图1B是上述中柱的分解立体图,(a)是表示上述中柱的中柱内侧件的图,(b)是表示在上述中柱内侧件上接合着中柱外侧件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被接合到上述中柱外侧件上的补缀部件的图。
图2是图1A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A的A-A剖视图,且表示在上述中柱上施加了载荷时的变形的一例的图。
图4A是表示在不满足式(1)的中柱上施加了载荷时的变形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4B是在不满足式(2)的中柱上施加了载荷时的变形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5是图1A的A-A剖视图,且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中柱的变形例的图。
图6是图1A的A-A剖视图,且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中柱的图。
图7是图1A的A-A剖视图,且表示上述中柱的变形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保险杠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图8的B-B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B-B剖视图,且表示上述保险杠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图8的B-B剖视图,且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保险杠的图。
图12是图8的B-B剖视图,且表示上述保险杠的变形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门横梁的概略立体图。
图14是图13的C-C剖视图。
图15是图13的C-C剖视图,且表示上述门横梁的变形例的图。
图16A是表示H/t与能量吸收效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6B是表示H1/H与能量吸收效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7A是表示以往的中柱的图,且以与车体的前后方向垂直的截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17B是图17A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及图中,通过对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中柱100(汽车用构造部件)的概略立体图。此外,图1B是中柱100的分解立体图,(a)是表示中柱内侧件110的图,(b)是表示在中柱内侧件110上接合着中柱外侧件120的状态的图,(c)是表示被接合到中柱外侧件120上的补缀部件130的图。此外,图2是图1A的A-A剖视图。
如图1A及图1B所示,中柱100在一方向上较长,并且具备中柱内侧件110、被接合在该中柱内侧件110上的中柱外侧件120(第1钢板部件)、和被接合在该中柱外侧件120上的补缀部件130(第2钢板部件)。并且,中柱100在汽车车体的侧方沿着其上下方向配置。
此外,如图2所示,中柱100垂直于其较长方向的截面是中空截面,当从车体侧方遭到碰撞F时,受到由碰撞F带来的载荷而弯曲变形,将碰撞能量吸收。
中柱100的中柱内侧件110如图2所示,具有平板形状。并且,中柱内侧件110例如是板厚为0.6~1.6mm、拉伸强度为980MPa级以上的钢板。
另外,对于中柱内侧件110而言,更优选的是使用拉伸强度为1180MPa级以上的钢板。
中柱100的中柱外侧件120是板厚为0.8~2.0mm、拉伸强度为980MPa级以上的钢板。并且,中柱外侧件120如图2所示,与其较长方向正交的截面是帽状,具备:主壁部121,与中柱内侧件110对置;一对立起壁部122,从主壁部121的两端121a(两端缘)垂直地立起;一对凸缘部123,以平行于主壁部121且从主壁部121离开的方式,从立起壁部122的一端122a(端缘)延伸。
另外,对于中柱外侧件120而言,更优选的是使用拉伸强度为1180MPa级以上的钢板。
此外,中柱外侧件120如图2所示,在中柱内侧件110的外表面110a(车体外侧的面)上,通过点焊接接合着凸缘部123。换言之,在中柱内侧件110的外表面110a与中柱外侧件120的凸缘部123的内表面123a之间设有点焊接部150。另外,也可以代替点焊接,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钎焊等将中柱内侧件110与中柱外侧件120的凸缘部123接合。
中柱100的补缀部件130是板厚为0.8~3.0mm、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的钢板。并且,补缀部件130如图2所示,截面形状是槽状,具备横壁部131、和从横壁部131的两端131a(两端缘)垂直地立起的一对纵壁部132。
此外,补缀部件130通过将纵壁部132与中柱外侧件120的立起壁部122点焊接、并将横壁部131与中柱外侧件120的主壁部121点焊接,被接合在中柱外侧件120的外表面上。换言之,在中柱外侧件120的立起壁部122的外表面122b与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的内表面132a之间形成有点焊接部160(第1接合部),并且在中柱外侧件120的主壁部121的外表面121b与补缀部件130的横壁部131的内表面131b之间形成有点焊接部170(第2接合部)。另外,也可以代替点焊接,例如通过激光焊接或钎焊等将中柱外侧件120与补缀部件130接合。
对于补缀部件130而言,可以使用热冲压件等的各种各样的钢板。此外,在补缀部件130中,更优选的是使用拉伸强度为1180MPa级以上的钢板,更加优选的是使用拉伸强度为1500MPa以上的钢板。
补缀部件130的横壁部131具有沿着中柱外侧件120的主壁部121的形状的形状。此外,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具有沿着中柱外侧件120的立起壁部122的形状的形状。即,在中柱100中,补缀部件130的横壁部131抵接在中柱外侧件120的主壁部121上,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抵接在中柱外侧件120的立起壁部122上。
如上述那样,在中柱100中,由于将补缀部件130接合在中柱外侧件120上,所以能够将中柱外侧件120加强。此外,由于将补缀部件130接合在中柱外侧件120上,所以能够仅将需要的部分加强。因此,与使中柱外侧件120整体的板厚增加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重量增加。
点焊接部160如图2所示,优选的是至少其一部分被形成在距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的侧端面132b(前端面)为L1(mm)的范围内。这里,L1表示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的高度(从纵壁部132的侧端面132b到横壁部131的外表面131c的距离)的40%。即优选的是,例如,在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的高度是60mm的情况下,在距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的侧端面132b为L1=24mm的范围内形成点焊接部160的至少一部分。
点焊接部170优选的是至少其一部分被形成在距纵壁部132的内表面132a为L2(mm)的范围内。这里,L2与L1同样,表示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的高度(从纵壁部132的侧端面132b到横壁部131的外表面131c的距离)的40%。另外,优选的是,在主壁部121与立起壁部122之间设有R部的情况下,点焊接部170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在距R堵头为L2的范围内。
接着,对中柱100的各参数进行说明。在中柱100中,中柱外侧件120及补缀部件130满足以下的式(1)及(2)双方。
(H/t)≦20.0 …式(1)
0.6≦(H1/H)≦1.0 …式(2)
这里,如图2所示,H(mm)表示凸缘部123的外表面123b与主壁部121的外表面121b的距离、以及凸缘部123的外表面123b与横壁部131的外表面131c的距离中的较大一方的距离。即,在中柱100中,由于补缀部件130被接合在中柱外侧件120的外表面上,所以上述的H表示从中柱外侧件120的凸缘部123的外表面123b到补缀部件130的横壁部131的外表面131c的距离(高度)。
此外,t(mm)表示中柱外侧件120的立起壁部122的板厚、与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的板厚的和。
此外,H1(mm)表示纵壁部132的侧端面132b与主壁部121的外表面121b的距离、以及纵壁部132的侧端面132b与横壁部131的外表面131c的距离中的较大一方的距离(高度)。即,在中柱100中,由于补缀部件130被接合在中柱外侧件120的外表面上,所以上述H1表示从纵壁部132的侧端面132b到横壁部131的外表面131c的距离(高度)。
在中柱100中,如上述那样,通过在中柱外侧件120上接合补缀部件130,中柱外侧件120被加强,通过满足上述式(1)及式(2)的双方,能够使遭到碰撞F时的能量吸收效率提高。这里,规定上述式(1)及式(2)的理由如下。
不满足式(1)的情况((H/t)>20.0):中柱外侧件120的立起壁部122容易地压曲变形,有可能在没有充分承接由碰撞带来的载荷之前立起壁部122断裂。在此情况下,成为由中柱内侧件110、中柱外侧件120的主壁部121和补缀部件130的横壁部131承受断裂后的载荷。如果这样,则在将中柱100沿着其较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中柱100在包括从碰撞点离开的位置的大范围中变形,有可能达到座舱内。
不满足式(2)的下限值的情况(0.6>(H1/H)):由于中柱外侧件120的立起壁部122不能充分得到由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带来的加强效果,所以立起壁部122容易地压曲变形,有可能在充分地承受由碰撞带来的载荷之前立起壁部122断裂。在此情况下,成为将断裂后的载荷用中柱内侧件110、中柱外侧件120的主壁部121和补缀部件130的横壁部131承受。这样,在将中柱100沿着其较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中柱100在包括从碰撞点离开的位置的大范围中变形,有可能达到座舱内。
不满足式(2)的上限值的情况((H1/H)>1.0):由于在尺寸上不可能,所以不能将补缀部件130接合到中柱外侧件120上。由此,不能得到补缀部件130的加强效果,所以立起壁部122容易地压曲变形,有可能在充分地承受由碰撞带来的载荷之前立起壁部122断裂。
满足式(1)及式(2)双方的情况:是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防止由碰撞造成的中柱外侧件120的立起壁部122的断裂。并且,能够将碰撞能量通过中柱外侧件120的立起壁部122及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的变形动作可靠地吸收。
另外,关于上述式(1),H/t的值从防断裂效果的观点来看,越小越优选。例如,H/t优选的是17.5以下,更优选的是15.0以下,更加优选的是12.5以下。另一方面,H/t的下限没有被特别限定,H/t例如是5.0以上。
此外,关于上述式(2),H1/H从防断裂效果的观点来看,优选的是0.7以上,更优选的是0.8以上。
这里,在图3中表示在满足上述式(1)及(2)双方的情况下的中柱100上遭到了碰撞F的情况下的变形的一例。在图3中,由于中柱100满足上述式(1)及(2)的两者,所以中柱外侧件120的立起壁部122被补缀部件130充分地加强,能够防止立起壁部122容易地压曲变形。
另一方面,在图4A中表示在不满足上述式(1)的中柱50上遭到了碰撞F的情况下的变形的一例。在图4A中,由于中柱50不满足上述式(1),所以不能通过补缀部件130将中柱外侧件120的立起壁部122充分地加强,立起壁部122容易地压曲变形。
此外,在图4B中表示在不满足上述式(2)的中柱60上遭到了碰撞F的情况下的变形的一例。在图4B中,由于中柱60不满足上述式(2),所以不能充分得到由补缀部件130带来的加强效果,立起壁部122容易地压曲变形。
如以上说明,根据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中柱100,由于将补缀部件130接合在中柱外侧件120上,所以能够不使中柱外侧件120整体的板厚增加而仅将需要的部分加强。因此,能够抑制中柱100的重量增加并且将中柱外侧件120加强。此外,由于中柱外侧件120及补缀部件130满足上述的式(1)及式(2)双方,所以在从车体侧方遭到了碰撞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中柱外侧件120的立起壁部122的断裂。因而,能够低成本地使碰撞能量吸收效率提高。
另外,在中柱100中,如图2所示,优选的是在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的侧端面132b与中柱外侧件120的凸缘部123的外表面123b之间设置规定的距离D(mm)(D>0)。换言之,关于上述式(2),H1/H优选的是不到1.0((H1/H)<1.0)。在此情况下,由于在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的侧端面132b与中柱外侧件120的凸缘部123的外表面123b之间发生间隙,所以当通过碰撞F而补缀部件130变形时,能够防止补缀部件130的侧端面132b被中柱外侧件120的凸缘部123约束。因而,能够使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可靠地追随中柱外侧件120的立起壁部122的变形,结果,能够防止点焊接部160的剥离。
另外,上述距离D例如更优选的是H的10%以上。即,关于上述式(2),H1/H更优选的是0.9以下。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槽状的补缀部件130被接合在中柱外侧件120上的情况。但是,如图5所示,也可以是将具有截面L字形状的一对补缀部件140接合到中柱外侧件120上。在此情况下,由于抵接在中柱外侧件120的主壁部121上的补缀部件140的横壁部131的体积变小,所以能够减小中柱100的重量。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中柱200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中柱200的横截面图。在有关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中柱100中,表示了补缀部件130被接合到中柱外侧件120的外表面上的情况。相对于此,如图6所示,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中柱200中,补缀部件130被接合在中柱外侧件120的内表面上。
如图6所示,在中柱200中,补缀部件130的横壁部131被通过点焊接部170接合在中柱外侧件120的主壁部121的内表面121c上,并且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被通过点焊接部160接合在中柱外侧件120的立起壁部122的内表面122c上。
即,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中柱200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中柱100同样,能够将中柱外侧件120加强。并且,中柱200与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中柱100同样,通过满足上述式(1)及式(2),能够使碰撞能量吸收效率提高。
另外,关于上述式(1)及式(2),在中柱200中,由于补缀部件130被接合在中柱外侧件120的内表面上,所以H(mm)成为从中柱外侧件120的凸缘部123的外表面123b到中柱外侧件120的主壁部121的外表面121b的距离(高度)。此外,H1(mm)成为从补缀部件130的纵壁部132的侧端面132b到中柱外侧件120的主壁部121的外表面121b的距离(高度)。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槽状的补缀部件130被接合在中柱外侧件120的内表面上情况。但是,如图7所示,也可以将具有截面L字形状的一对补缀部件140接合在中柱外侧件120的内表面上。在此情况下,由于抵接在中柱外侧件120的主壁部121上的补缀部件140的横壁部131的体积变小,所以能够减小中柱200的重量。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保险杠300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300(汽车用构造部件)的概略立体图。此外,图9是图8的B-B剖视图。在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中柱100或中柱200具备补缀部件130的情况。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保险杠300具备一对补缀部件330。
如图8及图9所示,保险杠300在一方向上较长,并且具备基础板310、接合在该基础板310上的保险杠主体320(第1钢板部件)、和接合在该保险杠主体320上的一对补缀部件330(第2钢板部件)。并且,保险杠300被配置在汽车车体的前方或后方。
此外,保险杠300如图9所示,与该较长方向垂直的截面是中空截面,当从车体前方或后方遭到碰撞F时,受到由碰撞F带来的载荷而弯曲变形,将碰撞能量吸收。
保险杠300的基础板310具有平板形状。此外,保险杠300的基础板310例如是板厚为1.4mm、拉伸强度为980MPa级以上的钢板。
另外,对于基础板310而言,更优选的是使用1180MPa级以上的钢板。
保险杠300的保险杠主体320如图9所示,与其较长方向垂直的截面是帽形状,是板厚为0.8~2.0mm、拉伸强度为980MPa级以上的钢板。并且,保险杠主体320具备与基础板310对置的主壁部321、从主壁部321的两端321a垂直地立起的一对立起壁部322、和以平行于主壁部321且从主壁部321离开的方式从立起壁部322的一端322a延伸的一对凸缘部323。
另外,对于保险杠主体320而言,优选的是使用1180MPa级以上的钢板。
保险杠主体320的主壁部321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具有朝向基础板310突出的突出部324。并且,该突出部324具有从主壁部321朝向基础板310立起的一对中央加强壁部324a、和将该一对中央加强壁部324a连接的平面部324b。
此外,保险杠主体320通过将凸缘部323点焊接而被接合在基础板310的外表面310a(车体外侧的面)上。换言之,在基础板310的外表面310a与保险杠主体320的凸缘部323的内表面323a之间设有点焊接部150。
补缀部件330是板厚为0.8~3.0mm、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的钢板。并且,补缀部件330与其较长方向垂直的截面是槽状,具备横壁部331、从横壁部331的一端331a垂直地立起的纵壁部332、和从横壁部331的另一端331d立起的保持壁部333。
另外,对于补缀部件330而言,可以使用热冲压件等的各种各样的钢板。此外,对于补缀部件330而言,更优选的是使用拉伸强度为1180MPa级以上的钢板,更加优选的是使用拉伸强度为1500MPa级以上的钢板。
补缀部件330通过将纵壁部332与保险杠主体320的立起壁部322点焊接、将横壁部331与保险杠主体320的主壁部321点焊接、将保持壁部333与保险杠主体320的中央加强壁部324a点焊接,从而被接合在保险杠主体320的外表面上。换言之,在保险杠主体320的立起壁部322的外表面322b与补缀部件330的纵壁部332的内表面332a之间形成有点焊接部160,在保险杠主体320的主壁部321的外表面321b与补缀部件330的横壁部331的内表面331b之间形成有点焊接部170,在保险杠主体320的中央加强壁部324a的外表面324a1与补缀部件330的保持壁部333的内表面333a之间形成有点焊接部380。
补缀部件330的横壁部331具有沿着保险杠主体320的主壁部321的形状的形状。此外,补缀部件330的纵壁部332具有沿着保险杠主体320的立起壁部322的形状的形状。此外,补缀部件330的保持壁部333具有沿着保险杠主体320的中央加强壁部324a的形状的形状。即,在保险杠300中,补缀部件330的横壁部331抵接在保险杠主体320的主壁部321上,补缀部件330的纵壁部332抵接在保险杠主体320的立起壁部322上,补缀部件330的保持壁部333抵接在保险杠主体320的中央加强壁部324a上。
如上述那样,在保险杠300中,由于将补缀部件330接合在保险杠主体320上,所以能够将保险杠主体320加强。由此,在保险杠300上遭到了碰撞F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保险杠主体320的立起壁部322的断裂等。此外,由于通过补缀部件330将保险杠主体320加强,所以能够仅将需要的部分加强。因此,与使保险杠主体320整体的板厚增加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重量增加。
接着,对保险杠300的各参数进行说明。在保险杠300中,保险杠主体320及补缀部件330满足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式(1)及(2)双方。
(H/t)≦20.0 …式(1)
0.6≦(H1/H)≦1.0 …式(2)
这里,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同样,H(mm)表示从保险杠主体320的凸缘部323的外表面323b到补缀部件330的横壁部331的外表面331c的距离(高度)。此外,t(mm)表示保险杠主体320的立起壁部322的板厚与补缀部件330的纵壁部332的板厚的和。此外,H1(mm)表示从补缀部件330的纵壁部332的侧端面332b(前端面)到横壁部331的外表面331c的距离(高度)。
在保险杠300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通过在保险杠主体320上接合补缀部件330,保险杠主体320被加强,通过满足上述式(1)及式(2)双方,能够使遭到了碰撞F的情况下的能量吸收效率提高。
[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槽状的补缀部件330被接合到保险杠主体320上的情况。但是,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具有截面L字形状的一对补缀部件340及一对补缀部件345接合到保险杠主体320上。在此情况下,由于能够使抵接在保险杠主体320的主壁部321上的补缀部件330的横壁部331的体积变小,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保险杠300的重量。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有关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保险杠400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400的横截面图。在上述的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保险杠300中,表示了补缀部件330被接合在保险杠主体320的外表面上的情况。相对于此,如图11所示,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400中,补缀部件330被接合在保险杠主体320的内表面上。
如图11所示,在保险杠400中,补缀部件330的横壁部331被通过点焊接部170接合在保险杠主体320的主壁部321的内表面上,并且补缀部件330的纵壁部332被通过点焊接部160接合在保险杠主体320的立起壁部322的内表面上。
即,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400与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保险杠300同样,能够将保险杠主体320加强。并且,保险杠400与有关第3实施方式的保险杠300同样,通过满足上述的式(1)及式(2)双方,能够使碰撞能量吸收效率提高。
另外,关于上述式(1)及式(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补缀部件330被接合在保险杠主体320的内表面上,所以H(mm)为从保险杠主体320的凸缘部323的外表面323b到保险杠主体320的主壁部321的外表面321b的距离(高度)。此外,H1(mm)为从补缀部件330的纵壁部332的侧端面332b到保险杠主体320的主壁部321的外表面321b的距离(高度)。
[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槽状的补缀部件330被接合到保险杠主体320的内表面上的情况。但是,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具有截面L字形状的一对补缀部件340及一对补缀部件345接合到保险杠主体320上。在此情况下,能够使抵接在保险杠主体320的主壁部321上的补缀部件340及345的横壁部331的体积变小,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保险杠400的重量。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对有关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门横梁500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门横梁500(汽车用构造部件)的概略立体图。此外,图14是图13的C-C剖视图。在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中柱100具备补缀部件130的情况。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门横梁500具备补缀部件530。
如图13及图14所示,门横梁500在一方向上较长,并且具备门横梁主体520(第1钢板部件)、和接合在该门横梁主体520上的一对补缀部件530(第2钢板部件)。并且,门横梁500通过将门横梁主体520的凸缘部523的内表面523a点焊接到汽车的车门(未图示)上,从而被配置到汽车的车门的内部。
门横梁500的门横梁主体520是板厚为0.8~2.0mm、拉伸强度为980MPa以上的钢板。并且,门横梁主体520如图14所示,与其较长方向正交的截面是帽状,具备主壁部521、从该主壁部521的两端521a立起的一对立起壁部522、以平行于主壁部521且从主壁部521离开的方式从立起壁部522的一端522a延伸的一对凸缘部523。
另外,对于门横梁主体520而言,更优选的是使用拉伸强度为1180MPa级以上的钢板。
门横梁主体520的主壁部521具有设置在其宽度方向中央部上的、朝向凸缘部523突出的突出部524。此外,门横梁主体520的立起壁部522具有:第1倾斜部525,被连接到主壁部521的一端521a上,具有规定的倾斜角;第2倾斜部526,被连接到该第1倾斜部525上,具有与上述倾斜角不同的倾斜角。
门横梁500的补缀部件530是板厚为0.8~3.0mm、拉伸强度为1180MPa级以上的钢板。并且,补缀部件530如图14所示,截面形状是L字状,具有横壁部531、和从横壁部531的一端531a立起的纵壁部532。
此外,补缀部件530通过将横壁部531与门横梁主体520的主壁部521点焊接、并将纵壁部532与门横梁主体520的立起壁部522点焊接,从而被接合在门横梁主体520的外表面上。换言之,在门横梁主体520的立起壁部522的外表面522b与补缀部件530的纵壁部532的内表面532a之间形成有点焊接部160,并且在门横梁主体520的主壁部521的外表面521b与补缀部件530的横壁部531的内表面531b之间形成有点焊接部170。
另外,对于补缀部件530而言,可以使用热冲压件等的各种各样的钢板。此外,对于补缀部件530而言,更优选的是使用拉伸强度为1180MPa级以上的钢板,更加优选的是使用拉伸强度为1500MPa以上的钢板。
补缀部件530的横壁部531具有沿着门横梁主体520的主壁部521的形状的形状。此外,补缀部件530的纵壁部532具有沿着门横梁主体520的立起壁部522的形状的形状。即,在门横梁500中,补缀部件530的横壁部531抵接在门横梁主体520的主壁部521上,补缀部件530的纵壁部532抵接在门横梁主体520的立起壁部522上。
如上述那样,在门横梁500中,由于将补缀部件530接合在门横梁主体520上,所以能够将门横梁主体520加强。由此,在门横梁500上遭到碰撞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门横梁主体520的立起壁部522的断裂等。此外,由于将补缀部件530接合在门横梁主体520上,所以能够仅将需要的部分加强。因此,与使门横梁主体520整体的板厚增加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重量增加。
接着,对门横梁500的各参数进行说明。在门横梁500中,门横梁主体520及补缀部件530满足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式(1)及(2)的双方。
(H/t)≦20.0 …式(1)
0.6≦(H1/H)≦1.0 …式(2)
这里,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H(mm)表示从门横梁主体520的凸缘部523的外表面523b到补缀部件530的横壁部531的外表面531c的距离(高度)。此外,t(mm)表示门横梁主体520的立起壁部522的板厚与补缀部件530的纵壁部532的板厚的和。此外,H1(mm)表示从补缀部件530的纵壁部532的侧端面532b(前端面)到横壁部531的外表面531c的距离(高度)。
门横梁500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通过在门横梁主体520上接合补缀部件530,门横梁主体520被加强,通过满足上述式(1)及式(2)双方,能够使遭到碰撞的情况下的能量吸收效率提高。
另外,如图15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也可以将补缀部件530接合在门横梁主体520的内表面上。
实施例
接着,说明为了确认本发明的作用效果而进行的实施例。
进行模拟了有关第1实施方式的中柱100的截面形状(参照图2)的帽形状部件的三点弯曲变形的FEM解析,求出每单位重量的能量吸收量。具体而言,以在较长方向上隔开了规定的间隔的两点支承上述帽形状部件,对这两点的中间位置施加规定的载荷而求出能量吸收量。接着,将该能量吸收量用上述帽形状部件的重量除,求出每单位重量的能量吸收量。此时,在上述帽形状部件中,使用拉伸强度为980MPa的钢板。
此外,为了比较,对于不满足式(1)及/或式(2)的情况也进行了同样的解析。另外,在下述的表1中表示的试验No.1~11中,将H、t及H1以外的条件全部设为相同。
[表1]
在表1中,试验No.1~4表示不满足式(1)及/或式(2)的情况,即比较例。另一方面,试验No.5~11表示满足式(1)及式(2)双方的情况,即本发明例。
此外,在图16A及图16B中表示将表1的结果标绘的曲线图。另外,在图16A中,横轴是H/t,纵轴是每单位重量的能量吸收量EA/mass(kJ/kg)。此外,在图16B中,横轴是H1/H,纵轴是每单位重量的能量吸收量EA/mass(kJ/kg)。
如表1、图16A及图16B所示,在满足式(1)及式(2)双方的情况下,与不满足式(1)及式(2)的一方的情况及不满足式(1)及式(2)双方的情况相比,可以确认每单位重量的能量吸收量增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替换、变更。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同样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价的范围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汽车用构造部件是中柱、保险杠及门横梁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汽车用构造部件,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到侧梁中。
此外,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中柱100的中柱外侧件120的内表面上接合补缀部件130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在中柱外侧件120的内表面及外表面的双方上接合补缀部件130。
此外,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中柱外侧件120的主壁部121是平板状的情况,但也可以与保险杠300同样,在中柱外侧件120的主壁部121上设置突出部。此外,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保险杠主体320的主壁部321上设有突出部的情况,但也可以将主壁部321做成平板状。此外,在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门横梁主体520的主壁部521上设有突出部的情况,但也可以将主壁部521做成平板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使碰撞能量吸收效率提高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汽车用构造部件、中柱、保险杠及门横梁。
标号说明
100:中柱(汽车用构造部件)
110:中柱内侧件
120:中柱外侧件(第1钢板部件)
121:中柱外侧件的主壁部
122:中柱外侧件的立起壁部
123:中柱外侧件的凸缘部
130:补缀部件(第2钢板部件)
150:点焊接部
160:点焊接部(第1接合部)
170:点焊接部(第2接合部)

Claims (9)

1.一种钢板部件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备:
第1钢板部件,具有主壁部、从上述主壁部的端缘立起的立起壁部、和从上述立起壁部的端缘相对于上述主壁部平行地延伸的凸缘部;以及
第2钢板部件,被接合在上述第1钢板部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至少一方上,并且具有抵接在上述主壁部上的横壁部及抵接在上述立起壁部上的纵壁部;
当设上述凸缘部的外表面与上述主壁部的外表面的距离及上述凸缘部的上述外表面与上述横壁部的外表面的距离中的较大者的距离为H,
设上述立起壁部的板厚与上述纵壁部的板厚的和为t,
将上述纵壁部的前端面与上述主壁部的上述外表面的距离及上述纵壁部的上述前端面与上述横壁部的上述外表面的距离中的较大者的距离定义为H1时,其中,H、t、H1的单位为mm,
上述第1钢板部件及上述第2钢板部件满足下述的式(1)及式(2),
(H/t)≦20.0…式(1)
0.6≦(H1/H)≦1.0…式(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第1钢板部件的上述立起壁部与上述第2钢板部件的上述纵壁部接合的第1接合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将上述第1钢板部件的上述主壁部与上述第2钢板部件的上述横壁部接合的第2接合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钢板部件是拉伸强度980MPa级以上的钢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钢板部件是拉伸强度980MPa级以上的钢板。
6.一种汽车用构造部件,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
7.一种中柱,具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中柱内侧件;
中柱外侧件,由上述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上述第1钢板部件构成,被接合在上述中柱内侧件上;以及
补缀部件,由上述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上述第2钢板部件构成,被接合在上述中柱外侧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至少一方上。
8.一种保险杠,具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础板;
保险杠主体,由上述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上述第1钢板部件构成,被接合在上述基础板上;以及
补缀部件,由上述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上述第2钢板部件构成,被接合在上述保险杠主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至少一方上。
9.一种门横梁,具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钢板部件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门横梁主体,由上述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上述第1钢板部件构成;以及
补缀部件,由上述钢板部件组合构造的上述第2钢板部件构成,被接合在上述门横梁主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至少一方上。
CN201680046964.7A 2015-08-20 2016-08-19 钢板部件组合构造、汽车用构造部件、中柱、保险杠及门横梁 Active CN107922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3063 2015-08-20
JP2015163063 2015-08-20
PCT/JP2016/074241 WO2017030191A1 (ja) 2015-08-20 2016-08-19 鋼板部材組合せ構造、自動車用構造部材、センターピラー、バンパー、及びドアビー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2010A true CN107922010A (zh) 2018-04-17
CN107922010B CN107922010B (zh) 2020-06-16

Family

ID=58050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6964.7A Active CN107922010B (zh) 2015-08-20 2016-08-19 钢板部件组合构造、汽车用构造部件、中柱、保险杠及门横梁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486750B2 (zh)
EP (1) EP3339139B1 (zh)
JP (1) JP6604383B2 (zh)
KR (1) KR102059495B1 (zh)
CN (1) CN107922010B (zh)
BR (1) BR112018002407A2 (zh)
CA (1) CA2995048C (zh)
MX (1) MX2018002001A (zh)
RU (1) RU2677750C1 (zh)
WO (1) WO201703019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4436A (zh) * 2018-07-11 2021-02-19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汽车用构造构件及车身
CN113490617A (zh) * 2019-02-26 2021-10-08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车辆用构造构件
CN113557190A (zh) * 2019-03-06 2021-10-26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车辆骨架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2019012092A (es) * 2017-04-10 2019-11-21 Nippon Steel Corp Miembro estructural para automoviles.
KR20200058514A (ko) * 2017-10-31 2020-05-27 닛폰세이테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구조재
JP6981187B2 (ja) * 2017-11-13 2021-12-1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7350489B2 (ja) 2019-01-31 2023-09-26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車両構造部材
JP7001075B2 (ja) * 2019-02-26 2022-02-03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構造部材、及び自動車用中空部材の補強方法
US20220177034A1 (en) * 2019-02-26 2022-06-09 Jfe Steel Corporation Structural member for vehicle
SE1950545A1 (en) 2019-05-07 2020-11-08 Gestamp Hardtech Ab Corner patch
WO2021087117A1 (en) * 2019-10-30 2021-05-06 Magna International Inc. Pillar having variable strengt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18528A2 (de) * 2000-01-22 2001-07-2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arosserieelement mit Verstärkungsblech
DE10135903A1 (de) * 2001-07-24 2003-02-20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Stoßfänger
JP2008230453A (ja) * 2007-03-22 2008-10-02 Kobe Steel Ltd センターピラー構造
JP2011207330A (ja) * 2010-03-30 2011-10-20 Kobe Steel Ltd 自動車用部品
US20130187410A1 (en) * 2011-12-08 2013-07-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einforcement for a vehicle pillar
DE102013011679A1 (de) * 2012-07-27 2014-01-30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ahrzeugaufbau-Seitenabschnittsstruktur eines 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Bilden einer Mittelsäule
CN204488672U (zh) * 2015-01-08 2015-07-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立柱饰板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04527333U (zh) * 2015-02-03 2015-08-0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柱内板及汽车车身
CN204527083U (zh) * 2015-02-13 2015-08-05 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撞梁结构及车辆
CN104832056A (zh) * 2015-05-29 2015-08-12 方亚琴 一种可折汽车车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8466A (en) * 1970-04-20 1977-04-19 Saab-Scania Aktiebolag Vehicle bumper assembly
JPH0539063A (ja) * 1991-08-02 1993-02-19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JP3173539B2 (ja) 1993-08-30 2001-06-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センタピラー補強構造
JPH07315247A (ja) * 1994-05-24 1995-12-0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構造部材
ATE205794T1 (de) * 1997-10-16 2001-10-15 Cosma Int Inc Durch innenhochdruck geformtes raumfachwerk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DE10117009B4 (de) * 2001-04-05 2005-04-21 Daimlerchrysler Ag Tragsäule für einen Karosserierahmen eines Kraftfahrzeugs
JP3830401B2 (ja) * 2001-06-04 2006-10-04 株式会社丸順 車体のドア開口部回りの構造
US7152914B2 (en) * 2005-03-21 2006-12-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Vehicle center pillar structure
US7357448B2 (en) * 2005-06-06 2008-04-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Unitary hydroformed roof support pillar
JP2007308114A (ja) 2006-05-22 2007-11-29 Toyota Motor Corp センタピラー構造
DE102006027546A1 (de) * 2006-06-14 2007-12-20 Volkswagen Ag Aufprallschutzverstärkungsteil
SE530228C2 (sv) * 2006-08-25 2008-04-01 Gestamp Hardtech Ab Sätt att varmforma och härda en plåtdetalj, samt en B-stolpe till ett fordon
US7828357B2 (en) * 2007-01-30 2010-11-09 Honda Motor Co., Ltd. Welding arrangement for vehicle body panels
EP2128004B1 (en) * 2007-03-28 2011-12-14 Kabushiki Kaisha Kobe Seiko Sho Structural member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JP4445522B2 (ja) * 2007-06-20 2010-04-07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センターピラーの補強部材
US7735906B2 (en) * 2007-09-28 2010-06-15 Zephyros, Inc. Reinforcement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SE531499C2 (sv) 2007-11-15 2009-04-28 Gestamp Hardtech Ab B-stolpe till fordon
US7959217B2 (en) * 2008-08-14 2011-06-14 Honda Motor Co., Ltd. Modified upper rear door hinge patch
JP2010095176A (ja) 2008-10-17 2010-04-30 Toyota Motor Corp センターピラー構造
DE112008004065B4 (de) * 2008-11-17 2013-10-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Fahrzeugbauteil
DE102009057734A1 (de) * 2009-12-10 2011-06-16 Daimler Ag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Rohbaus eines Kraftwagens sowie Rohbau für einen Kraftwagen
CN102198843B (zh) * 2010-03-23 2013-02-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构造
US8439432B2 (en) * 2011-09-19 2013-05-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oof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with no center pillar
DE102011085590A1 (de) * 2011-11-02 2013-05-0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Karosserieträger einer Fahrzeugkarosserie, insbesondere B-Säule
DE102012023653A1 (de) * 2012-11-28 2014-05-2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Leichtbauteil
WO2015071412A1 (en) * 2013-11-15 2015-05-21 Autotech Engineering A.I.E. Beams with u-shaped cross-section
WO2015146902A1 (ja) * 2014-03-25 2015-10-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US10059375B2 (en) * 2014-03-25 2018-08-28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JP6449562B2 (ja) * 2014-06-13 2019-0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骨格構造
DE102014110320B4 (de) * 2014-07-22 2016-11-24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Leichtmetall Blechbauteils
US9487239B2 (en) * 2014-10-10 2016-11-0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DE102015106812B4 (de) * 2015-04-30 2018-11-08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Kraftfahrzeugsäule mit Verstärkungsblech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DE102015118099A1 (de) * 2015-10-23 2017-04-27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raftfahrzeugbauteils
DE102015014643A1 (de) * 2015-11-12 2017-05-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DE102016002681B3 (de) * 2016-03-04 2017-03-23 CADEA-Gesellschaft für Anwendung und Realisierung computerunterstützter Systeme mbH Dicht- und Blendleiste für die B-Säule eines Personenkraftwagens
MX2018008950A (es) * 2016-03-29 2018-09-03 Magna Int Inc Pilar b con propiedades a medida.
US9630651B1 (en) * 2016-08-03 2017-04-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pillar assembly for vehicle body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18528A2 (de) * 2000-01-22 2001-07-2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arosserieelement mit Verstärkungsblech
DE10135903A1 (de) * 2001-07-24 2003-02-20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Stoßfänger
JP2008230453A (ja) * 2007-03-22 2008-10-02 Kobe Steel Ltd センターピラー構造
JP2011207330A (ja) * 2010-03-30 2011-10-20 Kobe Steel Ltd 自動車用部品
US20130187410A1 (en) * 2011-12-08 2013-07-2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einforcement for a vehicle pillar
DE102013011679A1 (de) * 2012-07-27 2014-01-30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Fahrzeugaufbau-Seitenabschnittsstruktur eines Fahrzeugs und Verfahren zum Bilden einer Mittelsäule
CN204488672U (zh) * 2015-01-08 2015-07-22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立柱饰板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04527333U (zh) * 2015-02-03 2015-08-0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柱内板及汽车车身
CN204527083U (zh) * 2015-02-13 2015-08-05 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撞梁结构及车辆
CN104832056A (zh) * 2015-05-29 2015-08-12 方亚琴 一种可折汽车车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84436A (zh) * 2018-07-11 2021-02-19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汽车用构造构件及车身
CN112384436B (zh) * 2018-07-11 2023-02-28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汽车用构造构件及车身
CN113490617A (zh) * 2019-02-26 2021-10-08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车辆用构造构件
CN113557190A (zh) * 2019-03-06 2021-10-26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车辆骨架构件
CN113557190B (zh) * 2019-03-06 2023-11-07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车辆骨架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995048C (en) 2019-11-26
US10486750B2 (en) 2019-11-26
EP3339139A1 (en) 2018-06-27
KR20180032634A (ko) 2018-03-30
CN107922010B (zh) 2020-06-16
BR112018002407A2 (pt) 2018-09-18
MX2018002001A (es) 2018-06-19
CA2995048A1 (en) 2017-02-23
EP3339139A4 (en) 2019-04-10
EP3339139B1 (en) 2022-01-26
US20180251160A1 (en) 2018-09-06
WO2017030191A1 (ja) 2017-02-23
JPWO2017030191A1 (ja) 2018-05-31
KR102059495B1 (ko) 2019-12-26
RU2677750C1 (ru) 2019-01-21
JP6604383B2 (ja) 2019-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2010A (zh) 钢板部件组合构造、汽车用构造部件、中柱、保险杠及门横梁
CN105189259B (zh) 车身结构
EP3224071B1 (en) Reinforced vehicle door against side impact
CN106795933B (zh) 冲击吸收部件
KR101685857B1 (ko) 크래쉬 박스 및 자동차 차체
CN106132781B (zh) 车辆用构造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0612247B (zh) 构造构件、车身构造以及保险杠加强件
CN103180192B (zh) 铁道车辆的冲击能量吸收体
CN107792183B (zh) 车辆的后部车体构造
CN103057598A (zh) 一种车辆前围总成
CN109963751A (zh) 在保险杠梁的若干壁上具有肋的保险杠梁
CN105636833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减震系统
CN109923001A (zh) 车辆的冲击吸收构造
CN105818862A (zh) 前舱纵梁后段结构与汽车
CN112638755B (zh) 汽车构造构件
CN113490617A (zh) 车辆用构造构件
CN106061642A (zh) 保险杠梁、车门下围板及方法
WO2017022158A1 (ja) 鉄道車両の衝突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
CN112689594B (zh) 面板构件
CN111183298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金属冲击吸收元件以及相关生产方法
CN203612060U (zh) 用于车身的边梁内板组件及具有它的车身
CN106080792B (zh) 一种汽车支撑柱
CN110475706B (zh) 汽车的冲击吸收构件和纵梁
CN209441448U (zh) B柱内板、b柱以及汽车
CN217396650U (zh) D柱加强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Nippon Iron & Stee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