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9874A - 车辆用锁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锁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9874A
CN107849874A CN201680045878.4A CN201680045878A CN107849874A CN 107849874 A CN107849874 A CN 107849874A CN 201680045878 A CN201680045878 A CN 201680045878A CN 107849874 A CN107849874 A CN 107849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locking
unlocking
vehicle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58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9874B (zh
Inventor
木村俊太郎
榎本大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849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9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9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9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66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bolt position, i.e. the latching statu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05B81/72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the lock status, i.e. locked or unlocked condi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2Lock cas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34Protection against weather or dirt, e.g. against water ingres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锁门装置(1)包括:锁止机构、上锁开锁部件、检测上锁开锁部件状态的第一开关、切换车辆的车内灯的开启关闭的第二开关、连接与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的连接部、和开关板(50)。开关板(50)包括:连接第一开关与连接部的第一开关板、连接第二开关与连接部的第二开关板、和开关板连接部。第一开关板与第二开关板以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相互位于相反侧。开关板连接部设置在壳体(3)与上锁开锁部件之间,并连接第一开关板与第二开关板。

Description

车辆用锁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锁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能够在闭门上锁的状态(锁定状态)与将锁定状态的门开锁而成为能够开门的状态(解锁状态)之间切换的车辆用锁门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如下机构的车辆用锁门装置:锁止机构,在开闭车门时与车体侧的锁止销卡脱;锁定机构,能够在将锁止机构与锁止销的卡合状态(门关闭的状态)锁定的锁定状态与解除该锁定状态的解锁状态之间切换。
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外壳内设有:促动杆,能够根据锁门捏手或锁芯或者无线钥匙等的操作、在对应于锁定状态的锁定位置与对应于解锁状态的解锁位置之间转动;马达,是促动杆的转动驱动源;检测开关,用于检测促动杆的转动位置(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在具有此种结构的车辆用锁门装置中,需要用于将车辆上搭载的电源(车载电源)或电子控制装置等外部设备与上述的马达及检测开关电连接的内部配线。通常,该内部配线是将通过板金的冲裁加工而形成的导通板插嵌成形于树脂等而组装,并设置于外壳内的马达及检测开关的附近。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83086号
近年来,在车辆用锁门装置中,除了上述的马达及检测开关以外,还期望在外壳内配置用于切换车辆的车内灯开启关闭的车内灯开关等多个电子部件。随之出现车辆用锁门装置的外壳内设置的内部配线的数目增加的趋势,并由此导致车辆用锁门装置需要组装的部件数目增加。这导致车辆用锁门装置组装所花费的时间及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组装期望数量的电子器件所需要的内部配线、且其结果能够最大限度抑制组装时间及成本的增加的车辆用锁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成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锁门装置包括:锁止机构,在关闭车门时卡合保持所述车辆的锁止销,在打开所述门时释放所述锁止销;上锁开锁部件,与所述门的上锁开锁切换相关;第一开关,检测与所述门的上锁开锁切换相应的所述上锁开锁部件的状态;第二开关,根据所述锁止机构的卡锁的转动位置来切换所述车辆的车内灯的开启关闭;连接部,以所述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与所述锁止机构相反的一侧,并连接与外部设备连接用的连接器;开关板,至少将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所述开关板包括:第一开关板,以所述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与所述锁止机构相反的一侧,并将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第二开关板,以所述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与所述第一开关板相反的一侧,并将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开关板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板与所述第二开关板,并设置在至少收容所述上锁开锁部件及所述开关板的壳体与所述上锁开锁部件之间。
此外,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所述第一开关板包括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开关保持部,所述第二开关板包括用于保持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开关保持部。
此外,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所述上锁开锁部件包括钥匙操作部件,且该钥匙操作部件根据基于钥匙的上锁开锁操作进行与所述门的上锁开锁切换相关的动作,所述开关板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钥匙操作部件之间。
本发明的车辆用锁门装置能够容易地组装期望数量的电子器件所需的内部配线,其结果,能够实现最大限度抑制组装时间及成本增加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从车辆后侧观察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门锁装置的内部结构一例的后视图。
图3是从车辆内侧观察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内部结构一例的侧视图。
图4是从车辆外侧观察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内部结构一例的侧视图。
图5是从车辆内侧观察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内部配线即开关板的一结构例的侧视图。
图6是从车辆外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内部配线即开关板的一结构例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内部配线即开关板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开关板与上锁开锁部件在壳体内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并非限定本发明。此外附图为示意性图,需要注意各组成的尺寸关系、各组成的比例等有时与实际不同。即使在附图相互之间有时也包含相互的尺寸关系或比例不同的部分。此外在各附图中,对于相同结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车辆用锁门装置的结构)
首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1安装于车门(例如前侧的侧门)的内部,如图1所示,包括门锁装置2、壳体3及罩4。此外,如图1所示,车辆用锁门装置1还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连接部4a、防水罩7a及防水密封件7b、线缆罩8。
门锁装置2是与车辆主体上设置的锁止销卡脱而将车门形成为关闭的状态或能够打开状态的装置。如图1所示,门锁装置2固定于壳体3中车辆后侧的部分,并在该状态下由壳体3支撑。此种门锁装置2包括主体21、罩板22和锁止机构23。锁止机构23设置于主体21上,并由罩板22覆盖。罩板22具有进入槽22a,进入槽22a以在车辆内外方向上穿过锁止机构23的状态安装于主体21。进入槽22a是关闭车门时供该车辆的锁止销进入的槽。
图2是从车辆后侧观察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门锁装置的内部结构一例的后视图。图2是从车辆后侧观察的车辆用锁门装置1的后视图,且图示将门锁装置2的罩板22省略后的部分。如图2所示,门锁装置2的锁止机构23是在关闭车门时对该车辆的锁止销S进行卡合保持、并在打开该门时释放锁止销S的机构,锁止机构23包括卡锁24及棘轮25。卡锁24及棘轮25在分别由卡锁轴24a及棘轮轴25a支承为旋转自如的状态下设置于主体21。
卡锁24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被施力,在解除锁止状态时接受或者释放锁止销S,在半锁止状态及全锁止状态时利用卡合槽24b与锁止销S卡合并保持锁止销S。另外,图2表示锁止机构23的全锁止状态。另一方面,棘轮25由弹簧向图2的逆时针方向施力。如图2所示,棘轮25抵接于与锁止销S卡合状态下的卡锁24,限制卡锁24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即限制从全锁止状态或半锁止状态向解除锁止状态切换方向的旋转。棘轮25能够使卡锁24停止在全锁止状态或半锁止状态的旋转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壳体3及罩4相互组装而构成车辆用锁门装置1的外壳。壳体3是用于收容车辆用锁门装置1的功能器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收容于壳体3的功能器件可以例举:例如具有与切换门的上锁开锁相关的功能的上锁开锁部件、驱动系统或开关类等电子器件、电子器件所必须的内部配线等。另外,后面将进行上述功能器件的具体说明。罩4是封闭壳体3的开口部的罩部件。
连接部4a连接用于与车辆搭载的外部设备连接的连接器,如图1所示,位于车辆用锁门装置1的外壳的外表面上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即以车辆用锁门装置1的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门锁装置2的锁止机构23的相反侧,并从罩4的表面露出。此种连接部4a连接例如线束等外部配线的连接器。通过与连接部4a连接的外部配线,将车辆用锁门装置1与车辆上搭载的外部设备、具体来说是控制车辆用锁门装置1的电子控制装置(ECU)等控制设备或车载电源进行电连接。
防水罩7a是覆盖车辆用锁门装置1的外壳的罩部件。如图1、2所示,防水罩7a一体覆盖构成该外壳的壳体3及罩4的上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部分)、前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部分)、后部(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部分)的各边缘部。防水罩7a抑制向该外壳内渗水并保护车辆用锁门装置1的内部器件。另一方面,防水密封件7b是抑制向车辆用锁门装置1中尤其是门锁装置2的内部渗水的密封部件。如图1、2所示,防水密封件7b设置于上述防水罩7a上的车辆后侧的端部与门锁装置2的上部之间,并覆盖门锁装置2与外壳(壳体3及罩4)之间的间隙。
线缆罩8是保护用于将车辆用锁门装置1外壳内的上锁开锁部件与门的锁定捏手或内侧把手联结起来的各线缆等的罩部件。如图1所示,线缆罩8设置于壳体3及罩4的下部(车辆上下方向的下侧部分)。
另外,图1、2所示的各方向是车辆用锁门装置1安装于车门状态下的方向。下面,同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车辆用锁门装置1及构成其的各结构部的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的各方向,设定车辆前后方向、车辆上下方向及车辆内外方向。车辆前后方向是车辆用锁门装置1安装于车门状态下该车辆的前后方向。车辆上下方向是车辆用锁门装置1安装于车门状态下该车辆的上下方向。车辆内外方向是车辆用锁门装置1安装于车门状态下该车辆的内外方向。上述各方向相互正交。
图3是从车辆内侧观察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内部结构一例的侧视图。图4是从车辆外侧观察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内部结构一例的侧视图。如图3、4所示,车辆用锁门装置1在由壳体3及罩4构成的外壳内具有上述的门锁装置2、上锁开锁部件、电子器件及内部配线等功能器件。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壳体3具有凹状的收容部3a。收容部3a由底面3e及包围底面3e的壁部3g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车辆用锁门装置1来说,作为上锁开锁部件,在收容部3a内具备线缆5、6、锁止杆31、蜗轮32、偏心弹簧33、开启部件34、钥匙操作部件35及联结部件36。此外,车辆用锁门装置1中,作为电子器件在收容部3a内具备马达30、锁定/解锁开关40、钥匙开关41及车内灯开关42,作为内部配线具备开关板50。进而,车辆用锁门装置1中,在收容部3a内具备根据车门的开门操作进行动作的外侧操作杆38及内侧操作杆39。
作为与车门的上锁开锁的切换相关的功能,锁止杆31是具有切换是否将车辆的开门操作传递给门锁装置2的功能的上锁开锁部件。如图3所示,锁止杆31配置于壳体3的收容部3a中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且从收容部3a中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端部延伸至中央部附近。锁止杆31由设置于壳体3的轴支承为转动自如。如图3、4所示,锁止杆31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具有消声器31a。消声器31a与蜗轮32的突起32b啮合,并将马达30的动力传递给锁止杆31。锁止杆31利用该马达30的动力向开锁方向或上锁方向转动。由此,锁止杆31切换是否将针对门把手的开门操作传递给门锁装置2。
此外,如图3所示,锁止杆31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下部连接线缆5的一端。虽未特别图示,但该线缆5的另一端连接于车门的锁定捏手。即,锁止杆31的下部通过线缆5联结于锁定捏手。在用户对锁定捏手进行开锁操作时,锁止杆31被线缆5拉拽,由此向解锁方向转动。另一方面,在用户对锁定捏手进行上锁操作时,锁止杆31被线缆5按压,由此向上锁方向转动。这样,锁止杆31根据与开锁操作或上锁操作相应的线缆5的动作而向开锁方向或上锁方向转动,由此,切换是否将对于门把手的开门操作转递给门锁装置2。
进而,如图4所示,锁止杆31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联结联结部件36。当根据用户的钥匙操作进行钥匙操作部件35旋转等动作时,与该钥匙操作相应的动作通过联结部件36传递给锁止杆31。由此,锁止杆31向开锁方向或上锁方向转动,切换是否将对于门把手的开门操作传递给门锁装置2。
蜗轮32是具有利用马达30的动力使锁止杆31向开锁方向或上锁方向转动的功能的上锁开锁部件,且该功能是作为与车门的上锁开锁的切换相关的功能。如图3所示,蜗轮32配置在壳体3的收容部3a中、车辆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并利用设置于壳体3的轴支承为旋转自如。在蜗轮32的外周面形成有斜齿的螺纹槽,该螺纹槽与马达30的蜗杆30a啮合。此外,如图4所示,蜗轮32具有突起32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蜗轮32的周向上等间隔地设有三个突起32b。蜗轮32的突起32b与上述的锁止杆31的消声器31a啮合,使消声器31a向开锁方向或上锁方向运动。即,蜗轮32将利用马达30的动力所产生的旋转通过消声器31a传递给锁止杆31,由此,使锁止杆31向开锁方向或上锁方向转动。
偏心弹簧33是具有对锁止杆31给予转动方向的作用力的功能的上锁开锁部件,且该功能是作为与车门的上锁开锁的切换相关的功能。偏心弹簧33是螺旋弹簧,如图3、4所示,构成线圈部的线材的两端从线圈部向外侧突出且交叉。偏心弹簧33的线圈部组装并支承于在壳体3上设置的轴。如图3所示,偏心弹簧33的交叉部与锁止杆31卡合。偏心弹簧33对锁止杆31施加其转动方向(具体来说是开锁方向)的作用力。
开启部件34是具有在将开门操作传递给门锁装置2的解锁位置与不将开门操作传递给门锁装置2的锁定位置之间切换状态的功能的上锁开锁部件,且该功能是与车门的上锁开锁的切换相关的功能。如图3、4所示,开启部件34包括开启连杆34a和副连杆34b,并配置在壳体3的收容部3a中门锁装置2与锁止杆31之间。
开启连杆34a根据副连杆34b的动作,将自身的状态选择性地切换为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如图3所示,开启连杆34a在位于解锁位置时与门锁装置2的解除操作杆25b沿车辆上下方向对置。另一方面,开启连杆34a在位于锁定位置时成为与解除操作杆25b沿车辆上下方向不对置的状态、即不与解除操作杆25b抵接的状态。
副连杆34b是板状的部件,且如图3所示,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副连杆34b在其下部具有联结孔,并向该联结孔插入外侧操作杆38的联结突起。外侧操作杆38的联结突起是板状的突起部。如此,通过将联结突起插入联结孔而与外侧操作杆38联结的副连杆34b,在从锁定位置至解锁位置的范围内能够围绕该联结突起旋转。此外,如图4所示,在副连杆34b的车辆内外方向外侧的面上,设有沿副连杆34b的长边方向(即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槽部。在该副连杆34b的槽部插入锁止杆31的突起,由此,联结副连杆34b与锁止杆31。
在此,在对车门的外侧把手或内侧把手进行开门操作时,外侧操作杆38根据该开门操作进行动作,使开启连杆34a朝向车辆上侧移动。当副连杆34b的旋转方向的位置为解锁位置时,开启连杆34a与门锁装置2的解除操作杆25b抵接。解除操作杆25b是与棘轮25联结、并与棘轮25一体旋转的杆。当开启连杆34a与解除操作杆25b抵接的状态下朝向车辆上侧移动时,解除操作杆25b及棘轮25向打开方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解除棘轮25与卡锁24的啮合,卡锁24向打开方向旋转且锁止机构23(参照图2)从全锁止状态或半锁止状态切换为解除锁止状态。如此,开启连杆34a及副连杆34b处于解锁位置的开启部件34成为将开门操作传递给门锁装置2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用户利用钥匙或锁定捏手进行上锁操作时、及马达30通过蜗轮32对锁止杆31赋予上锁方向的动力时,锁止杆31向上锁方向转动。与该锁止杆31的转动连动,开启部件34也向上锁方向转动。由此,开启部件34的副连杆34b从解锁位置向锁定位置切换状态。当副连杆34b的旋转方向的位置为锁定位置时,开启连杆34a即使向车辆上侧移动也不与解除操作杆25b抵接。即,开启连杆34a及副连杆34b位于锁定位置的开启部件34成为不将开门操作传递给门锁装置2的状态。
从开启部件34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起,当用户利用钥匙或锁定捏手进行开锁操作时、及马达30通过蜗轮32对锁止杆31赋予开锁方向的动力时,锁止杆31向开锁方向转动。开启部件34与该锁止杆31的转动连动而向开锁方向转动,由此,从锁定位置向解锁位置切换状态。
钥匙操作部件35是具有根据用户利用钥匙进行的上锁操作及开锁操作而将开启部件34的状态选择性地切换为锁定位置及解锁位置的功能的上锁开锁部件,且该功能是作为与车门的上锁开锁的切换相关的功能。如图3、4所示,钥匙操作部件35包括进入钥匙操作杆35a及副钥匙操作杆35b,并配置在壳体3的收容部3a中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
进入钥匙操作杆35a是根据用户的钥匙操作(上锁操作及开锁操作)而转动的杆部件,转动自如地安装于壳体3。在用户利用钥匙进行上锁操作时,进入钥匙操作杆35a进行与该上锁操作相应的动作(以下称为上锁动作),在用户利用钥匙进行开锁操作时,进入钥匙操作杆35a进行与该开锁操作相应的动作(以下称为开锁动作)。
副钥匙操作杆35b是根据进入钥匙操作杆35a的上锁动作及开锁动作而转动的部件,如图3、4所示,以联结进入钥匙操作杆35a与联结部件36的方式配置于壳体3的收容部3a。副钥匙操作杆35b将进入钥匙操作杆35a的上锁动作传递给联结部件36,并使联结部件36动作。由此,锁止杆31向上锁方向转动,开启部件34的状态从解锁位置切换到锁定位置。另一方面,副钥匙操作杆35b将进入钥匙操作杆35a的开锁动作传递给联结部件36,使联结部件36动作。由此,锁止杆31向开锁方向转动,开启部件34的状态从锁定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
联结部件36是具有将钥匙操作部件35的上锁动作及开锁动作传递给锁止杆31的功能的上锁开锁部件,且该功能是作为与车门的上锁开锁的切换相关的功能。如图3、4所示,联结部件36将钥匙操作部件35的副钥匙操作杆35b与锁止杆31联结成转动自如。联结部件36根据钥匙操作部件35的上锁动作而发生转动,由此,使锁止杆31向上锁方向转动。另一方面,联结部件36根据钥匙操作部件35的开锁动作而转动,由此,使锁止杆31向开锁方向转动。
外侧操作杆38是根据车门的外侧把手(未图示)的开门操作而工作的部件,如图3、4所示,配置在开启部件34与内侧操作杆39之间。外侧操作杆38联结于外侧把手,在对外侧把手进行开门操作时,根据该开门操作而工作,使开启连杆34a向车辆上侧移动。
内侧操作杆39是根据车门的内侧把手(未图示)的开门操作而工作的部件,如图3、4所示,配置在比外侧操作杆38更靠车辆下侧。如图3所示,内侧操作杆39联结线缆6的一端。线缆6的另一端联结于内侧把手。在对内侧把手进行开门操作时,内侧操作杆39根据该开门操作而工作,使开启连杆34a向车辆上侧移动。
另一方面,马达30是作为上述锁止杆31转动的驱动源来发挥功能的电子器件。如图3、4所示,马达30配置在壳体3的收容部3a中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马达30在自身的驱动轴上具有蜗杆30a,并消耗通过开关板50供给的电力,将驱动轴与蜗杆30a一并旋转驱动。由此,马达30通过蜗杆30a向蜗轮32传递动力,使蜗轮32向上锁方向或解锁方向旋转。结果,马达30使锁止杆31向上锁方向或解锁方向转动。
锁定/解锁开关40及钥匙开关41是作为第一开关来发挥功能的电子器件,该第一开关用于检测与车门的上锁开锁的切换相应的上锁开锁部件的状态。如图3所示,锁定/解锁开关40及钥匙开关41在组装于开关板50的状态下,配置在壳体3的收容部3a中比上锁开锁部件(具体来说是钥匙操作部件35及联结部件36)更靠车辆前侧的位置。
锁定/解锁开关40具有转动自如的可动件,如图3所示,以将该可动件插穿于联结部件36上设置的开口部的方式与联结部件36相关联。锁定/解锁开关40基于可动件的转动来检测根据钥匙操作部件35的上锁动作或开锁动作进行切换的联结部件36的转动位置,并根据该检测结果,检测开启部件34的状态是锁定位置及解锁位置中的哪一个。
钥匙开关41具有转动自如的可动件,如图3所示,以将该可动件放入副钥匙操作杆35b的凹状部内的方式与副钥匙操作杆35b相关联。钥匙开关41基于可动件的转动来检测根据进入钥匙操作杆35a的上锁动作或开锁动作进行切换的副钥匙操作杆35b的转动位置,并根据该检测结果,检测用户进行的钥匙操作是上锁操作及开锁操作中的哪一个。
车内灯开关42是作为第二开关来发挥功能的电子器件,该第二开关根据门锁装置2中锁止机构23(参照图2)的卡锁24的转动位置来切换车辆车内灯的打开关闭。如图3所示,车内灯开关42在组装于开关板50的状态下,配置在壳体3的收容部3a中比上锁开锁部件(具体来说是钥匙操作部件35及联结部件36)更靠车辆后侧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车内灯开关42在保持于开关板50的状态下以从车辆上侧与卡锁24相邻的方式配置在卡锁24的外周附近。车内灯开关42是微开开关,并具有利用弹簧(未图示)施力而能够伸缩的可动件。车内灯开关42根据该可动件的伸缩的状态来检测卡锁24的转动位置是全锁止状态的位置以外的情况。此时,车内灯开关42检测卡锁24的转动位置是否比全锁止位置与半锁止位置之间的位置更靠解除锁止位置侧。当利用车内灯开关42检测到卡锁23的转动位置是全锁止位置以外的位置(门半开或者打开)时,点亮车辆的车内灯。另一方面,当卡锁24的转动位置是全锁止位置(门为全闭状态)时,车内灯开关42使车辆的车内灯熄灭。
开关板50是实现车辆用锁门装置1的电子器件(本实施方式中马达30、锁定/解锁开关40、钥匙开关41及车内灯开关42)的功能所必需的内部配线。如图3、4所示,开关板50配置在壳体3的收容部3a中、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此时,开关板50以穿过钥匙操作部件35等上锁开锁部件与壳体3之间(本实施方式中为钥匙操作部件35与收容部3a的底面3e之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组装于收容部3a。开关板50将马达30、锁定/解锁开关40、钥匙开关41及车内灯开关42与连接部4a(参照图1)分别电连接。
(开关板的结构)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1的内部配线即开关板5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从车辆内侧观察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内部配线即开关板的一结构例的侧视图。图6是从车辆外侧观察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内部配线即开关板的一结构例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的内部配线即开关板的一结构例的立体图。
开关板50是至少将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与上述的连接部4a(参照图1)电连接的内部配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7所示,开关板50将马达30(参照图3、4)、作为第一开关的锁定/解锁开关40及钥匙开关41、以及作为第二开关的车内灯开关42与上述的连接部4a电连接。此种开关板50包括:马达用板51、第一开关板52、第二开关板53及开关板连接部54。
马达用板51是将上述的连接部4a与马达30电连接的配线板。马达用板51以车辆用锁门装置1的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与门锁装置2的锁止机构23相反的一侧(参照图2、3)。如图5~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用板51是开关板50中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分。马达用板51包括第一导通板61及第二导通板62。第一导通板61及第二导通板62分别是铜等导电性的板状部件,例如通过冲压加工冲裁等形成。第一导通板61连接于马达30的一端子,第二导通板62连接于马达30的另一端子。通过第一导通板61及第二导通板62向马达30供给电流。
如图5、7所示,第一导通板61的两侧端部(末端)61a、61b朝向车辆内侧弯折。同样,如图5、7所示,第二导通板62的两侧端部(末端)62a、62b朝向车辆内侧弯折。一侧的末端61a、62a配置于图1所示的连接部4a。另一侧的末端61b、62b通过分别插入图3、4所示的马达30的嵌合孔来连接。
第一开关板52是主要将上述的连接部4a与锁定/解锁开关40及钥匙开关41电连接的配线板。第一开关板52以上述的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与锁止机构23相反的一侧(参照图2、3)、即与图1所示的连接部4a相同的一侧。如图5~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关板52是开关板50中马达用板51与开关板连接部54之间的部分。第一开关板52包括第三导通板63、第四导通板64、第五导通板65、第六导通板66、第七导通板67及第八导通板68。
第三导通板63是将上述的连接部4a与锁定/解锁开关40、钥匙开关41及车内灯开关42电连接的导通板。第三导通板63是铜等导电性的板状部件,例如通过冲压加工冲裁等,形成为如图6所示从连接部4a侧向锁定/解锁开关40侧、钥匙开关41侧和车内灯开关42侧分路的形状。
如图5、7所示,第三导通板63中连接部4a侧的端部(末端)63a朝向车辆内侧弯折。该末端63a配置于图1所示的连接部4a。另一方面,第三导通板63中锁定/解锁开关40侧的端部(末端)631b通过电阻焊等连接于组装在第一开关板52状态下的锁定/解锁开关40的端子40a(参照图5)。第三导通板63中钥匙开关41侧的端部(末端)632b通过电阻焊等连接于组装在第一开关板52状态下的钥匙开关41的端子41a(参照图5)。另外,第三导通板63中车内灯开关42侧的端部(末端)633b电连接于后述的第二开关板53的车内灯开关42。通过第三导通板63,从外部设备向锁定/解锁开关40、钥匙开关41及车内灯开关42供给电力。
第四导通板64及第五导通板65是将上述的连接部4a与钥匙开关41电连接的导通板。第四导通板64及第五导通板65分别是铜等导电性的板状部件,例如通过冲压加工冲裁等形成。如图5、7所示,第四导通板64中一个端部(末端)64a朝向车辆内侧弯折。同样,第五导通板65中一个端部(末端)65a朝向车辆内侧弯折。上述末端64a、65a配置于图1所示的连接部4a。第四导通板6中另一个端部(末端)64b通过电阻焊等连接于组装在第一开关板52状态下的钥匙开关41的端子41b(参照图5)。第五导通板65中另一个端部(末端)65b通过电阻焊等连接于该钥匙开关41的端子41c(参照图5)。通过第四导通板64或第五导通板65,在钥匙开关41与外部设备之间收发电信号。
第六导通板66及第七导通板67是将上述的连接部4a与锁定/解锁开关40电连接的导通板。第六导通板66及第七导通板67分别是铜等导电性的板状部件,例如,通过冲压加工冲裁等形成。如图5、7所示,第六导通板66中一个端部(末端)66a朝向车辆内侧弯折。同样,第七导通板67中一个端部(末端)67a朝向车辆内侧弯折。上述末端66a、67a配置于图1所示的连接部4a。第六导通板66中另一个端部(末端)66b通过电阻焊等连接于组装在第一开关板52状态下的锁定/解锁开关40的端子40b(参照图5)。第七导通板67中另一个端部(末端)67b通过电阻焊等连接于该锁定/解锁开关40的端子40c(参照图5)。通过第六导通板66或第七导通板67,在锁定/解锁开关40与外部设备之间收发电信号。
第八导通板68是将上述的连接部4a与车内灯开关42电连接的导通板。第八导通板68是铜等导电性的板状部件,例如通过冲压加工冲裁等形成。如图5、7所示,第八导通板68中一个端部(末端)68a朝向车辆内侧弯折。第八导通板68中另一个端部(末端)68b与后述的第二开关板53的车内灯开关42电连接。
第二开关板53是将上述的连接部4a与车内灯开关42电连接的配线板。第二开关板53以上述的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与第一开关板52相反的一侧、即位于与门锁装置2的锁止机构23相同的一侧。如图5~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关板53是开关板50中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部分,并具有上述第三导通板63的分路板及第八导通板68。
第二开关板53所具有的第三导通板63的分路板是从上述在第一开关板52配置的第三导通板63向车内灯开关42侧分路的导通板。如图6所示,该第三导通板63的分路板配置在开关板50中从第一开关板52经由开关板连接部54遍至第二开关板53的部分。该第三导通板63的分路板的末端633b通过电阻焊等连接于组装在第二开关板53状态下的车内灯开关42的端子42a(参照图5)。通过包括该分路板的第三导通板63,从外部设备向车内灯开关42供给电力。
第八导通板68是将上述的连接部4a与车内灯开关42电连接的导通板。第八导通板68中连接部4a侧的末端68a如上述那样配置在第一开关板52。如图6所示,第八导通板68配置在开关板50中从该末端68a的部分经由第一开关板52及开关板连接部54遍至第二开关板53的部分。第八导通板68中另一个末端68b通过电阻焊等连接于组装在第二开关板53状态下的车内灯开关42的端子42b(参照图5)。通过第八导通板68,在车内灯开关42与外部设备之间收发电信号。
开关板连接部54是开关板50中连接第一开关板52与第二开关板53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7所示,开关板连接部54将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与后侧分开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板52和第二开关板53连接成一体。
另一方面,如图5~7所示,开关板50具有树脂基材71来作为构成其一体基板的部件。树脂基材71例如通过使用树脂的一体成形来形成。如图6所示,树脂基材71具有与各导通板对应的槽部76及突起部77。上述的第一导通板61、第二导通板62、第三导通板63、第四导通板64、第五导通板65、第六导通板66、第七导通板67及第八导通板68通过压入或热铆接等方法嵌入各槽部76或各突起部77,由此,组装于树脂基材71。
此外,树脂基材71设有供图3所示的壳体3的底面3e上设置的轴插入所必需数量的贯通孔。当开关板50组装于壳体3的收容部3a时,壳体3的各轴分别插入树脂基材71的各贯通孔。由此,进行树脂基材71相对于壳体3的定位及固定(即开关板50的定位及固定)。
第一开关板52的由树脂基材71形成的基板部分具有分别保持作为第一开关的锁定/解锁开关40及钥匙开关41的第一开关保持部72、73。如图5、7所示,第一开关保持部72、73是分别在树脂基材71一体形成的凹状部。第一开关保持部72将锁定/解锁开关40的主体保持为不能移动。由此,第一开关保持部72以使锁定/解锁开关40的可动件40d成为被联结部件36(参照图3)的可动件按压部36a开启关闭的状态来进行锁定/解锁开关40相对于联结部件36的定位。第一开关保持部73将钥匙开关41的主体保持为不能移动。由此,第一开关保持部73以使钥匙开关41的可动件41d成为位于副钥匙操作杆35b(参照图3)的凹状部内的状态来进行钥匙开关41相对于副钥匙操作杆35b的定位。
第二开关板53的由树脂基材71形成的基板部分上具有保持作为第二开关的车内灯开关42的第二开关保持部74。如图5、7所示,第二开关保持部74是一体形成于树脂基材71的凹状部,并将车内灯开关42的主体保持为不能移动。由此,第二开关保持部74以使车内灯开关42的可动件42c成为与卡锁24(参照图3)的外周面对置的状态来进行车内灯开关42相对于卡锁24的定位。
如图5~7所示,用于连接第一开关板52与第二开关板53的开关板连接部54的基板部分由树脂基材71中基材连接部75构成。基材连接部75将构成第一开关板52的基板部分的树脂基材71的部分与构成第二开关板53的基板部分的树脂基材71的部分连接成一体。如图6所示,在该基材连接部75中车辆外侧的面上,组装有第三导通板63的分路板及第八导通板68。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开关板与上锁开锁部件在壳体内的配置关系的说明图。如上述图3及图8所示,在钥匙操作部件35等上锁开锁部件及开关板50组装于壳体3的收容部3a的状态下,第一开关板52以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与门锁装置2的锁止机构23(参照图2)相反的一侧,即位于与图1所示的连接部4a相同的一侧。在该状态下,第二开关板53以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与第一开关板52相反的一侧、即位于与门锁装置2的锁止机构23相同的一侧。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上锁开锁部件如上述那样是具有与车门的上锁开锁的切换相关功能的部件。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上锁开锁部件是在组装于壳体3的收容部3a的状态下沿车辆上下方向相连的锁止杆31、蜗轮32、开启部件34、钥匙操作部件35及联结部件36等。如图3所示,此种上锁开锁部件处在如下状态:将壳体3的收容部3a分为配置锁止机构23(卡锁24及棘轮25等)的车辆后侧的区域和用于取得与外部设备导通的连接部4a(参照图1)所位于的车辆前侧的区域。开关板50的各导通板的末端集中的第一开关板52应位于靠近连接部4a的车辆前侧的区域。另一方面,对检测卡锁24的转动位置的车内灯开关42进行保持的第二开关板53应位于配置锁止机构23的车辆后侧的区域。
这样,以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分隔为车辆前侧与车辆后侧状态下的第一开关板52与第二开关板53通过开关板连接部54连接为一体。此时,开关板连接部54设置在至少收容上锁开锁部件及开关板50的壳体3与上述的上锁开锁部件之间。具体来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锁开锁部件包括钥匙操作部件35,该钥匙操作部件35进行与基于钥匙的上锁开锁操作相应的车门的上锁开锁切换相关的动作。例如图8所示,开关板连接部54设置在壳体3的底面3e(收容面)与钥匙操作部件35(进入钥匙操作杆35a及副钥匙操作杆35b)之间,并在该状态下连接第一开关板52与第二开关板53并一体化。
如以上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至少开关板50及上锁开锁部件组装于壳体3的状态下,用于连接第一开关板52和第二开关板53的开关板连接部54设置在壳体3与上述的上锁开锁部件之间,其中,第一开关板52以上述的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与锁止机构23相反的一侧,第二开关板53以上述的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与第一开关板52相反的一侧。
因此,第一开关(例如锁定/解锁开关40及钥匙开关41)和与外部设备连通的外部配线连接器的连接用的连接部4a通过第一开关板52能够以简单的构造进行电连接,其中第一开关以上述的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与锁止机构23相反的一侧并检测与车门的上锁开锁切换相应的上锁开锁部件的状态,并且,将第二开关(例如车内灯开关42)与连接部4a电连接的第二开关板53通过开关板连接部54能够以简单的构造与第一开关板52一体化,其中第二开关根据锁止机构23的卡锁24的转动位置对车辆的车内灯的开启关闭进行切换。其结果,不需要将用于避免上述的上锁开锁部件与开关板连接部54接触的特殊构造设置于上述的上锁开锁部件及开关板连接部54,从而能够将一体的开关板50简单地组装于壳体3,其中该一体的开关板50作为车辆用锁门装置1中期望数量的开关等电子器件所需要的内部配线,因此能够最大限度抑制车辆用锁门装置1的组装时间及成本的增加。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将保持第一开关的第一开关保持部设置于第一开关板52,将保持第二开关的第二开关保持部设置于第二开关板53。因此,能够将车辆用锁门装置1中要求数量的开关类别(例如,锁定/解锁开关40、钥匙开关41及车内灯开关42总计三个开关类别)搭载于开关板50。如此,通过将搭载有必要数量开关类别的状态下的开关板50组装于壳体3,能够将上述必要数量的开关类别及开关板50简单地组装于壳体3,并且在壳体3中适当的各位置上分别配置上述必要数量的开关类别。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根据基于钥匙的上锁开锁操作而工作的钥匙操作部件35包括在上锁开锁部件中的车辆用锁门装置1进行了例示,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车辆用锁门装置1的上锁开锁部件也可不包括钥匙操作部件35。在此情况下,代替钥匙操作部件35,上锁开锁部件也可包括与其他门的上锁开锁连动并进行上锁开锁动作的部件。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开关板连接部54设置在上锁开锁部件中的钥匙操作部件35与壳体3之间,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开关板连接部54也可设置在钥匙操作部件35以外的上锁开锁部件(例如联结部件36等)与壳体3之间。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与车门的上锁开锁的切换相应的上锁开锁部件状态的第一开关,例示了锁定/解锁开关40及钥匙开关4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第一开关只要是检测上述的上锁开锁部件状态的开关即可,既可以是锁定/解锁开关40及钥匙开关41以外的开关,也可以是其中任一开关。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第一开关板52搭载有两个开关类别(锁定/解锁开关40及钥匙开关41)、在第二开关板53搭载有一个开关类别(车内灯开关42)的开关板50,即搭载有合计三个开关类别的开关板5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开关板50也可以是在第一开关板52搭载一个或多个开关类别,在第二开关板53搭载一个或多个开关类别,开关板50上搭载的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的各自数量并不特别要求。
此外,本发明并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来限定,将上述的各结构组成适当组合而构成的技术方案也包含于本发明。此外,基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等实施的其它实施方式、实施例及应用技术等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畴中。
工业应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车辆用锁门装置有助于内置在其外壳内的电子器件与内部配线的简单组装,尤其适于能够最大限度限制组装时间及成本增加的车辆用锁门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用锁门装置
2 门锁装置
3 壳体
3a 收容部
3e 底面
3g 壁部
4 罩
4a 连接部
5、6 线缆
7a 防水罩
7b 防水密封件
8 线缆罩
21 主体
22 罩板
22a 进入槽
23 锁止机构
24 卡锁
24a 卡锁轴
24b 卡合槽
25 棘轮
25a 棘轮轴
25b 解除操作杆
30 马达
30a 蜗杆
31 锁止杆
31a 消声器
32 蜗轮
32b 突起
33 偏心弹簧
34 开启部件
34a 开启连杆
34b 副连杆
35 钥匙操作部件
35a 进入钥匙操作杆
35b 副钥匙操作杆
36 联结部件
36a 可动件按压部
38 外侧操作杆
39 内侧操作杆
40 锁定/解锁开关(第一开关)
40a、40b、40c 端子
40d 可动件
41 钥匙开关(第一开关)
41a、41b、41c 端子
41d 可动件
42 车内灯开关(第二开关)
42a、42b 端子
42c 可动件
50 开关板
51 马达用板
52 第一开关板
53 第二开关板
54 开关板连接部
61 第一导通板
61a、61b 末端
62 第二导通板
62a、62b 末端
63 第三导通板
63a、631b、632b、633b 末端
64 第四导通板
64a、64b 末端
65 第五导通板
65a、65b 末端
66 第六导通板
66a、66b 末端
67 第七导通板
67a、67b 末端
68 第八导通板
68a、68b 末端
71 树脂基材
72、73 第一开关保持部
74 第二开关保持部
75 基材连接部
76 槽部
77 突起部
S 锁止销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锁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止机构,在关闭车门时卡合保持所述车辆的锁止销,在打开所述门时释放所述锁止销;
上锁开锁部件,与所述门的上锁开锁切换相关;
第一开关,检测与所述门的上锁开锁切换相应的所述上锁开锁部件的状态;
第二开关,根据所述锁止机构的卡锁的转动位置来切换所述车辆的车内灯的开启关闭;
连接部,以所述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与所述锁止机构相反的一侧,并连接与外部设备连接用的连接器;
开关板,至少将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所述开关板包括:
第一开关板,以所述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与所述锁止机构相反的一侧,并将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第二开关板,以所述上锁开锁部件为基准位于与所述第一开关板相反的一侧,并将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开关板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板与所述第二开关板,并设置在至少收容所述上锁开锁部件及所述开关板的壳体与所述上锁开锁部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锁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板包括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开关保持部,
所述第二开关板包括用于保持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开关保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锁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锁开锁部件包括钥匙操作部件,且该钥匙操作部件根据基于钥匙的上锁开锁操作,进行与所述门的上锁开锁切换相关的动作,
所述开关板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与所述钥匙操作部件之间。
CN201680045878.4A 2015-10-29 2016-05-13 车辆用锁门装置 Active CN107849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3422A JP6592842B2 (ja) 2015-10-29 2015-10-29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15-213422 2015-10-29
PCT/JP2016/064311 WO2017073100A1 (ja) 2015-10-29 2016-05-13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9874A true CN107849874A (zh) 2018-03-27
CN107849874B CN107849874B (zh) 2019-10-18

Family

ID=58631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5878.4A Active CN107849874B (zh) 2015-10-29 2016-05-13 车辆用锁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7947B2 (zh)
JP (1) JP6592842B2 (zh)
CN (1) CN107849874B (zh)
WO (1) WO20170731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5303B2 (ja) * 2015-07-07 2019-05-22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EP3385131B1 (en) * 2017-04-04 2022-02-23 Volvo Car Corporation Vehicle information system
JP6772215B2 (ja) * 2018-05-28 2020-10-21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対
JP7341858B2 (ja) * 2019-10-28 2023-09-11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13931531B (zh) * 2021-09-29 2023-08-18 戴天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井盖的控制开关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7399A (zh) * 2009-11-14 2012-07-18 开开特股份公司 用于生产机动车门锁的方法和这种机动车门锁
CN202347957U (zh) * 2010-08-20 2012-07-25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3075054A (zh) * 2011-08-31 2013-05-01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门锁
JP2013142262A (ja) * 2012-01-11 2013-07-22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2014062383A (ja) * 2012-09-20 2014-04-10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ドア開閉装置
FR2995622B1 (fr) * 2012-09-17 2015-03-20 Inteva Products France Sas Came de transformation du mouvement d'un pene
CN105209703A (zh) * 2013-04-25 2015-12-30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辆用门的闩锁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108447D0 (en) * 1991-04-19 1991-06-05 Rockwell Automotive Body Syst Vehicle door latches
JP5524781B2 (ja) 2010-09-15 2014-06-1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クローザ装置
US8358498B2 (en) * 2010-09-30 2013-01-22 Honda Motor Co., Ltd. Electrical unit mounting
JP5578734B2 (ja) 2011-10-11 2014-08-27 アイシン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119028B2 (ja) * 2013-03-06 2017-04-26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364650B2 (ja) * 2014-08-05 2018-08-01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ラッチ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145823B2 (ja) 2014-10-29 2017-06-14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352779B2 (ja) * 2014-11-25 2018-07-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458946B2 (ja) * 2015-07-07 2019-01-30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6097980B2 (ja) * 2015-07-09 2017-03-22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11332964B2 (en) * 2017-04-05 2022-05-17 Strattec Security Corporation Latch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7399A (zh) * 2009-11-14 2012-07-18 开开特股份公司 用于生产机动车门锁的方法和这种机动车门锁
CN202347957U (zh) * 2010-08-20 2012-07-25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3075054A (zh) * 2011-08-31 2013-05-01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门锁
JP2013142262A (ja) * 2012-01-11 2013-07-22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ドアロック装置
FR2995622B1 (fr) * 2012-09-17 2015-03-20 Inteva Products France Sas Came de transformation du mouvement d'un pene
JP2014062383A (ja) * 2012-09-20 2014-04-10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ドア開閉装置
CN105209703A (zh) * 2013-04-25 2015-12-30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辆用门的闩锁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92842B2 (ja) 2019-10-23
US10407947B2 (en) 2019-09-10
CN107849874B (zh) 2019-10-18
WO2017073100A1 (ja) 2017-05-04
JP2017082525A (ja) 2017-05-18
US20170335605A1 (en) 2017-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9874A (zh) 车辆用锁门装置
US20200035058A1 (en) Fare box
CN104755683B (zh) 机动车门锁和用于选择性地运行这种机动车门锁的方法
JP5261638B2 (ja) 締付具
CN103075054B (zh) 车门锁
EP0854962B1 (de) Kraftfahrzeug-türschloss oder -klappenschloss
DE102011084605A1 (de) Türschloß
CN104903528B (zh) 具有位置识别装置的机动车锁
DE112013000497T5 (de) Fahrzeugzugangssystem und Controller dafür
CN104179404B (zh) 门锁装置
EP1630836A1 (en) Trip component locking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EP2004936B1 (de) 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schloss mit komponententräger
JP2006207192A (ja) ドアラッチ装置
DE102012211898A1 (de) Türschließvorrichtung
CN105781281B (zh) 车辆门锁装置的开关组件
CN106703559A (zh) 门锁装置
CN101082255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JP2004244993A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11356815A (zh) 具有操作模块的机动车门把手装置
CN111356606B (zh) 用于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连接设备
CN107109871A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205752060U (zh) 多功能断路器
KR101285871B1 (ko) 충전커넥터 잠금장치
WO2013174360A2 (de) Betätigungselement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05314734U (zh) 一种汽车门锁的备份上保险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