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39405B - 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39405B
CN107839405B CN201711018478.7A CN201711018478A CN107839405B CN 107839405 B CN107839405 B CN 107839405B CN 201711018478 A CN201711018478 A CN 201711018478A CN 107839405 B CN107839405 B CN 1078394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rod
wheel
placing disc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184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39405A (zh
Inventor
吴建中
李家宝
朱琛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tan Damai Automobil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Jiangsu Jintan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tan Damai Automobil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Jiangsu Jintan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tan Damai Automobil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Jiangsu Jintan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tan Damai Automobil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184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394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39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9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39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394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5/00Wheels or wheel attachments designed for increasing traction
    • B60B15/18Wheels with ground-engaging plate-like shoes
    • B60B15/22Wheels with ground-engaging plate-like shoes connected by links to the hub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所述脱困器包括用于与车轮相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有用于改变车轮运动轨迹的支撑组件。本发明通过一个高度大于车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安放盘,在安放盘上外侧面圆周上设有支撑杆,可以实现车轮从深沟中的脱离。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在雪地凹坑或泥泞道路行驶中,由于路面附着力发生变化,极易出现车轮打滑或空转,造成车辆无法行驶,此时仅靠汽车独自的力量向外爬出,很容易使汽车横向滑动或越陷越深,不但造成整车无法行驶,而且长时间运转,会降低轮胎使用寿命,所以一种能够用于车轮脱离深沟的装置是现在所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车轮脱困的脱困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所述脱困器包括用于与车轮相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有用于改变车轮运动轨迹的支撑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贴在车轮轮毂侧面的安放盘,在安放盘外侧面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用于改变车轮运动轨迹的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端与安放盘侧面相连接的支撑杆,支撑杆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增加支撑杆与地面接触面积的支撑板。
所述支撑板为弧形支撑板。
所述安放盘上设有与轮毂轮轴相连接的安放孔。
所述支撑杆包括竖直支撑杆,竖直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弧形支撑杆与支撑板相连接。
所述支撑杆长度渐变式变化。
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一个脱困器,通过调整安放盘的位置,把安放盘上长度最小的支撑组件竖直向下放置;
(2)步骤(1)完成后,按照步骤(1)脱困器各部件调整后的位置,把该脱困器的安放盘固定在轮毂外侧面上;
(3)重复步骤(1)-(2),至少在车身两侧同轴的车轮上安装脱困器;
(4)启动汽车,通过车轮的运转带动脱困器的运转,进而实现车轮的脱困操作;
(5)汽车脱困后,把脱困器从轮毂侧面拆卸下来即可。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通过一个高度大于车轮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安放盘,在安放盘上外侧面圆周上设有支撑杆,可以实现车轮从深沟中的脱离。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安放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种优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种优化后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安放盘,2、支撑杆,21、竖直支撑杆,22、弧形支撑杆,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脱困器包括用于与车轮相连接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连接有用于改变车轮运动轨迹的支撑组件;连接组件包括用于贴在车轮轮毂侧面的安放盘1,在安放盘1外侧面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用于改变车轮运动轨迹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一端与安放盘1侧面相连接的支撑杆2,支撑杆2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增加支撑杆2与地面接触面积的支撑板3;在本发明中安放盘1连接在车轮轮毂外侧面上,安放盘可以通过螺栓或者其他一些部件连接在车轮轮毂上,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支撑杆处于车轮轮毂的一端也通过线束绑在轮毂上,这样是为了保证本装置与轮毂连接的稳定性,如同时本发明使用时是先通过千斤顶顶起车身,然后使用绳索或者其他部件将脱困器与对应的轮毂进行牢靠捆绑;启动汽车,挂“1档”行驶,车轮按照“A-B-C-D-F-G-H-I-A”,通过脱困器的持续转动可以实现车轮从深沟中脱离;在本发明中支撑组件的总长度要大于车轮的半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实现支撑组件可以支撑起车体,因为支撑组件过短该装置就起不到相应的技术效果,所以本发明中支撑组件最短的长度都要大于车轮的半径长度。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支撑板3为弧形支撑板3;弧形板增大了支撑板3的接触面积,因为支撑组件是要支撑起车身的一部分重量,单一使用支撑杆来进行车辆的支撑,支撑杆2可能会被陷入底面中,影响车轮的脱困,以上公开的支撑板和车轮外侧面弧度相同。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安放盘1上设有与轮毂轮轴相连接的安放孔101,方便与车轮卡接,在安放孔101的边缘上设有卡槽102,这里的卡槽102是用来与轮毂支撑条相卡接,使得安放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限位,保证安放盘1与轮毂的安装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支撑杆2包括竖直支撑杆21,竖直支撑杆21另一端通过弧形支撑杆22与支撑板3相连接;这里弧形支撑杆实际上也是一种杆状物体,这里弧形是该段支撑杆截面呈弧形,这里弧形支撑杆包括一个弧形过渡杆221,弧形过渡杆221一端与竖直支撑杆21端部相连接,弧形过渡杆221另外一端连接有一个副支撑杆222,这里副支撑杆222实际上也是一个竖直方向的支撑杆,副支撑杆222的设置是保证整个支撑杆端部相连接的支撑板可以处于水平方向;副支撑杆222与竖直支撑杆平行设置;所有在本发明中支撑杆可以认为是三段设计,竖直支撑杆和副支撑杆222是保证支撑板可以水平设置,不影响后续更好的使用,弧形过渡杆221的设置是改变竖直支撑杆和副支撑杆222的相对位置,保证本发明后续的使用;通过以上设置,通过弧形过渡杆221或者弧形支撑杆的设置,改变了整个支撑杆2的受力,同时也起到改变支撑杆2以及支撑板3距离车轮的位置,因为车轮打滑会造成车轮周边区域太过光滑,同时因为打滑,车轮相对应的区域会出现一个深凹槽,如果脱困器紧靠车轮使用,脱困器会处于深凹槽边缘处,不利于脱困器的使用;同时也避免了支撑板与车轮的干涉,因为如果竖直设置,支撑板又具有一定的尺寸,支撑板会不可避免的处于车轮下方,不方便安装,也避免支撑板与挡泥板发生干涉;而本发明通过以上设置,可以实现支撑组件在车身外侧转动,不影响本装置的使用。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支撑杆2长度渐变式变化,这里渐变式变化是指安放盘上个支撑杆长度不同,本发明通过支撑杆长度的变化,使得本装置使用时与之连接的车轮呈近似椭圆形变化,有助于车轮脱困;作为优选的,在本发明中渐变式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同时本发明支撑杆长度呈渐变式变化是指,相邻支撑杆长度不同,并不是指所有支撑杆长度不同;在本发明中有一个支撑杆的总长度最短,同时还有一个支撑杆总长度最长,在进行脱困器的生产时,上述所指的最短支撑杆和最长支撑杆在安放盘上呈中心对称设置,同时在最短支撑杆和最长支撑杆之间并且处于安放盘外侧面上均匀的分布有多个支撑组件,并且在两者之间的支撑杆长度呈渐变式设置,总体规律是从最短支撑杆到最长支撑杆之间的支撑杆长度逐渐增加,同时因为短支撑杆和最长支撑杆在安放盘上呈中心对称设置,不可避免的在两支撑杆所在平面上的两侧形成两个区域,上述平面平行于安放盘端部所在平面,同时上述区域可以称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作为优化的选择,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设置的支撑杆关于最长支撑杆和最短支撑杆所在直线对称,并且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支撑杆都是分布在安放盘的外侧面上;从图上来说明就是本发明中除了最长支撑杆和最短支撑杆,其余支撑杆关于最长支撑杆和最短支撑杆对称的分布在安放盘上,并且每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长度相同,如图1所表示的在本发明中各个支撑架的长度OF>(OD=OG)>(OC=OH)>(OB=OI)>OA;这样的设置使得脱困器运行轨迹为椭圆,使得车轮路程改变较大,起伏也较大,有利于车轮的脱困;同时对于关于最长和最短支撑柱对称的支撑杆长度相同,可以实现车辆前进和后退都能达到同样的技术效果;以上所指出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不是真实存在,是为了说明而进行的规定,目的是为了说明各支撑杆的位置;同时在上述支撑杆长度的不同主要是集中竖直支撑杆上,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集中的副支撑杆上,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同时上述中最长支撑杆和最短支撑杆代表最长支撑组件长度和最短支撑组件长度,因为本发明中支撑板厚度是一定的,支撑杆的长度基本上是决定了支撑组件的长度。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安放盘上设有最长支撑杆和最短支撑杆;最短支撑杆的设置有助于最初安装,也方便车轮启动时可以从最小的轨迹运转到最大的轨迹,方便车轮脱困;最长支撑杆的设置有助于提高车轮运转半径,方便车轮脱困。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安放盘、支撑杆和支撑板采用钢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安放盘可以不与支撑组件直接相连接,安放盘通过连接架与支撑组件相连接,这里连接架水平设置,连接架的形状可以是三脚架,这样强度较高,不容易损坏,同时在本发明设置连接架,可以增加安放盘距离支撑组件的距离,对安放盘设置的位置不进行了现在,使得安放盘即使如图5一样设置,也是能够使用的,前提是安放盘长度足够。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在竖直支撑杆上设有加固圆弧肋5,加固圆弧肋5的设置能够增加竖直支撑杆的强度,也能增加整个装置的强度。
作为优选的,本发明中支撑组件和安放盘采用可拆卸连接,支撑杆与安放盘相连接的一端设有卡块,在安放盘上设有卡槽,当然可以使得支撑杆和安放盘通过螺栓连接,目的就是实现支撑组件和安放盘的可拆卸连接,这里可拆卸连接使得支撑组件损坏后,可以更换,同时也方便收叠,减少整个装置的占据空间。
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的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一个脱困器,通过调整安放盘的位置,把安放盘上长度最小的支撑组件竖直向下放置;
(2)步骤(1)完成后,按照步骤(1)脱困器各部件调整后的位置,把该脱困器的安放盘固定在轮毂外侧面上;
(3)重复步骤(1)-(2),至少在车身两侧同轴的车轮上安装脱困器;
(4)启动汽车,通过车轮的运转带动脱困器的运转,进而实现车轮的脱困操作;(5)汽车脱困后,把脱困器从轮毂侧面拆卸下来即可。
在上述使用方法中,在车身两侧的车轮上安装脱困器时,脱困器支撑组件长度就小的一个处于最下方。
以上脱困器的实用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在使用方法中把支撑组件总长度最小的竖直向下是为了安装方便,同时使得汽车脱困时车轮转动从最小的转动半径开始,有助于车辆的行驶。
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困器包括用于与车轮相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有用于改变车轮运动轨迹的支撑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用于贴在车轮轮毂侧面的安放盘,在安放盘外侧面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多个用于改变车轮运动轨迹的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端与安放盘侧面相连接的支撑杆,支撑杆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增加支撑杆与地面接触面积的支撑板;
所述支撑杆包括竖直支撑杆,竖直支撑杆的一端通过弧形支撑杆与支撑板相连接;弧形支撑杆包括一个弧形过渡杆,弧形过渡杆一端与竖直支撑杆端部相连接,弧形过渡杆另外一端连接有一个副支撑杆;
所述支撑组件的总长度要大于车轮的半径;
各个所述支撑杆长度呈渐变式变化;
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一个脱困器,通过调整安放盘的位置,把安放盘上长度最小的支撑组件竖直向下放置;
(2)步骤(1)完成后,按照步骤(1)脱困器各部件调整后的位置,把该脱困器的安放盘固定在轮毂外侧面上;
(3)重复步骤(1)-(2),至少在车身两侧同轴的车轮上安装脱困器;
(4)启动汽车,通过车轮的运转带动脱困器的运转,进而实现车轮的脱困操作;
(5)汽车脱困后,把脱困器从轮毂侧面拆卸下来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弧形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盘上设有与轮毂轮轴相连接的安放孔。
CN201711018478.7A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078394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8478.7A CN107839405B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18478.7A CN107839405B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9405A CN107839405A (zh) 2018-03-27
CN107839405B true CN107839405B (zh) 2021-05-25

Family

ID=61661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18478.7A Active CN107839405B (zh) 2017-10-27 2017-10-27 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394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6377A (zh) * 2020-08-31 2020-11-24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汽车泥陷脱困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47101A (ja) * 1987-04-03 1988-10-13 Yoshikata Rokusha 回転足機構
DE3911647A1 (de) * 1989-04-10 1990-10-11 Praezi Flachstahl Gmbh Radnabenverlaengerung fuer die antriebsachsen von kraftfahrzeugen
CN1509908A (zh) * 2002-12-25 2004-07-07 朱健声 轮式车用越野扩展轮
ES1057687Y (es) * 2004-05-28 2004-12-16 Abece Fuerteventura Sl Sistema antideslizamiento para vehiculos mejorado.
CN202685768U (zh) * 2012-07-05 2013-01-23 莫俊慧 一种轮胎防爆防滑保护套
CN205033859U (zh) * 2015-06-02 2016-02-17 帝善圆农业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式轮胎陷坑防滑自救脱困器
CN105922826A (zh) * 2016-06-12 2016-09-07 沈阳大学 一种恶劣路况汽车自驱动脱困装置
CN205800643U (zh) * 2016-07-22 2016-12-14 赵登宇 汽车自救脱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39405A (zh) 2018-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11772U (zh) 一种换电平台系统及换电站
CN209211859U (zh) 一种核电贮罐安装辅助装置
CN107839405B (zh) 一种汽车轮胎打滑脱困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2221381U (zh) 一种用于商用车高速行驶操控性能试验防侧翻装置
CN104097664A (zh) 一种适用于野外的手拖车
CN103568978B (zh) 车载自行车架
CN106891867B (zh) 一种故障车轮应急自救车
CN213569243U (zh) 一种车轮快速装配平台
CN102145636A (zh) 一种轮胎安装小车
CN108501632A (zh) 一种雪地快装防滑履带
CN113022511A (zh) 一种车辆脱困装置
CN214114804U (zh) 一种机动车检验用升降装置
KR101960452B1 (ko) 타이어 고정 장치
CN201703209U (zh) 轮椅车轮装胎机
CN203402163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破胎后备用轮装置
CN220764699U (zh) 一种用于飞机紧急牵引的转移装置
CN217864069U (zh) 一种道路抢险救援用辅助轮
CN202879454U (zh) 一种瘪胎助推器
CN210618251U (zh) 一种汽车用防滑效果好的方向盘
CN217258584U (zh) 一种废旧轮胎翻新装置
CN210824109U (zh) 一种电力电缆轨道运输架
CN219853755U (zh) 一种公交车轮生产用打磨设备
CN210116335U (zh) 一种汽车轮胎拆装机
CN209869189U (zh) 胶管用移动硫化车
CN211161903U (zh) 钢包车滑轨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