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0021B - 燃料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料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50021B CN107850021B CN201680045501.9A CN201680045501A CN107850021B CN 107850021 B CN107850021 B CN 107850021B CN 201680045501 A CN201680045501 A CN 201680045501A CN 107850021 B CN107850021 B CN 1078500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seat
- needle valve
- movable core
- wall
- form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1/00—Fuel-injec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electrically
- F02M51/06—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 F02M51/061—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 F02M51/0625—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 F02M51/0664—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cylindrically or partly cylindrically shaped armature, e.g. entering the winding;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entering the winding
- F02M51/0671—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cylindrically or partly cylindrically shaped armature, e.g. entering the winding;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entering the winding the armature having an elongated valve body attached thereto
- F02M51/0675—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cylindrically or partly cylindrically shaped armature, e.g. entering the winding;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entering the winding the armature having an elongated valve body attached thereto the valve body having cylindrical guiding or metering portions, e.g. with fuel passa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1/00—Fuel-injec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electrically
- F02M51/06—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1/00—Fuel-injec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electrically
- F02M51/06—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 F02M51/061—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1/00—Fuel-injec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electrically
- F02M51/06—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 F02M51/061—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 F02M51/0625—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 F02M51/0635—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not entering the winding
- F02M51/0642—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not entering the winding the armature having a valve attached thereto
- F02M51/0653—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not entering the winding the armature having a valve attached thereto the valve being an elongated body, e.g. a needle valv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51/00—Fuel-injec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electrically
- F02M51/06—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 F02M51/061—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 F02M51/0625—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 F02M51/0664—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cylindrically or partly cylindrically shaped armature, e.g. entering the winding;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entering the winding
- F02M51/0671—Injectors peculiar thereto with means directly operating the valve needle using electromagnetic opera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of mobile armatures having a cylindrically or partly cylindrically shaped armature, e.g. entering the winding; having a plate-shaped or undulated armature entering the winding the armature having an elongated valve body attached thereto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1/00—Fuel-injec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 F02M57/00 or F02M67/00
- F02M61/04—Fuel-injec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 F02M57/00 or F02M67/00 having valves, e.g. having a plurality of valves in series
- F02M61/10—Other injectors with elongated valve bodies, i.e. of needle-valve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1/00—Fuel-injec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M39/00 - F02M57/00 or F02M67/00
- F02M61/16—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 apparatus of groups F02M61/02 - F02M61/14
- F02M61/18—Injection nozzles, e.g. having valve seats; Details of valve member seated en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间隙形成部件(60)具有以一方的端面能够抵接于针阀(30)的方式设置于相对于针阀(30)而言与阀座相反的一侧的板部(61)、以及形成为从板部(61)向阀座侧延伸且与板部(61)相反侧的端部能够抵接于可动芯(40)的固定芯(50)侧的面的延伸部(62)。间隙形成部件(60)在板部(61)抵接于针阀(30)且延伸部(62)抵接于可动芯(40)时,能够在锷部(33)与可动芯(40)之间形成轴向的间隙即轴向间隙(CL1)。间隙形成部件(60)中,与锷部(33)的外壁对置的壁面即第1壁面(601)能够与锷部(33)的外壁进行滑动,与固定芯(50)的内壁对置的壁面即第2壁面(602)在与固定芯(50)的内壁之间形成径向的间隙即径向间隙(CL2)。
Description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以2015年8月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56070号为基础,并参照该公开将其内容公开到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对内燃机喷射供给燃料的燃料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燃料喷射装置,在可动芯与针阀的锷部之间形成轴向的间隙,在该间隙使可动芯加速而与锷部碰撞,使针阀开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在可动芯与针阀的锷部之间能够形成轴向的间隙的间隙形成部件的燃料喷射装置。在该燃料喷射装置中,由于使在间隙中进行加速且动能上升的状态的可动芯与锷部碰撞,因此即使收纳针阀的壳体内的燃料通路的燃压高,也能够使针阀开阀。因此,能够喷射高压的燃料。
可是,在专利文献1的燃料喷射装置中,间隙形成部件形成为有底筒状,筒部的内壁与锷部的外壁进行滑动,筒部的外壁与固定芯的内壁进行滑动。由此,针阀的轴向的往复移动被引导。另外,针阀的在轴向上的仅与阀座相反侧的端部被间隙形成部件以及固定芯支承。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的燃料喷射装置中,间隙形成部件是在筒部的内侧和外侧进行滑动的所谓双重滑动的构成,因此有可能会造成对间隙形成部件整体作用的滑动阻力变大,随时间的结构,滑动面磨损或者不均匀磨损。由此,有可能会造成针阀的响应性恶化,针阀的轴向的往复移动变得不稳定。由此,来自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的喷射量可能会产生偏差。另外,当产生磨损粉末时,有可能在相对移动的部件间啮入磨损粉末,导致工作不良。
另外,专利文献1的燃料喷射装置中,由于间隙形成部件是双重滑动的构成,因此可能会造成尺寸管理困难,个体间的滑动阻力产生偏差。由此,可能会造成在燃料喷射装置的个体间,燃料的喷射量产生偏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279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喷射装置,能够喷射高压的燃料,并且能够抑制燃料的喷射量的偏差。
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燃料喷射装置具备喷嘴部、壳体、针阀、可动芯、固定芯、间隙形成部件、阀座侧施力部件、线圈以及引导部。
喷嘴部具有喷射燃料的喷孔、以及在喷孔的周围形成为环状的阀座。
壳体形成为筒状,一端与喷嘴部连接,并且在内侧具有与喷孔连通的燃料通路。
针阀具有棒状的针阀主体、以能够抵接于阀座的方式在针阀主体的一端形成的密封部、以及在针阀主体的另一端或者另一端附近的径向外侧设置的锷部。针阀设置为能够在燃料通路内往复移动,当密封部从阀座离开或者抵接于阀座时,对喷孔进行开闭。
可动芯设置为相对于针阀主体进行相对移动,并且与阀座相反侧的面能够抵接于锷部的阀座侧的面。
固定芯设置于壳体的内侧的相对于可动芯而言与阀座相反的一侧。
间隙形成部件具有以一方的端面能够抵接于针阀的方式设置于相对于针阀而言与阀座相反的一侧的板部、以及形成为从板部向阀座侧延伸且与板部相反侧的端部能够抵接于可动芯的固定芯侧的面的延伸部。间隙形成部件在板部抵接于针阀且延伸部抵接于可动芯时,能够在锷部与可动芯之间形成轴向的间隙即轴向间隙。
阀座侧施力部件设置于相对于间隙形成部件而言与阀座相反的一侧,能够隔着间隙形成部件对针阀以及可动芯向阀座侧施力。
线圈在被通电时将可动芯向固定芯侧吸引并使其抵接于锷部,能够使针阀向与阀座相反的一侧移动。
引导部设置于壳体的内侧的可动芯的阀座一侧,能够与针阀主体的外壁进行滑动并对针阀的往复移动进行引导。由此,针阀的轴向的往复移动稳定。
在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燃料喷射装置中,如上所述,间隙形成部件在板部抵接于针阀且延伸部抵接于可动芯时,能够在锷部与可动芯之间形成轴向间隙。因此,在用线圈将可动芯向固定芯侧吸引时,能够在轴向间隙使可动芯加速而与锷部碰撞。由此,能够使在轴向间隙加速且动能上升的状态的可动芯与锷部碰撞,因此即使燃料通路内的燃压高,也能够使针阀开阀。由此,能够喷射高压的燃料。
另外,在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燃料喷射装置中,间隙形成部件中,与锷部的外壁对置的壁面即第1壁面能够与锷部的外壁进行滑动,与固定芯的内壁对置的壁面即第2壁面在与固定芯的内壁之间形成径向的间隙即径向间隙。
这样,在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燃料喷射装置中,构成如下:间隙形成部件的第1壁面以及第2壁面中仅第1壁面与其他部件(锷部)进行滑动,第2壁面不与其他部件(固定芯)进行滑动。因此,能够减小对间隙形成部件整体作用的滑动阻力,能够抑制由于随时间的经过而导致的滑动面的磨损或者不均匀磨损。由此,能够抑制针阀的响应性的恶化,能够使针阀的轴向的往复移动长期稳定。由此,能够抑制来自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的喷射量的偏差。另外,能够抑制磨损粉末的产生,能够抑制在相对移动的部件间啮入磨损粉末的情况,能够抑制工作不良。
另外,在本公开内容的第一燃料喷射装置中,间隙形成部件是仅第1壁面与锷部进行滑动的构成,因此尺寸管理容易,能够抑制个体间的滑动阻力的偏差。由此,即使在燃料喷射装置的个体间,也能够抑制燃料的喷射量的偏差。
在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燃料喷射装置中,间隙形成部件中,与锷部的外壁对置的第1壁面在与锷部的外壁之间形成径向间隙,与固定芯的内壁对置的第2壁面能够与固定芯的内壁进行滑动。
这样,在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燃料喷射装置中,构成如下:间隙形成部件的第1壁面以及第2壁面中仅第2壁面与其他部件(固定芯)进行滑动,第1壁面不与其他部件(锷部)进行滑动。因此,能够减小对间隙形成部件整体作用的滑动阻力,能够抑制由于随时间的结构而导致的滑动面的磨损或者不均匀磨损。由此,能够抑制针阀的响应性的恶化,能够使针阀的轴向的往复移动长期稳定。由此,能够抑制来自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的喷射量的偏差。另外,能够抑制磨损粉末的产生,能够抑制在相对移动的部件间啮入磨损粉末的情况,能够抑制工作不良。
另外,在本公开内容的第二燃料喷射装置中,间隙形成部件是仅第2壁面与固定芯进行滑动的构成,因此尺寸管理容易,能够抑制个体间的滑动阻力的偏差。由此,即使在燃料喷射装置的个体间,也能够抑制燃料的喷射量的偏差。
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燃料喷射装置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燃料喷射装置不同,不具备上述引导部。另一方面,间隙形成部件形成为,与锷部的外壁对置的第1壁面能够与锷部的外壁进行滑动,并且与固定芯的内壁对置的第2壁面能够与固定芯的内壁进行滑动。
而且,对第1壁面、第2壁面、锷部的外壁以及固定芯的内壁中的至少某一个实施了减少与其他部件之间的滑动阻力的滑动阻力减少处理或者硬质加工处理。
这样,在本公开内容的第三燃料喷射装置中,间隙形成部件是第1壁面以及第2壁面这两者与其他部件(锷部、固定芯)进行滑动的双重滑动的构成,但对第1壁面、第2壁面、锷部的外壁以及固定芯的内壁中的至少某一个实施了滑动阻力减少处理或者硬质加工处理。因此,能够减小对间隙形成部件整体作用的滑动阻力,能够抑制由于随时间的结构而导致的滑动面的磨损或者不均匀磨损。由此,能够抑制针阀的响应性的恶化,能够使针阀的轴向的往复移动长期稳定。由此,能够抑制来自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的喷射量的偏差。另外,能够抑制磨损粉末的产生,能够抑制在相对移动的部件之间啮入磨损粉末的情况,能够抑制工作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1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1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的可动芯以及其附近的剖视图,是在开阀时可动芯与锷部抵接时的图。
图4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1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的可动芯以及其附近的剖视图,是在开阀时可动芯与固定芯抵接时的图。
图5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1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的可动芯以及其附近的剖视图,是在闭阀时可动芯与限制部抵接时的图。
图6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2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的可动芯以及其附近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3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的可动芯以及其附近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4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的可动芯以及其附近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5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的可动芯以及其附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内容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对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位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在图1中表示本公开内容的第1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阀。燃料喷射装置1例如被用于作为没有图示的内燃机的直喷式汽油发动机,将作为燃料的汽油喷射供给到发动机。
燃料喷射装置1具备喷嘴部10、壳体20、针阀30、可动芯40、固定芯50、间隙形成部件60、作为阀座侧施力部件的弹簧71、线圈72、引导部80、弹簧座部91、限制部92、作为固定芯侧施力部件的弹簧73等。
喷嘴部10由例如马氏体系不锈钢等硬度比较高的材料形成。喷嘴部10被实施淬火处理以便具有规定的硬度。喷嘴部10具有喷嘴筒部11以及将喷嘴筒部11的一端闭塞的喷嘴底部12。在喷嘴底部12形成有多个喷孔13,该喷孔13将该喷嘴底部12的喷嘴筒部11侧的面和与喷嘴筒部11相反侧的面连接。另外,在喷嘴底部12的喷嘴筒部11侧的面上,在喷孔13的周围形成有环状的阀座14。
壳体20具备第1筒部21、第2筒部22、第3筒部23、入口部24以及过滤器25等。
第1筒部21、第2筒部22以及第3筒部23均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第1筒部21、第2筒部22以及第3筒部23被配置为按照第1筒部21、第2筒部22、第3筒部23的顺序成为同轴(轴Ax1),并且相互连接。
第1筒部21以及第3筒部23由例如铁素体系不锈钢等磁性材料形成,并且被实施有磁稳定化处理。第1筒部21以及第3筒部23的硬度比较低。另一方面,第2筒部22由例如奥氏体系不锈钢等非磁性材料形成。第2筒部22的硬度比第1筒部21以及第3筒部23的硬度高。
在第1筒部21的与第2筒部22相反侧的端部的内侧接合有喷嘴筒部11的与喷嘴底部12相反侧的端部。第1筒部21与喷嘴部10通过例如焊接被接合。
入口部24通过例如不锈钢等金属形成为筒状。入口部24的一端被设置为与第3筒部23的与第2筒部22相反侧的端部的内侧接合。入口部24和第3筒部23通过例如焊接被接合。
在壳体20以及喷嘴筒部11的内侧形成有燃料通路100。燃料通路100与喷孔13连接。在入口部24的与第3筒部23相反侧连接有没有图示的配管。由此,来自燃料供给源的燃料经由配管向燃料通路100流入。燃料通路100将燃料导向喷孔13。
过滤器25设置于入口部24的内侧。过滤器25对向燃料通路100流入的燃料中的异物进行捕集。
针阀30由例如马氏体系不锈钢等硬度比较高的材料形成。针阀30被实施淬火处理以便具有规定的硬度。针阀30的硬度被设定成与喷嘴部10的硬度大致相等。
针阀30以能够在燃料通路100内沿壳体20的轴Ax1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收纳于壳体20内。针阀30具有针阀主体31、密封部32、锷部33等。
针阀主体31被形成为棒状,更具体而言被形成为长的圆柱状。密封部32形成于针阀主体31的一端即阀座14侧的端部,能够与阀座14抵接。锷部33形成为环状,被设置于针阀主体31的另一端即与阀座14相反侧的端部的径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锷部33与针阀主体31一体地形成。
在针阀主体31的一端的附近形成有大径部311。针阀主体31的一端侧的外径比另一端侧的外径小。大径部311的外径比针阀主体31的一端侧的外径大。大径部311形成为外壁与喷嘴部10的喷嘴筒部11的内壁进行滑动。由此,针阀30的阀座14侧的端部的轴Ax1方向的往复移动被引导。在大径部311,外壁的周向的多个部位被倒角而形成有倒角部312。由此,燃料能够在倒角部312与喷嘴部10的喷嘴筒部11的内壁之间流通。
在针阀主体31的另一端形成有沿着针阀主体31的轴Ax2延伸的轴向孔部313。即,针阀主体31的另一端形成为中空筒状。另外,在针阀主体31上,以连接轴向孔部313的阀座14侧的端部与针阀主体31的外侧的空间的方式形成有在针阀主体31的径向上延伸的径向孔部314。由此,燃料通路100内的燃料能够在轴向孔部313以及径向孔部314流通。由此,针阀主体31具有从与阀座14相反侧的端面经由在轴Ax2方向上延伸的径向孔部314而与针阀主体31的外侧的空间连通的轴向孔部313。
针阀30通过密封部32从阀座14离开(离座)或者抵接(落座)到阀座14而对喷孔13进行开闭。以下,适当地将针阀30从阀座14离开的方向称为开阀方向,将针阀30抵接到阀座14的方向称为闭阀方向。
可动芯40具有可动芯主体41。可动芯主体41由例如铁素体系不锈钢等磁性材料被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可动芯主体41被实施有磁稳定化处理。可动芯主体41的硬度比较低,与壳体20的第1筒部21以及第3筒部23的硬度大致相等。
可动芯40具有轴孔部42、通孔43、凹部44等。轴孔部42以沿着可动芯主体41的轴Ax3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轴孔部42的内壁实施有例如Ni-P镀等硬质加工处理以及滑动阻力减少处理。通孔43形成为将可动芯主体41的阀座14侧的端面和与阀座14相反侧的端面连接。通孔43具有圆筒状的内壁。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43在可动芯主体41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
凹部44以从可动芯主体41的阀座14侧的端面向与阀座14相反侧按圆形凹陷的方式形成于可动芯主体41的中央。在此,轴孔部42在凹部44的底部开口。
可动芯40在针阀30的针阀主体31被插通于轴孔部42的状态下被收纳在壳体20内。可动芯40的轴孔部42的内径被设定为与针阀30的针阀主体31的外径相等,或者比针阀主体31的外径稍大。因此,可动芯40能够使轴孔部42的内壁在针阀30的针阀主体31的外壁上滑动,并相对于针阀30进行相对移动。另外,可动芯40与针阀30同样,以能够在燃料通路100内沿壳体20的轴Ax1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收纳在壳体20内。在通孔43中能够供燃料通路100内的燃料进行流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可动芯主体41的与阀座14相反侧的面实施有例如镀硬铬等硬质加工处理以及耐磨损处理。
另外,可动芯主体41的外径设定为比壳体20的第1筒部21以及第2筒部22的内径小。因此,当可动芯40在燃料通路100内进行往复移动时,可动芯40的外壁与第1筒部21以及第2筒部22的内壁不进行滑动。
针阀30的锷部33的阀座14侧的面能够抵接于可动芯主体41的与阀座14相反侧的面。也就是说,针阀30具有能够抵接于可动芯主体41的与阀座14相反侧的面的抵接面34。可动芯40被设为以能够抵接于抵接面34或者从抵接面34离开的方式能够相对于针阀30进行相对移动。
固定芯50被设置于壳体20的内侧的相对于可动芯40而言与阀座14相反的一侧。固定芯50具有固定芯主体51以及衬套52。固定芯主体51由例如铁素体系不锈钢等磁性材料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固定芯主体51被实施有磁稳定化处理。固定芯主体51的硬度比较低,与可动芯主体41的硬度大致相等。固定芯主体51被设置为固定于壳体20的内侧。固定芯主体51与壳体20的第3筒部23被焊接。
衬套52由例如马氏体系不锈钢等硬度比较高的材料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衬套52被设置于固定芯主体51的以从阀座14侧的端部的内壁向径向外侧凹陷的方式形成的凹部511。在此,衬套52的内径与固定芯主体51的内径大致相等。衬套52的阀座14侧的端面与固定芯主体51的阀座14侧的端面相比位于更靠阀座14侧。因此,可动芯主体41的与阀座14相反侧的面能够抵接于衬套52的阀座14侧的端面。
固定芯50以密封部32抵接于阀座14的状态下的针阀30的锷部33位于衬套52的内侧的方式被设置。在固定芯主体51的内侧压入有圆筒状的调整管53。
间隙形成部件60由例如非磁性材料形成。间隙形成部件60的硬度被设定为与针阀30以及衬套52的硬度大致相等。
间隙形成部件60相对于针阀30以及可动芯40被设置在与阀座14相反的一侧。间隙形成部件60具有板部61以及延伸部62。板部61形成为大致圆板状。板部61以一方的端面能够抵接于针阀30即针阀主体31的与阀座14相反侧的端面以及锷部33的与阀座14相反侧的端面的方式相对于针阀30被设置在与阀座14相反的一侧。
延伸部62以从板部61的一方的端面的外缘部向阀座14侧以圆筒状延伸的方式与板部61一体地形成。即,间隙形成部件60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有底圆筒状。间隙形成部件60以针阀30的锷部33位于延伸部62的内侧的方式被设置。另外,延伸部62的与板部61相反侧的端部能够抵接于可动芯主体41的固定芯50侧的端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62形成为轴向的长度比锷部33的轴向的长度长。因此,间隙形成部件60在板部61抵接于针阀30,延伸部62抵接于可动芯40时,在锷部33与可动芯40之间能够形成轴Ax2方向的间隙即轴向间隙CL1。
在此,延伸部62的内径被设定成与锷部33的外径相等,或者比锷部33的外径稍大。因此,间隙形成部件60的延伸部62的内壁即作为与锷部33的外壁对置的壁面的第1壁面601能够与锷部33的外壁进行滑动,该间隙形成部件60能够相对于针阀30进行相对移动。
另外,板部61以及延伸部62的外径被设定为比固定芯50的内径小。因此,间隙形成部件60的板部61以及延伸部62的外壁即作为与固定芯50的衬套52的内壁对置的壁面的第2壁面602在与衬套52的内壁之间形成径向的间隙即径向间隙CL2。因此,间隙形成部件60的第2壁面602与衬套52的内壁不进行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延伸部62被形成为筒状,因此当延伸部62与可动芯40处于抵接时,在锷部33的抵接面34、可动芯40、延伸部6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空间即环状空间S1。
间隙形成部件60还具有孔部611。孔部611将板部61的一方的端面和另一方的端面连接,并且能够与针阀30的轴向孔部313连通。由此,燃料通路100内的间隙形成部件60的与阀座14相反侧的燃料能够经由孔部611、针阀30的轴向孔部313、径向孔部314而向可动芯40的阀座14侧流通。孔部611的内径形成为比衬套52的内径以及轴向孔部313的内径小。因此,在针阀30与间隙形成部件60一起向与阀座14相反侧移动时,即,针阀30向开阀方向移动时,间隙形成部件60的与阀座14相反侧的燃料被孔部611节流并向轴向孔部313流动。由此,能够抑制针阀30的开阀方向的移动速度变得过高。
弹簧71例如是螺旋弹簧,相对于间隙形成部件60设置在与阀座14相反的一侧。弹簧71的一端抵接于间隙形成部件60的板部61的与延伸部62相反侧的端面。弹簧71的另一端抵接于调整管53。弹簧71对间隙形成部件60向阀座14侧施力。弹簧71在间隙形成部件60的板部61抵接于针阀30时,能够经由间隙形成部件60对针阀30向阀座14侧即向闭阀方向施力。另外,弹簧71在间隙形成部件60的延伸部62抵接于可动芯40时,能够经由间隙形成部件60对可动芯40向阀座14侧施力。即,弹簧71能够经由间隙形成部件60对针阀30以及可动芯40向阀座14侧施力。弹簧71的作用力通过调整管53相对于固定芯50的位置来调整。
线圈72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并设置为将壳体20中的尤其是第2筒部22以及第3筒部23的径向外侧包围。线圈72在被供给电力(通电)时产生磁力。当在线圈72产生磁力时,在固定芯主体51、可动芯主体41、第1筒部21以及第3筒部23形成磁路。由此,在固定芯主体51与可动芯主体41之间产生磁吸引力,可动芯40被向固定芯50侧吸引。此时,可动芯40在轴向间隙CL1加速并且向开阀方向移动,与针阀30的锷部33的抵接面34碰撞。由此,针阀30向开阀方向移动,密封部32从阀座14离开,进行开阀。其结果,喷孔13被开放。由此,线圈72当被通电时,能够将可动芯40向固定芯50侧吸引并与锷部33抵接,并使针阀30向与阀座14相反侧移动。
如上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闭阀状态下,间隙形成部件60在锷部33与可动芯40之间形成轴向间隙CL1,因此在对线圈72通电时,能够使可动芯40在轴向间隙CL1加速并与锷部33碰撞。由此,即使在燃料通路100内的压力比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增大向线圈72供给的电力而进行开阀。
另外,可动芯40在通过磁吸引力被向固定芯50侧(开阀方向)吸引时,可动芯主体41的固定芯50侧的端面与衬套52的阀座14侧的端面碰撞。由此,可动芯40被限制向开阀方向的移动。
如图1所示,入口部24以及第3筒部23的径向外侧通过树脂模塑。在该模塑部分形成有连接器27。在连接器27嵌入成型有用于向线圈72供给电力的端子271。另外,在线圈72的径向外侧以覆盖线圈72的方式设有筒状的保持件26。
引导部80设置于壳体20的内侧的可动芯40的阀座14侧。引导部80由例如不锈钢等金属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引导部80的硬度设定成与针阀30的硬度大致相等。引导部80具有引导孔81以及流路部82。引导孔81被形成为将引导部80的中央在板厚方向上贯通。引导部80以外缘部与壳体20的第1筒部21的内壁嵌合的方式被设置。
针阀30以针阀主体31被插通到引导部80的引导孔81的方式被设置。引导孔81的内径形成为与针阀30的针阀主体31的外径相等,或者比针阀主体31的外径稍大。因此,引导部80的引导孔81的内壁与针阀主体31的外壁进行滑动,该引导部80能够引导针阀30的轴向的往复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阀30的阀座14侧的端部通过喷嘴部10的喷嘴筒部11的内壁被支承为能够往复移动,该针阀30的固定芯50侧的部位通过引导部80被支承为能够往复移动。由此,通过壳体20的轴Ax1方向的2个位置的部位,针阀30的轴向的往复移动得到引导。
流路部82以将引导部80在板厚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在引导孔81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多个。流路部82例如在引导部8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燃料通路100的相对于引导部80在固定芯50侧的空间的燃料能够经由流路部82向引导部80的阀座14侧的空间流通。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向孔部314形成为在针阀30的密封部32抵接于阀座14的状态下,相对于引导部80位于固定芯50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座部91和限制部92通过筒部93被相互连接。弹簧座部91、限制部92以及筒部93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一体地形成。
弹簧座部91形成为环状,在可动芯40与引导部80之间位于针阀主体31的径向外侧。
限制部92形成为筒状,在可动芯40与弹簧座部91之间位于针阀主体31的径向外侧。限制部92的内壁与针阀主体31的外壁嵌合,该限制部92被固定于针阀主体31。
筒部93形成为筒状,一端与弹簧座部91连接,另一端与限制部92连接。由此,弹簧座部91在可动芯40与引导部80之间被固定于针阀主体31的径向外侧。
弹簧73例如是螺旋弹簧,被设置成一端抵接于弹簧座部91,另一端抵接于可动芯40的凹部44的底部。弹簧73能够对可动芯40向固定芯50侧施力。弹簧73的作用力比弹簧71的作用力小。
通过弹簧71对间隙形成部件60向阀座14侧施力,间隙形成部件60的板部61与针阀30抵接,针阀30的密封部32被推压到阀座14。此时,通过弹簧73对可动芯40向固定芯50侧施力,间隙形成部件60的延伸部62与可动芯40抵接。在这种状态下,在针阀30的锷部33的抵接面34与可动芯40之间形成轴向间隙CL1,在可动芯40的凹部44的底部与限制部92之间形成间隙CL3(参照图2)。
可动芯40设置成能够在针阀30的锷部33与限制部92之间沿轴向往复移动。可动芯40的凹部44的底部能够抵接于限制部92的可动芯40侧的端部。限制部92通过抵接于可动芯40,能够限制可动芯40相对于针阀30向阀座14侧相对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筒部93及弹簧座部91与针阀主体31之间形成有筒状的空间即筒状空间S2。在此,针阀30的径向孔部314与筒状空间S2连通。由此,轴向孔部313内的燃料能够经由径向孔部314、筒状空间S2以及流路部82相对于引导部80向阀座14侧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可动芯40被向固定芯50侧吸引的状态下停止向线圈72通电时,针阀30以及可动芯40通过隔着间隙形成部件60的弹簧71的作用力,被向阀座14侧施力。由此,针阀30向闭阀方向移动,密封部32抵接于阀座14,进行闭阀。其结果,喷孔13被闭塞。
在密封部32抵接于阀座14后,可动芯40通过惯性相对于针阀30向阀座14侧进行相对移动。此时,限制部92通过抵接于可动芯40,能够限制可动芯40向阀座14侧的过度的移动。由此,能够抑制下一次开阀时的响应性的降低。另外,通过弹簧73的作用力,能够减小可动芯40抵接于限制部92时的冲击,能够抑制由于针阀30在阀座14反跳导致的二次开阀。进而,通过由限制部92限制可动芯40向阀座14侧的移动,能够抑制弹簧73的过度的压缩,能够抑制由于过度压缩的弹簧73的回复力而引起可动芯40向开阀方向被施力而再次与锷部33碰撞导致的二次开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针阀30的密封部32抵接于阀座14的状态下,在弹簧座部91与引导部80之间形成有环状的间隙CL4。因此,在针阀30向闭阀方向移动时,在间隙CL4产生阻尼效应,能够降低针阀30的闭阀方向的移动速度。由此,能够减小针阀30的密封部32抵接于阀座14时的冲击,能够进一步抑制针阀30在阀座14反跳导致的二次开阀。
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部件60还具有通路部621。通路部621以从延伸部62的可动芯40侧的端部向板部61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为槽状,将延伸部62的内壁与外壁连接。由此,在延伸部62与可动芯40抵接时,环状空间S1内的燃料能够经由通路部621向延伸部62的外侧流出。另外,延伸部62的外侧的燃料能够经由通路部621向延伸部62的内侧即环状空间S1流入。由此,在延伸部62与可动芯40抵接时,能够抑制由于在环状空间S1存在燃料而产生的阻尼效应,能够抑制在可动芯40与锷部33的抵接面34碰撞时的可动芯40的动能的降低。
从入口部24流入的燃料在固定芯50、调整管53、间隙形成部件60的孔部611、针阀30的轴向孔部313、径向孔部314、筒状空间S2、流路部82、第1筒部21与针阀30之间、喷嘴部10与针阀30之间即在燃料通路100中流通,被导向喷孔13。另外,在燃料喷射装置1工作时,可动芯40的周围成为被燃料充满的状态。另外,在燃料喷射装置1工作时,燃料在可动芯40的通孔43中流通。因此,可动芯40能够在壳体20的内侧沿轴向流畅地往复移动。
接着,基于图2~5对本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1的工作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线圈72未被通电时,针阀30的密封部32抵接于阀座14,间隙形成部件60的板部61抵接于针阀30,延伸部62抵接于可动芯40。此时,在锷部33的抵接面34与可动芯40之间形成有轴向间隙CL1。
当在图2所示的状态时对线圈72通电时,可动芯40被向固定芯50侧吸引,边提升间隙形成部件60边在轴向间隙CL1进行加速并向固定芯50侧移动。而且,在轴向间隙CL1加速且动能上升的状态的可动芯40与锷部33的抵接面34碰撞(参照图3)。由此,密封部32从阀座14离开,进行开阀。其结果,开始从喷孔13喷射燃料。另外,此时,轴向间隙CL1变成0。另外,间隙CL3变得比图2的状态时大。
可动芯40当从图3的状态向固定芯50侧进一步移动时,抵接于衬套52。由此,可动芯40的开阀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此时,针阀30由于惯性向开阀方向进一步移动,抵接于间隙形成部件60的板部61(参照图4)。另外,此时,间隙CL4变得比图3的状态时大。
当在图4所示的状态时停止向线圈72通电时,可动芯40以及针阀30通过隔着间隙形成部件60的弹簧71的作用力而向闭阀方向移动。当针阀30的密封部32抵接于阀座14进行闭阀时,可动芯40通过惯性向闭阀方向进一步移动,抵接于限制部92(参照图5)。由此,可动芯40的闭阀方向的移动被限制。另外,此时,可动芯40从间隙形成部件60的延伸部62离开。另外,间隙CL3变成0。之后,可动芯40通过弹簧73的作用力向开阀方向移动,抵接于间隙形成部件60的延伸部62(参照图2)。
如以上说明所示,(1)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部10具有喷射燃料的喷孔13以及在喷孔13的周围形成为环状的阀座14。
壳体20形成为筒状,一端与喷嘴部10连接,并且在内侧具有与喷孔13连通的燃料通路100。
针阀30具有棒状的针阀主体31、以能够抵接于阀座14的方式形成于针阀主体31的一端的密封部32、以及设置于针阀主体31的另一端的径向外侧的锷部33。针阀30设置为能够在燃料通路100内往复移动,当密封部32从阀座14离开或者抵接于阀座14时,对喷孔13进行开闭。
可动芯40设置为能够相对于针阀主体31进行相对移动并且与阀座14相反侧的面能够抵接于锷部33的阀座14侧的面(抵接面34)。
固定芯50设置于壳体20的内侧的相对于可动芯40而言与阀座14相反的一侧。
间隙形成部件60具有以一方的端面能够抵接于针阀30的方式相对于针阀30设置在与阀座14相反的一侧的板部61、以及形成为从板部61向阀座14侧延伸并且与板部61相反侧的端部能够抵接于可动芯40的固定芯50侧的面的延伸部62。间隙形成部件60在板部61抵接于针阀30且延伸部62抵接于可动芯40时,在锷部33与可动芯40之间能够形成轴向的间隙即轴向间隙CL1。
弹簧71相对于间隙形成部件60设置在与阀座14相反的一侧,能够隔着间隙形成部件60对针阀30以及可动芯40向阀座14侧施力。
线圈72当被通电时,能够将可动芯40向固定芯50侧吸引并使其抵接于锷部33,使针阀30向与阀座14相反侧移动。
引导部80设置于壳体20的内侧的可动芯40的阀座14侧,能够与针阀主体31的外壁进行滑动并引导针阀30的往复移动。由此,针阀30的轴向的往复移动稳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所示,间隙形成部件60在板部61抵接于针阀30且延伸部62抵接于可动芯40时,在锷部33与可动芯40之间能够形成轴向间隙CL1。因此,在通过线圈72将可动芯40向固定芯50侧吸引时,能够在轴向间隙CL1使可动芯40加速并与锷部33碰撞。由此,能够使在轴向间隙CL1进行加速且动能上升的状态的可动芯40与锷部33碰撞,因此,即使燃料通路100内的燃压高,也能够使针阀30开阀。由此,能够喷射高压的燃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部件60的与锷部33的外壁对置的壁面即第1壁面601能够与锷部33的外壁进行滑动,与固定芯50的内壁对置的壁面即第2壁面602在与固定芯50的内壁之间形成径向的间隙即径向间隙CL2。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如下:间隙形成部件60的第1壁面601以及第2壁面602中仅第1壁面601与其他部件(锷部33)进行滑动,第2壁面602与其他部件(固定芯50)不进行滑动。因此,能够减小对间隙形成部件60整体作用的滑动阻力,能够抑制随时间的经过而导致的滑动面的磨损或者不均匀磨损。由此,能够抑制针阀30的响应性的恶化,能够使针阀30的轴向的往复移动长期稳定。由此,能够抑制来自燃料喷射装置1的燃料的喷射量的偏差。另外,能够抑制磨损粉末的产生,能够抑制在相对移动的部件之间啮入磨损粉末的情况,能够抑制工作不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部件60是仅第1壁面601与锷部33进行滑动的构成,因此,尺寸管理容易,能够抑制个体间的滑动阻力的偏差。由此,即使在燃料喷射装置1的个体间,也能够抑制燃料的喷射量的偏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部件60是第1壁面601与锷部33的外壁进行滑动的构成,因此,相对于针阀30的径向上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防止间隙形成部件60的第2壁面602与衬套52的内壁进行滑动。
另外,(3)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80与壳体20分别单独形成。因此,与将引导部80与壳体20一体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形成引导部80。
另外,(4)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备弹簧座部91和弹簧73。
弹簧座部91形成为环状,在可动芯40与引导部80之间被固定于针阀主体31的径向外侧。
弹簧73设置于可动芯40与弹簧座部91之间,作用力比弹簧71的作用力小,能够对可动芯40向固定芯50侧施力。
由此,能够将可动芯40向间隙形成部件60的延伸部62推压,使在板部61与针阀30抵接时的轴向间隙CL1的大小稳定。
另外,环状的弹簧座部91设置于可动芯40与引导部80之间,在与引导部80之间形成间隙CL4。因此,在针阀30向闭阀方向移动时,在间隙CL4中产生阻尼效应,能够降低针阀30的闭阀方向的移动速度。由此,能够减小针阀30的密封部32抵接于阀座14时的冲击,能够抑制由于针阀30在阀座14反跳导致的二次开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80与壳体20分别单独形成,因此通过使用将弹簧座部91一侧的面的形状各式各样地变化的引导部80,能够使间隙CL4中的阻尼效应的大小等各式各样地变化。
另外,(5)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具备限制部92。
限制部92在可动芯40与引导部80之间被固定于针阀主体31的径向外侧,能够抵接于可动芯40的阀座14侧的面并限制可动芯40向阀座14侧的移动。因此,能够限制可动芯40向阀座14侧的过度移动。由此,能够抑制下一次开阀时的响应性的降低。另外,通过弹簧73的作用力,能够减小可动芯40抵接于限制部92时的冲击,能够抑制由于针阀30在阀座14反跳导致的二次开阀。进而,通过由限制部92限制可动芯40向阀座14侧的移动,能够抑制弹簧73的过度的压缩,能够抑制由于过度压缩的弹簧73的回复力而引起可动芯40向开阀方向被施力而再次与锷部33碰撞导致的二次开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座部91和限制部92通过筒状的筒部93被相互连接。另外,在弹簧座部91以及筒部93与针阀主体31之间形成有筒状空间S2。
另外,(7)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部件60由非磁性材料形成。因此,间隙形成部件60不受到由线圈72产生的磁力的影响。由此,能够抑制间隙形成部件60相对于针阀30在径向上进行相对移动。由此,能够抑制间隙形成部件60的第1壁面601与锷部33的外壁的不均匀磨损。
另外,(8)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芯50具有筒状的衬套52,该筒状的衬套52具有与第2壁面602对置的内壁。因此,能够防止间隙形成部件60与固定芯主体51的内壁进行滑动。另外,衬套52的硬度设定成与间隙形成部件60的硬度大致相等。因此,即使假设衬套52与间隙形成部件60进行了滑动,也能够抑制两部件的磨损。
另外,(10)在本实施方式中,针阀主体31具有从与阀座14相反侧的端面沿轴Ax2方向延伸并且与针阀主体31的外侧的空间连通的轴向孔部313。
间隙形成部件60具有将板部61的一方的端面与另一方的端面连接并且能够与轴向孔部313连通的孔部611。由此,燃料通路100内的间隙形成部件60的与阀座14相反侧的燃料能够经由孔部611、针阀30的轴向孔部313向可动芯40的阀座14侧流通。另外,在针阀30与间隙形成部件60一起向与阀座14相反侧移动时,即,在针阀30向开阀方向移动时,间隙形成部件60的与阀座14相反侧的燃料被孔部611节流并且向轴向孔部313流动。由此,能够抑制针阀30的开阀方向的移动速度过度变高。
另外,(11)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62形成为筒状。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形成间隙形成部件60。
(第2实施方式)
在图6中示出本公开内容的第2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的一部分。第2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部件60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2实施方式中,延伸部62的内径设定成比锷部33的外径大。因此,间隙形成部件60的延伸部62的内壁即作为与锷部33的外壁对置的壁面的第1壁面601在与锷部33的外壁之间形成径向的间隙即径向间隙CL2,该间隙形成部件60能够相对于针阀30进行相对移动。因此,间隙形成部件60的第1壁面601与锷部33的外壁不进行滑动。
另外,板部61以及延伸部62的外径设定为与固定芯50的内径相等,或者比固定芯50的内径稍小。因此,间隙形成部件60的板部61以及延伸部62的外壁即作为与固定芯50的衬套52的内壁对置的壁面的第2壁面602能够与衬套52的内壁进行滑动。
第2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点以外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以上说明所示,(2)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部件60的与锷部33的外壁对置的壁面即第1壁面601在与锷部33的外壁之间形成径向的间隙即径向间隙CL2,与固定芯50的内壁对置的壁面即第2壁面602能够与固定芯50的内壁进行滑动。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如下:间隙形成部件60的第1壁面601以及第2壁面602中仅第2壁面602与其他部件(固定芯50)进行滑动,第1壁面601与其他部件(锷部33)不进行滑动。因此,能够减小对间隙形成部件60整体作用的滑动阻力,能够抑制随时间的经过而导致的滑动面的磨损或者不均匀磨损。由此,能够抑制针阀30的响应性的恶化,能够使针阀30的轴向的往复移动长期稳定。由此,能够抑制来自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的喷射量的偏差。另外,能够抑制磨损粉末的产生,能够抑制在相对移动的部件之间啮入磨损粉末的情况,能够抑制工作不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部件60是仅第2壁面602与固定芯50进行滑动的构成,因此,尺寸管理容易,能够抑制个体间的滑动阻力的偏差。由此,即使在燃料喷射装置的个体间,也能够抑制燃料的喷射量的偏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部件60是第2壁面602与固定芯50的内壁进行滑动的构成,因此,相对于固定芯50的径向上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防止间隙形成部件60的第1壁面601与锷部33的外壁进行滑动。
(第3实施方式)
在图7中示出本公开内容的第3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的一部分。第3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部件60的构成等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第3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不具备引导部80。
延伸部62的内径设定为与锷部33的外径相等,或者比锷部33的外径稍大。因此,间隙形成部件60的延伸部62的内壁即作为与锷部33的外壁对置的壁面的第1壁面601能够与锷部33的外壁进行滑动,该间隙形成部件60能够相对于针阀30进行相对移动。
另外,板部61以及延伸部62的外径设定为与固定芯50的内径相等,或者比固定芯50的内径稍小。因此,间隙形成部件60的板部61以及延伸部62的外壁即作为与固定芯50的衬套52的内壁对置的壁面的第2壁面602能够与衬套52的内壁进行滑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针阀30的阀座14侧的端部通过喷嘴部10的喷嘴筒部11的内壁被支承为能够往复移动,固定芯50侧的端部通过间隙形成部件60以及固定芯50被支承为能够往复移动。由此,通过壳体20的轴Ax1方向的2个位置的部位,针阀30的轴向的往复移动被引导。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1壁面601、第2壁面602、锷部33的外壁以及固定芯50的衬套52的内壁实施例如Ni-P镀等滑动阻力减少处理以及硬质加工处理。
第3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点以外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以上说明所示,(6)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部件60被形成为与锷部33的外壁对置的第1壁面601能够与锷部33的外壁进行滑动,并且,与固定芯50的内壁对置的第2壁面602能够与固定芯50的内壁进行滑动。
而且,对第1壁面601、第2壁面602、锷部33的外壁以及固定芯50的内壁实施减少与其他部件的滑动阻力的滑动阻力减少处理。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部件60是第1壁面601以及第2壁面602这两者与其他部件(锷部33、固定芯50)进行滑动的双重滑动的构成,但对第1壁面601、第2壁面602、锷部33的外壁以及固定芯50的内壁实施了滑动阻力减少处理。因此,能够减小对间隙形成部件60整体作用的滑动阻力,能够抑制由于随时间的经过而导致的滑动面的磨损或者不均匀磨损。由此,能够抑制针阀30的响应性的恶化,能够使针阀30的轴向的往复移动长期稳定。由此,能够抑制来自燃料喷射装置的燃料的喷射量的偏差。另外,能够抑制磨损粉末的产生,能够抑制在相对移动的部件之间啮入磨损粉末的情况,能够抑制工作不良。
(第4实施方式)
在图8中示出本公开内容的第4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的一部分。第4实施方式中的可动芯40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4实施方式中,可动芯40具有可动芯主体41以及抵接部45。
可动芯主体41具有从固定芯50侧的端面向阀座14侧凹陷成圆形的凹部411。
抵接部45由例如马氏体系不锈钢等硬度比较高的材料形成。抵接部45的硬度比可动芯主体41的硬度高,被设定为与针阀30、间隙形成部件60以及衬套52的硬度大致相等。抵接部45形成为大致圆板状,设置于可动芯主体41的凹部411。抵接部45具有在板厚方向上贯通中央并且与可动芯主体41的轴孔部42连接的轴孔部46。在轴孔部46插通有针阀主体31。抵接部45的与阀座14相反侧的端面能够与锷部33的阀座14侧的端面即抵接面34、间隙形成部件60的延伸部62的阀座14侧的端部以及衬套52的阀座14侧的端部抵接。
如以上说明所示,(9)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芯40具有可动芯主体41、以及设置于可动芯主体41的与阀座14相反侧且与可动芯主体41相比硬度更高,并且能够抵接于锷部33、延伸部62以及衬套52的抵接部45。因此,能够防止可动芯主体41抵接于锷部33、延伸部62以及衬套52。由此,能够抑制可动芯主体41的磨损。由此,能够抑制由于随时间的经过而导致的可动芯40的磁特性的变化。
(第5实施方式)
在图9中示出本公开内容的第5实施方式的燃料喷射装置的一部分。第5实施方式中,针阀30以及引导部80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在第5实施方式中,针阀30的轴向孔部313形成为在密封部32抵接于阀座14的状态下,相对于引导部80延伸到阀座14侧。另外,径向孔部314将轴向孔部313和针阀主体31的径向外侧的空间中的相对于引导部80而言阀座14一侧连接。由此,燃料通路100内的相对于间隙形成部件60而言与阀座14相反侧的燃料能够经由孔部611、轴向孔部313以及径向孔部314向引导部80的阀座14侧流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80不具有第1实施方式所示的流路部82。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进一步增大在针阀30向闭阀方向移动时的间隙CL4中的阻尼效应。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2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引导部80与壳体20分别单独形成的例子。对此,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引导部80例如还可以设成与第1筒部21一体形成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与第1、2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个数。
另外,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为不具备弹簧座部91。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芯侧施力部件(弹簧73)的与可动芯相反侧的端部只要抵接于引导部80或者第1筒部21的内壁即可。另外,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为不具备固定芯侧施力部件。
另外,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为不具备限制部92。
另外,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第1壁面601、第2壁面602、锷部33的外壁以及固定芯50的内壁实施Ni-P镀等减少与其他部件的滑动阻力的滑动阻力减少处理的例子。对此,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为,对第1壁面601、第2壁面602、锷部33的外壁以及固定芯50的内壁的至少任意1个实施滑动阻力减少处理。另外,(6)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为,对第1壁面601、第2壁面602、锷部33的外壁以及固定芯50的内壁的至少任意1个实施DLC(类金刚石碳)涂层等硬质加工处理(滑动阻力减少处理)。由此,能够减小对间隙形成部件整体作用的滑动阻力,能够抑制由于随时间的经过而导致的滑动面的磨损或者不均匀磨损。
另外,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间隙形成部件还可以由磁性部件形成。
另外,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为,固定芯主体51不具有凹部511,固定芯50不具有衬套52。在这种情况下,间隙形成部件60的第2壁面602还可以设置为在固定芯主体51的内壁进行滑动。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可动芯40的与阀座14相反侧的端面还可以设置为抵接于固定芯主体51的阀座14侧的端面。
另外,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可动芯40具有与可动芯主体41相比硬度更高且能够抵接于锷部33、延伸部62以及衬套52的抵接部45的例子。对此,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抵接部45还可以设为与锷部33、延伸部62以及衬套52的至少任意部件抵接。另外,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为,抵接部45与可动芯主体41不是分别单独形成,而是一体形成,以使得与抵接部45相当的部位比与可动芯主体41相当的部位硬度变高的方式实施处理。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间隙形成部件60的孔部611形成为内径比轴向孔部313的内径小的例子。对此,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孔部611还可以形成为内径为轴向孔部313的内径以上。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间隙形成部件60的延伸部62形成为筒状的例子。对此,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延伸部62不限于筒状,例如还可以形成为具有第1壁面601以及第2壁面602的多个棒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喷嘴部10和壳体20分别单独形成的例子。对此,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喷嘴部10和壳体20还可以一体形成。另外,第3筒部23和固定芯主体51还可以一体形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锷部33形成于针阀主体31的另一端的例子。对此,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锷部33还可以设置于针阀主体31的另一端附近的径向外侧。在这种情况下,间隙形成部件60的板部61能够不与锷部33抵接,而只抵接于针阀主体31。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可动芯40形成有通孔43的例子。对此,在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可动芯40不形成通孔43。在这种情况下,通电初期的可动芯40的移动速度虽然减少,但是能够抑制可动芯40的过大的移动速度,成为有利于抑制全升程(Full lift)时的针阀的过冲、全升程时的可动芯40的反跳、针阀闭阀时的反跳的构成。
本公开内容不限于直喷式的汽油发动机,还可以应用于例如端口喷射式的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等。
这样,本公开内容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Claims (12)
1.一种燃料喷射装置,具备:
喷嘴部(10),具有喷射燃料的喷孔(13)以及在上述喷孔(13)的周围形成为环状的阀座(14);
筒状的壳体(20),一端与上述喷嘴部(10)连接,并且在内侧具有与上述喷孔(13)连通的燃料通路(100);
针阀(30),具有棒状的针阀主体(31)、以能够与上述阀座(14)抵接的方式形成在上述针阀主体(31)的一端的密封部(32)、以及在上述针阀主体(31)的另一端或者另一端附近的径向外侧所设置的锷部(33),上述针阀(30)被设置成能够在上述燃料通路(100)内往复移动,若上述密封部(32)从上述阀座(14)离开或者抵接于上述阀座(14),则对上述喷孔(13)进行开闭;
可动芯(40),被设置成相对于上述针阀主体(31)进行相对移动,上述可动芯(40)的与上述阀座(14)相反侧的面能够与上述锷部(33)的上述阀座(14)侧的面抵接;
固定芯(50),被设置在上述壳体(20)的内侧的相对于上述可动芯(40)而言与上述阀座(14)相反的一侧;
间隙形成部件(60),具有以一方的端面能够与上述针阀(30)抵接的方式被设置在相对于上述针阀(30)而言与上述阀座(14)相反的一侧的板部(61)、以及形成为从上述板部(61)向上述阀座(14)侧延伸且与上述板部(61)相反侧的端部能够与上述可动芯(40)的上述固定芯(50)侧的面抵接的延伸部(62),当上述板部(61)抵接于上述针阀(30)且上述延伸部(62)抵接于上述可动芯(40)时,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能够在上述锷部(33)与上述可动芯(40)之间形成轴向的间隙即轴向间隙(CL1);
阀座侧施力部件(71),被设置在相对于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而言与上述阀座(14)相反的一侧,能够隔着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对上述针阀(30)以及上述可动芯(40)向上述阀座(14)侧施力;
线圈(72),若被通电,则将上述可动芯(40)向上述固定芯(50)侧吸引并使其与上述锷部(33)抵接,能够使上述针阀(30)向与上述阀座(14)相反的一侧移动;以及
引导部(80),被设置在上述壳体(20)的内侧的相对于上述可动芯(40)而言的上述阀座(14)一侧,上述引导部(80)能够与上述针阀主体(31)的外壁进行滑动并对上述针阀(30)的往复移动进行引导,
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中,与上述锷部(33)的外壁对置的壁面即第1壁面(601)能够与上述锷部(33)的外壁进行滑动,与上述固定芯(50)的内壁对置的壁面即第2壁面(602)在与上述固定芯(50)的内壁之间在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的整周上连续地形成径向的间隙即径向间隙(CL2),抑制上述第2壁面(602)与上述固定芯(50)的内壁之间的接触。
2.一种燃料喷射装置,具备:
喷嘴部(10),具有喷射燃料的喷孔(13)以及在上述喷孔(13)的周围形成为环状的阀座(14);
筒状的壳体(20),一端与上述喷嘴部(10)连接,并且在内侧具有与上述喷孔(13)连通的燃料通路(100);
针阀(30),具有棒状的针阀主体(31)、以能够与上述阀座(14)抵接的方式形成在上述针阀主体(31)的一端的密封部(32)、以及在上述针阀主体(31)的另一端或者另一端附近的径向外侧所设置的锷部(33),上述针阀(30)被设置成能够在上述燃料通路(100)内往复移动,若上述密封部(32)从上述阀座(14)离开或者抵接于上述阀座(14),则对上述喷孔(13)进行开闭;
可动芯(40),被设置成相对于上述针阀主体(31)进行相对移动,上述可动芯(40)的与上述阀座(14)相反侧的面能够与上述锷部(33)的上述阀座(14)侧的面抵接;
固定芯(50),被设置在上述壳体(20)的内侧的相对于上述可动芯(40)而言与上述阀座(14)相反的一侧;
间隙形成部件(60),具有以一方的端面能够与上述针阀(30)抵接的方式被设置在相对于上述针阀(30)而言与上述阀座(14)相反的一侧的板部(61)、以及形成为从上述板部(61)向上述阀座(14)侧延伸且与上述板部(61)相反侧的端部能够与上述可动芯(40)的上述固定芯(50)侧的面抵接的延伸部(62),当上述板部(61)抵接于上述针阀(30)且上述延伸部(62)抵接于上述可动芯(40)时,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能够在上述锷部(33)与上述可动芯(40)之间形成轴向的间隙即轴向间隙(CL1);
阀座侧施力部件(71),被设置在相对于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而言与上述阀座(14)相反的一侧,能够隔着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对上述针阀(30)以及上述可动芯(40)向上述阀座(14)侧施力;
线圈(72),若被通电,则将上述可动芯(40)向上述固定芯(50)侧吸引并使其与上述锷部(33)抵接,能够使上述针阀(30)向与上述阀座(14)相反的一侧移动;以及
引导部(80),被设置在上述壳体(20)的内侧的相对于上述可动芯(40)而言的上述阀座(14)一侧,上述引导部(80)能够与上述针阀主体(31)的外壁进行滑动并对上述针阀(30)的往复移动进行引导,
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中,与上述锷部(33)的外壁对置的壁面即第1壁面(601)在与上述锷部(33)的外壁之间在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的整周上连续地形成径向的间隙即径向间隙(CL2),抑制上述第1壁面(601)与上述锷部(33)的外壁之间的接触,并且与上述固定芯(50)的内壁对置的壁面即第2壁面(602)能够与上述固定芯(50)的内壁进行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喷射装置,其中,
上述引导部(80)与上述壳体(20)分别单独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喷射装置,其中,还具备:
环状的弹簧座部(91),在上述可动芯(40)与上述引导部(80)之间被固定于上述针阀主体(31)的径向外侧;以及
固定芯侧施力部件(73),被设置在上述可动芯(40)与上述弹簧座部(91)之间,该固定芯侧施力部件(73)的作用力比上述阀座侧施力部件(71)的作用力小,能够对上述可动芯(40)向上述固定芯(50)侧施力。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喷射装置,其中,
还具备限制部(92),该限制部(92)在上述可动芯(40)与上述引导部(80)之间被固定于上述针阀主体(31)的径向外侧,并且能够与上述可动芯(40)的上述阀座(14)侧的面抵接,限制上述可动芯(40)向上述阀座(14)侧的移动。
6.一种燃料喷射装置,具备:
喷嘴部(10),具有喷射燃料的喷孔(13)以及在上述喷孔(13)的周围形成为环状的阀座(14);
筒状的壳体(20),一端与上述喷嘴部(10)连接,并且在内侧具有与上述喷孔(13)连通的燃料通路(100);
针阀(30),具有棒状的针阀主体(31)、以能够与上述阀座(14)抵接的方式形成在上述针阀主体(31)的一端的密封部(32)、以及在上述针阀主体(31)的另一端或者另一端附近的径向外侧所设置的锷部(33),上述针阀(30)被设置成能够在上述燃料通路(100)内往复移动,若上述密封部(32)从上述阀座(14)离开或者抵接于上述阀座(14),则对上述喷孔(13)进行开闭;
可动芯(40),被设置成相对于上述针阀主体(31)进行相对移动,上述可动芯(40)的与上述阀座(14)相反侧的面能够与上述锷部(33)的上述阀座(14)侧的面抵接;
固定芯(50),被设置在上述壳体(20)的内侧的相对于上述可动芯(40)而言与上述阀座(14)相反的一侧;
间隙形成部件(60),具有以一方的端面能够与上述针阀(30)抵接的方式被设置在相对于上述针阀(30)而言与上述阀座(14)相反的一侧的板部(61)、以及形成为从上述板部(61)向上述阀座(14)侧延伸且与上述板部(61)相反侧的端部能够与上述可动芯(40)的上述固定芯(50)侧的面抵接的延伸部(62),当上述板部(61)抵接于上述针阀(30)且上述延伸部(62)抵接于上述可动芯(40)时,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能够在上述锷部(33)与上述可动芯(40)之间形成轴向的间隙即轴向间隙(CL1);
阀座侧施力部件(71),被设置在相对于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而言与上述阀座(14)相反的一侧,能够隔着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对上述针阀(30)以及上述可动芯(40)向上述阀座(14)侧施力;以及
线圈(72),若被通电,则将上述可动芯(40)向上述固定芯(50)侧吸引并使其与上述锷部(33)抵接,能够使上述针阀(30)向与上述阀座(14)相反的一侧移动,
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形成为,与上述锷部(33)的外壁对置的壁面即第1壁面(601)能够与上述锷部(33)的外壁进行滑动,并且,与上述固定芯(50)的内壁对置的壁面即第2壁面(602)能够与上述固定芯(50)的内壁进行滑动,
通过硬质加工处理对上述第1壁面(601)及上述第2壁面(602)实施了表面加工。
7.如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装置,其中,
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由非磁性材料形成。
8.如权利要求1、2、6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装置,其中,
上述固定芯(50)具有筒状的衬套(52),该衬套(52)具有与上述第2壁面(602)对置的内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喷射装置,其中,
上述衬套(52)通过与上述可动芯(40)抵接,能够限制上述可动芯(40)向开阀方向的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装置,其中,
上述可动芯(40)具有可动芯主体(41)以及抵接部(45),该抵接部(45)被设置在上述可动芯主体(41)的与上述阀座(14)相反的一侧,该抵接部(45)的硬度比上述可动芯主体(41)高,且能够与上述锷部(33)或者上述延伸部(62)中的至少一方抵接。
11.如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装置,其中,
上述针阀主体(31)具有从与上述阀座(14)相反侧的端面沿轴向延伸并且与上述针阀主体(31)的外侧的空间连通的轴向孔部(313),
上述间隙形成部件(60)具有将上述板部(61)的一方的端面与另一方的端面连接并且能够与上述轴向孔部(313)连通的孔部(611)。
12.如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装置,其中,
上述延伸部(62)形成为筒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56070A JP6426556B2 (ja) | 2015-08-06 | 2015-08-06 | 燃料噴射装置 |
JP2015-156070 | 2015-08-06 | ||
PCT/JP2016/002969 WO2017022163A1 (ja) | 2015-08-06 | 2016-06-21 | 燃料噴射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50021A CN107850021A (zh) | 2018-03-27 |
CN107850021B true CN107850021B (zh) | 2020-05-19 |
Family
ID=57942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45501.9A Active CN107850021B (zh) | 2015-08-06 | 2016-06-21 | 燃料喷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309356B2 (zh) |
JP (1) | JP6426556B2 (zh) |
CN (1) | CN107850021B (zh) |
DE (1) | DE112016003592B4 (zh) |
WO (1) | WO201702216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27191B2 (ja) | 2015-04-07 | 2018-05-2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弁 |
JP6426556B2 (ja) | 2015-08-06 | 2018-11-2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装置 |
JP6836955B2 (ja) * | 2017-04-28 | 2021-03-03 | 株式会社Soken | 燃料噴射弁 |
JP6741052B2 (ja) * | 2017-09-29 | 2020-08-1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弁 |
JP6724959B2 (ja) * | 2017-09-29 | 2020-07-1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弁 |
WO2019065408A1 (ja) * | 2017-09-29 | 2019-04-0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弁 |
WO2019065412A1 (ja) * | 2017-09-29 | 2019-04-0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弁 |
DE102019104294A1 (de) * | 2018-03-15 | 2019-09-19 | Denso Corporation | Korrosionsbeständige Vorrichtung |
JP7338155B2 (ja) * | 2019-01-08 | 2023-09-0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弁 |
JP7352384B2 (ja) * | 2019-06-06 | 2023-09-28 | 株式会社Soken | 燃料噴射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70620A (ja) * | 1998-12-09 | 2000-06-20 | Keihin Corp |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における磁性体及び非磁性体の組立体,並びに固定コア系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
US6454191B1 (en) * | 2000-01-10 | 2002-09-24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omagnetic fuel injector dampening device |
JP2004153161A (ja) * | 2002-10-31 | 2004-05-27 | Denso Corp | 電磁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流量制御装置 |
ATE406517T1 (de) * | 2005-12-23 | 2008-09-15 | Delphi Tech Inc | Kraftstoffinjektor |
JP2008082527A (ja) * | 2006-09-29 | 2008-04-10 | Denso Corp | 電磁弁 |
JP4591593B2 (ja) * | 2008-02-13 | 2010-12-0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弁 |
DE102008043614A1 (de) | 2008-11-10 | 2010-05-12 | Robert Bosch Gmbh | Brennstoffeinspritzventil |
JP4935882B2 (ja) * | 2009-03-05 | 2012-05-2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弁 |
JP5288019B2 (ja) * | 2010-02-17 | 2013-09-1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弁 |
JP5623784B2 (ja) * | 2010-05-14 | 2014-11-12 |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 電磁式燃料噴射弁 |
JP5520751B2 (ja) * | 2010-08-31 | 2014-06-11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燃料噴射弁 |
JP5768536B2 (ja) * | 2010-10-05 | 2015-08-2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弁 |
JP2013072298A (ja) * | 2011-09-27 | 2013-04-22 |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 燃料噴射弁 |
JP6020194B2 (ja) * | 2013-01-22 | 2016-11-0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弁 |
JP6087210B2 (ja) * | 2013-05-24 | 2017-03-01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燃料噴射弁 |
JP2015156070A (ja) | 2014-02-20 | 2015-08-27 | 株式会社東芝 | 自動改札機、icカード発行機、上位装置及び駅務機器システム |
WO2016042869A1 (ja) | 2014-09-18 | 2016-03-24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燃料噴射弁 |
JP6327191B2 (ja) | 2015-04-07 | 2018-05-2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弁 |
JP6426556B2 (ja) | 2015-08-06 | 2018-11-2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装置 |
JP6483574B2 (ja) | 2015-08-25 | 2019-03-1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装置 |
JP6449741B2 (ja) | 2015-09-02 | 2019-01-0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燃料噴射装置 |
-
2015
- 2015-08-06 JP JP2015156070A patent/JP6426556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6-21 DE DE112016003592.6T patent/DE112016003592B4/de active Active
- 2016-06-21 CN CN201680045501.9A patent/CN107850021B/zh active Active
- 2016-06-21 US US15/749,909 patent/US10309356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6-21 WO PCT/JP2016/002969 patent/WO201702216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
- 2019-04-19 US US16/388,929 patent/US10941739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7031963A (ja) | 2017-02-09 |
CN107850021A (zh) | 2018-03-27 |
US10941739B2 (en) | 2021-03-09 |
US10309356B2 (en) | 2019-06-04 |
US20190242347A1 (en) | 2019-08-08 |
DE112016003592B4 (de) | 2024-08-08 |
US20180245557A1 (en) | 2018-08-30 |
DE112016003592T5 (de) | 2018-05-30 |
WO2017022163A1 (ja) | 2017-02-09 |
JP6426556B2 (ja) | 2018-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50021B (zh) | 燃料喷射装置 | |
CN107923355B (zh) | 燃料喷射装置 | |
CN107923356B (zh) | 燃料喷射装置 | |
JP6253259B2 (ja) | 燃料噴射弁 | |
JP5862941B2 (ja) | 燃料噴射弁 | |
JP6519423B2 (ja) | 燃料噴射弁 | |
JP2017089425A (ja) | 燃料噴射装置 | |
JP6421730B2 (ja) | 燃料噴射装置 | |
JP6471618B2 (ja) | 燃料噴射装置 | |
JP6613973B2 (ja) | 燃料噴射装置 | |
JP6544416B2 (ja) | 燃料噴射弁 | |
US10718302B2 (en) | Fuel injection device | |
JP2015232334A (ja) | 燃料噴射弁 | |
JP5516140B2 (ja) | 燃料噴射弁 | |
JP5839228B2 (ja) | 燃料噴射弁 | |
JP6256188B2 (ja) | 燃料噴射弁 | |
JP2017089424A (ja) | 燃料噴射装置 | |
JP2018009548A (ja) | 燃料噴射弁 | |
JP2017089515A (ja) | 燃料噴射装置 | |
JP2006017088A (ja) | 燃料噴射弁 | |
JP2016217242A (ja) | 燃料噴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